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民营企业文化创新的思考
当代民营企业文化创新的思考
伍万云
董若愚
【摘要】:一个民营企业如果无法塑造出适合企业生存的文化 ,进而用这种文化来促进企业的管理、发展的话 ,那么这个企业是难以成为一个知名大企业的。构建有特色的民营企业文化需立足于民营企业的特点 ,尤其要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趋势 ,塑造民营企业文化
【作者单位】: 中共繁昌县委党校 中共黄山市委党校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企业文化 创新文化 家族血缘文化
【分类号】:F270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 ,民营企业在我国迅速崛起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 ,民营企业逐渐暴露出其自身的弱点和不足。
1、对外经营采用是采用个人判断、直觉决策。中国一些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抓住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期间的一些漏洞,利用和某些政府官员的私人关系获取商业机会,并利用和政府官员的关系扩展自己的私人关系网络,由于这种交易不需要通过正式的合同程序,往往效率很高,而且可以利用政府官员获得内幕消息,从而获得超额利润。从而使得老板在员工心目中树立了一个“活动能量大,决策英明”的形象。一方面使员工对老板产生了盲目崇拜,并过度依赖老板的决策,另一方面,使得公司老板过度自信。从而在公司内产生了靠老板的个人判断、直觉决策的文化。
2、对内老板采用家长制的管理方式。民营企业在发展的前期往往是靠老板的决策和努力发展壮大的,老板觉得企业资产都是自己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做主。因此不管大事小事都要自己过问,而不是注重组织体系的建设,并进行适当分权;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老板往往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而不重视通过制度建设。在企业规模较小的时候,老板靠个人经验全盘管理,企业反应迅速、机制灵活。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由受对各类信息获得充分性的限制,以及老板个人精力的限制,就会造成对企业管控难度大、指挥链紊乱、奖惩不明的现象。
其实将该企业的企业文化的两个特点可以归结为一点:该民营企业家在企业规模发展壮大后,没有摆脱企业建立初期的经营模式,没有在企业外部以及内部建立起不基于私人关系,而是基于合约的、平等的正式合作关系。所以,该企业不能在内部建立起完善的组织体系,并进行充分的授权,在外部建立规范的商业合作关系,并由此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因此,在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在对企业内部员工和对企业外部合作伙伴都要建立基于合约的正式合作关系,在企业内部树立“遵守合约,保持诚信”的企业文化,这样才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从而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取得稳定的发展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公司或企业类别的名称,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是没有“民营企业”的概念,“民营企业”只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
http://wenku.baidu.com/view/2bd04c0003d8ce2f0066235e.html
第二篇:民营企业文化
浅析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正视的焦点问题,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民营企业的成败,甚至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只有切实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使企业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企业有明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有维持其成长的灵魂支柱,从企业内部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无穷的力量。本文将就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供同仁商榷。
一、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的作用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
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
经营哲学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法则,这些方式和法则指导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使员工对事物的评判形成共识,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为着他们所认定的价值目标去行动。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寻求优势》一书中指出“我们研究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他们的主张是什么,并认真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事实上,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观念不正确,我们则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
2.企业目标的指引
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立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二)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
1.有效规章制度的约束
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职工必须遵守和执行,从而形成约束力。
2.道德规范的约束
道德规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来约束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的行为。如果人们违背了道德规范的要求,就会受到舆论的遣责,心理上会感到内疚。同仁堂药店“济世养生、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道德规范约束着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严格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纪律。
(三)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职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企业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成为职工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爱厂如家”就会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
(四)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
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自然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
(五)企业文化的调适功能
调适就是调整和适应。企业各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各自进行自我调节;企业与环境、与顾客、与企业、与国家、与社会之间都会存在不协调、不适应之处,这也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企业哲学和企业道德规范使经营者和普通员工能科学地处理这些矛盾,自觉地约束自己。完美的企业形象就是进行这些调节的结果。调适功能实际也是企业能动作用的一种表现。
二、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毕竟民营企业存在时间短,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时间更短,这就不可避免的会使得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的企业没有认识到企业从产生开始就存在指导企业经营的理念和精神,没有把握创建企业文化的最好时机。有的企业没有认识到在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企业文化,因此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企业文化,导致企业经营理念落后,机制僵化。还有的企业认为只有大的企业存在企业文化,而一般企业没有,因此小企业没有必要进行文化建设。一些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漠视态度,容易导致企业战略管理出现问题,最终影响到内部效率和正常运作,企业出现潜伏危机症状。
(二)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功利性的特点
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的产生带有一定的家庭化、个人化、感性化的色彩,使得部分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带有浓厚的功利性。一些企业主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己及家族聚敛财富当作惟一的目的。民营企业家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往往导致经营行为短期化,诚信缺失行为盛行。民营企业家应该要重新思考企业的使命、宗旨、目标,以实现社会责任最大化为目标。
(三)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保守性的特点
许多民营企业受家族观念和封建思想的影响,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保守性。如表现在用人上的保守,非宗族人员难以融入到企业,极大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企业决策过程中,民营企业发展往往由一两个人说了算,决策者缺乏制约。一些民营企业文化没有形成开放的文化体系。虽然这些企业中己经形成激
励员工努力工作和具有较强凝聚力、发展力的内部文化,但仅仅局限于实现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效率的内部职能上,却远未实现利用文化体现企业形象的外部职能,没有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来发展文化。
(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流于表面化,物质化
有的企业注重以口号的形式来宣传企业文化,但有了这些口号,企业文化建设未必就很丰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创造和发展,不是几句口号就可以简单的概括。有的企业非常注重厂容厂貌、员工言行举止,注重会议、内部报刊等,但可能企业员工并没有从内心真正的认同企业文化,却将表层看作是摆设和负担。真正的企业文化是要有内涵、有根基的。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实质。没有健康的企业文化,没有规范的企业管理机制,一旦遇到危机,表面上再规范的企业也都会很快陷入困境。
(五)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背景和历程,这也决定不同的企业应该要形成不同的文化。但是现在许多民营企业的企业精神都是“团结、开拓、创新、求实、奋进、拼搏”等一类词汇,这虽然反映了当前时代的精神风貌,但是过于普遍化,没有将民营企业特色融合进去。民营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个性特征具体生动的反映,如此缺乏个性的“雷同化”企业精神及企业价值观就等于抹煞了民营企业的个性和特色,很难起到企业文化建设应有的作用。
三、针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策略,使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走上健康的轨道。具体来说民营企业可以在以下方面加强建设:
(一)加强民营企业家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
加强民营企业家们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才能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主动积极的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民营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必然选择,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方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必然选择。当然,民营企业家自觉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需要一个过程,除了靠经营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外,还要从多
方面来提高民营企业家的认识高度。企业家要善于吸取新的知识, 可以通过阅读报刊和杂志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开拓自己的思维,把自己从纯粹追求利益的角度转向更加关注员工的发展,更加重视企业的长久的发展壮大。企业家还可以参加一些培训班,接受专业的管理文化的训练,将理论知识与公司的实践结合起来,制定更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企业家还要善于比较,能从失败的民营企业案例中吸取教训,并对照自己企业,及时改正缺点。总之,企业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军任务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加强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更离不开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员工的素质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成败,员工素质的提高又有赖于企业培训。企业培训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从目前来看,提高民营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主要要从提高文化水平、普及科学技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三个方面着手,这是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民营企业可以采取诸如与晋级、评优挂钩等激励方法,鼓励文化水平低的员工循序渐进、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学习的好和坏与绩效考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向全体员工普及现代科学技术。在向员工普及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逐步改变员工中存在的平均主义、安于现状等陈旧观念,树立争创一流、优质高效、对用户高度负责的现代生产管理理念。
(三)建立规章制度,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有效开展
建设企业文化,需要有一套完善可行的制度保证,通过制度和纪律的约束,使企业全体员工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企业文化积淀。在建立企业文化制度保障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合法性。企业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的根本大法和各项法律法规,不能自行其事;二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内容、要求都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三是坚持机制可操作性;四是坚持公平性。在制订制度时不能对人不对事,要体现公平,在执行制度过程中要体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员工有严格的行为规范和标准,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良好的形象。在如何处理好制度和文化的关系上,要把握住三点:一是制度不能代替思想教育,不能忽视文化灌输和文化传播;二是制度要人性化。企业要树立起“制度关心人”的理念,制定的制度要体现“人性化”,人性化的制度容易被接受,执行起来也会顺利得多。三是制度化不必奢求一步到位,企业成长期管理还不成熟,各个方面发展变化较快,制度建设也应有留有余地,随着企业的成长而逐步改进与完善,过早的追求制度理想化,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四)培育民营企业的特色文化
当前许多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个性,盲目模仿。但是,企业文化若无特色,就没有吸引力,既不能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也不能给职工以亲切感和认同感,起不到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
民营企业要创造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应该反映企业所在的行业特点。如同仁堂的精神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既体现了中药行业制作程序的特点,又折射出同仁堂人兢兢业业、严格质量管理、以诚信对待患者和顾客的观念。即使同处于一个行业,不同企业实施差别化战略不同,其企业文化所强调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如杭州胡庆余堂是医药制造企业,然而其提炼的价值理念不同于同仁堂,它强调的是“戒欺”,“药业关系生命,尤为不可欺”,“采办务真,修正务精”。而这个“戒欺”二字,也是胡庆余堂以“江南药王”钦誉130年的立业之本。而唐山曙光集团结合产品提炼或宣传企业文化,也容易得到认同。唐山曙光集团以生产水泥为主,他们提出了企业的“水泥精神”:“躺下是公路,竖起是高楼”。一者借水泥的功用说明企业的奉献精神,二者以水泥特性阐述企业的团结凝聚精神,既形象,又容易理解。深圳华为公司的“华为”名称, 是通过商标、品牌这些企业文化的表层来反映企业的深层文化,我们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为“奋发有为的中国人”,正好与该公司的“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和爱事业”的企业精神契合。总之,民营企业应大胆变求同思维为求异思维,追求自己的个性,善于挖掘本企业特殊的精神,使企业文化独具特色。
(五)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努力为之服务,这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企业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一般认为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又称CI。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形象,并把它作为发展企业的战略措施,却并非易事。为此,企业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尽力推销自己,刻意地建立有特色的营销文化和企业识别系统,这就最容易涉及到法制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问题。企业形象要在社会中保持长久不衰,其内在保证是观念和行为的崭新、超前。
应当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企业形象,在社会中应表现为对社会的真挚热忱和对自己蓬勃发展的信念,必须通过一系列的道德规范、管理规范、工作标准来实行,为此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紧密配合是不行的。只有通过对职工进行“四德”教育,提高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水平,加强他们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让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这样,企业树立的形象才会在社会形成“信任感”、“可靠感”、“美誉感”,良好的形象才更具有持久性。
(六)提高职工素质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要从提高职工素质抓起,这与培养“四有”新人是一致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素质之间是一种“大厦”与“基石”的关系。职工素质如何,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兴衰,良好的企业文化反过来又可以陶冶职工情操。因此,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是现代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而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造就新一代“四有”新人,这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是一致的,因此,必须坚持不懈的以马克思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职工,在实践中造就和培养一批得力能干的企业发展生力军,让企业涌现出一批具有崭新面貌的“公司人”、“形象人”,促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在全社会都形成一种新的风范。
参考文献:
[1]黄静:浅谈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圈,2007年第10期
[2]王妍:对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辽宁经济,2004年12期
[3]赵广杰: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特区经济,2004年11期
[4]马树林:积极推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J].中外企业文化,2004年2期
[5] 胡石明.漫谈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第三篇:国有企业文化创新思考
国有企业文化创新思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国企深化改革进程的加快,许多国有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不重视企业文化创新的副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如近年某些国有企业种种背离市场规则的现象:虚假繁荣、虚假财务报表等问题。现代企业的经营实践告诉我们,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已逐步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从企业管理的层面来说,国有企业除必须加强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外,还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创新中的强心力作用,形成健康向上的企业创新文化,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为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一、国有企业文化创新的内涵
企业文化创新是指借鉴和吸收先进文化,考虑企业所处的国内外的经济环境,结合其实际,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塑造具有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的企业文化,提升绿色营销、服务营销、战略营销等现代营销理念,建立以提高企业整体能力为目的的学习型组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文化等,以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遵循的共同意识,是企业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确立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及行为模式。它本质上是一种促进或阻碍企业发展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
1文化管理模式。因此,国有企业文化创新就是国有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把新的经营理念、价值观、企业精神等要素重新组合,引入国有企业特有的文化体系并具有新功能的创造性过程。是围绕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用新的价值观和视野来谋划和建构新的企业文化,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创造型组织,为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国有企业文化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有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不相适应
国有企业在自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传统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集权思想、官本倾向、关系哲学、派系分争等企业潜规则,不利于企业文化创新。同时,企业文化创新通常是自上而下的,一是因为它是涉及企业内部各级机构的全局性变革,二是克服企业旧有文化的反弹阻力需要强大的权力支撑。所以,企业领导素质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创新的启动、并影响着其发展方向和进程。国有企业中存在着领导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的现象;近年来任命的一些年轻领导也多因资历不深而以守成者居多。更有甚者,有的国有企业账面“连年亏损”,普通员工已连续多年不涨工资,领导者却拿着丰厚的年薪。国有企业员工的潜能发挥与领导层的素质有很高的相关度。所以,如何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达成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的契合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
2、国有企业文化学习建设过程中存在误区
在我国企业文化学习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等等。同时,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战略并没有得到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国有企业文化往往是传统文化在企业的缩影。
3、国有企业各级管理者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国有企业的各级管理者由于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使然,他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企业硬件建设,重视技术或产品开发,但漠视组织文化创新工作;有些高层管理者虽然在文化创新中全程参与,但由于内心并不认可这项工作,在对待组织文化创新的相关问题上,其态度和行为常常会表现出不一致。另外,许多国有企业管理者通过自学或系统学习管理知识,逐渐认识到组织文化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在组织文化建设上缺乏工作经验;另一类情况则是:企业高层管理者虽然完成观念更新,但在组织文化创新的工作实践上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工作出现偏差。突出表现在:一是处理精神层与物质层的关系上厚此薄彼,没有或只有薄弱的精神层内涵,却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物质层建设中,甚至简单地将组织文化创新等同于组织形象塑造。二是不能很好地处理精神层与制度层的关系,精神层中宣传并极力推进的和制度层实施的内容,两者不一致,使企业内出现错误导向使新型组织文化推广受阻。
因此,应当认清国有企业竞争环境,创新国有企业文化,通过塑造和
建立起一系列与规范的、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和国际化相适应的理念,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的长足发展。
三、国有企业文化创新的对策
传承不意味着拒绝创新,最好的传承就在于创新。尤其对国有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创新显得更为重要。对原有的国有企业文化进行创新,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对国有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在要求。
1、建立崭新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体现市场经济的要求
以“大讨论”和全员教育活动为基本载体,以培育共同价值观为核心,转变观念,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企业文化创新理念体系。按照国有企业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创新大讨论,如开展全员危机意识和精品意识教育活动。这些教育和讨论有不同的主题、内容,但环环都扣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目的是为了解决职工市场意识淡薄、竞争观念不强的问题。可以分批次、分时间带领员工走出去开阔眼界,感受市场。带领员工感受先进企业的生产效率、企业管理、员工素质和精神状态,以及工厂环境,通过相互之间的真诚交流,突破由传统企业模式构筑起的“围墙”,让职工看到自己产品的用途,听到用户对产品的评判,看到自己产品的差距所在,从而找到工作努力的方向。在教育方式上进行创新。采取电视等形象化教育手段,比如,拍摄电视专题片,同时在职工中组织危机意识大家谈。让职工切身感受到什么是一流企业,也让职工感受到先进企业的差距主要不在设备上,而是在思想观念和职工文化技术素质上。同时,发掘职工中的典型事例,起到宣传教育作用。这些教育措施将会对提高职工素质、制度观念,形成新的思维理念起到积极作用,让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在全体职工的思想中牢固树立起来,适应企业发展要求。
2、营造有利于员工学习的文化氛围
企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学习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终身追求,成为整个组织密不可分的职能。同时,企业要培养员工充满自信、勇于竞争、好学不倦的精神,鼓励员工挑战传统,摒弃现有的经验和做法,对那些陈旧的理论和经营管理方式提出质疑、挑战和创新,并提倡员工通过创新进行学习,如开展“学习与创新”论坛,创建学习型组织,努力打造学习型企业。“学习与创新”论坛可以提炼新的观念、新的理念、新的经验、新的成果,让“学习与创新”论坛成为提高各级干部思想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举措。“学习与创新”论坛可设有多种形式,如,有以诚信开拓市场的典型,有追求零缺陷管理的典型,有提高职工素质适应技术改造需要的典型等,能够为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说服力的操作实例。同时,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激励机制,既对为建立学习型组织做出贡献的员工给予肯定,又要进一步激励员工从企业的发展出发,为企业进行更加卓有成效的学习创新。通过这种创新和学习不断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3、以管理创新为主要动力,不断推进管理升级
一切企业文化的形成必须以一定的制度和规范为前提,这样才能使员工思想和行为有一定的遵循。国有企业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和要求建立与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保证以规范的公司制形式实施生产经营运作,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秩序井然。同时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明确公司体制、组织结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装备产能、技术水平、营销采购策略、文化建设和信息化等工作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行集中一贯制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形成企业决策层集权、管理层分权、执行层授权的权力分层管理体系,实现管理目标与过程控制的有机结合,保证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同时,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开展科技创新,出精品创品牌优秀企业文化最终要体现在优质产品上,产品是企业文化的落脚点。在建设先进国有企业文化过程中,把开发生产能够满足用户要求的高附加值产品作为重要内容。同时,在培育先进理念的过程中,把规范企业识别系统作为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措施。全面推进TPM管理活动,生产现场、作业环境、保养维护运行质量、队伍素养等方面均得到持续改善。规范企业识别系统不仅使企业视觉系统整齐鲜明,也使员工“事事追求卓越”的意识得到提升,做任何事情不但要做得对、做得好,还要做得美。
第四篇:创新民营企业文化·推进企业稳健发展
创新民营企业文化·推进企业稳健发
展
创新民营企业文化·推进企业稳健发展 文/吉春发
目前,南通市***区、乡、镇、村中的各类民营企业,正在加快体制转型,革故鼎新,跨越发展。如何抓住机遇,利用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有利因素,积极应对转优发展方式,以科学管理和科技进步,促使民企优化升级,将已摆在全区各类民营企业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大力弘扬先进的民企文化,对提高经营效益,改善经营环境,增强民企核心竞争力和促进民企和谐稳健发展,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
民营企业的特色文化可赋予强劲的生
命力。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影响下,民企竞争越来越多的表现在民企文化上的竞争,谁拥有先进的文化优势,谁就拥有先进的管理优势、效益优势和竞争优势。当今经济时代,民企文化越来越成为民营产业的凝聚力、生产力、创造力。民企要想做大、做优、做强与做久,就必须创建好适合自身发展特点和要求的观点文化、管理文化、制度文化、技术文化、服务文化和环境文化,通过树立民企核心的价值观,形成员工共同的信念和活力,方可推进民营企业稳健发展!
过去,***地区少数民企老板人士狭隘地认为:“文化,是学校、报刊、影视与宣传部门的事务,民企员工应以做工为主,放弃文化不要紧。”于是,有的民企却把企业文化摆于恼后,办公室里财神菩萨供上方,一对红烛型的电灯日夜亮,老板娘早晚祷富常烧香。有的民企过廊处的黑板墻报、宣传橱窗,公佈的內容长年累月一个样;厂衰人闲度时光,开
开关关难正常,老式产品无销路,年终工资难发放。追其根源,就是长期忽视民企文化,跟不上新形势,而造成的后果呀!
显然,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民企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唯有创新***民营文化,才能推进城乡企业发展。这是时代的呼唤,民企员工的追求。沒有民企文化,就沒有知识的未来;沒有自主创新的技术能力,就不会生产出优越的产品。现在,民营企业面临着一个观念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与产品创新的新时代,其中最为核心是民企文化的创新。建好民企文化,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企业永葆生机的源泉,也是企业繁荣富強的生命力。只有创新民企文化,才能提高民企员工的精神文明,才能主导与带动民企健康成长,使员工们钻研科技,创造工艺,吃苦耐劳,乐于奉献!
那么,创新***民营企业文化,在通悉文化内涵的要义下,务必做好以下几个
方面的工作:
一、建设文化民企,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民企文化,是萌生于物质与精神,实践与理论交汇处的精彩奇葩。它是在特色社会历史条件下,民营企业家和员工们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观念形态,文化形式、价值体系及行为规范。民企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员工和谐团结、创先争优的精神食粮,是民企员工奋进方向的动力与目标。民企发展不仅要靠“胆力”、“财力”与“人力”,更要靠“智力”。“智力”,源自文化,人们要从“文化宝库”中学习揽取。建设学习性的民企,就能使员工心明眼亮,敢为人先,奋发图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伴随着民企文化产业的发展,民企人员要把文化资源投放到市场经济中去,与时俱进,迎新定位,充实提高民企员工的观念意识,坚持正确导向,宣扬文明理念,倡导科学精神,传播和谐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与腐俗的愚昧之风,使之增强民企员工的高素质、好思想与
新观念,让社会主义特色、和谐、健康与先进的文化旗帜,永远飘扬在***地区城乡民企员工们的心中!
二、革新文化体制,利用地方珍贵资源。民企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资源之一。革新民企文化体制,推动***区域民企转型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打造民企文化品牌,要科学利用本地民企所在的地理、特征与风貌,凝聚地方、历史与个性,结合历史留下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按照现代化的要求,搞好规划、利用和发展。让挖掘、保护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使之发展富具地方特色文化的名品产业、旅游产业或休闲产业。保护好发展好文化资源,让民企公益性文化走上良性循环,让文化资源成为今朝社会人见人爱的稳健风景线!
三、学用文化理论,加快民企转型升级。民企员工学以致用资深文献,亦可墨香入心,悉情达理,助人睿智,了解-些
相关知识。转型升级,关键是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转型升级,是民企文化产业源自市场的需求,以市场效应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在优化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只有做好民企转型升级,才能把民企文化产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转型升级,要深化民企文化体制改革,重视发展相关民企文化,加快经济发展转变方式,加快发展公益性的民企文化事业,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开拓文化市场。民企,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使之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的民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让***城乡永久保持碧水蓝天。全区城乡民企员工要认真学用好文化理论,群策群力助进民企转型升级,更好地推进民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稳健建设!
四、塑造文化“三品”,彰显民企行为规
范。所谓文化“三品”,即是民企的“品质、品格与品行”。民企文化的品质体现着企业的价值理念。价值理念,不仅反眏民企立身处事的信念、倾向、主张与态度,而且起着规范民企行为取向的作用。只有品质好的民企,才能立业长久,稳健繁荣。民企文化的品格,反眏着企业的精神。企业精神具有能动性、活力性与超越性,可谓之“今胜于古,后胜于今”。因此,民企生存之路当与“天地合一”,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民企发展要与‘绿色’相行”。民企文化的品行,彰显着企业的行为规范。要保证民企既定目标与价值理念的实现,必须制定并遵循相应的立业处事、行为举止、姿态风度等行为规范。民企文化的品质、品格与品行,归结起来就是民企的品位。民企是一个经济组织,就要履行经济责任,追求经济利益,为产业可持发展不断充实物质基础;民企也是-个社会组织,还要承担内部员工、与之相联的供货商、消费者、社区环保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只有创新文化“三品”建设,才能让民企安身立命,兴旺稳健发达!
五、凝聚文化人才,发挥人才骨干力量。毛主席语录云:“沒有文化的军队,是一支愚蠢的军队。”由此推想:“沒有文化的民企,则是一台失控的机器”。胡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才资源是第-资源”。因此,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显得极其重要。***红尘之上百业发展,时时事事离不开有文化的人才。民营企业的兴衰,关键在于人才。文化人才,是掌握民企管理,民企生存与民企发展的先导。一流的管理,要有-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会造就一流的民企。尤其是高端技能人才,乃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典范。凝聚文化人才,是加快民企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骨干力量。显然,只有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让人尽其才、用其所长,才能尽快推进
***地区各类民营企业稳健发展!
本文作者:吉春发
第五篇:论民营企业文化
【摘要】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是成功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基础和保证;不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总是和短寿企业联系在一起。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久,只有重视并不断建设好企业文化,才能摆脱早期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摆脱“三四个人、七八条枪打天下”的局面,从而把民营企业真正做大做强做久。
【关键词】民营企业;和谐;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微观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主动地作用于经济。企业重视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经济基础变革要求上层建筑与之适应、为之服务的规律在企业里的反映。企业文化本着直接的经济目的,可以对企业实施文化创新,整合、生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局部文化环境、亚文化系统,促进企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同步协调,保持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浑然统一,从而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凝聚剂和催化剂。纵观二十多年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和从事民营企业发展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深深的体会到成功的民营企业都有一个适合自己企业的独具特色的和谐的企业文化,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是成功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基础和保证;短寿企业或者根本不知道谈论什么企业文化,或者企业文化建设生搬硬套,不切实际,不健全,甚至不健康,总之是不和谐,不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总是和短寿企业联系在一起。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久,只有重视并不断建设好企业文化,才能摆脱早期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摆脱“三四个人、七八条枪打天下”的局面,从而把民营企业真正做大做强做久。
一、成功民营企业的和谐企业文化特征
近几年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正逐步发展壮大。一大批民营企业经历了早期的原始积累后,正在走向二次创业。有些企业注重资深企业的结构调整,有些企业则大量引进优秀人才以增强自身竞争力,而又有些企业则从建立企业文化这个基础入手,旨在提高整个企业团体的凝聚力,使企业制度慢慢过渡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如果企业是一个房子,那么—个企业的业务能力,包括产品能力、营销能力等是屋顶;企业的管理、架构、运作等是墙身;企业的制度、文化、用人机制是基础。”国内民营企业的皎皎者联想集团老总的这个比 喻已经享誉于企业界,广为众多企业家传颂。的确,企业文化是基础,特别是对那些要做大的民营企业。
总结海尔、联想等成功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具有如下鲜明的和谐企业文化特征:(1)竞争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民营企业对市场机制作用十分敏感,由此形成了努力拼搏的动力,民营企业的老板大都为“能人”,在多年的创业生涯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竞争经营艺术,极具竞争经营头脑和意识。(2)市场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民营企业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市场,寻找空白地带,一旦发现,就立即调转船头,迅速赶到。强烈的市场意识使民营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3)创新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做别人还没有做过的事,这往往是民营企业最想做的事,也是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技术上的不断追求,是民营企业的生命,也是民营企业成功的保证。(4)效率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产权明晰是效率的基础。老板对自己的财产负责,职员对自己的饭碗负责也就必须对老板负责,因此从老板到职员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企业机构精简,决策机制简单、灵活、机动、迅速,没有冗员,工作效率高,较少人浮于事、不负责任、低效内耗等问题。(5)在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是企业成功的一条重要内容。有远见的民营企业家深深懂得企业文化中的„人本‟思想绝不等于企业员工,它包括股东、管理层、员工、客户乃至竞争对手,以至人类社会。企业有前途、工作有效率和个人有成就,是企业的三个最初始的命题,绩效永远是问题的关键和核心。工作的高绩效让顾客满意,顾客的满意支撑了公司的前途,从而让股东满意;公司的前途保障了员工的成就,也让员工满意。(6)风险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蚀本。同时,高风险的背后也隐含着超出常规的机遇。因此,每个企业必须谨慎对待风险,同时又要勇于面对风险。(7)人才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
基础。每一个企业都希望人才济济。然而,有人才不等于有人才意识。只有把人看作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才是真正的人才意识。许多民营企业老总说过一句话:“只有留得住人才,才能留得住公司的技术风格和产品信誉。成功吸引人才,而人才又能维持成功。”还有的民营企业在总结发展经验时说,成功=人才+机会+机制,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个公式中,人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只要可能,它们都是从内部提拔人才的,奖励有工作成绩的人,尽量使员工满意。(8)服务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灵魂。从商品到货币,被马克思称之为惊险的一跳。如果这一跳不能被用户需求的双手接住,那么,接住它的将是坚硬的岩石,这个问题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如果第一次跳跃失败,他们再也没有第二次试跳的机会。由于这些原因,民营企业更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他们总是想用户之想,急用户之急,千方百计地满足用户的需要。许多公司向用户的承诺是“我们会做得更好。
二、民营企业短寿现象与民营企业文化缺陷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据统计,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能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有85%的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上的一个神话。“三株”、“巨人”、“飞龙”和“太阳神”等一大批民营企业以令人咋舌的速度日长夜大,成为名噪一时的“民企巨人”,然而,这些“明星”们如今大都风光不在,人们用“只领风骚两三年”来表达对这些昔日“经济恐龙”的惋惜。纵观我国民营企业二十多年发展历程中的短寿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与企业文化有关,不和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短寿的根本原因。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企业的短寿原因与他们的企业文化缺陷:
(一)目光短视
许多民营企业家缺乏统一完整的企业经营理念和长期发展战略。许多企业家的理念与价值观却只限于经济方面。如只有较低层次的经济理念、经济价值观,没能发展到高层次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价值观等。民营企业的价值观处于低层次、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的状态。
正是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的局限性,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家把赚多少钱定为目标,什么赚钱搞什么,什么热做什么,今天炒房地产,明天玩股票金融,赌博心理很重,目光再稍微远点的就是将企业有多少资产作为目标。目标短视导致企业短寿。目标是一个远景,比如用友集团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中国财务软件行业的龙头老大;四川希望集团的目标就是成为中国最大的饲料企业;微软的目标就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办公室都用我的软件等等。所以,企业一定要以产业的特征和自身的资源优势来确定目标,而不能以利润和资产为目标。
(二)独断专行
在中国的民营经济中,孤独的个人英雄主义是一个被社会无限扩张的话题,也是一种现实的诱惑与梦想的陷阱。太阳神集团的许多内部人士说:他们的董事长骆辉是个绝对的决策独裁者,别人任何说服他的尝试都将是失败的,哪怕你有充分的理由与论据,在骆辉顽强的性格面前,都会落花流水。骆辉没有超越自己的英雄色彩,太阳神也就没有升起来。实际上,在中国民营企业家队伍中,如同骆辉那样的专制独裁、强人政治人物为数不少。在经营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或在企业初创时期,这种领导风格还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提供作出大刀阔斧经营决策的环境,为企业尽早积累原始资本。但当公司进入成长、成熟期后,管理层就特别需要依靠懂得现代管理科学的专家来从事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目标管理。
(三)缺乏诚信
全国人大代表、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曾在提交人大的议案中呼吁中国企业加强诚信观念,并建议通过相应的制度解决中国企业诚信问题。易中创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新宇将诚信问题归结为中国企业道德素质的缺失。这些来自民营企业家们的呼声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恰恰切中了许多民营企业家的要害部位。不少民营企业家将仿伪制假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正当国有企业大刀阔斧进行内造活力、外树形象的改革之时,民营企业还在忙着点数靠不正当手段赚来的钞
票,在苏南、温州等民企火爆的地方成为造假基地时,民营企业就成为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当市场日益成熟起来以后,市场的选择功能和淘汰功能也强大开来,微利取代暴利,消费者主权取代生产者主权,买方取代卖方,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将会感受到生存的极度艰难,缺乏诚信的企业和企业家不会得到民众的承认,最终就会被淘汰出局。
(四)忽视激励
在中国的一些民营公司中,技术知识往往被视为第一要素,老板总是强调引进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却忽视人的因素,忽视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培养能够有效支配资源的高管人员。一方面,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招不到人才,另一方面,许多民营公司雇佣了职业化的管理人员后会发生经理人员的“背叛”,高科技人员在不同的中小企业中跳来跳去,不能长久地为某一公司效力,有些公司内部人员流动率每年高达50%,企业因此面临着崩溃的危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这类公司中没有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忽视对员工的激励,忽视员工的心理因素。企业缺乏在“贿赂”员工上面下工夫。一个民营企业要取得发展,要敢于出让自己的一部分股份。员工有了一定的股份,就能产生吸引人才的力量,员工背叛的可能性就小了,就会跟着自己一起走。
(五)管理粗放
从总体上分析,中国企业家的管理理念、风格和方式过于粗放,不够细腻。在推进公司战略过程中,往往是具有一流的战略,三流的实施能力;在履行具体政策中,不少民营企业缺乏细微的监管体系措施和具体可行并可量化的管理政策,导致公司的战略往往是虎头蛇尾,无法落实。比如,一些民营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组织内部往往缺少详细的职务分工和职务分析体系,新聘的员工对自己的责权利经常是搞不清楚。企业员工的招聘手段也是简陋粗放,缺乏细节。还有,一些民营公司鼓励员工实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估,但到年终业绩检查时,并无具体的用数字支持的监督方案可寻,结果绩效管理仅仅是走过场。
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与中国民营企业家所受的文化熏陶和他们的成长路径直接相关。这种特定传统文化造就了民营企业家“靠先知和力气打天下”的思维定势,使得民营企业家失去学习的内在冲动。全国工商联在国内21个城市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民营企业家竟然不懂财务报表,90%以上的民营企业主不懂英语和计算机,大多数企业主甚至不看书,不看报,更别提钻研管理理论,进行知识更新了。结果是,中国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这些年来激烈市场竞争的残酷事实给我们的教训是: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整个流程的实施必须细化。要在竞争中取胜,一流的细腻的管理风格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要素。
【摘要】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是成功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基础和保证;不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总是和短寿企业联系在一起。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久,只有重视并不断建设好企业文化,才能摆脱早期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摆脱“三四个人、七八条枪打天下”的局面,从而把民营企业真正做大做强做久。
【关键词】民营企业;和谐;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微观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主动地作用于经济。企业重视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经济基础变革要求上层建筑与之适应、为之服务的规律在企业里的反映。企业文化本着直接的经济目的,可以对企业实施文化创新,整合、生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局部文化环境、亚文化系统,促进企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同步协调,保持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浑然统一,从而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凝聚剂和催化剂。纵观二十多年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和从事民营企业发展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深深的体会到成功的民营企业都有一个适合自己企业的独具特色的和谐的企业文化,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是成功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基础和保证;短寿企业或者根本不知道谈论什么企业文化,或者企业文化建设生搬硬套,不切实际,不健全,甚至不健康,总之是不和谐,不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总是和短寿企业联系在一起。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久,只有重视并不断建设好
企业文化,才能摆脱早期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摆脱“三四个人、七八条枪打天下”的局面,从而把民营企业真正做大做强做久。
一、成功民营企业的和谐企业文化特征
近几年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正逐步发展壮大。一大批民营企业经历了早期的原始积累后,正在走向二次创业。有些企业注重资深企业的结构调整,有些企业则大量引进优秀人才以增强自身竞争力,而又有些企业则从建立企业文化这个基础入手,旨在提高整个企业团体的凝聚力,使企业制度慢慢过渡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如果企业是一个房子,那么—个企业的业务能力,包括产品能力、营销能力等是屋顶;企业的管理、架构、运作等是墙身;企业的制度、文化、用人机制是基础。”国内民营企业的皎皎者联想集团老总的这个比 喻已经享誉于企业界,广为众多企业家传颂。的确,企业文化是基础,特别是对那些要做大的民营企业。
总结海尔、联想等成功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具有如下鲜明的和谐企业文化特征:(1)竞争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民营企业对市场机制作用十分敏感,由此形成了努力拼搏的动力,民营企业的老板大都为“能人”,在多年的创业生涯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竞争经营艺术,极具竞争经营头脑和意识。(2)市场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民营企业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市场,寻找空白地带,一旦发现,就立即调转船头,迅速赶到。强烈的市场意识使民营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3)创新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做别人还没有做过的事,这往往是民营企业最想做的事,也是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技术上的不断追求,是民营企业的生命,也是民营企业成功的保证。(4)效率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产权明晰是效率的基础。老板对自己的财产负责,职员对自己的饭碗负责也就必须对老板负责,因此从老板到职员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企业机构精简,决策机制简单、灵活、机动、迅速,没有冗员,工作效率高,较少人浮于事、不负责任、低效内耗等问题。(5)在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是企业成功的一条重要内容。有远见的民营企业家深深懂得企业文化中的„人本‟思想绝不等于企业员工,它包括股东、管理层、员工、客户乃至竞争对手,以至人类社会。企业有前途、工作有效率和个人有成就,是企业的三个最初始的命题,绩效永远是问题的关键和核心。工作的高绩效让顾客满意,顾客的满意支撑了公司的前途,从而让股东满意;公司的前途保障了员工的成就,也让员工满意。(6)风险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蚀本。同时,高风险的背后也隐含着超出常规的机遇。因此,每个企业必须谨慎对待风险,同时又要勇于面对风险。(7)人才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基础。每一个企业都希望人才济济。然而,有人才不等于有人才意识。只有把人看作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才是真正的人才意识。许多民营企业老总说过一句话:“只有留得住人才,才能留得住公司的技术风格和产品信誉。成功吸引人才,而人才又能维持成功。”还有的民营企业在总结发展经验时说,成功=人才+机会+机制,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个公式中,人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只要可能,它们都是从内部提拔人才的,奖励有工作成绩的人,尽量使员工满意。(8)服务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灵魂。从商品到货币,被马克思称之为惊险的一跳。如果这一跳不能被用户需求的双手接住,那么,接住它的将是坚硬的岩石,这个问题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如果第一次跳跃失败,他们再也没有第二次试跳的机会。由于这些原因,民营企业更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他们总是想用户之想,急用户之急,千方百计地满足用户的需要。许多公司向用户的承诺是“我们会做得更好。
二、民营企业短寿现象与民营企业文化缺陷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据统计,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能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有85%的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年。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上的一个神话。“三株”、“巨人”、“飞龙”和“太阳神”等一大批民营企业以令人咋舌的速度日长夜大,成为名噪一时的“民企巨人”,然而,这些“明星”们如今大都风光不在,人
们用“只领风骚两三年”来表达对这些昔日“经济恐龙”的惋惜。纵观我国民营企业二十多年发展历程中的短寿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与企业文化有关,不和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短寿的根本原因。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企业的短寿原因与他们的企业文化缺陷:
(一)目光短视
许多民营企业家缺乏统一完整的企业经营理念和长期发展战略。许多企业家的理念与价值观却只限于经济方面。如只有较低层次的经济理念、经济价值观,没能发展到高层次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价值观等。民营企业的价值观处于低层次、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的状态。
正是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的局限性,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家把赚多少钱定为目标,什么赚钱搞什么,什么热做什么,今天炒房地产,明天玩股票金融,赌博心理很重,目光再稍微远点的就是将企业有多少资产作为目标。目标短视导致企业短寿。目标是一个远景,比如用友集团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中国财务软件行业的龙头老大;四川希望集团的目标就是成为中国最大的饲料企业;微软的目标就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办公室都用我的软件等等。所以,企业一定要以产业的特征和自身的资源优势来确定目标,而不能以利润和资产为目标。
(二)独断专行
在中国的民营经济中,孤独的个人英雄主义是一个被社会无限扩张的话题,也是一种现实的诱惑与梦想的陷阱。太阳神集团的许多内部人士说:他们的董事长骆辉是个绝对的决策独裁者,别人任何说服他的尝试都将是失败的,哪怕你有充分的理由与论据,在骆辉顽强的性格面前,都会落花流水。骆辉没有超越自己的英雄色彩,太阳神也就没有升起来。实际上,在中国民营企业家队伍中,如同骆辉那样的专制独裁、强人政治人物为数不少。在经营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或在企业初创时期,这种领导风格还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提供作出大刀阔斧经营决策的环境,为企业尽早积累原始资本。但当公司进入成长、成熟期后,管理层就特别需要依靠懂得现代管理科学的专家来从事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目标管理。
(三)缺乏诚信
全国人大代表、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曾在提交人大的议案中呼吁中国企业加强诚信观念,并建议通过相应的制度解决中国企业诚信问题。易中创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新宇将诚信问题归结为中国企业道德素质的缺失。这些来自民营企业家们的呼声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恰恰切中了许多民营企业家的要害部位。不少民营企业家将仿伪制假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正当国有企业大刀阔斧进行内造活力、外树形象的改革之时,民营企业还在忙着点数靠不正当手段赚来的钞票,在苏南、温州等民企火爆的地方成为造假基地时,民营企业就成为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当市场日益成熟起来以后,市场的选择功能和淘汰功能也强大开来,微利取代暴利,消费者主权取代生产者主权,买方取代卖方,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将会感受到生存的极度艰难,缺乏诚信的企业和企业家不会得到民众的承认,最终就会被淘汰出局。
(四)忽视激励
在中国的一些民营公司中,技术知识往往被视为第一要素,老板总是强调引进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却忽视人的因素,忽视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培养能够有效支配资源的高管人员。一方面,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招不到人才,另一方面,许多民营公司雇佣了职业化的管理人员后会发生经理人员的“背叛”,高科技人员在不同的中小企业中跳来跳去,不能长久地为某一公司效力,有些公司内部人员流动率每年高达50%,企业因此面临着崩溃的危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这类公司中没有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忽视对员工的激励,忽视员工的心理因素。企业缺乏在“贿赂”员工上面下工夫。一个民营企业要取得发展,要敢于出让自己的一部分股份。员工有了一定的股份,就能产生吸引人才的力量,员工背叛的可能性就小了,就会跟着自己一起走。
(五)管理粗放
从总体上分析,中国企业家的管理理念、风格和方式过于粗放,不够细腻。在推进公司战略过程中,往往是具有一流的战略,三流的实施能力;在履行具体政策中,不少民营企业缺乏细微的监管体系措施和具体可行并可量化的管理政策,导致公司的战略往往是虎头蛇尾,无法落实。比如,一些民营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组织内部往往缺少详细的职务分工和职务分析体系,新聘的员工对自己的责权利经常是搞不清楚。企业员工的招聘手段也是简陋粗放,缺乏细节。还有,一些民营公司鼓励员工实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估,但到年终业绩检查时,并无具体的用数字支持的监督方案可寻,结果绩效管理仅仅是走过场。
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与中国民营企业家所受的文化熏陶和他们的成长路径直接相关。这种特定传统文化造就了民营企业家“靠先知和力气打天下”的思维定势,使得民营企业家失去学习的内在冲动。全国工商联在国内21个城市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民营企业家竟然不懂财务报表,90%以上的民营企业主不懂英语和计算机,大多数企业主甚至不看书,不看报,更别提钻研管理理论,进行知识更新了。结果是,中国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这些年来激烈市场竞争的残酷事实给我们的教训是: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整个流程的实施必须细化。要在竞争中取胜,一流的细腻的管理风格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