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知识竞赛题(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20:1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知识竞赛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知识竞赛题》。

第一篇: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知识竞赛题

石油工程公司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知识竞赛

课程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多选题.环境保护坚持()的原则。

A.预防优先

B.保护优先

C.预防为主

D.综合治理

E.公众参与

F.损害担责.国家采取有利于()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A.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

B.保护和改善环境

C.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A.环境保护技术装备

B.资源综合利用

C.环境服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

A.财政

B.税收

C.价格

D.政府采购.国家在()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A.重点生态功能区

B.生态环境敏感区

C.生态环境脆弱区.国家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

A.调查

B.监测

C.评估

D.修复.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

A.同时设计

B.同时施工

C.同时投产使用 8.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的()。

A.技术

B.设备

C.材料

D.产品.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接受社会监督。

A.主要污染物的名称

B.排放方式

C.排放浓度和总量

D.超标排放情况

E.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单选题.国务院()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A.国土资源

B.环境保护

C.社会保障 A.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B.依法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C.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三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D.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每年()为环境日。

A.5月5日

B.6月5日

C.6月15日

D.7月15日.建设对()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A.社会

B.经济

C.政治

D.环境.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A.混合B.分类.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指标。

A.环境质量控制

B.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制度。

A.登记

B.备案 C.淘汰.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按照防治污染设施的运行成本、违法行为造成的()或者违法所得等因素确定的规定执行。

A.直接损失

B.间接损失

C.综合损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A.十日以上二十日以下

B.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C.十日以上三十日以下.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A.《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C.《民法通则》.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

A.主要责任

B.连带责任.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三、判断题.环境保护法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A.两年

B.三年

C.五年

A.2014/12/1 B.2015/1/1 C.2015/2/1 A.民事

B.行政

C.刑事 12.新修订《环境保护法》自()起施行。.违反环境保护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责任。8.新闻媒体无权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低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可以先开工建设,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实施。.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其他单位部门无权这么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环境保护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或环境保护税。.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可以排放污染物后再申请。.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31.国家强制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32.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3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突发环境事件以及环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情况等信息。

3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

35.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36.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

37.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38.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

39.提起环境诉讼的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40.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41.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只有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

42.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43.违反环境保护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44.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第二篇:《环境保护法》知识竞赛题

乐清市质量强市知识竞赛 《环境保护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发展旅游业应当实行政府主导、(A)、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A、统一规划

B、依法运作 C、个性发展

D、区域运作 2.环境法上的环境概念包括(A)

A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B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C工业环境与农业环境D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

3.环境法以调整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属于(C)

A公法范畴B私法范畴C社会法范畴D国际法范畴 4.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基本制度是(C)

A排污收费制度B限期治理制度C“三同时”制度D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5.破坏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A)

A过错责任原则B无过错责任原则C公平责任原则D危险责任原则 6.下列不属于环境行政责任形式的是(D)

A环境行政处分B环境行政处罚C环境行政赔偿D环境行政强制 7.下列不属于水污染防治特殊制度的是(D)

A总量控制与核定制度B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C划定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D“三同时”制度

8.固体废物污染属于(A)

A有毒有害物质污染B环境要素污染C生态资源破坏D生活环境污染 9.下列不属于生物资源保护范畴的有(C)

A野生动物保护B森林资源保护C土地资源保护D渔业资源保护 10.下列不属于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有(D)

A风景名胜区B人文遗迹C城市环境D自然保护区

11.当事人对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D)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A、30日 B、25日 C、20日 D、15日

12.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确立的环境污染危害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为(B)。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13.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C)年。

A、2 B、1 C、3 D、5 14.(B)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并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A、国务院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省 D、环保局

15.对确有必有拆除或者闲置的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征得(C)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能拆除或者闲置。

A、省级 B、地市级 C、所在地 D、县级 16.全国环境监测网分为国家网、省级网和(A)。

A、市级网 B、县级网 C、村级网 D、乡镇级网

二、多项选择题

17.全国环境监测网分为(ABC)。

A国家网

B省级网

C市级网

D县级网

E村级网 18.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行为主体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有(B)和(C)。

A、赔礼道歉 B、排除危害 C、赔偿损失 D、恢复原状

19.农业环境具有(ABC)的特征

A整体性

B地域性

C变动性

D不变性

E永久利用性 20.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原则主要包括(ABCD)。

A污染防治与保护相结合 B按流域或者区域统一规划

C污染防治与企业布局相结合 D污染防治与企业改造相结合 E全过程管理与监督

21.对固体废物实行“三化”管理是指固体废物的(BCD)。

A安全化

B减量化

C资源化

D无害化

E高效化 22.国际环境保护法的主体是(AB)。

A国家

B国际组织

C个人

D单位

E公民 23.我国公害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BC)

A没收财产

B赔偿损失

C排除危害

D责令停产

E责令恢复 24.行政处分的程序包括立案(ABCDE)阶段

A调查

B申辩

C报批

D决定

E备案

25.环境噪声按其产生的机理可分为(ABC)等。

A机械噪声

B气体动力噪声

C电磁性噪声

D工业噪声

E社会生活噪声

26.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主要包括(ABCDF)类型。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 D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E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 27.自然保护区分为(AB)。

A国家级

B地方级

C市级

D县级

E村级 28.行为者的过错分为(AB)。

A故意

B过失

C直接

D间接

E疏忽

29.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主要包括(ABCD)。

A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

B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

C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制度

D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E重点防治制度

30.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可分为(AB)。

A地质遗迹类

B古生物遗迹类

C古动物遗迹类

D古植物遗迹类

E文化遗迹类 31.预防水土流失的措施分为(ABC)措施。

A防范性

B禁止性

C控制性

D预防性

E可用性

32.草原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自然资源,具有(ABCD)特征。

A整体性

B分布的区域性

C潜力的更新性

D数量的有限性

E种类繁 33.大气污染的特点是污染(ABC)。

A速度快

B范围大

C持续时间长

D可隔离

E可流动 34.土地资源具有(ABCD)特点。

A面积的有限性

B位置的固定性

C功能的不可替代性

D生产能力的永久性

E利用的可再生性

35.风景名胜区按照其景物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分为(BCD)。

A村级

B市级

C省级

D国家级

E 镇

36.为了对自然保护区实行有效保护和管理,可以将其按照功能分区,分为(ABC)。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

D参观区

E游览区 37.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特点有(ABCDE)。

A污染源多

B分布广泛

C损害方式多样

D危害后果严重

E危害持久性强且难以消除

38.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一般都具有(AB)蔓延性等特点。

A.危害性极大

B.突发性

C.可测性

D.可控性

E.预见性

39.限期治理制度主要包括限期治理的(CD)和两个方面。

A.对象

B.内容

C.目标

D.期限

E.功能 40.环境监测报告分为(CD)两种。

A.表格型

B.数字型

C.数据型

D.文字型

E.图表型 41.全国环境监测网分为(ABC)。

A.国家网

B.省级网

C.市级网

D.县级网

E.村级网 42.按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不同划分为(ABC),是为了对其进行更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

D.参观区

E.游览区 43.排污收费具有(ABC)特点。

A.设立专项基金

B.纳入国家财政预算

C.强制性

D.随意性

E.不固定性

44.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的管理和使用。

A.征收标准

B.征收对象

C.征收范围

D.征收方式

E.征收渠道 45.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ABCD)。

A.行为违法

B.行为有危害后果

C.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行为者有过错

E.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不存在因果关系 46.行政处罚案件管辖可分为(ABCDE)。

A.地域管辖

B.指定管辖

C.级别管辖

D.交办管辖

E.移送管辖 47.(ABCDE)是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的主要原则。

A.全面管理与重点控制原则

B.全过程管制原则

C.风险控制原则

D.污染防治与安全管理相结合E.污染防治与质量管理相结合 48.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可以分为和(ABC)。

A.研究性监测

B.特定目的监测

C.监视性监测

D.环境质量监测

E.征收目标

49.(ABC)等是环境噪声按其产生的机理划分的。

A.机械噪声

B.气体动力噪声

C.电磁性噪声

D.工业噪声

E.社会生活噪声 50.环境影响评价具有(ABC)等特点。

A.客观性

B.综合性

C.预测性

D.多变性

E.稳定性

51.环境保护法的主体主要包括(ABC)等。

A.国家

B.国家机关

C.社会团体

D.企事业单位 E.公民个人 52.(ABC)是环境标准划分的三级。

A.国家环境标准

B.行业环境标准

C.地方环境标准

D.地域环境标准

E.整体环境标准

53.我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生产和使用(ABC)的农药。

A.高效

B.经济

C.安全

D.无毒

E.实用 54.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分为(ABC)等几种。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行政处分

E.刑事制裁 55.土地的基本特点表现在(ABCD)。

A不可替代性

B有限性

C不可移动性

D永续利用性

E无限性 56.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具有(ABCD)特点。

A.配套性

B.发展性

C.层次性

D.协调性

E.稳定性 57.(ABCD)是行政责任的主要构成要件。

A.行为违法

B.行为有危害后果 C.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行为者有过错

E.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不存在因果关系 58.环境依据其功能的不同分为(CD)。

A自然环境

B人工环境

C生活环境

D生态环境

E原生环境 59.我国《草原法》所称草原包括(DE)。

A草皮

B草坡

C 滩涂

D草山

E草地 60.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经历了(ABC)三个阶段。

A创建

B恢复

C快速发展

D挫折

E缓慢发展 61.(CDE)是环境影响评价具有的特点。

A多变性

B稳定性

C预测性

D客观性

E综合性 62.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具有(ABCDE)特点。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A污染源多

B分布广泛

C危害后果严重

D扩散范围大

E可与环境隔离(ABCDE)和开除是对国家公务员进行行政处分的主要形式。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撤职

E降级 按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可以将其划分为(ABC)。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

D参观区

E游览区(ABC)是按照环境噪声产生的机理进行划分。

A机械噪声

B气体动力噪声

C电磁性噪声

D工业噪声

E社会生活噪声 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和管理及使用。

A征收标准

B征收对象

C征收范围

D征收方式

E征收数量(ABCD)是行政责任的主要构成要件。

A行为违法

B行为有危害后果

C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行为者有过错

E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不存在因果关系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一般都具有(BE)蔓延性等特点。

A预见性

B突发性

C 可测性

D 不可预见性

E危害性极大 环境保护法的主体涉及(ABC)等。

A国家

B国家机关

C社会团体

D企事业单位

E公民个人(ABC)是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

A有限性

B不可再生性

C分布不均匀性

D可与环境隔离性

E可再生性(ABC)是土地调查包括的主要内容。

A土地权属调查

B土地利用形状调查

C土地条件调查

D土地统计调查

E土地面积调查

(ABC)的制度是“三同时”制度中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必须依法执行的。A设计

B施工

C投产使用

D规划

E评价

按照风景名胜区景物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分为(BCD)。

A村级

B市级

C省级

D国家级

E 镇级(ABC)是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形式。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行政处分

E刑事制裁(ABCD)是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

A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

B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

C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制度

D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E重点防治制度

行政处分的程序包括立案(ABCDE)阶段。

A调查

B申辩

C报批

D决定

E备案(ACDE)是环境标准体系构成所具有的特点。

A配套性

B稳定性

C层次性

D协调性

E发展性

三、判断题

78.环境依据其形成的要素不同进行划分,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79.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对故意实施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一般都规定应当追究其行政责任,对过失行为,在一定条件则规定不予追究。(√)80.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进行划分的。(×)81.环境保护法中的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大类。(√)82.行政处罚具有时效性,即指违法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83.行政处分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者实施行政处罚时,作为处罚轻重和免予处罚的各种情况。(×)

84.环境保护法规定了两类行政处罚形式,即对破坏环境者与对污染环境者的行政处罚。(√)

85.连带责任是指受害者不必提出包括致害者由过错等证据,只须提出致害者已有污染危害环境行为等“表面”证据,和自己受损失是由于致害者排污行为所致的事实,赔偿要求即告成立。(×)

86.国际环境保护法调整的范围包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地球环境,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层空间环境。(√)

87.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国际环境法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88.环境保护法的溯及力是指环境保护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和事件是否有效力的问题。(√)

89.限期治理的内容包括限期治理目标和限期治理对象。(×)

90.环境保护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重点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源以及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治理措施。(√)

91.排污单位必须如实填写申报登记表,经本单位主管部门核实即可,不需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92.临时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5年。(×)

93.土地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形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

94.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经历了创建、恢复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

95.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具有污染源多、分布广泛、危害后果严重、扩散范围大和可与环境隔离等特点。(×)

96.行政处罚是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于承担行政责任者给予惩罚的单方行动,不依相对人的意志为转移。(√)

97.公开原则是指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根据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决定给予行政处罚轻重的程度。(×)

98.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监督监测两类。(×)

99.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划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100.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是按照形成环境的要素不同进行划分的。(×)

101.电磁性噪声、固定噪声源、流动噪声源等的划分是按照环境的噪声源划分的。(×)

102.对固体废物实行“三化”管理是指对固体废物的安全化和高效化管理。(×)

103.英国是最早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104.公害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责令停业和赔偿损失。(×)

105.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地球环境,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层空间环境是国际环境保护法调整的范围。(×)

106.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是环境保护法中的两类行政制裁。(√)

107.警告是最轻的行政处罚形式,只能单独适用。(√)108.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是依据环境构成要素的不同进行划分的。(×)

109.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和赔偿损失是对企业职工进行行政处分的形式。(×)

110.我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是1982-1987年。(×)

111.连带责任是指受害者不必提出包括致害者由过错等证据,只须提出致害者已有污染危害环境行为等“表面”证据,和自己受损失是由于致害者排污行为所致的事实,赔偿要求即告成立(×)

112.过失责任是指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公民、法人,只要对国家、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客观上造成了损失,就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

113.草坪和草坡是《草原法》所称的草原包括的内容。(×)114.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及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环境保护的两个内容。(√)115.环境保护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是指环境保护法在哪些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

116.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变化或者改变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时,需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履行变更登记手续。(√)117.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是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的管理体制。(√)118.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主要是由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样品标准等构成。(√)119.环境问题按其造成的危害后果进行分类,划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120.国际环境保护法的主体是国家、国际组织和单位。(×)

121.《土地管理法》所称土地,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土地,主要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但不包括未利用地。(×)

122.国内首次生产和首次进口的农药,按照田间试验、临时登记、正式登记和事后试验四个阶段进行。(×)

123.国际环境法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24.我国公害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没收财产、赔偿损失、排除危害等。(×)

125.环境保护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和事件是否有效力的问题是指环境保护法的溯及力问题。(√)126.对固体废物实行“三化”管理是指对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管理。(√)

127.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形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是土地调查包括的主要内容。(√)

128.环境监测按其功能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监督监测两类。(×)

129.记过是最轻的行政处罚形式,只能单独适用。(×)130.环境保护法产生和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

13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早由英国提出(×)

132.对企业职工的行政处分形式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和留用察看。(√)133.行政处罚案件管辖可分为地域管辖、指定管辖、级别管辖、交办管辖、移送管辖等种类。(√)134.限期治理的内容和期限两个方面是限期治理制度的主要包括。(×)

135.行政制裁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而破坏或者污染环境,但又不够刑事惩罚的单位或者个人实施的一种行政惩罚措施。(×)

136.环境问题按其构成要素进行分类,可分为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

137.环境保护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138.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制定。(×)13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140.排污单位必须如实填写申报登记表,经本单位主管部门核实即可,不需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141.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及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环境保护的两个内容。

(√)142.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域和领海。(√)143.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环保部门给予奖励。(×)144.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145.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146.对不按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企业或单位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或关闭;(×)

第三篇: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知识竞赛及参考

2015年环保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1.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五条规定,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损害担责的原则。(B)A.政府为主 B.公众参与 C.部门配合

2.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A)A.举报 B.检举 C.报告

3.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 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B)A.停止审批 B.暂停审批 C.减缓审批

4.我国新《环境保护法》规定每年的 为环境日。(C)A.4月22日 B.5月31日 C.6月5日

5.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A)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一切单位和个人 C.各级环保部门

6.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 和有关部门备案。(C)A.国务院 B.地方政府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7.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A)A.建设单位 B.审批单位 C.监督单位

8.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C)A.一 B.二 C.三

9.向已制定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 的有关规定。(B)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0.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B)A.按份连带责任 B.连带责任 C.损害赔偿责任

11.我国新《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生态保护和 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C)A.生态补偿 B.优化环境 C.污染防治

12.我国新《环境保护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 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C)A.生态保护 B.新能源 C.环境保护

13.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B)A.责令停产停业

B.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C.移交司法机关

14.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A)A.责令恢复原状 B.移交司法机关

C.暂扣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15.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A)A.直接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

B.责令下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 C.向上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反应情况 16.我国新《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是指。(C)A.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总体

B.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C.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17.我国新《环境保护法》规定,有权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主体是。(B)A.国务院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18.新《环境保护法》规定,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A)A.开工建设 B.竣工验收 C.正式投产运行

19.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 承担侵权责任。(C)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20.我国新《环境保护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C)A.责令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整改 B.责令停产整顿

C.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21.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实行严格保护。(B)A.设立警示标志 B.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C.划定领导监管

22.我国新《环境保护法》于2014年4月24日第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次会议修订。(B)A.十一、八 B.十二、八 C.十二、七

23.负责组织农村生活废弃物的处置工作。(A)A.县级人民政府 B.各级人民政府 C.乡、镇人民政府 24.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 制度。(C)A.取缔 B.审查 C.淘汰

2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B)A.责令停产 B.现场检查 C.罚款

26.新《环境保护法》适用于。(C)A.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

B.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陆地领域

C.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27.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 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C)A.排污费缴纳信息 B.环保守法信息 C.环境违法信息 28.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 的要求排放污染物。(B)A.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 B.排污许可证 C.污染物排放标准

29.世界地球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每年 举办。(B)A.3月12日 B.4月22日 C.5月12日 D.7月22日

30.对于过期的化妆品怎样处理。(C)A.扔进可回收垃圾桶 B.扔进不可回收垃圾桶 C.扔进有毒有害垃圾桶 D.继续使用,不要浪费

31.垃圾分类最早从 开始。(C)A.日本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32.我国的爱鸟周是每年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B)

A、三 B、四 C、五 D、六

33.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心生长着我国古老树种“沙漠英雄” 的原始森林。(B)A.梭梭 B.胡杨 C.红柳

34.工业三废是指。(C)A.废水、废料、废渣 B.废水、废气、废料 C.废水、废气、废渣

35.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B)A.节电与电能 B.光与光能 C.节能与能源 D.核与核能

冷冻食品的制造要使用 倍于新鲜食物的能量。(B)A.二 B.五 C.六 D.十

37.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做痛阈,其声级为 分贝左右。(A)A、120 B、140 C、60 D、90 38.按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等。(B)

A、Ⅰ B、Ⅱ C、Ⅲ D、Ⅳ

39.PH值小于 的雨水称为酸雨,小于 被称为重酸雨。(C)A、5.6 4.9 B、7 4.9 C、5.6 4.5 D、7 4.5 40.家居用电: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电度数×。(B)A.0.275 B.0.785 C.0.89 D.1.25 41.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 %为宜,放得过多和过少都费电。(C)

A.100 B.60 C.50 D.80 42.根据空气 与高度的关系把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热层)、外大气层(外层)。(A)

A密度 B厚度 C温度

43.一节1号电池能使 的土地永远失去利用价值。(A)

A、1平方米 B、1000平方米 C、10平方米 D、100平方米

44.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选出你听说过得正确的。(C)

A.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24年 B.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83年 C.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

45..当前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的最严重的破坏是:。(C)

A.城市、交通建设占地 B.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C.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D.使用化肥使土壤酸化板结

46.关于保护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C)A.实行计划生育 B.划定农田保护区

C.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D.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土地沙漠地

47.达到同样照明效果,一支好的节能灯比普通白炽灯节电约。(A)

A、10%-20% B、30%-40% C、70%-80% 48.在垃圾分类时把废纸放入哪个颜色的垃圾桶中?(B)

A.黄色 B.绿色 C.棕色 D.白色

49.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 吨有机肥料。(B)

A.0.1 B.0.3 C.0.8 D.0.5 50.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多冬少,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居世界第88位。(B)A.1/4 B.1/2 C.1/8 D.1/10 51.2000年我国环境保护奋斗目标是,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A)A.基本控制 B.完全控制 C.彻底消除 D.部分消除

52.创建绿色社区的硬件要求较多。其中,不是硬件必备的。(C)A.节水节能设施 B.社区绿化 C.建有亭台池榭

53.汽车尾气中至少含有 种有害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C)A.50至100 B.100至150 C.150至200 54.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应该自觉地不用、少用。(C)

A.一次性用品 B.纸制品

C.难降解的塑料包装袋

55.人们常把 当作空气监测的指示植物?(A)A.苔藓植物 B.藻类植物 C.蕨类植物

56.一只燕子一个夏季能捕捉 只苍蝇、蚊子,对控制疾病有重要作用。(C)

A.80万 B.100万 C.120万 D.140万 57.3月22日,2月2日,3月12日,4月22日分别是 纪念日?(A)A.世界水日 世界湿地日 中国植树节 世界地球日 B.世界湿地日 世界水日 中国植树节 世界地球日 C.中国植树节 世界湿地日 世界水日 世界地球日 D.世界地球日 世界湿地日 世界水日 中国植树节 58.我国有许多世界珍稀动物,金丝猴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国家 保护动物。(C)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59.1992年6月3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又称为地球宪章,这是一个规范国际环境行为的准则。(D)A.里约热内卢宣言 B.人类环境宣言 C增长的极限 D.南极条约

60.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森,在《 》一书中,第一个勇敢地站出直言,人类要保护好自己的生息地,开创了善待环境的新时代。(C)A.寂静的春天 B.只有一个地球 C.环境医学 D.我们共有的地球

61.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指示下,国务院在 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A)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抚顺

62.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项。(A)A.基本国策 B.政策 C.方法 D.工作

63.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举报免费热线电话是。(C)A.12315 B.148 C.12369 D.12596 64.环保“三同时”制度是指。(B)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改造 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C.同时设计、同时改造、同时投产 65.国家为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而采取的最主要手段是。(A)

A.建立和强化环境行政管理机构 B.应用环境经济调节措施 C.强化环境刑事制裁 D.与企业订立环境协议

66.世界人口达到60亿的时间是。(D)A.2000年5月 B.2020年1月 C.1998年12月 D.1999年10月12日

67.新疆的动植物王国,被称为神秘莫测的仙境的是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A)

A.哈纳斯 B.天池 C.阿尔金山

68.如果全国3.5亿烟民1天少抽1支烟,每年能节约准煤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C)

A.15万吨 B.21万吨 C.18万吨 D.13万 69、2015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国家主题是。(B)A.向污染宣战 B.践行绿色生活 C.可持续消费和生产

70.地球表面虽然约70%被水覆盖,但能直接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的。(A)

A.1% B.10% C.20% 71.我们每天都十分舒适地回到自己温馨的家,但是我们的家里也有污染,你知道你的居室中 污染最重?(C)

A、卧室 B、客厅 C、厨房 D、洗手间。

72.使用空调消耗电量很大,夏天调到 度既相对舒适又省电?(B)A.25度 B.26度 C.24度 D.18度

73.下列 对河流或地下水的污染程度最小。(D)A.纽扣电池 B.洗衣粉 C.洗涤剂 D.食用碱

74.下列 发电方式采用的不是可再生能源。(D)A.风力发电 B.太阳能发电 C.生物质能 D.核能

75.“酸雨现象”属于A.自然灾害 B.水体污染 C.土壤污染 D.大气污染

76.中国能效等级共分 A.三 B.四 C.五 D.六

77.发展低碳的目的是 A.节约能源 B.应对气候变化 C.治理环境 D.突发奇想

。(D)级。(C)。(B)78.循环经济的本质是 经济。(D)A.市场 B.计划 C.泡沬 D.生态

79.以下可以减少碳排量的做法是A.将杂物放在汽车后备箱 B.多吃肉制品 C.穿棉质衣物

D.不用电脑时选择待机

80.绿色食品指 食品。(A.蔬菜,水果 B.绿颜色的食品 C.安全无污染食品 D.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

81.在下列废品中,如果没有回收大的是。(C)

A.废纸 B.废玻璃 C.废电池 D.碎木

82.中所含致癌物质最多。(A.水煮鱼 B.烤羊肉串

。(C))对环境造成危害最B)

C,C.炒面 D.煎饼

83.2009年,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发表讲话,第 次就气候变化问题阐述了中国的立场,其中特别提出技术创新是关键。(A)

A.一 B.二 C.三 D.四

84.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然而实际进展与预期相去甚远。(A)

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B.《京都议定书》 C.《巴厘岛路线图》 D.《哥本哈根协议》

85.塑料在自然界可停留。(A)A.100—200年 B.50年 C.10年 D.5年

86.合理的节能着装包括。(B)A.夏天穿西装打领带 B.秋冬两季加穿毛衣 C.冬天女士穿裙子 D.冬天男士穿衬衫

87.汽车在 状态下排放的一氧化碳最多。(A)

A.停车状态开发动机 B.高速行驶 C.中速行驶 D.超高速行驶

88.是人类为保护臭氧层正在采取的行动。(A)

A.使用无氟制冷剂 B.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C.使用无磷洗衣粉 D.少用煤

89.色彩浓艳的衣服一般所含 的含量偏高。(A)

A.甲醛 B.乙醛 C.铅 D.汞

90.冬天用煤火取暖或用热水器时,如果排气不良,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这实际是指 中毒。(BA.一氧化氮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就)D.二氧化硫

91.据估计在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吨。(A)

A.1.5 B.2.7 C.5.8 D.6.8 92.大自然中口香糖的分解约需要 年。(B)A.1-2 B.3-4 C.5-6 D.8-10 66.工厂废弃物中的汞可能造成食物的汞污染,引起人类的慢性汞中毒,以下几种食品受重汞污染可能性最大的是(B)。

A.牛肉 B.海鲜 C.青菜 D.西瓜

93.固碳也叫碳封存,包括。(C)A.物理固碳和化学固碳 B.生物固碳和化学固碳 C.物理固碳和生物固碳

D.物理固碳、化学固碳和生物固碳 94.对于保护候鸟,下面的哪种说法是不对的?(A)A、只要保护好它的繁殖地就行 B、要保护好水源

C、要保证候鸟有充足的食物 D、严禁捕杀行为。

95.当我们修建公路时 是必须要考虑的。(D)A.绕开保护区

B.为动物穿越公路修建通道 C.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D.A、B、和C都需要考虑

96.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电能,我国发电主要靠。(B)A.水力 B.燃煤 C.核能 D.石油

97.“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中 太多。(A)A、人和建筑物多 B、公园和草地多 C、白天和黑夜多

98.大量氮、磷等植物性营养元素进入水体后,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水生生物死亡,一般称为。(A)A.富营养化 B.湖泊酸化 C.湖泊氧化 D.重金属物质污染

99.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多冬少,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界第88位。(B)

A.1/2 B.1/4 C.1/8 D.1/10 100、目前,我区居民可以直接通过 行环境污染问题的投诉。(D)

A.拨打12369、12345进行电话投诉 B.通过区政府政民互动平台投诉 C.给区环保局写投诉信,进行书面投诉 D.以上全都可以,居世方式进

第四篇: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一、概况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于2014年4月24日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环境保护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完善了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强化了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法律条文也从原来的47条增加70条,增强了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

二、主要内容

(一)引入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新法明确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充分体现了环境保护的新理念。

(二)明确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原则。新法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 增加规定“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并明确“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污染者担责的原则。”

(三)完善了环境管理基本制度。

一是完善了环境监测制度。新法在第17条规定:建立环境信息共享机制,要求有关行业、专业等各类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臵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监测范围;明确了监察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二是完善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大了未批先建的违法责任,没有进行环评的项目不得开工,新法在第19条增加规定“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并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三是完善了跨行政区污染防治制度。新法第20条规定:“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强化了联合防治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

四是完善了防治污染设施“三同时”制度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区域限批制度,补充了总量控制制度。

五是明确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新法第63条规定,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任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且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拘留。

六是增加生态保护红线规定。新环保法第29条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

(四)突出强调政府监督管理责任

新的环境保护法调整篇章结构,突出强调政府责任、监督和法律责任。

新法在上级政府机关对下级政府机关的监督方面,加强了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的责任。同时,增加规定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并规定了上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对下级部门或工作人员工作监督的责任。规定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促使地方政府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具有监管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就是讲环境保护目标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大其在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五)设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专章(第五章)。新法专章规定了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政府和排污单位的监督。

(六)规定了公民的环境权利和环保义务。增加规定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臵,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规定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七)强化了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包括编制本行政区域环保规划、制定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现场检查、查封、扣押、等。

(八)强化了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保责任。实施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和危害、按照排污标准和总量排放、安装使用监测设备、建立环境保护制度、缴纳排污费、以及制定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

(九)完善了环境经济政策。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新法第33条增加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促进农业环境保护新技术的使用,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的监测预警,统筹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保护农村环境;规定“县、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第49条规定“施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及进行灌溉,应当采取措施,防止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增加规定“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农村生活废弃物的处臵工作。”

(十一)加大了违法排污的责任。解决了违法成本低的问题,新环保法加大了处罚力度。

一是规定了按日计罚制度。“按日计罚”,就是按照违法的天数计算罚款,不再是一次性罚金,同时罚款总额上不封顶,且建立“黑名单”制度,将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并向社会公布,提高了企业的违法成本。

二是责令停业、关闭。第60条规定,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县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闲臵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三是规定了行政拘留。新法第63条规定,违反法律规定,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评,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通过偷排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有以上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专家解读新环保法六大亮点

第一,立法理念有创新。比如里面提出了生态文明,围绕生态文明进行制度建设,围绕生态文明采取一些硬的措施,考核机制,采用环境信用制度,法律责任很严格等等,原则制定好之后,原则、体制、机制、制度基本都是比较顺畅的。执法理念有创新。相比1989年《环保法》理念有新的突破,1989年的《环保法》还是经济优先,促进经济发展,这次《环保法》通过的,立法方面好得多。

第二,技术手段加强了。老的《环保法》在科技、教育培训方面一句话就带过了,这次刚刚通过的《环保法》,在经济投资、教育、科技等方面,比如加强环境风险调查,比如中共党中央进行的基础研究,包括环境的风险评估,评估之后有利于环境标准的出台,这是第二个技术手段加强了,包括环境信息建设。

第三,监管模式开始转型。传统的环境保护以1989年《环保法》为典型,它的环境监管是以点源为基准,一个个企业去监管,现在25年过去了,我们现在的环境污染是区域性、流域性的,包括农村的面源污染。《环保法》修改,产生了一些流域、区域的调整方法,比如对农业的面源污染,比如屠宰、养殖,它要求屠宰场、养殖场的选择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因为它容易产生面源污染,包括农村农药化肥施用也有选择和规定,大气雾霾,水流域污染专门做出了规定,水和大气的联防联控机制,对节约水进行了专门的调整。

此外,引入了许可管理,《水污染防治法》里有,许可证应该是综合性的许可证,包括水、大气、固体、噪声等等。《环保法》作为基础性的法律,这次在全国人大定调是基础性的法律,对许可管理做出了综合性的规定,并且现在强调,因为现在企业整个经营成本总体是比较高的,我在地方政府当了三年半的副局长,对此深有体会,比如有的企业开张要做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比如有环境影响评价,安全的,消防生产的,职业卫生的,水土流失的等等,加起来有六七个预评价。第四,监管手段出硬招,比如说查封、扣押全有了,我深刻地体会到监管部门没有执法硬招的时候遇到的尴尬境地。我曾经在北京市安监局当副局长的时候,晚上带队执法,有一个地方出现违法作业的情况,因为我们没有查封扣押权,没有对它进行处罚,第二次违法的时候北京电视台把它拍出来,北京新闻里放了,第三次抓住的时候他不但不感到羞愧,还对我们表示感谢,说感谢你让我们上了电视,我们出名了。因为没有查封扣押权,像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的时候有个拆除权,此次《环境保护法》对违法排污这些设备,规定了可以掌控可以查收,这些措施有利于查封违法行为。

还有行政代执行,如果让你治理污染你不治理的,我找人给你治理,费用你承担,这种硬招是比较多的。对于那些环境违法的企业,我们可以采取综合性调控手段,比如你是个超标排污企业,国土部门审批的时候不给你土地,你想扩大规模不给你,你的产品想出口不给你配额,你想上市不给你上市,你已经上市了,你想融资不给你,比如不给你供水,不给你供电,措施是非常强的,有利于企业开展绿色生产和清洁生产。第五,监督和参与体现环境民主的原则。这次《环保法》修订有个很重大的特点,原来是分为准则、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还有法律责任,负责,总共六章,这次修改为七章,法律责任之前专门设立了一章是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专门让老百姓去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环境保护工作。

《环保法》真正设立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就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参与环境保护权,我们已经有了一定实际意义上的参与环境权了,比如公民可以提起公益诉讼,这也是环境权有序保障的形式,所以民主性是很强的。这次有很重大的创新,让政府接受人大的监督,政府不仅接受NGO的监督还接受人大的监督,一年一次到两次,到人大或常委会汇报环境保护工作,人大可以进行批评,所以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色彩是很厉害的。

第六,法律责任超严厉。很多是非常严厉的,比如拘留,行政拘留是四种情况,没有环境保护评价就要拘留,你投排污染物拘留,你如果伪造、造假也要拘留,包括瞒报、谎报数据也采取拘留的形式。

新《环境保护法》综合解读

2014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了新《环境保护法》,共7章70条,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环境保护部也于2014年12月19日起陆续发布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28号)、《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29号)、《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0号)、《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1号)和《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5个配套办法也于2015年1月1日起一并实施。新《环保法》赋予环保部门许多新的监管权力和手段,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移送拘留等措施使新《环保法》成为极具“杀伤力”的一把利剑,旗臶鲜明地提出“坚决向环境违法行为宣战”,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打击力度。

一、新《环保法》的出台背景

一是适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二是顺应社会各界期待的需要。旧环保法已经不适应当前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需要,环保部门的专项立法和地方立法都在等待“新环保法”出台。近年来,各级人大代表议案、专家学者著述呼吁修订,人民群众期待加快解决雾霾、饮用水、土壤等突出环境问题,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极大关注等都催生了新《环保法》的出台。

三是解决环保领域突出问题的需要。旧环保法理念过时,对于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认识不清;制度过时,不适应环保立法需要;部分内容严重滞后;处罚过软,违法成本低已经成为环保法律法规的痼疾;衔接不顺,与部分后期制定的单项法等不衔接。而现行环境管理体制也存在诸多问题,横向看,环保有关职能“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纵向看,一些地方政府“先污染后治理甚至不治理”的思维依然顽固,导致部分地方环保部门的执法难于落实。

二、新《环保法》的突破

新《环保法》的修订出台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和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创新的新方向,更体现了我国政府“向污染宣战”的决心和信心,在三个领域内有重点突破: 突破一:推动建立符合环境承载能力的绿色发展模式。新《环保法》要求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制定经济政策应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对未完成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实行环评限批,分阶段、有步骤地改善环境质量等。这些规定将成为推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建立基于环境承载能力的发展模式,促进中国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依据。

突破二:推动多元共治、联防联治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新《环保法》在推进环境治理现代化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它改变了以往主要依靠政府和部门单打独斗的传统方式,体现了多元共治、社会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理念。其中,各级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公民进行违法举报,社会组织依法参与,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新《环保法》规定,国家建立跨区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国家机关优先绿色采购;国家建立环境与公众健康制度;国家实行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同时明确公民享有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鼓励和保护公民举报环境违法,拓展了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社会组织范围。

突破三:加重了行政监管部门的责任。环保监管职权是一把“双刃剑”,新《环保法》一方面授予各级政府、环保部门许多新的监管权力,环保部门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设施设备可以查封扣押,对超标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可以责令限产、停产整治。针对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设计了罚款的按日连续计罚规则,违法者受到处罚后,逾期不改的可按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并且没有上限额度;针对未批先建又拒不改正、通过暗管排污逃避监管等违法企业责任人,引入治安拘留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它也规定了对环保部门自身的严厉行政问责措施,履职缺位和不到位、虚报慌报瞒报污染情况、违规审批、包庇违法、发现或接到举报违法未及时查处、违法查封扣押,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未依法公开政府环境信息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降级、撤职、开除,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三、新《环保法》的亮点 新《环保法》主要呈现六大亮点: 亮点一:立法理念有创新

新《环保法》立法理念有大的突破,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国家在重点生态保护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并明确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对生态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新《环保法》还突出“保护优先”原则,将保护环境确立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将“保护优先”列为环保工作要坚持的第一基本原则,提出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突出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同时,围绕生态文明要求各地采取强硬的措施,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环保考核制度和环境信用制度等。

亮点二:治理要求更严格

新《环保法》在经济投资、教育、科技等方面,增加了对重大投资进行环境风险调查,包括重污染企业必须全面实施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内容;确立了政府的主导责任,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负责”,各级政府既要对地方经济发展负责,更要对地方的环境质量负责,让政府在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确立了企业的主体责任,明确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必须承担“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付费”的责任,将改正违法排污、实施整治的主体责任落实到排污企业,以排污企业自律作为责令改正、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实施的基础,让排污企业对自己的环境行为负责,出现了环境损害,自己承担责任,更加突出排污企业的主体责任,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决定的解除与否不再依赖于环保部门的核查、验收等程序,而是取决于排污企业自身,可以极大地调动排污企业的整改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排污企业对整改的效果负全责,加强了排污企业自律;确立了第三方连带责任,明确规定严格追究环境监测服务、环境影响评价、治污设施运行维护机构等第三方连带责任。

亮点三:监管手段出硬招

新《环保法》增加了环保查封、扣押和限产、停产等处罚措施,改变以前环保监管部门没有执法硬招的时候遇到的尴尬境地。对违法排污这些设备,规定了可以掌控可以查收,这些措施有利于查封违法行为,也可以对环境违法企业采取行政代执行,即如果让你治理污染你不治理的,我找人给你治理,费用你承担。明确各地要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对于存在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政府必须公开企业信息,降低企业信用等级,并从土地供给、银行融资、供电供水和财政补助等领域采取综合性调控处罚手段。查封、扣押,就是对违法排放污染物企业,可以查封、扣押设施设备;限产、停产就是对企业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可以责令企业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措施。

亮点四:法律责任超严厉

新《环保法》明确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更改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上不封顶。“按日计罚”这一记重拳是针对企业拒不改正超标问题等比较常见的违法现象而采取的措施,目的就是加大企业违法成本,这是一个创新性的行政处罚规则。

新《环保法》明确对环境违法企业必要时可以采取行政拘留,没有环境保护评价就要拘留,你偷排污染物拘留,你如果伪造、造假也要拘留,包括瞒报、谎报数据也要拘留。构成犯罪的,将严格追究刑事责任。亮点五:监管模式开始转型

过去的环境监管是以点源为基准,一个个企业去监管,现在我们的环境污染是区域性、流域性的,包括农村面源污染等。新《环保法》对流域性、区域性的农业面源、水和大气等污染防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要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特别是对雾霾等大气污染,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国家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的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环境污染公共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预警方案;当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强化了对大气污染、特别是雾霾的区域联动治理和应对。

亮点六:突出社会公众参与

老《环保法》分为准则、环境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法律责任、附则总共六章。新《环保法》改为七章,在法律责任之前增设了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公益诉讼专章,明确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负有依法公开环境公共信息、行政许可信息、行政处罚信息、企业违法类信息的义务;明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举报和诉讼环境保护的权利,鼓励公民进行违法举报、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社会组织依法参与;严格环境公益诉讼,明确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的社会组织,都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此举对增强公众保护环境意识,树立公众参与理念,及时发现和制止环境违法行为,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作用。

四、新《环保法》5个配套办法的解读

(一)按日计罚实施,罚到违法企业破产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解读:针对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按日连续计罚”,上不封顶,打破了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罚款数额的限制,对违法排污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把利剑,超标即违法,违法即受处罚,按日计罚的制度设计核心就是责令排污者立即停止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而不是“限期改正”,就是不给排污者留有限期内“合法的”违法排污的空间。按照《办法》规定,企业存在以下五类环境违法行为,而且受处罚后拒不改正的,环保部门可以实施按日连续处罚:

1.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

2.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

3.排放法律、法规规定禁止排放的污染物的; 4.违法倾倒危险废物的; 5.其他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

(二)实施查封扣押,治污手段更加硬朗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办法》解读:新《环保法》实施前,国家层面的法律未赋予环保部门查封污染企业的权力,因而在以往执法过程中,对肆意污染、破坏环境并拒不配合执法等环境违法行为不能采取强制措施,客观上放纵了违法行为。现在,长期饱受执法手段“偏软”困扰的基层执法人员可以硬起来了,可以对不法排污企业实施查封,对实施污染环境的设备予以扣押。根本目的,就是要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及时遏制污染状态的蔓延与扩大。按照《办法》规定,企业存在以下六类环境违法行为,环保部门可以对违法企业实施查封、扣押:

1.违法排放、倾倒或者处臵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危险废物、含重金属污染物或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的; 2.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倾倒、处臵污染物的;

3.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倾倒化工、制药、石化、印染、电镀、造纸、制革等工业污泥的;

4.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的;

5.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未按照要求执行停产、停排措施,继续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的;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违法排污行为。

(三)限产停产整治,严惩超标超总量排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解读:实行限产、停产整治是针对以往不法排污企业超标、超总量排放屡教不改给予最为严厉的惩罚措施。也解决了目前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措施的实施往往对企业的不利影响比罚款更大,对不法排污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以往国家层面的法律并未对适用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措施的范围给与明确的规定,导致执法实践中实施限产停产整治“畏手畏脚”,这次的办法将适用范围作了明确规定,方便了执法实践的操作。在此基础上,该办法又规定了责令停业、关闭的适用范围,企业一旦触犯,就会停业、关闭。犹如给不法排污企业悬起了利剑,具有极大的震慑作用。按照《办法》规定,排污企业存在超标或者超过总量排放等违法行为的,环保部门可以对违法企业实施限制生产;排污企业存在以下六类环境违法行为的,环保部门可以对违法企业实施停产整治:

1.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

2.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

3.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 4.被责令限制生产后仍然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

5.因突发事件造成污染物排放超过排放标准或者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行政拘留,实施限制人身自由

《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解读:在以往的环保执法实践中,企业实施环境违法行为,并把罚款并不当回事,判处污染环境罪又够不上。环保部门对于环境违法的处罚,始终无法摆脱一个字的束缚—“软”,始终不能指向具体实施环境违法的行为的个人,新《环保法》改变了这种尴尬的局面,将处罚对象直接指向违法排污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采用限制人身自由方式惩处环境违法行为,即实施“双罚制”,既追究违法排污企业责任,又追究行为人个人的责任。按照《办法》规定,企业存在以下六类环境违法行为的,环保部门可以将该案件送至同级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对违法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实施行政拘留:

1.建设项目未批先建,拒不执行的行为:(1)送达责令停止建设决定书后,再次检查发现仍在建设的;(2)现场检查时虽未建设,但有证据证明在责令停止建设期间仍在建设的;(3)被责令停止建设后,拒绝、阻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核查的。

2.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行为:(1)送达责令停止排污决定书后,再次检查发现仍在排污的;(2)现场检查虽未发现当场排污,但有证据证明在被责令停止排污期间有过排污事实的;(3)被责令停止排污后,拒绝、阻挠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具有环境保护管理职责的部门核查的。

3.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等不经法定排放口排放污染物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4.篡改、伪造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手工及自动监测仪器设备的监测数据的:(1)违反国家规定,对污染源监控系统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或者对污染源监控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造成污染源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2)破坏、损毁监控仪器站房、通讯线路、信息采集传输设备、视频设备、电力设备、空调、风机、采样泵及其它监控设施的,以及破坏、损毁监控设施采样管线,破坏、损毁监控仪器、仪表的;(3)稀释排放的污染物故意干扰监测数据的;(4)其他致使监测、监控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形。

5.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包括以下情形:(1)将部分或全部污染物不经过处理设施,直接排放的;(2)非紧急情况下开启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应急排放阀门,将部分或者全部污染物直接排放的;(3)将未经处理的污染物从污染物处理设施的中间工序引出直接排放的;(4)在生产经营或者作业过程中,停止运行污染物处理设施的;(5)违反操作规程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致使处理设施不能正常发挥处理作用的;(6)污染物处理设施发生故障后,排污单位不及时或者不按规程进行检查和维修,致使处理设施不能正常发挥处理;(7)其他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的情形。6.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指违法行为主要获利者和在生产、经营中有决定权的管理、指挥、组织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指直接排放、倾倒、处臵污染物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工作人员等。

(五)信息公开,保障公民知情参与 《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解读:新《环保法》较好地贯彻了自十八大首提“建设美丽中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思路,也就是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并列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在当前发展阶段中,为了应对极为严峻的资源环境发展形势而必须在思想上做出的一种必要转变和全面动员。真正体现了“全民治污”的环保理念。

第五篇:新环境保护法介绍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介绍

EHS部门根据有关资料改编

2014年4月2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从我国国情出发,着重解决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更新了环境保护理念,完善了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对旧法进行了全面修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新环保法总则第6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公民应当增强环保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的义务”。

第五十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五十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新环保法从信息公开到环境公益诉讼,这些条款都旨在确保和赋予公众更大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这是从源头上克服和破除生态环境保护障碍的关键一环,也是让环境污染防控不至于陷入‘越罚越排’‘罚得越多排得越多’等尴尬境地的重要保障。环保法中每个人都是主体,都对环境污染有责任,环保问题要先从自身做起,同时也有与责任相适应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的权利。

二、环境保护置于优先位置

新环保法 第五条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十四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

新版环保法确立了环境保护优先原则,由原来规定环境保护工作要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到现在的坚持经济发展要和环境保护相协调。这第一次将环境保护置于优先位置,同时亦是立法理念的重大转变。这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经济转型和发展的自身需求。

三、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第三十一条 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国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

国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根本出发点,根据生态功能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等多种因素进行核算,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调整各区域相关各方的利益关系。

四、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第三章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红线范围包括: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等。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体现了强烈的底线思维,生态保护红线被首次写进法律之中,这是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一个重大亮点,也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不但从法律制度上确保了生态保护红线在具体实践中的落地,也使得这条生态保护“高压线”变得更有威慑力。

红线就是底线,是最后一条防线,没有退路,也不允许逾越。生态保护红线,实质上就是生态环境保护底线、经济发展的环境承载底线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底线之一。

五、惩罚力度大 按日惩罚

新环保法第五十九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近些年来,不少企业被曝肆意排污,有的竟达十多年,附近的居民只能吸毒空气、喝毒河水、吃毒粮食,“癌症村”也屡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企业为什么如此肆意排污,其实乃处罚不严所致。相对中国的“轻罚”,备受关注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肇事者BP石油公司,则是被逼得变卖家产,据测算,漏油之灾最终可能使BP“吐血”超300亿美元。美国雪佛龙公司因一场18年前的水污染被罚95亿美元。

企业是市场经济参与的主体,也是影响环境的主体。我国环保企业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需要。环保意识淡薄可能是中国企业的通病,即使在上市公司中,能够真正承担社会责任、自觉保护环境的可能不是很多。究其主要原因,还是源于污染成本过低。

加大企业污染惩罚成本,将倒逼企业加大环保技术与设备的投入,这为环保产业长期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区域联防杜绝污染转移

新环保法第20条,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

如今,我国污染特征发生了重要转变,呈现出污染复合型和影响区域性的特点。这种转变在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群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由于城市群地区资源、能源消耗巨大,大气污染物排放集中,使得重污染天气常常在区域内大范围同时出现,呈现突出的区域性特征;此外,排放量巨大的一次污染物在距离较近的城市之间输送、转化、耦合,导致细粒子浓度、臭氧浓度、酸雨频率与灰霾频率不断增大,这些问题单靠各城市自身的力量、各自为政的环境管理方式已难以有效解决,亟须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采取联防联控措施,统筹环境资源,严格落实责任,形成治污合力。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要内容整理:

一、对单位的要求

(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1、环保原则第五条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2、义务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3、环境监测制度第十七条 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十九条 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5、鼓励减排第二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

6、支持企业搬停转第二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

7、环境检查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实施现场检查的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被检查者保守商业秘密。

8、政府鼓励再生第三十六条 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9、清洁生产第四十条 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10、建设项目三同时第四十一条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11、单位建立环保责任制度第四十二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12、缴纳排污费第四十三条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13、排污总量制度第四十四条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14、排污许可制度第四十五条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15、淘汰制度第四十六条 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或者转移、使用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的技术、设备、材料和产品。

16、环境应急预案第四十七条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17、守法处置危废第四十八条 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处置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18、污染责任保险第五十二条 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19、信息公开权第五十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

20、单位防污信息公开第五十五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21、环评公开第五十六条 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22、举报第五十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二、法律责任

1、单位违法排污按日处罚

第五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2、单位超排责令停业关闭

第六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3、无环评责令停止建设

第六十一条 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4、重点排污单位责令信息公开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5、责任行为处罚

第六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 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无环评(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

无排污许可(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

违法排放(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农药使用(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6、环境污染承担侵权责任

第六十四条 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7、违法排放查封扣押第二十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EHS部门整理2014-11-20

下载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知识竞赛题(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知识竞赛题(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环境保护法》个人见解

    就新《环境保护法》的个人见解 今年4月26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相比上一版加大了治理力度,更特别增加了一个章节——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在这个章节中主要讲述了公民、......

    新环境保护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新环境保护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法立法的目的?(C) A、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B、保障公众健康 C、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知识答题卷(范文大全)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知识答题 单位: 姓名: 得分: 1、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旨在体现我们党和国家对治理污染紧迫性和艰巨性的清醒认识,倡......

    新环境保护法有奖知识竞赛试题答案(合集5篇)

    新环境保护法有奖知识竞赛试题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新法立法的目的?(C) A、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B、保障公众健康 C、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D、......

    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知识竞赛模拟题及答案

    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知识竞赛模拟题及答案 >卷一 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知识竞赛模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1.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五条规定,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

    新环境保护法试题(多选)

    多选题 76、《循环经济促进法》中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哪些活动的总称? A.减量化B.再利用C.资源化D.无害化 答案:abc 知识点:默认知识点 难度: 3......

    新《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新《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单位: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30个小题,共30分,每个小题1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新环保法明确规定,本法自 起施行。每年6月5......

    学习《新环境保护法》心得

    学习新《环境保护法》心得 新的《环境保护法》于4月24日通过了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新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提高公司员工的环保法律意识,公司下发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