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论文苏少春
“玩中学”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新教学法
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中路小学 苏少春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型课程,它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因此,我们要上好这一门课程,必须用心去探索新教学法,让它真正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培养学生的能力。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1.寓学于‚玩‛,让学生‚玩‛有所得。2.在‚玩耍‛中锻炼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3.‚玩‛出名堂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关键词]:玩
动手
实践
探究 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型课程,它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因此,我们要上好这一门课程,必须用心去探索新教学法,让它真正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培养学生的能力。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
一、寓学于‚玩‛,让学生‚玩‛有所得。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那么,我们如何能拨动这根心弦呢?最厉害的武器非‚玩‛莫属了。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动力,孩子能在玩中激发求知欲和创造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尊重与呵护小学生兴趣、爱好,保护孩子‚爱玩‛的天性,让孩子能寓学于‚玩‛。当然,我们要使课程‚好玩‛,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把它当游戏去玩。让学生享受教育游戏所带来的愉悦,可以使他们的整个身心处于学习游戏的状态:自由、投入和忘乎所以。在‚忘乎所以‛中不知不觉已经‚玩‛有所得。如我上三年级综合实践课第二课‚岭南佳果‛的时候,就跟他们玩了‚水果大战‛游戏。一听到这个名字,孩子已经先兴奋起来了,都兴致勃勃地准备好各自小组的水果,五花八门的,橙子,苹果,葡萄,石榴……全班一共七个小组,我一声令下‚比赛开始,限时二十分钟‛孩子就迫不及待动起手来制作水果拼盘,课堂热闹非凡,孩子的制作顺利地完成。完成后每个小组要将水果拼盘的材料、步骤、水果的营养成分一一记录下来。‚水果大战‛游戏不单让孩子‚人人有的玩‛,而且‚玩有所悟‛,悟得不同水果的特点和营养。
二、在‚玩耍‛中锻炼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 ‘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里清楚地说明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之一‚实践性‛。这些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具备‚会 做‛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摆在了突出的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就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就是要动手去体验,体验生活,体验知识,体验社会。我们提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玩‛起来,恰恰就是放手让孩子动手去体验。
1.让学生尽情地‚玩‛,大胆动手,唤起学生的动手热情。
此处的‚玩‛,不能止步于‚游戏‛了,更应该是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去做,锻炼动手能力。并且要唤起学生的动手热情,让他们体验动手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然,放手让学生去干,可不是让他们去‚自生自灭‛。老师作为一个指导者,‚退居二线‛。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鼓励。
2.在活动中注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三动‛结合。
活动课就是要‚玩‛,‚玩‛的新境界是‚三动‛结合。‚动手‛之前要‚动口‛,动口之后要‚动手‛,‚动手‛过程中要‚动脑‛;‚动脑‛之后还要‚动口‛-交流经验。‚三动‛结合,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上课之道。在‚玩具总动员‛这课中我让孩子做‚小小设计师‛,动手制作一款自己喜欢的玩具。动手前让孩子们先说说自己的构思;然后动手做,小组合作制作玩具,小组长安排组员的分工,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有的拿硬纸做机器人,有的拿可乐瓶要做个塑料球……最后展示玩具作品,进行经验交流。交流设计的玩具的名称、外观、功能或玩法,甚至可以说明用什么材料制作,采用什么作为能量。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在这种眼、手、脑‚三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充分发挥了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人,感受到实践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玩‛出名堂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单要玩有所得,更可以玩出‚名堂‛来。此处的‚名堂‛正是对问题的探究能力,更是在探究中的创新精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说:‚我们将始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这门课程,已成为小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必要途径。而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
1.自主探究的趣味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就必须令探究具有趣味性。综合实践课具有更多的趣味性就可以贴近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校园安全电子眼》课堂教学中,我主要的做法是通过针对校园存在的安全隐患,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成8个活动小组,制作校园安全标志牌来提醒同学;各小组方案展示,同学们提出修改意见;最后各小组展示设计的校园安全标志牌,向班级同学介绍所设计标志牌的意义及作用。学生兴味昂然,答案各不相同,也都各有理由。类似这节课的一些让学生喜欢的探究活动在之后的综合实践课都去尝试了,让学生做到有所发现、有所成功、有所快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地激发起学生们对综合实践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
2.自主探究的创新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行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特别强烈。‛然而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薄弱,创新能力意识差,总是简单地去模仿,作品缺乏独特个性和新意。因此,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努力培养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学习,真正做到‚玩‛出‚大名堂‛。
在《认识蚂蚁和白蚁》中的 ‚寻访大行动‛一课中,我让孩子去校园寻访蚂蚁。刚宣布完,孩子已经欢呼起来了。孩子兴味盎然,因为在他们眼里,蚂蚁就是他们的朋友。他们非常乐意去接近它们。有孩子拿来面包喂蚂蚁,观察它们如何搬运粮食;有孩子还找到了它们在校园的窝,在观察蚂蚁的‚日常生活‛……总之,这一节寻访行动课,每个孩子都如此的忘我,仿佛自己是蚂蚁中的一员。我知道,这节课已经让孩子化身‚福尔摩斯”了,已经探索出了一些蚂蚁家族的奥秘了。所以我趁热打铁,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发现。小冬说:‚一窝蚂蚁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家庭与家庭之间互不来往,相遇了就要发生一场战争。‛小琪说:‚我刚才发现了一只特别大的蚂蚁,我觉得她就是蚁后。因为她体型大,特别是腹部大,而且触角和其他蚂蚁不一样,比较短……‛小琪刚说完,小基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觉得蚂蚁的生活像我们人类,工蚁和兵蚁是这个大家庭中的劳动者和保卫者。就像我们的爸爸妈妈一样是家庭的守护者。‛……学生的发现五花八门,俨然一个探索者在作‚学术报告‛。每个人的答案各不相同,也都各有理由,却又散发着个性的光芒。
因此,我们应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巧妙设计系列活动,开展以学生自主性、实践性为主的活动。让学生在快乐的‚玩耍‛中实践和探索,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到实处!真正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改论文
语文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教改论文
内容摘要: 关键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语文的“文化”性质,其“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处于主要的地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是语文改革的必然趋势。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正是语文教学创造性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园地。
数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把自己在语文教学中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谈一点看法:
一综合实践课的形式
综合性学习的操作形式,一定要多种多样,让学生有新鲜感、好奇感,而且在活动中,教师应不断地进行指导、点拨、咨询、协调和帮助,让学生有兴趣地做下去,从而得到体验,促进发展。学生是主体,要全程、全员、全面地参与活动。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1)、竞赛型。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如:查字典比赛、成语串联、朗诵会、辩论赛、课本剧表演赛、演讲赛等等。通过这些竞赛可以使师生沟通,达到共同进步。这也是教学相长的真谛。活动时也可以模仿电视综艺节目的布局,全体学生分红、黄、绿、蓝几队或甲、乙两队,或是几大方阵,进行对抗赛,活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话题来确定,如:“我的座右铭”、“攀巨人铁肩——名人故事比赛”等等。这些活动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怎能不喜爱语文呢?
2)、表演型。初中学生很愿意模仿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课本剧或童话剧,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还能在某些课文的情节空白、浓缩处,拓展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象力,促进语言发展,增强自信和勇气。如学习《丑小鸭》《木兰诗》等课文后,我组织学生自己创作、设计、表演课本剧,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获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这些表演的成功,激发起了学生的表演欲望,于是我又设计了一次成语典故表演大赛。另外学生们自编自演的小品也能让人明辨是非,身临其境。
3)、辩论型。中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常常为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根据这一特点,我常在课上开展一些小小的辩论会。学生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中唇枪舌箭,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如:学习了《丑小鸭》之后,同学们对“逆境有利于成长”还是“顺境有利于成长”展开辩论;学习了《伤仲永》后,又为“先天条件是成才的关键”还是“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而辩论,通过这些争论,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另外,在同学们推荐下,我们还进行了“中学生能否穿前卫时装”、“开卷有益无益?”“成功是靠实力,还是机会”等辩论赛。学生们的观点之鲜明,用词之精彩,辩护技巧之高超,令我佩服不已。我想:学生是有无穷潜力的,做为老师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们的潜能。
4)、游戏型。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如:在学习第一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时,我把课堂变化成“实话实说采访现场”,让每位学生都做课文中的“我”、“爸爸”,老师则变成主持人,“角色体验”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锻炼了他们的口才。至于成语接力、联词作文,这更是我们的保留曲目,常玩不衰。
5)、赏析型。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我开设了一些赏析型活动课,由各个小组确立一个主题,分头搜集资料,集体展示。在活动中,涌现出“神游水浒”、“秋雨诗意”、“走近冰心”等不错的赏析课。
6)、旅游型。生活水平提高了,趁着“五一”、“十一”、寒暑假,很多学生都随家人出去观光旅游,回来后,总有说不完的新鲜事、希奇事。在学了《春》、《济南的冬天》、《秋天》、《山中访友》等课文后,让曾旅游的同学当小导游,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大自然,再现美景。不少同学还带来了数码相机拍摄的精彩画面,让“在家”的同学一起分享。这些活动课体现了他们一定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他们的丰富的创造力。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面,而且对于语文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引导。
语文活动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必须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服务课堂,开放课堂,引入竞争,想办法刺激学生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应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课内课外都营造一种语文学习的氛围。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保证
布鲁纳认为决定教学效果的三个变量分别是认知前提、情感前提和合适的教学方法,它们所起的作用分别是50%、25%、25%。我们以往的教学过于符号化、抽象化、狭窄化,教学方式单一,从而致使学生失去了求知欲,学习兴趣也得不到激发。而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调查、访问、比赛、展示、交流、游戏、创作、演课本剧、办小报等这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去灵活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学生自身兴趣的学习(主动学),并非老师要他们学习(被动学)。
因此,在确定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时,教师必须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多问问自己:“这个话题学生感兴趣吗?”、“这个话题对学生有价值吗?”„„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经常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有时不妨做一个“煽风点火”者,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活动告一段落,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向新的“问题场”,使学生不断处于“探究—→认识—→再探究”的上升式螺旋中。
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是顾问,是辅导员,也是学习的伙伴。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范例和建议,以及进行调查、实验、研究的方法,逐渐教会学生怎样搜集、处理、运用信息,怎样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但是,活动的自主权属于学生。让学生“在游泳池里学游泳”,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要根据需要原则寻找学习伙伴,成立活动小组,合作完成问题和项目,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的办法,共享发现和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注意活动铺开的面要广,参与的人数要多。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活动中应引导学生找准坐标,展示自我。
科学的评价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采取一定的评价机制,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课的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强调的是会学,而不一定要学会,所以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关键要注重过程的考查,并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表现出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具体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和经验,以及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应该坚持学生自我评价。因为整个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过程,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只是学生的一个合作伙伴,因此在评价体系中必须坚持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防止重结果轻过程。过程是关键,只重视眼前的结果是一种“近视”行为,重视当下的“过程”正是为了更丰硕的结果。
防止“唯语文”倾向。要突破传统狭隘的语文学科的课程观,重视对学生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防止为出成绩而使综合性学习成为少数学生的“专利”。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参与者,教师的任务是让活动成为一个“场”,每一个学生都被吸引到这个“活动场”中,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我的爸爸妈妈》
一、教学目的通过进行《我的爸爸妈妈》这个综合实践活动,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学会感恩。
二、教学过程
(一)观察了解,作好铺垫
汇报课之前一个月,教师布臵了三年(2)班学生三项任务:
1、随父母到他们的工作单位,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
2、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
3、亲手做一份礼物送给父母。
(二)真情互动,爱的交流
[学校邀请了三(2)班的家长参加汇报课]
1、导入:老师先贴出涂粉红色的“妈妈”两字,然后说自己觉得“妈妈应该是漂亮、温柔、勤劳的”,你们心目中觉得妈妈是怎样的,想用什么颜色代表“妈妈”。接着“爸爸”两字是棕色的,你们猜老师为什么选棕色?最后才出现“我的”两字,揭示主题。
2、请学生用相片简介父母的特点、工作状况;
*个别学生展示,然后四人小组交流。
3、调查学生坚持做家务情况。
*只有两个同学表示能够坚持。
[交流、体验]:父母为孩子们付出了九年的心血,每天重复地照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孩子们坚持一个月的家务都那么难,可想而知是父母对孩子无比的爱使他们坚持了艰辛的岁月。
4、分别向家长、学生了解他们是否知道对方的生日。
*父母全部都举手,表示知道孩子的生日,但学生举手的了了无几。
[交流、体验]:同学们知道吗?你们的出生日就是父母亲的受难日,许多妈妈是
1冒着生命危险,许多爸爸在产房外焦急的等待。因此,在你们高兴地过生日的时候,给你们的父母送上礼物或者说声“谢谢”吧!他们给予你们生命,含辛茹苦地抚养自己成长。
5、做个游戏看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了解有多少。
*游戏规则:随意点出一名学生,让他讲到场家长的特征(身材、相貌、喜好、工作等,让全体家长背对学生,凭学生所讲的特征判断是否在讲自己。然后请家长讲,学生猜。
[交流、体验]:互动的游戏环节让家长和学生都体会到要多观察、多关心对方的事情,了解除学习(工作)外的其他生活习性。
6、师讲故事。
*选取了两个分别关于父亲、母亲的感人故事和大家分享。
故事一:母亲用鲜血洒在雪地上让救助人员发现,从而救了自己的孩子,自己却牺牲了。
故事二:一名父亲为给孩子一个好的影响,从邪道走向正规,被黑社会杀害,他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国家飞行英雄,以爸爸的名字去命名机场。
[交流、体验]:在我们的生活中,爸爸妈妈为孩子牺牲了许多时间、娱乐、事业甚至生命,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吗?或许那两个故事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我想每一个父母都不同程度地为你们付出了很多,让我们记住生活的点点滴滴,那里充满了父母对我们的爱。
7、老师大胆地用自己真实的感受与学生交流。
*老师从小任性、调皮,当妈妈后领悟了“妈妈”的含义,可惜妈已远去,悔恨与内疚萦绕心头。自己的孩子用稚嫩的方式写几个字、画一幅画送给我,我会感到无限的安慰。
(当老师把自己写给已经去世母亲的信拿给大家看时,真情所致,在场所有的人都落泪了。)
[交流、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更能体会父母的爱,趁他们健在给予真心的感谢和回报吧,你们的乖巧、懂事就是给父母最大的安慰。
8、老师播放《念亲恩》《懂你》等歌曲渲染环境,学生赠送自己做的礼物送给到场的家长。
*场面非常热闹、感人,许多家长和学生再次流下了热泪。
(三)布臵作业
*写一篇习作,记录参加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或感受,也可以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一、教学目的通过进行《感谢爸爸妈妈》这个综合实践活动,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学会感恩。
二、教学准备:
两周前布置学生完成几项任务:
1、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
2、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
3、亲手为父母做一份礼物。
《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伴奏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作好铺垫
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两周前老师交给大家的任务你们完成的怎么样?今天给大家做个汇报好吗?
(二)真情表白,传递爱的信息
1、导入:你们心目中觉得爸爸、妈妈是怎样的?
2、你知道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的工作情况你了解多少?
生回答
3、你觉得你的父母辛苦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工作呢?
生回答交流
4、你是否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说说你做家务的体会。
生交流谈体会,多数认为做家务很辛苦。
5、父母每天除正常的工作外,还要承担许多家务,他们多辛苦呀,可他们从来没有过抱怨,那我们应该怎样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呢?
生交流(有的说继续分担家务;为父母捶背;帮父母沏茶;为父母洗脚洗袜子;父母过生日时送礼物等)
6、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大部分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只有个别学生知道。
[交流、体验]:同学们知道吗?你们的出生日就是父母亲的受难日,许多妈妈是冒着生命危险,许多爸爸在产房外焦急的等待。因此,在你们高兴地过生日的时候,给你们的父母送上礼物或者说声“谢谢”吧!他们给予你们生命,含辛茹苦地抚养自己成长。
7、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吗?
(三)、感受父母的爱
1、师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
2、学唱《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
3、你能给大家讲讲爸爸、妈妈爱你的小故事吗?
4、你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你打算如何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生回答
5、你给父母做了一份什么礼物?
6、当你把礼物送给爸爸、妈妈时,他们的心情如何?
(四)感恩父母,爱的升华
把你对父母的爱传递给他们,可以写张贺卡送.......的祝福,也可以为父母洗脚、洗衣服,表达自己的爱。活动反思:目前独生子女比较多,很多孩子对父母的关爱熟视无睹,认为是理所应当。二年级的孩子价值观和是否观念还不够成熟,有的孩子互相攀比,仅仅为了一件事或一句话,就和父母使性子,还有的孩子认为父母没有给他买高级玩具就是不爱他。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还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从内心深处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感受到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对父母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在日常生活中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回报关爱自己的亲人。
课后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家长们也反应孩子最近懂事了,回到家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
前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学校依法办学的具体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严格按照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开足课时,课时可以采取分散安排或集中安排,也可以采取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安排。学校如果是分散安排,则三、四年级每周3课时(含信息技术1节);
五、六年级每周2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四大领域是一个有机整体,实施中不要人为的强行割裂,如“研究性学习”应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可以产生“研究性学习”探究的课题或问题;同时“信息技术”又可作为一种学习手段,运用于“研究性学习”过程。教学时可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效果。活动主题参考:
1.与教育工作想结合:
a.校园安全:防震与自救,进行手抄报展示。
b.老师指导三年级小朋友“了解‘手足口病,关注人类健康’”。通过搜集资料,播放视频,制作海报,校园宣传等形式,全面了解,及早预防,增强健康意识,关注公共卫生。指导学生开展《校园卫生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制作手抄报、采访医生等形式,全面了解“手足口病”,学会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2.与社区实践相结合:在高年级主要是以认识社会为重点,开展一系列以与时代同步的或时代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走进商店发宣传单、开展实地调查,进行手抄报展示,制作宣传标语、撰写小论文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调查错别字》行动
3.与学科相结合:采蜜集: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古诗记忆大比拼》、《名言警句伴我行》、等很多综合性的研究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查阅资料、写读后感,收获很多。活动主题:《走进公益广告》。
1、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实施缺少专职师资的投入与引领。
在我们调研的八所学校中,极大部分综合实践任课教师都是由语、数、外老师兼职,这些老师有的同时还是班主任,相对而言负担较重。综合实践活动材料需要寻找,活动方式富于变化,活动场所比较分散,活动结果难于预料,它的综合性、开放性与生成性对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构成很大的冲击。我们说,负担过重将会导致肤浅,专业师资缺乏是困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的一个核心问题,这种特殊的课程形态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课程的健康发展急需专职教师的投入与引领。
2、部分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上窄化了整合的内涵。各指定领域的内容不能充分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有些学校更多的是关注了学校各类活动及各学科的整合,忽视了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三大线索之间的整合,有的甚至在整合中丧失了本课程的特点(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这是不可取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借用学科教学资源,可以与校本课程结合,但不能盲目整合。
3、对综合实践活动任职教师的培训缺少系统性。开展长期的、多种形式的系统培训,势在必行。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给爷爷奶奶过生日
活动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多了,生活富裕了,讲索取的多了,讲奉献、回报的少了。这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开展关怀老年人的活动、拉近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距离,在青少年中提倡尊老爱老,弘扬孝道,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基本内容。
一、活动目的1、使学生知道社会是由许许多多家庭组成的;家中的老人曾为社会贡献、付出,在年老力衰时理应得到关怀、帮助。
2、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给爷爷、奶奶过生日的过程,参与家庭、社会生活,培养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感和安排具体活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关注弱势群体的良好道德品质。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家里老人和社区敬老院老人生活的音像资料。
2、准备角色表演用的道具、给老人过生日用的礼物等。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活动内容与方法
1、家庭调查:关心爷爷奶奶的生活观察、了解自己爷爷、奶奶的生活。学生在家中受别人照顾惯了,只由他们自己去做调查,不一定有预期的效果。但是学生组成小组研究,制定计划后去调查,情况就会明显不同。此环节也可以是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回忆、记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2讨论:我们能够为爷爷、奶奶做哪些事情。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开始讨论如何履行义务和责任。学生的想法可能不会相同,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增感、意义以及力所能及的角度,讨论大家的想法,归纳出一些可行的做法。3拓展与延伸:为爷爷奶奶过生日在此部分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考做法,即给爷爷、奶奶过生日。这是学生能够做到,而且是他们这种年龄的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这里的老人泛指家里的老人或社区敬老院的老人
A确定对象。过生日的对象应是大家公认的,对社会有一定意义的。比如,没有子女或子女远离身边的老人、身有残疾不能自理的老人,及曾经为社会做过突出贡献的老人等。
B思考怎样为老人过生日。这里既可从学生心理出发,比照他们过生日的做法,也要考虑一般老人的特点和具体对象的特殊性。可由学生先提出自己的各种想法,然后小组讨论拟定一个可行的方案
C模拟演示过生日的场景,是一次角色表演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扮演不同角色,尝试实际过生日。学生虽然有想法,但年纪小、缺乏经验,做起来与实际还有距离。对如何语言表达、赠送礼物等事前进行演练,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