第一篇:关于加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武平县教育局文件
武政教【2010】综
196号
关于加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工作的紧急
通 知
各中学、中心学校、县直学校、私立幼儿园(托儿所):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近期,我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增多,病例中有成人及儿童,以学生和托幼儿童居多。鉴于当前处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季节,为有效预防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播和流行,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各学校、托幼机构领导要高度重视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和落实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监测、报告和隔离制度。重点落实晨检制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并将患儿带回家隔离治疗直至全部症状消失,持医院证明才能复学。同时加强校内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加强室内通风,一经发现可疑病例,应立即进行空气、桌面和地面的消毒。发生暴发疫情的学校,停止组织集体活动。
二、加强宣传和健康促进工作,普及卫生知识。各学校、托幼机构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要重点宣传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方法,提醒广大学生注意眼部卫生,倡导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揉眼、不共用毛巾等日常生活用品等,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知识》
武平县教育局 二0一0年九月一十七日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知识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1969年首先西非加纳暴发流行,1971年我国首次暴发流行。80、90年代我国均有多次地区性小规模流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特点为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多发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自然病程短、无特殊治疗药物、预后较好、极个别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怎么传染的?
患者眼部分泌物及泪液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部分患者的咽部、粪便中也存在病毒。主要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手-健康人眼或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物品-健康人眼传播。患者的手、毛巾、手帕、脸盆以及病人用过的洗脸水、衣服、被褥上都会含有病原体,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眼睛(包括病人自己的健眼),便把红眼病传播开来。
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快,发病集中。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易在学校、工厂、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地方爆发流行。结膜炎后一段时间人群虽有一定免疫力,但时间很短,容易再次感染。在自然灾害期间,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红眼病就更容易蔓延。
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临床表现?
起病急,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双眼可同时起病或先后起病;潜伏期短,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发病两周后传染性最强;刺激症状重;患者迅速出现异物感,眼磨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
该病病程呈自限性,自然病程为1~3周,一般预后良好。病期休息有利于隔离与康复。
4、如何做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控?(1)个人预防
公众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擦眼晴。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洗脸最好用流水。 病人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用75%乙醇消毒双手。 医务工作者检查及治疗操作后必须认真用75%乙醇消毒双手及用品以后再接触其他病人。使用的仪器、物品用75%酒精或84液等清拭消毒,严防医源性传播。本病流行期间,医院需要设专台门诊,避免交叉感染。 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预防眼病。
(二)病人管理
对病人进行规范治疗,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病人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病人洗漱用品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 病人应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暴发流行期间根据疫情,有关部门可责令暂时关闭游泳池、浴池等场所,减少社交活动以避免扩大传播。
发现该病应及时向主管卫生、防疫部门作传染病报告,病人最好脱离学习、工作环境,居家治疗休息。
(三)学校及托幼机构管理
每日晨检,逐一询问、检查学生(幼托儿童)眼部是否有畏光、异物感觉,以及是否有水样分泌物增多。发现患病学生,立即要求家长带其孩子就诊,不得入校;对缺课学生,立即追查原因。
在校期间发现患病学生,立即去医院诊治,患病学生不接触其他任何学生,并居家隔离7-10天。同时学校立即对学生接触过的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有红眼病的班级暂停眼睛保健操2周。 早晨和下午上课前,教室和寝室活动场所通风换气(至少半小时)、消毒。每天早晚对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钮、桌椅、公共电话等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1~2次。及时消毒儿童粪便。托幼机构每天对儿童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定期晾晒被褥等。
校门口和班级门口张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宣传画和宣传单,制作黑板报宣传防治知识;上一堂健康教育课,熟知防治知识和正确洗手方法。
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如厕后,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均需要立即洗手。洗手时肥皂液或洗手液在手上保持6秒钟以上。
发现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者,应立即暂停工作。
在流行季节,当地有疫情发生时,避免不同学校的学生或外来人员的往来或交流活动。
第二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知识
问题
10、红眼病病人需要哪些忌口?
忌辛辣食物;忌油腻、厚味的食物,如肥肉、猪肉等;忌油煎火烤食物及干果炒熟食用;忌吃大蒜,中医认为多吃大蒜“伤肝损眼”,故眼部有疾时,大量地吃大蒜是有害的;忌吸烟;忌服温补类药品,如桂圆肉、大枣等,否则会延长病程。
总之,饮食宜清淡为宜,食物以煮、蒸、炖制作为妥,选偏寒凉疏利的食品,如萝卜、荸荠、藕、苋菜、西红柿、马齿苋、西瓜、菊花、鹅肉、兔肉、梨、枇杷、蛤蜊、海螺等。
第三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结膜炎的认识和预防
甲: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健康”小栏目又和大家见面了。
乙:今天“健康”小栏目广播的主题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认识和预防。近期,各校出现多例结膜炎病例,希望大家能认真收听,引起重视。
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由肠道病毒70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乙:流行病学依据:传染源:病人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游泳池水被病毒污染后传染性强,可经手、眼科器械、毛巾、昆虫等传播。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甲:临床表现:潜伏期短,接触病毒后一般于12-24小时内即可发病,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主要症状有眼红、刺痛、异物感,伴畏光、流泪及水样分泌物,有时为血性分泌物。检查可见眼睑及结膜水肿,结膜明显充血,常见点、片状结膜下出血。儿童病程短,一般2—3天,成人可长达1—2周。
乙:预防:
1.确诊患着应隔离治疗,禁止去公共浴池及游泳池,患者用过的毛巾、手帕等煮沸消毒;
2.接触患者后应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加强眼科器械消毒,防止医源性传播;
3.学校应倡导学生个人卫生习惯,要用肥皂勤洗手,勤洗澡,不共用毛巾和脸盆。
谢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下期再见!
第四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防控知识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防控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09-1715:03:21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1969年首先西非加纳暴发流行,1971年我国首次暴发流行。80、90年代我国均有多次地区性小规模流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特点为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多发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自然病程短、无特殊治疗药物、预后较好、极个别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一、预防控制措施:
1.公众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擦眼晴。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洗脸最好使用流水。
2.病人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应用75%乙醇消毒双手。
3.医务工作者检查及治疗操作后必须用75%乙醇消毒双手及用品以后再接触其他病人。使用的仪器、物品用75%酒精或84液等清拭消毒,严防医源性传播。本病流行期间,医院需要设专台门诊,避免交叉感染。
4.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方法预防眼病。
二、对病人的管理:
1.对病人进行规范治疗,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病人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2.病人洗漱用品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
3.病人应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暴发流行期间根据疫情,有关部门可责令暂时关闭游泳池、浴池等场所,减少社交活动以避免扩大传播。
4.发现该病应及时向主管卫生、防疫部门作传染病报告,病人最好脱离学习、工作环境,居家治疗休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第五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知识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知识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特点为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多发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自然病程短、无特殊治疗药物、预后较好、极个别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一、预防控制措施如下:
1.公众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擦眼晴。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洗脸最好用流水。2.病人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用75%乙醇消毒双手。3.医务工作者检查及治疗操作后必须认真用75%乙醇消毒双手及用品以后再接触其他病人。使用的仪器、物品用75%酒精或84液等清拭消毒,严防医源性传播。
4.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预防眼病。
二、对病人的管理:
1.对病人进行规范治疗,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病人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2.病人洗漱用品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
3.病人应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暴发流行期间根据疫情,有关部门可责令暂时关闭游泳池、浴池等场所,减少社交活动以避免扩大传播
4.发现该病应及时向主管卫生、防疫部门作传染病报告,病人最好脱离学习、工作环境,居家治疗休息。
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基本知识问答:
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什么引起的?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染源是什么?
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毒。
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潜伏期是多长?
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6天。
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该病主要是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而发病,部分患者的咽部或粪便中也存在病毒。
5.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人群易感性如何?
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可以由不同型别病毒单独感染发病,也可发生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病后免疫持久性差,患者病愈后,可以被不同病毒感染而再次发病,亦可能在间隔数年后被同一种病毒再次感染而发病。
6.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临床表现是怎样的?
起病急,潜伏期短。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双眼可同时起病或先后起病。刺激症状重。患者迅速出现异物感,眼磨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
7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如何诊断?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符合病例:在夏秋季,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2-3小时或1-2天潜伏期,急剧发病或爆发流行性、传播快的急性结膜炎或角结膜炎,具有结膜高度充血、水样分泌物增多、耳前淋巴结肿大,部分伴有角膜上皮性病变等特征,可以作出临床诊断。另外,对结膜囊的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有助于病毒肠道病毒70型、柯萨奇病毒A24变种的确定。
8.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如何治疗?
临床上可用抗病毒眼液如0.5%病毒灵眼液,0.1%疱疹净眼液,5%吗啉双胍眼液,干扰素眼液或0.2%阿糖胞苷眼液,开始时每小时一次,3天后逐渐减少次数,晚间涂环胞苷眼膏或抗生素眼膏。有角膜上皮病变的患者加用表皮生长因子眼液或眼表面润滑剂或人工泪液促进上皮修复及保护上皮。有前房炎症时加用散瞳剂或非甾体抗炎药。
9.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如何预防?
患者应进行隔离,尤其在学校,患者的洗漱用品应消毒,患者禁止进入公共浴池及游泳场。发现该病应及时向主管卫生、防疫部门作传染病报告。
大连民族学院金石滩校区卫生所
201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