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简析民事执行听证制度
简析民事执行听证制度
付华峰 龚剑华
执行听证是执行过程中的一项特别诉讼程序,而不仅仅是作为推行执行公开的一种工作方式。
启动执行听证程序,应以当事人提出为主。
设立执行听证制度是为了确保执行公正,但不能以牺牲效率为代价。
听证源于英美普通法上的自然公正原则,原意为应听取对立双方当事人意见,要求审判中以公开举行的方式听取证人和当事人的意见。后来,为保证立法协调各方利益的公正性,英美等国将听证从司法领域引入立法领域,发展了听证会制度。听证会制度也被我国的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章制度程序条例予以肯定。行政听证带来的程序行为公正,影响并带动了法院执行工作的改革。
一、对民事执行听证的理解
笔者将实务界的理解大致归纳为三种观点:
1.方法说。
这种观点认为,执行听证只是一种方法。在执行案件过程中,因处理案外人异议及需要执行双方当事人到庭参加方能查明事实时,由执行人员居中对执行各方提出的证据引导质证,从而完成执行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公开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执行公开规定》)第十一条中“人民法院在办理参与分配的执行案件时,应当将被执行人财产的处理方案、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案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告知申请参与分配的债权人。必要时,应当组织各方当事人举行听证会。”的规定,就是采纳了这一观点。
2.求证说。
这种观点认为,执行听证就是解决执行程序中的证据问题。执行听证为法官行使执行中的裁判权起到查明事实,固定证据的作用。
3.程序说。
这种观点认为,执行听证就是在执行过程中,查明事实并作出相应裁决的法律程序。《执行公开规定》第十二条、第十四条对听证后作出裁决的程序规定,就是采纳了这一观点。
笔者认为,上述各种关于执行听证的理解与诠释是基于实践中的工作经验而总结出来的,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因其设立之目的缺陷,导致将其侧重定位于一种只解决部分执行疑难案件的工作方法,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局限性。
根据《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对执行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可以将执行听证的概念界定为:执行听证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执行过程中,执行主体及其他民事主体因实体或程序上的法定事由,或者因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侵害了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主张权利而提出异议,由人民法院执行机构经依法听证并作出裁决的法律制度。
在理论界,关于执行听证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众多专家学者也只是从执行救济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执行异议和异议之诉的理论学说。
有学者认为,解决执行异议的程序性救济方法是指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机关的民事执行行为违背了执行程序的规定,侵害了其程序性权利或实体性权利,请求执行机关采取补救或排除措施的一种救济方法。解决异议之诉的实体性救济方法是指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就实体上的法律关系提出主张,请求对实体法律关系进行重新审判,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救济方法。与执行异议不同的是,异议之诉并不是针对执行机关民事执行行为的程序违法或不当的救济,而是对在执行名义确立后产生了消灭或妨害执行名义所载明的债权人实体权利的事由,使得原判决所确定的民事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义务状态与实际权利义务状态不相符合的情形下,赋予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诉权以启动民事审判程序。
笔者赞同这种观点,但从有利于实践的角度,认为可将程序上和实体上的救济方法分为执行之诉和异议之诉,便于当事人提出执行诉请。即执行之诉解决程序方面的执行异议,异议之诉解决实体方面的执行异议。对执行中提出的执行之诉、异议之诉不通过另诉解决,而是直接在听证程序中审理解决,理顺执行中的法律关系,有利于提高执行效率,减轻当事人诉累。
二、执行听证制度的特征
执行权的司法性决定了执行听证不同于行政听证,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1.启动程序的特殊性。
首先,启动执行听证程序,应以当事人提出为主。前提是要在执行过程中,执行主体及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或者案外人因实体上和程序上的法定事由,并有一定证据证明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执行之诉或异议之诉。对于涉及执行依据或当事人之间因其他的法律关系产生纠纷要求解决的,必须告知其另行起诉,二者应严格区别。
其次,人民法院依职权启动执行听证程序的,必须严格控制范围,对于具有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内容的执行案件,出于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人民法院应该主动启动听证程序。
再次,对于判决、裁定、调解书、罚款决定中的诉讼费、执行费、罚款(罚金)、罚没款部分,当事人不自觉履行的,为维护国家利益,只能由人民法院依职权启动执行听证程序。
2.证据规则适用的特殊性。
执行听证作为执行过程中的特别程序,不能完全等同于诉讼审理程序,二者应该有一定区别。执行中的法律关系相比诉讼中的法律关系简单,需要证明其事实的证据也相对简单。对被执行人而言,主要以查明财产权属为主。对其是否有履行能力,应通过强化其财产申报和履行能力的举证。对申请执行人而言,主要是涉及继承、权利承受人的资格证明。相对而言,比较复杂的证据主要是涉及被执行人为逃避债务而转移财产、企业改制、涉府资产、涉农财产等方面。
三、对民事执行听证制度的构想
为确保执行工作的公正、高效,我国必须建立统一的民事执行听证制度。民事执行听证制度在程序设计上,主要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厘清民事执行机构职责。
《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改革和完善执行体制与工作机制。对执行过程中需要通过审理程序解决的实体争议,应当由执行机构以外的审判组织审理,必要时可以设立专门的审判机构。既然裁、执分离是执行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那么,就该厘清执行机构的职责。笔者认为,第一要赋予执行裁决机构的执行裁决法官有听证或审理当事人、其他利害关系人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实体争议、程序争议的权力;第二,执行实施机构负责具体执行事务。执行员不得制作具有任何强制执行效力的法律文书。在执行过程中,执行员可持裁决机构作出的强制执行裁定、决定和院长签发的搜查令、扣押令等各类执行文书实施执行行为。
对于扶养、抚养、赡养等弱势群体执行案、不履行诉讼费用、罚款(罚金)、罚没款的执行案,在没有当事人提出听证申请的情况下,可以由法院依职权启动听证程序。具体由审判庭依法移送执行机构后,再由执行员向裁决庭提出。
执行诉请由执行裁决庭主持听证,有三个明显的优势:一是执行听证主要是围绕执行案件中发生的各类法律关系,解决执行主体的适格问题,厘清被执行主体的财产关系,防止侵害案外人的合法权益;二是有利于提高执行效率,防止被执行人或与被执行人有利害关系的协助义务人、案外人滥用听证之名,拖延执行或妨害执行;三是可避免重复诉讼,减轻当事人的讼累,节约审判资源。
2.设立听证程序。
设立执行听证制度是为了确保执行公正,但不能以牺牲效率为代价。因此,听证程序可参照民诉法的简易程序设立,宜简忌繁。听证期限最长不能超过三个月。普通听证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对案件简单、事实清楚,当事人不持异议但又需要裁决的,可不经听证,由执行裁决法官作出裁决。听证过程中,当事人申请或接受调解的,可以和解执行。
在听证程序中,可设特别规定,即对不需要作出裁决的其他执行事项,当事人申请听证的,或执行员认为听证有利于化解矛盾、促进执行的,可由执行员举行听证。
对执行中作出的裁定,当事人不服的,可以上诉、申诉;对作出的决定,可以申请复议;上级法院有权监督、纠正下级法院的错误执行行为。
第二篇:检察院民事执行制度思考探讨
民事执行是审判机关运用国家公权力维护审判权威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带有强制性的司法活动。加强民事执行监督有利于这项国家公权力的正确实施,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笔者从当前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务实两方面分析了当前的民事执行监督存在法律缺位、监督力度薄弱、监督细则不明确等问题;监督缺位下的民事执行容易滋生司法腐败,加重社会矛盾;检察机关成为民事执行监督主体是法律赋予的职责、自身具备的专业能力和社会需求三者的高度统一。笔者试图从法律架构、权力架构和执行架构三方面,对执行监督进行了架构设计。
法律缺位 权力制约 法律监督 架构设计
依据宪法的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主要是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否违反刑法实行监督以及对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和监狱等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对人民法院的民事行政审判活动和审判结果实行事后监督。民事执行是民事审判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生效民事裁判规定的权利义务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针对法院的民事执行活动检察机关应该进行监督,是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神圣职责。
一、民事执行监督的意义
民事执行,是指为了保障生效的民事法律文书得以实现,由法院执行机构运用国家公权力,采取强制性措施,强制拒不履行裁判义务的当事人履行义务的司法活动。宣判只是一个法律个案的阶段性完结,或者说只是一个中间步骤,执行才是一个案件完结的最直接的体现。民事审判的最终意义在于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这个结果不应该只是裁判文书上体现出来的文字,而是要将裁判文书规定的权利义务通过执行程序落到实处。
审判机关的民事执行活动是一种国家公权力的行使,如果失去有效的监督,必然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孳生,同时也会践踏法律严肃性和公正性。民事执行是直接对民众的利益产生影响的法律行为,必然会受到民众和媒体的关注,稍之不慎就会引起民众不满,影响法律的权威性和人民的信赖感,严重的会引起社会的骚乱。宪法既然赋予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那么检察机关就有责任在民事执行监督中不缺位。我们必须完善民事执行监督细则,规范民事执行监督程序,赋予民事执行监督以更广泛的权利和更便捷的监督方式,让民事执行监督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二、目前民事执行监督的法律症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行监督。《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百二十九条.上级人民法院依法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最高人民法院依法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法院的执行工作。宪法里赋予检察机关监督权是一个指导性、方向性的法律依据。我们可以从中广义的理解到检察机关的监督权,作为专门指导的民事诉讼活动的《民事诉讼法》里却只提到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没有涉及对执行进行监督的明确规定。唯一关于民事执行的法规《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只是明确了民事执行由上级法院依法监督下级法院,是一种自己人监督自己人监督模式。
(一)法律缺位
《宪法》清楚的赋予了检察机关毋庸置疑的法律监督地位,但《民事诉讼法》却没有为检察机关在民事执行方面给予具体的职责分工,更没有明确相关的操作程序。《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把监督权赋予给执行主体的上级机构。这种法律的缺位,使得检察机关无法行使本属于宪法赋予的神圣权力,使得应该在有效的监督下进行的民事执行,缺乏监督机关有效的监督。
(二)监督力度的薄弱
当前的法律把民事执行的监督权赋予给执行机构的上级,也就是所谓的内部监督模式,从字面上就不难理解这是属于“老子监督儿子”或“自己监督自己”的模式,很容易致使监督流于形式。在实际的民事执行过程中,上级法院难以普遍监督下级法院的民事执行行为,很难发现下级法院在民事执行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不当的执行行为因为隔级很难及时得到纠正。在民事执行中的枉法行为和贪污腐败等违法案件也很难得到及时查处。
(三)监督细则不明确
从当前关于民事执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里找不到检察机关可以适用的具体的执行监督细则,检察机关无法启动监督程序,更无法操作监督过程,无法判断执行过程是否一直在监督下实施,甚至民事执行过程中有没有监督都无法判断,使得监督环节在民事执行中几乎变成隐身。
三、监督缺位下民事执行的不良后果
(一)滋生司法腐败
没有制约的权力就是腐败的温床,不受监督制约的
第三篇:执行听证申请书
执行听证申请书
执行听证申请书范本参考
申请人:
因申请人申请执行深圳公司拖欠款项一案,就涉及该案一些根本利害关系问题,依照法律规定提出执行听证申请。
申请事项:
1、请求依照本案客观事实和法律规定,明确确认申请人为执行深圳公司所属中政华庭财产的第一受益人。
事实与理由:
第一,从申请执行的时间来看:申请人从一九九七年深圳仲裁委员会裁决书下达后就向深圳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至今已达十二年之久。本案迟迟未能执行,时间之久,已给申请人带来了较大经济损失。
第二,从涉案执行标的物被查封的时间和形式来看,申请人依法应属执行第一受益人。本案所涉查封标的物性质属于在国土管理部门未办理任何合法手续的违章超建楼层。对此类性质的查封,最高人民法院曾明确规定:“查封尚未进行权属登记的建筑物时,人民法院应该通知其管理人员或者该建筑物的实际占有人,并在显著位置张贴公告”。本案中申请人严格准确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而当时深圳市中级法院也是严格按照上述规定进行查封的。因此,该查封行为是合法有效的,该查封之前未有任何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用合法有效方式查封过该标的物。
第三,根据涉案查封的标物的物性质属违章超建。其在规划和国土部门无登记许可,更无任何房号而言,因此本案凡是向国土部门申请查封的行为都没有任何客观事实及法律依据;同样国土部门对此出具的任何查封情况回复也不能作为本案执行查封的依据。申请人在此再次重申,本案的一切合法有效的查封均应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进行。
第四,从本案国土部门出示的相关文件看,其它本案申请人的查封申请有具体房号的查封,而申请人申请查封的二十九、三十层因无登记核准,固无具体房号,因此,在本案中只有申请人明确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合法有效,具体查封了第二十九、三十层。
综上,依据本案的客观具体情况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听证程序规则”。特申请执行听证。
此致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
申请日期:
编辑推荐:
恢复强制执行申请书
离婚强制执行申请书
追加被执行人申请书
关于我校执行生活用电的申请
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 文书格式
仲裁申请书(执行)
执行仲裁裁决申请书
强制执行申请书样本
合同纠纷案强制执行申请书
医疗赔偿强制执行申请书
第四篇:执行听证申请书
执行听证申请书范本参考
申请人:
因申请人申请执行深圳公司拖欠款项一案,就涉及该案一些根本利害关系问题,依照法律规定提出执行听证申请。
申请事项:
1、请求依照本案客观事实和法律规定,明确确认申请人为执行深圳公司所属中政华庭财产的第一受益人。
事实与理由:
第一,从申请执行的时间来看:申请人从一九九七年深圳仲裁委员会裁决书下达后就向深圳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至今已达十二年之久。本案迟迟未能执行,时间之久,已给申请人带来了较大经济损失。
第二,从涉案执行标的物被查封的时间和形式来看,申请人依法应属执行第一受益人。本案所涉查封标的物性质属于在国土管理部门未办理任何合法手续的违章超建楼层。对此类性质的查封,最高人民法院曾明确规定:“查封尚未进行权属登记的建筑物时,人民法院应该通知其管理人员或者该建筑物的实际占有人,并在显著位置张贴公告”。本案中申请人严格准确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而当时深圳市中级法院也是严格按照上述规定进行查封的。因此,该查封行为是合法有效的,该查封之前未有任何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规定用合法有效方式查封过该标的物。
第三,根据涉案查封的标物的物性质属违章超建。其在规划和国土部门无登记许可,更无任何房号而言,因此本案凡是向国土部门申请查封的行为都没有任何客观事实及法律依据;同样国土部门对此出具的任何查封情况回复也不能作为本案执行查封的依据。申请人在此再次重申,本案的一切合法有效的查封均应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进行。
第四,从本案国土部门出示的相关文件看,其它本案申请人的查封申请有具体房号的查封,而申请人申请查封的二十九、三十层因无登记核准,固无具体房号,因此,在本案中只有申请人明确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合法有效,具体查封了第二十九、三十层。
综上,依据本案的客观具体情况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听证程序规则”。特申请执行听证。
此致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
申请日期:
第五篇:听证制度
*******城乡规划管理局
听证会制度
为了迅速有效地处理已批准的建设工程引起的群众集体上访问题,促进社会稳定,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本制度。
一、召开听证会工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已经县规划管理部门批准;
(二)建设单位尚未开工建设或已按规划要求施工未发现违法行为;
(三)周围居民对已审批工程的合法性有可能产生异议引起集体上访或已经引起集体上访,虽经信访部门解释集体上访有升级趋势的。
二、确定听证会的程序
(一)对已批准建设尚未开工符合上述条件的工程由局办公室提出召开听证会建议,报主管局长批准后由局办公室会同业务股室落实有关事宜。
(二)来访接待部门对已有群众来访符合上述条件的工程认真核实后,填写集体上访问题处理意见单(或领导包案问题通知单),提出召开听证会的意见。
(三)将填好的处理单呈报主管领导批示,由办公室转包案领导签署意见后交承办业务股室落实。
(四)业务股室具体经办人与建设单位联系并落实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事宜。
三、听证会参加人员范围
(一)与该工程相关建筑居住的居民群众或群众代表;
(二)项目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县信访局、派出所;
(三)局业务股室工程项目审批经办人、监察大队、局信访接待室。
四、听证会的召开
(一)按事先定好的时间,局信访接待室召集并组织我局参加听证会人员准时到会;
(二)听证会由信访接待室与工程所在地信访办主持;
(三)局工程审批股室就工程审批的依据和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报告和解答。
五、听证会后的延伸工作责任
(一)听证会后局信访接待室负责向上访群众出具正式书面处理意见书;
(二)负责整理听证会议召开情况,通报县相关部门;
(三)负责整理有关材料归档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