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时期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析
新时期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陈兰英 指导教师 尹杰钦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不断加深,祖国统一面临挑战, 我国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时期,进行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当今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环境,对新时期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全面的探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应对策略,以期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走上实效之路。
关键词: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策
Analysis on Patriotism Education to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en Lanying Instructor Yin Jieqin
Abstract:The patriotism education is not only a foundational project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entire na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job to guide the people, especially the general young people to establish correct ideal、faith、world and life views, and promote revit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In the new era,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globalization, information unceasingly deepening, the reunification of the motherland is being faced with threat, in the cour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our country, patriotism education to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of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new environment which patriotism education to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aces now,do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problem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asons which exist in the patriotism education to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new period, and proposes som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hope that it can lead the patriotism education to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o the path filled with the practical effects.Key words:middle-school student;patriotism education;countermeasures
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当前,我们正面临着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这更需要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强
调:“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其重点是青少年。”但纵观新时期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一部分中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比较模糊,爱国主义意识比较淡薄,爱国情感不够坚定等现象。为此,进一步明确加强和改进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找出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应对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期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国家几千年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的精神支柱。”①新时期加强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是应对全球化、信息化挑战的需要
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化,同时也给新时期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青年学生受西方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意识的影响和误导,一定程度上淡薄了国家民族意识和社会主义信念。而一个国家,尤其是 中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其成为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并且甘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
(四)是提升个人价值的需要
在中国传统道德思想中,崇尚“公忠”,强调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非常突出。例如《诗经》中提出的“夙夜在公”,《书经》中提出的“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汉代贾谊《治安策》中提出的“公而忘家,公而忘私”等。“公忠”不仅是一种爱国思想,也是个人的“修身之道”。从先秦儒家强调的孔、颜之乐,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数历史英雄用他们的言行乃至生命向我们阐释了人生价值的真正所在,即只有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真正的爱国主义行为,才能彰显和提升个人价值。爱国主义精神是提升个人价值的核心内容。加强中学生的道德教育,不断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使爱国主义内化为一种本能,是中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和提升个人价值的需要。
二、新时期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新时期新阶段,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纵观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不难发现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加强和改进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势在必行。
(一)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
教育内容指依据教育目的或目标选择出来的知识、经验等,①它是教育目标实现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内容。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内容上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当前,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知识体系陈旧,既不能及时反映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需求,也不能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出发,使得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比较模糊,教育效果不明显。
(二)教育主体不够重视
目前,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广泛存在着教育主体不够重视的问题。部分家长受“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过分注重子女的成绩和学业,忽视了对其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家庭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的缺位。“一切以升学率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道德体制已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而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道德真空”。社会上个人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泛起,使学生在社会中无法找到恰当的道德标准,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三)教育客体缺乏主动性
教育活动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如果没有教育客体的积极参与,教育活动是 ①陈梦稀.现代教育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5.
很难取得积极效果的。在当前的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中学生缺乏主动性,是致使其爱国主义意识比较淡薄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陈旧,方法简单而缺乏创新,致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严重缺失,而评价方面只注重智育而忽视德育也使得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无法得到激发。另一方面,生活中、社会上的不良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挫伤了中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由于中学生年龄小,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正确的价值观,加之教育者教育和引导的方式、方法不科学,致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四)教育方法缺乏实效性
教育方法指为达到目的,使受教育者掌握所传递的内容而采取的方法,如讲授法。①教育方法是构成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在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教育方法对教育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爱国主义教育方法过于陈旧、教育途径单一,是致使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表现在:1.爱国主义教育往往采取单向灌输,只注重表面化、标准化、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无视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规律、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其个性特点,无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化,使爱国主义教育收效甚微。2.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单一,仅仅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而思想政治课往往又只是被当作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课,当作应付中考、高考的手段,没有真正发挥其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三、新时期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对策
针对新时期中学生龙活虎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在认真研究和借鉴国内外爱国主义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新环境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规律、新方法,提出改善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新对策,以期能切实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和水平。
(一)及时更新教育内容,紧跟爱国主义教育时代步伐
1.爱国主义的科学含义。目前,对于爱国主义的定义,理论界一致的看法是:爱国主义是一种思想理论和主张,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思想、意志为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巩固起来的一种团结、凝聚国家民族,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调节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基本主张、道德、人生价值规范。它有其自身的特点:(1)时代性。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涵。(2)阶级性。不同阶级的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涵。(3)层次性。爱国主义是人的一种主观反映和行为状态,它要经历情感、觉悟、行为三个相互联系的不同层次的发展阶段。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就中国历史而言,各个时代的爱国主义既一脉相承,前后相继,又不断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在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里,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维护统一,反对割据,支持民族融和,反对民族分裂,反对统治阶级的昏庸腐败和封建专制制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对 ①陈梦稀.现代教育学[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5.
外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捍卫国家的独立和完整,对内反对同列强相勾结的反动统治阶级,要求改变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表现为维护民族独立,实现国家民主,坚决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本主义作斗争。在当代,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是辩证统一的,爱国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而社会主义则是爱国主义不断发展的方向保证。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的中国。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①这就明确的指出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
3.新时期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新时期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着重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情教育和荣辱观教育等几个方面的教育。(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以往科学和哲学思想发展的光辉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加强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加强中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着手。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教学内容的课程,是学校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加强中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要高度重视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思想品德课作为核心课程抓紧抓好。(2)优秀传统道德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许多优秀的道德传统。如诚实笃信、不尚空谈、戒奢节俭、豁达大度、温良恭俭让的修身之道;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这些优良的道德传统一直以来引导、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学校要通过多种载体、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进行祖国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教育,使中学生能积极地从古代文明中汲取营养,从而培育优良的道德基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3)国情教育。所谓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总和,也是指某一个国家某个时期的基本情况。对中学生进行完整而丰富的国情教育,能激发和培养中学生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加强中学生国情教育,就是要加强中学生对国家的历史、民族、人口、环境、资源与地理等基本知识以及对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和国际社会中的中国等方面知识的教育。(4)荣辱观教育。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中学生荣辱观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新时期加强中学生荣辱观教育,要以“八个为荣”作为教育实施的具体目标,结合责任心教育、诚信教育、创新教育和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的开展,逐条抓紧落实,力求实效。(5)国家新安全观教育。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指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 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C].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399-400. ②刘锋.打牢基础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R].人民日报,2006-12-15.
②始终放在 值观念体系。(2)要加快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法律制度体系。(3)要充分利用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司法、公安等社会职能部门的力量,净化社会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鞭笞背离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不良行为,为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4.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的复杂性、反复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单靠其中的哪一个领域哪一部分是无法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的,必须把三者“联网”,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教育网络,并在彼此间的良性互动中增强合力,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收相辅相成之效。为有效地做好“三方”联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1)要坚持教育目标、内容上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这是“三结合”教育网络能否联网,能否形成合力的关键。(2)要注意各种教育途径、方法上的互补和配合。中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和学生的不同特点决定了教育途径、方法,形形色色,千差万别,且三大生活领域的道德互动也因其德育领域的不同而各有特点,需各有侧重,彼此配合,相互补充。
(三)积极创新教育思路,构建爱国主义教育新模式
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教育者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发动者和影响者。而受教育者作为接受教育的认识主体,其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直接决定着教育效果。因此,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努力发挥其创造性,充分利用多种载体,积极创新教育思路,构建爱国主义教育新模式,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1.历史教育与现实教育相结合。江泽民同志曾强调:“全党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对中国历史的学习”,“历史知识丰富了,能够‘寂然凝露,思接千载’,眼界和心胸就可以大为开阔,精神境界就可以大为提高。” ①对中学生进行历史教育,能使其对祖国的历史变迁、文化背景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有深刻的了解,使其真正理解“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并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同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战略地位考量历史教育在各级课程中的位置和分量,让历史教育贯穿在教育的不同阶段。学校要大力引进高素质的历史专业教师,加大教材改革力度,使历史教育充满着人生教益和精神给养。在坚持历史教育的同时,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紧跟时代,从理论到实践都要关照现实,否则爱国主义教育将失去理论和实践的根基,将滞后于社会发展之需。要通过开展观看时政要闻、进行时政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能客观地认识到我国的国情,能辨证的评价我国的国力,能较深刻地认识到爱国就是要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就是要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懈地奋斗。
2.情感教育与信念教育相结合。苏霍姆斯基曾说:“情感是道德观念、原则及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情感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它能对思想认识的形成和发展起催化和推动作用,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学会以情入手,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寓情于史、寓情于理,以情感人,入情入理,从而激发学生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豪情壮志。但在现实生活 ①田居俭.各级干部要带头学习历史[R].光明日报,2001-11-27.
中,有的学生虽怀有真挚的爱国情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特别是当个人利益与祖国、人民的利益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却往往摆不正两者的关系。因此,在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提升中学生的爱国情感,更要使他们朴素的情感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使爱国主义成为一种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即要进行信念教育。信念能支配情感,提升情感,是精神的导向。要针对不同对象思想活动的差异性、选择性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教育引导每一个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个人奋斗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承担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只有情感教育和信念教育相结合,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在意识、信念、行为上统一起来,使爱国主义教育拥有持久的效果。
3.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灌输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自发产生,只能通过各种形式的灌输,才能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和掌握。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它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因此,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必须进行理论教育,即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使其知晓什么是爱国,如何爱国,为其奠定坚实的爱国主义认知基础。但是,仅仅依靠单一的理论教育,使得学生缺乏深刻的社会体验,很难形成深厚的国家观念和浓厚的爱国情感,并有可能出现言行脱节的现象。学生从教育者那获得的理论知识,必须经过亲身实践的体验和验证,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最终形成行为、习惯。因此,理论教育必须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学校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不断拓展学生社会实践的领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社区志愿者服务、参观访问、社会考察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协作精神,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4.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起着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教育对象,又是接受教育的认识主体。因此,这个过程既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即教育过程,也是受教育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把社会要求转换为自己的情感、意志、行为的过程,即自我教育的过程。只有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教育者不仅要发挥其在传授知识、组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且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自我教育,要善于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使其明确自我教育的要求并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包括个体自我教育和群体自我教育。个体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个人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批评等方式以提高自我修养的活动。主要做法有:自学理论、写心得、写日记、订计划、写思想总结、自我批评等。群体自我教育是指某一集体内部的互帮互教的活动。主要做法有:集体讨论、座谈会、辩论会、民主生活会、参观调查、竞赛评比、书评、影评、学习先进典型等。
(四)不断优化教育载体,开辟爱国主义教育新天地
要解决新时期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方法陈旧,途径单一的问题,必须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育载体,努力开辟爱国主义教育新天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的时间占学生在校时间的绝大部分。课堂教学理所当然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者应该结合课程和教材的特点,遵
循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寓爱国主义教育于丰富的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时时、课课受到爱国主义教育。(1)认真抓好思想品德课教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学校要认真抓好思想政治课教学,大力引入专业教师,努力消除思想政治课由其它科任老师兼职,教学形式僵硬,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从而改善教学效果。(2)坚持多学科渗透育人。中学教材,特别是人文学科的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充分把握和利用好这些素材,使爱国主义教育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此外,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以及教学态度等对学生的品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言传身教,而且要努力探索合理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如探究式学习方式,以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3)开设一门爱国主义教育新课程。在抓好学科渗透的同时,为进一步使爱国主义教育系统化、深刻化,学校可以以周为单位设置一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主课程。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振兴中华民族为主题,具体主题可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或国内外重大事件而定,教育方式可多种多样,如时政讨论、专题讲座、观赏电影等。
2.以信息网络为新平台。互联网的发展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给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开放而交互的网络信息,不仅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形式变得更为灵活,而且能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一个平等、自由的环境,大大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和亲和力。可以说,互联网为新时期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一个宽阔而崭新的平台。要占领这个新平台,就要做到:(1)建好红色网站。建立校园红色网站,形成宣传舆论阵地,开展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的侵蚀与诱惑。(2)加强网络管理和监控。要建立、健全网络管理规章制度,掌握网上教育主动权,对中学生网上行为进行必要的规范和约束。要大力构建“网上论坛”、“电子信箱”、“热线服务”等互动平台,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平等地对话和交流,及时疏导和教育学生。(3)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学校要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在网上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使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更具生机和活力。(4)加强网络队伍建设。要配备和培养好一支既懂爱国主义教育又懂网络技术的队伍。
3.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协调。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或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势必会对其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起到阻碍或制约的作用,干扰到他们的正常学习与生活,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成才。良好的心理基础是道德教育开展的基础,而正确的道德观也有利于心理健康。因此,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与心理健康教育协调发展。学校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作好一下几个方面的工:首先,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通过开设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进行专题讲座、报告等,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及计算机网络、校刊、黑板报、橱窗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在校园内大力营造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其次,扎实有效地做好心理健康问题咨询和辅导。要特别重视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采取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心理与行为训
练、书信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向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再次,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化。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专门化、系统化、制度化,使其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如建立中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跟踪与反馈长效制度、建立正规的心理测试制度等。
4.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统一。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优良的校园文化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能够在学生一朝一夕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潜在的、隐性的发挥作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努力构建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首先,学校要精心规划和建设整齐、洁净、优美的学校自然风景和先进完备的、充满人文气息、充满人性化的校园设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其次,学校要制定自己的校徽、校训、校歌,形成优良的校风,通过在文化长廊、宣传栏、壁画上张贴醒目的国旗、伟人画像、励志名言,表彰先进人物和优秀事迹,在全校范围内构建一种催人奋发的育人环境。
致谢
本论文从去年12月份开题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将近半年的时间了,在这半年的写作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明白了很多道理,也有许多发自内心的感受。在论文的写作过程当中,有许多人给了我启发和帮助,在此我要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尹杰钦教授。从选题、查阅资料到撰写提纲,到文章的反复修改和校正,再到现在论文的成形,一路走来都离不开尹老师的精心指导和悉心关怀。在他的指导下,我不仅顺利的完成了此篇论文的写作,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怎样写论文,懂得了“治学必须严谨,凡事必须认真”的道理。与此同时,我的同寝室友对我的论文也给予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帮助,感谢他们的友情相助。
另外,我要感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是父母为我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感谢湖南科技大学尤其是法学院各位老师大学四年来对我的辛勤培育和悉心教育,是各位老师为我传授了丰富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感谢寝室的同学四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是你们为我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心灵港湾。感谢你们,因为你们我的大学生活才会如此精彩!
最后,再次感谢恩师!感谢母校!感谢所有的朋友!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湖南科技大学前程似锦!祝朋友们万事顺心!
签字: 陈兰英(如果有致谢词,请自己签名,不要打印,以示诚意)
2007年5月31日
第二篇: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
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路径有整合政府、社会和民间的资源和力量坚持,“三贴近”原则:改进创新,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做好公益服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苦练“内功”加强自身建设。
目录:
一、什么是爱国主义教育
二、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内容
三、过去的爱国主义教育如何进行
四、新时期爱国主义面临的现状和挑战
五、如何履行与实践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一、什么是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一些游牧部落在一定地区定居后,开始了乡土生活,产生了一种乡土感情。这种乡土感情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便逐渐成为一种明确的民族意识和对国家的热爱。爱国主义感情是各民族国家共有的一种高尚的感情,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表现为人们为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奋斗的献身精种。爱国主义教育始终被我国教育工作者摆在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品德教育的重要位置。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我国新一代主人来讲,就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
二、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内容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步,国家实力与经济发展都有着飞速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会给一部分人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必须重视这样的教育,正确的引导爱国主意思想,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传统美德,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拳拳爱国之心,至今仍被国人崇尚和敬仰。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炽热情怀,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凝聚力和推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必须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教师要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通过开展基本国情教育,使他们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引导他们看到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要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明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将是漫长而曲折的,使学生明确应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爱国主义是指在爱祖国基础上,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其有机统一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引导大家、爱国、报国上下功夫,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激发我们爱国主义情感为重点,着力培养青年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当前大家对祖国是否有深刻的了解呢?一些调查资料表明,他们对祖国的历史名人,甚至是本地的名人,也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因此,他们如何爱国,什么样的行动爱国,平时的行为应如何做才是爱国不甚了解。因此,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是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帮助大家了解祖国的过去,认识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以此激励小学生珍重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相信中华民族将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爱祖国是指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和荣辱兴衰,并随时准备为祖国的事业而献身的一种崇高而炽烈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是爱国主义的基础。大家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联系的,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帮助大家了解祖国壮丽河山、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的巨大贡献的同时,激发大家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帮助他们了解我国近代所以落后,并客观地分析它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的前景,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发愤图强的精神。在通过不管采用什么途径都要引导大家在生动的对比鉴别中提高认识。如,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使我们认清新旧社会两重天和劳动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的事实;通过向老人请教,以前的老一辈人的生活水平和现在的我们的生活水平对比,使我们认识到祖国的发展,我们经济的突飞猛进离不开我们祖祖辈辈的辛勤劳动;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使之认清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强国之路、富国之本;通过对比教育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并把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增强实现四化的信心,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树立阶级斗争的观点和爱憎分明的情感。
在培养人们爱国主义情感时,还要考虑人们情感的特点,帮助他们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克服情感的肤浅性、波动性,使他们懂得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民族的情感、阶级的情感,是一种极其深沉的情感。我们既要帮助使之树立热爱党、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感情,又要指导他们自觉地“调节”克服脆弱的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首先要以生动形象的事物、形成强烈的刺激,激发大家的爱国之情。大家的认识特点一般是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壮丽的山河、雄伟的建筑、家乡建设新貌、热烈的劳动场面、欢快的节日盛况、奥运赛场的胜利都能使他们产生爱国之情。因此,我们要组织大家参观祖国建设新貌、游览祖国名山大川,组织大家多参加社会实践,引导他们进行今昔对比;也可开展他们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激发他们从爱家乡、爱学校的一草一木,扩大、深化、升华为深刻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过去的爱国主义教育如何进行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
1994年8月23日,中宣部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纲要》论述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极为重要的意义,提出了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对象以及一系列具体措施。《纲要》拓宽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渠道强调通过群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教育成果,并着眼于建立长远的教育机制,体现了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
1995年3月,民政部确定了第一批(100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5月,中宣部、国家教委、文化部、新闻出版署和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向全国中小学推荐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的通知》,把阅读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观看百部爱国主义影片和学唱百首爱国主义歌曲,作为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1996年10月10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上作重要讲话时指出:“为了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要使我们的人民懂得,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提高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良好风尚。
1996年11月,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决定命名和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7年7月,中宣部向社会公布了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以此影响和带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此次公布的100个示范基地中,反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内容有19个,反映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我国人民反抗侵略、英勇斗争内容的有9个,反映现代我国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内容的有75个。
四、新时期爱国主义面临的现状和挑战
随着国家实力增强为我过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因素。我国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国力实现了重大提升。我国实现了小康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人民自身也提升了民族自豪感。但是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不平等的状况依然存在,当今国际社会规则依然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发达国家制定的不合理规则加剧了国际竞争的激烈程度,激化了国际不平衡和不公平。这一状况导致人们对中国所处的弱势地位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进而加强了反抗国际剥削、维护中国利益的意识,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国际因素。
爱国主义具有的合理性是爱国主义教育实现的另一有利因素。国民对于国家的归属是依然是人们心理归属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祖国”的热忱依然不减。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讲,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为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提供了历史依据。中国在历史上取得了无数重大成就,为人类的历史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汉语汉字、四大发明、长城、儒家文化等繁盛的历史文化增加了人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促进着当今我国爱国主义的发展。
我们更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与马克思主意哲学邓小平理论相结合,并与对外开放的有机结合。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有时会导致一种狭隘爱国主义的出现,即将爱国与排外、孤立简单地等同起来。显而易见,这种爱国主义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因此,培养一种能够将开放、合作与爱国结合在一起的爱国主义在当今时代就显得尤为突出。具体来说,在爱国主义教育与对外开放的有机结合中应坚持这样的爱国主义,“我们坚持的爱国主义同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要使我们的人民懂得,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应深刻意识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同胞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炽热情怀,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凝聚力和推动力。”
五、如何履行与实践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我们必须了解当代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让每个人都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路径有:整合政府、社会和民间的资源和力量;坚持“三贴近”原则,改进创新;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做好公益服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苦练“内功”,加强自身建设。
1、整合政府、社会和民间的资源和力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首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各主管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省市可建立由党委宣传部、各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商解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相关部门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指导、协调、督促、检查,按中央和省委要求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教育基地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在教育基地的领导班子配备、人员编制、队伍培训和职工待遇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其次,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阵地,其社会效益是十分巨大的。正由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是以取得社会效益为根本原则的,所以其他组织和个人对它的投资积极性一般不高。笔者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首先应该主要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政府要有建设好、利用好教育基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资金投入上,各级政府要挑大头,加大投入力度,要计划好用于教育基地建设的配套资金。要按照文化事业建设费和有关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对中央和地方的资助资金专款专用,坚决杜绝腐败现象。
最后,政府应鼓励社会力量、民营资本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普遍存在资金紧缺的问题,仅靠政府的那点投入难以支持其长远发展。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民营资本将是个不错的选择。笔者认为,教育基地可以大胆地把基地后勤推向市场,吸纳民间资本,通过市场化运作,较好地化解矛盾。例如西柏坡纪念馆就已经采用竞标的方式,将馆里的卫生管理工作向社会公开承包,结果当年就节约资金9万多元。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如何做好合理开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各类反映我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纪念地、领袖故居、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发展红色旅游的主要载体,政府应支持这类教育基地主动与旅游部门或旅游公司联系,加强合作,发展红色旅游,拓展自身建设和发展的空间。
2、坚持“三贴近”原则,改进创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随着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知识背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信息渠道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三贴近”原则,改进创新,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真正实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的各类教育基地建设,必须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教育内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完善教育形式,不断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开辟新途径,使教育基地的工作更加贴近群众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要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各类教育基地要从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等方面入手加强建设,努力做到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要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和“声、光、电”等科技手段,解决陈列内容陈旧、手段方式落后的状况,在艺术设计、实物制作、展品布设、灯光配备等环节,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更多的信息,努力增强文物展示的现场效果。
其次,要开辟双向渠道,共建共育。要创新思路,在更好地做到“请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教育基地的辐射力和影响面。要与社区、学校、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联手共建教育基地,制定共建计划,签订共建协议,确定联络员和辅导员,以此来增强工作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共育活动。要组织巡展、巡讲、报告会、座谈会,把教育资源送到群众身边去。各教育基地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走进农村,多办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临时展览、流动展览。
总结: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今天,我们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颜宪源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振兴,需要全民族具备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基本的精神动力,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伟大实践成功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证。这一伟大实践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努力建设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拥有基本的精神动力,大力倡导和弘扬时代精神,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们的灵魂,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振兴中华的热情。其中爱国主义乃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
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必须继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历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事迹如群星闪烁着不朽的光芒,几千年来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华夏数经倾危而复兴的力量所在,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为振兴华夏而奋发图强,拼搏进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华民族正是凭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社会责任感,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欺凌,不畏强暴,前仆后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大旗,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从而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依靠爱国主义形成的凝聚力取得的。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形势下,弘扬爱国主义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在市场经济繁荣的同时也诱发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人灵魂扭曲,人生价值观受到冲击。面对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消极现象,我们必须做好各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充分显示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及深远意义。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塑造人们的灵魂,荡涤精神垃圾,净化社会风气。
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纯洁而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那么,当个人与国家、社会发生矛盾冲突时,就有可能做出有损于社会、有损于国家的事情来。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人灵魂扭曲,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国家民族观念淡薄,责任心、使命感不强,究其根源,就在于缺少强烈的爱国意识,为此,我们就要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用这一传统美德所形成的精神力量,来净化人们灵魂,美化社会风气,这样,才能使人们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用纯洁而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支配自己的行为,为国家、为社会而忘我的工作。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祖国共命运。
人是社会的人,是国家的一员,离开国家和社会,孤立的个人是无法生存的。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时刻都应具有整体意识,要把自己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努力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去,使我国尽快走向富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每个人的真正幸福。进行爱 1
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时刻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自觉地投身于市场经济建设的宏伟事业中去,为国家和民族的共同事业而奋斗。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素以团结和睦而著称于世,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并积累了包括爱国主义在内的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传统美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中华民族正是凭着爱国主义情感所铸就的凝聚力,赶走了帝国主义,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挥中华民族巨大的创造力,使中华民族继续前进走向繁荣富强。
三、新形势下,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历史时期,各有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爱国主义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激发人们树立坚定的爱国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方法,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将爱国主义作为永恒的教育主题。
1、教育人们正确认识和了解中国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使人们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作为炎黄子孙,只有通过学习祖国的历史知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方能培养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并从中吸取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将爱国的种子深植于人民的心中,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2、注重中国国情与现状教育。
通过国情教育,帮助人们系统地了解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并从中国和世界其它不同类型国家的对比之中,看到我国的优势和差距,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从而使人们面对国家的贫穷、落后,在差距面前不是责怪挑剔,怨天忧人,而是看到自己责任的重大,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去,用自己辛勤的双手改变中国落后现状,使我们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起来。
3、广泛宣传爱国主义人物的先进事迹。
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事件和爱国主义人物的先进事迹,往往是最能打动人心的爱国主义好教材,特别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爱国仁人志士所具备的精神、品质、情操,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食粮。如中国历史中的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来的李大钊、刘胡兰、王进喜、孔繁森等爱国主义先进人物。通过学习这些先进人物的爱国事迹,使人们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榜样和努力方向,唤起人们的觉醒,用先进人物的事迹鞭策自己,把自己的行动自觉地融合到爱国主义的事业中去,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
4、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重点是对青少年的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比起中老年,我们的青少年对中华民族兴
衰成败的历史知之较少,对新中国发展壮大来之不易的征程也体验不深,所以青少年尤其需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上好这一课,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学校都要把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5、必须创造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爱国主义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全社会的各方面都要共同努力。要使爱国主义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成为社会的永恒主题,必须努力创造一个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增强全民的爱国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环境。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对爱国主义内容的宣传报导;鼓励弘扬爱国主义的文学作品的创作、发行;提倡有助于培养对国旗、国歌、国徽崇敬感的必要礼仪,搞好爱国主义基地的建设,把各类纪念馆、烈士纪念碑、历史遗迹、风景名胜等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爱国意识。
总之,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我们必须面对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复杂多变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的传统美德,积极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谱写振兴中华民族新的壮丽篇章。
作者简介:大庆职业学院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邮编163255
第四篇:浅谈新时期初中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新时期初中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青的永恒主题。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和时代特征。在我国古代,爱国主义主要体现为追求进步,反对分裂、反对民族压迫、反对腐朽统治,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在我国近代,爱国主义主要体现为反对西方列强侵略奴役,维护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封建统治压迫,实现祖国振兴。我们今天讲爱国主义,就是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曾经以抵制日本货、美国货作为一种高尚的爱国行为,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在如今,我们是否还以这种行为作为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当代爱国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和重要内容就是实行对外开放。实行对外开放是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要求、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要善于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博采众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速自己的发展。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中国融于世界、世界融于中国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引导人们特别是学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精心研究的重大问题。另外,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所面临的初中学生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他们认知敏锐,特别容易接受新奇事物,但思想尚不成熟,是非辨别能力不强,易走极端;有振兴中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想为祖国建设作贡献,但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等。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必须结合学生实际,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遵循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才能收到应有的实效。有鉴于此,本人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工作,谈谈新时期初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点思考及尝试。
一、新时期初中阶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涌现出许多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艺家。中华文明不仅对东方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且为整修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尽管中国在历史上经历了无数自然的和人为的艰难险阻,但一直朝着创新、进步、团结、统一的目标前进,保持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伟大的凝聚力与生命力。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和国内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惨遭帝国主义列强的杀戮、蹂躏和掠夺。为挽救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许多仁人志士,饱含满腔爱国热情,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正是中国亿万民众的爱国行为及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才得以雪洗,中华民族才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国家兴旺发达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必备条件。反对民族和国家分裂,维护多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在二十一世纪里,我们中华民族要继续屹立于世界伟大民族之林,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精神。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期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业。实现四化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伟业,需要的是现代科技知识和各级各类掌握知识的人才。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不能自觉地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
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何以谈得上实现四化呢?只有把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信念转化为爱国主义的行动,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把个人的前途的发展融于祖国的前途和发展之中,把自己的工作岗位当作报效祖国的阵地,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建国之才切实地化为效国之行,才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繁荣富强,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中国现代化的实现。为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党中央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强调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中华民族是世界闻名的“礼义之邦”,饱含在我国传统文化里的文明精华,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品德的极好教材,历代爱国志士的坚贞情操,富饶辽阔的祖国山河、名胜古迹,是陶冶学生审美情感的最好老师与课堂,是培养学生一切优良品德的肥沃土壤。因而,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十分必要的。
二、初中阶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种方法和途径
1、分层次教育,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对象和内容由于初中阶段各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非智力等因素存在着很多差异,所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身心特征等,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感性到理性,按年级分层次地进行教育。初一年级是学生社会公德和文明学习惯养成的起步时期,学生刚跨入中学大门,有一种自豪感,他们天真活泼,思想单纯,好奇心和进取精神较强,同时不谙世事,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较差,因而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用“谈事而知行”的方法,即用具体、直观、形象的事例来教育他们。在我担任初一班主任阶段,我常常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课外收集资料、讲故事等,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壮丽河山和丰富资源,了解我国古代文明对世界进程的深刻影响,了解新中国的伟大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了解祖国统一的历史任务,从而使学生树立起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确立“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初二年级是学生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摄入量增加,他们的生理、心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精力旺盛,富于幻想,希望独立行为,有一种“成人感”而且崇拜英雄强者,“追星”到了一种狂热的地步,但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因而对他们可行“讲史而明理”之道。在初二阶段的班级管理中,通过与历史课教学相联系,对学生进行近代中国历史教育的同时,组织学生观看《甲午风云》《鸦片战争》等历史影视片,使学生从中分辨出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好与坏的社会现象和行为,知旧中国屈辱历史,认识社会主义优越性,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科学道理,逐步增强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并初步树立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初三年级是学生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时期,学生面临毕业与升学,开始考虑到自己的前途和出路,自制力和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也增强了,而且思维活跃,要求进步,比较自信。因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则取“言情而立志”之法,即通过进行基本国情的教育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使学生懂得爱国、爱社会主义与爱中国共产党是一致的,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实现四化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是全人类的最高理想,从而激励学生拥护我国的基本国策,作好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树立起远大理想,立志成才,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而贡献青春。
2、抓教育阵地,坚持主渠道教育。“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不是几天几月的时间、几种几次活动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是要进行长期的、经常性的教育。为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抓教育阵地,坚持主渠道教育。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程,通过向学生传授爱国主义的心理知识、法律知识以及国情国策等帮助学生培养爱国情操,明确爱国责任,自觉履爱国义务,立志报效祖国。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必须要找出切入点,善于理论联系实际。2001年4月1日,美军一架EP-3电子侦察机闯入我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违反飞行规则,作出危险动作,撞毁我正在执行任务的军用飞机,飞行员王伟壮烈牺牲。随后美机未经我国政府许可闯入我领空并降落我机场。这是美国继以导弹袭击我驻南使后又一严重侵犯我国主权的又一事件。消息传来,学生们义愤填膺,强烈谴责美国的霸权主义侵略行径。为把握这次极好的教育机会,在政治课教学中,我结合初中相关知识,从自尊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谈到爱国情操;从爱国情感的培养、爱国认知的提高,谈到爱国行为落实;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谈到自觉履行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自觉履行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谈到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以及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这些即将毕业离校的学生,通过上述学习和思考,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开展大讨论中,同学们争先发言,个个表决心:立志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的尊严。班会、团代会、晨会等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这些常规工作中,为了让学生规范升旗仪式,了解国旗、国歌、国徽等历史知识及象征意义,我们首先利用班会、团代会等时间组织《国旗、国徽、国歌知多少》知识讲座及知识竞赛,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升旗仪式及电视片《国旗之子》,使学生认识到国旗的尊严,国歌所饱含的积极进取、顽强不倔的民族精神,由此规范学生认真完成升旗仪式的每个环节。平时,我们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祖国的物产资源,家乡的风土人情,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使学生看到祖国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热情。尤其是班会,结合学校安排和团队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使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一个有计划的序列。如开展“两史一情”知识讲座:“知我中华,爱我中华”知识竞赛;革命传统报告会;参观调查乡村、社区经济发展:“知法守法、做合格公民”;保护母亲河——长江等系列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班级和学校的常规工作,让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得以保证并及时巩固。
3、捕教育契机,坚持渗透性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心、效国之行的思想。在当今形势下,我们面对的学生对社会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且了解社会现象的信息渠道丰富多样,如果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仅限于简单空乏的政治说教,流于单调的传统形式,其收效甚微,而且还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甚至还可能形成逆反心理。因此,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发挥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外,还要通过学科课、重大节假日、重大事件等多途径、多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渗透教育。在初中阶段,无论是语、数、外还是理、化、生、史、地、音等课程,都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语文教学,可开展唐诗宋词欣赏讲座等,让学生从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名篇绝唱里品味我国语言文学的卓越的艺术成就,体会汉字和汉语言的智慧和科学性,培养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数理化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杰出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历史地理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幅员辽阔的国土,丰富的矿藏资源和物产资源,在这美丽富饶的中华大地孕育了五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史,从夏的建立、秦的统一、唐的强盛到康乾盛世,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各民族,从而增强他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家乡的依恋之情;音乐教学,针对学生中的“追星”现象,组织学生欣赏民族歌曲,安排《国歌》《歌唱祖国》《社会主义好》等革命歌曲演唱、竞赛活动,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体育课,让学生了解中国体育健儿在世界各种大赛中展示的精神风貌和取得的辉煌成绩,激发了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 目前,我国有很多的节假日,每一个节假日都有其特殊的纪念意义。我们要利用好一些重要的节假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纪念“端午节”让学生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操,并懂得自古中国人民有坚贞不屈有的爱国精神;通过纪念“五四”运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特别是爱国青年,为了民族的生存,开展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史实,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纪念“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让学生了解我党我军的成长史和奋斗史,认识我党的光荣伟大,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明确“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新中国”的道理,从而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把爱国、爱党、爱军统一起来。家事、国事、天下事,时事时时发生。如果我们注意留心各项时事,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穿插于一些重大事件中去,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教育的实效。1997年,在香港回归之时,我们开展了有关香港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香港过去,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导致香港置于英国殖民统治的一百多年,让学生懂得今天只有共产党的英明伟大,只有祖国的繁荣富强,才使香港顺利回归祖国的怀抱。通过这一事件及开展的教育活动,令学生心灵与我们的教育产生共鸣,由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壮志豪情。2001年,是中国大喜事的丰收之年,中国申奥成功、顺利加入WTO、足球入围等,对所有中国人民来说,都是兴奋而自豪的大事。为抓住这一契机,我们多次组织学生集中收看电视节目,开展知识讲座,办专题板报,搞集会庆祝活动等。通过这一系列事件,让学生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使学生懂得祖国的生存和发展是每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每个人的命运总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每一个真正的爱国者都应该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把个人的前途和发展融于祖国的前途和发展之中,为祖国的建设而奋斗。把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信念转化为爱国主义的行为,努力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4、用社会实践,增进和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教育,既是一种理论性教育,也是一种实践性教育,它通过理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而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行为。爱国主义行为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必须在实践中逐步培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形象、生动、具体、直观的教育,把爱国行为的培养延伸到社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括博物馆、烈士陵园、展览馆、纪念馆、文化遗址、风景名胜等等。我们武汉有很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八路军武汉办事处、辛亥革命遗址、苏联空军汉口烈土陵园、省市历史博物馆、二七纪念馆、武汉科技馆等等,这些基地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并有很大的教育感染力量。每年的清明节,我们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以此纪念革命先烈。让学生知道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激发学生继承先辈遗志,珍惜今天,创造未来。2000年3月,我们组织全班学生到武汉科技馆,参观了我国的科技成果展,在了解我国工业、农业、国防等科技成就,发出惊叹之感时,许多学生暗自立志,要勤奋学习,努力掌握更多科技知识,为科技强国作出贡献。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每年暑期,我们通过校团委、区文化局等部门,组织学生开展电影夏令营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甲午风云》、《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平原游击队》、《万水千山》、《红日》、《小兵张嘎》、《离开雷锋的日子里》、《南昌起义》等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片,每位学生写了多篇心得体会,每次活动结束,又开展了影评征文。通过观评影视活动,使学生深深认识到,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独立、富强,进行了长期浴血奋斗,特别是近一百多年来,一代接一代的民族精英,为抵御外族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半争,谱写了光照千古的悲壮历史篇章。自“五四”运动以来,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革命者,为推翻剥削制度,建立新中国而进行前仆后继的斗争,以牺牲三千多万革命者生命的代价,才赢得了中国的真正独立和解放。在长达几十年的斗争中,革命志士以气贯长虹的品格和奉献血肉之躯的精神,形成了光照人间的革命传统,从而激励学生学习和继承先辈的革命精神和传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调查,使学生新身认识社会,认识家乡。百鸟夜归巢,暮年思故里,佳节思乡情,沧海桑田,落叶归根,这是因为家乡是生命的发源地。家乡的风土人情,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历史变迁,家乡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强烈的热爱家乡的感情,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初原型。由热爱家乡,升华到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形成了一种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近几年,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他们通过深入社会,亲身了解到我们武汉市的工农业建设和发展情况,了解人民的生活水平,了解武汉市的城市、农村环境状况等,发现了“环境脏乱差”、“白色污染”、“江城麻木横冲直撞乱停乱放”、“大街小巷成市场”等许多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供了整治占道经营、整治麻木违章、整治环境、消除白色污染、回收废旧电池等方案。这一切都体现了学生对家乡发展的关心,对祖国变化的关注,充分显示热爱祖国的儿女情怀。爱国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在新时期,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培养新时期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篇:新时期,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期,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爱国主义,其主题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爱国者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爱国精神,做一个忠诚而坚定的爱国者,是对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基本要求。
那么,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呢?这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问题,也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深化的问题,同时是一个严肃的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这一句看似平常的话,却道出了最深刻的爱国理由:国家是小家的寄托,更是个人的寄托,更是精神家园的寄托。爱国,是每一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对祖**亲的报答。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对这一点有强烈的认同感与高度的使命感,才能真正把爱国这一神圣庄严却又普通平凡的行动落到实处,而不是空喊口号。
当今社会,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得风风火火,却不见风生水起。我不否认国家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乃至研究生、博士生,从政坛领袖到普通职员,从工人到农民〃〃〃〃〃〃无不主动或被动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或从书报上,或从影视上,或从生活中。但是,令人震惊的是国家花了如此大的气力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很多人会问,当然,我也会问。
当下,传统文化的丢失,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不重视与崇洋媚外之风形成鲜明对比。爱国,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句极其响亮的口号。当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被韩国注册,当我国的钓鱼岛受到日本的侵扰,大多数的国人剩下的就只有愤怒,更为可笑的是,还有一部分人是跟着别人的愤怒而愤怒的,甚至装着很愤怒的样子,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帜进行公然抢劫,而事情过后,却又完全忽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我并不是要否定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发自内心来说,在没有任何利益的诱惑下,我们一定爱国的,但是,显然,在多数情况下,我总感觉,爱国主义偏离了轨道,脱离了实质,这种感觉,我也不清楚。
崇洋媚外,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当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其他国家非常喜爱这样的中国人,因为他们能够带来丰厚的财富与滚滚利润。于世界来说,这或许是好的,但于中国来说,这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输出,或者说是一种损失。当我们正疯狂的抢购国外名牌时,韩国国民在全力支持国产,虽然我们国家的生产水平还有待提高,但却不能许多中国制造都是世界一流产品,很有可能你兜了世界一圈,带回来的纪念品都是中国制造。
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说到底,还是一个精神层面的问题。我们国家大力开展却效果不佳的爱国主义教育,其最大的败笔就是把国民理想化,把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化,于我们学生而言,在很大程度上,爱国主义是知识,要考试,而非一种精神,需要我们用一生去追寻与感悟的坚定信仰。
没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国民是自私的,他们所在乎的只有自身利益,没有“下兴亡,匹夫有责”高度责任感。
我不是政客,不懂得如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但作为一名普通的被教育者,我只希望无论以何种形式开展,都不要纸上谈兵,用政治性的语言在那里兀自地夸夸其谈。总之,切忌假大空,要从真正的精神领域入手,要使爱国主义这一理念深入人心,为大众所接受,为大众所认同,这样,大众才会在真正意义上,自发地热爱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