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钱钟书故居观后感
钱钟书故居观后感
篇一:参观钱钟书故居有感
钱钟书故居观后感
最近,我们寝室一行人来到了钱钟书故居,钱钟书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著有《围城》被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先生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怀着对钱钟书先生无比崇敬的心情,我们参观了钱钟书故居。
在无锡市健康路新街巷30号、32号,我们看见了钱钟书故居的大门,其系钱家祖遗产业——钱绳武堂。筹建于1923年,其叔父钱孙卿续建于1926年,占地面积为二亩四分八厘八毫(1600平方米),为七开间三进明清风格又吸取西式建筑之特点。祖父钱福烔题名为“绳武堂”,匾为当时江苏省省长韩国钧所书。钱福烔集经史语撰联悬于厅堂之上,勉励钱氏子孙勤奋读书,安份守业,和睦相处,继 承家风。钱钟书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绳武堂敦厚质朴竞志奋进的门风,都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这座古朴的建筑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优秀建筑的魅力,更让我感受深刻的是钱钟书先生深厚的人格魅力。来到钱钟书的书房,据说钱钟书在16岁时被父亲在此责打,才知开窍,此后便一鸣惊人。他在19岁时,因优异的中英文水平,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此后他更加努力,扬言要读遍清华图书馆。他还是忏悔在书上写下心得体会,被清华学子称为“钱批”。钱钟书过目不忘的本领与十足的干劲被外文系教授吴宓所看好,将他称为“人中之龙”。
这次来钱钟书故居感触多多,钱钟书对新中国、对中华这块热土和对安身立命基础的传统文化无限的热爱大概可以从故居中看的出,他对知识文化的追求,此中的精神怎能不感动我们,其实这种地方都会激起斗志,激起我们的对知识的渴望,不谈报效国家这样的空话,勤勤恳恳的完成工作,大概是钱钟书能够达到这样高度的主要原因吧,然而做到是多么难,但我们要砥砺前行,不管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曲折和苦头,不更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虽然参观时间很短暂,不能让我们全面领略到钱钟书先生的各个方面,但在这短短的参观过程中我们仍然为钱钟书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才华所折服。我们要学习和继承钱先生刻苦认真的精神、简朴的生活作风,并将其发扬光大。篇二:钱钟书故居观后感
钱钟书故居观后感
钱钟书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著有《围城》被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先生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怀着对钱钟书先生无比崇敬的心情,我们参观了钱钟书故居。
钱钟书故居位于无锡市健康路新街
巷30号、32号,系钱家祖遗产业
——钱绳武堂。钱钟书故居系钱钟
书祖父钱福炯筹建于1923年,其叔
父钱孙卿续建于1926年,占地面积
为二亩四分八厘八毫(1600平方
米),为七开间三进明清风格又吸取
西式建筑之特点。祖父钱福烔题名
为“绳武堂”,匾为当时江苏省省
长韩国钧所书。钱福烔集经史语撰 联悬于厅堂之上,勉励钱氏子孙勤
奋读书,安份守业,和睦相处,继
承家风。钱钟书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绳武堂敦厚质朴竞志奋进的门风,都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这组江南常见的具有传统风格的民居建筑:前后共两进,面阔均为七间。1926年钱钟书的叔父钱孙卿先生因子女较多,在征得其父同意后,于后园西北角添建楼房三楹;之后又接建楼房一楹,因园内有一树盛开的梅花,故名“梅花书屋”。
这座古朴的建筑不仅让
我感受到了优秀建筑的魅
力,更让我感受深刻的是
钱钟书先生深厚的人格魅
力。来到钱钟书的书房,据
说钱钟书在16岁时被父亲
在此责打,才知开窍,此后
便一鸣惊人。他在19岁时,因优异的中英文水平,被清
华大学破格录取。此后他更
加努力,扬言要读遍清华图
书馆。他还是忏悔在书上写
下心得体会,被清华学子称
为“钱批”。钱钟书过目不忘的本领与十足的干劲被外文系教授吴宓所看好,将他称为“人中之龙”。
春天繁忙的播种,预示着秋天丰硕的收成。经过几年的深造,钱钟书在文学与外文方面有了大大的提高,不仅获得了牛津大学学位与文学学士学位,还凭借出色的外文与中国文学而获得出国留学的机会。
1978年有着超强语言功底的钱钟书,在外国用多种语言进行讲学,引起了国内外不小的轰动,一些外国人士认为诺贝尔奖惟钱钟书所有。这不仅让外国人对钱钟书有了新的了解,也让他们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钱钟书不因有才华而到处炫耀,而是低调做人,辅仁中学想将一座楼取名为“中书楼”,却被钱钟书婉言拒绝。钱钟书过世后,他妻子杨绛也应他要求,未开追悼会。体现了他崇高的人格精神。
虽然参观时间很短暂,不能让我们全面领略到钱钟书先生的各个方面,但在这短短的参观过程中我们仍然为钱钟书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才华所折服。我们要学习和继承钱先生刻苦认真的精神、简朴的生活作风,并将其发扬光大。
食科1108 杨琳云 0103110828 篇三:钱钟书故居观后感
钱钟书故居观后感
制药三班 张兰飞 1160214314 最近,有点伤感,亦有悔惜。矛盾的心情,错综复杂,缠绕在心怀。可能是,为了完成思修老师的作业,又或是为了放松自己沉重的心石。周六,我来到了钱钟书故居参观,可能心情不太畅然,没有懂得如何欣赏艺术美。只是对自己的迷茫大学生活有感而发罢了。
钱钟书故居位于无锡市健康路新街巷30号、32号,系钱家祖遗产业——钱绳武堂。钱钟书故居系钱钟书祖父钱福炯筹建于1923年,其叔父钱孙卿续建于1926年,占地面积为二亩四分八厘八毫(1600平方米),为七开间三进明清风格又吸取西式建筑之特点。祖父钱福烔题名为“绳武堂”,匾为当时江苏省省长韩国钧所书。钱福烔集经史语撰联悬于厅堂之上,勉励钱氏子孙勤奋读书,安份守业,和睦相处,继 承家风。钱钟书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绳武堂敦厚质朴竞志奋进的门风,都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他的故居又名:梅花书屋。这座古朴的建筑不仅感受到了优秀建筑的魅力,更让我感受刻的是钱钟书先生深厚的人格魅力。来到钱钟书的书房,据说钱钟书在16岁时被父亲在此责打,才知开窍,此后便一鸣惊人。他在19岁时,因优异的中英文水平,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此后他更加努力,扬言要读遍清华图书馆。他还是忏悔在书上写下心得体会,被清华学子称 为“钱批”。钱钟书过目不忘的本领与十足的干劲被外文系教授吴宓所看好,将他称为“人中之龙。这座古朴的建筑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优秀建筑的魅力,更让我感受深刻的是钱钟书先生深厚的人格魅力。
如果我不来钱钟书故居,我又对他了解多少呢,只有《围城》,或是什么,有种对伟人的轻屑的愧疚,以及无限的钦佩经过几年的深造,钱钟书在文学与 外文方面有了大大的提高,不仅获得了牛津大学学位与文学学士学位,还凭借出 色的外文与中国文学而获得出国留学的机会。这次来钱钟书故居感触多多,问个文革他被批斗,他毅然回答:“:时光倒流,我还是照老样!”表现了钱钟书对新中国、对中华这块热土和对安身立命基础的传统文化无限的热爱,不管国家怎样贫困落后,也不管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曲折和苦头,自己受到过多么不公正的对待,他都不更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而我们现在并没有为什么国家,没 有那么伟大的情怀,甚至为了自己的未来,我们都不愿把握青春,拼搏自己,要荒废青春呢,其实这种地方都会激起斗志悔意,并立志怎么怎么样,关键要看你的心有多坚定,钱钟书也是一个普通人,我心飞翔,只能说,我会时刻鞭策自己,向前,居安思危。
第二篇:钱钟书故居观后感
钱钟书故居观后感
制药三班 张兰飞 1160214314 最近,有点伤感,亦有悔惜。矛盾的心情,错综复杂,缠绕在心怀。可能是,为了完成思修老师的作业,又或是为了放松自己沉重的心石。周六,我来到了钱钟书故居参观,可能心情不太畅然,没有懂得如何欣赏艺术美。只是对自己的迷茫大学生活有感而发罢了。
钱钟书故居位于无锡市健康路新街巷30号、32号,系钱家祖遗产业——钱绳武堂。钱钟书故居系钱钟书祖父钱福炯筹建于1923年,其叔父钱孙卿续建于1926年,占地面积为二亩四分八厘八毫(1600平方米),为七开间三进明清风格又吸取西式建筑之特点。祖父钱福烔题名为“绳武堂”,匾为当时江苏省省长韩国钧所书。钱福烔集经史语撰联悬于厅堂之上,勉励钱氏子孙勤奋读书,安份守业,和睦相处,继 承家风。钱钟书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绳武堂敦厚质朴竞志奋进的门风,都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他的故居又名:梅花书屋。这座古朴的建筑不仅感受到了优秀建筑的魅力,更让我感受刻的是钱钟书先生深厚的人格魅力。来到钱钟书的书房,据说钱钟书在16岁时被父亲在此责打,才知开窍,此后便一鸣惊人。他在19岁时,因优异的中英文水平,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此后他更加努力,扬言要读遍清华图书馆。他还是忏悔在书上写下心得体会,被清华学子称 为“钱批”。钱钟书过目不忘的本领与十足的干劲被外文系教授吴宓所看好,将他称为“人中之龙。这座古朴的建筑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优秀建筑的魅力,更让我感受深刻的是钱钟书先生深厚的人格魅力。
如果我不来钱钟书故居,我又对他了解多少呢,只有《围城》,或是什么,有种对伟人的轻屑的愧疚,以及无限的钦佩经过几年的深造,钱钟书在文学与 外文方面有了大大的提高,不仅获得了牛津大学学位与文学学士学位,还凭借出 色的外文与中国文学而获得出国留学的机会。这次来钱钟书故居感触多多,问个文革他被批斗,他毅然回答:“:时光倒流,我还是照老样!”表现了钱钟书对新中国、对中华这块热土和对安身立命基础的传统文化无限的热爱,不管国家怎样贫困落后,也不管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曲折和苦头,自己受到过多么不公正的对待,他都不更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而我们现在并没有为什么国家,没有那么伟大的情怀,甚至为了自己的未来,我们都不愿把握青春,拼搏自己,要荒废青春呢,其实这种地方都会激起斗志悔意,并立志怎么怎么样,关键要看你的心有多坚定,钱钟书也是一个普通人,我心飞翔,只能说,我会时刻鞭策自己,向前,居安思危。
第三篇:参观钱钟书故居有感
钱钟书故居观后感
最近,我们寝室一行人来到了钱钟书故居,钱钟书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著有《围城》被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先生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怀着对钱钟书先生无比崇敬的心情,我们参观了钱钟书故居。
在无锡市健康路新街巷30号、32号,我们看见了钱钟书故居的大门,其系钱家祖遗产业——钱绳武堂。筹建于1923年,其叔父钱孙卿续建于1926年,占地面积为二亩四分八厘八毫(1600平方米),为七开间三进明清风格又吸取西式建筑之特点。祖父钱福烔题名为“绳武堂”,匾为当时江苏省省长韩国钧所书。钱福烔集经史语撰联悬于厅堂之上,勉励钱氏子孙勤奋读书,安份守业,和睦相处,继 承家风。钱钟书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绳武堂敦厚质朴竞志奋进的门风,都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这座古朴的建筑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优秀建筑的魅力,更让我感受深刻的是钱钟书先生深厚的人格魅力。来到钱钟书的书房,据说钱钟书在16岁时被父亲在此责打,才知开窍,此后便一鸣惊人。他在19岁时,因优异的中英文水平,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此后他更加努力,扬言要读遍清华图书馆。他还是忏悔在书上写下心得体会,被清华学子称为“钱批”。钱钟书过目不忘的本领与十足的干劲被外文系教授吴宓所看好,将他称为“人中之龙”。
这次来钱钟书故居感触多多,钱钟书对新中国、对中华这块热土和对安身立命基础的传统文化无限的热爱大概可以从故居中看的出,他对知识文化的追求,此中的精神怎能不感动我们,其实这种地方都会激起斗志,激起我们的对知识的渴望,不谈报效国家这样的空话,勤勤恳恳的完成工作,大概是钱钟书能够达到这样高度的主要原因吧,然而做到是多么难,但我们要砥砺前行,不管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曲折和苦头,不更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虽然参观时间很短暂,不能让我们全面领略到钱钟书先生的各个方面,但在这短短的参观过程中我们仍然为钱钟书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才华所折服。我们要学习和继承钱先生刻苦认真的精神、简朴的生活作风,并将其发扬光大。
第四篇:钱钟书
中文名: 钱钟书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江苏无锡县 出生日期: 1910年11月21日 逝世日期: 1998年12月19日 职业: 作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牛津大学 主要成就: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代表作品: 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人·兽
履历
钱锺书出生那天,曾有人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父为他取名 “仰先”,取“仰慕先哲”之义,字“哲良”。至此周岁抓周,抓了一本 书,父亲为他正式取名“锺书”。1920年 十岁 入无锡东林小学。1923年 十三岁 考入美国圣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因出众的才华受到罗家伦、吴宓、叶公超等人的欣赏,被看作特殊的学生。1932年,结识杨绛。1933年,与杨绛订婚。钱钟书和杨绛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 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结婚,同船赴英。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B.litt学位。之后随杨绛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女儿钱瑗出生。1938年,秋,与杨绛乘法国邮船阿多士Ⅱ(AthosⅡ)回国。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在湘西两年。其间于1940年暑假曾回家探亲,因道路不通,半途折回。完成《谈艺录》最初部分,约相当于《谈艺录》初稿的一半。完成《围城》 的布局、构思。有《中书君近诗》一册(非卖品)。有论文《中国诗和中国画》(1940)。此文后来收入了《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1947)、《旧文四篇》(1979)和《七缀集》(1985)。1941年,暑假由广西乘船到上海,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散文随笔集《写在人生边上》由开明书店出版,是“开明文学新刊”之一。写作《围城》。其时困顿于上海沦陷区时期的经历和情绪,对《围城》题旨和书名的确定有重要的影响。1945年,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年中,其短篇小说《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围城》作者钱钟书先生诗文评《谈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是“晨光文学丛书”之一。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文学研究所,其间完成《宋诗选注》,并参加了毛选翻译工作和《唐诗选》、《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1955—1957年 四十五—四十七岁在郑振铎、何其芳、王伯祥等人的支持下,穷两年之力完成了《宋诗选注》,选注了宋代81位诗人的297首作品。1957年因父病到湖北省亲,有《赴鄂道中》五首绝句,寄寓了对当时形势的感受。此年父亲钱基博病逝。1958年 四十八岁 《宋诗选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锺书、杨绛均被“揪出”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经受了冲击。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锺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锺书、杨绛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72年3月回京,开始写作《管锥编》。1976年 六十六岁由钱锺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诗作《老至》寄寓了对形势的感受。1980年 七十岁11月,赴日本访问。在早稻田大学作《诗可以怨》的演讲。《围城》重印。1982年 七十二岁《管锥编增订》出版。本年起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1983年 七十三岁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身份主持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并致开幕词。《人兽鬼》和《写在人生边上》被列入“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年 七十四岁《也是集》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出版。此书上半部是1979年以后发表的三篇论文:《诗可以怨》(1981)、《汉译第一首英译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1982)、《一节历史掌故、一个宗教寓言、一篇小说》(1983);下半部从《谈艺录》补订本摘选。《谈艺录》补订本由中华书局出版。1998年 八十八岁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锺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晚,江泽民总书记
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在翌日新华社播出的新闻通稿中,出现“永垂不朽”字样。2.主要著作年表钱锺书先生字默存,曾用笔名中书君等。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昆仑。60年来,钱钟书先生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淡泊名利,甘愿寂寞,辛勤研究,饮誉海内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几代学人,是中国的宝贵财富。钱先生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对于我们建设中国新文化,特别是在科学地扬弃中国传统文化和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钱先生给予中国文化的主要影响:一是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观照中国与世界。在精熟中国文化和通览世界文化的基础上,钱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先生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以及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二是以一种新的学术规范发展和深化中国学研究。中国是诗书礼义之邦,中国的学问源远流长,中国学早已蔚成世界之显学。在这个领域,一方面是勤谨笃实,硕果累累,另一方面却是陈陈相因,难以出新。思想方法上的僵化固守和学术方法上的划地为牢,极大地阻滞了前进的速度。在这种亟待变革的形势下,钱先生的治学方法应运而生。他数十年间所实践的“打通”、“参互”、“比较”的方法,努力使中国学自觉地成为一个科学的、开放的体系,从而获得一个更深、更广、更新的发展。三是以一种现代意识统领文学创作。钱钟书先生生活在一个农业国,但是,他却没有小生产所固有的狭隘保守观念;他主要研究的是中国古代文学,但是,他却没有三家村学究的陈腐迂阔做派。钱先生的创作贯注着一种强烈的现代意识,这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是并不多见的,有别于同时代的一般作品而与世界文**流颇为合拍。特别值得重视的是,他的文学创作都不是那种生吞活剥的东西,而是具有真正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中国人也为外国人所喜爱的作品。四是以一种高尚的形象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人格上的榜样。在三、四十年代,钱钟书先生不向恶势力俯首,用文学作品辛辣地嘲弄了那个黑暗社会。1949年以后,钱钟书先生虽然“经过九蒸九焙的改造”,“文革”中更是受尽凌辱和折磨,但是,智者是不可征服的。钱钟书先生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忘记他作为一个学者,要为祖国和世界文化做出贡献的历史使命。他不走冷门,不投热机,不计利钝,不易操守,反对树宗立派,只是一心一意地搞研究、出成果。在当今之世,这种品格更其难能可贵。
第五篇:钱钟书
钱钟书《围城》读书笔记
读《围城》先是为其幽默所折服,细细回想,才品味出表面的幽默背后,其实别有洞天。
《围城》的整个脉络,大抵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以方鸿渐为例,外人看似风光,殊不知此人正被学历,婚姻等问题层层围困,无法挣脱。而在钱钟书笔下,其他的人物,也大都作茧自缚,痛并困惑却不自知。这些“聪明人”之所以像一样被困,说到底是因为人性软弱,逃不过欲望作祟。这种立意上的深刻,在钱老笔下却表现得轻快流畅。看似轻松的调侃,却是对时弊,人性犀利的讽刺。这种辛辣的幽默,读来酣畅淋漓,细想却发人深省。
自序言起,钱钟书已经开始以其独特的语言就当时华而不实的“献书”风气小小地幽了一默:近来觉得献书也像“致身于国”、“还政于民”等等佳话,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名说交付出去,其实只仿佛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随你怎样把作品奉献给人,作品总是作者自己的。大不了一本书,还不值得这样精巧地不老实,因此罢了。
钱老书中的幽默并不是单纯的插科打诨,而是着力于中西方文化,或中国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间的冲突:一是嘲讽对西方文化的生搬硬套:“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两方补丁,照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二是探讨对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的吸收中的荒诞,一如方鸿渐在家乡中学演讲时所说的,“海通几百年来,只有两件西洋东西在整个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吸收的西洋文明。”三是以现代文化比照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弊端:方鸿渐的父亲方老先生的迂腐,他推荐的线装书中„中国人品性方正所以说地是方的,洋人品性圆滑,所以主张地是圆的‟。
钱式幽默同样针砭了社会的时弊。“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一语道破了流于形式的浮夸风气。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被钱老所不屑的一些做法,在现代却随处可见。文凭至上已成为大多用人单位的常态,假学位的现象在今日更是屡见不鲜,若钱老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围城》中的讽刺,最终落点仍然是对人性的剖析。整个离奇的故事本身就是最大的讽刺,集中体现了人性中的欺诈、虚荣、软弱、对环境的无奈。在其与爱尔兰人荒诞的交涉过程中,尔虞我诈,锱铢必争,最终方鸿渐获胜,取得“也许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双方均表现得既虚伪又吝啬。此外张买办中文夹英文,被钱钟书讽刺为“牙缝里的肉屑”的说话方式也可折射出崇洋媚外,贪慕虚荣心态。书中其余各处描写均表现了世间百态,或丑陋或滑稽,不一而足。
《围城》式幽默,发人深省,同样也引发了了我些许的思考。只要有欲望的地方,就有所谓的“围城”,在我们津津乐道于方鸿渐被层层围住的同时,自己是否也身在其中,道德,地位,金钱,乃至情感,一圈圈的围城,很多人似乎浑然不觉,即使了解,也未必敢正视,即使正视,也不见得想出来,当真想出来的时候,不是看破红尘便也垂垂老矣,当然,的的确确有不少的人想逼进来,那便又是一个进出的循环.人生就是在此循环中过的,我们自始终究要走进那一个一个的围城,无可避免,却并非每一个人都可以走出来,所谓执念,便是对于这类人所说的.而我想,<围城>虽点出时弊,却无法解决,是否算是悲哀,而我们,虽知身陷其中而无法自拔,是否也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