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批评》读书报告

时间:2019-05-14 02:0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主题批评》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主题批评》读书报告》。

第一篇:《主题批评》读书报告

《主题批评》读书报告

黄春柳

近几十年来,人们习惯于在文学研究中谈论“主题”,但是这个概念其实还指一种批评流派。

50年代时,主题批评被笼统地归类于“新批评”,但是新批评主要包括三种批评方向:语言、结构主义以及心理分析,而主题批评则自始至终坚持保留自己的独立性。巴尔特和萨特曾经涉足主题批评这一领域,但他们的批评观并不是围绕主题批评而展开。

这一章里谈到的批评家都是以主题批评作为研究重心的,如:乔治·布莱

1、让·鲁塞

2、让·斯塔罗宾斯基

3、里夏尔4,他们无一例外地受到巴什拉尔5著作的影响,尤其受到日内瓦学派的创立者,阿尔贝·贝甘6和马塞尔·雷蒙7的影响。

主题批评并不是一种教条,而是从批评主体直觉出发的一种探索。其出发点也许是对文学中所有游戏化和形式主义概念的排斥,拒绝将文学作品视为一种可以通过科学途径加以穷尽的客体。其中心思想就是:文学不是认识的对象,而是经验的对象。

自然而然地,这些批评家都青睐于研究诗歌,对诗歌自浪漫主义时期以来所担负的存在主义使命非常敏感。

1. 历史背景

Georges Poulet(1902-1990),比利时人,先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和法国尼斯大学任教。他著作等身,论文主批评主体与创作主题之认同,对法国新批评派影响巨甚,代表作有:《人类时间研究》、《圆的变形》、《普鲁斯特的空间》、《爆炸的诗》以及《批评意识》。2 Jean Rousset,生于1910年,瑞士批评家,马塞尔·雷蒙的朋友和弟子。代表作有:《巴洛克时代的文学》、《马塞尔·雷蒙的著作》等。3 Jean Starobinski,1920年生于日内瓦,医学博士和文学博士,曾执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巴尔的摩)和巴塞尔大学;日内瓦大学思想史和法国文学史教授。法兰西研究所成员。主要从事文学批评研究。他的批评著作主要有:《让-雅克·卢梭:透明与障碍》;《活的眼》;《孟德斯鸠论孟德斯鸠》;《自由之发明》;《卖艺者的肖像》;《批评的关系》等。4 Jean-Pierre Richard,法国文学评论家,1922年出生于马赛。他主张对作品本身进行认真地阅读和分析。著有《文学和感觉》(1954)、《诗歌和深度》(1955)、《马拉美的想象世界》(1961)、《研究现代诗歌的十一篇论文》(1964)、《夏多布里昂的风景描写》(1967)、《关于浪漫主义的研究》(1971)、《普鲁斯特和感觉世界》(1974)、《微观阅读I》(1979)、《微观阅读II》(1984)和《物的世界》(1990)等。5 Gaston Bachelard(1884-1962),法国哲学家、评论家。出身贫寒,原为邮递员,凭自学考入大学。学后在第戎文学院和巴黎大学讲授历史及哲学。《科学新精神》(1934)、《科学精神之培养》(1938)、《实用理性主义》等著作奠定了他的哲学地位。后受荣格、洛特雷亚蒙的影响,从一个自然哲学家变成一个直觉心理分析学家。《火的心理分析》、《水和梦》、《空气与梦幻》、《土与意志的梦想》、《土与休息的梦想》、《幻想诗学》等论著,从心理学上对诗的因素做了分析,证明了诗的启示能力。在这些关于“幻想的幻想”中,他研究的不是梦魇般的幻想,而是孕育着作品的幻想。他的心理分析文评在法国影响极大,评价极高。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评、巴尔特的结构主义文评,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巴什拉尔的影响。他的散文细腻感人,富于形象,如《蜡烛女》等。6 Albert Béguin(1901-1957),法国著名批评家,被认为是第一代意识批评家,“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曾执教于巴塞尔大学。他“将批评构想为诗思维的延长和深化”,他的批评的核心概念是“在场”,而“一切在场都意味着对存在的一种显示”。主要著作有:《浪漫派的心灵和梦》(1937,是对法国实证主义批评的全面批判,力倡“批评家与诗人的精神历程相遇合”)、《关于在场的诗》、《谈文学批评》、《拉缪的耐心》、《夏尔·杜波斯和文本》、《洞观者巴尔扎克》、《谈马拉美和克落岱尔》等等。7 Marcel Raymon(1897-1984):马塞尔·雷蒙,著有《从波德莱尔到超现实主义》、《巴洛克主义和文学》、《巴洛克和诗的复兴》、《诗与真理》、《保尔·瓦雷里和精神的诱惑》、《占星家雨果》、《品质的意义》、《读<忏悔录>第一部》、《拉封丹的心灵和艺术》、等等。雷蒙和贝甘一样,是日内瓦学派的第一代,他的《从波特莱尔到超现实主义》(1933)一文,可以说是日内瓦学派的起源之作,其著作的主要观点是“非现象学”的。而从其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发表的《诗与真理》一书中,可以看到雷蒙已经成为一个意识形态论的批评者。从意识形态而言,主题批评是浪漫主义的产物。但是对“主题”的参考远早于此。该术语来自于古修辞术。但是一直到十九世纪初,这个概念才变得重要许多。“主题”成为一种意义或灵感要素,能让我们从同一个“索引”出发来比较不同作者的作品。

浪漫主义遗产

对耶拿派8来说,艺术作品不是某种先在典型的复制或模仿,而是人的创造意识的结晶,是其内在人格的外化。日内瓦学派的主要成员,如贝甘、雷蒙、布莱、里夏尔,他们都认为,文学作品乃是人类意识的一种形式,作品是作者意识的纯粹体现。

日内瓦学派的批评家认为,批评是一种双重经验,是阅读主体和写作主体两种意识的遇和。在让·鲁塞看来,作品是结构和思想的同时呈现。卢梭以及其后的浪漫主义作家们认为,作品是一种精神命运的历险,这种经验是在作品的创造过程中实现的。

与普鲁斯特之间的亲缘关系

普鲁斯特继续发展了这一浪漫主义遗产,为后来的主题批评打下了基础。他认为风格并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观察方式;文学作品是一种感知世界的特别方式,和构成它的物质融为一体。他把风格定义为一种双重现实,由语言的创造和感性世界的创造这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所组成。

2. 哲学和审美根基

作为创造者的“我”

普鲁斯特认为:“‘我’的产物,这个‘我’不同于那个我们在日常习惯、在社会、在自身缺点中所展现的那个‘我’。要理解这个‘我’,就必须尝试着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将之重建。”这番话也许看起来自相矛盾:他所说的这个“我”既是作家深层心理的产物,又是一种(再)创造对象。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作为创造者的我通过表达自身这一动程而实现自我创造。

大多数主题批评家都同意这一观点,里夏尔也许是最接近普鲁斯特观点的一位,他在《马拉美的想象世界》里引用了马拉美的一句名言:“艺术家在白纸面前创造自己”。

斯塔罗宾斯基也认为:“作家在作品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改变自我。”鲁塞则比其他批评家更关注文学形式,他说:“在成为产物或表达方式之前,作品对创造主体而言是一种自我揭露的工具。”

也就是说,主题批评既拒绝作家完全控制创作计划这一“传统”观念,也排斥将作品视为先于它之前的作家心理的产物这种心理分析方法。主题批评既没有舍弃这种控制,也没有忘记无意识所起的作用,而是认为,作品是一种处于实现过程中的动态意识。

既然作品同时具有创造和自我揭示的作用,主题批评就特别注意作家的意识行为。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清楚明确地建立了一种对所有人而言共通的本体论。而在巴什拉尔和布莱那里,“我思”是一种创造意识和创造世界,通过最初直觉来决定和世界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Groupe d’Iéna 耶拿派: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19世纪,他们在耶拿创办的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2)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为了认识这种与作品同时的自我揭示,主题批评通常避免将作品与作者这个处于历史性中的个人相联系。斯塔罗宾斯基就经常用“自我”、“主体”、“存在”这些词来代替作者姓名,而最后这个术语是主题批评中最为显眼的言词之一。雷蒙认为,批评是要试着去抓住变幻不定的那个“自我”,尤其是要在进入作品的同时抓住作品所赖以实现的那个根本的创造性动程。

与世界的关系

对意识行为的注重必然要求一种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关系”是主题批评的主要概念之一。自我通过与自身之间的关系而得到建立,通过与包围它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而得到定义。

这种关系哲学得益于现象学的发展。巴什拉尔对胡塞尔非常感兴趣,他的继承者也都受到梅洛-庞蒂的影响。但是现象学方法早就得到普鲁斯特的青睐,这一视角在主题批评中成为主导,因为主题批评通常坚持从文学作品出发来定义“处世”(l’être au monde)模式。

因此,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式阅读经常围绕感知和关系的类型而展开:时间、空间、感觉„„在这一点上,同样是巴什拉尔为后来者开辟了道路,是他第一个展示了创造性想象是如何根据为作家专有的一种“处世”模型而将时间和空间归为己有的。

主题批评家们还在写作中扩展了该概念的特点:批评重心并不仅仅落在某种意识、某个物体和某个生命存在之上,而是落在将所有这些结合起来的种种关系的方法和模态之上。感性印象可以和理性思考同等重要。

想象与幻想

刚刚说过,普鲁斯特对作为创造者的我所进行的思考是自相矛盾的:如果说作家在其作品中揭露自身,那么他也是通过作品而建立自身。主题批评提出了一种作家与作品互相包含的双重关系,是主体与客体、世界与意识、创造者与其作品之间的双重关系。

这就是为何主题批评尤其关注作品中所有属于写作动力的事物的原因。它和心理分析之间只能维持冲突性的关系。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对形象予以特别关注;都渴望超越文本的表层意义;都借助于对作品的“横向”阅读。但是在创造主体和其作品的关系这一点上,主题批评和心理分析却是根本对立:心理分析倾向于把作品看作是一个充满符号的复杂体,应该追溯先前的心理活动,而且作品具有将之升华的作用。相反,对巴什拉尔这样的批评家来说,不应把形象与其起源挂上钩,把它与先前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而是应该在其产生过程中抓住它,在其形成过程中体验它。

没有什么能比想象这个概念能更好地展示这种批评方向。它使批评家们能够离开人类心理机制这一功能主义概念,而将之变成一种创造和实现的才能。

幻想这一概念也常见于主题批评中,它同样吸引了雷蒙、贝甘和斯塔罗宾斯基的主意。这里,幻想与心理分析所理解的那种梦几乎是完全对立的:夜晚的梦溶解了意识,使无意识语言得以发酵。而幻想则使意识保持在某种活动层面上,它置身于某种不确定的两者之间,创造性想象可以在其中充分发挥作用。

对创造性想象的直觉,对幻想的关注,两者都属于一种被置于调和符号之下的心理理解。心理分析展现冲突,罗列各种互相对抗的冲动,而主题批评则倾向于研究作品是如何创造出一种平衡,能让各种冲突在其中得到妥善的解决。

因此,主题批评对立于现代思想中这样一个主要常数:即认为意义以及价值总是差异性的,认为差异才是最具意义的。主题批评更加接近勒内·吉拉尔9的哲学观,对他而言,意 9 René Girard(1923-):勒内·吉拉尔,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人类学家、文学批评家。代表作有:《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1961)、《暴力与神圣》(1972)、《隐蔽的批评》(1976)、《替罪羊》(1982)等等。义的基本法则在于相似。主题批评法所遵循的,正是这种通过同一性而达成调和的法则。

3. 主题批评的方法

作为整体的作品

对相似性的青睐使主题批评家们同化了他们对作品的阅读:他们努力想要发现作品中潜在的连贯性,揭示作品各个分散部分之间的隐秘的亲缘关系。

但是这样一种“对相似性的热情”产生了很明显的语言学后果,尤其是产生了一大堆笼统的语言表达方式,用为数不多的几个总结性词语来浓缩整个作品。鲁塞感觉到了这种方法的危险,他认为,主题批评的方法学原则在于:“创造一个统一的体系,其中,不同的声音必然应该互相交流。”而乔治·布莱则说:“重要的是,人在质上的区别,这种区别使得每个有才能的人都不能与他人混为一体。”

主题批评在区别上的不足,也许可以由其在作品论述上的灵活性来弥补。批评语言只能在作品内部的“路线”上进行操作。里夏尔认为,阅读是个人在作品内部的旅程,其目的在于发现某些结构,在于渐次地揭开某一个意义。这是一种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结尾的旅程,因为被视为整体的作品给与自身每一个部分都以一种相等的意义价值。

因此,作品是多向性的;主题批评用一个全景式的意义网络代替了传统的金字塔式的构想。

无用的知识

主题批评家们认为,作品首先是一种精神历险,是一种经验的痕迹、工具和机遇,没有任何一种知识能够穷尽这种经验。因此,他们站在一种反智力的立场之上,拒绝学究式的批评,或从约束过多的认识论基础出发所做的批评。斯塔罗宾斯基认为,主题批评要从零出发,从完全的无知出发,这样才能进入对作品更宽广的理解之中。

虽然如此,文本科学以及所有人文科学并没有完全被主题批评家们抛弃。但是这些“技巧”永远只是辅助因素,是为一种超越它们的批评意图而服务的。

“读者”的视点

既然文学被构思为一种创造意识的精神体验,那么这种意识就构成了批评家开始其自我表达的“地点”。因此,批评家要和作品的内部动力融为一体,研究作品也就成了一种摹仿。在这一点上,大多数主题批评家都表达了一致的意见。比如,布莱说过:“阅读(阅读是一切真正的批评思想的起点)这一行为包含了两种意识的遇合:读者的意识和作者的意识。”鲁塞认为,进入作品的读者要和作品中想象思维的流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相结合。

这是因为,作家所要表达的真理贯穿于作品之中,通过作品体现出来,但并不能被单纯地简化为作品,因为真理的本质是精神而不是物质。因此,主题批评致力于寻找最初的创造冲动,找到那个“最初时刻”,作品始于此,以其作为研究对象的批评也始于此。这种对作品的“认同式”阅读有这样一个优点,那就是它能使阅读主体保留并感受与词语接触时所产生的那种几乎是生理上的愉悦。

为了保存这种精神和生理上双重的运动,主题批评家们致力于尽可能使自己的评论贴近他们所评论的作品。同一个“我”应该既在作家那里起作用,又在批评者那里起作用。

当然,批评不可能和被批评的对象完全重合,评论者的声音对被评论的作品来说永远是他者,是异质。因此,这种“认同”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还是有距离的。

主题概念 阅读是一种危险的探险活动,它意欲突破人文科学和语言的传统界限。在这种阅读中,主题这一概念成为批评家的支点。

关于“主题”,最准确最有用的定义,也许应该归功于里夏尔。他说:“这是作品空间中的意义单位之一:是作品中那些特别活跃的在场类型之一。”

也就是说,主题指的是一部作品中所有那些特别能够体现作家“处世”观念的标记。但是,主题阅读从来不是对词语出现频率的死板纪录,而是倾向于描绘出一张反复出现的意义联想之网。构成意义的并不是对某一个或某些词语的强调,而是作品所呈现的连接关系的整体,它和作品中所展现的意识是密不可分的。

从这种大致的定义出发,那么每个批评家都根据自己特有的直觉来引导其对作品的阅读,从而选择他将评论的主题。主题既可以指向作品“内容”,也可以指向一种形式现实。鲁塞也许是最好地展示了主题之可塑性的一位批评家,他的研究同时兼顾了思想和形式,文学与艺术,作家群和孤立的作家。

主题批评家们各自优先选择的主题最为明显地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差别:他们在文学作品中所寻找的那种主观性也同样影响着他们的批评方法。因此,在总结了他们的相似性之后,应该具体考察每一位批评家的特点。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们选择了在我们看来最具意义的三位批评家:巴什拉尔、布莱以及里夏尔。

4. 加斯东·巴什拉尔

乔治·布莱在《批评意识》一书中,花了大量篇幅来介绍巴什拉尔的诗学观点。他称誉巴什拉尔“完成的革命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是“弗洛伊德之后最伟大的精神探索者”。“日内瓦学派”的重要批评家如阿尔贝·贝甘、让·鲁塞、让·斯塔罗宾斯基、让-彼埃尔·里夏尔等人,均是巴什拉的思想继承人。

认知学家和诗学家

虽然是主题批评法的先锋,但巴什拉尔并不是文学批评家。最初,他是一名研究自然科学的认知学家。

那么,这位认知学家是怎样成为一个想象哲学家,一个醉心诗歌的词语“梦想家”的呢?巴什拉尔从未觉得,理性主义思维的培养和对想象的热爱这两者是不可兼容的。对他而言,科学和诗歌可以在同样的创造性直觉中、在同一个予世界以意义的愿望中相遇。

巴什拉尔的研究主要受到了两种哲学思潮的影响:弗洛伊德哲学以及现象学。但是他很快就脱离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转向对想象的积极和创造性构思。现象学对他的影响更深:他关于形象和“幻想”所作的思考,该部分归功于现象学知识。在他看来,幻想是感知和创造的混合体,它使世界存在于主客体之间那种不停发展的关系之中。

在巴什拉尔笔下,现象学方法和一种创造性的人文主义结合在一起,后者给予所有的意识现象以价值。在文学特别是诗歌中,他看到了意识的最佳呈现方式。

想象的现象学和本体论

在《空气与梦幻》一书中,巴什拉尔将现象学直觉推向了极致:意识事实是首位的,它安排着感知主体和世界。甚至,是意识建立了感知主体和世界,因为这两者都是通过意识而存在于决定他们本质的关系整体之中。

这就是为什么想象具有创造和实现功能的原因。形象也就担负起了作为根基的本体角色。形象并不具有解释性话语的性质,更加不是出于对修饰的考虑。

那么,从这个信念出发,想象这一构思和心理分析话语是不可兼容的。因为形象不以往昔为参考,不能够被同化成一种属于冲动模式的心理征兆。虽然巴什拉尔对心理分析极感兴趣,但他还是很快从中抽身,在他的著作中,对弗洛伊德的引用也逐渐被荣格的名字所取代。他同意荣格的某些根本观点,比如较个人无意识而言更具决定性的集体无意识这一观点,以及对心理活动的积极和创造性的构思。

从物质想象到运动想象

巴什拉尔主要在形象的具体体现中把握原型所承载的生命冲动,这就是为何他的思考主要表现为想象现象学的原因。这种方法先是引导他思考想象的“物质”组成,然后是想象的运动特点。

他的出发点在于:形象既是形式,也是物质。因此,他的工作在于确定人类幻想的物质模态,在于展现这种幻想是如何像对世界的感性经验那样引导诗人之写作的。他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借用了四元划分法:火、土、水、空气,这四种元素决定了其思考过程中的连续性。

在这种分类法的基础上,巴什拉尔确定了某些心理常数,并因此而抓住了某些“主题”,作为其思考对象。它们预示了后来那些主题批评家所青睐的主题。心理价值的物质体现为批评开启了宽广的词汇场和概念场,使主题批评能继续对之加以探索。

但是,巴什拉尔很快就发现了这种划分法的缺点:这种划分过于图式化,以致不能把握住想象的多样性。因此,他用了五本而不是四本著作来论述这四个元素,同时指出了每一个元素的模棱两可性。

为了从根本上超越亚里士多德图式将一切都加以简化的不足,巴什拉尔发展了一种对于想象的运动构思。他认为,想象就其本质而言是开放的、含糊不清的;想象只有在改变形式的时候、在赋予形式的未来以活力的时候,才能包含这种形式。

作为读者的巴什拉尔

对巴什拉尔以及里夏尔这样的批评家而言,每一个形象并不是通过自身才得到价值,而是通过其开始或展开的意义网络。他的批评方法和他的继承者的批评方法非常接近:研究一部作品,评论一篇文章,就本质而言,这等于进行一项阅读工作,服从于文本的指令,听凭自己被文本引起的共鸣所感染。应该先阅读他人而后让人阅读自己。因此在他们的批评文章里,常见频繁的引用,赞赏或“幻想式”的评论话语,风格常常是抒情的,而批评方法则很少是分析性质的。

巴什拉尔围绕着同一个中心发展了形象所产生的共鸣,而不是对之进行分析。他并没有通过形象而将作家的工作具体化,而是从中看到了一种共同经验的结晶。

但是,对文学作品的巴什拉尔式“阅读”也有其自身的限制:对作品的评论总是倾向于将被引用的文本变成属于某种普遍性规则的范例之一。巴什拉尔更加关注人类共同想象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关注为每一个作家所特有的想象世界。因此,严格来说,他的思考并不是一种“批评”,但后来的主题批评家们将赋予作品的独特性以更大的重要性。

5. 乔治·布莱

乔治·布莱也许是最接近巴什拉尔批评观的批评家:他致力于通过作品以想象网络形式所展开的“处世”形式,研究创造性意识。他还发展了日内瓦学派建立者的“我思”观点。所谓“我思”,乃是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意识。在《批评意识》一书中,乔治·布莱这样为“我思”下了定义:

在自我的内心深处重新开始一位作家或哲学家的‘我思’,就是重新发现他的感觉和思维的方式,看一看这种方式如何产生,如何形成,碰到何种障碍;就是重新发现一个人从自我意识开始组织起来的生命所具有的意义。

因此,批评活动是对为作家所特有的“世界”的主观占有。作家以形成他自己的“我思”为开端,批评家则在该作家的“我思”中“找到他的出发点”,并将其作为探索作家内心生活的“参照点”和“指示标”。

对时间的思索

乔治·布莱极大地关注了感知的主要类型,即时间和空间。他认为,时间是人与世界的一种关系,通过作家对时间尤其是“瞬间”的理解方式,批评家可以发现作家具体的“内心世界”。

乔治·布莱认为,有时,瞬间相对于过去和未来而言什么都不是;有时却又恰恰相反,瞬间是通往一切事物的阀门,它包含了一切,没有任何界限。

乔治·布莱还指出,瞬间的这种短暂性和不稳定性如何在18世纪得到了发展。这些分析很好地展现了时间概念在布莱的思索中获得的极端可塑性:瞬间可以反射出对世界的总体感知,它就像是一种物质,被创造者的想象塑造成形,创造者根据自己的用途或者想象而使之成为一个客体。

对空间的思索

布莱对普鲁斯特的作品进行了空间上的思索,著有《普鲁斯特的空间》一书。但是对空间模式之象征意义的探索在其《圆的变形》一书中已经开始。在《圆的变形》中,布莱的思考接近于一种对不同作家的精神状态的解释,这些精神状态是通过作家对同一形象的特殊“阅读”而得出的;而在《普鲁斯特的空间》中则正好相反,布莱仅仅从一部作品出发,通过对组织空间的不同形象的分析,试着抓住该作品的独特性。但是这两种思索都参与了对某一时间段的空间化行为,把在时间上先后接续的事物变成了同时发生的事物。

一种“差异性”批评

对时间和空间的主要类型的思索往往导致忽视不同作品的独特性的危险。布莱在《爆炸的诗》一书中已经开始提防这种危险。这本书先后分析了波德莱尔和兰波的作品,是对布莱之前著作的延续和超越。对布莱来说,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就像是炸弹,打破了文学史的伪连续,以鲜明的全新创造抹去了文学史的虚假标志点。

布莱的意图就是要抓住这两部重要的诗歌作品各自的独特性,它们不能被简化为自身之外任何其他的东西,而除了这一点之外,两者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共同之处。因此,这种意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于发现不同作品的差异,因为它正是要在共同的基础之上将两位诗人对立起来。

6. 让-皮埃尔·里夏尔

一种新颖的批评方法

里夏尔似乎有着和布莱一样的批评设想。他也尝试着定义一种“处世”意识,这种意识建立在以文学作品形象的方式而展开的经验之上。他想要将理解和认同的努力放在文学创作的最初时刻之上。

如果对布莱而言,“我思”更加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话,那么在里夏尔的著作里,“我思”则被一种对世界的感官和感性理解所替代,对他而言,本体哲学是通过一种感知现象学而被演绎出来的:对自我的捕获是通过与我们周围事物的不断更新的“接触”而进行的。因此,这种批评方法更倾向于对感觉的分析。

里夏尔和布莱的批评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布莱在作品中寻找一种中心深度,而里夏尔则更乐于从各种不同的方向来理解作品,用好奇的眼光去发现作品所有可能的多样性。布莱对作品进行选择并为它们分高低,而里夏尔则满心喜悦地接受不同的作品,并在文本中采集所有能引起心灵愉悦和智力活动的东西。

对布莱而言,批评意识和创作意识的融合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作品就成了一种媒介,其物质现实消失了,而其所担负的作用则被放大了。里夏尔的感知则更加“诗化”:读者和批评家在一本书中遇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和一种经验,也是一种文本。或者说,文本本身就是一种经验、意义和愉悦的所在。因此,里夏尔既脱离了忽视语言的批评观,也脱离了高估语言价值的形式主义批评观。

里夏尔式的“阅读”

《马拉美的想象世界》一书也许最能体现里夏尔对作品的批评式“阅读”,这本书整体布局符合文学研究的传统模式:从作家到作品。通过对马拉美《文学交响曲》中一个段落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里夏尔那种引用后紧跟评论的批评形式展现了其整体视角是“阅读”视角,也就是说,是一种不想过度离开批评客体、并与之保持毗连关系的理解模式。这就是为何被引用的段落中有些词语用斜体标志出来,而之后的评论则借用了这些词,并把它们镶嵌在自己的论述中:作者和批评者的声音互相渗透,成为同谋。

这种摹仿关系因为过于个人化的特点的消失而变得更加突出:因为使用“on”这个人称代词,使得批评家只不过是个匿名的读者;作家的名字也只是作为作品的谓语(pour Mallarmé)才出现了一次。因此,在激发原初“世界”这种力量上,只有作品才是唯一重要的。对作品之“形成”的传统思考并没有出现,而是被一张清单,一份表层纪录而代替。描写胜过了分析。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批评家不做任何的“解释”,相反,他还“解释”这个动词以空间价值。里夏尔对作品的组成部分进行了修改和压缩,使它们的意义变得更加丰富。里夏尔的评论发展了作品中所有可能绽放在读者意识中的潜在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说,里夏尔忠诚于巴什拉尔的批评理论,因为巴什拉尔提倡对作品的形象进行“幻想”。但是,“人与世界的关系”这一根本问题仍然浓墨重彩地出现。里夏尔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回到文学史的传统批评上来。但是他并没有在作品中挖掘某种历史或文学知识,而是借助于对被批评作品的一种类似的理解过程而与这种知识汇合。

多样性及变化

除了诗歌之外,里夏尔对叙事性作品也同样感兴趣,运用的是同一种批评方法:通过对最初感觉的记录来总结出一个“想象”世界。

主题研究要求批评家置身于作品之中,如同置身于被同时奉献给他双眼的一个空间里。因此,作品的每个部分都服从于最先抓住作品的总体性目光。但是里夏尔却尝试相反的道路:让某个文学“世界”的整体从对简短片断的精确分析中显露出来。所以,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倒转了过来,但却因此而证实了所有主题批评方法提出的那种类似和同质的深层法则。

这种变化的产生还伴随着一种对作品语言的明显关注,因此,阅读“同时建立在文学作品的语言本质以及冲动主题的形式之上。”

小结

里夏尔的最后几本著作转向了心理分析批评,这表明了主题批评仍然在自我探索,探索能够建立自身的稳固根基。和所有的批评方法一样,它面临着一种双重危险:要么完全融化在批评客体之中,要么与客体相距过于遥远。

这种困境并不为主题批评所特有,它关系到所有有关文学作品的论述。除此之外还存在其它的弱点:在选择“主题”上的主观性,不确定和简化的特点,仅仅建立在“认同”基础上的阅读,对不同的作品没有足够的区分,对作品的字面现实缺乏真正的思索,等等。

所有这些缺憾也许解释了为什么主题批评从来没能形成一个批评流派的原因。它拥有众多的出色批评家作为自己的代表,但是这些批评家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并且似乎没有继承者。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些批评家中的每一位都发展出了一种有其自身连续性和同质性、不能被归纳为其他任何方法的批评方式的原因。在主题批评的启发之下,批评也许找回了自身具有创造性的一面。正如它肯定了文学作品的精神使命一样,批评作为一种富有成果的方法出现,以一种大度的眼光给作品以生命。

第二篇:《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主题班会

主持甲: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乙:刚才,同学们在课前欣赏了一首优美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们知道它是在赞美我们可亲可敬的老师。

甲:同学们,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得到过老师的呵护和关爱。古往今来,老师是人们歌颂、赞美最多的人,人们用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文学体裁形式来描述和赞美老师。

乙:同学们都喜欢我们的老师。比如对班主任,许多同学私下都称呼咱们老板,放学亲切的和老师打招呼,老师拜拜。可以说我们和老师亲如一家。

甲:但是在我们的相处过程中,就像牙齿和舌头,虽为一体,但也存在摩擦的时候,当同学们各方面做的好的时候,老师会表扬我们,当你犯错的时候,老师会批评、教育。表扬大家都爱听,可是批评呢?能很痛快的接受吗?

乙:有的同学就不能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与老师的关系由亲近转为疏远,由和谐转为紧张,最终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下面我们就来欣赏由杨光等同学带来的小品《赌气》

甲:好,小品非常精彩,下面,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小品带给你的启示。……

乙:大家说的很好,这是不能正确对待老师批评,自暴自弃的结果。当然,这里老师也有不对的地方,没有调查清楚,就妄下结论。

甲:下面,请同学们列举你受到老师批评的情况。当时,批你时你心里怎么想的。(……

乙:可以看出来,有的同学们在受批评时要不认为没错、要不把责任推给别人、要不行为表现接受但内心却不接受、对老师有意见和不服气,这都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甲:我们要明白老师关心你、爱护你才指出你的问题,老师所做的一切,或许方式方法不一样,但最终都是为了我们成长,即使是错误地批评了学生,也是对我们爱心的体现。

乙:下面,请听耿丽华给我们带来的诗朗诵:《感谢批评》

甲:现在,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个问题“怎样对待老师的批评,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前后四名同学为一小组讨论一下。

乙:现在谁来谈谈?……(引导大家说出,1、要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换位思考,理解老师的做法,始终记住老师只会为我好,要我成才和不会害我的思想,可找人说老师一天辛苦的工作。语文、英语老师,每天天黑着就从家出发来上早自习,然后一天备课、上课考试、78节自习辅导,班主任更是为我们操碎了心,我们要理解老师;

2、要认识老师的批评是一种爱护、鞭策,也是一种期待,严也是一种爱。

3、最后引导大家当与老师发生冲突时,先冷静接受老师的批评,找合适时间、合适场合与老师交流,与老师有效沟通,注意说话的艺术,与老师建立真挚的师生情。

甲:大家说的非常好。通过班会,大家都明白了,一切善意、正确的批评都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我们要学会感激所有给过我们善意批评的老师。最后:

合:愿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学会善待批评!

愿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学会感谢批评!

甲:下面,请班主任做总结。

班主任:今天的班会非常成功,我们每个同学都认识到了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这是对老师充分的体谅和信任,这是一个中学生对老师的莫大理解和尊重。通过这节班会课,我也认识到了,在批评教育大家时,老师要真正去了解和理解你们,站在你们的年龄段去考虑,不要以成人化的角度一贯的批评指责,要注意批评的尺度和原则,帮助你们认识到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同学们,让我们理解老师,感恩老师,让老师更省心、更顺心、更贴心,让我们与老师一起去书写幸福的缘分。

合:今天的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批评意见和建议

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批评意见和建议

1、学习自觉性有待加强。集中学习次数虽然多,但是安排的学习时间短,形式单一。大多是根据上级要求进行,方法比较单调,往往都是传达文件、听取报告,学习有时“照本宣科”,对一些****是“泛泛而读”“泛泛而学”“浅尝辄止”,对一些热点、焦点问题,缺乏深层次互动和思想交流,理论联系实际不深、不透。

2、学习积极性有待增强。有的思想不够重视,集体学习时被动参加,缺乏热情,工作与学习矛盾突出,存在重工作、轻学习的思想,总是以工作忙、任务重、****,不能自觉静下心来学习,没有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导致了政治理论学习效果不明显。

3、学习深度有待拓展。对******理解不够全面、不够系统。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够。

4、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全面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紧迫感和危机感不强,有工作办事凭经验的懒惰心理。

5、不重视学习。对政治理论、法律知识学习不够,有时候还讲白话,念白字,有损自己的威信和形象。

6、**工作仍停留在传统做法上,对基层群众**需求了解不透,不能牢牢占领阵地,**工作作为党的“喉舌”作用发挥不突出。

7、平时忙于繁杂事务,忽视了理论学习,导致指导开展工作“底子”不厚、本领不够、基础不牢。

8、有实用主义的倾向。********。把“**”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本来也是对的,但作为****,应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际工作中,**同志把等经济工作盯得紧、抓得实,但是对需要慢工出细活、久久为功、且不太容易产生立竿见影、吹糠见米成效的形而上的工作太放手。

9、大局意识有待加强。平时比较注重政法系统的具体工作,但在与全局工作结合上还需要加强,开展工作、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应该站位全市的高度,从依法治*角度更好地为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二是政治理论学习方面需要加强。**同志能够做到坚持学习、加强修养,但在学习的连续性上还需要加强,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应该有所侧重。

10、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检查督促需进一步加强。**同志作为**部长,对全**意识形态工作的检查督促相对较少,应该多深入各单位、各部门,对意识形态工作多加指导。

11、应加强对********的宣传力度,宣传的平台、视角、形式还不是很丰富,应充分发挥一台、一网、两微的作用,结合基层宣讲,进一步推进***讲话精神不断深入。

12、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13、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学习上“挤”和“钻”的精神有所放松,工作上有时凭经验,对一些事关发展大局的重大问题缺乏理性思考和总体把握。

14、满足于现状,进取精神不强,放松了学习。

15、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不够快,不重视学习。有时只顾忙于工作,自觉主动挤出时间学习不够,特别是对理论学习还不够系统,学习还浮在表面,还没有达到精益求精。

16.**同志作为单位一把手,往往只过多注重业务工作,对上级部署的各种学习教育活动,统筹不好,力度不大,****,但推进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同时,没有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时还存在“领导要有领导的架子”的错误思想,没有把自己的身份放低,下属不敢讲真话、讲心里话的现象时有存在。

17、政治理论方面看得少,知识钻研不够,对掌握更多知识的重视性认识不足。

18、忙于日常事务,对党的新思想、新理论学习掌握不够。

第四篇:《高中主题课堂28课》读书报告

用心用智,收获硕果

——读《高中主题教育28课》有感

本学期,读了《高中主题教育28课》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虽然已过了容易激动的年龄,但心情仍然很激动,有一种在迷茫中见到光明的喜悦。这本书太实用了,从高中学生入学到毕业冲刺,不同阶段常见的专题,详尽呈现了如何以主题教育课的形式开展积极主动的教育。精彩的师生对话设计,生动的课堂活动安排,丰富的情景思辨呈现,给我班的班会课的开展提供了示范,也给了我许多启发。下面就来具体谈谈我的感受和收获。

一.确定目标,选好主题

好的班会课,主题是至关重要的。高中阶段是人生一个重要的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而当今社会,多元思潮,多元的价值观也对学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和冲击,所以班会课的主题确定就显得十分重要。班会的主题,一定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做积极向上、奋发有为、有家国情怀的青年,而不是在最需要拼搏的年龄就去做“佛系青年”。这本书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如《心怀梦想,快乐成长》,《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擦亮诚信的名片》,《我们的责任》等,这些选题就非常适合鼓励高中生青春飞扬,激情满怀!

二.结合实际,用心用智

主题班会的开展,还需要我们用心发现自己班里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要研究班情,思考本班的优势和不足,然后对症下药。并且要善于借助于新近发生的新闻,给学生以启示。今年带班后,发现我班的一部分同学规则意识有些单薄,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熟视无睹,爱钻空子,屡次犯错。针对这一现象,我就开了《遵守规则,做合格中学生》的主题班会,用了在野生动物园里因不守规则而一死一伤的新闻事件来引出规则的话题,接着让学生谈对规则的看法,再谈在学校如何守规则,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中生。班会开展后,收到的很好的效果,学生不守规则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三.新时代,新视角,新观念

在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做班主任的也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给学生一个新视角,从而有更好的发展。上海市曹杨中学的汪思翔老师的《“微”时代的选择》选用的就是新媒体话题。他通过对网络平台的使用分析,让同学们来认识微博微信平台在当前社会的必要性以及便捷与困惑,从而学习“微”时代正能量的传递。我觉得这位老师很有前瞻性,能结合时代发展的脉搏来确定教育主题,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这学期我也针对我班学生的困惑,上网查了很多资料,并买了《全国高校专业解读》一书,认真研究各种专业介绍及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和前景,给学生开了一节《我的专业我做主》的主题班会,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对未来有更加清晰的规划。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我们不能只是埋头苦干,更要仰望世界,站得更高一些,这样才可以做韩愈笔下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

四.形式多样,营造氛围

好的班会课要借助于视频,歌曲等不同的媒介来营造氛围。济源一中的王磊老师在《心怀梦想,快乐成长》的主题班会里就精心挑选了学生们的照片,然后配上音乐,他自己深情朗诵关于成长的散文,从而营造了氛围,引起学生的回忆,产生了共鸣,收到很好的效果。班会的形式还可以多样:讨论,问卷调查,回答问题,情景思辨等形式都可以使班会课气氛活跃。班会有了三四次大的互动交流环节,才可以把课堂氛围不断推向极致。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每一位成功的班主任都付出了心血和智慧,而班会课真的是一个和学生沟通交流的很好的方式。班主任工作,不仅需要三更灯火五更鸡,更需要用心血和智慧,去耕耘去浇灌,才会在收获时有丰硕的花朵和累累的果实!

第五篇:读书主题班会

(三)中队读书主题班会浏阳河小学:徐宇红

一、活动目的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读书的作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引导学生正确的选择好书,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3、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活动准备

1、前一个月就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写读书随笔、读书故事。

2、前一周学生开始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准备关于读书的故事表演、制作书签等。

三、活动过程

主持人甲:从我们懂事那天起,爸爸妈妈就会对我们说:长大后,你要好好读书。主持人乙:进入小学后,在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学会了读书写字。甲:从此,一位良师益友就走入了我们的生活,那就是——书。乙: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我们精神的粮食。

甲:是啊,,从书中我们认识了<<白雪公主>>,知道了<<十万个为什么>>,明白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乙:今天,就让我们与书成为朋友,让心情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合:四三中队,《我爱读书》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全体起立,出旗,敬礼。唱队歌。请坐。

甲:主持人:我们与书相约,其实很多名人更是书的挚友,他们曾写了许多读书名言,你们想听吗?现在请各小组代表说说收集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乙:书,能给人知识,书,能净化心灵,书,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然而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在书中找到智慧的金钥匙。

甲:俗话说,才能来自勤奋!现在就看看名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吧。两个小组分别表演“名人的读书故事”。(故事表演)

乙:名人爱读书,我们的同学也都是书的好朋友,都是书的知心人!三位学生交流读后感。

甲: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同学们课外阅读格调普遍不高,课外阅读的兴趣集中在童话类、漫画类上,而对那些思想性、艺术性高的,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却很

少有人问津,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4、男主持人:听着这几位同学精彩的读后感,体会着他们深刻的感悟,相信同学们也认识了一本好书的影响力!那究竟哪些是好书,我们该与哪些书相约呢?

本学期同学相互推荐一本好书。

甲:书是人类的一种既伟大而又美妙的发明,书是最聪明、最可靠的老师和朋友。凡是成就大事,有所作为的人无一不是一位爱读书的人。

乙:读书不但能给我们带来知识,还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请听《新三字经》的朗诵。

甲:新三字经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叫我们做人与学习。

乙:我们从《新三字经》中知道了仁、仪、礼、智、信

甲:接下来进行知识抢答赛,请同学们做好准备: 题目:

1、“世界读书日”是()。

A、4月23日B、4月22日C、4月24日

2、《皮皮鲁总动员》作者是()。

A、杨红樱B、黑柳彻子C、郑渊洁

3、“凿壁偷光”讲的是()刻苦读书的故事。

A、司马光B、匡衡C、苏秦

4、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

A、渔夫B、皇后C、王子

5、“白雪公主”来自哪一本书()。

A、《格林童话》B、《安徒生童话》C、《伊索寓言 》

6、“小荷才露尖尖角,”()。

A、早有蜻蜓立上头。

B、霜叶红玉二月花。

C、江枫渔火对愁眠。

7、我们熟知的“猪八戒”是哪本书中的人物。()

A、《水浒传》B、《西游记》C、《三国演义》

8、寓言故事中,保护狼,躲过猎人追击的是。()

A、南郭先生B、东郭先生C、郭先生

9、“孟母三迁”的故事出自。()

A、《百家姓》B、《三字经》C、《论语》

10、童话《小红帽》,是吃了小红帽和奶奶。

A、大灰狼B、老虎C、甲: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同学们,让我们积极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去,做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吧!

乙:到那时,你会觉得,世界是那么美好,生活是如此多姿,学习是多么快乐。合:下面,请辅导员老师对本次队会进行总结。

辅导员讲话,呼号。结束队会。

【故事一】

一次,高尔基在烧水时,读书读得入了神,没有发觉水早就烧开了,结果把茶缸烧坏了。这下可闯了祸,凶狠的女主人抄起一根松木棍,不容分说就朝高尔基身上打来,一边打还一边骂,把高尔基打得遍体鳞伤,以至不得不请医生来看。高尔基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地方都渗出了血,木刺都扎进肉里去了。医生从他的背上拔出了十二根木刺,并非常义愤地鼓动高尔基去告发。

女主人这时害怕了,她生怕高尔基去告她虐待罪。马上换了一副可怜的面孔说:“孩子!只要你不去告发我,你提什么条件我都答应。”

“你说话算数?”

“是的。”女主人无可奈何地说。

“只要你允许我在干完活后可以读书,我就不去告发你。”

女主人极不情愿地答应了。这样,高尔基因祸得福,以皮肉受苦的代价,换来了多余时间读书的权利。

【故事二】

叮铃铃,叮铃铃......放学的铃声已经敲响,学习了一天的孩子们都想马上飞到操场尽情的玩耍。可是,有一个孩子却在寻找不同的快乐,他就是吴忠汶。忠汶,一个可爱活泼的小男生,虽然平时有些好动,常常在课堂上惹老师生气,但是他有一个好习惯:读书时无论外面多么热闹,他却能认真阅读,不受任何干扰。

“下课了,下课了”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有笑声,有说话声,有桌子、椅子移动的声,声声入耳。忠汶安安静静坐在教室的角落里,捧着一本科普类书籍认真的阅读,全然不理会周围的一切,可以说是“两耳不闻周围事,一心只读科普书”。

忠汶对于书籍的热爱,对于阅读的热爱,值得大家学习,我们的快乐在操场,也在书籍中;我们的快乐在游戏中,也在阅读中。

1.立大志

春日暖,秋水长,和风吹,百花香。

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

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倡和谐,民所望,兴道德,国运昌。

2.昔时间

人之春,在少年,光阴迫,惜时间。生有涯,知无限,苦攻读,莫偷安。求学路,曲弯弯,路是弓,人是箭。头不回,弦不断,志不渝,永向前。大海阔,踏浪尖,守琴心,抱剑胆,铁可磨,石可穿,3.感师恩

我学子,重师礼,燃红烛,化春泥,授知识,传道义,4.学与思

学与思,琢与磨,成于勤,毁于惰,省吾身,思己过,败与胜,非天命,5.心怀公

勤奋者,功必成,贪逸者,手必空,图小利,毁名声,私欲烈,弊丛生,6.苦中练

学知识,长本领,数理化,天下用,学先辈,慰英灵,学女娲,补苍穹,思夸父,追光明,学经典,育华英,学中品,品中升,石中玉,木中松,7.守纪律

知荣辱,习礼仪,遵公德,守纪律,高山险,勇登攀。温而厉,恭而安。攻必克,胜必谦。感师恩,为人梯。呕心血,育桃李。人才群,功德碑。知与行,相交错。荒于嬉,败于奢。言必行,行必果。得与失,乃互生。开创者,业必兴。爬行者,难成龙。贪大财,易丧命。心怀公,百路通。崇人文,尚理性。文史哲,世理明。传家宝,要继承。仿后羿,济苍生。效愚公,事竟成。出凡俗,入佳境。苦中练,练中精。云中鹤,人中龙。不知礼,无以立。兼相爱,交相利。

见人贤,即思齐,仰高洁,弃粗鄙。

8.从我起

两分法,辨是非,三思行,慎有益。宠思辱,安思危,福思祸,利思义。欲利群,先修己,树新风,从我起。

9.兴五常

兴五常,正纲纪,处世训,应牢记。仁者爱,民所喜,礼者雅,民所需,信者诚,民所誉,10.孝第一

明人伦,孝第一,对长辈,忌无礼,虐老人,悖情理,父母老,勿嫌弃,勤照料,细护理,羊跪乳,乌反哺,义者刚,民所宜。智者明,民所依。扬正气,振国威。家道昌,门风立。凡出言,用敬语。天不容,法不依。若有病,快就医。寸草心,报春晖。父母在,儿孙福。2013年4月18日

下载《主题批评》读书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主题批评》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书主题(5篇材料)

    主题: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2012年4.23世界读书日口号(12条)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2、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3、牵手好书,亲近美文,塑美好人生。4、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充满......

    关于读书主题演讲稿大全

    关于读书主题演讲稿演讲稿的写法比较灵活,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在生活中,演讲稿在演讲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还是对演讲稿一筹莫展吗......

    演讲主题:读书

    读书 一、什么是书? (一)书的形式: 1、结绳记事,绳子上记事; 2、著于竹帛谓之书,竹片上、布上记事 3、纸 4、石头上的篆刻; 5、电子书。 (二)书的内容: 1、记事 2、知识 3、图片 4、技......

    读书报告会主题

    学生阅读心得报告会策划 一. 活动主题:知识成就无悔青春、阅读打造金色梦想 二. 活动目的: 1、 构筑学习的平台,推进学风建设。 2、 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同学人文素养。 3、......

    读书主题演讲稿

    读书主题演讲稿 读书主题演讲稿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普希金说过:“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在这句话的引导下,让我热爱上了读书。我刚上小学时,学习态度十......

    读书主题诗句

    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年级古诗词背诵)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年级古诗词背诵) 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二年级写字惜时) 4、三更灯火五......

    读书主题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书伴我快乐成长》。如果我是一棵小树,那么书就是灿烂的阳光,它照耀着我,让我快乐地成长;如果我是一只小鸟,那......

    读书主题演讲稿

    读书主题演讲稿 篇1 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今天(4月23日)我们共同迎来了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今年的主题是“地球与我”。对于读书,也许,有些同学认为是是老师布置的,爸爸妈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