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商法论文.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刑事责任
摘要:
恐怖主义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违反人道与人性的刑事犯罪,而以涉外因素为特征,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起世界性的关注与恐慌的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更具有远远超越于一般国内恐怖罪行的危害性。目前,打击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各国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首要任务。尽管国际社会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关注程度在逐步提高,世界各国也在积极谋求共同防御、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合作,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基本内容的理解,打击恐怖主义的措施难以发挥其效力。随着国际恐怖犯罪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规模及破坏力日益扩大,其严重危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本质使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开始共同寻求一致的解决之道。在这种情况下,要控制日益国际化、激烈化的恐怖主义事件,就必须从国际刑法的角度,针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国际刑事责任,恐怖组织,责任承担方式。正文:
进入新千年以来,世界各地所发生的反人性、人道主义的恐怖事件更加频繁,并且在其剧烈及残酷程度上,已达到相当高的峰值。仅以亚太地区为例,2000年至2001,就爆发过数十次恐怖主义劫持人质事件。例如缅甸武装分子扣留泰国医院人质;马来西亚海盗在马来西亚西部的西巴丹岛劫持20名游客作为人质,勒索巨额赎金;阿富汗客机上73名乘客被劫持到英国;菲律宾反政府武装扣留两批人质,以此向政府讨价还价;菲律宾反政府武装劫持中国大陆人质,勒索高额赎金,并造成两名人质死亡,等等。上述恐怖活动一次又一次在世界上掀起轩然大波,引起国际社会的频频关注。
一、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犯罪构成
(一)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要件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并且依法应对自己所实施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在国际刑法中,由于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将主体设定为承担刑事责任的内容,所以一般是在刑事责任之中考虑。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包括个人、组织团体与国家,下面分别论述这三个方面。个人作为国际犯罪主体,一般而言不具有太大争议。“国际犯罪主体主要是个人,国际犯罪的刑事责任主要是个人责任。这种观点,不仅源于现有国际刑法公约中规定的国际犯罪都是以个人的犯罪行为和个人的刑事责任为基础,而且因为这一点在一系列官方和非官方的国际文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反复强调。”从国际恐怖主义犯罪角度看,即指个人能否认识其行为具有恐怖主义的性质,并判断其行为的危害性质。
除了个人而外,能承担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责任主体也包含团体与组织。所谓团体与组织,在《国际刑法典草案》中亦有规定:“团体是指由一个以上的一致行动以完成特定行为的人构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组织或团体的犯罪之中,一般实行双罚制,既不仅行为的个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而且其相关的组织和个人都应承担其相应的责任。
国家能否成为国际犯罪的主体,这个问题至今尚存有争议。
(二)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主观要件
国际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国际犯罪的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巴西奥尼在《国际刑法典草案》中规定了三种犯罪的主观心态,分别为:蓄意、明知、轻率。这三种主观心态的分类是按照英美法系中主观上的心理状态划分的,蓄意就是自觉希望实施某种特定行为或者自觉希望发生某种特定结果。明知,是指认识到行为的性质并且自觉去实施这种行为。轻率,就是已经认识到并且自觉地漠视法律禁止的结果可能发生的危险,虽然主观上对此结果持否定态度,但还是冒险地实施了产生此结果的行为。由于“蓄意和明知,相当于有些国家刑法中的希望故意与放任故意,因此可称作‘蓄意故意’和‘明知故意’,轻率和疏忽由于相当于有些国家刑法中的有认识过失和无认识过失,因而也可以称为‘轻率过失’和‘疏忽过失’。”
(三)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客观要件
国际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国际刑法所规定的危害国际社会的行为,行为的危害结果等客观事实。一般而言,国际犯罪的客观要件包含有危害行为,行为的结果,行为的对象等。但是在各种不同的国际犯罪中,对客观要件的要求是不相雷同的。有的国际犯罪要求行为、行为的危害结果及对象都确定,有的国际犯罪则只须具备行为要素即为构成,而有的国际犯罪则以达到某种危险程度作为构成条件。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中,由于各种罪的具体情况不同,因而对于行为的客观要求也不同,但一般认为主要是行为犯(包括危险犯)而不是结果犯,即以完成一定的行为,或达到一种行为样态作为犯罪成立的条件,而无须特定结果的出现。
(四)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客体要件
国际犯罪的客体是指受国际犯罪行为所侵害,而为国际公约所保护的国际利益。在客体要件中,应当注意的为三个问题。
1、客体的国际性。
2、客体的内容是利益。
3、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客体是由国际公约调整和保护的。
二、国际恐怖主义的分类
(一)海上恐怖主义犯罪
1、危害海上航行安全罪:是指故意使用暴力,暴力威胁或其他恐怖行动,危害国际民用船舶航行安全,破坏海上航行秩序的行为。其涉及的区域包括所有在海上发生的,完全在海上实施的空对海、陆对海、海对陆、海对空等全方位范围。目前此罪主要活动集中于马六甲海峡及东南亚海域,斯里兰卡沿海地区,波斯湾,亚丁湾,索马里沿海,里海及黑海地区。
2、危害大陆架固定平台罪
1.危害大陆架固定平台罪是指故意以武力或武力威胁或其他手段,破坏海上大陆架固定平台安全,破坏海上秩序的行为。
(二)航空恐怖主义犯罪
1、劫持航空器罪。劫持航空器罪,一般是指藉暴力之威胁非法干涉、劫持或其他不正当控制飞行中的航空器的行为,或正准备犯此项行为。其中航空器一词,专指民用的运输航空器,不包括军事上的侦察机,轰炸机等作战用的航空器及海关,警察值勤用的航空器。
该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并且只能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危及航空器的飞行安全而利用该危害性来劫持和控制航空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过失不能构成本罪。
2、关于航空恐怖主义犯罪的三个公约
由于航空恐怖主义犯罪是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因此有关这方面的国际公约也最为详细。针对其中三个最有功效及代表性的国际公约:《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
(三)侵犯基本人权的恐怖主义犯罪
1、劫持人质罪。《国际刑法典草案》中将劫持人质罪定义为:任
何人违背另一人的意志故意和非法地劫持或扣押另一人,即构成扣押人 质罪。另外,劫持人质罪犯罪具有跨国性,既可以是劫持一国以上的公民,也可以是该行为全部或部分地发生在一个以上国家。
2、对受国际上保护人员使用暴力和暴力威胁罪。该罪在主观上出于故意,并且应为直接故意,有些学者认为该行为可以由间接故意组成,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侵害受国际保护人员的人身或自由后果,却仍然放任该后果发生。我们认为此看法不妥。从该罪行为的方式及其直接性来看,实行该行为的主要方式为暴力,而一般人针对暴力行为后果都有明确的认识,而且行为的性质是积极的实行行为,实行了该行为,针对该事件而言,即应构成直接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四)信息恐怖主义犯罪
信息恐怖主义犯罪是伴随着今年来日益全球化的信息网络进行的恐怖主义行为,由于此类恐怖行为属于一种新兴的犯罪方式,在其手段与形式上似乎不具备传统恐怖罪行所具有的暴力或暴力威胁形式,因而被一些学者视为非恐怖犯罪,如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将所有实施了威胁他人的行为从而达到其预期目的的行为都作为恐怖主义犯罪。恐怖的原意只是指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引起的恐惧,如果对恐怖活动的手段不予限制,则有将恐怖活动扩大化之虞。
三、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现状分析
一、制止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国内措施 制止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国内措施,主要是指在一国领域内进行的针对本国境内发生的恐怖主义所采取的应对方法,但也可以包含针对国际上的恐怖主义,本国采取的措施。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1373号决议”,要求“各国有必要在其领土内通过一切方法手段,采取更多措施,防止和制止资助和筹备任何恐怖主义的行为”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国内措施制止恐怖主义也是国际社会所关心的问题。制止恐怖主义的国内措施的种类主要包括:制定国内立法与建立反恐怖主义特种部队,以及其他对抗恐怖主义的具体方法。
(一)制定国内反恐怖主义犯罪法律
(二)成立反恐怖主义特种部队
(三)制止恐怖主义犯罪的具体方法
四、恐怖主义产生原因
首先,从经济方面上分析,贫富分化的加剧是恐怖主义赖以滋生的经济根 源。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效应使国际经济关系的不平等性质更加突出,经济落后的弱势群体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世界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和贫富悬殊的扩大,极大地刺激了民族主义情绪的增长,为恐怖主义泛滥提供了某种社会基础。
第二,从科技方面上讲,随着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为标志的知识时代的来临,恐怖主义赢得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许多现代化的高技术手段在恐怖活动中得以运
用,其造成的破坏力也更加严重。
此外,极端民族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是国际恐怖主义泛滥的重要根源。两极格局解体后,许多地区的民族、宗教矛盾迅速得到释放。在尖锐的民族矛盾和宗教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得不到有效缓解的情况下,极端民族主义者和宗教极端势力便活跃起来,并且以实现民族独立或高度自治为目标,以复兴宗教原初教义为旗号,以恐怖主义的暴力手段开展活动。
恐怖主义虽然主要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对社会秩序与国家安全构成直接的现实危害,但恐怖主义也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进而危害社会的稳定。
总之,恐怖主义作为一种旨在制造恐怖气氛的非法暴力活动,其对社会稳定的消极影响是相当突出的。这种影响不但表现为它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安全和社会的安全感,而且表现在它激化社会矛盾,危害社会秩序和政治安全,甚至酿成**与战争;恐怖主义还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造成各种直接间接的经济损失,挤压了国家用于发展经济社会事业的资金,增加了维护社会稳定的成本。
五、对策
反对恐怖主义必须治本。应在缓和地区及国际紧张局势、消除贫困和加强反恐合作三方面同时开展工作,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以彻底铲除恐怖主义。
面对恐怖主义的新挑战,世界各国显然予以了高度重视,并积极寻求新的应对之策。美国开始重新评估其反恐战略,并制定了“反恐B计划”,将“重点转向打击恐怖组织的中下层”。俗话说,擒贼先擒王。这些年来,美国动用了浑身解数布下天罗地网,力图把拉登等恐怖头目捉拿归案。国际社会的反恐决心和勇气无疑给了恐怖主义沉重的打击和震撼,使得他们不敢抛头露面。从这一层面上说,反恐斗争还是颇有成效的。但从最近发生的恐怖活动,特别是这次伦敦爆炸事件来看,恐怖分子开始采取不同的破坏策略和方式。同时,参加自杀性袭击活动以及各种破坏的人已经不再是恐怖网络头目,而是“清一色的中下层人员”。美国出台的“反恐B计划”就是为了打击恐怖组织的生力军,破坏其后备力量。在国外的军事研究方面,有这样一句老话:外行研究战术,内行研究后勤。“反恐B计划”还将采取新举措破坏和打击恐怖组织赖以运转的后勤基地,摧毁其进行联络、获取经费、解决交通和供应等诸多能力。
应当说,“反恐B计划”无疑会给恐怖组织以更为沉重和精确的打击,但是,从恐怖主义的根源和发展历史来看,只靠简单的战术转变是不太可能彻底消除恐怖主义的。人所共知,贫困是恐怖主义得以滋生和赖以生存的温床,而恐怖活动又会造成更多的贫困和绝望。正如日前举行的八国峰会发表的声明所说,反恐斗争不仅需要遏止恐怖活动,同样重要的是防止更多极度贫困的人投入恐怖主义怀抱。
六、我的思考:
全球贫富差距大是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本性原因,但它的形成是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和地理差异的,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完全改变的,需要全球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分步骤。现在的时代给予了我们很多的资源和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们帮我们解决问题,比如互联网。
国际恐怖主义的确是我们全人类的肿瘤,为了不让那些不应该发生的悲剧发生,我们每一个人都责任和义务去关注它,为解决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1期
第二篇:国际商法 论文题
国际商法期末结课论文题目
1)英美先例拘束力原则 2)比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3)论述国际商事惯例的法律效力 4)美国产品责任法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5)从三鹿奶粉事件看我国产品责任存在的问题 6)论产品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 7)论产品责任免责条款的效力 8)明星代言法律责任研究 9)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研究
10)浅析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卖方的品质担保义务(或权利担保义务)
11)要约与要约邀请区别 12)合同承诺制度研究
13)论情事变更原则 14)论格式合同的解释
15)论英美合同法中的对价制度 16)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 17)中国盗版泛滥的原因分析 18)企业的商标保护策略 19)专利权的强制许可制度 20)国际商事仲裁和诉讼的比较 论文要求:
1)统一在A4纸上打印
2)格式:姓名: 班级: 学号: 论文题目(三号,黑体),居中 正文字体(小四,宋体)
3)字数不得低于800字,不能高于3000字 4)第15周上课交上来,不许代交,交文章后签字 5)节课作业占总评成绩50% 6)摘要,关键词,文献参考一律不用写(写了扣分)7)题目任选其一
8)鼓励原创,如果是原创,请在文章最后注明“本文保证是原创”,原创文章给高分。
9)挑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撰写,不求理论高深,只求有所收获 10)凡格式不合要求的总分扣除10分
第三篇:国际商法案例分析论文
国际商法案例分析论文
—浅谈公司法
论文摘要: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标志着欧洲资本主义逐渐进入海外市场,这也是国际贸易雏形形成的伊始。但是国际商事的交往往往首先遇到一些法律问题,如哪些主体参与交易,这些主体是如何设立和营运的,它们之间有何异同,怎样把握与不同商事主体进行交易时的不同风险等,因此生成了国际商事组织法。在国际商事主体中公司占着重要一席,因此我们来讨论下公司法。关键词:公司概述、公司立法、公司与其他社团性企业的关系。
一、公司概述
(一)、公司定义及其法律特征
对于公司,世界各国法律大致采用列举式及概括式两种定义方式。前者如德国商法典、法国商事公司法、日本公司法典、中国公司法;后者如美国示范商事公司法。日本公司法典规定:“公司是指股份公司、无限公司、两合公司或合作公司。”美国示范商事公司法第1.40节将公司定义为“以营利为目的的非外州(国)公司”。正如前述,传统公司法学界一般称公司为依法设立的营利性社团法人。
公司具有以下法律特征:法人性、营利性、社团性和依法认可性。现在,公司的社团性收到冲击,营利性也不再是所有国家公司立法确定的法律特征。
(二)、公司的种类
在公司法的一般意义基础上,就中国的主要公司类型划分。
1、根据大陆法系传统上按照财产责任形式的不同进行划分:无限公司、两合公司、有限公司、股份公司、股份两合公司;
2、根据英美法传统上按股份发行、持有和转让的方式不同进行分类:封闭式公司、开放式公司;
3、在大陆法传统公司法理论上按信用基础不同对公司进行分类:人合公司、资合公司、人合兼资合公司;
4、在多数国家的公司立法和公司法理论上,按公司的管辖系统进行分类:总公司、分公司;
5、在多数国家的公司立法和公司法理论上,按一公司对另一公司股份或出资额的占有和业务控制程度分类:总公司、分公司;
6、某些国家公司法上按一公司与其他公司间资产占有和业务联系的状况分类:关联公司、独立公司;
7、某些国家公司法上按一公司对另一公司决策的影响程度分类:控股公司和受控公司或者支配公司和从属公司;
8、按股东为数人还是一人所作分类:多元投资公司、一人公司;
9、按适用法律不同分类:一般法上的公司、特别法上的公司;
10、按公司的国籍划分:本国公司、外国公司、跨国公司。
(三)、公司的设立
1、发起人资格:依据中国《公司法》,设立股份公司的发起人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2、设立条件:有限公司:(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5)有公司住所。股份公司:(1)发起人符合法定资格和法定人数;(2)发起人认缴和向社会公开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最低资本限额;(3)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4)发起人制订公司章程,并经创立大会通过;(5)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6)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须的生产经营条件。
3、公司章程:与设立其他企业不同的是,设立公司必须制定章程。公司章程是指由有限公司的股东或者股份公司的发起人订立的有关公司组织及行为基本规则的法律文件。它像一个国家的宪法那样,是公司的根本大法,属于公司的自治性规则。
(四)公司的管理
1、股东大会:股份公司全体股东组成,行使法定职权的公司非常设性权利机关;
2、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组成,负责公司业务决策;
3、经理:由公司董事会聘任,主持公司业务的行政负责人;
4、监事会:公司中对公司财务会计或者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的机关。
(五)公司的资本
1、股份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单位,是股东在公司中的地位股权的象征,其一般表现为股票这一有价证券的形式。
2、出资形式:可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有限公司的股东、股份公司发起人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30%。
3、公司资本制度是指法律或者章程确定的有关公司资本的规则。公司资本有三原则:(1)、资本确定原则,是指公司设立时,必须将公司资本总额明确记载于公司章程,并须由股东全部认足,否则公司不能成立;(2)、资本维持原则,是指在公司存继期间必须经常保持与其资本额相当的财产,以保证公司的清偿能力,切实维护债权人的利益;(3)、资本不变原则,是指经公司章程确定的资本总额,不得任意变动。
二、公司立法(一)公司法的定义
公司法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公司法,是指规定各种公司的设立、组织、活动、解散以及公司对内对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涉及公司的所有法律、法规,如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狭义上的公司法,专指以“公司法”命名的立法文件,在我国,即由立法机关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二)公司法的特性
1、公司法是一种组织法,规定公司的设立条件和程序、公司的组织机构以及公司组织的变更、消灭的条件和程序;
2、公司法是一种活动法,规定公司的行为活动;
3、公司法是一种制定法,制定法形式的公司法仍然存在于许多国家;
4、公司法是一种以强制性规范为主的法律;
5、公司法国际统一化的趋势正在显现。
三、公司与其他社团性企业的关系
1、合伙企业与公司的关系
合伙企业是由独资企业发展而来的,公司又脱胎于合伙企业,故人合公司与合伙企业并无本质区别。两者相似之处:(1)、均以营利为目的;(2)、两人以上的投资;(3)、以出资比例分配盈利;(4)、人合公司中的无限责任股东与合伙企业中合伙人的责任相近。区别:(1)法律地位不同。公司是法人,合伙企业不是法人;(2)成立的基础不同。合伙企业成立以出资人的合意为基础,公司成立以章程行为为基础;(3)、成员的财产责任不同。合伙企业中的合伙人对合伙债务负无限连带责任,公司股东负有限责任;(4)、企业财产权属不同。
2、合作社与公司的关系
两者相似之处:(1)、均含有营利性特征的经济组织;(2)、均具有法人资格;(3)、均有一定人数的成员,具有社团性;(4)、均有出资份额并按资分配。区别:(1)、经营性质不同;(2)、财产基础要求不同;(3)、分配形式不尽相同;(4)、收回出资的方式不同。
四、典型案例分析
单某为某市电器商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2000年11月,单某以本市百货公司名义从国外进口一批家电产品,共计价值80多万元。之后,单某将该批家电产品销售给了本市五金交化公司。电器商场董事会得知此事后,认为单某身为本公司董事兼总经理,负有竞业禁止义务,不得经营与本公司同类的业务,单某的行为违反了有关法律规定,应属无效。于是,决议责成单某取消该合同,而将该批家电产品由电器商场买下。五金交化公司认为,该批家电产品的买卖,是在本公司与百货公司之间进行的,与电器商场无关。合同的成立是双方当事人 意思表示一致,而且合同的内容不违法,所以是有效的。至于单某作为电器商场 董事而经营与电器商场相同业务,属于电器商场的内部事务,与百货公司和五金 交化公司无关。,双方争执不下,遂诉至人民法院。法院查明,单某曾于1999年12月决定以电器商场一幢楼房为电器商场第四大股东本市建筑工程公司的债 务提供担保;于1999年10月将自己的一辆小轿车卖给电器商场,事后公司的股 东才知晓情况。
就上述案例,分析如下:
1、单某买卖家电的行为是不合法的。我国《公司法》第61条规定:“董事、经理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同类的营业或者从事损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动。”此条规定即为董事、经理的竞业禁止义务。单某身为电器商场的董事兼总经理,却以百货公司的名义购销家电产品,实际上是为百货公司进行商业活动,显然属于与电器商场的同类营行为,而且是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单某的行为违反了《公司法》关于竞业禁止义务的规定。
2、单某买卖家电的行为是有效。《公司法》并没规定董事、经理的竞业行为无效,只是规定“从事上述营业或者活动的,所得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本案中,单某为百货公司购买家电电,又售给五金交化公司,该买卖是在百货公司与五金交化公司之间进行的,双方的合同是由双方意思一致而达成的,合同内容也不违法,所以不能认为是无效的合同。电器商场要求将这批家电产品转由本公司买受,没有法律根据,不足采信。所以不能因为单某违反竞业禁止义务,判定其竞业行为本身为无效民事行为。因为我国公司法没有作出这样的明确规定。
3、)根据《公司法》第61条规定,董事、经理违反竞业禁止义务,其所得应当归公司所有,以保护公司及股东的利益。因此,单某因买卖这批家电产品所得的一切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如果因单某的竞业行为而使公司的利益遭受损害的,公司还可以要求其损害赔偿。此外《公司法》第215条还规定,董事、经理违反竞业禁止义务,除将其收入归公司所有外,并可由公司给予处分。所以,电器商场可以根据单某的行为给公司造成的损害大小等情况,给单某以处分。
第四篇:国际商法论文 乔博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国际商法》 期末考试论文
姓名 石晓玮 学号 32 专业 应用英语(国际商务)班级 80913H 题目 谈谈对我国合同法基本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评阅成绩
谈谈对我国合同法基本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摘要: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对《合同法》的调整对象即合同关系的本质和规律,以及立法者(统治阶级)在此领域所行政策进行集中反映,因而有贯彻合同法始终的效力的根本原理与准则。那么,哪些法律原理与准则才是我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关于这个问题,《合同法》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即是该法第3至第8条。这六条被认为是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守法及遵守社会公德与公益、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有法律约束力六条原则。
关键词:合同法 基本原则 合同公平
诚实信用
公序良俗
Talk about China's contract law basic principl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Abstrac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ontract law, refers to the“ contract law” the contract between the essence and the law, as well as legislators(ruling class)in this policy are reflected, thus implementing the contract law ha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criterion.So, what the law and principle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contract law of our country? On this issue,“ contract law” made specific provision, this is the law of third to eighth.These six are considered equal, freewill, fair, honest credence, abide by the law and abide by social morality and public interest,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tract the parties are legally binding six principles.Keywords:Contract Law Basic principle Contract justice Honesty and credit Public order and good customs
目录
一、引言............................................................5
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概述......................................5
三、对我国合同法基本原则的功能......................................5(一)、合同法基本原则的法律功能....................................6
1、起着立法准则的作用...........................................6
2、有行为准则功能...............................................6
3、有审判准则的功能.............................................6(二)合同法基本原则的经济功能......................................7
1、衡平合同各方当事人之间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7
2、保证交易安全,维护经济秩序...................................7
3、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8(三)合同法基本原则的道德功能......................................8
四、两类基本原则之联系及此种联系对各原则局限性之克服................8 结论................................................................9 参考文献............................................................9
一、引言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和执行合同法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合同法的灵魂。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区别其他法律的标志,集中体现合同法的基本特征。如果把合同法比做建设物,那么,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不是栋梁,更不是砖瓦,而是和栋梁、砖瓦有机结合的体现该幢建筑物的风格。
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的内容概述
合同自由(契约自由)原则一直都是各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因为合同自由与合同关系有直接的联系,所以更应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合同自由的内涵是丰富的,包括是否订立合同权、自主选择合同相对人权、合同内容合意确定权、合同变更解除或终止权、合同方式确立权,直至涉外合同中法律适用选择权等。并且合同效力会因有违合同自由而受到合同无效等制度之矫正。故尔,合同自由应是合同法当然的基本原则。我国《合同法》第4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据此规定,合同自由原则便成了合同自愿原则了。再则,自愿原则也没有自由原则深刻。自愿原则就不包括自由原则的实质精神—当事人合同意即可产生相当法律效力的私法自治思想。再次,我国目前合同自由观念并未得到很好的确立,非法干预合同,尤其是非法行政干预社会实际生活中并不鲜见,即合同自由原则在实际实施中很是不足。故,从提高合同自由意识上考虑,也以合同自由为称为好。质言之,以合同自由称呼此项原则更合理。
三、对我国合同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法的功能,是以法为客体来评介其对个人及社会的有益性和理想追求,是以法的功能与作用为基础的理论概括和客观评价。由此展开,立足于合同领域本身,以合同法基本原则的功能与作用论,合同法基本原则在三个方面有比较突出的功能:法律上、经济上和道德上。(一)、合同法基本原则的法律功能
合同法基本原则是效力贯彻始终的根本法律准则,自然有法律上的重要功能。一般说来,在法律上,它们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
1、起着立法准则的作用
这首先来自于基本原则的效力贯彻始终性。因为整部合同法都是在它们的指导下制定的,任何合同法具体规范都不应与这四项原则相背离。其次,它还表现在合同法的一些具体原则或制度的设立上。第三,它们是合同法法律解释的指导原则。因为合同法基本原则是效力上位阶的法律规范,又是法律意图的体现,所以,当效力下位阶的合同法具体规范规定不明确或与基本原则相冲突时,须以基本原则为指导而解释之。
2、有行为准则功能
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是可预见性及由此而来的指引功能,它规范指引着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为并可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正确的法律评价。合同法的具体规范有直接的可操作性和具体性,因此,合同当事人首先应以这些具体规范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时,《合同法》基本原则就起着抽象行为准则的作用。质言之,对于合同当事人,基本原则作为合同法规范的本源,可以帮助其正确地理解具体规范的立法意图,从而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3、有审判准则的功能
法律具体规范在审判时即成为审判规范。但是,任何部门法的规定都不是详尽无遗的。这就会出现因合同法具体规范未作规定的合同关系的问题而发生诉讼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就须借助于合同法的上述原则以作出公正裁判。在这个意义上,合同法基本原则有直接适用性,即对法律漏洞有补充功能。另外,法律总是滞后于现实的,于是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依据法律具体规范而作出的裁判有违法律正义。在这种情况下,法官或仲裁员应依据合同法墓本原则而不是具体规范裁判。这不仅是为了保持法律正义,维护社会公正,还因为合同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效力高于具体规范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下,应适用具体规范以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并防止“向一般条款逃逸”。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在这种情况下,基本原则不仅是审判规则,也不仅是赋予法官或仲裁员自由裁量权,更重要的是起着克服成文法局限性的巨大作用。
(二)合同法基本原则的经济功能
1、衡平合同各方当事人之间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
人们订立合同的目的在于获取利益,而且都尽力获取最大化的利益,所以,不可避免地合同当事人在合同利益的分配上发生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仅依靠合同法的具体规定是不足为用的,这就需要合同当事人遵从合同法基本原则。公序良俗主要调节合同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公平:一旦合同危及社会利益,将被视为无效或受相应矫正。另外据合同法第1}7条,合同管理机关还可依法对合同进行行政监管,以求防患于未然。可见,合同法基本原则对利益衡平的保障是多角度的、真实可行的。
2、保证交易安全,维护经济秩序
合同法是调整以交易为主要内容的财产流转关系的法律。《合同法》第1条即宣示其立法目的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经济秩序以交易安全为基础,所以,交易安全也是《合同法》的经济功能目标。作为《合同法》的灵魂与统率的《合同法》四项基本原则,自然更是如此。合同自由原则要求合法的私法自治,排除非法干预,从而为交易安全与经济秩序提供良的外部环境诚实信用原则要求人们以善而诚的心理态度去对待合同、履行合同,从而为合同当事人提供了一个交易上的心理安全。合同公平原则是交易安全的最本质保障。公序良俗原则则是从社会公益与公德的角度要求合同当事人顾及社会公平,从而在社会范围内保障交易安全。整个社会与个体相协调的交易安全确立了,得到了保障,社会经济秩序也就建立了。而一定的社会经济秩序又为交易安全提供了保障。
3、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这项功能是上两项的引申与发展。在交易安全得到了保障,社会经济秩序得到了确立,并且,合同当事人能切实获取公平利益的情况,合同交易活动的规则性、连续性与稳定性得到了满足。于是,交易费用自然会降低,交易效益—扩而言之即经济效益也就相反相成地得以提高:所以,应该认为,《合同法》基本原则是具有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功能,其实也就是《合同法》基本原则法律经济效益的体现。
(三)合同法基本原则的道德功能
法律与道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合同法》基本原则自然也会反映道德要求。
自由本是一种思想意识解放运动的结果,随其发展,它使人们摆脱身份限制,转而让人们与社会尊重个人人格与尊严。合同自由原则即是由此而要求排除任何单位与个人的非法干预,养成一种相互尊重、互不非法干涉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发展社会公德,维护社会公益。
四、两类基本原则之联系及此种联系对各原则局限性之克服
由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可以分成两类的:一类主要是针对合同当事人,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那就是合同自由与合同公平两项原则,我们可以将之称为个人本位的合同法基本原则。另一类主要是从社会公共利益与社会秩序的保持与维护来规范合同当事人的合同行为,那就是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则。
“客观的被决定了的利益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推动力。”合同自由与合同公平原则即是基于这种认识而设立的。但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常会使人们作出一些不合合同公平原则而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即人们会滥用合同自由的权利,或利用事实上不平等的地位订立不合社会正义的合同。由此便容易引发残酷的尔虞我诈的不正当的竞争、滥用权利(如相互勾结损害社会公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等市场经济的负面现象。而且,合同当事人作出如此行为时,常以其间的利益公平为借口,以其间的利益衡平破坏社会公平。这样自然会导致市场的无序经济的无序,交易失去安全。自由竞争阶段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是明证。这就需要社会本位的法律原则来调整,起一种润滑作用,使合同当事人订立的有损社会公平的合同的效力受到法律的调整,或无效,或变更,或撤肖,从而恢复社会公平,矫正正义。
结论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合同法的纲领,它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某一章节、某一制度,而贯穿整部合同法。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二大作用,其一是指导作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指导立法工作者如何制订各项规定,对审判人员如何适用合同法也起着指导作用。基本原则是正确理解具体条文的关键。基本原则的第二个作用是补充作用。对合同法的某个问题,法律缺乏具体规定时,当事人可以根据基本原则来确定,审判机关可以根据基本原则解决纠纷。
参考文献
1、新中国合同法的制定与完善之 2008
2、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谈合同管理法制与社会2009(28)
5、合同法基本原则的经济学分析-孝感学院学报2009,29(5)
6、论诚实信用原则——以合同法为中心 2006
第五篇:姚芳艳.国际商法论文
班级:国贸1246
姓名:姚芳艳
学号:1156120129
字数:1492
国际商法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及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商法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在国际贸易上的活动变得更加的频繁。因此,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我们总是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国际商业方面的法规和法律。我们只有真正掌握国际商法并正确的利用它,才能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可以得知,国际商法在国际贸易中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商法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贸易活动所涉及的商品、服务、资源、人力、技术等在国际上的移动,它不但包括一般商品的转移,而且还包括一些生产技术、高科技技术和知识等在国际间的流动。
各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流通时刻调节了国内外市场上的供需状况,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各种悟性商品和有形商品的按照所需再重新组合利用,因此不仅促进了各国经济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各国进行对外贸易活动时必定会产生一些矛盾和纠纷,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国际商法来解决和调节这些矛盾,从而保证各方的利益和促进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国际商法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并为其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2、国际商法可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之一,如果企业加入国际竞争,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开拓国外新市场,就能有更强的生命力。
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可以增加单位产品的出口数量和外汇收入,进口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高科技技术和知识、机器设备、提高本企业的国际环境中的竞争和生存能力,进而促使本企业进一步的发展。然而,在从事国内贸易也好从事国外贸易也好,必定会遇到关于贸易上的纠纷和问题。国际商法的重要职能就是解决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纠纷还有问题。长期的国际商务实践表明:国际商法在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活动中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国际商法可以加速我国外向型经济和企业国际化的进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对外改革政策,可以说这一次取得了很伟大的成绩。继而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那之后,我们国家的核心工作就放在了经济发展上。因此我国要求各企业提高其竞争能力,其原因是在当前高速发展的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只有走立足国内市场,开拓国外市场的道路,才会有更好的发展。而国际商法在加速我国企业走外向型经济和企业国际化经营之路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国际商法在国际贸易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很多人难以区分国际商法、国际经济法以及国际私法之间的关系。
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等相关法律部门之间的关系模糊,因此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的负责范围争议很多。国际商法的很多内容被国内“大国际经济法”和“大国际私法”的主流观点所覆盖,很多学术界的人认为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像国际私法这样的法律不够细化,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商法有很重要的存在性,而且现在的国际商法划分的越来越仔细。因此,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私法长期并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人们不容易认识和把握国际商法的体系。
国际商法在法律方面过于复杂化和多样化,人们不容易认识和把握国际商法的体系。国际商法是一个独立法律部门,它有自己特有的体系结构,对于国际商法的内容很多国内学者们都不能有一致的看法。
3.国际商法的统一有着很多困难。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商法的统一有着必要性,但是要在短期内实现国际商法的统一是不现实的,毕竟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经济法律等是各有差异的。但是如果国际商法一天不统一,在国际贸易中的矛盾也就不能马上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