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我家乡的变化[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20:1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革开放30年我家乡的变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革开放30年我家乡的变化》。

第一篇:改革开放30年我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

姓名:班级:学号:系别:专业:

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化

摘要:

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着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当代历史发展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转型社会也由此开始。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父辈人的讲述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三十年来的改革发展对上一代和我没这一代的巨大改观,各方面都如此。由于我过从一穷二白贫困线上走来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与解放前相比,生活状况确实有了很大改善,但当时的生活水平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普遍物质昂贵匮乏,什么东西都供不应求,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离开票无法生活,那时人们只能节衣缩食,一切能将就就将就,谈不上满足二字,几乎大家都如此。

正文:

我们知道,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却依然停留在人民解放前,没饭吃,吃不饱饭的地步。后来,多亏了改革开放政策,多亏了邓小平,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今天,人们不仅能享受到物质的多元化,还注重精神文化的发展。我想说,有你,邓小平爷爷,真好!我们吃得饱饭了,还可以到处旅游了,还有……。当然,我的家乡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小时候,我常听奶奶说她们年轻那会,吃的是大锅饭,吃不饱,饿肚子,还有工作,而且交通很不发达,有时工作还得走好远的路,没有钱供孩子上学……。现在,我们没有吃不饱这个概念,每家每户至少必有一荤一素,逢年过年过节,餐桌上必摆满大鱼大肉,而且都不想吃。以前,要是哪家有台黑白电视机,一到晚上那家肯定坐满了人,因为好奇,因为……。现在别说是是黑白电视机了,彩电那是每家每户必有的,还不想看,觉得电视太乏味了。洗衣机、冰箱也是很常见的。交通也变得很发达了,大部分人家只有一出门就可以坐到车,以前去一趟市里面都是骑自行车,而且路还不好走,现在坐公车也只要十几分钟就能到市里面去,现在去市里面也是经常的事也是经常的是事,既方便又快。我们村背着,和运城市就只隔一条死海死海,去市里面的时候路都比较难走,现再到我们存的那条路也变成了水泥路,出行十分方便。另外家乡很多人都外出打工,有事可做,有工资可拿。每家每户从以前的土砖房变成现在的红砖房,而且都装修得可漂亮了。总的来说,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改革开放真是个好政策!改革开放30年,河东运城今胜昔。

改革开放以来,运城市人民乘改革开放东风,团结奋进,努力拼搏,艰苦创业,争先发展,河东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显著的特点是:经济总量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的思想观念和整个社会经济格局和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4.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改革初期的1978年增长了21.6倍,年均递增 10.8%,比改革开放前的30年快 4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1978年的41.2:26.4:32.4 优化为11.4:54.4:34.2。基本完成了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过渡,以冶金、焦炭、电力、机械制造、化工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支撑了全市一半以上的经济总量。全市已经形成了以二产强力带动、三产迅速发展、一产基本稳定的协调有序发展格局;

(二)农村经济得到突破性发展。粮食总产量在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仍达18亿公斤,比1978年的11.65亿公斤增长54.5%,为历史上的第4个丰收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现已发展到83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以上。运城的改革开放帷幕首先在广阔的农村大地拉开,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的农村改革得到了全市农民的积极拥护,把农民从“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中解放了出来,维之王、农之龙、胃乐等18家龙头企业进入全省百龙企业,新绛蔬菜批发市场、粟海、忠民、丰润等4家企业成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三)工业迅猛发展。工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运城工业经济在90年代初期的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之后及时做出了“一产调优、二产做强、三产做大”的战略部署,经过不懈努力,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冶金、焦炭、电力、机械制造、化工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产品结构趋于优化,一批有影响的拳头产品脱颖而出,拉动产品结构升级换代;

(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明显改善;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1.8亿元,相当于1978年的 163.4 倍,其中,国有经济、非国有经济投资分别增长了58.8 倍和378 倍。在投资总额中,国有经济投资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67.5%下降为2007年的24.7 %,而非国有经济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则由32.5 %上升为75.3 %。

(五)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商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凸现于生产与消费全过程。特别是随着商贸流通体制和商贸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营的主体快速分化演变,新的经济成分不断发展壮大。国有、集体、股份制、私营和个体经营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改革开放30年,经过不断的努力、探索、创新和发展,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多种运行方式并存的现代流通网络在运城基本形成;

(六)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外经、外贸、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都有较大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在向全方位、高层次、优化型的新格局迈进。截至2007年底,对外出口的国家包括日本、美国、香港、台湾及欧盟一些国家在内的85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05510万美元,比1993年增长232倍。

(七)旅游业发展成为新的亮点。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市旅游业迅速兴起,一个冉冉升起的朝阳产业,迅速成为我市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八)城乡居民钱包日鼓,社会保障全面覆盖。改革开放30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2007年,全市农民纯收入达到3388.9元,比1978年翻了5番多。30年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覆盖全市各个角落。一是养老保险逐步健全。二是失业保险构筑了职工生活的减压阀;

(九)交通邮电事业迅猛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07年末,全市已率先实现村村通公路。全市形成了以干线为骨架、县级公路为辐射、乡村公路和专用公路为纽带的交通网络。截至目前,民用航空相继开通了八条航线。邮电事业飞速发展,全市13个县(市、区)实现了市话程控化、长途传输数字化、宽带网络普及化 ;

(十)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0年的25平方公里发展到35平方公里,正向百平方公里扩张,城市框架逐步拉大,城市化水平由22%提高到29%,空港新区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以运城关公机场为依托,以高新科技产业为支撑,建设成为华北乃至全国一流的汽车制造、民用飞机制造基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市功能明显增强。2006年,运城市以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资源优势、充满活力的经济和宜居的城市环境,从全国参选的100多座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央电视台举办的CCTV2006年度“中国十佳魅力城市”殊荣,让运城傲立于全国名市之林,以光辉的一页载入了运城城建的史册;(十一)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事业成绩辉煌。培养出了一支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队伍,极大地提高了全市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科技事业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共申请专利278 项,争取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63项。其中:国家级星火计划1项;省级攻关计划13项,星火计划11项,火炬计划7项,科技成果项目推广计划9项,省级农村技术承包项目13项;卫生事业迅速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参合率为 87.8 %。我市城乡医疗和预防保健机构已具一定规模,居民看病难、住院难的现象大大缓解。

30年改革开放,深深地改变着运城的发展面貌。纵观30年运城发展历程,我们既应当看到辉煌的成绩,也应当看到为我们带来这样辉煌成绩的每个历史阶段的艰难抉择,每一次选择都渗透着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深刻反思和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政策是符合广大中国人民要求的,是符合历史与现实的决策。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自身的迫切需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来自农民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但这又离不开党的领导;城市的日新月异,也离不开党的领导。我们今天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思想。同时,为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总之,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以及我们的生活带了巨大的变化。

第二篇:改革开放后我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我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南部,信阳市的新县,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它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有名的革命老区。

在改革开放以前,家乡的环境优美,但经济落后,人们以农业、手工业为生,农业还靠最原始的牛耕人力,教育不发达,失学率高;交通极其不便,出行艰难不堪。总之,人民的生活长期处于一种贫穷落后的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各方面都凭借自身优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我想从经济、交通、人民收入、住房、教育、医疗几个方面介绍一下改革开放给我家乡带来的主要变化。

经济方面:

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前,新县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亿元,财政收入不到100万元,全县82%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是国家重点贫困县。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新县人民发扬老区光荣传统,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工业经济、生态经济和劳务经济,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持续靠前。相继获得了“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县”、“国家文明县城”“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旅游名县”等十余块国家级奖牌。这一切都表明了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交通方面:

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出行都是那种泥泞的道路,而且依靠步行。改革开放以来,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393公里。国道106线,大广高速穿境而过。改革开放后,在交通方面也有了相当大的改观。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家村”的过程中,一条条干净而又标准的硬化公路把家乡的村与村之间再也不见昔日人们出门时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的尴尬情形了。更重要的是,家乡的土特产和丰富的矿产资源都可以顺利地运出去,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人民收入。

人民收入方面:

改革开放后,家乡人民再也不用局限于一县之内,人民可以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外出务工,或出国;一部分人利用政府的扶持,自主创业,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改革开放前,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00元;而改革开放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77元。农民收入的增加已经使大部分人过上了小康生活,生活食用已不再受季节地域的限制,这都是家乡人民确实感受到的,也是家乡人民津津乐道的。

住房方面:

改革开放以前,几乎家人只能挤在一个很小的房子里,大部分还是土坯瓦房,房子里只有几件破旧的旧家具。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家乡人民逐渐建起了楼房,有些人还搬到了街上或县城。而且房内也是装饰一新,各类电器一应俱全。随着新农村的建设,政府进行了合理的规划,使人民以优惠的价格搬进了优美的校区,小区里房屋整齐,设备齐全,说不尽的称心如意。

教育方面:

改革开放30年来,家乡的教育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育普及率明显提高。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的重点投入,家乡昔日那设施简陋,千疮百孔的破烂校舍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窗明几净、宽敞舒适的新教学楼拔地而起,电脑室,实验室、电教室。更加深入人心的是,近些年来,国家不但免去了学杂费,而且对部分困难家庭的学生予以生活补助,帮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医疗方面:

以前,家乡人民看病特别困难,而且贵,一旦生病,就尽量自然恢复,结果酿成很多不良后果。而现在,有了国家的医疗保障体系,国家给我们老人特别照顾。这些年的医疗保险,只需交纳部分费用,就可享受国家的补贴。这着实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以上的方方面面说明,改革开放给我的家乡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让家乡人民受惠颇多。我们应该坚持改革开放。

第三篇:改革开放后我家乡的变化

Fpg 改革开放后我家乡の变化

我の家乡在河南省南部,信阳市の新县,一个山青水秀の地方。它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有名の革命老区。

在改革开放以前,家乡の环境优美,但经济落后,人们以农业、手工业为生,农业还靠最原始の牛耕人力,教育不发达,失学率高;交通极其不便,出行艰难不堪。总之,人民の生活长期处于一种贫穷落后の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了翻天腹地の变化,各方面都凭借自身优势获得了长足の发展,我想从经济、交通、人民收入、住房、教育、医疗几个方面介绍一下改革开放给我家乡带来の主要变化。

经济方面:

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前,新县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亿元,财政收入不到100万元,全县82%の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是国家重点贫困县。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新县人民发扬老区光荣传统,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工业经济、生态经济和劳务经济,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持续靠前。相继获得了“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县”、“国家文明县城”“中国优秀旅游目の地”、“中国最佳旅游名县”等十余块国家级奖牌。这一切都表明了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交通方面:

在我の印象中,小时候出行都是那种泥泞の道路,而且依靠步行。改革开放以来,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393公里。国道106线,大广高速穿境而过。改革开放后,在交通方面也有了相当大の改观。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家村”の过程中,一条条干净而又标准の硬化公路把家乡の村与村之间再也不见昔日人们出门时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の尴尬情形了。更重要の是,家乡の土特产和丰富の矿产资源都可以顺利地运出去,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人民收入。

人民收入方面:

改革开放后,家乡人民再也不用局限于一县之内,人民可以在合适の时候选择外出务工,或出国;一部分人利用政府の扶持,自主创业,也获得了很好の发展。改革开放前,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00元;而改革开放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77元。农民收入の增加已经使大部分人过上了小康生Fpg

Fpg 活,生活食用已不再受季节地域の限制,这都是家乡人民确实感受到の,也是家乡人民津津乐道の。

住房方面:

改革开放以前,几乎家人只能挤在一个很小の房子里,大部分还是土坯瓦房,房子里只有几件破旧の旧家具。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收入の增加,家乡人民逐渐建起了楼房,有些人还搬到了街上或县城。而且房内也是装饰一新,各类电器一应俱全。随着新农村の建设,政府进行了合理の规划,使人民以优惠の价格搬进了优美の校区,小区里房屋整齐,设备齐全,说不尽の称心如意。

教育方面:

改革开放30年来,家乡の教育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の变化。教育普及率明显提高。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の重点投入,家乡昔日那设施简陋,千疮百孔の破烂校舍不见了,代之而起の是一幢幢窗明几净、宽敞舒适の新教学楼拔地而起,电脑室,实验室、电教室。更加深入人心の是,近些年来,国家不但免去了学杂费,而且对部分困难家庭の学生予以生活补助,帮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の!

医疗方面:

以前,家乡人民看病特别困难,而且贵,一旦生病,就尽量自然恢复,结果酿成很多不良后果。而现在,有了国家の医疗保障体系,国家给我们老人特别照顾。这些年の医疗保险,只需交纳部分费用,就可享受国家の补贴。这着实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以上の方方面面说明,改革开放给我の家乡带来了难以想象の巨大变化,让家乡人民受惠颇多。我们应该坚持改革开放。

Fpg

第四篇:改革开放家乡变化

赶超·跨越·巨变

――莒县交通运输发展综述

路如琴弦,弹奏一曲曲奋进乐章;

桥似彩虹,放射一束束和谐光芒。

从城市到乡村,从铁路到公路,从县道到乡村道,从客车到出租车,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行”,近年来,在莒州大地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不管在城市还是乡村,都有一种自豪感洋溢在莒县人的心头:交通越来越发达,出行越来越便利。莒县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也让莒县人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跨越”与“巨变”。

建设篇:打破瓶颈舒筋通络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莒县抢抓机遇,把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的重要工作来抓,凝心聚力,克难而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据统计,自2003年实施“村村通”工程以来,莒县累计投资6.2亿元,改造农村公路1980公里,建设大中桥梁158座。先后对县道莒安路县城至洛河段、天洛路洛河至棋山段、莒大路县城至店子集段、孟双线招贤至东莞段等共107公里进行了大修改造。同时,改建完成18处集农村公路、农村货运、农村客运和 局领导班子实行任务分解法,以实现外来资金到位为目的,瞄准招大引强,敢于自我加压、敢于调高目标、敢于突破极限,形成了落实一批、促成一批、洽谈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生成发展良性循环,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增强后劲。据统计,仅今年以来该局累计争取公路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管理篇:规范市场繁荣发展

通衢大道望眼开,百舸千帆竞驶来。

随着一条条通衢大道的节节延伸,莒县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也出现了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科学决策,加强管理,优化运输结构,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秩序,是保障运输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莒县交通运输部门按照“严格、精细、科学”的管理理念,依法严格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严把道路运输查验、车辆检测及市场准入关,严厉打击超限超载以及无证经营、违章经营等非法营运经营行为,所有客车、危险品运输车辆全部安装启用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和行车记录仪,率先在全市实现了车辆运行视频监控,确保了广大群众出行安全,全县基本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交通运输环境。

既要货畅其流,又要人便其行。在规范货运市场管理的同时,莒县还大力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采取新开线路、现有线路调整、热线挂冷线、长线挂短线等措施,对老线路分流,让车辆上山下乡、串村过门,使客运布局更加合理、科学。截止目前,全县共开通农村客运班线82条,客运班车265辆,日发班次达520个,全县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100%。同时,莒县还积极引导出租车变定点待租为运行待租经营模式,推行电台式网络化管理,方便了市民乘车。全县形成了以班车客运为主导,出租车和旅游客运为补充,服务城区、乡村和旅游景点的四通八达、干支相连的多层次、城乡一体化客运网络。

文明篇:树立品牌塑造形象 如果说路通车通是物质文明的一次历史性飞跃,那么全力优化软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打造“阳光交通、和谐畅通”品牌,则是莒县交通运输行业更高境界的文明追求。

2010年,莒县交通运输局以惩防体系建设为着力点,实施了惩防体系3D模式,即依科技为支撑点、抓住教育、制度、监督三条主线,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惩治三个层面的立体惩防体系,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这一做法被中纪委、省纪委、省惩防体系建设办公室、省交通运输厅、市委政策研究室分别予以刊发。县纪委印发文件在全县推广。2011年3月15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予以深度报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形势,莒县交通运输局全体干部职工在以局长纪同坤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正以崭新的姿态、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在谋求莒县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谱写新的篇章。

莒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纪同坤感言: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铺平发展道路是交通运输局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我们将牢固树立跨越发展的雄心壮志,始终保持后发赶超的进取精神,锲而不舍、真抓实干,一方面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进程,打造高效、通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另一方面,加大交通运输“软实力”建设,增强莒县综合交通运输管理能力,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文明服务水平,为胜利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加快建设经济繁荣、文明开放、生态优美、和谐稳定的新莒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要想富,先修路。”2003年,为了让农民兄弟甩开大步奔小康,一场声势浩大的“村村通油路”工程在日照拉开了序幕。如今,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全市已新建农村公路1996公里,涉及1268个行政村,通村率从2003年的36%提高到75%,受益群众达到100多万人。

变化之一:“村村通”改善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统计显示,我市开展农村公路建设的这三年,也是自建市以来,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的三年。特别是2004年全市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人均纯收入达到3695元,增长11.8%,创近年来的新高。记者采访时,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进村 赶个集的都没法去。现在好了,公路通了,俺们和城里人一样出门能坐上公共汽车,上哪去都方便了。”

变化之二:“村村通”完善了路网结构和功能,道路通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农村公路是路网的神经末梢,是体现公路“从门到门”运输特点的最后一环。随着日东高速公路和同三高速公路日照段的建成通车,我市对外的公路大通道已经打通,加快建设通村公路,是完善和优化我市路网结构的关键所在。从2003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启动至今,全市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比2002年增长了122%,行政村通油(水泥)路率较2002年底增长了39%。随着农村公路的建设,农村客运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按照“路通到哪里,车就通到哪里”的要求,交通部门大力发展农村客运,较好解决了农民出行难、乘车难的问题。在2003年全市实现村村通客车的基础上,去年又设置安装了“村村通”客车站棚和站牌,进一步方便了农民出行。目前,全市农村客运线路达到126条,客运班车达到607辆,日发车近400个班次,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坐上“方便车”、“经济车”、“安全车”,县域“半小时交通圈”初步变为现实。

变化之三:“村村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壮大了镇域经济。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成为当地农产品流通的有力助推器,更是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没有“村村通”,莒县的“万亩瓜菜”、“万亩大姜”,岚山的“万亩茶园”,东港的“万亩银杏”,五莲的樱桃园等高效特色农业,都还只能“养在深闺无人识”。而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推进,这些支柱产业的优势更加突出,规模效益更加显著,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的发展。同时,便捷的交通条件,变化之四:“村村通”与产业布局调整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当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各区县在农村公路建设的推进过程中,注重与产业布局调整和小城镇规划建设相结合,极大促进了我市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把农村公路建设与产业布局调整、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实施高标准规划,高标

变化之五:“村村通”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农村干部的凝聚力。“‘村村通’工程不但通了公路,而且通了民心,顺了民意,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岚山区碑廓镇的王圣波深有感触地说。

在修路期间群众自发给施工人员和驻工地的乡镇干部送水、送饭、送鸡蛋的情景屡见不鲜,场面非常感人。东港区西湖镇一位80多岁的老人看到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时,禁不住竖起大拇指说:“还是共产党的政策好,把公路修到了我们家门口。”“没想到修路有这么大的凝聚力,通过修路使我们村班子团结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了”,一位村支书如是说。原来村干部还担心公路通过村庄需要房屋拆迁,阻力会很大,但出乎意料的是,规划图纸一出来,村民不等村干部做工作,自己就主动动手拆迁。用他们的话说:“政府给我们修路,是为我们子孙后代造福,谁挡谁就昧良心。”通路通了民心,顺了民意,干部和群众的心连在了一起。

第五篇:改革开放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

学院:

学号:

姓名:

摘要:我国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十分萧条,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品商品率十分低下,产供销体系没有建立,资源配置无法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经济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可见,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严重束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萧条;提高;改革开放;繁荣昌盛;

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一句农村里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各种皮鞋、旅游鞋、休闲鞋等不但式样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农民所接受。

食:相信粮票、油票,在很多人眼里都不会陌生,吃饭必须靠这个去换。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 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始在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主食细粮化,且逐渐丰富多样,副食品消费从以追求数量满足逐渐转入讲究质量。

一,人们住房问题

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天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建了个土砖房,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现如今,一踏进村庄,一幢幢二、三层高的新楼房,展现在眼前。每户人家一块五、六分土地的宅基地,.四面用宅沟围起来,沟水清澈,鱼翔浅底,既可捕食,又可防火。宅前宅后,还种上了花果林木,绿树成阴、鲜花争妍,家家住的是个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农民别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助下,家家接通了水、电,既可饮上洁净的自来水,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同时,户户添了三件“宝”:一是修了个洁净厨房,用上了燃气灶、电冰箱、微波炉;二是建了卫生厕所;三是造了沼气池,把粪便、垃圾统统灌到沼气池里,经发酵后制成沼气,供厨房作为清洁能源使用、其残渣又是农田需要的有机肥料。这样,既节省了燃料支出,又保护了农村环境,还提供了有机肥料。这在城市里是无法做到的。

二,人们出行问题

过去,从村里到城镇不足40公里,农民却要坐车颠簸2个多小时,进城了,灰头土脸的还不好意思见人。路况不好,公交车也不愿意开辟线路,城乡道路上跑的数量稀少的出租车,也多是城里淘汰的破旧车辆,中途趴窝、超员超载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围绕新农村建设,我镇依托国家政策扶持,累计投人资金9000多万元,大力实施城乡道路畅通工程,新修乡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48公里,一条条缎带式的沥青路从县城向乡村延伸,全县公路通乡率达到100%,通村率达到50%。通过招商,县上先后引进两家运输公司落户,新颖、舒适、快捷的公交车不仅到了全县所有乡,还开到了部分乡村,许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坐车,直接进城。更大的收益是,过去由于交通闭塞、销售困难的农副产品,也随着道路的畅通进军国内外市场,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人。

三,人们生活用品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抵挡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始终是低水平的。曾几何时,人们为了买一台彩电或冰箱,全家人要省吃俭用好几年;如今,农村居民家里由“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迅速向“新六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组合音响、照相机)和电脑、小洋楼、摩托车、空调、移动电话、小汽车等转化,生活已经从“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里人年纪大了、退休了可以有国家的退休金来保障,而农民待到年龄大了失去生活能力了便只能依靠儿女来养活,不但给儿女造成了不小的负担而且生活质量也急剧下降。现在好了,党和国家在全国农村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凡是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个月都将领到国家发给的200元养老金,200元钱对于没有什么花消的农民来说基本可以维持日常生活了。看着村里年满60周岁的长辈们从村委会领到钱后的喜悦表情、看着他们在议论着自己也有“退休金“了,作为我们晚辈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农村的各方面建设和发展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但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得农民百姓心的政策。

现在中国还不能和美国,英国等国家相比,但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而且中国现在的各种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东西部,南北部差距很大,贫富差距也很大,我想在经过几十年中国就会取得更加大的进步,我们农村只是我们国家进步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1】<<激荡人生---一起走过三十年》 吴晓波著 人名出版社出版。【2】<<坐标---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下载改革开放30年我家乡的变化[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革开放30年我家乡的变化[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开放30年我的家乡变化

    前言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这次调查报告,我选择的调查对象是我的家乡——XXX,XXX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落。据说XXX是国家级贫困县,每年都需要国家下发补助。因此,我们小村的人并不......

    改革开放后我家乡的变化(合集5篇)

    改革开放后我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家乡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刚开始的那些年头,但是从父母长辈那里经常能听到过去......

    改革开放以来,我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家乡的变化 在这个暑假, 我对我的家乡——黄冈进行了社会调查,采取了网络查询加亲身深入社会实践的两强结合法,对三十年来家乡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探究,深深地感......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 三十年对于人生来说,意味着三分之一的漫长岁月。而对于历经千年的一座城市、一方水土来说,足以产生可以改写历史的巨变与辉煌。 三十年前的今天,贫穷......

    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 我来自云南,我的家乡是云南省宣威市,这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这座城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座座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

    家乡改革开放的变化

    家乡改革开放的变化 “盐城,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这形象而生动的展现出了现在的盐城。 盐城是一块富绕的土地,是黄海奉送给盐阜儿女的一份厚礼,盐城是一块充满希望的土地,寄......

    浅谈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

    浅谈改革开放的变化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打乱了我们生活原本的样子。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统一指挥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掀起了一场坚决打赢疫情防......

    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 陈兴霞 弹指一瞬间,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体会并不深刻,然而在父辈的交谈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改革开放30年间的巨大变化.比如家乡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