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州市文科状元 我在复旦走过的日子
常州市文科状元
我在复旦走过的日子
文/潘东昌
此时应是一年中复旦最美丽的季节,金黄色的树叶纷纷优雅地飘落,清爽的秋风轻轻拂过草坪,曦园和燕园里的池水也微微泛出了清亮的光泽。时光荏苒,转眼这已是我在复旦度过的第六个秋天了。六年前我满怀憧憬地走进复旦园,欣喜而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学校的每个角落;也是在六年前,我荣幸地成为华英大家庭中的一员,收获了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也背负了沉甸甸的使命与责任。“属望吾乡子弟,德智兼修,奋发精进,期成未来,建国人才”,这是华英文教基金创始人余纪中先生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也是华英精神的精妙概括。在我看来,华英奖学金对于每位获奖学子的激励与影响早已远远超出了奖学金这一物质层面,其特有的追踪年审制度与定期交流活动不经意间打造出了一个常武学子的峰会论坛。每年寒假重回华英欢聚,总有一些华英学子代表将他们的学习工作经验介绍出来与大家分享,而每次参加完聚会,我总会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也收获了许多前进的动力和方法。事实上,正是华英,以及华英这一品牌所凝聚的众多优秀学子,激励着我走过了四年本科以及即将结束的三年研究生生活。而在大学生活即将告一段落之际,华英基金会的老师们希望我把大学生活作一整理,有机会与师弟师妹们交流一下。其实,我也是聆听着别人的成功经验一路走来,以下文字,绝没有激动到要去总结什么学习规律与方法,更没有狂妄到要去提供什么建议,只是觉得好歹是自己的经历与心得,和大家聊聊。
相信自己能行,也相信自己不努力肯定不行。
2000年,我来到复旦,梦寐以求的“江南第一学府”。彼时,高考常州市文科状元的光环已渐渐褪去,我告诉自己,一切从头开始。而且,身边的同窗学友都是来自各个省市的精英,我也必须保持低起首的心态,从头开始。然而,遇到的困难还是有些出乎预料,英语就是第一个障碍。虽然通过英语入学考试被编到了快班,但一开口立马就发觉到与上海同学之间的差距,由于自己以前长期偏重于书面英语,口语表达成为了软肋。英语课上看着上海同学与老师侃侃而谈、对答如流,心里又是羡慕又是着急。“相信自己能行,也相信自己不努力肯定不行”,每每心情低落踯躅徬徨时,一中陈玉萍老师的这句座右铭总能让我看到希望重拾信心。是啊,虽然暂时落后,但是我却拥有赶超的时间和机会:别人走一步,我走一步半,总有一天,差距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这一关都闯过来了,还有什么小石头搬不走呢?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开始忙活起来:抓住点滴时间扩充词汇量,坚持收听英语广播和英语电视节目,模仿播音员的发音,平时大声朗读背诵课文……除此之外,我还和班上几个英语爱好者组织起了英语角,找些大家都关心的话题,或辩或议,轻松愉快,在交流过程中,其他同学一些简洁精彩的表达方式就可以被我吸收过来为我所用。一个学期下来,自己的表达方式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许多,口语表达也流畅了许多,在英语课上,也逐渐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自此以后,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一直是我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上海市紧缺人才工程之一的“上海市高级口译资格证书”,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拿下,其实最终领到手的一纸证书本身也许并没有太多涵义,自己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确确实实提高了英语水平,才是这张证书真正的含金量所在。2005年,我和我的队友代表复旦大学赴香港参加了第三届红十字会国际人道主义法模拟法庭比赛,书状与法庭口头辩论均以英语完成,面对许多来自英语母语国家的参赛队,我们的表现得到了大赛组委会的一致好评。现在,我在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实习,平时的工作语言都是英文,但是由于自己在大学阶段对于英语的一贯重视,工作起来感到得心应手,工作成绩也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与赞同。回想起当年的彷徨与迷茫,我再一次深切地感到,转折,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想得比别人早一点,做得比别人快一点。
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想来是很有道理的。在现实生活中,思考快,行动快,占得先机,往往就奠定了领先优势。其实在个人层面实践起来,并不困难,关键在于事先规划。比如,在假期里,就可以为自己在下个学期制定一个全面的计划,要看完哪些书,要着重研究哪些问题,要实现的目标有哪几个,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大致如何分配等等。事先计划的好处,一来可以让自己心中有数,众多事项具体展开时不会手忙脚乱;二来可以预先做好相关准备,一旦机会来临即可抓住。记得我在大二的时候,就基本决定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于是,争取直研成为我的目标,而当时班上很多同学还沉浸在大学的自由氛围中尽情享受着生活。由于对国际法很感兴趣,除了老师上课介绍的基本知识,我经常泡在图书馆和法学院资料室里,对国际法的各个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其他同学在大三结束时开始为考研或求职犯愁时,平时细水长流般的点滴努力给我送上了一份厚礼——我被成功保送复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期间,当大家都一味地注重理论研究时,我开始意识到真正优秀的法律人才应该具备全面的素质与能力,除了理论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同样不可或缺。于是,我积极投身于各项学生工作、暑期社会实践、法院以及律所实习。努力依然没有白费,我先后被评为复旦大学三好学生、复旦大学优秀团员、复旦大学优秀本科毕业生,年年获得学校奖学金,并被沪上三家知名律师事务所授予奖学金(众达国际法律奖学金、贝克?麦坚时国际法律奖学金、权亚励志奖学金)。我并不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我只是一直在思考并一直在努力。
善于分享,善于学习。
记得有一则寓言,大意是说,假如你有十个苹果,千万不要自己独享。你可以自己只留一个,而把其他九个分给别人。虽然乍一看你损失了九个苹果,但是当别人有香蕉、葡萄、凤梨的时候,也会想起你。这样,你不仅吃到了自己的苹果,也得到了香蕉、葡萄、凤梨,最终你可以品尝到十种不同的味道。其实,大学生活同样如此。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善于与他人沟通,善于取得他人的支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也是事半功倍的一大 法宝。我依然记得2003年为了准备首届“理律杯”全国模拟法庭竞赛,我和我的队友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大家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曝光”,为了使起诉状与答辩状无懈可击,对措词的修改几乎达到了抠字眼的程度。一次次激烈的头脑风暴最终让我们站在了最佳书状奖的领奖台上。我还记得在校学生会工作时,接触到了许多其他院系的同学。也许是自己学久了法律的缘故吧,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角度和切入点渐渐形成了固定模式。但是在与来自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新闻学院等其他院系的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总能很轻易地发现他们思维风格和处事方法方面的闪光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其实,学习真的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一项任务。多看,多听,多学习,我欣喜地感到自己的成长。在担任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和生活部部长期间,我成功组织了首届全国校园情景剧大赛、复旦大学首届新生之星大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火炬接力仪式上海站等活动,负责管理复旦大学校园服务网,担任校内外众多大型晚会以及会议主持等等。在社会工作中形成的开阔视野和积极心态反过来又能让我自信满满地投入到学业中,从而始终能在学业与社会工作中找到平衡点。
学会感激。
我始终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实现一个个梦想,离不开许许多多人的帮助。所以,学会感激,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也让我更加懂得努力并不只是为了自己。我要感谢余纪中老先生,先生虽已驾鹤西去,但其留下的华英精神却在常武大地上泽被着后人;我要感谢常州华英文教基金会的诸位老师,是他们,心甘情愿为了华英事业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每次看到老师们被岁月染白的双鬓和饱经风霜的笑脸,听到老师们常回家看看的絮絮叨叨,我都会轻而易举地被感动;我还要感谢我的母校常州市第一中学,她刚刚庆祝完她的八十岁生日,而我正是从那里开始起步,走近知识走向成熟的;最后,我不得不感谢我的父母,在我看来他们拥有非凡的生活勇气和智慧,母亲因为身体原因八年前就内退在家,父亲因为单位改制三年前也内退了,我无法想象他们怎能在最艰难的时候仍让我心怀美好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所以,唯有努力,才不会让那些让我感激的人们失望,也才不会让我感恩的心灵留有遗憾。
“优秀是一种习惯”,我愿以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的这句名言与所有华英学子共勉。我常常在想,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后,当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活跃着越来越多华英人的身影时,那该是华英和华英人多大的骄傲啊!
衷心祝愿华英之树枝繁叶茂,华英精神发扬光大!
2006年秋于复旦园
第二篇:我和小巷一起走过的日子范文
我和小巷一起走过的日子
童年如落英,虽消逝了,但缤纷却藏匿在小巷里,追忆就是最沁人的余香。
还是蹒跚学步的某个冬天,我初识小巷,它窄而长,曲而静,氤氲着潮湿的空气。小巷的两边有门,班驳的残墙,生锈的锁,透过门的缝隙,是深深的庭院,紫藤花爬满了简朴的门窗。走过小巷,年幼的我怯生生地感到些许冷清孤寂,甚至是有点阴森恐怖。
稍大后,在仲夏,每当夜幕降临,镇上的老老小小搬着自家的藤条凳,来这里纳凉。起风了,木门前的阿公、阿婆们悠然地眯起眼睛,和对面的街坊们拉着家长里短。巷口有一棵枝繁叶茂的香樟,清凉的香气幽幽弥散到巷子的尽头。我和小伙伴们慵散地坐在树下,倾听老人们手摇蒲扇时的呢喃低语,笑着品味他们陈旧的往昔生活,感受青瓦白墙堆砌成的凉意与快感,惬意地数着遥远的闪烁群星。
白日的小巷显得清新而又柔美,借着东家越过墙院的几丛浓密枝桠,凑上西家翻过屋瓦的几条粗大藤蔓,狭长的小巷里就覆盖上了浓稠的绿荫。土石墙中渗出来的气味,和着枝叶散发出来的淳朴自然的味道,实在让那时的我着迷。仰躺在青石板上,看稀疏的阳光从我的面颊上微微拂过,我似乎与小巷一起凝神谛听轻风蝉鸣,巷口艺人的长萧在耳边回响。我饶有兴致地将脸贴在青石板路上看蚂蚁,星星点点的忙碌身影踏过泥
泞的土墙根。
我开始能自由地奔跑了,巷子里的角角落落,我都了如指掌:巷口的树下有个狗窝,在三岔口有一个带锁的小庭院,巷子的深处有一个只能供一人通行的小弄堂,它的下面有一层厚厚的淤泥……那时,与伙伴们玩捉迷藏,我喜欢躲在鲜为人知的一隅,巷子里的大瓷缸、废弃的大灯笼都是我藏匿的最佳场所。每每玩伴接近的时候,我便踮起脚尖,迅速地转移到另一个更加隐蔽的地方。记忆犹新的是,为了躲避伙伴的找寻和追赶,我来到了小弄堂,为了不踩进淤泥,双手、双脚竭力撑着两壁,身体腾空,一步一步向前移动。出了弄堂,我手舞足蹈,欣喜若狂。我能局局连胜,就是出于对小巷一角一落的熟知。那时的我,不知有多少感激想要与小巷倾诉,总觉得小巷在静默中对我笑着。它就像与我有天生的默契,总会为我遮蔽。
那段日子,小巷的路上遍布着我的脚印,充盈着我的笑声。它幽长的回音是我心灵快乐的旋律,仄仄石板、白墙黑瓦是我身心沉醉的天地。
如今的小巷仍是存在着的,假期,我带着对它的牵挂与思念回到小镇,再次走进小巷却又感到有些熟络而陌生了。与小巷一起走过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在浅浅的惆怅中,我也只能将这份真情埋藏在永恒的记忆里。
消失的旧时光,在回忆的路上变得很长很长……
方程
第三篇:我和母校一起走过的日子
我和母校一起走过的日子
岁月飞逝,转眼间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初中生,我已经度过了近一年的初中时光。然而,我对母校仍然记忆忧新,一件件小学琐事仿佛就在昨天。我多么怀念,多么怀念我的小学老师,多么怀念和我同窗共苦六年的小学同学,多么怀念我和母校一起走过的日子„„
①我不进,我不上学
当第一次来到我的母校——朝阳小学时,我死死拽着妈妈的手,哭着说:“我不进,我不上学。”当时我才7岁,我的老师姓王,她见我哭了,便走到我身边和蔼可亲地安慰我:“小朋友,怎么哭了,来不哭,上学可好玩了!”王老师的话可真神奇,我一下子就停止了哭泣,和老师一起踏进了朝阳小学。这是我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与母校相遇。
②上学好,上学真好
时间飞快的“溜”走了,我已从一个“初生牛犊”的小孩子变成了“粗通皮毛”的少先队员了。我四年级了,就是这一年成为了我小学里最美好的回忆。我本是一名平凡的“丑小鸭”,无人知晓,可是他却让我“飞上枝头变凤凰”了。我们进行了一次月考,我偶然考了全班第一,于是我一下子成了“白天鹅”,他“发现”了我,耐心地教导我,不会的题目在他的帮助下全部迎刃而解。当我学习不认真时,他会和我认真沟通;当我失败时,他会给我莫大的鼓励;当我成功时,他会为我鼓掌;当我„„就是他,让我的小学生活更加精彩;就是他,让我的人生有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就是他,让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他就是我四年级的班主任——曹老师。顿时我发出感叹:“上学好,上学真好!”
③一声珍重,一声再见
时间好珍贵啊,六年了,一眨眼已经成为过眼烟云。许许多多的趣事都已成为我心中最美丽的回忆。母校,您还是那么年轻,那么美丽,您心中的一个角落不知有多少我的足迹,我的“酸甜苦辣”,我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我的„„
母校,您同我经历了六年风风雨雨,您那饱经风霜的脸不知面对过多少成功人士。为您作诗,为您赋词,不需华丽的词藻,不需精练的语言,只需一颗感恩的心,一颗怀念你的心,怀念你和我一起走过的日子„„
第四篇:我和母校一起走过的日子
我和母校一起走过的日子
岁月飞逝,转眼间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初中生,我已经度过了近一年的初中时光。然而,我对母校仍然记忆忧新,一件件小学琐事仿佛就在昨天。我多么怀念,多么怀念我的小学老师,多么怀念和我同窗共苦六年的小学同学,多么怀念我和母校一起走过的日子„„
①我不进,我不上学
当第一次来到我的母校——朝阳小学时,我死死拽着妈妈的手,哭着说:
“我不进,我不上学。”当时我才7岁,我的老师姓王,她见我哭了,便走到我身边和蔼可亲地安慰我:“小朋友,怎么哭了,来不哭,上学可好玩了!”王老师的话可真神奇,我一下子就停止了哭泣,和老师一起踏进了朝阳小学。这是我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与母校相遇。②上学好,上学真好
时间飞快的“溜”走了,我已从一个“初生牛犊”的小孩子变成了“粗通皮毛”的少先队员了。我四年级了,就是这一年成为了我小学里最美好的回忆。我本是一名平凡的“丑小鸭”,无人知晓,可是他却让我“飞上枝头变凤凰”了。我们进行了一次月考,我偶然考了全班第一,于是我一下子成了“白天
鹅”,他“发现”了我,耐心地教导我,不会的题目在他的帮助下全部迎刃而
解。当我学习不认真时,他会和我认真沟通;当我失败时,他会给我莫大的鼓励;当我成功时,他会为我鼓掌;当
我„„就是他,让我的小学生活更加精彩;就是他,让我的人生有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就是他,让我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他就是我四年级的班主任——曹老师。顿时我发出感叹:“上学好,上学真好!”
③一声珍重,一声再见
时间好珍贵啊,六年了,一眨眼已经成为过眼烟云。许许多多的趣事都已成为我心中最美丽的回忆。母校,您还是那么年轻,那么美丽,您心中的一个角落不知有多少我的足迹,我的“酸甜苦辣”,我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我的„„
母校,您同我经历了六年风风雨雨,您那饱经风霜的脸不知面对过多少成功人士。为您作诗,为您赋词,不需华丽的词藻,不需精练的语言,只需一颗感恩的心,一颗怀念你的心,怀念你和我一起走过的日子„„
第五篇:我与书一起走过的日子
我与书一起走过的日子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些青葱的岁月,那些懵懂的日子,我与书一起走过,走过成长的磕磕绊绊,走过岁月的荏苒如梭,走过四载春秋,行至如今,我与书一起走过的日子,已有一千三百多个日日夜夜。
还记得那语文书里的生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少,那些文字与句子越来越容易被所理解与熟记,那些唐诗从五言绝句到七言律诗再到叙事长诗,那些宋词从浅显易懂的小令变成了中调再到长调,从“小桥流水人家”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从学习字词的阶段到行文时运笔如飞,原来,那些书陪伴了我的成长,见证了我的提高!
还记得那些英语书里的ABCD与字母表不知何时起变成了一句句英文对话,又不知何时开始变成了一篇篇文章,可奇怪的是单词我们都认识了,文章我们都可以读懂了,原来,我们一起已经学会了好多的单词,却又不仅仅是单词,还有语法啊,写作呀,好多好多!
还记得那些数学书里的1234的算术题不知在什么时候变成了四则混合运算,又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带X的方程,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运算能力提高了,再计算时连计算器都懒得用了,只要靠心算就可以了!可是那些书,却被我们尘封在了角落,落满了灰尘,淡却了记忆中的痕迹„„„„
除了学校里的课本,语数外、理化生、音体美,我们的课余生活也少不了书本的陪伴。从童话故事到漫画书,从《读者》《意林》到《哈利波特》再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从清纯的少年步入了青少年的行列,我们开始以大人自居,我们开始渴望长大,而这个长大的过程却少不了也并没有少了书的陪伴!
那些《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与一路向西求取真经的师徒四人,多么的像一路走来的我们,不停的追寻着知识的脚步,徜徉在那书海忘乎所以;那些《水浒传》中的各路英雄,像不像班级里的我们各不相同,却有着相同的理想与目标,共同努力与奋斗着;那些《三国演义》里的王侯将相是否就是我们逐鹿的功名利禄,是否就是我们明天努力的方向与目标;那些《红楼梦》里的燕燕莺莺到最后的惨淡收场,是否就是一切繁花落尽的悲凉?
那些,那些,那些有书陪伴的日子,我们汲取着营养,滋润了自己,我们成长了自我,思考了人生!那些,那些,那些有书陪我走过的日子,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