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会计准则—所得税的比较

时间:2019-05-14 02:1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旧会计准则—所得税的比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旧会计准则—所得税的比较》。

第一篇:新旧会计准则—所得税的比较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的比较

江苏赣榆县职教中心 郑家庆

原有关所得税处理的规定性文件主要有1994年财政部发布的会计[1994]第025号《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1995年《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征求意见稿以及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规定(以下简称为“旧制度”)。新准则与旧制度之间的主要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计税基础上。旧制度强调的是企业收入和费用与纳税收益和纳税扣除之间的差异,主要是从发生额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主要强调从损益表的角度进行分析;在这种计税基础上,旧制度强调的是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存在的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新准则强调的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日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该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主要是从余额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在这种计税基础上,新准则强调的是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所存在的暂时性差异,并将这种暂时性差异对企业的影响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别加以处理。

第二、在所得税确认上。旧制度要求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在应付税款法下,将两者差异全部在当期确认;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将两者差异分别确认为递延税款借项和递延所得税贷项。新准则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 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将所存在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将所存在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三,在对本期亏损的处理上。旧制度规定,对于可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在亏损弥补当期不确认所得税利益。在新准则中,对于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应当以可能获得用于抵扣上可抵扣的亏损的未来硬水利润为限,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这是一种后转抵减所得税的利益在亏损当年确认的当期确认法。

第四,在减值确认与计量上。旧制度没有对递延税款借项计提减值准备。新准则规定,企业应该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逐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应当转回。

邮编:222100 2

第二篇:新旧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比较

【摘要】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 企业 会计 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与原所得税准则比较,会计处理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首先从 理论 上对新旧会计准则关于企业所得税计税差异,亏损处理及减值确认的差异进行了 分析 比较,并结合实例比较分析了所得税 计算 方法 的差异,最后指出新准则 应用 意义。【关键词】会计准则 所得税 计税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与旧准则相比,会计重心由原来的以利润表为重心转向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从而使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

一、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主要变化

原准则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 影响 会计法两种,(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其中债务法为利润表债务表法。旧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与税法在收入、费用确认和计量时间上存在差异称为时间性差异,采用应付税款法时将时间性差异视同永久性差异,采用利润表法时将时间性差异对当期所得税影响确认为递延税款,该递延税款是当期发生数,不直接反映对未来的影响,不处理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新准则要求企业对暂时性差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首先根据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税法基础确定的暂时性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然后调整根据税法计算的应交所得税金额,来推算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为:当前所得税费用=当前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原利润表债务法与新准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主要区别如下:

(一)计税差异的不同

旧准则以利润表为会计重心,计税差异源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在口径和时间上的不一致。

新准则以资产负债表为会计重心,计税差异部分源于会计准则和税法确认的资产负债的金额不一致,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即资产负债表内某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按照税法规定的资产或负债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二)亏损处理的不同

我国现行税法允许企业亏损向后递延弥补五年,旧准则关于所得税处理规定中对可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在亏损弥补当期不确认所得税利益。

新准则要求企业对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应当以可能获得用于抵扣尚可抵扣的亏损的未来应税利润为限,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一般称之为当期确认法,以后转抵减所得税的利益在亏损当年确认。使用该方法,企业应当对五年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否能在以后经营期内的应税利润充分转回作出判断,如果不能,企业不应确认。

(三)减值确认的不同

旧准则没有对递延借项计提减值准备。新准则规定,企业应该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帐面价值。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应当转回。

二、新旧会计准则下所得税核算实例比较

(一)新旧会计准则债务法的比较

利润表债务法注重时间性差异,可计算当期的影响,不能直接反映对未来的影响,不能处理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暂时性差异,可直接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能直接反映其对未来的影响,可处理所有的暂时性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如果是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那么与企业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相关的项目往往在同一或不同的会计期间直接计入损益,因此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也应当直接计入损益。暂时性差异是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所有的时间性差异均是暂时性差异,但某些暂时性差异并非时间性差异。

(二)口径不同时所得税计算方法的比较

例1:企业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万元,重估的公允价值为3万元,会计和税法规定都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剩余使用年限为5年。会计按重估的公允价值计提折旧,而重估资产增值根据税法规定计税时不作相应调整,因此税法按账面价值计提折旧。根据新旧准则分别计算差异如表1和表2 所示。

第三篇:会计论文 新旧准则中所得税会计的对比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7届会计(税务方向)专业毕业论文

所得税会计两种债务法的比较与应用思考试谈在新旧准则中所得税会计的对

摘要: 所得税会计是专门处理税法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影响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新所得税准则的颁布,彻底改变了现行所得税会计政策各异、实务处理混乱的状况,为统一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信息列报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我国所得税会计背景、所得税新旧会计准则方法的对比研究、会计实务处理及其对会计报表与会计信息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论述和初步探讨,以期对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实际应用有所裨益。

关键词: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不断得到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与所得税税法之间在收入、费用、利润确认和计量方面差异不断增加。为了协调会计制度与所得税法规之间的差异,财政部在1994年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所得税会计开始逐渐采纳国际惯例。暂行规定明确了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费用,应在计算企业净利润前予以扣除。

一、新所得税准则出台的背景及其影响

我国会计制度中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着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所得税看作是企业的一项利润分配,并将其列示在利润分配表中;对国有企业要求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完全一致,基本上实行的是会计服从税法的原则。实际上企业无论采用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均不影响本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即会计上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对国家的税收都不会产生影响,不同方法的区别主要是计入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不同。在应付税款法下,对于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时间性差异不进行跨期分摊,计入当期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虽然确认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之间的差额,但是递延税款项目既不代表收款的权力,也不代表付款的义务,不能披露有关经济业务的实际纳税影响。损益表债务法由于对收益的认识不同,在计算程序上首先计算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交所得税的差额,倒挤出当期的递延所得税。鉴于以上原因,1996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取消了递延法和损益表债务法,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正是考虑到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可能对财务指标和会计信息的重大影响,为体现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的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反映和列示预付未来所得税形成的所得税资产和应付未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7届会计(税务方向)专业毕业论文

来所得税形成的负债,在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实践的成熟经验基础上,财政部适时出台了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统一规范我国所得税会计实务处理方法和信息披露。

二、新旧所得税准则的对比

1、从所得税会计计算所得税的来源看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引入了两个重要概念,即 “计税基础”和 “暂时性差异”,这也是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核心要点。将计税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额,赋予了真实内涵,即“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其来源于资产负债表,产生于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差,必然更加符合资产和负债的涵义,其所反映的纳税影响也与当前和今后的现金流量相关,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也更为有用,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亦更具有实际意义。

旧准则中的递延所得税借项或贷项,其来源于利润表,仅是会计利润乘以税率与应交所得税倒轧出的一种纯粹递延调节项目,既非资产,也非负债。实际上企业无论采用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均不影响本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即会计上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对国家的税收都不会产生影响,不同方法的区别主要是计入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不同。在应付税款法下,对于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时间性差异不进行跨期分摊,计入当期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2、从所得税会计差异的计算处理看

新准则暂时性差异是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新准则将其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前者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如权益法投资收益和应收利息计税差异;后者将导致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的减少,如资产减值准备和预提费用计税差异。

旧准则中递延税项或计税差异源于会计和税法对收入、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在口径上和时间上的不一致,即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二者之间的差异,旧准则将其分为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

3、从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核心内容看

新准则体现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负债表观”,不仅要求确认和计量计税差异对所得税费用和净利润的影响,而且还要求确认和计量其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影响(即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其会计处理相对要复杂得多。

旧准则是以收入费用为重心的旧准则“利润表观”截然不同。其会计处理上,目前普遍采用的应付税款法不确认二者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即当期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纳税影响会计法虽确认二者差异,但其差异影响额——递延所得税借(贷)项仅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7届会计(税务方向)专业毕业论文

是倒轧出的间调节项目,不能真实反映预付未来所得税形成的所得税资产和应付未来所得税形成的负债。

三、新所得税准则的颁布对企业的影响

新所得税准则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取代了应付税款法等现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会对上市公司和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产生影响。原来是以应交税金的数额确定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现在要确认由于暂时性差异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当税率发生变化时,还要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新准则的实施,必然影响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并最终影响企业的净利润。

1、新准则下对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从应付税款法等简单方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新旧转换中企业要按照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进行追溯调整,并将影响金额调整留存收益。

2、新准则下会给企业一个独立操纵的空间

由于新准则的刚刚实施,更加宽松的会计政策选择与公允价值的广泛采用,都将给企业资产负债账面价值的确认与计量留下更大的操作空间,而这必将影响各期所得税费用,对企业净利润、每股收益、市盈率等重要财务指标产生深远影响。新旧准则过渡可能带来的影响,企业将资产减值、应提应摊费用损失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事项转嫁到2007,借机企业可以操纵利润。

3、新准则会加大企业的难度和核算成本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中增加了职业判断和信息披露方面的内容,如判断递延所得税资产可确认上限、判断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等,这些都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均会增加所得税会计核算的难度,提高会计处理的成本。

四、新所得税准则下企业的应对措施

1、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程序

在财政部关于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下,企业应尽快适应新准则的要求,强化企业人员关于所得税会计的观念,努力改进会计核算流程,设立专职的所得税会计岗位。同时应建立规范的所得税会计核算需要的各种账簿,如辅助备查账簿、工作底稿等,正确计量和全面反映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计税基础;正确确定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状况。

2、增强会计人员专业水平

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中增加了职业判断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内容,如判断递延所得税资产可确认上限、判断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等,这些都需要专业性的会计人员才能对其加以正确的处理,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7届会计(税务方向)专业毕业论文

因此加大了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的要求,在企业刚刚运行新准则的前提下,企业这方面的人才很是薄弱,如此有必要地要求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人员(包括会计人员和非会计人员)对新准则的学习和认识。

3、及时得到税务部门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在新准则下,要求我国所有的上市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但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条件有所差异,由此,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专门对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下所遇到的关于税收方面的问题加以进行了指导和监督,因此,需要我国企业应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正确处理企业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如实计量和全面反映企业的全部资产和负债项目。

4、调整新旧准则下产生的差异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处理

我国上市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在新旧会计准则的过渡期中,必然会产生会计核算差异,这时企业应按新准则的各项具体规定,根据企业具体的实际情况,得到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同意下,正确调整由此产生的差异,并对其加以处理。

五、结束语

目前,所得税会计是我国会计的一个薄弱环节,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会计制度和所得税制度相对独立的条件下,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差异日趋扩大。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所得税会计理论,尽可能地缩小我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及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距,使我国的所得税会计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本文从新准则的要求着手深入点出主题,可以得出新准则在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处理中,彻底改变了现行所得税会计政策各异、实务处理混乱的状况,统一了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信息列报。所得税会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存在的差异所致。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是经济领域中两个不同的经济概念,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体现不同的要求。因此,同一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收益与按照国家税法计算的应税收益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故在计算所得税时,不可能直接以会计收益为依据,而要以所得税法规定对会计收益进行调整后,才能正确的计算出应税收益。

参考文献:

[1] 中华财会网.所得税会计的重大改革,2006 [2] 胡茂云.张 茹 《交通财会》,2007 [3]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07届会计(税务方向)专业毕业论文

[4]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第四篇:新旧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比较及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发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建立。其中债务重组准则有较大的变化,成为会计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新准则与国家税务总局2003年发布的2003年3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在所得税处理原则上有什么异同,如何进行纳税调整?本文拟通过比较新旧准则、新准则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差异比较以求正确理解新准则,平稳进行新旧准则的过渡。

一、债务重组准则的变迁我国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经历三次变迁。首先我国在1998年6月正式公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98准则),并于1999年1月1日起实施。该准则对规范我国企业的债务重组行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债务人借债务重组操纵利润等,针对这些问题,财政部对该准则进行了修订,于2001年1月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称旧准则)。修订后的准则增强了企业经营状况的真实性及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债务重组行为,但仍然存在入帐价值计量、债务人和债权人会计处理不一致等问题。针对旧准则中的不足,也为满足与国际趋同的要求,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在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施行。

二、三个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比较

(一)定义的变化新准则中债务重组的定义与98准则相同。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突出了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前提和债权人最终让步的业务实质。因此新准则的适用范围更明确,以下几种情况不适用于债务重组准则:1.债务人没有发生财务困难时发生的债务重组的会计核算问题,或属于捐赠,使用其他准则;或重组债务未发生账面价值的变动,不必进行会计处理。

2.企业清算或改组时的债务重组,属于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有关的会计核算应遵循特殊的会计准则。3.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所进行的债务重组,如果债权人没有让步。而是采取以物抵账或诉讼方式解决,没有直接发生权益或损益变更,不涉及会计的确认和披露,也不必进行会计处理。只有在让步的情况下才是新准则规定的债务重组,适用债务重组具体准则。

(二)公允价值地位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制度正努力同国际接轨,会计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公允价值。1998年,我国首次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并定义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允许债务人将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并在利润中反映。

然而因为公允价值取得存在的困难和部分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调节利润,财政部于2001年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修订。其中一个重要的修订内容就是不再或尽量不将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依据,尽量减少企业动用公允价值的机会。

这次新准则重新将公允价值运用其中,是因为外部环境已发生了大的变化。一是为满足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必须与国际趋同,这次新会计准则体系可以说基本与国际趋同;二是我国的市场环境和会计人员的素质正在不断完善和提高,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将成为必然;三是我国的财务报告目标既反映受托责任又要对决策有用,因此相关性越来越重要,公允价值已成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的计量属性之一。[!--empirenews.page--]

(三)对重组损益处理的变化对重组损益的处理,新准则与98准则的差异不大,这里主要分析新旧准则的差异。

旧准则对企业进行债务重组会计处理所明确的首要原则是:“债务重组过程中,无论债务人还是债权人,均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债务人通过各种方式债务重组获得的收益,不计入损益,而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发生的损失,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债权人接受现金资产偿还债务发生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债权人接受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发生的损失,计入非现金资产的入帐价值。

而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脱离了原来以账面价值作为记账基础、增值部分作为权益的思路。债务人将转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产转让损益,而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差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现金、受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享有股权公允价值、将来应收金额现值的差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先冲减减值准备),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受让非现金资产按照公允价值入账。

三、债务重组的所得税处理为加强对企业债务重组业务的所得税管理,防止税收流失,2003年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下称“办法”)以规范企业债务重组的所得税征管。当时,“办法”是根据旧债务重组准则制定的,由于新旧准则对涉及“损益”进行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不同,按“办法”进行所得税的计算和调整也不相同。

(一)以资产清偿债务

1.以现金清偿债务。按旧准则,债务人要将原计入“资本公积”的债务重组收益金额直接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债权人的债务重组损失,实际上是债权人确认的一笔坏账,当该坏账损失符合《公司所得税前扣除方法》第47条对坏账确认条件时,应当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因此,债权人对确认的营业外支出无须作纳税调整。

按新准则,债务人已将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所以企业不需调整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债权人的会计处理未变,所得税的处理也未变。

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办法”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除企业改组或者清算另有规定外,应当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转让非现金资产,再以与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相当的金额偿还债务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债权人取得的非现金资产,应当按照该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与转让资产有关的税费)确定其计税成本,据以计算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或者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等。

按旧准则,债务人要将由资产转让收益和债务重组收益形成的资本公积全额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当资本公积是由资产转让收益与债务重组损失相抵后构成的,则不能按资本公积全额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必须按资产转让收益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因为税法规定债务人发生的重组损失不得税前扣除,债权人在会计处理上是将此项债务重组损失(应收债权账面价值与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差)计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之中,即以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作为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而税法上要按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计税成本,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计税成本与收到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差额确认为当期债务重组损失,冲减应纳税所得额,并且企业在以后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和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时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empirenews.page--] 按新准则,债务人会计确认的债务重组收益与税法已趋于一致,不必作纳税调整。只是在资产转让收益上,会计中计提的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税法不予承认,纳税人应当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债权人会计确认的债务重组损失与税法确认的已无差别,债权的计税成本与会计成本之间的差异主要由企业的坏账政策和税法规定的坏账计提比例不同引起,按暂时性差异处理。

(二)将债务转为资本“办法”规定,在以债务转换为资本方式进行的债务重组中,除企业改组或者清算另有规定外,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债权人应当将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确认为该项投资的计税成本。

按旧准则,债务人应将全部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权公允价值与票面价值的差额;另一部分是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股权公允价值的差额,后部分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对债权人而言,《准则》规定其股权投资成本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的税费确定,而,《办法》虽不改变股权投资的入帐价值,但在以后处置该项投资时,只有按公允价值确定的计税成本部分才能得到税前扣除,其余则不能。按准则,债务人、债权人均无须作纳税调整。

(三)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办法”规定,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减记至将来应付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当期债务重组所得;债权人应当将债权的计税成本减汜至将来的应收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损失。

按旧准则,债务人将减记的应付金额记入资本公积,因此要将减记的金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而债权人由于已将应收债权减记的金额记入了营业外支出,所以不需作纳税调整。

按新准则,债务人已将减商的金额记入到营业外收入,债权人的会计处理没变,所以不需作纳税调整。

(四)几种特殊情况“办法”中除了对几种债务重组方式的所得税计算作了规定外,还对以下两种特殊情况作了说明。

1.企业在债务重组业务中因以非现金资产抵债或因债权人的让步而确认的资产转让所得或债务重组所得,如果数额较大,一次性纳税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在不超过5个纳税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的应纳税所得额。

2.关联方之间发生的含有一方向另一方转移利润的让步条款的债务重组,有合理的经营需要,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分别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至第八条的规定处理:(1)经法院裁决同意的;(2)有全体债权人同意的协议;(3)经批准的国有企业债转股。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关联方之间含有让步条款的债务重组,原则上债权人不得确认重组损失,而应当视为捐赠,债务人应当确认捐赠收入;如果债务人是债权人的股东,债权人所作的让步应当推定为企业对股东的分配,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8号)第一条第二项的规定处理,即被投资企业分配给投资企业的全部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包括被投资企业为投资企业支付的与本身经营无关的任何费用),应全部视为被投资企业对投资企业的分配支付额。凡投资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的,除国家税收法规规定的定期减税、免税优惠以外,其取得的投资所得应按规定还原为税前收益后,并入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依法补缴企业所得税。[!--empirenews.page--] 总之,新准则重新引入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权、债务及重组中涉及的非现金资产和股权的计量属性,大大缩小了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并且企业确认债务重组利得和资产转让收益和税法规定一致。因此,对债务重组业务涉及的所得税调整比旧准则简单。

第五篇:新旧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比较及有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发了新 企业 会计 准则,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建立。其中债务重组准则有较大的变化,成为会计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新准则与国家税务总局2003年发布的2003年3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在所得税处理原则上有什么异同,如何进行纳税调整?本文拟通过比较新旧准则、新准则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差异比较以求正确理解新准则,平稳进行新旧准则的过渡。

一、债务重组准则的变迁我国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经历三次变迁。首先我国在1998年6月正式公布《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98准则),并于1999年1月1日起实施。该准则对规范我国企业的债务重组行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 问题,如债务人借债务重组操纵利润等,针对这些问题,财政部对该准则进行了修订,于2001年1月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称旧准则)。修订后的准则增强了企业经营状况的真实性及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债务重组行为,但仍然存在入帐价值计量、债务人和债权人会计处理不一致等问题。针对旧准则中的不足,也为满足与国际趋同的要求,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在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施行。

二、三个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比较

(一)定义的变化新准则中债务重组的定义与98准则相同。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突出了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前提和债权人最终让步的业务实质。因此新准则的适用范围更明确,以下几种情况不适用于债务重组准则:1.债务人没有发生财务困难时发生的债务重组的会计核算问题,或属于捐赠,使用其他准则;或重组债务未发生账面价值的变动,不必进行会计处理。

2.企业清算或改组时的债务重组,属于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债务重组,有关的会计核算应遵循特殊的会计准则。3.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时所进行的债务重组,如果债权人没有让步。而是采取以物抵账或诉讼方式解决,没有直接发生权益或损益变更,不涉及会计的确认和披露,也不必进行会计处理。只有在让步的情况下才是新准则规定的债务重组,适用债务重组具体准则。

(二)公允价值地位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制度正努力同国际接轨,会计 理论 界和实务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公允价值。1998年,我国首次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并定义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允许债务人将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收益,并在利润中反映。

然而因为公允价值取得存在的困难和部分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调节利润,财政部于2001年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修订。其中一个重要的修订 内容 就是不再或尽量不将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依据,尽量减少企业动用公允价值的机会。

这次新准则重新将公允价值运用其中,是因为外部环境已发生了大的变化。一是为满足 经济 全球化 发展 需要,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必须与国际趋同,这次新会计准则体系可以说基本与国际趋同;二是我国的市场环境和会计人员的素质正在不断完善和提高,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将成为必然;三是我国的财务报告目标既反映受托责任又要对决策有用,因此相关性越来越重要,公允价值已成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的计量属性之一。

(三)对重组损益处理的变化对重组损益的处理,新准则与98准则的差异不大,这里主要 分析 新旧准则的差异。

旧准则对企业进行债务重组会计处理所明确的首要原则是:“债务重组过程中,无论债务人还是债权人,均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债务人通过各种方式债务重组获得的收益,不计入损益,而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发生的损失,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债权人接受现金资产偿还债务发生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债权人接受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发生的损失,计入非现金资产的入帐价值。

而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脱离了原来以账面价值作为记账基础、增值部分作为权益的思路。债务人将转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产转让损益,而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差作为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现金、受让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享有股权公允价值、将来应收金额现值的差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先冲减减值准备),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受让非现金资产按照公允价值入账。

三、债务重组的所得税处理为加强对企业债务重组业务的所得税管理,防止税收流失,2003年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下称“办法”)以规范企业债务重组的所得税征管。当时,“办法”是根据旧债务重组准则制定的,由于新旧准则对涉及“损益”进行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不同,按“办法”进行所得税的 计算 和调整也不相同。

(一)以资产清偿债务

1.以现金清偿债务。按旧准则,债务人要将原计入“资本公积”的债务重组收益金额直接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债权人的债务重组损失,实际上是债权人确认的一笔坏账,当该坏账损失符合《公司所得税前扣除 方法 》第47条对坏账确认条件时,应当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因此,债权人对确认的营业外支出无须作纳税调整。

下载新旧会计准则—所得税的比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旧会计准则—所得税的比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处理之分析比较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处理之分析比较 摘要:针对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在会计核算中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新旧比较分析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新旧比较分析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和2007年新的所得税法的出台,对我国的所得税会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

    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

    [论文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所得税 比较分析[论文摘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和2007年新的所得税法的出台,对我国的所得税会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比较及对企业的影响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 会计 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这次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是我国会计改革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其中新所得税准则格外引人......

    研发费用所得税会计处理探讨

    研发费用所得税会计处理探讨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研发费用的规定依托于新会计准则,但新准则、指南及讲解中对研发费用在不同情况下所得税会计处理都没有......

    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会计实务(推荐)

    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会计实务 第二编 房地产开发行业的特点 1.投入金额大。由于房地产项目产品的高价值性且建设开发周期较长,对资金需求量较大,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有资金......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经济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一、科日设置 企业应在损益类......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一、科日设置 企业应在损益类科目中设置“550所得税"科目(外商投资企业的科目编号为5241),核算企业按规定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同时,取消"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