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题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题目
1、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一路一带”战略构想的哲学基础
2、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为什么在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时期马克思多次被西方评为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3、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分析合肥学院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
4、联系本地经济发展实际分析中国梦的人民性
5、运用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原理分析党的反腐败斗争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6、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分析“四个全面”理论的重要性
7、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调研分析法治校园建设的重要性。
8、联系当前反腐败斗争巨大成果,结合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说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重要性和迫切性
9、选择当地城乡一个或几个社区、乡镇,对有关封建迷信活动的情况和一些信教徒的思想、生活等情况作一具体调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及其对策
10、选择一个地方某个类型(国有、民营、合资、个体等)企业,调查该企业的劳资关系,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11、选择当地某个国有、民营、合资等企业,调查该企业在环境和能耗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科学技术作用两重性原理分析生态建设和美丽中国、美丽安徽建设的重要性
12、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的传记,讲生平、事迹故事,表达一个明确的主题
1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论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14、运用矛盾统一性原理分析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建设的途径
15、联系当前实际,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央整治网络谣言和净化网络环境的重要性
16、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分析香港非法占中集会活动的危害性及其根源
17、寻找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主观能动性发挥较弱的方面,设计一个加强和改进的方案,并实际地实施,记录实施过程情况,写出总结报告。如增强自己的意志力、训练自己的创造力等
18、中央提出反对“四风”和八项规定,请运用唯物史观相关原理分析“四风”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其影响
19、中国正加速进入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原理,谈谈如何应对这一难题。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20、调查合肥学院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矛盾、问题,并就其中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二〇一五年四月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相关实践题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题目
1、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哲学基础
2、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说明为什么在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时期马克思多次被西方评为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3、从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看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性
4、联系本地经济发展实际分析中国梦的人民性和现实性
5、运用真理和价值的关系原理分析党的反腐败斗争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6、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原理分析“四个全面”理论的哲学基础
7、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调研分析法治校园建设的重要性。
8、联系当前反腐败斗争巨大成果,结合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论述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性和迫切性
9、选择当地城乡一个或几个社区、乡镇,对有关封建迷信活动的情况和一些信教徒的思想、生活等情况作一具体调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及其对策
10、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性
11、选择当地某个国有、民营、合资等企业,调查该企业在环境和能耗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科学技术作用两重性原理分析生态建设和美丽中国、美丽安徽建设的重要性
12、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的传记,讲生平、事迹故事,表达一个明确的主题
1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论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14、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论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性。
15、联系当前实际,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央整治网络谣言和净化网络环境的重要性
16、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分析香港非法占中集会活动的危害性及其根源
17、寻找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主观能动性发挥较弱的方面,设计一个加强和改进的方案,并实际地实施,记录实施过程情况,写出总结报告。如增强自己的意志力、训练自己的创造力等
18、中央提出反对“四风”和八项规定,请运用唯物史观相关原理分析“四风”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其影响
19、中国正加速进入黄金发展期,现在又遇到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原理,谈谈如何应对这一难题。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20、调查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矛盾、问题,并就其中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二〇一七年九月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社会实践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是为了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延伸和深化,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考察“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教学理念落实情况的具体步骤。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加坚定地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课程设计的思想及课程目标
我们注重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通过课堂讨论、播放录像、研读著作、撰写报告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搞好实践教学,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根本要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我们的设计思想是:从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学时总量出发,把总学时分割为课堂讲授、社会实践,大体为5:1,即课堂讲授学时为32学时,实践学时为16学时,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从课程内容和现实问题的实际出发,设计出实践教学的具体课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学生本身的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提出不同的实践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现有能够进行实践活动的实际条件出发,设计出具体的实践活动范围,努力做到物尽其用;从教学经费紧缺的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经济即廉价实践原则,力求少花钱多办事,甚至不花钱也办事,就地取材,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根据上述思想,我们开展了多种实践教学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课程内容
1.开展以课堂讨论为中心的“听、看、读、议、写”活动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改变了过去那种只是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所谓灌输式教育,根据邓小平关于“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指示精神,力求做到少而精、启发式教学。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把“听、看、读、议、写”(听即听老师讲课,看即参观、调查研究、观看电视录像资料,读即读教材、原著及其他参考材料,议即讨论,写即写以心得体会为主要内容的小论文。五种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全方位的立体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学马列“动真格”的,即达到“动情、动心、动脑、动口、动手”的“五动”状态,并有许多小论文在公开刊物和大连理工大学报上发表,从而尽我们的最大努力把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2.开课之初,就布置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根据原著及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结合个人和社会实际,撰写一篇读书报告。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听各种报告
听各种形式的报告和英模报告,是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生动鲜活的教材。在教学过程进行中,我们多次举办过大型报告会,这些报告,使学生大开眼界,受益匪浅。4.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
这项活动,首先由任课教师拟定近十几个调查题目,在放假之前向学生进行布置,并提出具体要求;下学期开学第二周,将写出的调查报告交回,由教师进行评阅,并进行讲评;将评定成绩记入平时成绩。学生普遍反映受到一次社会教育,学到了许多在学校课堂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社会调查内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具体实际,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和调查:
(1)家乡改革前后的变化,结合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说明党在新时期基本路线的正确性;
(2)如何看待“三农”问题;
(3)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调查家乡所在地的“弱势群体”情况并说明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5)家乡环境情况的调查(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解决的办法);
(6)“科技兴国”与科教兴国”战略在家乡的落实情况;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本情况,(公民道德建设、文化教育、卫生健康状况等);
(8)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后,对你个人产生哪些影响(思想能力、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
(9)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改革的设想、建议、措施并加以理论论证。
5.在教学过程进行中间安排时间参观学习
我们选择了市高新园区、开发区、红旗街道等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单位,不定期进行参观学习,进行改革开放大好形势的教育。
三、本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教学计划中,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组织教师集体研究,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步骤、考核办法等,确保实践教学模式能够顺利开展,避免流于形式。
(1)课堂讨论:任课教师选择具有思考性、典型性、现实性的题目(如宗教与迷信的异同;科学技术发展的利与弊;社会发展与全球问题等)开展课堂讨论。进行课堂讨讨论前指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写出发言稿。讨论结束,教师要进行认真总结,使学生真正有所收益。
(2)开展辩论赛:辩论赛主题的选择应与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如社会发展与个人前途的问题、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问题、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等问题。可以以班为单位组成正反方进行辩论。教师做总结发言,从不同角度明晰对哲学原理的理解。
(3)专家讲座:聘请国内哲学界专家学者、富有社会实践经验的知名人士来作报告或组织学生到兄弟院校去听报告。以此来了解学术研究前沿、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社会调查。对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就业问题、腐败问题、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教育公平问题等等,组织部分学生到思 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参观考察或学生利用节假日自己到农村、工厂、城市社区进行实地调查,获得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运用所学习的哲学原理进行思考、分析,写出调查报告。对优秀调研报告评奖、编印成册,并推荐发表。
以上均作为学生实践活动的考核内容,并按一定比例记入总成绩。推进考评制度创新,实现了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合理划分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的方案,增强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为了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根据我校最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计划的规定,此课程除必须完成课堂理论教学的学时外,还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努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社会、指导实践,在接触、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中接受教育,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自觉性,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能力;有利于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增强对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知识的深入把握和感性认识;
2.使学生能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分析和评价某些社会现象或政策;
3.提高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
教学时间安排:按照学校教务处的教学安排,本学期安排4学时为实践教学学时
一、教学实践总体规划
1、具体时间为第9周(4月12日)周四1、2节课,第10周(4月19日)周四1、2节课。
注:(不到教室)
2、第11周进行课堂汇报。
二、课外教学实践具体内容
原著类
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2、《〈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页—30页
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719-760页
4、马克思的《青年在选择职业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7页)
6、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
7、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哲学类
1、《敬畏生命》
2、《寂静的春天》
3、《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曼海姆著,商务印书馆20024、《共生的理想》,尾关周二,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5、《哲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
6、《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英)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著,李杨,任文科,郑义 译出 版 社:新星出版社
7、《哲学与人生》台湾:傅佩荣
8、《逻辑学》
9、《精神现象学》
10、《大学·中庸——中华经典藏书作》王国轩译注,出版社:中华书局
11、《保卫马克思》(汉译名著本)(法)阿尔都塞 著,顾良译商务印书馆 经济、政治和其他社科类
1、《资本论》节选
2、《国富论》亚当·斯密
3、《银行家》
4、《货币战争》
5、《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上海世纪集团,[德]维尔纳.桑巴特
6、《中国农民调查》,陈桂棣等,人民文学出版社
7、《科学的历程》吴国盛,北京大学出版社
8、《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华姿 著,山东画报出版社
9、《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陈志武,中信出版社
10、《货币战争背景:中国经济与应对方略》占豪,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要求
1、请自由组合成读书小组,每组5-15人;每个人或者每小组自由选择书目,读书、写心得;
2、读书心得必须每人一篇,字数2000,书面提交,不得用电子版;
3、各小组请推选一名小组长,由组长负责召集、组织活动和小组考核;
4、小组的内部交流不考核,但每小组必须以小组为单位参加课堂汇报;
5、小组课堂汇报的形式可以是读书报告,论文,演讲等文艺表演;
6、以读书报告、论文或演讲等形式汇报的小组,须提交读书报告或者PPT以供备案;
7、小组长给小组成员参与情况打分,最高为10分,小组长签名后交给老师。注:小组长用另一张便签写上组员的名字、分数并签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2012/4/8.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目
一、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1 :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务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江泽民文选第三卷》
材料2: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胡锦涛 《2005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材料3: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和实生物”、“和而不同”等思想。主张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不同文明之间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民奉行的崇高价值,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起了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睦邻友好的积极作用。——温家宝 《2009年2月,在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的演讲》
问题1这三段话涉及的哲学原理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问题2试从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等多方面谈你对“和谐”的理解。(10分)
二、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
材料2费尔巴哈说:“自然并不让自己藏起来,它反而是尽力地自荐于人,或者可以说老着脸皮去迁就于人的。恰象空气通过我们的口、鼻以及一切毛孔,挤到我们身体内来一般。
”
材料3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地程度上发展起来。”
结合马克思主义认识的本质原理,回答:
(1)材料1 坚持的是何种认识路线?(10分)
(2)材料2与材料3 在认识论上有何种区别?(10分)
三、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30分)
材料1: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7页)
材料2 :由于人们在原子、分子水平上对物质控制能力的提高,纳米科技发展的进程正在逐步加快。2000年10月,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将新材料和纳米科学的进展作为“十五”规划中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任务,这为中国21世纪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近年来,中国的纳米材料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使中国的基础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应用开发研究也出现了新局面。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定会为纳米科技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纳米科学将极大地改变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水平,推动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数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
——摘自:《科学》
材料3:生态方面:人类的繁衍,使地球不堪重负,破坏性的开采使地球有限的资源几近枯竭。由于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在 2001年被迫全民移居新西兰。人类的种种行为,已经违背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已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摘自金鑫:《世界问题报告》 材料 4:爱因斯坦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中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摘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材料5:约翰•克里要做美国“环保总统”。克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张同布什大相径庭。2003年 10月20日,克里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发表演讲时公开宣称:“今天我郑重承诺,我将成为一名'真正的保护环境的总统'。我们将恢复美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暖、贫困和疾病传播方面的领导作用。地球是一个小小的星球,这里的风和水、污染和公害都没有边界。” ——摘自:中国环保网
材料 6: 只有实行高技术产业化,才能节省资源、能源,才能开发新资源、能源,才能以新资源和能源,以及开发出的新的可再生资源和能源代替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只有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才能解决社会发展中的提高劳动人口素质问题,才能解决在经济管理的效率问题。 ——摘自:可持续发展小词
请回答:
(1)阅读材料 1、2,分析这两段材料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为什么说“纳米科学将极大地改变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水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事实,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10分)(2)结合材料 2 和材料 3,请判断“环境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这个观点。(10分)
(3)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我们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请结合这一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并阐述我们应该如何解决环境问题?(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