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法教案2014

时间:2019-05-12 23:1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商法教案201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商法教案2014》。

第一篇:国际商法教案2014

第一章 导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商法的基本概念;掌握两大法系的形成、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初步建立法律观念。教学内容:国际商法的基本概念;两大法系的形成、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教学重难点:两大法系的形成、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节 国际商法的概念和渊源

[案例] 一个住所在法国的法国籍男子在19岁时与一个住所在英国年龄已有25岁的英国籍女子结了婚,他们是在英国按英国方式举行的结婚仪式。按《法国民法典》,年龄在21岁以下的人结婚须征得父母的同意,而且这一点是必要条件。然而,英国法则把父母对未成年人婚姻的同意识别为婚姻形式问题,不影响婚姻效力。问:此案应适用哪国法律,结果应如何?

一个19岁的西班牙人A在中国缔结一份供应钢材的合同,逾期未交货,合同的中方当事人诉至中国法院,要求A承担法律责任,A以自己19岁未达到西班牙法律21岁为完全行为能力人的法定条件而抗辩。此案应如何判决?

一、国际商法的概念

国际商法(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aw)是调整国际商事交易和商事组织的各种关系法律规范的总和。

概念分析:

1.国际商法是法律规范的总合

法律规范即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法律与道德规范的不同:

(1)起源不同: 道德起源于原始社会

(2)表现形式不同: 道德存在于认的思维中

(3)具体内容不同: 法律体现权利与义务的 一致性,道德强调义务。(4)实现方式不同: 道德依靠社会舆论(5)调整的范围不同: 道德更为广泛,深刻

2.国际商法是调整跨越国界的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A.国际意为“跨越国界”,国际商事关系是指处于不同国家的商事主体之间发生的商事关系,而不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商事关系,后者由国际公法调整。

B.商事关系包括:(1)商事组织关系

(2)商事交易关系:传统商法仅调整有形商品的交易,现代商法除调整有形商品的交易外,还调整无形商品的交易,如国际技术转让、国际投资、国际融资等。

二、国际商法的历史 [国际商法历史发展简图]

古罗马时期出现了商法规范(萌芽)

11世纪威尼斯商人习惯法(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16世纪成为国内法一部分(丧失了国际性)二战后统一的国际商法形成(蓬勃发展)

三、国际商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关系

(一)国际商法与国际公法

(二)国际商法与国际私法

(三)国际商法与国际经济法

(四)国际商法与国内商法

四、国际商法的特点 1.国际商法的技术性 2.国际商法的统一性 3.国际商法的迅捷性

第二节 国际商法的渊源

一、国际条约

(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际法主体依据国际法确定其相互之间权利义务的一致的意思表示。

* 国际法主体包括: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民族解放组织.* 影响较大的有: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二、国际惯例

(概念)即在长期国际商事交往中,反复运用而逐步确立的行为规范。*影响较大的有: 199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1983年《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三、国内立法

* 世界主要国家的商事立法: 法国---1673年<商事条例>--路商

1681年<海事条例>--海商

1807年<法国商法典> 共4编,648条

[性质] 商行为法,即实施商行为者不论是不是商人,都适用商法 [内容] 1.通则 2.海商 3.破产 4.商业裁判权

四、国内判例

判例法,即由法官的判决形成的法律规则。英国判决由理由和事实两部分组成,只有理由部分可以构成先例。

英国的法院组织、英国的先例约束力原则 * 英国的法院组织 高等法院

1.高级法院 ——高级法庭————商事法庭

海事法庭

枢密大臣法庭——企业法庭 破产法庭 亲属法庭

2.王冠法院 3.上诉法院

⊙上议院上诉委员会 低等法院 1.治安法院 2.郡法院 * 英国的“先例约束力原则”

1.上议院的判决是具有约束力的先例,对全国各级审判机关都有约束力。2.上诉法院的判决可构成对下级法院有约束力的先例,而且对其本身也有约束力。

3.高级法院每个的判决对一切低级法院有约束力,对其他各庭及王冠法院有说服力。

*只有上诉法院、高级法院和上议院的判决可以构成先例。美国的法院组织、美国的先例约束力原则 * 美国的法院组织

联邦法院最高法院:设在华盛顿。由首席法官一人,法官八名,有违宪监督权。

联邦上诉法院:共13所,是第二审法院。由三名法官审理案件 联邦地区法院:共94所,分设在各州境内。实行独任制 1.州法院第一审法院

(1)有限管辖法院:审理轻微刑事案件和金额较小的民事案件?(2)普通管辖法院:审理涉及州法的一般民、刑事案件? 2.州的上诉法院 3.州的最高法院

* 美国的先例约束力原则 1.在州法方面,州的下级法院须受其上级法院判决的约束,特别是受州最高法院判决的约束。

2.在联邦法方面,须受联邦法院判决的约束,特别是受美国最高法院判决的约束。

3.联邦法院在审理涉及联邦法的案件时,须受其上级联邦法院判决的约束;而在审理涉及州法的案件时,则须受相应的州法院判决的约束,但以不违反联邦法为原则。

4.联邦和州的最高法院不受他们以前确立的先例的约束。*联邦法院和州法院的管辖权

联邦法院仅在宪法和国会法律授予审判权的范围内才有管辖权。确定联邦法院管辖权的依据:

(1)诉讼的性质:凡涉及联邦宪法和条约的案件。

(2)当事人的状况:凡涉及属于两个州的当事人之间的案件且诉讼标的在一万元以上者,联邦法院有管辖权。

第三节 两大法系的结构及其特点

一、法系

法系即比较法学家按照历史传统和形式特对世界各国法律所作出的分类。

二、西方两大法系 1.大陆法系

即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法和德国法为代表,融合相关法律因素逐步形成的世界性法律体系。

2.英美法系

即以中世纪英国法为基础,以英国法和美国法为代表,融合相关法律因素逐步形成的世界性法律体系。

三、罗马法对大陆法和英美法的影响

(一)罗马法

罗马法是指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全部法律,即从公元前六世纪罗马国家形成时期起至东罗马帝国从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时止的整个历史时期的法律。其中主要是指从公元前五世纪罗马最早的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开始,到公元六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优士丁尼安编纂的《国法大全》为止这一时期的法律。《国法大全》集罗马法之大成,对世界法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国法大全》由四部法律汇编组成:

1.《学说汇编》它收集了罗马历史上著名的法学家的著作。2.《法学阶梯》是一种法学教本。

3.《优士丁尼安法典》是历代皇帝敕令的汇编。

4.《新律》是优士丁尼安在编纂上述法典后颁布的敕令,由私人编纂而成。

(二)罗马法对大陆法的影响

罗马法对大陆法的影响是直接的,而且是深刻的。八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覆灭,罗马法失去昔日的辉煌,仅存在与人们的记忆中。但是到十一世纪,地中海经济贸易的繁荣使罗马法从又复兴,意大利成为最早接受罗马法的国家。《国法大全》不仅在法学教学中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法律制度,而且在法院的实践中也得到了贯彻执行。十三世纪开始法国和德国大规模的学习和研究罗马法,并以罗马法为基础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法律体系。欧洲其他国家也广泛的吸收和借鉴罗马法,促成了大陆法系的形成和发展。

(三)罗马法对英美法系的影响

英美虽然不象某些大陆法国家那样直接继承了罗马法的传统,但罗马法对英美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会法的影响。教会法的主要渊源是罗马法。教会法院主要管辖有关家庭关系遗嘱继承和海事方面的案件,在这些领域中,罗马法对英国普通法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2.对商法的影响。英国的商法同欧洲各国的商法基本一致,受罗马法的影响很大。

3.对衡平法的影响。为匡正普通法的不足,十四世纪英国设立了独立的衡平法院,由于其法官多由精通罗马法的僧侣担任,他们可以参酌罗马法的规定来处理案件,因此罗马法就渗入了衡平法。

四、大陆法的结构、渊源及其特点

(一)大陆法的结构

1.大陆法各国都把全部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部分。公法是与国家状况有关的法律,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和国际法。私法是与个人利益有关的法律,包括所有权、债权、家庭与继承法等。

2.大陆法各国都主张编纂法典。

(二)大陆法的渊源

1.法律。包括宪法、法典、法律、条例和司法解释等。

2.习惯。法国、意大利等国认为,习惯只有在法律明文规定法官必须援用的情况下才能适用但德国和瑞士把法律和习惯相提并论。

3.判例。原则上不承认判例的效力,但也有例外。

4.学理。一般来说,学理不是法的渊源。但学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大陆法各国的法院组织 大陆法各国的法院组织虽各有特点,但也有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1.法院的层次基本相同。各国法院分为三级:第一审法院;上诉法院;最高法院。

2.各国除普通法院以外,都有一些专门法院与普通法院并存。如行政法院等。

五、普通法的结构、渊源及其特点

(一)英国法

1.英国法的结构及其特点

把法律分为普通法和衡平法两部分。二者的区别:

(1)救济方法不同。普通法只有金钱赔偿和返还原物两种救济方法, 衡平法新增了实际履行和禁令。

(2)诉讼程序不同。普通法法院设陪审团,采取口头询问方式审理案件,衡平法法院不设陪审团,采书面方式审理案件。

(3)法院的组织系统不同。王座法庭适用普通法的诉讼程序,枢密大臣法庭适用衡平法的诉讼程序。

(4)法律术语不同 2.英国法的渊源 A.判例法。

B.成文法。只是判例法的补充,要通过判例法才能起作用。C.习惯。只有1189年前的习惯才具有约束力。

(二)美国法 1.美国法的结构

A.以判例法为主要渊源,把成文法作为对判例法的补充和匡正。B.把法律分为联邦法和州法两部分。

*根据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十条的规定:凡宪法未授予联邦或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均属于州。即各州的立法权是原则,联邦的立法权是例外。但联邦的法律高于各州的法律。在民事立法方面,联邦的立法权范围主要包括银行工业、国际贸易、州际贸易、专利权和税收等。

2.美国法的渊源(1)判例法(2)成文法

六、两大法系的区别

1.法律结构不同。大陆法系强调成文法的作用,主张编纂法典。英美法系强调判例法的作用,实体法和程序法合一。

2.诉讼程序不同。大陆法系采用“纠问式”,法官居于主导地位。英美法系采用“对抗式”,法官充当消极的中立裁定者的角色。

3.对法的分类不同。公法与私法。普通法与衡平法。4.法律术语不同。

七、两大法系的发展趋势

两大法系相互取长补短,但不可能彻底融合。

课后思考题:

1、如何理解跨越国界的商事关系?

2、简述国际商法的历史沿革。

3、如何理解英国的先例约束力原则?

第二章 商事组织法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合伙企业的概念、特征、设立要求、企业事务管理与执行、债务处理等规范,树立个人投资的责任与风险意识。掌握公司的形式、设立及经营为从事公司法律事务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合伙企业的概念、特征、设立要求、企业事务管理与执行、债务处理等规范。公司的形式、设立及经营管理规范内容。

教学重难点:合伙人在执行合伙事务中的权利与义务;合伙的内部关系;合伙债务清偿与第三人的关系;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极其管理机构职权。

教学时数:6课时。

第一节 合伙法

[案例] 李某在××郊区王某家租了4间房子开粉条厂,李某要给王某租金,但王某要利润的1/4,双方同意。第一年生意红火,李某给王某1.8万元,第二年1万元。后来李某扩大生产多处开厂,结果导致供大于求而出现亏损,到第五年李某已欠债5万元,而且李某自己已无力偿债,债主找王某要债。问:王某是否应还债?

一、合伙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一)合伙的含义与类型 1.含义

所谓合伙,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主体为共同目的,按照协议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享权益、共担风险的组合关系。合伙是一种基于契约而形成的特定法律关系。合伙最初起源于家族共有经营形式,后来演变为一种特定的企业组织形式。但在现在社会生活中,合伙关系不仅存在于企业,也广泛存在于其它一些营利性的事业中,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医疗诊所、私立学校、托幼院所等允许个人投资经营的领域,均已引入合伙制。

2.种类

(1)依合伙的性质及所适用的法律的不同,分为民事合伙和商事合伙。这种分类存在于实行民商分立体例的大陆法系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其民法典中规定的合伙称为民事合伙,指各个合伙人提供约定出资,以实现某一共同目的的合同;其商法典中规定的合伙称为商事合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基于协议,在一个商号下,以经营商事营业为目的所建立的营利性商事组织。

(2)依合伙的组织形态的不同,分为契约型合伙与组织型合伙。契约型合伙仅仅表现为合伙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不构成组织体,合伙人各自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活动或经营,因而不能取得法律主体资格;组织型合伙则有合伙人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体,合伙人以合伙组织的名义从事活动或经营,故可取得商事主体资格。我国的合伙适用这种分类。

(3)依合伙人的身份的不同,分为个人合伙、法人合伙和混合合伙。按此分类,我国目前不存在混合合伙。

(二)合伙企业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资人共同设立。其含义包括:(1)合伙企业的投资人至少为两个,故而称其为“合伙人”;(2)合伙人应当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3)法律、法规禁止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人不得成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4)合伙人应为自然人,非自然人之间设立的企业采用合伙组织形式的,不适用《合伙企业法》,而由其它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

2.合伙协议为基础。

合伙协议是合伙人之间旨在建立合伙关系,明确合伙人的权利和义务的一致的意思表示。合伙是合伙人双方或多方的法律行为,不能由一人所为,因此,在合伙行为实施之前,必须由合伙人达成合伙协议,取得一致的意思表示。合伙协议是合伙企业设立的基础,没有合伙协议,就不能设立合伙企业。合法有效的合伙协议是处理合伙关系的直接依据,合伙人应依照合伙协议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合伙人违反合伙协议的,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3.伙人按照协议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其含义是:(1)每个合伙人都有对企业出资的义务,不出资则不构成合伙人;(2)每个合伙人都有参与企业经营的权利,且法定的经营权是平等的而不取决于其出资比例;(3)每个合伙人都有分享企业经营收益的权利和分担经营风险的义务,其损益分配依据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而不按各自出资的比例。[案例] 何某与余某合伙经营文具批发业务,由于经营不善,不到一年时间,两人欠外债20万元。债主多次上门催讨,因何某资金紧张,余某还清了他与何某的20万元欠款。此后,余某多次向何某催要其应分担的10万元债务。由于何某连续几年做生意亏本,实无支付能力。何、余二人在合伙经营前,共同在本市繁华地带各购了一套住房,当时时价9万元,现已升值为13万元。住房是何某的主要财产,为了避免将此房抵债,他便有意将自己的住房赠给前妻文某,并办理了相关手续。而文某几年前与何某离婚后,在某外资企业工作,收入颇丰。何某和文某离婚后都未再婚,两人都有意复婚。此后,何某告诉余某,自己的住房已归前妻文某所有,已无财产偿还10万元债务。该案应如何处理?

4.伙人对企业债务均负无限连带责任。其含义是:(1)当合伙企业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合伙企业的债务时,对不足的部分,每个合伙人都有责任用其在合伙企业以外的个人财产承担清偿责任,此乃无限责任;(2)当企业的债权人对任何一个合伙人主张的债权超过该合伙人的应担份额时,该合伙人应在自己具有的清偿能力的范围内满足债权人的权利要求,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合伙人都有义务代替其它合伙人承担偿债责任,而不能以其应担责任的比例及数额对抗债权人,合伙人的这种责任即为连带责任。当然,一个合伙人承担了连带责任后,对超过应担份额部分,有权按约定或法定的分担比例向其它合伙人追偿。

5.伙企业不能取得法人资格。与个人独资企业一样,因合伙企业没有独立的民事责任能力,不符合法人应具备的条件,因而在法律地位上不能成为企业法人,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但它是一种独立的企业类型,是一种特定的商事主体。

二、特殊合伙 1.隐名合伙 2.有限合伙

一名以上普通合伙人与一名以上有限合伙人组成的合伙形式。

三、合伙的设立

(一)设立条件

1.有两个以上合伙人,并且都是依法承担无限责任者。2.有书面合伙协议。合伙协议作为合伙协议设立的基础,应具备法定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其形式要件包括:(1)合伙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不得是口头协议;(2)订立合伙协议,应当遵守自愿、平等、公平、诚实的原则,经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3)合伙协议须经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方能生效。其实质要件是指合伙协议中应载明的事项,包括应当载明的事项和可以载明的事项。根据《合伙企业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合伙协议应当载明下列事项:(1)合伙企业的名称和主要经营场所的地点;(2)合伙目的和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3)合伙人的姓名极其住所;(4)合伙人出资的方式、数额和缴付出资的期限;(5)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的办法;(6)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7)入伙与退伙;(8)合伙企业的解散与清算;(9)违约责任。根据该条第二款规定,合伙协议可以载明的事项为: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和合伙人争议的解决方式。在合伙协议中,应当载明的事项是必要事项,是合伙协议不可缺少的内容,任何一项未载明的,则该合伙协议不能生效;但在其中的第五项“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的办法”中未约定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比例的,适用法律的规定,即由各合伙人平均分配和分担,而不影响该合伙协议的效力。可以载明的事项是非必要事项,是合伙协议中可有可无的内容,未载明的,并不影响合伙协议的效力。经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可以对合伙协议修改或者补充。

3.有各合伙人缴付的出资。合伙人应当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出资方式、数额和缴付出资的期限,履行出资义务,即实际缴付财产。合伙人作为出资的财产,应当是合伙人的合法财产及财产权利;其出资方式可以是货币,也可以为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或者其它财产权利;经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合伙人也可以用劳务出资。对货币以外的出资需要评估评估作价的,可以由全体合伙人协商确定,也可以由全体合伙人委托法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但对劳务出资的评估办法,应由全体合伙人协商确定。对全体合伙人的出资额,法律未规定最低限,但原则上应与所申请的合伙企业从事的经营活动相适应。

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合伙企业必须确定其合伙名称,但其名称中不得使用“有限”或者“有限责任”字样(但未禁止使用“公司”字样)。合伙企业使用的名称中含有这些字样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关于合伙企业名称的其它要求,与前述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名称的规定相同。

5.有经营场所和从事合伙经营的必要条件。合伙企业应有固定的营业场所,该场所可以由合伙人以出资方式提供,也可以合伙企业名义受让、租赁、借用等方式取得。“从事合伙经营的必要条件”是指从事合伙企业经营范围内的经营活动所必需的环境、设施等条件。

(二)设立程序 1.提出设立申请。设立合伙企业,应由全体合伙人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合伙企业所在地的登记主管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申请时一般应提交下列文件:(1)全体合伙人签署的设立合伙企业的申请书;(2)合伙协议;(3)合伙人身份证明;(4)经营场所使用权证明。另外,委托代理人申请设立登记时,还应当出具全体合伙人签署的委托书和代理人的合法证明;企业拟从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报经有关部门审批的业务的,还应当在申请登记时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2.核准登记。企业登记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登记文件之日起30日内,作出是否登记的决定。对符合上述法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营业执照;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不予登记,并应当给予书面答复,说明理由。合伙企业以营业执照的签发日期为企业成立日期,在领取营业执照前,投资人不得以合伙企业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合伙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企业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四、合伙的内部关系

(一)合伙事务的执行方式 所谓合伙企业事务执行,即掌管合伙企业的业务,负责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根据《合伙企业法》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方式,亦即事务执行人的确定方式有三种:

1.共同执行方式,即由全体合伙人共同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每个合伙人均为事务执行人,享有同等执行权;

2.委托执行方式,即由合伙协议约定或者由全体合伙人决定,委托一名或者数名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此种方式下,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权集中委托给受托的一名或者数名合伙人行使,其它合伙人则不再执行合伙企业事务;

3.分别执行方式,即由合伙协议约定或者由全体合伙人决定,合伙人分别执行某项或者部分合伙企业事务,此种方式下,各合伙人只在被委托授权的单项事务或部分事务上有执行权。

(二)合伙事务执行人的对外代表权及其限制

负责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即为合伙企业的负责人,对外代表合伙企业,其以合伙企业名义实施的行为,归属该合伙企业,由全体合伙人承受其后果:其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所产生的收益归全体合伙人;所产生的亏损或者民事责任,也由全体合伙人承担。

为了维护全体合伙人的利益,对合伙事务执行权及其对外代表权,应给予一定的限制。根据《合伙企业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合伙事务执行人执行合伙企业的下列事务必须经全体合伙人同意:(1)处分合伙企业的不动产;(2)改变合伙企业的名称;(3)转让或者处分合伙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其它财产权利;(4)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5)以合伙企业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6)聘任合伙人以外的人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7)依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有关事项。

合伙事务执行人擅自处理上述事务,给其它合伙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不具有事务执行权的合伙人,擅自执行合伙企业的事务,给合伙企业或者其它合伙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三)合伙人在执行合伙事务中的权利与义务 1.权利

(1)同等执行权,这是针对共同执行方式下的每个合伙人而言的;

(2)对外代表权,该权利属于任何执行方式下的有权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

(3)监督权,这是对委托执行方式下的不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而言的,他们有权监督执行事务的合伙人,检查其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情况;

(4)查阅账簿权,任何执行方式下的合伙人为了了解合伙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均有权查阅企业的账簿;

(5)异议权,这是对分别执行方式下的各合伙人而言的,合伙人分别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时,合伙人可以对其它合伙人执行的事务提出异议;提出异议时,应暂停该项事务的执行;如果发生争议,可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决定;

(6)撤销权,在委托执行和分别执行方式下,被委托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不按照合伙协议或者全体合伙人的决定执行事务的,其它合伙人可以决定撤销该委托。

2.义务

在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中,视不同情况,合伙人分别负有以下有关义务:(1)受托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应当依照约定向不参加执行事务的合伙人报告事务执行情况以及合伙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2)合伙人不得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3)合伙人不得同本企业进行交易,但合伙协议另有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同意者除外;

(4)合伙人不得从事损害本合伙企业利益的活动。

另外,执行事务的合伙人应代表企业履行法律赋予合伙企业的下列义务: a.合伙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职业道德; b.合伙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建立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c.合伙企业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四)合伙企业的损益分配及决议办法

合伙企业的利润和亏损,应由合伙人依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分配和分担,但合伙协议不得约定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也不得约定由部分合伙人承担全部亏损;合伙协议未约定利润分配和分担比例的,应由各合伙人平均分配和分担。

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合伙人依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决定,可以增加对合伙企业的出资,用于扩大经营规模或者弥补亏损。合伙企业年度的或者一定时期的利润分配或者亏损分担的具体方案,由全体合伙人协商决定或者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办法决定。

合伙人依法或者按照合伙协议对合伙企业有关事项作出决议时,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经全体合伙人决定可以实行一人一票的表决方法。[案例] 某合伙企业欠甲借款2万元,同时合伙人乙欠甲借款1万元。某日,甲向该合伙企业购买货物一批,应付货款1万元。甲的这一付款义务,可因下列哪些原因而消灭?

A.甲向该企业支付1万元;B.甲以对该企业享有的2万元债权的一半相抵销;C.乙向该企业支付1万元,同时了结乙对甲的债务;D.甲以对乙的债权与该付款义务相抵销

五、合伙的外部关系

(一)对外代表权的限制与第三人的关系

合伙事务的执行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执行人的对外代表权都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合伙企业对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以及对外代表权的限制,不得对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

(二)债务清偿与第三人的关系 1.合伙企业的债务清偿关系

处理合伙企业的债务清偿关系,应遵守以下规则:

(1)合伙企业的债务,应先以其全部财产进行清偿;合伙企业财产不足清偿到期债务的,对其不能清偿的部分债务,各合伙人应当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2)各合伙人承担无限清偿责任时,原则上应按合伙协议约定的或者法定的损益分配比例;但依照连带责任原则,债权人可以不按该比例,而可以以其认为最有利于实现其债权的任何比例,向任一合伙人、部分合伙人或者全部合伙人主张部分或者全部债权,而合伙人均无权对其抗辩。

(3)合伙人应债权人的要求而承担了连带责任的,对所清偿的数额超过其所应当承担的数额部分,有权向其它合伙人追偿。[案例] 某合伙企业由A、B、C、D四个合伙人组成,合伙协议约定的出资比例及损益分配比例均分别为40%、30%、20%、10%。该合伙企业清算时,拥有全体合伙人的出资额100万元、留存收益50万元,负债额200万元,则A、B、C、D四个合伙人对合伙财产不足清偿的50万元债务应按比例承担无限清偿责任。但若债权人只向A、B两个合伙人分别主张40万元和10万元的债权,A、B满足债权人要求后,A因清偿数额超过了其应担的数额,那么,A有权就多偿的20万元,有权向未足额偿债的B和尚未承担偿债责任的C、D追偿,其向B、C、D的追偿数额分别应为5万元、10万元和5万元。

2.合伙人的债务清偿关系

处理合伙人的债务清偿关系,应遵守以下规则:

(1)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合伙人的个人债务,应以其个人财产清偿;合伙人个人财产不足清偿其个人所负债务的,该合伙人只能以其从合伙企业中分取的收益用于清偿;若无分取的收益或者分取的收益仍不足清偿的,债权人也可以依法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该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用于清偿。对被执行的该合伙人的财产份额,其它合伙人有优先受让的权利。

(2)合伙人的个人财产不足清偿其个人债务的,其债权人只能通过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执行程序,从执行该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应分得的收益或者属于该合伙人的财产份额中受偿,而不得自行接管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代位行使该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权利。合伙人的财产份额被执行完毕时,该合伙人当然退伙。

(3)合伙企业中的某一合伙人的债权人,不得以该债权抵销其对合伙企业的债务。

例如:假定上例中的合伙企业无负债且在存续期间。若A对E负有已到期的、以其个人财产未能清偿的债务70万元;同时,E对该合伙企业负债50万元。E依法不得以其对A的70万元债权冲抵其对该合伙企业所负的50万元债务;E在对A行使债权时,应先就属于A的20万元留存收益受偿,其余债务可通过执行该合伙企业中属于A的财产份额中受偿40万元,而另外10万元债务则不能从其它合伙财产中受偿,也不能追究其它合伙人的连带责任。而当E受偿了A的20万元留存收益和40万元财产份额后,A当然退伙,且E并不自然取得A的合伙人资格和代位行使A的权利。[案例] 几个人合伙干图书批发生意,其中一人在外欠债,其对债主说:“下年用图书批发的盈利还债”。但下年图书批发亏损,合伙解散。此人的债权人请求法院保全合伙企业的财产,要求拍卖还债。问:法院能否支持?

六、合伙企业的解散和清算

(一)合伙企业解散的法定原因 合伙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解散:

1.合伙协议约定的经营期限届满,合伙人不愿继续经营的; 2.合伙协议约定的法定事由出现; 3.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 4.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

5.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者无法实现; 6.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

7.出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伙企业解散的其它原因。

(二)合伙企业的清算

合伙企业解散后应当按下列规定进行清算: 1.合伙企业进行清算,应当通知和公告债权人。2.合伙企业解散,清算人由全体合伙人担任;未能由全体合伙人担任清算人的,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同意,可以自合伙企业解散后15日内指定一名或者数名合伙人,或者委托第三人担任清算人;15日内未能确定清算人的,合伙人或者其它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

3.清算人在清算期间执行下列事务:(1)清理合伙企业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2)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合伙企业未了结的事务;(3)清缴所欠税款;(4)清理债权、债务;(5)处理合伙企业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6)代表企业参与民事诉讼活动。

4.合伙企业财产在支付清算费用后,按下列顺序清偿:(1)合伙企业所欠招用的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2)合伙企业所欠税款;(3)合伙企业的债务;(4)返还合伙人的出资。合伙企业财产按上述顺序清偿后仍有剩余的,合伙人按照约定或者法定的损益分配比例进行分配;合伙企业清算时,其全部财产不足清偿其债务的,由合伙人依法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在清算时未能清偿的,在合伙企业解散后,原合伙人仍应承担连带责任,但债权人在5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

清算结束,应当编制清算报告,经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在15日内向企业登记机关报送清算报告,办理合伙企业注销登记。[练习] 谭某、杨某、李某于1997年9月1日,分别出资5000元,10000元和15000元,设立合伙企业通达商社,约定按出资比例分担亏损.1997年10月,三人共分约6000元.3月后三人发生矛盾,杨某要退出合伙企业,抽走了自己的10000元资金。谭、李二人经清账目,发现此时已亏损3000元。到1998年4月份共亏损5000元,谭、李二人宣告合伙企业解散,二人分别得到4000元和2000元的商品,对债务未做处理.合伙企业的债权人A公司得知合伙企业已解散的消息,便找杨某索取5000元债款,杨说早已退出合伙企业,对债务不承担责任.A公司又找到谭某,谭说我们是按比例分担债务的,反正我仅占1/6股,我只负责赔偿800元。A公司又找到李某,李认为还债三个人都有份,他们不还,我也不还,要还,我也只抵押我的货物。A公司只好向法院起诉。

试问:(1)合伙人退出合伙企业应遵守何种规定?(2)杨某的想法对吗?为什么?(3)谭某、李某的想法对吗?为什么?(4)通达商社的债务应如何处理?(5)A公司可如何追偿其债务?

第二节 公司法

一、公司的概念与法律特征

(一)概念

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各国一般均以民商法予以规制。但是,在法律上,关于“公司”一词的含义,不同国家因所属法系不同而有不同表述。

大陆法系中,公司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英美法系中的公司并非仅指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是商业公司,而非营利性的公司则相当于大陆法中非营利的社团法人。如英国的《伯尔门公司法》一书中说:“公司是依公司法的规定而设立的经济组织体”。《美国标准公司法》给公司下的定义则是:“公司是指受本法令管辖之营利公司。”

我国公司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企业法人。”

(二)公司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公司是法人,具有独立性。(2)公司是社团法人,具有集合性。(3)公司是企业,具有营利性。

(4)公司是依照专门法律设立的,具有合法性。

二、公司的分类

(一)公司的法律分类

1.依股东所负责任的不同,一般将公司分为五种。2.按股东承担的有限责任的限度的不同,有普通有限公司和保证有限公司之分。

3.按资本筹集的方式及股份转让的限制的不同,还有公开招股公司和非公开招股公司之分。

4.按公司国籍的不同,分为本国公司、外国公司和跨国公司。

5.按公司之间关系性质的不同,分为母公司和子公司、总公司和分公司。

(二)公司的学理分类

1.按公司的信用基础的不同,分为资合公司、人合公司、人合兼资合公司(1)资合公司是指以资本的结合作为公司信用基础的公司。这种公司在市场交往中,是以资本的实力取信于人,使他人相信其具有足够的交易能力和偿债能力,而愿意与之发生经济往来;至于股东个人是否有能力或信誉,他人可以不必过问。因此,资合公司通常具有比较健全的制度,依赖制度化的管理,有较强的独立性,其经营和公司的存续与个别股东没有直接联系,因而也是现代典型的公司法人形 式。资合公司以制度化的股份公司为典型,有限公司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 资合公司的特点。在我国《公司法》中,对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均有最低注册资本、设立时验资和法定公积金等一系列规定,目的就是为了维持其资信基础。

(2)人合公司这是指以股东的能力、财力、声望和信誉等作为公司信用基础的公司。人合公司在市场交往中,不以资本为信用的基础,法律上也不强调公司的最低资本额;在公司内部,股东加入公司,可以用劳务、信用和其它权利入股,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一般也不分离。所以,他人与人合公司交往,必然依赖于股东个人的信用。人合公司的人格与其股东的人格没有完全分离,是一种较低级的公司,其典型形式为无限公司。(3)人合兼资合的公司是指同时以公司资本和股东个人信用作为公司信用基础的公司,其典型形式为两合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在这两种公司中,有限责任股东的出资或股本为公司提供了较稳定的资本,无限责任股东则以其能力和信用从事经营活动,从而将资本信用和入的信用结合在一起。一般认为,现代的有限公司作为法人,应属于资合公司的范畴,而这种公司、尤其是家族性或规模较小的有限公司,也兼有人合甚至完全属于人合的性质。一般而盲,有限公司除了股东可以依法承担有限责任外,其余在公司的经营依赖股东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所有权与经营权一般不分离、公司资本或出资的流动性较小、小的有限公司在对外交往尤其在获得银行贷款时要靠股东个人的信用等方面,与合伙和无限公司很相像。在允许自然人一人设立有限公司的国家或地区,其人合性质就更为显著。

2.依股东所负责任的不同,一般将公司分为以下五种

(1)无限责任公司。简称无限公司,它是由对公司债务负无限连带清偿责任的股东所组成的公司。当公司的资本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公司的债权人可以通过公司对公司的全体股东或任何一个股东要求清偿债务。而股东不论出资多少都对公司债务负无限清偿责任。

(2)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有限公司,是指由法律规定的一定人数的股东所组成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是现代公司的一种基本形式。

(3)两合公司。它是由承担无限责任的股东和承担有限责任的股东混合组成的公司。这种公司的股东中必须依约至少有一人承担无限责任,同时也必须至少有一人承担有限责任。

(4)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股份公司。是指由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发起成立的,全部资本被划分为若干均等的股份由股东共同持有,所有股东均以其所有股份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5)股份两合公司。它是由承担无限责任的股东和承担股份有限责任的股东共同组成的公司。与两合公司的不同之处主要是,股份两合公司中承担有限责任的资本部分被划分成了股份,而且是用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而来的。

3.按股东承担的有限责任的限度的不同,有普通有限公司和保证有限公司之分

(1)普通有限公司的股东对公司的债务以其所认占的股份为限承担责任;如果认占的股款业已缴足,则不再承担其它财产责任。

(2)保证有限公司的股东则应在公司歇业时负责依其所保证的金额向公司出资,以清偿公司债务;但超出保证金额的,则不再承担其它财产责任。保证有限公司又有两种形态:一种为股本保证的有限责任公司,其股东在公司成立时或其后应按其所认占的股份承担向公司缴足股款的义务;在公司歇业时应首先缴清尚未缴足的股款,然后再按所保证的金额向公司出资,以清偿公司的债务。另一种为无股本保证的有限公司,公司既不存在股本,其股东也不需认股和缴付股款,惟在公司歇业时依所保证的金额向公司出资,以清偿公司的债务。无股本保证的有限公司主要适用于开展慈善活动、组织俱乐部等非营利性事业。

4.按资本筹集的方式及股份转让的限制的不同,还有公开招股公司和非公开招股公司之分。

(1)公开招股公司(英:Public company;美:Public corporation)又称上市公司或股份上市公司或公公司。该种公司必须在公司名称中标明上市有限公司字样或以P.L.C.结尾;必须经过注册登;必须有最低限度的发行资本(英国为5万英镑)且应缴清一定比例以上的股金。

(2)非公开招股公司(英:Private company;美:Close corporation)又称私公司、不上市公司或股份不上市公司。是指公司章程中作出如下限制的公司:①限制股东转让股份;②股东人数有最低和最高的双重限制;③禁止向公众募集股份和债款

5.按公司国籍的不同,分为本国公司、外国公司和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国际性公司”、“全球性公司”等,是指以一个或几个国家为基地或母国,制订并服从统一的经营方针或战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子公司或附属公司的企业或企业集团。

6.按公司之间关系性质的不同,分为母公司和子公司、总公司和分公司(1)母公司和子公司

这是《公司法》涉及的按公司外部组织关系——控制、依附关系的分类。在不同公司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中,处于控制和被依附地位的公司是母公司,处于被控制和依附地位的则是子公司。母公司或控制公司与子公司或附属公司之间虽然有控制与被控制的组织关系,但依国际惯例和我国的《公司法》,它们在参与外部的交易和管理关系时,都具有法人资格。《公司法》第13条第2款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企业法人资格”。所以,子公司有独立的名称、章程和组织机构,有法定的资本,可以自己的名义对外交往,并以公司的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子公司再设立或控制的更低层次的公司相对于母公司来说,则为孙公司、曾孙公司等。所以,更准确地说,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关系应为“控制公司”和“附属(或‘从属’)公司”的关系。母公司或控制公司为于公司或附属公司规定经营方针,甚至对其具体的经营和交易活动作出指示,子公司或附属公司鉴于其组织上的隶属关系必须遵守或服从。母公司或控制公司控制其子公司或附属公司,可以采取独资设立、全资控股、控制多数股份、掌握实际得以控制子公司或附属公司的股份等方法。对于股份公司来说,视其股份的分散程度,通常只需掌握其不到半数、甚至只有5%—lO%的股份,即可对其加以控制。在实践中,企业集团中的上级公司与下级公司、跨国公司与其设立在世界各地的公司、控股公司与被其控股的公司等,都是母公司和子公司或者说控制公司与附属公司的关系。

母公司或控制公司与控股公司是不同的概念。母公司或控制公司的概念只说明公司间的组织关系,而不反映公司的经营性质;控股公司的概念则着重反映公司的性质和目的是控股、而非从事或主要不是从事具体的业务活动,有时也在“控股的公司”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所以,控股公司应属于母公司或控制公司的范畴。

母子公司涉及更大的关联企业概念。同属于一个母公司的各个层次的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及其相互之间,或者连锁控制的若干公司之间,都属于关联企业的范畴。由于母公司、子公司和关联企业都是法人,为了防止这些公司利用其法人资格,相互勾结从事不当交易、不当经营行为或不当输送利益,损害他人利益及社会经济秩序,法律上须对其相互间的关系加以控制和调整,即形成有关关联企业暨关联交易制度。

(2)总公司和分公司

这是从公司内部组织关系——管辖、隶属关系上进行划分,分“公司”其实只是公司的分支机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公司法》第13条第1款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贤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 总公司又称“本公司”,是相对于其分支机构而言,有权管辖公司的全部内部组织如各个分部门、分公司、科室、工厂、门市部等的总机构。分公司也需依法设立及登记,但其作为公司的一种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设立比较方便,程序简单。其特征是:第一,分公司没有独立的名称,须以总公司的名义进行活动;第二,分公司没有自己的章程和独立于总公司的组织机构,它代表或代理总公司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第三,分公司没有独立的财产,其从事活动的财产是由总公司拨付的,依法列入总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第四,分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由总公司承担,并由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该债务负清偿责任。分公司的这些特点,使之可以依托总公司的实力和信用进行活动,从而易于获得交易相对人和社会的信任。银行和保险公司等社会对其信用度要求较高的企业,通常即采取设立分公司、而非设立于公司的方式来拓展业务和活动空间。

第三节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的设立

(一)公司设立的立法原则

自由主义、特许主义、核准主义、准则主义。我国实行准则与核准相结合的原则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1.限责任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有限公司”,是指由法定数目股东共同出资组成的,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法律特征是:

(1)股东人数既有最低限,又有最高限,我国公司法要求一般为两人以上50人以下;

(2)股东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责,即股东的出资额就是股东为公司经营失败而承担责任的界限,股东无义务在其出资额以外承担公司债务;

(3)股东之间联系密切,股东向股东之外的人转让其出资受法律及公司章程的限制,因此,在学理上往往认为该类公司具有“资合兼人合”的性质 ;

(4)公司行为具有非公开性,即不能向社会募集自有资本,不能发行股票,其财务和经营状况也不必对外界公开,因而属于“封闭式”公司。

[提问] 假设你是一名投资者,现在想成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你认为你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2.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

A.股东符合法定人数。有限责任公司应由2个以上50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即股东人数不得少于2人,也不得超过50人。但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即“国有独资公司”)例外,其股东人数可以仅为一人。一般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为法人,也可以为自然人,还可以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授权的部门;但国有独资公司的唯一股东则只能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

B.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定资本即注册资本,其最低限额依公司行业性质的不同而异:①以生产经营为主的公司为人民币50万元;②以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为人民币50万元;③以商业零售为主的公司为人民币30万元;④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为人民币10万元。特定行业的有限责任公司,如金融(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等)、电信、航空运输等行业,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需高于上述所定限额的,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

C.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是关于公司内部组织及其活动的基本准则,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具有约束力。制定公司章程既为公司内部经营管理所必虚,也为外界了解公司的重要途径和有关国家机关监督、管理公司的重要依据,因而为公司所必备。

D.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公司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选用特定的、规范的公司名称,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在其名称中标明“有限”或“有限责任”字样。公司名称经登记后,即受法律保护,公司享有对其名称专用权。同时,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法人,必须设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或监事及经理。

E.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公司应有明确而固定的住所和生产经营场所,这既为公司的行政管理和法律管辖所必需,也为公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所必不可少;同时,公司还须具有与其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经营环境和条件,如能源、原材料、交通等。这些均为公司生存的客观基础。

3.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程序 A.制定公司章程。(1)形式要件:公司章程由股东共同制定,每个股东均应在章程上签名、盖章。(2)实质要件:有限责任公司的章程应当载明下列法定事项:①公司名称和住所;②公司经营范围;③公司的注册资本;④股东的姓名或名称;⑤股东的权利和义务;⑥股东的出资方式和出资额;⑦股东转让出资的条件;⑧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议事规则;⑨公司的法定代表人;⑩公司的解散事由与清算办法;⑾股东认为需要规定的其它事项。

B.报经审批。审批是指政府主管部门对设立公司施以行政许可,审批的形式是签发批准文件。对于一般有限责任公司来说,报经审批并非必经的法律程序,我国《公司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设立公司规定必须报经审批的,在公司登记前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目前,我国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在登记前须报经审批的公司有三种:一是特定类型的公司,即股份有限公司;二是特定性质的公司,即涉外公司,包括采取公司组织形式的外商投资企业及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三是特定行业的公司,如金融、交通、邮电、医药等与国计民生关系重大的行业的公司

C.股东出资。(1)出资方式:股东应当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认缴的出资额,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对货币以外的出资,必须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低估作价。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20%,但国家对采取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以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35%)。(2)出资的缴付:股东出资应实缴,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作为出资的货币足额存入准备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临时账户;以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股东全部缴纳出资后,必须经法定的验资机构资并出具证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同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的实际价额显着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交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它股东对其承担连带责任。D.办理公司设立登记。股东的全部出资缴足并经验资后,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营业执照的签发日期,为公司成立日期。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同时设立分公司的,应当就所设分公司向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公司成立。

E.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股单)

3.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普通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

(1)股东人数的区别:一人有限公司故名思义,一个股东成立的有限公司。普通有限公司,股东为2-50人。

(2)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区别:一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最低10万元,普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最低3万元。

(3)出资方式的区别:一人有限公司不能采用分期到位方式成立,股东必须一次缴足认缴出资额。普通有限公司可采用分期到位方式成立,首次出资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0%,余额2年内缴足。

(4)年检的区别:一人有限公司每年年检必须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普通有限公司每年年检无特别规定无须出具审计报告。

(5)设立个数的区别:一人有限公司规定:一个自然人只能成立一个一人有限公司。普通有限公司,股东可成立多个有限公司。最好不设立一人有限公司,因为一人有限公司经营起来费用大些(如:年检审计报告),另外最重要一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意思就是说,当公司财产和个人财产不能区分时,个人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1.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股份公司”,是指由法定数目以上的发起人组织设立的,其全部资本划分为若干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向股东发行,股东以其所持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法律特征是:

(1)发起人人数有最低限,一般要求不得少于2人,但对发起人及股东人数均无最高限,因而公司规模相对较大;

(2)股东以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负责,而不限于其用以认购股份的出资额;(3)一般股东可依法自由转让其股份,公司不得以章程或者协议等形式予以限制;

(4)公司行为具有公开性,公司可以在发起人内部发行股份而筹集资本,也可以以发行股票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而筹集资本;而且,向社会公开募股的公司必须依法将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向社会公众公开,因而属于“开放式”公司。

2.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 A.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所谓发起人,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的筹建人和法定认股人。股份有限公司必须有发起人,其因该类公司的法定规模较大,筹建事务和程序也较为繁杂,故其发起人不能太少,一般应为2人以上200人以下,其中须有过半数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以便实际履行发起人的职责和落实发起人的责任。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可以少于5人,但应当采到募集设立方式。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人数有最低限但无最高限;因为发起人负有法定的认股义务,在公司成立后当然具有股东资格,所以,对发起人规定的最低限其实也是股东人数的最低限,股东人数也无最高限。

B.发起人认缴和社会公开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是指其通过发行股份筹集的以股份面值计算的资本额,不包括超面值发行股份取得的溢价款。公司法第78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00万元;特殊行业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需高于该限额的,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

C.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指股份有限公司在股份发行条件、程序、办法以及其它筹建手续方面均应合法,不仅要符合《公司法》,同时还要符合《证券法》以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D.发起人制订公司章程,并经创立大会通过。股份有限公司也须有章程,但其只须由发起人制定而不须由全体股东共同制定,其生效条件是经设立程序中的创立大会以决议的方式通过。

E.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称中必须标明“股份有限公司”的字样,其它规定与关于有限责任公司名称的规定相同。股份有限公司应依法设置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为其组织机构。

F.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3.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

(1)发起设立,即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股份而设立公司;(2)募集设立,即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行的股份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而设立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特性及固有职能是化小资本单位,广泛筹集资本。为了严格发起人的责任,防止发起人滥发股份集资、轻率组建公司,凡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要求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且认缴的股本额不得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其余向社会公开募集。

4.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程序

A.确定发起人并由其制订公司章程。

设立股份公司必须首先确定发起人,发起人确定的方式是签署发起人协议。发起人负责制定公司章程,其章程应载明下列事项:①公司名称和住所;②公司经营范围;③公司设立方式;④公司股份总数、每股金额和注册资本;⑤发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认购的股份数;⑥股东的权利和义务;⑦董事会的组成、职权、任期和议事规则;⑧公司法定代表人;⑨监事会的组成、职权、任期和议事规则;⑩公司利润分配办法;⑾公司的解散事由与清算办法;⑿公司的通知和公告办法:⒀股东大会认为需要规定的其它事项。

B.报经审批。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办理审批手续,即须报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批准。采取募集设立方式设立、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还须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部门核准。

C.认股、募股与缴股。

以发起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以书面认足公司章程规定发行的全部股份后,应即缴纳全部股款,并由银行按协议代收和保存;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则应先由发起人以书面认足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应该认购的部分股份,然后就其余部分股份向社会公开招募。发起人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必须 履行下列手续:①向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递交募股申请,经其审查核准,未经其核准或者未获核准的,发起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公众募股;②制作并公告招股说明书;③与依法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即综合类证券公司)签订承销协议,由承销机构以包销或者代销的方式承销其向社会公开募集的股份。

发起人和公众认股人应分别在规定的期限内按书面认股协议和认股书中所认股数足额缴纳股款。发起人可以用货币缴纳,也可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缴股;而公众认股人一般则应以货币方式缴股。对以非货币方式缴股的,必须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并折合股份,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时,严禁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或者无偿分给个人。有限责任公司依法经批准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折合的股份总额应当等于公司净资产额。

公司所发行的股份的股款缴足后,须经法定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D.召开创立大会。

创立大会是由认股人组成,在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过程 代表全体认股人意志和利益的临时机构。发起人应当在股款缴足后30日内主持召开创立大会,并应当在会议召开15日前将会议日期通知各认股人或者公告;有代表股份总数1/2以上的认股人出席,创立大会方可举行。创立大会行使下列职权:①审议发起人关于公司筹办事项的报告;②通过公司章程;③选举董事会成员;④选举监事会成员;⑤对公司的设立费用进行审核;⑥对发起人用于抵作股款的财产进行审核;⑦发生不可抗力或者经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直接影响公司设立的,可以作出不设立公司决议。创立大会对上述事项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认股人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

E.办理设立登记。

创立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应于创立大会结束后3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公司以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成立日期。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分公司的程序,与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相同。

F.公告与备案。

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应当进行公告。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应当将募集股份情况报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备案。

5.发起人的设立责任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直接表现为发起人实施的法律行为,为防止发起人盲目募股,滥设公司,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了发起人对设立公司应负的责任:

(1)公司不能成立时,对设立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和费用承担连带责任;(2)公司不能成立时,对认股人已缴纳的股款,负返还股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连带责任;

(3)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由于发起人的过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损害的,应当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二、公司的机关(组织机构)

(一)公司机关的含义与意义 公司作为社团法人组织,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必须设置一定的机构形成法人的意志、对公司实行内部管理并对外代表公司,执行这些职能的专门机构就是公司机关,我国公司法称之为公司组织机构。公司应设置权力、执行、监督三种性质的机关,形成相互分工、相互制约的内在关系。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机关 1.股东会

(1)股东与股东权。股东泛指公司的出资人,是公司设立的基础。股东一般无身份与资格的限制,一切自然人、法人均有成为股东权利能力(但不一定有行为能力)。股东对公司依法享有和行使股东权(简称股权)。股东权是物权的衍生形态它包括物权但不仅仅限于物权。股东权的内容可分为自益权和共益权:自益权是股东基于自身的利益而形式的权利,包括获利权、股份转让权、优先认股权、优先受让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共益权包括表决权、监督权、诉讼权等。

(2)股东会的性质与组成。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决定公司的一切重大事项。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严格体现“谁投资,谁决策”。

(3)股东会依法行使下列职权:①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②选举和更换董事,决定有关董事的报酬事项;③选举和更换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决定有关监事的报酬事项;④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⑤审议批准监事会或监事的报告;⑥审议批准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⑦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⑧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⑨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⑩对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作出决议;(11)对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项作出决议;(12)修改公司章程。

(4)股东会的会议制度及议事规则。股东会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定期会议按公司章程的规定按时召开,一般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临时会议可在代表1/4以上表决权的股东、1/3以上的董事或者监事的提议下召开。召开股东会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15日以前通知全体股东。股东会的首次会议由出资最多的股东召集和主持;其后的股东会会议,由董事会召集,董事长主持。

股东出席股东会,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股东会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以及修改公司章程,必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股东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在符合上述规定的前提下,由公司章程具体规定。股东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股东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2.董事会或执行董事

(1)性质与组成:董事会是公司的执行机构,执行公司业务并对股东会负责。董事会一般由3~13名董事组成;股东人数较少和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1名执行董事而不设董事会。董事会设董事长1人,可以设副董事长1~2人,其产生办法由公司章程规定。董事长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不设董事会的,执行董事会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2)任免与任期:董事一般应由自然人担任,由股东会选举产生。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的公司职工代表。董事的任期由公司章程规定,但每届不得超过3年;任期届满的,连选可以连任。董事在任期届满前,股东会不得无故解除其职务。

(3)职权: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行使下列职权:(a)负责召集股东会,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b)执行股东会的决议;(c)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d)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e)制定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f)制定公司的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g)拟订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的方案;(h)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i)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总经理),根据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决定其报酬事项;(j)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执行董事的职权,应当参照董事会的职权,由公司章程规定。

(4)会议制度:召开董事会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10日以前通知全体董事。董事会会议由董事长召集和主持;董事长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职务时,由其指定副董事长或者其它董事召集和主持。1/3以上董事可以提议召开董事会会议。董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由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董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3.经理

(1)性质:经理是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机构(也称辅助执行机构),具体处理公司的日常事务并对董事会负责。经理与董事会都属于业务执行机构,二者的区别在于,董事会宏观执业,即负责公司经营事项的宏观决策;经理微观执业,即负责公司日常事务的管理。

(2)任免及法律地位:经理由公司董事会聘任或解聘,连聘可以连任。董事会的成员、小公司的执行董事可以兼任经理。在法律地位上,经理不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而是董事会的代理人。

(3)构成:经理作为一种公司机关,其人数可视公司的规模而定:小公司可只设一名经理(president);大公司则可设若干名,其中总经理(也称“总裁”、“执行主管”,president &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简称CEO)一名,副总经理(也称“副总裁”vice-president)若干名。副总裁又可分为“执行副总裁”(executive vice-president)、“深资副总裁”(senior vice-president)等职务顺序。另外,有些大公司还设有“营业主管”(chief operating officer简称COO)、“财务主管”(chief financial officer简称CFO),这些职务相当于“副总裁”。

(4)职权:公司的经理依法行使下列职权:(a)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b)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c)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d)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e)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f)提请聘任或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g)聘任或解聘应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h)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予的其它职权。另外,经理可列席董事会会议。

4.监事会

(1)性质与组成:监事会也称“监察委员会”(supervisory committee),是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有些国家(如美国)的公司内部监督不采用监事会形式,而是由会计师(public accoutant)负责稽核公司财务;大陆法系国家大多实行监事会制度。我国有限责任公司一般均应设立监事会,且由不少于3名的监事(也称监察员)supervisor)组成,并在其中推选1名召集人;股东人数较少和规模较小的,可以设1~2名监事而不设监事会。监事会成员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组成,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股东代表由股东会选举产生,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但公司的董事、经理及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

(2)任期:监事的任期每届为3年,任期届满的,连选可以连任(3)职权:监事会或者监事依法行使下列职权:(a)检查公司财务;(b)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c)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和经理予以纠正;(d)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e)公司章程规定的其它职权。另外,监事可以列席董事会会议。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机关 股东大会

1.性质与组成:股东大会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力机构,由股东组成。2.股东大会行使下列职权:①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②选举和更换董事,决定有关董事的报酬事项;③选举和更换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决定有关监事的报酬事项;④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⑤审议批准监事会的报告;⑥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⑦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⑧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用决议;⑨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⑩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等事项作出决议;⑾修改公司章程。

3.会议制度及议事规则:股东大会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定期会议应当每年召开1次,故称年会(annul meeting);临时会议在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的2个月内召开:①董事人数不足法定人数或者公司章程所定人数的2/3时;②公司未弥补的亏损达股本总额的1/3时;③持有公司股份10%以上的股东请求时;④董事会认为必要时;⑤监事会提议召开时。

股东大会由董事会负责召集,由董事长主持。董事会应当将会议审议事项于会议召开30日前通知各股东;发行无记名股票的,应当于会议召开45日前就上述通知事项作出公告。无记名股票持有人出席股东大会的,应当于会议召开5日前至股东大会闭会时止将股票交存于公司。股东可以委托代理人出席股东大会,代理人应当向公司提交股东授权委托书,并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表决权。

股东出席股东大会,所持有的每一股有一表决权,即实行“一股一票”表决权制。股东大会会议分为普通决议和特别决议。作出普通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作出特别决议,则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特别决议的事项包括公司合并、分立、解散及修改公司章程(上市公司例外,见《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112条)。股东大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由出席会议的董事签名。股东大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侵犯股东合法权益的,股东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要求停止该违法行为和侵害行为的诉讼。

董事会

1.性质与组成: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董事会作为公司的业务执行机构,其成员为5--19人。董事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其任期由公司章程规定,但每届任期不得超过3年;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董事会设董事会一人,可以设副董事长1--2人,其人选由董事会的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董事长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行使下列职权:①主持股东大会和如今主持董事会会议;②检查董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③签署公司股票、公司债券。另外,公司根据需要,可以由董事会授权董事长在董事会团会期间行使董事会的部分职权。

2.职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的职权与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的职权基本相同。

3.会议制度与议事规则:董事会每年度至少召开2次会议,每次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10日以前通知全体董事。董事会会议应由1/2以上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董事会会议应由董事本人出席,因故不能出席的,可以书面委托其它董事代为出席,并应在委托书中载明授权范围。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过半数通过。董事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董事和记录员在会议记录上签名。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致使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的,参与决议的董事对公司负赔偿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曾表明异议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董事可以免除责任。

经理

股份有限公司设经理,作为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机构。公司董事会可以决定由董事会成员兼任经理。关于经理的其它规定,与有限责任公司的经理基本相同。

监事会

股份有限公司设监事会,作为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其成员不得少于3人。关于监事会的其它规定,与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会基本相同。

(四)董事、监事、经理的任职资格及职责 1.条件

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一般由自然人担任。我国《公司法》对自然人担任这些职务的任职资格作了限制性规定,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

(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

(2)因犯有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罪或者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

(3)担任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长或厂长、经理,并对该公司、企业破产负有个人责任,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

(4)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3年;

(5)个人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另外,国家公务员不得兼任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公司违反上述规定选举、委派董事、监事或者聘任经理的,该选举、委派或者聘任无效。

2.职责

公司董事、监事、经理依法负有以下职责:

(1)董事、监事、经理应当遵守公司章程,忠实履行职务,维护公司利益,不得利用在公司的地位和职权为自己谋私利,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它非法收入(光大集团董事长朱小华受贿405.9万元案例),不得侵占公司财产;

(2)董事、经理不得挪用公司资金或者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不得将公司资产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它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它个人债务提供担保;

(3)董事、经理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同类的营业或者从事损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动,从事上述营业或者活动的,所得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除公司章程规定或者股东会同意外,不得同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

(4)董事、监事、经理除依法律规定或者经股东会同意外,不得泄露公司秘密;

(5)董事、监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案例] 甲、乙两个国有企业拟与丙(民营科研机构)以发起设立的方式共同组建一股份有限公司,由三方拟订的公司组建方案的内容包括:①公司筹集资本总额人民币1200万元,股份总数为8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折股价格为1.5元;②甲认购400万股,以场地使用权及建筑物作价折合300万股,其余部分以货币缴股;乙认购200万股,分别以机器设备和商标使用权作价折合150万股和50万股;丙认购200万股,以专利技术作价折股;③公司存续期间,可依法定程序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但发起人不得退出或者转让其所持股份;④由甲委派3名、乙和丙各委派2名董事组成公司董事会,负责执行公司业务;由董事会在董事会成员之外选举1—2名监事,履行内部监督职责;在董事会成员中选任一名董事兼任总经理,负责公司日常事务并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⑤若公司组建失败,由甲、乙两方承担有关责任;等等。试分析:该公司组建事宜有那些不合法之处?

分析:

不合法之处至少有:(1)发起人人数。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依法不得少于5人;发起人均为国有企业的,可少于5人。本例中的发起人只有3人,且不都是国有企业,因而不合法。

(2)设立方式。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虽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但发起人可少于5人时,依法必须采取募集设立的方式。而本例中在发起人只有3人的情况下,采用发起设立方式是不合法的。

(3)股本额。募集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额依法不得少于人民币1000万元。本例的组建方案中虽拟筹资额为1200万元,但按其拟定的股份面值和股份数额计算,其股本额只有800万元,未达到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

(4)发起人出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虽允许发起人以非货币资产作价折股,但以工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作价缴股的,其作价折股的金额不得超过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20%。本例的组建方案中,拟定乙和丙各以商标使用权和专利技术作价折股50万股和200万股,所折合的股数占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已达31%以上,显然不合法。

(5)股份转让限制。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股东可以自行转让所持股份而不受其它股东及公司的限制,虽然公司法对发起人转让股份有转让期限的限制,但也仅仅限制其在公司成立后的3年内实施股份转让行为。本例的组建方案中限制发起人在公司存续期间转让其股份,剥夺了发起人股东合法的股份转让权,因而是不合法的。

(6)组织机构的设置及人选确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的成员一般应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而不是由股东瓜分名额后由各自委派;公司董事会应依法选举产生一名董事长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而不能由董事兼任的经理行使董事长职责,且公司经理依法应由董事会聘任而非选任。

(7)设立责任。公司设立失败的,依法应由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而本例的组建方案中约定将设立责任归于两个国有企业,是既不公平又不合法的。

三、公司的终止与清算

公司的终止是指公司组织的解体和法人资格的消灭。公司因破产或者解散而终止;公司终止时,须依法进行清算。

1.公司破产与清算

公司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由人民法院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对公司进行破产清算。

2.公司解散与清算 A.公司解散的法定原因

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散:(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解散事由出现时;(2)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3)因公司合并或分立需要解散的。

另外,公司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依法责令关闭的,也应当解散。B.清算组及其职权与职责 公司因上述(1)、(2)列清形式而解散的,应当在15日内成立清算组。有限责任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组由股东大会确定其人选;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公司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依法责令关闭而解散的,由有关主管机关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

清算组在清算期间行使下列职权:

①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

②通知和公告债权人;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60日内在报纸上至少公告3次;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第一次公告之起90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其债权。

③清理公司财产,编制清算方案。清算组应先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然后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大)会或者有关主管机关确认。

因公司解散而清算,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发现公司资产不足清偿公司债务时,应当立即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公司经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后,清算组应当将清算事务移交给人民法院。

④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公司未了的结的业务; ⑤清缴所欠税款; ⑥清理债权、债务;

⑦处理和分配公司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

公司财产优先支付清算费用后,按下列法定顺序偿债:a.支付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b.缴纳所欠税款;c.清偿公司其它债务。

公司财产作上述清偿后的剩余财产,应按出资比例或者股权比例分配给股东。

⑧代表公司参与民事诉讼活动。清算组成员应当忠于职守,依法履行清算义务,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它非法收入,不得侵占公司财产。清算组成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公司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

课后思考题:

1.简述合伙企业与第三人的关系。2.论公司的设立

3.某市机械局下属三家企业和轻工局下属一家企业出资成立一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局局长吴某不满董事李某抵制其安插子女进公司的要求,在吴某授意下,机械局下属三家企业的股东代表在股东大会上以“上级主管部门和局领导意见”为由,通过了解除李某董事职务的决议。李某以任期未满无故解除职务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问:此案法院应如何认定和处理?董事任免?

4.甲、乙、丙、丁、戊5人组建了一个市场调研公司,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20万元,甲等5人每人持有4万元的股份。公司成立半年后,乙因看好其他行业,想抽回其在公司的股金以作他用。丁则想将其股份转让给非公司股东辛某。甲、丙、戊3人对乙、丁两人的行为态度不一:甲认为,乙抽出股份不可以,丁转让股份则随其便;丙认为,乙、丁两人的行为都绝对不允许,否则,公司将形同虚设;戊则认为,乙想抽回出资不行,丁若想转让股份,只能转让给本公司股东,不可以转让给非公司股东。

试问:(1)甲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丙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3)如果丁转让股份,甲、乙、丙都已表示同意,独戊不同意,则会产生什么后果?(4)如果其他股东都已同意丁转让股份,丙不想让其股份落入非公司股东手里,而主张优先购买权,是否有法律依据?

第三章 商事代理法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代理的概念、特征、成立的条件、无权代理等内容,树立正确的代理责任与代理风险意识。

教学内容:代理的概念、特征、成立的条件、无权代理。

教学重难点:代理行为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代理人及被代理人与第三人的关系。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节 代理概述

一、代理法的概念

代理法是调整代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代理的概念

代理是指代理人(Agent)按照被代理人的授权,代表被代理人同第三人订立合同或作其他的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权利与义务直接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

代理涉及三方主体:代理人 被代理人 第三人

代理人和被代理人之间的内部关系是代理关系中的基本法律关系,这种关系一般由他们之间的合同来决定,可以是委托合同,也可以雇佣合同或合伙合同,但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存在合同只能证明他们之间存在代理关系,但代理人的权限究竟由多大,这种代理关系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对于第三人来说都是不可知的,所以很多国家都强调委托合同与委托授权是有区别的,委托是产生代理和被代理人之间的内部关系,而授权产生代理的外部关系是代理人和第三人的外部关系的法律依据。

第二节 代理权的产生与终止

一、大陆法的规定

大陆法把代理权产生的原因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被代理人的意思表示而产生的,称为意定代理,另一种是基于法律规定而产生的称为法定代理人。

二、英美法的规定

英美法认为代理权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明示代理

所谓明示代理是指被代理人以明示的方式指定某人为代理人的代理。明示代理中的代理权是被代理人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明确授予代理人的,有的代理权限作了明确的表述,也有的对代理权限大小没有作具体规定,指示泛泛指出一个合理的范围。[案例] [帕劳诺玛发展公司诉法妮新织造有限公司案] 被告公司一秘书以公司名义租了辆车子,但用于私事,被告认为秘书雇车私用,非公司业务,拒绝付款,法院认为公司的秘书有暗示的合理权限为公司目的订车,原告只认为秘书为被告的代理人,故公司应付款,至于私用问题只能由公司内部处理。

[任特诉佛兰威克案] A是被告酒吧的经理,被告已禁止A用信用卡去买香烟,但A仍然在原告处用信用卡买了香烟,被告想以已禁止A用信用卡买香烟为由拒绝付款。法院认为:A作为被告酒吧的经理,按常规有权用被告的信用卡买烟,原告只认为A为被告的代理人至于禁止没有,原告并不知晓,故被告应付款。

2.暗示代理

所谓暗示代理是指除明示代理以外的因双方存在的关系或特别的行为而产生的代理,如A与B是夫妻关系,B在外面用A的信用卡买东西,A就应付款,除非A告诉店主不要以信用卡形式卖东西给B。[案例]

[里奥德诉葛内斯斯密斯公司案] 被告指派一公司职员从事了几项业务外事项,即帮助可户转让财产,后来这个职员使客户大受损失,这一客户告了被告,法院认为,这个职员受被告指派从事非业务事项,这就是从被告的指派行为中获得了暗示代理权,故被告应对客户负责。

3.客观必须的代理

客观必须的代理权是在一个人受委托照管托运另一个人的财产,为了保存这种财产而必须草区某中行动时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受委托管理托运财产的人并没有得到采取这一行动的明示授权,但由于客观情况的需要必须视为其为具有某种授权。例如承运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有权采取保护财产的必须行动,如出售易于腐烂的或有灭失可能的货物。但取得这种代理权是很困难的,根据英美法判例,行使这种代理权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行使这种代理权是实际上或商业上必须的

(2)代理人在行使这种权利前法与委托人取得联系得到委托人的明示(3)代理人所采取的措施必须是善意的并且必须考虑到所有有关当事人的利益。[案例]

[斯佩内葛诉威斯特铁路公司案] 铁路公司替原告运一批西红柿到A地由于铁路工人罢工,西红柿被堵在半路上,眼看西红柿将腐烂,铁路公司就地卖掉了,法院认为,虽然铁路公司虽然是善意的,保护原告的利益,但当时是可以通知原告的,在可以联系而未联系的情况下私自处理他人的财物,不能算是具有客观必须的代理权,被告败诉。

4.追认的代理

如果代理未经授权或超出了授权范围而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第三人订立了合同,这个合同对被代理人是没有约束力的,但是被代理人可以在事后批准或承认这个合同,这种行为就叫做追认。追认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代理人在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时,必须声明他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

(2)合同只能由订立该合同时已经指姓名的被代理人或可以确定姓名的被代理人来追认。(3)追认合同的被代理人必须是在代理人订立合同时已经取得法律人格的人,这项条件主要针对法人而言,即该法人必须在订立合同时已合法成立了。

(4)被代理人在追认该合同时必须了解其主要内容

三、无权代理

无权代理是指欠缺代理权的人所作的代理行为。无权代理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形:(1)不具备默示授权条件的代理(2)授权行为无效的代理(3)越出授权范围行事的代理(4)代理权消灭后的代理

无权代理人所做的代理行为,如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或处分财产等,非经本人的追认,对本人是没有约束力的,如果善意的第三人由于无权代理人的行为而遭受损失,该无权代理人应对善意的第三人负责,所谓“善意”是指第三人不知道该代理人是无权代理,如果第三人明知代理人没有代理权而与之订立合同,则属于咎由自取,法律上不予保护。

四、代理关系的终止

代理关系的终止即当事人之间的代理关系归于消灭,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根据当事人的行为终止代理关系 1.因代理期限届满而终止。2.因当事人协议而终止。

3.因一方当事人撤回代理权而终止。

一些大陆法国家为了保护商业代理人的利益固定被代理人终止代理合同时必须在相当的时间以前通知代理人。英美法国家对被代理人单方面撤回代理权也有一定的限制,根据英美的判例,如果代理权的授予是与代理人的利益结合在一起时,本人就不能单方面撤回代理权,不如甲向乙借了一笔钱,并指定乙为代理人代其收房租,以清偿借款,在这种情况下,代理权的授予就同代理人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在其借款清偿完毕之前,不能单方面撤回对乙的代理权。

4.因代理人辞去代理权而终止。

(二)根据法律终止代理关系

各国法律规定,在下列情况下,代理关系即告终止: 1.被代理人死亡、破产或丧失行为能力。2.代理人死亡、破产或丧失行为能力。

(三)代理关系终止的效果 1.当事人之间的效果 代理关系终止之后,代理人就没有代理权,如该代理人仍继续从事代理活动,即属于无权代理。

2.对第三人的效果

当被代理人撤回代理权或终止代理合同时,对第三人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与第三人是否知情,根据各国的法律,当终止代理关系时,必须通知第三人才能读第三人发生效力,如果本人在终止代理合同时,没有通知第三人,后者由于不知道这种情况而与代理人订立了合同,则该合同对本人仍有约束力,本人对此仍须负责,但本人有权要求代理人赔偿其损失。

第三节 代理行为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一、本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的关系

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的关系,一般是合同关系,属于代理的内部关系,通常情况下,代理人与被代理人都是通过订立代理合同或代理协议来建立他们之间的代理关系,并据以确定他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代理人的权限范围及报酬。

(一)代理人的义务

1.合适注意义务。即代理人应该对被代理人委托的财产和事务给予合适注意。即应勤勉地履行其代理职责。

2.服从的义务。即代理人应服从被代理人的合法的指令。

3.忠实的义务。忠实即代理人应对被代理人忠实,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A.不与被代理人竞争;B.不密谋私利;C.不泄露商业机密。[案例]

[马里兰钢铁有限公司诉名特纳案] 原告雇了被告从事废旧钢铁的买卖交易,当生意兴隆时,被告与公司另一名职员准备也创立一个类似的钢铁公司,并在业余时间积极准备,后两人辞职并于一年后正式成立了一家钢铁公司,原告认为被告在任职期间不忠实,所以应赔偿损失,并要求法院禁止被告开业,法院认为,被告在任职期内并未开办类似的公司与被代理人竞争,业余时间的准备是合理的,辞职一年后才开业,也违反商业信誉原则,故不涉及不忠实问题,原告败诉。

4.申报帐目的义务。5.通知的义务。即代理人应把代理过程中的一切真实重要的事实通知被代理人,以使被代理人作出进一步判断。

(二)被代理人的义务 1.支付佣金。被代理人必须按照代理合同的规定给付代理人佣金或其他内容的约定报酬。

2.偿还代理人因履行义务而产生的费用。一般地讲,除合同规定外,代理人履行代理任务时所开支的费用不能向代理人要求偿还。但如果代理人因执行被代理人的指示的任务而支出的费用或遭受损失时,则有权要求被代理人予以赔偿,例如代理人根据被代理人的指示在当地法院对违约客户进行诉讼所遭受的损失或支出的费用,被代理人必须负责予以赔偿。

3.让代理人检查核对其帐册。一些大陆法国家强制规定,代理人有权检查被代理人的帐目,以便核对被代理人支付的佣金是否准确无误。

二、代理人及被代理人与第三人的关系

(一)合同关系

1.被代理人与第三人的合同关系 直接代理: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同第三人订立合同合同效力直接归于被代理人。

间接代理:代理人拥有代理权而以自己的名义同第三人订立合同经代理人转让后,被代理人取代代理人在合同中的地位,承担有关的权利和义务。

未披露的代理:指代理人拥有代理权,但在作代理行为时,未声明自己的代理身份,也未指明被代理人的姓名和名称。

A.被代理人可行使介入权直接向第三人要求其在合同中的当事人的地位。B.第三人有选择权,可以选择代理人或被代理人作为合同的当事人。2.代理人对第三人的合同责任 按代理一般原则,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或作其他法律行为,合同一经订立其权利义务均归属于被代理人,应由被代理人直接对第三人负责代理人一般不对此承担责任,但如在下列情况下,代理人应对合同负责。

(1)代理人用明示或暗示形式同意对此合同负责;

(2)代理人在合同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但未注明自己的代理人;

(3)代理人签名后,只注明自己是经纪人或经理人,未清楚说明自己是代理人;

(4)被代理人是虚构的或属于无行为能力的人;

(5)代理人在签字蜡封式合同上签了名,尽管注明是代理人,也要对此合同负责;

(6)商业惯例;

(7)合伙合同,每个合伙人都是其他合伙人的代理人,因此合伙合同人彼此之间负连带责任。

(二)侵权关系

被代理人对代理人在履行代理职责过程中发生的对第三人的侵权一般不负责任,但下列情况除外(即替代责任):

1.被代理人指使代理人向第三人侵权。

2.被代理人疏忽地允许代理人开动危险设备,然而被代理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代理人无合法资格或不能安全地操作该设备。

3.被代理人未适当地监督代理人工作中的不轨行为,指使代理人造成了对第三人的侵权。

4.在严格责任制度下,被代理人得对代理人代理销售的缺陷产品造成的侵权负责。

5.主仆代理关系中 主人(Master)得对仆人(Servant)在雇佣范围内的侵权负责(英美法规定)不绝对,允许有偏离。

三、承担特别责任的代理人

(一)对本人承担特别责任的代理人-----信用担保代理人

信用担保代理人的责任是在他所接受的买方(即第三人)不付贷款时,由他赔偿被代理人因此而遭受的损失。即在被代理人和代理人之间不仅存在代理合同而且还同时存在有担保合同。

信用担保代理制度在过去的资本主义国家出口贸易中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出口信贷保险机构的出现,信用担保代理人制度已逐步被淘汰。

1.保付代理人

保付代理人的业务是代表国外的买方(即被代理人)向本国的卖方(即第三人)订货,并在国外买方的签单上加上保付代理人自己的保证,由他担保国外的买方将履行合同。如果国外的买方不履行合同或拒绝付款,保付代理人负责向本国的卖方支付贷款。

在英国这种代理人是由英国出口商协会的出口商担任,所以保付代理人也称为出口商行或保付商行。保付商行的经济作用在于解脱本国卖方在国际贸易中可能遭遇的奉贤。使本国卖方不必顾虑国外买方的资信能力而接受订货单。保付商行与信用担保代理人的区别在于前者对第三人承担责任,后者对被代理人承担责任。

2.对商业跟单信用证加以保兑的保兑银行 在国际贸易中,普遍采用商业跟单信用证的方式支付贷款,在采用这种支付方式时,卖方为了保证收款安全,往往要求买方通过银行对他开出保兑的,不可撤销的信用证,其办法是:由国际的买方通过进口地的银行向出口提的往来银行开出一份不可撤销的信用证,委托该出口地的代理行对其不可撤销的信用证加以保兑,并将该信用证通知卖放(即第三人)卖放只要提交信用证所规定单据,就可以要求保兑银行支付贷款。

3.运输代理人

根据有些国家运输行业的惯例,如果运输代理人受客户的委托向轮船公司预定船位,他自己须向轮船公司负责。

4.保险经纪人

早国际贸易中进口人或出口人在投保货物运输保险时,一般不能直接同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而必须委托保险经纪人代为办理。

英国保险法规定,凡海上保险合同由经纪人替被保险人签订的,经纪人须对保险人就保险费直接负责。即如果被保险人不交纳保险费,则应由保险经纪人交纳。

二、对被代理人承担特别责任的代理人、出口保险人 [练习] 原告:美国舒亚纳公司、被告:北京克雷特计算机网络公司:

美国舒亚纳公司想从中国进口一批计算机元件,因不熟悉中国的市场行情,便找到它的中国的合作伙伴北京克雷特计算机网络公司(以下简称舒亚纳公司和克雷特公司)。舒亚纳公司委托克雷特公司在中国市场代购总价约50万人民币的计算机元件。双方并于1992年3月签署了一份委托代理协议,协议规定了代理的佣金加为总款的2%。因当时舒亚纳公司与克雷特公司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业务往来,基于相互的信赖。在委托代理协议上对代购的商品只原则性地规定了各种元件的品名,但对数量和质量方面未做具体规定。协议签订后,舒亚纳公司当即向克雷特公司汇款50万元,作为代理人的克雷特公司便开始积极寻找货源,因正值计算机价格飞涨之际,故克雷特公司迟迟未行使代理权。

而此时舒亚纳公司与克雷特公司则因其它业务矛盾,双方关系开始出现裂痕。1992年8月,计算机元件生产厂家A公司找到克雷特公司,称其可以给克雷特公司回扣和优惠的价格,如果可让他们的产品出口到国外(此时计算机元件价格因竞争激烈而开始下跌)。克雷特公司因担心与舒亚纳公司的关系的突然破裂而得不到利益,因此也决心孤注一掷,它要求A公司将合同单价提高一倍,不变更元件的数量,并将另一半货物发给自己或折价退回。以此为条件,否则它将不与A公司办理此业务,A公司同意。

1992年10月,克雷特公司以代理人的身份,并以舒亚纳公司的名义,A公司则由B进出口公司作代理双方签订子一份购销协议。协议签订后,双方各自按约履行,克雷特公司将一半货物折价返还给A公司,并扣下近一半的贷款和佣金,共计25万元。货到舒亚纳公司后,舒亚纳公司经市场调查发现,此时计算机元件的价格已经下跌,而合同的单价几乎是市场价的3倍,始知受到克雷特公司的愚弄,遂向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案应如何处理?

课后思考题:

1.什么是代理,代理有那些法律特征? 2.简述无权代理的原因。3.简述代理权产生的原因。

4.简述代理人与被代理人的关系。

5.什么是信用担保代理人,什么是保付代理人?

6.比较直接代理、间接代理、显名、隐名、未披露代理。

7.浙江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简称:国贸或原告)与浙江集运有限公司(简称:集运或被告)于1994年5月3日签订了委托代理合同,约定国贸公司委托集运公司在宁波口岸出口货物,合同对代理的业务范围、分工、费用结算等作了具体明确规定。尔后,国贸公司委托集运公司出运一只20`集装箱(真丝茄克衫;货值60,300美元)。5月14日,中国宁波外轮代理公司(简称船代)签发了已装船提单(中国远洋运输公司CPl27B提单),托运人为国贸公司,收货人凭EXISTENCEENTERPRISESLTD的指示,船名为“熊岳城”565航次。5月21日浙江集运公司未经浙江国贸公司授权,超越代理合同规定的权限,擅自传真提单签发人中国宁波外轮代理公司称:“该票正本提单在寄香港途中,能否烦请港商给予担保提货”。同日,根据宁波外代公司要求,浙江集运公司又传真宁波外代公司称:“因客户寄香港正本提单尚未收到,烦请传真港商能否以正本提单传真件,银行担保提货,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由我司承担。”并加盖了浙江集运公司的章。宁波外轮代理公司接浙江集运有限公司传真后,于同日向港商发出传真称:“烦请货主凭公司担保B/L传真件提货,由此产生的后果由我公司负责”。5月24日,浙江国贸有限公司将发票为G4N104H全套单据(包括3/3正本提单)委托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向香港代收行托收;因港商根据宁波外轮代理公司的指令,让客户凭公司担保及提单传真件将货物提走。由于客户未赎单提货,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将用于办理结汇手续的全套单证退还浙江国贸公司,造成浙江省国贸公司货款损失60,300美元,利息损失10万余元人民币。浙江国贸公司为追回货款,在多次向客户追讨无果的情况下,委托某国际追账公司向客户追账,由于追索未成功,浙江国贸公司决定通过诉讼途径挽回损失。请裁决。本案应如何处理?

8.原告新加坡祥和公司(以下简称祥和公司)为进口一批中国瓷器与被告深圳华艺服务部(以下简称华艺服务部)于1991年2月签订一份瓷器出口合同,该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作了明确的约定,合同签订后祥和公司汇出10万元外汇人民币到华艺服务部。在此之前,祥和公司曾于同年1月份委派王某到深圳市代办货物,并根据王某当时提供的账号(即华艺服务部账号)于1991年2月初将5万元新加坡元汇到华艺服务部。同时写信给王,让其到华艺服务部支取该5万新加坡元办货。王某于1991年3月9日,以原告公司代理人的身份和原告公司的名义,又同华艺服务部签订了“艺字第2083号合同,订购美术瓷器一批,货款为158,318元”因货款不足,王声称已通知祥和公司再次汇款。1991年3月19日,华艺服务部收到未注明用途的10万元外汇人民币。以为这是祥和公司执行第2083号合同而来,华艺服务部在既没有与祥和公司联系又没有办理任何正式手续的情况下,同意将10万元外汇人民币连同以前汇到的5万新加坡元一并划给王某,履行2083号合同,但在后来发货时,王谎称祥和公司已被新加坡亚东商行吞并,将货发给了新加坡亚东商行。1991年4月,祥和公司得知此事,遂向法院起诉,要求华艺服务部返还10万元外汇人民币。并解除原来的瓷器出口合同。问:该案应如何处理?

9.中国某印刷纸盒厂委托某文体公司向美国某纸张总汇购买白纸,印刷纸盒厂按总货款的40%分量次向美方支付定金391万元。后货物进口到港口时,由于市场价高于合同价,美方将纸张出售。文体公司解除了与美方的买卖合同,收回定金及利息462万元,并将此款全部退给了纸盒厂。后来纸盒厂以文体公司不履行合同,给厂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由将问题公司告上法庭,要求文体公司双倍返还定金及利息。问:该案应如何处理?

10.甲长期担任A公司的业务主管,在A公司有很大的代理权限。在甲的努力下,A公司生意兴隆,新老客户遍及世界。由于甲公司的董事长嫉妒甲的才能,无理解雇了甲。价怀恨在心,于是再遭解雇一个月后,继续假冒A公司的名义从老客户B公司处骗得货物,逃之夭夭。B公司要求A公司付款,A公司则以甲假冒公司名义为由拒绝付款。B公司坚持认为在其与甲做生意期间,他并不知甲已被A公司解雇,并且也未收到关于A公司已解雇甲的任何通知,故B公司是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A公司仍应对甲的无权代理行为负责。双方相持不下,对簿公堂。

11、托运人A与承运人B订立了一份运输合同,承运人B又委托世纪承运人C从事约定的运输。货到卸货港后,实际承运人C凭保函将货物放给了托运人A的买方D。托运人A凭单结汇,开证银行发现不符点拒付。A通知B付款,B不理。A该怎么办?

12.日本A公司为从中国进口铝锭,通过中国B公司向新疆C工厂联系,日方表示愿意通过融资的方式,向C工厂提供资金,由C工厂生产铝锭,向日方出口。C工厂因无外贸经营权,特委托中国B公司与日方签约。合同签订后,日方向B公司汇出50万美元,B公司再汇给C工厂。B公司与C工厂又签委托协议:B公司向C工厂提供400万元人民币资金支持。后来由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C工厂无法交付货物,三方同意中断铝锭出口合同。但对资金的归还发生争议,日方提起仲裁,请裁决。

第四章 合同法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合同的基本概念,合同成立及其生效的要件;掌握订立国际商事合同应注意的法律问题并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教学内容:合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合同成立及其生效的要件、合同的履行与让与、合同消灭。教学重难点:合同成立及其生效的要件;要约的撤回与撤销;对价及其有效要件;违约责任;情势变更及合同消灭。教学时数:8课时。[提问] 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你认为什么是合同?

第一节 合同的概念与特点

一、合同的概念

合同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合同泛指一切确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的合同仅指民商法上的合同。

我国《合同法》第2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英国《牛津法律大辞典》将合同定义为“合同是2人或多人之间在相互间设立合法义务而达成的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协议”。

美国《合同法重述》将合同定义为“合同是一个允诺或一系列的允诺,对违反这种允诺,法律将给予其补偿或将强制其得到实际执行”。

《德国民法典》305条规定“依法律行为设定债务关系或变更法律关系的,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应依当事人之间的合同”。

《法国民法典》1101条规定“合同是一种合意,依此合意,一人或数人对其他一人或数人负担给付、作为或不作为的债务”。

二、合同的特征

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2.合同是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

3.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

4.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在平等地位的基础上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

三、合同的成立要件

(一)当事人之间必须通过要约和承诺方式达成协议。

(二)当事人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能力。

(三)合同必须符合法定的形式。

(四)合同的标的物和内容必须合法。

(五)当事人的合意必须真实。

(六)合同必须具有对价或合法的约因。

第二节 合同的成立

一、要约与承诺

(一)要约

1.要约的定义:要约是一方向另一方提出的愿意按一定的条件同对方订立合同,并含有一旦要约被对方承诺时即对提出要约的一方产生约束力的一种意思表示。要约是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2.要约的当事人:包括要约人和受要约人。

3.要约的形式要求:要约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或行动作出。4.要约的构成要件:

(1)要约必须以订立合同为目的; [案例]

[吉布逊诉曼彻斯特议会案] 保守党占多数议席的英国曼彻斯特议会决定出让议会的房子,就写信给原告吉布逊“市议会有可能出让房子,价格约有2725英镑,如你想买的话,请正式写信申请。”原告写好了申请并回了信。但这时市议会重新选举,工党占了上风,决定不出让该房子了。原告遂要求法院强制执行。法院认为信中“如你想买的话,请正式写份申请”属于要约邀请,即请原告向议会提出要约, 市议会后来未接受要约,所以合同没有成立,原告败诉。

(2)要约的内容必须明确,肯定;

(3)要约必须传达到受要约人才能生效; [案例] [交错的要约]

甲向乙发出一份要约,拟以1万美金将一部汽车卖给乙,乙在受到甲的要约前,动去信表示愿意以1万美金购买其汽车,尽管此信的内容与要约的内容相同,但也不能认为是一项承诺,而只能视为“交错的要约”双方没有成立合同关系。

(4)要约必须向特定的人发出(大陆法国家的要求,英美认为要约可以向全世界发出)。

5.要约邀请

要约邀请是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邀请对方向自己提出要约的意思表示。(1)不以订立合同为直接目的。(2)内容不十分明确肯定。

(3)通常向不特定的多数人发出。6.要约的约束力

(1)对要约人的约束力

A.要约的撤回。要约发出之后,尚未到达受要约人之前,要约人可以用更为快捷的方式把撤回要约的通知在要约到达之前或与要约同时送达受要约人处,以阻止要约生效.即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前对要约人没有约束力,要约人可以随时将其撤回。

B.要约的撤销。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后,受要约人承诺之前,要约人可以把撤销要约的通知送达受要约人,使已生效的要约失效。

对于要约生效以后,能否将其撤销,各国存在较大的分歧。《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在合同成立之前,要约可以撤销,但下列例外:

A.在要约中载明了承诺的期限,或以其他方式表示它是不可撤销的。B.受要约人有理由信赖该项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本着这种信赖行事。英美法认为:要约人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之前,任何时候都可以撤销或更改要约。这一原则对受要约人缺乏应有的保障。

德国法认为:要约人依通常情形在可望得到答复之前,不得撤销或更改要约。除非要约人在要约中明确规定不受要约的约束。法国法认为:要约人在受要约人承诺之前可以撤销要约,但要承担赔偿责任。

(2)对受要约人的约束力 要约一般对受要约人没有约束力,受要约人接到要约只是在法律上获得了承诺的权利,并不承担必须答复的义务。但有的国家规定在某些例外情况下,受要约人无论是否承诺均应通知要约人。

7.要约的消灭

(1)要约因期限已过而终止。要约规定了承诺的期限的,在此期限内为作承诺,要约即告终止。如果要约中没有规定期限,则要约经过一定的合理时间终止。

(2)要约因撤回而终止。(3)要约因撤销终止。

(4)要约因被受要约人拒绝而终止。

(5)要约因当事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而终止。[练习]

被告是一种名为石炭酸烟丸的药品的制造商,曾刊登一则广告,声称任何人根据指定方法和在特定的的期间内服用一颗药丸后,如果仍染上流行性感冒,可获被告赔付100英镑,被告在广告里还声称已将1000英镑存入银行,以示诚意.原告看到这则广告后,信以为真,购买被告的药丸,并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服用,但结果仍染上流行性感冒.于是向被告追讨100英镑.问:(1)要约的构成要件有几项?(2)该广告是否是一项要约?(3)原告的索赔是否成立?为什么?

(二)承诺 1.承诺的定义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按照要约人所指定的方式对要约内容表示完全同意的一种意思表示。要约一经承诺,合同即告成立。

2.承诺的构成要件

(1)受要约人在承诺时必须知晓要约的内容。(2)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3)承诺一般是无条件的。(不得对要约进行实质性修改)英国法要求承诺象镜子一样反映要约的内容

美国法则比较灵活规定受要约人在承诺中附加了某些条款,承诺仍可有效,合同以承诺的内容为准。除非:a.要约中已经明确规定承诺时不得附加任何条款;b.这些附加条款对要约作了重大修改;c.要约人在接到承诺后已经在合理时间内作出拒绝这些附加条款的通知。

(4)承诺的传递方式必须符合要约人的要求。3.承诺的生效时间(1)投邮生效原则(2)到达生效原则(《公约》、中国)(3)了解生效原则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7条规定:a.对要约的承诺应于同意要约的表示送达要约人时生效。b.按要约的要求或惯例,可以用某种行为表示承诺的,承诺于在有效时间内作出该行为时生效。[案例] [豪威尔诉证券公司案] 1971年10月,被告答应卖给原告一庄财产,并说原告须在6个月内以书面方式把通知送,在6个月内,原告写了封回信表示同意,但信件遗失了。被告把财产卖给了别人,双方在法庭上争议的焦点是邮政规则是否在此案适用,法院认为,被告在要约中注明原告应把通知送达,因此邮政规则在此案不适用,原告败诉。

4.承诺的撤回

承诺的撤回是承诺人主旨承诺发生效力的一种意思表示,承诺必须在生效前才能撤回,一旦生效,合同成立,承诺人就不能撤回承诺了。

二、对价与约因

(一)英美法的对价 1.对价的概念

1875年英国最高法院在科里诉米萨案的判决中有对价的定义:对价是指合同一方得到的某种权利、利益、利润、好处 或是他方当事人在克制自己不行使某种权利或遭受某种损失或承担某种义务。简单得讲,对价就是合同的双方的相互给付。

2.对价的种类

(1)已履行的对价(2)待履行的对价 3.对价的有效要件(1)对价必须合法

(2)对价必须是已履行的或待履行的,不能是过去的对价。过去的随价不是对价。

(3)对价必须具有某种价值,但不要求充分。[案例] [蒙特夫诉斯考特案] 被告答应以1英镑的价格把房子卖给原告,但后来被告反悔了,声称1英镑是 个不充分的对价,法院认为,对价并不要对等或充分,合同能够执行取决于有没有对价而不是对价是否充分,被告败诉。

(4)已存在的义务或法定义务不能作为对价。(5)对价必须来自受允诺人。

(二)法国法的约因

约因是指订立合同的当事人最求的最近和最直接的目的。

根据法国民法典1131条规定,没有约因的合同无效,但赠于合同除外。

三、当事人订立合同的能力

(一)自然人订立合同的能力 1.中国法的规定

(1)无行为能力人:A.10岁以下的儿童;B.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限制行为能力人:A.10岁以上的未成年人;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七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3)完全行为能力人:A.18周岁以上的公民;B.已满16岁未满18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

2.德国法的规定(1)无行为能力人:A.未满7岁的儿童;B.处于精神错乱状态,不能自由决定意志,而且按其性质此种状态并非暂时;C.因患精神病被宣告为禁止产者无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一律无效。

(2)限制行为能力人:7岁以上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此类人订立合同须经代理人同意,未经同意的须经追认,或未成 年人成年后自己追认。

(3)完全行为能力人。3.法国法的规定

法国民法典1124条规定,无订立合同能力的人包括: A.未解除亲权的未成年人(21岁成年);B.受法律保护的成年人(包括官能衰退者和因挥霍浪费、游手好闲以至陷入贫困者)。他们订立的合同必须取得其监护人或管理人的同意,否则无效。但须经法院宣告无效。

未成年人解除亲权有两种情况:A.因结婚而解除亲权;B.年满16岁以后,由其父母或其中一方向监护法官提出申请,宣告解除。解除亲权的未成年人有处理一切民事行为的能力,但不得经营商业。

4.英美法的规定

英美法规定,未成年人、精神病者、酗酒者都属于缺乏订约能力的人,对他们订立的合同,根据不同情况可能产生三种结果:具有约束力、可以撤销、无效。

(1)未成年人。原则上未成年人没有订立合同的能力,未成年人对其订立的合同,在其成年后可以予以追认,也可以要求撤销。但属于必需品的合同除外。

(2)精神病人。A.精神病人在被宣告神经错乱以后订立的合同一律无效;B.精神病人在被宣告神经错乱之前订立的合同可以要求撤销。

(3)酗酒的人。酗酒者订立的合同原则上有强制力,但如果酗酒者在订立合同时,由于酗酒而失去行为能力,则可以要求撤销合同。

(二)法人的行为能力 法人是指拥有独立的财产,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最常见的经济法人组织是公司,公司的缔约能力取决公司章程的规定。

四、合同的形式

从订立的形式角度看,合同可以分为要式合同和不要式合同两种。要式合同是必须按照法定的形式或手续订立的合同。不要式合同是法律上不要求按特定形式订立的合同。各国对合同成立的形式要件的规定各不相同。

(一)中国法的规定

《合同法》第十条: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合同法》第十一条: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二)法国法的规定

法国法把要式合同分为两种情况:

1.以法定形式作为合同有效的要件.赠与合同、夫妻财产合同、设立抵押权的合同都以公正人的文书作为合同有效成立的形式要件,没有公正书,这些合同不能成立。

2.把某种法定形式作为证明合同的存在及其内容的证据。法国民法典1341条规定“一切物价的金额或价额超过50新法郎者,即使是自愿的寄存,均须于公正人前作成公正书,或双方签名作成私证书”没有证书合同有效但不能得到强制执行。

(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

公约11条规定,买卖合同无须以书面订立或证明,在形式方面不受任何其他条件的限制。我国对该条款提出了保留,坚持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英美法把合同分为签字腊封合同和简式合同两类:

(1)签字腊封合同。签字腊封合同的订立必须遵守特定的形式,主要是合同必须以书面作成,有当事人的签名,加盖印戳,并须把它交给合同的对方当事人。现在只需在合同上加一条“Seal”或“L.S”字样的标签,然后由允诺人把合同文本交给对方当事人即告完成。按照英国的判例法以下合同必须采用签字腊封形式:

a.转让船舶的合同;b.转让地产权益的合同,包括租赁房屋超过三年的合同;c.抵押合同。

(2)简式合同。简式合同是指必须有对价的合同。一般是不要式的,但也有一些必须以书面形式作成,否则合同无效或不能强制执行。这样的简式合同主要有以下两种:

a.要求以书面形式作为合同有效成立要件的合同。b.要求以书面文件或备忘录作为证据的合同。该类合同若没有书面文件或备忘录,合同依然有效,但一般得不到强制执行。除非原告证明自己确已履行了合同的义务,以此证明合同的存在,法院可视情发布强制执行命令。

英国法规定下列合同必须以书面形式,否则无效:A.汇票、本票和支票;B.海上保险合同;C.债务承认;D.转让公司股份;E.消费者信贷合同。

要求以书面文件或备忘录作为证据的合同 英国法规定下列合同须有书面证据:A.保证合同;B.有关地产买卖或处分土地权益的合同。

美国法规定下列合同需有书面证据:A.不动产买卖合同;B.从订约时起不能在一年内履行的合同;C.为他人担保债务的合同;D价金超过500美金的货物买卖合同。

五、合同的内容 合同内容即合同条款。写进合同的条款为明示条款,未写进合同但约束合同的条款为暗示条款。暗示条款主要有商业惯例和有关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二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2.英美法把合同的条款依其重要性分为条件和保证两种。条件,即合同中的重要条款。保证,即合同中的次要条款。如果一方当事人违反了条件,对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如果一方当事人违反了保证,对方不能解除合同,只能要求损害赔偿。[案例]

[国际墙面装饰公司诉市场营销公司案]

原告与被告订立独家代理合同,由被告代理原告销售原告生产的陶质瓦合同。规定每次交货后90天内被告应付款,被告总是推迟2—20天付款。后陶质瓦销路很好,原告想再设代理销售点,但鉴于同被告订立的独家代理合同,所以想以被告迟延付款为由解除合同,法院认为被告只违反保证故原告只能要求被告赔偿损失。

3.大陆法对合同条款只有明示和暗示之分,当事人违反任何条款时,均视其程度承担违约责任。

4.《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之规定与大陆法相同。5.免责条款,即合同中规定赦免一方当事人因违反合同或侵权所应负责任的条款。

英美法规定免责条款成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免责条款必须进入合同才能有效,在合同签定后加入的免责条款无效. [案例]

[克蒂斯诉化学洗染有限公司案]

原告去洗染公司洗衣服,洗染公司规定对所洗衣服受损、受污不负责。但雇员对原告只说衣服受损不负责,后来衣服受污,洗染公司想以免责条款为由推脱责任。

法院认为洗染公司虽规定包括受损、受污的免责条款,但进入合同的只有受损免责条款,受污免责条款未进入合同,故不能免责,被告败诉。

(2)免责条款进入合同的方式必须合乎常人维.只有写在合同正面或口头特别强调的免责条款才算是合乎常人思维的,写在反面或挂在墙上等都不算。[案例]

[切佩顿诉佩雷案]

原告租了被告一张桌子,后桌子塌了。原告因此受伤。被告认为出租的地方挂了注意事项(其中含有免责条款),原告付钱后得到的收据上也有免责条款,但原告没有注意,所以出租方不负责任。

法院认为,免责条款进入合同的方式必须是合乎正常人思维的,挂在墙上的注意事项没有人强调一定要看则是可看可不看的,收据是收款的凭证,不是合同正文,出租人没有强调。故此案的免责条款无效。

六、合同的抗辩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如果当事人对意思表示的内容有误解或者在错误、胁迫、不当影响的情况下订立了合同,这时双方当事人虽然达成了协议,但这种合意是不真实的,因而当事人可以以此为抗辩理由,主张该合同无效或请求撤销。

(一)误解

1.中国法的规定

我国《民法通则》59条规定: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 机关予以变更或撤销。

所谓“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 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真实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的损失。

我国《合同法》54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2.法国法的规定

法国民法典1110条规定,错误只有在涉及合同标的物的本质时才构成无效的原因。

3.德国法的规定

德国民法典119条规定,表意人所做的意思表示的内容有错误时或表意人根本无意为此种意思表示者,如可以认为,表意人若知其情事并合理地考虑其情况而不会做此项意思表示时,表意人得撤销其意思表示。

4.英美法规定

英美法规定一般意义的误解不能导致合同无效,只有实质性的误解才可使合同无效。英美法实质性的误解包括:

(1)身份误解

最常见的有买者冒充知名人士或有信誉的公司,支付支票,待卖者发现准备撤销合同时,货物已经转到了不知情的第三人之手。如骗子亲自上门,伪称自己是知名人士,诱引买方订立合同,属于错误陈述,只能撤销合同,若合同撤销前货物已转到不知情的第三人手中,买者只能起诉骗子,不能向第三人主张权利。如果骗子用电话、电报伪称知名人士定货,则属于卖方误解,合同无效。这样即使货物已转到不知情的第三人手中,卖者也可以向第三人追回货物。[案例]

[莱威斯诉艾伍纳案] 原告登广告出售他的旧车,450英镑。骗子上门自称是电视演员盖克,并出示有照片的证件,他愿支付支票。莱威斯同意了。后来骗子把车转卖给艾伍纳。莱威斯上当后因找不到骗子,于是起诉艾伍纳,想讨回车子。

法院认为,这种情况属于错误陈述,只能撤销,而现在在合同撤销前,车已转入第三人手中,第三人已拥有合法的所有权。莱威斯只能去起诉骗子。[卡笛诉林达纳案] 骗子打电话冒充一家有名的公司从卡笛处订了一批货物,然后转卖给被告。原告发现上当后向被告讨回货物。

法院认为,这种情况与骗子上门的情况不同。骗子上门,卖方理应有所识破,故承担风险大些。这里卖方始终未见到骗子,一直以为对方是一家公司,故属于误解,合同不存在,卖方可追回货物。

(2)客体误解。主要指在认定合同的标的物上,双方都存在误解,即没有意思表示一致,合同无效。

(3)条款误解。主要指一方对条款有所误解,而另一方已经知道对方误解却佯装不知。在这种情况下,有误解的一方可以主张合同无效。[案例]

[威伯斯特诉塞西案] 原告以2000英镑买被告的一桩财产,被告不肯。后原告又说以1250英镑买,被告同意了。原告要求被告履行合同。法院认为,原告明知被告误解而佯装不知,故该合同无效。

(二)欺诈

1.中国法的规定

《民法通则》58条规定:凡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无效。《合同法》52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合同法》53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2.法国法的规定

《法国民法典》1116条规定:如当事人一方不实行欺诈手段,他方当事人决不签定合同者,此种欺诈构成合同无效的原因。

3.德国法的规定

《德国民法典》123条规定:因被欺诈或被不法胁迫而为意思表示者,表意人得撤销其意思表示。

4.英美法的规定

英美法把欺诈称为“欺骗性的不正确说明”。蒙受欺诈的一方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并可以撤销合同或拒绝履行合同义务。

(三)胁迫

1.中国法规定,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只侵害对方利益的合同可撤销或变更。

2.法国法规定,胁迫导致合同无效。3.德英美规定,胁迫导致合同可撤销。

(四)不当影响

不当影响存在于英国衡平法中,主要适用于滥用特殊关系订立合同谋取利益的情况,蒙受不利一方可以撤销合同。“特殊关系”主要有父母与子女、律师与当事人、监护人与未成年人、医生与病人。

第三节 合同的履行

一、合同的履行的概念

合同的履行是指合同当事人实现合同内容的行为。各国法律都认为,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后都有履行的义务。这里主要介绍中国法和英国法的有关规定。

(一)中国法的规定

《中和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

第六十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第六十一条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第六十二条 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一)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二)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三)履行地点不明确的,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四)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五)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六)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第六十三条 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政府价格调整时,按照交付时的价格计价。逾期交付标的物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原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新价格执行。逾期提取标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新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原价格执行。

第六十六条 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同时履行抗辩权)

第六十七条 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先履行抗辩权)

第六十八条 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不安抗辩权)第六十九条 当事人依照本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提供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第七十条 债权人分立、合并或者变更住所没有通知债务人,致使履行债务发生困难的,债务人可以中止履行或者将标的物提存。

第七十一条 债权人可以拒绝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但提前履行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给债权人增加的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第七十二条 债权人可以拒绝债务人部分履行债务,但部分履行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债务人部分履行债务给债权人增加的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第七十三条 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权)

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第七十四条 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撤销权)

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第七十五条 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第七十六条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称的变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承办人的变动而不履行合同义务。

(二)英美法的规定 1.关于履行合同的时间 根据英美的法律和判例,如果合同中规定了履行的时间,而时间又是该合同的要素时,当事人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履行合同,否则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损害赔偿。一般来说,商务合同中的时间条款是合同的条件,其他合同的时间条款一般视为担保。

2.关于“提供”

按照英美法的规定,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叫做“提供”所谓“提供”就是合同当事人旨在履行其合同义务的一种表示。包括:

(1)提供货物或其他财产;(2)提供应支付的款项。

两种提供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表现在:

(1)提供货物或其他财产:一方已按合同为提供行为,而被对方拒绝,则可免除其相应的合同义务。

(2)提供应支付的款项:一方按合同规定提供款项,对方拒绝的,不能免除义务人的合同义务,但会产生以下三种法律后果:

第一 如该项债务有担保利益,则自债权人拒绝适当提供给他的款项时起,该项担保利益即告消灭。

第二 该债务的利息亦自债务人提供之日起停止计算。第三 如债权人日后就该项债务提起诉讼,不能取得高于原来提供的金额时,则必须负担诉讼费用。

二、合同的违约责任 [案例] 申请人为一家美国公司,被申请人为中国外贸公司。双方于1994年11月12日间先后签订了三份售货合约,由被申请人向申请人出售货物总价值468,000美元,价格术语CIF鹿特丹,最后交货期限为1994年12月31日。合同约定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因市场发生剧烈变化,被申请人未能履行交货义务,申请人遂提起仲裁,请求仲裁庭裁决被申请人。

申请人要求:1)申请人遭受的利润损失567,000美元;2)支付信用证费用计2,192.36美元;3)赔偿申请人为此案支付的律师费;4)承担全部仲裁费用。

被申请人辩称,因为国内国际市场价格飞涨,国内货源紧缺,到交货时价格已经上升了1至2倍。双方订立合同时所持有的根本目的已经落空,因此可以认为被申请人依合同价格交货的义务因履行合同时的环境与订立合同时的情况有本质的变化而得以免除。请判决。

(一)违约的概念:违约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由于某中原因,完全没有履行其合同义务,或没有完全履行其合同义务的行为。

(二)违约的构成 关于违约的构成,大陆法和英美法存在重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关于过失责任原则 大陆法规定,合同债务人只有当存在着可以归责于他的过失时才承担违约的责任。即如果仅仅证明债务人没有履行合同义务,还不足以构成违约,必须同时证明或推定债务人的行为有某种可以归责于他的过失时,才能使其承担违约的责任。

英美法认为,只要允诺人没有履行其合同义务,纵使他没有任何过失,也构成违约。

2.关于催告

催告是大陆法上的一种制度,是债权人向债务人请求履行合同的一种通知。在合同没有明确规定履行日期时,债权人必须首先向债务人作出催告,然后才能使债务人承担迟延履行的责任。催告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自催告生效之日起,不履约的风险完全由违约一方承担。(2)债权人有权就不履行合同请求法律救济。

(3)从送达催告之日起,开始计算损害赔偿及其利息。法国法要求催告必须以书面形式作成,并由法警送达当事人。

德国法则不要求任何方式,书面方式、口头方式都可以,唯一的要求是把催告送达当事人。

英美法没有催告这个概念,英美法认为,如果合同规定有履行期限,债务人必须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履行合同;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履行的期限,则应于合理的期间内履行合同,否则构成违约。

(三)违约的形式 1.德国法的规定:(1)给付不能;(2)给付延迟。2.法国法的规定:(1)不履行债务;(2)迟延履行债务。

法国民法典1147条规定:债务人对其不履行或迟延履行债务应负损害赔偿责任,对于双务合同,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其合同义务,对方有权解除合同,但在这种情况下,合同并非当然解除,债权人可要求债务人履行合同或请求法院解除合同并要求损害赔偿.法国法也规定,合同自始不能履行时,认定合同无效。

3.英美法的规定(1)违反条件

如果一方当事人违反了条件,对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在商务合同中,关于履约的时间、货物的品质及数量等条款都属于合同的条件。至于合同中有关支付时间的规定,除当事人另有约定,一般不作为合同的条件。

注:在英美法中,“条件”一词还有另外一种意思,指以某种不确定的事件的发生与否来决定其是否生效的那种合同规定。从这个意义上说,英美法把条件分为以下三种:

A.对流条件

指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同时履行其各自的义务或者至少是每一方当事人都同时准备并愿意履行其各自的义务,即一方的履行与对方的履行互为对流条件。

B.先决条件

指以一方首先履行某种行为,或以某种事件的发生或经过一定的时间,作为对方履行的前提。前者即为先决条件。

C.后决条件

指在合同成立以后,如发生某种事件,履行合同的义务即告消灭。这一事件为后决条件。

(2)违反担保

如果一方当事人违反了合同的次要条款,即担保,对方不能解除合同只能要求赔偿损失。

(3)违反中间性条款

中间性条款即有别于“条件”与“担保”的条款。一方当事人违反这类条款时,对方能否解除合同,须视违约的性质及其后果是否严重而定。

(4)提前违约

当一方当事人提前违约时,对方当事人可以解除自己的合同义务并立即要求给予赔偿,而不必等到合同规定的履行期来临时才采取行动。合同规定履行期到来时能发生情况而丧失求偿的权利,所以最好在对方提前违约时立即要求赔偿。

4.《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1)根本违反合同

公约25条规定“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如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至于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即为根本违反合同。除非违反合同的一方并不预知而同样一个同情达理的人处于相同情况中也没有理由预知会发生这种结果。”

一方根本违反合同的,另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损害赔偿。(2)非根本违反合同(3)提前违约

A.在订立合同后,当事人一方鉴于对方履行合同的能力或信用有严重缺陷、或者从对方在准备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的行为中看出对方显然将不履行其大部分重要义务时,当事人一方可以中止履行其义务。

B.如果在履行合同日期之前,明显看出一方当事人根本违反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撤销合同,但是,当事人在撤销合同时,应谨慎行事。如果到了履行期的时候,原来预计对方显然会发生根本违反合同的情事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则撤销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就会因为自己没有履行合同义务而构成违约,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违约的后果。

(四)违约的救济方法

违约救济是指一个人的合法合同权利被他人侵害时,法律授予受损害一方的一定补偿。

1.损害赔偿

(1)损害赔偿责任的成立。大陆法认为损害赔偿责任的成立,必须预备以下三个条件:A.必须有损害的事实;B.必须有归责于债务人的原因;C.损害发生的原因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英美法认为,只要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对方就可以要求损害赔偿。(2)损害赔偿的方法 A.恢复原状 B.金钱赔偿

德国法对损害赔偿以恢复原状为原则,以金钱赔偿为例外.债权人仅在下列情况下才能要求金钱赔偿:a.人身伤害或损坏物件;b.债权人对债务人规定一个相当的时间,令其恢复原状,并声明如逾此时间未能恢复原状,债权人即可于期限届满后请求金钱赔偿;c.如所受损害不能恢复原状或恢复原状不足以赔偿债权人的损失时,债权人可以要求金钱赔偿;d.如债务人须付出过高的费用才能恢复原状时,债务人也可以用金钱来赔偿债权人的损失。

法国法以金钱赔偿为原则,以恢复原状为例外。英美法一般都判令债务人支付金钱赔偿。

(3)损害赔偿的范围 各国法律都认为,损害赔偿应当包括实际损失和所失利益亦即间接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13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2.实际履行 英美普通法没有实际履行这种救济方法,但在衡平法中有相关规定。3.禁令

禁令是英美法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救济方法,它是指由法院作出禁令,强制执行合同所规定的某种消极义务,即由法院判令被告不许做某种行为。禁令只适用于下列两种情况:

(1)采用一般损害赔偿的方法不足以补偿债权人所受的损失。(2)禁令必须符合公平合理的原则。4.解除合同

(1)解除权的发生

德、法国法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合同,债权人就有权解除合同。英国法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条件时对方可解除合同。美国法规定:当事人一方有重大违约时对方可解除合同。

*中国《合同法》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2)解除权的行使

法国法规定,债权人解除合同,必须向法院起诉。但如果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订有明示的解除合同的条款,则无须向法院提出。

我国法、英美法和德国法规定,解除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只须把解除合同的意思通知对方就可以,不必经过法院的判决。

(3)解除合同的后果

大陆法认为,解除合同使合同自始无效英美法认为,解除合同只是使未履行的义务不再履行。

(4)解除权的消灭

我国《合同法》95条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

5.违约金

违约金指以保护合同履行为目的,由双方当事人事先约定,当债务人违反合同时,应向债权人支付的金钱。

性质:德国法认为具有惩罚性其他国家均认为只是预先约定的损害赔偿金而已。

鉴于各国对违约金条款的态度而后处理方式存在很大分歧,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交往的一种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订了《关于在不履行合同时支付约定金额的合同条款的统一规则》。

(1)《统一规则》的适用范围

《统一规则》适用于不同国家当事人之间签定的合同。(2)《统一规则》的实体规定

Ⅰ.如果债务人对不履行合同没有责任,债权人无权取得约定的金额。Ⅱ.如果合同规定,一旦迟延履行,债权人有权取得约定的金额。则债务人在有权取得约定的金额的同时,还有权要求履行合同的义务。

Ⅲ.如果合同规定,当出现迟延履行以外的不履约情事时,债权人有权取得约定的金额,则债权人有权要求履行合同或者要求支付约定的金额;但是,如果约定的金额不能合理补偿不履约造成的损失,则债权人有权字要求履行合同的同时,要求支付约定的金额。

Ⅳ.如果债权人有权取得约定的金额,则在该项约定金额所能抵偿的范围内的损失,债权人不得请求损害赔偿,但是,如果损失大大超过约定的金额,则对于约定金额所不能抵偿的部分,债权人仍可以请求损害赔偿。

Ⅴ.除非约定的金额与债权人所遭受的损失不相称,法院或仲裁庭均不得减少或增加合同约定的金额。

Ⅵ.当事人可以删除或改变上述ⅠⅡⅢ项的效力。

三、情势变迁、合同落空与不可抗力

(1)情势变迁:指在法律关系成立以后,作为该项法律关系的基础的情势,由于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原因,发生了非当初所能预料到的变化。如果仍然坚持原来的法律效力,将会产生显失公平的结果,有悖于诚实信用的原则,因此,应当对原来的法律效力作相应的变更的一项法律原则。

(2)合同落空:指合同成立之后,非由于当事人自身的过失,而是由于事后发生的以外情况而使当事人在订约时所谋求的商业目标受到挫折,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未履行的合同义务,当事人得予以免除责任。

按英国法的解释,必须是情事已经完全改变,以至在一个同情达理的人看来,合同当事人倘若事先知道会发生这种变化的话,他们就不会签定合同或会把合同订得不一样,只有达到 这种程度,才能按合同落空处理。具体在实践中,下列情况往往可以作为合同落空处理。

A.标的物灭失。B.违法。

C.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D.政府实行禁运和进出口许可证制度。

(3)不可抗力:指发生在合同订立之后,不由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所造成的,为双方当事人不能预见、无法避免、无法克服的事故。[案例] 日本某商人在广交会上向中国某公司达成以CIF条件向中国出口仪器一批。合同中未规定任何日方履行合同义务的先决条件。中方5月开出信用证后被日方告知,该仪器为出口管制产品,日方无法获取许可证。日方要求解除合同,按不可抗力轻重方免责。请问中方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我国《合同法》规定:

第一百一十七条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第一百一十八条 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第四节 合同的让与

一、合同的让与

合同的让与是指合同的主体发生变更,即由新的合同当事人代替旧的合同当事人,但合同的客体并没有发生变化。包括:债权让与和债务承担。

二、债权的让与

债权让与是指债权人不必征得债务人的同意,而将其债权转让给第三者。后者基于债权让与成为新的债权人。

债权让与是原债权人和新债权人之间订立的合同,但这种合同与债务人又有密切关系,各国法律对在债权让与中如何保护债务人的问题规定存在差异。

1.德国法的规定:

债权让与毋须征得债务人的同意,也毋须通知债务人,如果债务人不知道有债权让与事情而向原债权人清偿的,即解除其债务。如果债务人已经知道债权让与的事实,却仍向原债权人为清偿的,则不能解除其债务。

为保护债务人的利益,德国法还规定,债务人在债权让与当时对原债权人的抗辩,均得向新债权人主张,如果债务人对原债权人的抗辩事由是发生在债权业已让与给新债权人之后,就不能用以对抗新债权人。

2.法国法的规定:

债权让与合同须以通知债务人或由债务人在公正文书上作出承诺作为对第三人发生效力的必要条件。如果债务人未接到债权让与的通知,他仍应向原债权人清偿债务,如果债务人已经接到债权让与的通知或以在公正文书上作出承诺,他就必须向债权受让人清偿债务。

3.英美法的规定:

(1)承认债权让与,但属于具有高度个人是特色的权利不能让与。如提供个人劳务。

(2)对债权让与有两种不同的处理办法: A.按成文法规定进行的债权让与。B.按衡平法进行的债权让与。

按成文法进行的让与必须符合1925年财产法规定的三项要求:(a)必须以书面作成,并由让与人签字。(b)债权让与必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应包括全部债权,而不是债权的一部分。(c)必须以书面通知债务人。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债权让与由于欠缺成文法所要求的转让条件,但当事人确有债权让与的意思,则在衡平法上仍可认为是有效的。

三、债务承担

债务承担是指由新债务人代替原债务人履行债务。现代资本主义各国法律对债务承担有不同的规定。德国法和瑞士法承认债务承担制度,并在法律上作了具体规定。英美法和法国法原则上认为债务不能移转,但为了适应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也采取了一些间接的办法达到债务转移的效果。

如法国法规定了债的更新制度。债的更新是指消灭旧的债务,成立的新的债务,严格地说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债务承担,只是为了达到债务承担的目的所采用的一种变通办法。

此外,法国法还规定了概括承受制度。概括承受是指在自然人死亡或法人合并时,由其继承者概括性地继承其一切财产,其中既包括债权,也包括债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

第七十九条 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第二篇:国际商法教案

《国际商法》教案

第一章 国际商法导论

第二章 国际商事组织法 第三章 国际合同法 第四章 国际货物买卖法 第五章 商事代理法 第六章 产品责任法

第七章 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 第八章 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保险法 第九章 票据法

第十章 国际商事仲裁

第一章 国际商法导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商法的基本概念;掌握两大法系的形成、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初步建立法律观念。

[教学内容]

第一、二节

国际商法的含义和渊源 第三节

国际商法的产生和发展

补充材料:

一、资本主义国家两个主要法律体系的形成及其特点

二、中国法律制度概述

[本章重点]

1、国际商法的概念

2、国际商法的调整对象

3、国际商法与国际私法的关系

4、两大法系及比较

5、国际商法的渊源

[本章难点]

国际商法的渊源

[思考题目]

1、如何理解跨越国界的商事关系

2、简述国际商法的历史沿革

3、如何理解英国的先例约束力原则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二节 国际商法的含义和渊源

一、国际商法的概念

二、国际商法的渊源

(2)国际商法的含义

国际商法(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aw)是调整国际商事交易和商事组织的各种关系法律规范的总合。

概念分析

1.国际商法是法律规范的总合。

2.国际商法是调整跨越国界的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合。

(2)国际商法是法律规范的总合

法律规范即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

法律与道德规范的不同

(1)起源不同: 道德起源于原始社会

(2)表现形式不同: 道德存在于认的思维中

(3)具体内容不同: 法律体现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道德强调义务。

(4)实现方式不同: 道德依靠社会舆论

(5)调整的范围不同: 道德更为广泛,深刻

2.国际商法是调整跨越国界的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合A.国际意为“跨越国界”,国际商事关系是指处于不同国家的商事主体之间发生的商事关系,而不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商事关系,后者由国际公法调整。

B.商事关系包括:(1)商事组织关系

(2)商事交易关系:传统商法仅调整有形商品的交易,现代商法除调整有形商品的交易外,还调整无形商品的交易,如国际技术转让、国际投资、国际融资等。

二、国际商法的渊源

1、国际条约

2、国际惯例

3、国内立法

4、国内判例

1、国际条约:(概念)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际法主体依据国际法确定其相互之间权利义务的一致的意思表示。

* 国际法主体包括: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民族解放组织.* 影响较大的有: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2、国际惯例:(概念)即在长期国际商事交往中,反复运用而逐步确立的行为规范。

*影响较大的有:

199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1983年《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3、国内立法

* 世界主要国家的商事立法:

法国---1673年<商事条例>--路商

1681年<海事条例>--海商

1807年<法国商法典> 共4编,648条

[性质] 商行为法,即实施商行为者不论是不是商人,都适用商法

[内容] 1.通则

2.海商

3.破产

4.商业裁判权

4、国内判例

判例法,即由法官的判决形成的法律规则。

英国判决由理由和事实两部分组成,只有理由部分可以构成先例。

英国的法院组织、英国的先例约束力原则 美国的法院组织、美国的先例约束力原则

第三节 国际商法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商法历史发展简图]

古罗马时期出现了商法规范(萌芽)

11世纪威尼斯商人习惯法(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

16世纪成为国内法一部分

(丧失了国际性)

二战后统一的国际商法形成(蓬勃发展)

* 英国的法院组织

(一)高等法院

1.高级法院 ——高级法庭————商事法庭

海事法庭

枢密大臣法庭——企业法庭

破产法庭

亲属法庭

2.王冠法院

3.上诉法院

⊙上议院上诉委员会

(二)低等法院

1.治安法院

2.郡法院

* 英国的先例约束力原则

1、上议院的判决是具有约束力的先例,对全国各级审判机关都有约束力。

2、上诉法院的判决可构成对下级法院有约束力的先例,而且对其本身也有约束力。

3、高级法院每个的判决对一切低级法院有约束力,对其他各庭及王冠法院有说服力。*只有上诉法院、高级法院和上议院的判决可以构成先例。

()美国的法院组织

(一)联邦法院最高法院 : 设在华盛顿。由首席法官一人,法官八 成,有违宪监督权。

联邦上诉法院 : 共13所,是第二审法院。由三名法官

审理案件

联邦地区法院 : 共94所,分设在各州境内。实行独任制

(二)1.州法院第一审法院

(1)有限管辖法院:审理轻微刑事案件和金额较小的民事案件

(2)普通管辖法院:审理涉及州法的一般民、刑事案件

2.州的上诉法院

3.州的最高法院

美国法院的管辖权

* 美国的先例约束力原则

1、在州法方面,州的下级法院须受其上级法院

判决的约束,特别是受州最高法院判决的约束。

2、在联邦法方面,须受联邦法院判决的约束,特

别是受美国最高法院判决的约束。

3、联邦法院在审理涉及联邦法的案件时,须受其

上级联邦法院判决的约束;而在审理涉及州法的案件时,则须受相应的州法院判决的约束,但以不违反联邦法为原则。

4、联邦和州的最高法院不受他们以前确立的先例的约束。

*联邦法院和州法院的管辖权

联邦法院仅在宪法和国会法律授予审判权的范围内才有管辖权。

确定联邦法院管辖权的依据

(1)诉讼的性质:凡涉及联邦宪法和条约的案件

(2)当事人的状况:凡涉及属于两个州的当事人之间的案件且诉讼标的在一万元以上者。联邦法院有管辖权。

补充材料一: 资本主义国家两个主要法律体系的形成及其特点

一、法系

二、西方两大法系

三、罗马法对大陆法和英美法的影响

四、大陆法的结构、渊源及其特点

五、普通法的结构、渊源及其特点

六、两大法系的区别

七、两大法系的发展趋势

一、法系

法系即比较法学家按照历史传统和形式特对世界各国法律所作出的分类。

二、西方两大法系

1、大陆法系:即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法和德国法为代表,融合相关法律因素逐步形成的世界性法律体系。

2、英美法系:即以中世纪英国法为基础,以英国法和美国法为代表,融合相关法律因素逐步形成的世界性法律体系

三、罗马法对大陆法和英美法的影响

(一)罗马法

(二)罗马法对大陆法的影响

(三)罗马法对英美法系的影响

(一)罗马法

罗马法是指罗马奴隶制国家的全部法律,即从公元前六世纪罗马国家形成时期起至东罗马帝国从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时止的整个历史时期的法律。其中主要是指从公元前五世纪罗马最早的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开始,到公元六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优士丁尼安编纂的《国法大全》为止这一时期的法律。《国法大全》集罗马法之大成,对世界法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国法大全》由四部法律汇编组成:(1)《学说汇编》它收集了罗马历史上著名的法学家的著作。(2)《法学阶梯》是一种法学教本。

(3)《优士丁尼安法典》是历代皇帝敕令的汇编。(4)《新律》是优士丁尼安在编纂上述法典后颁布的敕令,由私人编纂而成

(二)罗马法对大陆法的影响

罗马法对大陆法的影响是直接的,而且是深刻的。八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覆灭,罗马法失去昔日的辉煌,仅存在与人们的记忆中。但是到十一世纪,地中海经济贸易的繁荣使罗马法从又复兴,意大利成为最早接受罗马法的国家。《国法大全》不仅在法学教学中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法律制度,而且在法院的实践中也得到了贯彻执行。十三世纪开始法国和德国大规模的学习和研究罗马法,并以罗马法为基础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法律体系。欧洲其他国家也广泛的吸收和借鉴罗马法,促成了大陆法系的形成和发展。

(三)罗马法对英美法系的影响

英美虽然不象某些大陆法国家那样直接继承了罗马法的传统,但罗马法对英美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会法的影响。教会法的主要渊源是罗马法。教会法院主要管辖有关家庭关系遗嘱继承和海事方面的案件,在这些领域中,罗马法对英国普通法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2)对商法的影响。

英国的商法同欧洲各国的商法基本一致,受罗马法的影响很大。(3)对衡平法的影响。为匡正普通法的不足,十四世纪英国设立了独立的衡平法院,由于其法官多由精通罗马法的僧侣担任,他们可以参酌罗马法的规定来处理案件,因此罗马法就渗入了衡平法。

四、大陆法的结构、渊源及其特点

(一)大陆法的结构

(二)大陆法的渊源

(三)大陆法各国的法院组织

(一)大陆法的结构.大陆法各国都把全部法律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部分。

公法 是与国家状况有关的法律,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和国际法

私法 是与个人利益有关的法律,包括所有权、债权、家庭与继承法等。

2.大陆法各国都主张编纂法典

(二)大陆法的渊源

1.法律。包括宪法、法典、法律、条例和司法解释等。

2.习惯。法国、意大利等国认为,习惯只有在法律明文规定法官必须援用的情况下才能适用但德国和瑞士把法律和习惯相提并论

3.判例。原则上不承认判例的效力,但也有例外。

4.学理。一般来说,学理不是法的渊源。但学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大陆法各国的法院组织

大陆法各国的法院组织虽各有特点,但也有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1.法院的层次基本相同。各国法院分为三级:

(1)第一审法院

(2)上诉法院

(3)最高法院

2.各国除普通法院以外,都有一些专门法院与普通法院并存。如行政法院等。

五、普通法的结构、渊源及其特点

(一)英国法

(二)美国法

(一)英国法

1、英国法的结构及其特点

2、英国的法院组织

3、英国法的渊源

1、英国法的结构及其特点

把法律分为普通法和衡平法两部分。二者的区别

(1)救济方法不同。普通法只有金钱赔偿和返还原物两种救济

方法, 衡平法新增了实际履行和禁令。

(2)诉讼程序不同。普通法法院设陪审团,采取口头询问方式审理案件, 衡平法法院不设陪审团,采书面方式审理案件。

6(3)法院的组织系统不同。王座法庭适用普通法的诉讼程序,枢密大臣法庭适用衡平法的诉讼程序。

(4)法律术语不同、英国法的渊源

A.判例法。

B.成文法。只是判例法的补充,要通过判

例法才能 起作用。

C.习惯。只有1189年前的习惯才具有

约束力。

(二)美国法

1、美国法的结构

2、美国的法院组织

3、美国法的渊源

1、美国法的结构

A.以判例法为主要渊源,把成文法作为对判例法的补充和匡正。

B.把法律分为联邦法和州法两部分。

* 根据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十条的规定:凡宪法未授予联邦或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均属于州。即各州的立法权是原则,联邦的立法权是例外。但联邦的法律高于各州的法律。在民事立法方面,联邦的立法权范围主要包括银行工业、国际贸易、州际贸易、专利权和税收等

3、美国法的渊源

(1)判例法

(2)成文法

六、两大法系的区别

1、法律结构不同。大陆法系强调成文法的作用,主张编纂法典。英美法系强调判例法的作用,实体法和程序法合一。

2、诉讼程序不同。大陆法系采用“纠问式”,法官居于主导地位。英美法系采用“对抗式”,法官充当消极的中立裁定者的角色。

3、对法的分类不同。

公法与私法。普通法与衡平法。4、法律术语不同。

七、两大法系的发展趋势

两大法系相互取长补短,但不可能彻底融合

补充材料

二、中国法律制度概述

一、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与沿革

二、中国法律的渊源

三、中国的民法、经济法与商法

四、中国的司法制度

一、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与沿革

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最早产生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夏代。夏、商、西周是我国奴隶制法 7 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大夫李悝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法经》。中国封建法律制度在唐朝达到鼎盛,唐律和《唐律疏议》成为中国封建法律的典型代表。对后世及亚洲其他国家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清末统治者被迫参照西方国家的法律修改封建法制。新中国建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逐步形成并日益完善.

二、中国法律的渊源

(一)制定法: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

5、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二)法律解释:1、立法解释;2、司法解释;3、行政解释

(三)判例。判例在法律上和理论上都不被认为是法律的渊源

三、中国的民法、经济法与商法

(一)民法与《民法通则》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法通则》是民事基本法,分九章,共156条。

第一章 基本原则

第二章 公民

第三章 法人

第四章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第五章 民事权利

第六章 民事责任

第七章 诉讼时效

第八章 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

第九章 附则

(二)经济法 是调整国家在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商法 是调整商事主体的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四、中国的司法制度

(一)人民法院的组织

1.最高人民法院

2.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3.专门人民法院:军事法院、海事法院、森林法院、铁路运输法院等

(二)民事经济案件的审判制度

1.合议制度。

2.调解制度。

3.两审终审制。

4.审判监督制。

5.回避制度。

第二章 国际商事组织法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独资企业与合伙企业的概念、特征、设立要求、企业事务管理与执行、债务处理等规范,树立个人投资的责任与风险意识。掌握公司的形式、设立及经营为从事公司法律事务奠定理论基础。

[本章重点]

1、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

2、合伙财产

3、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

4、合伙企业与第三人的关系

5、公司的设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个人独资企业法

第二节 合伙企业法 第三节 公司法

[本章难点]

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

公司的设立

[思考题目]

1.简述合伙企业与第三人的关系。2.论公司的设立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节

个人独资企业法

一、人独资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二、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

三、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

四、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

五、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法律责任

一、人独资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一)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

(二)个人独资企业的基本特征

(三)个人独资企业与相关主体概念的关系

(一)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

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专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是现代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如前所述,按企业投资人的构成及其投资责任的不同,企业大体可分为三种组织形式:一是由一人投资设立的、投资者对所设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的独资企业;二是由 9 两人以上共同投资设立的、投资者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连带责任投资的合伙企业;三是由法定数目的人投资设立的、投资者仅对企业负有限责任的公司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则属个人投资设立的、采取独资企业这一组织形式的一类企业。为规范这类企业,我国于1999年8月30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该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二)个人独资企业的基本特征:

• 由一个自然人单独投资设立

• 企业财产由投资人个人所有

• 投资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 个人独资企业为非法人企业

• 内部结构简单,经营灵活,法律限制较少

由一个自然人单独投资设立。其具体含义包括:

(1)投资人只能是一个自然人,而不能是法人、其它社会组织或者国家;

(2)投资人只能是中国公民,而不包括外国公民和无国籍的自然人,非中国公民单独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属于外商独资企业,应适用《外资企业法》而不适用《个人独资企业法》;(3)投资人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而不能是限制行为能力或无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4)投资人应具有从事经营性活动的资格,而不能是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以个人名义从事经营性活动的人,如国家公务员、公职人员、特定行业(银行、证券等)的从业人员。

企业财产由投资人个人所有。

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是指在该企业名义下的财产,包括投资人对企业的实际出资和以企业名义取得的一切收益。投资人对本企业的财产依法享有所有权,其有关权利可以依法进行转让或继承

投资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因投资人对企业财产及企业经营管理享有绝对权利,因而企业的义务也与投资人不可分离,当企业的财产不足以清偿企业到期债务时,投资人应以其个人或其家庭共有的全部财产用于清偿。例如,王某从自己拥有的180万元资产中拿出100万元开办了一家个人独资企业,若该企业经营失败而未获收益,并且欠下150万元的债务,当债权人主张债权时,企业的100万元财产显然不足以清偿其150万元的债务,那么,对其不能清偿的50万元企业债务,王某应从其另外80万元个人财产中再拿出50万元用来偿还。投资人的这种责任,即为无限责任。另外,无限责任还表现在,即便企业解散后,投资人对未能清偿的企业债务仍有依法继续偿还的责任。

个人独资企业为非法人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不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不完全具备《民法通则》所规定的法人条件,不能取得法人资格,因而在民法上,将其与作为单一投资人的自然人视为同一主体,甚至有的学者(原北京商学院商法教研室吕来明,见其参编的教材《商法学》P147,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10月)认为“企业本身就属于投资者所有的全部财产的一部分,是一种客体”(该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但是,在商法上,个人独资企业是独立的经营实体,依法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经营性活动并进行独立核算,因而是一种独立的企业类型,也是一种特定的商事主体。

内部结构简单,经营灵活,法律限制较少。

受投资者资格所限,个人独资企业一般都规模较小(资本数量较少,雇佣人员较少,经营范围较小),关系国计民生及公众利益亦较小,因此,国家无多大必要对其组织机构、决策机制、经营方式等进行干预,因而来自这方面的法律限制较少,从而赋予了个人独资企业简单、灵活的特点。但是,企业规模并非来自法律的限制,现实生活中个人独资企业发展壮大形成较大规模并不违法(如河南郑州“大学生修鞋连锁店”),不过,实践证明,个人独资企业不适合于大规模、大范围的经营,当企业扩张到一定规模时,必须引入公司治理模式,实行内部的法律规制,否则将不会得以稳定、持续、长久的发展。(如沈阳飞龙作为私人企业,申请上市遇到的障碍就是内部机构不规范)

(三)个人独资企业与相关主体概念的关系

1、个人独资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关系

2、个人独资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关系

3、个人独资企业与小商人的关系

1、个人独资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关系

所谓个体工商户,是指由个人或者家庭投资并经营,可请1—2个帮手、带不超过5个学徒,且由投资人承担经营风险的小型经营实体。个人独资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的共同点在于均属商事个体;区别在于其法定规模各有不同(区别二者的法律标准是投资者雇工8人以上和8人以下)。

2、个人独资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关系

私营企业是按所有制形式的不同划分企业而形成的一种企业类型,其依据的立法是1988年国务院颁发的《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所谓私营企业,是指资产归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私营企业可采取三种组织形式,即个人独自企业、个人合伙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据此可见,个人独资企业与私营企业是从属关系:个人独资企业是私营企业的一种形式,但私营企业并不仅仅限于个人独资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与小商人的关系

商法学理论上的小商人是指组织要素不完备的商事主体,它相对于完备商人而言,而完备与否,是基于商事主体的事实状态认定的。因此,个人独资企业不一定就是小商人,规模较大、组织健全、管理规范的,也可成为完备商人。

二、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

(一)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

(二)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程序

(一)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

1、投资人为一个境内自然人

2、有合法的企业名称

3、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

4、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5、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2、有合法的企业名称。个人独资企业应有独立于投资人的名称,从而使该经营实体特定化;个人独资企业的名称应当与其责任形式和所从事的营业相适应,其名称中不得使用“有限”、“有限责任”、“公司”等字样,实践中一般可以将个人独资企业称做“厂”、“店”、“厅”、“坊”、“中心”、11 “工作室”等。另外,个人独资企业的名称还应符合我国有关行政法规及规章的关于商业名称的其它要求,如名称结构的要求、单一性、不混同、非属禁用名称,等等。

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首先,在出资方式上,投资人出资的方式可以是货币,也可以是能折算成货币数额的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或者其它财产权利;其次,出资数额上,要求投资人申报的出资额应当与企业所申请从事的经营活动相适应;第三,在出资的性质上,投资人可以其个人财产出资,也可以其家庭共有财产作为其个人的出资,但后者应当在企业设立或变更登记的申请书上予以注明。

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个人独资企业应有确定的住所和开展其业务所必备的相关条件,企业应以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其法定住所,并应有开展业务所需的必要环境、设施等。

有必要的从业人员。个人独资企业应有适量的从业人员,其人数应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和规模相适应。

(二)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程序

1、提出设立申请。

2、核准登记。

1、提出设立申请。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应由投资人或者其委托的代理人向个人独资企业所在地的登记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书面申请,一般应提交下列文件:(1)设立申请书,该申请书应载明企业的名称和住所、投资人的姓名和居所、投资人的出资额和出资方式、企业经营范围等事项;(2)投资人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籍证等;(3)生产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如房屋产权证书、土地使用证书、房屋及土地的租赁合同等。另外,委托代理人申请设立登记时,还应当出具投资人的委托书和代理人的合法证明;企业拟从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报经有关部门审批的业务的,还应当在申请登记时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2、核准登记。登记机关应当在收到设立申请文件之日起15日内,对符合上述法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营业执照;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不予登记,并应当给予书面答复,说明理由。个人独资企业以营业执照的签发日期为企业成立日期,在领取营业执照前,投资人不得以个人独资企业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

个人独资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由投资人或者其委托的代理人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分支机构经核准登记后,应将登记情况报该分支机构隶属的个人独资企业的登记机关备案,其民事责任由设立该分支机构的个人独资企业承担。

三、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

(一)个人独资企业事务管理的方式与权限

(二)受托人或者受聘人的义务

(三)个人独资企业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一)个人独资企业事务管理的方式与权限

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可以自己管理企业事务,也可以委托或者聘用其它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负责企业事务的管理。有权管理个人独资企业事务的人,即为该企业的负责人。投资人自己管理企业事务的,在法律赋予企业的权利与义务的范围内对外代表该企业,其行为后果归属该企业;投资人委托或者聘用他人管理个人独资企业事务的,应当与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人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委托的具体内容和授予的权利范围,但是,投资人对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员的职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二)受托人或者受聘人的义务

受托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员应当履行诚信、勤勉义务,按照与投资人签订的合同负责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并且不得有下列行为:

1、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贿赂;

2、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企业财产;

3、挪用企业的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

4、擅自将企业资金以个人名义或者他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5、擅自以企业财产提供担保;

6、未经投资人同意,从事与本企业相竞争的业务;

7、未经投资人同意,同本企业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

8、未经投资人同意,擅自将企业商标或者其它知识产权转让给他人使用;

9、泄露本企业的商业秘密;

10、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它行为。

(三)个人独资企业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1、个人独资企业的权利

2、个人独资企业的义务

1、个人独资企业的权利

(1)独立财产权

(2)申请贷款权

(3)土地使用权

(4)拒绝摊派权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权利

独立财产权

个人独资企业作为一种法律主体,依法享有独立的财产权,但是,这种财产权既非民法意义上的财产所有权,也非公司法意义上的法人财产权,而是一种名义上的财产权,其含义包括:①企业可以自己的名义合法取得财产,也可以自己的名义依法占有、使用和处分财产;②企业财产有确定的数额;③存续中的企业的财产,与投资人的其它个人财产相对独立,单独核算。

2、个人独资企业的义务

(1)依法经营

(2)依法纳税

(3)依法设账与核算

(4)依法用工

(5)参加社会保险

四、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

(一)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的法定原因

(二)个人独资企业的清算

(一)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的法定原因

个人独资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解散:(1)投资人决定解散;

(2)投资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无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决定放弃继承;

(3)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

1、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由投资人自行清算或者由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进行清算。

2、投资人进行清算的,应当在清算前15日内书面通知债权人,无法通知的,应当予以公告。债权人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为未接到通知的应当在公告之日起60日内,向投资人申报其债权。

3、清算期间,个人独资企业不得开展与清算目的无关的经济活动。在清偿企业债务前,投资人不得转移、隐匿财产。

4、个人独资企业清算偿债时,其财产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清偿:(1)所欠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2)所欠税款;(3)其它债务。前一顺序的债务未偿清的,不得偿还后一顺序的债务。

5、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投资人应当以其个人的其它财产予以清偿;投资人在申请企业设立登记时明确以其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应当以其家庭共有的其它财产清偿。

6、对清算时未能清偿的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在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在5年内(该5年为不变期间,不使用于民法上关于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

个人独资企业清算结束后,投资人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清算人应当编制清算报告,并于15日内到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注销登记即由登记机关缴销企业的营业执照,企业的法律主体资格因此而消灭。

五、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法律责任

投资人及其个人独资企业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受托或者受聘的事务管理人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登记机关及其主管人员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摊派人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投资人及其个人独资企业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1、提交虚假文件或采取其它欺骗手段,取得企业登记的,责令改正,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吊销营业执照。

2、未领取营业执照,以个人独资企业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的,责令停止经营活动,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伪造营业执照的,责令停业,没收违法所得,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涂改、出租、转让营业执照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4、个人独资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在作出变更决定之日起的15日内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的,责令限期办理变更登记;逾期不办理的,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

5、个人独资企业使用的名称与其在登记机关登记的名称不相符合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

6、个人独资企业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的,吊销营业执照。

7、个人独资企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未保障职工劳动安全,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予以处罚,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8、个人独资企业及其投资人在清算前或清算期间隐匿或者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依法追回其财产,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受托或者受聘的事务管理人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1、投资人委托或者聘用的人员管理个人独资企业事务时违反委托或聘用合同,给投资人造成损害的,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2、投资人委托或者聘用的人员违反法定义务,侵犯个人独资企业财产权益的,责令退还侵占的财产;给企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登记机关及其主管人员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1、登记机关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个人独资企业予以登记,或者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不予登记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登记机关的上级部门的有关主管人员强令登记机关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企业予以登记,或者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企业不予登记的,或者对登记机关的违法登记行为进行包庇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登记机关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不予登记或者超过法定时限不予答复的,当事人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摊派人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强制个人独资企业提供财力、物力、人力的,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予以处罚,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行为人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节

合伙企业法

一、合伙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二、合伙企业的设立

三、合伙财产

四、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

五、合伙企业与第三人的关系

六、入伙与退伙

七、合伙企业的解散和清算

八、违反合伙企业法的法律责任

一、合伙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一)合伙的含义与类型

(二)合伙企业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一)合伙的含义与类型

[含义]所谓合伙,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主体为共同目的,按照协议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享权益、共担风险的组合关系。合伙是一种基于契约而形成的特定法律关系。合伙最初起源于家族共有经营形式,后来演变为一种特定的企业组织形式。但在现在社会生活中,合伙关系不仅存在于企业,也广泛存在于其它一些营利性的事业中,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医疗诊所、私立学校、托幼院所等允许个人投资经营的领域,均已引入合伙制。

[种类](1)依合伙的性质及所适用的法律的不同,分为民事合伙和商事合伙。这种分类存在于实行民商分立体例的大陆法系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其民法典中规定的合伙称为民事合伙,指各个合伙人提供约定出资,以实现某一共同目的的合同;其商法典中规定的合伙称为商事合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基于协议,在一个商号下,以经营商事营业为目的所建立的营利性商事组织。

(2)依合伙的组织形态的不同,分为契约型合伙与组织型合伙。契约型合伙仅仅表现为合伙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不构成组织体,合伙人各自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活动或经营,因而不能取得法律主体资格;组织型合伙则有合伙人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体,合伙人以合伙组织的名义从事活动或经营,故可取得商事主体资格。我国的合伙适用这种分类。

(3)依合伙人的身份的不同,分为个人合伙、法人合伙和混合合伙。按此分类,我国目前不存在混合合伙。

[含义]当一个企业采用合伙组织形式设立并经营时,则称做合伙企业。我国于1997年2月23日八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共9章78条,于同年8月1日施行。该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合伙企业,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 15 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营利性组织。”

合伙企业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资人共同设立

2、以合伙协议为基础

3、合伙人按照协议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

4、合伙人对企业债务均负无限连带责任

5、合伙企业不能取得法人资格

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资人共同设立。其含义包括:(1)合伙企业的投资人至少为两个,故而称其为“合伙人”;(2)合伙人应当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3)法律、法规禁止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人不得成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4)合伙人应为自然人,非自然人之间设立的企业采用合伙组织形式的,不适用《合伙企业法》,而由其它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

2、以合伙协议为基础。合伙协议是合伙人之间旨在建立合伙关系,明确合伙人的权利和义务的一致的意思表示。合伙是合伙人双方或多方的法律行为,不能由一人所为,因此,在合伙行为实施之前,必须由合伙人达成合伙协议,取得一致的意思表示。合伙协议是合伙企业设立的基础,没有合伙协议,就不能设立合伙企业。合法有效的合伙协议是处理合伙关系的直接依据,合伙人应依照合伙协议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合伙人违反合伙协议的,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3、合伙人按照协议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其含义是:(1)每个合伙人都有对企业出资的义务,不出资则不构成合伙人;(2)每个合伙人都有参与企业经营的权利,且法定的经营权是平等的而不取决于其出资比例;(3)每个合伙人都有分享企业经营收益的权利和分担经营风险的义务,其损益分配依据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而不按各自出资的比例。

4、合伙人对企业债务均负无限连带责任。其含义是:(1)当合伙企业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合伙企业的债务时,对不足的部分,每个合伙人都有责任用其在合伙企业以外的个人财产承担清偿责任,此乃无限责任;(2)当企业的债权人对任何一个合伙人主张的债权超过该合伙人的应担份额时,该合伙人应在自己具有的清偿能力的范围内满足债权人的权利要求,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合伙人都有义务代替其它合伙人承担偿债责任,而不能以其应担责任的比例及数额对抗债权人,合伙人的这种责任即为连带责任。当然,一个合伙人承担了连带责任后,对超过应担份额部分,有权按约定或法定的分担比例向其它合伙人追偿。

5、合伙企业不能取得法人资格。与个人独资企业一样,因合伙企业没有独立的民事责任能力,不符合法人应具备的条件,因而在法律地位上不能成为企业法人,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但它是一种独立的企业类型,是一种特定的商事主体。

二、合伙企业的设立

(一)设立条件

(二)设立程序

(一)设立条件

1、有两个以上合伙人,并且都是依法承担无限责任者

2、有书面合伙协议

3、有各合伙人缴付的出资

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

5、有经营场所和从事合伙经营的必要条件

2、有书面合伙协议

合伙协议作为合伙协议设立的基础,应具备法定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其形式要件包括:(1)合伙协议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不得是口头协议;(2)订立合伙协议,应当遵守自愿、平等、公平、诚实的原则,经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3)合伙协议须经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方能生效。其实质要件是指合伙协议中应载明的事项,包括应当载明的事项和可以载明的事项。根据《合伙企业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合伙协议应当载明下列事项:(1)合伙企业的名称和主要经营场所的地点;(2)合伙目的和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3)合伙人的姓名极其住所;(4)合伙人出资的方式、数额和缴付出资的期限;(5)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的办法;(6)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7)入伙与退伙;(8)合伙企业的解散与清算;(9)违约责任。根据该条第二款规定,合伙协议可以载明的事项为:合伙企业的经营期限和合伙人争议的解决方式。在合伙协议中,应当载明的事项是必要事项,是合伙协议不可缺少的内容,任何一项未载明的,则该合伙协议不能生效;但在其中的第五项“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的办法”中未约定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比例的,适用法律的规定,即由各合伙人平均分配和分担,而不影响该合伙协议的效力。可以载明的事项是非必要事项,是合伙协议中可有可无的内容,未载明的,并不影响合伙协议的效力。经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可以对合伙协议修改或者补充。

3、有各合伙人缴付的出资。合伙人应当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出资方式、数额和缴付出资的期限,履行出资义务,即实际缴付财产。合伙人作为出资的财产,应当是合伙人的合法财产及财产权利;其出资方式可以是货币,也可以为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或者其它财产权利;经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合伙人也可以用劳务出资。对货币以外的出资需要评估评估作价的,可以由全体合伙人协商确定,也可以由全体合伙人委托法定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但对劳务出资的评估办法,应由全体合伙人协商确定。对全体合伙人的出资额,法律未规定最低限,但原则上应与所申请的合伙企业从事的经营活动相适应。

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合伙企业必须确定其合伙名称,但其名称中不得使用“有限”或者“有限责任”字样(但未禁止使用“公司”字样)。合伙企业使用的名称中含有这些字样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关于合伙企业名称的其它要求,与前述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名称的规定相同

5、有经营场所和从事合伙经营的必要条件。合伙企业应有固定的营业场所,该场所可以由合伙人以出资方式提供,也可以合伙企业名义受让、租赁、借用等方式取得。“从事合伙经营的必要条件”是指从事合伙企业经营范围内的经营活动所必需的环境、设施等条件。

(二)设立程序

1、提出设立申请。设立合伙企业,应由全体合伙人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合伙企业所在地的登记主管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申请时一般应提交下列文件:(1)全体合伙人签署的设立合伙企业的申请书;(2)合伙协议;(3)合伙人身份证明;(4)经营场所使用权证明。另外,委托代理人申请设立登记时,还应当出具全体合伙人签署的委托书和代理人的合法证明;企业拟从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报经有关部门审批的业务的,还应当在申请登记时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2、核准登记。企业登记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登记文件之日起30日内,作出是否登记的决定。对符合上述法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营业执照;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不予登记,并应当给予书面答复,说明理由。合伙企业以营业执照的签发日期为企业成立日期,在领取营业执照前,投资人不得以合伙企业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

合伙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的,应当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企业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三、合伙财产

合伙企业财产可简称“合伙财产”,是指合伙企业名义下的财产。尽管合伙财产并不构成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界限,但为了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的需要,为了明确合伙人责任和便于 17 企业债权人主张债权,仍须依法界定合伙财产。

(一)合伙财产的构成

(二)合伙财产的性质及其处分

(一)合伙财产的构成

《合伙企业法》第十九条规定,“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合伙人的出资和所有以合伙企业名义取得的收益均为合伙企业的财产”。因此,合伙财产由合伙人出资和合伙收益两部分组成,其中,合伙人出资应为各合伙人按照合伙协议实际缴付的出资,协议应缴而实际未缴的出资、合伙人在合伙协议约定的出资之外置于合伙企业的财产以及合伙人出资之外的其它个人财产,均不属于合伙财产;合伙收益包括合伙企业的经营收益、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益(如获奖、受赠等),合伙存续期间以合伙人名义取得的收益不属于合伙收益。

(二)合伙财产的性质及其处分

合伙财产属于全体合伙人共同共有的财产,应由全体合伙人依法共同管理和使用,并应按全体合伙人的共同意志进行处分。因此,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合伙人对合伙财产行使权利应受下列限制:

1、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应保持合伙财产的完整性,除退伙等法定情形外,在合伙企业进行清算前,合伙人不得请求分割合伙企业的财产。但是,合伙人在合伙企业清算前私自转移或者处分合伙企业财产的,合伙企业不得以此对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

2、合伙人可以依法转让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合伙人之间转让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或者部分份额时,应当通知其它合伙人,不须其它合伙人同意;而合伙人向合伙人以外的人转让其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或者部分份额时,则须经其它合伙人一致同意。

3、合伙人可以依法以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作为合伙企业以外的其它债的担保物。合伙人以其财产份额出质的,须经其它合伙人一致同意;未经其它合伙人一致同意的,该出质行为无效,或者作为退伙处理;由此给其它合伙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四、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

(一)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方式

(二)合伙事务执行人的对外代表权及其限制

(三)合伙人在执行合伙事务中的权利与义务

(四)合伙企业的损益分配及决议办法

(一)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方式

所谓合伙企业事务执行,即掌管合伙企业的业务,负责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根据《合伙企业法》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方式,亦即事务执行人的确定方式有三种:

一、共同执行方式,即由全体合伙人共同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每个合伙人均为事务执行人,享有同等执行权;

二、委托执行方式,即由合伙协议约定或者由全体合伙人决定,委托一名或者数名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此种方式下,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权集中委托给受托的一名或者数名合伙人行使,其它合伙人则不再执行合伙企业事务;

三、分别执行方式,即由合伙协议约定或者由全体合伙人决定,合伙人分别执行某项或者部分合伙企业事务,此种方式下,各合伙人只在被委托授权的单项事务或部分事务上有执行权。

(二)合伙事务执行人的对外代表权及其限制

负责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即为合伙企业的负责人,对外代表合伙企业,其以合伙企业名义实施的行为,归属该合伙企业,由全体合伙人承受其后果:其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所产生的收益归全体合伙人;所产生的亏损或者民事责任,也由全体合伙人承担。

为了维护全体合伙人的利益,对合伙事务执行权及其对外代表权,应给予一定的限制。根据《合伙企业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合伙事务执行人执行合伙企业的下列事务必须经全体合伙人同意:(1)处分合伙企业的不动产;(2)改变合伙企业的名称;(2)转让或者处分合伙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其它财产权利;(4)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5)以合伙企业名义为他人提供担保;(6)聘任合伙人以外的人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7)依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有关事项。

合伙事务执行人擅自处理上述事务,给其它合伙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不具有事务执行权的合伙人,擅自执行合伙企业的事务,给合伙企业或者其它合伙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三)合伙人在执行合伙事务中的权利与义务

1、权利

2、义务

1、权利

(1)同等执行权,这是针对共同执行方式下的每个合伙人而言的;

(2)对外代表权,该权利属于任何执行方式下的有权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

(3)监督权,这是对委托执行方式下的不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而言的,他们有权监督执行事务的合伙人,检查其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情况;

(4)查阅账簿权,任何执行方式下的合伙人为了了解合伙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均有权查阅企业的账簿;

(5)异议权,这是对分别执行方式下的各合伙人而言的,合伙人分别执行合伙企业事务时,合伙人可以对其它合伙人执行的事务提出异议;提出异议时,应暂停该项事务的执行;如果发生争议,可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决定;

(6)撤销权,在委托执行和分别执行方式下,被委托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不按照合伙协议或者全体合伙人的决定执行事务的,其它合伙人可以决定撤销该委托。

2、义务

在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中,视不同情况,合伙人分别负有以下有关义务:(1)受托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应当依照约定向不参加执行事务的合伙人报告事务执行情况以及合伙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2)合伙人不得自营或者同他人合作经营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

(3)合伙人不得同本企业进行交易,但合伙协议另有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同意者除外;(4)合伙人不得从事损害本合伙企业利益的活动。

另外,执行事务的合伙人应代表企业履行法律赋予合伙企业的下列义务:(1)合伙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职业道德;(2)合伙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建立企业财务、会计制度;(3)合伙企业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四)合伙企业的损益分配及决议办法

合伙企业的利润和亏损,应由合伙人依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分配和分担,但合伙协议不得约定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也不得约定由部分合伙人承担全部亏损;合伙协议未约定利润分配和分担比例的,应由各合伙人平均分配和分担。

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合伙人依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决定,可以增加对合伙企业的出资,用于扩大经营规模或者弥补亏损。合伙企业的或者一定时期的利润分配或者亏损分担的具体方案,由全体合伙人协商决定或者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办法决定。

合伙人依法或者按照合伙协议对合伙企业有关事项作出决议时,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经全体合伙人决定可以实行一人一票的表决方法。

五、合伙企业与第三人的关系

(一)对外代表权的限制与第三人的关系

合伙事务的执行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执行人的对外代表权都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合伙企业对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以及对外代表权的限制,不得对抗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

(二)债务清偿与第三人的关系

1、合伙企业的债务清偿关系

2、合伙人的债务清偿关系

合伙企业的债务清偿关系

处理合伙企业的债务清偿关系,应遵守以下规则:

1、合伙企业的债务,应先以其全部财产进行清偿;合伙企业财产不足清偿到期债务的,对其不能清偿的部分债务,各合伙人应当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2、各合伙人承担无限清偿责任时,原则上应按合伙协议约定的或者法定的损益分配比例;但依照连带责任原则,债权人可以不按该比例,而可以以其认为最有利于实现其债权的任何比例,向任一合伙人、部分合伙人或者全部合伙人主张部分或者全部债权,而合伙人均无权对其抗辩。

3、合伙人应债权人的要求而承担了连带责任的,对所清偿的数额超过其所应当承担的数额部分,有权向其它合伙人追偿。

例如:某合伙企业由A、B、C、D四个合伙人组成,合伙协议约定的出资比例及损益分配比例均分别为40%、30%、20%、10%。该合伙企业清算时,拥有全体合伙人的出资额100万元、留存收益50万元,负债额200万元,则A、B、C、D四个合伙人对合伙财产不足清偿的50万元债务应按比例承担无限清偿责任。但若债权人只向A、B两个合伙人分别主张40万元和10万元的债权,A、B满足债权人要求后,A因清偿数额超过了其应担的数额,那么,A有权就多偿的20万元,有权向未足额偿债的B和尚未承担偿债责任的C、D追偿,其向B、C、D的追偿数额分别应为5万元、10万元和5万元。

合伙人的债务清偿关系

处理合伙人的债务清偿关系,应遵守以下规则:

1、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合伙人的个人债务,应以其个人财产清偿;合伙人个人财产不足清偿其个人所负债务的,该合伙人只能以其从合伙企业中分取的收益用于清偿;若无分取的收益或者分取的收益仍不足清偿的,债权人也可以依法请求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该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用于清偿。对被执行的该合伙人的财产份额,其它合伙人有优先受让的权利。

2、合伙人的个人财产不足清偿其个人债务的,其债权人只能通过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执行程序,从执行该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应分得的收益或者属于该合伙人的财产份额中受偿,而不得自行接管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代位行使该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权利。合伙人的财产份额被执行完毕时,该合伙人当然退伙。

3、合伙企业中的某一合伙人的债权人,不得以该债权抵销其对合伙企业的债务。例

假定上例中的合伙企业无负债且在存续期间。若A对E负有已到期的、以其个人财产未能清偿的债务70万元;同时,E对该合伙企业负债50万元。E依法不得以其对A的70万元债权冲抵其对该合伙企业所负的50万元债务;E在对A行使债权时,应先就属于A的20万元留存收益受偿,其余债务可通过执行该合伙企业中属于A的财产份额中受偿40万元,而另外10万元债务则不能从其它合伙财产中受偿,也不能追究其它合伙人的连带责任。而当E受偿了A的20万元留存收益和40万元财产份额后,A当然退伙,且E并不自然取得A的合伙人资格和代位行使A的权利。

六、入伙与退伙

(一)入伙

1.入伙

2.入伙的条件与程序

3.新合伙人的权利与责任

(二)退伙

1.退伙的概念

2.退伙的原因及程序

3.退伙的法律后果

入伙是指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合伙人以外的人加入合伙企业,从而取得合伙人的资格的活动。

入伙的条件与程序

吸收合伙人以外的人入伙,无疑会改变合伙企业的合伙人的构成、投资构成及损益分配关系,特别是会影响原合伙人的利益和责任,因此,新合伙人入伙时,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同时,为了确定入伙后新合伙人及原合伙人的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新合伙人须与原合伙人依法订立书面入伙协议,并须相应修改原合伙协议的有关事项。依照订立合伙协议的基本原则,订立入伙协议时,原合伙人应当向新合伙人告知原合伙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不得骗取新合伙人入伙。

新合伙人的权利与责任

新合伙人与原合伙人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责任,即使对其入伙前的合伙企业的债务,也应承担连带责任。但入伙协议对新合伙人的权利和责任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退伙是指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合伙人退出合伙企业,从而丧失合伙人资格的活动。

退伙的原因及程序

按是否基于退伙人的退伙意愿,退伙原因可分为自愿退伙和法定退伙两大类。

(1)自愿退伙(2)法定退伙

自愿退伙:也称声明退伙,是指基于合伙人的退伙意愿而退伙。自愿退伙也须符合法定事由而并非任意,但该类法定事由的发生并不直接导致退伙,而是在此前提下,由合伙人决定是否退伙。自愿退伙又分为协议退伙和通知退伙,前者是在合伙协议约定合伙企业经营期限的情况下的自愿退伙;后者是在合伙协议未约定经营期限的情况下的自愿退伙。《合伙企业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合伙协议约定合伙企业经营期限的,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合伙人可以退伙:①合伙协议约定的退伙事由出现;②经全体合伙人同意退伙;③发生合伙人难以继续参加合伙企业的事由,如移居异地、丧失从事营利性活动的资格等;④其它合伙人严重违反合伙协议约定的义务。《合伙企业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合伙协议未约定合伙期限的,合伙人在不给合伙企业事务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可以退伙,但应当通知其它合伙人。违反上述两条规定擅自退伙的,应当赔偿由此给其它合伙人造成的损失。

法定退伙:也称强制退伙,是指直接基于法定退伙事由的退伙。法定退伙由法定事由直接导致,而并不取决于合伙人的退伙意愿。法定退伙又分为当然退伙和除名退伙,前者是基于法定的客观事实而认定的退伙;后者则是基于合伙人的主观过错而被强制退伙。《合伙企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合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然退伙:①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②被依法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③个人丧失偿债能力;④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财产份额。当然退伙以上述法定事由实际发生日为退伙生效日。《合伙企业法》第五十条规定,21 合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其它合伙人一致同意,可以决定将其除名:①未履行出资义务;②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合伙企业造成损失;③执行合伙事务时有不当行为;④合伙协议约定的其它事由。对合伙人除名的协议应当书面通知被除名人;被除名人自接到除名通知之日起,除名生效,被除名人退伙。被除名人对除名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除名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退伙的法律后果

(1)财产份额及合伙人资格的继承

(2)退伙结算

(3)退伙人的责任

(1)财产份额及合伙人资格的继承。合伙人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的,对该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享有合法继承权的继承人,依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同意,从继承开始之日起,即取得该合伙企业的合伙人资格;但合法继承人不愿意成为该合伙企业的合伙人的,合伙企业应退还其依法继承的财产份额;合法继承人为未成年人的,经其它合伙人一致同意,可以在其未成年时由其监护人代行其权利。

(2)退伙结算。合伙人退伙的,其它合伙人应当与该退伙人按照退伙时的合伙企业的财产状况进行结算,退还退伙人的财产份额;退伙时有未了结的合伙企业事务的,待了结后进行结算;退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的退还办法,由合伙协议约定或者由全体合伙人决定,可以退还货币,也可以退还实物。

(3)退伙人的责任。合伙人退伙时,合伙企业财产少于合伙企业债务的,退伙人应当按照约定或者法定的损益分配比例分担亏损;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合伙企业债务,与其它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

七、合伙企业的解散和清算

(一)合伙企业解散的法定原因

(二)合伙企业的清算

(一)合伙企业解散的法定原因

合伙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解散:

1、合伙协议约定的经营期限届满,合伙人不愿继续经营的;

2、合伙协议约定的法定事由出现;

3、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

4、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

5、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者无法实现;

6、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

7、出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伙企业解散的其它原因。

(二)合伙企业的清算

合伙企业解散后应当按下列规定进行清算:

1、合伙企业进行清算,应当通知和公告债权人。

2、合伙企业解散,清算人由全体合伙人担任;未能由全体合伙人担任清算人的,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同意,可以自合伙企业解散后15日内指定一名或者数名合伙人,或者委托第三人担 22 任清算人;15日内未能确定清算人的,合伙人或者其它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

3、清算人在清算期间执行下列事务:(1)清理合伙企业财产,分别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2)处理与清算有关的合伙企业未了结的事务;(3)清缴所欠税款;(4)清理债权、债务;(5)处理合伙企业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6)代表企业参与民事诉讼活动。

4、合伙企业财产在支付清算费用后,按下列顺序清偿:(1)合伙企业所欠招用的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2)合伙企业所欠税款;(3)合伙企业的债务;(4)返还合伙人的出资。合伙企业财产按上述顺序清偿后仍有剩余的,合伙人按照约定或者法定的损益分配比例进行分配;合伙企业清算时,其全部财产不足清偿其债务的,由合伙人依法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在清算时未能清偿的,在合伙企业解散后,原合伙人仍应承担连带责任,但债权人在5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

清算结束,应当编制清算报告,经全体合伙人签名、盖章后,在15日内向企业登记机关报送清算报告,办理合伙企业注销登记。

八、违反合伙企业法的法律责任

合伙人及合伙企业的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合伙企业聘用人员的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合伙企业清算人的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有关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合伙人及合伙企业的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1、违反法律规定,提交虚假文件或者采取其它欺骗手段取得企业登记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应撤销已核准的企业登记。

2、未领取营业执照而以合伙企业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的,责令停止经营活动,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合伙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办理变更登记的,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

3、在合伙企业的名称使用“有限”或者“有限责任”字样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

4、对法律规定或者合伙协议约定必须由全体合伙人同意始得执行事务,合伙人擅自处理,给其它合伙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不具有事务执行权的合伙人,擅自执行合伙企业的事务,给合伙企业或者其它合伙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5、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中违反法律规定,将应当归合伙企业的利益据为己有的,或者采用其它手段侵占合伙企业财产的,责令将该利益和财产退还合伙企业;给合伙企业或者其它合伙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合伙人从事与本企业相竞争的业务或者与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给合伙企业或者其它合伙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6、合伙人违反合伙协议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合伙企业聘用人员的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1、被聘任的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超越合伙企业授权范围从事经营活动,或者因故意或者过失,给合伙企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合伙企业招用的职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合伙企业财物非法据为己有或者挪用合伙企业资金归个人使用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合伙企业清算人的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1、由合伙人担任的清算人在执行清算事务时,谋取非法收入或者侵占合伙企业财产的,责令将该收入或侵占的财产退还合伙企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合伙人委托的清算 23 人有上述行为的,责令将该收入或侵占的财产退还合伙企业,并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清算人违反法律规定,隐匿、转移合伙企业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企业财产的,责令改正;损害债权人利益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清算人未按法律规定向企业登记机关报送清算报告,或者报送清算报告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有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

有关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有关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收受贿赂,侵害合伙企业合法权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节

公司法律制度

一、公司的概念与法律特征

二、公司制度的沿革

三、公司的分类

四、公司的能力¡ª¡ª人格与资格

五、我国的现行公司法的基本原则

六、公司的设立

七、公司的机关(组织机构)

八、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别规定

九、公司的资本

十、公司财务会计

十一、公司的变更与终止

十二、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

一、公司的概念与法律特征 概念

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各国一般均以民商法予以规制。但是,在法律上,关于“公司”一词的含义,不同国家因所属法系不同而有不同表述。大陆法系中,公司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

英美法系中的公司并非仅指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是商业公司,而非营利性的公司则相当于大陆法中非营利的社团法人。如英国的《伯尔门公司法》一书中说:“公司是依公司法的规定而设立的经济组织体”。《美国标准公司法》给公司下的定义则是:“公司是指受本法令管辖之营利公司。”

我国公司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企业法人。”

特征

公司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公司是法人,具有独立性。

(2)公司是社团法人,具有集合性。(3)公司是企业,具有营利性。

(4)公司是依照专门法律设立的,具有合法性.二、公司制度的沿革

(一)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二)外国的公司立法

(三)我国的公司立法

(一)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公司作为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产生于资本主义萌芽和上升时期,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经历了由合伙向无限公司、两合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两合公司及有限公司的发展过程。

中世纪欧洲地中海沿岸商业、贸易的发达,催生了各种各样的商事组织,其中的家族性企业和康孟达(COMMENDA)组织即为无限公司和两合公司公司的雏形。在中世纪,有两个因素对公司的产生具有直接影响:一是合伙制度的发展,出现了由二人以上的出资人共同经营的经济实体;二是法人制度的发展,出现了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二者的结合就形成了公司。地理大发现后,葡萄牙和西班牙作为世界上第一批殖民者开始对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地掠夺,掠夺要靠海上交通,才能达到大洋彼岸。交通工具要靠船舶,需要筹集大量资金,并承担很大风险。于是出现了两种组织形式:一是共同筹集资金、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船舶共有制;另一种是有产者不亲自去海外冒险,而将资产委托船舶所有人或其它人代为买卖,销售后获利共同分配的康孟达组织(Commenda),亏损时,航海者负无限责任,有产者仅在出资范围内负有限责任。康盂达组织被认为是现代企业中隐名合伙和两合公司的雏形。与此同时,西欧大陆因商品生产的发展,商品交换的繁荣,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组织出现。他们以家族为中心,子继父业,亲朋联办,形成家族企业或家庭合伙。这种家族企业最早形成在普鲁士,而后波及整个西欧,是后来无限公司的原始形态。

除家族经营和康盂达组织,在英国等欧洲国家还出现了一些具有法人性质的经济实体,如16世纪末、17世纪初由英国和荷兰国王特许建立了直接以“公司 ”命名的远航贸易性企业——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些公司一般经营对外贸易,发起人可以招募股东,公司财产与股东个人

财产分离,股东对公司按其出资承担有限责任。特许公司的出现对现代公司制度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被认为是股份有限公司的鼻祖。

但此后的300年间,公司制度发展缓慢;到了19世纪初,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种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开办一个企业所需的最低限额的资金也随之增多,这是大多数单个资本家所不能承担的。要在短期内把分散的资金结合为—个巨大的资本,就需要一种相应的方式,于是,以集资为主要功能的股份制的公司应运而生。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幺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公司组织形式的出现,给资本运营带来了广泛的空间,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末叶,资本主义国家不少独资与合伙企业,纷纷改组为公司,使公司制度得到了广泛普及和长足发展,以至于有人称时19世纪中叶至今的西方世界为“公司的世界”。

(二)外国的公司立法

公司制度的确立与完善,是以公司法为依据和保障的。所谓公司法,就是调整公司在设立、变更、终止及其运营过程中的对内对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简言之,公司法是关于公司组织和行为的法律规范之和。

公司法是随着现代公司的产生而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规范公司组织和公司活动的法律制度。对公司作出最早规定的当推英国政府于1672年颁布的《商事条例》。300余年来,公司立法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19世纪以前,各国基本上没有制定统一的、一般性的公司法。早期公司设立,由当事人自由为之,法律不作规定。17世纪至19世纪,一些国家对于公司的设立采取国家元首发布特许令或由议会通过特种法案,许可成立并授予特权。如17世纪成立的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英格兰银行等就是通过王室授予特许证并在特许证上规定公司的性质和特权这种方式成立的。

从19世纪开始,公司立法进入第二个阶段,各国陆续制定了关于公司的一般性法律,公司组织及行为开始有了一般性规范;法国1807年颁布了商法典,其第一编(商行为)第三章关于公司的规定就有29条;1867年又颁布了单行公司法规;1966年重新制定了统一、完整的公司法,废止了过去公司法的规定。德国于1861年和1897年先后颁布了旧商法和新商法,其中第二编均为公司法,1892年德国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有限责任公司法;1931年又以单行法规对商法典中有关股份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的规定加以修正;1937年制定、通过了“股份法”。其它主要西方国家如英、美、日等国也都先后制定了自己的公司法,并注重随着变化了的形势而予以不断修改。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公司立法进人了第三个阶段。适应公司制度的社会化、国际化变革,公司立法在内容上发生了明显更新。其主要趋向是:加强董事会、经理的经营管理权限,使之能够适应市场变化,集中统一指挥生产经营活动;限制股东特别是大股东对公司业务活动的干预,为防止董事会滥用权力损害股东正当权利,规定了股东的派生诉讼权,强化对公司监察权,抛弃资本确定制而采取授权资本制,加速公司的成立和扩大;立法精神上从个人利益原则转向社会利益原则,加强国家干涉主义,增加并逐步强化职工参加公司管理的规定等。

在公司制度不断发屉和完善的过程中,各国公司立法根据不同的国情及法律传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立法体例;公司法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法系:德国法系、英美法系和法国法系。德国法系条文严谨、论理精密;英美法系切合实际,有丰富的判例作为其立法基础;法国法系介于前二者之间,内容接近于德国法系。在各国立法过程中,常常相互参照,互相影响。特别是现代社会,各国交往频繁,各种法系的界限已逐渐缩小。

从立法体例上看,有些国家实行民商分立,制定了商法典,它们把公司法作为商法的一个部分,规定于商法典之中。例如,法国及受法国商法典影响的国家,即将公司法归于商法典的“商行为”编之中。德属及受德国商法典影响的国家则将其列为商法典中独立的一编。有些国家实行民商合一,没有商法典,它们把公

司法作为民法的一个部分,例如瑞士有关公司立法便列入瑞士债务法中。还有一些国家则将公司法制定为单行法,英国、美国及属于英美法系的其它国家即如此。本世纪以来,将公司法单独立法的国家越来越多,成为一种立法趋势,例如,法国、德国等都先后制定了单行公司法,并废止了以前商法典中关于公司法的规

定。

(三)我国的公司立法

在我国,由于历史上长期的封建统治,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低,公司出现较晚,公司立法也较为滞后,直到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时期,我国者出现了公司企业和公司立法。我国历史上的首家公司,是1861年由美国鸦片商人开办的旗昌洋行会同十几家其它商行和中国买办,筹资白银100万两,在上海创立的以长江航运为业的“旗昌轮船公司”;最早的公司立法是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公司律》;1914年(民国三年)国民政府颁布《公司条例》,1930年(民国二十九年)另订《公司法》,至今仍在台湾沿用。

新中国成立后,50年政务院颁布《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肯定了公司可以作为私营企业的组织形式的存在,但至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曾一度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企业形式,公司制度被废止;实行改革、开放后,基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对企业组织形式变革的客观要求,现代公司企业才在我国得以复生和迅速发展。在此期间,国家颁布实施了若干行法规与规章(如1985年国务院颁发的《公司登记管理暂行规定》、1992年国家体改委等6个部委联合发布的《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等),用以规范改革中出现的公司的组织和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为了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公司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该法共11章230条,于1994年7月1日起施行;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对该法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 26

三、公司的分类

(一)公司的法律分类

1、依股东所负责任的不同,一般将公司分为 五种

2、按股东承担的有限责任的限度的不同,有普通有限公司和保证有限公司之分

3、按资本筹集的方式及股份转让的限制的不同,还有公开招股公司和非公开招股公司之分。

4、按公司国籍的不同,分为本国公司、外国公司和跨国公司。

5.按公司之间关系性质的不同,分为母公司和子公司、总公司和分公司。

(二)公司的学理分类

1.按公司的信用基础的不同,分为资合公司、人合公司、人合兼资合公司

2.按公司产权性质的不同,分为国有公营公司、私营(民营)公司和合营公司。

依股东所负责任的不同,一般将公司分为以下五种

(1)无限责任公司

(2)有限责任公司(3)两合公司

(4)股份有限公司

(5)股份两合公司

(1)无限责任公司。简称无限公司,它是由对公司债务负无限连带清偿责任的股东所组成的公司。当公司的资本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公司的债权人可以通过公司对公司的全体股东或任何一个股东要求清偿债务。而股东不论出资多少都对公司债务负无限清偿责任。

(2)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有限公司,是指由法律规定的一定人数的股东所组成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是现代公司的一种基本形式。

(3)两合公司。它是由承担无限责任的股东和承担有限责任的股东混合组成的公司。这种公司的股东中必须依约至少有一人承担无限责任,同时也必须至少有一人承担有限责任

(4)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股份公司。是指由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发起成立的,全部资本被划分为若干均等的股份由股东共同持有,所有股东均以其所有股份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5)股份两合公司。它是由承担无限责任的股东和承担股份有限责任的股东共同组成的公司。与两合公司的不同之处主要是,股份两合公司中承担有限责任的资本部分被划分成了股份,而且是用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而来的。

按股东承担的有限责任的限度的不同,有普通有限公司和保证有限公司之分

(1)普通有限公司的股东对公司的债务以其所认占的股份为限承担责任;如果认占的股款业已缴足,则不再承担其它财产责任。(2)保证有限公司的股东则应在公司歇业时负责依其所保证的金额向公司出资,以清偿公司债务;但超出保证金额的,则不再承担其它财产责任。保证有限公司又有两种形态:一种为股本保证的有限责任公司,其股东在公司成立时或其后应按其所认占的股份承担向公司缴足股款的义务;在公司歇业时应首先缴清尚未缴足的股款,然后再按所保证的金额向公司出资,以清偿公司的债务。另一种为无股本保证的有限公司,公司既不存在股本,其股东也不需认股和缴付股款,惟在公司歇业时依所保证的金额向公司出资,以清偿公司的债务。无股本保证的有限公司主要适用于开展慈善活动、组织俱乐部等非营利性事业。

按资本筹集的方式及股份转让的限制的不同,还有公开招股公司和非公开招股公司之分。

(1)公开招股公司(英:Public company;美:Public corporation)又称上市公司或股份上市公司或公公司。该种公司必须在公司名称中标明上市有限公司字样或以P.L.C.结尾;必须经过注册登;必须有最低限度的发行资本(英国为5万英镑)且应缴清一定比例以上的股金。

(2)非公开招股公司(英:Private company;美:Close corporation)又称私公司、不上市公司或股份不上市公司。是指公司章程中作出如下限制的公司:①限制股东转让股份;②股东人数有最低和最高的双重限制;③禁止向公众募集股份和债款

按公司国籍的不同,分为本国公司、外国公司和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国际性公司”、“全球性公司”等,是指以一个或几个国家为基地或母国,制订并服从统一的经营方针或战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子公司或附属公司的企业或企业集团。

按公司之间关系性质的不同,分为母公司和子公司、总公司和分公司

(1)母公司和子公司

(2)总公司和分公司

(1)母公司和子公司

这是《公司法》涉及的按公司外部组织关系——控制、依附关系的分类。在不同公司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中,处于控制和被依附地位的公司是母公司,处于被控制和依附地位的则是子公司。母公司或控制公司与子公司或附属公司之间虽然有控制与被控制的组织关系,但依国际惯例和我国的《公司法》,它们在参与外部的交易和管理关系时,都具有法人资格。《公司法》第13条第2款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子公司,子公司具有企业法人资格”。所以,子公司有独立的名称、章程和组织机构,有法定的资本,可以自己的名义对外交往,并以公司的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子公司再设立或控制的更低层次的公司相对于母公司来说,则为孙公司、曾孙公司等。所以,更准确地说,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关系应为“控制公司”和“附属(或„从属‟)公司”的关系。母公司或控制公司为于公司或附属公司规定经营方针,甚至对其具体的经营和交易活动作出指示,子公司或附属公司鉴于其组织上的隶属关系必须遵守或服从。母公司或控制公司控制其子公司或附属公司,可以采取独资设立、全资控股、控制多数股份、掌握实际得以控制子公司或附属公司的股份等方法。对于股份公司来说,视其股份的分散程度,通常只需掌握其不到半数、甚至只有5%—lO%的股份,即可对其加以控制。在实践中,企业集团中的上级公司与下级公司、跨国公司与其设立在世界各地的公司、控股公司与被其控股的公司等,都是母公司和子公司或者说控制公司与附属公司的关系。

母公司或控制公司与控股公司是不同的概念。母公司或控制公司的概念只说明公司间的组织关系,而不反映公司的经营性质;控股公司的概念则着重反映公司的性质和目的是控股、而非从事或主要不是从事具体的业务活动,有时也在“控股的公司”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所以,控股公司应属于母公司或控制公司的范畴。

母子公司涉及更大的关联企业概念。同属于一个母公司的各个层次的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及其相互之间,或者连锁控制的若干公司之间,都属于关联企业的范畴。由于母公司、子公司和关联企业都是法人,为了防止这些公司利用其法人资格,相互勾结从事不当交易、不当经营行为或不当输送利益,损害他人利益及社会经济秩序,法律上须对其相互间的关系加以控制和调整,即形成有关关联企业暨关联交易制度。

(2)总公司和分公司

这是从公司内部组织关系——管辖、隶属关系上进行划分,分“公司”其实只是公司的分支机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公司法》第13条第1款规定:“公司可以设立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 28 企业法人贤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

总公司又称¡°本公司¡±,是相对于其分支机构而言,有权管辖公司的全部内部组织如各个分部门、分公司、科室、工厂、门市部等的总机构。分公司也需依法设立及登记,但其作为公司的一种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设立比较方便,程序简单。其特征是:第一,分公司没有独立的名称,须以总公司的名义进行活动;第二,分公司没有自己的章程和独立于总公司的组织机构,它代表或代理总公司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第三,分公司没有独立的财产,其从事活动的财产是由总公司拨付的,依法列入总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第四,分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由总公司承担,并由总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该债务负清偿责任。分公司的这些特点,使之可以依托总公司的实力和信用进行活动,从而易于获得交易相对人和社会的信任。银行和保险公司等社会对其信用度要求较高的企业,通常即采取设立分公司、而非设立于公司的方式来拓展业务和活动空间。

资合公司是指以资本的结合作为公司信用基础的公司。这种公司在市场交往中,是以资本的实力取信于人,使他人相信其具有足够的交易能力和偿债能力,而愿意与之发生经济往来;至于股东个人是否有能力或信誉,他人可以不必过问。因此,资合公司通常具有比较健全的制度,依赖制度化的管理,有较强的独立性,其经营和公司的存续与个别股东没有直接联系,因而也是现代典型的公司法人形

式。资合公司以制度化的股份公司为典型,有限公司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

资合公司的特点。在我国《公司法》中,对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均有最低注册资本、设立时验资和法定公积金等一系列规定,目的就是为了维持其资信基础。

人合公司这是指以股东的能力、财力、声望和信誉等作为公司信用基础的公司。人合公司在市场交往中,不以资本为信用的基础,法律上也不强调公司的最低资本额;在公司内部,股东加入公司,可以用劳务、信用和其它权利入股,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一般也不分离。所以,他人与人合公司交往,必然依赖于股东个人的信用。人合公司的人格与其股东的人格没有完全分离,是一种较低级的公司,其典型形式为无限公司。

 人合兼资合的公司是指同时以公司资本和股东个人信用作为公司信用基础的公司,其典型形式为两合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在这两种公司中,有限责任股东的出资或股本为公司提供了较稳定的资本,无限责任股东则以其能力和信用从事经营活动,从而将资本信用和入的信用结合在一起。一般认为,现代的有限公司作为法人,应属于资合公司的范畴,而这种公司、尤其是家族性或规模较小的有限公司,也兼有人合甚至完全属于人合的性质。一般而盲,有限公司除了股东可以依法承担有限责任外,其余在公司的经营依赖股东间的相互信任关系、所有权与经营权一般不分离、公司资本或出资的流动性较小、小的有限公司在对外交往尤其在获得银行贷款时要靠股东个人的信用等方面,与合伙和无限公司很相像。在允许自然人一人设立有限公司的国家或地区,其人合性质就更为显着。

(1)国有公司——是指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部门、国有企业等单独或联合投资的公司,其中国有资产或股份的管理和经营,既要适用《公司法》,又要遵守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规。一个财政主体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和几个财政主体联合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当然是国有公司。在国际上,国家与私人或民间共同投资经营的公司,被称为国家参股公司、公私合营公司、混合公司等,但从法律上讲,国家在公司中的股份和表决权超过50%的,就是国有公司。德国、韩国的法律上对此均有规定。另外,国家参股未达50%,但实际上由国家控制的公司,也属于国有公司。例如,德国把政府参股达25%以上,其它股东均为小股东的大企业,视为国有;在新加坡国家控股公司控制的国有公司中,国家资金参与的份额有的仅占5%左右;日本国有企业中的特殊公司,如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日本航空公司等,即使政府投资未达半数,也都由国家予以控制。依国际惯例,所谓“国家所有”,仅指中央或联邦所有,地方所有如州有、29 省有、市有、镇有等,则只能称“地方公有”或“公有”,而不能称为国有。所以,在日本,有“公营事业”和“公营公司”的概念。从理论上说,公营事业和公营公司应包括国有事业和国有公司(即“中央”投资或控股的公司)在内,而实际上,所谓“公营事业”和“公营公司”,仅指地方政府投资或控制的公司或企业、以及地方与“中央”合营的公司或企业。

我国在法律和理沦上则明确国家所有权是全民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国家所有权由国务院即中央政府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地方和政府部门都是国家的组成部分,它们依法或经授权管理一定范围内的国有财产。因此,在我国没有地方所

有的公司或企业,由中央或地方设立或控股的公司或企业,都属于国有公司或国 有企业。

(2)私营公司——是指由私人或私营部门投资或控制的公司。在我国,“私营”的概念是在私有制的意义上使用的;“民营”的概念则是指非由国家机关、国有或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主导的经营或企业,包括由自然人主导的个人经营、合作经营或集体经营,不排除企业仍为国有,如联想集团被认为是企业国有民营的典范。依《公司法》,自然人可以设立私营或民营的有限责任公司,私营或民营的法人也可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该法也不禁止自然人和私营、民营的法人作发起人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或由其控制股份公司。在私有制国家和地区,私营和民营属于同等概念,非国有和非公营的公司都是私营或民营公司;合作和集体所有性质的公司也被归入私营或民营部门,此处的“私营”不具有所有制的意义。

(3)外商投资公司——是指依《中外合资企业法》、《中外合作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等三个外商投资企业法设立的公司,也包括外商投资在其中达到一定比例、被对外经贸合作主管部门列为外商投资企业、依《公司法》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从外商投资的方式看,外商投资公司可以分为中外合资经营公司、中外合作经营公司和外资公司;从公司的法律形式看,则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外商投资公司是依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国公司,而非外国公司。我国在企业登记管理上,固然已将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并列,单独划为一类、而鉴于港澳台商投资属于境外投资,二者在法律适用上仍然是相同的。

四、公司的能力——人格与资格

(一)公司的人格

(二)公司的主体资格

(三)公司能力的取得与消灭

(四)公司人格的否认(揭开或刺破法人面纱pierce the corporate veil)

(一)公司的人格

公司的人格是指公司在法律上的名份与地位。如前所述,公司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事主体,同时也是被民法赋予了民事主体资格。但在理论上,对公司的法律人格则有“拟制说”与“实在说”两种理解。前者认为公司虽为独立法人,但并无客观实体存在,只是法律拟设的主体;后者则认为,公司有其客观实体的存在,其存在的具体形态是公司机关,他们代表公司独立于自然人而存在,行使公司的权利与义务。现代国家法律大多奉行“法人实在说”。

(二)公司的主体资格

公司的主体资格是指法律赋予和确认的公司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包括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也包括商事权利能力和商事行为能力。前者由民法赋予和确认,后者则由商法赋予和确认。

1、公司的权利能力。指公司被允许享有特定权利和被要求履行特定义务的资格。公司的权利能 30 力是有限的,即有来自自身章程的限制,也有来自法律的限制(p89)

2、公司的行为能力,是指公司以自己的行为亲自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资格。公司有与其权利能力相一致的行为能力,该能力由其机关代表行使。公司机关在职权范围内实施的行为,即为公司行为,其后果归属该公司。

(三)公司能力的取得与消灭

公司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二者一同产生,一同消灭,均始于登记,终于解散。

(四)公司人格的否认(揭开或刺破法人面纱pierce the corporate veil)

法人资格及其有限责任是把法人同其出资者分开的“面纱”、面具或屏障,在适用法人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会出现不公正现象的情况下,直接追究法人的出资者或股东的责任,这就是所谓“刺破法人面纱”的法律原则。这是英美法上针对法人、主要是公司背后的利益主体滥用法人资格而予补救的一项法律原则或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则称为“否认法人人格”。这一原则或理论针对的不是某种具体行为,只要法人成了其背后的主体藉以逃避法律责任或牟取不当利益的“合法”外衣,从而损害到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即可根据该原则或理论,酌情令法人的出资者、股东或其它有关主体直接承担法人的债务或责任,以弥补原先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令不法行为人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债权人或其它受害人的经济损失无法得到补偿之缺陷。既要“刺破”法人的合法面具,则这项制度与法人本质和法人财产权性质问题的关系非常密切。

在适用上,“刺破法人面纱”或“否认法人人格”主要针对两类情况:一是确认某个自然人、主要是公司的股东或董事与公司的人格混同;二是确认某个企业集团实为一个主体。英美法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司法实践中对“刺破法人面纱”原则的解释或适用范围较宽,不仅将其适用于利用法人规避法律的行为,而且用以解决代理责任和公共秩序保留等问题。

例

以英国公司法为例,其适用该原则则的情形包括:

1.如果公司明显是假的,其设立者的目的是藉以规避法律责任或作为某违法行为的伪装,法院可探究公司的真正目的,并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2、公司股东在知道公司不足法定人数的情况下继续经营达到6个月,即须对公司在不足法定人数期间所发生的债务直接承担责任。

3、工业和贸易主管部门有权调查关联企业的情况,以确定某企业集团的控股结构及股东身份,必要时可直接追究应对某企业的行为负责的个人或其它企业的法律责任。

4、公司在清算中如果继续从事某些经营活动,且这些活动具有欺诈债权人或其它人的性质,法院可以判决参加活动者承担公司的债务。

5、战时由敌国国民控制的公司,可揭开其面纱。

6、对封闭性公司,可揭开其面纱。所谓封闭性公司(closed company),意译为“少数人控制公司”或“个人控制公司”(personal holding company),这是英美法系税法上的一个概念。通常,如果一个公司的多数股份为少数自然人(如5人以下)所控制,而且公司收益的大部分(如60%以上)不是通过公司的积极经营活动所取得、而具有消极坐收或个人劳务收入的性质,该公司就可能被税务部门认定为封闭性公司,并否认公司的法人人格及其财产,而直接对股东个人征税。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股东用为自己提薪或增加纳税时可予扣除的费用等手段来规避税收,以及诸如电影明星、体育运动员、作家等利用公司来收取个人劳务收入以逃避纳税的情形。

7、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在签署公司的汇票、支票、本票等票据时,如果未写明或写错了公司名称,除非公司及时付款,否则签署票据者应就该票据承担个人责任。

五、我国的现行公司法的基本原则

1、公司法人财产权与股东所有权相分离原则

2、自主经营、讲求效益原则

3、有限责任原则

4、界定和维护国有资产原则

5、权责明确、权利制约、科学运作原则

6、保护公司、股东、债权人及公司职工的合法权益原则

1、公司法人财产权与股东所有权相分离原则。公司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公司法人财产由股东投资构成,为股东所有;但在公司存续过程中,任何股东均不得对其投资直接占有、使用或处分,而是由公司机关独立、统一地经营管理

2、自主经营、讲求效益原则。公司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公司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市场需求自主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目的。

3、有限责任原则。公司实行有限责任制,股东以其出资额或所持股份为限对其公司负责;公司以其全部资产为限对公司的债务(债权人)负责。股东不直接对公司债务承担责民事任。

4、界定和维护国有资产原则。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国有企业改建为公司,必须依照法定的条件和要求,转换经营机制,有步骤地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清理债权债务,评估资产,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机构。

5、权责明确、权利制约、科学运作原则。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组织机构及经营管理制度,实行权责分明、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管理体制。公司依法应设置权力、执行和监督三种性质的内部组织机构,明确各种机构的职权与职责,形成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科学、规范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

6、保护公司、股东、债权人及公司职工的合法权益原则。《公司法》确认和保护公司及与公司相关的各种主体的合法权益:(1)公司依法享有法人财产权、自主经营权、对外投资权(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计投资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以及其它民事权利;(2)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自益性和共益性权利;(3)债权人以公司全部财产为限享有求偿权和获偿权及诉讼、仲裁等请求权;(4)公司职工享有依法获得劳动保护、福利待遇、接受职业教育及岗位培训、组织工会、参与公司民主管理(职工董事、监事制度)等权利

六、公司的设立

(一)公司设立的立法原则

自由主义、特许主义、核准主义、准则主义。我国实行准则与核准相结合的原则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1.限责任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2.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

3.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程序

1.限责任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有限公司”,是指由法定数目股东共同出资组成的,股东以其出资额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法律特征是:

(1)股东人数既有最低限,又有最高限,我国公司法要求一般为两人以上50人以下;

(2)股东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责,即股东的出资额就是股东为公司经营失败而承担责任的界限,股东无义务在其出资额以外承担公司债务;

(3)股东之间联系密切,股东向股东之外的人转让其出资受法律及公司章程的限制,因此,在学理上往往认为该类公司具有¡°资合兼人合¡±的性质 ;

(4)公司行为具有非公开性,即不能向社会募集自有资本,不能发行股票,其财务和经营状况也不必对外界公开,因而属于¡°封闭式¡±公司。

2.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

A、股东符合法定人数

B、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C、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D、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E、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A、股东符合法定人数。有限责任公司应由2个以上50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即股东人数不得少于2人,也不得超过50人。但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即“国有独资公司”)例外,其股东人数可以仅为一人。一般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为法人,也可以为自然人,还可以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授权的部门;但国有独资公司的唯一股东则只能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

B、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定资本即注册资本,其最低限额依公司行业性质的不同而异:①以生产经营为主的公司为人民币50万元;②以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为人民币50万元;③以商业零售为主的公司为人民币30万元;④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为人民币10万元。特定行业的有限责任公司,如金融(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等)、电信、航空运输等行业,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需高于上述所定限额的,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

C、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是关于公司内部组织及其活动的基本准则,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具有约束力。制定公司章程既为公司内部经营管理所必虚,也为外界了解公司的重要途径和有关国家机关监督、管理公司的重要依据,因而为公司所必备。

D、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公司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选用特定的、规范的公司名称,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在其名称中标明“有限”或“有限责任”字样。公司名称经登记后,即受法律保护,公司享有对其名称专用权。同时,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法人,必须设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或监事及经理。

E、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公司应有明确而固定的住所和生产经营场所,这既为公司的行政管理和法律管辖所必需,也为公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所必不可少;同时,公司还须具有与其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经营环境和条件,如能源、原材料、交通等。这些均为公司生存的客观基础。

3.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程序

A、制定公司章程

B、报经审批

C、股东出资

D、办理公司设立登记

E、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股单)

A、制定公司章程。(1)形式要件:公司章程由股东共同制定,每个股东均应在章程上签名、盖章。(2)实质要件:有限责任公司的章程应当载明下列法定事项:①公司名称和住所;②公司经营范围;③公司的注册资本;④股东的姓名或名称;⑤股东的权利和义务;⑥股东的出资方式和出资额;⑦股东转让出资的条件;⑧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议事规则;⑨公司的法定代表人;⑩公司的解散事由与清算办法;⑾股东认为需要规定的其它事项。

B、报经审批。审批是指政府主管部门对设立公司施以行政许可,审批的形式是签发批准文件。对于一般有限责任公司来说,报经审批并非必经的法律程序,我国《公司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设立公司规定必须报经审批的,在公司登记前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目前,我国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在登记前须报经审批的公司有三种:一是特定类型的公司,即股份有限公司;二是特定性质的公司,即涉外公司,包括采取公司组织形式的外商投资企业及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三是特定行业的公司,如金融、交通、邮电、医药等与国计民生关系重大的行业的公司

C、股东出资。(1)出资方式:股东应当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认缴的出资额,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对货币以外的出资,必须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低估作价。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20%,但国家对采取高新技术成果有特别规定的除外(以高新技术成果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35%)。(2)出资的缴付:股东出资应实缴,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作为出资的货币足额存入准备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临时账户;以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股东全部缴纳出资后,必须经法定的验资机构资并出具证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同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的实际价额显着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交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它股东对其承担连带责任。

D、办理公司设立登记。股东的全部出资缴足并经验资后,由全体股东指定的代表或共同委托的代理人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营业执照的签发日期,为公司成立日期。

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同时设立分公司的,应当就所设分公司向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公司成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1.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2.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

3.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方式

4.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程序

5.发起人的设立责任

1.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与特征

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股份公司”,是指由法定数目以上的发起人组织设立的,其全部资本划 34 分为若干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向股东发行,股东以其所持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法律特征是:

(1)发起人人数有最低限,一般要求不得少于5人,但对发起人及股东人数均无最高限,因而公司规模相对较大;

(2)股东以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负责,而不限于其用以认购股份的出资额;

(3)一般股东可依法自由转让其股份,公司不得以章程或者协议等形式予以限制;

(4)公司行为具有公开性,公司可以在发起人内部发行股份而筹集资本,也可以以发行股票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而筹集资本;而且,向社会公开募股的公司必须依法将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向社会公众公开,因而属于“开放式”公司。

2.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

A、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

B、发起人认缴和社会公开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C、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

D、发起人制订公司章程,并经创立大会通过

E、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F、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 A、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所谓发起人,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的筹建人和法定认股人。股份有限公司必须有发起人,其因该类公司的法定规模较大,筹建事务和程序也较为繁杂,故其发起人不能太少,一般应为5人以上,其中须有过半数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以便实际履行发起人的职责和落实发起人的责任。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可以少于5人,但应当采到募集设立方式。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人数有最低限但无最高限;因为发起人负有法定的认股义务,在公司成立后当然具有股东资格,所以,对发起人规定的最低限其实也是股东人数的最低限,股东人数也无最高限

B、发起人认缴和社会公开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是指其通过发行股份筹集的以股份面值计算的资本额,不包括超面值发行股份取得的溢价款。公司法第78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00万元;特殊行业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需高于该限额的,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

C、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指股份有限公司在股份发行条件、程序、办法以及其它筹建手续方面均应合法,不仅要符合《公司法》,同时还要符合《证券法》以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D、发起人制订公司章程,并经创立大会通过。股份有限公司也须有章程,但其只须由发起人制定而不须由全体股东共同制定,其生效条件是经设立程序中的创立大会以决议的方式通过。

E、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称中必须标明¡°股份有限公司¡±的字样,其它规定与关于有限责任公司名称的规定相同。股份有限公司应依法设置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为其组织机构。

设立方式

(1)发起设立,即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股份而设立公司;

(2)募集设立,即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行的股份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而设立公 35 司。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特性及固有职能是化小资本单位,广泛筹集资本。为了严格发起人的责任,防止发起人滥发股份集资、轻率组建公司,凡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要求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且认缴的股本额不得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其余向社会公开募集。

4.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程序

A、确定发起人并由其制订公司章程

B、报经审批

C、认股、募股与缴股

D、召开创立大会

E、办理设立登记

F、公告与备案

A、确定发起人并由其制订公司章程。设立股份公司必须首先确定发起人,发起人确定的方式是签署发起人协议。发起人负责制定公司章程,其章程应载明下列事项:①公司名称和住所;②公司经营范围;③公司设立方式;④公司股份总数、每股金额和注册资本;⑤发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认购的股份数;⑥股东的权利和义务;⑦董事会的组成、职权、任期和议事规则;⑧公司法定代表人;⑨监事会的组成、职权、任期和议事规则;⑩公司利润分配办法;⑾公司的解散事由与清算办法;⑿公司的通知和公告办法:⒀股东大会认为需要规定的其它事项。

B、报经审批。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办理审批手续,即须报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批准。采取募集设立方式设立、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还须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部门核准。

C、认股、募股与缴股。以发起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以书面认足公司章程规定发行的全部股份后,应即缴纳全部股款,并由银行按协议代收和保存;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则应先由发起人以书面认足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应该认购的部分股份,然后就其余部分股份向社会公开招募。发起人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必须 履行下列手续:①向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即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递交募股申请,经其审查核准,未经其核准或者未获核准的,发起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公众募股;②制作并公告招股说明书;③与依法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即综合类证券公司)签订承销协议,由承销机构以包销或者代销的方式承销其向社会公开募集的股份。

发起人和公众认股人应分别在规定的期限内按书面认股协议和认股书中所认股数足额缴纳股款。发起人可以用货币缴纳,也可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缴股;而公众认股人一般则应以货币方式缴股。对以非货币方式缴股的,必须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并折合股份,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国有企业改建为股份有限公司时,严禁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或者无偿分给个人。有限责任公司依法经批准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折合的股份总额应当等于公司净资产额。

公司所发行的股份的股款缴足后,须经法定的机构验资并出具证明。

创立大会是由认股人组成,在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过程 代表全体认股人意志和利益的临时机构。发起人应当在股款缴足后30日内主持召开创立大会,并应当在会议召开15日前将会议日期通知各认股人或者公告;有代表股份总数1/2以上的认股人出席,创立大会方可举行。创立大会行使下列职权:①审议发起人关于公司筹办事项的报告;②通过公司章程;③选举董事会成员;④选举监事会成员;⑤对公司的设立费用进行审核;⑥对发起人用于抵作股款的财产进行审核;⑦发生不可抗力或者经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直接影响公司设立的,可以作出不设立公司决议。创立大会对上述事项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认股人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

E、办理设立登记。创立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应于创立大会结束后30日内,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公司以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成立日期。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分公司的程序,与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相同。

F、公告与备案。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应当进行公告。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应当将募集股份情况报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备案。

5.发起人的设立责任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直接表现为发起人实施的法律行为,为防止发起人盲目募股,滥设公司,我国《公司法》明确规定了发起人对设立公司应负的责任:

(1)公司不能成立时,对设立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和费用承担连带责任;

(2)公司不能成立时,对认股人已缴纳的股款,负返还股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连带责任;

(3)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由于发起人的过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损害的,应当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七、公司的机关(组织机构)

(一)公司机关的含义与意义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机关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机关

(四)董事、监事、经理的任职资格及职责

(一)公司机关的含义与意义

公司作为社团法人组织,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必须设置一定的机构形成法人的意志、对公司实行内部管理并对外代表公司,执行这些职能的专门机构就是公司机关,我国公司法称之为公司组织机构。公司应设置权力、执行、监督三种性质的机关,形成相互分工、相互制约的内在关系。

(二)有限责任公司的机关

股东会

董事会或执行董事 经理

监事会

股东会

1、股东与股东权

2、股东会的性质与组成

3、股东会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4、股东会的会议制度及议事规则

1、股东与股东权。股东泛指公司的出资人,是公司设立的基础。股东一般无身份与资格的限制,一切自然人、法人均有成为股东权利能力(但不一定有行为能力)。股东对公司依法享有和行使股东权(简称股权)。股东权是物权的衍生形态它包括物权但不仅仅限于物权。股东权的内容可分为自益权和共益权:自益权是股东基于自身的利益而形式的权利,包括获利权、股份转让权、优先认股权、优先受让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共益权包括表决权、监督权、诉讼权等。

2、股东会的性质与组成。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决定公司的一切重大事项。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严格体现“谁投资,谁决策”。

3、股东会依法行使下列职权:①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②选举和更换董事,决定有关董事的报酬事项;③选举和更换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决定有关监事的报酬事项;④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⑤审议批准监事会或监事的报告;⑥审议批准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⑦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⑧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⑨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⑩对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作出决议;(11)对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项作出决议;(12)修改公司章程。

4、股东会的会议制度及议事规则。股东会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定期会议按公司章程的规定按时召开,一般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临时会议可在代表1/4以上表决权的股东、1/3以上的董事或者监事的提议下召开。召开股东会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15日以前通知全体股东。股东会的首次会议由出资最多的股东召集和主持;其后的股东会会议,由董事会召集,董事长主持。股东出席股东会,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股东会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以及修改公司章程,必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股东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在符合上述规定的前提下,由公司章程具体规定。股东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股东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董事会或执行董事

1、性质与组成

2、任免与任期

3、职权

4、会议制度

1、性质与组成:董事会是公司的执行机构,执行公司业务并对股东会负责。董事会一般由3~13名董事组成;股东人数较少和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1名执行董事而不设董事会。董事会设董事长1人,可以设副董事长1~2人,其产生办法由公司章程规定。董事长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不设董事会的,执行董事会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2、任免与任期:董事一般应由自然人担任,由股东会选举产生。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董事会成员中应当有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的公司职工代表。董事的任期由公司章程规定,但每届不得超过3年;任期届满的,连选可以连任。董事在任期届满前,股东会不得无故解除其职务。

3、职权: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会行使下列职权:(1)负责召集股东会,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2)执行股东会的决议;(3)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4)制定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5)制定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6)制定公司的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7)拟订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的方案;(8)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9)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总经理),根据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决定其报酬事项;(10)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执行董事的职权,应当参照董事会的职权,由公司章程规定。

4、会议制度:召开董事会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10日以前通知全体董事。董事会会议由董事长召集和主持;董事长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职务时,由其指定副董事长或者其它董事召集和主持。1/3以上董事可以提议召开董事会会议。董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由公司章程规定。董事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董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经理

1、性质

2、任免及法律地位

3、构成4、职权

1、性质:经理是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机构(也称辅助执行机构),具体处理公司的日常事务并对董事会负责。经理与董事会都属于业务执行机构,二者的区别在于,董事会宏观执业,即负责公司经营事项的宏观决策;经理微观执业,即负责公司日常事务的管理。

2、任免及法律地位:经理由公司董事会聘任或解聘,连聘可以连任。董事会的成员、小公司的执行董事可以兼任经理。在法律地位上,经理不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而是董事会的代理人。

3、构成:经理作为一种公司机关,其人数可视公司的规模而定:小公司可只设一名经理(president);大公司则可设若干名,其中总经理(也称¡°总裁¡±、¡°执行主管¡±,president &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简称CEO)一名,副总经理(也称¡°副总裁¡±vice-president)若干名。副总裁又可分为¡°执行副总裁¡±(executive vice-president)、¡°深资副总裁¡±(senior vice-president)等职务顺序。另外,有些大公司还设有¡°营业主管¡±(chief operating officer简称COO)、¡°财务主管¡±(chief financial officer简称CFO),这些职务相当于¡°副总裁¡±。

4、职权:公司的经理依法行使下列职权:(1)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2)组织实施公司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3)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4)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5)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6)提请聘任或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7)聘任或解聘应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8)公司章程和董事会授予的其它职权。另外,经理可列席董事会会议。

监事会

1、性质与组成2、任期

3、职权

1、性质与组成:监事会也称¡°监察委员会¡±(supervisory committee),是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有些国家(如美国)的公司内部监督不采用监事会形式,而是由会计师(public accoutant)负责稽核公司财务;大陆法系国家大多实行监事会制度。我国有限责任公司一般均应设立监事会,且由不少于3名的监事(也称监察员)supervisor)组成,并在其中推选1名召集人;股东人数较少和规模较小的,可以设1~2名监事而不设监事会。监事会成员由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组成,具体比例由公司章程规定。股东代表由股东会选举产生,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但公司的董事、经理及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

2、任期:监事的任期每届为3年,任期届满的,连选可以连任

3、职权:监事会或者监事依法行使下列职权:(1)检查公司财务;(2)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3)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和经理予以纠正;(4)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5)公司章程规定的其它职权。另外,监事可以列席董事会会议。

(三)股份有限公司的机关

股东大会

1、性质与组成

2、股东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3、会议制度及议事规则

董事会

1、性质与组成2、职权

3、会议制度与议事规则

经理

监事会

1、性质与组成:股东大会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力机构,由股东组成。

2、股东大会行使下列职权:①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②选举和更换董事,决定有关董事的报酬事项;③选举和更换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决定有关监事的报酬事项;④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⑤审议批准监事会的报告;⑥审议批准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⑦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⑧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用决议;⑨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⑩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等事项作出决议;⑾修改公司章程。

3、会议制度及议事规则:股东大会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定期会议应当每年召开1次,故称年会(annul meeting);临时会议在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的2个月内召开:①董事人数不足法定人数或者公司章程所定人数的2/3时;②公司未弥补的亏损达股本总额的1/3时;③持有公司股份10%以上的股东请求时;④董事会认为必要时;⑤监事会提议召开时。

股东大会由董事会负责召集,由董事长主持。董事会应当将会议审议事项于会议召开30日前通知各股东;发行无记名股票的,应当于会议召开45日前就上述通知事项作出公告。无记名股票持有人出席股东大会的,应当于会议召开5日前至股东大会闭会时止将股票交存于公司。股东可以委托代理人出席股东大会,代理人应当向公司提交股东授权委托书,并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表决权。

股东出席股东大会,所持有的每一股有一表决权,即实行¡°一股一票¡±表决权制。股东大会会议分为普通决议和特别决议。作出普通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作出特别决议,则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特别决议的事项包括公司合并、分立、解散及修改公司章程(上市公司例外,见《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112条)。股东大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由出席会议的董事签名。股东大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侵犯股东合法权益的,股东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要求停止该违法行为和侵害行为的诉讼。

1、性质与组成: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董事会作为公司的业务执行机构,其成员为5~19人。董事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其任期由公司章程规定,但每届任期不得超过3年;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董事会设董事会一人,可以设副董事长1~2人,其人选由董事会的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董事长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行使下列职权:①主持股东大会和如今主持董事会会议;②检查董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③签署公司股票、公司债券。另外,公司根据需要,可以由董事会授权董事长在董事会团会期间行使董事会的部分职权。

2、职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的职权与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的职权基本相同。

3、会议制度与议事规则:董事会每至少召开2次会议,每次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10日以前通知全体董事。董事会会议应由1/2以上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董事会会议应由董事本人出席,因故不能出席的,可以书面委托其它董事代为出席,并应在委托书中载明授权范围。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过半数通过。董事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作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董事和记录员在会议记录上签名。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致使公司遭受严重损失的,参与决议的董事对公司负赔偿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曾表明异议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董事可以免除责任。

经理

股份有限公司设经理,作为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机构。公司董事会可以决定由董事会成员兼任经理。关于经理的其它规定,与有限责任公司的经理基本相同。

监事会

股份有限公司设监事会,作为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其成员不得少于3人。关于监事会的其它规定,与有限责任公司的监事会基本相同。

(四)董事、监事、经理的任职资格及职责 1.条件

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一般由自然人担任。我国《公司法》对自然人担任这些职务的任职资格作了限制性规定,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

(2)因犯有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罪或者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5年;

(3)担任因经营不善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长或厂长、经理,并对该公司、企业破产负有个人责任,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

(4)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3年;

(5)个人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另外,国家公务员不得兼任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公司违反上述规定选举、委派董事、监事或者聘任经理的,该选举、委派或者聘任无效。2.职责

公司董事、监事、经理依法负有以下职责:

(1)董事、监事、经理应当遵守公司章程,忠实履行职务,维护公司利益,不得利用在公司的地位和职权为自己谋私利,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它非法收入(光大集团董事长朱小华受贿405.9万元案例),不得侵占公司财产;

(2)董事、经理不得挪用公司资金或者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不得将公司资产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它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它个人债务提供担保;

(3)董事、经理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同类的营业或者从事损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动,从事上述营业或者活动的,所得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除公司章程规定或者股东会同意外,不得同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

(4)董事、监事、经理除依法律规定或者经股东会同意外,不得泄露公司秘密;

(5)董事、监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分析案例

例:甲、乙两个国有企业拟与丙(民营科研机构)以发起设立的方式共同组建一股份有限公司,由三方拟订的公司组建方案的内容包括:①公司筹集资本总额人民币1200万元,股份总数为800万股,每股面值为1元,折股价格为1.5元;②甲认购400万股,以场地使用权及建筑物作价折合300万股,其余部分以货币缴股;乙认购200万股,分别以机器设备和商标使用权作价折合150万股和50万股;丙认购200万股,以专利技术作价折股;③公司存续期间,可依法定程序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但发起人不得退出或者转让其所持股份;④由甲委派3名、乙和丙各委派2名董事组成公司董事会,负责执行公司业务;由董事会在董事会成员之外选举1—2名监事,履行内部监督职责;在董事会成员中选任一名董事兼任总经理,负责公司日常事务并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⑤若公司组建失败,由甲、乙两方承担有关责任;等等。试分析:该公司组建事宜有那些不合法之处? 分析

不合法之处至少有:(1)发起人人数。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依法不得少于5人;发起人均为国有企业的,可少于5人。本例中的发起人只有3人,且不都是国有企业,因而不合法。(2)设立方式。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虽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但发起人可少于5人时,依法必须采取募集设立的方式。而本例中在发起人只有3人的情况下,采用发起设立方式是不合法的。(3)股本额。募集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额依法不得少于人民币1000万元。本例的组建方案中虽拟筹资额为1200万元,但按其拟定的股份面值和股份数额计算,其股本额只有800万元,未达到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4)发起人出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虽允许发起人以非货币资产作价折股,但以工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作价缴股的,其作价折股的金额不得超过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20%。本例的组建方案中,拟定乙和丙各以商标使用权和专利技术作价折股50万股和200万股,所折合的股数占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已达31%以上,显然不合法。(5)股份转让限制。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股东可以自行转让所持股份而不受其它股东及公司的限制,虽然公司法对发起人转让股份有转让期限的限制,但也仅仅限制其在公司成立后的3年内实施股份转让行为。本例的组建方案中限制发起人在公司存续期间转让其股份,剥夺了发起人股东合法的股份转让权,因而是不合法的。(6)组织机构的设置及人选确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的成员一般应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而不是由股东瓜分名额后由各自委派;公司董事会应依法选举产生一名董事长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而不能由董事兼任的经理行使董事长职责,且公司经理依法应由董事会聘任而非选任。(7)设立责任。公司设立失败的,依法应由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而本例的组建方案中约定将设立责任归于两个国有企业,是既不公平又不合法的。

八、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别规定

(一)国有独资公司概及性质

(二)关于国有独资公司设立的特别规定

(三)关于国有独资公司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

(四)独资公司的股权行使

(一)国有独资公司概及性质

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这里所谓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是指被国家授权行使国有资产投资及管理职能的专门机构,如国有投资公司、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企业集团等;所谓国家授权的部门是指被授权行使直接管理国有资产及国有企业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如铁道部、兵器工业部、民航总局、国防科工委等。国有独资公司是我国公司法特许设立的¡°一人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的一种特殊形式。国有独资公司本质上仍属国有企业,特许其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旨在促使其转换经营机制,按市场规则运营资本,使国有资产更好地保值、增值。

国有独资公司具有与一般有限责任公司相同的法律地位,但在设立、组织机构、及股权行使等 42 方面,《公司法》均对其有特别规定。

(二)关于国有独资公司设立的特别规定

1、国有独资公司只有一个股东,而且只能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以下简称出资人)。

2、国务院确定的生产特殊产品的公司或者属于特定行业(如垄断性、保密性行业)的公司,应当采取国有独公司形式。

3、国有独资公司的章程由出资人制定,也可以由公司董事会制定,报出资人批准。

(三)关于国有独资公司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

1、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故不以股东会为其权力机构。出资人授权公司董事会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权,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但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增减资本和发行公司债券,必须由出资人决定。

2、国有独资公司必设董事会,其董事会具有权力机构和业务执行机构的双重性质,既被授权行使公司部分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又依法享有和行使一般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的职权。董事会每届任期3年,其成员为3~9人,由出资人委派或更换。董事会成员中应有由公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的公司职工代表。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可以视需要设副董事长;董事长和副董事长,由出资人从董事会成员中指定。董事长为国有独资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3、国有独资公司设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经出资人同意,可以由董事会成员兼任。国有独资公司的经理,依法行使一般有限责任公司经理的职权。

4、国有独资公司设监事会,其成员不得少于3人,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机构、部门委派,并有公司职工代表参加。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的职权包括:①检查公司财务;②对董事、经理执行职务时违反法律、规章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③国务院规定的其它职权。监事可以列席董事会会议。不难看出,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不按出资人意愿组成并直接对投资人负责,而是由政府机构派出并直接对政府机构负责,且不能直接干预董事、经理的执行业务的行为而只对其行使监督职能,因而不属于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而属于外部监督机构,其地位类似于一般国有企业的监事会。

(四)独资公司的股权行使

国有独资公司的出资人是被国家授权而代表国家投资的,公司的全部财产均属国有财产,国家是国有独资公司财产的最终所有者和唯一股权主体。关于国家对国有独资公司享有的股权的行使,《公司法》作了以下规定:

(1)经营管理制度健全、经营状况较好的大型国有独资公司,可以由国务院授权行使资产所有者的权利;

(2)国有独资公司的资产转让,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出资人办理审批和财产转移手续。

九、公司的资本

(一)公司资本的概念及构成

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实缴的出资额之和;

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即全体股东实缴的股款额之和。

(二)公司资本的立法规制原则(公司资本制度)

(二)公司资本的立法规制原则(公司资本制度)

1.资本确定原则

2.资本维持原则

3.资本不变原则

1.资本确定原则

A、资本确定原则的含义及意义

B、资本确定原则(即法定资本制)在我国公司法种的体现

所谓资本确定原则,是要求公司设立时应在其章程中载明资本总额,并由发起人及股东认足或者缴足,否则,公司不能成立。该原则的确定,旨在强调公司资本的确定性、真实性与可靠性,进而表彰公司设立条件的合法性,防止滥设公司及设立公司中的欺诈与投机。因此,该原则也称¡°资本法定原则¡±。该原则首先为法国、德国公司法所确认。

资本法定原则在不同国家的公司立法中又有不同含义。有些国家实行“严格法定资本制”又称“实缴资本制”;有些国家则实行“非严格法定资本制”,即“授权资本制”另外,还有些国家实行“折中资本制”

(1)法定资本制,又称确定资本制,是指公司在设立时,必须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记载公司的资本总额,并须由股东全部认足的一种公司资本制度。

法定资本制具有以下特征:

法定资本制又不可避免地具有以下缺陷:

法定资本制具有以下特征:1)公司的资本总额须公示。公司在设立时,必须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记载公司的资本总额。这样,与公司进行交往的其他商事主体可以通过查阅公司章程了解公司的资本状况,并以此确定交易的标的范围。2)公司章程确定的资本总额在公司设立的过程中必须全部发行或筹集完毕。公司的资本总额不仅要记载于公司章程,而且要落实到每个股东头上,即每个股东同意认购的资本总额之和为公司的资本总额。3)股东认足股份后,需要实际缴纳股款。在实行法定资本制的大陆法系国家,股款缴纳的方式又分为两种法例,即全额缴纳主义和分期缴纳主义。前者是指股东对其应缴纳的股款必须—次性全额缴清,不允许分期缴纳;后者是指股东对其应缴纳的股款可分两期以上缴纳,不必一次全额缴足,其余部分由公司另行通知股东缴纳。在现代公司实践中,通常在发行股份时就固定履行缴纳股款的日期。公司的内部细则规定,股东分期支付股份价款的日子应被视作催告他们缴纳股款的催缴日。(4)公司成立后如需增加资本,必须履行变更章程、发行新股等程序。由于公司资本总额不仅已经记载于章程当中,而且已经全部发行出去,所以,如果需要增加资本,必须经股东会决议变更章程并发行新股,还要进行变更登记。

法定资本制又不可避免地具有以下缺陷:1)要求公司的资本总额在设立时必须全部发行完毕,增加了设立公司的难度,不利于充分发挥公司这一企业组织形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2)公司成立之后的若干年内,需要多少资金.其中有多少可以来自借款,有多少需从公众筹集,取决于公司的发展速度、经济形势、市场需求等等难以事先充分预见的因素。如果硬性要求股东在公司设立之初缴足全部资本,很可能会造成公司资本的闲置,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3)增资程序比较繁琐,如果每次增加资本都需召集股东会、修改章程、注册登记,不仅增加了集资成本,董事会、经理亦难以利用商业机会而及时作出有利于公司的决策。

(2)授权资本制,是指公司在设立时虽将公司资本总额记载于公司章程,但并不要求股东全部队足,公司即可成立,未认购部分,由董事会在公司成立后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发行新股进行募集的一种公司资本制度。授权资本制起源于英美法系,原指国家授予发行权能的公司在其 44 章程中所确定的股份资本。因为在特许主义时代,股份资本的发行当然是基于国家的授权。进入准则主义时代后,仍遗留着国家对公司赋予特定权能的授权思想,因此,对公司发行其章程所确定的股份资本,仍然沿用传统的“授权资本”一词。但是,将“授权”理解为股东会授予董事会在公司成立后在资本限额之内发行新股之权似乎更为合适。

授权资本制具有以下特征

授权资本制具有以下特征:1)公司的资本总额须公示。在授权资本制下,公司的资本总额也要明确地记载于公司章程,这一点与法定资本制相同。2)公司章程确定的资本总额在公司设立时不需要全部发行完毕。公司的资本总额虽然记载于公司章程,但是,不必在设立时由股东全部认足。公司仅发行资本总额的一部分,并由股东认足,公司即可成立。3)公司成立后,股东应对认足的股份实际缴纳股款。在授权资本制下,各股东在设立时认购的股份,其所应当缴纳的股款必须一次性缴足。4)公司成立后如需增加资本,不需要变更章程。由于公司设立时仅发行了公司资本总额的一部分,公司成立后,如需增加资,仅需在授权范围内——章程确定的资本总额扣除设立时发行的股份数后的股份数额,由董事会决议发行新股,而无需经股东决议变更公司章程。

(3)折中资本制有两种法例:一是折中授权资本制,是指公司设立时,章程中应明确记载公司的资本总额,股东只需认足第一次发行的资本,公司即可成立,但公司第一次发行的资本不得低于资本总额的一定比例;未认足部分,授权董事会随时发行新股募集。如日本《商法》第166条第3项规定:“公司设立之际发行的股份总额不得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四分之一。”我国台湾《公司法》第156条第2款规定:“股份总数得分次发行,但第一次应发行之股份不得少于股份总数四分之一。”二是认许资本制,又称许可资本制,是指公司设立时,章程中应明确记载公司的资本总额。并由股东全部认足,公司方得成立;但公司章程可以授权董事会于公司成立后一定年限内,在授权时公司资本额的一定比例范围内,发行新股,增加资本,而无需经股东会决议。如德国《股份法》第202条至206条即规定公司章程可以授权董事会于公司成立后5年内,在授权时公司资本额之半数范围内,只需经监事会同意,即可发行新股,增加资本。

B、资本确定原则(即法定资本制)在我国公司法种的体现

从我国公司法及相关规定看,我国的公司资本制度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公司法》确立了非常严格的法定资本制度。

二、是公司资本制度不统一。

一是《公司法》确立了非常严格的法定资本制度。

1)资本实缴制。我国《公司法》第23条第1款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实缴的出资额。”第25条第l款规定:“股东应当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准备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临时帐户;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术或者土地使用权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第78条第1款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由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在我国,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资本总额不仅要明确记载于公司章程,而且要全部发行出去,并由股东实际地一次性全额缴纳,否则公司不得成立。公司的注册资本即为发行资本和实收资本,三者含义一致。

2)差额连带补缴制。第28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交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对其承担连带责任。”可见,我国的公司资本制度应该属于一种严格的法定资本制。我国的公司资本制度之所以如此严格,主要因为资本不实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秩序的一大难题。公司法颁布之前,由于法律规定不完善,主管部门对股东的出资、验资审查不严,导致了公司的滥设和皮包公司的大量出现.严重地干扰了社会经济的秩序,而 45 且,公司经营中抽逃资本的现象极为严重,使债务拖欠现象极为严重,对债权人缺乏应有的保护,造成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混乱和无序。这一资本制度的采纳,表明了以此来保证公司的偿债能力及社会交易秩序的立法目的。但是,虽然《公司法》对资本的安排侧重于初始静态资本的确定,力图从公司成立之始就具备确保交易安全的基础,但这种安排却不利于提高资金融通效益,且实际上很难避免因抽逃出资或经营亏损而给债权人带来的风险。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这一企业组织形式将越来越多地为广大投资者采用,可僵化的公司资本制度却会阻碍公司的发展。因此,我国也应顺应公司立法的国际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国情,对现行公司资本制度进行修正,为公司的设立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而以公司成立后的监控措施达到实现交易安全的目的,同时满足自由与安全的双重目标。

二是公司资本制度不统一。《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深圳公司条例》均允许股东分期缴纳出资,与《公司法》的规定相悖,这种立法模式的存在,将导致相同市场主体适用不同的法律,享受不同的待遇,与市场经济公平原则背道而驰。因此,我们应在比较优劣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应我国目前需要及今后发展的公司资本制度,统一公司立法。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折中的授权资本制似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实践的需要。首先,折中的授权资本制不仅要求将资本总额记载于公司的章程中,而且第一次发行的资本不得少于公司资本总额的一定比例。这一限制与授权资本制下的毫无限制相比,能够防止出资不实、公司滥设等情况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交易安全。其次,折中的授权资本制仅仅是要求将资本记载于公司的章程中,而并不要求在设立时全部发行出去。这一点与法定资本制相比,既减少了股东筹集资本的困难,又能使公司根据自身发展确立资本总额并分阶段发行出去,这样,能充分利用公司的资本,还避免了公司成立后增资的繁琐程序。最后,就我国

目前而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设立公司将是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乐于选择的投资方式。而如果仍然坚持目前的严格的法定资本制,会阻碍投资者选择这种投资方式。从发展市场经济的角度,公司企业数量的增多,才能带来市场经济的繁荣。而且,目前内资公司与合资公司适用不同的资本制度,也不利于法律的统¡ª。因此,我国《公司法》应对现行的公司资本制度进行修订,变更为折中的授权资本制,即:(1)公司的资本总额应明确记载于公司章程,以昭示公司的预期发展规模以及公司管理机关允许公司发行的资本额度;(2)公司在设立时,发行资本数额必须达到资本总额的一定比例,否则不得成立;(3)公司在设立时没有发行的资本,必须在公司成立后的一定期限内发行完毕。

2.资本维持原则

A、含义及意义:所谓资本维持原则,又称¡°资本充实原则¡±,是要求公司在存续期间,应经常保持注册资本的充实并应保障注册资本的安全。公司注册资本是在公司章程中载明并公式示的,因而是对债权人的信用担保。实行资本维持原则,保有充实、有效的注册资本,是保障公司发展、保持公司信用,维护债权人利益、实现交易安全的第二道屏障。B、资本维持原则在我国公司法中的体现

B、资本维持原则在我国公司法中的体现

(1)股东撤资的禁止

(2)转投资的数额限制

(3)法定公积金的提取与使用制度

(1)股东撤资的禁止。我国《公司法》第34、93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在公司登记后,不得抽回出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认股人缴纳股款或者交付抵作股款的出资后,除未按期募足股份、发起人未按照期召开创立大会或者创立大会决议不设立公司的情形外,不得抽回其股本。”

46(2)转投资的数额限制。我国《公司法》第12条第二款规定:“公司向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所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五十,在投资后,接受被投资公司以利润转增的资本,其增加额不包括在内。”

(3)法定公积金的提取与使用制度。我国《公司法》第177条第一款规定,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不再提取。第179条第二款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在用“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五”。

3.资本不变原则

A、资本不变原则的含义及意义

所谓资本不变原则,是要求公司存续期间,应保持注册资本的相对稳定,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增加或者减少。这里所说的¡°不变¡±并非绝对的一成不变,而只是要求公司¡°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确定的注册资本额;公司确实需要变更注册资本数额的,依法也可进行¡°整体增资¡±或者¡°整体减资¡±,但必须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该原则的确立,旨在强调公司增减资本的严肃性和有序性,杜绝随意性和无序性,防止公司因人为变更使其注册资本不得维持而给债权人及股东造成损害(如为补亏而增发新股,欺骗投资者),特别是防止一些公司在风险发生之前恶意减资而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B、资本不变原则在我国公司法中的体现

我国公司法据此原则,明确规定了公司增减注册资本的条件、程序及要求。

(1)公司增资的程序及要求

(2)公司减资的程序及要求

(1)公司增资的程序及要求。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138¡ª142条的规定,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应履行下列程序:1)由公司权力机关作出增资决议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2)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增资的,须报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3)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增资的,须作信息披露,即公告新股招股说明书及公司财务会计报告;4)按增资决议及新股招股说明书规定的办法(见书P135第二段)增资;5)办理变更登记及公告手续。

(2)公司减资的程序及要求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186条的规定,公司需要减少注册资本时,须履行以下程序:1)由公司权力机关作出减资的决议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2)编制资历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3)股份有限公司及经审批程序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决定减资的,须报经原设立审批部门批准;募集设立的公司,还须报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4)应自作出减资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至少公告3次;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是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第1次公告之日起90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5)公司按减资决议规定的数额与方法削减股东出资或者注销部分股份;6)依法向原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公司减资的,其减少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

十、公司财务会计

(一)公司财务会计的基本要求

(二)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

(三)公司的利润分配

(一)公司财务会计的基本要求

财务会计是公司经营管理的基础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公司应当依照法律、行政规和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依法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公司应当单独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并依法设置会计账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一切经济业务活动均应办理会计手续。公司不得在法定会计账册外另立账册;对公司资产,不得以任何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二)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

1.公司财务报告的种类

2.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要求

1.公司财务报告的种类

公司一般应当在每一会计终了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下列财务会计报表及附属明细表:(1)资产负债表;(2)损益表;

(3)财务状况变动表(自1998年1月1日起改用现金流量表);(4)财务情况说明书;

(5)利润分配表。公司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查验证。

2.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报送要求

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是反映公司一定时期的财务和经营状况的重要书面资料,公司应当按下列规定报送或者公开其财务会计报告:

(1)有限责任公司应当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期限,将财务会计报告送交各股东;

(2)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在召开股东大会年会的前20日以前置备于本公司,供股东查阅;

(3)以募集设立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定公司,必须依法定期公告其财务会计报告。

(三)公司的利润分配

1.公司利润分配的顺序

2.积金、公益金的提取与使用

3.股利的分配

1.公司利润分配的顺序

公司的利润是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公司的利润,应当按照下列法定顺序分配:(1)弥补以前(税法规定不超过5年)的亏损;(2)缴纳所得税;

(3)弥补未能在税前弥补的亏损;(4)提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5)提取任意公积金;(6)向股东分配利润。

股东会或者董事会违反上述分配顺序,在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益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

2.积金、公益金的提取与使用

A、公积金的提取与使用

B、公益金的提取与使用

A、公积金的提取与使用

(1)公积金的概念及分类

(2)提取比例

(3)公积金的用途

(1)公积金的概念及分类

公积金是公司在法定资本金之外所保留的自有资本金,又称准备金或储备金。公积金按来源不同,分为盈余公积金和资本公司积金。

资本公积金是直接由资本原因形成的公积金,如超过票面金额发行股份所得的溢价款、法定财定价值重估的增值额、接受捐赠的财产价值等,均应列入资本公积金。

盈余公积金是从公司盈余(即补亏、纳税后的利润余额)中提取的专项基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简称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法定公积金是依《公司法》规定必须提取的公积金;任意公积金是依公司章程或者公司权力机关的决议而提取的公积金。

(2)提取比例

法定公积金是由《公司法》强制提取的公积金,其提取比例也由公司法明确规定,为税后利润(盈余)的10%。法定公积金累计额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50%的,可不再提取。任意公积金的提取取决公司意志,其提与不提、提多提少,均由公司权力机关决定。

(3)公积金的用途

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即注册资本)。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决议将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按股东原有股份比例派送新股或者增加每股面值,但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注册资本的25%。

B、公益金的提取与使用

公益金是从税后利润(盈余)中提取的用于本公司职工集体福利的专项基金。公益金按照《公司法》规定必须提取,其提取比例和用途用也由《公司法》规定,故称法定公益金。法定公益金的提取比例为税后利润(盈余)的5%~10%,公司应在此幅度比例内由其权力机构确定具体提取比例。

法定公益金只能用于本公司职工的集体福利,不能挪作他用。

3.股利的分配

A、股利的概念及形式

B、股利的分配方式

C、股利分配依据

A、股利的概念及形式

公司依法补亏、纳税、提留上述各项基金后的剩余利润,为可向股东分配的利润,简称股利。股利分为股息和红利两种形式。

B、股利的分配方式

有限责任公司一般只以现金方式分配股利;股份有限公司分配股利既可以采用现金方式,也可采用股票(即送红股)的方

C、股利分配依据

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当年可分配的股利总额与公司股份总数的比率为分红派息率。

十一、公司的变更与终止

(一)公司的变更

(二)公司的终止与清算

(一)公司的变更

公司的变更是指构成公司的基本要素的变化。构成公司的基本要素主要是指其登记事项,包括公司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公司类型、经营范围、营业期限、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姓名或名称和股分有限公司发起人的姓名或名称、分支机构等。公司变更须依法进行,《公司法》特别对公司的组织和资本变更作了具体规范。关于公司资本变更在前已述,此处仅述公司的组织变更,包括公司的合并、分立和变更公司形式。1.公司的合并、分立 2.公司形式的变更

1.公司的合并、分立

A、公司合并、分立的含义及形式 B、公司合并、分立的程序

C、公司合并、分立时债权债务的处理

A、公司合并、分立的含义及形式

公司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依法变为一个公司。公司合并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一个公司吸收其它公司为吸收合并(也称兼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均告解散。

公司分立是指一个公司依法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公司分立的形式一般也有两种:一是派生分立,即公司以其部分财产或业务另设一个新公司,原公司仍存续;二是新设分立,即公司以全部财产分别设立或者归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新设公司,原公司解散。

B、公司合并、分立的程序

(1)由公司权力机构作出合并或者分立的特别决议。(2)公司合并的,应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3)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4)报经批准。股份有限公司合并或分立,必须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批准。(5)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或分立的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至少公告3次;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第一次公告之起90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提供相应的担保。不清偿债务或不提供相应的担保的,公司不得合并或分立。

(6)公司合并的,进行财产组合;公司分立的,对财产作出相应的分割。

(7)公司合并或分立致使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公司解散的,应当依法办理注销登记;合并、分立中设立新公司的,应当依法办理公司设立登记。

C、公司合并、分立时债权债务的处理

公司的合并与分立,不直接导致其原有债权债务关系的消灭。公司合并前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或者新设的公司承继;公司分立前的债权债务,按所达成的协议由分立后的公司分享和分担,协议未约定的,由分立后的公司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

2.公司形式的变更

所谓公司形式的变更,特指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应当符合《公司法》规定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并依照《公司法》有关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程序办理。

有限责任公司依法经批准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折合的股份总额应当等于原公司净资产额;公司为增加资本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时,应当依照《公司法》有关向社会公众募集股份的规定办理。

公司形式变更的,原有限责任公司的债权、债务由变更后的股份有限公司承继.(二)公司的终止与清算

第三篇:国际商法复习参考

一、选择题。

1、若按公司股东的责任分,下列哪种类型是错误的:(D)D.股份责任公司

关于子公司和分公司,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A.在法律地位中子公司是独立的,分公司是非独立的。

3、下列关于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正确的(C)C.股份有限公司必设经理,有限责任公司可设可不设。

4、公司的合并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吸收合并,一种是新设合并,请问下列哪条公式表示新设合并:(A)A+B=C5、下列哪些机构不属于公司机构:(B)B.执行机构

6、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下列人员中能够兼任监事的有(D)。D、职工代表

7、有限责任公司规模较小,不设董事会的,由(B)作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B、总经理

8、股份有限公司以其(B)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B、全部资产

9、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交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对其承担(A)。A、有限责任

10、股东会有权决定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分立、合并、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有权决定修改公司章程,但必须经代表(B)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B、2/311、下列哪个不是股东大会的职权(D)。D、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12、公司的设立于成立的区别,下列哪个是正确的().A、公司的设立具有独立的名义B、公司的成立是一种合同行为

C、公司成立后责任是由公司承担D、公司的成立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13、下列选项中哪个属于不动产(A)。A、过户了的房子

14、借款合同的法律性质(D)。D、书面形式的借款一般为个人与银行借款

15、在特种买卖中,下列陈述哪个是正确的(C)。C、如果在遗赠中,受赠者沉默则表示不要

16、下列合同中,属于单务合同的是(C)。C.赠与合同

17、合同的转让就是合同的(A)。A.主体的变更

18、违约责任的确定是指当事人(B)。表示要承担由于违约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且采取积极措施补救合同损失和应对方的要求继续履行合同

19、在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转移中,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A)。A.财产交付时起转移

20.我国《合同法》规定租赁合同的租赁期限最长不得超过(D)。D.20年

21、下列哪个不是合伙人出资的形式(B)B、劳务

22、合伙企业财产份额对外转让时须经(D)人同意。D、全部

23、下列不属于合伙企业事务决定中一致同意事项的是(B)B、委托

24、新的入伙人对于入伙前的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C)责任。C、无限连带

25、以下哪种行为不会被除名退伙。(A)A、经常缺勤

26下列对于合伙企业财产份额转让的限制正确的是(A)A 对外转让份额时,需要经过其他合伙人的一致同意

27合伙人出资的方式不对的是(C)C 知识产权

28不属于间接强制缔约的是(D)D 水电费

29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临时董事会的条件不包括(C)C 总经理和董事长同意2、30买卖合同的交付方式不包括(B)B 简单交货

国际商法选择题30题

1.租赁合同是(A)A.双务合同

2.2.甲和乙合作开办了宏都干洗店,丙将一件皮衣拿到干洗店清洗,交给正在营业中的甲,并向甲交付清洗费100元。该合同关系的主体是(D)

D.宏都干洗店和丙

3.某商店橱窗内展示的衣服上标明“正在出售”,并且标示了价格,则“正在出售”的标示视为(A)A.要约

4.某企业在其格式劳动合同中约定:员工在雇佣工作期间的伤残、患病、死亡,企业概不负责。如果员工已在该合同上签字,该合同条款(A)

A.无效

5.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C)C.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6.某甲的儿子患重病住院,急需用钱又借贷无门,某乙趁机表示愿意借给2000元,但半年后须加倍偿还,否则以甲的房子代偿,甲表示同意。根据合同法规定,甲、乙之间的借款合同(D)D.因乘人之危而可撤销

7,在货物买卖合同中,不属于卖方的主要义务是(D)。D 支付货款

8,土地、房子这样的不动产中,所有权的转移发生在(D)D 登记时

9,借款人的义务中哪个是不正确的(A)A 按时按量提供贷款

10,在货物买卖合同中,交付标的物有几种(C)C 5种

11《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在接受的生效时间上,原则上采用(A)。到达生效

12,依《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规定,如果合同没有明示或默示地规定货物的价格或规定确定价格的方法时,应(A)。

A.按交货时的合理价格来确定货物的价格

13,以下属于直接代理的是(A)。A、委托代理

14,关于表见代理,正确的说法是(B)。B、客观上有使第三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事实

15,以下(D)行为是指代理人不享有代理权的情况。D、代理人的代理行为超出了授权的范围。

16,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为了本人的利益而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日后再将其权利、义务通过另外一个合同转移与本人,称为(C)

C.间接代理

17,公司职员小王要到山东出差,小李委托他代买一箱苹果,小王见当地苹果物美价廉,就多买了一箱。此行为属于:(D)

D、超越代理权

18在代理制度中,行为人的行为对本人具有拘束力的情况为:A、行为人是在本人的授权范围内行事

19,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的法人是(A)A.公司

20,公司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法律特征是(B)B.是法人,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21,狭义的公司资本是指(C)C.仅指公司的自有资本

22,某有限责任公司打算与另一公司合并,该合并方案必须经(B)B、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23,下列不属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职权的是(C)C.聘任或解聘公司的总经理

24,甲、乙、丙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其中,丙的出资为房产,估价为30万元。公司成立半年后,丁加入该公司,成为股东。甲、乙、丁的出资均为现金,并已足额缴纳。后该公司经营不善,拖欠巨额债务。现查明,丙作为出资的房产仅值15万元。依照《公司法》的规定(B)B、丙应当补足其出资差额,甲、乙对其承担连带责任,公司以补足后的财产清偿债务

25.合伙协议未约定合伙合伙企业经营期限的,合伙人在不给合伙企业事务执行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只须提前(B)通知其他合伙人即可以退伙。B.30 日

26,合伙企业下列事务中哪一项可以不经合伙人一致同意(D)。D.合伙企业解散,合伙人指定清算人

27,普通合伙企业中,以下不属于合伙人出资的形式是(D)D.技术

28,设立合伙企业的条件中,下列不属于的是(A)A ,口头或书面合伙协议

29,合伙企业中,退伙类型不包括下列(C)C.自动退伙

30,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合伙人向合伙人以外的人转让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是,应当符合B.必须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无论高于或低于违反合同造成的损失,违约一方都必须支付给守约的一方。(×)

2.对于悬赏广告各国法律一般都认为是一项要约。(√)

3.代理人的义务是忠实履行本人的意思。(√)

4.根据《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规定,要约应当载明货物的名称。(√)

5.要约发出后,要约人可随时撤销要约。(×)

6.强制缔约是合法的。(√)

7.合同有效的条件之一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包括纯获利益的行为。(×)

8.特种买卖分为分期付款买卖、样品买卖和试用买卖。(√)

9.贷款人可将利息于本金中扣除后将钱款借与借款人。(×)

10.试用买卖中,若试用者决定不购买,应承担返还标的物的义务。(√)

11.动产的登记不具有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

12.租赁合同的租期一般不超过20年,即使有书面合同,超出年限也无效。(√)

13.合伙人出资的形式有货币、食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及劳动力。(√)

14.合伙人若想聘请外人经管该企业,无须经得该合伙企业的其他合伙人的一致同意。(×)

15.对于入伙前的合伙企业债务,新的入伙人无须承担责任。(×)

16.对于普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数只设下限,不设上限。(√)

17.合伙企业中,竞业和自我交易都是绝对禁止的。(×)

18.若对被除名退伙存在异议,应在接到除名书面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法院起诉。(√)

19.按公司股东的责任形式可将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20.股票溢价发行所得会转为资本公积金。(√)

21.资本公积金可以用于弥补公司亏损。(×)

22.股份有限公司的定期会议为年会。(√)

23.子公司与分公司在法律地位上均有其独立名义。(×)

24.法定公积金累积达到注册资金的50%后可不用再交法定公积金。(√)

25.分公司的设立须以公司法为依据来设立,而子公司申请即可设立。(×)

26.董事表决权为一人一票制。(√)

27.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均须设经理。(×)

28.过半数董事出席才可举行董事会。(√)

29.公司设立后即由公司承担责任。(×)

30.股东(大)会的职权之一是选举或更换职工董事、监事,决定其报酬。(×)

(√)1.表见代理属于广义上的无权代理的范畴。

(√)2.当一个未被授权的代理行为被追认以后,其效力同事前授权的代理行为相同。

(×)3.表见代理是一种特殊的有权代理。

(√)4.无权代理人得到本人追认后等同于有权代理。

(√)5.当终止代理关系时,必须通知第三人,否则不对第三人发生效力。

(×)6.越权代理是无效的,如表见代理就是无效的(×)7.公司的成立是合同行为,而公司的设立是事实状态,具有法律后果。

(√)8.以的组织关系分公司可分为:本公司与分公司,它们相当于人体大脑与四肢的关系;母公司与子公司,它们相当于母亲与儿子的关系。(×)9.股份公司的董事会人数为19人,当出席董事会的董事不足2/3时,会议无法召开。

(√)10.股份公司临时董事会召开的条件有:1/3的董事认为必要时、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东请求时、监事会提议召开时三个。

(√)11.董事会与监事会不是有限公司的必设机构。

(×)12.当公司发生财产纠纷时,公司的主要大股东是负有连带责任的,而较小的股东则不负有连带责任。

(×)13.原则上讲一项有效的要约,对双方当事人均具有约束力。

(×)14.原则上讲,文字要约一旦发出,即告生效。

(×)15.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错误,原则上该方当事人可以要求撤销合同。

(√)16.原则上讲,当被授权的代理人披露被代理人身份同第三人进行某项合法行为时,该项行为只对被代理人和第三人具有约束力。(√)17.根据《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原则上一项函电承诺(接受发价)于该项承诺通知送达到要约人(发价人)时生效。

(×)18.根据《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受要约人必须完全接受要约的内容,方为承诺,否则构成新要约。

(√)19.根据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协议不得规定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或者由部分合伙人承担全部亏损。

(√)20.根据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新合伙人入伙,除合伙协议另有规定外,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并依法订立书面合同协议。

(×)21.根据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人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布死亡的,对该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享有合法继承权的继承人,从继承开始之日起,取得该合伙企业的合伙人资格。

(√)22.根据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经全体合伙人协商一致,合伙人可以用劳资出资,其评估办法由全体合伙人协商确定。(×)23.根据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企业的所有合伙人对企业债务均有无限连带责任。

(×)24.根据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改变合伙企业的名称应由经全体合伙人2/3以上同意。

(√)25.根据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26.根据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新入伙的有限入伙人对入伙前有限合伙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27.根据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有限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出资,也可以用劳务出资。

(√)28.要约的撤销必须是在要约生效后,对方承诺前撤销有效。

(×)29.在合同订立完毕后,若是变更了合同生效条件,变更后的合同无效。

(√)30..救济、献血和物品借用属于合同法中的单务合同。

合同法 1.合同: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欺诈: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实施某种欺骗他人的行为,并使他人陷入错误而订立合同。

3.合同的履行:指债权人全面的、适当的完成其合同义务,债权人的合同债权得到完全实现。

4.要约:指具有足够的确定性并包含一旦被接受合同即成立的意图订立合同的建议。

5.撤销要约:指要约人在要约被受要约人接受之前向受要约人发出要约失效的通知,使其不再受要约的约束.6.承诺:指受要约人按要约限定的方式对要约人作出的接受要约中包含的合同条件。

7.预期违约:指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8.双务合同:指双方当事人都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合同。

合伙企业

认缴:指同意缴纳的出资数额,认缴的出资可能已经到位也可能没有到位。

实缴:指同意缴纳的出资数额,并已经出资到位。

竞业:指合伙人都不得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同类的营业。

合伙企业: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为经营共同事业,共同出资,共享利润,共担风险而组成的企业。

公司法 新设合并: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成一个新公司的商业贸易,新设合并又称联合。

收购:指公司出资主动购买另一个公司的股份或资产,从而掌握该公司的生产经营权。

公司:指依公司法的规定成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公司法:指规定公司企业的设立、组织、经营、解散、清算以及调整公司对内外关系的法律规范。

股东:指拥有公司股份(票)者,股票则是公司股东的凭证。

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又称财务状况表,它规定了公司在某一个时间点上的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的基本状况。

子公司:指受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是独立的法人组织,它本身是一个完整的公司企业。

无限责任公司:指由两个以上的股东组成,对公司债务负无限连带清偿责任的公司。

4.要约的撤销:是在要约已到达受要约人之后,要约人通知对方取消该项要约,从而使要约的效力归于消灭。

5.要约的消灭:又称为要约的终止。是指要约失去效力,要约人不再受该要约的约束。

8.胁迫:在合同法中是指以使人发生恐怖为目的的一种故意行为。各国法律一致认为,凡在胁迫之下订立的合同,受胁迫的一方可主张合同无效或撤销合同。

9.不可抗力:是指这样一些意外事故:①它是在签订合同以后发生的;②它不是由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所造成的;③它是双方当事人所不能控制的即这种事故的发生是不能预见。无法避免、无法克服其后果的。

10.公积金:公司为了弥补意外亏算,扩大营业范围,或为了巩固公司的财政基础,从公司的盈利中提取一部分,不作为红利分配,而保留在公司内部,以备必要时使用的基金。

11.合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为经营共同事业,共同投资,共享利润而组成的企业。

表见代理:当被代理人的言辞或行为导致第三人合理认为代理人具有某种权限,并根据这些权限同代理人进行法律行为时,代理人就具备了表见代理权限。

无权代理:指欠缺代理权的人以他人名义与第三人进行法律行为。该法律行为非经本人追认,对本人不发生拘束力。

股份有限公司:指公司资本分成相等的股份,公司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本,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又被称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吸收合并:又称兼并,是指一个或几个公司并入另一个永续公司的商业交易。

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有限公司,是指由法定人数的股东投资组成,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全部资产为限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间接代理:代理人以他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定力合同,日后将其权利义务通过另外一个合同转移与本人。

实收资本:指企业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简答:

(一)合同法

1.合同的有效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2)双方意思表示真实、一致。(3)不违法、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2.合同无效的原因有哪些?

(1)欺诈并且导致国家的利益受损。(2)胁迫且导致国家的利益受损。(3)恶意串通导致第三方利益受损。

(4)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5)违反社会公共利益。(6)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3.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1)转移标的钱款所有权。(2)要式(原则上,非自然人间)。(3)标的物为金钱。(4)一般为有偿合同。

4.租赁合同分为哪几类?(1)动产、不动产、权利。(2)定期VS不定期。(3)一般和特殊。

(二)合伙企业

1、设立合伙企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1)两个以上的合伙人。(2)有书面的合伙协议。合伙人出资。(4)合伙企业的名称以及生产经营场所。

2、合伙企业的退伙方式有哪些?(1)协议退伙。(2)单方通知退伙。(3)当然退伙(4)除名退伙。

(三)公司法

1、公司的特征可以概述为哪几个?财产独、责任独、名义独。

2、子公司与分公司的区别是什么?

(1)在法律地位上说,子公司有独立的名义,分公司没有独立的名义。(2)所承担的责任不同。(3)设立方式不同,子公司以公司法为依据来设立,分公司申请即可设立。

3、公积金的用途有哪些?(1)弥补亏损。(2)扩大生产经营。(3)转增公司资本。

4、公司的机构有哪几个?权利机构、行政机构、监督机构。、合伙企业特征?1.合伙人应为两个以上2.是建立在合伙协议基础之上的一类企业。3.合伙企业强调的是“人的组合”。合伙人的死亡、破产、退出等都影响到合伙企业的存续。4.合伙人对合伙企业的债务负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人以个人的全部财产作为合伙债务的担保。5.合伙人原则上均享有平等参于管理工作合伙事务的权利。6.一般不具有法人资格。

二、要约成立的条件是什么?1.表明要约人愿意按照要约的内容订立合同的意思2.要约的相对人一般为特定人3.要约的内容必须明确、确定

4.要约必须送达受要约人

三、请简述订立合同的八大条款1.姓名或者名称及住址2.标的物3.价款4.履行期限5.支付方式6.履行地点7.数量8.争议的解决方式

四、合同无效的原因。1.欺诈、胁迫且损国家利益2.双方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的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五、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股东承担有限责任;2股东人数有法定限制;3有限责任公司不得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4.公司全部资产不划分为等额股份;5公司不能发行股票筹资。

六、公司的主要特征1.公司拥有自己的财产2.公司以自己的名义享受权利与承担义务3.公司以自己的名义起诉与应诉4.公司拥有日常经营管理权5。公司的存续一般不受股东变化的影响

七、合营和合伙区别是什么?1.合营企业是为了从事特定业务组织起来的2.合营企业的经营者之间不存在相互代理的关系,合营者行为非经授权不拘束合营企业3.保护同公司交易的第三人的利益

八、公司设立的基本步骤1.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必须有一定数目的发起人 2.发起人负责制定公司章程及认购股份 3.由发起人召开公司创立大会并选出公司的第一届管理机构 4.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办理注册登记,经主管机关审查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准予登记后,公司即告成立。

三、九、合同成立的条件主要有哪几项?(1)当事人之间必须达成协议,这种协议必须通过要约与承诺达成(2)当事人必须具有订约(民事行为)的能力(3)合同必须有对价或约因(4)合同标的与内容必须合法(5)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6)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十、合同的主要特征(1)合同是有关双方当事人的协议,而不是单方面的协议,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2)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3)合同是各方当事人明确表示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4)合同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十一、什么是无权代理

无权代理是指欠缺代理的人所做的代理行为。无权代理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形:

1、不具备默示授权条件的代理

2、授权行为无效的代理

3、超出授权范围行事的代理

4、代理权消灭后的代理十二、一项有效的要约符合的条件包括哪几方面?

(1)要约必须表明要约人愿意根据要约中提出的条件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要约的目的在于订立合同,因此,凡不是以订立合同为目的的意思表示,就不能称为要约。(2)要约的内容必须明确、肯定。(3)要约必须传达到受要约人时才能生效。

十三、股东大会的权限是什么?

(1)选任与解任董事;(2)决定红利的分派;(3)变更公司的章程;(4)增加或减少公司的资本;(5)审查董事会提出的营业报告书、资产负债表及其他表册;(6)决定公司的合并或解散。

十四、要约的失效主要原因。

要约过了有效期限

要约被有效撤销

要约变为非法,即要约发出后,国家实施的新法使要约非法

要约人失去履行要约的能力,如破产等

要约被受要约人拒绝

十五、代理人对本人负有哪些义务?

1代理人应勤勉地履行其代理职责

2代理人对本人应诚信、忠实、包括(1)代理人必须向本人公开他所掌握的有关客户的一切必要的情况以供本人考虑是否同该客户订立合同

(2)代理人不得以本人的名义同代理人自己订立合同,除非事先征得本人的同意(3)代理人不得受贿或谋私利或与第三人串通损害本人的利益

3代理人不得泄露他代理业务中所获得的保密情报和质料

4代理人须向本人申报账目

5代理人不得把他的代理权委托给他人

十六、公司设立的基本步骤

(1)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必须有一定数目的发起人;

(2)发起人负责制定公司章程及认购股份;

(3)由发起人召开公司创立大会并选出公司的第一届管理机构;

(4)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办理注册登记,经主管机关审查认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准予登记后,公司即告成立。

十七、企业并购的动机

(1)就企业的增长而言,并购是一种比扩大生产更加快捷的方式,这种方式更加适合于那些谋求扩大规模的企业的需要;

(2)如果并购企业的资产的市场价值不能反映该企业的证券价值,那么,对于企业的增长而言,通过并购则比扩大再生产所花费的代价要小得多;

(3)如果某企业要想获得自己稀缺的资源,例如,某种专有技术与专利权甚至现金,并购是一种最好或者是惟一的有效方法;(4)通过并购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增强竞争力,横向并购可以消除现有或潜在的竞争。

十八、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有哪些方式?

一、是合伙人共同执行。共同执行,即是全体合伙人都参与事务执行的执行方式。这是直接体现合伙人平等执行事务权利的普通执行方式。

二、是委托部分合伙人代为执行。委托部分合伙人执行,即根据合伙协议,由全体合伙人中的某一或几个代为执行合伙事务。为了避免各合伙人发生意见分歧,或者部分合伙人不愿参与企业事务执行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方式执行企业事务

十九、公司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个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等

二十、借款人的权利?

(1)有权向主办银行或者其他银行的经办机构申请贷款并依条件取得贷款。

(2)有权按合同约定提取和使用全部贷款。

(3)有权拒绝借款合同以外的附加条件。

(4)有权向贷款人的上级和中国人民银行反映、举报有关情况。

(5)在征得贷款人同意后,有权向第三人转让债务。

论述题

Ⅰ论述公司股东会的职能。

公司股东会的职能有:1.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2.选举和更换董事,决定董事的报酬事项。3.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4.审议批准监事会或者监事的报告。5.审议批准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财务预算方案和财务决算方案主要指公司日常行政性支出,以及相关的费用。6.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7.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做出决议。8.对发行公司债券做出决议。9.对公司的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项做出决议。修改公司章程。

Ⅱ.论述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的条件

1、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民事能力的限制,公职的限制,经营能力的限制 个人信誉的限制 其他限制

2、有合法的企业名称,起责任形式与其所从事的营业相符合3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4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5 有必要的的从业人员。

Ⅲ论述发行公司债券的条件。

公司发行债券的条件:(1)主体资格,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或者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2)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少于6000 万元股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少3000 万元。(3)公司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4)最近三年的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 债 券一年的利息;(5)筹集的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6)债券的率不超过国务院限制的利率水平;(7)国务院规的其他条件。

Ⅳ 论述公司的种类。

1.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是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2.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3.国有独资公司。国有独资公司是指根据我国《公司法》第64条的规定,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4.无限责任公司。无限公司是指二人以上股东所组织,全体股东对公司债务负连带无限责任的公司。所谓连带无限责任是指,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其债务时,股东应以其个人财产清偿公司债务;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债权人有权请求公司股东中的任何一人或数人承担全部清偿责任。

5.两合公司。两合公司,指一人以上无限责任股东与一人以上有限责任股东所组织,前者对公司债务负连带无限责任,后者仅负有限责任的公司。两合公司实为无限公司的变种,其无限责任股东经营企业,有限责任股东仅提供资本和分享利润,不参与公司事务。

论述题

1、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特征

(1)股东承担有限责任;(2)股东人数有法定限制;(3)有限责任公司不得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4)公司全部资产不划分为等额股份;(5)公司不能发行股票筹资。

2、公司的主要特征

1)公司拥有自己的财产2)公司以自己的名义享受权利与承担义务3)公司以自己的名义起诉与应诉

4)公司拥有日常经营管理权5)公司的存续一般不受股东变化的影响

3、无权代理是什么?

无权代理是指欠缺代理权的人所做的代理行为(1)不具备默示授权条件的代理;(2)授权行为无效的代理;

(3)越出授权范围形式的代理;(4)代理权消灭后的代理

4、股东大会的权限

(1)选任与解任董事;(2)决定红利的分派;(3)变更公司的章程;(4)增加或减少公司的资本;

(5)审查董事会提出的营业报告书、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及其他表册;(6)决定公司的合并或解散。

5、合同有效成立的要求(或条件)

(1)当事人之间必须达成协议,这种协议必须通过要约与承诺达成;(2)当事人必须具有订约的能力;(3)合同必须有对价或约因;(4)合同标的与内容必须合法;(5)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6)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6、合同的主要特征:

从法律意义上讲,合同有以下四个特征:(1)合同是有关双方当事人的协议,而不是单方面的协议,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2)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3)合同是各方当事人明确表示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4)合同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7.论述代理人的义务。答:(1)勤勉履行代理职责。(2)诚信、忠实。(3)不得泄露保密情报资料。(4)向本人申报帐目。(5)不得将代理权委托他人。

8.公司的设立条件1)股东人数符合法定规定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3)有共同的公司章程4)有公司名称,符合规定的组织机构5)有公司经营场所

9.一项有效的承诺应具备哪些条件?

1)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2)必须在有效期间内进行。(3)必须与要约内容一致。(4)传递方式必须符合要求。

10.简述要约的撤回和撤销的区别。

(1)前者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前,后者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后;

(2)前者是使一个未发生法律效力的要约不发生法律效力,后者是使一个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要约失去法律效力;

(3)前者的通知只要在要约到达之前或与要约同时到达就发生效力,而后者的通知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不一定发生效力。在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形下,要约是不得撤销的

第四篇:国际商法主观题范文

国际商法主观题

1.简述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区别。

答: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是最主要的两大法系,他们的区别主要是:

(1)法律渊源不同。在法律渊源上,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主要在于判例是否是正式意义的法律渊源。在大陆法系中,一般情况下,制定法是正式的法律渊源,而判例不是正式的法律渊源。先前的判断不能作为司法判决的直接根据,法官与无权通过判例创造法律规范。在英美法系,制定法、判例法都是法的正式渊源。但是,在法官和律师的法律观念中,判例仍是第一位的,制定法只有在被应用到判决中才被视为法的渊源。一般来说,法官在适用法律时,首先考虑适用的是普通法,而后是衡平法,最后才是制定法。

(2)法典编纂的不同。大陆法律的一些基本法律往往采用较系统的法典形式,在它的主要发展阶段上,几乎都有代表性的法典。而在英美法系国家,尽管制定法也在不断的增多,但其制定法一般采用单行法形式,不采取包罗万象的法典形式。

(3)法律分类的不同。大陆法系的国家一般都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作为法律分类的基础,而英美法系则是以普通法与衡平法为法的基本分类。

(4)诉讼程序的不同。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陆法系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中心,法官既要帮助双方当事人理清争议的焦点,积极指导取证活动,还要在法庭上主动询问双方,积极影响案件审理的过程。这种诉讼程序突出法官的职能,具有纠问式诉讼的特征。英美法系的诉讼程序则以原告、被告及其辩护人和代理人为中心,法官只是双方争论的“仲裁人”而不能参与争论。因此,英美法系的诉讼程序又被称为对抗制诉讼程序 2.什么是对价?简述其构成要件。

答:《票据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即应当给付票据双方当事人认可的相对应的代价。”如果一方当事人提供不符合双方认可的对价,不仅构成民法中的违约责任,在票据法中也被认为是无对价,只有在事后追认同意的,才构成对价。对价是一方被赋予的某种权利、利益、好处、或利润,或是另一方承担的容忍、损害、损失或责任。

其构成要件是:

(1)对价必须合法;(2)对价须是待履行或已履行的对价,过去的对价不能构成有效的对价;(3)已经存在的义务和法律义务不能作为对价;(4)对价须具有真实价值,但毋需完全等价;(5)对价必须来自受允诺人包括其代理人;(6)放弃有效的诉权构成对价;(7)部分支付不能作为偿还全部债务的有效对价,但这一规则受到禁反言规则的制约。3.简述两大法系违约责任对成立条件的规定。

答: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规定,违约责任的成立原则上应具备四个条件:(1)行为人有过错;(2)行为人有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的行为;(3)有财产上的损害事实;(4)行为人的违约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规定,凡允诺人没有履行其合同义务,就属违约。不管允诺人是否有过错,也不管是否造成了财产上的损害事实,均不影响违约责任的成立。4.什么是汇票的背书?简述其法律特征。

答:背书是一种票据行为,是票据权利转移的重要方式。背书从按目的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转让背书,即以转让票据权利为目的的背书,二是非转让背书,即以设立委托收款或票据质押为目的的背书。商业汇票均可以背书转让,背书人以背书转让汇票后,即承担保证其后手付款的责任。背书人在汇票得不到付款时,应当向持票人清偿

(一)被拒绝付款的汇票金额;

(二)汇票金额自到期日或者提示付款日起至清偿日止,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计算的利息;

(三)取得有关拒绝证明和发出通知书的费用。背书是一种要式形为,背书必须记载下列事项:

(一)被背书人名称;

(二)背书人签章。未记载上述事项之一的,背书无效。背书时应当记载背书日期,未记载背书日期的,视为在汇票到期日前背书。

背书记载“委托收款”字样,被背书人有权利代背书人行使被委托的汇票权利。但是,被背书人不得再以背书转让汇票权利。汇票可以设定质押。质押时应当以背书记载“质押”字样。被背书人依法实现其质权时,可以行使汇票权利。票据出票人在票据正面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票据不得转让(丧失流通性)。其直接后手再背书转让的,出票人对其直接后手的被背书人不承担保证责任,对被背书人提示付款或委托收款的票据,银行不予以受理。票据背书人在票据背书人栏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其后手再背书转让的,记载“不得转让”字样的背书人对其后手的被背书人不承担保证责任。银行本票仅限于在其票据交换区域内背书转让。

背书不得附有条件。背书时附有条件的,所附条件不具有票据上的效力。将汇票的一部分转让的背书或者将汇票金额分别转让给二人以上的背书背书无效。汇票被拒绝付款或超过提示付款期限的,不得再背书转让,背书转让的,背书人应当承担票据责任。

背书应当记载在票据的背面或者粘单上,而不得记载在票据的正面。背书栏不敷背书的,可以使用统一格式的粘单,粘附于票据凭证上规定的粘接处。粘单上的第一记载人,应当在票据和粘单粘贴处签章。如果背书记载在票据的正面,背书无效。因为背书记载在票据正面,将无法确定背书人的签章究竟是背书行为,还是承兑行为,还是保证行为,因而也不能确认该签章的效力。

5.什么是票据行为?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答:

(一)票据的概念。票据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票据,是指商业活动中的一切票证。包括各种有价证券和凭证。如:股票、债券、本票、提货单、车船票、借据等。狭义的票据,是指发票人依法签发,由自己无条件支付或委托他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根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票据包括汇票、本票、支票。本章所指票据仅指狭义的票据。

(二)票据的法律特征:

(1)票据是完全有价证券。票据与一定的财产权利或价值结合在一起,并以一定货币金额表示其价值。票据的权利与票据不可分开。票据的权利随票据的制作而发生,随票据的出让而转移,占有票据,即占有票据的价值。不占有票据,就不能主张票据权利。

(2)票据是要式证券。票据的格式是由法律规定的,必须根据法律规定的必要形式制作,票据才能有效。如我国《票据法》规定了汇票、本票、支票必须记载的事项,为记载规定事项的,票据无效。

(3)票据是一种无因证券。票据的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时,无需说明其取得票据的原因,只要占有票据就可以行使票据权利。至于取得票据的原因,持票人无说明的义务,债务人也无审查的权利,即使取得票据的原因关系无效,对票据关系也不发生影响。票据的无因性,有利于保障持票人的权利和票据的顺利流通。

(4)票据是流通证券。票据在到期前,可以通过背书方式转让而流通。票据的流通性是票据的基本特征。票据若不能流通,就不能成其为票据。

(5)票据是文义证券。票据上的权利义务必须以票据上的文字记载为准。有关票据债权人或票据债务人,均应当对票据上所记载的文义负责,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变更票据上文字记载的意义。

(6)票据是设权证券。票据是创设权利,而不是证明已经存在的权利。票据一经作成,票据上的权利便随之而确立。如一张空白支票,出票人在金额一栏填写多少金额,该支票便具有多少金额的金钱债权。

(7)票据是债权证券。票据所创设的权利是金钱债权,票据持有人,可以对票据记载的一定数额的金钱向票据的特定债务人行使请求付款权,因此票据是一种金钱债权证券。6.什么是专有技术?简述其法律特征。答:对专有技术的称呼、含义及解释不尽一致,较有影响且被许多国家采用的定义是1969年在布达佩斯召开的保护工业产权会议上由匈牙利代表团提出的:“专有技术指享有一定价值的、可以利用的,为有限范围专家知道的,未在任何地方公开过其完整形式和不作为工业权取得任何形式保护的技术知识、经验、数据、方法或者上述对象的组合。” 专有技术是技术的一种,除具有一般技术所具有的共性外,它还具有自己的特性,它区别于一般技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有技术的非专利性。专有技术是未取得工业产权的人类智力成果,是人们在生产、经营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由于某些原因,此项技术没有获得专利权,不具有专利所具有的独占性,是一种非专利技术。这一特性是专有技术与专利技术区别的界限,但并不是说专利技术中就不会有专有技术。

(2)专有技术的秘密性。秘密性是专有技术的基本特征,也是其存在和获得法律保护的前提和关键。专有技术的秘密性是指该技术仅为持有人以及相关的少数人掌握,不为公众所知,持有人对其采取了相应的保密措施,经过正常的合法渠道他人无法获悉。一项专有技术一旦丧失其秘密性.为公众所知,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应用而不付任何费用,这一技术也就丧失。

(3)专有技术的实用性。这一特征要求专有技术必须具有独特性,它和专利技术一样必须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造性,能够应用于实践。实用性是理论变为实践的条件,也是专有技术存在的基础。

(4)专有技术的可传授性和可转让性。可传授性是指专有技术可以被同等专业人员所掌握,他们应用专有技术可以获得与持有人相同的经济效益。对于持有人所特有的功能不能为他人所掌握则不属于专有技术。

(5)专有技术的动态性。专有技术作为技术的一种,不是静止不变的。研究人员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改进、更新,特别是在当今技术爆炸时代,技术更新更加频繁。专有技术和其它技术一样要求其不断更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实践需要,这样也可以保证专有技术的新颖性,提高其经济价值。7.什么是提单?提单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答:提单,是指用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经由承运人接收或者装船,以及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提单中载明的向记名人交付货物,或者按照指示人的指示交付货物,或者向提单持有人交付货物的条款,构成承运人据以交付货物的保证。”提单的主要关系人是签订运输合同的双方:托运人和承运人。托运人即货方,承运人即船方。其他关系人有收货人和被通知人等。收货人通常是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买方,被通知人是承运人为了方便货主提货的通知对象,可能不是与货权有关的当事人。如果提单发生转让,则会出现受让人、持有人等提单关系人。

提单有三个作用,一是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的收货凭证;二是物权凭证;三是运输合同的证明。提单通常需要一式三份。提单应具有发货人姓名、收货人姓名、地址、目的港、货物形状、运费和其他费用,全套提单页数,承运人收货日期及签字。应注意,提单内容应与发票及货物包装(裸装货物除外)相符。8.什么是有限责任公司?简述其特征。

答: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CO,LTD)。有限责任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由五十个以下的股东出资设立,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 第一,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责。第二,人资两合性,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性,主要表现在公司股东之间,有点类似于合伙。第三,封闭性既非公开性,在股东人数上,一般不超过50人。第四,设立程序简单,一般来说,只要具备公司法具备的条件,即可申请开户。第五,股东对公司活动存在积及参与。第六,组织机构灵活,对于股东人数少,规模小的,可以设一名执行董事,不设董事会或设一至两名监事,不设监事会。第七,规模具体升缩性,可大可小。9.什么是股份有限公司?简述其特征。

答:股份有限公司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或股权证)筹集资本,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其主要特征是:公司的资本总额平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每一股有一表决权,股东以其持有的股份,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主要有:(1)股东人数具有广泛性。股份有限公司产生的原因在于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对巨额资本的需求,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向社会公众广泛地发行股票来筹集资本,任何投资者只要认购股票和支付股款,都可成为股份公司的股东,这使得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人数具有广泛性的特点。(2)股东的出资具有股份性。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金额相等的股份,股份是构成公司资本的最小单位。这种资本股份化的采用,便于股东股权的确定和行使。(3)股东责任具有有限性。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务仅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承担责任。(4)股份发行和转让的公开性、自由性。股份有限公司的的这一特征是区别于其他各种公司的最主要特征。(5)公司经营状况的公开性。由于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的公开性、自由性,使得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仅要向股东公开,还要向社会公开。(6)公司信用基础的资合性。股份有限公司的的信用基础在于其公司资本和资产,这与股东的有限责任是联系在一起的。

10.什么是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具有哪些特点?

答:国际商事仲裁,又称对外经济贸易及海事仲裁、涉外仲裁等,是指不同国家的公民、法人将他们在对外经济贸易及海事中所发生的争议,以书面的形式,自愿交由第 三者进行评断和裁决。国际商事仲裁主要运用于下列案件: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争议;国际货物运输中的争议;国际保险中的争议;国际贸易、支付结算中的争 议;国际投资、技术贸易以及合资、合作经营、补偿贸易、来料加工、国际租赁、国际合作开发自然资源、国际工程承包等方面的争议;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争 议;海上碰撞、救助和共同海损中的争议;国际环境污染、涉外侵权行为中的争议等。其特点是以双方当事人的协议为基础;仲裁机构一般是民间性的组织;提交仲裁的当事人有自由选择地点、仲裁机构、仲裁员、仲裁程序和适用的实体法;仲裁裁决是终局的,一旦作出,立即生效。

国际商事仲裁同诉讼、调解、国内仲裁和国际仲裁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

(1)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一般都是民间组织,不具有法定的强制管辖权,只能受理双方当事人根据仲裁协议提交给它处理的案件。(2)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当事人有较大的自主权,双方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仲裁机构、仲裁地点、仲裁员、仲裁规则、仲裁形式及仲裁应适用的法律等。(3)国际商事仲裁庭审理案件一般不公开进行,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维护当事人的商业信誉。(4)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当事人均有拘束力,任何一方当事人如对裁决不服,也不能上诉。

第五篇:国际商法试题

《国际商法》试卷(12)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哪一项属于我国专利法保护的智力成果?()。

A.一种新化学元素的发现B.一种速算方法C.一种减肥新药D.一种新的放射疗法

2.国家规定并由工商行政部门公布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有()。

A.烟草制品B.儿童食品C.地方特色产品D.电子产品

3.()采取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筹集资本。

A.股份有限公司B.无限责任公司C.有限责任公司D.两合公司

4.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人金额不得超过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

A.10%B.20%C.25%D.30%

5.有限责任公司设经理、副经理,由()。

A.股东大会选举产生B.监事会主席任免C.董事会任免D.董事长任免

6.票据关系是指()。

A.当事人之间基于买卖行为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

B.当事人之间基于经济行为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

C.当事人之间基于票据行为而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D.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

7.出票人签发,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是()。

A.支票B.商业承兑汇票C.本票D.银行承兑汇票

8.我国《合伙企业法》规定()不必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决定。

A.处分合伙企业的不动产B.改变合伙企业的企业名称

C.对外签订合同D.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9.公民甲为某保险公司合法保险代理人,甲在授权内的行为应承担责任的主体是()。

A.代理人甲B.保险公司C.投保人D.甲和保险公司

10.背书人在汇票上记载不得转让字样,()。

A.其后手背书转让的无效B.在特定条件下,该汇票可以转让

C.其后手背书转让的,原背书人对后手的被背书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D.其后手背书转让的,原背书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11.工程师刘某原在某研究所从事微波通信机的研究。1987年3月刘某辞职。同年11月受聘于某公司,两个月后被公司在刘某的指导下开发出64路微波通信机,依我国专利法,该项专利成果的专利申请权归()。A.刘某B.某研究所C.某公司D.某公司与某研究所共有

12.发明家期利尼于2000年10月20日就其一项发明在法国申请专利。2001年9月30日,斯利尼又就发明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了专利申请,并申请了优先权。后斯利尼的该项发明在法国和中国分别于2002年12月31日、2003年8月15日被授予专利权。据此,斯利尼的该发明专利权在中国有效期应截止哪一天?()

A.2020年10月19日 B.2022年8月14日C.2015年9月29日D.2021年9月29日

13.依大陆法,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为了本人的利益而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日后再将其权利、义务通过另外一个合同转移于本人的,称为()。

A.直接代理B.再代理C.间接代理D.复代理

14.洪昌家具厂设计了以下几个产品商标,不符合商标法有关规定的是()。

A.“洪昌”B.奥林匹克五环图形C.“长白山”D.“幸福”

15.依照股东的权利义务不同,股份可分为()。

A.普通股与优先股B.国有股、法人股与社会公众股

C.公司职工股和内部职工股D.记名股票与无记名股票

16.在我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数为()。A.2-30人B.3-50人 C.2-50人 D.3-50人

17.商事组织的法律分类是()。

A.工业、农业、商业B.公有制、非公有制C.独资制、合伙制、公司制D.外资、内资

18.承运人按固定航线、固定航期,按固定标准收取运费的海上货物运输方式是()。

A.租船运输B.班轮运输C.航次租船运输D.定期租船运输

19.依我国法律,公司是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

A.合伙企业B.独资企业C.企业法人D.非法人企业

20.依英美法,一个人以他的言辞或行动使另一个人有权以他的名义签订合同,这种代理权产生的原因为()。A.明示的指定B.默示的授权C.客观必需的代理权D.追认

二.多项选择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行为属于无效的票据行为()。

A.限制行为能力人在金额较小的票据上的签章行为

B.票据取得人不知道票据转让者转让的票据系偷盗所得而受让该票据的行为

C.因欺诈而取得票据的行为

D.法人单位在签发票据时未在票据上加盖其印章的行为

2.关于国际商事仲裁叙述正确的是()

A.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与“仲裁协议”具有同等效力B.我国是《纽约公约》成员国之一

C.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明确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向法院起诉

D.在我国,国际商事仲裁的仲裁庭必须有3个以上仲裁员组成3.我国商标法中认定驰名商标的标准是()。

A.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B.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C.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D.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

4.甲地商人A向乙地商人B购入一批货物,可由甲地A商将现金转换为票据,再将票据交付给乙地B商,由乙地B商在当地将票据转换为现金。说明票据具有()。

A.汇兑功能B.信用功能C.支付功能D.融资功能

5.公司合并可以采用()合并形成。A.吸收B.新设C.自由D.强制

6.公司债与股份的主要区别有()不同。

A.持有人的地位B.风险责任C.利益分配D.投资期限

7.《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对于卖方交货与合同规定不符时买方可采取的救济方法有()。A.要求减价B.撤销合同C.请求损害赔偿D.要求加价

8.国际商事代理关系中的当事人有()。A.本人B.中间人C.第三人D.代理人

9.国际商事合同订立的法律程序包括()。A.要约B.商谈C.承诺D.签字

10.依出票人的不同可将汇票分为()汇票。A.商业B.记名C.指示D.银行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大陆法系的法律渊源主要是成文法。()

2.在非生产性研究工作中未以专利权人允许而使用其专利不构成侵权。()

3.《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货物一般仅指有形动产,而不包括股票、债券,流通票据和

其他权利财产,以及不动产和劳务等。()

4.《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属于一种国际贸易惯例。()

5.合伙企业成立后入伙的新合伙人,对入伙前合伙企业的债务不承担连带责任。()

6.凡是变造的票据一律无效。()

7.有限责任公司的章程应由股东共同制定。()

8.承兑是汇票特有的制度,支票、本票没有承兑的问题。()

9.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电子商务示范法》与其他法律一样具有强制性。()

10.国际商法就是调整国际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四.名词解释(2题,每题4分,共8分)

1.产品责任:

2.提单:

五.简答题(2题,每题6分,共12分)

1.共同海损成立应具备哪些要件?

2.简述代理法律特征。

六.案例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2000年6月,某市4家企业拟发起成立一家从事高新技术开发的大新股份有限公司,资本总额为800万元,4家发起企业认购250万元(每股1元),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股。2000年10月,发起人中的3家企业以现金认购了70万元的股份,另一家企业则以其非专利技术入股,作价180万元。2001年1月,社会认股人缴纳股款400万元,发起人以大新股份有限公司的名义申请银行抵押贷款150万元,从而募足了股款。2001年2月,在A市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主持下,召开了大新股份有限公司的创立大会,做出建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决定。请问:大新股份公司有限公司的成立有哪些不合法之处?

2.我国金风号货轮在装载货物启程前与我国某保险公司就货轮签订了碰撞险保险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2)该保险合同适用我国的法律;(2)该货轮的保险价值为1亿元,保险金额为5000万元。金风号货轮在公海上,由于巴拿马籍货轮驾驶不当而遭到碰撞,受到损失。问:(1)金风号货轮受到损失的金额为5000万元,保险公司应向金风号货轮支付的保险金为多少?(2)金风号货轮发生碰撞后失火,金风号货轮以巴拿马籍货轮上的工作人员对此进行补救。扑救费用金风号货轮花费了100万元。对此费用应由哪方承担?承担的金额为多少?(3)保险公司在向金风号货轮支付保险金后,可以向巴拿马籍货轮行使何种权利?

3.2001年5月20日,上海某苗圃向浙江宁波某园艺公司订购一批花木。为此某苗圃签发了一张票面金额为8元的现金支票,交付给浙江宁波某园艺公司。园艺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去银行提款过程中,不慎遗失了支票。园艺公司随即电告某苗圃此事,请其协助防范。某苗圃接到报告后,遂以申请人身份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要求宣告遗失票据无效。请问:(1)人民法院是否应该受理某苗圃的申请?(2)如申请公示催告,应向哪一个法院申请,由谁申请?应该经过怎样的程序?

《国际商法》试题参考答案(15)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C2.A3.A4.B5.C6.C7.C8.C9.B10.C

11.B12.A13.C14.B15.A16.C17.C18.B19.C20.B

二、多项选择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ACD2.AB3.ABCD4.AC5.AB

6.ABCD7.ABC8.ACD9.AC10.AD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3.√4.√5.×6.×7.√8.√9.×10.√

四.名词解释(2题,每题4分,共8分)

1.产品责任:是指由于产品存在瑕疵而导致消费者、使用者或其他第三者蒙受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时,该产品生产者或销售者应当承担的一种损害赔偿责任。

2.提单:是指一种用以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和货物已由承运人接管或装船,以及承运人据以保证交付货物的单证。

五.简答题(2题,每题6分,共12分)

1.答:共同海损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1)必须确有危及船、货共同安全的危险存在;(2)共同海损的措施必须是有意而合理的;(3)共同海损的牺牲和费用必须是特殊的;(4)共同海损措施必须具有效果。

2.答:代理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代理人必须在本人的授权范围内实施代理行为;(2)代理人必须以本人的名义或为本人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同第三人签订合同;(3)代理人须自己独立为意思表示;(4)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6分]

六.案例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答:大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新公司)的成立不合法之处主要表现在:(1)《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而大新公司只有800万元。(2)发起人实际认购的250万元,不足募集设立时发起人应认购不低于总数的35%的规定。(3)《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发起人应为5人,而大新公司发起人为4人。(4)发起人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出资超过了《公司法》规定的20%的限额。(5)已发行股份的股款应由发起人认购完成,而大新公司以抵押贷款筹足。(6)创立大会应由发起人而非证券监管机构召集主持。[只要求答对其中5条,每条2分]

2.答:(1)保险公司应向金风号货轮支付的保险金为2500万元。[4分](2)金风号货轮扑火的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50万元,要求巴拿马籍货轮所属公司承担50万元。[3分](3)保险公司在向金风号货轮支付保险金后,可以向巴拿马籍货轮行使代位求偿权。[3分]

3.答:(1)人民法院不应受理某苗圃的申请。因某圃是票据的出票人并非票据最后持有人,因此不具备申请人资格。[4分](2)应由宁波园艺公司向票据支付地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其程序如下:第一,宁波园艺公司向票据支付地基层法院提出申请;第二,法院收到申请后立即审查,决定是否受理;第三,法院决定受理后,向支付人发出停止支付的通知并同时发布公示催告。[6分]

下载国际商法教案2014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商法教案201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际商法论文.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刑事责任 摘要: 恐怖主义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违反人道与人性的刑事犯罪,而以涉外因素为特征,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起世界性的关注与恐慌的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更......

    国际商法作业

    1. 简述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区别。 答: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是最主要的两大法系,他们的区别主要是: 1》法律渊源不同。在法律渊源上,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主要在......

    国际商法案例

    国际商法案例 案例1:1993年8月底,德国建筑商A,美国生产商B,4万吨钢缆,报价是为了计算向某项工程的投标,10月10日可知投标结果。同年9月10日,B向A发出了正式要约,邀约中既没有规定承......

    国际商法答案

    1、我某外贸公司与荷兰进口商签订一份皮手套合同,价格条件为CIF鹿特丹,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了一切险,生产产家在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将千真万确的清晰度降到了最低程度,然后用......

    国际商法读后感

    15)论英美合同法中的对价制度学院:商务英语 班级:0906 姓名:康迪 学号:1201090610一、理性看待对价原则的衰落 对价原则在普通法中已有悠久的历史,然而它在现代契约法中的衰落也......

    国际商法学习心得(精选合集)

    国际商法学习心得 本学期我通过对国际商法的学习,很是受益匪浅。虽然我是一名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但是经济与法本就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再加之,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商......

    国际商法教学大纲

    《国际商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商法 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aw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相关课程:经济法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授课教师:陈微波......

    国际商法复习材料

    国际商法复习材料 1.国际商法 国际商法是指调整国际商事组织和商事交易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2.国际商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国际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 3.国际商法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