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习题!
散文诗二首
01 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匿笑(nì)
祷告(dǎo)
嗅觉(xiù)...罗摩衍那(yǎn)并蒂(dì)姊妹(zǐ)...莲蓬(pãng)菡萏(hàn dàn)攲斜(qī)....荫蔽(bì)徘徊(pái huái)烦闷(mân)....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臭到这花香。(臭—嗅)(2)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荫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荫—阴)(3)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篷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篷—蓬)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匿笑(偷偷地)
沐浴(洗澡)..B.攲斜(倾斜)观摩(研究、切磋)..C.祷告(向天神求助)妄想(荒诞不合理)..D.无端(原因,起因)至爱(最)..(解析:“沐”指洗头发,“浴”指洗身体。)4.《金色花》中,“我”变成金色花后与妈妈有几次嬉戏?
有三次嬉戏:第一次,散发出香气对母亲表示依恋;第二次,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第三次,失踪一天后突然再落到地面恢复原形,给妈妈一个惊喜。
5.说说你对《荷叶·母亲》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的理解。
示例: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的人。
6.请给右面图画拟一个名字,并用简洁的语言描绘画面中人物的动作神态。
画中的母亲在昏黄的灯下给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衫,那恍惚的神情表现出慈母的不舍与担心,只好把一份对儿子的牵挂融注到细细的针线中。
02 拓展阅读(原创)
这个冬天不冷 缪金培
①A天灰蒙蒙的,开始飘起了雪花。她急匆匆跨出公司大门,刚想钻进一辆出租车,就听见旁边有人说:“这人真够缺德的,竟然坑害老人家。”
②她下意识地回头一看,不看不要紧,这一看,心竟突突地跳到嗓子眼儿了,“父亲!”太像了,高高的个子,有些微驼的背,尤其是那满脸的褶皱,和满脸郁结的愁绪。她有些木讷地回过身来,走近,明白了眼前的一切。原来老人是附近乡下来城里卖柿子的,满满一三轮车柿子总共卖了二百一十元钱,其中最后一份卖给了一个年轻人,共一百一十二元,年轻人给了老人两张一百元的票子,老人就赶紧找了九十元,没想到这两张钱是假的。老人杵在那儿,手里捏着两张崭新的票子,说出话的语气显然有些激动:“我不仅白给了他两篓柿子,还搭进了九十元钱啊!前几年树上也结很多柿子,从来没卖过,都是分给邻里吃了,自从去年开春老伴得病后„„哎,没办法,我们没儿没女的都是邻里帮忙,本想卖了柿子给老伴买药,也少扰回亲朋们。没想到会遇到这事儿。”说着老人流着泪捶打自己,怪自己没用。
③“头上三尺有神灵,怎么光天化日之下敢做这种事?”人越聚越多,大家议论纷纷。④她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一天,父亲带进家一个陌生人,那人破衣烂衫,肮脏不堪,母亲忙着做了一碗热面汤,放了两个荷包蛋,那人狼吞虎咽,吃完后留下了两个大蛇皮袋子,里面是几大盘崭新的电线,然后从父亲手里拿走了500元钱。他说他是南方人,在工地打工老板开不起工资,便用电线、瓷砖等抵工资,那人说他家远,瓷砖搬运不便,就要了电线,过些日子他会回来取的,因为电线少说也值三四千元吧。善良的父母信以为真,就留下了代为保管,500元钱算是借给他的路费,他信誓旦旦地说:“一定如数奉还。”当父亲发现电线是假的,知道上了当,那人已去无踪影。
⑤一夜之间,父亲驼了背,白了头,似乎老了很多,母亲也因此大病一场,因为那些钱是父母积攒了大半辈子拿出来正准备给哥哥结婚用的。母亲治病,哥哥结婚,家里欠下了很多外债。没过几年,父亲就因病而去了,她总认为父亲的离开与那件事有直接的关系。
⑥眼前伤心欲绝的老人,和父亲当年的影子重叠起来,她觉得心里好难受。她走近老人,说:“大伯,我看看这钱。”接过钱,看了看就折叠了起来,攥在了手心,“大伯,这钱是太新了,但不是假钱。”“闺女,他们都说这钱是假的。”老人颤抖着声音说道。
⑦她从包里掏出两张一百元的票子递给了老人,“大伯,我拿这两张旧些的和你换,你该放心了吧?”老人呆呆地望着她,有些懵了。这时,她的一个同事挤到跟前使劲儿拉了拉她的胳膊,她却扬起了手大声说:“大家就信我的吧,这钱真的不是假的!”嘈杂的人群立刻静了下来,随即又窃窃地议论开了。“这女孩儿真笨!连个老头都不如。”“你懂什么,我看这女孩儿是故意的。”
⑧她很认真地揣好那两张崭新的票子,正欲离开,老人却叫住了她:“闺女,这儿还有一兜柿子,你拿着,大冷的天,吃一颗心里可热乎着呢。”她回过头来,看见已是泪流满面的老人正微笑着望着她,她接过柿子同那两张崭新的票子一起紧紧地揣进了怀里。
⑨B人群慢慢散去,雪花大朵大朵地飘落。这个冬天,一点儿都不冷。(《小小说大世界》2016年第2期)7.请用简洁的语言把选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补充故事情节】
天飘雪花,匆离公司——进城卖柿,老人被骗——忆父被骗,心中难受——好心换钱,老人赠柿
8.结合选文,根据提示回答问题。【赏析句子】(1)太像了,高高的个子,有些微驼的背,尤其是那满脸的褶皱,和满脸郁结的愁绪。(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肖像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卖柿老人的苍老和憔悴。同时也唤起了她关于父亲的记忆,为下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2)她接过柿子同那两张崭新的票子一样紧紧地揣进了怀里。(加点字有什么表达效.果?)动作描写,“揣”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她对老人的爱怜,也表现了对父亲深深的想念。9.文中的“她”真的不知道那是两张假币吗?试分析她为什么这么做。【理解内容】 不是。因为老人长得像父亲,而且也有因为善良而被骗的经历,唤起了她的回忆,也唤起了她的同情,所以她选择用这样的方式帮助了老人,表现了她的善良。
10.从画线句A、B中任选一句,分析描写雪花的作用。【环境描写及作用】
选句A,作用: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烘托了阴冷的气氛,为故事的发展作铺垫。选句B,作用:运用雪花结尾,渲染了温馨的气氛,首尾呼应,升华主题。11.结合全文,探究标题的含义。【标题含义】 选文记叙了一个心酸而温馨的故事,她的换钱举动温暖了受骗老人冰冷的心,也唤醒了她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对父亲的怀念。因为有爱,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第二篇: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练习新人教版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7* 散文诗二首
01 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匿笑(nì)
祷告(dǎo)
嗅觉(xiù)...罗摩衍那(yǎn)并蒂(dì)姊妹(zǐ)...莲蓬(péng)菡萏(hàn dàn)攲斜(qī)....荫蔽(bì)徘徊(pái huái)烦闷(mèn)....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臭到这花香。(臭—嗅)(2)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荫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荫—阴)(3)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篷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篷—蓬)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匿笑(偷偷地)
沐浴(洗澡)..B.攲斜(倾斜)观摩(研究、切磋)..C.祷告(向天神求助)妄想(荒诞不合理)..D.无端(原因、起因)至爱(最)..(解析:A.“沐”指洗头发,“浴”指洗身体。)4.《金色花》中,“我”变成金色花后与妈妈有几次嬉戏?
有三次嬉戏:第一次,散发出香气对母亲表示依恋;第二次,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第三次,失踪一天后突然再落到地面恢复原形,给妈妈一个惊喜。
5.说说你对《荷叶·母亲》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的理解。
[示例]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的人。
6.请给下面图画拟一个名字,并用简洁的语言描绘画面中人物的动作神态。
名字:慈母。
画中的母亲在昏黄的灯下给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衫,那恍惚的神情表现出慈母的不舍与担心,只好把一份对儿子的牵挂融注到细细的针线中。
02 拓展阅读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丫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的“叭”的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里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第5期,有删改)7.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扒香椿、炸香椿、吃香椿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8.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示例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椿树比作老者,把香椿芽比作蝴蝶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发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9.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这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传神(描写细腻),表现了母亲技艺的娴熟(做事利落、勤劳能干)。10.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照应题目(前文),深化文章主题。
11.谈谈你对文章标题“香椿的味道”的理解。
香椿带有象征的含义,表层含义指香椿本身的味道;深层含义指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
高中
精品
教案
试卷
12.生活有百味,哪一种“味道”让你印象深刻呢?请说一说原因。
[示例一]红烧肉的味道。红烧肉是爸爸的拿手好菜,但他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家,每次回家都会给我做香喷喷的红烧肉,那里面有父爱的味道。[示例二]眼泪的味道。眼泪中不只有苦涩与悲伤,它是经历风雨与挫折的见证,让我更加自信坚强。
第三篇:(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 诗二首习题 新人教版
诗二首
01 积累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陈列(chén)
不甚(shèn)
缥缈(piāo miǎo)....镀金(dù)闪烁(shuò)焚起大火(fén)...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2)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稀有而珍贵的东西。
(3)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闲暇时到外面随便走走。
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在需要重读的字下标“·”。(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2)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3)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4)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划来只/镀金的/巨船。(5)使它/沉没于/灰色的/浪涛,却/溅起了/银星/千颗。4.仿照示例,续写句子。
示例: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1)池塘中的莲花开了,好像亭亭玉立的妙龄少女。(2)风筝飘在空中,好像翱翔天空的雄鹰。(3)月光照在地上,好像一池春水。
(4)清清的露珠醒了,好像鱼儿转动的眼睛。
5.文学的创作、科学的进步都离不开想象,为此某中学七年级(1)班的学生开展了一次“想象——为人类插上进步的翅膀”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名作推介】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创作了大量的神话作品,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篇,并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
示例:《女娲补天》。主要讲述女娲炼七彩石补天,造福人类的故事。
(2)【梦想成真】 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许多人类因为善于想象,最终使梦想成真的故事,请你介绍一个梦想成真的故事。
示例:古人看到鸟儿在天空飞翔,渴望自己也能飞上天空,如今,人们不但可以乘坐飞机遨游天空,甚至可以在太空中行走了。
02 课内精读
(一)阅读诗歌《天上的街市》,完成题目。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6.这首诗的构思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请你整理出诗人构思的思路。地上的街灯→天上的明星→天上的街市→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7.“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中“定然”一词能否改为“可能”?为什么?
不能。因为“定然”是肯定的语气,而“可能”是也许、推测的语气,改后不能表达作者坚定的信念,削弱了表现力。
8.“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朵”本来是“花”的量词,这里用在“流星”上,你能说出诗人这样用词的妙处吗?
诗人将“花”的量词“朵”用在流星上,表现了流星像一个火团的特征,又与灯笼的比喻相应,而且让读者感到“流星”和“花朵”一样美丽。
9.诗人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诗人为什么做这样的改造?
诗人想象的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过银河、游天街,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一个在天河之东,一个在天河之西,每年只有一次“鹊桥会”。诗人做这样的改造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对丑恶现实的不满。
(二)阅读诗歌《太阳船》,完成题目。
太阳船 吴望尧
白昼有一条神秘的航线,划来只镀金的巨船,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
沿途它穿越紧密的光波,或停靠于云的海岸,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驰向另一个港湾。
但在它驶近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使它沉没于灰色的浪涛,却溅起了银星千颗。
10.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歌的主题。通过丰富而新奇的想象,把太阳想象成一条船,形象地向读者展示太阳一天东升西落的历程。
11.诗歌中“镀金的巨船”指的是什么?“停靠于云的海岸”“船上却焚起了大火”分别是诗人想象的什么场景?
“镀金的巨船”是指早晨刚刚升起的太阳。“停靠于云的海岸”是想象天空的云层遮住了太阳的场景,“船上却焚起了大火”是诗人想象傍晚时晚霞的壮丽景观。
1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诗句。
“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
示例:比喻,用“白银”比喻阳光,“卸下批闪烁的白银”比喻天色已晚,太阳光逐渐变暗;“驶向另一个港湾”比喻太阳即将落山。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光线的变化,给人以美感及想象的空间。
03 拓展阅读
星 徐慧
夜色笼罩着枇杷山头,树叶在风中瑟瑟颤抖; 数不清的明灯装饰着山城,像晴朗的夏夜里满天星斗——
嘉陵江里航标灯组成银河,“双鱼”星座在河中遨游; 成渝路上车灯飞驰而过,是无家可归的流星在走;
这里有年轻英俊的“猎户”,那边是聪明美丽的“仙后”; 火星在电视塔上闪着红光,金星把广场照得亮如白昼……
是谁用他神奇的双手,安排了这完美的地上宇宙? 山城的灯火通宵不灭,哪怕这冬夜里风紧云厚。
夜色笼罩着枇杷山头,心儿和树叶一起颤抖; 我们不也是地上的星座吗—— 我是“织女”,你是“牵牛”……
13.本诗中作者是如何进行联想的?
从“星”联想到“灯”,再联想到“人”。14.赏析下面诗句。
我们不也是地上的星座吗——/我是“织女”,你是“牵牛”…… 巧妙运用传说,表达出对山城勤劳的赞美之情和人民的自豪之感。15.选诗中引用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牛郎织女”是聪明勤劳的建设者的化身,表达了诗人的赞美之情和自豪之感,他们才是真正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16.读完全诗,谈谈诗歌的题目“星”有什么喻义?
以星喻灯——山城数不清的明灯;以星喻人——山城勤劳的人民。
第四篇:7、散文诗二首 教学设计
7、散文诗二首
教学目标:
1、掌握散文诗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两首散文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3、熟读背诵两首诗。
教学重点: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深层品味诗句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如《金色花》中“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荷叶母亲》中“心中的雨点”的含义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14节)
金 色 花
泰戈尔
导入:
一、导入:
母爱是文学艺术上一个的主题,它是世界上最崇高最伟大的爱。当太阳升起,我们会感到光明与希望;而母亲的拥抱,我们会感受到温馨与幸福。今天,让我们带着这种对母亲的爱一起走进泰戈尔先生的《金色花》,一起来感受母子至深之情。
二、检查预习
1、学生出示搜集的作者简介(老师可补充)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曾获得1913诺贝尔文学奖,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在他的作品里,多以爱、宽容、欢乐为主题,颂扬人间最崇高,最纯真的感情,而母爱就是他最为极力颂扬的主题之一。
2、学习整理出本课生字词:
匿(nì)笑
花瓣(bàn)沐浴(mù yù)罗摩衍(yǎn)那 .....新授:
三、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散文诗,风格清新自然,韵律优美,我们要学好一首诗,首先得读好这首诗,在读中品味诗歌,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可指导生从语速、语调、重音、节奏或诗文的思想感情入手进行谈论。可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学生单独读等形式朗读本诗。)在此环节,主要解决:
1、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确定朗读基调:舒缓、温馨、深情、满怀柔情。
2、指导朗读:结合生活经验,以一种孩子天真、活泼、可爱、调皮的口吻来读,要读出孩子对母亲的爱,也要读出母亲对儿子的无私的爱,但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文中三句对白的朗读指导:
① “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不见了孩子非常着急,语速稍快,读出焦急之情,“哪里”重读。
②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一天都见不到自己的孩子,非常着急,一旦见了孩子,又惊又喜,又气又疼,不免嗔怪孩子。读出母亲见到了孩子时的惊喜与对孩子的疼爱,但又带点嗔怪的语气。③ “我不告诉你,妈妈。”:帮母亲做事,而又不告诉母亲。以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来读,读出孩子的天真可爱。
3、各组选代表全班交流,概说诗意。
(提示)全诗展现了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我”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时间里与妈妈三次嬉戏。“我”天真稚气,却藏着自己的秘密,不让母亲知道,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讨论:
三、探究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体味诗情。(学习提纲)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吗?为了跟妈妈捉迷藏吗?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吗?
2、“我”是如何报答母亲的?
3、“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什么?
4、回报母亲的爱,却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母亲知道:
5、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比做一朵金色花?(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
1、“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2、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 ① 开放花瓣,让母亲嗅到花香。② 在母亲看书时,将影子投在书上。
③ 母亲去牛棚时,突然出现在母亲面前,让她讲故事。
3、妈妈为全家付出了很多,“我”在一天的时间里,与妈妈嬉戏,看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散发香气,让妈妈沐浴在花香中;在妈妈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替妈妈遮阳。这都是为了回报妈妈的关爱,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4、母亲的爱是无私的,而自己为母亲做事也不是为了得到母亲的夸奖,只是为了能帮母亲做一点点事,让母亲感到一点点的温馨与幸福。
5、借金色花表达孩子对母亲的爱。中国好用花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金色花是印度最美的圣树上的花,象征了孩子的美好可爱,而金色则象征母爱犹如阳光般的光辉灿烂。人们喜爱花,花也将它的美丽回报给人类,母亲为了孩子含辛茹苦无私奉献,而孩子也要像花回报人类一样回报母亲的爱与奉献。
所以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借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想像新奇而美妙。讨论:
四、拓展延伸:
1、大爱无声,孩子为什么会默默地爱着妈妈?读下面这首诗,相信大家的感受更为深刻。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全天下母亲的心声,这是最伟大母亲的写照。孩子的寸草之心,怎能报答得了母亲犹如春天般温暖的关怀,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
2、拓展想像
如果你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做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学生自由想象,自由论说)
总结: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像寒冷冬天里的一杯热茶,温暖着我们;像一股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像一股和煦的柔风,抚摸着我们。一声声呵护,一声声叮咛,一次次微笑,都让我们如沐春风,温馨幸福。让这些闪着童真,闪着挚爱的诗篇离我们近些,再近些,让我们透过这些诗篇学会更高境界的爱吧,无私地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爱这个世界上所有善良而正直的人们。让我们再次满含对母亲的深深的爱,读一次课文,读给我们心中最伟大的母亲。附:拓展阅读选文:
作业:完成本课书后练习,本课练习册完成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金色花》
内 容 在妈妈身边幸福、快乐 象征意义 孩子的纯洁、可爱
母爱的光辉
抒发感情 对母亲的爱
感情基调 温馨、快乐
第二课时(总第15节)
荷 叶 母 亲 冰心
导入:
一、谈话导入:
冰心说“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让我们沿着她铺起的爱的长途,感受她内心对母亲至真至纯的感激和爱。
二、检查预习:
1、学生出示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倩灵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既有白话口语的朴素流畅,又兼备文言特有的简洁凝练。
2、字词积累。
并蒂(dì)菡萏(hàn dàn)徘徊(pái huái).....欹(qī)斜 荫蔽:遮蔽。.新授:
三、整体感知
老师示范朗读,学生圈点勾画,把握文章大意。
(明确)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讨论:
四、探究
1、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感动于一个怎样的画面?同学们能否找到文中描写这个画面的段落呢?
2、用圈点勾画法圈出“风雨中几看红莲”部分表示作者心境变化、当时环境和红莲表现的词句。
3、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一句中“心中的雨点”如何理解? 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学生分组讨论、探究)
1、(学生代表诵读)
示例1:“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斜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示例2:“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明确: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无畏地为红莲遮蔽。作者被感动了,感叹母亲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
2、一写看红莲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
亭亭
二写看红莲
心情:不适意 徘徊
环境: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红莲:左右倚斜 无依无靠。三写看红莲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
感动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动摇
由荷叶保护荷花自然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联想丰富。
3、明确: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4、明确: “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时得到幸福。文章结尾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拓展:
五、拓展延伸:
1、发挥你的想象,仿照文中的语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母亲啊!您是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示例写句子。
示例:音乐像一股晶莹而又甘美的泉水,流进人们的心里,洗去心灵中的尘垢。
(1)冬天像(2)老师的话像 如:(1)冬天像个慈善的老人,给小麦盖上厚厚的棉被,使它安然度过娇弱的童年。
(2)老师的话像一把开心的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灵之锁,重新扬起了我自信的帆。
总结: 爱是大自然最原始、最纯真的情感,父母对于子女之爱更是无私、无畏。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融入了父母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上学时整齐的书包,临睡前掩紧的被角。用心去爱孩子已经成为父母的习惯,他们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湾。当风雨袭来时,他们都会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在他们爱的保护伞下,一切暴风雨都会过去。最后,让我们为天下所有的父母亲祈祷,愿他们幸福安康!
作业: 完成本课书后练习,本课练习册完成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冰心(散文)寄寓
荷
叶―――――― ―――> 母
亲
(无畏
遮蔽)
联想
无私
爱护)红
莲―――――――――>
我
象征
心中的雨――――――> 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
教学后记:
第五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单元编写意图 :第二单元继续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五篇课文是《理想》(流沙河)《短文两篇》(张晓风的《行道树》、周素珊《第一次真好》)《人生寓言(节选)》(周国平)居里夫人)《我的信念》《〈论语〉十则》(。人生,是一个大话题,分析起来,又有方方面面,上一单元侧重回答,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不幸,该怎么办,这一单元,侧重理想与信息,递进了一层。理想与信念,实质上是人生的选择,要有所为,就要有所无为,正像《理想》中所说的,“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行道树》中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就是说,行道树这样的奉献者,获得的是深沉、神圣,同时又是以承受痛苦为代价的。《人生寓言》也讲了选择,白兔被赐予月亮,结果并非好事,白兔醒悟了,她选择了弃权。落难王子,在厄运中挑战命运,也是一种选择。居里夫人《我的信念》,归结起来是说,她相信自己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是正确的,她也是有获得,有牺牲,她相信,她所作出的牺牲是对的。《〈论语〉十则》除讲学习之外,就是讲做人。本单元在前一单元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内容比较深沉、严肃,理性的成分浓厚得多,三篇精读课文几乎通篇都是哲理。这样的编排,可以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一个层次。很明显,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是不可倒置的,现在这样的编排是循序渐进的。学习第二单元,正值上半学期的学习高峰期,安排这么一个单元是合适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本单元的阅读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可以从中认识,一个高尚的人,怀有怎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并为此而执著地奋斗不息。阅读这个单元,就是与一颗颗高尚的心灵对话,熏陶感染之下,对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很有益处的。本单元选文,同样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丰富多样。《理想》是一首诗,《短文两篇》是短而好的散文,《人生寓言》是现代寓言,《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的随笔,《〈论语〉十则》是文言语录。同样是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现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既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又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既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又注意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五篇课文编排的顺序是考虑内容的逻辑联系的。第一篇《理想》具有总起的性质,定为精读课文。接着的两课,对于《理想》一课来说,都具有举例性质,是从一般到个别,感受具体的形象又可以充实对哲理的认识。读了《理想》,更容易感受行道树的形象、白兔的形象,落难王子的形象,感受了这些形象,又可以具体地理解《理想》中的种种哲言睿语。在两课比较轻松愉快的略读之后,再精读《我的信念》,一个实实在在的楷模展现在面前,学生自然会进一步思考自己的人生。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从家庭到校园,到社会,关注周围人们的语文生活,一方面汲取营养,一方面干预语文文字使用中不规范不文明的现象。本单元教学要求,与上一单元既有延续性,又有所提高。要求熟读课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继续练习朗读,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其中“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会课文深长的意味”,是新的要求,是根据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提出来的。拿两个单元中的两首诗来说,《在山的那边》,有象征意义,但是毕竟比较浅显,《理想》一诗则通篇都是意味深长的哲言睿语,非联系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不可。
第6课 理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优美,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字斟句酌,细心研读种种哲言睿语。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阐述、赞美理想的熏陶感染中,净化灵魂,提高人生境界。
2、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1、朗读训练
2、通过关键的诗句,探究全诗的脉络
3、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意象。
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联想想像法、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理想”两个字我们从小就听说过,并且从小到大老师一直会问,你们的理想是什么?现在,我们暂且不讨论大家的理想是什么,一起来用这个词造个句。
师:理想是种子,让贫瘠的心田变成绿洲。
理想是船浆,荡起驶向彼岸的生命之舟。
理想是翅膀,承载起翱翔于蓝天的力量。
现在请同学们来试一试,发挥想象,每人造一个句子。生: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把这些句子连接起来,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一名诗人了。在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王家新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流沙河的一首关于理想的诗,看看诗人笔下的理想有着怎样深厚的含义,看看这两首诗是否有某些相通之处。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来听一段范读,同学们可以根据范读,划分诗句朗读节奏,也可轻轻地跟着默读。
二、朗读
1、师播放音频文件范读
2、再次播放范读,生跟读一遍
师:下面我再将范读播放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听其中的语调、音律和词语的轻重缓急,自己轻声地跟着朗读一遍,体会诗中的情感和韵味。(生有感情地跟读)
3、正音、正字。
师:将书P29的字词齐读3遍
4、自读
师:好的,刚才已经听了两遍范读,前几个星期我们已经反复地强调过,朗读要根据文中内容和情感的变化来调整语气和节奏。在这首诗中,共有12个小节,根据内容和情感的转换,我们要注意对朗读语气作这样的把握:第1小节,明朗坚定的语气,2~7小节,悲壮沉思的语气,8~11小节,劝告警醒的语气,12小节,欢快奋发的语气。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训练,揣摩这些语气的不同。
5、分小组朗读
师:下面,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型的诗歌朗读选拔赛,每组读3小节,其他三组做评委,对朗读的这一组做出点评,看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6、各小组作朗读点评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比赛,同学们的朗读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了,很好。我们反复强调,语文,尤其是诗歌,只有通过不断地朗读,背诵,才能逐步理解诗句的含义,品味作者的情感。下面,我们具体来探讨每一小节的诗句。
三、精读研讨
1、品读第1节
师:这是一首哲理诗,现在再将第1小节的诗齐读一遍,四人小组讨论、思考:
a)这一小节的四句诗有什么特点?
b)这一小节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c)“路”、“黎明” 指的分别是什么?
生:第一节诗句之间好象是一个连环套,一句扣一句,读起来很有气势。
师:对了,在这一小节中,下一句诗的开头就是上一句结尾的词。这种“以上句末尾的词语作为下句开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叫做“顶针”,又叫“顶真”。我们还可以形象地称作“蝉联”、“接龙”、“连环套”等。那么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什么呢?
生:使得句子之间环环相扣,气势连贯。
师:很好,今天我们又学了一种新的修辞手法。那么在这一小节中,诗人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用了4个比喻,分别把理想比作“石”、“火”、“灯”、“路”。师:很好,这里运用了4个比喻,使“理想”这一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那么,这里的“路”和“黎明”又分别指什么呢?哪位同学来说一下。生:“路”指人生前进的方向,“黎明”指理想境界。
师:很好,把这个意义加进去,诗句就变成了“理想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引你走到理想世界。”这里用了四个比喻,重点放在后两句,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这一小节起到一个总领全诗的作用,总说理想的意义。下面几个小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理想的意义作出诠释。
第二课时
一、精读探讨
1、品读2~7 师:上节课,我们举行了一个小型的诗歌朗读比赛,这节课上,我们要举行一个诗歌评论会,请同学们再次展开讨论,说说你们最喜欢哪句诗,或者哪一小节的诗,为什么,好处体现在哪里?每位同学做一个小小诗歌评论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生: 明确:
①第2节: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理想。
理想具有时代性、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也运用顶针,从生活状况、社会秩序两个角度说。)
②第3节: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珍珠链”:把理想比作珍珠,从古到今,人类的理想有如串起来的珍珠链。“脊梁骨”:一代一代人的理想,使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
③第4节:重点在后两句,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艰巨性和长期性。
罗盘,导引方向——理想使人明确方向 船舶,载你远航——理想必然能够实现
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④第5节:理想给人力量
微笑地观察生活——理想使人乐观
倔强地反抗着命运——理想使人充满斗志
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人充满活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⑤第6节:为崇高的社会理想奋斗,往往要牺牲个人利益 理想应是崇高的社会理想,而不是“黄金梦” 牺牲:黄金梦的破碎,个人利益;
获得:自私心得到洗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
⑥第7节:为理想而奋斗的人,不被人理解,甚至遭到反对,从而使奋斗者陷入寂寥的境地。
寂寥里的欢笑——享受斗争的欢乐 欢笑里的酸辛——遭人误解、反对
第三课时
一、精读探讨
1、品读8~11小节
师:后面几个小节的诗句较难理解,我给每个小节设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只要理解了这几个问题就可以了。
a)第8节中“大写的人”是指怎样的人?
b)第9节中,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说明了理想具有什么作用?
c)第10节中,请你举一个例子,说明理想被“玷污”或“扒窃”,“考验”指什么?
d)第11节中,为什么说英雄“可厌”、庸人“可笑”?
明确:
a)大写的人——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b)比喻,理想能让罪人恢复正常人的灵魂,引导浪子走回正轨,理想的教育引导作用。
c)“十年”间,共产主义理想被玷污,共产主义信念被动摇(扒窃),考验你是否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定不移。
d)英雄夸耀当年,不再立新功,躺在功名簿上争名夺利,因此可厌;庸人不愿意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因此可笑。
二、品读第12节
师:“理想开花”、“理想抽芽”比喻的是一种怎样的现象?
生:今天的理想之花,结出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长成明天的浓荫。师:很好,概括起来,也就是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为之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成果。结句为什么这么写,而不是照应开头?形容的是怎样的一片景象?
生: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理想的最好时代。
师:很好,以这样的诗句做结,诗人是在鼓舞我们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下面,我们将这首诗的脉络再做一次梳理。板书:
(1)总说理想的意义(2~3)理想的历史意义(4~7)理想的人格意义(8~11)理想的人生意义
(12)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全诗赞扬理想的意义,鼓舞人们,人生一定要有理想,并为之奋斗
三、练习研讨
师:看课后研讨与练习一(3)
《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进取的心。
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四、作业布置
1、模仿第一段,写一段诗句,以爱心、亲情、生活、追求等为客体。
2、同步练
第7课 短文两篇
行道树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培养语感的基础上每人提出1——2个问题。
2、联系生活实际把握课文主旨,深入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3、了解作者运用的象征、比较手法,提高写作技巧。
4、在朗读与讨论中打开语言表达的闸门,培养学生交流习惯,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2、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进而让学生多读、多说、自愿做、自愿学。
3、了解象征、比较手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书本问题时联系生活实际也是一种能力。
2、让学生感受到多读、多观察、多交流是打好语文功底。提高自身素质的好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好,老师今天挺高兴的,因为老师找到了许多美丽的或是很有收藏价值的图片,你们有兴趣和老师一起看看吗?请欣赏![关于行道树、灯红酒绿、城市的烟囱、警察抓小偷、运动场上等6张图片] 这些图片美丽吧!看图片时你应该想到了一些词来描述图片吧,老师很想听听你们的描述,接下来就让我们慧眼识宝,再看几眼这些图片,把你想到的说给大家听,好吗?
学生用到的词语:翠色欲流、郁郁葱葱、朦朦胧胧、舒适„„
看来大家的语文功底挺不错的。其实老师让大家看图片是想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行道树》的课文内容。
二、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行道树》这篇课文究竟写了些什么吗?让我们来听听课文录音感受作者的心语;
三、解答问题,品味文章大意。
1、为什么说“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堕落的一个义项是沦落、流落。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了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他们的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因为跟原始森林里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相比,他们寂寞、孤独,堕落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2、为什么说“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因为车辆、烟囱不断地制造烟尘,污染城市环境,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但树木的感觉是非常鲜明的,在他们看来,城市充满烟囱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
3、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的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从事神圣事业的人甘愿自我牺牲,像行道树放弃原始森林的优越条件一样放弃了他们可以享受的幸福,放弃了可以得到的欢乐。但当你为神圣的事业承受痛苦。为人们的幸福牺牲个人幸福时,别人的幸福会使你幸福,这种幸福是深沉的幸福。]
4、“朝霞的彩旗”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
5、为什么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文中说:“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污浊严重损害了市民的健康,遗憾的是,人们竟然习惯了、麻木不仁了,不想办法治理污染了。行道树尽管尽力制造清新,但毕竟力量有限,改变不了大局,它们为城市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快乐的是它们从事了能为人们带来幸福的神圣事业。]
四、完形填空,为“行道树”画像。
我们立在城市的飞尘里。这无疑是一种堕落。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的点缀。但我们会在春天(),在夏日()。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而我们在(),在(),在不被了解的()。但我们苦熬着,牙龈(),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当我们看到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的呼吸着(),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是的,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要迎接()。师问:作者笔下的行道树,具有怎样的品质?(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达成共识:行道树为他人而放弃安逸生活,甘愿承受痛苦,无怨无悔,不求回报地为社会做贡献,他们是无私奉献者的化身。)
五、你说我说大家说: 话题:你身边有那些“行道树”一样的人?他们为人类带来了什么?(学生可能谈到的话题)讨论
1、清洁工清扫街道,为我们送来清爽;
2、解放军驻守边疆,使我们幸福安宁;
3、白衣天使救死扶伤,让人们恢复健康;
4、人民教师勤勤恳恳,传递人类文明;
5、运动健儿奋力拼搏,为我们带来感动;
6、航天员飞上太空,为人类积累航天经验;„„
[ 幻灯放映救死扶伤、逮捕罪犯、运动员拼搏等的图片]
六、了解写作手法,学习写作技巧。作者写的是“行道树”,但我们还会想到身边的其他人和事,这是因为作者用了一定的写作手法,谁能说说文章中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1、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用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一定的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塑造了无私奉献者的化身——行道树,使我们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象行道树一样的人和事)(2、作者用了比较手法,作者把行道树和谁作了怎样的比较)
生活环境: 舒适 优雅 生活环境:在城市的飞尘里
[a、作者把行道树和山上的伙伴做了比较,说:“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行道树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但行道树认为是“自己选择的”,并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日献出浓阴”。
b、作者把行道树与城市中的人们也做了比较,文中说:“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灯红酒绿,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说明行道树甘愿承受痛苦。] 师:作者恰当的运用了象征和比较的写作手法,使得文章读来朗朗上口。希望大家以后在写作中合理地运用这些手法,写出美文佳句来。
七、升华主题,帮助学生确立人生观。
是的,是科学家、是白衣天使、是航天员、是清洁工、是人民警察、是边防战士、是运动员„„是无数的平凡而伟大的人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为我们带来了幸福、祥和、清新与感动„„ 但是,在感动的背后蕴藏着无数奔波的辛酸和被人们误解的痛苦,这个你们了解吗?
师:这个事实也正是作者想通过《行道树》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这个哲理就在课文中谁能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放声朗读
感受这句话的含义。
师: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那我们就不要当什么科学家、白衣天使、人民警察了,行不行?
师:对了,人是要有理想的,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会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没有理想的人生是苍白的,有自我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心系社会的人生是灿烂辉煌的。在这里老师愿你们人人有梦,并祝愿你们把理想写在今天,把成功写在未来。
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叫《行道树》,是以“我们”为中心,写了“我们”这些行道树的忧愁与快乐。
顾名思义,“行道树”就是马路两旁的高高耸立的绿树。它们在喧闹繁华的尘世之中,头顶没有凉凉的白云;身旁没有丛丛的花草;脚下,也没有清清的小溪。有的只是城市中的烟尘。它们被人忽视,没有人会去赞颂它们,欣赏它们。于是,它们懂得了“痛苦中的深沉”。再无怨恨,依旧吸进的二氧化碳,散发的是清新的空气;依旧默默地立在两旁,装点着这繁华的都市;依旧带着笑容,迎接明天的太阳。
这不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么?不在乎旁人是否注意自己,只是一味地微笑地挺着胸膛,静静地努力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点缀着世界,尽管也有寂寥,但同时也有“寂寥里的欢笑”。我们中国的雷锋!不就是个家喻户晓的典型例子吗?一个沉默的英雄,中华的骄傲!
我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我也没有无私奉献过,甚至很少考虑这个问题。别提奉献了,有时我连小小的事也做不了,因为我并不想做。我现在还无法像雷锋叔叔那样舍己为人。但是难道我连一棵树都不如吗?行道树,用它们所能拥有力量为人类奉献着,我也有一份力量!我也可以奉献我所能做的小小的事:为穷苦的人捐资;给可怜的人多一点慈善爱;对别人多一点宽容„„,只要我,哦,不!是我们只要从小小的事做起,今后我们一定能做很多大大的事!就像,一排行道树一样。
路灯(仿写行道树)
我们是一列路灯,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我们没有华丽的衣着,我们唯一的装饰,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但我们并没有抱怨世界的不公,我们无怨无悔,因为这种命运使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黑暗中发出光亮,不必在风雪中傲立于路边,我们愿意在这里做一列路灯。有人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我们认为也惟有这种痛苦把深沉给予我们。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就工作了,发出光亮。而我们却在寂静里,在黑暗里,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而我们仍然发出光亮,为行路的人们照亮夜行的方向,为无家可归的人们带去温暖,为整个城市照亮夜间。
晚上或许有人下晚班的人们在匆匆地迎着光亮回家,或许有些人在有说有笑的散步。是的,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
立在城市的风尘里,我们是一列没有华丽衣着的路灯,但我们是一列快乐的路灯。
第一次真好
教学目标:
1、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2、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认识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教学步骤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学走路,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第一次上台表演,第一次游泳------你们第一次的感觉怎么样?生:《第一次真好》!那么让我们共同来体验这第一次的美妙吧!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作者简介
周素珊,台湾女作家
四、教师检查学生连词成段并作点评
五、学生齐读课文,思考:
1、作者写了她的哪些“第一次”经历?
(第一次看到柚子树,第一次看孵化小鸡,第一次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
2、这些第一次,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明确:
(“第一次看柚子树”和“第一次看孵小鸟”是详写的,其它的“第一次”是略写的。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能更好地表现“第一次”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3、周素珊她认为“第一次真好”,你们觉得“好”在哪里? 要求:速读课文,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后明确:好在“奇妙”“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新鲜而刺激”“回味无穷”。
4、探究:既然说第一次真好,可文中却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因为第一次无论愉快不愉快,但感觉都是新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人回味无穷。
5、下面请同学们搜索你生活中的记忆,想一想你的生活经历了哪些难忘的第一次,选一次最精彩的告诉大家。
(要求:学生用2——3分钟的时间把经历和句子简单地写下来,然后回答。)
6、学生回答后小结:同学们的第一次真可谓是多姿多彩,因为这些第一次,你们的生命也变得多姿多彩。请齐读最后一段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变得愈益多姿多彩。”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齐读讨论后回答:因为第一次越多,经历也多,感受也越多,所以生命便多姿多彩。
7、说说“你现在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教师要注意引导“哪些第一次是可以尝试的,哪些是不可以尝试的”(如谈恋爱、吸毒、抢劫等)
9、(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三幅图片(①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及感言。②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进行太空旅行及其感言。③刘翔第一次获得奥运会短跑冠军及其感言。)
(2)引导学生看图片后总结:三位知名人士的第一次,感言各不相同,意义也各不相同。阿姆斯特朗的第一次引起了人类历史的大飞跃,杨利伟的第一次,使飞船升空载上了中国人的名字,刘翔的第一次改写了世界短跑的历史,为中国人乃至亚洲人赢得了荣誉。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正因为这么多人精彩的第一次,才推动了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地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编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让这不寻常的第一次,把我们人类推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六、布置作业
以《第一次,我忘不了你》为题,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第一次真好 :喜悦——新奇 奇妙——低回品味——不可磨灭
新鲜、刺激——回味无穷 作用:使生命多姿多彩 感悟:珍重第一次
第8课 人生寓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从白兔的生活体验、落难王子的命运,感悟人生,辩证地对待财富与不幸。
2、结合已有知识,探究寓言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
1、品味、积累准确、形象的语言,复述课文。
2、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教学重点:
1、掌握寓言的特点。
2、理解《白兔和月亮》、《落难王子》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1、使学生通过学习,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表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应该听说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吧,这个成语从一则寓言故事中得来,大体是这样的:
战国时期,长城附近住着一个老头,养了很多马,名叫赛翁。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他家的一匹马逃走了。乡亲们纷纷跑来安慰他。老头却十分平静地说:“没关系,丢失好马虽然是一大损失,但没准会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段时间,那匹马奇迹般地跑回来了,并且还带回来一匹北方匈奴的良马。乡亲们又纷纷前来道贺。这时,老头又意味深长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他有个酷爱骑马的儿子,天天骑着良马出去玩,有一天不小心从马上掉下来把腿摔断了。左邻右舍又来探望、安慰他。这时老头又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一年后,北方匈奴入侵塞内,青壮男丁都被抓去当兵,十有八九都死于战场,而这个年轻人却因为摔断了腿未上前线,保全了一条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祸和福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有时候坏事能变成好事。当我们受到挫折或遭遇不幸时,常会用“塞翁失马”来安慰自己或别人。
刚才我们讲的是一则寓言故事,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一般结构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的。西方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的寓言故事有不少保存在《庄子》、《韩非子》等作品中。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作家周国平的两篇寓言。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周国平,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博士、研究员,其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主要作品有《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等。2.课文导语 生阅读导语
师:寓言由一个故事和寓意组成,故事仿佛是身体,寓意则是灵魂,学习寓言最重要的是领会蕴含于故事中的寓意。那么寓意如何去领会呢?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找对比,找变化,看故事发生前后主人公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为何而产生?回答好这两个问题,用心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3.初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就运用这个方法来学习这两则寓言,首先齐读《白兔和月亮》。
二、内容研讨一
师:读过一遍课文,我们来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1、第一、四段对白兔的心情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请从这两段中,找出四个构成鲜明对比的四字词语。说说兔子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寓意。明确:
1、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2、月亮是何等珍贵的物品,而青草是如此平凡。天空可以泰然拥有月亮,而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
3、拥有非分之财并过分看重财富,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三、内容探讨二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下一则寓言《落难的王子》,请同学们先把课文齐读一遍。师:我们一起来探讨这样几个问题:
1、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两句和“天哪,太可怕了„„”分别出自哪几个人之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2、王子的性格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3、请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旨句,概括寓意。明确:
1、王子、我、其他人;对比写出人世间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
2、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炼,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3、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四、活动体验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两则寓言来准备两个课本剧,《白兔和月亮》结尾处说“兔子去拜见诸神之王” 请同学们前后相互合作,扮演拜见时的情景。《落难的王子》一则一人演王子,一人演路人,准备好之后上台表演。
第9课 我的信念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一次是化学、一次是物理,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科学研究。有一次一位记者惊讶发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一块价值极高的奖牌尽然在她的一个小孩手中当作玩具玩耍,记者不仅问其缘由,她却不以为然的答道:“我是要让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其实就跟玩具一样,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居里夫人(玛丽•居里)。
二、听写8、9课字词
1鞭策 2报酬 3奢望 4蹂躏 5懊恼 6泯灭
7猝然长逝 8问心无愧 9获益匪浅 10多愁善感
三、自学课文
(一)学生默读、思考,试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坚韧不拔 树立信心 问心无愧 尽己所能 执着勤奋
集中目标 探讨真理 献身科学 生活简单 保持安宁
不图财富 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 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
(二)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板书:
思想理念:探讨真理、不图财富、献身科学、沉醉科学
环境需求:生活简单、保持安宁、追求自由
工作态度:集中目标、树立信心、坚韧不拔
尽己所能、执着勤奋、问心无愧
(三)学生提问。
1、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
因为求学时虽然很孤独,她和她的丈夫却能有时间、有精力在一起从事科学研究,并最终发现了镭。这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研究的热忱。
2、怎样理解:“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
3、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因为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魅力无穷,这种美,这种魅力,有如神话故事一般,在这样美妙的科学世界面前,科学家就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的小孩子一样。这反映作者在科学研究中如痴如醉的心态。
4、“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这种力量是一种复合的因素——完成的决心: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对真理的渴求: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科学魅力的吸引:这种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崇高的使命感:科学事业是造福人类的事业。
5、“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的含义是什么?
科学可以发现世界的优美,科学本身具有伟大的美。这种美,具有无穷的魅力,使人兴趣盎然,使人乐此不疲:好像一个小孩子置身在大自然的景色之中,有好像在梦幻中一般,有又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6、“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中“纯粹研究的观念”指什么?
居里夫人把自己的科学事业称为“纯粹研究”,是纯粹为着探讨真理而研究的,丝毫不存名利之想:镭的发现,本可以获得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居里夫妇淡然处之,连申请专利的热情也没有。
7、“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讲究现实,是通过工作取得物质利益,因为生活毕竟需要金钱,获得很多的报酬才能享受很好的生活。居里夫人对此持肯定态度。
梦想家,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工作而工作,为理想而研究而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念。居里夫人即是。
最基本的特征:献身事业,全身心投入事业,事业就是一切,根本不考虑物质利益。从居里夫人放弃专利,可以看出她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8、“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一句中,“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是什么意思?
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的,是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的。认识了规律,发现了奥秘,就会觉得这世界真奇妙。优美是指物质运动规律以及物质内部结构。学了物理、学了化学,就会感觉世界的优美。科学越发展,世界越是展现它的优美,所以说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9、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系?
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构成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也正是她取得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
五、课外作业
习作
第10课 《论语》十则
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全班齐读。
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3.正音、正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重点词语。
a.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重点掌握下列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吾日三省吾身
c.传不习乎?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朗读、背诵:
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五、作业:
①背诵课文。
②抄写、识记字词。
③预习剩余部分内容。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研读后五段内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一、检查作业:
①背诵课文。
②考查句子的翻译及其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理解后五段内容:
按第一课时要求,逐句翻译剩余各段。
教师须重点讲解的:
①见贤思齐焉。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③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概括思想内容:
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内容归纳到如下几点: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态度 ③思想修养
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学习体验:
①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②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③“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④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五、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
②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