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 自学笔记 第六章 文字[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20:32: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言学概论 自学笔记 第六章 文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言学概论 自学笔记 第六章 文字》。

第一篇:语言学概论 自学笔记 第六章 文字

第 六 章 文 字

一、名词解释 1.文字 2.字符 3.意符 4.音符 5.记号 6.自源文字 7.他源文字 8.单纯字符 9.复合字符 10.词语文字 11.语素文字 12.音节文字 13.音位文字 14.表意文字 15.表音文字 16.意音文字 17.假借字 18.楔形文字 19.象形字 20.指事字、会意字 21.“六书” 22.独体字 23.合体字、偏旁、形旁、声旁24.字符的书写规则 25.“文字的创制” 26.语言规划

二、简答和论述 1.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2.简述字符的类型。3.谈谈自源文字是如何表音的? 4.举例说明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5.“自源文字”与“他源文字”的区别。6.简述划分文字类型的标准。7.应该如何看待一些表示比较复杂意思的图画以及夹杂一部分字符的图画跟文字的关系? 8.如何正确认识汉字的类型? 9.汉字是不是音种语素文字或语素一节文字?请谈谈你的看法。10.文字和语言的关系.11.语言对文字的影响.12.文字对语言的影响.13.简要说明不少人将文字和书面语等同起来进而把文字和语言等同起来的原因? 14.文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15.结绳跟文字的起源没有直接的关系.16.古苏美尔文字的情况.17.古埃及文字的情况.18.腓尼基人借用古埃及文字创造了最早的辅音文字.19.“辅音文字”的起源。20.试述“音位”文字的发展过程。21.汉字的形旁跟表意字符的区别.22.汉字的声旁跟表音字符不完全相同.23.汉字字体的演变.24.汉语字符组合规则.25.应该如何看待“文字发展三阶段论”的观点.26.非洲一些新兴国家创制文字的情况.27.新中国为少数民族语言创制文字的情况.28.文字改革的类型.29.文字的创制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30.文字创制的目的。31.应该如何对待文字改革? 32.文字改革与创制文字的异同。33.在现代汉语中,诸如“日、山、火、象”这样的字很多。这些字的共同特点表现在它们的字形与其所表示的意义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据此,许多人认为现代的汉字其实质就是一种“象形文字”因为从字形上我们就可以很轻松地猜测出字义来。请谈谈你的看法。34.英语中的单词是由字母组合而成的,汉语中韵汉字也可以分解成许多笔画。据此有人认为笔画与字母其实质是相同的。请谈谈你的看法。35.对于有分歧的语言,在创制文字中应本着人口绝对数量的原则,即哪一方言区的人口绝对数量大就把这一区的方言作为基础方言。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参 考 答 案

一、名词解释 1.文字: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一个由一套字符,一套字符组合规则,一套字符书写规则有机地组成的书写语言的符号系统.2.字符:也就是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字符可分为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两种.字符的类型可归纳为三类:意符.音符和记号.3.意符: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 4.音符: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是音符.(独立发展的古文字都是先有意符,后有音符,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5.记号: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记号.6.自源文字: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称为自源文字.【不论是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古汉字还是玛雅文字的情况都一样,总是先有意符,后有音符,音符是从意符转化而成的.】 7.他源文字: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可以称为他源文字.如日语,其中的假名就是借源于汉字的草书。8.单纯字符:单纯字符是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字符的字符.每一个拉丁字母都是一个单纯字符.9.复合字符: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也包括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10.词语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言中的词语相联系的文字.如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古汉字、玛雅文字。,从字符可以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都是词语文字。11.语素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素相联系的文字.(实际不存在)12.音节文字: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音节相联系的文字.(日文的假名)13.音位文字:分为:“辅音音位文字”和“全音位文字”。①全部字符只跟辅音音位相联系的文字是辅音音位文字,平时就称为辅音文字(阿拉伯文字)②既有代表辅音音位的字符,也有代表元音音位的字符的文字是全音位文字,平时就称为音位文字.如希腊文字。14.表意文字: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实际不存在 15.表音文字: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是表音文字,表音文字习惯上又称为拼音文字.(所有的他源文字、日文的假名、阿拉伯、希腊文字)16.意音文字: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所有的自源文字,既表音又表意的文字)17.假借字:自源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表示无法用图形来表示的词语,都采用了假借已有的同音或音近的字符来替代的办法,这就是“假借字”。18.楔形文字:公元前4000多年前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芦管在泥版上“压印”文字,既方便,又省事,就采用这种方法来写字,但是压印出来的字不可能像刻画出来的字那样象形,只是在轮廓上 相差不多。因为压印出来的笔道像一个个“楔子”,所以后人给这种文字取了一个名称,叫“楔形文字”。19.象形字:传统文字学称简化的实物的图形为象形字.20.指事字、会意字:用点画来表示要指出来的意思的这一类字是指事字。有些属于行为动作的词语只得用某些已有的字的复合图形来表示,传统文学称这些为会意字。21.“六书”的含义:许慎的“六书”说:一日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22.独体字: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单纯字符称为独体字.由于汉字字形的变化和简化,声旁和形旁的作用已经不那么明显了.23.合体字、偏旁、形旁、声旁:指把复合字符称为合体字.把合体字中的独体字称为偏旁.把表意的偏旁称为形旁.把表音的偏旁称为声旁。24.字符的书写规则:书写字符时是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是从左到右还是从右到左,是分音节书写还是分词书写,这些就是字符的书写规则.25.“文字的创制”的含义:指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还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不涉及历史上各种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创制过程.26.语言规划:20世纪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在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逐步赢得了自治的权利,特别是在二次大战结束以后,非洲和亚洲的一些殖民地纷纷取得独立。可是这些新兴的民族不少尽管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一些国家的政府或半官方的机构,还有一些语言学家就着手为这些没有文字的民族语言创制文字,在四五十年代形成了一个创制新文字的高潮。国外称这项工作为“语言规划”。

二、简答和论述 1.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原因: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说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那就是说文字不是一般的符号,而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如果不是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即使表示一定的意义,也不是文字。说文字是一个符号系统,那就是说文字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孤立的符号,而是互相有联系、有一定规则制约的。文字系统由一定数量的“字符”以及字符的组合规则和书写规则组成。2.简述字符的类型。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记号。记号往往来源于原始的契刻符号,意符也就是表意的字符,例如汉字的“人”最初就是画的一个人的侧面图形“朦”。音符也就是表音的字符,但是语音没法用图形来表示,因此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3.谈谈自源文字是如何表音的? 从已知最古老的自源文字来看,最初的字符都是表意的,但是语言中有些词语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一些虚词和语法形态更是没法用图形来表示的,只能用表音的办法来记录。自源文字最原始的字符图形没有是直接表音的,这大概是没法用图形来直接表示语音的缘故。不过表意的字符直接表意,也间接表音。所以自源文字都是利用原有的意符间接表音的作用,假借某些意符来作为表音的字符,也就是音符。这样这些文字就既有意符又有音符。如:“其”原来是“簸箕”的意思是一个意符,后来用这个字的音去记录同音的“其”,“簸箕”的意思就没有了.现在“期”“棋”都是“其”的音符.4.举例说明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音符也就是表音的字符,但是语音没法用图形来表示,因此,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如:“其”原来是“簸箕”的意思是一个意符,后来用这个字的音去记录同音的“其”,“簸箕”的意思就没有了.现在“期”“棋”都是“其”的音符.5.“自源文字”与“他源文字”的区别。自源文字和他源文字有不少不同的特点,他源文字的音符是比较纯粹的字符,多数跟一定的语言单位只有语音上的联系,在意义上都没有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为绝大多数他源文字是直接借用别的文字的音符来表示本民族语言的语音单位的。在个别场合他源文字也把别的文字的意符改造成音符,如古希腊人把腓尼基文字中读音为alpha而表示“牛”的意符≮改造成表示元音[a]的A。而自源文字总是先有意符,后有音符,音符是由意符转化而成的。不论是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汉字还是玛雅文字的情况都一样。已知的所有自源文字都是意音文字或词语文字,已知的所有表音文字都是他源文字。6.简述划分文字类型的标准。文字的类型可以根据两种不完全相同的标准来分类:一种是根据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另一种是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谈。根据字符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在理论上各种文字可以分为“词语文字”、“语素文字”、“音节文字”和“音位文字”,音位文字还可以细分为“辅音音位文字”和“全音位文字”; 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在理论上各种文字可以分为“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7.应该如何看待一些表示比较复杂意思的图画以及夹杂一部分字符的图画跟文字的关系? 答:文字起源于图画,是由一定的图形跟一定的语言单位相结合并且固定下来以后逐步形成的。(1)文字学界对介乎单纯的图画和文字之间的一些表示比较复杂的意思的图画以及夹杂一部分字符的图画跟文字的关系,主要是这样的图画究竟算不算是早期的文字,意见分歧很大:有人认为都是原始文字,有人认为只有夹杂一部分字符的图画是原始文字,有人则认为都还不是文字,并且也都还不是原始文字,最多只是具有文字特征的图画,即文字画。(2)有人认为只要能表示复杂的意思,那样的图画就可以认为是文字,至少可以认为是原始文字,或者是“形意文字”。也就是只通过象形来表示意义而不跟确定的文字的语言单位相结合的文字。(3)多数人认为表示复杂意思的图画以及夹杂一部分字符的图画还不是文字,最多是一种还需要有专人解释的“文字画。,因为文字的定义是 ”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所以关键是要看某种图形是不是跟确定的语言单位相结合.如果某种图形跟语言单位没有确定的关系,只表示一个大致的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和语句去解释,那么图形就还不是文字.(4)不过,这些图画和文字的起源可能是有密切关系的。文字的诞生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的图形跟一定的语言单位建立起一种确定关系也应该是一个历史过程,这种关系也是从不那么确定,到比较确切,到完全确定的一个过程。8.如何正确认识汉字的类型? 答:(1)关于汉字的类型,现在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汉字根据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样联系的标准来归类,是一种词语文字;而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归类,是一种意音文字。(2)但是社会上还有各种不同的意见,有的仅仅是分类角度稍有不同,有的则是误解,甚至是有意曲解。有人认为汉字是一种语素文字,那是“现代”的情况,因为在创制汉字的时代,汉语的词语绝大多数是单音节的,现代的语素在当时绝大多数还是地地道道的“词语”。不过,说汉语是词语文 字还是语素文字仅仅是立足点和着重点不同而已。从汉字创制时期来看,汉字字符代表的绝大多数是词语,但是从今天来看,也可以说多数汉字代表的是语素,因为现代汉语的多音节词语在绝对数量上已经占多数。(3)还有人说汉字是一种语素、音节文字,那是因为,一方面,现代汉语的词语从绝对数量上来说已经多数是双音节和多音节的,所以在这些词语中汉字代表的只是语素而不是整个词语,另一方面每一个汉字只代表一个音节。不过,一般说“音节文字”是指一个字符代表一个音节、一个音节由一个字符来代表的表音文字,可汉字说不上是表音文字,有些汉字往往不止代表一个音节,如“刨”就代表“páo”和“bào”两个音节,而同一个音节又往往由很多不同的汉字来代表,如“苛、柯、科、棵、瞌”等都表示同一个音“kē”,这些都是没有规则可循的。因此,说汉字是一种语素、音节文字至少是不确切的。(4)而认为现代的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象形”是只指制定原始字符图形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造字法”,例如要表示“日”的意思就画一个像太阳的圆圈。象形字符最初直接表意,但是同时也间接表音。至多很多虚词、语法形态和抽象的概念则是根本无法用任何“象形”的方法来表示的,只能假借意符的读者来表示。因此,全部字符都只表意的文字是难以存在的。(5)至于说现代汉字还是“象形文字”就没有任何根据了。也有人认为汉字是一种典型的表意文字,说汉字能够直接“表意”,似乎任何一个民族的人见到一个汉字就可以懂得那是什么意思,因此说汉字是可以适用于任何一种语言的最神妙的文字。这种说法是完全把汉字神话了,同样是没有任何根据的。9.汉字是不是音种语素文字或语素一节文字?请谈谈你的看法。在划分汉字的类型问题时,依据字符同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归类,我们认为汉字是一种词语文字。至于把汉字当成一种“语素文字”则是现代的情况。上面(2)、(3)10.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文字是书写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不是语言本身。文字和语言有密切联系,但是文字不等于语言,在文字和语言之间不能画等号。11.语言对文字的影响.答:(1)文字是书写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应该说文字的特点和语言的特点是有一定联系的,特别是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单位作为字符代表的对象跟不同语言固有的特点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汉字在语音上代表一个音节,这跟汉字产生初期汉语的词语绝大多数是单音节的特点显然是不分开的。闪含语系的语言的词根一般包含三个辅音音位,在不同的地方加进不同的元音表示不同的形态变化。不过掌握这种语言的人完全知道要表示什么意思,应该在什么地方加进什么元音,因此没有表示元音的字母也没关系,只写出辅音字母就够了。相反,如果要写出元音字母反而太麻烦了。但是到了后世,语言本身发生了变化,后人已经不能完全掌握在什么地方加进什么元音的规则,所以就在必要的地方增加表示元音的附加符号。但是属于印欧语系的希腊语的情况跟阿拉伯语不同,词根是由辅音和元音组合而成的,如果字母不表示元音就无法正确表示词语的语音形式,也就无法阅读,所以希腊人在借用腓尼基字母的时候就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对某些字母加以变化来表示元音,通过这种方法增加了元音字母,从而创制了既表示辅音又表示元音的音位文字。这些事实都说明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是有影响的。(2)但是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的影响也不能绝对化。【说语言的特点制约了文字的特点,什么样的语言只能使用什么样的文字系统,这种绝对化的观点至少目前还缺乏证据,因为同一系属、同一类 型的语言采用不同类型的文字系统以及同一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采用不同类型的文字系统的实例并不少见。同属汉藏语系的汉语和藏语就采用不同的文字系统,一种是意音文字,一种是音位文字;越南语在过去几百年内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可是过去使用的是在汉字基础上形成的属于意音文字系统“字喃”,现在则改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系统。这些就是最好的证明。】(3)总之,语言对文字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语言是文字赖以产生的基础;但是,将语言同文字的关系看成是绝对的制约关系也是不合适的。只能说文字的特点与语言的特点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12.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文字也会对语言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文字对语言的影响主要是帮助语言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使语言的功能大大加强和扩展了。其次,文字的类型会影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因为在现代社会里语言之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书面语进行的,文字类型相同会促进这种影响,而文字类型不同会在不同程度上阻碍这种影响。不过,总的说来,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是有限的,无限夸大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是没有根据的。【有人说文字怎么怎么影响了语言,是根本不区分文字和书面语,甚至把文字和语言混为一谈了。如果语言中没有“种”“众”和“重”这三个不同的词语,文字怎么能强行区别?现代汉语经常利用古汉语的词语来创制新词,这跟西方语言经常利用古希腊拉丁语词根来创制新词一样,这是利用古代语言的实例来创制新词的实例,不能说是文字本身能创制语言中的新词新语。总之,】现在说的文字的种种神奇作用,归根到底都是语言本身,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的作用,并不是作为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的文字的作用。

13、简要说明不少人将文字和书面语等同起来进而把文字和语言等同起来的原因? 答:书面语是用文字书写下来的语言的一种存在形式,因此书面语和文字的关系十分密切。正由于文字和书面语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混淆文字和书面语,甚至混淆文字和语言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如在现代汉语中“文字”有三个不同的义项:1)书写或记录语言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如汉字、英文字母等,2)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如中文、英文等;3)文章,如“文字通顺”。正因为现代汉语中“文字”不仅有“书写或记录语言的符号”的意思,也有“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的意思,而书面语也是语言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不少人就把文字和书面语等同起来,进一步就把文字和语言等同起来。14.文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许多人认为文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这种观点是有根据的.我国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文字也起源于“结绳”.但种种迹象表明,结绳只是在文字诞生以前人类使用过的一种记数.帮助记忆和起提示作用的工具,跟文字的起源没有直接关系.由于结绳记事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一些其它的.譬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唐兰先生在《中国文字学》中说:“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有了较普通.较广泛的语言”之后才有可能.譬如,有人画了一只虎,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虎”: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上面说的“虎”和“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图画文字进一步发展为象形文字.正如《中国文字学》所说:“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但图画却不一定都能读.后来,文字跟图画渐渐分歧,差别逐渐显着,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 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 15.结绳跟文字的起源没有直接的关系.结绳只是在文字诞生以前人类使用过的一种记数.帮助记忆和起提示作用的工具,跟文字的起源没有直接关系.作为原始的记事方法的结绳记事,不论它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方位的一些简单的概念,是一种表意形式,可以把它看成是文字产生前的一个孕育阶段,但它不能演变成文字,更不是文字的产生.因为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而不能进行思想交流,不具备语言交流和记录的属性.因此,结绳记事不可能发展为文字.16.古苏美尔文字的情况.在两河流域,苏美尔民族的人们发明了一种实用的文字,用象形的图形记录表示实物的词语,用假借的“形声字”记录多音字的人名的读音,用刻画表示数字,这种文字就是高度象形的古苏美尔文字.人们把在泥版上“压印”的这种文字叫“楔形文字”.17.古埃及文字的情况.古埃及文明早在前 3100 年就开始了,古埃及的文字由于使用场合的不同分化为不同的字体.碑铭体用于特别庄重的场合,刻在雕像座上,庙宇和金字塔墓室的石头和祭器上.这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正体”,是一种象形程度很高的的文字符号.僧侣体是在僧侣阶层平时使用的已经线条化的近乎草书的字体.公元前七世纪出现了一种在僧侣体基础上简化而成的“平民体”是老百姓使用的文字,相当于今天据说的俗体.这三种字体仅仅是书写形式的不同,文字的性质并没有差异.古埃及文字中大量的意符,也有不少音符,所以是一种意音文字,从字符所联系的语言单位来看,它同古苏美尔文字一样,也是词语文字.18.腓尼基人借用古埃及文字创造了最早的辅音文字.约在前13世纪,腓尼基人在借用古埃及文字来书写自己的语言的过程中第一次只采用表音字符而放弃了表意字符,这样就创造了只写辅音音位而不写元音音位的拼音文字.这种文字向东传播,演变为阿拉马字母系统和印度字母系统,向南传播,演变为撒巴字母系统,向西演变为迦南 — 腓尼基字母系统、希腊和拉丁字母系统.19.“辅音文字”的起源。公元前2000年初期在现在的蔡巴嫩和叙利亚沿地中海一带生活着一支闪族人,也就是腓尼基人,他们已经建立起城邦制国家,并且特别善于从事海上贸易。他们当然迫切需要有一种文字来记账和进行通讯。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他们在借用古埃及文字来书写自己的语言的过程中第一次只采用表音字符而放弃表意字符,这样就出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意音文字的辅音文字,也就是只写辅音音位而不写元音音位的拼音文字。事实上,在象形文字中已经出现了一部分只表示音的表音字符,这些字符大都代表原有字符起首的辅音,这就为其他民族创制不代表词语而只代表音位的音位文字打下了基础。20.试述“音位”文字的发展过程。象形文字中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文字在向周围地区扩散的过程中在中东发生了汇合。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在借用古埃及文字来书写自己的语言过程中第一次只采用表音字符而放弃了表意字符,这就是不同于以往意音文字的辅音文字。不过辅音文字只表示辅音音位,没表示元音音位,还不是一种全音位文字,传统上称为辅音文字,以便跟全音位文字相区别;但是辅音文字也好,辅音加元音的全音位文字也好,都是音位文字。腓尼基人创造了辅音文字以后,这种文字很快就向周围扩散传播,演变为,希腊和拉丁字母系统。希腊人借用这种文字来书写希腊语,而希腊语跟腓尼基语不同,词根中的辅音和元音都区别意义、不 写出元音就无法区分不同的词语,因此就增添了元音字母。这样,字符代表语言中全部音位的音位文字就诞生了。21.汉字的形旁跟表意字符的区别.汉字合体字里面的“形旁”是表意字符,跟独体字中的表意字符不完全相同.由意符构成的独体字是跟语言中确定的词语相联系的,如“人”指的就是语言中的ren,“水”指的就是语言中的shui等等.而合体字中的形旁只表示某个语义类别,不跟语言中的具体词语相联系,如“江.河.湖”等合体字中的“水”旁只是表示这些词语都跟“水”有关.只是起一种语义分类的区别作用.22.汉字的声旁跟表音字符不完全相同.汉字合体字里面的“声旁”是表音字符,但是情况比较复杂。一部分声旁在合体宇里面的确只表音,不表意,如“花朵”里面的“化”,“蚊”字里面的“文”。可是另一部分声旁作为独体字的时候原来就是一个表音字符,是通过语音上的联系来表示某个词语的字符,因此是有相应的语义内容的,而在合体字里面加上去的形旁只起区别作用,并不承担合体字所代表的词语的语义内容。所以有人认为这些偏旁实际上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意符或音符,至少是跟用做独体字的意符和音符不完全相同的。23.汉字字体的演变.文字演变的一种趋势:线条化、简化.汉字大致经历了甲骨文和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几个不同阶段.其中甲骨文和金文是同时代的,可能只是使用场合和书写材料不同形成的不同字体.小篆是经规范化的,但形体太繁,很快让位隶书和楷书.隶书出现比小篆还早,可成为一种通行的字体比小篆晚.隶书和小篆已完全线条化.楷书最早在魏晋出现,在隋唐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化,印刷术的出现,使汉字字体基本上稳定下来,但字形简化的趋势始终没有停.行书和草书不是通行的规范字体,可看作是一种别体.24.汉语字符组合规则.由单纯字符组合成为复合字符的一定规则.汉字的字符组合规则很复杂,汉字字符中,两个或几个单纯字符组合在一起的方式并不固定,左右.上下.内嵌.外包都可以,如左右结构“位”,上下结构“家”,内嵌结构“裹”,外包结构“囚”等等,而且同样的组合的顺序有时候还是不固定的,如“够”是左右结构,但在汉字规范化以前“句”和“多”在左在右都可以,汉字规范化以后就不能随便挪动了 25.应该如何看待“文字发展三阶段论”的观点.(1)文字发展三阶段认为文字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三个阶段: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阶段、音节文字阶段、音位文字阶段.(2)最早出现的字符就造字方法而言大都是象形,就其跟语言单位的语义和语音的关系而言大都是表意的,表音的字符都是后起的,而就表音文字而言,大致先有音节文字,后有音位文字.从使用字符的多寡和学习的难易而言,音位文字使用的文字使用的字符是最少,是最经济.最容易学的,音节文字次之,意音文字或词语文字使用的字符最多,最不经济,因而也最难学.3)作为一个符号系统的优劣首先应该就其功能而言,就服务的功能而言,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阶段、音节文字阶段和音位文字阶段,都能很好的为有关的语言服务,难分高低,说不上哪个高级,哪个低级.26.非洲一些新兴国家创制文字的情况.改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斯瓦西里语.其他国家只得沿用殖民时代宗主国的语言.27.新中国为少数民族语言创制文字的情况.从 20世纪50年代起为:侗,苗,瑶,哈尼,纳西等十几个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创制了使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但除佤族和傈僳族外多半后来改用汉语.28.文字改革的类型.文字改革有三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一种是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还有一种是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如我国1956年推行的汉字简化方案,英文、法文在19世纪进行的改革,俄文在十月革命后取消某些字母和对正字法的改革.第一种类型涉及面不广,不影响整个文字系统,也不严重影响阅读和书写,比较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如1928年土耳其文字改革,废弃了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改革前后两种文字都是表音文字,但字符类型变了.(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从一种意音文字改成一表音文字.如越南的文字改革.将字喃改成拉丁字母拼写的表音文字.29.文字的创制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首先解决以哪一方言为基础方言的问题,要综合衡量人口.经济以及本民族人士的意见.若一种语言的方言分歧过大,基于互相不能通话,也可为不同的方言创制不同的文字,但必须十分慎重.最好坚持一种语言一种文字的原则.政府机构或社会机构和语言学家要广泛听取本民族人士的意见.30.文字创制的目的。为原来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这里主要涉及两种情况:(1)为国内众多的少数民族创制文字。如苏联十月蕈命后到20世纪30年代为众多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许多新创制的文字一直使用到今天,发挥了很好的作用。(2)一些新兴独立的国家在摆脱殖民政府统治以后,迫切需要创制自己本民族语言的文字,如:二次大战以后,当年被奴役的殖民地先后独立,这些新兴国家境内的民族各有自己的语言,可是没有文字,独立以后,在行政、教育、司法各个领域仍然不得不继续使用过去宗主国的语言作为官方语言。而原宗主国的语言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外语,所以也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阻碍了国家和民族的正常发展。这些国家的政府和语言学家为这些民族创制了文字。31.应该如何对待文字改革? 文字改革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可行的.文字的改革要受到语言本身以外的各种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牵制.特别是有的文字系统历史悠久,用这种文字系统书写的历史文献极其丰富,其中保存着有关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如果文字改革没有妥善解决书面语的历史继承性问题,就很可能割断有关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从而引起多数人的反对,难以推行.因此对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献的文字进行改革,特别是进行文字类型转变的改革,必须非常慎重,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设计可行的方案,还必须征求多数人的意见,然后才能取得成功.32.文字改革与创制文字的异同。文字只是书写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不等于语言。语言对采用什么样的书写符号系统并没有制约作用,同一语言可以采用不同的书写符号系统。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文字创制与文字改革都是可行的;但是文字改革不同于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没有文字的语言只有口语形式,没有书面语形式,语汇比较简单,也没有丰富的历史文献。为这样的语言创制文字的时候,很少受到语言以外的其他因素的束缚。文字改革的情况就很不相同,是对已有的文字进行改革,就要受到语言本身以外的各种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牵制。特别是有的文字系统历史悠久,用这种文字系统书写的历史文献极其丰富,如果文字改革没有妥善地解决书面语的历史继承性问题,就很可能割断有关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从而引起多数人的反对,难以推行。33.在现代汉语中,诸如“日、山、火、象”这样的字很多。这些字的共同特点表现在它们的字形与其所表示的意义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据此,许多人认为现代的汉字其实质就是一种“象形文字”因为从字形上我们就可以很轻松地猜测出字义来。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汉字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系统,这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有人认为现代的汉字仍然是一种“象形文字”,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也是不科学的。①最初直接表意的汉字如今字形已有了很大的不同;②最初表意的字在现代汉字中所占比例也很小,90%的现代汉字是形声字,形声字是一种“意音文字”;③由于形、音、义关系,许多原初的象形字在现代汉字中都是按照造字法来表意的,如“自、而”等。因此,我们只能说“日、山、火、象”这些字最初来自于人类对于自然景物、现象的描摹,其字形与意义具有—定的历史关联,即绝不能据此简单地将现代汉字称为“象形文字”。34.英语中的单词是由字母组合而成的,汉语中韵汉字也可以分解成许多笔画。据此有人认为笔画与字母其实质是相同的。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有的人由于受汉字大多数是形、音、义的统一体的影响,把拼音文字中按分词连写规则分写的字母组合跟汉字等同起来,进一步就把笔画跟字母等同起来。这也是一种误解。因为文字的类型是根据文字系统中的字符是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或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发生联系来决定的,而笔画也好,部位也好,本身根本不是字符而只是字符的图形构件,跟文字类型的分类沾不上边,而拼音文字的字母则是跟语言单位的音位有稳定联系的地地道道的字符,而不是字符的图形构件。35.对于有分歧的语言,在创制文字中应本着人口绝对数量的原则,即哪一方言区的人口绝对数量大就把这一区的方言作为基础方言。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答:为一种有方言分歧的语言创制文字首先要解决以哪一种方言为基础方言的问题。一般的原则是要首先考虑人口数量问题,但是实际上并不绝对,有时候人口最多的方言不一定在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就一定占优势,相反,人口数量上不占优势的方言有时候却在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占明显的优势,这就需要综合衡量,还特别需要听取本民族人士的意见。如果一种语言的方言过于分歧,甚至互相不能通话,也可以分别处理,为不同的方言创制不同的文字。10

第二篇:语言学概论笔记(第一章)

语言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一、识记内容。

1、口语: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2、书面语:文字出现以后,语言的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

3、符号:指的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4、能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5、所指: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6、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7、组合关系:组合关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8、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9、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

10、理论语言学:把研究某种具体语言的语言学称为汉语语言学或英语语言学等等,把侧重理论探讨的称为理论语言学。

11、应用语言学:把侧重语言学理论和成果的实际应用。

12、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3、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至于我国内常说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语法”,往往只是指在国外影响较大并且我国语言学界比较熟悉的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那只是当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流派,并不等于受索绪尔影响的整个结构主义语言学。

二、领会内容(不用识记,大体知道即可)

1、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答:人要说话所需要的因素: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当前处理的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哲学问题、逻辑问题。

人要接受语言所需要的因素:组织与分析的能力、心理、生理问题;发音、听音的器官和神经网络及机制和能力;复杂的生理和物理问题。总之一句话,言语交际是通过许多因素对语言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言者编码,听者解码。“码”即所谓的言语。

2、书面语和口语的主要差别。

答:书面语比口语多了一些成分,是那些口语所特有的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口气和语调用书面的文字语言来描述出来的成分,也就是书面语补上的某些省略以后影响理解的成分。用二者的一致性来分析可以用公式理解:口语的基本语言成分=书面语的基本语言成分+用书面描写的口语非语言成分。

3、书面语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

答:书面语克服了人和人之间进行交际、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限制,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的速度和传播的范围,从而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4、语言和种族的关系。

答: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根本原因是: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5、语言与各个领域的社会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学必须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才能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答:语言客观存在形式是极其多样化的,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需要,去研究客观存在的语言的各个不同的方面。要形成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首先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然后才有可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那样才能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如果研究对象长期不确定、不明确,或者研究对象太杂,范围太宽,研究就不可能深入,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6、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因此也可以说“语言”是一个抽象的实体,是从言语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一个均质的系统。“语言”就有内在一致的规律,而“言语”则很难找到内在一致的规律。语言=言语活动-言语,言语带着个人性,语言带着社会性。

7、任何符号,包括语言符号都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

答:无法把语言符号的声音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分开;声音离开了意义就不再是语音的声音,意义离开了声音也就不再是语言的意义,而且声音和所表示的意义一旦分开,语言符号也就不存在了。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是语言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8、语言符号的强制性。

答: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是不能任意改变的,因为如果个人可以任意改变,那就互相听不懂了,也就从根本上丧失柴交际工具的作用。

9、语言符号的可变性

答:一方面在口耳相授的过程中细微的偏离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时间的推移,细微的偏离积累成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人口的增加,居住条件的改变,民族的形成,国家的出现,书面语的产生、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内部的阶层和行业等等的分化,都必然会引起语言在功能上的分化和发展。

10、语言是一个系统

答:语言是一个人和人之间表达思想感情的符号系统,而人的思想感情是非常复杂的,因此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语言系统也必然是非常复杂的。由语音系统、语汇系统、语法系统、语义系统等子系统组成。是各种不同的语言符号根据严密的组织规律分层次组织起来的,不同单位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系统”

11、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系统性不平衡。

答: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系统性是有明显差异的,其中语音系统的系统性最强,几乎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语法子系统的系统性也很强,但比语音系统稍差一些。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去进行语言的发音、时态的变换等等。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均有这样的规律。

12、语言系统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自主性。

答:系统性还表现为相对的封闭性,整个语言系统是在封闭状态下运转的,在一般情况下不依赖外界因素的支撑,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相对的封闭性也就不成其为一个系统。

13、语言系统的层次性

答:语言的出层次性是就整个语言系统和各个子系统而言。语言的层次性是就整个语言系统和各个子系统而言,都是分层次的,不是单一层次的,而且有上位层次、下位层次之分。大小依次为:语速—词—短语—句子,句子是最小的交际单位,句子和句子可以组合成语篇,语篇是最大的交际单位。

14、组合关系的含义

答:组合关系体现为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体现在部分和部分,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上。

15、聚合关系的含义

答: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16、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聚合关系是在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在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体现为聚合关系的线性序列。

17、普通语言学的含义和主要研究领域。

答:普通语言学研究领域包括的内容有:语言的定义,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和社会的关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本体的语音、语法、语汇、语义和文字的一般规律,不同的语言结构系统的共性和特性等等。

18、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主要研究领域

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任何一门应用语言学都有自己的理论,都是依据一定的语言学理论结合具体应用领域的需要而形成的,是主要性质。主要研究领域:

1)最早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2)实验语音学,是现代通讯领域应用语音学的理论和成果改进通讯质量和效能的体现。3)计算机的广泛翻译、自然语言理解等等结合语言学的理论和成果,形成的新的应用语言学。4)也可用来侦破刑事案件。19.3

答:不论中外,古代哲学家都把对语言的哲学思辩作为语言研究的重点。印度人、希腊人已经对语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后世语法研究的基础;中国人则对语义、文字、音韵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这些都是对语言本体的研究,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真正的语言学研究。

20、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

答:产生的几个阶段:1)从16世纪到18世纪,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西方一些学者懂得的语言和了解的语言大大增多。2)17世纪和18世纪不少人纷纷搜集和编纂多语种的对照词表,有人发现欧亚两洲语言有明显相似之处,并开始加以比较研究,后来语言学吸收近代生理学和声学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科学的语音学,并运用其的理论和方法发现语言之间严格的语音对应规律。3)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学科终于建立起来了。

21、普通语言学的产生

答:由于语言学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对更多的语言的认识,就有可能产生关于“语言”的一般理论或者说普遍理论,这就是现在的“普通语言学”。

22、索绪尔的主要贡献

答:主要贡献在于从语言本体的角度界定了“语言,明确地限定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使语言学脱离了早期什么都研究,什么都难以深入的缺陷,走上了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可能逐步形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现代科学的道路。

23、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语言学新学派的产生

答:由于过分强调语言的“自主性”,企图摆脱语言跟人和社会之间客观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不同程度上忽视语义研究,也就越来越显露出自己的局限性,因此,就兴起了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24、语言学和文学的关系

答: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长期以来是语言学的研究素材。诗律学、修辞学、文章学更是跟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分不开的。在基础科段,语言和文学还是不分家的。

25、语言学在历史学和考古学中的应用

答:中国甲骨文和金文的辨认全靠汉代语言学家许慎给我们留下了一部《说文解字》,而甲骨文和金文的解读则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古埃及的文字没人能认读,后来语言学家解读了在一块石碑上刻下的这种文字和古希腊文对照的铭文,才解开了古埃及文字之谜,美洲玛雅文字的解读则揭开了欧洲人来美洲以前印第安人历史的神秘面纱。

26、语言学研究在语言规划中的作用。

答:确定官方语言和教学语言,民族语言规范化,发展中国家同样需要补课。

27、语言学研究与计算机科学。

答:信息处理说到底是对语言文字资料的处理。一方面是现有的语言学研究成果还远远不能满足这方面的要求。

三、思考内容

1、什么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2、为什么说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不完全是一模一样的。

3、应该如何理解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答:口语是语言的第一种客观存在形式,而书面语是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任何一种书面语又都只能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或迟或早的总是要随着口语的演变而演变。古往今来只有极少数语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了相应的书面语,大多数语言只有口语,并不存在书面语。

4、为什么说语言虽然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并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因此语言就成了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民族又突破了语言作为标志的现象,这样看来,尽管“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但事实上还不是最可靠的标志,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5、为什么不能单凭“相互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

答:1)“相互理解程度”是西方一些语言学家所采用的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即他们认为:相互不能理解的是不同的语言。同时主张:相互能理解的各个方言从属于同一民族语言,使用同一语言的人属于同一民族,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属于不同的民族。其实,这种通过识别“语言”和“方言”,从而识别“民族”的惯例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单凭“相互理解程度”,也就是依据语言结构差异的程度,来确定身份未定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的“语言”,从而确定有关的社会群体是一个民族还是不同的“民族”,这种方法是把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而且很可能会在政治上引起严重的后果,即可能会把本属于同一民族但通话有困难的群体所使用的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当作不同的“语言”,从而认为这些社会群体是不同的民族。

2)客观上,在有些地区,分属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居民使用的语言差别很小,甚至是一模一样的“话”,按照“相互理解程度”的理论,这些居民说的“话”应为一种语言,因而他们也应属于一个民族。这样推论与客观事实是不相符的。3)实际上,按照“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并参考社会政治因素来区分“语言”和“方言”才是正确和可行的处理方式。

6、区分语言和言语有什么意义

答:区别语言和言语是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所必须的,区别语言和言语可以纯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并把对象限制在一个内部一致的出均植系统的范围内,而使语言学回到本体研究部分,从而提高语言学研究的科学性。

7、应该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答:“符号”有一个根本特性,那就是任何符号都是约定俗成的,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8、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形特征对语言系统的结构特点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形特征使语言系统的组合单位的成员之间,整个语流的各个部分之间就都有可能形成各种关系,产生各种相互影响。线形特征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等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

9、为什么尽管语言是客观存在的,可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学说和观点。

答:1)对语言的观察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目的不同、依据的理论不同、使用的方

法不同、依据的素材不同等因素会造成语言学存在着不同的理论。

2)即使以上都相同,但由于时代的不同,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水平不同,个人的学术水平和学术态度等等主观因素不同,结论也就不可能完全相同。

3)客观语言是浑然一体的,并和参与交际的各方、周围的社会环境等等是分不开的。语言学家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运用现有的研究手段对研究现象加以切割分析,然后再进行综合。4)作为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并永远处于发展演变的过程之中。

第三章 语汇

第一节 语汇的性质

1.语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2.语汇是词和语的总和。

3.语汇是集合概念,是词和语的汇集,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语的整体。4.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5.语汇的性质和特点:

1)语汇在产生时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

①语言在初始阶段发音表义多是任意的,但也有部分词语(同源词,复合词)其音义联系有理据性。

②任意性和理据性是统一的;任意性是语汇得以产生的途径,理据性是语汇不断丰富的手段。

2)语汇在表达上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

①所有的词语本质上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这是普遍性,但词语对客观事物的表达和概念上又反映出某个民族的独特认识,这是语汇的民族性。

②普遍性和民族性是统一的;普遍性使得各种语言得语汇能表达大量共同得概念,而民族性使得某种语言得语汇又能体现一些独特得认识。3)语汇在变化中既有活跃性,又有稳定性。

①语汇随着社会生活得发展而变化更替:消失,增加,这是语汇得活跃性。但语汇得变化又要受到社会约定和语汇系统得严格制约,又极强得稳定性。

②活跃性和稳定性是统一的:活跃性使得语汇的个体元素不断的增加和更替,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但稳定性使得语汇的基本成分和整体系统保持了固定和平衡,这也是为了保证社会交际能够正常进行。

6.语汇学指研究语汇背后的规律性和系统性以及语汇的结构关系和类别的学科,是语言结构的一个分支学科。

7.传统的语言学把语言结构系统分为:语音, 语汇和语法三要素 8.现代的语言学把语言结构系统分为:语音 ,语法和语义三要素

第二节 语汇的类聚系统

1.词和语的共同特点:

①都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

②都具有意义凝固,形式固定的特点。2.词的特点:

① 既是语汇单位,又是语法单位。

② 词的定义: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3.语的特点:

① 只是语汇单位,不是语法单位。

② 语的定义: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段。4.词的语汇分类: 1)按词的音节数量

①单音节词(书,好,了,吗)

②双音节词(著作,阅读,罢了)

③ 多音节词(半导体,冰糖葫芦)

备注:㈠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㈡汉语词的双音节化倾向作用:①同音词少了,②多义词少了,③韵律的作用。2)按词的语素数量:(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①单纯词(人,病,了,哗啦,咖啡,蜘蛛)

②合成词(道路,狂热,纠正,锥子,图书馆)3)按词的音形关系(看一个词的语音或语形是否相同)

①同音词(同音不同形或同音同形)

② 同形词(同形不同音)

备注:汉语同音词多的原因:

①语音偶合②历史变音(“事 试”历史上不同音)③语义分化 4)按词的地位用途:

㈠重要程度:①基本词汇(核心和基础)②一般词汇

㈡用途和特点①常用语汇 罕用语汇②通用语汇 专用语汇

备注:㈠基本词汇的特点:①产生的历史长②使用的范围广③构词的能力强

基本词汇的类别:①表示自然现象和事物的词(天 地 山 水 火)

② 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词(刀 车 房 布)

③ 表示基本的动作行为和性质状态的词(走 生 快)

④ 表示时令,方位,数量,指代,亲属关系的词(年 南 三 我 母)

㈡一般词汇的特点:(与基本词汇的特点相反)

一般词汇的类别:

①新造词(过去没有而新创造出来的词,是一般词汇最重要的来源):下海 上网 电脑 回扣 大款 宰 拖儿

②古语词(古代就已经产生,现在偶尔还使用的词。)

分两类:ⅰ历史词语(鼎 皇帝)ⅱ文言词语(余 足 俸禄)

③方言词(相对于已经成为全民通用语汇的词语来说,那些本来只在方言地区通行,进入共同语不久,并且被全社会接受和比较广泛使用的词)

如:吴方言:尴尬 瘪三 名堂

⑤ 外来词(一种语言从外族语言中翻译或借用分得词语,是一般语汇的来源之一)

分类: ⅰ纯粹音译:沙发 夹克 沙龙 ⅱ半音译半意译:新西兰 冰岛 卡车 啤酒 ⅲ音译兼意译:幽默 香波 基因 俱乐部

㈢①怎样确定常用语汇:从词的使用频率即词频

②通用语汇语专用语汇的区别是从词的使用范围上说的。

③常用语汇和基本语汇关系: ⅰ区别:基本语汇根据的是词产生的历史,使用的范围和构词的能力;常用语汇只是根据在一定语料中出现的频率。ⅱ一致性:基本语汇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最常用的语汇。

④基本语汇,常用语汇和通用语汇的关系: 常用语汇和基本语汇都是通用语汇。

⑥ 专用语汇分类:

ⅰ科技术语 定义:某种科学技术学科的专门用语。

分类:物理学术语:(高频 放射 光波)数学术语:(负数 开方 函数)经济学术语:(商品 资本 投资)语言学术语(辅音 语素)

ⅱ行业语 定义:某种行业和职业的专门用语

分类:金融银行业用语(贷款 呆帐 利息)交通运输业用语(晚点 超载 软卧)戏剧电影业用语(台词 美工)新闻出版业用语(记者 稿酬)

ⅲ隐语(黑话)5.语的分类:

㈠专有名词 定义:指用复杂词组形式表达的事物名称。分类:国名 地名 书名 机构 组织

㈡惯用语 定义: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多为三字的词组形式。

分类:动词性(背黑锅 开倒车 踢皮球)名词性(墙头草 马后炮)

比况语(一板一眼 三三两两 拼死拼活 你一言我一语)

㈢谚语 定义:指在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

分类:反映生产生活经验,有深刻寓意的(瑞雪照丰年 纸里包不住火),俗语(俗话):情人眼里出西施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定义:汉语特有的而且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一般是四个字的。分类:历史成语(毛遂自荐 完璧归赵)寓言成语(守株待兔 愚公移山)

名言名句(学而不厌 殚精竭虑)口头用语(七手八脚 欢天喜地)

流行语(自力更生 舍己救人 百花齐放)㈣成语

㈤歇后语 定义: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指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两部

分组成,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省去,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

分类:谐音 双关

㈥简缩词语 定义:简缩比较长的专有名词或一般的词组,概括大意。

北大(北京大学)环保(环境保护)三包(包修包退包换)

第三节语汇的构造形式

1、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最小”是从音和义结合的角度来看的。)

2、汉语语素的特点:一字一音、单音成义。

备注:写法和读音都相同,并且只有一个意义的语言形式是一个语素。

3、语素的分类(类别系统):(P109)1)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① 成词语素指在某些情形下可以直接形成为词,即可以单用的语素。(如:AB类)

②不成词语素指不能单独成词,即不能单用的语素。(如CD类)2)自由语素和黏着语素(不自由语素)

① 自由语素指某种语素既可以单独形成词,有时又可以单独?

② 黏着语素(不自由语素)指永远不能单独

3)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

① 定位语素指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或者总前置,或者总后置(BD类)② 不定位语素: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它们既可能前置,也可能后置(AC类)

4)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

①实义语素: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者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AC类)

②虚义语素:一般不具有实在词汇意义的语素,或者说语素本身不直接负载意义,但当与其他成分组合成词或更大单位时,才能使词或更大单位获得某种新的意义。(BD类)

4、汉语语素的交叉分类:

A类语素形式(“书、走、好”):成词、自由、不定位和实义语素。B类语素形式(“被、了、吗”):成语、黏着、定位和虚义语素。C类语素形式(“企、民、机”):不成词、黏着、不定位和实义语素。D类语素形式(“-儿、-子、-头”):不成语、黏着、定位和虚义语素。

5、外语的语素分类: 1)成词语素 2)不成词语素

备注:

(一)词语素分类:

① 虚词语素:to with by ②词根语素:head boy red

(二)不成词语素:

① 构词语素(词缀):位置固定,不作为词的主干成分,但又参与构造不同意义新词的词缀性语素。Worker 中的_er(后缀)incorrect中的_in(前缀)

②构形语素(词尾):位置固定,但既不是词的主干,也不参与构造新词,并且不改变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类别,只改变词的语法范畴意义的词尾性语素。Works worked working中的 _s _ed _ing

6、单纯词: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合成词: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7、从语素和词的关系角度分类:

10

1)成词(单个语素直接形成为词)

①直接成词

②转化成词

2)构词(语素和语素相互结合而构成一个新词即合成词)

①语汇构词:语素和语素经过组合构成一个新词

②语法构词:语素和语素的组合并不构成新词,但具有一定的语法作用

备注:

(一)直接成词分类(由一个语素不改变形式直接形成单纯词。能直接成词的语素必须是成词语素)

①自由的不定位的实义语素,这种语素形成的词就是实词(动词、名词等)

②黏着的定位的虚义词素,这种语素形成的词就是虚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二)转化成词分类(由一个或多个语素转化为另一个语素形式再形成单纯词。)

①变性成词:语素转变词性而形成另一类词

Ⅰ狭义的:兼类词(锁 动/名词)

Ⅱ广义的:A、轻重音的位置变化(record动/名词)B、元音的交替变化(full满 fill充满)

②变形成词

Ⅰ逆序成词:把原来只有合成词形式没有单纯词形式的词,反向截取其中一个语素再形成单纯词。(“逆序Ⅱ简缩成词:指已经凝固型为典型单纯词的那一类词

(三)语汇构词(构词)定义:由两上以上语素组合而产生一个合成词。

① 复合构词:词根语素加上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复合词)

分类:Ⅰ陈述式复合词:前后两个语素分别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和对这个事物陈述的意义。(祖传、口吃)

Ⅱ偏正式复合词:前一个语素表示性质状态式方式程度等意义,后一个语素表示被修饰的事物或动作等意义。(汉语、布鞋)Ⅲ支配式复合词:前后两个语素分别表示动作行为和动作行为所涉及事物的意义。(丢脸、悦耳)

Ⅳ并列式复合词:前后两个语素分别表示相关、相近或相反的事物、性质或动作的意义。(道路、教学)

Ⅴ补充式复合词(汉语所特有)(改善 纠正 打动)

② 附加构词:词根语素加上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派生词)

三小类Ⅰ前缀式派生词:(老-虎、阿-姨、第-

一、可-怜等)

11

Ⅱ后缀式派生词:(木-头、花-儿、锤-子等)

Ⅲ中缀式派生词:(古里古怪、糊里糊涂等)

③重叠构词: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重叠词)

几种情况Ⅰ名词性重叠词:(姐姐、娃娃)

Ⅱ副词性重叠词:(刚刚、常常)

Ⅲ多重重叠词:(骂骂咧咧、婆婆妈妈)

④ 复杂的合成词可以是多个词根语素的组合,也可是多个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的组合。

(四)语法构词(构形)

Ⅰ狭义:附着在词上的词尾变化形式(-s-ed-ing)

Ⅱ广义:可以包括表示词类特征的后缀形式(-tion-ful)

(五)①语素的组合与语素义的组合并不完全对应。

②语素的组合与语素类的组合也不对应。

(六)重叠词与叠音式单纯词和重叠式词组区别(举例)

① 意义不能再分解,本身只是一个语素就是叠音式单纯词(猩猩 蛐蛐)

② “看看 个个 次次”为重叠式词组 7.语的构造特点:

① 语的总体的结构特点是结构的固定性和整体性

结构的固定性指语的结构是一种特定的组合形式

Ⅰ一般不能颠倒原有成分阶段(朝思暮想≠暮想朝思)

Ⅱ一般也不能插入其他成分(远见卓识≠远见和卓识)

Ⅲ一般不能替换原有成分(拍案叫绝≠拍桌叫绝)

个例:Ⅰ因为有了某种不同解释(难兄难弟)

Ⅱ因为创造性运用的结果(知难而退-知难而进)

Ⅲ原来的词比较生僻或不能用了(揠苗助长-拔苗助长)

Ⅳ经过一定的简缩(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前车之鉴)

结构的整体性:语表达的意义不一定就是词语的搭配结果,大多不能简单地像词组那样根据组成成分来分析整体的意义,否则即使解释后的意思能够成立也不再是语的意义了。(语往往有特殊的引申义和比喻义)

② 语的结构基本上就是词组或句子的结构形式,但又有各自的特殊形式。

12

8.语的结构形式特点:

① 专有名词多为偏正词组(中国人民大学)

② 简缩词语可按词组或复合词分析

③惯用语主要有三种结构:

Ⅰ三字格的述宾词组(走过场、挖墙角)

Ⅱ三字格的偏正词组(绊脚石、铺路石)

Ⅲ两个成分构成的并列词组(又说又笑、大呼小叫)

④成语多为四字格(不速之客)

⑤谚语的形式多相当于句子(尺有所长,寸有所短)9.外语中词语和词组的区别:

①有连写或连接符号的为词(girlfriend father-in-law)

②词与词之间有空格的为词组(good friend)

10、两个概念:

①离合词: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词。

②词组词:可以进行较大扩展的词。

语言学概论笔记(第四章)

第一节语法的性质

1、组词造句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则。

2、语法规则是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

3、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

① 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②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

③ 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

④ 语法规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备注

(一)高度的抽象性

①所谓“抽象”指的是对具体东西进行类的概括。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

②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它才成为一种概括的规则,即语法不必去管一个一个具体的词

13

语和句子,而只需处理一类一类的现象。

③有了抽象的语法规则,人们在说话时才可能由此及彼,以类相从,在由各种类别构建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框架内造出一句一句“合格”的话来。

(二)强大的递归性

①所谓“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反复使用的规则。

②语法规则具有递归性,它才是一种简明的规则,只需重复使用有限的几条规则就能管住大量的现象。

③有了递归的语法规则,人们在说话时才可能举一反三,以简驭繁,用数量有限的规则手段造出一句一句无限多的话来。

(三)严密的系统性

①所谓“系统”指的是语法规则具有推导性和解释性。语言中的每一条语法规则并不是独立起作用的,一条规则之外往往还有另一条规则管着。

②语法规则具有系统性,它才是一种有解释力的规则,即语法规则实际上环环相扣,这一条规则往往受另一条规则制约,或者说另一条规则可以补充这一条规则。

③有了系统的语法规则,人们在说话时才能形散神聚,变而不乱,造出一句一句复杂多样但又严密有序的话来。

(四)相对的稳定性

①所谓“稳定”指的是语法规则与语音、语汇这样一些与地域差异、社会发展关系十分紧密的语言要素比较起来,变化现象比较少,变化过程也十分缓慢。

②语法规则具有稳定性,它才成为一种有效的规则,即规则一旦形成就不大可能随意增加或废止。

③有了稳定的语法规则,在相当时期和范围内人们在说话时才可能心照不宣,运用自如,造出一句一句能够顺利进行交际和相互理解的话来。

4、语法和其他一些现象(语音 语汇 修辞 语境 逻辑)的关系:略

5、语法定义:语言中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第二节 语法研究的内容 类别和单位

1、语法的两个不同概念:

①、客观存在的语法指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语法规则本身,更准确地说叫作“语法规律”。

②、主观认识的语法指语言学家对于人们组词造句时的语感或习惯进行研究后作出的归纳和说明。即所谓的“语法规则”。

2、语法研究的内容:

14

㈠ 根据语法研究的不同材料区分:

①历时语法: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和规律。

②共时语法: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㈡根据语法研究的用处区分:

①教学语法:研究的结果面对的是人,即建立一套用词造句的语法规则体系用来进行语言教学。特点:规范和实用,定义和说明要求具有简明性和可接受性。

②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计算机语法):研究结果面对的是机器,即建立一套可以自动识别和操作的语法规则体系用于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特点:精确和可靠 定义和规则必须具有推导性和可验证性。㈢ 根据语法研究的理论意义区分

①普遍语法: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同的语法机制。

②个别语法: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3、语法现象的分类:

(一)传统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个部分:

①词法部分(形态学):描字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

②句法部分(造句法):主要说明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

(二)结构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种规则:

①组合规则: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

②聚合规则: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

(三)现代形式语法学把语法分成两个层面:

①核心语法层面:句法结构规则

②外围语法层面:包括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4、语法单位通常分成四级或四种:(五级或五种)

① 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②词: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③词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④句子: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

15

有较大的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

⑤句组(句群、语段和篇章):由多个句子组合而成,表达相互关联的比较复杂的意义,书面上表现为一组句子、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的语言单位。

5、各个语法单位相互之间实际上具有不同的关系:

①、量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数量的增减,但性质和作用不变。

②、质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表现为所起作用的差异,但成分数量未必变化。

6、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差别是数量性的(量变关系也可以叫做组成关系)

①:语素组一定包含多个语素,词组一定包含多个词,句组一定包含多个句子。

不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差别是功能性的(质变关系也可以叫形成关系)

②:语素和语素组获得造句功能就成为词,词和词组获得表达功能就成为句子。

第三节: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1、语法:

①关于语言形式的规则(语法管的形式不是指语言中所有的形式,而只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那些形式)

② 关于语言意义的规则(语法管的意义也不是指语言中所有的意义,而只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那些意义。)

2、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语法手段是语法形式的主要类别。3.语法意义:语法形式体现的意义。语法范畴是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4.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

语法研究的重要任务:发现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对应关系。(抓住一种形式的时候要问这种形式有什么用处,发现一种意义的时候要问这种意义是怎么来的)

①一种形式对应一种意义。

②一种形式对应了多种意义。

③多种形式对应一种意义。

5、语法手段:根据某些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语法形式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6.语法手段的分类:

㈠词法手段:(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手段)

①、词形变化:通过词的形态变化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16

Ⅰ附加:在词的前面、中间或后头加上词缀。(汉语基本上没有)

Ⅱ屈折: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汉语基本上没有)

Ⅲ异根: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汉语没有)

Ⅳ零形式: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

②、词的轻重音: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一般说轻重音中重音形式更重要,所以也可以叫“重音移动”,其特点:Ⅰ强调移动,即不固定的重音 Ⅱ更强调重音,即不是轻音)

③、词的重叠: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㈡句法手段:句法手段就是不直接依附于词的形式,也叫分析性手段。

①、虚词: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凡是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词就是虚词。虚词分为:

Ⅰ辅助词:多多少少与另一个词的变化还有些关系的虚词,或者说只要有别的词就需要同时出现的词。(助动词、冠词等)

注意:凡名词都需要与冠词一起出现,所以归入辅助词。

Ⅱ功能词:与另一个词没有必然联系的虚词,或者说是不由别的词决定而又决定别的词的关系和意义的一种词。

A介词:表示事物与动作之间特定关系的词,通过介词可以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原因、方式、手段、目的等等。(前置词、后置词)B连词或连接词:表示成分之间组合关系的词,通过连接词可以使词与词或句子与句子具有联合关系或偏正关系。

C语气词:突出句子语气意义类型的词,通过语气词可以表示句子的否定、肯定、疑问、祈使等用途的意义。

②、语类选择: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Ⅰ从词对结构要求上说:看什么类的词能进入某个位置。

Ⅱ从结构对词的要求上说:看哪些词类的组合能够成立。

③、语序: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备注:语序的作用:如果词与词的关系主要靠形态变化表示,语序所起的作用就小;相反如果缺少形态变化,语序的作用就大些。

④、语调: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备注:语调的作用:各种语言都要利用语调这种形式表达语气意义。一般说,陈述句和

17

祈使句用低调或降调,疑问句用高调或升调。

7、语法范畴分类:

①词法范畴②句法范畴 8.词法范畴

1)定义:凡是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2)分类:

①、体词属性范畴:指由名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A“性”范畴:在某些语言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B“数”范畴: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汉语中没有严格的数范畴)

C“格”范畴: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一组特征,在很多综合性语言中这都是重要的名词属性范畴。

D“有定和无定”范畴:表示名词指称性质的一组特征。

②、谓词属性范畴:指由动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

A“时”范畴: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发生的时间和说话的时间的关系的一组

特征。

B“体”范畴: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行为进行的状况的一组特征。C“态”范畴: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的施受关系的一组特征。

(主动态、被动态)

D“人称”范畴: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一致关系的一组特征。9.句法范畴

1)定义凡是主要由结构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2)分类:

①、类别范畴:由语类和语类选择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A从词的类别看,各种语言都需要词的语法类别意义

B从词与词的类别选择看,各种语言也都要求某类词与某类词组合的意义

②、关系范畴:指通过虚词和语序表示语法结构关系的语法意义。A通过虚词和语序来表示特定的语法关系意义 B通过语序变化来确定结构的语法关系意义

第四节:语法单位的聚合和组合

18

1、词和句子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单位

因为词和句子既是基本单位,又是最终单位,他们可以把各种语法单位联系起来

2、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主要是指应用于词和句子的规则。3.语素的语法地位: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在语法地位上并不特别重要。

① 形式上它是构词的基本单位,本身很难建立聚合类和组合类。

② 义角度上,语法分析不太需要语素这个单位。

4、词类: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5、划分词类的标准:

①形态标准,即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

②意义标准,即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

③ 分布标准,即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

备注:分布是反映词类的本质属性,而在具体区别词类时,形态和意义可以作为参考。

6、划分词类的结果:

英语:九种汉语:差不多十几类

7、各种语言的词类划分结果的特点:

①各种语言都共同的词类和特殊的词类。

人类语言中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量词和助词是汉语的特殊词类。

②各种语言都可以根据某种共性往上归大类,也可以根据某种个性往下分小类。

向上归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向下可以分成若干小类。

③ 各种语言中都有典型类词,边缘词类,跨类,兼类。

8、词组: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9.简单词组的组合关系:

㈠基本词组:

①主谓词组(他很聪明、he has slept)

②动宾词组(述宾词组)(to repair the car、修理汽车)

③偏正词组(优秀教师)

④动补词组(述补词组)(洗干净了)

19

⑤联合词组(能源交通)

㈡特殊词组:

①介词词组(在墙上)

②数量词组(一个人)

③“的”字词组(吃的)即“X+的”构成的词组

10、词组的聚合类:

①体词性词组和谓词性词组

②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

11、句子:某些词和词组,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有特定的语气语调。

12、句子与词和词组不同的一面:增加了语调的形式和语气的意义。13.句子的聚合就是句类。句子的组合就是句组。

14、句子的类型有以下划分:

① 句型类

② 句式类

③ 功能类

④ 简繁类

备注:㈠句型类,即句子的基本结构分类

①完全主谓句:即主谓词组形成的句子。

注意点:动词谓语句在各种语言中都是最主要的主谓句类型,因此内部往往又分成若干更小的句型类。

②不完全主谓句:只要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或者说需要依赖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才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即省略句)“天下雨了”

③非主谓句:一些不具有主谓词组的结构形式但一般又不需要或不能补出成分,或者说不需要依赖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就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刮风了”

主意:非主谓句中由一个单词直接构成得句子(即独词句)“谁?”“好”

(二)句式类,即句子的变换形式分类

句子的变换形式主要有几种情况:

①移位句:XY→YX(我认识这个人——这个人认识我)

②删略句:XY→X “进来”

20

③添加句:X→XY“你去上海→你去上海么?”

④替换句:X→X‘“你去上海?→你去不去上海”

㈢功能类,即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分类

各种语言句子的功能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陈述句,即报导一个事实的句子。“今天星期一”

②疑问句,即提出一个问题的句子。“你知道这件事么?”

③祈使句,即表达一种意志的句子。“别闹了!”

④感叹句,即抒发感情的句子。“太棒了!”

㈣简繁类,即句子的单句和复句分类

①单句②复句③多重复句

注意:1)单句:结构比较简单和意义比较简单的句子。

2)复句①定义:由两上或两上以上互不从属的主谓结构组成,表达多个相互关联的较完整的意义,并且中间有较小停顿,或有特定的连接词连接,句子前后有较大停顿的句子。

②判断标准:句中得停顿和关联词是复句最重要得标志。

③复句得主要意义关系类型 A联合关系复句: a并列关系复句: b选择关系复句 c递进关系复句 d连贯关系复句 B主从关系的复句: a因果关系复句 b转折关系复句 c条件关系复句 d假设关系复句 e让步关系复句 3)多重复句定义:

15、句组:单句或复句的组合形式,在语法上就叫作句组。句组是所有的语法单位中最大的一种单位。

21

16.如果某个由几个句子构成的语言片段说的是关系密切的一件事,句子之间又有相互关联的连接词,末尾只有一个大的停顿,那就仍是复句,也可以叫多重复句。

17、句组中句子关系的分析,从一个角度说,是看句组中各个句子在意义上的衔接关系。

三种意义关系:

①后句主题重复前句的主题,即句组中一个主题连续平行发展。

② 后句主题紧接前句的中的某个内容,即句组中主题述题首尾相继发展。

③后句改成另一个主题,但也可以看作句组中前句主题和述题共同发展出新的主题。

18、句组中句子关系的分析,从另一个角度说,是看句组中各个句子在形式上的衔接关系。

三类衔接形式:

①词语关联形式,即在句组中使用特定关联作用的词语。

② 词语照应形式,即在句组中使用有特定照应作用的词语。

③词语隐现形式,即在句组中通过省略来承接上下文。

语言学概论笔记(第五章)

第一节语义的性质

1.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

包含:①理性意义(基本要素):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②非理性意义: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2.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语义的基本特征是同语言形式的结合。

备注:语言形式分类:①语汇形式②语法形式。3.①由语汇形式表达的语义通常叫“词汇意义”。

②由语法形式表达的语义叫“语法意义”。

4.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有一般与个别、稳定与临时的分别。

备注:1)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得作用下所表达得个别的临时的意义叫“语境意义”。2)语言形式本身所表达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叫“语言意义”。5.在语义中,句义和词义具有突出的地位。

①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句义是更大单位意义的基础。

②要了解义一个句子的意义,必须首先了解句中词语的意义,当然要对词义的了解。

22

6.词义的性质:①概括性②模糊性③民族性备注:1)概括性是语义的重要属性。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都是概括的,一般的

2)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是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

3)在通常的情况下,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由于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对客观的概括和分类也会存在差异,因而不同语言的语义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语义的民族特点。表现:①语义上②词语的非理性意义方面③词语的多义化的过程。

第二节语义的结构

1.词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词义是指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2.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

即词义的构成:①理性意义②非理性意义

备注:㈠词的理性意义:①定义: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殊的认识。

②产生: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的反映而形成的。

③词义也可以反映精神世界的对象。

④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异而分为两种类型:A“通俗意义”: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B“科学意义” :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

⑤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的和核心的部分。

㈡词的非理性意义

①定义: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

②词的非理性意义主要表现: A感情色彩。

定义:人们在反映客观显示的同时,还可能表现出对该现象的主观态度,从而在词的理性意义上增添了一层附加色彩,这种词义所带有 的对显示现象的主观态度就是感情色彩!

分类:“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 B语体色彩。

定义:如果一个词语只用于或经常用于某种语体之中,就会带上这种语体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

分类:“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

C是形象色彩。词的形象色彩是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

23

3.义项是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4.义项既包括词的理性意义,也包括附着在理性意义上面的附加色彩。

5.义项的概括性:义项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不包括词语在特定 的语言环境中显现的个别的,具体的临时的意义。

6.义项可以进一步分解位一束更小的语义构成成分的集合。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叫做“义素”,又叫“语义成分”、“语义原子”。7.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

8.义素分析就是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以便说明词义的结构、词义之间的异同以及词义之间的各种关系。9.义素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对比法。

义素分析通常三个步骤:①确定对比的范围。②比较词义的异同。③整理和描写。

义素分析的目的:揭示词义之间的共性和个性。10.义素分析的要求:

①力求做到准确。分析的结果必须准确的反映词语的所指范围不能过宽过窄。

②力求简明。分析的过程中应用尽可能少的义素来揭示词义的特征。

11.义素分析的作用:①义素分析可以清楚、简洁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便于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

②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限制条件。

③可以使语义的描写形式化。12.义素分析存在的问题:

① 义素分析尚未有客观的分析标准和依据,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

② 随着社会的发展,义素的数量也发生变化,不是预先设定的。

第三节 词义的聚合

1.单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可概括反映一类对象,也就是只有一个义项,这类词叫“单义词”。2.多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几个互相联系的几类对象,也就是包含几个相互联系的义项,这类词叫“多义词”。3.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4.多义词的其他意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本义衍生出来的,这些后来衍生出来的意义叫“派生义”,也叫“引申义”。5.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总由义个是某个时期最常用最主要的,这个意义叫“基本义”。7.本义和基本义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24

8.词由单义→多义的根源:

①客观对象之间的各种联系是词语多义化的现实基础。

②词语的多义化是语言经济原则的必然产物。9.派生意产生的途径:“借代”和 “比喻”。10.多义词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歧义:

①特定的上下文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

特定的交际环境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11.多义词和同音词:

①共同点:都是以一个语音形式来表示多个意义。

②区别: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音词的意义之间则没有任何联系;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互相有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而同音词则是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没有直接的关系。

12.以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就是同义词。同义词是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13.同义词的类型:①等义词②近义词 备注:

(一)等义词:

① 定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附加色彩)在内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② 一般来说,等义词在语言中大多不能长期存在!

㈡近义词

①定义: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②一般所说的同义词绝大多数都属于近义词。

③近义词之间的差别:A表现在词的理性意义上B表现在非理性意义上。C使用范围的不同。

④近义词的作用:A在说话或协作时选择恰当的近义词可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B很好的修辞手段,使语言表达精密,得体,富于变化,增强表达的效果。

㈢一个多义词可能在不同义项上与不同的词构成同义词。14.反义词

1)定义: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2)分类:① “绝对反义词”②“相对反义词”。

25

备注:

(一)如果两个反义词处于矛盾关系之中,肯定一方就必然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就必然肯定另一方,两者之间没有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存在,这类反义词就叫绝对反义词。㈡如果两个反义词处在反对关系中,肯定一方就必然否定另一方,否定另一方则未必肯定另一方,二者之间存在着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这类反义词就叫相对反义词。

㈢在语言中,一个词可以和几个不同的词互为反义词。

㈣反义词的作用:①利用反义词可以帮助我们在编纂词典时确定多义词的义项,可以帮助我们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②反义词在修辞上有对比作用,可以用来揭示矛盾,突出对立面,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5.词义有一定的系统性。语义场就是这种词义系统性的重要表现。

16.语义场是指若干具有共同的类属义素的词语(义项)构成的聚合体,类属义素是指反映一物所属类别的语义特征。

17.语言中有些词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大。有些词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小,如果后者所代表的事物可以完全包容在前者所代表的事物的范围之内,那么它们之间就有上下位的关系,其中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大的词叫“上位词”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小的词叫“下位词”。18.上下位和语义场的关系:语义场与语言中的上下位词有着密切的关系。属于同一个上位词的若干个下位词都具有相同的类属义素,可以构成一个语义场。19.语义场的特点:①系统性(最重要的特点)②层次性

备注:

(一)系统性:一个语义场就是一个局部的语义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某个词语的意义会受到系统中其他词语的制约,系统中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减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但是系统性也有程度上的差别,一个新词语的出现不一定会引起其他词义以及词义之间关系的变动。

(二)层次性:事物本身的分类就有层次,那么反映事物类别的语义场之间就形成了有层次的结构。有小的语义场,有大的语义场,还会有更大的语义场。20.研究语义场的意义:

①语义场研究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语言中的词汇意义,不是把不同的词义看作彼此毫不相干的个体而孤立地研究单个的词义及其变化。

②语义研究可以为义素分析提供一个分析的基础。

③语义场研究为词义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理论和途径。

④语义场的研究工作认识不同语言之间的语义对应关系提供了一种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框架。

第四节 句义

1.句子使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

2.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分为:①语言意义②语境意义

3.句子的语言意义依据表达形式的不同分为:①词汇意义②关系意义③语气意义备注:

26

㈠词汇意义:词是句子的基本构成成分,句子中词的意义也就成为句义的重要组成部分。㈡关系意义:1)定义:句子通常都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词语在组合时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 “关系意义”。2)分类:“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①句子中的词语在语法结构关系中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法关系意义。

②句子中的词语在语义结构关系中所赋予的意义就使语义关系意义。

㈢语气意义:1)定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2)内容和表达形式: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语气一般都是通过语调形式来表达的。

4.语义结构关系:1)述谓结构2)语义指向

备注:

(一)述谓结构

1)构成: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谓语。

2)述谓结构中,谓词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① 谓词的语义规定了变元的数量和性质

②谓词的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而规定句子的语义框架。

3)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彩有“施事”、“受事”、“工具”、“结果”、“处所”等。4)述谓结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①简单述谓结构②复合述谓结构③从属述谓结构,④降级述谓结构

A简单述谓结构和复合述谓结构区别:

a有的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构成,其中所有变元都只是名词性成分而不是述谓结构,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简单述谓结构。

b有的述谓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述谓结构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复合而成,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复合述谓结构。B从属述谓结构和降级述谓结构区别:

a有的述谓结构中的变元本身也是一个述谓结构,这种充当其它谓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就是从属述谓结构。

27

b述谓结构中的变元可以带有修饰或限定性的成分,以表示变元某方面的特征,充当这类成分的述谓结构就是降级述谓结构。

(二)语义指向:1)定义: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

2)语义指向和句法结构的关系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5.句子之间两种重要的关系:①蕴含②预设

备注:㈠蕴含: 1)定义: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蕴含用公式表示为“甲 → 乙”。2)蕴含关系一般都发生再有上下位关系或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句义之间。

3)语言学研究的蕴含关系是指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的蕴含关系,这种蕴含关系可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不必依赖特殊的背景知识。4)研究蕴含关系的意义:

①深化对语义过程的认识

②有助于说明句义之间的其他关系。

㈡预设1)定义: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通过背景知识断言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是说甲以乙为预设。2)预设和蕴含区别:

① 蕴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

② 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3)预设对言语表达和理解的影响: 避免重复罗嗦。6.歧义

1)定义: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2)歧义以语言符号序列的同形为前提条件。3)歧义与模糊的区别:

①模糊指语言形式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意义之间难以绝对划分清楚。歧义指同形的语言符号中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意义。

②在言语交际中,歧义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来消除。而模糊始终是模糊的。4)歧义与笼统性区别:

①统来源于语义的概括性特点是指对同类对象的不同成员进行抽象概括而产生的。

② 歧义来源于语义和表达形式之间的矛盾。5)影响歧义难度的因素:

28

① 与各种解释的相对频率有关系

② 与歧义形式本身的特点有关系。6)歧义的类型:①词汇歧义②组合歧义

备注:㈠词汇歧义:指由词汇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词语的同音异义可能造成口头歧义。词语的同形异义也可能造成歧义。词语的一词多义也可能造成歧义。

㈡组合歧义:

1)定义:指由词语组合关系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2)分类:①语法结构歧义②语义结构歧义

(三)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就有可能造成歧义。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层次构造,也有可能造成歧义。如果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就有可能造成歧义。

第六章 第一节 文字的性质

1文字:一个由一套字符,一套字符组合规则,一套字符书写规则有机地组成的书写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原因:说文字是一个符号系统,那就是说文字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孤立的符号,而是互相有联系,有一定规则制约的。文字系统由一定数量的“字符”以及字符的组合规则和书写规则组成。

2字符,也就是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

3.文字的字符分类: 1)意符 2)音符 3)记号

备注:㈠意符:表意的字符。

㈡音符:表音的字符,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

㈢记号: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记号。

㈣独立发展的古文字都是先有意符,后有音符,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

① 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称为自源文字。

备注:“假借字”:自源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表示无法用图形来表示的词语,都采用了假借已有的同音或音近的字符来替代的办法,这就是“假借字”。

29

② 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可以称为他源文字。

㈤字符可分为:“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定义及区别:

① 单纯字符是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字符的字符。每一个拉丁字母都是一个单纯字符。

②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也包括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复合字符还能分解为更小的字符。4.文字的类型:

㈠文字定义:一个由一套字符,一套字符组合规则,一套字符书写规则有机地组成的写语言的符号系统。

㈡分类标准和分类:

⑴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分为:

① 词语文字②语素文字③音节文字④音位文字

备注:

㈠词语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言中的词语相联系的文字。

㈡语素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素相联系的文字。

㈢音节文字: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音节相联系的文字。

㈣音位文字:分为:“辅音音位文字”和“全音位文字”。

① 全部字符只跟辅音音位相联系的文字是辅音音位文字,平时就称为辅音文字。

② 既有代表辅音音位的字符,也有代表元音音位的字符的文字是全音位文字,平时就称为音位文字。

⑵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或语音相联系的标准分为:

①意音文字②表音文字③表意文字 备注:

㈠表意文字;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

㈡表音文字;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是表音文字,表音文字习惯上又称为拼音文字。

㈢意音文字;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是意音文字。

5.应该如何看待一些表示比较复杂意思的图画以及夹杂一部分字符的图画跟文字的关系:因为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所以关键是要看某种图形是不是跟确定的语言单位相结合。如果某种图形跟语言单位没有确定的关系,只表示一个大致的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和语句去解释,那么图形就不是文字。

6.汉字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文字:汉字根据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是一种词语文字;而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30

是一种意音文字。

第二节文字和语言

1.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是有影响的,但不能把这种影响绝对化:

① 文字是书写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是再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文字的特点和语言的特点是由一定的联系的。(列举的事实见250页)

② 但这种影响不能绝对化,绝对化的观点目前还缺少证据。(列举的事实见251页)2.文字也会影响语言,但无限夸大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是没有根据的:

① 文字对语言的影响主要是帮助语言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使语言的功能大大加强和扩展了。

② 文字的类型会影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因为在现代社会里语言之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书面语进行的,文字类型相同会促进这种影响,而文字类型不同会在不同程度上阻碍这种影响。

③ 但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是有限的。现在说文字的种种神奇作用,归根到底都是语言本身,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的作用。

3.为什么说文字和语言关系密切,但二者又不能画等号:

①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不是语言本身。

② 文字至少包括三个不同的义项:(1)书写或记录语言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2)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如中文、英文等。(3)文章(多指形式方面)。

第三节 文字的起源和演变

1.文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

2.结绳跟文字的起源没有直接的关系。结绳只是在文字诞生以前人类使用过的一种记数、帮助记忆和起提示作用的工具,跟文字的起源没有直接关系。3.文字系统的形成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4.古苏美尔文字的情况:

在两河流域,苏美尔民族的人们发明了一种实用的文字,用象形的图形记录表示实物的词语,用假借的“形声字”记录多音字的人名的读音,用刻画表示数字,这种文字就是高度象形的古苏美尔文字。人们把在泥版上“压印”的这种文字叫“楔形文字”。5.古埃及文字的情况:

古埃及的文明早在公元前3100年就开始了,古埃及的文字由于使用场合的不同分化为不同的字体。碑铭体用于特别庄重的场合,刻在雕像座上,庙宇和金字塔墓室的石头和祭器上。僧侣体是在僧侣阶层平时使用的已经线条化的近乎草书的字体。公元前七世纪出现了一种在僧侣体基础上简化而成懂得“平民体”。

31

6.腓尼基人借用古埃及文字创造了辅音文字:

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腓尼基人在借用古埃及文字来书写自己的语言的过程中第一次只采用表音字符而放弃了表意字符,这样就创造了只写辅音音位而不写元音音位的拼音文字。这种文字向东传播,演变为阿拉马字母系统和印度字母系统;向南传播,演变为撒巴字母系统;向西演变为迦南——腓尼基字母系统、希腊和拉丁字母系统。

7.已知的所有自源文字都是意音文字或词语文字,已知的所有表音文字都是他源文字。

备注:“文字发展三阶段论”的观点: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阶段、音节文字阶段和音位文字阶段。各有所长。

8.最可靠最早的汉字资料是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的商代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9.简化了的实物的图形,传统文字学称之为象形字。

10.会意字:有些属于行为动作的词语只得用某些已有的字的复合图形来表示,传统文字学称这些字为会意字。11.“六书”的含义: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关于六书的理论:“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12.独体字: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单纯字符称为“独体字”。13.合体字:指把复合字符称为合体字。14.偏旁:把合体字中的独体字称为“偏旁”; 15.形旁:表意的偏旁称为“形旁”;

备注:汉字的形旁跟表意字符的区别:由意符构成的独体字是跟语言中确定的词语相联系的。但合体字中的形旁只表示某个语义类别,不跟语言中的具体词语相联系。16.声旁:表音的偏旁称为“声旁”。

备注:由于汉字字形的变化和简化,声旁和形旁的作用已不那么明显了:由于语音和字形的演变以及社会的发展,到了后代,很多形旁和声旁除了文字学家还能辨认为,普通人都已很难辨认。

18.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和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表意文字到表音文字到意音文字的过程)

第四节 文字的创制和改革 1.文字的创制的含义:

文字的创制指的是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还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不涉及历史上各种民族语言的文字创制过程。2.非洲一些新兴国家创制文字的情况:

32

改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斯瓦西里语外,其他国家只得沿用殖民时代宗主国的语言。3.新中国为少数民族语言创制文字的情况:

从20世纪50年代起为:侗,苗,瑶,哈尼,纳西等十几个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创制了使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但是除了佤族和傈僳族 外多半民族到后来改用了汉语。4.文字改革的类型:

① 正字法的改革②字符类型的改革③文字类型的改革

备注:

㈠正字法,是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例子是英文、法文的改革,还有汉字简化

㈡字符类型的改革,是文字类型不变,表音文字还是表音文字,但是字符类型变了,从阿拉伯字母变为拉丁字母,最有名的例子是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

㈢文字类型的改革是从一种意音文字改成一种表音文字。例子是越南在汉字基础上创制的意音文字字喃改成使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变动较大

2.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普通话。

3.造成现代汉语中出现主句在前,从句在后的复句形式的原因是汉语受印欧语言的影响。

4.关于语言的起源,一种观点认为,原始人类起初没有语言,后来为了相互交际,就通过彼此的约定,规定事物的名称,这样就产生了语言。人们把这种学

5.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特点。

6.语汇是语言系统各个部分中发展速度最快的。

7.关于人类语言的前身,有人主张人类的有声语言是从抒发情感的各种叫喊演变而来的。人们把这种

8.恩格斯认为,语言起源于劳动。

9.我国的国语是汉语。

10.美国英语是一种英语的地域变体。

11.在一种语言内部划分方言,最主要的依据是语音。

12.地域方言是社会不完全分化的产物。

33

13.我国古代的雅言、通言和后来的官话是当时的通用语。

14.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因为文化的原因。

15.意大利共同语的标准音是佛罗伦斯语音。

16.双语现象不属于语言分化的结果;双语阶段是语言转用的必经阶段。

17.在啤酒、剑桥、卡通、酒吧这几个词中,属于半音译半意译的是剑桥。

18.在青霉素、盘尼西林、机关枪、演绎这几个词中,属于音义全借的外来词是盘尼西林。

19.盘尼西林、尼龙、香槟、电话这几个词中,属于意译词的是电话。

20.在马力、新西兰、哈达、卡车这几个词中,属于仿译词的是马力。

21、在沙发、芭蕾舞、干部、足球这几个词中,属于音译词的是沙发。

22.我国北魏时期实现语言转用的少数民族是鲜卑族。

23.国外语言学家把洋泾浜语称为皮琴语。

24.我国1985年修订并公布的关于语音规范化的文件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25.实施语言规划的主体是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

26.社会对语言主观的有意识的影响是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作出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二、多项选择题

1.因语言中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造成的语言演变现象有:(1)汉语的构词模式由单音节词为主变为以双音节词为主。(2)没有声调的古藏语发展为现在的有声调的藏语拉萨方言和康方言。

2.推动语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

(1)社会的进步。

(2)社会的分化。

(3)社会的统一。

(4)国家之间的接触。

(5)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

3.现代汉语比起古代汉语来所具有的特点有:

(1)语汇大大丰富了。

(2)主语省略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3)书面语中的句子更长了。

34

(4)句式更加多样化了。

(5)修饰成分特别是复杂的修饰成分用得更多了。

4.除语言系统内部各组成都分的发展演变外,语言发展演变还表现为:

(1)一种语言内部分化出不同的方言。

(2)方言成为不同的语言。

(3)-种语言消除方言分歧走向统一。

(4)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

5.社会统一在语言上的表现是:民族共同语的形成、语言的转用。

6.中国古代的人们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际,往往选择一种方言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它们当时叫:雅言、通语、官话。

7.壮语、苗语,维吾尔语、傣语、日语中,属于汉藏语系的是:壮语、苗语、傣语。

8.俄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德语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是:英语、德语。

9.汉语方言的差别可以表现在:

(1)音位系统不同。

(2)声调数量不同。

(3)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方言里的称呼不同。

(4)名词和量词的结合特点不同。

(5)语序不同。

10.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从而产生了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

11.汉语从梵语中借入的词有:夜叉、罗汉、塔。

12.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过程中发生语言转用的少数民族有羌族、契丹族。

13.民族融合过程中,一种语言能够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的决定因素包括语言使用者在经济上的优势、文化发展水平上的优势、人口数量上的优势。

14.在奥委会、足联、电灯、克隆、苏维埃这几个词中,属于借词的是克隆、苏维埃。

三、名词解释题〖可转化为选择题〗

1.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

2.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3.社会方言: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

35

特点被称为“社会方言”。

4.语系: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

5.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6.隐语:某些团伙所创造使用的秘密词语或语句。

7.共同语: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

8.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

9.双语现象: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10.地域方言: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

11.语音对应关系:方言之间所具有的、有规律的而非个别的语音之间互相对应的关系。

12.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亲属语言有共同的来源,这些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作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13.借词:也叫外来词,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

14、仿译词:意译词的一种,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逐一翻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

15.意译词: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民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的词。

16.双语现象:一个社会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它是民族的接触、尤其是民族杂居的产物。

17.语言转用: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18.洋泾浜语:这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指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际时所使用的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19.克里奥耳语:作用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20.双言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功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21.语言混合: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这种现象就叫做语言混合。

22.非克里奥耳化:克里奥耳语向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使两种语言越来越接近,甚至使克里奥耳语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的现象和过程被称之为非克里奥耳化。

23.语言规划: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36

24、语言政策:如果语言规划具有法律、法令和政令的形式,就被称作语言政策。

25、语言规范化:指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肯定下来并加以推广,对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且又难以被社会公众接受的成分和用法,则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从而为共同语确定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引导人们的语言使用。

26.民族语言政策:主要指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具体说,就是如何对待少数民族语言、如何规定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政治地位的政策。

第八章 语言和心理

第一节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一、语言是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

1.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

2.为什么说语言是思维最重要的工具:语言不但是一种符号系统,也是一种心理现象。语言和心理的联系表现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上,思维和思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广义的思维既包括想的过程,又包括想的结果。语言是思维最重要的工具,思维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语言。

二、先有思维还是先有语言

1.先有思维还是先有语言有三种意见:

(1)思维和语言有各自的发展过程,二者不是一回事,也没有多少关系。

(2)语言和思维是同时发生的,而且由于坚持思维只能在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所以如果一定要分出先后,那么甚至应该先有语言后有思维。

(3)思维是先于语言发生的,语言出现前,人类就有了思维,甚至直到出现语言之后也存在着不需要语言参与的思维活动。

2.关于思维先于语言的三方面证据:一是从人类的系统发生学;二是从人类的个体发生学;三是从大脑受到损伤,丧失了语言能力或思维能力的病理现象,以及先天聋哑人的思维状况来推测语言和思维的产生过程。

三、语言和思维是否相互对应

1.思维的分类:感性思维(狭义的感性思维只指直观思维,广义的包括表象思维)、抽象思维(包括概念、判断、推理)、发散思维。抽象思维一定需要语言参与,其他两种类型的活动不一定借助语言来进行。

2.思维和语言在范围和功能的对应问题上不应绝对化:

一是除了肯定抽象思维需要在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外,应承认非抽象思维也不是完全没

37

有语言参与的;二是既要肯定抽象需要语言作为工具,也不能绝对地说语言就是抽象思维惟一的工具;三是即使----------------------------

3.语言与抽象思维的区别: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范畴,二者不能完全等同起来。

(1)从功能上说二者不同。思维和语言之间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思维是无声的语言,语言是有声的思维。二者都有各自的内容和形式,它们各自功能的外延也不完全等同。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而语言的内容是意义,包括语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而语言的形式是语言的声音和词、词组、句子等。

(2)从范畴上看二者也不同。思维要用语言形式来进行,概念和词语、判断与句子、推理和复句等也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例如“人失去生命”这个概念,在汉语中就是“死”“逝世”“牺牲”“夭折”“一命呜呼”等几十个词来表达。句子中有些疑问句、祈使句、陈述句也不一定就对应判断,同样有些复句并不表示推理,例如“他放了学,就回家了”。

(3)语言是抽象思维最重要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抽象思维与语言有密切关系,但二者毕竟是两种具有不同功能和属于不同范畴的现象。

四、语言和思维哪个是主导

1.语言和思维哪个是主导:一种观点是语言决定思维,代表理论是“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其核心内容是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又称“语言相关论”;另一种观点是思维决定语言,这是目前大多数人赞同的观点,因为并不是只有语言才影响思维,也不是所有的思维都受语言的影响,使用不同的语言的人可以通过翻译互相理解,就是由于这些语言符号的不同语音形式和组织方式表达的思维内容是相同的。

2.语言与思维的功能有什么不同:语言和思维的功能不同:思维和语言之间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思维是无声的语言,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或者思维是内容,语言是形式的关系。语言和思维都有各自的内容和形式: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语言的内容是意义,包括语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而语言的形式是语言的声音和词、词组、句子等。而且,思维除了语言作为工具外,还可能有其他的物质载体;语言除了作为思维的工具外,还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在这方面,语言和思维各自功能的外延也不完全等同。

第二节 语言能力和语言获得

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和原因

1.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大致可划分为几个阶段:

(1)非自控阶段(前6个月,不能区别语言和非语言的声音,但可分辨表示不同感情的声音)。

38

(2)咿呀学语阶段(六个月到一岁左右,已能分辨主要元音和辅音)。

(3)单词阶段(一岁左右开始,产生了最早的语义能力)。

(4)双词阶段(一岁半到两岁,产生了最早的语法能力)。

(5)简单句阶段(两岁到两岁半开始,能正确地掌握语序,层次等基本的句法结构形式)。

(6)复杂句阶段(能正确使用虚词和掌握形态变化)。

2.儿童获得语言的原因和条件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偏重于外部条件的解释,包括模仿说和强化说;一类偏重于内部条件的解释,包括天赋说和认知说。

第三节 语言与认知活动和民族社会心理

一、语言在各种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研究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和原因;研究语言在民族社会心理中的作用

二、语言和人的认知活动

(1)语言可以帮助完成人的认知过程。

(2)语言可以储存人的认知成果。

(3)语言可以发展人的认知能力。

三、语言和民族文化意识

1.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一方面归根结底是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识才决定了不同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这种“决定”关系不能颠倒,另一方面不同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又确定可以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识,这种“反映”不能夸大。具体来说,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认识:

(1)语言是重要的民族标志,可以体现民族精神。

(2)语言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可以反映民族文化。我们既可以从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角度了解不同语言的特点,又可以通过不同语言的特点研究有关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

2.为什么说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而语言则有民族特点: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而语言则有民族特点,这是语言和思维最根本的区别。

(1)客观现实对各个民族来说都是基本相同的,思维上形成的概念、判断等也是基本一致的,各民族都有能力去认识相同的事物,所以说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

(2)对于同一个事物,各个民族的语言表达方式却有可能不同,无论是在语汇、语法上,还是在语义表达上,不同民族的语言都可能有自己的特点。

3.怎样从语言的特点分析研究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从语言的特点分析研究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研究方法对于研究没有历史文献资料的民族文化,对于研究没有文献或是很少文献的资料可资参考的早期历史乃至史前史,都很有用处。比如 39

就可以通过现存的语言材料分析研究文献记载很少的汉族古代社会的情况,例如商代“诸父”“诸母”的称呼去研究古代的婚姻制度。也可以通过语言材料研究少有文献的中国许多民族历史的历史。例如,通过纳西族西部方言复合词中保留的“女(母)为大,男(父)为小”特征,反映出古代纳西族经历过以母系为中心的原始母系氏族社会。

4.为什么要研究语言在民族社会心理中的作用:思维这种心理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感性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活动、发散思维活动等,语言在不同的思维活动中起作用的程度并不相同,比如在抽象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可能大些,在其他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可能小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只需要注意语言在抽象思维活动中的作用,而并不需要研究语言在非抽象思维活动中的作用。相反,人的很多思维活动,包括非抽象思维活动,也都与语言有一定的联系。因为即使非抽象思维活动或这种思维活动的结果,都既可能有意识地借助语言形式表现出来,也可能无意识地通过语言形式反映出来。从语言学的角度,还要重视研究语言对人的非抽象思维活动所具有作用的一面,而体现这种作用最明显的就是语言与民族社会心理的关系,所以要研究语言在民族社会心理的作用。

第八章 语言和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和思维

2.关于语言和思维哪个是主导,错误的观点是:语言决定思维。

3.关于先有语言还是先有思维,比较合理的看法是:思维先于语言发生。

4.确定事物的性质或事物间关系的思维形式是判断。

5.语言思维指的是抽象思维。

6.观察儿童语言获得过程的最主要线索是语法能力的发展。

7.人脑中掌管语言和抽象思维活动的部位是大脑左半球。

8.跟人类语言关系最重要的人体器官是脑器官。

9.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对语言的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性。

10.语言和思维最根本的区别是: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则有民族特点。

11.体现语言对人的思维活动所具有的作用最明显的是语言与认识活动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广义的感性思维包括直观思维、表象思维。

2.属于发散思维的心理现象有感情、意志、美感、文化意识和文艺创作中的形象思维。

3.为证明“思维先于语言产生和脱离语言而存在”提供证据的科学研究有:(1)人类的系统发生学。(2)人类的个体发生学。(3)从丧失语言或思维能力的病理现象来推测语

40

言和思维的产生过程。(4)从先天聋哑人的思维状况来推测语言和思维的产生过程。

4.人类具有语言能力的大脑构造的独特性包括:(1)大脑单侧化现象。(2)大脑左半球分区。(3)大脑语言遗传机制。(4)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

5、儿童的语言能力的表现形式有:(1)听的能力。(2)说的能力。(3)语音能力。(4)语义能力。(5)语法能力。

三、名词解释题〖可转化为选择题〗

1.思维:狭义的思维指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广义的思维既包括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也包括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思维结果。

2.语言思维:必须使用语言进行的思维活动,即抽象思维。

3.非语言思维:抽象思维以外的思维活动。

4.心理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心理机制和相关表现的学科。

5.感性思维:狭义的感性思维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思维;广义的感性思维除直观思维外也包括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加工改造的活动,即表象思维。

6.直观思维: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叫直观思维。

7.表象思维: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加工改造的活动。

8.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复杂逻辑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

9.发散思维:随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产生的综合心理活动。

10.形象思维:文化意识和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活动。

11.语言学习:通过有意识的教或学的形式来掌握一种语言的过程。

12.语言获得:通过非有意识的教或学的形式来掌握一种语言的过程。

第九章 语言学的应用

第一节 语言学的应用问题

(1)语言的理论与语言学的应用应该分开。专家研究的语言语义规则跟中小学生学的语法、语汇知识相去甚远;而有些语言应用方面的实际工作不需要太专门的理论。

(2)二者又密不可分。语言学的本体研究与语言教学的应用研究始终相互依存、紧密联系,有时甚至很难区分哪些是语言学的理论研究,哪些是语言学的应用研究。一方面在很长的时间里并不区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另一方面也不存在纯粹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语言学作为理论是根据语言应用的扩大而生产的,作为应用又一定需要能够解决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某种理论。

41

二、虽然先有语言学研究后才有语言学的应用,但应用的结果实际上也能推动语言学的研究:语言学的应用或应用语言学是指把语言学研究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应用成果。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当然是要走在应用前面的。语言学的应用有赖于语言研究的成果,但反过来可以成为语言学研究的动因。事实上常常是先有了某种应用上的需求,才推动了语言学研究朝这个方向更深入迅速发展。一方面就语言学研究的整体情况看,几乎所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都是随着语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才产生的;另一方面还存在着语言的应用已经走在前面,而语言学研究却迟迟跟不上的情况。比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成了紧迫要求,而语言学的理论准备和相关研究却很不充分。

三、语言学的应用或应用语言学当然有特定的学科范围,但语言学的应用领域实际上又是十分广阔的。应用语言学以语言教学为主,还应该包括语言学在其他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更大范围内的实际应用,如词典学、翻译学、言语矫正学等。

1.本体语言学或理论语言学是指只涉及语言本体现象的研究,而所有跟语言本体以外的现象沾边的研究叫做应用语言学。

2.传统上最狭义的应用语言学只指语言教学。

3.最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的范围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语言学在人文科学中的应用,即面向人的语言学应用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跟语言教学和语言规范化有关的直接应用研究,还可以包括语言学与哲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另一块是语言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即面向机器的语言学应用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跟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科学有关的应用研究,还可以包括语言学与数学、物理学、电子学、符号学、生理学、生物学、心理学、遗传学、神经病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

第二节 语言学和语言教学

一、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

1.人们掌握-种语言,特别是自己的母语,是“获得”的。从另-个角度讲,语言教学不论是对学的人还是对教的人来说,确实不需要懂得太多语言理论和语言本体知识,但这并不能说明语言教学完全用不着语言学知识,不能简单地把语言教学跟语言学研究划等号。语言教学与语言学研究有很多联系,教和学的过程本身就是语言学研究的知识,而且语言学研究的其他成果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于语言教学。

2.人们掌握或学会一种语言的途径有两种,一是“获得(或习得)”;一是“学习(或学得)”,这两者很不相同。“获得”和“学习”这两种掌握和学习语言的途径和过程不能完全按照儿童或成年、母语或外语截然分开。儿童掌握母语的“获得”过程中不能说就没有人教和不去学,成人掌握外语的“学习”过程中也不能说没有环境影响和语感习惯的作用。儿童掌握母语的前期主要靠“获得”,后期需要靠“学习”;成人掌握外语的前期主要靠“学习”,后期也需要某种程度的“获得”。

3.语言教学主要指儿童和成人掌握语言这两种“学习”的过程。由于“学习”对于母语和外语的作用毕竟很不相同,所以一般讲语言教学都要把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分开,前者又称“第一语言教学”,后者又称“第二语言教学”。

二、语言学和第二语言教学

42

1.外语教学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

(1)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种基础性的语言学习活动,需要更多借助语言学知识的帮助。

(2)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交叉性的语言学习活动,既需要依赖母语的基础,也需要排除母语的干扰。

(3)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多元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应在学习中发现特殊的客观现象,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2.外语教学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包括两类:一是非系统的零星知识,即必须一点一点点记住的语言现象;另一类是系统的理论知识,即可以一类一类掌握的语言规则。

3.交叉性是指在掌握了一种语言又要学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原有的语言知识跟要学习的语言知识会交叉重叠在一起,原有的母语知识可能有利于学习外语,也可能干扰对外语的学习。

4.母语知识可能有利于外语教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就语言的内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现象和规则,使学习外语的人能够利用母语的基础很快接受这些现象或规则。

(2)就语言外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反映一些相同的客观事物和思想认识,学习者利用原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够很快地理解外语中类似的意义内容和表达形式。

5.母语知识可能干扰外语教学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语学习中会有母语的依赖性和语境的破坏性;另一方面是外语学习中会受到母语思维和母语文化的干扰。

6.“多元性”是指学习外语的人有年龄大小、文化高低、时间长短和环境好坏等的差别,也有教师、教材、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差别。外语教学面对各种各样的学习对象和学习要求,既要在复杂多样的现象里发现在规律性的特殊现象,也要在灵活多样的教与学的方法中找出有针对性的有效方法。

7.从外语教学的特殊现象看,“中介语现象”和“语言迁移现象”最值得注意。中介语的错误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类:

(1)系统前错误,即由不会造成的错误。

(2)系统错误,即因“记错”造成的错误。

(3)系统后错误,即因“忘记”造成的错误。

8.外语教学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翻译法”;二是“听说法”。除此之外还有对比法、强化法、沉浸法等。

三、第一语言教学和语言词典

1、第一语言教学就是母语语言教学,实际上指完成了语言获得,能够顺利地听或说-种语言以后进行的更高层次的一种语言教学活动,也就是语文教学。

2.汉语的语言教学任务: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推广使用普

43

通话,实行简化汉字,纯洁语言、健康文明地使用语言等,以及与此相关的审定读音、规范用字、编纂词典、推行汉语国家标准等。

3.母语教学跟外语教学相比有不同的要求:

(1)母语语言教学首先要打牢语言基础和补充语言知识。

(2)母语语言教学还应该培养阅读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使具备了基础语言知识的人能够自如地运用语言。

(3)母语语言教学更重在提高文化素质和建设语言文明,也就是使具有自如运用母语知识和较高读写水平的人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现出高度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甚至包括反映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

4.词典的类型:词典是解释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工具书,可分两大类:一类是知识词典或百科词典,如《永乐大典》《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另一类是语言词典或语文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新英汉词典》等。也有的词典兼具以上两种词典的功能。如《辞海》,既有词语释义又有百科知识。语言词典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释义重点或使用目的分成不同的小类,如描写词典、历史词典,专用词典等。

5.词典中的义项是指某个词的“一个意思”;词条就是包括了一组义项的“一个词”。

6.释义有广狭两种,狭义的释义就是解释词条、义项和词例的意义并给出相应的例句;广义的释义还包括说明词的各种变化和用法,如词的形态、词类、历史来源等。

7.常见的释义方法有:

(1)用同义词或近义词释义。

(2)用反义词或否定形式释义。

(3)用定义释义。

(4)用具体的描写和说明释义。

(5)用“形容„„”和“比喻„„”等形式释义。

第三节 语言学和信息处理

一、语言学和语言信息处理研究

1.人类的语言叫自然语言,用计算机处理语言或达成人和计算机之间的“语言”沟通叫做语言信息处理。语言的信息处理跟语言学的研究有密切关系,是语言学的应用或现代意义上的应用语言学的重要内容。

2.如何利用预先的研究成果进行信息处理有不同看法,主要围绕两个问题:

(1)哪些语言学的知识可以用于信息处理技术。因认识的不同而产生两种研究方向:一种是基于经验的信息处理研究,相关的语言学叫语料库语言学或工程语言学;另一种是基于规则的信息处理研究,相关的语言学叫做理论语言学或科学语言学。

44

(2)语言学知识可以用于哪些信息处理技术。

3.不同的住处处理技术需要不同的语言学知识。有的只需要或主要依赖语料统计知识,如文本检索、语句统计、词语频率、词语搭配、图书查询等;有的住处处理工作必须部分或全部依靠语言规则知识,如文字编码、语音识别、自动校对、词语分类、言语生成、语义分析等;还有的信息处理工作只靠现有的语言学知识远远不够,如机器翻译等。

二、语言学和已实现的语言信息处理技术

1.汉字编码和汉字处理。2.文本检索和数据统计。3.语料库和语料分析。

4.语音实验和语音的识别与合成。5.文本的自动校对和摘要。

三、语言学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1.机器翻译:通过计算机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外的一种或多种语言的语言信息处理技术。

2.人机对话:较低级目标是通过预先编制的程序来控制计算机跟人“对话”;更高级的目标是使“人”和“机”真正做到像“人”和“人”那样对话。

3.人工智能:能自动翻译、回答问题、执行人的语言指令,还能根据现实情况随时进行判断和推理,并做出文字形式或语音形式的报告。

第九章 语言学的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1、最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语言学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中的应用。

2、传统上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语言教学。

3.外国的传统的语言学研究的分支学科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汇学。

4、中国传统的语言学研究的分支学科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5.母语语言教学初步的任务是让已经具备一定语言能力的人继续学好语言。

6、掌握母语的一般途径是获得为主,学习为辅。

7.有利于培养学习较强的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和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外语教学方法是翻译法。

8.掌握外语的一般途径是学习为主,获得为辅。

9.机器翻译的四个层级中,目前在翻译技术上已经能够达到的最高层级是单词平面。

10.基本上仍处于“实验室”阶段的研究项目有机器翻译。

11.最早的信息处理研究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机器翻译研究。

二、多项选择题

45

1.广义的词典释义包括:(1)说明词的构造形式和形态变化。(2)说明词的词类和兼类。(3)说明词的历史来源和使用范围。(4)说明词与其他词的搭配。(5)说明词的习惯用法和比喻用法。

2.在我国,汉语语言教学的任务包括:(1)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2)培养、提高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3)推广和使用普通话。(4)实行简化汉字。(5)纯洁语言、健康文明地使用语言。

3.《语言学百科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词源》《形容词用法词典》《北京地名词典》中,属于语文词典的是:《现代汉语词典》《词源》《形容词用法词典》。

4.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在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攻方向是机器翻译、人机对话、人工智能。

5.语言学知识在信息处理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的成果包括:(1)汉字编码和汉字处理。(2)文体检索和数据统计。(3)语料库和语料分析。(4)语音实验和语音的识别与合成。(5)文本的自动校对和摘要。

三、名词解释题〖可转化为选择题〗

1.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应用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2.第一语言教学;即母语教学。

3.第二语言教学:即外语教学。

4.中介语: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的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

5.语言迁移:是指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的影响。

6.语文教学:母语的语言教学,是指完成了语言获得,即能够顺利地听和说一种语言后进行的更高层次语言教学活动。

7.知识词典: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所代表的事物的概念知识、即所谓百科知识的词典,也叫百科词典。

8.语言词典:也叫语文词典,主要解释某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用法,即词语的语言知识的词典。

9.语言信息处理:用计算机传送、接受,甚至理解、表达自然语言的各种信息的技术叫语言信息处理。

10.语料库语言学:倾向于把经过概率统计得出的知识作为计算机需要的知识的信息处理研究是基于经验的信息处理研究,与此相关的语言学研究叫做语料库语言学,或称为工程语言学。

11.语音合成: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并发出类似的声音。

12.语音识别: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听觉器官的反映接受语言信号并作出回应动作或给予语言答复。

46

第三篇:语言学概论笔记

语言学概论笔记

1.口语:就是有声的口头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存在形式。

2.书面语:是用文字来记录的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客观存在形式。

3.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特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4.能指: 索绪尔给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创制了一个专门的术语,称为能指,也就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5.所指:索绪尔给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称为所指,也就是能指成分,即特定的物质实体,所指的意义内容。

6.聚合关系:语言单位在线性语链中总处于一定的位置,能在同一个位置上出现的语言单位处在共同的组合关系之中,具有共同的句法功能。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这种关系称为聚合关系,或联想关系。

7.组合关系: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及互相关联的组合在一起的语言单位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8.语言学:指的就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9.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10.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

11.共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相对静止的情况,如现代汉语。

12.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如汉语史、英语史。13.理论语言学:把侧重理论探讨的语言学称为理论语言学

14.应用语言学: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15.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16.结构主义语言学:20世纪的一批语言学家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下开始集中研究语言系统本身内在的规律,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其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甚至超越了语言学领域,对哲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产生子了重大的影响。

17.普通语言学的含义和主要研究领域: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18.语音:语音语言的物质材料,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19.音节: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20.音素: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21.音标:音标是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

22.频率:是发音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它决定声音的高低。

23.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1888年制定的标记世界上各种语言的语音的记音符号。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制订的

24.音高:音高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25.音重:音重是声音的轻重强弱。

26.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征,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27.音强: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28.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29.音质: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品质。

30.元音:元音是呼出气流不受口腔部位阻碍而发出的音。31.辅音:辅音是呼出气流受口腔部位阻碍而发出的音。

32.复辅音: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合叫做“复辅音”。33.发音部位:发音部位就是发音器官阻碍气流的部位。34.发音方法:发音方法就是形成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35.音位:音位是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36.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中具有互补关系的各个音素,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37.音质音位:音质音位是以语素为材料构成的音位,其特点与发音的音质有关。38.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指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等。39.语流音变:语流音变是指音位和音位组合时,由于相互影响或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发生的变化。

40.语音学: 研究语音的学科叫语音学。可包括发音语言学、声学语言学、听觉语言学、音系学等。41.乐音: 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保持一种整倍数的比例关系的声音。

42.噪音: 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频率不存整倍数的比例关系,则呈现杂乱无章的形状,持这种波形的音叫噪音。

43.共振峰:因共鸣作用而能量变强的频率成分就叫共振峰。44.音位区别特征:能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叫音位的区别特征。

45.音位体系:每种语言的音位都是形成体系的。其内容包括该语言的全部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每个音位的全部变体;每个变体出现的条件;各个音位在组合与聚合关系中所表现的规律。

46.语流音变: 语流中一个音由于受到前后音或者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影响而在发音上产生某种变化,包括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

47.句位学:研究句位的学问叫句位学。例如句调位、句重位、句时位、句顿位。48.语音规律: 语音的历史演变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有严格规律的,有的甚至可以概括出较为完整的公式。如汉语浊音清化规律等。

49.音位::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50.严式标音:是一种详尽反映发音特征和差别的标音,又可以叫做音素标音

51.宽式标音:是一种比较概括的标音,与区别意义无关的发音特征和差别可不必反映,又叫音位标音 52.音位的条件变体: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53.音位的自由变体: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54.音渡:人们说话时,音位与音位,音节与音节连成一串,形成前后相连的连续语流,这些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联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联接方式,这些方式叫音渡,或音联 55.四呼:汉语韵母可以韵头的不同分为四类:即所谓的四呼。凡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

56.同化:语流里两个不相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随它相同或相似,这种现象叫同化 57.异化:语流里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这种现象叫异化

58.调位:从音位分析的角度看,由于声调也可以像元辅音音位那样区别不同的意义,因而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音位,这种利用音位的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叫调位。

59.词重音:指出现在多音节单词中的重音,它总是落在单词的某个音节上,是这些词的语音形式的一部分。

60.自由重音:每一个词里的重音位置虽然固定不变,但在不同的词里重音的位置却可以不同,这种词重音叫自由重音。

61.固定重音:如果不同词里的重音都落在词的同一位置上,这种词重音叫固定重音

62.句重音:指出现在句子中的重音,它通常落在句子中的某个词语上,是句子语音形式的一部分。63.重位:从音位分析的角度看,能够区别不同意义的重音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重位

64.语调:与全句的意思以及说话人的情感,态度相关的全句的高低长短强弱等方面的变化叫语调

65.节律重音:在一般情况下,一个节折群里作为节拍群中心的那个词语要读得略重一些,这种重音就是节律重音。

66.强调重音:说话人为了突出句中某个需要强调的地方有意识地特别加重某个词语的读音,这种重音就是强调重音 音。

67.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68.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

69.增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

70.韵律特征:韵律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以外的音高、音长、音强方面的变化。长短音、声调、轻重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1)他们永远都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2)他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

71.二合元音: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前响二合元音”,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合元音”。

72.三合元音: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三合元音”。三合元音一般都是中间响两头弱,因而又叫“中响复元音”。73.节拍群:在一个句子里,关系密切的音节要一口气说出,中间一般不能有停顿;关系不太密切的音节之间则可以有停顿,句子的停顿把一句话分成若干段落,句中这种以停顿来划分的语音段落叫节拍群。74.时位:由于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音位那样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因而也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时位

75.连续变调:声调语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合在一起时,音节的调值有时会发生变化而单念时不同,这种现象叫连续变调。

76.语汇:语汇是语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语汇也可以叫词汇。语汇或词汇作为语言学的术语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是词和语的汇集。它只能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语的整体,而不能指具体的一个一个的词或词语

77.语汇学:研究语汇的规律性和系统性的以及语汇的结构关系和类别的学科就是语汇学。78.词: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79.语:语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断。

80.基本语汇:基本语汇是语汇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它具有产生的历史长、使用的范围广和构词的能力强三大特点

81.一般语汇: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即一般语汇,它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82.惯用语: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惯用语多为三个字。

83.谚语:指在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大多是反映生产和生活经验,有深刻的寓意。

84.外来词:也叫借词,即一种语言从外族语言中翻译或借用的词语,这也是一般语汇的来源迫害一。各种语言的语汇中都大量吸收外来词

85.通用语汇与专用语汇是从词的使用频率上说的,所谓使用频率,一般都采用统计的方法确定。使用频率高的词就是常用语汇,频率低的就是非常用语汇。

86.古语词:指古代就已经产生,但又不算基本语汇,现在只是偶尔还使用的词,是一般语汇的一部分,古语词又包括二小类:历史词语和文言词语。

87.新造词:又称新词,指过去没有而机关报创造出来的词,这是一般语汇最重要的来源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一些事物消失了,大量新事物又不断涌现,这些都会通过新造词表现出来。

88.方言词:一般说的汉语方言词指相对于已经成为全民族共用语汇的词语来说,那些本来只在方言地区通行,进入共同语不久,并且被全社会接受和比较广泛使用的词。

89.成语:成语是汉语独有的而且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一般为四个字。

90.歇后语: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指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由两部分组成,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略去,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91.单音节词:是从音节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92.成词语素: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直接形成为词,即可以单用的语素。

93.自由语素:某种语素既可以单独形成词,有时又可以单独说出来。因为是虚词,所以永远不能单独说出来,这就是黏着语素

94.定位语素: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或者总前置,或者总后置。

95.不定位语素: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它们既可以前置,又可以后置。96.实义语素:就是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

97.变性成词:指语素转变词性而形成另一类词。即某些成词语素在语法功能上本来只是动词性的,或名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但在形成词的时候,却同时形成了两种词性的词。

98.变形成词:变形成词是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两种。

99.复合构词: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构成复合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主要有陈述式、偏正式、支配式、并列式四种。

100.附加构词:是词根语素+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附加式合成词,即“派生词”。构成派生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词缀语素是不成词、粘着、定位和虚义的语素。按照词缀在词中的位置,派生词可分为三种:前缀式、后缀式和中缀式。101.重叠构词:重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汉语的重叠词包括:(1)名词性重叠词。(2)副词性重叠词。(3)多重重叠词。重叠词重叠以后既增加某些语法意义,也不改变重叠词本身的词类。

102.词根语素:简称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主要词汇意义由它体现出来。词根语素都有一定的实在意义,与别的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时,也负载最主要的词汇意义。103.词缀语素:又叫构词语素,构词语素位置固定,不作为词的主干部分,但又参与构造不同意义的新词。词缀语素也有某种意义,但一般不如词根语素的意义实在,而往往是一种抽象的类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构造新词

104.离合词和词组词:离合词和词组词是形式上或人们感觉上像词,但在结构性和意义的搭配性上又接近词组的特殊的语汇单位。由于可以插入或扩展,所以它们有相当于一般词组的特征;但在未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又跟一般双音节词的长度差不多,所以至少在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看作词,这就是所谓的“离合词”(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词)和“词组词”(可以进行较大扩展的词)。105.简缩成词:是指把简缩的词语看成语素并在此基础上再形成词

106.逆序成词:指把原来只有合成词形式没有单纯词形式的词,反向截取其中一个语素再形成单纯词 107.语汇构词:是由两个以上语素组合而产生一个合成词,这是各种语言最觉的词的构造方式。108.构词:指语素和语素相互组合而构成的词 109.直接成词:语素不改变形式就形成词。

110.转化成词:语素改变后成为词,即一个语素转化为另一个语素再形成单纯词 111.成词:单个语素直接成为词。分为直接成词和转化成词。

112.构词语素:是指在词中位置固定,不是词的主干成分,又参与构造不同意义新词的词缀性语素。113.构形语素:是指在词中位置固定,但既不是词的主干,也不参与构造新词,并且不改变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类别,只改变词的语法范畴意义的词尾性语素。114.黏着语素:指的是永远都不能单说的语素。

115.虚义语素:是指一般不具有实在词汇意义的语素,或者说语素本身不直接负载意义,但当与其他成分组合成词或更大单位一时,才能使词或更大单位获得某种新的意义。

116.实义语素:是指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者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117.语法:语法即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118.递归:递归指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教学语法研究的结果面对的是人,即建立一套用词造句的语法规则体系用来进行教学。教学语法的特点是规范和实用,定义和说明要求具有简明性和可接受性。或者说这种语法系统要充分考试人的人的特点:一方面因为人的理解力有限而不能太复杂,另一方面又因为人毕竟有一定的理解力而不需要太多太细。

119.语境:语境是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120.教学语法

121.历时语法: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的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及其规律。

122.共时语法: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法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123.个别语法: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124.句子: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125.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126.词: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127.综合性语言:主要使用词形的变化、词的轻重音等语法手段的语言,如俄语,德语。128.分析性语言:主要使用虚词,语序等语法形式的语言如汉语,英语等

129.语类选择: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130.关系范围:主要指通过虚词和语序表示语法结构关系的语法意义

131.层次分析法: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赶切分到词为止,或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一赶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就叫直接组成成成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

132.组合规则:所有语法成分(小到语素和词,大到词组和句子之间的关系,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这就是组合规则。

133.聚合规则:所有语法成分(小到语素和词,大到词组和句子)之间的关系。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这就是聚合规则。

134.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也称作计算机语法,它的研究结果面对的是机器,即建立一套可以自动识别和操作的语法规则体系用于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的特占是精确和可靠,定义和规则必须具有推导性和可验证性。

135.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词的主要词汇意义。词根是词的结构中心。136.词辍:指附着在词根之上的语素,它对词义的构成起附加性作用。137.构词法:词的构成方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指一切新词的构造方法。狭义:指由语素组合成词的方法。

138.词形范畴:指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概括种类。一般包括:性、数、格、时、态、体、式、人称、级等。

139.语法范畴:语法意义进一步综合与概括所形成的意义类别。包括词形范畴和词类范畴。140.词类范畴:指各种语言中词的语法意义的分类。分为形态标准、意义标准、句法标准。141.语法手段:对语法形式再概括所得出的类别。

142.显性意义:指用一定的语法表现出来的各种语法关系。分为陈述关系、修饰关系、支配关系、平行关系、补充关系。

143.隐性意义:指隐藏在显性意义后面的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现为施事与动作,动作与受事的关系等。144.显性形式:从宏观上看,句法结构外部形式是线条性,我们把它叫显性形式。

145.隐性形式:从微观角度看,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具有层次性。这种层次性不能从外表一眼看出来,需要我们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地分析。

146.词法:也称形态学,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 147.句法:主要说明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

148.语法规律:语法规律指语法规则本身,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149.普遍语法:普遍语法指的是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机制。

150.核心语法: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

151.外围语法: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它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152.语法单位:可分为三级六种:第一级中语素组由语素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构词;第二级中词组由词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造句;第三级中句组是由句子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表达。各种语法单位相互之间具备不同的关系。一种是量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数量的增减,但性质和作用不变。另一种是质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表现为性质作用的差异,但成分数量未必变化。

153.语法形式:语法形式是能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154.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叫做“语法手段”。155.词法范畴:由词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范畴。156.句法范畴:句法范畴是由结构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

157.语法手段:首先可以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其中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词的重叠”三类。词形变化又分为:(1)附加;(2)屈折;(3)异根;(4)零形式。词的轻重音是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词的重叠是指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的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158.句法手段的类别。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语调四个小类。虚词就是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类选择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调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159.语法范畴: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1)性;(2)数;(3)格;(4)有定和无定。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1)时;(2)体;(3)态;(4)人称。

160.词类:词类就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161.词组: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就构成了词组。

162.向心词组: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

163.离心词组: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

164.不完全主谓句: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或者说需以来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才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就是不完全主谓句,或叫省略句。

165.划分词类的标准:(1)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即形态标准。(2)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即意义标准。(3)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即分布标准。功能分布的标准最具普遍性,而且是反映词类聚合关系本质的特征,是词类的本质属性。166.直接成分分析法: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或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就叫做“直接成分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必须依据两条原则:一是“成结构”,二是“有意义”

167.复句及其判定标准: 复句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从属的主谓结构组成,表达多个相互关联的较完整的意义,并且中间有较小停顿,或有特定的连接词连接,句子前后有较大停顿的句子。复句是复合句的意思。衡量复句的标准不是看有多少主谓结构或表达多少个意义,而是看句中有无停顿和关联词。168.语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语义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也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一是情感,也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意义”。理性意义也叫做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

169.理性意义:也叫做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一是思想,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

170.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一是情感,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

171.语汇形式:就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实词和固定短语

172.语法形式:包括语序、虚词、形态、重音、语调等形式。173.词汇意义:由语汇形式表达的语义 174.语法意义:由语法形式表达的语义

175.语言意义: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有一般与个别、稳定与临时的分别。在通常情况下都能够存在的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176.语境意义:在特定睥上下文、特定的交际场合中或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才能出现的意义是人别的临时。177.概括性是语义的重要属性,无论是词义还是句义都是概括的。

178.语义的模糊性: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但也不是所有的词语都如此。不少词语的词义是精确的。

179.语义的民族性:比较突出地体现在词义上,语义的民族特点也体现在词语的非理性意义方面。

180.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词义可以说是由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两部分构成的。181.词的理性意义:是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的反映而形成的,是词义的基本的和核心的部分

182.通俗意义:一种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 183.科学意义:一种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

184.感情色彩:最主要的是“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褒义色彩表现的是对词义反映对象的肯定、赞许、喜爱的态度;贬义色彩表现的是对词义反映对象的否定、贬斥、厌恶的态度。没有感情色彩的词是中性词,这样的词在语言的词汇中占大多数。

185.语体色彩:由交际环境的不同而导致的语言变体就是“语体”。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是语言中两种最基本的语体。如果一个词语只用于或经常用于某种语体之中,就会带上这种语体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词的语体色彩分为口语色彩和书面语色彩两种基本类型。不带任何语体色彩的词语是通用词语,它们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186.形象色彩: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

187.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义项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不包括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所显现的个别的、具体的、临时的意义。一个词有几个义项,这几个义项尽管反映的对象不同,但它们应该有一般人可以感觉得到的联系,如果没有这种联系,它们就不能算是同一个词的不同义项,而只难算不同的词。

188.义素: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叫做“义素”,又叫“语义成分”、“语义原子”。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

189.义素分析:就是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以便说明词义的结构、词义之间的异同以及词义之间的各种关系。

190.单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对象,也就是只有一个义项,这类词叫“单义词”。191.多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这类词叫“多义词”。192.本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193.引申意:多义词的其他意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本义衍生出来的,这些后来衍生出来的意义叫“派生义”,也叫“引申意”。

194.基本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总有一个是某个时期最常用最主要的,这个意义叫“基本义”。基本义不同于本义,基本义是就某个时代中多义词各个意义之间的关系和使用频率而言行的,195.本义:则是就多义词各个意义产生时间的先后而言的。由于确定二者的依据不同,词的本义和基本义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

196.引申:派生意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一般都是沿着客观对象间的相关性联系或相似性联系这两个方向进行的。前者的引申方式叫“借代”,后者的引申方式叫“比喻”。

197.借代: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虽没有相似性,但存在着某种比较稳定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乙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198.比喻:是指甲、乙两类对象之间有某种相似性,在此基础上,用原本指称甲类对象的词语去指称己类对象,从而使词语产生新的意义。

199.同音词:相同的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表示几个意思不一定是多义词,如果这几个意思之间没有联系,那就只是同音词。

200.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互相有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 201.同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202.等义词:指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在内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言中的等义词有些是借用外语词或方言词的结果。

203.近义词: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一般所说的同义词绝大多数都属于这种类型。

204.反义词:指的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

205.绝对反义词:如果两个反义词处于矛盾关系之中,非A 即B,这种词就叫绝对反义词。

206.相对反义词: 如果两个反义词处在反对关系中,肯定一方就必然否定另一方,否定另一方则未必肯定另一方,二者之间存在着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这类反义词就叫相对反义词。207.语义场:指若干具有共同的类属义素的词语(义项)构成的聚合体,208.类属义素:指反映一物所属类别的语义特征。

209.句子的语言意义:可以依据表达形式的不同而大致分析为词汇意义、关系意义和语气意义三个主要部分。

210.关系意义:句子通常都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词语在组合时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我们所说的“关系意义”。

211.词语在组合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因而,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又可分为“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212.语气意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语气意主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语气一般都是通过语调形式来表达的。

213.语义结构: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部分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便是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变元又称 “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

214.语义角色: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彩有“施事”、“受事”、“工具”、“结果”、“处所”等。215.述谓结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简单述谓结构,复合述谓结构,从属述谓结构,降级述谓结构。216.简单述谓结构:有的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构成,其中所有变元都只是名词性成分而不是述谓结构,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简单述谓结构。

217.复合述谓结构:有的述谓结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述谓结构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复合而成,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复合述谓结构。

218.从属述谓结构:有的述谓结构中的变元本身也是一个述谓结构,这种充当其它谓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就是从属述谓结构。

219.降级述谓结构:述谓结构中的变元可以带有修饰或限定性的成分,以表示变元某方面的特征,充当这类成分的述谓结构就是降级述谓结构。

220.蕴含: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蕴含用公式表示为甲乙。如果两个句子互相蕴含,它们之间就是同义关系。如果两个句子互相以对方的否定命题为蕴含,它们之间就是矛盾关系。

221.预设:预设和蕴含一样,也是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的,也是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但蕴含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而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222.歧义: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223.词汇歧义:指由词汇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词语的同音异义可能造成口头歧义。词语的同形异义也可能造成歧义。词语的一词多义也可能造成歧义。

224.组合歧义:指由词语组合关系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又可分为语法结构歧义和语义结构歧义两类。225.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26.字符:也就是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如汉字的“字”和拼音文字的字母。227.意符:就是表意的字符。

228.音符:就是表音的字符,但是语音没法用图形来表示,因此,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229.记号: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记号。

230.自源文字: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称为自源文字。

231.他源文字: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上创制的文字可以称为他源文字。

232.单纯字符:单纯字符是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字符的字符。每一个拉丁字母都是一个单纯字符。233.复合字符: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也包括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234.词语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言中的词语相联系的文字是词语文字。235.语素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素相联系的文字是语素文字。236.音节文字: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音节相联系的文字是音节文字。

237.音位文字:全部字符只跟辅音音位相联系的文字是辅音音位文字,平时就称为辅音文字。既有代表辅音音位的字符,也有代表元音音位的字符的文字是全音位文字,平时就称为音位文字。238.表意文字: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是表意文字。

239.表音文字: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是表音文字,表音文字习惯上又称为拼音文字 240.意音文字: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是意音文字。

241.假借字:自源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表示无法用图形来表示的词语,都采用了假借已有的同音或音近的字符来替代的办法,这就是“假借字”。242.楔形文字:高度象形的古苏美尔文字。

243.象形字:简化了的实物的图形,传统的文字学称之为象形字。

244.会意字:有些属于行为动作的词语只得用某些已有的字的复合图形来表示,传统文字学称这些字为会意字。

245.独体字: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单纯字符称为“独体字”。246.合体字:指把复合字符称为合体字。247.偏旁:把合体字中的独体字称为“偏旁” 248.形旁:表意的偏旁称为“形旁”; 249.声旁:表音的偏旁称为“声旁”。

250.正字法:是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例子是英文、法文的改革,还有汉字简化;

251.字符类型的改革:是文字类型不变,表音文字还是表音文字,但是字符类型变了,从阿拉伯字母变为拉丁字母,最有名的例子是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

252.文字类型的改革:是从一种意音文字改成一种表音文字。例子是越南在汉字基础上创制的意音文字字喃改成使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

253.文字的创制:指的是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

254.20世纪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在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逐步刻了自治的权利,特别是在二次大战结束以后,非洲和亚洲的民族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因此,一些国家的政府或半官方的机构,还有一些语言学家就着手为这些没有文字的民族语言创制文字,在四五十年代形成了一个创制新文字的高潮。国外称这项工作为语言规划。255.原形字:简化了的实物的图形,传统文学学称之为象形字。

256.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②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普通话,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义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257.双语现象:就是不同民族的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258.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指各种言语社团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259.基础方言:一种语言的共同语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260.语言转用:它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和整合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的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也有有称之为语言替换。261.阶级方言:阶级方言指不同阶级、阶层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

262.风格变体:风格变体指人们因交际环境的不同、交际对象的差异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不同风格特点的一种言语变

263.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指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所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264.亲属语言:亲属语言指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几种独立的语言。265.谱系分类:指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出的分类。266.共同语:指一个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对方言来说是一种语言的高级形式。267.基础方言:一种语言的共同语都是在某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268.语言的规范化:语言的规范化指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的运用确定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

269.借词:借词也叫外来词,是指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270.意译词:指的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的词。271.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272.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是外语在当地语言的影响下出现的变种。

273.混合语:也叫克里奥耳语,指在特殊的社会共同体里,经过洋泾浜化后扎下根,被下一代当做母语来学习使用的,成为唯一通用的交际工具的语言。

274.语言的分化: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一种语言逐渐分化为几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

275.语言的混合: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万分可能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这几种语言系统混合成一种语言的现象。

276.双言现象: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277.语言的对应关系:方言之间所具有的有规律的而非个别的语音之间相互对应的关系就叫做语音对应关系

278.克里奥耳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279.民族语言政策:主要是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具体说,就是如何对待少数戉语言,如何规定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政治地位的政策。

280.临界期:不管是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还是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是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但这些潜在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否则大脑的语言功能就会失效。

281.应用语言学:指研究语言学应用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第一语言教学:即母语语言教学,通常指在中小学阶段进行的语文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指外语教学,另外还包括双语地区的语言教学和民族语言地区的标准语教学。

282.中介语现象: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

283.语言迁移现象: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会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这就是语言迁移现象,其中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

284.词典:是解释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工具书。词典分为:(1)主要结实某个词语所代表的事物的概念知识,即所谓百科知识,这种类型的词典叫做知识词典或百科词典。(2)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用法,也就是词语的语言知识,这种类型的词典叫做语言词典或语文词典。

285.心理语言学:语言不但是一种符号系统和一种社会现象,孔明一种心理现象。研究语方的心理机制和相关表现的学科叫做心理语言学

286.思维: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用什么方法想问题,想得多想得少,想得到想不到等待,这种动脑筋去想的活动就是思维。

287.思想:用不同的方法去想因而得到了不同的认识,想得多和想得少,想得到和想不到也都可能得到不同的认识,这些动脑筋想出来的就是思想,思想是们对现实世界认识的结果。

288.感性思维:也称前思维活动,狭义的感性思维只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思维。广义的感情思维也包括唤起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加工改造的活动,这就是表象思维 289.抽象思维:也称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径称思维活动。指概论、判断和推理等复杂逻辑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

290.发散思维:也称外思维活动。指随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产生的综合心理活动,如感情,意志,美感和相关的文化传统意识等

291.单侧化:人的大脑左右两个半球并不是完全对称的,不但大小略有差别,而且有明确的分工,即左半球的一定部位掌管语方和挒的思维活动;而右半球茎的一定部位掌管与语言无关的直观动作的思维活动。292.语言文化学:通过分析不同语言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研究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这种研究就叫做语言文化学或语言民族学。这种方法对于研究没有历史文献资料的民族文化,对于研究没有文献或很少文献资料可资参考的早期历史及至史前史,都很有用处。

293.语言获得问题;人类语言的各个方面都十分复杂,可是儿童暛 不多都能在五风左右基本上掌握这个复杂的系统。因此,要揭开人类语方的奥秘,就必须对儿童接受这一套庞大的语音,语汇语法,语义体系的规律进行必要的研究,即儿童是怎样获得语言的,这就是语言获得问题。

294.语言能力问题人的身体器官中与语言相关的除了处于支配地位的,纯粹的生理功能器官之外,还有具有支配能力的心理功能器官大脑。因此要揭开人类语言的奥秘,就必须研究人的大脑,研究在脑与语言的关系,这就是语言能力问题

295.强化说:对于儿童获得语方的原因和条件进行解释的一种理论。源自苏联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及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及心理学家斯时金纳等人的刺激反应理论。该死理论认为,强化说跟随模仿说有联系,但认为儿童除了模仿更要通过不断受到外界的强化刺激来形成语言习惯。

296.天赋说:对于儿童获得语言的原因和条件进行解释的一种理论,建立在乔姆斯时基所提出的关于大脑中存在语言遗传机制这种一种假设基础之上,根据这种解释,人的语言知识中至少有一部分,即一些基本的类别范畴和语法原则,是通过生物进货和遗传得到的,然后通过后天接触的语言环境不断拁以调整和补充,最后才获得完整的语言知识。而先天具备的能力和后天补充的知识两方面中,先天的语言能力起到了最主要的内因作用。

297.语方获得过程的双词阶段:儿童一岁半到两岁的时候开始进入了双词阶段。这一时期儿童开始将两个词组合在一起说话,也可称为双词句语方,双词阶段标志儿童产生了最早的语法能力,儿童能够开始进行初步的词语组织了。

298.语言获得机制:遗传机制的意思是,即使人脑左半球是分区掌管不同语言功能,的,这睦由不同脑部控制的语言功能也并不是都具有相同的生物学基础:其中有一部分肯定是后天才获得的非本通报知识,如词语,发音等个别的语言现象,而另一部分则可能性是人天生就具有的知识,如语类,层次等最基本的句法原则。

299.人机对话:要求计算机先懂得生一个句子的意思,然后把看懂听懂的句子作为一种指令接受下来,并按照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者伤脑筋语言做出相应的回答。

300.语音识别: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听沉器官的反应来接受语言信号并做出回应动作或给以语方答复。301.语音合成:语音合成誻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并发出类似的声音,目前像素汉语的语音合成就已初步实现自动生成声韵调节器结合的章节及一些简单的语句

302.语言信息处理:人类的语言,当然只有人能处理,即只有人才能表达和理解自然语方的信息;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能力现在似乎已经可以由计算机来共享了,即计算机也可以传关这接收甚至理解表达自然语言的各种信息,或者说人和计算机之间可以通过语方来沟通。

303.语文教学:母语的语言教学实际就是指完成了语言获得,即能够顺利地听说一种语方之后,进行的更高层次的一种语言教学活动,这其实也誻所谓的语文教学

304.外语教学的听说法: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刺激反应学说影响而产生的外语教学法。

305.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的交叉性:是说学习外语的人的原来已经掌握了一种语方,现在又要学习另一种语方,这样原有的语言知识哏要学习的新的语言知识信汇会交驻重叠在一起

306.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的多元性:是说学习外语的人有年龄文化高低,时间长短和环境好坏等的差别,当然也有教外语的老师,使用的教材,速成还渐进,在学校学还是自学等的差别。

307.翻译法:既是比较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也跟后来注重语言生成机制的现代形式语言学理论有关,这种教学方法较多讲解语法规则,允许用本族语说明外语现象,注重局面语的读写训练民,重视不同语方的对比。其优点是培养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也能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实际听说的交际能力则可能较差,这种方法可能比较适用于对年龄较大,语法理解力能强,但学习外语语音较困难或不要求达到较高的听说水平的外语学习者的教学。

308.社会契约说:它认为原始人类起初没有语言,后来为了相互交际,就通过彼此约定,规定了各种事物的名称不,这样就产生了语方,这种观点注意到了语方的社会属性和语方符号的任意性,说明语言是社会集体的创造,并表明事物的名称和事物本身的性质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这种观点灺有问题,既然语言产生于人们的相互约定,那么人们在还没有语言的情况下,又怎么去相互约定呢?也许当时的人们可以利用动作,叫声等手段,但是这样一种命名方式对那些比较具体的事物来说或许可能,对那些比较抽象的事物来说就难于做到了。

309.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310.渐变性:是语言演变两个特点之一,语言只能渐变而不能突变,这是由语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交际工具这一本质属性决定的;

311.不平衡性:也是两个特点之一,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在语言系统内表现为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速度不同;

312.语言:语言是语音和语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思维的最有效的工具。

313.历史比较语言学:又称比较语法,它通过语言亲属关系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规律,拟测它们的共同母语。它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使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314.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

315.词尾:词尾是粘附在词(词根或词缀)后面,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语素,词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如books中的s,表示复数的语法意义,就是词尾; 316.词干:词干是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

317.变词语素:没有构词作用,但是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的语素,是变词语素,词尾就是变词语素。318.构词语素:具有构词作用的语素就是构词语素,词根和词缀能参与构词,就是构词语素。

319.单纯词:是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例如汉语的“人、手、水、河、啊、琵琶、枇杷、哗啦、坦克”等,英语如man、teach、book、moon、sun、long等都是单纯词。320.合成词: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321.复合词:完全由几个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构成的词就是复合词。例如汉语的“思想、学习、黄瓜、大豆、胆怯”等,英语的如“snowwhite、makeblieve、earthfall、friendship、motherland”等。322.附加色彩:指词义中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等方面的意义; 323.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

324.语法单位的的形成关系:语法单位共有三级,语素和语素组成一级,词和词组组成一级,句子和句组是一级,同级之间是量变关系。如“花“都是词,红花是词组。花和红花都是功能相同。

325.预设:预设和蕴含一样,也是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的,也是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但蕴含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而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用公式表示为甲乙。如“他哥哥没来,预设仍是他有个哥哥。326.语系:

327.文化局限词语:

328.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就是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例如“看”与“电影”组合成“看电影”,互相之间具有支配关系。

329.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例如/a/音位,在音节ang中实际念α,在音节jia中实际念A。

330.词干:一个词的词根和词缀合称词干。例如teachers除去s外,其余部分就是词干。

331.拼音文字: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或音位的文字,文字体系比较简明,一个词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的一个词的读音,例如英文就是拼音文字,单词man三个字母构成,与三个音标对应。

332.词语替换:词语替换就是用一个名称代替原来的名称,但所指称的现实现象没有发生改变,例如过去叫“戏子”,现在叫做“演员”。

33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指语言音和义结合是任意的,没有必然的联系,由社会约定俗成。

334.音位的自由变体——指处于同一位置中的几个音素相互可以自由替换,没有条件限制,这样的音素就是同一音位的自由变体。

335.句法同义——指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相近的结构意义。

336.意音文字——指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造成的文字体系,一个自重既有表意成份,又有表音成份。汉字就是意音文字。

337.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例如法语、意大利语共同来自拉丁语,它们是亲属语言 338.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答:人要说话所需要的因素: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当前处理的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哲学问题、逻辑问题。人要接受语言所需要的因素:组织与分析的能力、心理、生理问题;发音、听音的器官和神经网络及机制和能力;复杂的生理和物理问题。总之一句话,言语交际是通过许多因素对语言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言者编码,听者解码。“码”即所谓的言语。339.书面语和口语的主要差别:口语与书面语是语言运用的两种形式。口语指口头语言,即人们在口头交际时所使用的有声语言。它通过人的口耳相传以起到交际作用。书面语指用文字写下来的话,即文字记录的语言。口语是第一性的,自从人类有了有声语言,就有了口语。任何书面语和其他如哑语、手势语等都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一种语言形式而非某种个别带有口语色彩的词语。如“口头语儿”和“口语”并不是一个概念。口语多用于日常焦急,使用灵活。而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它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并且产生在文字以后,因此它的历史比较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作用有所扩大,主要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其特点是严格的,规范的。尽管口语和书面语联系甚密,但它们还是存在着不同之处。(1)、口语以人类的语音为载体形式。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达到交流信息的目的。书面语以文字符号为信息载体,一般通过手写和眼看大到交际目的。(2)、口语和书面语的变化速度不同。由于交际和使用条件不同,口语和书面语变化速度也不同。口语变化快,可以说经常处于变化中。书面语变化慢,具有相对稳定性。例如汉语的口语和文言,两者起初是一致的。文言是当时对口语的纪录。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文言脱离了口语,后来是白话文代替了文言,这是书面语又接近于口语。(3)、口语交际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参与者各种非语言的因素。如姿势、手势、神态表情、语调等都在交际中起了辅助作用。所有这一切在书面语中都被忽略或失去了。因此,口语交际不要求那么完整,允许省略一些词语,而书面语则要求表达严密、确切、完整。(4)、使用口语交际时比较随便。多用短句,可以使用一些俚俗词语,歇后语或“口头语儿”等。书面语则要求比较规范,讲究造词造句,不大使用俚俗词语,句式也相对比较严整,关联词语的使用也比较多一些。如“红薯”在口语中可以叫“地瓜”“白薯”,而在书面语中则不能使用俚俗词语。(5)、口语中遇到同音词语的时候,一般会采用换一种说法加以区别,否则会因为同音歧义而影响正常交际。书面语因为使用文字符号记录的,在遇到口语中的同音字时,可以采用另一种写法来区别。如汉语中的第三人称代词,口语只有一个语音,而书面语却有“他”“它”“她”三个不同的汉字代表男性、中性、和女性。另外,书面语中还有一种叫做“同形词”的现象,即采用同样的文字形式记录口语里不同的词。这种同形词的读音和意义都不同,如汉语中的“银行”的“行”与“行走”的“行”。(6)、口语交际要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运用口语交际的时候,参与交际的人不管是说话人还是听话人,都必须是出于同一个时间、空间中,否则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际。而书面语可以通过文字的记录突破口语在时间和空间上对交际的限制,而把信息传输久远反馈,不能是双方正常的口语交际。以上可以看出,书面语和口语是属于语言应用中的不同的系统,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把它们混淆起来。

340.书面语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世界各国都把书面语的产生作为文明史的开端决不是偶然的。在一个只有口语而没有局面语的社会里,人和人之间的交际范围是极其有限的,并且只能口耳相授戒,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都受到严格限制。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人和人之间进行交际,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限制,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的速度和传播的范围,从而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341.语言和种族的关系: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342.语言与各个领域的社会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学必须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才能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答:语言客观存在形式是极其多样化的,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需要,去研究客观存在的语言的各个不同的方面。要形成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首先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然后才有可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那样才能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如果研究对象长期不确定、不明确,或者研究对象太杂,范围太宽,研究就不可能深入,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343.应该如何理解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首先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自从有了文字以后,语方就有了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即书面语,任何一种语方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随口语的演变而演变。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2其次,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的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口头交际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语方言环境中进行的,而且交际双方或各方在进行口头交际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各种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各咱不同的口气和语调,而书面语一般没有记录这些万分,而只记录了词语,也就是口语传递信息和思想感情的关键万分,同时,书面语写作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失调,可以写得比口语更精练,可以写得比口语更精练民,更准确,这样看来书面语就比口语少了一些内容。另一方面,书面语也不是口语的机械复制品。口语由于有语境和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的帮助,可以省略某些语言万分而不至于影响理解和交际,书面语却由于没有记录这些因素而别人很可能难以理解,这样看来,书面语就又比口语多了一些成分。所以简单地说局面语是口语的书面记录是不确切的。确切地说,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口语书面形式。另外,书面语一旦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以后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就具有相对而言独立的发展史,书面语由于克服了口语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局限,就有可能积累起比口语更丰富的语汇,更精密复杂的语法结构,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所以不能将书面语简单看作口语的书面记录。

344.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语言和言语的区别:①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固的,具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②语言是个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社会因素是它的本质因素。言语除了具有社会的因素外,还具有个人的因素。③语言系统的各个结构成分是有限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它们说出无限多的句子来。语言和言语的联系也是紧密的,语言和言语的联系:①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②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它对第一性的言语起着积极的、巨大的作用。345.任何符号,包括语言符号都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包括在任何情况下永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物质的实体;另一个方面是约定俗成的意义。语言符号可以双做一张纸,一面是声音,一而是所表示的意义。正如我们无法把一张纸的正反两面切开,我们也无法把语言符号的声音实体和所表示的意义分开;声音离开了意义就不同埋 是语言的声音,意义离开了声音也就不再是语言的意义,而且声音和所表示的意义一旦分开,语言符号也就不存在了。这就是为什么研究语言一定要贯彻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原则,因为一旦形式脱离了意义就不再是语言的形式,意义脱离了形式也不再是语言的意义了。

346.语言符号的特点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47.语言是一个系统:语言不是一堆互相之间没有联系,互不相干的独立存在的符号,而是各种不同的语言符号根据严密的组织规律分层次组织起来的,不同单位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系统;它由语音系统,语汇系统,语法系统,语义系统等子系统组合而成的。

348.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系统性是不平衡的:各个子系统是有明显差异的。语音系统的系统性最强,几乎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例如现代汉语的多数方言的浊塞音和浊塞擦音都清化了,只有个别方言还保留浊塞音和。语法子系统的系统性也强。

349.语言是系统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自主性:整个系统是在封闭状态下进行的,在一般情况下不依赖外界因素的支撑,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语言是依靠全社会的人不断使用而存在的,至于每个人的生老病死,都不会对语言系统产生什么影响。相对的封闭性是任何一个系统自然的特征,如果没有相对的封闭性就不成其为一个系统。据此,语言系统又具有相对的自主性。所谓自主性就是语言系统内部的现象和现象之间的规律都可以通过语言系统本身来加以解释,而不需要向外界去寻找解释的理由。这也就是索绪尔为什么要严格区分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而强调研究内部语言学的原因。

350.语言系统的层次性:是就整个语言系统和各个子系统而言的,都是分层次的,不是单一层次的,而且有上位层次,下位层次之分,351.聚合关系:语言单位在线性语链中总处于一定的位置,能在同一个位置上出现的语言单位处在共同的组合关系之中,具有共同的句法功能。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方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这种关系称为聚合关系,或联想关系。

352.组合关系:一个语方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及互相关联的组合在一起的语言单位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35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354.应该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音义关系是非本质的关系。第一,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如前所述,世界上为什么有多达5500种语言,就是因为人类创造语言时在选择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方面的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

当然,说语言的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是就语言的主要方面说的,语言中有少部分词语的音义联系是可以解释的,不具有任意性,比如布谷鸟,汉语叫做“布谷”,英语是cuckoo,法语是coucou,匈牙利语是kakuk,古希腊语是kokkuk,这里关于布谷鸟的语音形式,五种语言都十分相似,是根据自然界的布谷鸟鸣叫的声音仿拟的结果,这些词的音义结合就具有一种可以解释的逻辑联系。章太炎在《国故论衡·言语缘起》一文中说,汉语的汉语的马、牛、鹊、雀、雁、鹅、鸠等,都是模拟自然事物的声音构成的。不过,这种模拟词语的存在并不能说明语言的音义联系不具有任意性特点,因为纵观人类的语言,一方面,这种性质的模拟词语只占语言词汇系统中很少一部分,不具有系统性,客观世界中有声音可以模拟的事物毕竟是少数,另一方面,即使具有声音的事物,人类记录这些现象时,其词语并不都采用模拟的方式,有些语言采用模拟方式,有些语言不采用模拟方式。例如“猫”,汉语念mao,与猫的叫声很接近,是模拟性的,但英语是cat,法语是chat,德语是kater,俄语是KOT,没有采用模拟方式记录。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如:人、刀、树、水、路、妻子、太阳、月亮„„,汉语的语音形式和英语的语音形式不相同。像上面那些词语,汉语的读音是ren、dao、shu、shui、lu、qizi、taiyang、yueliang,英语的读音是person、knife、tree、water、road、wife、sun、moon。(为便于查看,这里没有使用国际音标符号表示读音)第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而同样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如long,汉语表示“龙”等意义,英语表示“长”;又如英语uncle,等于汉语的叔、伯、舅、姨父、姑父,aunt等于婶婶、舅妈、姑姑、姨妈。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汉语有众多的方言,同样的事物在各个方言也有不同的读音。汉语有七大方言,各个方言区根据语音特点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次方言区。不同方言区之间,语言的音义联系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同一语言中不同方言的语音差别,也说明了音义联系是具有任意性的,不然,就不会存在什么方言差别了。

35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 答:产生的几个阶段:1)从16世纪到18世纪,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西方一些学者懂得的语言和了解的语言大大增多。2)17世纪和18世纪不少人纷纷搜集和编纂多语种的对照词表,有人发现欧亚两洲语言有明显相似之处,并开始加以比较研究,后来语言学吸收近代生理学和声学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科学的语音学,并运用其的理论和方法发现语言之间严格的语音对应规律。3)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学科终于建立起来

356.为什么不能单凭“相互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答:1)“相互理解程度”是西方一些语言学家所采用的区分“语言”和“方言”的唯一标准,即他们认为:相互不能理解的是不同的语言。同时主张:相互能理解的各个方言从属于同一民族语言,使用同一语言的人属于同一民族,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属于不同的民族。其实,这种通过识别“语言”和“方言”,从而识别“民族”的惯例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单凭“相互理解程度”,也就是依据语言结构差异的程度,来确定身份未定的“话”是属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还是不同的“语言”,从而确定有关的社会群体是一个民族还是不同的“民族”,这种方法是把复杂的问题过于简单化了,而且很可能会在政治上引起严重的后果,即可能会把本属于同一民族但通话有困难的群体所使用的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当作不同的“语言”,从而认为这些社会群体是不同的民族。2)客观上,在有些地区,分属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居民使用的语言差别很小,甚至是一模一样的“话”,按照“相互理解程度”的理论,这些居民说的“话”应为一种语言,因而他们也应属于一个民族。这样推论与客观事实是不相符的。3)实际上,按照“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并参考社会政治因素来区分“语言”和“方言”才是正确和可行的处理方式。

357.为什么说语言虽然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并不是最可靠的标志。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因此语言就成了民族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民族又突破了语言作为标志的现象,这样看来,尽管“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但事实上还不是最可靠的标志,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358.区分语言和言语有什么意义 答:区别语言和言语是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所必须的,区别语言和言语可以纯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并把对象限制在一个内部一致的出均植系统的范围内,而使语言学回到本体研究部分,从而提高语言学研究的科学性

359.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形特征对语言系统的结构特点有什么重大意义。答:语言符号的离散特征和线形特征使语言系统的组合单位的成员之间,整个语流的各个部分之间就都有可能形成各种关系,产生各种相互影响。线形特征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等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

360.为什么尽管语言是客观存在的,可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学说和观点。答:1)对语言的观察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目的不同、依据的理论不同、使用的方法不同、依据的素材不同等因素会造成语言学存在着不同的理论。2)即使以上都相同,但由于时代的不同,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水平不同,个人的学术水平和学术态度等等主观因素不同,结论也就不可能完全相同。3)客观语言是浑然一体的,并和参与交际的各方、周围的社会环境等等是分不开的。语言学家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运用现有的研究手段对研究现象加以切割分析,然后再进行综合。4)作为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并永远处于发展演变的过程之中。

361.普通语言学的含义和主要研究领域: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主要研究领域:

362.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主要研究领域 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任何一门应用语言学都有自己的理论,都是依据一定的语言学理论结合具体应用领域的需要而形成的,是主要性质。主要研究领域:1)最早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2)实验语音学,是现代通讯领域应用语音学的理论和成果改进通讯质量和效能的体现。3)计算机的广泛翻译、自然语言理解等等结合语言学的理论和成果,形成的新的应用语言学。4)也可用来侦破刑事案件。

363.古代哲学家对语言的研究:中外古代的哲学家早就认识到人和人之间通过发出一串串声音或者通过局面的文字形式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这种活动是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种社会现象,人们思考问题是在运用语言对客观世界进行命名,分类,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不出声的语言则是内心的语言等等。不论中外,古代哲学家都把对哲学思辨作为语言研究的重点。还有不少研究和教授古代典籍或教授外邦人的学习醳语言的人出于实际需要,对语言本体进行了相当深入系统的研究。

364.索绪尔的主要贡献:开创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区分了言语活动中的“语言”和“言语”,语言是社会的,抽象的,匀质的,言语是个人的,现实的,异质的;给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创制了专门术语-能指和所指;明确地确定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使语言逐步形成了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20世纪的语言学对其它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

365.语言学家研究语言的三种主要视角:一种着眼于语言的本体,也就是重点研究语音,语法,语汇语义等语言系统内部的结构规律,一种着眼于语言的社会功能,也就是重点研究语言在社会中的功能以及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还有一种着眼县城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重点研究思维和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366.语言学研究在语言规划中的作用:战后的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其中很多国家的语言状况十分复杂,原宗主国语言的影响还十分显著,因则确定官方语言和教学语言,民族语言规范化,乃至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制定文字和局面语规范的任务十分繁重。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尽管历史悠久,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同样需要补课。在这些国冡和地区一般由政府主持的语方规划工作需要语言学家的积极参与。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展的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和汉语规范化运动就属于这种性质的工作。

367.语音在语言中的作用:世界上任何一种自然语言都是有声语言。作为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交际工具,语言要借助语音这种可以感知的物质形态,才能使语言成分物质化,无形的意义才能够被传递,接收,辨别和理解。二是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时,说话人借腲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把苛种思想或信息传递给听话人,听话人则凭借听觉器官接收到的这些声音来辨别和理解对方的意思,语言借助声音把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大脑联结起来。总之,离开语音这个物质外壳,语言就无法发挥其社会交际的作用。

368.语音和一般声音的本质区别:它和一般声音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声音。比如在普通话里,zuguo这一串声音同“祖国”这一个词的意义联系在一起。这属于语音。脱离了意义,或虽能表达一定的意义,但并不属于语言符号系统,就不是语音。比如人咳嗽,只是感冒的征侯,而不表示任何意义,因而不是语音。有时经过约定虽然表示一定的意义但没经过社会的约定俗成而成为语言符号系统的构成要素。总之,语音本质上是社会现象,但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生理基础,并且具有一系列物理属性一心理属性

369.音高与发音体的形状和质地的关系:音高由频率大小决定,频率的大小同发音体的形状和质地有关。相对而言,大的,长的,精的,厚的,松的发音体振动慢,频率低,发出的声音低,反之则高。语音的高低则同人类声带宾长短厚薄,松紧有关。一般而言,妇女和儿童的声带较短较薄,所以他们的声音就高一些,成年男子的声带较长较厚,所以他们的声音就低一些。

370.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1)在汉语等声调语言中,音节内的音高变化构成能够区别意义的声调,比如汉语普通话“妈,麻,马,骂”这四个词就是由这种音高变化来区别的。(2)语言中句子的语调具有丰富的表达功能,它可以表达各种语气以及说话人的情绪等。比如在北京话时在,“他不来”这句话,如果句末的来音高压低,表示陈述事实,反之,询问。总之,在任何语言中,高高变化都是语调的主要构成要素。371.音强与使发音体振动的外力的关系:1音强由振幅的大小决定的。振幅同音强成正比,振幅的大小又决定于使发音体振动的外力的大小。外力大,振幅就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2语音的强弱则决定于发音时用力的程度和气流量的大小。如说话时,如用力,呼出气流大,发出的声音就大,反之则弱。372.音强和响度关系密切,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响度指人们听觉上所感到的声音的强弱。实验表明,一个强度较大的音听起来并不定比一个强度较小的音更响亮,这是因为除了音可之外,音高等因素也会对声音的响度产生影响。比如说话时如果把嗓门压得很低,即使用很大的气力来发时,听上去仍不怎么响亮,相反,则响亮得多。

373.音强在语言中的作用: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英语、俄语等语言的词重音,汉语的轻声都与音强的变化有关。比如:地道的第二个字如果读成轻声,是形容词,如果不读轻声,是名词,意思是地下坑道。

374.音长在语言中的作用:音长的变化在许多语言和一些汉语方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比如英语中的pool与pull都是用长短音的对立来区别意义的

375.对语言来说,重要的、能起区别意义作用:1是相对的音高、音强和音长,是声音高低,强弱,长短变化之间的对比,而不是绝对的音高,音强和音长。以音高为例,在读“诗”这个字时,妇女的绝对音高要比成年男子高,但只要相对是一个高而平的调节器子,就不会使人听成“石”或者其它字。2语音中的音强,音长也是如此。

376.音质的性质:指声音的个性或特色,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在音高,音强,音长都相同的情况下,声音之间的差异就是音质的差异。音质是由声波的形式决定的。

377.乐音和噪音的区别: 2乐音听起来和谐悦耳,如种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语音的中元音也是都乐时。噪音听起来嘈杂刺耳,如机器声。

378.音质与发音体、发音方法以及共鸣器的形状之间的关系:从物理学角度看,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要素。音质是最基本的要素,因为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影响音质的三个因素有:(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语音中的音质也取决于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即(1)声带振动不振动,这是发音体方面的因素。(2)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方面的因素。(3)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

379.音质在语言中的作用:对人类语言而言,音质是声音四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它对区别不同的语言形式,从而区别不同的意义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如在汉语普通话里,“湖”和“河”这两个不同的意义就是依靠u和e之间的音质差别来区别的。英语里fat与vat是靠f和v之间的音质差别来区别的。

380.人类发音器官的构造及其各部分的功能:人的发音器官是一条由肺部一直延伸到唇、鼻的形状复杂的管道。由三部分组成:发音的动力源,发音体,共鸣腔。肺是发音的动力源,为发音提供所需的动力;声带是语音中乐音的发音体,噪音的发音体则是参与发音的有关部位;声带以上的咽腔,口腔和鼻腔是发音的共鸣腔。

381.声带活动的情况:当我们正常呼吸或发f,s等音时,声带不振动;当我们发a,I,u等元音或m,n,l等浊辅音时,声门闭拢,但留有余地有狭缝,气流从中挤出,从而激起声带发生一开一合的周期性振动;当我们咳嗽或发只喉塞音时,声门完全关闭,然后突然打开,让受阻的气流迸发而出;当我们耳语时,音声门几乎窾开卷有益地,声带不振动,气声门打开,气流从这里摩擦而出。语音中任何乐音成分的发凌晨都必须有声带的振动,声带是语音中的乐音声源。除开合活动外,声带还可以依靠榴状软骨的转动,产生松紧的变化,从而使人可以控制语音的高低。

382.语音中的不同音质是如何形成的:声带振动不振动,这是发音体;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瑷珲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皯是会造成共鸣腔调的不同形状。语音中音质的不同。是由上述三个方面的决定的。383.如何理解语音的心理属性:语音与人类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因为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音与人类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就是语音的心理属性。人的听觉器官和大脑听觉中枢对语音的发音和声波的古籍是语音心理属性的重要方面。实验证明:人的听沉虽然是由客观的声音引起的,但作为心理现象的主观听觉和语音的客观声学效果之间并不总是一对一的关系,语音声学要素的变化并非都能在听沉上得到对等的感知。我们知道,一个音在听觉上的高低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但主观听沉上对音高的感知与客观的声波频率并不一致。实验还证明:扣学古籍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和概括性。大脑听沉中枢在进行语音识别时,显然对嗅觉器官传送过来的声波进行了一定的过滤和筛选,只选择并提取了与识别语音有关的特征,而舍弃其他信息。这是一个十分复杂且目前尚知之不多的心理过程。这方面的研究对人工合成语音和通信工程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84.为什么说语音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1语音虽然具有物理生理属等自然属性,但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2语音的社会属性首先体现为:语音与语义的结合由社会约定俗成,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就没有语言的产生,也就没有语音的存在。例如,汉语普通话用mei表示“没,煤,眉”等意义,英语却用近似的音表示“五月,可能”等意义。3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任何民族语言在语音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系统,这种系统都是在特定的社会中形成的,都是特定社会独特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由人的生理条件决定的。不同的语言会使用不同的语音。比如汉语普通话使用zh,ch,sh三个辅音,而英语中就没有;即使相同的语音,在不同语言中也会有不同的功能和价值。汉语普通话中b和p具有区别意义的功能,而英语中speak和peak就不能区别意义。4同一语言在不同的地方也可能有不同的语音系统,使用不同的语音,赋予语音不同的功能和价值。比如汉语中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和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方言,就具有不同的话音系统。这是由社会决定的,而不是由人的生理条件决定。

385.国际音标的优点:记录音素的书写符号叫音标。国际音标的优点有:①形体简便清晰,易于学记。②音素与符号一一对应,记音准确。③符号完备,记音灵活④全球统一便利。

386.使用国际音标应注意的问题:第一,要注意将国际音标与字母区分开来。国际音标没有大小写、印刷手写体的区别,在国际音标中,一个字母的不同形体就是不同的音标,代表不同的音素。如[n]和[N],汉语拼音字母与国际音标不同,如p与[p]。第二,要注意将形体相似的音标区别开来。比如zzz.第三,要了解国际妙语中音有宽式与严式的区别。例如汉语“电”宽式为[tian], 严式为[tang].387.简答语音中最基本的要素。答:从物理学角度看,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要素。音质是最基本的要素,因为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影响音质的三个因素有:(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语音中的音质也取决于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即(1)声带振动不振动,这是发音体方面的因素。(2)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方面的因素。(3)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 388.简述元音分类的依据。答:(1)可将元音按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分为舌面元音与舌尖元音两大类。(2)舌面元音内部又依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分为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等;依舌位前后分出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依唇形的圆展分为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3)舌尖元音内部又按舌尖的不同状态分为舌尖前元音、舌尖后元音和卷舌元音。(4)元音内部又可根据软腭升降的情况把它们分为口元音和鼻化元音两类。

389.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1)辅音发音时气流在喉以上的发音器官中会受到某种阻碍,而元音则不受阻碍;(2)辅音发音时成音部位明显紧张,而元音则为发音器官各部位均衡紧张;(3)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而元音则气流较弱;(4)辅音发音时声带多不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而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也比辅音响亮得多。

390.元音音质的差别主要是由共鸣器的不同形状决定的:所有元音的发音体都是声带,发音的方法都是让肺部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使声带发生振动,然后使气流毫无阻碍地通过声道,口腔是人类发音器官中最主要的共鸣腔,一般元音的不同正是口腔的不同形状造成的。因此它是由共鸣器的不同形状决定的。391.改变口腔形状的三种方式: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嘴唇的圆展:根据发音时舌头起作用的部位的不同形成的。

392.舌位前后、高低和嘴唇的圆展在元音发音中的作用P50 393.舌面元音舌位图 P49 394.主要的发音部位: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位。辅音的发音部位:双唇音(b p m),唇齿音(f),舌尖前音(d t n l z c s),舌尖后音(zh ch sh),舌面前音(j q x),舌面后音(g k h ng),395.发音方法的内容:是发辅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以及其他方面的变化1)狭义的发音方法只指辅音发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2)广义的发音方法还包括声带振动是否,送气是否等发音特征。

396.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辅音发音中的作用:发音时形成阻碍,克服阻碍,声带振动不振动,送气不送气等发音特征。

397.辅音的发音过程可以分为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1)根据阻碍的方式不同,我们可以把辅音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半元音八类。(2)根据发音时声带的状态,声带不振动叫“清辅音”。〔p〕、〔t〕、〔k〕等。声带振动叫“浊辅音”。〔b〕、〔d〕、〔g〕。(3)根据发辅音时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

398.论述音位的性质(特征)。答:(1)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2)音位不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且是具有这种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3)音位是由一组彼此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4)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总是特定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399.音位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社会属性). 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每种语言中都有相当数量的音素。从自然属性上看,这些音素之间的差别都是音质差别;从社会功能上看,这些音素差别却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它们有些与意义的差别有联系,可以区分不同的意义;有些则与意义的差别无关,没有区分意义的功能。)2. 音位不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且是具有这种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3. 音位是由一组彼此的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4. 音位总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总是特定的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方言的音位。

400.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的区别::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来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包括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调位”、利用音强等方面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重位”和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时位”。

401.音位理论的基本原理:音位理论对具体语言或方言里的所有音素,并非一视同仁,而根据它们在语言中的作用区分出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凡是具有辨义功能的,就是重要的,不管它们之间的音质差别多么细微,都必须设立不同的音位,以便严加区分;凡是没有辨义功能的,就是不重要的,对它们就不必严格区分,而可以归并在同一个音位里。这样具体语言或方言里数目繁多的音素就可以归纳为一套为数有限的的音位,从而使语音系统的结构特征得以呈现出来。

402.什么是音节?它是如何划分的?举例说明音节的音峰和音谷。答:音节是语音中最小的结构单位,是从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的最小语音单位。①音节是根据发音时喉部肌肉紧张程度划分的,即发音时,肌肉紧张一次就形成了一个音节。②音节紧张的顶点是音峰,音节紧张的最低点,即音节的交界处为音谷。403.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功能音类,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音位是用来概括反映一组音素的辨义作用的功能单位,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

404.什么是音位的区别特征?它有什么优越性?答:音位区别特征是能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叫音位的区别特征。音位区别特征的优越性是可以单个或集体地描绘音位,既具体,又深入;既独立,又联系;既客观,又全面。对提示音位聚合类及运用计算机进行言语识别与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405.举例说明什么是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什么是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答:①有各自出现条件的音位变体叫条件变体。在同一语音环境中可以自由替换的音位变体叫自由变体。②从音素的音质角度划分与归并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利用音高、高长、高强这些非音质要素形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

406.区别特征与音位的聚合: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相互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

407.如何理解音位和音素的区别:(1)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人类语音的音质上着眼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两个音若音质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音素。(2)划分范围不同。音素是从人类的语言所能用到的全部语音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则是在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408.归纳音位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对立原则:一定语言或方言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素,如果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能起区别词或语素的作用,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性关系,就可能成为名自独立的不同的音位。互补原则:如果几个音素是互补的,在正常的情况下从不在同一个语音环境里出现,那么可以划定为一个音位,音素甲出现在某一位置,音素乙就不在那儿出现。这咱现象叫互补分布。相似原则:如果一类音素是互补分布,而且在语音上相似或相近,那么这些音素就可能归并为同一音位。

409.举例说明什么是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什么是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答:①有各自出现条件的音位变体叫条件变体。在同一语音环境中可以自由替换的音位变体叫自由变体。②从音素的音质角度划分与归并出来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利用音高、高长、高强这些非音质要素形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

410.为什么说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区别特征是由特定的音位系统决定的 答:一个单位具有哪些区别特征,这需要把它入到特定语言或方言的音位系统中去考察,放到与其他所有单位的对立关系中去分析才能确定。因为一个音位需要而且只需要与本语言或方言的所有音位区别开来。比如,汉语普通话的/p/,如前所述,以双唇和/t/区别,以‘闭塞’和/m/相区别,以“不送气”和’/’p’/相区别,但并不通过清音这个特征与其它音位相对立,因为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和/p/同部位的浊塞音音位。总括起来,汉语普通话/p/的区别特征是:双唇,闭塞,不送气。通过这三个区别特征,/p/就可以与汉语普通话辅音音位系统中的所有单位区别开来。

411.“肌肉紧张度说”的内容:是根据发音时肌肉紧张程度的变化来解释章节的形成和确定音节之间的边界的。这种理论认为,人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肌肉总是松弛和紧张相互交替的。肌肉每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肌肉的紧张过程又可以分为渐强,最强,渐弱三个阶段,最强阶段叫‘音峰’,渐弱阶段和下一次紧张的渐强阶段的交界之处,紧张程度最低,叫做音谷,音谷所在的地方就是音节之间的分界处。412.复元音和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复元音的几个成分同属于一个音节,发音时发音器官只有一次肌肉紧张;相连的单元音则各自分属于不同的音节,发音时有几个元音就有几次肌肉紧张;复元音是一个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连续滑动的,元音的音质是不间断地逐渐变化的,中间会产生一连串的过渡音。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彼此独立的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跳跃式的,元音的音质是突变的,中间没有过渡音。

413.复辅音与两个相连的单辅音的区别:1一个章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叫复辅音,它也是一个音节内部的音位组合。如果两个辅音相连,但却分属不同的音节,就不能算是复辅音。比如英语expel里的k和s 音处在同一个渐弱阶段上,属于同一个音节,因而构成复辅音;p和ks相连,却处在另一个渐强阶段上,属于另外一个章节,因则不能和前面ks构成一个复辅音。

414.复辅音不同于复元音的特点:1)复元音的音质变化是逐渐过渡的,几个元音由一连串的过渡音联结在一起,中间没有明确的界限。(2)复辅音里的几个辅音并没有像复元音那样一体化,它们各有自己的发音过程,中间有明确的界限。

415.弱化的主要表现:辅音的弱化表现为发音阻力减少,表现为清辅音弱化为浊辅者,塞音,塞擦音弱化为擦音。如喇叭,嚏喷,早晨等。二是元音的弱化表现为发音的用力程度减弱。表现为复元音弱化为单元音,其他单元音向央元音靠拢或变为央元音。元音的弱化跟随轻重音有关,在轻音音节或非重读音节里,元音大都要弱化。如回来,妈妈,英语中的as/are/was等。三是在有声调的语言里,弱化的音节的声调也会发生变化。比如汉语普通话的轻音音节推动原有的调子,变得短促,调值依前面一个章节的声调而定。416.音节的划分应该考虑哪些因素:1音节的划分要根据音节在发音机制上的特性来划分,目前在我国比较有影响的理论是肌肉紧张说。2音节的划分除了要根据章节在发音机制上的特性之外,还要考虑到语音社会性的影响,要受到特定社会语言习惯的制约。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特有的章节结构,不同的章节结构会使章节划分产生不同的结果。

417.不同语言在音节结构方面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18.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有哪些主要特点:(1)汉语普通话具备V、C-V、V-C、C-V-C这四种音节结构的基本类型,但是汉语普通话的音节中不允许出现两个或几个辅音相连的辅音群。(2)普通话的闭音节中的收尾辅音-G只能是鼻音。(3)普通话音节中的元辅音最多不超过四个。(4)每个音节都有音调 419.韵律特征的特点: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以外的音高、音长、音强方面的变化。长短音、声调、轻重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1)他们永远都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2)他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

420.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 等。1. 同化: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他相似或相同,这种现象叫“同化”。同化又可以分为:顺同化和逆同化。(1)由前面的音影响后面的音而产生的同化叫顺同化。Dogs→dogs(2)由后面的音影响前面的音而产生的同化叫逆同化。〔men〕+〔mian〕→〔mem mian〕2. 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这种现象叫“异化”。慢〔man〕+慢儿〔mar〕→慢慢儿〔mai mar〕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这种现象叫“弱化”。汉语的轻音就是弱化音节。(1)辅音的弱化表现为发音阻力减小。(发音阻力来说清辅音大于浊辅音,塞音、塞擦音大于擦音)(2)元音的弱化表现为发音的用力程度减弱。(就发音用力程度来说,单元音要弱于复元音,央元音〔 〕要弱于其它单元音。)(3)在有声调的语言里,弱化音节的声调也会发生变化,4.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了,这种现象叫“脱落”。五〔u〕+个〔ge〕→〔u e〕5.增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这种现象叫“增音”。(北京话“这儿、那儿” 有些人说成“这合儿、那合儿”,“看”说成〔kan a〕

421.长短音:1.在有些语言或方言里,可以利用一个音的音长差别来区别意义。这种具有辨义功能的音长区别一般出现在元音上。英语seat〔si:t〕(座位),sit〔sit〕(坐)。3. 长短音利用发音的长短区别意义,可以把它们看做是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做“时位。”

422.孤立的单个音节无所谓重音或轻音:只有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对比中,才能产生轻重音现象,因此,重音和轻音虽然总是落在音节上,但是孤立的单个章节无所谓重音或轻音,轻重音现象只能出现在章节的组合之中。

423.轻音的作用:它可以同非轻音构成对比,形成对立,因而可以起区别意义的作用。比如普通话中,有的音节组合有无轻音,意思是不同的,如‘利器’与‘力气’。424.音位与音素的区别。答:音位与音素的区别表现在:(1)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人类语音的音质上着眼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两个音若音质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音素。(2)划分范围不同。音素是从人类的语言所能用到的全部语音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则是在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425.音节的音高变化在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任何一种语言里的章节都有一定的的音高,但是音节的音高在不同语言里作用并不相同,在一些语言里,音节的音高可以区别不同的词义或语素义。在这些语言里,每个音节单说时都有固定的音高形式,音节的音高形式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同。这种音节所具有的能区别词义或语素义的音高变化就叫做声调。有声调的语言叫声调语言,在另一些语言晨,音节虽然也可以有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但这种音高变化只能起改变语气的作用,而不能区别不同的词义或语素义。这种没有声调的语言叫非声调语言,音节的音高变化在声调语方里可以区别不同的词义或语素义,在非声调语方里,音节的音高变化则没有这种作用。

426.为什么说重音和轻音通常都是由音强、音高、音长、音质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来表现的,而不是仅仅同音强的增加或减弱有关 答:重音通常都是由音强,音高,音长,音质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来表现的,而不仅仅同音强的增加有关。实验证明,英语法语俄语和其他一些语言的重音都不是以音强的增加为主要特征的。比如英语,总的来证券交易地高和音长对表现重音所起的作用都要比音强大。在实验中人们发现,英语中音高较高的音节比音高较低的音节容易听成重音,有音高上升或下降变化的章节比没有音高变化的的章节容易听成重音。此外,两个音节的音长相关盐碱,人们越容易把较长的章节听成重音章节,音强对表现英语的重音虽然也能起一定的作用,但不及音高和音长重要。重音的改变往往会使音质发生一些变化,这种变化对表现重音也起一定的作用。比如英语中conduct,重音的改变合前后两个章节里的元音音质也有所变化。总之,重音通常是由诸多因素共同来表现的,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仅在于侧重点不同而已

427.为什么自由重音可以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固定重音却没有这种作用:自由重音可以通过重音位置的不同构成对立,因而有时可用来区别不同的意义。固定重音不能通过通过重音位置的不同构成对立,因而不能用来区别意义。尽管固定重音以及一部分自由重音与意义的区别无关,但并不意味着说话时可以改变它们的出现位置,因为它们的出现位置也是特定社会语言习惯的一部分,违反了这些习惯,会让人觉得不自然,不标准,甚至有可能让人听不懂。

428.节律重音和强调重音有哪些区别:节律重音不说话人有意识地加上去的,而是说话时自然而然的带上的。一般来说,节律重音的出现位置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预测的,强调重音与节律重音不同,它不是自然而然地带上去的,而是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429.音节结构的分析方法:(1)元辅音分析法:即v,v-c,c-v,c-v-c。韵头,a 韵腹,n 韵尾)(2)声调分析方法:tian((3)韵母按韵头的不同分为四类,即“四呼”)〔u〕〔y〕的韵母。如:〔a〕〔ou〕〔 〕等;开口呼: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ou〕等;a)〔〕〔〕的韵母。如:〔齐齿呼:凡韵头和韵腹是〔合口呼:凡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如:〔u〕〔ua〕〔uan〕等;〕〔yn〕等。〕的韵母。如:〔y〕〔y撮口呼:反韵头活韵腹是〔y〕

430.声调:能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就叫做“声调”。有声调的语言就叫做“声调语言”。1. 声调可以从“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来分析。①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变化的实际情况,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目前标写声调调值的最通用的方法是“五度表调法”。阴平〔55〕,阳平〔35〕,上声〔215〕,去声〔51〕②调类:就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声调的类别,也就是把单念时相同的调值归纳在一起而建立起来的类。(汉语有4个调类:阳平、阳平、上声、去声)③调类是根据调值来划分的,但是调类的名称却不一定是由调值决定的。2.连续变调:声调语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合在一起,音节的调值有时会发生变化而与单念时不同,这种现象叫做“连续变调”。连续变调是一种发生在音节组合之中的语流音变现象。如:不的读音变化3.这种利用音节的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叫做“调位“。

一、语汇

431.语汇的作用:就语汇在每一种语言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都是先由一个个的词组成句子,再由句子组成段落、篇章的。所以,语汇在语言构成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没有语汇就没有语言。

432.词和语的共同特点:①都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②都具有意义凝固,形式固定的特点。2词的特点:①既是语汇单位,又是语法单位。② 词的定义: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3.语的特点: ①只是语汇单位,不是语法单位。② 语的定义: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段。433.语汇的性质和特点。答:(1)语言在产生时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任意性和理据性是统一的:任意性是语汇得以产生的途径,理据性是语汇不断丰富的手段。衣:是任意取得(起初的词)(复合词、同源词)外衣、雨衣具有理据性(2)语汇在表达上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语汇的普遍性和民族性是统一的:语汇的普遍性使得各种语言的语汇能表达大量共同的概念,而民族性则使得某种语言的语汇又能体现一些独特的认识。如:水、书大家都有这些叫法的物体。吃败仗的“吃”具有民族性,其它国家不用这词(3)语汇在变化中既有活跃性,又有稳定性。语汇的活跃性和稳定性是统一的:活跃性使得语汇的个体元素不断增加和更替,这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变化的需要;但稳定性又使得语汇的基本成分和整体系统保持固定和平衡。活跃:“老板”一词最早指唱戏的人后指商人现泛指领导。稳定:“马路”不能说“车路”。“窗户”指窗,不指户。434.论述一般语汇与基本语汇的关系。答:语汇中基本语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语汇。一般语汇的特点是不为全民常用、使用范围窄、产生历史较短、构词能力较弱。一般语汇所包含的词的数量大大超过基本语汇的数量,内容也非常复杂。一般语汇对社会的变化很敏感,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反映在一般语汇中。一般说来,新词、古语词、外来词及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都属于一般语汇。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语汇中大量的词都是在基本词的基础上构成的,反过来,一般语汇又不断地充实基本语汇。

435.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是:(1)语音偶合,汉语汉字数量多,但汉语普通话音节数量少,会造成语音相同。(2)历史音变。在历史上本不同音的词,随着语音的发展演变成为同音。(3)词义分化造成。

436.简答同音词与同形词的关系。答:同音词指语音相同的词,同形词指字形相同的词,它们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1)同音不同形;(2)同形不同音;(3)同音又同形。

437.简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的关系。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不是相同的概念,它们的划分角度不同,单纯词是从语素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单音节词是从音节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

438.简答汉语语素的类别系统。答:(1)把语素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直接形成为词,即可以单用的语素。(2)把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自由(黏着)语素”。自由语素指某种语素既可以单独形成词,有时又可以单独说出来。因为是虚词,所以永远不能单独说出来,这就是黏着语素。(3)把语素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定位语素指的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或者总前置,或者总后置。不定位语素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它们既可以前置,又可以后置。(4)把语素分为“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实义语素就是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虚义语素就是一般不具有实在词汇意义的语素。

439.简答语素、音节与字符之间的关系。答:语素、音节与字符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汉语中语素大多数是单音节形式,书面上用一个汉字记录,三者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般而言,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音节,一个汉字。但是语素、音节、汉字又属于不同的范畴,语素是语汇单位,音节是语音单位,字是文字单位,因此将三者合起来看,就不成简单的对应了。440.词语和词组的区别:语形式上像词组而在意义和用法上更接近词,即结构固定、意义固定的语言单位。词组往往是临时的组合形式,不具有结构固定和意义凝固的特点。1. 其中至少有一个成份肯定不能独立成词(只能是语素,或称作“唯素语素)巨大、雨衣2. 有一部分组合形式更接近典型的词组

441.基本语汇的特点和主要类别:基本语汇是语汇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它具有产生的历史长、使用的范围广和构词的能力强三大特点。

442.一般语汇的特点和主要类别: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即一般语汇,它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443.语汇系统的不同类聚关系:1. 语汇既包括“词”,也包括“语”。这是因为词和语都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而且都具有意义凝固、形式固定的特点。因此,语汇的类聚系统首先因分为:“词”和“语”两大类。2. “词”实际上既是语汇单位,又是语法单位,即“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3. “语”只是语汇单位,不是语法单位。“语”的定义就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断。类型有:专用名词、成语、惯用语、谚语等。

444.根据词的音节数量分:(1)分类: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多音节词。(2)汉语词的音节的多少反映了汉语词的特点,特别是区分文言词、白话词语。(3)汉语双音节化的作用:①同音词少了。②多义词少了。③韵律的作用。(一衣带水;原为:一/衣带水 双音节化为:一衣/带水)

445.根据词的语素数量分:语素:最小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1)分类:①单纯词:手(单音节词)、参差(连绵词)、扑通(拟声词)、猩猩(叠音词)、咖啡(音译词)②合成词:学校(两个以上的语素)(2)单纯词与单音节词的关系:单音节词→单纯词 单纯词≠单音节词 446.根据词的音形关系分:(1)一般语言:①同音词:语音相同的。②同形词:语形相同的。(拼写、拼法)(2)汉语词的语形关系:①同音不同形:

一、衣、依、医、伊„„②同形不同音:乐(音乐/快乐)、行(行走/银行)„„ ③同音不同形:白纸/白字、一朵花/花钱a.语音偶合、音译外来词(砖瓦,瓦特)b.历史音变(事、试)(南、难)(合、河)历史上并不同音c.词义分化(水管、管理)(从竹管钥匙→管理)

447.根据词的地位用途分类:(1)按词的地位分:①基本语汇,特点:产生的历史长、使用的范围广、构词的能力强。②非基本语汇,特点:历史比较短、使用范围较窄、构词能力较弱。(一般语汇)语汇的任意性、一致性、稳固性往往是基本语汇的特点。语汇的理据性、民族性、活跃性是由一般语汇体现出来。包括:a新造词:(克隆、互联网)、b古语词:历史词语(鼎、格格)、文言词语(余、诞辰)c方言词:某一地域中使用的语言,但被全社会接受,比较广泛使用的词。(啥/干啥、咋/咋样)d外来词:也叫借词。是从外民族中翻译或借用的。③汉语接收外来词的分法:a.纯粹音译(沙发、咖啡)b.半音译半意译(新/西兰、芭蕾/舞)c.音译兼意译(幽默、可口可乐)2)按词的用途分:常用语汇、非常用语汇(根据词的使用频率上说的)(高、低)通用语汇、专用语汇(根据词的使用范围上说的)448.常用语汇与基本语汇的关系: 基本语汇:根据词产生的历史、使用的范围、和构词的能力来说的。常用语汇:根据词在一定语料中出现的频率来说的。(基本语汇一般都是常用语汇)449.语的分类:语即固定词语或熟语。大致分为:专用名词、惯用语(习语、俚语)、谚语(俗语)、成语(寓言故事、历史事件)、歇后语(谐音或比喻双关)、简缩词语(北大)。450.语素和词1.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玻璃、手)2. 语素和汉字的关系:①汉语的字不一定都有意义。(玻、璃就不可能是语素)②使有意义的汉字也不一定只有一个意义。(开会/会计)③还有的字有多种相关意思,(他死了/脑子太死/死不认帐)(异读、同音、合音、多义的字有几个意义就有几个语素)无论那种语言,字是文字单位,音节是语音单位,语素是语汇单位(同时也是语法单位),它们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能简单对应起来。451.语素的类型:(汉语)(1)成词语素:可以单独成词,可以单用。(走、沙发)不成词语素:不可以单独成词,不可以单用。(机、~子、第~)(2)自由语素:既可以单独成词,又可以单说。(去、好)不自由(黏着)语素:不可以单独成词,或不能单说。(~子)能单独成词,但不能单说。(的、呢)(3)定位语素:在词或词组中位置固定。把、被(前置),的、了(后置)不定位语素:在词或词组中位置不固定。(人民、工人)(4)实义语素:有实在的语汇意义。(人、写)虚义语素:没有实在的语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呢)(分析“的”的语素类型:成词、黏着、定位、虚义)452.外语语素的分类:(1)成词语素:①词根语素: book②虚词语素: of(2)不成词语素:①构词语素(词缀): er、un 例:work+er→改变词性。②构形语素(词尾): -s、-ed 表示复数、时态。453.词的构造:1. 成词:单个语素直接形成的词。如:人、手(1)直接成词:由一个语素直接形成的单纯词。如:实词(自由、不定位、实义等语素形成)花、走、参差。虚词(黏着、定位、虚义等语素形成)了、呢、把、被。(2)转化成词:由一个或多个语素转化为另一个语素形式再形成单纯词。①变性成词:语素转变词性而形成另一类词。(开会/会唱歌)a.兼类词:锁(名词/动词)、热(形容词/动词)、b.轻重音的位置变化:大意(名词)→大•意(形容词)②变形成词: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英语)a. 逆序成词:把原来只有合成词形式没有单纯词形式的词,反向截取其中一个语素再 形成单纯词。这种单纯词也叫“截搭词”。安(安培)、瓦(瓦特)b. 简缩构词:不是指简缩词语,而是指已经凝固定型为典型单纯词的那一类。如:APEC(亚佩克=亚太经合组织)

454.语汇构词(构词):就是由两个以上语素组合而产生一个合成词。分:复合构词、附加构词、重叠构词。(1)复合构词:词根语素加上一个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也叫复合式合成词或复合词。① 陈述式复合词:胆怯、性急(主谓关系)② 偏正式复合词:皮鞋、狂热(有时可以用反义词比较)③ 支配式复合词:悦耳、动人(有使„„关系)(理事、董事)④ 并例式复合词:解放、动静(相关、相近或相反)⑤ 补充式复合词:充满、改善(表示动作行为和相关结果的意义)(动/形)(2)附加构词:词根语素加上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也叫附加式合成词或派生词。① 前缀式派生词:老虎、第一、阿姨、可怜② 后缀式派生词:锤子、木头、绿化、热乎乎③ 中缀式派生词:古里古怪、吊儿郎当 *(老式、老调、瓜子、健儿,这里的“老”“子”“儿”都有自己的意思不是派生词。)(3)重叠构词: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也叫重叠式合成词或重叠词。① 名词性重叠词:爸爸、星星。② 副词性重叠词:偏偏、渐渐、常常。③ 多重重叠词: 骂骂咧咧、婆婆妈妈#区别:① 重叠词: 妈妈、星星、刚刚、形形色色(合成词)(一个语素可以单用)② 叠音词: 姥姥、猩猩(单纯词)(一个语素不可以单用)③ 重叠形式: 走走、试试、455.语法构词:即(构形)(英语)① 广义的构形:词的后缀形式,具有标示词类的语法作用。(-tion,-ly)② 狭义的构形:指纯粹的词尾形式。(-ed,-ing,-s)

456.语的构造:语是由词构成的固定词组或熟语。1. 语的总体构造特点是:结构的固定性和整体性。(不能颠倒、插入、替换成份)2. 语的结构基本上就是:词组或句子的结构形式,但又有各自的特殊格式。(1)专有名词:多是偏正词组(偏正复合词)中国人民大学、大不列颠百科全书、(2)简缩词语:偏正式:民警、能源、安理会支配式:整风、扫盲、出入境并例式:厂矿、语文、工农兵(3)惯用语:主要有三种结构 ①三字格的述宾词语(支配式复合词)如:泡蘑菇、走过场 ②三字格的偏正词组(偏正式复合词)如:冷板凳、闭门羹 ③两个成份构成的并列词组(并例式复合词)如:有板有眼、捶胸顿足、(4)成语:大多是四字格的,但结构上却相当复杂,几乎可以包括所有的复合词或词组的形式。并例式:深谋远虑、呕心沥血; 支配式:顿开茅塞、另起炉灶; 偏正式:空中楼阁、不速之客; 陈述式:胸无点墨、草木皆兵; 差不多是复句的:不劳而获、斩草除根、阳奉阴违、亡羊补牢(5)谚语:的结构形式大多数相当于句子。单句:远亲不如近邻、瑞雪兆丰年 复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6)歇后语:结构最特别,省略了后一句的复句形式。瞎子点灯(白费蜡)

457.词语和词组的区别:语形式上像词组而在意义和用法上更接近词,即结构固定、意义固定的语言单位。词组往往是临时的组合形式,不具有结构固定和意义凝固的特点。1. 其中至少有一个成份肯定不能独立成词(只能是语素,或称作“唯素语素)巨大、雨衣2. 有一部分组合形式更接近典型的词组:离合词:又称“词组词“,是指形式上或人们的感觉上像词,但在结构的组合性和意义的搭配上又接近词组的特殊语汇单位。离合词中间可插入某些成份,而词组词可以进行较大的扩展。如”写字、写个字、写一手很漂亮的字。

458.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的区别。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有共同点,他们都不能单独成词。但二者又有所区别:从表意功能的角度看,后缀一般可以表示附加性的词汇意义,这是一种词汇意义。而词尾只表语法意义,而不表示什么词汇意义。

459.简答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的形式和作用。答:词根语素简称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主要词汇意义由它体现出来。词根语素都有一定的实在意义,与别的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时,也负载最主要的词汇意义。词缀语素又叫构词语素,构词语素位置固定,不作为词的主干部分,但又参与构造不同意义的新词。词缀语素也有某种意义,但一般不如词根语素的意义实在,而往往是一种抽象的类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构造新词

460.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1.语法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所谓“抽象”指的是:对具体东西进行类的概括。(1)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2)“桌子、思想”就可以建立“名词”这个类,这就是从词的用法对语法单位类别的抽象。(3)“搬桌子、谈思想”可以归为“动宾结构”,这是从结构形式对用法关系类别的抽象。(4)“look、teach”后面都可以加上“-ed”,“放、挂”后面都可以加上“着”,表示动作后状态持续的意义,这些是从形态或格式对语法意义类别的抽象。2.语法规则具有强大的递归性:所谓“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1)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反复使用的规则。(可以造出成千上万的句子)句子中各自长度不同,但他们始终是相同的 主语+谓语 和 动词+宾语 结构的套叠 小李 来过上海。/ 小王 知道小李来过上海。(主)(谓)(主)(谓)(动)(宾)(动)(宾)3.语法规则具有严密的系统性:所谓“系统”指的是:语法规则具有推导性和解释性。他做完了作业→他把作业做完了。他喝醉了酒。不能说→他把酒喝醉了。4.语法规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所谓“稳定”指的是:语法规则变化现象比较少,变化过程比较缓慢。“三思而后行”(有了稳定的语法规则,在相当时期和范围内人们在说话时才能心照不宣,运用自如,造出一句句能够顺利进行交际和互相了解的话来。)461.语法和其它一些现象的关系:1.语法和语音:语音是指:语言的发音,包括字词的发音、音节的轻重、单位之间的停顿、句子末尾的语调等等。语音形式有时也可能影响到语法、或者说语法现象就表现为语音差别。(1)我 想起来了。(2)我想 起来了。(动补)(动宾)2.语法和语汇:语汇是指:语言中使用的词语,包括词语的意义、用法和类别等等。这汤不热了。(1)形容词,烫。(2)动词,烧。3.语法和修辞:修辞是指:对语言中表达的要求,包括词语选用、辞格运用和句式调整等。“太阿Q”名词活用为动词或形容词。“十全十美”(偏正)。“食全食美”(主谓)(谐音双关)4.语法和语境:语境是指: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一张动物园”。看起来是量词误用,其实是“我要买一张去动物园的票”,这句话在特定的场所(公共汽车)的成份省略。5.语法和逻辑:逻辑是指:语言表达内容的规律,语法是语言表达形式的规律。二者密切。“打扫卫生”“救火”,逻辑上好像不通(“打扫”的不是卫生,“救”的也不是火)这是约定俗成,不能说是错句。462.语法研究的内容:1.是根据语法研究的不同材料区分的“历时语法”与“共时语法”(1)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被”最早是“遭受”,后(跟动词)最后被字句。(2)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被字句是现代汉语的用法。(3)一般说的现代汉语用法就是一种共时的用法系统。历时和共时又是相对的。2.根据语法研究的用处区分“教学语法”和“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1)教学语法:进行语言教学拟定的语法。特点是:规范、实用。(2)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也称作计算机语法,特点是:精确、可靠。3.是根据语法研究的理论意义区分的“普遍语法”与“个别语法”。(1)普遍语法:指的是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开发人类语言中共同的语法机制。(3)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如:汉语语法、英语语法。

463.语法现象的分类:1.一种研究是把语法分为:词法部分、句法部分。这是传统语法学提出来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印欧语。(1)词法:也称“形态学”,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2)句法:又称“造句法”,主要说明句子成份和句子类型。2.一种研究是把语法分成两种规则:组合规则、聚合规则(1)组合规则:从线性的不同位置看都是互相如何搭配的关系。①哪个成份在前,哪个成份在后的问题就由组合规则来管,组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结构的构成规则”②组合其实不是一个一个成份的组合,而是一类一类成份的组合。(2)聚合规则:从线性的某个位置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聚合规则实际上就是“语法成份的归类规则”。(3)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互相依存的:① 一方面可以说每个语法成份都处在既可能跟别的成份替换(聚合),又可能跟别的成份连接(组合)的关系之中:② 另一方面可以说聚合规则是潜在的,组合规则是现实的。3.还有一种研究是把语法分成两个层面:核心语法层面、外围语法层面。(1)核心语法:指句法结构规则。(2)外围语法:则包括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464.语法的单位:1.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2.词: 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3.词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4.句子:由若干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句号、问号等)的语言单位。(能独立能交际)5.句组(句群、语段、篇章):由多个句子组合而成,表达相互关联的比较复杂的意义,书面上表现为一组句子、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的语言单位。6.各种语法单位相互之间实际上具有不同的关系:量变关系、质变关系 第一级:1a.语素 →(1b.语素组)‖ 第二级:2.词 → 3.词组(量变)‖ ∥(质变)第三级:4.句子 → 5.句子 465.形式和意义是语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1.语法形式:语言中不管是语音的表现形式,词形的变化形式,还是成份的组合和类别形式,凡是能够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都是“语法形式”。反之,只体现个体意义或只有个别作用的形式,就不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2.词语的意义有两种:一种是只属于个别词的具体意义,“词汇意义”。(街道、楼房、汽车)另一种是从一类词的共同形式抽象出来的意义,词的“语法意义”。(一辆汽车、开汽车)3.句子的意义也有两种:① 一种属于个别句子即只是词语搭配所表达的意义。这种一个句子区别于另一个句子的意义叫作结构的语句意义。(或叫作词语的搭配意义)② 另一种从一类句子的共同形式抽象出来的意义,“结构的语法意义”。(主谓、动宾)

466.语法意义:凡是通过一类形式或共同功能所获得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反之,只属于个别词语或个别句子的意义就不是语法意义。语法意义就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一种语言中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也并非简单对应,相互有复杂的关系。有的是一种形式对应一种意义。有的是一种形式对应多种意义。还有的是多种形式对应一种意义。

467.语法形式的几种主要手段:1.语法手段:根据某些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语法形式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做“语法手段”。2.语法手段又可以先分成“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词法手段:凡是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手段。句法手段:凡是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就是句法手段。3.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词的重叠”三个小类。(1)词形变化:就是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一般汉语没有)(综合手段)包括附加、屈折、异根和零形式四种情况。① 附加:即在词的前面、之间或后头加上词缀。如:book+s→bopks(表示复数)② 屈折:即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如:man/men(复数),get/got(过去式)③ 异根:即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如:go/went(过去式)④ 零形式:即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如:books是通过加词缀“-s”后表示复数,book就表示单数。因此,单数就是用零形式表示的。(2)词的轻重音:就是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英语有时用词的重音区别动、名词。汉语较多利用轻声的形式。东西/东•西)(3)词的重叠:是指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①名词或量词重叠:人/人人 件/件件 ②动词或动词语素重叠: 看/看看 帮忙/帮帮忙 研究/研究研究 ③形容词或形容词语素重叠:大/大(的)喷香/喷香 雪白/白雪白4.句法手段:主要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和“语调”四个小类。(1)虚词: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①辅助词:(have、shall、will、wonld)

②功能词:介词、连词、语气词。(2)语类选择: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的形式。①从词对结构要求上说是看什么类的词能进入某个位。(名词能进入主谓结构的主语位置,但很少能进入谓语位置。)②从结构对词的要求上说是看那些词类的组合能够成立。(名+动→主谓结构,动+名→动宾结构,副+名则不能成立)(3)语序: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的形式。(汉语语序的作用比较大)(4)语调: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468.以上7种语法手段还不全面,一般可据此把人类语言分成两大类:(1)主要使用词形变化(词法)、词的轻重音等语法手段的语言,如:俄语、德语,叫作“综合性语言”。(2)主要使用虚词(句法)、语序等语法形式的语言,如:汉语、英语等,叫作“分析性语言”。469.语法意义的几个主要范畴:1.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2。语法范畴也可以大致分成“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1)词法范畴:凡是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主要有“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① 体词属性范畴:由名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主要表示四种范畴意义,即:性、数、格、有定无定。a.“性”范畴:即在某些语言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属性的一组特征。(俄语、德语名词都分:阳性、中性、和阴性三类)b.“数”范畴:即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一些语言的数范畴只是把可数的名词分成单数和复数。在汉语中并没有严格的数范畴。c.“格”范畴:即表示名词与其它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一组特征。(英语有,汉语无)d.“有定和无定”范畴:即表示名词指称性质的一组特征。The book(有定),a book(无定)名+动(有定)客人来了,动+名(无定)来了客人。② 谓词属性范畴:主要指由动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意义。主要表示的范畴意义有:时、体、态、人称。a.“时”范畴:即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发生的时间和说话的时间的关系的一组特征。(汉语:曾经、正在、将来,英语:will、shall、be going to)

b.“体”范畴:即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行为进行的状况的一组特征。(汉语:“-了”表示完成,“-着”表示持续,“-过”表示经历,“-起来”表示动作开始,“-下去”表示动作继续,动词的重叠表示短时和尝试动作等。)c.“态”范畴:即表示动作与主语名词之间的施受关系的一组特征。主要分成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我买了一个杯子,施事;杯子打破了,受事)d.“人称”范畴:即表示动词与主语名词之间一致关系的一组特征。(俄语在这方面较典型,汉语没有人称的一致性。)(2)句法范畴:凡是主要由结构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句法范畴。句法范畴可以分为“类别范畴”和“关系范畴”两类。① 类别范畴:这是由语类和语类选择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语类选择:动、名、副等词)② 关系范畴:指通过虚词和语序表示语法结构关系的语法意义。(学生家长:学生和家长、学生的家长)470.综合性语言和分析性语言在语法范畴方面的差异:(1)主要使用形态变化等综合性手段表示语法意义的语言,词法范畴的内容就比较丰富。(2)主要使用虚词和语序等分析性手段表示语法意义的语言,句法范畴的内容就比较丰富。

471.词和句子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单位:1.词和句子都既是基本单位,又是最终单位,他们可以把各种语法单位联系起来。2.表面上看,语言中有语素、词、词组、和句组五种语法单位(加上语素组就是六种)。其中好像语素最小,句组最大。3.其实严格说,语素只是构词的基本单位,而词则是造句的基本单位,句子则是表达的基本单位;4.从另一个角度说,语素或语素组可以形成词,所以词又是构词的最终单位;词或词组可以形成句子,所以句子又是造句的最终单位;5.从构词和造句看,词就既是构词的最终单位,又是造句的基本单位;从造句和表达看,句子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同时又是表达的基本单位。6.也可以说,词和句子是既能联系低一级单位又能联系同级单位的语法单位,所以说词和句子是语法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单位。

472.为什么说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主要是指应用于词和句子的规则呢?1.词和句子都同时可以建立聚合类和组合类,他们可以把两种语法规则联系起来。2.词是造句层级(单位)聚合类和组合类的核心单位,句子是表达层级聚合类和组合类的核心。

473.三、为什么语素是最小的一种语言单位,但它在语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特别重要?1.从形式角度说,它只是用来构词的单位,本身很难建立聚合类和组合类。2.从意义角度说,语法分析也不太需要语素这个单位。

474.词的聚合和词类:1.词类这个概念在语法上十分重要:他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桌子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替换门、椅子等)(一朵花/花钱,花在语音上是同音词。一朵花/花布,花在语汇上叫多义词,花1是名词,花2是动词,花3是形容词,这种分类就是词类。)

475.划分词类的标准:① 形态标准: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没有综合性语言)② 意义标准: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不科学)(突然,形;忽然,付;意义差不多)③ 分布标准: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最具有普遍性)这三条标准中只有分布才是反映词类聚合关系本质的特征,而形态变化和语法意义都只不过是这种聚合关系的体现。所以,虽然分布是词类本质属性,但在具体区别词类时,形态和意义也可以作为参考。

476.各种语言的词类划分的共同特点:(1)各种语言都有一些共同的词类,也都有一些特殊的词类。(2)各种语言的主要词类都可以根据某种共性往上归大类,也可以根据某种个性往下分小类。① 一般语言中的词类都首先可以分成两大类,或者说各种词类都可以向上归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a.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共同点是:可以充当主语、谓语、状语、定语等句法成份,都有实在的语汇意义、位置不固定,数量开放等。b. 虚词,如助词、介词、语气词、连词等,共同特点则相反:一般不充当句法成份,没有实在的语汇意义,位置规定,数量封闭等。② 实词和虚词都可以再往下分成次一级的大类,如实词一般可以分成分布性质对立的体词和谓词两类。a.体词主要指:名词、代词等,常作主宾语,不能作谓语。b.谓词包括:动词、形容词等,主要作谓语,一般不能作主宾语。(3)各种语言中都有一些词是典型的某类词,也有一些词则可能是边缘的或跨类的词。① 一朵花、花钱、眼花的“花”就是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分布。意义对立跨类词② 名词偶尔也有跨形容词分布,“一种机械、很机械”,这就是边缘类词。③ 跨动词和名词的分布,但无论作动词还是名词意义都差不多,就是兼类词。“学习外语、政治学习”(既有名词又有动词)477.词的组合和词组:1.词与词的组合,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就构成词组。词组作为一种语法单位,它与词这种语法单位实际上是同质(造句单位)不同量的关系: 从聚合角度看,词组与词相同,它们具有相同的句法功能;(都是造句单位)从组合角度看,词组与词就不同,它们具有不同的成份数量。(词组大于词)(a.我 看 电影 词,b.我 经常看 新电影 词组)2.可以把词组分为两大类:词组主要利用了语序的语法手段,叫作“基本词组”; 词组主要利用了虚词的语法手段,叫作“特殊词组”。(1)基本词组:主要包括五种类型① 主谓词组:即两个成份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词组,被说明成份是主语,说明成份是谓语。② 动宾词组:又叫“述宾词组”。即两个成份之间具有动作和所支配事物的关系的词组。③ 偏正词组:即两个成份之间具有修饰限制和被修饰被限制关系的词组。a.中心语是体词:(整个结构是体词性的)(侦探小说)b.中心语是谓语:(整个结构是谓词性的)(坚决执行)④ 动补词组:又叫“述补词组”。即两个成份之间具有动作行为和补充说明关系的词组,动作成份是述语,补充成份是补语。(写完了、热得要命、抬进去)⑤ 联合词组:即两个成份之间具有并例的或互不从属关系的词组,一般都需要用连接词连接,而且前后两个词可以互换位置而意义基本不变。(能源和交通)478.特殊词组:①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特殊词组:a.英语的冠词词组(冠词+名词)“the house”,b.汉语的助词词组(动词+时态助词)“吃了、说过”,c.汉语的语气词词组(谓语+语气词)“去吗、走吧”,d.汉语的方位词组(名词+方位词)“屋里、路边”② 汉语中另外几个重要的特殊词组:a.介词词组:名词充当状语,(在墙上,引出出处;用毛笔,引出工具)b.数量词组:买了三本(名量),去了三次(动量),住了三天(时量)c.“的”字词组:(相当于名词词组)

479.词组的聚合类型有两种分法(1)一种分为“体词性词组”和“谓词性词组”。① 体词性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对于体词的词组。(定中偏正词组名词“微型汽车”、体词性联合词组“工人农民”、相对于名词的“的”字结构“天上飞的”、数量词组“三本书”、方位词组“桌子上”等。)② 谓词性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对于谓词的词组。(状中偏正词组动词“努力学习”、动宾词组“擦汽车”、谓词性联合词组“讨论并通过”、主谓词组、介词词组、动补词组)(2)另一种方位:“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① 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对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偏正词组“木头房子”“仔细看”、动宾词组、动补词组、联合词组等)② 离心词组:指整个词语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份的功能的词组。(如:“的”字词组的功能即不等于“的”前的成份,也不等于“的”,“吃的”不等于“吃”,也不等于“的”)480.复杂词组的组合关系,也就是复杂词组的层次关系:1. 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从大到小切分),或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从小到大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就叫作“直接组成成份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倒树形分析法、正树形分析法)2. 不同层次的直接组成成份有三种不同的性质:① 只是成份不是组合。(外国/学生)② 只是组合不是成份。(北京大学有许多外国学生)③ 既是成份又是组合。(许多外国学生)3. 层次分析必须依据两条原则:① 是“成结构”,即任何时候切分的两边都必须能互相组合成词组结构;② 是“成意义”,即任何时候切分的两边都不但要有意义,而且必须是本来词组中词语的搭配意义。

481.句子的聚合和句类:1.句子与词和词组比较,有相同的一面:即同样需要采用语类选择、语序和虚词等语法形式,体现词的类别和关系意义。又有不同的一面:即增加了语调的形式和语气的意义。因此,句子又是最基本的表达单位。2.完整的主谓形式也是句子的一个必要条件。3.句子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最重要的有:句型类、句式类、功能类、简繁类。(1)句子的句类型,即句子的基本结构分类:① 完全主谓句,即主谓词组形成的句子。句类中最主要的一类。A.动词谓语句。(妈妈来了)B.名词谓语句。(他都大学生了!今天又星期天!)C.形容词谓语句。(今天真热!)② 不完全主谓句:大致上说,只要能够补足缺少的成份而构成主谓句,或者说需要依赖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才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就是不完全主谓句,或叫“省略句”。(他)没有来。你看过(这本书)吗?③ 非主谓句:而一些不具有主谓词组的结构形式但一般又不需要或不能补充成份就能全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就是“非主谓句”。刮风了。我的伞呢?(哪里)a. 独词句:非主谓句中由一个单词直接构成的句子。(谁? 好。进来!)(2)句子的句类式,即句子的变换形式分类:① 各种语言中除完全主谓句这种基本结构形式外都有一些特殊的句子形式。英语、汉语都有“被动句”,汉语中的“把字句”,“存在句”(墙上挂着一幅画),“话题句”(那幅画我挂墙上了)(主谓谓语句)等。② 句子变化形式主要几种情况:a.成份移位:xy → yx 我看过这本书 → 这本书我看过(即话题句 主谓谓语句)b.成份删略:xy → x(~)进来(~)休息休息吧c.成份添加:x → xy 你去 → 你去吗?(加语气词)d.成份替换:x → x 你去上海 → 你去不去上海 中的“去→去不去”是一种替换。练习: 我洗完了衣服 → 我把衣服洗完了 变化形式:移位、添加。一名保安站在门口→ 门口站着一名保安 变化形式:移位、替换(存在句)

482.句子的功能类,即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分类:① 陈述句。(呼应句)② 疑问句。(反问句)③ 祈使句。④ 感叹句。(口号句)句组中句子关系的分析,以下三类衔接形式最主要:(1)是词语关联形式,即在句组中使用有特定关联作用的词语。(连词、副词)(2)是词语照应形式,即在句组中使用有特定照应作用的词语。(代词、同义词、时间词)(3)是词语隐现形式,即在句组中通过省略来承接上下文。(主语省略)(句子1)他咬牙站了起来。(句子2)可是摔倒了。(句子3)又站起来。483.语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1.“语义”: 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语义也就必然包含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是思想,也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一是情感,也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意义”。(1)理性意义:也叫做“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词语平面上,它是与概念(词)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在句子平面上,它是与判断(单句)和推理(复句)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要求。(2)非理性意义: 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例:“调皮”一般以为是坏的,但如果是出自父母之口就是活泼、可爱的意思。2.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 语言形式:包括“语汇形式”、“语法形式” 语汇形式:就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实词和固定短语。语法形式:包括语序、虚词、形态、重音、语调等形式。由语汇形式表达的语义通常叫“语汇意义”,由语法形式表达的语义教“语法意义”。3.在语言里,语素、词、词组、句子等各级单位都有意义,它们的意义都是“语义”。其中,句子的意义和词的意义具有突出的地位。句子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句义是更大单位意义的基础。要正确理解一个句子的意义,又必须首先了解句中词语的意义。4.语言意义,即语义: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语境意义:而个别的、临时的意义则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例:他走了。走,表示死。即为语境意义。

484.语义的概括性:1. 概括性是语义的重要属性,无论词义还是句义都有概括性。(任何语义都有概括性)• 专用名词也是概括的。如:鲁迅。(不同时期的鲁迅都有着区别他人的特点,概括起来)• 由词 组成的词组和句子的意义也具有概括性。如:新鞋(材料、款式、尺寸、用途)• 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都是概括的。

485.语义的模糊性:所谓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模糊现象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往往出现在词义所指范围内的边缘区域。而词义所指范围的中心区域则是清楚的。(“真高!”① 身材高 ② 办法高明 这是多义,不是模糊;① 身材高 到底怎样是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是模糊的。)

486.语义的民族性:语义的民族特点比较突出地体现在词义上。(例:汉语的“狗”常用于贬义:走狗、狐朋狗友。英语的“狗”常用于褒义:a lucky dog 幸运儿。“猫”是心地恶毒的女人)

487.词义的构成:1.词义: 是指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是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除此之外,词义还包括人们对一定对象的主观态度和其它附加色彩。2.词的理性意义: 是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反映而形成的。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认识就是“词的理性意义”。(1)词的理性意义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异而分为两种类型:“通俗意义”、“科学意义”。通俗意义: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性特征的反映。(盐:白色、有咸味„„)科学意义:人们对事物本质性特征的反映。(盐:主要成份是氯化纳)(2)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的和核心的部分,没有了它,词语就会丧失指称和区别物的功能。(地位)3.词的非理性意义: 它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主要表现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三方面。(1)感情色彩:人的主观态度。有:“褒义色彩”、“贬义色彩”、“中性”(没有感情色彩)。(2)语体色彩:“口语色彩”、“书面语色彩”、“通用词语”(不带任何语体色彩)书面语色彩带有一定的文体色彩。例:带有政治色彩的词语:论断、阐明、弊端、世界观„„ 带有科学著作色彩的词语:之所以、论证、归结为、当且仅当„„带有文学色彩的词语:婆娑、涟漪、袅袅、恬美、暮色„„带有公文色彩的词语:报经、查复、查照、此布、此复„„(3)形象色彩:在语言中,用摹状、拟声方法构造的词语大都具有明显的形象色彩。(天蓝、狮子狗、席卷、蝈蝈、乒乓球)引起人们对听觉、视觉形象的联想。

488.义项和非义项:1.义项:(1)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2)义项既包括词的理性意义,也包括附着在理性意义上面的附加色彩。附加色彩不能独立运用,因而不能单独构成义项,而只能和理性意义一起构成义项。(端正:①不歪斜、②正派。正派即为附加色彩。)(3)义项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书(义项),小书、教材(非义项)(4)一个词可以有几个义项,这几个义项尽管反映的对象不同,但他们应该是一般人可以感觉得到的联系,如果没有这种联系,他们就不能算是同一个词的不同义项,而只能属于不同的词。(出去、一出戏,他们不是两个义项,两者没有联系是同音词。)2.非义项: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所显现的个别的、具体的、临时的意义。489.义素和义素分析: 1. 义素:由分析义项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叫“义素”,又叫“语义成份”、“语义原子”。义素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不与语音形式相联系的抽象的语义单位。2.义素分析: 就是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以便说明词义的结构、词义之间的异同以及词义之间的各种关系。3.义素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对比法。4.义素分析通常可以按三个步骤来进行:(1)确定对比的范围。(哥哥、姐姐、妹妹)(2)比较词义的异同。(同胞、男性、年长)(结构、用途)(3)整理和描写。(哥哥的义素是〔+同胞、+年长、+男性〕)5.义素分析结果的描写和记录有两种方式:矩阵图、横排结构式。6.义素分析在语义研究和语法研究中被广泛采用,在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义素分析可以清楚、简洁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便于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边疆:[+国土、+靠近国界、+范围大] 边境:[+国土、+靠近国界、-范围小](2)义素分析还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限制条件。(语法)(“男孩在笑”、“邻居们在聊天”等动词要求发出者的词语必须具备[+人]这个义素。)这种在语法领域运用义素分析手段而形成的分析方法也叫做“语义特征分析”。与语义学领域义素分析法有所不同的是:语义特征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和解释语法结构规律,因而特别关注那些对词语组合有影响的语义成份。语义特征 义素分析 离开了三天了 表示经历 [+完成、-持续] 盯了三天了 表示持续 [-完成、+持续] 停了三天了 表示经历、持续 [+完成、+持续](3)义素分析在语义分析、语法分析中的作用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使语义的描写形式化。7.义素分析的不足:(1)义素分析与语音分析或语法分析不同,语音分析:以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作为客观依据。语法分析:以语法形式作为客观依据。义素分析:因涉及人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认识,至今尚未有客观的分析标准和依据,而是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2)义素分析的最初设想是要仿照音位的区别特征分析,用一套数量不多的语义成份来描写和说明整个词义系统,但这一设想实现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490.单义和多义1.单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对象,也就是只有一个义项,这类词叫“单义词”。2.多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包含着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这类词叫“多义词”。3.词由单义发展为多义是由其各方面的根源的:(1)客观对象之间的各种联系是词语多义化的现实基础。相关性:年(收成),一年(收成一次)(借代)(由收成到一年)种瓜得瓜 相似性:包袱→负担(比喻),结晶→成果。(2)词语的多义化是语言经济原则的必然产物。① 本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② 派生义:后来衍生出来的意义叫“派生义”,也叫做“引生义”。(兵,最初意义是“兵器、武器”→短兵相接;后又产生出“军事、战争”→纸上谈兵;“兵士”→强将手下无弱兵。)③ 基本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总有一个是某个时期最常用最主要的,这个意义叫

“基本义”。(基本义和本义有的是相同,有的是不同。“牛”、“铁”本义、基本义都一样。“兵”本义是:兵器、武器;基本义是:兵士。“取”本义是:割取耳朵; 基本义是:拿到身边。)

491.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共同之处:他们都是以一个语音形式来表示多个意义。二者的区别在于: 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多义词产生歧义是受语言环境的制约。同音词的意义之间则没有任何联系,或者原来有联系的,但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人们已感觉不到这种联系的存在。欠:① 哈欠 ────┐ ② 欠债┐ │(同音)③ 欠缺┘(多义)┘

492.同义词:即以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的词。1. 同义词具有的一些特点:(1)同义词是就词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孤立的词语无所谓同义词。(2)要构成同义词,不同词语的词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是基本相同的,因而指称某一大类事物的词和指称这一大类事物中的某一小类的词不能构成同义词。(“衣服”和“衬衣”“水果”和“苹果”就不是同义词。)(3)同义词是就特定语言或方言的词汇系统而言的,不能跨越语言和方言来讨论。(“书”和“book”,“玉米”和“玉麦”(成都话)都不是同义词)

493.同义词有的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大同小异,因而可分为:“等义词”、“近义词”两类。(1)等义词:是指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附加色彩)在内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维他命-维生素、米-公尺、马铃薯-土豆、山河-河山)(“批评”和“批判”原来意义是相同的,现在有了语义轻重的差别。)(2)近义词: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①近义词之间的差别可以表现在词的理性意义上。范围不同: “书”和“书籍”; 强调程度不同: “优秀”和“优良”; 用法上不同: “改善”(生活)、“改进”(技术)②近义词之间的差别也可以表现在非理性意义上即附加色彩上: 感情色彩不同: “教师”(中性)、“教书匠”(贬义); 语体色彩不同: “爸爸”(口语)、“父亲”(书面语); 形象色彩不同: “狮子狗”(有形象色彩)、“哈巴狗”(无)。3.如果一个词是多义词,那么它就有可能在不同的义项上与不同的词构成同义关系。

(“熟”在“植物的果实完全长成”这个义项上与“成熟”构成同义词。)

494.反义词:是指一种方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1. 反义词具有的特定:(1)反义词的意义反映的是:同类事物内部两个矛盾或对立的方面,具有共同的意义领域是构成词语间反义关系的基础。(2)反义词是指两个词意义相反,这种意义相反,是以逻辑上的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为基础的。(矛盾关系:生死;反对关系:冷热〔中间可以有不冷不热过渡段〕)(3)反义词是就词语的基本理性意义之间的关系而言的。.2.反义词可以分为:“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两类。„..绝对反义词:真-假、男-女、成功-失败; 相对反义词:大-小、爱-恨、朋友-敌人。(有着非此非彼的中间状态)3.在语言中,一个词往往可以和几个不同的词互为反义词。4.反义词在语言中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确定多义词的义项,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揭示矛盾突出对立面增强语言的表现力。495.语义场: 1.语义场: 是指若干具有共同类属义素的词语(义项)构成的聚合体,类属义素是指反映事物所属类别的语义特征。(鸡、鸭、鹅 家禽就是它的语义场)2.其中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大的词叫“上位词”(家禽),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小的词叫“下位词”(鸡、鸭、鹅)。关系:属于同一个上位词的若干下位词都具有相同的类属义素,可以构成一个语义场。3.语义场最重要的特点是:体统性。一个语义场就是一个局部的词义系统。系统中某个词语的意义会受到系统中其它词语的制约,系统中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减,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而引起系统中其它词义的变化。(古代:“牙”指两旁的牙齿,“齿”指中间的门牙;现代变为一个意义“牙”。)语义场的另一个特点是:层次性。(钢笔、毛笔、铅笔→笔; 笔、尺、橡皮→文具。)4.研究语义场的意义:语义场研究对词义研究和语言间语义对应关系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1)语义场研究具有系统性。

(2)语义场研究可以为义素分析提供一个分析的基础。(3)语义场研究为词义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理论和途径。(4)语义场研究为认识不同语言之间的语义对应关系提供了一种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框架

496.句义的构成: 句子的意义可以根据表达形式的不同而大致分析为词汇意义、关系意义和语气意义三部分。1. 词汇意义:词是句子的基本构成成份,句子中间的意义也就成为句义的重要组成部分。2.关系意义:句子通常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词语在组合时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 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我们所说的“关系意义”。关系意义和词汇意义不同,词汇意义是词语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一个词语即使孤立存在,也会具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而关系意义则是词语进入组合之中才会产生的意义,它只存在于一定的句法结构之中,孤立的词语是没有这种意义的。词语之间的关系意义又可分为:“语法关系意义”、“语义关系意义”。(1)语法关系意义:词语在一定的语法结构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就是语法结构关系,由这种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法关系意义。(主谓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是:陈述;动宾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是:涉及; 并例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是:平等;偏正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是:修饰或限定。)* 同一个词语的线性序列存在两种语法关系意义。(歧义: 学习文件 动宾,偏正)(2)语义关系意义:语义结构关系是指词语在组合中产生的语义上的关系,它是一定的现实关系的概括反映。由这种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义关系意义。他 在 看书。看文章(动+受),写文章(动+结果),(施事)(受事)写黑板(动+处所),写毛笔(动+工具)。* 如果同一个词语的线性序列存在两种语义关系意义,人们对这个序列的意义就可以作出两种不同的理解。“鸡不吃了”,(动+施事):鸡不吃食了;(动+受):人或其它什么不吃鸡了。(3)语气意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语气意义一般都是通过语调形式来表达的。(陈述↑,其它↓)句子的语义结构:1.述谓结构: 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部分包括

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便是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 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他给我一支笔。天气特别热。)(2)变元: 又称“题元”、“项”等,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上题中“他、一支笔、我、天气、”都是变元。)(3)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部分。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个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规定的。(“睡觉”只有行为发出者,一个变元;“喝”有行为发出者和涉及的客体,二个变元。)(4)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工具、结果、处所、与事。(“与事”:间接宾语。给 他 一支 笔。他:间接宾语为与事。笔:直接宾语)(“水烧完了”,“水”是工具。“文章写完了”,“文章”是结果。)(5)从语义上看一个变元在述谓结构中属于那一种语义角色,首先取决于谓词的语义,谓词的语义规定着谓词于变元之间可能具有的语义关系。(6)述谓结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简单述谓结构”、“复合述谓结构”、“从属述谓结构”、“降级述谓结构”。① 简单述谓结构: 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构成,其中所有变元都只是名词性成份而不是述谓结构,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简单述谓结构”。(他去上海。)

② 复合述谓结构: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述谓结构按照一定的语义关系复合而成,这样的述谓结构就是“复合述谓结构”。(a.复句:河水很深,水流又急。)(b.连动:我去买东西。)③ 从属述谓结构: 变元本身也是一个述谓结构,这种充当其它谓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就是“从属述谓结构”。(我|希望你去。你去|比较好。从句法结构上看,主谓结构作主语或宾语。)④ 降级述谓结构:变元可以带有修饰或限定性的成份,以表示变元某方面的特征,充当这类成份所谓述谓结构就是“降级述谓结构”。(小李正在|看我昨天送给她的小说。从句法上看,主谓结构作定语。)2.语义指向: 句子中某个成份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或哪些成份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份的语义指向。a.语义指向可以同句法结构关系一致。如:我吃完了。“完”在句法结构关系上,是动词“吃”的补语。在语义指向上,也指向“吃”。b.语义指向也可以同句法关系不一致。如:我吃饱了。“饱”在句法结构关系上,是动词“吃”的补语。在语义指向上,却指向施事“我”。

497.辨别述谓结构类型:(1)他上街了。(简单)(2)他上街买东西了。(复合)(连动)(3)他|买他需要的东西。(降级)(4)他买东西|很爽快。(从属)(主谓结构作定语)(主谓结构作主语)(5)他买的东西|我很喜欢。(降级)(6)我|不知道|他买什么东西。(从属)(主谓结构作定语)(主谓结构作宾语)

(7)他买东西,我不买。(复合)(8)这|说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从属)(复句)(主谓结构作宾语)

498.语义指向:(1)他圆圆地画了一个圈。(圆圆地:结构上修饰限定“画”,语义上指向“圈”。)(2)那些点心他们都吃了。(都:结构上修饰限定“吃”,语义上指向“他们”、“点心”。)

499.蕴含: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蕴含可以用公式表示为:甲→乙。例:a.他买了一篮子萝卜 → 他买了一篮子蔬菜(上下位关系)b.他踢了小张的腿 → 他踢了小张(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蕴含的规律:① 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蕴含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他踢了小张的腿”可以推知“他踢了小张”。“他踢了小张”无法推知“他踢了小张的腿”。)② 如果上位词语或表示整体的词语是周遍性的,则由上位推知到下位,整体推知到局部,而不是相反。(a.什么笔他都有→他有钢笔 b.那棵白菜全烂了→白菜心烂了)(2)语义学研究的蕴含关系:是指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的蕴含关系,这种蕴含关系通常可以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而不必依赖特殊的背景知识。下面蕴含关系都不是语言学中的蕴含关系:今天是端午节→今天吃粽子。(背景意义)今天是8月31日→明天中小学开学。(文化意义)(3)一个句子的蕴含往往不止一个。他有汽车→他有车→他有交通工具(4)蕴含的作用:蕴含关系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句义构成的认识,而且还有助于说明句 义之间的其它关系。

500.预设: 预设和蕴含一样,也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的,也是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但蕴含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而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之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乙,意思是“甲以乙为预设”。预设可以用公式表示为:甲 他哥哥在北京上学(蕴含)例:他哥哥在北京上大学 他有哥哥(预设)(背景)他哥哥在北京上大学 老王以前来过(预设)老王又来了 501.歧义的性质:(1)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语言片断、语言线性排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例: 语言符号序列:进口彩电(动宾)(偏正)(2)歧义以语言符号序列的同形为前提条件。有口头歧义、书面歧义两种。(3)歧义与语义模糊性质不同。歧义性是能消除的,而模糊性是不能消除的。(“新汽车牌照”可以说成“新的汽车牌照”和“新汽车的牌照”。但“新”仍旧是模糊的)(4)歧义与语义笼统性质也不同。笼统来源于语义的概括性,(“这是书。”是概括的,不是歧义的。“他走了一个钟头了。”“走”是歧义。)2.影响歧义难度的因素:(1)歧义难度的大小与各种解释的相对频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句子出现的频率多,歧义难度就小。相反,句子出现的频率少,歧义难度就大。(“饺子饱好了。”一般以为饺子制作好了。还有一种意思就是把饺子包裹起来。后一种用的频率少,因而,这句话的歧义难度较大。)(2)此外,歧义难度的大小与歧义形式本身的特点也有一定的关系。

(“我想起来了。” 轻音与重音的区别)3.歧义的类型:(1)词汇歧义:是指由词汇上的原因造成的歧义。① 词语的同音异议可能造成口头歧义。(期zhong考试,中、终)② 词语的同形异议也可能造成歧义。(“你别上”,动词、不要)③ 词语的一词多义也可能造成歧义。(“小吃店关门了”,营业时间已过、停业)(2)组合歧义:是指由词语组合关系上的原因造就的歧义。分:“语法结构歧义”“语义结构歧义① 语法结构歧义: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2种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学生家长都来了)② 语义结构歧义:相同的词语之间,可以有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中山公园松树最多。“最”在语义上可以指向“中山公园”和“松树”)练习:指出语义指向: 1.商店出售自行车和汽车的零件。(语法结构歧义)2.我不想吃饭了。(食物)(米饭)(语义结构歧义)(词汇歧义)3.这是一家女子理发店。(理发师)(顾客)(语义结构歧义)

502.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1.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孤立的符号,而是互相有联系,有一定规则制约的。文字系统由一定数量的“字符”以及字符的组合规则和书写规则组成。2. 文字起源于图画,是由一定的图形跟一定的语言单位相结合并且固定下来以后逐步形成的。503.字符:也就是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如:汉字的“字”和拼音文字的字母。1.字符的类型:(1)从与语音意义的联系来看,分“意符”、“音符”、“记号”三类。① 意符: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即表义的字符。如:木 ② 音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即标音的字符。音符最初都是由意符转化而来的。如:“其”原来是“簸箕”的意思是一个意符,后来用这个字的音去记录同音的“其”,“簸箕”的意思就没有了。现在“期”“棋”都是“其”的音符。③ 记号: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如:“×”

(五)、“戏”、“鸡”、“汉”(2)从能否分解来看,分:“单纯字符”、“复合字符”两种。① 单纯字符:人、木、水„„、每一个拉丁字母。② 复合字符:信、松、„„

504..文字的类型: 1.根据字符与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来分:词语文字、语素文字、音节文字、音位文字。(1)词语文字:字符跟语言中的词语相联系。古汉字(以单音词为主)、所有的自源文字。(2)语素文字:字符跟语言中的语素相联系。(实际不存在)(3)音节文字:字符跟语言中的音节相联系。(日文的假名)(4)音位文字:① 辅音(音位)文字:阿拉伯文字②(全)音位文字:希腊文字2.根据字符与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来分: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意音文字。(1)表意文字:(实际不存在)(2)表音文字:(所有的他源文字、日文的假名、阿拉伯、希腊文字(3)意音文字:(所有的自源文字、既表音又表意的文字)

505.对汉字类型的几种误解:(1)认为汉字是一种语素文字。那是“现代”的情况。古代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以双音节词为主。(2)认为汉字是一种语素•音节文字。(“一个字符代表一个音节”,但是有些汉字往往不止一个音节,而一个音节往往由很多不同的汉字来代表。)(3)认为现代的汉字仍然是一种“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不正确、不科学)(4)认为汉字是一种典型的表意文字。(但是没有一个人看到一个汉字就知道是什么意思。)(5)认为汉字是一种“拼形文字”。*事实上汉字既是词语文字又是意音文字。506.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不是语言本身。文字和语言有密切关系,但是文字不等于语言,在文字和语言之间不能画等号。书面语是用文字书写下来的语言的一种存在形式,因此书面语和文字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文字不等于书面语。507.语言对文字的影响:1. 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是有影响的。应该说语言的特点和文字的特点是有一定的联系的,特别是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单位作为字符代表的对象跟不同语言固有的特点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汉字在语音上代表一个音节,这跟汉字产生初期汉语的词语绝大多数是单音节的特点显然是分不开的。2. 但是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的影响也不能绝对化。同属汉藏语系的汉语和藏语就采用两种不同的文字系统,一种是意音文字,一种是音位文字(拼音)。3. 文字反过来对语言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文字帮助了语言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使语言的功能大大加强和扩展了。文字的类型会影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

508.文字的起源和演变:许多人认为文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这种观点是有根据的。我国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文字也起源于“结绳”。但种种迹象表明,结绳只是在文字诞生以前人类使用过的一种记数、帮助记忆和起提示作用的工具,跟文字的起源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文字起源于图画和契刻的说法更为可信。从现在世界上保存下来比较完整的三种最古老的文字有:苏美尔文、古埃及文、汉字甲骨文。1. 楔形文字:公元前4000多年以前,苏美尔人用芦管在泥版上“压印”出来的文字,笔道像一个个“楔子”,故称为“楔形文字”。2. 词语文字:古老的独立发展起来的“自源文字”都是以词语作为字符代表的单位(即都是词),所以后人称之为“词语文字”。(意音文字)3. 结论:已知所有的自源文字都是意音文字或词语文字,而已知的所有的表音文字没有例外的都是他源文字。4.最早根据古埃及文字创造辅音文字的是“腓尼基人”。希腊人在腓尼基人辅音文字的基础上创造了“音位文字”。5. 在国内外文字学界长期以来还有一种文字发展三阶段论,认为文字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三个阶段,即:①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阶段、②音节文字阶段、③音位文字阶段。但是,一个符号系统的优劣首先应该就其功能而言,就服务于语言的功能来说,以上各种文字似乎都能很好的为有关语言服务,难分高低,似乎说不上哪个高级,哪个低级。这个问题暂不做结论。

509.汉字的起源和演变:1. 汉字资料是公元前14世纪到前11世纪的商代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2.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六书的理论做出了解释,他说:“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3. 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单纯字符称为“独体字”(日、月),把复合字符称为“合体字”(明)。4. 汉字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几个不同字体阶段。

510.文字的创制:1文字的创制在这里指的是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还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不涉及历史上各种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创制过程。国外称这项工作为“语言规划”。也有一些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为一种有方言分歧的语言创制文字首先要解决以哪一种方言为基础方言的问题。2文字改革:1.文字改革有三种不同的情况:① 正字法改革:我国的汉字简化方案② 字符类型改革:1928年,土耳其废除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③ 文字类型改革:越南把在汉字基础上创制的意音文字改成使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

511.什么是语言的起源问题:(1)一个问题是语言作为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产生的,这可以说是语言产生的条件问题。(2)另一个问题是人类语言是从什么交际手段发展而来的,这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的前身问题。

512.起源的不同学说:(1)神授说:认为语言是上帝或神赐予人类的。(2)人创说:认为语言是人自己创造的,而不是上帝或神赐予的。① 摹声说:认为语言起源于对外界的各种声音的摹仿。② 社会契约说:认为原始人类起初没有语言,后来为了相互交际,就通过彼此约定,规定了各种事物的名称,这样就产生了语言。(这种观点注意到了语言的社会属性和符号的任意性)

513.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了语言,语言起源于劳动的观点。他说:“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他指出了劳动在语言起源中的关键作用:(1)劳动提出了产生语言的社会需要;(2)劳动发展了原始人的思维,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条件;(3)劳动也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器官,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条件。

514.语言起源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一般了解)(1)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具备了一定的心理条件,才可能产生语言。(2)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化到能发出清晰地声音,这有具备了这种生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语言。(3)人类社会必须发展到一定阶段“到了彼此间有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 这三个条件都是语言起源的必要条件,三者不可缺一,而创造这三个条件的是人类的劳动。515.语言产生的过程:语言起源的时间是:晚期智人时期。人类的语言既不是神授的,也不是人类有意识地在一个短时期内创造出来的,它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有前语言的交际手段演变发展而成的。人类在掌握有声语言之前就拥有动作、面部表情、手势、声音等前语言的交际手段。

516.语言是不断发展演变的:1)语音的演变。如:《山行》“石径斜”古今音发生了变化。(2)语汇、语义、语法也发生了变化。如:“臭”原指一切气味,后指不好闻的气味。“闻”原指耳朵听见“耳闻目睹”,后用来指用鼻子嗅。古汉语的宾语前置。

517.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1)外因:语言的社会交际活动。① 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② 社会的分化形成社会方言。③ 社会的统一形成民族共同语。④ 社会间的接触也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2)内因:语言内部的各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古代单音词为主,现代双音词为主)

518.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1)渐变性:(不是突变)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必须稳定,但是人类要适应社会需要,语言要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有决定语言是渐变的。(2)不平衡性:① 语言内部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不平衡性。a.语音:较慢 b.语汇:发展最快(基本词汇发展慢,一般词汇发展快)c.语法:较慢、感觉不到d.语义:较慢

② 不同地域之间的不平衡性。如:北京话没有入声,英语有入声。519.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1)地域方言的产生是社会的不完全分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完全分化:是指社会相对独立,又同属一个国家逐渐形成方言。(2)亲属语言:社会由不完全分化走向完全分化,分裂成几个各自完全独立的社会,那么各方言的社会政治地位就可能随之发生变化,由一种语言的分支转变为各自独立的语言。这种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语言,叫做“亲属语言”。(社会完全分化的结果)(4)方言间的差

520..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有什么区别:(1)社会方言是一种语言内部的变体,同社会的社群分化有关;地域方言同社会的地域分化有关。是社会的不完全分化。(2)从结构系统上看:地域方言有自己独立的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系统,它们之间的差别可以大到不能通话的程度。社会方言却没有自己独立的结构系统,因而他们之间的差异一般不会妨碍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

521.语言随社会的统一而统一:1.一种语言走向统一的社会条件:1)政治上高度统一2)经济快速发展2.语言统一有两种情况: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实现?(1)一种语言逐步消除方言分歧而走向统一。(通过推广民族共同语,并逐步取代方言的方式来实现。)(2)几种不同的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主要通过语言转用的方式来实现。其次通过非克里奥耳化的过程,使克里奥耳语成为基础方言的一种变体。)522.通用语与共同语的区别:1)形成的基础不同:通用语是在方言的分歧的社会里形成的,共同语是打破地域封闭状态走向完全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2)作用不同: 通用语对消除方言作用不大,共同语能引导方言的发展,最终取代方言。(3)通用语: 在存在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人们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际,往往会选择一种方言作为各方言之间的交际工具,我们把这种语言形式叫做“通用语”。(我国古代的“雅言”、“通语”“官话”就是当时人们给这种通用语的名称。)共同语:与通用语不同,它是社会打破地域封闭状态走向完全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4)对方言来说,共同语是一种高级的形式,他能引导方言的发展,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最终取代方言。在大多数情况下,共同语就是过去的通用语。国语: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为了维系整个国家各民族之间的联系,需要有共同的交际工具,有人把这一种一个国家内各民族之间所共同使用的语言叫做“国语”。

523.共同语对方言的影响:(1)共同语引导方言的发展方向,吸引方言向自己靠拢。如:“娘子”、“家主婆”被“爱人”所取代。(2)共同语会逐步扩大自己的使用范围,而方言的使用范围将随之不断缩小。

一、语言成份的借用和吸收:1.借词:也叫做“外来词”,它指的是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如:沙发、巧克力„„考过2.意译词:是用本民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不是外来词)如:英语原词 借词意译词microphone 麦克风扩音器penicillin盘尼西林 青霉素3.仿译词: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不是外来词)如:黑板(blackboard)、足球(foodball)

524.汉语吸收外来词成份的特点:(1)不习惯完全借音的借词形式,而喜欢用意译词和仿译词的形式来吸收外来词。(2)即使要利用借词形式,也要使借词形式带有意译成份,如:比萨饼、汉堡包、啤酒(3)在音译外语时,尽可能选用与外语原词意义相关的汉字,使人们能从汉字的意义上获得借词词义的提示,即意译兼意译。如:基音、香波。

525.双语现象与双语制:双语现象:是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双语现象”也有人称之为“双语制”,但“双语现象”和“双语制”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双语现象”指的是社会上实际使用双语的情况。“双语制”指的是某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两种或多种。因此,我们不能把“双语现象”和“双语制”看作一回事。3。双语现象产生的原因:(1)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杂居在一起,在社会交往需求的作用下,产生使用现象。(2)外语教育也会促进双语现象的产生。526.语言转用: 1.语言转用: 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也有人称之为“语言替换”。2. 一种语言逐步消除方言分歧走向统一,是通过推广民族共同语,逐步用来取代方言这种方式实现的。几种不同的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则主要通过语言转用的方式实现。3.语言转用的社会条件:(双语现象与语言转用的区别)(1)语言转用与民族的融合密切相关(2)同数量占优势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联系,形成语言转用。(3)民族融合过程中,哪一方发生语言转用,哪一种语言能够代替其它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主要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上的优势,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不是决定因素。3.(双语现象与语言转用的联系):(1)语言转用是一个从单语到双语,再由双语到新的单语的过程,一般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2)语言转用虽然必须经过双语阶段,但双语现象并非都能导致语言转用。

527.语言混合: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份可能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这就是“语言混合”。语言混合的形式有:“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528.洋泾浜语定义和特点:1.是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往时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2.从语言功能上看:洋泾浜语只用于口头交际,只有口头形式而没有书面形式。使用范围狭窄。(与外国人进行贸易通商)3从语言系统上看: ①洋泾浜语的语音夹杂有当地音,②词汇成份数量有限,③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程度。4.洋泾浜语的发展前途:(1)随着社会交际环境的变迁而消亡。如:新中国的洋泾浜语已被淘汰。(2)在社会交际需求的推动下,发展为克里奥耳语,成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通用的交际工具。如:新几内亚的官方语之一“新美拉尼亚语”就是以英语为基础的洋泾浜语发展而来的克里奥耳语。5.克里奥耳语:(是混血儿的意思),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形成的语言。

529.洋泾浜语与克里奥耳语的区别:(1)洋泾浜语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使用范围狭窄,但一经地位提升而转变为克里奥耳语,就会迅速的丰富发展起来。(2)洋泾浜语只适用于特殊的交际场合,不作为母语。克里奥耳语是某一社会的主要交际工具,成为母语。

530.非克里奥耳化:当克里奥耳语和作为它的基础的那种语言并存于一个社会之中时,如果基础语言有较高的社会声望,说克里奥耳语的人就可能根据基础语言来不断调整、校正自己的语言,是克里奥耳语向着基础语言方向发展,结果使两种语言越来越接近,甚至使克里奥耳语变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这种现象和过程被称之为“非克里奥耳化”。2意义:不同的语言在相互接触中产生洋泾浜语,洋泾浜语在社会交际的需求下,取代某些社会群体的本族语而转变为克里奥耳语,克里奥耳语又经过非克里奥耳化的过程向自己的基础语言靠拢,以至于最后成为基础方言的一种变体,这种现象和语言转用一样,也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一种形式。531.语言规划: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做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被称之为“语言规划”。1.语言规划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具有两个主要特点:(1)语言规划是对语言的一种人为干预,这种干预主要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来实施。(2)语言规划同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关系密切。532.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和规范化:对语言中产生的分化,既不能一概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必须对他们作出评价和选择,这就是“语言规范化”。2 语言规范化具有“约定俗成”的原则。例:“呆板”“曝光”语言学家认为它们应该读“aiban”、“puguang”而一般公众却读作“daiban”、“baoguang”1985年,本着“约定俗成、承认现实“的态度把这两个社会公众的读音定位新的读音规范。可见,语言的规范化是一个不断更新和调整的过程,一劳永逸的规范化是没有的。

533.民族语言政策:主要是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具体说,就是如何对待

少数民族语言、如何规定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政治地位的政策。民族语言政策涉及的方面很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2)少数民族的语言教育。

534.语言为什么是思维的重要工具:1)人们正是靠了语言才能够去想问题,即进行思维活动的。2)人们正是靠了语言才能够知道想了什么,即把思维的结果固定下来和传递下去(用 语言写下来进行思维活动。)

535.先有思维还是先有语言:1.有三种不同的意见:(1)思维和语言有各自的发展过程。(没有关系)(柏拉图)(2)思维和语言是同时发生的,而且由于坚持思维只能在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先有语言,然后才有思维。)(亚里斯多德)(3)思维先于语言发生的(现代人)(爱因斯坦)本教材认为第三种意见更值得重视。

536.思维与思想的联系与区别:(1)思维与思想不完全相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认识的结果;思维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2)思维与思想又有联系:因为不管怎样去想,总会想出来一些结果;反过来,不管是怎样的结果,总是经过想的过程得出来的。

537.为什么思维先于语言:(1)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史来探索语言和思维所产生的先后顺序,乃至语言和思维产生的绝对年代。最早的人类在距今三百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那是人类还没有语言,但已经可以制造工具,用体态、表情、手势来进行交际。可见,无论是从生理条件和社会需求等方面看,人类都是早有了思维,以后才产生了语言。(2)从儿童掌握思维和语言的过程来推测人类发展史上发生过的情况。儿童一般要道二岁左右才能说一些很简单的话,在这以前应该说儿童还没有掌握语言。但婴儿从五个月开始就能根据颜色和形状区别物体。(3)从大脑受到损伤,丧失了语言能力或思维的病理现象,以及先天聋哑人的思维状况,来推测语言和思维的产生过程。他们虽不能说话但都有思维。

538.大致上可以把思维分作三类:(1)第一类叫做“感性思维(也称前思维活动)”,狭义的感性思维只能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思维。(2)第二类可以叫做“抽象思维(也称理性思维、逻辑思维、或径称思维活动)”。这是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复杂逻辑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3)第三类则可以叫做“发散思维(也称外思维活动)”。这是指随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而产生的综合心理活动,如感情、意志、美感和相关的文化传统意识等。〔此外,像文学、音乐、绘画、雕塑、摄影、舞蹈等,一般也被看作是发散思维(或者是发散思维中的形象思维)的表现形式。〕

539.思维活动与语言的关系:(1)抽象思维这种思维活动肯定是需要语言参与的。要作出判断或推理,就得用到句子或复句。因此,可以说抽象思维实际上就是以语言作为工具或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活动。这些必须使用语言进行的思维活动,就都是抽象活动。(2)对于抽象思维来说,其它两种类型的思维活动确实不一定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进行。感性思维(前思维),特别是直观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直接的感知。,这种思维并不是人类所独有的。如:动物没有语言但有些动物却有思维能力,像老马识途。发散思维(外思维)特别是表现为民族特有的文化意识时,是思维活动对人类社会生活其它方面产生影响。(3)所以也有人干脆把抽象思维以外的思维,特别是感性思维,叫做“非语言思维”。而把文化意识和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活动称作“形象思维”。此外,像文学、音乐、绘画、雕塑、摄影、舞蹈等,一般也被看作是发散思维(或者是发散思维中的形象思维)的表现形式。

540.语言是抽象思维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1)除了肯定抽象思维需要在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外,也应该承认非抽象思维也不是完全没有或不需要语言参与。(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更多的是利用直观,而不是用语言来思维,儿童的思维还算不上是抽象思维。无论人的情感、美感还是文化意识都必须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或者反映到语言文字上。)(2)既要肯定抽象思维需要语言作为工具,但也要看到有时抽象思维活动只借助于语言还不够,即实际上也不能绝对地说语言就是抽象思维的唯一工具。例:“不可言传,只可意会”,“话就在嘴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等,就不能仅仅说是一种修辞表达。说明:语言是抽象思维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

541.语言和思维的区别: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范畴:(1)从功能上说两者不同: ① 虽然思维要用语言来体现,如概念要用词语来表达,判断、推理要用句子和复句来表达,但思维和语言之间并不能简单地看成思维是有声的语言,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或者思维是内容,语言是形式的关系。② 二者实际上都有各自的内容和形式: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等;语言的内容是意义,包括语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语言的形式是语言的声音和词、词组、句子等。③ 思维除了以语言作为工具外,还可能有其它物质载体;语言除了作为思维的工具外,还是人类交际工具。再这方面语言与思维各自功能的外延也不完全等同。(2)从范畴上说二者也不同: 思维要用语言形式来进行,概念和词语、判断与句子、推理和复句等也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如:语言中的虚词,就不表达任何具体概念。

542.目前在语言和思维的范围和功能对应问题上比较倾向于一致的观点是:(1)人类的思维活动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抽象思维是必须借助语言进行思维活动,抽象思维以外的其他思维活动,如:感性思维(前思维)和发散思维(外思维)不一定需要语言参加,但语言也在思维活动中起作用。(3)语言是抽象思维最重要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抽象思维与语言有密切关系,但二者毕竟是两种具有不同功能和属于不同范围的现象。

543.语言和思维哪个是主导:1.大体上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1)语言决定思维,即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这当然是一种比较极端的看法。例:人们看到“汽油桶”往往十分小心,怕着火爆炸;但看到“空汽油桶”就以为是空的就不大在意,以为较安全。但实际上“空汽油桶”充满可然气体,可能更危险。萨氏和沃氏的这种语言决定思维的观点以后就被称作“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由于其核心内容是: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又称作“语言相关论”。(2)思维决定语言(更主要),① 为什么说不是语言决定思维:一方面从整个对思维产生影响的多种因素来看,即使承认语言影响思维,也并不是只有语言才影响思维。(有语言环境、生活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的各种社会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从整个思维活动和思维结果的现象看,也不是所有的思维都受语言的影响。例:《红楼梦》中,焦大不可能爱上林妹妹,主要在于他们所生活的不同社会背景。② 为什么说思维决定语言:世界上不同的语言多数互相听不懂,互相不能通话,可是通过翻译就能交流思想感情。人类的语言虽然不同,但是人类的思维内容确是基本一致的。正是思维决定了语言所以不同语言才有可能通过翻译,相互沟通。(3)应该说,目前在语言和思维的地位作用的问题上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在语言和思维关系中,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语言虽然对思维活动有一定影响,但不能无限度地夸大这种影响,语言也不能最终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

544.语言能力问题: 要揭开人类语言的奥秘,就必须研究人的大脑,研究大脑与语言的关系,这就是语言能力的问题。语言获得问题: 要揭开人类语言的奥秘,也就必须研究儿童是怎样获得语言的,这就是语言获得问题。1.大脑的单侧化现象研究:单侧化”的意思是,人的大脑左右两个半球并不是完全对称的,不但大小略有差别,而且有明确的分工,即左半球的一定部位掌管语言和抽象的思维活动;而右半球的一定部位掌握与语言无关的直观动作的思维活动。2.大脑左半球的分区研究:(1)布洛卡失语症:基本上不能说话,但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2)维尔尼克失语症:能够说出一些词语,发音也很准确,但词语之间在意义上没有联系,构成不了完整的句子,而且也听不懂别人的话。大脑语言遗传机制的研究:1)遗传机制(或者叫“语言获得机制”)美国当代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的大脑中

储存的语言知识应分为两类:一类叫做“语言能力知识”或“普遍语法”,这是全人类语言所共有的(先天具有的本能知识);另一类叫做“语言运用知识”或“个别语法”,这是各民族语言所特有的(后天获得非本能知识)。4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研究:临界期的意思是:不管是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还是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是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的可能性。但这些潜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有可能起作用,否则大脑的语言功能就会失效,人也就不会说话了。现在一般认为最迟是十二至十三岁,即相当于青春期,超过这个年龄就肯定不可能学会说话了。

545.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和原因: 1.语言前阶段:① 非自控阶段(0~6)月 ② 咿呀学语阶段(6~12)月 2.真正语言阶段:① 单词阶段(1)岁儿童语言获得过程② 双词阶段(2~3)岁(双语句不但表达出的语义关系更加复杂,更是标志着儿童产生了最早的语法能力。)③ 简单句阶段(2~2.5)岁(多个实词连接的简单句,也称作“电报句语言④ 复杂句阶段 “成人句语言”开始正确使用虚词和掌握形态变化)2.儿童语言获得的原因和条件:(1)偏重于外部条件的解释: 认为儿童的语言获得主要还是由后天的环境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主要有“模仿说”和“强化说” 2)偏重于内部条件的解释:强调儿童的语言获得主要是由先天的生理条件和大脑的遗传机制决定的。主要有“天赋说”和“认知说” 546.儿童语言能力的表现形式有那些:儿童听得能力往往都要早于说的能力,或者说理解句子的能力往往要早于构造句子的能力。另外还有的更细的划分,即除了区分听和说,还区别语音、语义和语法的不同发展过程,从这方面说,儿童语音能力的发展最早于语义和语法能力的发展,但语法能力的发展则肯定是观察儿童语言获得过程的最主要的线索。

547.语言和人的认知活动:(1)通常说的人的认知活动主要就是指:抽象思维的活动。(2)具体说来,语言在思维认知活动中的作用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 语言可以帮助完成人的认知过程。② 语言可以储存人的认知成果。③ 语言可以改造人的认知能力。548.语言和民族文化意识: 1.语言是重要的民族标志,可以体现民族的精神。(语言又是一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量,每一个民族都热爱自己的民族语言,并且往往把民族语言和民族尊严联系起来。)2.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而语言则有民族特点。这是语言和思维最根本的区别。)

549.为什么说语言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密不可分 答:一方面从语言学的发展角度看,实际上在很长的时间里并不区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比如在语言产生初期,甚至直至19世纪以前,语言理论研究就基本上等于语言应用研究。另一方面从语言学的实际上也不存在纯粹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如模仿说,强化说等理论就是对语言获得问题提出的不同理论假说。

550.为什么说语言学应用的结果也能推动语言学的研究 答:语言学的应用有赖于语言研究的成果,也反过来可以成为语言学研究的动因,甚至常常是先有了某种应用上的需求,才推动了语言学研究朝这个方向更深入的更迅速的发展。一方面就语言学研究的整体情况看,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都是随着语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才产生的。比如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语言学研究,就是因为语方的形式力功能在应用中扩大了,才推动这些学科的建立。另一方面就语言学的应用的领域看,还存在着语言的应用已经走在了前面,而语言学研究却迟迟跟不上的情况。比如语言的计算机处理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551.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语言教学是语言学应用的主要内容。(1)语言教学并不需要或并不可能把语言学研究的所有东西都搬过来,所以确实不能简单地把语言学跟语言教学研究划等号;2)语言教学与语言学研究又有很多联系,不但语言的教和学的过程本身就是语言学研究的知识,而且语言学研究的其它成果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于语言教学。

552.人们掌握或学会语言的两种途径:1)一种叫做“获得”(或习得),一种叫做“学习”(或学得)。这是两种性质上很不相同的掌握或学会语言的途径。(2)从一个角度说,语言获得主要是通过非有意识的教或学的形式,即所谓直觉习惯和模仿强化等,来完成的。(掌握一种母语,指儿童前后期。)(3)语言学习则主要通过有意识的教或学的形式,即所谓死记硬背和听说读练的练习等,来完成的。(学习一种外语,指成人)

553.“获得”、“学习”与“语言学”的关系:(1)“语言获得”并没有太多“教”和“学”的问题,因此,跟狭义的语言教学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直接,这其中也就不需要太多通常说的语言学知识。(2)“语言学习”则主要通过有意识的“教”或“学”的问题,这也就是狭义的语言教学。(3)儿童掌握母语的“获得”过程中也不能说就没人教或不去学,特别是当孩子上了幼儿园和小学以后,“学习”这种外在和显性形式也就对提高语言能力有重要作用了;(4)成人学习外语的“学习”过程中也不能说就没有环境的影响和语感习惯的作用,特别是在学了若干年之后,“获得”这种内在和隐性形式可能也就显得非常重要。(5)可以这样看,即儿童掌握母语的前期主要靠“获得”,后期就也需要靠“学习”;成人学习外语的前期主要靠“学习”,后期也需要某种程度的“获得”。

554.外语教学的特点: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基础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学习中就需要更多借助语言学的知识的帮助。所谓基础性,是说学习外语的人是大大已经掌握了一种语言之后又去学习另一种语言,所以往往不具有本来在学会母语时靠直觉习惯和模仿强化就能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就必须重新学习如发音词语语义和语法等一些最基础的语言知识。第二,它是一种交叉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学习中就既需要依赖母语的基础,也需要排除母语的干扰。所谓交叉性指是说学习外语的人的原来已经掌握了一种语方,现在又要学习另一种语方,这样原有的语言知识哏要学习的新的语言知识信汇会交驻重叠在一起;第三它是一种一种多元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学习中就需要发现特殊的客观现象,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所谓多元性:是说学习外语的人有年龄文化高低,时间长短和环境好坏等的差别,当然也有教外语的老师,使用的教材,速成还渐进,在学校学还是自学等的差别。

555.目前已实现的信息处理技术有哪些:(1)汉字编码和汉字处理。(2)文体检索和数据统计。(3)语料库和语料分析。(4)语音实验和语音的识别与合成。(5)文本的自动校对和摘要。语言学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前景:(未来主攻方向)(1)机器翻译(2)人机对话(3)人工智能

556.词典:顾名思义当然是解释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工具书。(1)知识词典(百科词典)① 综合性词典。(《永乐大典》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的百科。)② 专业类词典。(《物理学词典》、《中国历史词典》„„)③ 专名类词典。(《欧洲旅游交通词典》、《中国美术家词典》„„(2)语言词典(语文词典)① 描写词典(作共时描写性解释)(《现代汉语词典》„„)② 历史词典(作历时关联性解释)(《汉语词典》《辞源》„„③ 专业词典(说明特殊类别、专门用途)(《汉语成语小词典》„

557.从外语教学的特殊现象看。一般认为以下两种现象最值得注意。a.“中介语现象”: 中介语在学习初期发展较快,越学到后期发展就越慢,后面这一阶段称作“高原期”。一般说较初级的中介语不能用于交际,即听上去就不像是外语;而较高级的中介语可以用于交际,即听上去差不多就是外语,就像果子未成熟,虽然味道不好,但也可以凑合着吃。(“内在大纲”: 从外语教学角度看,虽然不同的人学习外语的情况不同,但中介语的发展规律却还是大致相同的,这一学习发展过程被称作“内在大纲”。)b.“语言迁移现象”: 学外语的人的母语又叫“来源语”,所要学的外语又叫“目标语”,“来源语”会对“目标语”产生影响,这就叫做“语言迁移”。其中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引导迁移”: 外语教学中教和学双方实际上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注意两种语言的共同点,主动利用正迁移,尽量避免负迁移,这一教学过程就称作“引导迁移”。)

558.外语学习中发生错误的类型和原因:一类是系统前错误,也就是“不会”造成的错误,一类是系统错误,也就是记错造成的错误,还一类是系统后错误,也就是“忘记”造成的错误。这样教的人和学的人都可以根据不同的错误类型加以引导。

559.词典的释义方法。答: 1)用同义或近义词释义:如:“剩:剩余”,“受贿:接受贿赂。(2)用反义词或否定形式释义:如:“死板:不活泼”,“拉杂:没有条理”(3)用定义释义:如:“书评:评论或介绍书刊的文章”。(4)用具体的描写和说明来释义:如:“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5)用“形容„„”和“比喻„„”等形式释义。如:涣涣:形容水势盛大。

560.为什么说语言教学也需要语言学的知识:从表面上盾,语言教学,或者广义的语文教学,似乎跟随语言学并没有太多的关系。因为人们掌握一种语言,特别是自己的母语,在很大程度上确实不是教或学出来的,而是通过自然而然的直觉习惯等适应过程和潜移默化的模仿强化等环境作用才实现的,用心理语言学的术语说就是获得的。从另一个角度说,语言教学,包括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无论对教的人还是学的人来说确实不一定要懂得太多的语言理论。比如记住一个字一个字的发音,不必非要知道章节构造或音位理论。但其实这种掌握和学会苛种语言过程的现象本身,也正是语方学知识的一部分,或者说是语言学的另一些知识。从另一方面看,上面说的掌握语言或学习语言的过程 中不需要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和本体知识,但其实即使是这方面的知识,对于语言教学也还是有用处的。

561.母语教学的任务与要求:通常所说的母语教学主要指;在中小学阶段进行的语文教学。

(1)从初步的要求看,母语语言教学首先需要打牢语言基础和补充语言基础。① 让学生从具备听说能力发展到具备读写能力,即能认字写字,或者说是能把说出的话写下来,能把听到的话停明白。② 是使学生既巩固原有的语言知识能力,又补充新的语言知识能力。(2)从稍高的要求看,母语语言教学还应该培养阅读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从更高的要求看,母语教学更重在提高文化素养和建设语言文明。

562.为什么母语知识既有利外语教学又干扰外语教学:有利:就语言的内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现象和规则。比如各种语言的词有元音辅音等,实词虚词等这样外语学习者当然就可以利用原来的结束语基础很快地接受外语中类似的语言现象和规则。另一方面就语言的外语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反映一些相同的客观事物和思想认识,比如客观世界有相同的事物和概念,各种语言中就一定有差不多意思的词语。这样外语学习者当然就可以利用原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很快地理解外语中类似的意义内容和表达形式。影响表现在:外语学习中会有母语的依赖性和语境的破坏性。二是外语学习中会受到母语思维和文化的干扰。

563.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与人机对话的区别:跟机器翻译和人机对话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但能够自己翻译;能够回答问题,能够执行人的语言指令,甚至还能够根据千变万化的现实情况随时进行判断和推理,并作出文字形式或语音形式的报告。

564.机器翻译可分为哪几个层次:1较低级的是单词平面的翻译,即词对词的翻译,这种翻译只需要词语本身的信息。2稍高一点是句法平面的翻译,要求计算机能识别词类,形态和语序等,即必须先对句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并调整译句的语序。3更高一点就是语义平面的翻译,即要求计算机能够分析句子的语义关系。4更高一点就是语境平面的翻译,即根据语句的上下文和说话时的背景等结构外因素来确定译句。

第四篇:自考笔记-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

1.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解释“符号”

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解释“语言”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6.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

7.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

8.解释“普通语言学”。

答: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9.解释“应用语言学”。

答: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10.解释“传统语言学”。

答: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1.解释“内部语言”。

答:第一,内部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形式;第二,内部语言的交际对象是说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因此,内部语言是没有说出口的内心的话。第二章 语音

1.解释“语音”。

答: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2.解释“音高”。

答: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3.解释“音强”。

答: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4.解释“音长”。

答: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5.解释“音质”。

答: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征,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

6.简答语音中最基本的要素。

答:从物理学角度看,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要素。音质是最基本的要素,因为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影响音质的三个因素有:(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语音中的音质也取决于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即(1)声带振动不振动,这是发音体方面的因素。(2)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方面的因素。(3)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

7.简答语音的本质属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语音的社会属性首先体现为:语音与语义的结合由社会约定俗成,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就没有语言的产生,也就没有语音的存在。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8.简答国际音标与音素之间的关系。

答: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用来标写世界上各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的标号。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可见,它与音素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9.简述元音分类的依据。

答:(1)可将元音按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分为舌面元音与舌尖元音两大类。(2)舌面元音内部又依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分为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等;依舌位前后分出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依唇形的圆展分为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3)舌尖元音内部又按舌尖的不同状态分为舌尖前元音、舌尖后元音和卷舌元音。(4)元音内部又可根据软腭升降的情况把它们分为口元音和鼻化元音两类。

10.解释“音位”

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11.论述音位的性质(特征)。

答:(1)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2)音位不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且是具有这种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3)音位是由一组彼此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4)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总是特定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

12.音位的划分。

答: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来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包括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调位”、利用音强等方面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重位”和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时位”。

13.解释“音位变体”。

答: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4.简答“对立关系”与“互补”关系。

答: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重要的关系,一是“对立关系”,一是“互补关系”。对立关系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会引起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改变,进而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而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

15.简答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答: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功能音类,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音位是用来概括反映一组音素的辨义作用的功能单位,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

16.解释“音位的区别特征”。

答: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相互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

17.音位与音素的区别。

答:音位与音素的区别表现在:(1)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人类语音的音质上着眼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两个音若音质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音素。(2)划分范围不同。音素是从人类的语言所能用到的全部语音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则是在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18.解释“音节”。

答: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而成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19.简答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

答:复元音的几个成分同属于一个音节,发音时发音器官只有一次肌肉紧张;相连的单元音则各自分属于不同的音节,发音时有几个元音就有几次肌肉紧张;复元音是一个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连续滑动的,元音的音质是不间断地逐渐变化的,中间会产生一连串的过渡音。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彼此独立的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跳跃式的,元音的音质是突变的,中间没有过渡音。

20.解释“复辅音”。

答: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合叫做“复辅音”。

21.解释“语流音变”。

答: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1)同化,语流中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和它相同或相近。(2)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4)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5)增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

22.解释“韵律特征”。

答:韵律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以外的音高、音长、音强方面的变化。长短音、声调、轻重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1)他们永远都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2)他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

23.解释“音渡”

答:人们在说话时,音位与音位、音节与音节连成一串,形成前后相连的连续语流,这些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连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连接方式,这些方式叫“音渡”或“音联”。

24.解释“二合元音”

答: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前响二合元音”,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合元音”。

25.解释“三合元音”。

答: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三合元音”。三合元音一般都是中间响两头弱,因而又叫“中响复元音”。

26.简答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特点。

答:(1)汉语普通话具备V、C-V、V-C、C-V-C这四种音节结构的基本类型,但是汉语普通话的音节中不允许出现两个或几个辅音相连的辅音群。(2)普通话的闭音节中的收尾辅音-G只能是鼻音。(3)普通话音节中的元辅音最多不超过四个。

27.解释“时位”。

答: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那样起区别意义作用,所以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时位”。第三章 语汇

1.解释“语汇”。

答:语汇是语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语汇也可以叫词汇。语汇或词汇作为语言学的术语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是词和语的汇集。它只能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语的整体,而不能指具体的一个一个的词或词语。

2.简答语汇的性质和特点。

答:(1)语言在产生时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任意性和理据性是统一的:任意性是语汇得以产生的途径,理据性是语汇不断丰富的手段。(2)语汇在表达上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语汇的普遍性和民族性是统一的:语汇的普遍性使得各种语言的语汇能表达大量共同的概念,而民族性则使得某种语言的语汇又能体现一些独特的认识。(3)语汇在变化中既有活跃性,又有稳定性。语汇的活跃性和稳定性是统一的:活跃性使得语汇的个体元素不断增加和更替,这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变化的需要;但稳定性又使得语汇的基本成分和整体系统保持固定和平衡。

3.简答语汇的作用。

答:就语汇在每一种语言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都是先由一个个的词组成句子,再由句子组成段落、篇章的。所以,语汇在语言构成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没有语汇就没有语言。

4.解释“词”。

答: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5.解释“语”。

答:语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断。

6.解释“基本语汇”

答:基本语汇是语汇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它具有产生的历史长、使用的范围广和构词的能力强三大特点。

7.解释“一般语汇”。

答: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即一般语汇,它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8.解释“惯用语”。

答: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惯用语多为三个字。

9.解释“成语”。

答:成语是汉语独有的而且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一般为四个字。

10.解释“歇后语”。

答: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指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由两部分组成,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略去,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

11.论述一般语汇与基本语汇的关系。

答:语汇中基本语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语汇。一般语汇的特点是不为全民常用、使用范围窄、产生历史较短、构词能力较弱。一般语汇所包含的词的数量大大超过基本语汇的数量,内容也非常复杂。一般语汇对社会的变化很敏感,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反映在一般语汇中。一般说来,新词、古语词、外来词及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都属于一般语汇。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语汇中大量的词都是在基本词的基础上构成的,反过来,一般语汇又不断地充实基本语汇。

12.简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

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是:(1)语音偶合,汉语汉字数量多,但汉语普通话音节数量少,会造成语音相同。(2)历史音变。在历史上本不同音的词,随着语音的发展演变成为同音。(3)词义分化造成。

13.简答同音词与同形词的关系。

答:同音词指语音相同的词,同形词指字形相同的词,它们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1)同音不同形;(2)同形不同音;(3)同音又同形。

14.简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的关系。

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不是相同的概念,它们的划分角度不同,单纯词是从语素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单音节词是从音节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

15.简答汉语语素的类别系统。

答:(1)把语素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直接形成为词,即可以单用的语素。(2)把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自由(黏着)语素”。自由语素指某种语素既可以单独形成词,有时又可以单独说出来。因为是虚词,所以永远不能单独说出来,这就是黏着语素。(3)把语素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定位语素指的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或者总前置,或者总后置。不定位语素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它们既可以前置,又可以后置。(4)把语素分为“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实义语素就是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虚义语素就是一般不具有实在词汇意义的语素。

16.简答语素、音节与字符之间的关系。

答:语素、音节与字符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汉语中语素大多数是单音节形式,书面上用一个汉字记录,三者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般而言,一个语

素就是一个音节,一个汉字。但是语素、音节、汉字又属于不同的范畴,语素是语汇单位,音节是语音单位,字是文字单位,因此将三者合起来看,就不成简单的对应了。

17.解释“变性成词”。

答:指语素转变词性而形成另一类词。即某些成词语素在语法功能上本来只是动词性的,或名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但在形成词的时候,却同时形成了两种词性的词。

18.解释“变形成词”。

答:变形成词是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两种。

19.解释“复合构词”。

答: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构成复合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主要有陈述式、偏正式、支配式、并列式四种。

20.解释“附加构词”

答:附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附加式合成词,即“派生词”。构成派生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词缀语素是不成词、粘着、定位和虚义的语素。按照词缀在词中的位置,派生词可分为三种:前缀式、后缀式和中缀式。

21.解释“重叠构词”。

答:重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汉语的重叠词包括:(1)名词性重叠词。(2)副词性重叠词。(3)多重重叠词。重叠词重叠以后既增加某些语法意义,也不改变重叠词本身的词类。

22.简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的区别。

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有共同点,他们都不能单独成词。但二者又有所区别:从表意功能的角度看,后缀一般可以表示附加性的词汇意义,这是一种词汇意义。而词尾只表语法意义,而不表示什么词汇意义。

23.简答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的形式和作用。

答:词根语素简称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主要词汇意义由它体现出来。词根语素都有一定的实在意义,与别的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时,也负载最主要的词汇意义。词缀语素又叫构词语素,构词语素位置固定,不作为词的主干部分,但又参与构造不同意义的新词。词缀语素也有某种意义,但一般不如词根语素的意义实在,而往往是一种抽象的类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构造新词。

24.简答离合词和词组词。

答:离合词和词组词是形式上或人们感觉上像词,但在结构性和意义的搭配性上又接近词组的特殊的语汇单位。由于可以插入或扩展,所以它们有相当于一般词组的特征;但在未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又跟一般双音节词的长度差不多,所以至少在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看作词,这就是所谓的“离合词”(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词)和“词组词”(可以进行较大扩展的词)。第四章 语法

1.解释“语法”。

答:语法即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2.解释“递归”。

答:递归指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3.解释“语境”。

答:语境是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

4.简答语法规则的抽象性表现。

答:语法规则作为人们说话时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具有高度抽象的性质。词语和句子的数量是无限多的,因此不可能对每一个词语和句子都建立一条规则,于是就需要把各种现象加以归类。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爸械牡ノ弧⒔峁购凸叵档哪持掷嗟母爬ǎ?┤嗣窃谒祷笆庇纱思氨耍?岳嘞啻樱?谟筛髦掷啾鸸菇ǖ牡ノ弧⒔峁购屠嘞档目蚣苣谘〕鲆痪湟痪浜细竦幕袄础?

5.简答语法规则的递归性。

答:“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6.解释“历时语法”。

答: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的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及其规律。

7.解释“共时语法”。

答: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法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8.解释“个别语法”。

答: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9.解释“句子”。

答: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10.解释“语法规律”。

答:语法规律指语法规则本身,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11.解释“普遍语法”。

答:普遍语法指的是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机制。

12.解释“核心语法”。

答: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

13.解释“外围语法”。

答: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它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14.语法单位可分为哪几级?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答:语法单位可分为三级六种:第一级中语素组由语素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构词;第二级中词组由词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造句;第三级中句组是由句子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表达。各种语法单位相互之间具备不同的关系。一种是量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数量的增减,但性质和作用不变。另一种是质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表现为性质作用的差异,但成分数量未必变化。

15.解释“语法形式”。

答:语法形式是能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16.解释“语法手段”。

答: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叫做“语法手段”。

17.解释“词法范畴”。

答:由词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范畴。

18.解释“句法范畴”。

答:句法范畴是由结构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

19.简答词法手段的类别。

答:语法手段首先可以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其中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词的重叠”三类。词形变化又分为:(1)附加;(2)屈折;(3)异根;(4)零形式。词的轻重音是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词的重叠是指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的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20.简答句法手段的类别。

答:句法手段主要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语调四个小类。虚词就是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类选择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调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21.解释“语法范畴”,常见的词法范畴有哪些?

答: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1)性;(2)数;(3)格;(4)有定和无定。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1)时;(2)体;(3)态;(4)人称。

22.解释“词类”

答:词类就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3.解释“词组”。

答: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就构成了词组。

24.解释“向心词组”。

答: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

25.解释“离心词组”。

答: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

26.解释“不完全主谓句”。

答: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或者说需以来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才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就是不完全主谓句,或叫省略句。

27.为什么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答: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因为词和句子都既是基本单位,又是最终单位,它们可以把各种语法单位联系起来。词是造句的基本单位,句子则是表达的基本单位。从构词和造句看,词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又是造句的基本单位;从造句和表达看,句子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同时又是表达的基本单位。词和句子是既能联系低一级单位又能联系同级单位的语法单位。

28.简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哪些?

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1)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即形态标准。(2)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即意义标准。(3)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即分布标准。功能分布的标准最具普遍性,而且是反映词类聚合关系本质的特征,是词类的本质属性。

29.解释“直接成分分析法”。

答: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或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就叫做“直接成分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必须依据两条原则:一是“成结构”,二是“有意义”。

30.解释“复句”及其判定标准。

答:复句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从属的主谓结构组成,表达多个相互关联的较完整的意义,并且中间有较小停顿,或有特定的连接词连接,句子前后有较大停顿的句子。复句是复合句的意思。衡量复句的标准不是看有多少主谓结构或表达多少个意义,而是看句中有无停顿和关联词。第五章 语义

1.简答语言的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

答: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语义也就必然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即一是思想,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二是情感,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意义”。理性意义也叫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词语平面上,它是与概念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在句子平面上它是与判断和推理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绪、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

2.解释“语义”。

答: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

3.解释“语言意义”

答:语言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本身表达的意义。

4.解释“语境意义”。

答:语境意义是个别的、临时的意义,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知识背景等语境音素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

5.解释“词义”。

答:词义是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和主观态度。

6.解释“词的理性意义”。

答: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时,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认识就是词的理性意义。

7.解释“义素”。

答:义素是从义项中分析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

8.解释“义项”。

答: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

9.简答义素和语素之间的区别。

答:义素和语素不是同一个概念,它们是两种性质上根本不同的单位。义素是对一个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后所得到的最小语义单位;语素则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义素是一种从理论上分析出来的语义单位,就不是一种自然语言的单位,义素不直接与语音相结合。语素不仅有一定的意义而且有一定的读音,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自然语言的单位。

10.简答义素和义项之间的关系。

答:一个词可以同时有几个理性意义,其中一个意义在语言学上叫一个义项。现代语义学把分析音位的区别特征原理用于词义分析,把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语义特征,这些语义特征就是义素。

11.简答词的通俗意义和科学意义的区别。

答:词的理性意义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别而分为两类:一种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通俗意义”;另一种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科学意义”。

12.简答义素分析的作用。

答:义素研究在语义研究和语法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在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义素分析可以清楚间接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2)义素分析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条件。

13.解释“单义词”。

答:单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现象,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

14.解释“多义词”。

答:多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相互关联的几类对象,也就是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

15.解释“本义”。

答: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16.解释“引申义”。

答:由本义直接或间接衍生出来的意义。

17.解释“同义词”。

答:同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18.解释“反义词”。

答:反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

19.解释“上位词、下位词”。

答:语言中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大,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小,如果后者所代表的事物可以完全包容在前者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内,那么它们之间就具有上下位关系。其中所代表的范围大的词叫上位词,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小的词叫下位词。

20.简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关系。

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一个语音形式来表示多个意义。区别在于: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音词的意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而同音词则是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没有直接的关系。

21.为什么多义词在交际中一般不会造成歧义?

答:一个词虽然可以有几个意义,但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歧义。(1)词语总是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使用的,特定的上下文会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2)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环境中发生的,特定的交际环境也可以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

22.简答近义词之间的差别。

答:(1)词的理性意义。有的近义词词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只是基本相同,但它们所指的范围不完全重合。有的近义词的词义所概括的对象虽然相同,但在强调的重点、方面或达到的程度都有所不同。(2)词的非理性意义,即附加色彩。有些是感情色彩不同;有些是语体色彩不同。

23.简答语义场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答:层次性是语义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事物本身的分类是有层次的,因而反映事物类别的语义场也就形成了有层次的结构,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较大的语义场,若干较大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更大的语义场。系统性也是语义场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语义场就是一个局部的语义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类属义划定的意义领域,被划分为若干块并分配给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以一种互补的方式来对同一意义领域进行反映。系统中某个词语的意义会受到系统中其他词语的制约,系统中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减,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语义场的系统性的特点反映出语言的词汇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24.解释“关系意义”

答:词语在组合时都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叫做关系意义,包括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25.解释“语气意义”。

答: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

26.解释“述谓结构”

答: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即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27.解释“语义指向”。

答:句子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成分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

28.解释“歧义”。

答: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29.解释“变元”。

答: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

30.解释“语义角色”。

答: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处所等。

31.解释“蕴含”。

答:蕴含是句义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在一般情况下,蕴含的规律是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蕴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这种蕴含关系通常可以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而不必以来特殊的背景关系。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32.解释“预设”。

答:预设是句义之间的一种关系,预设是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的,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蕴含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33.为什么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地位?

答: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决定的。因为谓词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而也就规定了句子的语义框架,有了这个语义框架,在用符合谓词语义要求的变元把这个框架填满,就产生了句子的命题。因此,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第六章 文字

1.解释“字符”

答:字符即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

2.解释“他源文字”。

答:他源文字是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

3.解释“复合字符”。

答: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或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

4.解释“表意文字”。

答:表意文字即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

5.解释“意音文字”。

答:意音文字即一部分是意符,一部分是音符的文字。

6.所有的书写符号都是文字吗?

答:文字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如果不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即使表示一定意义,也不是文字。如红绿灯不直接与哪个语言单位对应,所以是一种符号,但不是语言符号,因而也不是文字。旗语、莫尔斯电报代码则不同,它们直接代表文字符号,可以说是文字的符号,所以是语言的符号。

7.什么是文字的作用?

答:文字的作用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1)从交际层次看,文字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克服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扩大和完善了语言的交际功能。(2)从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层次来看,文字是人们积累文化遗产和传播科学知识的媒介。(3)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看,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8.现代汉语中的“文字”含有那些义项?

答:(1)书写或记录评议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如汉字,英文字母。(2)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如中文、英文等。(3)文章(多指形式方面)。

9.解释“楔形文字”。

答:楔形文字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苏美尔民族用芦管在泥版上“压印”出来的文字。它们的笔道像一个个楔子,所以后人就叫这种文字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一种词语文字,同时也是意音文字。

10.简答“文字的创制”含义。

答:文字的创制指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为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不涉及历史上各种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创制过程。

11.简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哪些情况。

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三种情况:(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如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几个月内,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新土耳其文全面替代了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旧土耳其文。(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越南原来使用汉字作为他们的表意文字,现在改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第七章 语言和社会

1.为什么劳动创造了语言?

答:劳动在语言起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劳动使得语言的产生成为一种社会需要;(2)劳动发展了原始人的思维,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条件,同时劳动改善了原始人的发音器官,为有声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

2.语言为什么会发展变化?

答:语言的发展取决于两方面原因:(1)社会的发展,这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外部原因。社会的进步推动了语言的发展,社会的分化将引起语言的分化;社会的统一将带来语言的统一;社会的接触却可能造成语言的接触。(2)语言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它决定着语言发展的特殊方向。

3.简答语言发展演变的特点。

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性质决定语言的演变发展只能是渐变的,而且由于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的特点不同,语言的发展演变是不平衡的。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演变发展的两大特点。“渐变性”是指语言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采用突变的方式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不平衡性”主要指在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

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语汇的新陈代谢最快,语汇中的基本词汇却是不易变化,非常稳固的,一般词汇对社会发展变化的灵敏反应和基本词汇的相对稳定是语言既要稳固又要发展这两方面要求的必然结果。语音和语法的发展演变是缓慢的。

4.解释“方言”。

答: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5.解释“亲属语言”。

答: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6.解释“社会方言”。

答: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就被称为“社会方言”。

7.解释“谱系分类”。

答: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相互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8.解释“隐语”。

答:当社会上出现了由于各种原因而形成的隐秘团体之后,就有可能产生隐秘语言,也叫“隐语”。隐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有明显的排他性。

9.解释“共同语”。

答:共同语是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

10.解释“基础方言”

答: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叫做基础方言。

11.解释“?锵窒蟆薄?

答:某一语言社团使用两种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即双语现象。

12.简答语言分化的产物。

答: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社会分化程度的深浅也直接决定着语言分化的程度。语言的分化首先表现为地域方言,即同一种语言的各种地方变体的产生上。地域方言是与社会的半分化状态相适应的。其次,语言的分化表现在有共同历史来源的亲属语言上。第三,同一种语言还可因社会的社群分化而呈现出种种特色,这就是社会方言。

13.简答社会方言与地域方言的关系。

答:社会方言是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而产生的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它和地域方言都属于全民语言的分支,但二者也有区别:(1)地域方言是以地域上的分布划定范围的,而社会方言是依据社会上的阶级、阶层、集团、职业、文化教养等因素进行划分的。(2)地域方言的特点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社会方言的特点基本上表现在一般词汇方面。(3)地域方言由于其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与共同语不同,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发展为独立的语言;社会方言只在一般词汇上有某些特点,没有自己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因此,它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发展成独立的语言。

14.解释“借词”。

答:借词也叫外来词,它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

15.解释“仿义词”。

答:仿义词是意译词的一种,它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注意翻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

16.简答“意译词”。

答:意译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民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

17.解释“双语现象”。

答:双语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18.解释“语言转用”。

答:语言转用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19.解释“洋泾浜语”。

答:洋泾浜语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指母语不同的人在交往时所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20.解释“克里奥耳语”。

答:克里奥耳语是作为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更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21.解释“语言规划”。

答: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被称之为“语言规划”。

22.简答语言规划的主要特点。

答:(1)语言规划是对语言的一种人为干预,这种干预主要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来实施。(2)语言规划同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关系密切。

23.什么是语言规范化?

答: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民族共同语在使用和推广的过程中,本身也会不断发展变化,会经常产生一些新的成分和新的用法。语言规范化就是要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肯定下来并加以推广,对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且又难以被社会公众接受的成分和用法,则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从而为共同语确定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引导人们的语言使用。第八章 语言和心理

1.简答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答: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语言虽然对思维活动有一定影响,但不能无限度地夸大这种影响,语言也不能最终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人类生活所在的客观世界是基本一致的,人类的大脑机制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而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动的认识过程和认识的成果,所以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结果也是基本一致的,思维决定语言。

2.简答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关系。

答: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他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范畴。(1)功能上说,思维和语言有各自的内容和形式,各自功能的外延也不完全等同。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等。而语言的内容是意义,形式是语言的声音和词、词组、句子等。(2)范畴上说,思维要用语言形式来进行,概念和词语、判断与句子、推理和复句等也不完全一一对应。语言是抽象思维最重要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

3.什么是临界期?

答:临界期指,不管是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还是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是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但这些潜在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否则大脑的语言功能就会失效。

4.简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

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认识:(1)语言是重要的民族标志,可以体现民族的精神;二是语言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

第九章 语言学的应用

1.解释“应用语言学”

答:应用语言学指研究语言学应用问题的语言学类似的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从母语对外语的干扰看,分支学科。

也表现在两方面:(1)外语学习中含有对母语的依赖

2.解释“第一语言教学”。

性和语境的破坏性。(2)母语思维和母语文化对外语

答:第一语言教学即母语语言教学,通常指在中的干扰。小学阶段进行的语文教学。

3.解释“第二语言教学”。

答:第二语言教学主要指外语教学,另外还包括双语地区的语言教学和民族语言地区的标准语教学。

4.解释“中介语现象”。

答:中介语现象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

5.解释“语言迁移现象”。

答: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会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这就是语言迁移现象,其中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

6.解释“词典”。

答:词典是解释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工具书。词典分为:(1)主要结实某个词语所代表的事物的概念知识,即所谓百科知识,这种类型的词典叫做知识词典或百科词典。(2)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用法,也就是词语的语言知识,这种类型的词典叫做语言词典或语文词典。

7.为什么母语教学既有利于外语教学又干扰外语教学?

答:从母语知识可能有利于外语学习这一点看,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就语言的内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现象和规则,外语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来的基础很快接受外语中类似的语言现象和规则;另一方面就语言的外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反映一些相同的客观事物和思想认识。外语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很快理解外语中

第五篇: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简答题

简答题

1.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2.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

5、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

6、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

答:语言符号的主要特点是任意性和线条性。1)任意性。语言符号是音义结合体。音和义的结合是任意的,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也就是说,它们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完全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自然形成的习惯。2)线条性。指在交际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延伸,决不能在同一时间里说出两个符号。

7、什么是语言系统的相对封闭性和相对自主性?

答:相对封闭性是指整个语言系统是在封闭状态下运转的,在一般情况下不依赖外界因素的支撑,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相对自主性就是语言系统内部的现象和现象之间的规律都可以通过语言系统本身来加以解释,而不需要向外界去寻找解释的理由。

8、语音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语音在“发音—传递—感知”过程中的竽、物理和心理特性,分析语音的各种要素的社会功能,彼此之间的结合关系,以及语音系统的构成和发展演变规律等。

9、基本语汇的特点和主要类别有哪些?

答:特点是:一是产生的历史长,二是使用的范围广,三是构词能力强。汉语的基本语汇包括那些表示自然现象和事物的词,如“天、地、人、火”等;表示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词,如“刀、车、船”等;表示基本的动作行为和性质状态的词,如“走、谁、吃”等;表示时令、方位、数量、指代、亲属关系的词,如“年、月、南、上、下、我、父”等;此外很多虚词,如汉语“了、着、的、吗”等,也属于基本语汇。

10、通用语汇和专用语汇是什么关系?

答:首先,二者的使用范围是不同的,通用语汇在全社会都普遍使用,而专用语汇只在某些领域被一部分人使用;但是,二者之间也并非截然对立,一方面所有专业、行业中也都要使用通用语汇,另一方面有很多科技术语或行业语也往往有可能转化为通用语汇。

11、常用语汇与基本语汇的关系?

答: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因为基本语汇根据的是词产生的历史、使用范围和构词能力,常用语汇只是根据词在一定语言中出现的频率。然而,这两个概念也有很大的一致性;这两者涵盖的范围差不多。换言之,一个词如果是最常用语汇,那也就一定有资格称为基本语汇,反之基本语汇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应该是最常用的语汇。

12.简答语音中最基本的要素。

答:从物理学角度看,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要素。音质是最基本的要素,因为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影响音质的三个因素有:(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语音中的音质也取决于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即(1)声带振动不振动,这是发音体方面的因素。(2)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方面的因素。(3)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13 简答语音的本质属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语音的社会属性首先体现为:语音与语义的结合由社会约定俗成,离开了社会的约定俗成,就没有语言的产生,也就没有语音的存在。语音的社会属性还体现为语音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14、简答国际音标与音素之间的关系。

答: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用来标写世界上各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的标号。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可见,它与音素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15、简述元音分类的依据。答:(1)可将元音按舌头起作用的部位分为舌面元音与舌尖元音两大类。(2)舌面元音内部又依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分为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等;依舌位前后分出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依唇形的圆展分为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3)舌尖元音内部又按舌尖的不同状态分为舌尖前元音、舌尖后元音和卷舌元音。(4)元音内部又可根据软腭升降的情况把它们分为口元音和鼻化元音两类。16.论述音位的性质(特征)。答:(1)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2)音位不仅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且是具有这种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3)音位是由一组彼此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4)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总是特定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17.音位的划分。

答:音位从构成材料上看,可分为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来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包括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调位”、利用音强等方面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重位”和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时位”。

18.简答“对立关系”与“互补”关系。

答: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重要的关系,一是“对立关系”,一是“互补关系”。对立关系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会引起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改变,进而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而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19.简答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答: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功能音类,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音位是用来概括反映一组音素的辨义作用的功能单位,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20.解释“音位的区别特征”。

答: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叫做音位的区别特征,也叫区别性特征。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相互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21.音位与音素的区别。

答:音位与音素的区别表现在:(1)划分角度不同。音素是从人类语音的音质上着眼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两个音若音质不同,就是两个不同的音素。(2)划分范围不同。音素是从人类的语言所能用到的全部语音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则是在某种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里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22.简答复元音与几个相连的单元音的区别。

答:复元音的几个成分同属于一个音节,发音时发音器官只有一次肌肉紧张;相连的单元音则各自分属于不同的音节,发音时有几个元音就有几次肌肉紧张;复元音是一个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连续滑动的,元音的音质是不间断地逐渐变化的,中间会产生一连串的过渡音。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彼此独立的整体,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跳跃式的,元音的音质是突变的,中间没有过渡音。23.简答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特点。答:(1)汉语普通话具备V、C-V、V-C、C-V-C这四种音节结构的基本类型,但是汉语普通话的音节中不允许出现两个或几个辅音相连的辅音群。(2)普通话的闭音节中的收尾辅音-G只能是鼻音。(3)普通话音节中的元辅音最多不超过四个。24.简答语汇的性质和特点。答:(1)语言在产生时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任意性和理据性是统一的:任意性是语汇得以产生的途径,理据性是语汇不断丰富的手段。(2)语汇在表达上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语汇的普遍性和民族性是统一的:语汇的普遍性使得各种语言的语汇能表达大量共同的概念,而民族性则使得某种语言的语汇又能体现一些独特的认识。(3)语汇在变化中既有活跃性,又有稳定性。语汇的活跃性和稳定性是统一的:活跃性使得语汇的个体元素不断增加和更替,这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变化的需要;但稳定性又使得语汇的基本成分和整体系统保持固定和平衡。25.简答语汇的作用。

答:就语汇在每一种语言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都是先由一个个的词组成句子,再由句子组成段落、篇章的。所以,语汇在语言构成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没有语汇就没有语言。

26.论述一般语汇与基本语汇的关系。

答:语汇中基本语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语汇。一般语汇的特点是不为全民常用、使用范围窄、产生历史较短、构词能力较弱。一般语汇所包含的词的数量大大超过基本语汇的数量,内容也非常复杂。一般语汇对社会的变化很敏感,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反映在一般语汇中。一般说来,新词、古语词、外来词及行业用语、科技术语、方言俚语等都属于一般语汇。基本语汇和一般语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语汇中大量的词都是在基本词的基础上构成的,反过来,一般语汇又不断地充实基本语汇。27.简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答:汉语同音词产生的原因是:(1)语音偶合,汉语汉字数量多,但汉语普通话音节数量少,会造成语音相同。(2)历史音变。在历史上本不同音的词,随着语音的发展演变成为同音。(3)词义分化造成。28.简答同音词与同形词的关系。

答:同音词指语音相同的词,同形词指字形相同的词,它们的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1)同音不同形;(2)同形不同音;(3)同音又同形。29.简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的关系。

答:单纯词与单音节词,不是相同的概念,它们的划分角度不同,单纯词是从语素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单音节词是从音节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30.简答汉语语素的类别系统。答:(1)把语素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直接形成为词,即可以单用的语素。(2)把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自由(黏着)语素”。自由语素指某种语素既可以单独形成词,有时又可以单独说出来。因为是虚词,所以永远不能单独说出来,这就是黏着语素。(3)把语素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定位语素指的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的位置是固定的,或者总前置,或者总后置。不定位语素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它们既可以前置,又可以后置。(4)把语素分为“实义语素”和“虚义语素”。实义语素就是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虚义语素就是一般不具有实在词汇意义的语素。31.简答语素、音节与字符之间的关系。答:语素、音节与字符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汉语中语素大多数是单音节形式,书面上用一个汉字记录,三者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般而言,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音节,一个汉字。但是语素、音节、汉字又属于不同的范畴,语素是语汇单位,音节是语音单位,字是文字单位,因此将三者合起来看,就不成简单的对应了。

32.简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的区别。

答:后缀语素与词尾语素有共同点,他们都不能单独成词。但二者又有所区别:从表意功能的角度看,后缀一般可以表示附加性的词汇意义,这是一种词汇意义。而词尾只表语法意义,而不表示什么词汇意义。33.简答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的形式和作用。

答:词根语素简称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主要词汇意义由它体现出来。词根语素都有一定的实在意义,与别的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时,也负载最主要的词汇意义。词缀语素又叫构词语素,构词语素位置固定,不作为词的主干部分,但又参与构造不同意义的新词。词缀语素也有某种意义,但一般不如词根语素的意义实在,而往往是一种抽象的类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参与构造新词。34.简答离合词和词组词。

答:离合词和词组词是形式上或人们感觉上像词,但在结构性和意义的搭配性上又接近词组的特殊的语汇单位。由于可以插入或扩展,所以它们有相当于一般词组的特征;但在未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又跟一般双音节词的长度差不多,所以至少在插入和扩展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看作词,这就是所谓的“离合词”(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词)和“词组词”(可以进行较大扩展的词)。35.简答语法规则的抽象性表现。

语法规则:作为人们说话时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具有高度抽象的性质。词语和句子的数量是无限多的,因此不可能对每一个词语和句子都建立一条规则,于是就需要把各种现象加以归类。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话中的单位、结构和关系的某种类的概括,供人们在说话时由此及彼,以类相从,在由各种类别构建的单位、结构和类系的框架内选出一句一句合格的话来。36.简答语法规则的递归性。

“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37.语法单位可分为哪几级?它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答:语法单位可分为三级六种:第一级中语素组由语素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构词;第二级中词组由词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造句;第三级中句组是由句子组成,它们的功能是用来表达。各种语法单位相互之间具备不同的关系。一种是量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数量的增减,但性质和作用不变。另一种是质变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表现为性质作用的差异,但成分数量未必变化。38.简答词法手段的类别。

答:语法手段首先可以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其中词法手段主要包括“词形变化”、“词的轻重音”、“词的重叠”三类。词形变化又分为:(1)附加;(2)屈折;(3)异根;(4)零形式。词的轻重音是指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词的重叠是指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重复使用而产生的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39.简答句法手段的类别。

答:句法手段主要包括虚词、语类选择、语序、语调四个小类。虚词就是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类选择是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可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调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40.解释“语法范畴”,常见的词法范畴有哪些?

答: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1)性;(2)数;(3)格;(4)有定和无定。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1)时;(2)体;(3)态;(4)人称。41.为什么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答:词和句子是最重要的语法单位。因为词和句子都既是基本单位,又是最终单位,它们可以把各种语法单位联系起来。词是造句的基本单位,句子则是表达的基本单位。从构词和造句看,词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又是造句的基本单位;从造句和表达看,句子既是造句的最终单位,同时又是表达的基本单位。词和句子是既能联系低一级单位又能联系同级单位的语法单位。42.简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哪些? 答:划分词类的标准有:(1)根据词形变化来确定词类,即形态标准。(2)根据词的意义来确定词类,即意义标准。(3)根据词的聚合位置来确定词类,即分布标准。功能分布的标准最具普遍性,而且是反映词类聚合关系本质的特征,是词类的本质属性。43.简答语言的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

答: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语义也就必然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即一是思想,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二是情感,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意义”。理性意义也叫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词语平面上,它是与概念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在句子平面上它是与判断和推理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绪、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44.简答义素和语素之间的区别。

答:义素和语素不是同一个概念,它们是两种性质上根本不同的单位。义素是对一个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后所得到的最小语义单位;语素则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义素是一种从理论上分析出来的语义单位,就不是一种自然语言的单位,义素不直接与语音相结合。语素不仅有一定的意义而且有一定的读音,是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自然语言的单位。45.简答义素和义项之间的关系。

答:一个词可以同时有几个理性意义,其中一个意义在语言学上叫一个义项。现代语义学把分析音位的区别特征原理用于词义分析,把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语义特征,这些语义特征就是义素。46.简答词的通俗意义和科学意义的区别。答:词的理性意义由于概括深度上的差别而分为两类:一种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通俗意义”;另一种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性意义可以称之为“科学意义”。47.简答义素分析的作用。

答:义素研究在语义研究和语法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在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义素分析可以清楚间接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2)义素分析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条件。48.简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关系。

答: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一个语音形式来表示多个意义。区别在于:多义词的各个意义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音词的意义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多义词是一个词兼有几个互相联系的意义,是词义的一种聚合方式,而同音词则是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词,与词义的聚合没有直接的关系。49.为什么多义词在交际中一般不会造成歧义?

答:一个词虽然可以有几个意义,但在使用中一般不会产生歧义。(1)词语总是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使用的,特定的上下文会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2)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在一定环境中发生的,特定的交际环境也可以使多义词只体现一个意义。50.简答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答:(1)词的理性意义。有的近义词词义所概括反映的对象只是基本相同,但它们所指的范围不完全重合。有的近义词的词义所概括的对象虽然相同,但在强调的重点、方面或达到的程度都有所不同。(2)词的非理性意义,即附加色彩。有些是感情色彩不同;有些是语体色彩不同。51.简答语义场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答:层次性是语义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事物本身的分类是有层次的,因而反映事物类别的语义场也就形成了有层次的结构,若干较小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较大的语义场,若干较大的语义场可以集合成更大的语义场。系统性也是语义场的一个重要特点。一个语义场就是一个局部的语义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类属义划定的意义领域,被划分为若干块并分配给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以一种互补的方式来对同一意义领域进行反映。系统中某个词语的意义会受到系统中其他词语的制约,系统中某个词义的变化或词语数量的增减,会导致意义领域的重新划分和分配,从而引起系统中其他词义的变化。语义场的系统性的特点反映出语言的词汇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52、解释“关系意义”

答:词语在组合时都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叫做关系意义,包括语法关系意义和语义关系意义。

53.为什么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地位?

答:一个述谓结构可以有多少变元以及可以有何种性质的变元,都是由谓词的语义决定的。因为谓词语义规定了述谓结构的内容,从而也就规定了句子的语义框架,有了这个语义框架,在用符合谓词语义要求的变元把这个框架填满,就产生了句子的命题。因此,在述谓结构中,谓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54.所有的书写符号都是文字吗?

答:文字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如果不是用来书写某一种语言单位的符号,即使表示一定意义,也不是文字。如红绿灯不直接与哪个语言单位对应,所以是一种符号,但不是语言符号,因而也不是文字。旗语、莫尔斯电报代码则不同,它们直接代表文字符号,可以说是文字的符号,所以是语言的符号。55.什么是文字的作用?

答:文字的作用可以从三方面来认识:(1)从交际层次看,文字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克服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扩大和完善了语言的交际功能。(2)从文化遗产和科学知识层次来看,文字是人们积累文化遗产和传播科学知识的媒介。(3)从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看,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56.现代汉语中的“文字”含有那些义项? 答:(1)书写或记录评议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如汉字,英文字母。(2)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如中文、英文等。(3)文章(多指形式方面)。57.简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哪些情况。答:文字改革的类型有三种情况:(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个别字符进行调整。(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变了,如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几个月内,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新土耳其文全面替代了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旧土耳其文。(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变了。如越南原来使用汉字作为他们的表意文字,现在改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

58、字符的类型:意符、音符和记号,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 答: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归纳为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记号。字符又可以分为“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两种。单纯字符是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字符的字符,复合字符是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也包括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

59、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的符号系统;

答:说文字是一个符号系统,那就是说文字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孤立的符号,而是互相有联系,有一定规则制约有。文字系统由一定数量的“字符”以及字符的组合规则和书写规则组成。60、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

答:因为语音没有办法用图形来表示,所以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61、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字符号区别;

答:单纯字符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字符,而复合字符还能分解为更小的字符。62、字符跟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如何分类?

答:根据字符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在理论上各种文字可以分为“词语文字”、“语素文字”、“音节文字”和“音位文字”,音位文字还可以细分为“辅音音位文字”和“全音位文字”。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在理论上各种文字可以分为“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

63、应该如何看待一些表示比较复杂意思的图画以及夹杂一部分字符的图画跟文字的关系;

答:因为文字的定义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所以关键是要看某种图形是不是跟确定的语言单位相结合。如果某种图形跟语言单位没有确定的关系,只表示一个大致的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和语句去解释,那么图形就还不是文字。

64、汉字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文字。

答:汉字根据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样的语言单位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是一种词语文字;而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是一种意音文字。,65、文字也会影响语言,但无限夸大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是没有根据的;

答:文字对语言的影响主要是帮助语言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使语言的功能大大加强和扩展了。文字的类型会影响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因为在现代社会里语言之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书面语进行的,文字类型相同会促进这种影响,而文字类型不同会在不同程度上阻碍这种影响。但文字对语言的影响是有限的。现在说文字的种种神奇作用,归根到底都是语言本身,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的作用。66、为什么说文字和语言关系密切,但二者又不能画等号;

答: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不是语言本身。文字至少包括三个不同的义项:(1)书写或记录语言的符号,也说“字”或“字母”。(2)语言的书面形式或书面语,如中文、英文等。(3)文章(多指形式方面)。67、为什么说专有名词的词义也是概括的?

答:专有名词虽然用来指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而不是指称整类的事物,但它的词义也是概括的。比如“鲁迅”专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人物,在他生活的不同时期里,这个人物的外貌、衣着、举止、性格、思想、社会关系等等都不尽相同,这就像是许多“不同的鲁迅”,然而在这些“不同的鲁迅”中,总有其区别于其他人的特点,将这些特点概括起来,就是“鲁迅”这一词的词义。68、义素分析的要求?

答:应力求做到准确。义素分析的结果必须准确反映词语的所指范围,应能包容而且只包容词义所反映的那类对象,不能过宽,不能过窄,在准确的前提下,义素分析还应力求简明。义素分析的设想是要以一套数量有限的语义成分来描写整个词义系统,因而在分析过程中,应用尽可能少的义素来揭示词义的特征。69、义素分析的作用?

答:义素分析在语义研究和语法研究中被广泛采用,在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义素分析可以清楚、简洁地说明词义的结构,便于比较词义之间的异同,便于揭示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关系,有利于词义的研究、学习和掌握。其次,义素分析还有助于说明词语组合的语义条件限制。比如,在汉语普通话里,可以说“男孩在笑”、但不是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段,就不能说“石头在笑”。其原因就在于“笑”这个动词要求动作发出者的词语必须具备这样[+人]这个义素,而“石头”却不具备这样的义素。另外,义素分析还可以使语义的描写形式化,这种形式化的语义知识便于用计算机来处理,因而对包括机器翻译、人机对话等在内的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70、义素分析存在的问题?

答:就目前而言,义素分析的方法还不完善,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首先,义素分析与语音分析或语法分析不同,语音分析以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作为客观依据,语法分析以语法形式作为客观依据,义素分析因涉及人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认识,至今尚未有客观的分析标准和依据,而是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其次,义素分析的最初设想是要仿照音位的区别性特征分析,用一套数量不多的语义成分来描写和说明整个词义系统,但这一设想的实现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一种语言中的音位不过几十个,用来分析这些音位的区别性特征数量也是有限的,但一种语言中的词义的数量却庞大的多,而且词义系统是开放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认识的深化,新的词语及其词义层出不穷,分析和描写这些词义到底需要多少义素,是谁也说不清楚的问题。71、什么是语言能力问题?

答:人要说话,当然就得利用说话的器官。人的身体器官跟语言有关的除了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外,还有就是大脑。但发音听觉器官是纯粹的生理功能器官,大脑才是支配发音和听觉的器官,具有心理的功能。大脑与人类语言的关系最为密切。要揭开人类语言的奥秘,就必须研究人的大脑,研究大脑与语言的关系,这就是语言能力的问题。72、什么是语言获得问题?

答:人类语言十分复杂,语音、词汇、语法、语义都有一大堆规则,但儿童差不多都能在五岁左右基本掌握这个复杂的系统。儿童语言的学习,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获得过程,甚至是一种创造过程,心理学上把儿童学会自己母语的过程叫做“语言获得”。要揭开人类语言的奥秘,也就必须研究儿童是怎样获得语言的,这就是语言获得问题。

73、儿童语言获得的研究包括哪些方面?

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儿童学会说话和理解别人说话经过了哪些阶段和步骤,这就是所谓“语言获得过程”的问题;另一个是儿童学会说话和理解别人说话是由什么原因和条件决定的,这就是所谓“语言获得原因”的过程;前者多的是一种对“其名”的观察,后者则主要是一种对“其所以然”的解释。74、儿童语言能力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听的能力,说的能力,语音能力,语义能力,语法能力;儿童听的能力往往要早于说的能力,理解句子的能力要早于构造句子的能力。

75、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答:1)非自控阶段,也叫语言前阶段,幼童对语音产生的感性。2)咿呀学语阶段,幼童在这时出现听觉的语言化。3)单词阶段,儿童具备了综合句语言或以词代句语言能力,产生了最早的语义能力。4)双词阶段,儿童掌握了两个实词的连接,具备了双词句语言能力,产生了最早的语法能力。5)简单句阶段,儿童掌握了多个实词的连接,具备了简单句语言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结构。6)复杂句阶段,儿童能够正确使用虚词和掌握形态变化,句子具备了成人句语言的基本特点。76、语言学习和语言获得有什么区别? 答:语言学习称做“Language Learning”;语言获得在心理学上称做“languge

acquisition”前者是一种广义上的学习语言的过程,而后者是特指儿童学会说话,特别是学会自己母语的过程,“获得”并不单是自然而然的模仿过程,更是一种积极的创造过程。77、语言和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一方面归根结底是不同民族文化意识才决定了不同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这种“决定”的关系不能颠倒;另一方面不同语言的某些表现形式又确实可以反映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识,这种“反映”关系不能夸大。具体来说,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关系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语言是重要的民族标志,可以体现民族的精神;二是语言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78、语言在思维认知活动中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通常说的认知活动主要就是指抽象思维活动。具体来说,语言在思维认知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语言可以帮助人完成人的认知过程。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思考简单的事情或者是表达复杂的想法或意见时,都得使用语言。例如学习外语时,得先用本族语把要表达的意思组织好,再翻译成外语说出来,在听外语的时候,也得先把外语的词句变成本族语想一想,才能理解对方说的是什么意思,可见人们思维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都必须运用语言。二语言可以储存人的认知成果。人们经过想的过程,得到一些结果,比如得到一些概念、判断和比较复杂的结论等,要把它们保存起来,或者让别人也能理解和应用这些思维结果,也得靠语言,即必须使用一些词语、句子甚至篇章来把它们“包装”起来,否则这些东西就失去了物质载体。三语言可以发展人的认知能力。人的思维认知能力,包括思索问题的能力和得出结果的能力,都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不可能一开始就十分发达和完备。在这种能力的发展中语言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或者说思维认知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语言能力的强弱。79、为什么说语言学应用的结果也能推动语言学研究?

答:语言学的应用有赖于语言研究的成果,但反过来可以成为语言学研究的动因。事实上常常是先有了某种应用上的需求,才推动了语言学研究朝这个方向更深入迅速发展。一方面就语言学研究的整体情况看,几乎所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都是随着语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才产生的。比如前面提过的汉语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就是因为语言的形式和功能在应用中扩大了,才推动了这些语言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另一方面就语言学的某些领域看,还存在着语言的应用已经走在前面,而语言学研究却迟迟跟不上的情况。计算机处理是个典型的例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成了紧迫要求,而语言学的理论准备和相关研究却很不充分。

80、为什么说语言学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

答:语言学的应用或应用语言学当然有特定的学科范围,但语言学的应用领域实际上又是十分广阔的。应用语言学以语言教学为主,既包括学校里进行 的母语教学,也包括儿童语言教学、民族地区的共同语教学、外语教学、双语教学、盲聋哑人的特殊语言教学。除些之外,还应该包括语言学在其他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更大范围内的实际应用,如词典学、翻译学等。最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的范围大致上可以分成两大块:一是语言学在人文科学中的应用,即面向人的语言学应用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跟语言规范化有关的直接应用研究,还可以包括语言学与哲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二是语言这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即面向机器的语言这应用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跟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科学有关的应用研究,还可以包括语言学与数学、物理学、电子学、符号学、生理学、生物学、心理学、遗传 学、神经病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81、为什么说语言教学也需要语言学的知识?

答:人们掌握一种语言,特别是母语,在很大程度上是“获得”的,语言教学不一定要懂得太多的语言理论或语言本体的知识,比如记住一个字的发音,不必非要知道音节构造或音位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学的某些知识,对于特定的对象和目的来说,或者确实教不了,或者确实不用教。但这并不能说语言教学完全用不着语言学知识。因为从一方面看,上面说的掌握语言或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需要语言学的知识,实际上最多只能理解为不需要语言学的“某一些”知识,如语言理论知识或语言本体知识。但其实这种掌握和学会某种语言过程的现象本身,也正是语言学知识的一部分,或者说是语言学的“另一些”知识。从另一方面看,上面说的掌握语言或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需要语言学的知识,实际上最多只能理解为“不一定”需要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或语言本体知识。但其实即使是这方面的知识,对于语言教学也还是有用处的,或者说不能认为在语言教学中“一定不”需要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或语言本体知识。82、母语语言教学跟外语教学相比有哪些不同要求?

答:一是从初步的要求看,母语语言教学首先要打牢语言基础和补充语言知识。一方面让学生从具备听说能力发展到具备读写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既巩固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又补充新的语言知识和能力。二是从稍高的要求看,母语语言教学还应该培养阅读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使具备了基础语言知识的人能够自如地运用语言。一是使学生从具有认字看书能力发展到阅读欣赏的能力,从写字造句的能力发展到写作表达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把语言仅仅作为生活交际的工具发展为作为逻辑思维的工具,或者说通过提高语言的水平来发展思维的能力。三是从更高的要法语看,母语语言教学更重在提高文化素质和建设语言文明。也就是使具有自如运用母语知识和较高读写水平的人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现出高度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序,甚至包括反映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83、外语教学有哪些特点?

答:1)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基础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学习中就需要更多借助语言学知识的帮助。2)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交叉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学习中既需要依赖母语的基础,也需要排除母语的干扰。3)外语教学或外语学习是一种多元性的语言学习活动,因此学习中要发现特殊的客观现象,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84、“词典”可分哪两大类? 答:“词典”是解释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工具书。可分两大类:一类词典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的知识,即所谓百科知识,这种词典就叫做知识词典或百科词典;另一类词典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用法,也就是词语的语言知识,这种词典就叫做语言词典或语文词典。前者如我国明代编纂的《永乐大典》后者《现代汉语词典》和《新英汉词典》。另外,也有的词典兼具以上两种词典的功能,如《辞海》就既有词语释义,又有百科知识。

85、语言的起源为什么必须具备心理、生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条件:

(1)心理条件:人类的思维能力要发展到一定水平,应该能够对客观世界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概括,并具有一定的记忆和想象、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心理条件,才有可能产生语言。(2)生理条件:人类的喉头和口腔声道必须进化到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才有可能产生有声语言。(3)社会条件: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到“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具备了这样的社会条件,才有必要产生语言。语言起源的这三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而创造这三个条件的是人类的劳动。86、、语言的发展演变体现在哪些方面:语言的发展演变在语音、语汇、语义和语法等语言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中缓慢地进行着。87、语言演变的例子:

(1)语言演变使英文单词的拼写法和实际读音发生了偏差。(2)用现代语音读中国古诗,有韵律不合的现象。(3)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存在语音差异。

88、语汇、语义和语法的发展演变通过古今语言及不同时期语言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1)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日益活跃使词汇日益丰富。

(2)语义的发展演变在词义指称范围的扩大、缩小上表现明显。(3)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语法的发展演变。89、语言发展演变的原因:

(1)语言依存于社会,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是语言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2)社会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

(3)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4)社会之间的接触也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

(5)从根本上讲,语言的存在和发展是受社会制约的,社会交际的需要是语言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并不意味着一种语言中的每一项具体演变和发展都有其直接的社会根源。有些语言的演变现象要从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去寻找原因。90、语言发展演变的两大特点:

(1)渐变性:语言中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有突飞猛进的变化。

(2)不平衡性: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

91.简答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答: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中,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语言虽然对思维活动有一定影响,但不能无限度地夸大这种影响,语言也不能最终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人类生活所在的客观世界是基本一致的,人类的大脑机制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而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动的认识过程和认识的成果,所以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结果也是基本一致的,思维决定语言。92.简答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关系。

答: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他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范畴。(1)功能上说,思维和语言有各自的内容和形式,各自功能的外延也不完全等同。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等。而语言的内容是意义,形式是语言的声音和词、词组、句子等。(2)范畴上说,思维要用语言形式来进行,概念和词语、判断与句子、推理和复句等也不完全一一对应。语言是抽象思维最重要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

93.简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

答:语言与民族文化意识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认识:(1)语言是重要的民族标志,可以体现民族的精神;二是语言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94.为什么母语教学既有利于外语教学又干扰外语教学?

答:从母语知识可能有利于外语学习这一点看,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就语言的内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有一些相同的现象和规则,外语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来的基础很快接受外语中类似的语言现象和规则;另一方面就语言的外部知识来说,母语和外语都会反映一些相同的客观事物和思想认识。外语学习者可以利用原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很快理解外语中类似的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从母语对外语的干扰看,也表现在两方面:(1)外语学习中含有对母语的依赖性和语境的破坏性。(2)母语思维和母语文化对外语的干扰。

95、下列各句的“语言”相当于语言学中的语言还是言语?

①毛泽东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他的语言很值得我们学习。语言、言语 ②这部作品的语言真美。言语 ③语言美是四美之一。言语

④对敌人要用刺刀的语言,火的语言。言语 ⑤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

答:语言是一种符号体系,是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言语是说(写)的过程和结果,是一种行为。运 用 题

96.给“坚持改革开放”注上国际音标(元音要用严式),并对头三个音节的元音和辅音进行描写。答:[t?iæn55 t?h?35 kai214 k?35 khai55 fɑ?51] t? 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i 前、高、不圆唇、舌面元音 æ前、次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n 舌尖中、浊鼻音

t?h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 舌尖后、高、不圆唇、舌尖元音 k 舌根、不送气、清、塞音 a 前、低、不圆唇、舌面元音 i 前、高、不圆唇、舌面元音

97、给汉语普通话“大干道路建设”注上国际音标(元音要用严式),并分析这些元音,看看是几个音位,说明为什么?

答:大干道路建设:[t?51 kan51 tɑu51 lu51 t?iæn51 ??51] 其中的元音是四个音位,[a]、[?]、[æ]、[ɑ]由于不区别意义,互补分布,发音相似,所以可以归为一个音位/a/。[u]、[i]、[?]不能归入/a/音位,因为他们在相同的环境中区别意义,如[ta](大)、[tu](肚)、[ti](弟)、[t?](特),所以是四个音位。

98、对下列一组词进行义素分析。兄、弟、姐、妹 答:方括号横排式 “兄”:[+人+亲属+同胞+年长+男 ] “弟”:[+人+亲属+同胞-年长+男 ] “姐”:[+人+亲属+同胞+年长-男 ] “妹”:[+人+亲属+同胞-年长-男] 矩阵式

兄 弟 姐 妹 人 + + + + 亲属 + + + + 同胞 + + +

年长 +男 + +-+ ±- 用眼-+-+

100、指出下列各词的语素类型。

电子、垫子、瞎子、虾子、龙头、吃头 答:词根“-”、词缀“=”。

电 子:根根词

垫 子:根缀词

瞎 子:根缀词 虾 子:根根词

龙 头:根根词

吃 头:根缀词 68、指出下列各词的词根和词缀。

椅子、孟子、拖拉机、托拉斯、绿化、生化 答:词根“-”、词缀“=”。

椅 子:根缀词

孟 子:根根词

拖 拉 机:根根根词

托 拉 斯:由三个音节构成的根词 绿 化:根缀词

生 化:根根词

101.分析下列歧义结构,并说明其意义的不同。孩子没有了爹娘最悲惨 寻找亲人的孩子

102.分析下列歧义结构,并说明其意义的不同。答:孩子没有了爹娘最悲惨

①孩子没有了爹娘最悲惨

孩子没有了,爹娘最悲惨。②孩子没有了爹娘最悲惨

孩子没有了爹,娘最悲惨。③孩子没有了爹娘最悲惨

孩子没有了爹娘,最悲惨。103.分析下列歧义结构,并说明其意义的不同。答:寻找亲人的孩子

①寻找亲人的孩子

寻找孩子,这孩子是亲人的。②寻找亲人的孩子

孩子寻找他的亲

下载语言学概论 自学笔记  第六章 文字[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言学概论 自学笔记 第六章 文字[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言学概论 第八章 语言和心理 自学笔记(优秀范文5篇)

    第八章 语言和心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语言学 2.思维 3.感性思维 4.抽象思维 5.发散思维 6.语言思维和非语言思维 7.语言能力问题 8.语言获得问题 9.模仿说、强化说、天......

    儿童教育概论自学笔记5篇

    儿童教育概论自学笔记整理《儿童教育概论》前5章的内容:学前教育学是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包括家庭中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机构中的教育,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历史......

    语言学概论笔记(邢福义)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 语言与语言学 第一节 语言的性质和范围 一、为什么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二、什么是符号?语言符号有什么特点......

    语言学概论

    www.xiexiebang.com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免费免注册下载 超过2万套word文档试题和答案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浙江省2008年10月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

    语言学概论(范文)

    一、填空题 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 ),通称为“小学”。 2.“语言学概论”课程内容在语言学学科分类中,属于(理论 )语言学。3......

    语言学概论(合集)

    全国2012年1月自考语言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至今仍在使用的自源文字是( ) A.汉字 B.玛雅文字C.楔形文字 D.古......

    语言学概论

    1. 语言三要素:语音、语义、语法 语言学是以语言(自然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人类的共同特点、一般规律 性质: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既有语言形式,又有语音的表达内容......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B.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 C.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