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保障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顺利实施,结合我国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开展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二、工作目标
利用2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在50家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实施的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工作服务。
三、组织管理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由卫生部医政司负责组织和管理,包括确定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试点病种临床路径,确定试点医院和试点病种,并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
卫生部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制订各试点病种临床路径,对各试点医院工作进行专业指导,收集、分析试点医院试点工作相关信息,制订综合监测和试点效果评估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本省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负责组织本辖区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对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并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研究工作,定期向卫生部医政司报告本辖区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各试点医院应成立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试点专业科室、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信息统计、病案管理、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试点工作机制,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在我部下发的各病种临床路径的基础上,制定本院相关试点病种临床路径,组织对相关试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试点科室开展工作,组织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定期向本省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报告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各试点医院试点科室成立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任成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四、试点范围
在全国范围内至少遴选50家试点医院,承担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一)试点医院的遴选办法和遴选原则。1.按照统筹兼顾东、中、西部地区分布的原则,结合试点医院所在地区对试点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以及当地医院前期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开展情况,选取北京市、辽宁省、吉林省、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甘肃省12个省(直辖市)作为指定试点省份。原则上各指定试点省份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医院主动申报的基础上,遴选本辖区三级医院作为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医院,报卫生部审定。试点医院名额分配详见附件1。本方案分配的试点医院名额为最低限额,各指定试点省份可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试点医院数量。
2.试点医院应具备以下条件:
(1)试点三级医院应为地市级及以上三级医院;
(2)对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有较高积极性;
(3)医院管理水平较高,前期有临床路径或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经验优先;(4)有较好的专业基础,在当地综合实力较强且具有代表性;(5)满足承担试点工作所需的其他条件。
(二)试点专业的遴选办法和遴选原则。
1.在卫生部制定的22个专业112个病种临床路径的范围内,综合医院选择至少2个专业作为试点专业,专科医院按照专科特色确定试点专业。
2.确保50家试点医院能够涵盖全部22专业112个病种。
3.确保50家试点医院的试点专业有一定样本量,具有统计学意义。4.试点专业科室应具备以下条件:
(1)试点专业科室对于开展试点工作有较高积极性;
(2)试点专业科室管理水平较高,有开展临床路径或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经验或曾开展相关研究;
(3)试点专业科室医疗服务水平应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专科医院选择的试点专业应与本院专科特色相符;
(4)试点专业科室满足承担试点工作所需其他条件。
五、实施步骤
试点工作自2009年12月始,至2011年12月结束。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试点启动阶段(2009年12月)。1.印发试点方案。
2.各试点省份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本辖区试点医院名单和各试点医院拟承担临床路径试点专业报卫生部审定。
3.卫生部召开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会议和培训会。
4.各试点省份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试点医院制订具体试点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1年10月)。
1.各试点省份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
2.各试点医院每月组织对本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3.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季度对辖区内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定期召开本省(市)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会,就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研讨,交流经验。
4.卫生部不定期对各地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每半年组织对各试点医院上报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评估。
(三)实施中期评估(2010年10月-11月)。
1.各试点医院对本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中期总结,并于2010年10月中旬将总结材料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部。2.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召开本省(市)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中期总结会,对本省(市)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中期总结评估,并于2010年10月底前将中期总结评估材料报卫生部。
3.卫生部组织对各省(市)及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中期督导检查和评估。
(四)试点工作评估总结(2011年11月-12月)。
2011年12月31日前,卫生部对各试点单位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和总结,组织召开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同时,研究部署下步临床路径管理相关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兼顾医疗质量管理和效率管理、促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探索。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试点医院要充分认识开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组织实施,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落实责任,务求实效。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助辖区内试点医院开展本次试点工作。各试点医院要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进行调查研究,选择有代表性的专业和病种,按照我部下发的各病种临床路径、《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定详细的试点方案,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做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认真组织开展对相关临床科室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工作,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务求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对辖区内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卫生部医政司和卫生部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综合组将适时组织对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三)积极探索,总结提高。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任务,国内外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很少。各试点医院要在试点工作中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加强交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研究建立我国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制度和工作长效机制积累宝贵经验。
第二篇:2013年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总结
中宁县人名医院
2013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2013年我院进一步实施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在原有35个病种的基础上新增了7个临床路径病种,现共开展42个临床路径病种。这一年里,我院不断加强对临床路径的监督考核工作,确保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我院2013年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2013年我院共开展临床路径管理1309例,变异数117例,变异率8.94%,比上一年同期度增加了5.6%,退出59例,退出率4.51%,比上季度增加了1.61%。
一、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见附表)
二、临床路径实施取得的成效:
1、2013年6月在原有35个病种的基础上新增了7个临床路径病种,分别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肱骨髁骨折、尺骨鹰嘴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支气管哮喘、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翼状胬肉。现共开展42个临床路径病种。
2、制定了新的临床路径实施要求,要求各临床科室确定的临床路径病种,凡符合进入的临床路径必须进入。变异、退出路径病例在病程记录中要有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讨论分析。
3、制定了新的检查流程,医务科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根据科室报表抽调临床路径病例进行检查,检查临床路径表单执行情况是否与病程记录内容相一致,确保临床路径实施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4、进一步完善了临床路径管理的奖惩办法,将临床路径的考核结果与科室考评分挂钩,制定了具体的扣罚和奖励制度,并将每月临床路径的考核结果在全院简报中通报。
三、存在的问题:
1、个别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的病例,病历中临床路径标准单医师和护士签字不及时、患者签字超前。
2、个别科室的病种,因为并发症较多或是选择的手术方式与临床路径标准单的要求不符合,造成个别病种的入径率较低。
如:超声乳化老年性白内障、支气管哮喘、高血压性脑出血等。
3、个别科室的病种变异率、退出率过高,如: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脑出血、支气管哮喘、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带状疱疹,主要原因是:病情严重;手术方式的选择;家属要求自动出院或转上级医院治疗等有关。
4、个别科室的管理人员对临床路径工作落实不到位,临床路径月报表内容填写不全、字迹潦草、月报表不能按时上报医务科。
四、整改措施和意见:
1、医务科定期对全院医护工作人员进行临床路径管理培训,并进一步加强对临床路径的监督考核工作,及时抽调各科临床路径病历进行检查,确保将临床路径工作落实的实处。
2、试点科室管理员按照临床路径工作要求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临床路径的治疗流程以及进入路径、变异、退出等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并考核。
3、各科室严格按照临床路径标准流程将符合临床路径病种的患者进入路径,提高入径率。每月将符合临床路径病种但无法按路径要求进行诊治的原因,填写在临床路径变异及退出记录单中上交医务科。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1、进一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医院要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医务人员掌握更多的临床路径管理知识,使更多患者知道、了解临床路径工作,医院对临床路径工作及时分析、总结。
2、医务科继续加强对临床路径的考核工作,每月将各科室的临床路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反馈。
3、每月将考评分50分纳入科室临床路径质控考核范围。
中宁县人民医院医务科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五日
第三篇: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总结1
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总结
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院于2010年8月在医院三个科室科室开展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通过近一年的试行,对部分病种临床路径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建立管理组织,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通知精神,医院专门召开办公会,研究、部署我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成立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院长及主管医疗副院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医务处主任任办公室主任;成立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指导评价小组,医务处主任任组长,各试点科室主任及院老专家任组员。医务处制定并下发了《***医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我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步骤、工作内容、责任人、时间节点,建立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相关试点科室成立了由科主任担任组长的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小组,并设立了个案管理员。
2.确定试点病种,实践临床路径。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结合各试点科室实际,在征求各试点科室意见基础
上,确定了3个试点病种—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单纯性子宫肌瘤、老年性白内障,并制定了相应的临床路径表单。8月30日,各科室正式实践开展试点病种临床路径。近一年来,共实践临床路径试点病种213例,其中33例因合并其它疾病、患者转院治疗、初诊有误、病情变化等情况中途退出或终止路径,其余180例皆正常完成路径程序,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6例、单纯性子宫肌瘤12例、老年性白内障152例。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各试点科室对实施临床路径的试点病种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组织病例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科室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试点科室每月将情况统计表上报临床路径医务处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医务处定期组织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对前期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进行小结、评价,详细分析各试点科室工作开展情况,总结问题和经验,并对下一步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提出了质量改进建议。
通过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2
天数,试点病种同比总费用比以前减低了2个百分点,住院天数同比减少了0.6天,提高了全院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试点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经验及体会
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一是治疗方案及治疗技术相对成熟,同时有卫生部公布的规范文本及治疗程序为参考,可控性强。二是诊断及病情变化预见更为准确,进入路径后实施成功率较高。三是患者人数相对较多,能在较短时间里更快的积累数据和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更好的进行效果分析及评价。
2.加强医疗质控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的基础。临床路径的实施本身就是以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流程为目的,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要严把路径准入关,接诊医师要及时和专科经治医师沟通,详细询问病史,准确分析病情,判断是否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要求。二是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发现、处置、干预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组织病例讨论,不能只是生搬硬套路径文本的治疗规程和医嘱内容。三是要搞好数据收集、分析及效果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四是要重视和患者的沟通
解释工作。
3.各部门密切配合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工作的关键。推行临床路径是一项系统工程,医疗、护理、医技、机关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机关要加强指导和检查,经治科室要密切关注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抓好医疗质量的每一个环节,医技科室要配合制定好临床路径文本并及时安排各项检查,做好药物应用的指导工作,各部门要共同抓好数据统计及分析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存在问题: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原因是临床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知识还不熟悉,对路径准入标准不清楚,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准入标准时,常常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我们部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3.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上4
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有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下一步工作:
1.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医院要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医务人员掌握更多的临床路径管理知识,使更多患者知道、了解临床路径工作。同时,在稳定开展好现有试点病种的基础上,逐步增加试点科室和试点病种,及时搞好分析、总结,为在全院全面推行临床路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试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病种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警告值报告、医患沟通、合理用药等方面加强院科两级质量监控,确保不出现医疗事故及纠纷,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3.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将临床路径工作和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绩效考评,鼓励、促进科室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
第四篇:函-59号 吉林省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方案
请各县级以上中医医院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的临床路径中选择不少于2种合适的临床路径开展试点工作,将所选择的临床路径病种于2011年9月23日前报送市局中医科。中医医院要根据医疗工作实际情况,在国家中医临床路径基础上,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并定期总结,要将本单位制定的中医临床路径及实施情况报送到市局。中医科 2011年9月20日
吉中医药函[2011]59号
关于印发《吉林省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中医药管理局、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省中医药科学院,长白山管委会社管办: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现将我省《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是公立中医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统筹兼顾医疗质量管理和效率管理、促进医院改革的具体探
索。各市(州)中医药管理局、试点医院、试点科室要充分认识开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组织实施,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落实责任,务求实效
各试点医院要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进行调查研究,选择有代表性的专业和病种,按照我局下发的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医诊疗方案,制定详细的试点方案,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同时要认真组织开展对相关临床科室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工作,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务求试点工作取得实效。省中医药管理局、各市(州)中医药管理局将定期对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评估分析。
三、积极探索,总结提高
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任务,各试点医院要在试点工作中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加强交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研究建立中医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的制度和工作长效机制积极累宝贵经验。
在试点工作开展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局医政处。
联系人:省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处 华国俊 联系电话:0431—88904064
附 件:吉林省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二〇一一年七月八日
吉林省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根据我省2011年中医药工作安排,我局将在全省选择部分中医医院的部分科室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为保障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合中医药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中医临床路径的推广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对现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的推广并为临床工作服务。
三、工作任务
(一)省中医药管理局
省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负责组织我省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对试点医院工作
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并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研究工作。
领导小组 组 长:李芳生 副组长:张奕斌
成 员:赵鸿飞 华国俊 专家工作组
组 长:黄铁银 李立新 孙良金
成 员:邓 悦 王 健 姜丽红 闻 辉 赵健军
项 颗 冯晓纯 中医医疗机构各相关科室
(二)各市(州)中医药管理局
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试点医院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及时传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文件和要求,对试点医院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定期总结,并于2011年9月25日前向省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处报送本辖区试点工作情况。
(三)试点医院、试点科室
各试点医院应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试点专业科室、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信息统计、病案管理、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试点工作机制,组织对相关试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试点科室开展工作。
各试点医院、试点科室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任组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和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根据本科实际情况,在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制定本科相关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组织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并根据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实际需要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定期向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和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报送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四、试点范围
(一)试点医院、试点科室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建设成员单位12家医院19个科室。
2、省中医药管理局前期已确定的临床路径试点单位,按照本方案要求在本科室内选择不少于要求数量的优势病种进行试用。
3、三级中医医院开展不少于5种的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开展不少于2种的中医临床路径管理。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确定的病种试点医院,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病种基础上选择病种试点,总数应不少于本方案要求。
(二)试点专业、试点病种
1、首批22个专业95个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见附件2)。
2、各中医医疗机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
布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的临床路径中选择合适的临床路径开展试点工作,并于2011年7月15日前将所选择的临床路径病种报送省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处。
3、省中医药管理局根据各中医医疗机构上报临床路径试点病种,最终确定我省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单位。
五、实施步骤
试点工作自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
(一)试点启动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已完成)
1、印发试点工作方案。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召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视频会议。
3、各市(州)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试点医院和试点科室制订具体试点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1年11月)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各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和各试点医院和试点科室组织实施试点工作。
2、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开展我省试点实施工作。
3、各试点科室每月组织对本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
4、各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及各级中医医疗机构试点科室每2个月组织对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定期
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会议,就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研讨,交流经验。
5、省中医药管理局每3个月召开辖区内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会议,对试点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
(三)实施工作评估总结(2011年11月—2012年2月)
1、各试点科室对本科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于2011年11月中旬前将总结材料报送省中医药管理局。
2、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召开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对各试点科室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和总结,研究部署下一步我省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篇:卫生部印发临床路径管理文件一览表(试点)
附件2:
卫生部印发临床路径管理文件一览表(试点)序号卫生部印发的文件标题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 发文日期 〔2009〕111号 2009.06.30 〔2009〕139号 2009.09.04 3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妇科4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心脏大血管外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小儿内科4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耳鼻咽喉科4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皮肤性病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眼科4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胸外科科专业4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口腔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呼吸内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产科专业2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泌尿外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内分泌科5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内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小儿外科4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外科7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肿瘤专业3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消化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心血管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肾脏内科4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血液内科2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2009〕140号 2009〕146号 2009〕148号 2009〕152号 2009〕153号 2009〕154号 2009〕159号 2009〕160号 2009〕161号 2009〕162号 2009〕171号 2009〕172号 2009〕173号 2009〕174号 2009〕175号 2009〕179号 2009〕180号 2009〕208号 2009〕225号 2009〕226号 2009〕234号2009.09.04 2009.09.18 2009.09.18 2009.09.18 2009.09.18 2009.09.25 2009.09.29 2009.09.18 2009.09.29 2009.09.29 2009.10.13 2009.10.13 2009.10.13 2009.09.29 2009.09.29 2009.10.26 2009.10.26 2009.11.26 2009.12.11 2009.12.21 2009.12.28〔〔〔〔 〔 〔〔〔〔〔〔〔〔〔〔〔〔〔 〔〔〔
卫生部印发临床路径管理文件一览表(试点后)
(2011年4月7日以前卫生部发布的病种)
序号
卫生部印发的文件标题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儿童血液系统2个病种临床路
卫办医政发
〔2010〕90号
发文日期
2010.05.22
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颅骨凹陷性骨折等神经外科2
专业1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小儿外科专业12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皮肤性病科专业7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牙列缺损等口腔科专业10个5
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肾癌等泌尿外科专业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内科专业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心血管内科专业9个病种临床8
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小儿内科科专业19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肋骨骨折等胸外科10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完全性前置胎盘等产科专业711
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法洛四联症等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3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呼吸内科专业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耳鼻咽喉科专业11个病种临14
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内分泌专业5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2010〕175号 2010〕189号 2010〕190号 2010〕192号 2010〕193号 2010〕196号 2010〕197号 2010〕198号 2010〕205号 2010〕206号 2010〕207号 2011〕28号 2011〕37号
2011〕49号 2010.11.05
2010.11.30
2010.11.30
2010.11.23 2010.12.03
2010.12.10
2010.12.10 2010.12.10
2010.12.08
2010.12.20 2010.12.20
2011.02.19
2011.03.22
2011.04.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