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儿影评(精选6篇)大全

时间:2019-05-14 20:0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老炮儿影评(精选6篇)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老炮儿影评(精选6篇)大全》。

第一篇:老炮儿影评(精选6篇)大全

老炮儿影评精选

(一):

电影《老炮儿》影评:我该谈论什么,死亡还是信仰

严格来讲,这其实是一部方言电影,它其中的对白并不是真正好处上的普通话。所以,电影院里会出现一些奇妙的状况,在北方人听起来无比正常的儿化音和俚语搭配,却让另一些笑不可支。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听着冯小刚和张涵予板着扑克脸念叨着局气、揍性、你们丫的时候,就如同很多人听天津相声,语调本身就有一种陌生化和文化想象搭配而来的天然喜感。从这个角度上讲,这部看似极具商业卖相的片子,其实还是挺大胆的,因为在这个人人都争取用闹剧俘获全国观众的时候,管虎捯饬的这部电影,有可能因为方言而失去一部分观众。北京话在《老炮儿》中其实是一个主角,而对于很多南方人来说,如果这口足够酽的京片子没能被充分领会,这电影就失去了一大半神韵。

不久前,徐浩峰用《师父》讲述了规矩和时代变迁,某种程度上讲,《老炮儿》是一个当代版的《师父》。规矩,是《老炮儿》一向提及的一个戏核儿,从这个角度来讲,这部电影有一部分讲的是时代变迁和人心流转。斗转星移之后,有些东西徒有其表地留下了,就像冯小刚每一天斜腰拉胯地提笼架鸟,仍旧住在祖上留下的院子里,借街坊一根葱,吃邻居一碗饺子,但实际上,这但是都是他自我营造出来的一个小小的乌托邦,他出了那个院子,一切新鲜的气味就都扑面而来,那些霓虹璀璨又浮夸的酒吧,35块钱一瓶的啤酒才是这个消费主义时代的正版logo。六爷端着的范儿,走起的面儿都是自我撑着给自我看,老街坊互相给个脸而已,其他人对他其实连不屑的意思都没有,因为他一向是被忽略的。

六爷的真实身份但是就是个破落小店的店主,内心却还觉得自我是个顽儿主。因为自我的儿子卷入了麻烦,他才得以明白,当下这个时代其实也还有顽儿主存在,只但是已经改朝换代,不是他们这帮自以为是却穷困潦倒的老玩儿闹了,而变成了那些非富即贵的人们。那些人彬彬有礼,出没在厅堂和电视上,从不与人横眉立目,但他们对人进行生杀予夺的不是刀和棍子,而是钱和权力。这一点才是让六爷最不适的。影片最初,有个不懂事的南方小孩找六爷问路,连招呼都不会打,六爷不乐意,但之后,他遇到了一个懂得礼貌的人,那个权势方的打手问他,我能问个路吗?这礼节讲究得毫无差池,但最后问候他的是拳脚。你看,这就是转变,一切都不一样了,哪种是好人,哪种是坏人呢?

这样一来,一旦当执拗变成了执着,那些只有他们老哥儿几个还相信的规矩,就成了一种信仰。最后,冯小刚在冰湖上扛着军刀冲上去的戏,为什么能如此打动人?就是因为信仰。六爷为了信仰,把命送了。这在一个实用主义的时代里,像个神话般令人感佩。中国大银幕的电影里几乎没有信仰的位置,《老炮儿》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中国特有的、世俗化的信仰。

除了规矩和时代剧变。这电影还讲了父子,两代人的失散与和解。六爷经历过一次父权的崩塌,他寻找儿子,并且企图与儿子和解,是对父权的重建。只但是,之后重建的父亲身份与之前有了本质区别。之前,他一向以父之名行控制之实,之后,他还原了父亲本来的应有好处。这电影发展到之后,由一件年轻男孩儿间的纠纷演化出了另一件事,如果说前一件是作为父亲六爷替儿子解围,重建了家庭好处上的父权系统,那么后面的一件,就把父权扩大化了,变成了某种带有正义感的东西。就像冯小刚说的,小老百姓,有些事,也得办。当然,这是冯小刚的火候儿掐得好,管虎在这个时候也按捺住了没把煽情的音乐推起来,所以,听着就很像个样貌,他没说什么公民意识的话,只是说了一句平民意识的话。其实这挺有意思。中国银幕上的英雄虽然脱离了高大全,但也没有几个真正像样的痞子英雄式的人物。更遑论那种个性贴合中国现实的,亦正亦邪,半黑半白的人物。比如劳伦斯-布洛克小说里的那种硬汉侦探是一种个性搞笑的大都会产物,这些男人沉默、冷酷、把事憋在心里,壳子坚硬,内心柔软,这种形象,在中国,翻译过来,就是六爷的这个样貌,讲究、局气、有外面儿。他有他自我的规矩和底线,比如,看见装瞎子要饭的,他也不拆穿

,还跟人家逗闷子,看见小偷,教育一声拿钱走人能够,证件给人家寄回去,要懂得盗亦有道。但是他的底线又始终在那里摆着,有时候甚至比很多看似善良的人高出很多,比如,看着有人跳楼,那些看似体面却内心猥琐的人,都起哄,只有他义愤填膺。六爷一向热爱念叨着好人和坏人,在这个时代里,仍然用这样古朴的方式区分周遭的人,本身就是一种纯真。他有一种留意翼翼隐藏的、生怕别人窥见的、本能的善良,只但是他不好意思直接表达柔软,他只懂得用一种爷们的方式泄露这些。

这电影不是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许晴。这个演员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娇嗔感。她并不是六爷口中的那种有灵气儿的北京丫头的典型。她在戏中散乱着头发,斜着眼睛说话,也没能让自我变成一个真正徐娘半老的北京大妞。她确实太让人出戏了,她的形象和气质就与胡同儿无关。对于两个小鲜肉来说,这次使用其实是一种聪明的实验。吴亦凡自不必说,他饰演的主角即便浮夸一些也能讲得通,李易峰的口音已经修炼了很多,但还差着一些东西,也算过得去。其实,从《闯入者》票房惨淡,王小帅发牢骚开始,就有人提出过这样的推荐,他们说,如果那些年轻人的主角,让鹿晗、李易峰等人出演,会对票房产生怎样的结果,又会对电影有怎样的损害。不可否认,管虎这样选角,肯定有商业策略的考量,但这一次实验的结果基本是加分的。

总体而言,《老炮儿》真是一部近年来的惊喜之作。管虎用另外的角度和呈现方式描摹了对一座城池、一个时代、一群人心的改变。如果说贾樟柯的《山河故人》中,有一种浓稠的雄浑,人们的命运从县城滚滚而过直奔未来的大洋彼岸,那么《老炮儿》则只在一座城市中,同样写尽了无法言说的沧桑。

这是一部到处充斥着烟头和脏话的电影。有的时候,脏话是一种对对方的羞辱,有的时候,是一种语气,《老炮儿》中的脏话属于后者。这帮老爷们一嘴一个你丫,我操,其实都是用脏话巩固着自我不断流逝的荷尔蒙和渐渐散失的自信心。可能也是因为领会到了这层意思,再加上某些大咖的影响力,这一切都没有被剪掉,这真是万幸。不然,这电影的对白一旦文绉绉起来,也就彻底没了好处。

直接点说吧,中国有一种考察好电影的标准,就是看结尾是否要加一段和电影气质完全不搭的、故意的明亮的尾巴,如果有,那么说明这部电影的正片部分足以令人称道,以至于不加那个尾巴都无法过审。所以,我们没必要苛求最后那一小段东西。在我们自我内心的剪辑版本中,六爷死于冰湖上,电影就已经结束了。

当六爷的肉身死于冰湖以前,他其实释放过自我一次。他在辅路上蹬着自行车,看到了那只逃窜出来的鸵鸟。在北京的清晨,这一幕充满了特有的北京式魔幻现实色彩。这个炫耀财富的另类宠物,奔逃出了四合院围拢的笼子,却注定被人俘获在现代化的环路上。这命运就像六爷一样,他决定从自我后海的院子里奔逃出来,重新寻找尊严和内心的安稳,但注定逃但是劫数。

老炮儿影评精选

(二):

《老炮儿》结束,放映厅里竟然响起了掌声。

这是稀罕事儿,我都记不起上一次观众主动起身为一部电影鼓掌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从影院走出来,先跟同事讨论张涵予的肌肉,动用生活经验,我说:那肉的形状太齐整,像健身房练出来的,不像是跑江湖的。

立马遭到驳斥。

像我这样九零后小丫头,没见识过老北京的地头蛇,没接触过老炮儿这种书里的人,对满嘴的京片子也没啥感觉,但就是觉得电影好看。

为啥好看?为啥观众会起立鼓掌?就这个问题琢磨琢磨,才算看明白这电影。

一、老炮儿是什么人?

冯小刚饰演的六爷是老炮儿,北京话,指的是提笼遛鸟无所事事的混混儿。

那到底是种什么人?

《老炮儿的故事苍孙迟暮》里这么介绍:

一九六八年的春天,一个叫周长利的小青年儿死了,这件事儿轰动一时,因为这个小青年儿就是当时四六九城儿里最横的顽主儿,人称京城第一杀手的小混蛋儿。

这是个结尾,六八年底北京开始了大监察,那些横着膀子走道儿的混混儿们有一大部分下了狱;也有一部分挺着腰杆儿到了此刻,留下了混不吝的作风。

对一切都好像满不在乎,但是正事儿上又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不欺负人,但是欺负我不行,你动我一下,我跟你拼了;有的时候用武力解决问题,但是又绝对遵守着祸不及家人、不管多大的事儿,不能进别人家抓人等等规矩。表面玩世不恭,在规矩里出着格儿。

老炮儿此刻什么样?

在胡同里生活了十几年的changle说:六爷这类人其实身边儿真有:蹲过大狱扛过事儿,性子急讲义气混不吝。没事儿胡同里遛遛弯儿,手里即使不拿鸟笼也好歹抓俩核桃。张口闭口想当年,有时一个人在院里嘬口小酒儿砸吧砸吧味儿,大部分时候一个人看着也挺没落。偶尔因为看不惯有些事儿,事儿事儿逼,旁人面儿上跟他敬而远之心里其实也不忿儿。说起这种人的朋友,交心的真没多少,阿猫阿狗的小混子偶尔点头哈个腰,其他人有谁愿意沾他?倒真是有种老无所依的萧条感,姘头也都大多人老珠黄。

所以不全是江湖义气的浪漫。

六爷就属于混的不太好那种,窝在胡同里开一个冷清的小卖部,继续守着年轻时的规矩,不服气自我刚过五十,怎样就成了别人口中年过半百的老人了?

《老炮儿》这个故事简单,落寞的老流氓遇到了新时代的小流氓,还绑了他儿子,老流氓不得不带着几个旧弟兄重出江湖。这故事是不是有点耳熟?有点像《老爷车》?有点好莱坞?有点中老年版《古惑仔》的意思?成熟的类型电影摆在那儿,导演本能够驾轻就熟,幸好,他没有

二、节制

《老炮儿》没拍成一部媚俗的类型片,关键在于节制两字。

一开场,六爷的兄弟灯罩儿在胡同口卖煎饼,无证经营,城管要来收车。

灯罩儿急了,推了城管一把,城管也急了,当着街坊老小的面儿反手就是一大嘴巴。

冲突即将升级的时候,六爷出现,问清来龙去脉,说车就应拿走,但城管也得跟灯罩儿道歉。

法理要讲,不欺负老实人的人情儿和道义,也要讲。

六爷在城管脸上轻拍两下,算是替灯罩儿讨回公道,城管怔了,收车道歉走人,没酿成社会版新闻。

电影没有往死里黑城管,既说明白了他们执法有道理,也敲打了一下他们执法的粗暴。虽说可能有审查尺度的关系,但毕竟也为电影和现实之间,定下了节制的基调,比当今许多媒体的节操不知高到哪里去。

主人公六爷也是节制的。

他不停地嘱咐着别让小孩子参与进来,小孩子下手不知轻重,小孩子会闹得不可收拾,到最后也楞是没拉上一群人为自我出口气,也没让观众出这一口气。

如果放到香港,可务必是黑帮古惑仔喋血街头,放到好莱坞,那就是《赤焰战场》,一帮心有不甘的退休特工拿ak47一通乱扫,六七十岁了还跟小孩儿似的撒气。

六爷没有。

于是,影片中直接表现暴力的场面也都很节制。

大家都在期盼张涵予大杀四方的场面,结果亮个相就没了。张涵予忍无可忍带着一群小孩冲去汽车维修厂,结果扑了个空。最后最后约了茬架,观众们满心想着鸟都死了,这回六爷该帮咱们教训贪官一把了吧,结果还是没见着大场面

此刻问题来了,别说张涵予憋屈,咱们习惯了好莱坞式正邪大战一场的普通观众,也憋屈啊那么为什么还会起身为它鼓掌呢?这是一个迷,容我先卖个关子。

三、冯小刚的演技

务必先说说冯小刚的演技。冯导凭借《老炮儿》,成为中国最会演戏的导演,没有之一。

管虎和冯小刚都曾说过,六爷就是冯小刚本人:《老炮儿》中的这个主角和我的经历与情感是相通的,所以很多时候我就是自然地流露。

演员和主角的贴近让主角的可信度加强。

而影评人毛尖评价说,相对于姜文总是居高临下:冯小刚相当注意和配角取得平衡。

他和张涵予在一齐的时候,他平衡张涵予,他和许晴在一齐的时候,他平衡许晴。这样,他有时候是北京胡同气,有时候又莫名文艺腔;应对乞讨女他像老干部,应对富二代他玩冰血暴;他有话痨倾向,也有沉默潜质。

所以六爷的神奇(矛盾)之处在于:既是个憋屈的人,又在哪儿都吃得开。

四、小鲜肉真的是硬伤吗?

在这儿也想替小鲜肉说两句公道话。

从《老炮儿》定角儿、花絮流出,吴亦凡和李易峰的存在就被批评为电影硬伤。

有人说,两枚小鲜肉拼命挤出的眼泪,还不如冯小刚额头上的一道褶子有层次。

不少人一看到小鲜肉,就忍不住摆出救救孩子的眼光。

话也没错,但是《老炮儿》里的小鲜肉也没那么跳脱,年轻演员的稚嫩恰好满足了人物结构的需要。

吴亦凡饰演的谭小飞贴合人们对一个富二代、权二代脸谱化的印象,年轻偶像自带光环的尴尬表演也满足了人们对这个群体的厌恶。

李易峰的京片子虽然呵呵,但六爷说了,此刻的年轻人就是一副阴柔样,所以在血性的汉子面前也抢不到戏,演员之间的层次与人物的层次大致相符。

管虎和冯小刚都说,六爷不只是六爷,也是冯小刚自我,小鲜肉们也是这么个关系,与主角的距离不大,在一个本身就脸谱化的故事结构里,没那么不堪,就算成功吧。

况且,颜值还是很重要的。

五、唯一的不节制

言归正传,观众如此认同这部电影,不光因为演技。

《老炮儿》唯一不节制的地方,就是拼尽全力塑造六爷的光环。

六爷代表了不一样于权钱当道的道义规矩,所以影片不厌其烦地设置各种场景,让六爷自我认证:训斥小偷、驱散城管、教训不懂礼貌的年轻人、毒舌围观跳楼的好事者、给乞讨少女200块钱

透过不厌其烦的补白,六爷被渲染成一个惩恶扬善的侠客。从儿子、老相好、好兄弟,甚至最后连谭小飞,都受到召唤,成了六哥的脑残粉。

直到最后,六爷举报了大老虎,以一人之力撼动了上层权力。

也许正因为影片在其它每一个地方都十分审慎,因此就顺理成章地把六爷的英雄形象塑造到了顶峰,哪怕他最后没打赢一场架。

六、每个人都在六爷身上看到了自我 六爷是个英雄,也依然是个小人物。时代的变化,生活的无奈,六爷在感慨,观众们也或多或少地在他身上看到了自我。

六爷仗义,观众就看到义气,兄弟屡教不改,借钱也要把他从局子里赎出来。

六爷讲职责,观众就看到亲情,儿子犯的错,老子扛不了也要扛。

六爷讲理,观众就看到正义,一码归一码。

六爷跟小飞一伙人的茬架是草根与有权有势者的斗争,观众跟着六爷,就像闷三儿跟着六爷一样,都憋着一股气呢。而恰恰是因为节制,这股气没轻易被好莱坞式的精彩打斗或血腥场面消耗掉,电影也没有沦为泄愤的感官刺激和爽一把的消费。影片结尾,六爷穿着军大衣、扛着军刀、只身一人飞奔过冰面冲向敌人,有万夫不倒之勇,最终没能跑到敌人面前就倒在了冰面上,杯具带来英雄主义的高潮,怎能不让人血脉偾张,起身鼓掌?管虎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把前者扶了起来,但不是透过暴力让他打赢一场架,这个英雄不是好莱坞式的英雄,而就是屏幕前无奈又坚持着的观众自我。

跟《老炮儿》前后脚有徐浩峰的《师父》,还有不久前的《聂隐娘》,甚至能推回贾樟柯的《天注定》,两岸三地的导演一样,都说自我的电影拍的是个侠义。

但《老炮儿》格外让人激动。

六爷倒下了,阶级身份不一样的兄弟都回来帮忙了,李刚和李刚的儿子也被正法了。儿子小波不再混,跟老子一样养一只鸟,开一家店,但不像老子那样守着老规矩难为问路者不喊对称呼就不给指路。

阳光明媚,老规矩似乎在跟新规矩的和解中重新立了起来,这是小人物的胜利,何其浪漫,这就是电影的成功。老炮儿成了当代英雄,我们为这样的胜利鼓掌。

老炮儿影评精选

(三):

电影《老炮儿》影评: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一向不走寻常路的管虎,2015年年末再次放大招。这一次与他携手的是重量级导演冯小刚,二人带着《老炮儿》于2015年12月24日正式登陆中国各大院线,引来好评如潮。以导演知名的冯小刚,除了1996年曾在电影《我是你爸爸》中担任男一号之外,其他都是偶尔客串、跑跑龙套,纯属玩票儿。时隔近二十年,冯小刚为管虎慷然下海出演,甚至还献出了自我的屁股,本身便是一种上好的宣传:不知有多少人都想着一睹冯大导演在影片里的芳容,由于种种原因,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看过《我是你爸爸》这部电影,更遑论看到冯小刚演戏,如此一来,更是吊足了观众的味口;更况且,影片在正式上映之前,冯小刚凭此片在国外获奖的消息就已经在国内不胫而走,于是《老炮儿》尚未上映,前期的造势工作已经做得相当足。

所谓老炮儿,约等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王朔笔下的顽主,这天的他们大多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有着较为辉煌的过去,他们固然玩世不恭,但也重情重义,因此很难简单说他们好或不好。诚如片名所示,电影《老炮儿》讲的就是一个当年威阵北京四九城的老炮儿冯小刚饰演的六哥张学军,当年他单枪匹马一把刀杀退十数人,现如今只是胡同里一个没有正当职业的遛鸟老人,周围的一些人虽然还都尊称他为六爷,但实际上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按照正常逻辑,六哥的晚年生活也许就在逛逛街、遛遛鸟之间流逝而去,但儿子晓波却又让他不得不拖着有些老迈的身躯再次重出江湖,不管六哥是不是出于自我对儿子的愧疚,仅就这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劲儿就足以让人震撼,然而时过境迁,当年的荣耀早已被时代大潮裹挟而去,英雄只得叹息气短矣!也正是从这个好处上说,《老炮儿》一言以蔽之: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影片从始自终都用冷静的镜头语言在讲述,没有炫丽色彩、没有气势恢宏,就运用几个长镜头,交待着老北京的胡同以及老北京的人与事。管虎的这种手法或许是有意为之,他就是要告诉观众,故事就发生在你我之间,这种期盼视野的设定也在必须程度上增强了其感染力,但又与贾樟柯有所不一样,管虎镜头里的现实是经过自我有意处理了的,而贾氏则更多追求原始的真实。挑剔点来看,《老炮儿》的情节设定其实有些过于简单:鲜明的二元对立模式,即旧与新的框架结构,旧的一方是老炮儿们,六哥、闷三儿、灯罩儿、洋火儿等一帮老哥们;新的一方有两部分人构成:六哥的儿子张晓波和南方某省级高官的儿子谭小飞,前者代表着当下普通民众后代,后者则是当下人们常说的富二代,电影矛盾也就在旧与新之间展开,而张晓波又是新旧冲突最直接的导火索:正是他不知天高地厚地得罪了谭小飞,由此才最终导致了救儿心切的六哥出山。在此事之前,以六哥为代表的老炮儿们依然活在过去自我的辉煌里,总不相信自我已经过时,也确信自我并没有被后浪踩在沙滩上,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努力,却不得不理解现实,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当六哥在车上被晃得头晕目炫

、呕吐不止时,当自以为很大方地拿着两千块去补偿自我儿子划了的法拉利时,其实已经宣告了自我时代的终结,影片最后,六哥自我拿着刀冲向对岸时也便有了悲怆的意味,伴随着密集的鼓点的配乐,也将故事推向了最高潮。

从主题学角度来看,《老炮儿》其实更像是管虎向上一代或者说自我逝去了的青春的致敬之作,这一点从片名也多少可看出些端倪:老炮儿自身便有一种老去的无可奈何之感;以前叱咤风云的六哥虽然仍有余威尚在,但他更多只是街口小卖铺里的老板,一个被自我儿子嫌弃的父亲;影片中时不时将远景虚化,似乎也是在透过镜头语言在告诉人们只有当下才是最真切、最现实的;而影片里话匣子许晴哼唱的、时不时响起的那首《花房姑娘》也让人恍如隔世;当六哥骑着自行车走在满是汽车的北京大街上时,尤如那只跑到车流中的驼鸟一样与时代格格不入二十年前《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那一群小炮儿如今都成了老炮儿,终有一天,老炮儿也会变成老老炮儿,如电影《老炮儿》中那个时常驻足在胡同口连走路都颤巍巍的老者。但作为精神存在的老炮儿却永远活着,从这一层面上讲,六哥一人单刀赴会似乎也能够这样理解:我的肉体能够被打败,但我精神永存,也正是由于对自我的信念的追求,才能抛肉体的死生于度外。影片最后一群老炮儿带伤被放出来时仍然谈笑风声,似乎是对这种精神最好的诠释,与新生代的小炮儿们相比,尽管他们的时代已经远去,但他们的精神世界远比年轻

一代富足,毕竟他们更讲理、更讲规矩,六哥时常说起的这句话无疑是对当下的一种控诉以及去过去那个盗亦有道年代的无限怀念。

从对现实的关注来看,透过《老炮儿》我们似乎看到了管虎欲语还休的无奈,影片里多少也涉及到了一些当下的敏感问题也被纳进银幕,但管虎对于这些都没有细致表现,更没有能深入挖掘,而只作为影片的背景加以展示,透过这些透露出来的为数不多的信息仍能看到当下社会的一些弊病,而管虎式的沉默其实也标明了一种态度:一切交给观众去评判。而影片末尾大团圆式的结局也在必须程度上削弱了该影片的批判力度,当然这只是针对作为艺术品的电影而言的,而从作为商品的管虎及其影片来说,恐怕也是务必的。

影片另一个被人谈起最多的恐怕要属冯小刚和许晴的激情戏以及从头至尾无所不在的国骂他妈的了。对于前者,笔者以为,作为一部商业电影,这种镜头其实无可厚非,人们对此津津乐道,除却视觉冲击,冯小刚和许晴两人在影视界的影响力或许是更重要的因素。作为观影者,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摆正心态,单纯从性的角度来看,它固然是脏的,但从电影情节和人物塑造的丰满程度来讲,似乎也并无不可如此粗犷才更贴合老炮儿们的性格。而对于频繁的他妈的,虽然冯小刚导演自我也说是出于对人物塑造的需要,对此笔者也承认,开口闭口他妈的更利于人们真切还原老炮儿的形象,但毕竟艺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一味追求还原现实似乎更就应是历史学家们要做的事,更何况,作为这样一部打算大卖特卖的影片,对于一些受众尤其青少年来讲弊还是比利多。

不一样于《standup,guys》(可直译为《伙计,站起来》),管虎的《老炮儿》并没有着力于讲述老家伙们的倔强及后续抗争,甚至故事架构都十分简单,语言也有些粗俗,但作为对一代人的纪念、对一种精神和一种信仰的形象化展现,都有自我值得称道的地方。

老炮儿影评精选

(四):

《老炮儿》:最后的血色浪漫

《老炮儿》的题眼,就是吴亦凡手中的那本《小李飞刀》。它的题材与背景,遥续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当年的大院少年马小军,变成了这天的六爷张学军,但在处理方式上,它更像一部当代胡同版的武侠片。时代变了,江湖已不是张学军的江湖,他昂起头颅,手持军刀,在冰湖上划下了最后的血色浪漫。

片中的真正反派,不是吴亦凡饰演的谭小飞,不是小飞他爸的黑帮集团,而是这个新世界。城管欺压小贩,年轻人不懂礼,新混混不讲道义,官二代狂妄嚣张,儿子不听老子的话,人心不古,规矩颠倒,世风沦丧。一切不道德的形象,都是反派。而老炮儿张学军,讲规矩,爱面子,是道德和理想的化身。对张学军的最高赞美,来自吴亦凡的台词:六爷,没碰上您之前,我以为这样的人都是书里写的,碰上您,我信了。那书里写的,可不就是侠客么。

谭小飞,三环十二少,外省官二代,开着豪车,造型酷炫,却喜欢读古龙小说。他身上的所有东西,几乎都是反动的,腐朽的,只有古龙这个属于过去的符号,是唯一的例外。当他头发变为黑色,向张学军说出道歉,他才和周身划开距离,变得可爱了起来。李易峰饰演的张晓波,也是与父亲达成和解之后,形象开始发生扭转。身心俱老的张学军,终以他的血肉之躯,固守了旧江湖的理想主义。

《老炮儿》是一种虚构的真实,气息和材质来自现实,架构和思路则很类型化,很风格化。导演管虎构建了一个混混乌托邦,道义完美世界。其间的残酷,张学军的力不从心,但是也是为了通往热血。反高潮的结局,把这个献给老炮儿的赞歌,推到了极致。

但幸好,这片只是冯小刚演的,不是他导的。《老炮儿》的三观其实很歪,直男癌成份严重,新旧对立简单粗暴,自恋且过度美化了混混。张学军和话匣子(许晴)的关系,他和儿子张晓波谈论霞姨时的语气,必须会让女权主义者感到不适。如果由冯小刚或叶京之类导演来执导,三观可能就会从五棵松歪到通州去,歪到令人不适。他们很难按捺住内心的红色激情,他们会沉溺,会夹带太多私货,以至让整片失控。

管虎是在胡同长大,对北京有感情。《老炮儿》中,充斥着地名,比如宣武、草桥、鸟巢、丰台、金桐路等。他以前的作品,《上车走吧》中,也到处是地名,农展馆、巴沟村、三元桥、朝阳公园、六里屯等。但他和冯小刚们不算一拨儿,他的平民表达更有分寸感。正是恰到好处的分寸感,让《老炮儿》既完成了情怀释放,也实现了类似于武侠片的高能热血。管虎前几部作品,《厨子戏子痞子》、《杀生》、《斗牛》,都有一股剑走偏锋的癫狂气,《老炮儿》铿锵有力,视听则很周正,兼顾了复古与时尚。

张学军和三儿(张涵予)骑着自行车,哼着《啊朋友再见》,不管前身如何,不管在文革、在八〇年代混混们干过什么,至少现时的这个虚构画面,实在是太动人了。管虎模糊了前史,剔掉了军刀的腥气,只保留了侠之热血和信之力量。故事不怕俗,就怕没劲;三观不怕歪,就怕片烂。《老炮儿》有劲,拍得漂亮,就是对电影最大的道德。

老炮儿影评精选

(五):

《老炮儿》:敬六爷,敬时代洪流前无畏的武士

《老炮儿》算是在《寻龙诀》之后年底又杀出的一匹国产黑马,靠着好口碑生生的逆袭,票房,排片不断上涨,后劲十足。

这局气,豪爽仗义,慷慨大方。这豪爽仗义在六爷年轻的时候绝对是响当当的代名词,不为弟兄两肋插刀,哪儿来的兄弟舍命相助。慷慨大方也绝对不是有了钱才有的假招子,而是实打实的交情,以前的铁磁家境不好没人照顾,就是再缺钱借钱,也默默地留下了二百,这二百元的分量却比较几千几万来的更重。这厚道,待人如己,表里如一。六爷虽然在许多外人看来脾气怪癖,看待人绝不含糊,不论是和自我出生入死的铁磁,还是邻里街坊。六爷在片中对待一长一幼便充分的体现了其为人,以前的老哥已白发苍苍,行动不便,但六爷敬着,这一根烟怎样也得亲自点上;对儿子,再看不惯,隔阂再深,也得出手相救,再深沉那也是雷打不动的父爱。这牛逼和有面儿更被看中,先说有面儿这完整来说叫有里儿有面儿,按理解和发音看成有理儿或有礼儿其实都能够,不论怎样看,讲究的就是一个规矩。

六爷的规矩,一码算一码。可能此刻一部分的人看起来略显刻板,但在我看来都是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郭京飞客串的骑车男问六爷路没说您就被六爷说了,这说的就应,这一个字里面涵着的是一辈儿一辈儿北京人对长辈的尊敬。六爷常说的谁都不容易其实是最好解释有面儿的一句话,小偷偷了钱包,不抓你,谁都有难处,但身份证得还回去,这其实和打人不打脸的道理一样,可能按照此刻普遍的道德逻辑来看,是非就应在抓小偷和放走他之间产生,但这套对六爷不管用。牛逼是一种底线,绝不使用来张扬挑事儿的资本,而是遇事儿不能怂,做人不能憋屈,在片中六爷支持城管收走灯罩儿的煎饼车讲得是法,说的是理,而一码归一码,一个大耳贴子该还得还,不管对方是谁,身份如何地位如何,在老理儿面前一视同仁,你说这是野蛮戾气,难道我们现如今的社会缺少的不就是这种人人平等的规矩和如此耿直的执行者吗?

胡适以前说过: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这话放在影片里最恰当但是了,只但是片中表现的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比较,而是两个时代的冲撞。

那些七八十年代在京城叱咤风云的老炮儿们能为兄弟两肋插刀,即使身体老了,但人活得就是一股气儿,这种仗义始终在他们身上,即使他们按照如今的评判标准来看是失败的一群人。影片也展示了其中大多数的生活,除了洋火儿和一个当了领导的以外都没什么大出息,有的甚至只能靠低保过活。这样年轻时以前燃烧过激情的人如今已经在社会中销声匿迹了,他能够是公交司机,能够使小卖店老板,他能够是任何人。但当他们得知六爷有难时从五湖四海聚集在六爷身后时,兄弟之间的情谊让他们的形象完全跳脱于他们既有的身份。而即便是这样一位呼风唤雨的六爷,在胡同之外的世界却已经显得格格不入了。他的好意会被人看做假惺惺,倒下后却无人敢上前搀扶,这很显然就是在映射如今的社会,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在人心之间筑起冰冷的高墙,老炮儿再有本事也拿它无可奈何,只得以深居在四合院中用自我的固执来抵抗道义的垮塌,偶尔有一两个人被他的执念所感动,可却也只能流泪叹惋别无它用。六爷在胡同以外有很多的镜头都将背景虚化,尤其是走出围观跳楼的人群时,镜头细细的雕刻着他冷峻的背影,显得那么孤独那么渺小,直到下一刻无力的倒下。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整个社会价值观带来的冲击几乎是无可挽回的,不论各路专家们怎样说,影响都势不可挡,这样对社会环境的刻画与前一阵上映的《师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六爷从始至终对抗的都不单单是一个团体或一股势力,这样悬殊的对决在结尾被推上了高潮,管虎的处理在表面上似乎有反高潮的倾向,没有常理中让人大呼过瘾的械斗群殴,但情感的爆发点拿捏精准。从六爷打开了柜子之后那种浓烈的仪式感就从未消失,六爷踏上冰面时从冰下发出如闷雷般的碎裂声如同六爷无声的怒吼,当六爷挥刀冲向对岸时影片没有表现他的吼声,但每一步都在逼退着洪流,用生命最后的火焰维持着这举步维艰。无声,这呐喊却发自肺腑,无息,这一刻却荡气回肠。这是老一辈儿的方式,这是六爷的江湖。

六爷在晨雾之中为老人点上了最后一支烟,老人看他的打扮也猜到了即将发生的一切,而老人却没有多言,轻轻一拍为壮士送行,就连那只鸵鸟也挣脱了牢笼与他共同前行,而这两者间的对照关系也值得玩味。此刻他就像位最后的武士,为了信仰而去奔赴绝无胜算的战场,这是一场壮烈的葬礼,片中的无数细节也在预示着六爷最后的陨落。一个人最后一次展现他的一生就是他的葬礼,而就这场葬礼而言,一群老兄弟为了情谊来了,足够了,六爷一生厌恶动不动谈钱谈女人,图的就是个人情。而与儿子晓波之间的多年的心结也随之消失,最后这放手一搏也是六爷对自我的救赎,对晓波最后的弥补。这孤独武士的最后一战直入人心,讲真,已经记不清上次在影院里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是什么时候了,我看到了一个男人就应有的样貌,我看到了一种令人尊敬的精神。

老炮儿影评精选

(六):

《老炮儿》影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中国武侠世界里有句老话:江湖事,江湖了。只但是时至今日,历经千万年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达使人类的生活和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传下来的传统、老话儿到了此刻也都所剩无几了。可管虎镜头下的故事,讲的就是发生在中国大北京四九城胡同小巷里那些打漂儿的顽主们的事儿。江湖人在哪里,哪里就是江湖,在戏外,管虎是导演界的江湖人;在戏内,张学军是故事里的江湖人。江湖人都有个习惯:爱给自我嘬雷,为了拜把子弟兄,不怕吃黑枣,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他们那里并不适用,他们爱管闲事儿,穷仗义,宁可自我揭不开锅也看不得这世间的不公不义,在古代,我们叫这种人侠客;在现代,我们管这种人叫傻子。

故事中人称六爷的张学军是老北京胡同中出了名的顽主,就连地方派出所的警察出现场也要看六爷的面子,在电影开场时,导演给了北京胡同的一组风貌镜头,紧之后老炮儿爱唠叨、爱管闲事儿的形象就赫然出此刻镜头中,起初张学军给观众们的最初印象就是一个游手好闲,流言碎语的市井小民,替兄弟灯罩儿摆平了一桩煎饼摊**后,我们才看清楚真正的张学军,一个做事讲依据,守规矩的张学军;一个于兄弟情义与真理公义碰撞时能泾渭分明的张学军;一个为了兄弟能倾囊相助,舍己为人的张学军。当然,每一个人,个性是故事里的人,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张学军在外面帮人平事儿,回到家里却不太平,他与儿子晓波的关系疏远,平时骨子里那份爱管闲事儿,固守成规的刻板在应对儿子时恰恰成为了最大的障碍。当晓波和飞车党年轻头目小飞起了纠纷,遭到绑架后,才迫使这位按规矩办事的父亲不得不亲自营救儿子。

其实,张学军与晓波紧张的父子关系是十分顺理成章就能让大家想到的,张学军固执的性格注定了会在处理家庭问题上成为矛盾冲突的导火索。在处理晓波的问题上,张学军没有报警,私自处理时张弛有度,教训小辈时不打脸、不伤身,只是出手挫其嚣张之气,伤一个指头,而不施威害及要害,手下有准,心中有数,这才折服了一向嚣张跋扈的官二代小飞。小飞的生父给了金钱和富裕的生活条件,还有常人没有的优越感,可张学军用行动教会小飞如何做人,从这一点上说,张学军不仅仅是晓波的生父,也是小飞这类嚣张跋扈,纨绔子弟的小辈们的教父。

两代老炮儿,看时代变迁:

在北京,经常游手好闲,惹事生非,四处打架进局子的这么一类人俗称老炮儿,相关的治安处也就成了炮儿局,张学军和小飞,是两个时代的人,但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顽主,街头混混,只但是一个玩鸟,一个玩车。按理说这两个人要是有了冲突,结果无外乎就是两帮人打个你死我活,拉帮结伙一齐进局子吃牢饭,而张学军和小飞这一老一小差了将近40年的顽主,在处事方式上却有着极大的不一样,小飞做事完全凭自我的性子,喜欢打架惹事,更因为有个有权势的爹而为所欲为,毫无节制;张学军虽然也爱打架动手,但动手之前先问清缘由,出手有度,不牵连无辜,不连累兄弟。同样都是顽主,不一样的时代赋予这两代顽主不一样的经历,造就了不一样的人格。官二代小飞在没有认识张学军之前不相信小说中的故事,认识以后相信并且深受张学军的感染,这些充分证明了小飞并不是一个天生的恶棍流氓,而是身边缺少做事风格像张学军这样的人,这并不是说张学军就是传统好处上的好人,但至少有了张学军这样的人,会让小飞在社会上至少做个不危害社会的人。

不一样的年代,让两代人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张学军、闷三儿、话匣子和灯罩儿这些人只要有有吃有喝,就能把日子过得自在逍遥,一人一辆自行车走骑遍北京的各个角落,看的是悠然的风景;以小飞为首的飞车党从小就是衣食富足,过惯了奢华的生活,在外惹事后又有父母替他们解决,每日夜晚在北京大路上挥金狂飙,看的是繁华的灯火。欲年越强,贪念愈烈,这是人性中无法掩埋的黑暗,过去在贫穷落后的年代,传统工业讲究以质量为先,人与人之间讲信义,守礼义,到了此刻科技发展迅速,经济理念崛起,人们过上了好日子后欲望越来越强,于是诚意少了一分,欺骗多了一分,工业都以利益为前提,人与人之间生疏了,知心朋友少了,酒肉朋友多了。时代进步了,人情变冷了,稀奇古怪,让人无法理解的新闻、案件越来越多了,北京的雾霾越来越重了,时代真的进步了吗?

望子成龙,看父子情深:

《老炮儿》中的父子情是在不断的争斗和矛盾升级过程中慢慢展现出来的,晓波对父亲的恶劣态度在开始如迷雾般遮住了观众的双眼,其实晓波不是对父亲不孝顺,我愿意将晓波的这种行为看作是一种逆反心理。在最初小飞与晓波间的矛盾中,小飞被救回家后与父亲的种种恶语归根到底都是处于一个理由:他认为父亲处处都是理,而他更是用自我那套陈旧的理念限制了自我。是的,家,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而是一个能容纳分歧,互相理解的温馨角落,张学军教育儿子的方式必定弊大于利,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但晓波还是个孝顺,懂事的孩子,从梅姨那里得知了父亲为救自我把房子卖掉的举动后,导演给了晓波一个吃面时候停顿的数秒特写镜头,他心里也清楚,父亲对自我的爱,无可替代。

当小飞的父亲和党羽出此刻胡同中并打伤张学军和晓波后,矛盾冲突进一步升级,说到那里,笔者认为那里正是这部电影原创剧本的点睛之笔。看似由飞车党之争的一件小事引起,在前面送袋子的伏笔中安插进来的预示冲突,不仅仅让矛盾合理地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也让这部电影从街头斗殴的热血江湖层面上升到了公理正义,为民除害的高度,串联起小飞的人物背景,其父的权势地位,让电影在无形中完成了精神层面的过渡。回到影片中来看,小飞和张学军遭此大难后感情更加深厚,两者互相理解,在此父子情的纠葛划下完美句号。然而张学军得绝症的剧情转变和小飞父亲的外部矛盾瞬间讲电影的内外矛盾上升到最高级,迫使人物或说剧情合理的进展让张学军做出了必然选取:写举报信并与小飞父亲码架,以老北京约架的方式了结这段恩怨。

风萧水寒,看壮士亮剑:

我们看荆轲刺秦王,看的是英雄的勇气,更是看的这其中传达出的一种执着的信仰。张学军当然算不上英雄,用他自我的话说:我就是一小老百姓儿。也正如他的那句话:可就算咱是一小老百姓儿,有些事儿,咱也得做。喜欢遇事私了的张学军这回写了举报信,因为他深知,这并不是打个架就能解决的事儿。闷三儿够兄弟,可闷三儿看事儿看不到根源,我相信这事儿要放在闷三儿身上,他会毫不思索就会叫来一帮弟兄杀向小飞的父亲那里,可张学军就能找到事情最根本的地方,这也是他不一样于其他老炮儿的不一样,也是之所以张学军能成为主人公的原因。

李云龙说:逢敌必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然而,真的狭路相逢时,真的是勇者必胜吗?我说是,胜的不必须是肉身,但胜的必须是精神。电影最后的俯拍镜头下,张学军孤身一人站在空无一人的冰面上向对面发出呐喊,手提军刀气势如虹,刀若秋水,寒意逼人。现实中当然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就是电影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地方,合理的戏剧表达和发挥会给电影镀上一层金,而张学军在冰面上的悲壮场景,便是属于《老炮儿》的这层镀金了。导演透过电影给观众传达出一种理念: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即便我们是再普通但是的小老百姓儿,也要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尽善尽美。

在方与圆的世界,我们真的需要规矩:

就像张学军在电影中所说的那样:如果人人不讲规矩,那这个世界不就乱了吗。这句话贯穿电影始终,也贯穿了我的心。这句话充满了力道,射到了我的心窝处,因为我发现,我们已经越来越适应一个规矩和约束越来越少的世界了,当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平日聊天的笑谈,当奇闻逸事遍布新闻报纸人们却已司空见惯,当传统礼法渐渐消失而遭到人们的抛弃,当道德良知成为了贪官污吏的绊脚石,我们已经越来越理解和习惯了,甚至我们自我也渐渐被同化。而电影中的这句话却如急刹车一般点醒了观众,让我们明白,无论在任何时代,规矩绝对不能没有,否则世界将成为地狱。

自然,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规矩和法律制度,我们也不可能用张学军那个年代的规矩来衡量此刻,反之亦然。关于这个时代我们就应如何规范自我,电影在片尾曲响起后的画面中已经给了我们一部分答案。晓波真听取了父亲的话开了一家小型酒吧,而名字还就真叫聚义厅了,当一个问路者稍带不敬的语气问路时,给张学军送信的小哥儿模仿张学军的语气回应后,这个颇有二代张学军的小哥儿立刻被晓波叫了下来,晓波用礼貌礼貌的语气回复了问路者,对方也以谢还之。这就是这个时代就应讲的规矩:与人为善,淡然度日,做好自我,脚踏实地。而这几点也恰恰是这个时代的人最或缺的。

管虎导演在年末为大家奉献了一部十分精彩的国产影片,讲述一个极近真实,贴近生活的小老百姓儿的故事,冯小刚导演超越自我,多才多艺的他以其精湛的演技和切身的经历演绎了一个五味杂陈、性格特殊的老炮儿张学军,而新生代偶像派演员吴亦凡和李易峰在片中的表现也突破了自我,许晴的豪爽大气展现了大北京女生的仗义大方。这是一部十分赞的电影,看完不仅仅会拍手叫好更能在充满北京俚语的对白中感受到大北京的胡同文化。笔者也是一个地道的北京人,如今北京已经成为全国人口最高的城市,真正的老北京已经为数不多了,笔者在电影中找回了属于北京人的那份久违的亲切感,回忆起了一栋栋红墙灰砖的胡同巷景。喜欢这部充满北京味的电影,北京并不只是中国的政府首府,也是一座独具文化魅力的美丽城市,我为自我是北京人而骄傲。推荐观看这部优秀京味电影,今年的年底的一部国产佳作,我给它满分。

第二篇:老炮儿影评

老炮儿的“规矩”

——电影《老炮儿》中的法治思维

《老炮儿》,2015年岁末中国电影的一个完美句号。这部“贺岁”色彩未必那么浓烈的贺岁片反倒是给中国电影2015年的总结陈词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老炮儿》的成功是体现在多个层面上的,各种媒体和影评人已经把《老炮儿》夸得“体无完肤”了。而从法治角度上来看,《老炮儿》更是中国社会,中国法治社会百年艰辛历程的中的一副时代画卷。

作为一名导演,管虎总是喜欢以“俯冲”式的视角来诠释社会的各个角落,从《斗牛》到《杀生》,从《上车,走吧!》到《头发乱了》。管虎好似一个蜷缩在时代与社会角落中的观察者一般,用他独特的视角观察着某一时、某一地的某一群“蝼蚁”们如何忙碌,如何挣扎。管虎面带微笑地记录下这一批蝼蚁们微不足道的所谓梦想和他们更加问不足道的世界,转而在大银幕上展现给世间其他芸芸众生,最后还不忘在一角轻描淡写地告诉观众一个“小秘密”——这就是你们的世界,你们的社会。

这一次,管虎的镜头伸进了蜗居在北京胡同角落中的一群蝼蚁中——老炮儿。

“老炮儿”是北京话中对“总是进入炮局(监狱)”的简称,这样的简称透着北京方言的高度概括功能,也彰显出京城气质中的一丝傲气。老炮儿本身是骄傲的,老炮儿所代表的北京气质更是骄傲的,这是一座京城几百年文化沉淀独有的气质。纵观中华文明史,大约也只有汉唐之长安,宋金之开封具备这样的底蕴了吧。但无论如何,老炮儿作为一个群体仍然是一个社会边缘群体,是介于所谓“白社会”与“黑社会”之间的灰色地带。老炮儿的骄傲来自于白社会的稳定与富足,老炮儿的不羁来自于黑社会的混乱与贫困。老炮儿群体是白社会的法治与黑社会的混乱之间的纽带,他们平衡着二者的关系,并藉此建立起一整套所谓的“秩序”——也就是六爷口中的“规矩”。

老炮儿的规矩其实是社会冲突的中间缓冲地带,六爷对小偷的“教育”,对城管的“教训”,对新贵们的“教导”都是以缓冲者自居而展开的。在此期间,六爷以老炮儿们特有的精神气质担负起来了各种冲突的疏导者,也同时主动或被动地成为了各种冲突的针对对象。电影《老炮儿》中的各种戏剧冲突也就集中在六爷身上,一点点展现在大银幕上。

在经典戏剧理论中,冲突是否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部戏剧本身的成败。在《老炮儿》中,最不缺少的恰恰是冲突——甚至可以说,这些冲突发生之频率,冲击之力度让观众应接不暇。而这些冲突层次的多样化,覆盖面之广泛化,更是让管虎镜头下的蝼蚁们犹如巨人一般展现出一副时代缩影的画卷。

冲突一:时代冲突。冯小刚松弛的皮肤、“微软”的“震颤”、窘困的生活境况、脆弱的心脏时时在向观众强调老炮儿中的“老”字。这个“老”是真正在诠释时间上的老,而不是“老”在汉语中的其他含义。管虎甚至特意把李易峰、吴亦凡们打扮得鲜衣怒马,依次把老炮儿们的老旧衬托得斑驳凋零。老炮儿的时代不在,他们已经龟缩到皇城根某一个偏僻的角落兀自顾影。他们看不懂法拉利恩佐的价值,更看不懂是晓波一代人对朋友的不义。

可爱的是,管虎作为见证过老炮儿一代人的导演,并没有让电影中的时代冲突激化到不可化解的地步,而是在影片后半部分安排了几次所谓的和解——六爷爷俩的和解,六爷与小飞的和解。这多多少少算是管虎给老炮儿们的安慰剂吧。

冲突二:亲情冲突。任何剧情冲突中,亲情冲突永远是一张不败的王牌。只要在平淡无奇的剧情中滴入几滴亲情试剂,这个烧杯就会在瞬间沸腾。管虎当然也不能放弃这个不二法宝。《老炮儿》对亲情的诠释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的一条是六爷与晓波之间的父子情,这是绝大多数观众都能感受到并为之落泪的一部分。

而暗的部分这是晓波与未出场的母亲以及“母亲替代品”话匣子之间更为复杂隐晦的母子情。根据故事交代的情节以及心理分析层面来看,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断晓波很可能是有着某种程度上的恋母情结的。父爱的缺失导致晓波在单亲家庭中或多或少地承担起了父亲的角色,而话匣子的出现又让痛失母爱的晓波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情感释放的一个出口。晓波、母亲与话匣子三者结合起来,最终描绘出一条复杂而隐秘的情感暗线。相对于父子之间正面冲突的明线来说,这条暗线更能撩动观众潜意识中对亲情的真挚情感,管虎或者说编剧的高明之处可见一斑。

冲突三:阶层冲突。在老炮儿们叱咤江湖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所谓阶层界限并不是那么明显。虽然也有将校呢的大院子弟与啃窝头的胡同串子之分,但后者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可以凭借匹夫之勇风光一时。可在老炮儿们老去之后,这种阶层的界限却如长江天堑一般呈现在世人面前。老炮儿们再也无法逾越——及时他们不顾脆弱的心脏与悬殊的势力“单刀赴会”,最终也只能颓然倒在冰冷的湖面上,任风雪吹过。

如果说与对手之间的阶层冲突是老炮儿们面对的长江的话,那么老炮儿们与“自己人”之间的阶层冲突这成为了他们心中隐隐作痛的疤痕。老炮儿与洋火儿之间的对手戏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曾经一起的光屁股朋友如今一个是落魄得只剩下骄傲的六哥,另一个是独占华北市场的“资本家”。面对巨大的阶层落差,六爷只能用骄傲应对——那是他所剩不多的能力之一了。

冲突四:思维冲突。思维这货是最难捉摸的东西,也是艺术作品最难表现的东西,但确实艺术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艺术的灵魂。在《老炮儿》中,以上三种冲突的核心其实就是所谓的“思维冲突”。是社会转型期的思维冲突,也是经济体制变革下的思辨方式。六爷所代表的一代老炮儿几乎完整经历了中国当代社会的每次转型,每一次的转型又都是在思维模式上的一次变迁,亦如六爷脆弱的心脏与微软的欲望一样,老炮儿心有余而力不足,奔跑着也无法跟上这个架构在光纤上的时代节奏。

《老炮儿》中的思维冲突才是电影的精髓所在。

如果说,之前的种种冲突只是个人化或者碎片化的细节呈现,那么电影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冲突就是在宏观层面描绘一个社会改革的大时代宏观蓝图——不客气一点说,甚至说出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思维转变历程。

老炮儿这种社会角色,本身就是中国几千年农业社会基层法治模式的孑遗。在漫长的中国专业农业社会过程中,有所谓“皇权不下县”的说法,绝大多数王朝的基层政府部门也都是到县一级为止。县以下的区域在行政、税收、徭役乃至司法等诸多方面往往采用半“自治”的方式。这种模式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古代管理技术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统治成本的原因。在司法层面,中国古代社会的所谓“私刑”更是不胜枚举。对于社会危害程度不那么大的治安事件,所谓“私刑”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稳定社会的作用。

“国家法在任何社会中都不是唯一的和全部的法律,无论其作用多么重要,它们也只能是整个法律秩序的一部分在国家法之外、之下,还有各种各样其他类型的法律和习惯,它们不但填补国家法的空隙,甚至构成国家法的基础。当然,也正因为其非官方性,这部分法律往往与国家法不尽一致,乃至相互抵牾,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成为一个社会法律秩序中真实和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它们是比较国家法更真

1实,而且在某些方面,也更重要的一部分。”○

这就是对中国古代社会基层法治状况的一个真实写照。

自19世纪末以来,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逐步被引入中国。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法治之路更多地是停留在上层建筑层面,基层法治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依靠农业时代法治标准来实施执行的——也就是老炮儿所说的“规矩”。

这个“规矩”不完全是国家法,而是民间习惯法、社会道德标准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结合体——当然,这个“规矩”的底线仍然是国法。在老炮儿的时代,这种规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稳定基层的作用,但这种规矩绝不是现代法治思想的体现。而是基层法治思维模式缺失的一种体现,与此同时,上层建筑中的法治时代已经走入21互联网时代。

老炮儿感慨现代的年轻人不懂规矩了,这是老炮儿们的悲哀,也是现代基层法治建设的悲哀。老炮儿们的悲哀代表着旧时代思维模式的过时,但具有现代法治意识的基层法治思维模式实际上并未完全建立起来。六爷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一个没有规矩思维的时代,一个法治思维尚有待建设的时代。这是六爷的时代,也是晓波、小飞的时代,更是我们的时代。

这个时代少了些历史洪流的激昂,少了些经济浪潮的澎湃,但在波澜不惊的湖面下,其实是中国全民法治思维模式开始的元年。此后,以法治思维为基点的一系列思维模式变化,终将从内部深刻地改变中国人,开启一个中华法治时代的新纪元。

在电影的最后,六爷单刀赴会;但就在此前一夜,六爷用他懵懂的法治思维模式发出了那一封检举信。当六爷这个“小老百姓”用法治方式来对抗权力时,他不再是蝼蚁,他是击倒歌利亚的大卫,而法治就是他手中的投石器。

最后的老炮儿,以燕赵悲歌的赴死去祭奠他们的规矩,把反戈一击的希望邮寄给了明日的法治社会。

六爷如此?我等当如何?

1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第35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

第三篇:《老炮儿》观后感

《老炮儿》观后感

《老炮儿》>观后感

--《老炮儿》就是一部中老年版的《致青春》

今年真是国产电影的丰收年,年底以来上映的多部电影都获得了很高的口碑,《老炮儿》因为浓郁的'北京味道'和一堆老戏骨的精彩演出,再加上对当下社会'没有规矩'的批判,口碑爆棚。

在这个前提下,我预感这篇观后感又要遭遇谩骂了,因为接下来我要说的话,应该是很多喜欢这部电影的人都不爱听的。

口碑这事儿呢,跟电影的受众群体有关。目前有影响力的影评人都是70后和80后,这帮人正好是《老炮儿》的核心受众。再加上冲着吴亦凡和李易峰甚至仅露脸三秒的TFBOYS去的90后甚至00后观众对偶像的溺爱,口碑不爆棚才怪。

先从>故事说起吧。《老炮儿》说白了就是一个胡同里的老流氓为了救不争气的儿子,和一帮新时代的小流氓约架的故事。只不过管虎在故事里融入了'提升作品逼格的万能良药'——情怀,看的大伙热血沸腾。

如果以5分为满分,我给这部电影4分。说实话,我也喜爱六爷这样的人物,也希望有闷三儿这样的兄弟和话匣子这样的女人。

但看完之后我没有感动,更多的是心酸:时代不同了,不要再自以为是了。我希望六爷身上那些好的品质被继承下来,但千万别活的像六爷一样,否则你会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六爷是个讲规矩的人,但他讲的是'老规矩',是过去的人会自发遵守的行为。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规矩,你拿过去的规矩来约束现在的人们,就好比《九品芝麻官》里包龙星的老妈拿着前朝皇帝的尚方宝剑来砍当前朝代的官员,这是不合适的。

六爷一直活在自己的价值观里,他觉得事情要一码归一码,老哥们的车被城管没收了,还挨了打,他主动垫钱,非要给老哥们讨一个公道。这是在他的一亩三分地上发生的事,他凭借老规矩,勉强做了主,但这个主也是建立在'先赔钱'的基础上的。

六爷最大的问题,就是一把岁数了没钱又没权。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六爷自己的价值观,他根本不想要财富和权利。

真的吗?六爷生活里遇到的所有困难,可都是因为财富和权利的极度缺失导致的。如果他拥有其一,儿子也不会被绑,自己也不用挨阿彪那一巴掌,也不用上门求助兄弟还开不了口,也不用为了还钱把房子都抵押给话匣子,更不用面对癌症连医院都住不起。

六爷是一个偶像包袱很重的人,他当惯了'胡同话事人'的角色,即便蹬三轮'一天赚一吨'他也不去做,为了生计干这事,容易掉价。所以他背着这个偶像包袱,那边乐善好施装大哥,回头又找话匣子借钱过日子。

所以我说《老炮儿》是一部中老年人的《致青春》,是一群始终沉浸在过去、没长大孩子想死死地拽住往昔'峥嵘岁月'的尾巴,却一直力不从心。他们不肯接受新的时代,把活在过去当做一种荣耀的象征。

人一上岁数,就容易得一种'对下一辈指手画脚'的毛病。六爷年轻时风光过,当年也应该是很多人的男神,他习惯了当权威,见不得别人不听话不讲规矩。

可问题是,每一代的年轻人都不讲老规矩,六爷当年自己就是规矩的破坏者。我的上一辈也指责我不懂规矩,看我不顺眼,现在我看比我小的一辈,有时候也觉得他们不懂规矩,胡乱来,可是结果呢?

社会还是一代又一代的往前发展,没有因为那些不懂规矩的年轻人而发生倒退。

我们所强调的'规矩',只是一套对自己有利的游戏规则,但这世界不应该只有一种游戏规则,哪怕它再好,也不应该。

对你有利,或者对多数人有利,并不能成为其它人必须遵守的原因,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规矩,老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使别人也不合适。

要想让别人遵守你的规矩,最好的办法就是你有本事制定规矩,让别人不得不遵守。为什么那么嚣张狂妄的阿彪会乖乖的听小飞的话?因为在那个圈子里,小飞是规矩的制定者。

其实不光是北京有六爷这种人,全国每个城市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六爷':他在一个小范围里是绝对的权威,因为多年以来凭借'做人'做出来的影响力,他的话比法律更管用。

六爷做人的方式,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个'刀'有时候是钱,有时候是暴力,在这两个前提下,他再跟你讲道理。

请注意,这个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如果你先讲理,没人会听你的,只有用钱或暴力砸的对方愿意静下来听你唠叨,你才有机会讲理。一动一静,营造出了'六爷是个公道人'的形象。可是在新时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几乎是'多管闲事'的代名词。

《教父2》里,年轻的维托·柯里昂也是通过这样的手段,成了那条街上的教父。后来父老乡亲有什么事都来找他帮忙,一般的小事情,他可以直接和对方讲理来解决,因为大家知道,如果自己不听,柯里昂会用另一种方法让自己接受他的条件。

六爷和维托·柯里昂之间的区别在于,后者一直奋发向上,而六爷不求上进。柯里昂很清楚,要想一直做'话事人',就得一直具备让人听话的能力,所以他开公司,通过各种手段赚钱,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其他人也一直按照他的规矩办事。

六爷是个典型的普通人思维,不求大富大贵,只想过平凡的生活,可是矛盾在于:他在平凡的生活里,又想成为主持公道的'话事人',这是他一切痛苦的根源。

胡同里的六爷是个'人物',人人都认识你这号人物,都敬你三分。走出胡同,六爷只是北京这座城市里的两千万分之一,没人在乎你是平头百姓还是天皇老子,你进地铁一样被挤成罐头里的沙丁鱼,没人因为你是六爷就给你让座。

我外公年轻的时候,也是村里的一把手,谁家有问题都找他去解决。当然了,我外公靠的不是钱和暴力,而是讲道理,他确实能给出一个最合理最公正的解决方案。后来他离开了村子,村里再也没人能够单纯凭借讲道理让众人服气了。

外公讲道理能让人听进去,是因为他平时为人行事做出了表率,但后辈的人知道的道理比他还多,可是大家言行不一,没有公信力。

道理谁都会讲,可是谁愿意无条件遵守呢?除非借助外部因素,法制时代,你总不能靠暴力竖立权威,到最后,村里最有钱的那个人成了话事人,大家愿意听他的话,是因为知道他有能力解决很多问题,这个现象在其他地方应该也一样普遍。

六爷如果想做整座城市的话事人,就应该在财富和权利两者之间选择其一并登上金字塔顶端。可是六爷选择了蜗居在胡同里,那他同样就应该接受自己对外面的世界无能为力的现实。用胡同里的规矩去解决城市里的问题,显然是要吃亏的。

时代不一样,城市也不再是不当年的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让城市里鱼龙混杂,农民工来了,大学生来了,白领来了,小偷来了,过江龙也来了,财富和权力阶层取代了六爷,成为这座城市的话事人,他们不讲老规矩,因为他们带来了自己的规矩。

新旧两种规矩发生冲突时,被淘汰的必然是旧规矩。虽然这一点很让人感伤,但感伤阻挡不了时代的车轮从你身上碾压过去。所以铁骨铮铮的闷三儿在修理厂对着六爷痛哭:我操他妈的,咱什么时候受过这个呀。

导演管虎说'他妈的'不算脏话,但加了一个'操'字,必然就是脏话了。一个人愤怒的说脏话,无非是遇到了特别大的问题而自己又没能力痛快解决。闷三儿能打,但有勇无谋,如果不是六爷拦着他,早晚会出事。

以前没受过这个,不代表一辈子都不会受这个。好汉不提当年勇,那些现在活的风生水起的人,谈起往事通常都笑话自己当年幼稚不懂事,只有当下的活的不如意的人,才会沉浸在过去牛逼时光里无法自拔。

老一辈的人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怕事。其实不是现在的年轻人怕事,是没本事的人都怕事。灯罩儿和那一帮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哥们,哪个不怕事?

怕事是一种求生本能,因为你知道摊上大事之后,自己没能力解决,你要是敢不计后果瞎横,吃不了的都得兜着走,吃过几次教训,人就怕事了。

小飞敬重六爷,也信任他,还说服自己人'只要按照六爷的规矩来,他就不会报警'.可结果六爷还是通过一封检举信撂倒了小飞他爹。

诚然,小飞家里的财富有原罪,但小偷偷来的钱有没有原罪?也有。在六爷的老规矩里,只要小偷还回钱包里的证件就算盗亦有道。用他自己的话说:'谁都不容易'.可到了小飞这里,'谁都不容易'变成了'有些事,老百姓该管还得管',举报贪官污吏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既让观众看的爽,也容易过审,多么正确的政治观啊。但这件事对于口口声声盗亦有道、凡事都要按照规矩来的六爷来说,是重重的一巴掌打在自己脸上。

影片的最后,六爷跟小飞约在颐和园后的一个野湖干架,那种感觉是'又回到最初的起点,呆呆地站在镜子前,笨拙系上军大衣的结,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再穿一身帅气军装',那一天,六爷要赴小飞最后的约。

不知道六爷举着军刀在湖面上小步快跑的时候,有没有想起当年夕阳下的奔跑,那可是他逝去的青春啊。可惜六爷还没跑到小飞他们面前就倒下了。

其实六爷心里很清楚,自己的老规矩从他寄出检举信的那一刻起已经被打破了,他去赴约,就是赴死,只有死亡才能让自己心安。六爷的死,是道义的沦落。

不知不觉已经絮絮叨叨了三千多字,关于这部电影就聊到这里吧,有不同意见随便喷,我兜得住,但是希望你要喷在点子上,不要乱喷闹笑话。

第四篇:老炮儿观后感

老炮儿观后感

电影开篇六爷的一句“讲究”意味深长,道出了他内心的一种规矩。也为本电影奠定了一种基调。

骑自行车的小伙儿以及张一山扮演的晓波室友是当代很多青年的典型代表,就算在求人问路的时候任然这么的趾高气昂的样子。一个“你好,请问”都不用。对老一辈的不尊敬,这正是当代孩子从小在温室里长大的结果,家里的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围绕着一个宝贝儿转,对老的呼来喝去的,自己是皇帝。踏上社会了,家里养成的坏习惯带到了社会上,孤傲的要求他人围绕着他们转,对他人的不尊敬等。这不正是老一辈看不惯的一种社会现象么。六爷指桑骂槐的教育正是许多父母在家庭教育里所缺失的。

紧接着城管收摊这个事情让我映像颇深,也为本片更深层次的奠定了基调就是万事讲个“理”字。无证设摊,被没收工具在理,弄坏面包车灯赔钱,该!你打人了,我打回去,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现在这人儿,见事儿都躲。道尽了事态的炎凉。

在商议如何救晓波的问题上,六爷始终没有选择报警。在他的道义里,晓波不仁不义,是该赔偿人家,他还是想用江湖道义来解决眼下的事情。整件事情的转折点在灯罩儿把车刮花,本来完全可以解决的事情出现了新的变化。从侧面说了世道变了,而老一辈的不能再用当年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晓波被送了回来,钱也如数拿回,事情本来应该完美的解决了。袋子里的汇款存根引发了新的问题。龚叔不由分说的就把人打了,六爷表现出了当年的气魄,一把环形锁也不怕你人多。一向愿意以江湖道义解决问题的六爷最后选择了把证据交给中纪委。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绝不屈服。这也是一种正义。

电影中段,六爷到处借钱借不到,看的时候有点心酸。一帮兄弟如今却是变了。是事态炎凉,还是大家都变了这谁也说不清,折射出社会的一种病态,诚信的缺失。就算是过命的交情,在谈论到借钱的问题上都退避三尺。是不想破坏兄弟间的情义,还是信不过多年的兄弟情义。这都有着自己的苦楚。六爷最后没有拿洋火儿的钱,足以说明他觉得兄弟情义比钱财远远重要。

影片结尾,弟兄们一起步出看守所的时候,可以看出当年他们的情景。电影通篇没有描述过他们的过往,但其中穿插的各种细节表现出当年的他们活的精彩。为最后他们一起步出看守所所感动,无论现在我们发展成什么样,兄弟还是兄弟。情比金坚莫过于此。

小飞最后想用六爷江湖的方式将信件要回来,影片的最后,六爷强顶着身体的不适,独自一人举着军刀向对岸跑去,站在他背后的兄弟眼看着背影的远去,是何等的悲伤,也是电影向表达的,举刀将不正之风砍去,无论哪个时代,道义、情义、信义是通用的。六爷倒在了湖中心,兄弟们会继续勇往直前。晓波最后还是开了聚义厅。又养了一只八哥,学会了叫爸爸。以此纪念逝去的父亲。

第五篇:电影《老炮儿》观后感(范文模版)

电影《老炮儿》观后感

电影《老炮儿》>观后感

《老炮儿》首映,不得不强调一下,我有冯小刚情结。

十六年前,他的《不见不散》全国公映的那一年,我和孩儿爸相识。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是冥冥中注定的,属于你世界的人,迟早会相逢。即使千里迢迢,即使看起来似乎毫不可能,但最终还是会遇到。

至今犹记得当年电影院里他紧紧握着我的手,他满手汗涔涔的。害羞如他那样的人,也有砰然心动的时刻,是我始料不及的事情。

我们结婚许多年,过着大部分老百姓平凡幸福的生活。不知道婚姻生活里美好的一切,是不是源于那年仿佛施了魔法的电影名字。

七零后的我们,对冯小刚的电影,是有着不一样情结的人。在爱里,或者在笑声里,我们品味人生的意义。也感受着生活带给我们的种种不易。

冯小刚老了。他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了。

电影里,他只是一个遛鸟滑冰,无所事事的,年过半百的老人。可谁知道他的>故事呢?那些牛掰的往事,在许晴扮演的霞姨口中。我们看到了那个昔日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如今,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凄凉情绪蔓延在整个故事情节中。

他曾经主宰的江湖,已今非昔比了。

悲哀的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当他的儿子划了富二代的豪车,他带着两千块钱去平事。那一刻,在我们看起来都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笑话。

可你却在安静的影厅里无论如何笑不出来。那个昔日的江湖已将他远远抛下。那个连你也会要尖叫的豪车,那么触目惊心的在眼前,被六哥的兄弟用'上好'的漆补修,完全不入流,完全不知道行情,完全不懂时代的他们,像个古董的赝品被年轻人打着口哨耻笑时,你唯有心酸这两个字能形容。

他儿子划的车,修车需要十万。对如今的他来说,是一座大山。他为了赎回儿子,借钱。

那些躲闪的目光,那些明明是借口的闪烁其词,让人一次次心寒。那些人,是他当年出生入死的弟兄啊,如今,因为生活,他们不得不低下头。被城管打,被迫在街口修鞋,过着底层平凡人艰苦的生活。那是正常的人生的样子,却不再是当年耀武扬威,三人战胜几十人的沙场和江湖。

我早已预感到他借不到十万块。因为成年的我们知道生活残酷的真相。不曾为五斗米折腰的人,也会为儿女因为一斗米折腰,那些从前的骄傲,都只属于年少的轻狂。

许晴扮演的话匣子,让我难忘,那个有血有肉重情义的女子,是这个世界上的温暖。老炮凑了两万块,她拿出八万给他,说她底掉了也就这么多,前一刻还口口声声说她没有,说她不帮他,却伸出了最温暖的手,给了他雪中送炭的帮助。我相信他们之间是有爱情的。那是十六岁女孩年少时的崇拜。他是她记忆里的英雄。

电影开头时老炮和话匣子的那一段调情未果,像极了中年男人的无奈,不仅江湖地位不行,连身体都不行了的事实,是连观众都难以接受的尴尬,而生活就是那样子的残酷,由不得你不服。

大片看故事,看喧嚣的身外事,看打打杀杀,看花团锦簇,观众看着不由得热血沸腾,光天化日下真的做了一场好好的白日梦。

而文艺片,看的就是人心,而人心是多么的神秘,美好又可怕,看矛盾挣扎,看扭曲的灵魂,看那些你也有,但从来不敢承认的黑暗面。你在黑暗的电影里走了一趟灵魂之旅。

它,无疑是文艺片。我觉得难过,那是因为创作者的痛点和我相同。经过世事生活的磨砺,我还没有皮太厚。大片向上的让人生厌,无论打成什么样最后都修成正果。普天同庆的和谐。而文艺片,就是让你疼痛,让你警醒,让你知道你就是生活在这样有恨有爱的俗世里的一个人,所以,你要爱惜自己的幸福,要好好的生活,因为所有人都是这样在活。

你的眼泪还热乎乎地在脸上,电影院的灯陡然就亮起来了,你尴尬地怕别人看到你泪水浸湿的脸,你怕别人看到你尴尬的样子,最后才发现,所有人都如你一样不敢抬起头来,多像我们的生活啊,害怕让人知道我们的软弱,却发现,所有人都有同样的担心,自己原来并没有那么重要,擦干眼泪,走出影院,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走了一场热血沸腾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宁静美好啊,不需要躲着城管,有一个可以大大方方爱慕的人,没有人介意你到底流了多少泪。

我们在故事里哭泣,像慨叹人生的不易和艰难。电影里逃出豢养的鸵鸟又让我们捧腹大笑。

生活就是这样,总有某个情节能让我们津津乐道地笑出声。

下载老炮儿影评(精选6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老炮儿影评(精选6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炮儿观后感作文(5篇)

    电影是关于四群人的故事:老一辈平民,年轻一辈平民,老一辈权贵,年轻一辈权贵。下面是写写帮文库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老炮儿观后感有老炮儿的地方就有江湖。在......

    优秀的老炮儿观后感(合集)

    《老炮儿》关于社会时弊的针砭并没有一丝耽搁。这其中,有对年轻一代“恨铁不成钢”的惋惜,也有对社会大众日益冷漠的公德心的调侃,总之,不一而足,在高级的层面里,片子宣泄的情绪也......

    老炮儿电影观后感中学生范文大全

    《老炮儿》讲述了当年名震京城一方的顽主六爷被时代所抛弃,现在孤身一人跟他的几个老哥们固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一部亲情兄弟情交织的影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老炮儿电影......

    高中生老炮儿观后感(共五篇)

    《老炮儿》讲述了当年名震京城一方的顽主六爷被时代所抛弃,现在孤身一人跟他的几个老哥们固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一部亲情兄弟情交织的影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老炮儿观后......

    《老男孩》影评

    本片叙述了一对好友肖大宝和王小帅人到中年重新登台找回梦想的故事。80年代的他们做过所有那么年纪叛逆少年经历的一切,打架闹 事、痴迷迈克尔杰克逊、迷恋校花。可物是人非,2......

    老男孩 影评

    老男孩——逝去的青春,永恒的梦想几天前就看了《老男孩》,从严格时间意义上来讲,我是90后,可对肖央拍摄的80后题材的影片竟也感到十分的亲切,那些美丽的回忆在一种近乎搞笑的氛围......

    《老男孩》影评

    终于要上演了,我精心策划了那么多年年的复仇计划,不,这不是复仇,我只是想让他 感受一下我的感受。我只是想知道如果碰上这种事情,他会怎么做。 我恨他。有多恨?我也不知道。但是这......

    老男孩影评

    《老男孩》:谁的青春谁知道电影短片《老男孩》最近很火,它只是由中影集团和优酷网联合推出的“十一度青春系列电影”里的一部,但是它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和热度在网络上受到大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