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散文诗二首(教案)(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06:2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7 散文诗二首(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7 散文诗二首(教案)》。

第一篇:7 散文诗二首(教案)

散文诗二首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2.学生能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

2.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3.通过朗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发感情。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趣入题

一位中国女作家在年轻的时候,曾给她远方的朋友写到: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明星稀的一个晚上,一本书无意中将你介绍给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诗词和我的思想一缕缕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

你们知道这位女作家和她的朋友分别是谁吗? 著名女作家——冰心和印度诗圣——泰戈尔

冰心正是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写出300多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结集为《繁星》和《春水》。

(教师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背景音乐)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一种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泰戈尔的《金色花》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表达了孩子对自己母亲真挚的爱。而冰心的《荷叶》却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抒写心中的感触,抒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下面我们一起去感知吧。

二、走近作者,资料助读

1走近作者: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戈拉》《沉船》等。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受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

她在诗歌创作上最擅长的是小诗,她的《繁星》《春水》是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诗集。她的散文集《寄小读者》也很有名,深受少年读者的喜爱。

2相关链接:

写作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三、速读文本,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金色花》,划出朗读中没把握读准的字词,读完全文后统一查字典解决。

(从查字典开始,培养学生养成自己查阅资料和工具书解决问题的习惯,因为很多学生习惯于轻易问别人,幸好他们只是初一的学生,可塑性很强。)

2统一正音、正形,弥补疏漏的字词。

笑嘻嘻 匿笑 沐浴 祷告 林阴 膝盖 花瓣 嗅花香

四、精读诗歌,品味诗情

(即使不让学生充分预习,学生也已经知道诗歌表达的主题是有关“母爱”的,课文前面的提示中有,所以不问“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之类的无效问题。)

1你从诗中读出“母爱”了吗?

(学生可以同桌讨论,然后提出疑惑,提交全班同学讨论)

学生会比较难发现“母亲对我的爱”,而较容易感受到“我对母亲的爱”。

2(教师可以顺水推舟,引导学生讨论)“我对母亲的爱”是怎么

表达出来的呢?

(借助“金色花”这个意象来表达)

3为什么选“金色花”而不是别的意象呢?(讨论)

(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是非常美好和圣洁的,这和母子之间的感情很相似„„)

4“金色花”怎样爱母亲呢?(简要概括几个生活场景)(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妈妈工作;在妈妈要经过的小庭院为妈妈散发香气;将花的影子投在妈妈读着的书页上;突然变成孩子缠着妈妈讲故事。)

5文中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天真、快乐、幸福、可爱但也调皮的孩子。)

6深入讨论:结合生活进一步感受这几个生活场景中包含的“母爱”。

请回想你自己的生活经历,调动你的生活经验思考:你和妈妈之间有过类似的“游戏”吗?如果有,请讲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的妈妈是个怎样的人?如果没有,那你和妈妈是如何相处的呢?

(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能和妈妈这样游戏的孩子一定沐浴着母爱的光辉,一定有一个对孩子充满着最温柔的母爱的妈妈,一定是慈爱、宽厚、让孩子爱戴的妈妈„„所以,文章似是写“对母亲的爱”,其实是写“母亲对孩子的爱”)

7听老师范读课文,闭上眼睛听,通过想象再现诗中充满温馨的生活场景,品味“母爱”。

8有关表现“母爱”的文章你们一定都写过,你们的写法和本文有什么不同?

五、研读诗歌,探究难点

以一个孩子调皮、可爱又懂事的语调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同时留意还有什么不太理解的地方。

(学生提问,共同讨论。)

可能涉及的问题是:(1)为什么还要向妈妈保密?(2)怎么理解妈妈说的“你这坏孩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趣入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从中感受到了一个沐浴着母爱的孩子的快乐。而受泰戈尔影响很大的我国现代诗人、散文家冰心在散文诗《荷叶·母亲》中又将让我们感受怎样的母爱呢?一起来学习《荷叶·母亲》。

二、自主朗读,整体感知

1自主朗读诗歌,圈出生字词,品味意象,初步感知文章内容。2看看本文标题有何特点?

为何将“荷叶”和“母亲”并列作为文章的标题?

(以题目为切入点来理解文章,有时是一条较便捷有效的途径。)学生可能的回答:因为荷叶像母亲;借“荷叶”这个意象表达母爱。(刚学过《金色花》,可能会受点启发。)

三、精读诗歌,品味诗情

1再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荷叶”和“母亲”之间的相似之处。“荷叶”和“母亲”有什么相似点?从文中找依据。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明确:荷叶为风雨中的荷花遮风挡雨;母亲是心中有雨点的“我”的荫蔽。

齐读第6、7节中的有关语句,体会其相似点和表达的感情。

(学习本文,在朗读中品味和感悟始终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2你从哪里读出“红莲”是在风雨中的?从文中找出来,并朗读。(第4节中:“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 第5节中:“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

第7节中:“雨势并不减退„„雨点不住地打着„„”)3你从哪里读出“我”心中是有“雨点”的?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

(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

(从第4至第6节可以找到相关的答案。这样设计是让学生懂得紧扣文本来理解,要通过朗读来感悟。同时让学生时时意识到,回答问题要有理有据)

4文章表面是写荷叶对荷花的庇护,其实是写母亲对“我”的呵护,可以这样理解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明确:是荷花、荷叶之间的关系与“我”和母亲之间的关系有相似点,这种写法叫“以花喻人”。也需要让学生逐步接触一些有关诗歌欣赏的专门用词了。

5作者是怎样由“莲花”而想到自己的呢?

(因为“八年前„„ 九年前„„”的事情,把“我”和“荷花”连在了一起。)

6第2、3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为写“我”与“荷花”作准备,这就是铺垫。)

7自古以来,“诗言志”,诗歌是传达思想感情的,本文的情感是什么?

(对母爱的赞美。文末点出,卒章显志的写法。)

8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诗,你最喜欢哪个句子,请说说理由。(指导学生通过表现力强的词语和修辞来欣赏语言。)(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没有设计自由提问的时间,因为文章本身理解的难度不大,所以把时间留给学生来欣赏语言。)

四、再读诗歌,品味特色

1托物言情,联想、想象丰富。

文章写雨中莲花、荷花遮蔽莲花,作者受到触动产生联想,想起母亲,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托莲花抒真情,表达了对母亲爱护儿女的感激之情。在不经意的笑语和泪珠中,心灵得到净化,渴望生活中拥有那份可人的温馨。

2语言朴实平淡,宁静而致远。

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描述了雷雨之夜的一朵红莲被风雨打得左右倾斜,红莲旁的大荷叶倾侧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呵护着儿女一般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平实中蕴涵真情,让人回味无穷。

五、比较阅读,探究异同

学生反复比较阅读两篇课文,探究合作交流。教师点评明确:

相同点:都是通过具体的意象来表达母爱。诗人把自己对母亲的爱寄托到金色花和荷叶上。

不同点:

1感情基调不同:《金色花》天真、欢快、充满童稚的乐趣,享受母爱;《荷叶·母亲》温馨、呵护、关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母爱。同是写母爱的文章,可是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金色花》:(1)写得充满生活气息,充满童趣——变成金色花,在母亲祈祷时,发出香味,让她闻到花香。在母亲看书时,把影子投到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突然出现在母亲面前,让她讲故事。最后,母亲问他去哪他不告诉,从中看到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2)母子之间的感情非常的亲密、和谐。有一种幸福感,满足感。(3)充满想象,把自己变成金色花来表现母爱。(4)意境很美,语言清新自然,描写得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写出了一个与妈妈嬉戏的调皮的孩子,轻松活泼。(5)泰戈尔通过写母爱的作品来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但他不同于同一时代很多作家的爱,他没把精力投入到揭露社会的丑恶,而是在美的领域里开垦、耕耘,他不是用鞭子去惊醒读者,而是用微笑感化读者,这是因为他拥有一颗不老的童心,一生都怀着对人类的爱。

《荷叶·母亲》:(1)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红莲首次登场。作者的心情:烦闷;周围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红莲:开满、亭亭。(2)“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白瓣儿散飘在水面,如浮萍,无所寄托无所依靠,看到如此景色,更添烦闷,无处宣泄。只是忽然之间,作者看到了雷雨交加的场面,心情仍是不适意!因为红莲左右攲斜,无依无靠。(3)“雨势并没有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借物喻人,当你已经承受不住外界所带来的种种压力时,母亲为你顶起一片天空,抵挡所有风雨;当你遇到困难与挫折情绪不好而对她大发脾气时,她默默承受但仍坚持开导你;当你因学习而疲劳、心烦时,她会送上一杯热茶。这就是默默呵护莲花的荷叶,这就是我

们的母亲,无怪乎冰心受到深深的感动,正是这种感动,让冰心发自内心地呐喊了一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从而揭示主题,表现母爱的伟大。

六、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亲情是那么美好,母爱是那样圣洁,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并懂得珍惜和回报。感情的表达也可以多种多样,就像金色花,为母亲跳舞、给母亲送去芬芳、为母亲挡去书本上的太耀眼的光亮等等;也可以像荷叶为娇嫩的荷花遮风挡雨一样,母亲常常在我们面对生活的风雨的时候及时为我们撑起一把巨伞„„在你的生活中感受到的亲情还像什么呢?请你借助一种意象来描述“母爱”或“父爱”。

1.强调熟读诗歌,理解诗意诗情,在读中感悟。首先让学生通读,整体感知;再精读诗歌,品味诗情;接着研读诗歌,探究难点;最后

比较阅读,探究主题与写法。

2.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提倡同桌间、小组间交流,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提高能力。

3.重视鼓励点评,让学生有成就感,有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中补充。

第二篇:散文诗二首

《散文诗二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前几课大家学习了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在这篇课文里,我们看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无私的付出,体会到了母爱的坚忍与伟大。而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两首散文诗同样也是抒写母亲与母爱的,那么这两首散文诗中又是怎样来展现母爱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散文诗二首》,感受一下泰戈尔和冰心笔下母亲与孩子之间真挚的感情。

二、走进作者,了解文体

1、作者介绍: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2、散文诗:P28

三、整体感知 1.积累生字词

匿(ni)笑 祷(dao)告

衍(yan)生 2自由朗读 3把握文章大意

提问:

1、这首散文诗是以谁的口吻来写的?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明确:这首诗是以一个儿童的视角,以第一人称,也就是“我”的口吻来叙述,为我们展现了“我”想想自己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画面。

2、这首诗的整体基调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感情基调来读?

明确:舒缓、轻快、温馨,要读出母子之间的温情与孩童特有的调皮。

四、诵读课文,体验情感

1、全班齐读课文

2、教师指导诵读

提问: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调皮,得意,骄傲。)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嗔怪、担忧、欣喜。)教师示范后点学生练习

3、男生女生分组诵读

四、问题研讨

1、《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几次嬉闹,请具体描述一下这几次嬉闹的画面。

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次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2、“我”变成一朵金色花,跟妈妈嬉戏,只是为了好玩吗? 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3、既然是想帮妈妈做事?为什么又要悄悄地,还不告诉妈妈呢? 明确:孩子天真调皮的天性;想要给妈妈一个惊喜;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五、拓展活动

文中的我希望变成一朵金色花给母亲一个惊喜,帮助母亲做一些事情。那大家想不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下自己对妈妈的爱呢?请用假如我变成了„„造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的散文诗《金色花》,泰戈尔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形象,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情。那么师承泰戈尔的冰心又是如何来歌颂母爱的呢?这节课我一起来学习冰心的《荷叶.母亲》,看看作家冰心是怎样来歌颂母爱的。

二、走进作者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积累生字词

3、提问:

①概括文章大意: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主要写了“我”在院子里看莲的所想所感,由荷叶为莲花遮风挡雨的情景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爱护,从而抒发对母爱的赞美之情。②梳理文章层次

忆莲(1-3)————看莲(4-7)————赞荷(8、9)

四、研读赏析,体会情感

1、作者着重描写了“我”看莲的过程,在“我”看莲的过程中,作者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引出借景抒情)

2、作者在最后说“深深的受到了感动”,他为什么而感动,仅仅是为了荷叶为荷花遮挡风雨而感动吗?(引出借物喻人)明确:由这幅情景联想到母亲保护儿女,为母爱的伟大而感动 3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是为母爱而感动的?(赏析全文中心句,点明主旨)

五、品味语言

作者借助圣洁美丽的景物赞美了伟大母爱,而美丽的景色和动人的感情必须要通过语言才能传达到读者心里。这篇散文诗的语言是很清丽典雅的,同学们不妨找出一两句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自己喜欢他的理由。(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六、

第三篇:《散文诗二首》说课稿

《散文诗二首》金色花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金色花》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2、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而提高朗读能力。(2)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B、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况。(2)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4、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说明

本节课采取“美读感知法”和“交流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深刻感悟到作品的内涵。

2、学法指导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并结合自身体验,归纳出朗读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也许知道泰戈尔,但对他的生平与思想了解不多,他们虽然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但对外国诗歌接触较少,很需要这方面的文学修养。这首诗因为它是反映儿童内心世界的,也正是学生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他们不但有交流和倾诉的欲望,更有参与活动的热情。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教师设问: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歌中唱道“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是的,母亲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子女,而你们有想过要回报母亲吗? 3.学生自由回答。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沐浴着母爱,也不要忘了回报母爱。今天,我们就来看着诗人泰戈尔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出示课件:课题、作者)[设计意图:导语的设计亲切自然,再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使课伊始,便引领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简介作者

1.教师设问:同学们对诗人泰戈尔有哪些了解呢?请借助自己的资料看一看,然后互相交流。2.学生互相交流。

3.课件展示:泰戈尔生平简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查找泰戈尔的生平资料,使学生锻炼了动手查找资料的能力,其实也就是让学生借助课文学会动手、动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时已被激发。]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3.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4.教师明确并质疑:同学们读得非常不错,但要想读出诗歌的真正韵味,我们还需仔细探讨课文。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诗歌,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5.教师示范朗读。6.学生自由回答。

(经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感情。]

(四)合作交流,品读诗歌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采取了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1.教师设问:这首诗向我们展现出一幅儿童与母亲嬉戏的画面,那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

2.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可能会从诗歌的朗读技巧,如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到方面加以回答。这时,我会引导学生归纳出:在朗读这首诗时还应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并让学生从诗句中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师明确:同学们对这首诗中的人物分析得非常透彻,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结合我们对诗歌中人物的探讨来示范朗读,读后请其他同学从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速、语气等方面加以点评。

3.指名示范朗读,读后其他同学评议。

教师明确:同学们的点评都很到位,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诗歌的配乐朗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仔细品味,然后进行访读。4.出示课件:《金色花》配乐朗诵,学生欣赏。

5.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孩子的口吻来读。6.学生分组朗读。

[设计意图:学习诗歌,重在读。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范读、品读、听读、自由朗读、分组读,在读的过程中揣摩诗意,既体验了作者的情感,又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使学生的情感同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五)合作探究,释解疑难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深刻理解主题。

1.过渡:同学们刚才朗读得非常棒,下面老师还有几个问题想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一下。

2.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探究。⑴“我”为什么这么快乐?

⑵“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再三不让妈妈知道呢? ⑶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教师提示:金色花是印度圣树,开金黄色的碎花,象征圣洁而美丽。这时,学生不难得出,作者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说明我对母亲的爱是圣洁的、美丽的。)

板书:圣洁 美丽

教师明确: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都很透彻,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次合作,一起把这首诗歌朗读一遍。

3.师生合作,再次深情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共同探究,并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到作品的内涵,既突破了本文的难点,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六)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提出疑问:同学们,生活中母爱无处不在,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滋润着我们。泰戈尔笔下的孩子愿意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如果你也具备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化,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呢?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明确: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老师相信如果你们的父母也在场,一定会深受感动,并为你们的这种行为深感自豪。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及自身生活体验,齐读课文。4.学生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给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整体的,不断建构的教学平台,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不要凝固学生的思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环节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启了学生无穷的思维空间,而且通过学生的内心告白,再次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深深爱意及回报之情。]

(七)总结概括

这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母子之情,正是因为母亲无私的爱,才会引发“我”奇妙的想象,把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从而也体现出“我”对母亲最圣洁、最美丽的爱,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好好珍惜母爱,细细品味母爱,懂得去回报母爱以及关心过我们的所有的人。(连线,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既与板书相照应,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此时,学生对本诗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八)板书设计:(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此板书设计既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简洁明了,又是对全文的概括与总结,让学生一目了然的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九)布置作业(出示课件)1.背诵课文,准备朗读比赛。

2.母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根据你的体会感受,你认为母爱就是什么呢?请用句式:“母爱就是„„”来表达。例句:母爱就是没完没了的唠叨。

[设计意图:阅读与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既是阅读训练的深化,又是写作训练的一种方式,两者可以教学相长,相辅相成。

第四篇:《散文诗二首》名师教案(2课时)

《散文诗二首》名师教案

教学建议

本文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3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但不限于亲情。本课中作者们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努力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

本课的两篇诗文,语言精美,均出自大家之手,但是作为自读课文,不宜过多深究,而应该以朗读、感受为主,训练学生的朗读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情感。“散文诗”的概念界定和文体特征比较复杂,冰心的《荷叶.母亲》是否属于散文诗也有不同意见。对此,初一的学生不必深究,教师作简单介绍即可。只要学生能把握两首诗的基本主题,能感受到两首诗的优美意境即可,教师应尽量节制对学生的强制性影响,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联想,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为什么说《金色花》描写的是一种“神性的日常生活”“有浓重的宗教色彩”?我们如何面对学生处理这种宗教内涵?

作者给母亲的生活又特设了一个宗教生活场景——她祷告、读《罗摩衍那》、黄昏时去牛棚。印度是一个尊崇神的国度。《罗摩衍那》在印度被看作是解决宗教、哲学和道德等问题争论的指南的圣典,牛在印度,被当作神灵受到崇拜。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充满诗意与神性的日常生活发生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这种爱润泽而空灵,神秘、恬淡而悠远。在这个家庭里,孩子快乐、自由,无时无刻不在母亲身边,就像一个爱的精灵,始终活跃在母亲的周围,让自己的芬芳环绕着母亲。母亲沉静、安详而又美丽、慈爱,即使对孩子调皮的责骂“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也有百般的疼爱。

在这个家庭里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自然、和谐,虽然这种生活本身浸透了宗教气息,但是这又何妨?因为这种充满诗意和神性的爱,让这个家庭以及这个家庭中成员的生命变得富足,这正是现代文明的发展中,感情逐渐物化,信仰日益迷失的今天的人们最需要的,所以我们需要引领我们的学生去享受这种精神生活,让学生的心灵诗意地栖居。

2.如何理解《金色花》最后一句“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我们要关注的是一个“要”字。如果去掉“要”字说明对话已经说出了,原

/ 9

句说明事实上母子间并没有对话。和文章开头那句“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中的“假如”相对应,说明整篇文章都是诗人在想象。

作者由假如我是一朵金色花开篇,一直想象到篇尾, 赏读时没有空洞之嫌, 反倒意味无穷, 正如黑格尔所说: “诗是心灵创造的新世界。”泰戈尔在《金色花》中就完全用一颗童心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真实世界。

这首诗在完全想象的领域内发生, 它的美好体验也许一直只在我们曾经意识领域内悄悄发生过, 在现实世界中也许我们永远得不到这样充分的呈现。于是在想象的真实里它让我们内心感动的体验更显得无以复加。

3.《荷叶母亲》的情感发展线索是怎样的?

写情感文章,那情感总得有个累积过程,而过程越自然越熨帖,情感才越显真实、饱满、深沉。

你看,“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遇上这种天气,碰上谁都开朗不起来。“烦闷”一词,极为妥帖。“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作家又多了些许感慨和惆怅。

幸好那朵红莲,“今晨却开满了”,亭亭玉立着,烦闷的心儿多少有了点宽慰,用“不适意”,质朴而准确。

但偏偏这时 “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 “打得左右攲斜”。想去帮忙,因是电闪雷鸣,女孩儿 “不敢下阶去”,也在情理之中,眼睁睁看着红莲被大雨肆意地蹂躏,当然 “无法可想”。

待坐到母亲旁边后,“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荷叶恰到好处地护住了红莲,了却了作家想帮忙的心愿,因而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自然散尽了。虽 “雨势并不减退” “雨点不住地打着”,但由于有 “勇敢慈怜的荷叶”在上,“红莲却不摇动了”。作家也 “深深地受了感动”。

从观看自然界的荷叶护红莲到引发联想,感情在真实的积淀中渐浓渐深,一切都水到渠成,毫无生拉硬拽之感。不像当今有些散文,情感虚浮又要惑众,只有搔首弄姿,无病呻吟。而冰心的这篇文章区区五百多字,却如此撼人心魄,原因在于支撑全文的是至真至深之情。

《散文诗二首》教案设计

/ 9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不具备欣赏诗歌的经验,还不能揣摩和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性并加以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也有困难,对于诗歌主旨和情感内涵的丰富性还不能准确全面地说出,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将诗歌与生活经验结合。

二、教学目标 1.语文常识:

(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2.语言:

(1)积累重要的词句。3.阅读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2)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4.写作:

(1)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三、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2.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3.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资料补充法 第一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重难点)3.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重点)4.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重点)

5.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 9

(一)导入 PPT展示:

(1)他是一位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2)他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3)他一生写有诗集五十多部,中长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百余篇,戏剧二十余种。

(4)他的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

他是谁?——泰戈尔。20世纪初,是他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在经历了这样的遭遇后,他写下了一首《金色花》,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却使他做出世界上最柔和甜美的爱的颂歌。他想通过歌声,把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齐声朗诵这首《金色花》

(二)问题探究1:扫除字词障碍

匿笑(nì)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沐浴(mù 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嗅(xiù)闻(气味)

(三)问题探究2:明确诗歌感情基调

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读完后请学生起来说一说文中的哪些句子应以怎样的情感去朗读。

教师引导:(每一句引导之后,都带领学生读出该句的情感)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孩子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撒起娇

/ 9

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四)问题探究3:分析诗歌内容

1.诗中孩子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 明确:他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2.《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你能来读一读这几次嬉戏吗?(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3.“你这坏孩子”一句的含义理解,妈妈是否真的认为“我”是一个坏孩子?该以怎样的语气去读妈妈的这句话呢,你能示范一下吗?

不见孩子,妈妈心里多么着急,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日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4.孩子为妈妈做了好事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 明确: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五)总结

1.“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样的形象?(畅所欲言)妈妈:喜爱自己孩子 呵护孩子。孩子:调皮 可爱 体贴。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这就是母爱!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再读全诗,相信你一定会读得比一开始更有体会。

(六)课时作业

1.泰戈尔借助奇特的想象将主人翁化作一朵金色花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如果你也忽然具备了文中小孩儿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假如我变成了一„„

/ 9

2.抄写“读读写写”3遍 第二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2.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重难点)

3.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诗文。(重点)

4.培养学生通过咀嚼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重难点)

5.体验母爱,在生活中学会感恩。(重点)6.对比与《金色花》的异同

二、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

(一)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心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你知道的有关母爱的诗句。

一次回眸,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 我们来学习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齐读)

作者介绍: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小学时学过冰心的作品《忆读书》《山中杂记》《再寄小读者》。

(二)问题探究1:意象分析

1.从文字中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红莲?(1)红莲菡萏:

美丽的红莲,“亭亭”“ 立”。写出了红莲的美丽袅娜娇弱。“立”能不能换成“长”?不能,“立”写出了红莲生长时亭亭玉立的姿态,而“长”体现不出莲花生长的形象。看到这株红莲你会产生什么情感,(喜欢怜爱),试着读一读?

(2)雨打红莲:

柔弱无助,正遭受暴风雨的袭击,哪些词句能体现红莲柔弱无助?(大雨 愈下愈大 左右攲斜、作者的心情)

/ 9

(3)荷叶护莲:

幸福幸运的红莲。当这株美丽的红莲孤独无助的时候,一张荷叶倾侧下来。为她遮挡风雨,帮助红莲顺利躲过了暴风雨。

(三)问题探究2:把握情感、主题

1.文中写了莲花、荷叶、母亲,说说文章最主要要赞美的是哪一个呢? 明确:母亲

2.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那我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

明确:不好,写红莲是为了写荷叶,写风雨中红莲的变化即荷护红莲,很自然就让人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歌颂母爱

3.完成下表:

红莲转危为安,作者的心情也由烦闷变为感动,可见作者的心情和红莲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4.为什么4—6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读4——6段之后思考问题。

作者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飘散在水面上,7 / 9

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攲斜。“我”无法可想。“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这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5.荷叶何以让作者联想到母亲?

明确: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 母亲也保护着“我”不让我受到伤害和遭遇不顺。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的情感?找出关键句子。

句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 下的荫蔽? 情感:赞颂母亲、歌咏母爱。

(再自由朗诵本诗)

(四)问题探究3:写法指导

1.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母亲。作者是借助哪种具体形象来歌颂的?荷叶。

2.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寄情、触景生情、寄情于物、借物喻人)3.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情感。

(五)总结

《荷叶 母亲》所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融入了母亲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临睡前掩紧的被角。用心爱着孩子是母亲生命的习惯。母亲就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湾,当风雨袭来时,她们都会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在母爱的伞下,一切暴风雨都是脆弱的水珠。母亲一切的辛劳与无私付出,都是为了让子女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这就是母爱的伟大。相信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张永远为我们遮

/ 9

蔽 的“荷叶”。我也相信当未来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人生辽阔的蓝天的时候,一定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最后再让我们深情地朗诵这首献给母亲的诗。

(六)问题探究4:对比《金色花》与《荷叶 母亲》

这本课的两首诗均为散文诗,那么两首散文诗有哪些异同点?老师给大家提供几个思考维度:情感表达、主题、写作手法、语言、内容。大家先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补充。

相同点:

① 情感表达:都是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② 写作手法: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不同点:

①语言角度:《金色花》语言质朴。《荷叶•母亲》语言淡雅清婉 ②写作手法角度:《金色花》因情造景。《荷叶•母亲》是触景生情 ③表达主题角度:《金色花》中既有母爱的光辉,还有孩子的爱心。《荷叶•母亲》更多的是赞美母爱。

④写作内容:《金色花》写一天时间里儿子三次与妈妈嬉戏,《荷叶•母亲》则是由雨中荷叶护红莲的情景联想到伟大的母爱。

(七)课时作业

1.冰心把母亲比作荷叶,你想把母亲比作什么来表达对于母亲的爱呢?你能否也用散文诗的笔法来完成一首小诗。

2.你能说一说《荷叶母亲》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吗?

解题思路:先找到提到母亲的句子,明白母亲没有正面出场,完全使用了象征手法——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象征了母亲对女儿的心灵庇护。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包含情感的文字,表现了母爱的动人,“母亲”正是这样一个保护孩子的形象。

/ 9

第五篇:教学设计 散文诗二首

7* 散文诗二首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以培养语感。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中遇到疑难语句或意蕴丰富的形象,可以采用质疑讨论的方法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诵读中,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重点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难点

体会散文诗的写作特色。

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1.歌曲《烛光里的妈妈》。2.作者冰心的简介。3.课文录音。

4.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5.PPT演示文稿。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母爱是世上最伟大、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它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同学们,当你沐浴着母爱的光辉时,你是否想过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作者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例句: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2.小组赛读,每组代表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3.齐读,再次感受语言美。

四、课文精读 1.《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三次嬉戏: 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性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为了瞒着妈妈。

4.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当妈妈一整天都找不到儿子,那种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责怪孩子,但责怪中透出的是至真的母爱。

5.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一是印度人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五、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总写“我”想变成金色花的愿望及目的。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三次嬉戏场面。母亲祷告时,悄悄开花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寻找时,恢复原形跳到母亲面前。

六、文章主旨

《金色花》用充满童真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又稍带顽皮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达了他与妈妈难舍难分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七、写作特点 1.富有童趣。

《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来写的。一开始,这个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为什么要长在树的高枝上呢?“为了好玩”,这样的回答就完全是儿童的逻辑了。当妈妈寻找他时,他“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顿时,一个调皮、狡黠的孩子形象便跃然纸上。最后一句又将孩子的调皮描写得淋漓尽致。

2.清新隽永。

纵观全诗,没有华丽刻意的辞藻,所用都只是平常语句,但却丝毫没有给读者苍白贫乏之感。相反,这些简单清新的语句,更好地表现了作品的主旨。

3.意蕴深刻。

《金色花》可说是一首雅俗共赏的好诗,作为读者,我们既可以从我们平常的生活经验出发,认为这是一首表现母子之爱的散文诗。也可以结合诗人的一贯风格,从宗教感情、宗教思想的角度来分析本诗,把本诗的主题理解为敬颂神灵。

八、布置作业

请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本首诗对应作业部分。

九、板书设计

开放花瓣散香气色三次嬉戏投影子在书页上 花求妈妈讲故事母子对话:母子情深金 捉迷藏:看妈妈工作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泰戈尔的《金色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看看作家冰心是如何表达自己对母亲的依恋的。

二、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集有《寄小读者》《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

三、整体感知

1.老师示范朗读,学生圈点勾画,把握文章大意。

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雨打风摆的荷花,而母亲则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

2.理清结构层次。

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四、课文精读

1.园里莲花有很多,作者选择了其中两朵来写,这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衬托两朵莲花,一白一红,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表现了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2.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接着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以花喻人埋下伏笔。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有八年未看到莲花,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己的印象深刻。

3.作者在风雨中几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一看红莲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 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莲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红莲首次登场。

二看红莲

心情:不适意 徘徊

环境:雷声作了 雨愈下愈大 红莲:左右攲斜 无依无靠 三看红莲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 感动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摇动

由荷叶保护荷花自然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联想丰富,文章结尾,升华主题。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心中的雨点”?

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字里行间充溢着对母亲炽烈的感激、爱恋和赞美之情。这样讴歌母爱,联想丰富,自然贴切,新颖独特。“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5.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试从写景、意境、感情三个方面进行赏析。文章美在三处:一是场景美。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二是意境美。作者被美景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三是情感美。母爱是纯洁的,总是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量;母亲是无私的,她将永远罩临着你,伴随你一生。

五、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父亲的朋友送我们两缸莲花,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描绘雨中荷叶护红莲的动人情景。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点明主旨,表达作者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六、文章主旨

《荷叶·母亲》通过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抒发了对母爱由衷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七、布置作业

请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本首诗对应作业部分。

八、板书设计 忆故乡莲花——莲花初绽——引出回忆

荷叶·母亲歌颂母爱 雨打红莲——心神不宁赏雨中莲花荷叶护莲——心情释然

本课教学,由于两首散文诗都有很强的抒情成分,因此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表现力、熟悉文章内容。这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

下载7 散文诗二首(教案)(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7 散文诗二首(教案)(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7《散文诗二首》精品教案(精选五篇)

    7 散文诗二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在学习中遇到疑难语句或意蕴丰富的形象,可以采用质疑讨论的方法学习。 3.在诵读中,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教学......

    7、散文诗二首 教学设计

    7、散文诗二首 教学目标: 1、掌握散文诗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两首散文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3、熟读背诵两首诗。 教学重点:准确领悟......

    陆游诗二首教案

    陆游诗二首教案 《游山西村》 作者及背景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陆游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其诗......

    李白诗二首教案

    《李白诗二首》教案 一、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附近的秦安县),隋朝末年其先祖因罪住在中亚细亚。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学术界说法......

    21诗二首 教案

    21 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8个生字。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洋溢的浩然正气,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革命烈士诗二首》教案

    《革命烈士诗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有感情的朗读两首诗歌 2.感受革命先辈的献身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3.能说出两首诗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感受革命先辈......

    《中国当代诗二首》教案

    8.中国当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简史。 2了解曾卓、海子的简历及创作特点。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吟诵、感悟和理解能力,感悟这......

    《现代诗二首》教案

    《现代诗二首》教案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这里所选的三首现代诗,它们在表现手法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见物起兴”,并运用了比喻、反复、象征手法来表现诗歌的主题,诗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