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陆60载:台湾历史书用320字讲述
大陆60载:台湾历史书用320字讲述
台湾历史教科书对新中国成立至今这段历史比较吝啬地用了320个字讲述,“中共在大陆的统治”这一节中称大陆人们“等于被关在一个大铁幕之中,以致造成大陆的贫穷与落后”。而这320个字是什么概念?台版教科书在讲述七七卢沟桥事变时用了270个字,讲述四大会战用了400个字。而大陆60年的变迁,竟然浓缩在这么一点情绪化的字眼里,不难想象冲破双方的认知隔阂要靠多少个320字?
台湾出版的教科书
教科书是个很小的天地,它长宽不过十几二十厘米,但方寸间却能主导一个民族的精神走向和价值判断。正因为如此,美国在占领菲律宾50年间,可以放弃财政部、内政部,唯独不放弃的是教育部。
而日本也长期以来在历史教科书里暧昧无常,使得周边国家因此大为光火。我们很少关注台湾的历史教科书,但近来马英九表示要重新肃清民进党的历史观,让台湾的教科书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台湾历史教科书和大陆有什么不同? 没有平型关大捷,没有百团大战,没有游击战,也没有反“扫荡”。
台版教科书把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战完全抹杀。是起义还是**?
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古代史由于较少牵涉当下,双方的叙述都有一种轻松感,甚至豪迈感。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叙述历史的角度可以揣摩出双方的政治生态。
大陆和台湾在叙述中国史最大的不同可以说是在农民起义的评价上。台湾对于农民起义有种特别的敏感,基本上评价都是负面的,而大陆对此往往高唱凯歌。例如对于陈胜、吴广的起义,台湾版只是简单地用几个字叙述,而大陆版对它非常赞颂,花了较多的篇幅来叙述此事,充分突出农民起义的伟大意义,“用武力推翻了秦朝的暴虐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为历代农民树立了榜样。”1851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台湾的历史书中是这样评价的,“其政治制度为文武合一,极端专制,形成历史上罕见的恐怖统治。”而大陆版对太平天国运动极其推崇,不仅肯定它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而且下面还详细分析了它的五点意义。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在台湾叫做“义和团之乱”。台湾版对它的看法较为负面,认为它怪力乱神、经常对外人滋事,故又称为“庚子拳乱”。大陆则没有谈及义和团的局限性,主要篇章描述义和团的勇猛和无助。
对于农民起义的原因,两岸在解读上也存在大分歧,大陆版强调多是官方原因,例如由于官吏摧租逼税、统治残暴等原因造成,而台湾湾则多以流寇、饥民、破坏等负面的词语相称,似乎农民闹事是下层人的自主行为,与统治阶级关系不大。
正因为这个分歧,于是带来了对另一拨人的评价有不同,大陆版对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等人给予较多负面的评价,在课文小字中说到曾国藩因受太平军重创,曾三次投水自杀,以及曾国藩的门生李鸿章组织地主武装淮军,在外国侵略者帮助下从安庆运到上海,进攻太平军。而台湾版对曾国藩等则较多正面叙述,“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深受儒家传统的熏陶,为一位讲求义理、崇尚经世济用的学者与官员”。文中还称赞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后,使汉人的政治地位大为提高,地方督抚的权力也随之增强。
由于国民党退据台湾后,采取加强中国历史思想文化,去除日本殖民地影响的教育方针政策,尤其重视历史教育,把它作为形塑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环节。所以对于古代史,除了在评价上双方稍有点差异外,其余差别不大。但有一点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台湾和大陆每讲到一个时代结束时,都会有专门的一章节讲述经济文化发展。台湾更倾向于追寻中国历史的制度演变,而大陆比较多地沉浸于老祖宗哪些技艺又比西方早了多少年。譬如台湾版历史书在讲文化的时候,必定提到一个时期的官制、兵制、赋税、科举的沿袭流变,似乎他们在这里可以找到某种治国方略。而大陆一般是强调经济繁荣、文化领先,对政治制度的变革不太着力。
提起抗战,台湾反而不厚道
想必读者最感兴趣的就是双方对抗战的描述,因为这段历史成了双方力量消长的关键时期。笔者仔仔细细地进行了对比,在“八年抗战”这章中台湾版教科书比较简单地讲述了上海、忻口、徐州、武汉四大会战,但着墨非常少(四大会战在大陆版里分别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
除了这几次重大的战役外,台湾版在提及抗战将领时,除了“伟大的蒋委员长”外,只提到吉星文、佟麟阁、赵登禹、谢晋元,其他将领再无涉及,甚至连台儿庄战役中的李宗仁也只字不提。而大陆不但详细提及,前些年版本的历史书中还放了李宗仁在台儿庄车站的照片。倒是台湾版在抗战中特别提到了一个反面典型,在忻口会战中“守军将领韩复榘不战而走。蒋委员长下令拏办,处以极刑,军威大振”。
原本费力气找台湾地区的历史教科书对共产党抗战是如何描写的,可看了之后发现对国军抗战描写都如此之少,那更别指望能对共产党抗战有什么描写了,没有平型关大捷,没有百团大战,没有游击战,也没有反“扫荡”。书中把共产党的敌后抗战完全抹杀,贯穿其教科书的主题是:中共扰乱抗战。
有一段比较详细的描述:是“窜往陕北的残共,为求生存,一再向政府表示输诚。政府为团结抗日,允其所请,将陕北之残共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旋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潜伏江南之残共,编为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表面服从政府,暗中扩张势力。羽毛既丰,故态复萌,窃据地盘,袭击国军。”
这个主题延伸到到皖南事变,整个就黑白颠倒了,说是“民国二十九年十月,军事委员会命令新四军调往江北,不惟不理,反而袭击国军”。在1944年豫湘桂战役国军大溃败之际,教科书中还特地点了一笔,“我国经此一役,损失至大,造成中共得利的机会。”
反观大陆历史教科书,则对抗战这一大事,事实重于感情,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抗战反而是较多的客观描述。大陆的教科书按照时间顺序,对于抗战正面战场上大部分主要会战都有描述。当然作为中学阶段的历史教科书,毕竟是普及教育为主,所以如果要强求将正面战场的所有会战加以记载和详述,也不太现实。对于为国捐躯的国民党将士,书中有不少详细描写,其笔墨明显多于对八路军、新四军的描写。书中不仅提到了国民党高级将领如马占山、蔡廷锴、冯玉祥、李宗仁、张自忠、池峰城,还有中级军官谢晋元,其中对于张自忠将军为国捐躯有详细描写。
看过台湾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对台湾刻画抗战的功力还存在联想,没想到在教科书这等事上,台湾不太厚道,不仅对自己的抗战不太细处着笔,对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则全部抹杀或者回避,甚至做反面解读。
美国、苏联在教科书中的形象
对于外来势力,尤其是美国和苏联的态度问题则是另一个有趣的话题,由于大陆和台湾在1949年后历史路径的选取上完全不同,大陆与苏联走得很近,而台湾彻底倒向了美国,于是在双方的教科书中,对美苏的描述加上了大量的感情色彩,从而也映照了双方各自对外政策的取向。
像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台湾教科书中写道:“美国再度照会各国,添入维持中国领土与行政权完整的原则,门户开放才算完备,使我国幸免于瓜分之祸”。这实际上就是说,幸亏有了美国的帮助,中国才免于陷入被瓜分的地步。但在大陆的历史书上,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使得帝国主义发现要瓜分中国实属不易,根本没有提及美国的“功劳”。不仅没有提及,反观大陆历史教科书,专门有一章“瓜分中国的狂潮”。从行文笔法上可以发现,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帝国主义的仇恨。
在抗日战争的章节中,台湾版教科书有一个小节“中美联合反攻”,讲述美国提供各种援助(人力、贷款、战略物资)资助国民党政府打赢抗战,这似乎着力在突出美国的功劳,但对苏联红军出力击溃关东军则只字未提。
当然,台湾还是没有忘记苏联,它们特地辟有一节“苏俄的侵略”,历数从辛亥革命以后,苏联对我国东北、外蒙、新疆侵略的历史,尤其是讲到苏联出兵东北攻击关东军的历史时,其侧重点不是苏联帮助中国,而是突出老毛子对中国的掠夺,“所至奸淫掳掠,恣意屠杀;发行军用票,强迫通用;重工业设备,拆卸运走,称是战利品,其不能移动的,加以破坏,所有工厂徒留颓壁;车辆多被劫走。”通过这一描述,不难想象苏联在台湾人心中形象会何等糟糕。
抹黑
抗日战争,国共还有过合作,在历史书中为了强调抗战精神,台湾教科书对共产党的措辞还相对委婉点,而到了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为了中国的未来发生了全面的争夺战,台湾教科书完全抛弃了应有的立场,“叛乱”、“蛊惑”“蠢动”是书中对共产党特定的带有感情倾向的字眼。
在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上,台湾教科书也完全唱起了另一曲调子。例如,重庆谈判是因为,“抗战期间,美受苏俄及中共的虚伪宣传所惑,误信苏俄与中共无密切关系,以中共为农村改革者。美国主持对华政策的官员,复受左倾分子的影响,希望国民政府容纳中共,组成联合政府。中共则藉此为统战手段,利用和谈,牵制国军行动,争取准备叛乱时机。”
尤其令人发笑的是,抗战后期,国民政府由于腐败和搜刮、导致物价飞涨,社会不安,秩序紊乱,教科书中竟然把社会动荡的原因竟然归咎于共产党为了动员农民参军,进行人海战术,在“平分土地、彻底翻身”的口号下,实行清算斗争,“把大量的农村人口吓得跑往城市,结果大量难民涌入城市,导致了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今,台湾教科书也比较吝啬地用了320个字,“中共在大陆的统治”这一节中称大陆人们“等于被关在一个大铁幕之中,以致造成大陆的贫穷与落后”。而这320个字是什么概念?台版教科书在讲述七七卢沟桥事变时用了270个字,讲述四大会战用了400个字。而大陆60年的变迁,竟然浓缩在这么一点情绪化的字眼里,不难想象冲破双方的认知隔阂要靠多少个320字?
第二篇:中共执政60载:台湾历史书仅用320字讲述
中共执政60载:台湾历史书仅用320字讲述
本文据《看世界》杂志2010年5期从新中国成立到现今,台湾教科书也比较吝啬地用了320个字,“中共在大陆的统治”这一节中称大陆人们“等于被关在一个大铁幕之中,以致造成大陆的贫穷与落后”。而这320个字是什么概念?台版教科书在讲述七七卢沟桥事变时用了270个字,讲述四大会战用了400个字。而大陆60年的变迁,竟然浓缩在这么一点情绪化的字眼里,不难想象冲破双方的认知隔阂要靠多少个320字? 台湾出版的教科书 丨毛春初
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古代史由于较少牵涉当下,双方的叙述都有一种轻松感,甚至豪迈感。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叙述历史的角度可以揣摩出双方的政治生态。大陆和台湾在叙述中国史最大的不同可以说是在农民起义的评价上。台湾对于农民起义有种特别的敏感,基本上评价都是负面的,而大陆对此往往高唱凯歌。例如对于陈胜、吴广的起义,台湾版只是简单地用几个字叙述,而大陆版对它非常赞颂,花了较多的篇幅来叙述此事,充分突出农民起义的伟大意义,“用武力推翻了秦朝的暴虐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为历代农民树立了榜样。”1851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台湾的历史书中是这样评价的,“其政治制度为文武合一,极端专制,形成历史上罕见的恐怖统治。”而大陆版对太平天国运动极其推崇,不仅肯定它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而且下面还详细分析了它的五点意义。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在台湾叫做“义和团之乱”。台湾版对它的看法较为负面,认为它怪力乱神、经常对外人滋事,故又称为“庚子拳乱”。大陆则没有谈及义和团的局限性,主要篇章描述义和团的勇猛和无助。
对于农民起义的原因,两岸在解读上也存在大分歧,大陆版强调多是官方原因,例如由于官吏摧租逼税、统治残暴等原因造成,而台湾湾则多以流寇、饥民、破坏等负面的词语相称,似乎农民闹事是下层人的自主行为,与统治阶级关系不大。
正因为这个分歧,于是带来了对另一拨人的评价有不同,大陆版对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等人给予较多负面的评价,在课文小字中说到曾国藩因受太平军重创,曾三次投水自杀,以及曾国藩的门生李鸿章组织地主武装淮军,在外国侵略者帮助下从安庆运到上海,进攻太平军。而台湾版对曾国藩等则较多正面叙述,“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深受儒家传统的熏陶,为一位讲求义理、崇尚经世济用的学者与官员”。文中还称赞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后,使汉人的政治地位大为提高,地方督抚的权力也随之增强。
由于国民党退据台湾后,采取加强中国历史思想文化,去除日本殖民地影响的教育方针政策,尤其重视历史教育,把它作为形塑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环节。所以对于古代史,除了在评价上双方稍有点差异外,其余差别不大。但有一点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台湾和大陆每讲到一个时代结束时,都会有专门的一章节讲述经济文化发展。台湾更倾向于追寻中国历史的制度演变,而大陆比较多地沉浸于老祖宗哪些技艺又比西方早了多少年。譬如台湾版历史书在讲文化的时候,必定提到一个时期的官制、兵制、赋税、科举的沿袭流变,似乎他们在这里可以找到某种治国方略。而大陆一般是强调经济繁荣、文化领先,对政治制度的变革不太着力。
提起抗战,台湾反而不厚道想必读者最感兴趣的就是双方对抗战的描述,因为这段历史成了双方力量消长的关键时期。笔者仔仔细细地进行了对比,在“八年抗战”这章中台湾版教科书比较简单地讲述了上海、忻口、徐州、武汉四大会战,但着墨非常少(四大会战在大陆版里分别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
除了这几次重大的战役外,台湾版在提及抗战将领时,除了“伟大的蒋委员长”外,只提到吉星文、佟麟阁、赵登禹、谢晋元,其他将领再无涉及,甚至连台儿庄战役中的李宗仁也只字不提。而大陆不但详细提及,前些年版本的历史书中还放了李宗仁在台儿庄车站的照片。倒是台湾版在抗战中特别提到了一个反面典型,在忻口会战中“守军将领韩复榘不战而走。蒋委员长下令拏办,处以极刑,军威大振”。原本费力气找台湾地区的历史教科书对共产党抗战是如何描写的,可看了之后发现对国军抗战描写都如此之少,那更别指望能对共产党抗战有什么描写了,没有平型关大捷,没有百团大战,没有游击战,也没有反“扫荡”。书中把共产党的敌后抗战完全抹杀,贯穿其教科书的主题是:中共扰乱抗战。
有一段比较详细的描述:是“窜往陕北的残共,为求生存,一再向政府表示输诚。政府为团结抗日,允其所请,将陕北之残共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旋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潜伏江南之残共,编为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表面服从政府,暗中扩张势力。羽毛既丰,故态复萌,窃据地盘,袭击国军。”
这个主题延伸到到皖南事变,整个就黑白颠倒了,说是“民国二十九年十月,军事委员会命令新四军调往江北,不惟不理,反而袭击国军”。在1944年豫湘桂战役国军大溃败之际,教科书中还特地点了一笔,“我国经此一役,损失至大,造成中共得利的机会。”
反观大陆历史教科书,则对抗战这一大事,事实重于感情,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抗战反而是较多的客观描述。大陆的教科书按照时间顺序,对于抗战正面战场上大部分主要会战都有描述。当然作为中学阶段的历史教科书,毕竟是普及教育为主,所以如果要强求将正面战场的所有会战加以记载和详述,也不太现实。
对于为国捐躯的国民党将士,书中有不少详细描写,其笔墨明显多于对八路军、新四军的描写。书中不仅提到了国民党高级将领如马占山、蔡廷锴、冯玉祥、李宗仁、张自忠、池峰城,还有中级军官谢晋元,其中对于张自忠将军为国捐躯有详细描写。
看过台湾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对台湾刻画抗战的功力还存在联想,没想到在教科书这等事上,台湾不太厚道,不仅对自己的抗战不太细处着笔,对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则全部抹杀或者回避,甚至做反面解读。
美国、苏联在教科书中的形象对于外来势力,尤其是美国和苏联的态度问题则是另一个有趣的话题,由于大陆和台湾在1949年后历史路径的选取上完全不同,大陆与苏联走得很近,而台湾彻底倒向了美国,于是在双方的教科书中,对美苏的描述加上了大量的感情色彩,从而也映照了双方各自对外政策的取向。
像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台湾教科书中写道:“美国再度照会各国,添入维持中国领土与行政权完整的原则,门户开放才算完备,使我国幸免于瓜分之祸”。这实际上就是说,幸亏有了美国的帮助,中国才免于陷入被瓜分的地步。但在大陆的历史书上,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使得帝国主义发现要瓜分中国实属不易,根本没有提及美国的“功劳”。不仅没有提及,反观大陆历史教科书,专门有一章“瓜分中国的狂潮”。从行文笔法上可以发现,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在抗日战争的章节中,台湾版教科书有一个小节“中美联合反攻”,讲述美国提供各种援助(人力、贷款、战略物资)资助国民党政府打赢抗战,这似乎着力在突出美国的功劳,但对苏联红军出力击溃关东军则只字未提。
当然,台湾还是没有忘记苏联,它们特地辟有一节“苏俄的侵略”,历数从辛亥革命以后,苏联对我国东北、外蒙、新疆侵略的历史,尤其是讲到苏联出兵东北攻击关东军的历史时,其侧重点不是苏联帮助中国,而是突出老毛子对中国的掠夺,“所至奸淫掳掠,恣意屠杀;发行军用票,强迫通用;重工业设备,拆卸运走,称是战利品,其不能移动的,加以破坏,所有工厂徒留颓壁;车辆多被劫走。”通过这一描述,不难想象苏联在台湾人心中形象会何等糟糕。抹黑抗日战争,国共还有过合作,在历史书中为了强调抗战精神,台湾教科书对共产党的措辞还相对委婉点,而到了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为了中国的未来发生了全面的争夺战,台湾教科书完全抛弃了应有的立场,“叛乱”、“蛊惑”“蠢动”是书中对共产党特定的带有感情倾向的字眼。
在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上,台湾教科书也完全唱起了另一曲调子。例如,重庆谈判是因为,“抗战期间,美受苏俄及中共的虚伪宣传所惑,误信苏俄与中共无密切关系,以中共为农村改革者。美国主持对华政策的官员,复受左倾分子的影响,希望国民政府容纳中共,组成联合政府。中共则藉此为统战手段,利用和谈,牵制国军行动,争取准备叛乱时机。” 尤其令人发笑的是,抗战后期,国民政府由于腐败和搜刮、导致物价飞涨,社会不安,秩序紊乱,教科书中竟然把社会动荡的原因竟然归咎于共产党为了动员农民参军,进行人海战术,在“平分土地、彻底翻身”的口号下,实行清算斗争,“把大量的农村人口吓得跑往城市,结果大量难民涌入城市,导致了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今,台湾教科书也比较吝啬地用了320个字,“中共在大陆的统治”这一节中称大陆人们“等于被关在一个大铁幕之中,以致造成大陆的贫穷与落后”。而这320个字是什么概念?台版教科书在讲述七七卢沟桥事变时用了270个字,讲述四大会战用了400个字。而大陆60年的变迁,竟然浓缩在这么一点情绪化的字眼里,不难想象冲破双方的认知隔阂要靠多少个320字?(注:本文选取的课本分别为:台湾,国立编译馆1996年版本;大陆,人民教育出版2003年版本。)分享到:
第三篇:大陆台湾一家亲
大陆台湾一家亲
都是中华人民,都是一家人。台湾岛光绪二十一年被日本侵占。是因为我们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马关条约》,这是中国的耻辱,更是中华人民的耻辱。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把台湾归还中国,解除 了《马关条约》。这一举动,大长了中国人的气势,大灭了日本人的威风。同时为了抗日战争,牺牲了无数的英雄儿女,其中一位英雄的事迹感动了我,使我一直铭记在心。
八年抗日战争,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杨靖宇的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年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任,啃不动树皮,只能棉花和着野草吞下去。周围的日军劝杨靖宇投降,但这位英雄不肯,日军便乱开枪,年仅35岁的青年英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了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花时,这些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里,支撑着他的是满腔热血和对祖国的热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处于危难的祖国,中华儿女毫不犹豫的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又想到了放牛娃王二小和小英雄雨来,本该快乐的年龄,但为了祖国,他们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幼小的生命。
大陆虽然和台湾隔的很远,但我们的心是紧紧扣在一起的,要是台湾同胞能来我们这里参观就好啦!因为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新建起了许多中外闻名的建筑,如:海宁的安澜园、北京卵巢、水立方、上海世博园,南水北调等等。现在的大陆和台湾都发生了变化,大陆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台湾经济的增长。所以,只有在大陆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才能让台湾发展的更快更好更平稳。台湾是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休戚与共,共创未来。
第四篇:台湾居民往来大陆
台湾居民往来大陆
1.台胞多次往返签注
1)在京投资贸易、就业,以及在京企业中的任职人员
提交所在公司的《营业执照副本》的原件及复印件,劳动局颁发的《就业许可证》及复印件(法人可免交此项)。根据许可证上的职务可分别给予1—3年多次往返签注。(执行总监、总工程师等职务以上人员签发最多3年,其余人员视其职务高低与证件有效期签发1或2年)。
以上人员随行的配偶、子女也可申请多次签注,其有效期不得超过工作人员的签注有效期。申请时需提交亲属关系证明(户籍本、出生证、结婚证等),收复印件。
2)经批准在京进修、学习的人员
提交录取院校出具的在这证明原件和国家教委出具的录取证明(可提交复印件)根据学习期限可签发1—2年的多次签注。
3)与北京市居民结婚的台湾居民
提交配偶的北京市居民的身份证和户口本的原件及复印件和结婚的证明(户籍本,结婚证、结婚关系公证等)。
4)在京购置房产的人员
提交北京市房屋土地管理部门或北京市房产部门出具的与购置房产有关系的证明原件或注明申请人姓名的房契原件和复印件和由房产所在地的派出所开具的临时户口卡。签发1年多次的往返签注。
购置房产人员的随行配偶、子女、申请时还需提交亲属关系证明。
5)在京出生的台湾居民子女
可先办理一次性出入境证件返回台湾,须提供出生证、父母的通行证或户籍证明。在台湾取得户籍后,再办理《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进大陆,并按相应事由办理签注及暂住加注。
6)在京工作的外籍工作人员的配偶、子女系台湾居民
提交外籍工作人员的护照原件、在京的居留证原件和复印件、亲属关系证明。台胞签注的有效期依据外籍工作人员的居留证的有效期签发。
7)外国驻华使领馆外交、领事人员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中的工作人员来华随任的配偶、子女系台湾居民
提交申请人的亲属系外交、领事或工作人员的身份证的复印件和所在单位的公函或照会,以及亲属关系证明。
8)在京工作的台湾地区高级人才、配偶、子女
可持《北京工作居住证》办理2年多次往返签注。随行的配偶、子女也可以办理,有效期不得超过工作人员的签注有效期。
9)寄养在大陆亲属处的16岁以下的未成年子女
须提供经公证机关公证的寄养关系证明和受托人的户口簿、身份证及复印件。
2.台胞签注延期
台湾居民每次来大陆可申请延期2次,每次延期3月。申请停留延期只需填写《港澳台侨证件延期、补发申请审批表》,由台胞直接申请即可;因病等特殊情况仍需继续停留的,还须提交相关证明:
1)探亲的,应提交在京亲属的身份证、户口卡片及其复印件;
2)来治病的应提供区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证明;
3)如遇特殊情况,可出具接待单位的信函(不限级别)。
3.台胞暂住加注
台胞在京办理暂住加注的人员范围及所需相关材料与在京办理多次往返签注相同,同时申办多次往返签注和暂住加注只需提供一份材料,并提供北京市卫生防疫站或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检证明》。
2004-06-25
第五篇:大陆台湾词汇对照
地名: 意大利——义大利 柬埔寨——高棉 老挝——寮国
朝鲜——北韩(大陆民间还有这样说)马尔代夫——马尔蒂夫 新西兰——纽西兰 悉尼——雪梨 戛纳——坎城
佛罗伦萨-翡冷翠(美宝小撇步:“翡冷翠”是徐志摩首译出来的名字,个人觉得比“佛罗伦萨”更好听诶)2 食物:
橙子——柳丁(美 宝小撇步:陶喆把专辑名称取为《黑色柳丁》背后有很特别的意义,他说:“一般柳丁是黄色的,我的黑色柳丁,听起来就知道多新鲜好玩!而且柳丁是台湾省盛产 的水果,潜意识说到柳丁就会想到台湾,继而想到华人,而给柳丁灌上黑色,就是象征一种革命,而且希望大家要勇敢去面对现在台湾的黑暗世界。”)菠萝——凤梨 猕猴桃——奇异果 番石榴——芭乐 章鱼——花枝
吞拿鱼/金枪鱼——鲔鱼 三文鱼——鲑鱼
御田(这是什么东西?)——黑轮 酸奶——优格/优酪乳
凉粉——仙草(话说,如果叫做“仙草”的话,就会比“凉粉”卖得要贵,其实是一个东西!)
巨无霸——大麦克
赛百味(这又是什么东西?)——潜艇堡 方便面——速食面 蒸蒸糕——状元糕 花生——土豆(难以理解)
河粉——粿条 粉丝——冬粉 西兰花——花椰菜 冰棒——冰棍 薯片——洋芋片
空心菜——通菜(广东也是这个说法)巧克力——朱古力(粤语也是这个说法)圣代——新地
现场做的蛋卷冰激淋——叭噗 3.交通:
地铁+轻轨——捷运 公交车——公车
摩托车——机车(骂人的话之一)自行车(单车)-脚踏车 奔驰——宾士
救护车-喔咿喔咿(这个是玩《模拟人生》的时候学到的,XDDD)4 学术:
幼儿园/幼稚园
小学——国(民)小(学)初中——国(民)中(学)本科——大学部 研究生——研究所 高考——联考 班主任——班导 班长——班代 挂科——被当掉 多选题——复选题 向量图→矢量图 最小公倍——最低公倍 两条不平行的直线——歪斜线 递推——递回(递回)概率——机率几率 正态分布——常态分配 宏观经济学——总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个体经济学 变量——变数 经济增长——经济成长 纵列数据——平衡纵横数据 实物资本——实质资本 实际货币余额——实质货币余额 全要素生产率——总要素生产率 受众——客群 组织文化——企业文化 市场细分——市场区隔 渠道——通路/管道 大爆炸——大霹雳 泥石流——土石流 等离子体——电浆 研究框架——研究架构 知识产权——智慧产权 合同,合约——契约 情报机构——情治单位 司法部——法务部 上诉——抗诉
(审理过程中对法院的决定、裁定提出)异议——抗告(对法院生效判决的审判监督程序)再审——三审 专案组——特侦组 5 电脑 & 3C相关: 复印——影印 打印——列印 打印机——印表机 网络——网路 软件——软体 程序——程式 属性——内容 视频——视讯 博客——部落格 沙发——头香(哈?)
打游戏——打电动 数码——数位
单反(相机)——单眼(相机)鼠标-滑鼠 邮箱——信箱 收藏夹——我的最爱 注销——登出
安装向导--安装精灵 门户网站——入口网站
重装(系统)——重灌(……)刷新——重新整理 死机—当机 宽带—宽频 硬盘——硬碟 U盘——随身碟
……)
(笔记本电脑——笔电
我在QQ上叫你,喊你,台湾叫密你 网上邻居——网路上的芳邻 播放器——播放软体 查看——检视 上传——上载
C盘D盘——C糟、D糟 发短信——传简讯
(MSN等)发(信息)——丢(讯息)(论坛用语)顶——推(网路用语)楼主——原PO 画图——小画家(这个早有耳闻,蛮可爱的叫法。)计算器——小算盘(为什么是算盘囧)纸牌——接龙(一个说物,一个说玩法。)空当接龙——新接龙(空当接龙是纸牌的续作。)蜘蛛纸牌——连环新接龙(拜托不要再增加形容词了……)红心大战——伤心小栈(囧)
扫雷——踩地雷(喂这似乎错误地描述了游戏的目标吧?)6 很妙的对称式:
道地——地道 熊猫——猫熊 宵夜——夜宵 冰棒——棒冰 文艺——艺文 7 称谓/人物: 师兄/姐/弟/妹——学长/姐/弟/妹(广院里就是师兄师弟叫来叫去的,话说我时常觉得我有在学校练功的Feel耶~)
麻吉——好友 爷爷/外公——阿公 奶奶/外婆——阿么
老大妈,大妈,大娘——欧巴桑,阿妈 黑社会——兄弟 日本女孩——樱花妹 大陆妹→生菜(?)穷人——待富者(?)
同志(同志做称呼还有人在用吗?)——先生/小姐 服务员——先生/小姐 美女——正妹
铁臂阿童木——原子小金刚
敢达(大陆官方)——高达(香港)——钢弹(台湾)8 日常用语: 早上好——早安 下午好——午安
晚上好,晚安——晚安(一个词有两个含义)让一让——借过 没事儿——没关系 想干什么——想怎样
不错——不哩水(一般形容人)(?)帮你忙——帮忙你 咯——啰
大陆:回应“谢谢”的是“不用/不客气”;台湾:回应“不会” 9 杂七杂八: 普通话——国语 语境——脉络 语意——意涵 语法——文法 网吧——网咖
出租车——计程车(这个都有吧?)士兵─阿兵哥 解放军——革命军 公安——警察 员警——民警 原子弹——核子弹 导弹——飞弹 年夜饭——尾牙 传统——古早 本地——在地 信息——资讯 移动电话——行动电话 卫生巾——卫生棉 一次性用品——免洗用品 创可贴——OK绑 热门——夯 考察—考量 薪水—薪资 地震—地动 风筝—风吹 原物料——原材料 档案发送——传送 保安——保全 圆珠笔——原子笔 基本建成——大致完工 营建——建设
吉尼斯世界纪录——金氏世界纪录 评委——评审
包括(念“阔”)——包括(念“瓜”)恐怖袭击——恐怖攻击
外遇——劈腿(已经传过来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诶~)泡妞——把妹 上电视——出通告
自助餐——吃到饱(台湾的“自助餐”是自己选择菜式,然后称重计价的餐饮方式)呛声(香)——抗议 “幕后黑手”——“藏镜人” 圣诞——耶诞(两种都有)盒饭——便当 透明皂——水晶肥皂
大陆解放——大陆沦陷(这个好妙,哈哈)解放战争——国共内战 发展中国家——开发中国家
食物有弹性有咬劲——食物很Q(来自闽南语)群众——民众
开眼角(?)——开眼头 矿泉水瓶——宝特瓶 纸盒装(饮料)——铝箔包 消防官兵——打火弟兄(?)
摆地摊——"敛"摊(我不知道是哪个敛)(?)塑料袋——塑胶袋 风筒——吹风机
学校或社区内的小卖部——福利社 老幼病残孕专座——博爱座 阻止—封锁 硅胶——硅胶 激光(陆)——镭射(港)——雷射(台)味精——味素 花样游泳——水上芭蕾 营业厅——门市/据点 抓狂——俩共(闽南语)素质——貭素 推迟——延后 超声波——超音波 激光——脉冲光 口才——口条(口条)人字拖——夹脚拖 多管闲事——鸡婆
你在做什么——你在搞什么飞机(?)人流手术——夹娃娃 待业——失业 借鉴——借镜 纠结——烦乱 水平——水准
白痴——白目(意思好像不完全一样哦)聊天——哈拉 冰箱——冰柜
“冰的”饮料——“冻的”饮料 土鸡——跑地鸡 洗面乳——洗面奶
生活小贴士小tips小窍门——小撇步(咦?小撇步也是?=v=||)纪律委员——风纪股长 文艺委员——康乐股长
鬼——好兄弟(是敬畏的意思吗?)中邪——卡到阴 飙车——尬车 诈骗——诈欺 划清界限——切割 步行街——徒步区
好吃——不错吃(“不错”系列)好看——不错看 凶巴巴——恰北北 风格——Tone 不是一类型的——不是一卦的 瞎掰——唬烂 没种——俗仔 贪污——A钱
土——俗(请闽南语发音,耸)公元——西元 露馅——破功 空竹——扯玲
优厚——优渥(这个词大陆也有,但是感觉口语中用不多呢,在台剧中经常听到说优渥的奖学金什么的~)假期结束了——收假 秋裤,棉毛裤——卫生裤~~ 美瞳——放大片 过山车——云霄飞车 时间紧张——时间紧迫
抓紧时间——加快脚步;善用时间
堂食——内用(严格来说是从缺,因为「堂食」可存在的语境比「内用」广得多)恶俗(形容词)——低俗 塑料——塑胶(电影)片花——片段;预告 屏幕——荧幕 10 词同义不同:
窝心:
在大陆指窝火吧,台湾指是贴心 感冒:
大陆说对你不感冒,意思是对你不感兴趣 台湾:我对你很感冒——意指不认同,是贬 11 台湾不常用词: 大陆 台湾 貌似——好像 跑题——离题 关注——关心 理解——了解 估计——猜想 12 大陆不常用词: 台湾 大陆 诉求——需求 迷思——迷惑,疑问
卡位——篮球术语,引用到日常生活中指抢占先机的意思。出包——出错,出糗 13从缺类:
(1)普通话没有对应词汇
歪哥——(闽南语词)意思是做坏事; ging(ㄍ一ㄥ)——坚持.固执等等意思;
龟毛——基本上就指性格“不爽快”(严谨一点的解释是“当一个人非常的无聊,非常的有趣,非常的认真而产生一些异于常人的行为,导致周围的人都相当抓狂的行为即称之为龟毛”); 鸡婆——多管闲事; 奥客——指态度恶劣的客人; 田轿仔——有钱有地的人;
好康——实惠的东西,相当于粤语的“着数” 装校为(装疯卖傻);
“水”——指漂亮,很棒等等意思;
梗——『梗』的意思就是相声称做的『段子』、『话题』、『笑点』 凸槌——搞砸了的意思
乔——相当于“瞧”吗?但是好像也有整理的意思,还有在“乔时间”又不知道该怎么翻译了 奥步——非法的手段、阴招
走路工——劳酬(虽指报酬,但多用在选举时的不当酬劳)西瓜效应——见风使舵(2)国语没有对应词汇 立马——立刻马上 轻一点——小声一点
靠谱——是可靠,值得相信的意思 14 电影片名翻译:
蜘蛛侠——蜘蛛人
迷阵血影——查林十字街84号 角斗士——神鬼战士; 加勒比海盗——神鬼奇航; 盗墓迷城——神鬼传奇; 最差搭档——神鬼搭档; 飞行者——神鬼玩家; 格林兄弟——神鬼兄弟; 无间道——神鬼无间;
谍影重重——神鬼认证;(神鬼你个头啊!)
惩罚者——神鬼制裁; 小岛惊魂——神鬼第六感; 杀手里昂/这个杀手不太冷——终极追辑令; 12猴子——未来总动员; 最终幻想——太空战士; 虎胆龙威——终极警探; 海岸巡逻队——惊涛大冒险; 出租司机——终极杀阵 完美盗贼——终极土匪; 我们曾是战士——军天壮志; 战火下的勇气——生豪情〉; 独立日——天煞-地球反击战〉; 勇敢人的游戏——逃出魔幻纪 星际战警——两个黑衣人 憨豆先生——豆豆先生 15 品牌:
飘柔——飞柔 海飞丝——海伦仙度斯 强生——娇生 索尼——新力 爱立信——易立信 格力高——固力果(glico)阿迪达斯——爱迪达 16 人名翻译:
梵高——梵谷 毕加索—毕卡索
伽(念“家”)利略——伽(念“茄”)利略 雷诺阿—雷诺瓦 莎朗斯通——莎朗史东 布什——布希 奥巴马——欧巴马 希拉里——希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