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应急预案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科学地应对学校突发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危害,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教育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学校突发传染病防治是指在学校师生员工中发生的群体性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
二、组织机构 组长:党军红 副组长:胡昌河 成员:张发旺张斌正张发旺
三、建立保障机制 突发传染病后,能客观反映情况,及时向领导建言献策。学校突发传染病的预防应坚持教育在先、预防在先、多方配合、共同负责的原则。
1、加强健康教育 每学期开学初,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有关键康教育要求,开齐、上足、上好健康教育课。学期结束前组织1次有关安全、健康的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
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致家长的公开信等形式向家长讲解预防传染病
知识和防治工作要求,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2、严格门卫管理制度,加强门卫值守、管理工作,及时掌握校内、外各种人员流动情况。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加强对教室、食堂、图书馆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和校园内公共用具的消毒,搞好校园环境卫生。
3.坚持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积极做好因病缺课的学生情况统计分析工作。对生病请假在家的学生要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病情,在校生病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对暂时无法通知家长的学生由班主任陪同前往)医院就医,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应急办。
4、加强师生体制锻炼。学校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户外运动,督促学生课间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5、预警联动 学校做好日常预警预防工作,与医院等基层应急单位建立联动机制,保持联系渠道全天候畅通。
四、学校突发传染病防治应急处置
1、启动预案 突发传染病后,应立即启动学校突发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开展具体施救和各项善后处理工作:发布应急救援命令;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及时向上级和有关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请求救援;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工作,认真调查取证,写出书面材料。
2、应急措施 由校长负责的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主要职责包括:根据上级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制定本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责任制度;负责常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资料收集与归档工作;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认真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利用校内(外)、课内(外)的不同形式,组织开展对学生和教职工的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防病科学知识;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发现有病症的学生,要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向当地疾病控制部门及区教育局等有关部门汇报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有异状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疫情发生时,学校要根据街道办的部署启动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并组织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
3、迅速启动与实施措施 建立和完善学校预防传染病传报信息网络:各班级传染病信息传报的第一责任人为班主任,学校传染病信息传报的第一责任人为校长。
预防传染病信息报告范围:出现个别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的;出现一定数量的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的;出现集体性不明病因发病症状的;其他需要报告的防疫情况。
预防传染病信息报告的途径与预防要求:凡出现上述情况的,要立即了解患者病因,在2小时内以书面信息报区教育局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并跟踪后续信息,定期报告。
4、建立考勤制度:对缺勤的师生员工要逐一进行登记,并立即与其取得联系,查明缺勤的原因。
如发现学校师生员工有身体异状,学校则迅速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采取隔离。学校在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发病学生(包括与发病学生有密切接触的师生)采取隔离措施。严格实行患病学生休息制度,学生病愈后方
可复学。
由专人对患者活动过的校区、室内场所进行定期消毒,具体要求如下: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地面进行湿性清扫,对空气进行喷雾消毒,用紫外线消毒灯对有关区域进行物理消毒,实行室内强制通风。
5、信息报送与现场保护 学校突发传染病事件后,应立即将情况发生的地点、时间等基本情况和有关信息向上级领导报告;要尽快核准情况,在规定时限内将突发传染病的时间、地点、经过、危害程度、发展趋势、所采取的处理措施、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等情况迅速上报。在迅速展开抢救工作的同时,对事故现场实行严格保护,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的痕迹和物证。
学校建立完善的值班制度,配备专兼职信息监测员(应急专干),综合信息小组(应急办)及时接收报送学校有关信息。
信息报送按如下要求进行:凡一般的事件应在事发2小时内向街道应急指挥中心(总值班室)报告基本情况;凡较大突发事件须在事发30分钟内报告;重大、特大事件应立即报告。
涧北小学
2010年9月
第二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宣传
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
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病毒性眼病,主要发生于夏秋季,任何年龄的人群都容易感染。该病潜伏期短,为18-48小时,病程发展快,典型的症状是眼睛有明显的异物感、怕光、流泪、眼睛刺痛、有分泌物,急性期时眼睑红肿,一般在7天内症状大部分消失,不需要特殊的治疗。
本病传播方式为接触传染。主要通过患者眼分泌物、手和使用过的物品进行传播,如接触患者或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与患者共用洗脸毛巾、脸盆等,或者接触患者摸过的东西,都有可能感染。
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控制措施
1、控制传染源。患者结膜泪液、眼分泌物含有大量病毒,是其主要传染来源。早期发现病人,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是预防家庭和学校传播的主要手段。病人一般隔离7~10日。
2、学校应每天坚持晨检,对发现的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学生,一律劝其离校隔离治疗,直至症状消失才准返校。
3、学生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不揉眼,分巾、分盆的良好卫生习惯。洗脸用具要单独使用,经常进行消毒。
4、对病人接触过的物品,用75%酒精或84消毒液稀释后擦拭消毒。污染物用84消毒液抹洗或喷洒消毒。
5、流行期间加强对集体宿舍、教室、图书室等公共场所的消毒。教育学生不到未经消毒处理的网吧、茶吧等休闲娱乐场所娱乐、上网。
6、学校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游艺活动。
7、流行期间一般不宜用滴眼药水开展群体性预防。
炎陵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三篇: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010.9.29
芜湖市培智学校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知识讲座近日,全国部分省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发病增多,在局部地区有暴发流行。目前,全国多个受洪涝灾害严重的省份红眼病发病增多。安徽省合肥、安庆等地亦发生学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聚集性病例。为了更好的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今天利用这段时间,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知识。
1.什么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它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造成的急性传染病,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结膜是眼白与眼皮上的一层光滑透明的薄膜,如果这层结膜发生了急性炎症,就得了急性结膜炎。
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潜伏期是多长?
人体感染后,起病急,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双眼可同时起病或先后起病;潜伏期短,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发病两周后传染性最强;刺激症状重;患者迅速出现异物感,眼磨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本病自然病程短、无特殊治疗药物、预后较好、极个别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3.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急性结膜炎的传染途径是接触传染。一个“红眼病”人往往会让很多人“眼红”。因为“红眼病”人的眼睛分泌物里藏有大量的细菌或病毒,“红眼病”人所用过的毛巾、脸盆、洗脸水和手帕,以
及他们的手指上都有大量的病菌,所以凡是“红眼病”人接触过的物品,诸如枕头、棉被、衣服、门把手、电话机、遥控器等等都沾有这些病菌。正常人使用了“红眼病”人用过或摸过的东西,或者同“红眼病”人握了手,再去揉自己的眼睛,就会受到感染,眼睛很快便会“红”起来。所以如果发现自己周围的小环境里有“红眼病”人,得赶快提高警惕,别乱摸病人的物品,严格搞好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提倡勤洗手、洗脸以及不用手或衣袖拭眼,经常洗晒毛巾。平时,如遇眼睛不适,应用手帕或餐巾纸内侧擦试眼睛。
4.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人群易感性如何?
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可以由不同型别病毒单
独感染发病,也可发生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病后免疫持久性差,患者病愈后,可以被不同病毒感染而再次发病,亦可能在间隔数年后被同一种病毒再次感染而发病。
5.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特点。
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快,发病集中。
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易在学校、工厂、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地方爆发流行。在自然灾害期间,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红眼病就更容易蔓延。
6.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症状是怎样的?
起病急,潜伏期短。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双眼可同
时起病或先后起病。刺激症状重。患者迅速出现异物感,眼磨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
7.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如何预防?
⑴同学们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做到勤洗手、用肥皂洗手。不要用手揉擦眼睛;个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洗脸最好用流水。若果我们接触了患有红眼病的患者后,要用75%酒精消毒双手。我们还要做到不用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如:毛巾、衣服、手帕、脸盆等。在公共场所接触过诸如公共汽车扶手等公用设施之后要勤洗手,不用脏手揉眼。
⑵患者的洗漱用品要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
⑶患者应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以避免扩大传播。
2010年9月29日
第四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病毒性眼病,主要发生于夏秋季,任何年龄的人群都容易被感染。该病潜伏期短,为18-48小时,病程发展快,典型的症状是眼睛有明显的异物感、怕光、流泪、眼睛刺痛、有分泌物,急性期时眼睑红肿,一般在7天内症状大部分恢复不需要特殊的治疗。
因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极容易传染,一旦在学校中扩散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一旦有病人出现,要及时落实预防措施:
一、隔离病人。
一旦有症状出现的学生应在家隔离,隔离期限一般为7天,到症状消失为止。
二、搞好个人卫生及家庭卫生。
做到“勤洗手、不用脏手揉眼”。已发病的学生在家中洗脸时一定要做到毛巾和脸盆同家人分开使用。
三、学校要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和卫生工作。
对发病学生使用过的毛巾、脸盆等物品要进行消毒(煮沸消毒或消毒药水均可)。同时向学生宣传卫生知识。
四、可以适当用眼药水进行预防,但在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时效果不明显。
五、一旦发病的学生数量增多,要及时报告卫生防疫机构。
越城区疾控中心2002年8月29日
第五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结膜炎的认识和预防
甲: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健康”小栏目又和大家见面了。
乙:今天“健康”小栏目广播的主题是: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认识和预防。近期,各校出现多例结膜炎病例,希望大家能认真收听,引起重视。
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由肠道病毒70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乙:流行病学依据:传染源:病人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游泳池水被病毒污染后传染性强,可经手、眼科器械、毛巾、昆虫等传播。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甲:临床表现:潜伏期短,接触病毒后一般于12-24小时内即可发病,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主要症状有眼红、刺痛、异物感,伴畏光、流泪及水样分泌物,有时为血性分泌物。检查可见眼睑及结膜水肿,结膜明显充血,常见点、片状结膜下出血。儿童病程短,一般2—3天,成人可长达1—2周。
乙:预防:
1.确诊患着应隔离治疗,禁止去公共浴池及游泳池,患者用过的毛巾、手帕等煮沸消毒;
2.接触患者后应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加强眼科器械消毒,防止医源性传播;
3.学校应倡导学生个人卫生习惯,要用肥皂勤洗手,勤洗澡,不共用毛巾和脸盆。
谢谢大家的聆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