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时间:2019-05-14 02:3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第一篇: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院系:外国语学院姓名:黄亚菲学号:

2013415848

最近一直在追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看完后感慨万千,心潮澎湃。虽然才看到四集,但已经被邓小平在经历了“三落三起”、“文化大革命”复出后的坚定不移、力挽狂澜的气魄所深深吸引和打动。更值得称道的是,剧情并不只是反映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和一代伟人的累累壮举,而同时揭示了上至国家领导人、国家干部,下到知识青年、普通百姓,各个社会阶层在经历了十年浩劫后,重拾信心、振奋精神的历史画卷,还为我们普通百姓揭开了了国家领导人鲜为人知的一些决策过程和日常生活面纱,满足了大家了解事件背景、来龙去脉的好奇心。

通过剧情,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特别善于抓主要矛盾,在复出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科学教育工作,主持召开了具有转折意义的科学大会、教育大会,力排众议恢复了停滞长达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使得在文化大革命中最遭受迫害的广大知识分子首先感受到了政策的春风,释放出被禁锢已久的奉献热情,其中看到小平同志在中港青年足球友谊赛中出席、受到广大群众热烈欢呼的场面,不禁也热泪盈眶了:为人民做主、为人民着想、替人民说话的人,才是受人民热爱的领袖!

再就是,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论断,把拨乱反正后的人们疑虑、怀疑、动摇的思想给统一起来,思想指挥行动,只有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才能行动统一,才能齐心协力搞建设,——这对当前也有非常实际的可借鉴意义!

后面的剧情还没有看,但最值得期待的还有两件大事:一是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关于香港回归的谈判经历;二是1992年南巡讲话,拉启了大陆改革开放的大幕。这些改写历史的转折点上,邓小平一代伟人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与大多数人按部就班、思想固化、小改小闹的平庸相比,作为国家领导人所需要具备的大智慧、大魄力、大作为对一个国家的改变是起主导作用的,尤其是从思想意识层面去影响广大民众,是最能起到好的效果的。

其实,本人作为一个中型国有企业的小干部、一个以健康生活为主要追求的小女子,对政治、对官场是从来不算感冒的,但看了这部剧,深切感受到:大河有水、小河满,每个人都离不开国家和社会这个大环境。

时代造就人,我们这一代很幸运,赶上了拨乱反正后的好政策、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富裕路,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政治实力在国际地位上的攀升,我们国民的腰杆子也硬起来了,虽然“中国大妈狂扫华尔街”的新闻有一定的讽刺意味,但总归是我们是傲人的姿态占在了世界舞台上,尤其在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主张下,在中国维护领土主权方面、在清理党内腐败分子方面都有了卓有成效的效果,这无疑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广大人民又一次被点燃希望、奋发向前的好起点,为着美好的明天,以史为镜,奋发向前!

这,也许就是一部好的文化作品,所能带给人们正面影响的巨大威力吧!愿这样的好片子,能广为人知、广为流传!

荧屏上,出现了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等如何在危难之际一举粉碎“四人帮”,出现了在北京西郊玉泉山开7小时政治局会议时人人一脸严肃的历史画面。虽然在怀仁堂抓捕“四人帮”的历史一幕没有正面表现,但剧中通过耿飚带部队接管电台并宣布宣传纪律,通过李先念把手表留给家人说:“万一我回不来可做个纪念!”通过邓小平家说话要打开自来水来掩护话音……这些真实细节把当年这一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考验表现得淋漓尽致。荧屏还用滂沱大雨来强化紧张气氛的雨夜,使之更具悬念。尽管历史上的10月6日那一夜,夜色很美,天遂人愿,一轮满月穿透乌云。

这是一段非常特殊环境下的重大历史,许多政坛重要人物都是首次在影视剧中出现,如当年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吴德、纪登奎、陈锡联、陈永贵等都出席玉泉山会议,只有四把椅子是空着的,象征王、张、江、姚已被抓。邓家庆贺这一事件时还用吃“三公一母”螃蟹来象征“四人帮”,这在当年十分流行,重现这些历史场面令人倍感真切。一个平淡的细节,引起我无限的感慨,深深地感到邓小平就是那拨开云雾,唤来教育春天的巨人。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第四集中,有一个非常平淡的细节,叶帅征求邓小平恢复工作的意见,邓小平主动要求做一些具体的工作,主抓科技和教育。后来,邓小平给中央写信,主动请缨主抓科技和教育。

作为一个恢复高考后的1977级大学生,看到这个情景心情激动,为邓小平的深邃、博大、崇高而折服。中国教育的春天,就是邓小平拨云化雾,给我们带来的。没有邓小平复出后立即在教育界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就没有我们坐进大学的教室的机会,我们这一代人也不可能成为今天共和国的顶梁柱。邓小平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有着高远而深邃的眼光,在粉碎“四人帮”百废待兴、万事重启的纷繁局面下,邓小平思考的是国家的现代化和发展。他在剧中深刻地指出: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必须要从科学和教育入手。他还没有正式恢复工作,就开始部署科学和教育工作。正是这两个大会,吹响了科学技术和教育现代化的进军号,也使千千万万科技人员、“臭老九”被解放出来,重新回到知识的殿堂。

邓小平对教育的重视和关心,是长期一贯的。早在1954年,邓小平就要求办好学校,培养好的干部,要整顿教学纪律,要提高教师待遇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1958年邓小平指出“办教育一要普及二要提高”,并强调保证教育的经费,提高师资质量。1977年8月,邓小平在讲话中肯定了全国教育战线17年是红线,广大教育工作者是辛勤劳动、努力工作的。指出要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知识分子特别是“臭老九”的名誉要恢复。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依靠又红又专的人才,“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并要求教育事业,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聆听着剧中邓小平的铿锵话语,回顾邓小平对教育事业的重大贡献,使人感慨万端,为我们这一代人在人生关键时刻,遇到了伟人邓小平感到无比的幸运,让我们灰暗、看不到未来的人生,从此有了光明,有了无数精彩、远大的未来。《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是一部重大历史题材,史诗性质的电视剧,写的是伟人,出场的很多是曾经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高级干部。但是剧中有一种务实的精神,抓住历史事件、历史场面,在细节上入手。第一集中,领袖们先后去世,被批判的邓小平赋闲在家,为儿子擦身,鼓励子女靠真本事吃饭。出门为国家,在家为父母,这些细节写出了邓小平朴实、平凡而伟大的情怀。在中央与“四人帮”搏击的关键夜晚,邓小平淡定地吩咐给孩子们分家产:每人留下一张照片。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清平、廉洁和艰苦奋斗的写照。第二集中,粉碎了“四人帮”,老百姓家家户户吃螃蟹,邓小平一家也吃螃蟹,面对针对他的两种社会舆论,邓小平处变不惊,要大家继续吃螃蟹。这反映出邓小平关心的是国家和民族的走向,而没有把个人荣辱放在心上。第三集中邓小平得急病住院,高级干部纷纷前往探望,尤其是出院后他和叶帅的热情拥抱,反映了民心党心,表现了生死与共的老战友的真挚情怀。邓小平主动请求抓科技和教育,也是他一贯务实作风的体现,要做具体的实事,而不是空谈!我惊叹于他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逆境之中奋然前行的乐观心态。1969年10月,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邓小平作为“走资派”被打倒,默默地承受着抄家、批斗、下放的痛苦。1973年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得以恢复。1975年初,邓小平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1976年,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直到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才获得第三次解放。这就是邓小平,一个在三起三落中仍保持乐观心态的共产党人,一个在逆境之中仍然心系国家、心系人民的政治家!他有着豪迈乐观的性格,勇敢坚毅的品质,难怪外国人称邓小平是“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

我折服于他高瞻远瞩的意识和勇往直前的精神。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越过当时国人心中“毛主席无与伦比”的观念。为解放思想,他本着实事求是的作风,客观的评价了毛泽东。他推翻了华国锋“两个凡是”中对毛泽东的盲目崇拜,指出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革”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就其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过失。“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1978年12月8日,邓小平主持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方针。会议结束了1957年以来长达21年的“左”倾错误思想,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去,制定出了适合中国人自己的社会主义路线:那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的解放,对引进外国技术有着根本性的作用,对日后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具有重大的历史贡献,是中国历史的一大转折。可以这么说,邓小平的方针是具有建设性的,长远性的,是最适合中国发展的。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书写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几十年来的革命实践表明,邓小平同志不愧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我们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他根据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和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更敬佩于邓小平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为统一祖国,邓小平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一国两制这个独特的政策使得香港、澳门都已回到祖国的怀抱,收复台湾的时间也指日可待!

我怀念这位世纪伟人的同时,也从这位伟人身上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胆怯畏缩。相反,我们需要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的去面对。不仅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还要拥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在失败中学习,在失败中崛起。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得到磨练和进步,为今后自身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江东去,淘尽了多少风流人物?悠悠往事,化作了多少美好的回忆。在邓小平精神的鼓舞下,我要拥有乐观的心态,意气风发,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紧握时代的脉搏,书写自己美好而壮丽的人生!

第二篇:《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值此,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央视综合频道于本月8号开始每晚黄金时间段在全国首播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每晚两集连播,截至今日已经播出20集了,剧情很感人,拍得很有水平。

此剧由始至终围绕&ldqu;文革&rdqu;结束后复出的晚年邓小平是怎样把&ldqu;文革&rdqu;时期&ldqu;四人帮&rdqu;给党和国家带来的各方面损失力争减少到最低限度,如拨乱反正;为高级知识分子恢复名誉;为被打倒的老干部平反昭雪;恢复高考制度;恢复国民经济建设推进改革开放等等,从剧中使我们看到在那样特殊历史时期(极其困难时期)一位老革命家党的优秀干部心系祖国、坦荡无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壮士断腕的英雄气魄,极力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力挽狂澜、不断引领全体中国人民奔向小康奔向二十一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他是一位和蔼可亲,可敬、可爱的老人。是位难得的实干家。

看完之后意犹未尽,感触颇深,很受教育。该剧主要描述了1976-1984年的邓小平,那8年是邓小平最辉煌的8年,其个人政治生涯达到顶峰,而中国也是处于最微妙、最重要转折点,剧本写的好,演员演的好,写的不拖沓,演的不做作。尊重历史事实,拍的很好拍的很有水平。

邓小平真不愧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也真不愧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对新中国功不可没。邓小平观察睿智,做事果断,原则性强用毛主席的话说是位难得的人才,满脑子里面装的&ldqu;都是钢铁公司&rdqu。

事实胜于雄辩,今日强大的中国而绝非是昔日贫穷积弱的中国。今天的一切改革开放成果应归功于邓小平。

中国有幸出了个毛泽东,中国有幸出了个邓小平。文革后复出的邓小平是当代全体中国人民莫大的福!

今天是XX年8月22日也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1904年8月22日),借此之机我以观后感的形式写篇以释抒怀最后道一声小平您好!

第三篇: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一)这几天,中央电视台一台黄金时间播放《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个片子有新闻记录片的风格。再现了当时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党中央、邓小平同志的一些做法内幕,以前都是听人讲有多么惊心动魄,现在了解得更清楚了,既新鲜又真实。另外对一些历史事件如'四五事件'、'两个凡是'等来龙去脉搞得清楚了。这个片子还通过另外一种讲>故事的风格讲述了当时的年轻人在历史转折时期是如何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就在那么一转瞬间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让人们发出无限感慨。如在1977年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当时还没有公开亮相,就召开了全国科技座谈会,提出恢复全国高考。他提出:在高考报名上,只看本人表现和考试成绩,不看影响了中国人十几年的看家庭出身,不需要单位同意,不需要看过去参加过那些莫须有的'政治事件'.这个政策的贯彻实施,影响和改变了几百万中国年轻人的命运,为国家储备了大量人才。邓小平从开始工作就开始抓科技和教育,可以说正中要害,为中国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的科技和教育基础。看了这个片子,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当时,一些教育战线上的老革命、老前辈、老专家都被打成了臭老九,他们都为中国的科研教育事业在十年浩劫中的中断和混乱而感到痛心,他们都极渴望出来工作,开展正常的科研和教育工作。通过高考,1978年高校开学时,堂堂北京大学经济系才30多个学生。当时已经岁数不小的北大校长、经济学家马寅初在开学典礼上饱含着殷切希望而又真诚的说:'我希望在你们中间,将来出现共和国的部长、经济学家和经济学大家!'引起了年轻人热烈的掌声,相信每一个经历过的人都记忆深刻。我在想,当时是时势造英雄,有多少人当时的年轻人象片中的建国一样,认为'这一次高考不光是改变了我们自己的命运,而且还将要改变中国的面貌'、'我为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感到自豪','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当时的年轻人学习热情高涨,他们缺少的是什么?是环境,是正常的学习生活。一旦这些条件满足,他们压抑了10年的热情将会得到极大的释放。

中国的知识分子有着普遍的'家国'思想。因此,象小平同志所说,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都'顾大局、识大体'.党中央英明地进行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摘下了他们头上的'臭老九'的帽子,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知识分子,一样也是劳动者,是工人阶级的一分子',解放了他们手脚的枷锁,极大地释放了知识分子的这种'家国'思想下的工作热情。以国为家,家就是国,他们迸发出了无限的热情和能量。

在当时,在国家走上正规后,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只要有条件,他们为国奋斗的机会很多的,当然能够考上大学为国做贡献是必然的。试想想,现在的年轻人还有这样的理想吗?还有这样的责任吗?时代大不同,现在的年轻人缺少的是什么?不是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而是机会,缺少机会。现在社会就业困难,别说为国争光做大事的机会,就连一个企业应聘的机会越来越难了。拿周围的大学生、研究生来说,年轻人现在到企业应聘,最愿意去的、最热度的、最难的仍然是进国企、事业单位、进公务员序列,如果进了这些'高大上'的单位,不说进了>保险柜了,至少是吃喝不愁了,都比较安稳。谁都知道国企工资高,公务员有特权、有隐性工资。为什么现在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人,不管是钱多的还是钱少的总没有安全感。特别是影响民生最重要的一些事:买房难、上学难、看病难、找工作难、养老难。旧的封建官僚主义观念仍然牢牢地笼罩着我们的普通人,干什么事得送礼,得拉关系,否则你正常的事情就会干不成,干不好。但是只要你有关系、'会来事'或者有钱,不正常的事情、过份的事情也可以干成。唯一不算难的,就是购物到哪里倒是不难,不过兜里没那么多钱。老百姓不缺吃喝,就缺钱,如果钱再多点,民生问题就更好解决了。民生问题解决了,很多社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以习近平主席为代表的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就是要逐步解决老百姓的这些问题。

现在社会这些问题归结到底一点是什么?我认为,是公平。2000多年前的孟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公平正义是社会最重要的问题,老百姓现在心态不平衡,主要是因为不公平。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一样,他们现在需要的,不是吃饭喝水这些低层次的生理需求了,而是更高层次的需求,即尊重的需要、公平的需要,就是把人当人的需要。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甚至连死人的火葬、墓地也都非常难,资源分配不公、公权权力太大,权力寻租永远存在着丰沃的土壤。中国人自己早就习惯了这一套。比如别人家的孩子可以上好学校,我家的孩子因为没钱而上不了好学校,将来孩子们的命运可能就会大不一样。正所谓'寒门再难出贵子',是因为穷人的孩子由于没有个好爹妈资源稀少将会越来越穷。为什么把一样的学校非要弄个尖子班、试验班,把好老师全弄到这些班里去了,其他普通班老师教得没劲,学生学得没劲。一切是因为尖子班、试验班的孩子他爹妈有钱,钱多的肯定要优生照顾。其他如看病难、找工作难,都跟资源分配不公有关系。说白了,公平正义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贫富分化太严重,现在国家要挖掘和扩大内需,普通老百姓的被房价压爬下了,要买其他东西可不就没钱了吗。

当然,有一种人,不象知识分子整天忧国忧民。他们也通过'勤劳致富'发了家。你说他偷机也好,权力寻租、机会寻租也罢,毕竟他们是成功了。与其说他们抓住了时代给予的大好机会,不如说他们是早就突破了自己心理的障碍,钻了社会漏洞,获得了人生第一桶金,达到了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生境界。他们是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一个'老实人'是办不了大事的。机会要靠自己真正的争取,不能'等要靠'就能自然而然而来的。我们一方面在埋怨制度有问题的同时,我们的心态也要随着改变。应该抓住一切机会来发展自己。从动机理论上来说,只有发展了自己,自己才能够生存,才能够继续为国家、为他人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有时候,人这一辈子,如果你自己不努力,就连保持基本的生活都很难。你要想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一个平凡的人,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可以说那是不可能的。不光这样,我们这代人甚至几代人,都是不可能的。机会太少学会要争取,能力不足要学习和锻炼。要有强烈的企图心,否则你将会输得很残。如果你的愿望是考试得100分,那么你可能得90分;如果你的愿意是考80分,那么你可能得70多分;如果你的愿望是我只要及格就行,那么,你有可能连及格都达不到。人在设立自己目标的时候要稍微高一点才行,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正如'惦个脚能够着就行'.如果你一辈子把平平安安、平安无事为最高境界,那么你一辈子其实是更累了,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想到的事情将会很多很多。更何况在这个吵闹的世界,你显得多么另类。你睁开眼睛看看,那些奉行自己'无所欲求'、'平安为福'的人都是些什么人?原来他们是衣食无忧的至少社会中产以上的人才会这么说。难怪呢,因此,奋斗吧,不要被他们所忽悠了。只有你努力了,才有未来,否则,你的未来,他就真是个梦。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二)在邓小平诞生110年之际,中央电视台晚上黄金档播放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此剧好评如潮,晚上老人们遛弯,无不谈论邓小平。一到20点,纷纷结束散步,返回收看。

邓剧反映了30年前,国家经济严重滞后,百姓缺衣少食,在积重难返的现实中,邓小平如何冲破思想行政的重重阻力,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些马克思主义种子,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心中播下。扭转航向,从'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错误轨道中,转舵到全党工作重点是发展经济,端正了航向,使国家走上了富民强国之路。

本剧以夏家田家两个高干家庭为叙述复线,既细致入微又生动感人地再现了历史转折年代伟人邓小平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正确决断的提出,展现了一颗忧国忧民的心以及高瞻远瞩的政治家风采。此剧是成功的,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清明上河图》式密集的历史人物

这是一部很有创意,艺术手法有重大突破的电视剧。这种突破或许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

编导用实力派名演员,以真真切切的表演形式来还原历史的一部大型'历史纪录片'.一个个我们当年曾经熟悉的知名人物,就如《清明上河图》般,在屏幕上活跃起来,说着笑着沉闷着愁苦着忙碌着。党的总书记胡耀邦,老帅叶剑英,将军罗瑞卿,决策人陈云,谷牧,李先念,国笔胡乔木,外长乔冠华,黄华,耿飚。我们熟悉的陶铸曾卓陶斯亮,两弹一星科学家邓稼先,王淦昌,数学家陈景润,报告文学家徐迟,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当然还有邓小平的妻子卓琳,儿子邓朴方,女儿邓楠等等,一一与观众见面。

经历过政治路线斗争大起大落的人们,早已不愿意看虚构编造的故事。我们爱看的《档案》《光阴》《探索发现》等,内容都是真实的,确凿的。既然如此,创作者为什么不可以创造出'纪录片'呢?

剧中众多曾是时代闪光的人物,他们真实相貌,性格,历史评价的准确定位,何其难也!

二、司马迁史笔式拎起时代大事

司马迁开创了传记文学和纪传体史学,以叙一个杰出领袖人物,而拎起一个宏大的波澜壮阔时代,这是史记笔法。我为《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种叙事的宏阔和简洁而深受感动。

从1976粉碎'四人帮'邓小平复出,到1984年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此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无论经济政治工业农业文化教育,有条不紊一一展现。我们这些过来人,对重大事件是相当熟悉的。'四五'运动,反击右倾翻案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于无声处》话剧的公演,割资本主义的尾巴,邓小平的'发展就是硬道理',与美国建交始末,邓小平出访日本坐新干线,参观日本钢厂,邓小平南巡。许多都是我们曾熟悉的关注过的问题。编剧还带了一笔回答了钓鱼岛问题——中日签友好协定时,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个问题。——现在有些人挑事——钓鱼岛阻碍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三、于无声处听惊雷

一个好>剧本,必须有艺术感染力,有教育的震撼,催人下泪;又有发人深省的力量,令观众有所感悟;必须有警醒民众的感人处,振奋处。

作者借当年北大演的话剧《惊雷》中主演田源之口,喊出了百姓们心底埋藏已久的话:'我们这个国家已经被糟蹋成什么样子了?'是的,三十年前是贫困,三十年后是贪腐。官员的贪腐有的已经以亿计算了!吸毒的人已经以万计算了!我这普通百姓,每周都要接到几个诈骗电话,这些都多么令人心痛!

如今的北大,已不是全国进步思想的策源地,北大似乎已不是唤醒民众的先驱者的汇聚地了。虽然校训依然高挂,学子们依然文质彬彬,儒雅谦和,校园里弥漫着浓浓的学者气息。但,北大已不是原来的北大了。北大师生们看此剧后能否深思,在历史的坐标中回观,北大如何再定位?

印象里,九十年代后,媒体过多地引导人们如何吃喝玩乐,享受生活,博取名利。似乎这就是百姓们应该安守的本分。

这些年,我们有吃有喝,衣食过剩,真正缺少的倒是精神食粮!

依然是鲁迅先生的论断:改造国民性,是第一位的要紧事。我们必须在思想领域开疆拓土,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感谢编剧,感谢导演,感谢那么多杰出的演员们!感谢创制此电视剧美妙主题歌的音乐人和诗人!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三)8月8日开始在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已经播到尾声,这部用4年完成剧本创作、5个月完成拍摄的电视剧,据称'目前全国有6000万观众每天稳定收看',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它的影响之广泛可能前所未有。由于讲述1976年底到1984年的>中国政治历程,这部电视剧激起了社会最广泛和处在最中坚位置。

不回避历史,这让许多中年观众勾起了回忆。它诚实地以平民视角全景式描绘了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84年实行全面改革开放这段重要历史时期下,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光辉历程。但是,该片并没有从一个国家领导人'高大上'的角度重塑形象,而是首次将小平的家庭生活搬上了荧屏。从这个角度来看,领导人的家庭所渡过的风雨正是与中国普通百姓小家相连,他的每一个决策深深影响着成千上万中国小家庭命运的转折改变。

小平同志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怀弥漫于整部影片,如恢复高考、知青回城、农民养鸭、平反冤假错案、建设经济特区、农村大包干等等,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编剧团队仍大胆采用了邓小平及家人的实线和虚构故事人物,如田志远一家、刘金锁等人物形象的虚线结合方式,不但拉近了邓小平与普通百姓的距离,而且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人民生活、百姓期待、社情民意勾连,增强了剧本的故事性、情节性,镜头画面的建构也深得人心。

作为一部当代人写当代史的电视剧,剧集写作难度超越了其本身。然而,作为一段逝去历史的再现,该剧的出现无疑为中国人民再一次展现了小平同志与国家腾飞紧密联系的命运。复出前的小平同志紧拉家人手,满怀信心的说道:我还可以再干二十年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小个子老人深刻翻转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命运,他的据以力争使得无数冤假错案得以平反,他提出建立深圳经济特区的坚决态度,用军事语言'杀出一条血路'表明了要使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小康日子的坚持和坚定……对今天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也为千千万万的领导干部再一次树立了领头羊的榜样。

主线设计精当,1976年到1984年是中国重大变革时期,把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作为主题,空间切割精确。

'虚实结合、家国同构'的叙事方式,打破了符号化和脸谱化的传统模式。虚实对接精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细腻、合理,浑然一体。

亮点展示精妙,高层与底层的揭秘,敏感人物不回避,政治'脱敏',还原历史,实现了政治与艺术的真正统一。

心理把握精细,把神还原到人,从面部到手势,一点一滴,在平凡中书写传奇。

让我们在享受视觉美感的同时,唤醒了三十八年前的苦涩记忆;让我们在回顾道路艰辛的同时,充满了对小平同志的无限敬意;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四)昨天晚上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引起老汉对发生在青年时代一些事情的回忆。老汉虽一介蜇居农村的山民,但和中国大多数平头老百姓一样,虽然都在一个伟大思想的统领下活的懵懵懂懂,从不敢独立思考,但是由于生存的经验,分辨是非的一些生活常识在头脑中还没有完全丧失,人嘛,毕竟是高级动物,中国人也不例外。由于四人邦那时候事情做的太荒唐了,让一般老百姓都看出了他们实在不是什么好东西,中国的老百姓从一开始坚决打倒刘,邓,陶,誓死保卫毛主席的冲动中渐渐冷静下来,第二次批邓遭到了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内心反感和消极抵触。一举粉碎四人邦虽然是一些大人物策划于密室之中的杰作,当然更不可能和老百姓商议,但是,当时它确实顺应了亿万中国人的心愿。邓小平的复出虽然是高层的决定,但是在民间是很有呼声的,中国老百姓判断是非的公式是纯朴明了的,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四人邦太坏了,受其迫害的邓小平就一定很好,所以说邓小平复出在当时既是高层的意愿也是老百姓的心声。这种广泛的人心思变的民意基础决定了粉碎四人邦以后不但没有出现一点社会动荡,而且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普遍出现了老百姓自发的那种人心大快,普天同庆的社会现象。

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层没有及时公布粉碎四人邦的消息,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不知道,连那些管理我们的父母官也不知道,中央先是宣布了华国锋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的决定,接着又宣布了以英明领袖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关于修建毛主席记念堂和出版毛选第五集的决定。然后,过了一段时间才宣布,以英明领袖华国锋为首的党中央遵照毛主席的遗愿一举粉碎了四人邦的消息。当时的老百姓不管抓捕四人邦是不是毛主席的遗愿,反正都觉的毛主席晏驾了,四人邦也被粉碎了,国家就会走上正道,有了希望,如是就扬眉吐气,人心大快,.现在我们讲中国梦,回想起来当年象老汉这样的小老百姓的梦境里曾出现过很多'好的故事'.回想起来,粉碎四人邦之初,高层为防止四人邦余党捣乱,社会发生动荡的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事后看来似乎有点多虑了,似乎高估了四人邦余党的能量,那都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人渣,树倒猢狲散,根本不堪一击,同时也有点低估了人民的觉悟,民心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当然,这都是事后诸葛亮之见,毕竟干系太大了,当年那事要让老汉去干,我肯定比他们更小心谨慎,也许就不敢去干。

剧中有一个特别引人注意的情节,在玉泉山叶剑英居处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那个头箍白毛巾,手持大烟袋的农民宰相一定会很吸引观众的眼球,让人赞叹,其实这和真实的历史不大相符,大家都应该知道这是来自山西大寨的陈永贵同志,陈永贵在九大当选中央委员,出席九大的时候还箍着白毛巾,但是并没有把旱烟袋带到九大会场,那玩艺还是他先前当维持会长和后来当大队支书时候享用的,中国共产党十大以后永贵同志入阁拜相后虽然没有象其他国家领导人那样穿上毕挺的中山服,但他也再没有再箍过白毛巾,更没有再抽过大烟袋,翻开当年的一些影象资料可以证明这一点。我们山西不但盛产煤炭也盛产劳模,当年身兼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职务的陈永贵和大寨的其他干部都声称自己每年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350天以上,这是鬼都不能相信的瞎话,他们竟拿来愚弄人,其实别说贵为副总理的陈永贵,就是其他一些劳模每天也忙于开会,接见,作报告,其实他们早就不参加体力劳动了。山西盛产劳模,山西人最了解劳模的底细,那都是沾了毛主席神气的不倒翁,谁在台上他们都拍手。拍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一定要注重真实,有意无意的给已被历史证明错误的历史人物涂脂抹粉,很容易误导观众。

剧中出现的逃港路上悲壮场景很动人,高高的铁丝网隔着两重天,老汉对此不敢有更多的联想,只是看了以后,让人觉的当年我们这些内地的山里娃真是井底之蛙,太无知了,怎就不知道南国边陲还有一条值的冒险的道路可走。令人不可思意的是,就凭四人邦那几个鸟人竟然把大陆中国人的生存环境搞的那样悲苦不堪,把国家搞的那样灾难深重,就凭那几个鸟人的资历,能耐,怎就那么大的破坏力呢?.总之,能熬过那个灾难深重的时代活到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农民,都是幸运的。邓小平没有辜负中国人民对他的支持和期望,他主导的改革开放政策几乎在一夜之间让大陆中国人告别了饥饿。今天的中国人早以忘记了饥饿的滋味,为了避免重蹈历史覆辙,中国人不能太健忘了,经历过饥饿折磨的人有责任告诉没有经历过饥饿的人,八0后,九0后,00后,让他们知道饥饿难受,人祸可恶。

最后想说的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近平老弟的治国方略又让老汉看到光明,充满了希望,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为自由平等,民主富强的中国梦一起努力。

第四篇: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毛概课上观看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前两集,整部电视剧有48集,说实话,我以前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但不得不说这部电视剧的确经典,课后看了几集电视剧,但由于时间原因并没有全部看完,加上看了大量的评论与剧情简介写下这篇观后感。

该剧以纪实文献的叙事手法,真实并高度还原了当时的历史情景和生活细节。全景式展现了1976年至1984年间实行全面改革开放邓小平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国庆游行队伍,游行队伍中的大学生自发地打出代表亿万人民心声的横幅“小平,您好!”为止。期间历经“粉碎四人帮”、“邓小平出山”、“全国范围恢复高考”、“邓小平首次访美”、“知识青年返乡”、“农村包产到户”等历史事件中,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重重阻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除了邓小平作为主角,片中出现华国锋等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述了官方银屏从未直接展示过的一些细节。这让很多观众感到惊喜。

首先这其实是一部政治素材的电视剧,是在邓小平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向伟人献礼的一部人物传记式的剧作。但是影片对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大胆描述,使我对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风云变幻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在国内经历过“十年文革”的浩劫后,邓小平以其远见卓识为迷茫的中国拨开了层层迷雾,为中国指出了一条通往繁荣昌盛的希望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剧中邓小平强调最多的指导思想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十年文革”搞得人心惶惶,社会创造力受到了极大的束缚,抱残守缺、固步畏前成了社会的通病。不得不佩服伟人邓小平的魄力与胆识,从解放思想开始,坚持实事求是,一点点地将整个中国的思想翻转过来,将全国的工作方向扭转到正确的方向上。这其中当然并不轻松。

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令我深刻印象之一是,一是邓小平复出。当初中央安排他抓全面工作,但是邓小平却选择了分管教育和科技。教育与科技乃是事关祖国前途的大计。1977年,刚刚复出的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并作出了当年恢复高考的决定。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高考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脱离农村,为中国的科教兴国奠定了基础,为将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人才基础。

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令我深刻印象之二是,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冲破观念束缚,敢闯敢试,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文化大革命十年**留下的一堆烂摊子,不仅仅表现在物质的匮乏,更体现在思想上的教条和僵化。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步入了深水区,突破利益藩篱,动自己的奶酪,还是要有当年小平同志坚持改革的勇气、解放思想的锐气和责任担当的正气。

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令我深刻印象之三是,小平同志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小平同志有一句经典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的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正是由于这深沉的爱恋才使得邓小平在听到四人帮被粉碎的第一反应就是“我还可以工作20年”。此等爱国爱民,令我等折服。

在我看来邓大人最大的功德是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推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腾飞,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飞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是惠及全社会的伟业!从历史的演进看,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虽然产生了不少新问题,但终究会在继续改革中得以化解。邓小平理论,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探索思路。只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何的探索都是值得欢迎的。邓小平开放的理论体系,给后人的改革,提供了无限可能。这也是邓小平留给后人最大的财富。

邓小平同志在该剧中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的精神、开拓的气魄、实事求是的、坚忍不拔的品格等,值得所有党员干部学习和思考,想想从小到大的生活,再想想老一辈,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每天没日没夜的下地劳动,辛辛苦苦的挣工分,在那个艰苦的时期,在邓小平同志的带领下,他们能把城市建设搞的那样有声有色,主要依靠于邓小平同志和老一辈革命家开拓的气魄、实事求是的、坚忍不拔的品格,这正是现在一些党员干部所缺乏的。因此,希望的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同志的优秀品质,坚持走群众路线,以开拓的气魄、实事求是的、坚忍不拔的品格,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强盛。

习近平上任后,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积累下来的层层矛盾,还有庞大的利益集团,在2013年1月5日的十八大新进中央委员与候补委员关于十八大精神的研讨班开班仪式上,习近平就在讲话中说:“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新一届中央集体在反腐、全面深改、作风建设方面的力度与决心,也无疑让人看到党中央对前后三十年遗产的共同继承与发扬。因为说到底,革命与改革,都是为了谋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正如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所言,“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才是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纪念邓小平的真正意义所在。

少年强,则国强。今天我们是一群20多岁的青年人!我们应当也应该意识到时代与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应该抓住一切机会来发展自己。从动机理论上来说,只有发展了自己,自己才能够生存,才能够继续为国家、为他人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

第五篇:《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观 后 感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四班

2013101156宋丽莎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年,在国庆节期间进行了宣扬国力的阅兵仪式,在观看途中感慨道我国建国以来的巨变,特别是在邓小平时代的转变的伟大。为了更加了解当时的中国的历程,我看了大型纪录片《转折中的邓小平》。在1976年9月9日,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与世长辞,他的离去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同时开启了新时代的序幕。祸害华夏大地十年之久的四人帮也一朝被除,而已是千疮百孔的新中国的明天依旧迷茫不清。在这个为难的时刻,中央再度安排曾三度打倒的邓小平同志委以重任,重新出来主持党内工作。此时党内对邓小平的争论呈两极分化,而“两个凡是”又预示着左倾错误的继续。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党对我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则不够透彻,以至于在发展程度的判断上出现了失误,在较长时间里提出的任务和政策脱离了我国国情,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认真反思了自建国以来党在治国方针和思想上所犯下的错误。此后邓小平同志大力推行国防教育,积极推进经济建设,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然是长期的。从历史的演进看,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虽然产生了不少新问题,但终究会在继续改革中得以化解。邓小平理论,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探索思路。只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何的探索都是值得欢迎的。邓小平开放的理论体系照亮了新中国伟大崛起的路线,给后人的改革提供了无限可能。

自清代国门被敲开起,“改革”就成了中国经年不变的主旋律。从晚清的革命到解放战争,从三大改造直至改革开放,贯穿于其中的主题都是“变”——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纪里,“改革”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改,一方面是革。这样的理解也逐渐成了一项绝对正确的政治话语和旗帜,一直至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是“放眼二十四史,变革未如今日”。

如果以时间的长度和出现的频率对比为度量数据,那么历史的长度和“改革”著称的人比率堪称微乎其微。战国时的商鞅、吴起,一跃而至宋代的范仲淹、王安石,再跃已是明代的张居正和清代的洋务派以及戊戌变法——“异代不同时”,但人物的命运却出奇的相似。在中国传统的史书里,“祖宗成法”是最高的政治方向,因此,“改革”的人在当时的朝政,评价都不太高,甚至引起颇多非议。

因此如何面对历史上的异议,如何恰当地评价历史人物,始终是中共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议题。回想当年由于苏联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批判,引发了苏联的内部分裂,对中共来说,这是前车之鉴。因此,中国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就异常敏感与慎重。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是旨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的一部重大历史题材,史诗性质的电视剧。制片人和导演面对来自历史的巨大压力来制作此剧。该剧以讲述务实的精神为主干,抓住历史事件、历史场面,在细节上入手。在第一集中,领袖们先后去世,被批判的邓小平赋闲在家,为儿子擦身,鼓励子女靠真本事吃饭;出门为国家,在家为父母,这些细节写出了邓小平朴实、平凡而伟大的情怀。在中央与“四人帮”搏击的关键夜晚,邓小平淡定地给孩子们分家产,然而令人心寒的是贫穷的家庭只能每人分有一张照片,这几张照片就是他们的家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清平、廉洁和艰苦奋斗的写照在这个片段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二集中,在粉碎了“四人帮”后,举国欢庆,老百姓家家户户吃螃蟹,邓小平一家也吃螃蟹。而在政治上邓小平面对针对他的两种社会舆论压力,处变不惊,要大家继续吃螃蟹。在这个情节反映出邓小平关心的是大局、是国家和民族的走向,而没有把个人荣辱放在心上。在第三集中,邓小平不幸得了急病住进了医院,高级干部都纷纷前往探望,尤其是出院后他和叶帅的热情拥抱,反映了民心党心所向,表现了生死与共的老战友的真挚情怀。邓小平主动请求抓科技和教育两个方面。就他为人民群众所做的实事来看,体现了他一贯务实作风,要做具体的实事,而不是空谈!为人民树立了“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良好榜样。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对邓小平做了客观细致的讲述,客观凸显出的邓小平同志的精神的同时也感染了无数的观众。观看此剧后,我有三个非常深刻的至今难忘的情景:

一,邓小平的复出。当时中央安排他抓全面工作,但是小平同志却选择了分管教育和科技。他认为教育与科技乃是事关祖国前途的大计因此作了这个决定。1977年,刚刚复出的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并作出了恢复高考的重要决定。剧中展现了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及邓小平与应邀进京的苏步青等科学家共同参加科学座谈会的故事。其中还有这样一个场景: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开学典礼上,著名学者马寅初看到这个特殊的班级,既有叔侄同班的,也有夫妻同班的,于是笑着对同学们说,这真是世界奇观。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是一次教育界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更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二,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冲破观念束缚,敢闯敢试,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文化大革命十年**留下了一堆烂摊子,其不仅仅表现在物质的匮乏,更体现在思想上的教条和僵化。该剧重点描写了《光明日报》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情节,这些鲜见的内容首次在荧屏上呈现,而这篇文章引发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对“两个凡是”的否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要想步入深水区,突破利益藩篱,动自己的奶酪,就还是要有当年小平同志坚持改革的勇气、解放思想的锐气和责任担当的正气。

三,小平同志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小平同志有一句经典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电视剧中有一个情节:小平同志视察大庆油田的时候,问一名生产能手、劳动模范的月收入是多少。职工回答说是45元2角。小平同志感慨地说,收入太低了,再不能搞平均主义了,要按劳取酬。小平同志心怀人民,尊重群众。他之所以推动改革开放,目的就是想让人民群众过上美满幸福的日子。正如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热爱人民,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科教兴国,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在举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部电视剧让我们继承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全面深化改革,坚信“中国模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不懈奋斗!

下载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感 看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部片子的最后一个镜头,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觉到自己像是与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进行了一次直击心灵......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5篇范文)

    央视“黄金档”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引来巨大反响。该剧讲述了邓小平1976年复出后,在党和国家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带领党和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重重阻力......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初中作文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值此,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央视综合频道于本月8号开始每晚黄金时间段在全国首播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读书笔记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读书笔记 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热播《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之际,读到了由龙平平、黄亚洲、张强、魏人联合创作的、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同名图......

    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感

    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感 “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题记 2014年11月5日星期三19:30,我们作为光荣的积极分子参加了党支部在1105教室举办的民......

    读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感

    读《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感邓小平——一个普通而伟大的名字,一个党和人民的好儿子。他的一生三起三落、跌宕曲折,却没有人能真正将他打倒。读《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让我对......

    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感(模版)

    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感这个十一长假我那也没去,待在单位“与小平同志同在”,观看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部电视剧。一方面对国家改革开放初的历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感1500字

    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感1500字原创: 程龙威《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是为献礼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它从毛泽东同志逝世27天后开始记录,直到1984年国庆节邓小平同志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