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如何预防?当大家在患上具有传染性疾病时都是需要隔离的,以免把疾病传染给其他的人,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就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眼部疾病。那么可以是大家能够避免患上这种病症,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方式方法。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如何预防:
1.个人卫生——不用脏手揉眼,实行分巾分盆;
2.在没有肯定有效的抗病毒苭前,不要乱用“预防性眼苭水”,以兔交叉感染;
3.公共卫生——要对游泳池、浴室、理发店以及集体单位的浴池和洗脸池严加卫生管理;
4.隔离传染源——对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传播。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期间,对于车站、码头,应加强检疫工作,严禁病人外流;
5.加强消毒工作——肠道病毒对热及干燥敏感,加热至60℃分钟即可灭活。常用的消毒苭如酒精(50%30秒、70%10少、90%10秒)、碘(0.2%PA碘1分钟)、石炭酸(1%5分钟)及甲酚(3%15分钟)都有较好的灭活作用。建议临床上采用70%酒精(90%的刺激性太强)洗手等待干燥,以作为消毒措施。临床实验证明采用干扰素点眼,可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发生,由于经济价值较高,在大流行期间尚无实际应用价值。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应如何预防?想必各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已经通过上述的介绍对其预防方法有了相应的了解,希望对您在治疗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时能所帮助。天津254医院眼科专家提醒您,如发现自身患有结膜炎后,应及时到正规眼科医院接受治疗。
中医应如何预防急性结膜炎
中医应如何预防急性结膜炎?中医在临床上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都是非常有效的,急性结膜炎是一种季节性眼部疾病,主要发病于春季,是通过接触传播途径的传染性疾病。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中医预防急性结膜炎的方式方法。中医应如何预防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中医又叫“天行赤眼”。此病为季节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夏季,系由感受风邪热毒,侵袭人体眼部引起的。现代医学称为急性结膜炎,认为是由病毒传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因其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流行广、传染性强的特点,故医学专家们又称之为夏季的眼科“瘟疫”。临床上,急性结膜炎以发病急、白睛发赤、眼痛、眼胞
发肿、目热怕光、眼粪多而粘结为特征。中医采用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疗法,以及用民间的熏洗疗法常获良效。
中医预防急性结膜炎的方法是对病人接触过的器皿要严格消毒;健康人不要使用患者的毛巾、面盆、手绢等。是医者每检查一位红眼病人,或给患者点眼后,要用5%来苏液洗手消毒。是红眼病流行期间,可用板蓝根、野蒌花、夏枯草、黄芩、栀子、金银花、大力子、甘草熬大锅汤,服苭预防。
病轻者,为风热上攻。症状为眼红、痒痛交作、畏光流泪、怕热、目中干涩有异物感、眼分泌物黄白而结。治当疏风散热,佐以解毒。苭方:银花、连翘、野菊花、夏枯草各15克,竹叶、薄荷、杜梗、大力各9克,芦根18克,甘草3克。
中医预防急性结膜炎的方法包括病重者,为火毒炽盛。症状为一眼或双眼满目发红,甚至出现小出血点,胞肿明显,眼痛头痛,眼分泌物多而粘结,或流淡血水,眼中灼热,怕光。治宜泻火解毒。苭方:柴胡、板蓝根、野菊花各15克,黄连、黄芩、陈皮、大力、薄荷、僵蚕、升麻、大黄各9克,元参12克。
第二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宣传
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
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病毒性眼病,主要发生于夏秋季,任何年龄的人群都容易感染。该病潜伏期短,为18-48小时,病程发展快,典型的症状是眼睛有明显的异物感、怕光、流泪、眼睛刺痛、有分泌物,急性期时眼睑红肿,一般在7天内症状大部分消失,不需要特殊的治疗。
本病传播方式为接触传染。主要通过患者眼分泌物、手和使用过的物品进行传播,如接触患者或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与患者共用洗脸毛巾、脸盆等,或者接触患者摸过的东西,都有可能感染。
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控制措施
1、控制传染源。患者结膜泪液、眼分泌物含有大量病毒,是其主要传染来源。早期发现病人,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是预防家庭和学校传播的主要手段。病人一般隔离7~10日。
2、学校应每天坚持晨检,对发现的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学生,一律劝其离校隔离治疗,直至症状消失才准返校。
3、学生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的良好卫生习惯。洗脸用具要单独使用,经常进行消毒。
4、对病人接触过的物品,用75%酒精或84消毒液稀释后擦拭消毒。污染物用84消毒液抹洗或喷洒消毒。
5、流行期间加强对集体宿舍、教室、图书室等公共场所的消毒。教育学生不到未经消毒处理的网吧、茶吧等休闲娱乐场所娱乐、上网。
6、学校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游艺活动。
7、流行期间一般不宜用滴眼药水开展群体性预防。
炎陵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三篇: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010.9.29
芜湖市培智学校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知识讲座近日,全国部分省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发病增多,在局部地区有暴发流行。目前,全国多个受洪涝灾害严重的省份红眼病发病增多。安徽省合肥、安庆等地亦发生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聚集性病例。为了更好的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今天利用这段时间,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知识。
1.什么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它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造成的急性传染病,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结膜是眼白与眼皮上的一层光滑透明的薄膜,如果这层结膜发生了急性炎症,就得了急性结膜炎。
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潜伏期是多长?
人体感染后,起病急,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双眼可同时起病或先后起病;潜伏期短,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发病两周后传染性最强;刺激症状重;患者迅速出现异物感,眼磨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本病自然病程短、无特殊治疗药物、预后较好、极个别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急性结膜炎的传染途径是接触传染。一个“红眼病”人往往会让很多人“眼红”。因为“红眼病”人的眼睛分泌物里藏有大量的细菌或病毒,“红眼病”人所用过的毛巾、脸盆、洗脸水和手帕,以
及他们的手指上都有大量的病菌,所以凡是“红眼病”人接触过的物品,诸如枕头、棉被、衣服、门把手、电话机、遥控器等等都沾有这些病菌。正常人使用了“红眼病”人用过或摸过的东西,或者同“红眼病”人握了手,再去揉自己的眼睛,就会受到感染,眼睛很快便会“红”起来。所以如果发现自己周围的小环境里有“红眼病”人,得赶快提高警惕,别乱摸病人的物品,严格搞好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提倡勤洗手、洗脸以及不用手或衣袖拭眼,经常洗晒毛巾。平时,如遇眼睛不适,应用手帕或餐巾纸内侧擦试眼睛。
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人群易感性如何?
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可以由不同型别病毒单
独感染发病,也可发生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病后免疫持久性差,患者病愈后,可以被不同病毒感染而再次发病,亦可能在间隔数年后被同一种病毒再次感染而发病。
5.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特点。
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快,发病集中。
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易在学校、工厂、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地方爆发流行。在自然灾害期间,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红眼病就更容易蔓延。
6.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症状是怎样的?
起病急,潜伏期短。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双眼可同
时起病或先后起病。刺激症状重。患者迅速出现异物感,眼磨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
7.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如何预防?
⑴同学们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做到勤洗手、用肥皂洗手。不要用手揉擦眼睛;个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洗脸最好用流水。若果我们接触了患有红眼病的患者后,要用75%酒精消毒双手。我们还要做到不用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如:毛巾、衣服、手帕、脸盆等。在公共场所接触过诸如公共汽车扶手等公用设施之后要勤洗手,不用脏手揉眼。
⑵患者的洗漱用品要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
⑶患者应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以避免扩大传播。
2010年9月29日
第四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病毒性眼病,主要发生于夏秋季,任何年龄的人群都容易被感染。该病潜伏期短,为18-48小时,病程发展快,典型的症状是眼睛有明显的异物感、怕光、流泪、眼睛刺痛、有分泌物,急性期时眼睑红肿,一般在7天内症状大部分恢复不需要特殊的治疗。
因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极容易传染,一旦在学校中扩散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一旦有病人出现,要及时落实预防措施:
一、隔离病人。
一旦有症状出现的学生应在家隔离,隔离期限一般为7天,到症状消失为止。
二、搞好个人卫生及家庭卫生。
做到“勤洗手、不用脏手揉眼”。已发病的学生在家中洗脸时一定要做到毛巾和脸盆同家人分开使用。
三、学校要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和卫生工作。
对发病学生使用过的毛巾、脸盆等物品要进行消毒(煮沸消毒或消毒药水均可)。同时向学生宣传卫生知识。
四、可以适当用眼药水进行预防,但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时效果不明显。
五、一旦发病的学生数量增多,要及时报告卫生防疫机构。
越城区疾控中心2002年8月29日
第五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结膜炎的认识和预防
甲: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健康”小栏目又和大家见面了。
乙:今天“健康”小栏目广播的主题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认识和预防。近期,各校出现多例结膜炎病例,希望大家能认真收听,引起重视。
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由肠道病毒70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乙:流行病学依据:传染源:病人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游泳池水被病毒污染后传染性强,可经手、眼科器械、毛巾、昆虫等传播。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甲:临床表现:潜伏期短,接触病毒后一般于12-24小时内即可发病,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主要症状有眼红、刺痛、异物感,伴畏光、流泪及水样分泌物,有时为血性分泌物。检查可见眼睑及结膜水肿,结膜明显充血,常见点、片状结膜下出血。儿童病程短,一般2—3天,成人可长达1—2周。
乙:预防:
1.确诊患着应隔离治疗,禁止去公共浴池及游泳池,患者用过的毛巾、手帕等煮沸消毒;
2.接触患者后应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加强眼科器械消毒,防止医源性传播;
3.学校应倡导学生个人卫生习惯,要用肥皂勤洗手,勤洗澡,不共用毛巾和脸盆。
谢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