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燕子》教学设计1

时间:2019-05-14 20:02: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同课异构《燕子》教学设计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同课异构《燕子》教学设计1》。

第一篇:同课异构《燕子》教学设计1

同课异构《燕子》教学设计一

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光彩夺目、生机勃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体会燕子的特点及春天的生机勃勃。

2、体会文中的好词佳句,特别是拟人、比喻、动词的恰当使用。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2、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

教学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达到“情由景生”的效果。

教具:课件、字卡、学生收集春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你们喜欢和春天一起到来的小燕子吗?

2.出示燕子飞行的幻灯片,师生一起唱《小燕子》。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燕子》,共同领略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吧。

二、看图初步感知 学生认真看图后讨论:

1.你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这幅图的?

2.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观察顺序,把画面的美景描述出来。

三、阅读探究,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讨论:写燕子的外形,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表现了燕子的什么特点?(由整体到局部,表现了燕子活泼机灵、俊俏可爱)

2.语句对比,阅读感悟,说一说哪一句好?(幻灯出示句子)3.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2—4自然段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什么?(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花儿争相开放)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4.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燕子飞行的各种姿势)

5.再读,说说这段话写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活泼、可爱、机灵)

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6.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作者还写了什么呢?

7.读第四自然段

8.指名说说第四自然段写什么。(写燕子停歇花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9.这段话里有几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结合插图理解,想象).讨论:为什么要把“几痕细线”比喻成“五线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1.说一说你从课文最后一句话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12.“演奏的春天赞歌”你说,这首歌在赞美春天怎么样呢?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指导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再回顾课文的脉络,点拨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由近到远,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照子──燕子的飞行利停歇的顺序)

2.指点背诵方法。

背诵本课,可以按照课文的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3.自由背诵。

七、课堂小结

1.作者在描写之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赞美燕子,赞美充满活力的春天,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八、课外延伸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画,或写诗,或唱歌等)展示自己对燕子的喜爱之情。板书设计

1、燕子

活泼可爱

春的赞歌

同课异构《燕子》教学设计二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展示)

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在小河边、在树林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板书课题:l燕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

(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4、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三、深入探究,质疑解疑

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四、汇报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1)“我非常喜欢小燕子的外形,因为它长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看起来是那么活泼可爱”。(2)“凑”是什么意思?(几个方面合起来。)

(3)指导感情朗读:谁能把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读出来?(4)背诵第1自然段。

五、探究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指导感情朗读。

六、探究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飞行),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3、指导感情朗读

七、探究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1)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2)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八、总结全文,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爱护鸟——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九、拓展延伸,自由创造

大家都特别喜欢燕子,学了本课后,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可爱的燕子的形象,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拍一拍(拍摄)„„下周我们举行一次“燕子”展览会。

板书设计:

外形

活泼机灵

1、燕子

飞行

轻、快

休息

音符

同课异构《燕子》教学设计三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播放燕子的幻灯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燕子)2.说说燕子给你的印象?(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3.是呀,春天来了,小燕子也来到我们身边,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飞翔,装扮着美丽的春天。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家郑振铎先生去认识燕子吧。(板书:燕子)(相机指导书写: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生一起书空)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指名朗读课文,了解学情正音。

2、理解词语意思

A.乌黑光亮

俊俏轻快

活泼机灵(读了这些词,脑中呈现什么画面?)

B.一身羽毛

一对翅膀

几痕细线(体会量词的用法)3.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燕子?学生讨论交流。

从四个方面介绍燕子,分别写了燕子的外形、飞行、停歇。(板书:外形

飞行 停歇)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师:课文是如何描写燕子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一)体会燕子外形:活泼机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觉得应扣住哪个词来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板书:活泼机灵)

2.你能通过朗读把燕子的活泼机灵表现出来吗?指名朗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注重对“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等词的感悟体会)3.讨论:作者写燕子的外形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顺序是怎样的?(体会从全身写到局部的叙述方式)4.试背第一自然段。

(二)感悟燕子:增添生机

1.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2.抓住以下句子体会。(1)“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对比句子:才下过细雨,微风吹拂着柳丝。(读一读,比一比,你体会到了什么?(①“蒙蒙的”“细”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如: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②“千万条”的“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将柳丝的数量、颜

色等描写得淋漓尽致。

(2)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想象:“赶集似的聚拢来”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花儿争相开放)3.师:正因为有了这光彩夺目的春天,所以作者禁不住赞叹: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请美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春天的“光彩夺目”,读出燕子的为春光增添的“生机勃勃”。

(三)领略燕子飞行、停歇之美

我们从读中感受了燕子的外形美,从读中感受了燕子为春光增添的生机美。那么燕子的飞行及停歇又美在何处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第三、四自然段。1.赏析燕子飞行之美。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想:燕子是如何飞行的?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感受到?划出你认为好的词语。

(2)交流。

A.“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又轻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B.“掠”写出了燕子飞行的速度很快;身姿灵活。

C.从“唧唧叫着”感受到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D.“沾”写出了燕子尾尖轻轻点了一下水面。

师:你能把“掠”和“沾”换成其他的词吗?(可能的答案:飞、贴)师:有原来的恰当吗?读一读。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是一定要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文章才有味道,大家才爱看。

(3)让我们齐读这一段,领略燕子飞行的轻快之美。2.领略燕子停歇之美。

师: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1)边读边划出你认为好的句子,想想好在哪里?(2)交流。

A.有几队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落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疲倦了要休息的样子,比停恰当。)B.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几痕”“五线谱用得好。“几痕”说明了距离较远,模模糊糊,若有若无。

“五线谱”把停歇的燕子看作是自然形成的曲谱。燕子自然成了“音符”。

四、小结过渡,读中升华

这节课我们领略了燕子外形之美,飞行之美,停歇时的音乐之美。怪不得——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作家写赞美春天的诗文,少不了燕子;歌唱家唱赞美春天的歌,也总少不了燕子。可以说,如果少了燕子,春天就会失去一半的美。所以说,燕子的到来,为光彩夺目的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让我们饱含激情,再次齐读课文,唱响春天的赞歌!

板书设计燕子

外形:活泼机灵 飞行美 停歇美

第二篇: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教案

《回收废品》教学设计

裕丰园小学 童彩红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从小渗透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投影仪、电脑课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列式并计算。

难点: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学具准备:小棒。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电脑课件出示图:

公园里各个角落都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和塑料瓶。师:这是教师今天特意去公园拍摄下的,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谈话,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到塑料袋和塑料瓶。

师:这都是人们留下的,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美丽的公园将变成了什么样呀? 学生想象,并发表简短的感受。

师:是呀,有三个小朋友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们决定一起来收集这些塑料袋和塑料瓶。

二、新课教学

1、出示课件: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一起来认识这三个小朋友。生说出三个人的名字:小林、小红和小青。师:他们好像正在讨论着什么事情,谁知道? 请学生读出三人的对话。

找出数学信息:小林:收集26个塑料瓶

小红: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3个

小青: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4个

2、提出问题:

师:根据他们的对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1)学生摆小棒,小组交流讨论。(2)集体交流反馈。师:这个问题谁能解决? 生:23+6=29(个)

师: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呢?

生1:我是通过摆小棒知道的,小林有23个,我就先摆23根小棒,小红多了6个,我就再增加6。23增加6可以用加法算式23+6来表 示。

生2:小红说我收集的塑料袋比小林多6个,也就是说在小林23个的基础上再多加6。

师小结:原来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就是用加法的,多了多少就加上多少。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真好,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我可以提出,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 师:你能摆一摆小青收集的塑料袋的个数吗?

3、学生动手摆,然后表示。

教师对着学生摆的小棒提问:你会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出算式:26-4= 教师提问: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生:因为小林收集的塑料袋是26个,小青收集的比他少4个,就要从26个里减去4个。

师小结:哦,小红比小林多,我们就是在26的基础上加,现在小青比小林少,我们也就在26的基础上减。

师:通过他们三人的努力,公园漂亮了许多,而且环境也得到了保护。

4、出示智慧老人的话,全班齐读。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的第1题。课件出示图。

(1)观察图,找出已知条件。(2)学生同桌摆小棒。(3)独立列式。师: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42+6=48(只)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笑笑比淘气多6,也就是比42多6,所以就是42+6

2、练一练第2题。(1)观察图,弄清题意。

师:“我们班再捐12本书,就和你们班捐的一样多”这句话怎样理解? 生1:也就是说笑笑班没有淘气班捐的多。生2:应该比淘气班少12本。(2)独立列式计算。

3、比比谁算得快(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看图提教学问题。投影出示图。

师:图上告诉我们哪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小组交流。(2)集体反馈。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应用题,说说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作业。

1、出示口算卡“接龙练习”完成第3题。

2、完成第4题:指导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组织交流,并写出算式的得数。

(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三篇: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课题研究资料 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设计

中卫九小 孙守福

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例2,练习十八第7、8、9、10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将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的方法,并能在计算中灵活运用。

2.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口算 :把下面各数改成百分数:

0.02= 1.5= 1.004= 8=

(说说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2、创设情境,激趣质疑:

(1)课件出示:春蕾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1/5,春蕾小学有750名学生,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独立列式解答。)

(2)、出示例2:春蕾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20%,春蕾小学有750名学生,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

(3)过渡:数量关系式是什么?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是一样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课题研究资料 教学设计

少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二、尝试探究: 1.自主探究,尝试探疑:(1)自主列式计算。

(2)百分数不能直接参与计算,可以把百分数转化成什么数来计算?百分数转化成小数和分数分别是怎样转化的?并写出两种转化的计算过程。

2.小组合作,解惑答疑: 百分数转化成小数的方法是什么?转化成分数的方法又是什么? 3.展示互动,点拨释疑:(1)小组展示交流两种解法及转化方法。

(2)总结建模:百分数转化成小数方法: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直接写成小数。(概括为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再去掉百分号。)百分数转化成分数的方法: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约分成最简分数,再直接用分数乘法计算。(强调,其实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3)完成书中例1的省略号,总结快速转化的方法。

三、学以致用: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第3题(熟练百分数化为分数,小数的方法。)(根据及格率的意义求及格人数)

2、练习十八的第7、8题.(利用数轴和表格熟练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3、一辆自行车原价是312元,现价是原价的85%,现价是多少元? 4、4、某商贩今日购进水果36千克,卖出去了60%,还剩下多少千克水果没有卖出?(先求剩下的百分率,再求剩下的水果重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在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在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时要注意百分数不能直接参与计算,要先把百分数化为分数和小数再进行计算。)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八的第9、10题.

第四篇: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同课异构

认识平均分

二年级数学组

同课异构

除法的初步认识---认识平均分

教学内容:课本第50.51.52页内容以及相关习题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丰盛的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理解平均分。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3.在初步认识平均分的同时吗,感受数学与沈国的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课件出示情境图)“森林里的小动物今天要举行盛大的聚会,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都来了哪些小动物?”

二、探究新知:

师:“宴会开始了,面对这么多诱人的食物,小动物们都馋坏了,看,小熊猫正盯着竹笋呢,你知道它在想什么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把竹笋分给小熊猫,该怎么分?

1、随意分。“请拿出自己的圆片代表这六个竹笋分一份。学生自由分”

(1)交流分法。

(2)老师概括分法。观察分法每一份不一样多和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理解平均分(1)尝试平均分

A 引导学生根据信息窗提问题,“平均每个猴子分几个桃子?”刚才同学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熊猫分了竹笋,他们这样分很好,猴子也要求平均分,12个桃子分给三个猴子你能提个问题吗? “你会这样分么?”

B 学生拿出来自己的12个 圆片代表桃子分一份 C 交流分的方法。

D 归纳方法:“尽管我们刚才分的方法不一样,我们都最终得到了一个结果,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4个,也就是说,你们都是平均分。(2)体验平均分。

A 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每只小兔子分四个萝卜,这些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兔子? B 学生分一份,然后交流分法 C 动态演示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课本第52—53的1、2题(2)开放练习:用学具摆一摆:

12人排队每个排有6人,可以排成几排? 12人排队排成4排,平均每排有几人?

四、概括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说一说。然后汇报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

教学反思:

本节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从而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一开始我就以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情境图)“森林里的小动物今天要举行盛大的聚会,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宴会开始了,面对这么多诱人的食物,小动物们都馋坏了,看,小熊猫正盯着竹笋呢,你知道它在想什么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把竹笋分给小熊猫,该怎么分?”班级里没有象别的班级出现的可喜之处。,此处的设计线条比较粗,所以导致学生回答没有出彩的地方。

问题的提出,使学生陷入思考,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观察分法每一份不一样多和同样多。师顺时归纳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主题的导入让本节的重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接下来的环节是尝试平均分、体验平均分:在这两个环节里,我充分让学生摆了说,说了摆,从而明白这两种方法都是平均分。动手操作中,孩子们充分感知,理解了平均分的真正含义。

本节课节奏略显慢了些,不够紧凑,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涨,而我略显得拘谨。教学语言依然不够精练,教学设计的理念不够突出,教学方法有待改善,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

第五篇: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推荐]

同课异构,共放精彩《背影》资料

(三)34中 程景喆

例三(见《语文教学通讯》1992提第3期 徐绍仲文)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语言十分相素自然的散文。他对动词的重复使用(如两次使用“踌躇”)同义动词(如“嘱咐”、“嘱”、“嘱托”)、动词同其它动词或助词的联合使用(如“看了看”、“须穿过”、“须跳下去”、“爬上去”)、动词的照应使用(后边的“走过去同前边的”“穿过”、后边的“探身下去”同前边的“跳下去”、后边的:“爬上”同前边的“爬上去”)等则是非常具体的说明。通过对这些动词的分析,就可体会到父亲真诚朴素的情感。抓住了这些特点来教学,就会大提高课堂教学的精度,就必然节省许多时间。

余映潮老师评议说,《背影》的教例丰富多彩,可谓智者见智。以上三例,各具特色:

从教学思路看,例一为“顺向思路”,教学是从篇首计至篇末;例二为选逆向思路,教者从重点段落讲起,一步步地回溯;例三为:“点突破”思路,抓住文中“动词”的使用规律和表达作用进行咀嚼。

从教学的着眼点看,例一重在篇的理解,例二重在段的讲析,例三则重在线务的聚集。教学的“切口”越

来越细小,计析和品评越来越细腻。

从讲授的主要内容看,例一呈“并列式”,人物分析、场境分析、情景分析、情感分析可形成几个板块;例二呈“回扣式”,教师先突出中心段,以后每讲析一个层次都回扣一次中心段;例三呈“聚焦式”,所有的内

容都从不同角度指向“动词”这个中心。

从板书设计看,例一可形成篇式整体性板书,例二可形成局部式分层板书,例三则可形成笔记式条文板

书。

若细心咀嚼,以上三个教例还可以启迪我们:

1、如何就些设计再加以改进;

2、如何就这些设计加以组

合;

3、我们还能设计出哪一种别致的思路? 细细地体味再加上一些“挑剔”,就可以创造新的模式。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特级教师陈钟梁老师是这样设计《背影》的教学的。

1、直接导入,然后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细读文章。

2、听写词语,做法是教师读词语意思,学生写出文中的词语。祸不单行、奔丧、狼藉、赋闲。

3、让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前三段,把词语连贯起来复述一下刚才阅读的内容,教师可作些复述指导或是补

充。

4、让学生思考一下文章写到“背影”一共有几次,其中详写了哪一次,找出并让学生朗读。

5、教师朗读这段文字,朗读之前让学生仔细思考:老师可能会故意漏掉哪些词语。故意错漏的词语是:黑布、布、蹒跚地、用两手、两脚、肥胖的、向左。再让学生比较这些词语用上和没用上有何区别。教师解读:“黑”指奔丧;“布”印证“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赋闲在家”;为什么会“蹒跚”?写出了父亲此时的情况,与年纪大,肥胖等一系列词语相照应。“向左”为什么会“向左微倾”?让学生试着攀爬一张桌子,“向左微倾”正是一般人不包括左撇子攀爬的状态。

6、“我的泪很快下来了”,为什么这样说?联系全文,看看文中一共写到了我几次流泪,这都是怎样的眼泪? 教师解读:“簌簌地流下眼泪”言指眼泪之多,家中景况不佳,是哀伤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的眼泪又来了”都指流泪之快,为什么会快?因为开头写到我暗笑他的迂,现在为此感到羞愧,内疚。让学生朗读结尾,思考“在晶莹的泪光中”为何不写成“泪珠”?学生讨论之后,让学生做一个说话练习,以“我为开头说一段话。经过练习渐成如下一些共识:第一人称宜写自己的感受,而第三人称不宜写内心活动。但文中有一个用第三人称写内心感受的例子。“心里很轻松似的”,让学生理解到了“似的”一词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对第三者心理活动的一种揣摩,这里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挖掘的。

7、文章的外貌描写有什么特别之处?注意文章抓住了什么来尽力描写?

教师解读:文章抓住的正是衣着(黑布小帽、黑布褂、深青布棉袍),表现了一种青灰色的基调,营造的是一种惨淡、低沉、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一种悲哀的情感。但在这种凄凉的气氛中,橘子的红、我身上大衣的紫色却是那样的夺目,那样的温暖!服饰往往蕴含着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背影》一文中的服饰正

传递着这样的信息:

(1)、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亲情味,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总是重礼仪而轻人伦,而在表达方式上重行为而轻言行,“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文章中的父亲正是一位旧知识分子品行的写照。(2)、一个人的背影表现的是他生活中无言的负重的特质。表达的正是父爱的厚重与含蓄。

(3)、服饰是父子两人无奈的栖息地,时代的特色,生活的忙乱,前途的迷惘都能在服饰中找到它的影子,成为一种烙印,表现着人群的政治地位与生活特征。父亲正是农耕社会里的典型的穷苦读书人的服饰----连用三个布字体现着贫穷、寒碜与潦倒,正是旧社会下很多读书人的共有特征。“好以天无绝人之路”,是那种读书人无奈的一声叹息。尽管如此,在传统的文化传统中,不论多么贫穷,总是要送孩子去读书,还要预备一件紫毛大衣。“紫”象征着大红大紫,在朱家算是一件华贵的服饰,不仅寄托父爱之情,更体现着对儿子的期待,和父亲的青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8、关于文章主题,视学情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主题性的探究:文章表现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朱自清自己曾说过:我写《背影》是为了父亲的那一句话----“到那边要来信”,“每当我读到这封信中的一句----大去之期不远,无不泪如泉涌”。慈爱是父亲的代名词,忏悔却是子辈的感情基调,是对父辈的认可与趋同,对晚辈的否定批评。“这是传统的文化,一旦违背这一规律,就会如同地震。”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当读到这篇文章时我们还在感动着,那就是集体无意识统治了我们的生命意识:亲情的回归,跨越两代人的阻隔,而亲情的回归必然纠缠着两代人的生命感悟与理解。

陈老先生说“聚集课堂,关注过程,细节决定成败”。的确如此,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不是一句时髦的口号,应该落实在我们具体的语言教学环节中。传统并非落伍,返朴归真是一种大智慧。语文课没有细节,就没有价值。这节课告诉我们语文课“既要与时俱进,也要返朴归真。”

下载同课异构《燕子》教学设计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同课异构《燕子》教学设计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同课异构《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 《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一......

    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大全

    Module 5Unit 2 “If you tell him the truth, you’ll prove how honest you are.” 北京****中学*** 评析:北京市*********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 一、教学背景分析 1. 学情......

    同课异构教学

    同课异构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课改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

    同课异构有感1

    “课内比教学”是比武也是收获 一种结束也是一种开始。“课外访万家,课内比教学”的活动的展开,在一节节课的结束,也意味着另一种开始,思索的开始。 一节课三种上法,每种不同的语......

    同课异构总结1

    四年级语文组“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本学期,为提升年级组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年级组开展了“同课异构”的说做评教科研观摩研讨活动,主要是同学段同学科的教师讲授同样的教学内......

    同课异构文档1

    (二)备课中每个环节都应该有重点,而重点的制定需要和关键性提问的内容匹配,不要有了上文重点没有下文重点。过程: (一)导入。重点:解决什么是清洁工?诱发孩子听故事的愿望。 1. 出......

    同课异构:《气候》教学设计(第1课时)

    同课异构:《气候》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年多的地理学习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地理认知能力,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说明问题,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

    【同课异构】《欧洲西部》教学设计1(定稿)

    【同课异构】《欧洲西部》教学设计1 课标内容 1.在地图上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2.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 3.运用图表说出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