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保护法》知识竞赛题
乐清市质量强市知识竞赛 《环境保护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发展旅游业应当实行政府主导、(A)、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A、统一规划
B、依法运作 C、个性发展
D、区域运作 2.环境法上的环境概念包括(A)
A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B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C工业环境与农业环境D国内环境与国际环境
3.环境法以调整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属于(C)
A公法范畴B私法范畴C社会法范畴D国际法范畴 4.直接体现预防为主原则的环境法基本制度是(C)
A排污收费制度B限期治理制度C“三同时”制度D环境事故报告制度 5.破坏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A)
A过错责任原则B无过错责任原则C公平责任原则D危险责任原则 6.下列不属于环境行政责任形式的是(D)
A环境行政处分B环境行政处罚C环境行政赔偿D环境行政强制 7.下列不属于水污染防治特殊制度的是(D)
A总量控制与核定制度B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C划定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D“三同时”制度
8.固体废物污染属于(A)
A有毒有害物质污染B环境要素污染C生态资源破坏D生活环境污染 9.下列不属于生物资源保护范畴的有(C)
A野生动物保护B森林资源保护C土地资源保护D渔业资源保护 10.下列不属于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有(D)
A风景名胜区B人文遗迹C城市环境D自然保护区
11.当事人对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D)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A、30日 B、25日 C、20日 D、15日
12.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确立的环境污染危害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为(B)。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13.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C)年。
A、2 B、1 C、3 D、5 14.(B)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并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A、国务院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省 D、环保局
15.对确有必有拆除或者闲置的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征得(C)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能拆除或者闲置。
A、省级 B、地市级 C、所在地 D、县级 16.全国环境监测网分为国家网、省级网和(A)。
A、市级网 B、县级网 C、村级网 D、乡镇级网
二、多项选择题
17.全国环境监测网分为(ABC)。
A国家网
B省级网
C市级网
D县级网
E村级网 18.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行为主体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有(B)和(C)。
A、赔礼道歉 B、排除危害 C、赔偿损失 D、恢复原状
19.农业环境具有(ABC)的特征
A整体性
B地域性
C变动性
D不变性
E永久利用性 20.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原则主要包括(ABCD)。
A污染防治与保护相结合 B按流域或者区域统一规划
C污染防治与企业布局相结合 D污染防治与企业改造相结合 E全过程管理与监督
21.对固体废物实行“三化”管理是指固体废物的(BCD)。
A安全化
B减量化
C资源化
D无害化
E高效化 22.国际环境保护法的主体是(AB)。
A国家
B国际组织
C个人
D单位
E公民 23.我国公害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BC)
A没收财产
B赔偿损失
C排除危害
D责令停产
E责令恢复 24.行政处分的程序包括立案(ABCDE)阶段
A调查
B申辩
C报批
D决定
E备案
25.环境噪声按其产生的机理可分为(ABC)等。
A机械噪声
B气体动力噪声
C电磁性噪声
D工业噪声
E社会生活噪声
26.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主要包括(ABCDF)类型。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 D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E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 27.自然保护区分为(AB)。
A国家级
B地方级
C市级
D县级
E村级 28.行为者的过错分为(AB)。
A故意
B过失
C直接
D间接
E疏忽
29.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主要包括(ABCD)。
A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
B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
C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制度
D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E重点防治制度
30.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可分为(AB)。
A地质遗迹类
B古生物遗迹类
C古动物遗迹类
D古植物遗迹类
E文化遗迹类 31.预防水土流失的措施分为(ABC)措施。
A防范性
B禁止性
C控制性
D预防性
E可用性
32.草原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自然资源,具有(ABCD)特征。
A整体性
B分布的区域性
C潜力的更新性
D数量的有限性
E种类繁 33.大气污染的特点是污染(ABC)。
A速度快
B范围大
C持续时间长
D可隔离
E可流动 34.土地资源具有(ABCD)特点。
A面积的有限性
B位置的固定性
C功能的不可替代性
D生产能力的永久性
E利用的可再生性
35.风景名胜区按照其景物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分为(BCD)。
A村级
B市级
C省级
D国家级
E 镇
36.为了对自然保护区实行有效保护和管理,可以将其按照功能分区,分为(ABC)。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
D参观区
E游览区 37.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特点有(ABCDE)。
A污染源多
B分布广泛
C损害方式多样
D危害后果严重
E危害持久性强且难以消除
38.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一般都具有(AB)蔓延性等特点。
A.危害性极大
B.突发性
C.可测性
D.可控性
E.预见性
39.限期治理制度主要包括限期治理的(CD)和两个方面。
A.对象
B.内容
C.目标
D.期限
E.功能 40.环境监测报告分为(CD)两种。
A.表格型
B.数字型
C.数据型
D.文字型
E.图表型 41.全国环境监测网分为(ABC)。
A.国家网
B.省级网
C.市级网
D.县级网
E.村级网 42.按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不同划分为(ABC),是为了对其进行更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
D.参观区
E.游览区 43.排污收费具有(ABC)特点。
A.设立专项基金
B.纳入国家财政预算
C.强制性
D.随意性
E.不固定性
44.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的管理和使用。
A.征收标准
B.征收对象
C.征收范围
D.征收方式
E.征收渠道 45.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ABCD)。
A.行为违法
B.行为有危害后果
C.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行为者有过错
E.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不存在因果关系 46.行政处罚案件管辖可分为(ABCDE)。
A.地域管辖
B.指定管辖
C.级别管辖
D.交办管辖
E.移送管辖 47.(ABCDE)是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的主要原则。
A.全面管理与重点控制原则
B.全过程管制原则
C.风险控制原则
D.污染防治与安全管理相结合E.污染防治与质量管理相结合 48.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可以分为和(ABC)。
A.研究性监测
B.特定目的监测
C.监视性监测
D.环境质量监测
E.征收目标
49.(ABC)等是环境噪声按其产生的机理划分的。
A.机械噪声
B.气体动力噪声
C.电磁性噪声
D.工业噪声
E.社会生活噪声 50.环境影响评价具有(ABC)等特点。
A.客观性
B.综合性
C.预测性
D.多变性
E.稳定性
51.环境保护法的主体主要包括(ABC)等。
A.国家
B.国家机关
C.社会团体
D.企事业单位 E.公民个人 52.(ABC)是环境标准划分的三级。
A.国家环境标准
B.行业环境标准
C.地方环境标准
D.地域环境标准
E.整体环境标准
53.我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生产和使用(ABC)的农药。
A.高效
B.经济
C.安全
D.无毒
E.实用 54.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分为(ABC)等几种。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行政处分
E.刑事制裁 55.土地的基本特点表现在(ABCD)。
A不可替代性
B有限性
C不可移动性
D永续利用性
E无限性 56.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具有(ABCD)特点。
A.配套性
B.发展性
C.层次性
D.协调性
E.稳定性 57.(ABCD)是行政责任的主要构成要件。
A.行为违法
B.行为有危害后果 C.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行为者有过错
E.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不存在因果关系 58.环境依据其功能的不同分为(CD)。
A自然环境
B人工环境
C生活环境
D生态环境
E原生环境 59.我国《草原法》所称草原包括(DE)。
A草皮
B草坡
C 滩涂
D草山
E草地 60.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经历了(ABC)三个阶段。
A创建
B恢复
C快速发展
D挫折
E缓慢发展 61.(CDE)是环境影响评价具有的特点。
A多变性
B稳定性
C预测性
D客观性
E综合性 62.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具有(ABCDE)特点。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A污染源多
B分布广泛
C危害后果严重
D扩散范围大
E可与环境隔离(ABCDE)和开除是对国家公务员进行行政处分的主要形式。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撤职
E降级 按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可以将其划分为(ABC)。
A核心区
B缓冲区
C实验区
D参观区
E游览区(ABC)是按照环境噪声产生的机理进行划分。
A机械噪声
B气体动力噪声
C电磁性噪声
D工业噪声
E社会生活噪声 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和管理及使用。
A征收标准
B征收对象
C征收范围
D征收方式
E征收数量(ABCD)是行政责任的主要构成要件。
A行为违法
B行为有危害后果
C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行为者有过错
E违法行为与危害后果不存在因果关系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一般都具有(BE)蔓延性等特点。
A预见性
B突发性
C 可测性
D 不可预见性
E危害性极大 环境保护法的主体涉及(ABC)等。
A国家
B国家机关
C社会团体
D企事业单位
E公民个人(ABC)是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
A有限性
B不可再生性
C分布不均匀性
D可与环境隔离性
E可再生性(ABC)是土地调查包括的主要内容。
A土地权属调查
B土地利用形状调查
C土地条件调查
D土地统计调查
E土地面积调查
(ABC)的制度是“三同时”制度中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必须依法执行的。A设计
B施工
C投产使用
D规划
E评价
按照风景名胜区景物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分为(BCD)。
A村级
B市级
C省级
D国家级
E 镇级(ABC)是环境保护法中的法律责任形式。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行政处分
E刑事制裁(ABCD)是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
A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
B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
C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制度
D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E重点防治制度
行政处分的程序包括立案(ABCDE)阶段。
A调查
B申辩
C报批
D决定
E备案(ACDE)是环境标准体系构成所具有的特点。
A配套性
B稳定性
C层次性
D协调性
E发展性
三、判断题
78.环境依据其形成的要素不同进行划分,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79.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对故意实施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一般都规定应当追究其行政责任,对过失行为,在一定条件则规定不予追究。(√)80.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进行划分的。(×)81.环境保护法中的行政制裁,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大类。(√)82.行政处罚具有时效性,即指违法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83.行政处分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者实施行政处罚时,作为处罚轻重和免予处罚的各种情况。(×)
84.环境保护法规定了两类行政处罚形式,即对破坏环境者与对污染环境者的行政处罚。(√)
85.连带责任是指受害者不必提出包括致害者由过错等证据,只须提出致害者已有污染危害环境行为等“表面”证据,和自己受损失是由于致害者排污行为所致的事实,赔偿要求即告成立。(×)
86.国际环境保护法调整的范围包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地球环境,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层空间环境。(√)
87.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国际环境法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
88.环境保护法的溯及力是指环境保护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和事件是否有效力的问题。(√)
89.限期治理的内容包括限期治理目标和限期治理对象。(×)
90.环境保护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重点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源以及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治理措施。(√)
91.排污单位必须如实填写申报登记表,经本单位主管部门核实即可,不需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92.临时排放许可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5年。(×)
93.土地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形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
94.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经历了创建、恢复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
95.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具有污染源多、分布广泛、危害后果严重、扩散范围大和可与环境隔离等特点。(×)
96.行政处罚是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于承担行政责任者给予惩罚的单方行动,不依相对人的意志为转移。(√)
97.公开原则是指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根据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决定给予行政处罚轻重的程度。(×)
98.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监督监测两类。(×)
99.按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后果划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100.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是按照形成环境的要素不同进行划分的。(×)
101.电磁性噪声、固定噪声源、流动噪声源等的划分是按照环境的噪声源划分的。(×)
102.对固体废物实行“三化”管理是指对固体废物的安全化和高效化管理。(×)
103.英国是最早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
104.公害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责令停业和赔偿损失。(×)
105.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地球环境,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层空间环境是国际环境保护法调整的范围。(×)
106.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是环境保护法中的两类行政制裁。(√)
107.警告是最轻的行政处罚形式,只能单独适用。(√)108.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是依据环境构成要素的不同进行划分的。(×)
109.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和赔偿损失是对企业职工进行行政处分的形式。(×)
110.我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是1982-1987年。(×)
111.连带责任是指受害者不必提出包括致害者由过错等证据,只须提出致害者已有污染危害环境行为等“表面”证据,和自己受损失是由于致害者排污行为所致的事实,赔偿要求即告成立(×)
112.过失责任是指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公民、法人,只要对国家、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客观上造成了损失,就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即使主观上没有过错。(×)
113.草坪和草坡是《草原法》所称的草原包括的内容。(×)114.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及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环境保护的两个内容。(√)115.环境保护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是指环境保护法在哪些地域范围内发生效力。(√)
116.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变化或者改变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时,需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履行变更登记手续。(√)117.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是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的管理体制。(√)118.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主要是由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样品标准等构成。(√)119.环境问题按其造成的危害后果进行分类,划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120.国际环境保护法的主体是国家、国际组织和单位。(×)
121.《土地管理法》所称土地,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土地,主要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但不包括未利用地。(×)
122.国内首次生产和首次进口的农药,按照田间试验、临时登记、正式登记和事后试验四个阶段进行。(×)
123.国际环境法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24.我国公害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没收财产、赔偿损失、排除危害等。(×)
125.环境保护法对其生效以前的行为和事件是否有效力的问题是指环境保护法的溯及力问题。(√)126.对固体废物实行“三化”管理是指对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管理。(√)
127.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形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是土地调查包括的主要内容。(√)
128.环境监测按其功能可以分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监督监测两类。(×)
129.记过是最轻的行政处罚形式,只能单独适用。(×)130.环境保护法产生和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
13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早由英国提出(×)
132.对企业职工的行政处分形式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和留用察看。(√)133.行政处罚案件管辖可分为地域管辖、指定管辖、级别管辖、交办管辖、移送管辖等种类。(√)134.限期治理的内容和期限两个方面是限期治理制度的主要包括。(×)
135.行政制裁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而破坏或者污染环境,但又不够刑事惩罚的单位或者个人实施的一种行政惩罚措施。(×)
136.环境问题按其构成要素进行分类,可分为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
137.环境保护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138.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行制定。(×)13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140.排污单位必须如实填写申报登记表,经本单位主管部门核实即可,不需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141.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及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环境保护的两个内容。
(√)142.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域和领海。(√)143.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环保部门给予奖励。(×)144.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145.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必须用于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146.对不按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企业或单位由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业或关闭;(×)
第二篇: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知识竞赛题
石油工程公司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知识竞赛
题
课程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多选题.环境保护坚持()的原则。
A.预防优先
B.保护优先
C.预防为主
D.综合治理
E.公众参与
F.损害担责.国家采取有利于()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A.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
B.保护和改善环境
C.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A.环境保护技术装备
B.资源综合利用
C.环境服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
A.财政
B.税收
C.价格
D.政府采购.国家在()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A.重点生态功能区
B.生态环境敏感区
C.生态环境脆弱区.国家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
A.调查
B.监测
C.评估
D.修复.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
A.同时设计
B.同时施工
C.同时投产使用 8.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的()。
A.技术
B.设备
C.材料
D.产品.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接受社会监督。
A.主要污染物的名称
B.排放方式
C.排放浓度和总量
D.超标排放情况
E.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单选题.国务院()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A.国土资源
B.环境保护
C.社会保障 A.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B.依法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C.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三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D.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每年()为环境日。
A.5月5日
B.6月5日
C.6月15日
D.7月15日.建设对()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A.社会
B.经济
C.政治
D.环境.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A.混合B.分类.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指标。
A.环境质量控制
B.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制度。
A.登记
B.备案 C.淘汰.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按照防治污染设施的运行成本、违法行为造成的()或者违法所得等因素确定的规定执行。
A.直接损失
B.间接损失
C.综合损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A.十日以上二十日以下
B.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
C.十日以上三十日以下.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A.《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C.《民法通则》.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
A.主要责任
B.连带责任.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三、判断题.环境保护法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A.两年
B.三年
C.五年
A.2014/12/1 B.2015/1/1 C.2015/2/1 A.民事
B.行政
C.刑事 12.新修订《环境保护法》自()起施行。.违反环境保护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责任。8.新闻媒体无权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低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可以先开工建设,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国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有关方面和专家的意见。.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国家环境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并公布实施。.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其他单位部门无权这么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本级人民政府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负责人和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的考核内容,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依法制定有关生态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予以实施。.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环境保护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或环境保护税。.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可以排放污染物后再申请。.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31.国家强制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32.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
3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突发环境事件以及环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情况等信息。
34.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
35.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
36.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
37.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38.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
39.提起环境诉讼的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40.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41.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只有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
42.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43.违反环境保护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44.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第三篇:环境保护法
1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阶段:原始阶段;农牧业阶段;现代工业阶段。
2环境保护的概念和意义:概念,指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环境符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意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顺应了世界发展的趋势。
3环境保护法的概念和特点:概念,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特点,科学技术性;综合性和广泛性;可持续发展性。
4环境保护法的任务: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5环境保护法的目的: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6环境保护法的作用:实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依据;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法制观念的好教材;维护我国环境权益的重要武器;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护世界环境的重要手段。
7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体系:宪法;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纠纷解决程序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中的环境保护规范;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我国参加和批准的国际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8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环境保护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损害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公众参与。
9环境保护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的意义和贯彻:意义,是社会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障人体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贯彻,建立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把环境保护切实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10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的意义和贯彻:意义,可以获得投资省收效大的效果;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重要保证;可以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有消极的应付转为积极的防治。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积极治理已有的环境污染和破坏。11损害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的意义和贯彻:意义,可以促使企业事业单位加强环境管理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利于促使企业事业单位合理地利用;可以为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生态环境积累资金,贯彻,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对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加大限期治理力度;运用经济手段促使污染破坏者积极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建立环境保护共同负担制度。公众参与原则的意义和贯彻:意义,是促进环境保护事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维护公民的环境权益;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搞好环境保护工作;贯彻,完善环境保护立法,从法律上明确规范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务的权利;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认识水平和参与意识;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扩大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建立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制度;发展民间环保组织,加强社会监督。12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征收环境保护费;许可证;限期治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3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的概念特征和意义:概念,为实现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宜居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指制定的调整某一类或者某一方面环境保护社会关系的,具有重大意义和起主要作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特征,具体性;系统性;特定性。意义,实现环境保护法目的任务的重要保障;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举措;实现协调发展原则的有效手段。
14环境保护规划制度的特征意义原则:特征,综合性;整体性;区域性;动态性;约束性。意义,是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为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了保障;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原则;坚持协调发展互惠共赢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举原则;坚持依靠环境科技进步保护环境原则。15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和意义:特点,预测性;客观性;综合性;强制性。意义,是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贯彻预防为主原则,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16三同时制度的概念和意义:概念,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必须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意义,是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要保证;是防止环境质量继续恶化的有效措施。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或者破坏的开发建设项目;确有经济效益的总和你刚和利用项目。三同时制度的具体内容: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建设项目的施工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建设项目竣工后,提交报告书或登记表,由有关部门验收;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环保设施经验收合格该建设项目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
17征收环境保护费制度的概念和意义:征收排污费制度概念,是指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征收一定数额的费用。意义,利用经济杠杆调整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加排污者治理污染的能力;促使排污者进行技术改造,开展综合利用。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概念,为了防止生态破坏,依据谁开发谁保护,谁开发谁保护谁收益谁补偿的原则,向从事对生态环境或者可能产生不良单位和个人征收一定数额的费用的法律规定。意义,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是利用经济激励手段促使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者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资源,从而保证其合理利用和持续发展;为恢复和治理生态环境破坏开辟了一条资金渠道;有利于树立公众的生态意识。
18限期治理制度概念和意义。概念:对污染严重的项目行业区域和位于特别保护区超标排污的污染源,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限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达到治理目标的规定的总称。意义:可以推动污染单位积极治理污染;可以推动有关行业治理环境污染破坏和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可以集中有限的资金解决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利于改善厂群关系和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19环境标准的概念和意义。概念,实质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种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标准的总称,亦称环境保护标准。意义,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的重要依据,是一定时期环境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基本保证,是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的核心;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环境科学技术进步的动力。
20环境噪音污染的概念和危害。概念: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现象。危害:影响人们工作和学习,干扰睡眠和休息;危害听觉;引发疾病和其他危害;危害财物。
21固体废物的特点。量大面广种类繁多性质复杂;具有污染环境和可利用的双重性质;具有可转移性
处置的多样性和可与环境隔离性;出突发污染事件外通常具有长期潜在性和迟滞性。22防止固体废物的原则的规定。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施行全过程管理的原则;对固体废物施行三化(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原则;禁止排放固体废物和强制处置原则;集中处置与分散处置相结合的原则;对危险废物实行特别严格的控制和重点防治的原则;污染者承担污染防治责任原则。2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的概念和意义:概念,为了及时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由政府事先编制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启动该应急预案,以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法律规定的总称。意义,有利于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产生;有利于提高处理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22行政责任,是指违反环境保护法,实施了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的单位或者个人所应承担的行政方面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行为违法是指行为人实施了破坏或者污染环境的行为而违反了环境保护法;危害后果是指违法行为造成了破坏或者污染环境的后果;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该行为所造成的破坏或者污染环境后果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练习,而不是表面得、偶然的联系;行为者有过错。23行政制裁: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违反环境保护法而承担行政责任者,依法实施的惩罚措施。特点:行政制裁必须体现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行政制裁必须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行政制裁必须严格区分制裁的主体和对象。24行政处罚: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对违反环境保护法二破坏或者污染环境,但又不够刑事惩罚的单位或者个人实施的一种行政惩罚措施。特点:行政处罚的主体是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处罚的对象是相对人中得违法者;行政处罚的性质是行政制裁;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单方性强制行为;行政处罚具有时效性。24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原则,是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必须严格依照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处罚依据、刑事、幅度和程序对承担行政责任者实施行政处罚。25行政处罚轻重与行政责任大小相当原则,是指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根据破坏或者污染环境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给予行政处罚轻重的程度。
26公正、公开原则,指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在对违法者提起行政处罚程序,确认其承担行政责任的要件和情节,以及决定行政处罚时,必须客观、平等、不偏不畸、不隐瞒,做到公平和有透明度。27行政处罚形式:警告、罚款、责令重新安装使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和责令停业、关闭。
28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调查取证阶段;立案的条件,立案等级的具体内容,成立调查小组,开展调查检查工作,对证据的审查与运用。申辩和听证阶段;相对人的陈述和申辩,听证程序。做出处罚决定阶段;六种不同的决定,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案件的处理期限3个月,处罚决定书的交付和送达7日。执行阶段;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处罚决定,当事人有申请行政复议60天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15天,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期间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的执行措施。
29行政处分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按照行政隶属关系,依法对在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中违法失职,但又不够刑事惩罚的所属人员的一种行政惩罚措施。行政处分方式: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和开除。
30行政处分的程序:立案,调查,申辩,报批,决定,备案
第四篇: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领学人:荣县环保局 罗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号称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共7章70条,比原法增加23条:
1、更新了理念;
2、完善了基本制度;
3、强化了政府、部门、企业责任,明确了公民的义务;
4、加大了处罚力度;
5、加强了农村污染防治工作;
6、为公众参与环境环保提供了法制渠道,彰显国家重点治污的决心,最大限度凝聚了各方共识,新时期最有利的环保法。
一、新《环保法》的主要特点(创新突破)
(一)宣示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环境优先思想
理念创新,此前立法理念依然是经济优先,要促进经济发展。新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二十字基本原则(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明确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了法律(第29条)轻者:行政责任,重者:追刑责。
(二)实行从“政策法”到“实施法”的转变 一是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或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实现区域限批,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第44条);二是国家在强力推进污染责任险之外,让企业主动 参保环境污染责任险,提升企业参险意识,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减少事故发生,对污染损害及时补偿,有效保护受害者权益(第35条);三是从结果违法上升到行为违法。
(三)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四)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和考核评价制度(问责、引咎辞职制度)
(五)制定经济政策应充分考虑对环境影响
(六)对未完成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实行环评限批,有步骤的改善环境质量等。
(七)建立多元共治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1、各级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
2、企业承担主体责任;
3、公民进行违法举报;
4、社会组织依法参与;
5、新闻媒体进行舆论报道;
6、明确公民享有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八)增强了环境法律责任的追究力度
1、授予环保行政执法机关的查封扣押权;
2、授予环保行政执法机关以责令限产权;
3、授予环保行政执法机关的停产整治权;
4、针对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制定了罚款按日连续计罚制度;
5、针对未批新建,通过暗管排污逃避监管等违法行为,拒不整改的导入治安拘留处罚制度;
6、构成环境犯罪的,严厉追究刑事责任;
(九)加重了政府、部门环境监管的责任
1、规定了违反公民享有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严厉问责制度;
2、规定了环境监管失职的行政监察制度;
3、规定了环境监管失职罪的刑事追究制度。
(十)环境犯罪的入罪门槛降低
1、规定了环境行为犯罪;
2、环境犯罪追究的范围扩大;
3、环境犯罪处罚从严。
(十一)增强企业的环境风险意识,认真执行环境法律制度
1、建立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2、加强企业的依法管理,应对严厉的强制措施;
3、环境风险大的企业,应当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减轻企业环境;
4、持证排污;
5、加强企业监测、监控能力,保障不触及行政拘留和环境犯罪的门槛;
6、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污染治理无望的车间工艺和环节,应果断进行调整;
7、加强与环境执法机关沟通,严格执行命令。
二、主要内容
(一)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原则。即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三)完善7项环境管理基本制度
1、完善环境监测制度;
2、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大未批新建的违法责任;
3、完善了“三同时”制度;
4、完善跨行政区域的联合防治机制。
第20条规定:明确国家建立跨行政区域流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联合防治协调控制,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防治措施。
5、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区域限批制度。第44条规定: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明确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分解,最终由企业落实。企业在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企业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6、明确了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指凡是需要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实现向环保部门办理申领排污许可手续,经批准获得许可证后方能想环境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第63条规定:未取证排污的,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且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法予以处罚外,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给予行政拘留。
7、增加生态保护红线规定。生态保护红线是指维护国 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必须实行严格保护的国土空间及其界限,是不可逾越的红线。第29条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区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三、强化了各级政府、部门、企业责任,明确了公民权利和义务
1、改善环境质量。第28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2、加大财政投入。第8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第9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4、对生活废物弃物进行分类处置。第37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回收利用。
5、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第40条第2款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6、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准备。第47条规定:各级 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预警方案;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评估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损失,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7、统筹城乡污染设施建设。第51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城乡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等环境卫生设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四、进一步强化了各级政府责任
1、改善环境质量。第28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到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2、加大财政投入。第8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第9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 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4、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置。第37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对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回收利用。
5、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第40条第2款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6.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准备。第47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组织制定预警方案;环境受到污染,可能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时,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措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有关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环评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损失,并及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
7.统筹城乡污染设施建设。第51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城乡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固体废物的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等环境卫生设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五、强化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保责任 1.实施清洁生产。第40条规定: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减少环境污染和危害。第42条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3.按照排污标准和总量排放,包括按照排污标准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第45条第2款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第44条第1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4.安装使用监测设备。第42条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5.缴纳排污费。第43条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6.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第47条第3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 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7.公布排污信息。第55条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8.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第42条第二款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六、公民的环境权利和环保义务
1.公民的环境权利。第53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为了保障公民环境信息知情权,第54条第2款、第3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突发环境事件以及环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情况等信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为了保障公民的参与权,第56条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 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除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应当全文公开;发现建设项目未充分征求公众意见的,应当责成建设单位征求公众意见。
为了保障公民的监督权,第57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接受举报的机关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2.公民的环保义务。一是公民应当低碳生活。第6条第4款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二是公民应当绿色消费。第36条规定: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三是公民应当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的影响。第38条规定: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 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七、强化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责任
1.关于部门的职责。第10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根据第24条规定,环境监察机构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委托,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这种根据委托行使的职能,其法律性质属于行政执法职能。
各部门的具体职能有:一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第13条);二是环境保护部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第15条、第16条);三是环境保护部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统一规划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第17条);四是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第24条);五是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第25条);六是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 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第53条);七是依法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突发环境事故以及环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情况等信息(第54条);八是对违法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实施行政处罚(第59-63条)
2.执法人员的违法责任。对监管部门的要求,承担责任:第68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1)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的;(2)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3)依法应当作出责令停业、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4)对超标排放污染物、采用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事故以及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未及时查处的;(5)违反本法规定,查封、扣押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设施、设备的;(6)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7)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未公开的;(8)将征收的排污费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的;(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此外第67条还规定: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
八、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一是第21条规定: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技术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二是第22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三是第23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四是第31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国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落实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确保其用于生态保护补偿。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五是第52条规定: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六是第54条规定: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从而成为推行绿色信贷的信息基础。
九、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一是第33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促进农业环境保护新技术的使用,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的监测预警,统筹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和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石漠化、地面沉降以及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水源枯竭、种源灭绝等生态失调现象,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二是第49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农业等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种植和养殖,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科学处置农用薄膜、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防止农业面源污染。禁止将不符合农用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固体废物、废水施入农田。施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及进行灌溉,应当采取措施,防止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定点屠宰企业等的选址、建设和管理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从事畜禽养殖和屠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对畜禽粪便、尸体和污水等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置,防止污染环境。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农村生活废弃物的处置工作。
十、明确环境公益诉讼
第58条规定: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2)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十一、加大违法排污的责任,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问题
第59条规定:一是规定了按日计罚制度。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前款规定的罚款处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按照防治污染设施的运行成本、违法行为造成的直接损失或者违法所得等因素确定的规定执行。地方性法规可以根据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增加第一款规定的按日连续处罚的违法行为的种类。二是责令停业、关停。第60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三是规定了行政拘留。第63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此外,违法排放污染物,构成犯罪的,还要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篇: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知识竞赛及参考
2015年环保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1.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五条规定,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损害担责的原则。(B)A.政府为主 B.公众参与 C.部门配合
2.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A)A.举报 B.检举 C.报告
3.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 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B)A.停止审批 B.暂停审批 C.减缓审批
4.我国新《环境保护法》规定每年的 为环境日。(C)A.4月22日 B.5月31日 C.6月5日
5.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A)A.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一切单位和个人 C.各级环保部门
6.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 和有关部门备案。(C)A.国务院 B.地方政府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7.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应当在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情况,充分征求意见。(A)A.建设单位 B.审批单位 C.监督单位
8.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C)A.一 B.二 C.三
9.向已制定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 的有关规定。(B)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0.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B)A.按份连带责任 B.连带责任 C.损害赔偿责任
11.我国新《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生态保护和 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C)A.生态补偿 B.优化环境 C.污染防治
12.我国新《环境保护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 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C)A.生态保护 B.新能源 C.环境保护
13.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B)A.责令停产停业
B.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C.移交司法机关
14.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A)A.责令恢复原状 B.移交司法机关
C.暂扣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15.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A)A.直接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
B.责令下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 C.向上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反应情况 16.我国新《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是指。(C)A.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总体
B.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C.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17.我国新《环境保护法》规定,有权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主体是。(B)A.国务院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18.新《环境保护法》规定,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得。(A)A.开工建设 B.竣工验收 C.正式投产运行
19.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 承担侵权责任。(C)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20.我国新《环境保护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C)A.责令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整改 B.责令停产整顿
C.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21.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实行严格保护。(B)A.设立警示标志 B.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C.划定领导监管
22.我国新《环境保护法》于2014年4月24日第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次会议修订。(B)A.十一、八 B.十二、八 C.十二、七
23.负责组织农村生活废弃物的处置工作。(A)A.县级人民政府 B.各级人民政府 C.乡、镇人民政府 24.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 制度。(C)A.取缔 B.审查 C.淘汰
2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B)A.责令停产 B.现场检查 C.罚款
26.新《环境保护法》适用于。(C)A.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
B.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陆地领域
C.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27.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 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C)A.排污费缴纳信息 B.环保守法信息 C.环境违法信息 28.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 的要求排放污染物。(B)A.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 B.排污许可证 C.污染物排放标准
29.世界地球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每年 举办。(B)A.3月12日 B.4月22日 C.5月12日 D.7月22日
30.对于过期的化妆品怎样处理。(C)A.扔进可回收垃圾桶 B.扔进不可回收垃圾桶 C.扔进有毒有害垃圾桶 D.继续使用,不要浪费
31.垃圾分类最早从 开始。(C)A.日本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32.我国的爱鸟周是每年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B)
A、三 B、四 C、五 D、六
33.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心生长着我国古老树种“沙漠英雄” 的原始森林。(B)A.梭梭 B.胡杨 C.红柳
34.工业三废是指。(C)A.废水、废料、废渣 B.废水、废气、废料 C.废水、废气、废渣
35.绿色建筑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B)A.节电与电能 B.光与光能 C.节能与能源 D.核与核能
冷冻食品的制造要使用 倍于新鲜食物的能量。(B)A.二 B.五 C.六 D.十
37.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做痛阈,其声级为 分贝左右。(A)A、120 B、140 C、60 D、90 38.按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等。(B)
A、Ⅰ B、Ⅱ C、Ⅲ D、Ⅳ
39.PH值小于 的雨水称为酸雨,小于 被称为重酸雨。(C)A、5.6 4.9 B、7 4.9 C、5.6 4.5 D、7 4.5 40.家居用电: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电度数×。(B)A.0.275 B.0.785 C.0.89 D.1.25 41.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 %为宜,放得过多和过少都费电。(C)
A.100 B.60 C.50 D.80 42.根据空气 与高度的关系把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热层)、外大气层(外层)。(A)
A密度 B厚度 C温度
43.一节1号电池能使 的土地永远失去利用价值。(A)
A、1平方米 B、1000平方米 C、10平方米 D、100平方米
44.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选出你听说过得正确的。(C)
A.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24年 B.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83年 C.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
45..当前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的最严重的破坏是:。(C)
A.城市、交通建设占地 B.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C.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D.使用化肥使土壤酸化板结
46.关于保护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C)A.实行计划生育 B.划定农田保护区
C.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D.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土地沙漠地
47.达到同样照明效果,一支好的节能灯比普通白炽灯节电约。(A)
A、10%-20% B、30%-40% C、70%-80% 48.在垃圾分类时把废纸放入哪个颜色的垃圾桶中?(B)
A.黄色 B.绿色 C.棕色 D.白色
49.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 吨有机肥料。(B)
A.0.1 B.0.3 C.0.8 D.0.5 50.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多冬少,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居世界第88位。(B)A.1/4 B.1/2 C.1/8 D.1/10 51.2000年我国环境保护奋斗目标是,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A)A.基本控制 B.完全控制 C.彻底消除 D.部分消除
52.创建绿色社区的硬件要求较多。其中,不是硬件必备的。(C)A.节水节能设施 B.社区绿化 C.建有亭台池榭
53.汽车尾气中至少含有 种有害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C)A.50至100 B.100至150 C.150至200 54.减少“白色污染”我们应该自觉地不用、少用。(C)
A.一次性用品 B.纸制品
C.难降解的塑料包装袋
55.人们常把 当作空气监测的指示植物?(A)A.苔藓植物 B.藻类植物 C.蕨类植物
56.一只燕子一个夏季能捕捉 只苍蝇、蚊子,对控制疾病有重要作用。(C)
A.80万 B.100万 C.120万 D.140万 57.3月22日,2月2日,3月12日,4月22日分别是 纪念日?(A)A.世界水日 世界湿地日 中国植树节 世界地球日 B.世界湿地日 世界水日 中国植树节 世界地球日 C.中国植树节 世界湿地日 世界水日 世界地球日 D.世界地球日 世界湿地日 世界水日 中国植树节 58.我国有许多世界珍稀动物,金丝猴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国家 保护动物。(C)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59.1992年6月3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又称为地球宪章,这是一个规范国际环境行为的准则。(D)A.里约热内卢宣言 B.人类环境宣言 C增长的极限 D.南极条约
60.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森,在《 》一书中,第一个勇敢地站出直言,人类要保护好自己的生息地,开创了善待环境的新时代。(C)A.寂静的春天 B.只有一个地球 C.环境医学 D.我们共有的地球
61.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指示下,国务院在 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A)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抚顺
62.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项。(A)A.基本国策 B.政策 C.方法 D.工作
63.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举报免费热线电话是。(C)A.12315 B.148 C.12369 D.12596 64.环保“三同时”制度是指。(B)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改造 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C.同时设计、同时改造、同时投产 65.国家为加强环境保护管理而采取的最主要手段是。(A)
A.建立和强化环境行政管理机构 B.应用环境经济调节措施 C.强化环境刑事制裁 D.与企业订立环境协议
66.世界人口达到60亿的时间是。(D)A.2000年5月 B.2020年1月 C.1998年12月 D.1999年10月12日
67.新疆的动植物王国,被称为神秘莫测的仙境的是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A)
A.哈纳斯 B.天池 C.阿尔金山
68.如果全国3.5亿烟民1天少抽1支烟,每年能节约准煤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C)
A.15万吨 B.21万吨 C.18万吨 D.13万 69、2015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国家主题是。(B)A.向污染宣战 B.践行绿色生活 C.可持续消费和生产
70.地球表面虽然约70%被水覆盖,但能直接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的。(A)
A.1% B.10% C.20% 71.我们每天都十分舒适地回到自己温馨的家,但是我们的家里也有污染,你知道你的居室中 污染最重?(C)
A、卧室 B、客厅 C、厨房 D、洗手间。
72.使用空调消耗电量很大,夏天调到 度既相对舒适又省电?(B)A.25度 B.26度 C.24度 D.18度
73.下列 对河流或地下水的污染程度最小。(D)A.纽扣电池 B.洗衣粉 C.洗涤剂 D.食用碱
74.下列 发电方式采用的不是可再生能源。(D)A.风力发电 B.太阳能发电 C.生物质能 D.核能
75.“酸雨现象”属于A.自然灾害 B.水体污染 C.土壤污染 D.大气污染
76.中国能效等级共分 A.三 B.四 C.五 D.六
77.发展低碳的目的是 A.节约能源 B.应对气候变化 C.治理环境 D.突发奇想
。(D)级。(C)。(B)78.循环经济的本质是 经济。(D)A.市场 B.计划 C.泡沬 D.生态
79.以下可以减少碳排量的做法是A.将杂物放在汽车后备箱 B.多吃肉制品 C.穿棉质衣物
D.不用电脑时选择待机
80.绿色食品指 食品。(A.蔬菜,水果 B.绿颜色的食品 C.安全无污染食品 D.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
81.在下列废品中,如果没有回收大的是。(C)
A.废纸 B.废玻璃 C.废电池 D.碎木
82.中所含致癌物质最多。(A.水煮鱼 B.烤羊肉串
。(C))对环境造成危害最B)
C,C.炒面 D.煎饼
83.2009年,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发表讲话,第 次就气候变化问题阐述了中国的立场,其中特别提出技术创新是关键。(A)
A.一 B.二 C.三 D.四
84.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然而实际进展与预期相去甚远。(A)
A.《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B.《京都议定书》 C.《巴厘岛路线图》 D.《哥本哈根协议》
85.塑料在自然界可停留。(A)A.100—200年 B.50年 C.10年 D.5年
86.合理的节能着装包括。(B)A.夏天穿西装打领带 B.秋冬两季加穿毛衣 C.冬天女士穿裙子 D.冬天男士穿衬衫
87.汽车在 状态下排放的一氧化碳最多。(A)
A.停车状态开发动机 B.高速行驶 C.中速行驶 D.超高速行驶
88.是人类为保护臭氧层正在采取的行动。(A)
A.使用无氟制冷剂 B.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C.使用无磷洗衣粉 D.少用煤
89.色彩浓艳的衣服一般所含 的含量偏高。(A)
A.甲醛 B.乙醛 C.铅 D.汞
90.冬天用煤火取暖或用热水器时,如果排气不良,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这实际是指 中毒。(BA.一氧化氮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就)D.二氧化硫
91.据估计在中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吨。(A)
A.1.5 B.2.7 C.5.8 D.6.8 92.大自然中口香糖的分解约需要 年。(B)A.1-2 B.3-4 C.5-6 D.8-10 66.工厂废弃物中的汞可能造成食物的汞污染,引起人类的慢性汞中毒,以下几种食品受重汞污染可能性最大的是(B)。
A.牛肉 B.海鲜 C.青菜 D.西瓜
93.固碳也叫碳封存,包括。(C)A.物理固碳和化学固碳 B.生物固碳和化学固碳 C.物理固碳和生物固碳
D.物理固碳、化学固碳和生物固碳 94.对于保护候鸟,下面的哪种说法是不对的?(A)A、只要保护好它的繁殖地就行 B、要保护好水源
C、要保证候鸟有充足的食物 D、严禁捕杀行为。
95.当我们修建公路时 是必须要考虑的。(D)A.绕开保护区
B.为动物穿越公路修建通道 C.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D.A、B、和C都需要考虑
96.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电能,我国发电主要靠。(B)A.水力 B.燃煤 C.核能 D.石油
97.“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中 太多。(A)A、人和建筑物多 B、公园和草地多 C、白天和黑夜多
98.大量氮、磷等植物性营养元素进入水体后,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水生生物死亡,一般称为。(A)A.富营养化 B.湖泊酸化 C.湖泊氧化 D.重金属物质污染
99.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多冬少,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界第88位。(B)
A.1/2 B.1/4 C.1/8 D.1/10 100、目前,我区居民可以直接通过 行环境污染问题的投诉。(D)
A.拨打12369、12345进行电话投诉 B.通过区政府政民互动平台投诉 C.给区环保局写投诉信,进行书面投诉 D.以上全都可以,居世方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