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是课改实践的灵魂和方向

时间:2019-05-14 20:0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核心素养是课改实践的灵魂和方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核心素养是课改实践的灵魂和方向》。

第一篇:核心素养是课改实践的灵魂和方向

核心素养是课改实践的灵魂和方向

袁忠旭

内容摘要: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我们由研究知识传授转向研究全程育人、综合育人、全面育人。过去,教师主要立足学科做教研,研究的问题基本局限于学科知识怎么传授。现在,我们要关注的是如何使教研工作在立足于学科研究、知识技能研究的基础上,向整体关注人、培育人转变,也就是说,我们要转变教研视角: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 课改; 立德树人

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多年来,不同国家或地区都在做类似的探索,2015年3月30日,我国在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也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和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被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它究竟会起到什么具体的作用?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它与过去我们所强调的知识、技能等是什么关系? 核心素养是学生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被称为“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会低一点,但对它的特点可以说得非常清楚,它的特点是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作为有效的表达和交流,远超了语文的范畴”。

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来更好一些。我们如果强调知识的话,大家都会重视知识,强调能力的话也会一窝蜂,这个时候提出这个话题,兼顾了知识和能力,具有导向性。用核心素养来梳理培养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二. 为什么要提出核心素养?

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但立德树人靠什么来落小落细落实呢?这是个问题。

曾几何时,知识本位、应试教育填满了学校生活的缝隙,师生争分夺秒,为的是获取更多的知识。然而当知识以几何级态势增长,这种方式还能奏效吗? 人们意识到,知识教学要“够用”,但不能“过度”,因为知识教学过度会导致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受阻。教育不能填满学生生活的空间,要留有闲暇。因为学校教育绝不是给人生画上句号,而是给人生准备好必要的“桨”。

更新知识观念是一种世界趋势。国际上多数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国际上长达 20 多年的研究表明,只有找到个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只有找到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对于教师而言,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

基于“核心素养”完善学业质量标准,还可能改变中小学评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与单纯的“考高分”并不能画等号。它还将对学习程度做出刻画,进而解决过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操作性不足的问题。

当然,它不仅挑战我们现有的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同时也拷问着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素养,从概念到行动,从“知识至上”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三.核心素养体系将对课程、教学改革产生那些影响?

一线教师最为关心的是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的关系,具体而言,就是核心素养体系将会对课程、教学产生什么影响?

据《意见》介绍,核心素养体系将成为课标修订的依据。在张华看来,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将会对我国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科学化产生影响。因为“长期以来,我国确定课程目标以及各级各类教育目标的时候,习惯于将国家政策文件中的相关话语直接移植过来。这既导致课程目标或教育目标缺乏科学性且无法检测,沦于空泛与抽象,不能有效指导教育实践;又导致课程目标或教育目标缺乏针对性,无法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他期待,在适时引入“核心素养”这一体系后,课程目标能够进一步实现科学化。

核心素养提出后,目标更明确,因为这些要素提得更鲜明,它会把国家的教育方针突出表现在核心素养上,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框架内更明确地定位学科教育。每个学科把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发挥出学科课程的价值”。他进一步解释,“它可以清晰地提示你,生物学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学素养之外能做什么,比如,生物学里有没有语言素养或数学素养的问题?过去很多人没有去考虑,今天作为一种核心素养提出,语言素养、表达交流的能力也要落实到生物学习中,所以我们要组织学生去合作学习,去探究自主学习,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语言、人际交往的目标。

“原来的学科任务仍然在课程标准之中,在同样的课程框架里,如果把这个框架比喻为一栋四层的大楼,每层代表不同的学段,我们可以装入新的设备,让大楼变得更加现代化或者功能更加完善。原来的办公系统、上下水系统都在,但加入了电子传感系统,让大楼的信息沟通、时间利用率会变得更高,这些东西可能不是我原有的东西,它们就是核心素养。”同样,这套系统可以加入生物学科,也可以加入历史学科,各学科都具有这样的功能,整个功能合在一起,就是核心素养。所以,“它不仅仅是单一学科的,还要有一些辅助材料来支撑,彼此都撑起来后,就会变得更好。我觉得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是相辅相成的,核心素养的落实会强化学科素养,学科素养又为核心素养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在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总框架完成后,如何基于指标体系确定各学段的核心素养及其表现特点,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做好不同学段核心素养的纵向衔接,就成为核心素养最终落实和培养的重要环节。

总结: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是为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精彩人生服务的一项活动。教育的过程,是奠基人生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生命对话的过程。核心素养体系理论的提出对学科教学必然要走向学科教育,为明天培养什么样的人,建立全新的人才观和评价观等诸多教育教学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核心素养体系理论也势必成为现在乃至今后课改实践的灵魂和方向。

注释:

①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人民教育,2010,(17).② 素质教育调研组.共同关注——素质教育系统调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③ 王策三,孙喜亭,刘硕.基础教育改革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24.⑧参见台湾“国立”中正大学课程研究所蔡清田的《素养:课程改革的DNA》和《课程发展与设计的关键DNA:核心素养》,内部交流资料.④(《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3期作者:柳夕浪,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教育局)。

第二篇: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的灵魂(范文)

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的灵魂

[摘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统筹各方面的力量,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细化,研究制定各学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教导小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在教育当中渗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让小学生在学习当中能够切实掌握数学的核心素养内涵,充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数学能力;终身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思潮和观点不断涌现,其中影响较大的,便是素质教育的口号。素质教育在我国最早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被提出来的,1985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的决定》。在〈〈决定〉〉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提高全民素质。然而,素质教育是一个较为宏观的概念,如何使其落到实处,便于操作,易于实施呢?目前教育界普遍认可并广为实施的就是基于三维教学目标下的教学方式,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具体到教学实践,就是要把原来目标单一(即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数学学科逻辑性、抽象性较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刚刚起步,许多学习内容都是一些最基本的“起始概念”,难以借助别的概念进行推理,而只能借助于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学生学习时经常会因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而难以理解。三维目标是否能在所有学生身上很好地实现?否则小学数学教学是否就失去了真正的方向?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众多一线教师,而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价值。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对于数学素养的解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统一的定义。有人认为“数学素养”是人在先天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等影响,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品质等融于身心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一般认为,数学素养是指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以及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比如,不少学生不再从事数学专业工作,数学公式、定理、解题方法早已忘记,但是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逻辑思维与数学理性精神却随时随地发挥着作用,使他们思考问题全面而深刻,做事思路清晰,行为干练,这应该就是使人终身受益的数学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当拥有的特定数学综合运用能力。核心素养并不是单纯指小学生在学习数学当中的知识或者是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简单来说,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是一种基于基础数学知识发展起来的高于具体数学知识技能的一种素养。它反映了当前学习数学的本质和中心思想,会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呈现,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

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的开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对于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内容、掌握数学本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等与相应的数的认识、图形的认识和统计概念内容直接相关,具备这些核心素养是深刻理解这些数学内容所必须的。其他核心素养是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或几个学习领域 的学习中应当重视的思想、方法或意识。教学中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提升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真正价值。其次,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还体现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标准(2011 年版)》提出课程基本理念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贯彻数学核心素养,在开展教学活动当中要注意学生自身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要求,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都予以满足,让学生的个性化数学能力在其中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也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二、小学数学教学应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最终目标。

1977年,邓小平在谈到教育问题时曾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时至今日,我们仍有必要以这句话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工作。“数学素养是个体认识理解数学在现实社会中所起作用的能力,做出有根据的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作为一个有独创精神、关心他人、有思想的公民参加数学活动以满足现实和未来生活需要的能力”,这是被广泛认可的一项国际性的学生素养评价项目研究(简称PISA)中的界定。我国数学教育的传统则是特别重视学术情境,忽视个人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个人意志控制一切,加上班级人数过多,教师难以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学观念上,秉持“熟能生巧”的古训,将“巧”的出现建立在“熟”的训练之上,忽视学生在具体、复杂情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的开始阶段,数学是一门思想性、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要学好数学,对一个学生来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方法比结论更重要。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不是靠一两节课的教学能实现的,而必须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多渠道、多方面地去努力和探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教学的终极目标。

三、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策略。

首先,注重数感和数学意识的培养。学龄前儿童在生活中通过简单的数数、识数等活动已有了最初步的对数的感知,如一只手有五根手指,人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等等,这些就是儿童最初的数感。小学数学教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扩大认数的范围,发展学生的数感。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指出:“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测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所以,数感的培养也离不开生活,它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数感的建立也不是

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同时也要有一个层次性、阶段性的标准,什么年龄就应具备什么程度的数感。在小学低年级,要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数和计算意义,学会用数及其关系来表示和交流,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等。作为小学教师,应把握好小学这个好时期,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可塑性强的特征,结合相应的生活实例,综合几个领域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他们的数学意识,这将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终生。

其次,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数学源于日常生活,生活中又处处离不开数学。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数是形的抽象,形是数的表现,“数形结合”能帮助学生生成正确的数学表象,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数形结合,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就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也就是培养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认识重量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教学,内容都是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用手指比一比、量一量相关物体的长度,由此感受到一厘米、一分米、一米的大体长度;用手掂一掂相应的物体重量,如一枚硬币、一袋盐、一个鸡蛋等感受一克、一千克的实际重量。教学中还应经常为学生创设一些来自源于生活经验的数学情境,培养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比如调查各小组同学放学回家方式的统计活动:可以让各小组同学自己商量决定用已掌握的哪种统计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和记录,如画“正”字、画勾、画图形等等,并且安排好由谁完成收集记录原始数据,谁来完成统计表的数据汇总以及绘制统计图。经历了系统的统计活动后,学生便会养成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这样的教学若持之以恒,学生定会在潜意识里形成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数学素养也会在这基础上逐步发展和提高。

学科核心素养反映出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思想理念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将培养数学素养作为中小学生数学教育目的喻示了数学教育观的又一次变革,反映了课改以来我们对数学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化。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灵魂,离开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就如同没有灵魂的人失去了生机活力,所以数学教育工作者应有意识地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时,体现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这样,教师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5).[3] 刘文红.培养应用意识发展数学思维[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2).[4] 周小菊.浅谈低年级数感的建立[J].现代教育教研,2011(9).

第三篇:5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

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载体与体现,学科核心素养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只有深入理解了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准确理解基于核心素养的新

课程改革,为即将全面铺开的新课程标准及其教学提供充分的准备。

从基础能力的角度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其重点是强调核心素养的基础定位。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科核心素养应该与该学科的基础性学习密切关联,从一个学科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中,落实对学习者的素质培育和人格培养。所以,素养关注的不应该是以题海战术为基础所形成的应试经验,更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回避与逍遥。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的成长历程、学科的教学推进,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关注的正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可以得到培育和塑造的素质和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就是一个学习者通过学习实现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关心的是要将学习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而不仅仅是关心他们记住了多少固化了的条目。这种目标的设计,应该是基础性的,面向学习者成长的全过程,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其持续产生影响的。从独特贡献的角度来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其重点是强调核心素养的学科意义。核心素养体系繁杂,教育课程门类繁多。如何将这么多素养,通过这么多课程,整合到学生身上,成为一种具有整体性的学生素养表现?有的研究者就曾经提出这样的担心:每个学科都要有自己的核心素养,汇总到学生那里,会不会成为负担?这是在理解学科核心素养与核心素养关系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科核心素养如何才能做到既能体现学科价值,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我认为,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各个学科必须从自己的特性中提取本学科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最有价值的东西,将这些东西作为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并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发挥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科核心素养突出的应该是学科价值的个性与学生专业成长的综合性、整体性的有机结合,是该学科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学科核心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可以从素养和学科两个角度来理解。从素养的角度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基础性作用在学科意义上的呈现;从学科的角度来说,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育人功能与学科价值的有机结合,是该学科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所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学科的沃土,也不能抛弃基础性的育人价值。

第四篇:什么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什么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音乐能使我们充实、愉快,轻松,音乐具有它独特的功能,即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锤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个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学习到的收获:音乐的核心素养不单纯是要有基础的、最一般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有对于音乐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较深层的感悟能力。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音乐可以净化心灵、美化情操,促使人健康向上。

存在的问题:教学理念是通过教学行为体现的,只有真正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教师的行为也会随之变化,音乐课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过去我们备课时过多地考虑教学手段,用什么方法把课堂搞活,大家热热闹闹、高高兴兴地上完一节音乐课,至于学生在这节课里到底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音乐技能,我们很少思考过。包括我们观摩公开课时也往往会过多的注重课堂上的一些细节问题或课堂的表现形式而忽略了我们真正的核心——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给予了学生什么能力等问题。希望我们在做课或观摩课时多想想,不要只追求表面的华丽,而忽视了内在的思想。建议:通过这次学习,不仅使我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教学的思路,更重要的是对音乐教学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意识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教学理论研究水平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不断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听核心素养课感悟

感受数学魅力 提升核心素养

5月26日上午,东阿县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讨会在第一实验小学举行,我有幸参与了此活动,在一上午的时间里,安排了3节观摩课,之后由三位执教老师说课谈思路,然后听课教师评课,最后由县教研室张延会主任对本次活动作总结。在本次活动中做展示的分别是聊城市教学能手黄玉贵老师、聊城市骨干教师张彦老师和聊城市优秀教师解琳琳老师,在展示活动中我充分领略了三位优秀教育工作者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感到受益匪浅。除此以外,评课活动更使我在宏观上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深刻的认识。虽然3节展示课和1节评课的安排一上午很紧张,我们也很疲劳,但是满载的收获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现在就把自己这一上午的收获做一总结。我认为: 核心素养的落实,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这一点在今天的三节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1、教学中注意了小组活动和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中的课例都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所有的教学都是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如可能性和平均数的教学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效率很高。在活动后展示时,教师们也都采取了很多的方法,如投影展示、精美的课件、黑板展示等。还有,如黄玉贵老师在教学植树问题时,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后,教师直接在黑板上贴上了“树苗”,更加形象直观了,效果特别好。这种学习方法,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这就是“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真实体现。

2、教学中注意了教学模式的变革。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这一点在解老师执教的《可能性》体现的最为充分。解老师本节课一共设计了三次摸球活动,每次都是猜、摸,最后得出结论,体现了主体性,尊重了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了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张彦老师执教的《平均数》更是体现校本性,他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情况选择本班经常进行的口算题比赛为教学资源组织活动,使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而不陌生,让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获得。

在课后的评课活动中,参与听课的老师都对三节展示课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说三节课情境新颖,结构清晰,语言规范。有的老师用“安步当车”、“洞若观火”“布线行针”三个词对本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还有的老师肯定了教师主讲难点,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形式。

最后,县教研室张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即将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标准改革下课堂教学的三个境界,期待数学老师,以“强调学生的终身发展,让学生感受数学魅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而努力。

下载核心素养是课改实践的灵魂和方向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核心素养是课改实践的灵魂和方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的灵魂(精选五篇)

    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的灵魂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指明了方......

    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一、 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指出,一流大学的本质在于其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及运行机制,大学文化、精神的建设与创新是......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和灵魂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和灵魂;校长是一种职业,是学校资源的运营者。就一定程度来说,有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做一位好校长要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校长靠什么凝聚师生?不是靠......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5篇)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学校德育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删,放到第二段)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塑造青少年学生的优良品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实现学......

    核心素养是一种世界趋势范文合集

    核心素养是一种世界趋势 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被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它究竟会起到什么具体的作用?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并非我国单独的声音,而是一种世界趋势。 本世纪初,经......

    师德是教师素养的核心

    师德是教师素养的核心 摘要: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平凡而艰巨的劳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传道、授业、解惑,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学生的心田。我们仍要不断学习、进取,提高自己的素质......

    师德是教师素养的核心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师德修养,立德为本。在当前的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而师德又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因此,教师应以德立......

    浅析美术核心素养之教学实践

    浅析美术核心素养之教学实践 引言:美术知识加载型课堂与美术素养催生型课堂之间存在质的差异,只有架设起“知识”与“素养”间立交桥,美术教学实践才可能真正实现面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