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知识答题卷(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20:1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知识答题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知识答题卷》。

第一篇: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知识答题卷

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知识答题

单位: 姓名: 得分: 1、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旨在体现我们党和国家对治理污染紧迫性和艰巨性的清醒认识,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我国的环境日是()

A、4月22日 B、5月31日 C、6月5日

2、环境保护是国家的(),从政策上升为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

A、基本国策 B、政策 C、方法

3、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十九条规定,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

A、环境影响评价 B、环境监察 C、环境监测

4、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五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连续处罚。

A、日 B、月 C、周

5、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

A、环境保护税 B、经费 C、排污费

6、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和有关部门备案。

A、国务院 B、地方政府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7、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应当在编制时向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A、建设单位 B、审批单位 C、监督单位

8、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A、一 B、二 C、三

9、“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含量增加引起的。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10、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举报免费热线电话是()。

A、12315 B、12369 C、12358

11、工业三废是指()。

A、废水、废料、废渣 B、废水、废气、废料 C、废水、废气、废渣

1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

A、每年 B、每半年 C、每季度

13、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A、低碳、节俭 B、自给自足 C、奢华、浪费

14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一切单位和个人 C、各级环保部门

15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标准。

A、国家标准 B、地方标准 C、地方环保部门确定

16许可证制度是以()为目标。

A、改善环境质量 B、控制污染物总量 C、整治环境污染

17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含量增加引起的。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18、()不属于清洁能源。

A、沼气 B、太阳能 C、煤炭

19、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

设项目。

A、一级保护区 B、二级保护区 C、三级保护区

20、在下列废品中,如果没有回收,对环境造成危害最大的是()。

A、废纸 B、废玻璃 C、废电池

21、汽车在()状态下排放的一氧化碳最多。

A、停车状态开发动机 B、高速行驶 C、中速行驶

22、为保护蓝天,我们在出门时,应该尽量选择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A、人汽车 B、摩托车 C、公共交通工具

2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于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

会议修订通过,修订后的《环保法》将于什么时间起施行?

A、2014年7月1日 B、2014年10月1日 C、2015年1月1日

24、《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规定,()禁止在住宅区域进行装修等活动?

A、9点至12点 B、15点至18点 C、19点至22点 D、22点至次日6点 25、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

宣战,我们重庆重点要打好哪两大战役?

A、大气、重金属 B、大气、噪音 C、大气、水 D、大气、土壤

26、PM2.5又被称为细颗粒物,它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多少的细

颗粒物?

A、2.5厘米 B、2.5毫米 C、2.5微米 D、2.5纳米

27、wifi辐射属于以下哪种辐射?

A、激光辐射 B、电离辐射 C、电磁辐射 D、核辐射

28、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是党的哪一次

会议?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29、坝坝舞如今是非常好的全民健身活动,但有些时候过度的音量会影响我们正常的休息,如果你碰到楼下坝坝舞活动的音量过大,可以直接拨打哪个电话投诉? A、110(公安)B、12319(市政)C、96096(交通)30、部分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能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水叫什么水?这种水可以用于工业冷却、农业灌溉、冲洗道路等。

A、功能水 B、环保水 C、再生水 D、生态水

31、从低碳节能的角度,夏季空调温度最好调至多少摄氏度以上? A、26 B、25 C、24 D、21

32、当我们看到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质量指数为65,Ⅱ级时,表示当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为()A、优 B、良 C、轻度污染 D、中度污染

33、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国土空间及其界限实行严格保护的是指什么?

A、生态保护红线 B、国土安全政策 C、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

34、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或者()举报。

A、公安部门 B、工商管理部门 C、监察机关 D、环保公益组织

35、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A、主要责任 B、连带责任 C、次要责任

36、空调、冰箱等电器产品上的能效标识分为1-5级,其中哪一级最节能? A、1级 B、2级 C、5级

37、垃圾分类的主要意义是:()A、分类堆放便于运输 B、堆起来便于产生沼气

C、规整,容易辨别 D、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

38、排污费的缓缴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个月?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1个月

39、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A、乡镇级 B、县级 C、市级 D、省级

40、我们每个公民应遵守环保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对生活废弃物进行(),以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A、随意丢弃 B、分类放置 C、自行焚烧 D、随意填埋

41、雾和霾天气污染的预警分为中度、重度和严重三个级别,并由三种颜色分别对应,请问严重霾污染预警对应的颜色是()。

A、红色 B、橙色 C、黄色 D、蓝色

4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

A、环境保护黑名单 B、环境污染整改名单 C、社会诚信档案 D、重点污染企业黑名单

43、新《环保法》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问以下对条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B、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三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C、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D、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44、新《环保法》规定,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制度。A、拍卖制度 B、罚款制度 C、警告制度 D、淘汰制度

45、新《环保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A、科普知识 B、环保知识 C、法律知识

46、新《环保法》中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A、发展优先 B、自然优先 C、保护优先 D、绿色优先

47、运输车辆上路前进行冲洗,从保护大气环境的角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冲洗主要是为了保养车辆,减少车胎磨损 B、车辆冲洗是没有必要的,而且浪费水

C、可以尽可能避免带泥上路,减少道路扬尘污染 D、冲洗车辆主要是为了让车辆更漂亮

4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域噪声标准白天不得超过()分贝?

A、55 B、60 C、65 D、70 49、2009年10月,太平洋上美丽的岛国马尔代夫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水底内阁会议,会议通过了《来自马尔代夫公民》的声明,提交给当时正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峰会。引发这一事件的原因是由于()现象将造成50年后那里美丽的阳光和沙滩将不复存在.A、厄尔尼诺现象 B、拉尼娜现象 C、全球气候变暖 D、臭氧层空洞 50、从生态环保角度来说以下()可称为地球的肾? A、森林 B、湖泊 C、河流 D、湿地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

颁布时间:1989-12-26发文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89年12月2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公布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环境监督管理

第三章 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四章 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

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 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

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五条 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环境保

护科学技术水平,普及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

告。

第七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

航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的保

护实施监督管理。

第八条 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 环境监督管理

第九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

物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一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

行调查和评价,拟订环境保护规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十三条 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

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

查机关应当为被检查的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十五条 跨行政区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防治工作,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或者由上级

人民政府协调解决,作出决定。

第三章 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第十八条 在国务院、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建设其他设施,其污染物排放

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限期治理。

第十九条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

第二十一条 国务院和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倾到废弃物,进行海岸工程建设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防止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二十二条 制定城市规划,应当确定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标和任务。

第二十三条 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

第四章 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二十四条 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

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二十五条 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

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

产或者使用。

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

主管部门同意。

第二十七条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依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申报登记。第二十八条 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

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水污染防治法另有规定的,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执行。

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具体使用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九条 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

中央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市、县或者市、县以下人民政府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

被限期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如期完成治理任务。

第三十条 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

第三十一条 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

受调查处理。

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居民生命财产

安全时,必须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由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或者减轻危害。

第三十三条 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有毒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必须遵守国家

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第三十四条 任何单位不得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一)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

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二)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的。

(三)不按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

(四)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的。

(五)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的。

第三十六条 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第三十七条 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

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并处罚款。

第三十八条 对违反本法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情节较重的,对有关责任人

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政府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九条 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

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

前款规定的罚款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责令停业、关闭,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决

定;责令中央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停业、关闭,须报国务院批准。

第四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

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一条 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

向人民法院起诉。

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予承

担责任。

第四十二条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

损害时起计算。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

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矿产、渔业、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的破坏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

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有

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四十七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同时废止。

相关资料: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四次审议稿)、刑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草案三次审议稿)和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草案二次审议稿)修改意

见的报告(19991225)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的说明(19990622)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有关情况的汇报(19990824)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修改情况的汇报(19991025)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19991217)

第三篇:新《安全生产法》和《环境保护法》知识答题答案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

第 1 题 《安全生产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对发现其辖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应当()。

A.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B.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

C.向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举报 D.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第 2 题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在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检查时,对发现的安全问题,哪种处理方式是正确的?()

A.应当首先报告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B.应当首先报告本单位主要负责人 C.应当首先报告有关负责人 D.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第 3 题 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辖区企业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的结果进行了网上公示,将各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概况、工艺流程、业务往来情况等作为附件发布上网,后受到某生产经营单位的起诉。那么,该具备企业起诉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检查过程程序不合法 B.公示的渠道不合法 C.公示的内容侵犯了企业的商业秘密 D.侵犯了企业名誉权

第 4 题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采取停止供电措施,强制生产经营单位履行有关决定,除有危及生产安全的紧急情形的,应当提前通知生产经营单位的时间为()。A.10天 B.3天 C.24小时 D.一周 第 5 题 关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B.危险性较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不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C.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与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相衔接

D.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第 6 题 下列关于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A.生产经营单位都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

B.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都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

C.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危险物品生产单位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不配备应急救援人员

D.金属冶炼企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第 7 题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以下哪项处理措施是错误的?()A.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B.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首先向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根据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指令组织抢救

C.单位负直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D.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第 8 题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施()制度。A.审批 B.登记 C.淘汰 D.监管 第 9 题 《安全生产法》共计有7章114条,其中条款最多的是()。

A.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B.第三章: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C.第四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D.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 10 题 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所有从业人员都应当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B.对有过相似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可以不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C.从业人员培训不合格的应予以辞退

D.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

第 11 题 万某、叶某、姚某、徐某4人被某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到一家公司工作。一天公司为从业人员发放劳动防护用品,但没有给他们4人发。公司负责人安某告诉他们说,由于你们和公司没有建立劳动关系,不是正式员工,按照国家规定由劳务派遣单位为你们提供劳动防护用品。以下言论正确的是()。A.徐某和他辩论说,不对,你们应当把我们和其他人一样对待,提供劳动防护用品。B.万某劝徐某说,算了。咱就是个临时工,不给咱发也说得过去 C.叶某说,咱们和人家身份不一样,就别争了。

D.姚某说,不给咱发也行,咱就干活儿拿钱,他们那些规章制度咱也不用听。

第 12 题 《安全生产法》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设定的法律责任分别处以()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降职、撤职、罚款、拘留 B.降职、罚款、拘役、拘留 C.降职、撤职、拘役、拘留 D.罚款、撤职、拘役、拘留 第 13 题 《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C.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D.坚持安全发展

第 14 题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A.定期 B.周期性 C.经常性 D.一次性

第 15 题 关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表述,错误的是()。A.生产经营单位做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见 B.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C.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免,应当经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批准

D.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第 16 题 依据《安全生产法》,关于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责任主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责任主体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不包括其他主体

B.责任主体包括生产经营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合伙组织,不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责任主体包括生产经营单位,不包括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

D.责任主体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以及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 第 17 题 安全生产法律责任的形式中,()在追究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方式中运用最多。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赔偿责任 第 18 题 依据法的效力解释,《安全生产法》的效力是依据哪种原则设置的?()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属人原则与属地原则相结合 D.以上内容都不是 第 19 题 《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七个方面的职责,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A.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B.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C.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D.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第 20 题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

A.安全使用标志 B.安全警示标志 C.安全合格标志 D.安全检验检测标志

第 21 题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人,予以保证的是()。A.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

C.生产经营单位的财务部门 D.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 第 22 题 某公司董事长由上一级单位总经理张某兼任,张某长期在外地,不负责该公司日常工作。该公司总经理安某在国外脱产学习,期间日常工作由常务副总经理徐某负责,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总经理姚某协助其工作。根据《安全生产法》有关规定,此期间对该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的人是()。A.安某 B.张某 C.徐某 D.姚某

第 23 题 某建筑施工企业共有基层员工83人,管理人员15人,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下列关于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企业可根据需要,自主决定是否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这是其经营自主权范围内的事

B.该企业规模较小,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就可以了

C.该企业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D.该企业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 24 题 某化工厂委托一家安全生产服务机构为本单位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保证该厂安全生产的责任()。

A.仍由该厂负责 B.由接受委托的安全生产服务机构负责

C.主要由接受委托的安全生产服务机构负责,该厂承担相应责任 D.由双方在委托合同中约定 第 25 题 依据《安全生产法》,关于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责任主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责任主体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不包括其他主体

B.责任主体包括生产经营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合伙组织,不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责任主体包括生产经营单位,不包括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

D.责任主体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以及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

第 26 题 《安全生产法》之所以称为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是就其在各个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它在安全生产领域内具有(),主要解决安全生产领域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法律问题。

A.适用范围的基本性、法律制度的广泛性、法律规范的概括性 B.适用范围的广泛性、法律制度的概括性、法律规范的基本性 C.适用范围的概括性、法律制度的基本性、法律规范的广泛性 D.适用范围的广泛性、法律制度的基本性、法律规范的概括性 第 27 题 某安全评价公司接受某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委托,承接其从立项到正式投产全过程的安全评价业务。因该建设项目部分条件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但为了承揽该业务,评价公司负责人要求评价人员作出了符合要求的评价结论,并将报告负责人的名字改为已离职的某员工。对该评价公司的行为可以给予的行政处罚错误的是()。

A.吊销评价公司资质 B.拘役负责人和相关评价人员 C.对评价公司进行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 D.对有关人员进行罚款

第 28 题 关于《安全生产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法律、行政法规对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B.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决定 C.给予拘留的行政处罚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决定

D.予以关闭的行政处罚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

第 29 题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责任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其负责人逃匿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依法强制执行

B.责任人未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经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执行措施后,仍不能对受害人给予足额赔偿的,应当继续履行赔偿义务

C.从业人员依法获得了工伤保险赔偿后,不能再向生产经营单位要求赔偿 D.受害人发现责任人有其他财产的,可以随时请求地方人民政府执行

第 30 题 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专门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费用在()中据实列支。

A.项目 B.工程 C.概算 D.成本

第 31 题 《安全生产法》规定,有关协会组织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章程,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培训等服务,发挥()作用,促进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管理。A.监督 B.综合监督 C.监管 D.自律

第 32 题 《安全生产法》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上述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A.100 B.200 C.300 D.400 第 33 题 依据《安全生产法》,事故调查处理应当按照()的原则,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A.实事求是、尊重科学 B.公开、公正、公平

C.及时、准确、合法 D.科学严谨、依法 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

第 34 题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

A.劳动用工情况 B.安全技术措施 C.安全投入资金情况 D.事故应急措施 第 35 题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 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和()的事项。

A.事故应急措施 B.防止职业危害 C.安全技术措施 D.职业危害申报 第 36 题 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由习近平主席于2014年签署第十三号令予以公布,自2014年()起施行。

A.8月31日 B.10月1日 C.11月1日 D.12月1日

第 37 题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A.综合管理 B.监督考核 C.监督管理 D.综合监督管理 第 38 题 新《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A.安全文化 B.安全意识 C.安全管理体系 D.安全生产标准化 第 39 题 新《安全生产法》规定:()依法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生产经营单位的()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生产经营单位制定或者修改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应当听取()的意见。

A.安全监督部门 B.生产管理部门 C.工会 D.技术发展部门 第 40 题 生产经营单位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令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的罚款。A.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B.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C.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D.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一万元以上两万元以下

第 41 题 新《安全生产法》(2014版)关于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上新增加了()内容,首次将()纳入法律范畴,升级为企业法律责任。

A.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安全教育培训 B.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操作规程 C.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管理 D.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事故管理

第 42 题 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可能危及对方安全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

A.十;二 B.五;一 C.二;一 D.三;二

第 43 题 生产经营单位未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或者未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统一协调、管理的,责令限期改正,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A.一 B.二 C.三 D.四 第 44 题 以下不属于本次《安全生产法》修改总体思路的是()。A.强化依法保安 B.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C.强化政府监管 D.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 第 45 题 作为生产经营单位,其主要负责人不包括()。

A.法人代表 B.分管负责人 C.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 D.外设机构负责人 第 46 题 某县决定在下属的几个乡镇分别成立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种养殖园区等发展经济。那么,负责编制各园区安全生产规划的机构或部门是()。

A.县人民政府 B.县城乡规划局

C.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D.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 第 47 题 安全生产中介机构不包括()。

A.安全生产资格考核机构 B.安全设计、评价等机构 C.安全生产认证、咨询机构 D.安全检测检验机构

第 48 题 生产经营单位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其主要负责人除应当及时组织抢救、接受调查组询问外,还应当()。

A.将事故有关人员疏散 B.尽快恢复生产

C.提供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D.为事故调查组提供便利的食宿和交通工具

第 49 题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因违法造成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从业人员依法获得工伤保险后,()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给予赔偿的权利。

A.自动丧失 B.不得享有 C.应当放弃 D.依然享有

第 50 题 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负有处理责任的人员不包括()。

A.现场作业人员 B.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C.单位有关负责人 D.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有关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

1个选项不符合题意)

第 1 题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哪些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A.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

B.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没有安全设施设计或者安全设施设计未按照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的

C.安全设备的安装、使用、检测、改造和报废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 D.未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的

E.未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的 第 2 题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的内容包括()。

A.各岗位的任职条件 B.各岗位的责任人员 C.各岗位的权限 D.责任范围 E.考核标准 第 3 题 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给他人时应当遵守()规定。A.不得将其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B.应当与承包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C.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D.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E.分包人可以是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 4 题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和()的事项。

A.事故应急措施 B.防止职业危害 C.安全技术措施 D.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 E.职业危害申报

第 5 题 新《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下列哪些规定处以罚款及处罚? A.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三十的罚款 B.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四十的罚款 C.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的罚款 D.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八十的罚款

E.对较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第 6 题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对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除要求其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等责任外,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下列哪些规定处以罚款?()A.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二十万元以上四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B.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C.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两百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D.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五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一千万元以上二千万元以下的罚款 E.以上都正确

第 7 题 生产经营单位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令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的,以下哪些处罚措施是新《安全生产法》中明确规定的?()

A.将此情况记入企业不良记录,公示期为两个月 B.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C.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D.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个人年收入20%的罚款 E.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 8 题 新《安全生产法》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哪些职责? A.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B.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C.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D.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E.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并组织开展事故调查

第 9 题 新《安全生产法》规定了哪些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A.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 B.矿山 C.金属冶炼 D.建筑施工 E.车辆制造

第 10 题 新《安全生产法》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以下关于教育培训正确的描述是()?

A.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B.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C.培训的目的是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了解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D.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应当将被派遣劳动者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劳务派遣单位可不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和培训

E.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第 11 题 新《安全生产法》对工程设计做出了哪些明确规定?()

A.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B.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没有安全设施设计或者安全设施设计未按照规定报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限期改正 C.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人、设计单位应当对安全设施设计负责

D.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不符合要求的由建设单位承担主要责任,设计人员承担连带责任 E.安全设备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第 12 题 新《安全生产法》对于重大危险源做出了哪些明确的规定?()

A.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B.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有履行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的职责

C.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D.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E.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 13 题 依据新《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专门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费用在成本中据实列支。

B.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

C.生产经营单位作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见 D.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他人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拒不承担或者其负责人逃匿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E.新《安全生产法》中的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第 14 题 新《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有关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专门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费用在成本中据实列支。A.决策机构 B.主要负责人 C.个人经营的投资人 D.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E.财务部门

第 15 题 新《安全生产法》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属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履行职责有()。

A.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B.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D.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E.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第 16 题 安全生产法涉及的法律责任分为()。

A.民事法律责任 B.普通法律责任 C.行政法律责任 D.特殊法律责任 E.刑事法律责任 第 17 题 以下哪些情况是新《安全生产法》新增加的违法行为?

A.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

B.未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的

C.未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如实记录或者未向从业人员通报的 D.未按照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者未定期组织演练的 E.未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

第 18 题 关于安全隐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管理职责

B.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C.工会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发现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者发现事故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研究答复

D.只有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会组织对事故隐患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E.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 19 题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标准。

A.国家 B.地方 C.行业 D.企业 E.合同 第 20 题 生产经营项目、场所有多个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

A.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B.对包、承租单位的安全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C.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当作出书面材料通告

D.在承包、承租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 E.可以将项目、场所出租给任何承包、承租单位 第 21 题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责任主体包括()。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 B.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C.工会组织的工作人员 D.中介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 E.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 第 22 题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不包括()。A.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

B.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C.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D.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E.对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予以协调解决 第 23 题 以下描述符合《安全生产法》规定的有()。

A.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

B.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发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C.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整改

D.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锁闭、拆卸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E.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第 24 题 某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协议中规定:“如因员工的个人原因造成工伤事故,本厂不承担任何责任”。该企业因此而承担的违反《安全生产法》的法律责任是()。

A.协议无效 B.责令停业整顿 C.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以罚款 D.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刑事处分 E.责令限期改在 第 25 题 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机制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 B.政府监管 C.行业管理 D.行业自律 E.社会监督

第四篇:2014_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2014年4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三章 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四章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五章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七条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

效益。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十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 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十二条 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

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并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相衔接。

第十四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

第十五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国家鼓励开展环境基准研究。

第十六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有关行业、专业等各类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监测规范的要求。

监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十八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第十九条 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不得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第二十条 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

前款规定以外的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由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或者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

第二十一条 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技术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第二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第二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实施现场检查的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被检查者保守商业秘密。第二十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第二十六条 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对发生的重大环境事件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依法接受监督。

第三章 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第二十九条 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予以保护,严禁破坏。

第三十条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

引进外来物种以及研究、开发和利用生物技术,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第三十一条 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国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

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

第三十二条 国家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促进农业环境保护新技术的使用,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的监测预警,统筹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和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石漠化、地面沉降以及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水源枯竭、种源灭绝等生态失调现象,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第三十四条 国务院和沿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进行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建设,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有关标准,防止和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三十五条 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管理。

第三十六条 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国家机关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组织应当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设施。

第三十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回收利用。

第三十八条 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第三十九条 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

第四章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四十条 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第四十一条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第四十二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第四十三条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费。

第四十四 条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四十五条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第四十六条 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销售或者转移、使用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的技术、设备、材料和产品。

第四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预警方案;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评估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损失,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八条 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处置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应当遵守国家有

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第四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农业等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种植和养殖,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科学处置农用薄膜、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防止农业面源污染。禁止将不符合农用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固体废物、废水施入农田。施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及进行灌溉,应当采取措施,防止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定点屠宰企业等的选址、建设和管理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从事畜禽养殖和屠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对畜禽粪便、尸体和污水等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环境。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农村生活废弃物的处置工作。

第五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其他废弃物处理、畜禽养殖和屠宰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工矿污染治理等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城乡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等环境卫生设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第五十二条 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第五章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第五十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

第五十四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发布国家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监测信息及其他重大环境信息。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突发环境事件以及环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情况等信息。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

第五十五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十六条 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征求公众意见。第五十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

接受举报的机关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十八条 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九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前款规定的罚款处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按照防治污染设施的运行成本、违法行为造成的直接损失或者违法所得等因素确定的规定执行。

地方性法规可以根据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增加第一款规定的按日连续处罚的违法行为的种类。

第六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第六十一条 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第六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

(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

(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第六十四条 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第六十五条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

第六十六条 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第六十七条 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发现有关工作人员有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向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提出处分建议。

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直接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

第六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一)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的;

(二)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

(三)依法应当作出责令停业、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

(四)对超标排放污染物、采用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事故以及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未及时查处的;

(五)违反本法规定,查封、扣押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设施、设备的;

(六)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

(七)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未公开的;

(八)将征收的排污费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七十条 本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 代业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确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确其他海域。

第四条 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是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五条 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保护科学技术水平,普及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单位和蔼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管理。

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港务监督、渔政渔港监督、军队环境保护部门和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 航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矿产、林业、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 施监督管理。

第八条 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有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 环境监督管理

第九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一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公报。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订环境保护计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十三条 建设污染环境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确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书。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 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确资料。检查机关应为被检查机关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十五条 跨行政区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防治工作,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协商解决,或者由上级人民政府协调解决,作出决定。

第三章 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的确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第十八条 在国务院、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建设其他设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限期治理。

第十九条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利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

第二十一条 国务院和沿海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确保护。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进行海岸工程建设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防止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二十二条 制定城市规划,应当确定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确目标和蔼任务。

第二十三条 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

第四章 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二十四条 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二十五条 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

第二十六条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确有必要拆除或者闲置的,必须征得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二十七条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依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申报登记。

第二十八条 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水污染防治法另有规定的,依照水污染防治发的规定执行。

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语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具体使用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九条 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

中央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市、县或者市、县以下人民政府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限期治理,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被限期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如期完成治理任务。

第三十条 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

第三十一条 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政主管部门,在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威胁居民购买力生命财产安全时,必须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有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解除或者减轻危害。

第三十三条 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有毒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

第三十四条 任何单位不得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一)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二)据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的。

(三)不按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

(四)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的

(五)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的。

第三十六条 建设项目的防止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第三十七条 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并处罚款。

第三十八条 对违反本法规定,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政府主观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九条 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

前款规定的罚款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责令停业、关闭,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决定;责令中央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停业、关闭,须报国务院批准。

第四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一条 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于承担责任。

第四十二条 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起时计算。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矿产、渔业、野生动物、等资源的破坏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公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公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四十七条 本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同时废止。

下载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知识答题卷(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知识答题卷(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知识竞赛及参考

    2015年环保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1.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五条规定,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损害担责的原则。(B) A.政府为主 B.公众参与 C.部门配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研读心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研读心得 刘小满08资环0804030111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随着自然环境不断受到人类污染和可持续发展提到生活日程,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情况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情况报告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根据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工作安排,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我们对我市贯彻实施《中华......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心得体会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心得体会 江口县怒溪镇坪所小学 李世亮 我通过此次培训让我对环保管理思路更加清晰,系统化。对我的管理起到不小的推进作用,让我受益匪浅......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练习题答案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1、(单选题)下列关于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o A.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三年以上且无违法记......

    《环境保护法》知识竞赛题

    乐清市质量强市知识竞赛 《环境保护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发展旅游业应当实行政府主导、( A )、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A 、统一规划 B 、依法运作 C 、个性发展D 、区域......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一、概况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于2014年4月24日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环境保护法......

    新环境保护法介绍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介绍 EHS部门根据有关资料改编 2014年4月2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从我国国情出发,着重解决当前环境保护领域的共性问题和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