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事记录

时间:2019-05-14 02:1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轶事记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轶事记录》。

第一篇:轶事记录

轶事记录: 观察者:张路路

被观察者:嫂子及小艾艾 观察地点:四姨家屋内

观察时间:2013年5月2日下午两点半

刚进四姨家屋里,还在炕上坐月子的嫂子就急急地叫我上炕。屋里很热,又不能开窗门,嫂子还盖着小被。嫂子是头朝炕梢的,她的左手边躺着小艾艾——我刚出生五天的小侄女。小艾艾长得好小,我问嫂子:刚出生的小孩都这么小吗?嫂子说:不是啊,艾艾就是比较小的,出生的时候才五斤多点。嫂子说到艾艾的时候面上带着幸福的微笑,那就是成为母亲的幸福光芒吧,笼罩在嫂子身上。我进屋也有十多分钟了,小艾艾的脑袋一直朝嫂子,眼睛还未全睁开,不哭不闹,安静的躺在他的小被子上,被裹得像只蝉蛹。我伸手握住她还没有鸡蛋大的小手,她紧紧握住拳头,小手因为在不断地长大所以都是暴起的小嫩皮。从我进屋到现在嫂子也只能动动头啊,胳膊啊,抬抬腿,来缓解躺久的疲惫。我看着艾艾,嫂子就在边上躺着说:艾艾出生比预产期晚了两天,大夫说当时羊水就不多了,所以小艾艾出生的时候可是吧臭吧臭的,是不是啊艾艾,艾艾,哈哈哈。这时我哥回来了走到嫂子边上,嫂子动了动身子,摸摸小艾艾,对我哥说:你给我擦擦后背,身上都湿了,难受死了。然后我看到嫂子轻轻地侧了下身,掀开小被,从嫂子的衣服里落出了腰上绑的带子,哥说:你嫂子差点难产,后来硬是扛下来了。而嫂子只是嘿嘿一笑,什么也没说,侧身哥给擦完,嫂子慢慢的正躺过来。这时我来了也快半个小时了,小艾艾还是一直瞅着她妈妈,嫂子对哥说,你看看艾艾尿没尿。然后对我说:你哥啊上手可快了,现在给艾艾换尿布可麻利了。虽然话说的带有取笑的意味,但是嘴角微微翘着的她想必非常开心和骄傲吧。这面哥哥轻手轻脚的再给艾艾打开小被子,艾艾态度很坚定就是只看妈妈,谁也不鸟,然后哥哥抬起艾艾的小腿拿出尿布时,艾艾可不乐意了,哼哼唧唧扭动了几小身子,好像在说:不要打扰我看妈妈,爸爸好讨厌。嫂子把左手伸到艾艾身上轻轻的拍着:艾艾哦,还没在妈妈肚子里待够啊,一直瞅着妈妈,看看你姑姑,大老远来看你的人。这是哥哥加快了受伤的动作,因为艾艾此刻已经有了要哭的趋势,看她紧紧着小鼻子哼哼声中开始带着哭泣的前兆小手努力地乱挥着,莲藕般的小腿乱挥着,但是又好像还不会蹬,只好乱挥来抗议喽。在眼泪下来之前哥终于又整理完毕,把她裹回了原样,小家伙也能静静的继续看妈妈了。

第二篇:幼儿轶事观察记录

幼儿轶事观察记录

观察日期:2014年10月27日——2014年11月7日 观察情况:李小蹊的午睡 观察地点:小二班教室

观察时间:午睡时间12:05—14:20 在场幼儿数量:28人 在场成人数量:6人

环境:昏暗安静易于幼儿入睡

观察目的:看幼儿是否能够适应幼儿园环境在校及时入睡。观察内容记录:

李小蹊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调皮,精神劲特足。每天的午睡,他总是那个唯一睡不着的孩子。针对小朋友这种情况,教师对他做了如下观察:

观察1: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还是不断地听到有谁在小声地哼,还不停的动来动去。这是谁呢?老师便去检查,原来李小蹊还没睡着。

观察2: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忽然听到有人喊教师,A就说:“老师,李小蹊弄教师!”原来又是李小蹊在睡不着的时候惹其他小朋友了。观察分析:李小蹊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在幼儿园里从不睡觉,和他奶奶说过,奶奶说暑假两个月在家就睡过一次午睡,每次要求他睡,但始终都不睡,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他不爱午睡的习惯。教育措施:

1、一到午睡时间,老师就坐在他旁边,他他眼睛不敢睁开。慢慢地他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有时候教师也用鼓励和奖励的办法。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老师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结论及评价:

幼儿在家家长会惯坏幼儿,什么事情都顺着幼儿的意思,一味的做老好人,久而久之,家长就没法做坏人了,所以,家长要依赖幼儿教师来教育幼儿,家长和教师多交流,将幼儿在家与在园情况交换沟通,然后制定符合幼儿生理与心理的教育方法,让幼儿进一步成长发展。幼儿教师针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制定幼儿有兴趣的,利用幼儿的好胜心理对幼儿入睡这一环节制定奖惩计划,从而让幼儿更好的生长发育。

第三篇:军训轶事

军训轶事

扬州市广陵小学四(1)班何柳

在这美好的春天里,我光荣的成为了广陵小学消防警校的学员。

在我印象中,只要和“警”这个字有关的,都是很严肃、很认真的。在警校军训的这些日子里,我更是对“警”的印象加重了。

这几天,不知因为什么事,教我们那四排的两位教官没有来,于是我们四排都由高老师代教。高老师在教我们时,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正是高老师亲眼所见的一件事。这个事情是这样的:

“在我还在体育场训练时,有个教官把石头放在了一个军官身后,然后让那位军官向后仰着倒下去,那个军官什么话也没说,立即倒了下去。之后,那个军官的脑袋后面磕了个洞。”

高老师说完这事又继续说:“那个教官明知道事后会是这个结果,为什么要倒下去?就是因为在一个军队当中,军人必须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你们既然来参加队列训练,你们就应以一个军人的态度对待自己参加训练!”

是啊,不管怎样,在一个军队里,都要服从命令听指挥,哪怕再苦再累,也要服从!也就是在听高老师讲完这一事情后,我才对一个军队有了更加彻底的认识。

第四篇:苏轼轶事

苏东坡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县人。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又分别称为“老苏”、“大苏”、“小苏”。其文学成就卓著,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又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黃庭坚并称“苏黃”,开一代新诗风;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在书画方面也是名家;书法与黃庭坚、米芇、蔡襄并称“宋代四大家”;绘画是以文同为首的“文湖州竹派”的重要人物。堪称“诗、书、画”三绝。宋仁宗赵祯嘉祐二年,二十二岁的苏轼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试,以他光彩夺目的才华为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所欣赏。欧阳修读了他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并予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着我”,未来的文坛将属于苏轼。

苏轼的联艺也被后人称道。他少时气盛,自命不凡。一次他乘兴在自己门前写了一副对联云: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不几天,门前来了位白发老翁,口称向小苏求教。说话间给苏东坡递上小书一本,苏东坡一看,不觉愣住了,别说书里写的内容,连书上的字也一个不认识。当时面红耳赤,自认不是。事后将原联上各加二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从此后,苏东坡闭门不出,刻苦攻读,终于成为文坛的杰出人物。

苏东坡任杭州剌史三年期満后,回到京都,恰逢宋室与辽邦联盟,辽国派来使臣传番王之命,他们送来一句诗,要宋人续句成为对联。如果对得好,他们愿称臣纳贡,对得不好,那说明宋国无能,宋朝无人。那诗为:

三光日月星

这五个字难住了満朝文武。正好苏东坡复旨,愿对番邦上联,那下联是:

四诗风雅颂

辽邦使臣惊叹。皇帝就命苏东坡接待使者。接着,苏东坡又连对三联,皆与“三光日月星”成对。那三联是:

一阵风雷雨

两朝兄弟邦

四德元亨利

辽使称苏东坡为“神人”。

有一年冬天,苏东坡和他父亲苏洵、弟苏子由同去嘉兴游湖。转到真如寺,天下起鹅毛大雪。苏东坡手指天井里的积雪说:“何不煮雪泡茶?”于是便吩咐寺内和尚备炉煮雪,待雪水煮沸,泡上谷雨前茶,父子三人品茶赏雪。苏子由提议,请父亲作对。苏洵当仁不让,做了一副对子云:

东塔寺和尚朝南坐北吃西瓜

春水庵尼姑自夏到冬穿秋衣 苏子由想了想,也做了副对子:

雪落媳房媳扫雪

冰冻冰排兵敲冰 苏东坡咏了这么一联:

雪瑞兆丰年

国泰保民安

虽然这对联极为平常,但身为杭州剌史的苏东坡能心想“丰年”、“国泰”与“民安”,也该说难能可贵了。这时,从寺外有人高声吟道:

大雪纷飞,喜煞富人

雪融化冻,冻死穷人

原来是个落第秀才知道东坡煮雪泡茶,前来凑趣。三苏邀秀才喝茶,并赠以银两。那秀才感激地作了一句诗:

东塔寺东坡亭东坡煮雪,雪瑞年丰

下句未对出,后人都称此为东坡亭了。大约过了几百年,光绪年间才有人对出下联:

西湖边西冷社西冷观书,书奇画异

因为西冷印社就在“西湖边”,西冷是否一人,未作考究。算是一“得对”吧。有一次,苏东坡与黃庭坚(字山谷)在松树下纳凉、下棋。不远处有一池塘,垂柳飘拂,渔翁垂钓。正是下棋、垂钓各得其乐。忽然,从树上掉下一颗松子,恰巧落在棋盘上。苏东坡随口吟道: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黃庭坚以那垂钓渔翁为题,续了一句: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入冬后,朔风巻雪,満地皆白。苏东坡约黃庭坚江边观雪。说也奇怪,江的一边是晚霞绯红,渔人醉歌;江的另一边则是大雪弥天,农父庆瑞雪。黃庭坚即景吟道:

晚霞映水,渔人争喝満江红 苏东坡续对:

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

《満江红》和《普天乐》都是詞牌,相映成趣。一次,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苏门四学士之一)乘筒船观景。忽见岸上有一醉汉,骑着毛驴,颠头簸脑地赶路。苏东坡信口一句上联:

醉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帐

秦少游就小船上艄公的动作,也作出一句:

艄公摇橹,打恭作揖讨船钱

真是妙联为对,形象逼真,令人回味。

一次,东坡在郊外田埂与几个挑泥的农妇相遇,誰也不得过。苏东坡说:“我是读书人,岂能下田让道。”那农妇挑着担子说:“既是读书人,可会对对子?”苏东坡说:“我脑藏斗牛,岂止能对!”那农妇就出一上联:

一担重泥(仲尼)挡子路

“仲尼”是孔子,“子路”是孔子的弟子。农妇用谐音作联,不禁使苏东坡大吃一惊,半响未对出下联。农妇们都笑起来。这一笑使苏东坡得到下联:

两行伕子(夫子)笑颜回

颜回也是孔夫子的弟子。从此他再也不轻看村野乡民了。这天,苏东坡乔妆秀才,带一家奴,前去游览江南风景圣地莫干山,见一座道观,便和随从一起进去讨杯茶喝。道观主持道人见他衣着简朴,以为是个落第秀才,冷淡地说:“坐”,回头对道童说了声“茶!”后来见他脱口珠玑,谈吐不凡,料定有些来历。老道立刻换了一副面孔。说声“请坐”,又叫道童“敬茶”。坐了一会儿,老道借沏茶之机,悄悄地向仆人打问,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苏大学士、杭州剌史老爷到了,马上把苏东坡引至客厅,毕恭毕敬地说:“请上座”,并回头吩咐道童“敬香茶!”苏东坡心想,出家人尚且如此世故,难怪世上人情淡如水。不觉暗暗发笑。

老道人好不容易抓住了这个时机,便请苏东坡留墨题词。苏东坡就把眼前发生的事实经过,写了一副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这副对联,诙谐有趣,把老道以衣帽取人,十分世故的形态和嘴脸,勾画得维妙维肖。老道人见联自知失礼,满面羞愧。

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也是个出名的才女,两人常对诗对联取乐。相传苏小妹是门楼头,即前额突出。苏东坡就说:

未出门前三五步,额头已至画堂前。

苏东坡脸长的长。苏小妹就回敬道:

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还未流到腮。

苏小妹是窝窝眼,即眼眶深陷。苏东坡就抓住这一点,写诗道:

几次拭泪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苏东坡是个大胡子,苏小妹自然不肯放过。回诗道:

几回口角无觅处,忽听毛里有声传。

总之,兄妹俩谁也不让誰,在善意的嘲讽中却是乐趣无穷,相处甚好。

一次,苏小妹到京都看望哥哥苏东坡。兄妹相见,言无不尽。苏东坡说:“人们夸你才华过人,智力不凡,你能在一个晚上,对出我一个课来,我就佩服你。”小妹说:“不要一个晚上,你出题,我要马上就答。”苏东坡说,我出一对子,便念道:

水仙子持碧玉簮,风前吹出声声慢

小妹仔细琢磨,不由暗暗叫好,于是苦思冥想。这时,月光下小丫环端来酒菜。苏小妹灵机一动,便对出了下联: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行来步步娇。

苏氏兄妹此对,妙就妙在上下联中巧含六个词牌名,而且用拟人化的方法,赋予具体形象,想象丰富。

苏东坡被贬黃州后,心情郁闷,常与友人游山玩水,聊以解愁。有一次他与弟弟苏子由及佛印和尚同游巫山。佛印触景生情,吟了一上联:

无山得以巫山好 苏东坡续对道:

何叶能如荷叶园。

苏子由听后,觉得哥哥的下联不甚工整,思索一番,又对续对道:

何水能如河水清。

以“水”对“山”,更为工整,佛印、苏东坡齐声称好。一天傍晚,东坡与好友佛印和尚泛舟江上。时值深秋,金风飒飒,水波粼粼,大江两岸,景色迷人。饮酒间,佛印向东坡索句。苏东坡向岸上看了看,用手一指,笑而不说。佛印望去,只见岸上有条大黃狗正狼吞虎咽地啃吃骨头。佛印知道苏东坡在开玩笑,就呵呵一笑,把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折扇抛入水中。两人心照不宣,抚掌大笑。原来他们是作了一副双关哑联。东坡的上联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

水流东坡诗(尸)

苏东坡被贬惠州(今广东境内),一次从惠州越过小梅关来到江西南安府一带。他问别人说:“这是什么地方?”答曰:“新城。”苏东坡于是得一上联:

新城几时旧

后来,他苦思苦想,总对不出合适的下联。他就继续前行。又到另一处,又问:“这是什么地方?”答曰:“浮石。”苏东坡立刻得到了下联:

浮石何时沉!

“浮石”、“新城”都是地名。“旧”与“新”相对,“沉”与“浮”相对。这属于句内对。上下联对得工整别致,相映成趣。

一次,东坡乘船外出,碰上一个船家,因船价和旅客口角起来。为东坡撑船的船家,见东坡文质彬彬,就搭讪着对苏东坡说:“先生,我出一上联,请你对下联。”说着,便出一上联:

港口撑船因船钱而讲口

苏东坡一时对不上,下船走上岸来,举目一看,面前一座瓦窑,有几个顾客在那里摇头晃脑争议瓦价。东坡触景生情,马上向船家答出下联:

窑头买瓦为瓦价以摇头。

上联“讲口”与“港口”按当地方音,当为同音字,“窑头”与“摇头”是同音词。船家听了,伸出大拇指夸道:“妙对!妙对!”

北宋诗人王琪,年轻时很自负。一日王琪到竹园赏玩,见青竹丛丛,枝叶挺秀,不由得望竹生意,写出一对联:

叶垂千口剑

干耸万条枪

王琪十分欣赏自己的联句,索性把它挂在墙上,四处扬言:“有能挑剔我一字者,愿以十金相奉。”过了几天,无人挑剔。誰知第八天的晚上,苏东坡来访,苏看完他的联句沉吟不语。王琪故作谦逊地说:“久仰尊师大名,晚生誠望指教。”苏东坡开门见山地说:“好虽好也,十干一叶。”王琪一听,瞠目结舌,羞愧地摘下对联。狠下决心,勤奋攻读。

苏小妹、秦少游、佛印

苏小妹与秦少游的婚事,佛印与苏小妹的戏对趣闻,都是联家津津乐道的。他们在这方面的故事也的确有趣。

苏小妹文才出众,提出以文才择婚。京城中有位富家子弟方若虚,写了篇文章妄想应招。苏小妹阅后批了一联:

笔下才华少

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怕得罪这位公子,就在联后各加了一个字,退给方若虚,原来的批联变成了:

笔下才华少有

胸中韬略无穷

顿时批评、贬斥,变成了赞美、颂扬。虽不会招婿,但也不得罪人。苏小妹看中了才子秦少游的一巻文字,于是,在那文巻上批了四句道:

今日聪明秀才,他年风流学士。

可惜二苏同时,不然横行一世。

秦少游知道了很高兴。不过,他听说,苏小妹才华横溢,但其貌不扬,且额颅凸前,眼睛凹里,比较难看。便决定借三月一日小妹东岳庙上香之机,探视一番。这天他扮成个游方道人,等在庙门。苏小妹轿入庙里,秦少游紧随其后。但见苏小妹虽不妖娆妩媚,却也清雅文静,全无俗韵,不由心里暗喜。于是又决定试她文才,遂上前打个问讯道:

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小妹开始不知道这话中用意,应口对道:

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少游听了暗自称赞,紧随一步,又道:

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出家人如此纠缠闺中女流,小妹暗暗发笑,她一边走一边对道:

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无舍

说着就随丫环侍女走出庙去,少游一直跟到轿前,又作了个揖道:

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 苏小妹提步上轿,随口回道:

疯道人恁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 因为,秦少游在东岳庙偷看小妹,并试探她的学问,后来洞房花烛之夜被她识破,于是引出个:“苏小妹三难新郞”的故事。苏小妹在新房前出了三道题,做不出这三道题就休想进洞房。前两题已被少游解破,这第三题是一句诗:

闭门推出窗前月 有景有情,暗含诘难。少游百思不得其对,苏小妹坚持对不出不准进洞房。这时,苏东坡一觉醒来,听见院子里有人走动,而且轻声念着:“闭门推出窗前月”。他知道小妹难少游。他也琢磨起来。眼前除了天上的星月,就只有院子和院子里养金鱼的大水缸。于是决定从“水”字上作文章,助少游一把。只见他从地上捡起一颗石子,“扑通”一声投进那大水缸里。这一声,猛然间触发了秦少游的才思,很快对出了下句:

投石击破水底天。

这才成就了一对才人的好事。

据近人考证,这故事纯系“子虚乌有”。一是苏洵有三个女儿,“皆早卒”,何谈婚事。二是秦少游的夫人姓徐,名文美,是潭州宁台主蒲徐成甫之女。这段风流佳话虽虚,但对联却是实在的文学财富。

佛印和尚既是苏东坡的好友,常来苏家作客,少不得与苏小妹也有些接触。一次佛印与东坡酒后谈经论道,被躲在屏风后的苏小妹听到了。她感到这个和尚喝酒多了,尽说大话,自己信佛,又不敬佛,不是个“正规”和尚,于是便写一联,想教训“怪僧”一下,那上联是:

人曾为僧、人弗能成佛 小妹是讥笑佛印和尚,口念弥陀,心想酒肉,虽然落发为僧,但心不诚岂能成佛?佛印也非俗人,而是胸藏翰墨,于是续联回敬小妹,下联是: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可谓对的绝妙。意思是女流终是奴婢。

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出游,直到上灯时才一起回来。小妹恰在哥哥房里,慌忙侧身躲在纱帐里。佛印眼快,早已看见她在纱帐躲避,朦胧中犹似一朵吐艳芍药,被烟雾笼罩一般,别有一番情致。于是,佛印顺口念了一句对子:

碧纱帐里躲佳人,烟笼芍药

小妹是个聪明绝顶的女子,听了和尚上联,随即应对道:

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 真是妙对!和尚光秃的脑袋倒映在水里,还不象一个水浸葫芦吗?苏东坡听了哈哈大笑道:“你呀,以后莫自作聪明取笑小妹了,免得自己出丑。”

一天,苏东坡和佛印游西湖,恰好苏东坡引为知已的著名歌妓琴操姑娘赶到。苏东坡邀琴操一起上船。佛印打趣说:“你们两个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琴操伸手要打和尚,佛印求饶才罢手。琴操见和尚手握长篙,正好打着倒映在水中的身影,于是随口念了一对句子:

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佛印一时不知所对,只是憨笑。苏东坡马上解围,帮他对出下联: 佳人汲水,绳系井底观音

“佳人”对“和尚”,“观音”对“罗汉”,对得好!船到“三潭印月”,他们饮酒赏月。佛印看着琴操赏月观灯的身姿,想出了一联:

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琴操平时多承苏东坡的点拨,对句续联之事,也难不倒她,便对道: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佛印和东坡一齐称赞:“不愧女中才子!”

佛印还和北宋著名的书画家米芾(字元章)交往甚厚。有一次他们一起赏梅,见梅雪相映,洁白无暇,极有风度,于是米元章要跟佛印联句,他自己先念了一句:

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

佛印搜索枯肠,一时对不出下联。他抬头忽见梅后竹林,虽然雪压枝头,但微风过后,它马上抖掉身上的积雪,抬起头,挺直身子,迎风摇摇曳,可谓不怕压、不怕难的伟人君子,于是他想出了续联:

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米元章听了赞不绝口,说:“和尚才高!”

第五篇:数学轶事

数学轶事

1,高斯的故事

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後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

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後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後,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七岁时高斯进了St.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1到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後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2,“无理数”的由来

公元前500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的弟子希勃索斯(Hippasus)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若正方形边长是1,则对角线的长不是一个有理数)这一不可公度性与毕氏学派“万物皆为数”(指有理数)的哲理大相径庭。这一发现使该学派领导人惶恐、恼怒,认为这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希勃索斯因此被囚禁,受到百般折磨,最后竞遭到沉舟身亡的惩处。

不可通约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众说纷坛,得不到正确的解释,两个不可通约的比值也一直被认为是不可理喻的数。15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称之为“无理的数”,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之为“不可名状”的数。

然而,真理毕竟是淹没不了的,毕氏学派抹杀真理才是“无理”。人们为了纪念希勃索斯这位为真理而献身的可敬学者,就把不可通约的量取名为“无理数”——这便是“无理数”的由来.

同时它导致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3,罗素悖论

一天,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村里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都由我给他们理发,我也只给这些人理发。”于是有人问他:“您的头发由谁理呢?”理发师顿时哑口无言。

因为,如果他给自己理发,那么他就属于自己给自己理发的那类人。但是,招牌上说明他不给这类人理发,因此他不能自己理。如果由另外一个人给他理发,他就是不给自己理发的人,而招牌上明明说他要给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理发,因此,他应该自己理。由此可见,不管怎样的推论,理发师所说的话总是自相矛盾的。

这是一个著名的悖论,称为“罗素悖论”。这是由英国哲学家罗素提出来的,他把关于集合论的一个著名悖论用故事通俗地表述出来。

1874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很快渗透到大部分数学分支,成为它们的基础。到19世纪末,全部数学几乎都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之上了。就在这时,集合论中接连出现了一些自相矛盾的结果,特别是1902年罗素提出的理发师故事反映的悖论,它极为简单、明确、通俗。于是,数学的基础被动摇了,这就是所谓的第三次“数学危机”。

此后,为了克服这些悖论,数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由此产生了大量新成果,也带来了数学观念的革命。

4,无声胜有声

在数学上也不乏无声胜有声这种意境。1903年,在纽约的一次数学报告会上,数学家科乐上了讲台,他没有说一句话,只是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数的演算结果,一个是2是67次方-1,另一个是193707721×761838257287,两个算式的结果完全相同,这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科乐解决了两百年来一直没弄清的问题,即2是67次方-1是不是质数?现在既然它等于两个数的乘积,可以分解成两个因数,因此证明了2是67次方-1不是质数,而是合数。

科尔只做了一个简短的无声的报告,可这是他花了3年中全部星期天的时间,才得出的结论。在这简单算式中所蕴含的勇气,毅力和努力,比洋洋洒洒的万言报告更具魅力。

5,没有捷径可以走

古希腊的阿基米德不仅是一个卓越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他生前培养过许多学生,在这些学生中有一个特别的人物,他是希腊国王多禄米。

闲着没事的多禄米,有一天忽然心血来潮想学一点儿什么东西。当时,阿基米德已是一位十分著名的科学家了。多禄米想了一想,决定把阿基米德请来,拜他为师,学习一点几何知识。

接到国王召见,阿基米德不敢怠慢,急忙来到了皇宫。这里金碧辉煌,气势典雅。白玉大理石铺成的透明地板,水晶珍珠般的吊灯,雕龙刻虎的巨大粱柱,把整座宫殿装扮得格外豪华、漂亮。阿基米德一边欣赏着宫殿中的装饰,心中一边想,这些宏伟的建筑中不知凝结了多少科学家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尤其是那些精巧、别致的设计,无不反映出建造者们在数学、特别是几何学方面很学的造诣。

从此以后,阿基米德就当上了国王的私有数学教师。刚开始上几何课时,国王挺认真,似乎下了决心要学好这门课。可是,时间一长,多禄米的兴趣就逐渐往下落了,尽管阿基米德讲授的几何学内容都很浅显,但对于不爱学习的国王而言,一堂课的时间简直比一年还长,他日益显出不耐烦的情绪。

对国王情绪的变化,阿基米德看到眼里,记在心中。他仍然一如既往的认真讲课。他细心而又耐心的向多禄米讲解着各种几何的图形、原理以及计算方法。可是多禄米对眼前出现的一个个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的图案毫无兴趣,有点昏昏欲睡了。阿基米德来到多禄米的身边,用手推推他。这位国王勉强睁开惺松的睡眼,没等阿基米德说话,他反而先问:“请问,到底有没有比你的方法简捷一些的学习几何学的方法和途径?用你这种方法实在太难学了。”

听了国王的问题,阿基米德思考着,冷静地回答道:“陛下,乡下有两种道路,一条是供老百姓走的乡村小道,一条是供皇家贵族走的宽阔的坦途,请问陛下走的是哪一条道路呢?”

"当然是皇家的坦途呀!”多禄米回答得十分干脆,但又感到茫然不解。

阿基米德继续说:“不错,您当然是走皇家的坦途,但那是因为您是国王的缘故。可现在,您是一名学生。

要知道,在几何学里,无论是国王还是百姓,也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只能走同一条路。因为,走向学问是没有什么皇家大道的。”国王多禄米眨巴着眼睛,似懂非懂地思考了一下,总算理解了阿基米德这番话的含意,于是重新打起精神,听阿基米德继续讲课。这个故事提示了一个趔:追求科学知识没有捷径可走,科学知识对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正如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所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不畏劳苦的人们,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6,第二次数学危机首先这个x应该等於0,这是因为

x=(1-1)+(1-1)+......=0;

其次,可以证明x等於1,因为

x=1-(1-1)-(1-1)......=1;

最後,还可以证明x等於1/2,因为

x=1-(1-1+1-1+......)

x=1-x

2x=1

x=1/2

零表示没有,由於这个x可以等於零,等於1,等於1/2,所以0=1=1/2!而1和1/2表示确确实的有啊!这不是“没有”等於“有”麽!

还不止於此,格兰第还说,你想创造什麽数,我可以创造出什麽数。比如说想创造16,因为16×x=16×x,既然x可以等於0,也就可以等於1。这时

16×0=16×1

得到0=16,说明从无中创造出16。

微积分产生初期,由於还没有建立起巩固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极限理论),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事实往後百多年亦没有人能清楚回答这些问题。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二次数学危机,而这危机的引发和牛顿有直接的关系。

事情直到19世纪初,情况有变化,法国科学学院的科学家以柯西为首,对微积分的理论进行了认真研究,建立了极限理论,後来又经过德国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进一步的严格化,使极限理论成为微积分坚定基础。前面所提的“量的鬼魂”说,都可以用极限理论给予满意的解释。

下载轶事记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轶事记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春轶事

    新春轶事 “春节年年过,每年乐不同。”在这个古老的节日中,大家欢聚一台,共同度过这个美妙的时刻。春节来临前夕,家家户户早已开始了房屋的装点,让家里平添了一份喜庆。将“福”......

    读书轶事

    读书轶事 我为什么爱读书?这个问题,可以一直追溯到烧锅炉的刘伯伯。因为我小时看书,有不认得的字,总去问他的。刘伯伯正在锅炉房喝酒,他拿了书,颠来倒去看一会儿,又把脸红一红,说:“......

    颜真卿轶事[范文]

    一、人生轨迹 颜真卿(709-785)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

    书法轶事

    书法历史故事: 1、"一字千金" 我们知道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一字千金"的故事,大家知道吗?有谁知道? 对,就是秦宰相吕不讳悬赏千金求改一字的《古文观止》。 书法历史中的......

    轶事典故(5篇材料)

    轶事典故 编辑 千字文兴嗣白发 《梁史》记载:“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唐代的《尚书故实》对此事进行了艺术加工,该书说:梁武帝萧衍一生戎马倥偬,......

    鲁迅的轶事

    鲁迅的轶事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其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药》等。鲁迅先生非常珍惜时间,他的整个一生都在与时间赛跑。他说......

    《官商轶事》教案

    兰亭小学地方课程集体备课记录年级五主备人赵静参加人员五年级地校老师内容我的家乡第五册第一单元课题:《官商轶事》参加人员建议1、通过调查访问等形式收集资料,了解官厅村,......

    辩论圈内经典轶事

    首先感谢这位要求保密姓名的前辈,然后我就不赘述了 01、很多人包括CCTV都好奇,参赛院校明明都是本科院校,为什么要叫“大专辩论赛”,所以07年央视把国辩的名字改为“国际大学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