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教学基本功,把握课改方向
提高教学基本功,把握新课改方向
——关于省市语文优质课比赛的汇报
张明国
今年九、十月份,德州市和山东省优质课比赛先后举行,我校陈秀霞老师和高淼老师代表二中参加了德州市语文优质课比赛,分别获得一二等奖,陈老师还和德州一中沈晓霞、夏津一中李法会等三个老师代表德州市参加了山东省语文优质课比赛,获得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我也有幸参加了其中的一些活动,亲自感受到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兄弟地市、兄弟学校的同行们如何学习新课改、领会新课改、展示新课改的风采,以及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比赛课所展示的不同风格和相同的扎实的基本功。现在把我的一些粗浅感受和认识给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关于两次比赛的过程。
德州市优质课比赛于九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在德州一中举行,共有二十九位老师参加了比赛。
山东省优质课比赛于十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在济南七中举行了西片比赛,共有二十五位老师参加了比赛。
比赛的具体过程陈老师已经汇报,我不再赘述。下面我把两次比赛过程中几节印象比较深的课给老师们谈一下,同时也说一说我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问题的几点粗浅看法。
二、几节课
(一)市优质课中的几节课 作为一次比赛来说,能给老师和评委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课不会太多。一种情况是讲得比较好的课,因精彩而给大家留下印象;二是处理不太好,因把握不当而给评委们留下印象。
就市优质课来说,有几堂课还是给老师评委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是夏津一中李法会老师的课,他讲的是《扬州慢》,应该说,在宋词中这是一流作品,但因其用典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待这样一篇课文,教师能不能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解决疑惑,也就是说,教师如何处理师生在课堂上的关系是考验参赛教师的关键。
李老师在组织教学前的课间就播放同名音乐,渲染感情和气氛,然后让学生初读后回答对这首词的感受,这样学生就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受。然后他从题目中的“慢”字入手,要求学生找出表现作者感情的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又问学生对这篇课文,还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惑。对学生提出的疑惑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接着让学生反复读课文,体会文本感情,最后在听名家朗诵后,谈感受,写手记。
李老师这堂课从诵读入手,抓住诗歌教学的特点。既鉴赏了诗歌的内容,又鉴赏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具体的答案。尤其可贵的是,李老师不仅备教材,更备学生。在教案中就设计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一环节,尽管这样的问题并没有在实际的课堂中出现。这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也反映了一名教师具备的新课程思想。
二是乐陵二中张瑞芳老师的课,她讲的是《致橡树》,这是一首现代诗。张老师设计了三个环节,首先是由学生初读诗歌,谈出自己的感受,点评重点句子,在读中领会六个意象,明确读这首诗应该使用的语气,然后由教师范读。其次是批注评点,由学生对诗歌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出评点性的文字,并进行展示。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平等参与者也展示了自己的成果。最后一个环节是拓展创新,让学生站在橡树的角度写一段“致木棉” 的文字。根据时间情况安排了两个学生展示,此环节教师再次展示了自己的文笔。张老师这堂课抓住朗诵时情感的变化反复回观诗歌的内容,重要目标让学生完成,让学生充分展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完成教学任务,符合新课改对教师角色的定位。
三是高淼老师的课,他的课题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有七个老师讲了这一课,可见竞争激烈。但高老师的这一节课还是给评委们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高老师安排了三个环节,一是落实基础知识,既抓住语音,又回顾初中学过的《桃花源记》、《饮酒》,让学生谈一谈重读后的认识,前引后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重点放在诗歌的读上,先由教师范读,真是金声玉振,黄钟大吕,不仅征服了学生,而且征服的评委。然后通过分析具体诗句,教给学生每一句诗读的方法,第三个环节是谈教读体会。过后评委们感受比较一致的一是高老师读得好,大有播音员之实力,二是教给学生古体诗的诵读方法很有必要。
也有的老师还未能正确领会或者甚至未接触过新课程,不能正确处理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关系,尤其是一些刚刚送过高三的参赛老师,尽管本身功底较厚,可是仍旧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管教学内容的难易,一律给学生讲下去,生怕学生不知道,掌握不了。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效果不好!还有的老师好像和学生是仇人,一直板着面孔,教态严谨有余,亲和不足。宁津的一个女教师就被评委们推认为“冷面小孩”。
(二)省优质课中的几节课
因为到济南的主要任务就是帮着陈老师准备课,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多听几节课,可是因为学校工作比较忙,当德州的参赛老师讲完、比赛未结束我就返校上课了,听的课不是很多,也很遗憾失去了广泛学习的机会!下面我就听到的几节课谈一下看法:
一节是《陈情表》,老师们都知道这是一篇难度较大的古文,篇幅长,文字艰涩难懂。如何处理这一节课我相信是听课的评委和老师们共同关注的。这位老师先从一首歌词入手,“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终身相许”,一下子就抓住了这篇文章中的“情感”这一重点,然后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爱国之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种“历史沉思之情”,《沁园春·长沙》表达一种“青春之情”,那么《陈情表》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情呢?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接着是教师的配乐范读,感情真挚,可以看出教师的功底。之后是学生自读一遍,结合注释疏通文义,勾画出重点字词。接下来是学生质疑解决疑难,包括字音、这一课中出现的成语呀等问题,目的还是在于解决基础知识,落实双基。
上述环节完成后,进入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对文本中感情的把握。这位老师由浅入深地进行设问,文章中出现了几个重点人物,作者对他们分别有着什么样的感情,哪些句子或词语表达了这种感情。学生能比较快得找出对祖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并能标画出这样的词语或句子。然后老师反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直至要求学生背诵。对晋武帝知遇之恩的处理因为不是教材的重点,加上时间亦不太宽裕,这位老师很巧妙地把这个问题和拓展探究结合起来,要求学生探讨“你如果是李密”,在当时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忠和孝的问题。最后让学生齐读第一段。
这节课可以看出这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清晰的教学思路、丰富的临场应变经验,看得出省级参赛教师的水平是比较高的。
第二节是《京口北固亭怀古》,因为作者辛弃疾是济南人,优质课比赛地点又是在济南,这位老师很聪明地由一句对联导入——“泉城山水秀,济南名士多”,然后引出作者,这个导入很值得学习,不仅点抓得好,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这位老师把教学目标设定为“背诵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感情”,符合这篇课文的特点,从实施过程看基本完成了目标。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再过多展开。
对陈秀霞老师的这节课,具体备课、授课过程因为陈老师已经汇报,我不再多讲,只把遇到的困难提一下,也好供今后参赛的老师参考。一是抽的篇目问题,对《悼念乔治·桑》这篇文章,尽管我鼓励陈老师要自信,其实当时我自己心里也没底:我上这一课时因为它是篇自读课文,也没有安排课堂讲授,也就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这篇文章处理难度确实大。二是学生问题,济南七中在济南市是一所三流学校,生源三流,十六个班中两个重点班,一个留给本校的老师,一个留给济南的另一位选手。这个学校是一个艺体特长学校,尤其是体育特长,校园文化中展示的获奖情况基本是体育奖。陈老师使用的这个班一共四十九人,体育生十几人,加上她这一节课是人家的课外活动,体育生要去训练,美术生要去画画,那一天正好还有生物竞赛和诗歌朗诵比赛,优秀学生要去比赛,能剩下也就是三十个学生。我们立即与比赛组委会紧急协调,上课前才解决这个问题。一篇难度相当大的篇目,遇上缺乏准备的三流的学生,能顺利地把课上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对取得二等奖,而且位次比较靠前,尽管陈老师还有些不满意,我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
三、几点看法
(一)、语文课堂教学要有语文特色,或者说要有语文的样子,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所谓语文的规律是什么,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又要重视情感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整堂课既不发飘,又不空洞。有的老师喜欢以练代讲,那是把语文课偏到了自然学科的课上;有的老师喜欢讲,课堂成了表演秀,那是把语文课偏到了艺术课上。语文是美的,语文是浪漫的,语文又是多元的,语文课的性格可以多种多样,但语文最基本的味不能丢。
(二)要有明确、适当的教学目标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都有目标,问题是这个目标是不是明确的,也就是说学生是否感知到了这个目标,课堂教学是不是根据自己设定的这个目标进行的,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不是紧紧围绕着这个目标。再就是这个目标是不是适当,也就是说根据教材内容是不是该订立这样一个目标,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是不是适应这个目标,目标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层次是不是契合?
一堂课是要看目标的达成度的,自我感觉再好的目标如果不能在课堂教学中达成也是无效目标。
(三)教学过程必须紧扣文本 教学目标的产生出自文本,教学过程的实施也必须紧紧围绕文本。任何脱离文本的教学、拓展、探究都是无源之水,旁逸斜出,表面看似洒脱,实则是虚幻的空中楼阁。文本是永远的,在文本面前,教师和学生都是过客。所以重视文本的阅读和品味,时时关注文本应该成为我们日常教学的最基本的常规。
(四)要重视而不是抛弃传统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的培养和方式的使用。自古以来,书声朗朗一直被人们当作一个学校必备的风景。秋山主任作词的二中校歌上也有“新湖岸边,书声朗朗”的优美旋律,课堂上,尤其是语文课堂上要有读书声。可我总感觉我们的课堂上读书声少了些、低了些。“读书读书”,不读书算什么学生,没有读书声算什么课堂?我只是以“读”为例谈一下继承传统的问题,不要以为新课程了,“听说读写”就不需要了,相反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听说读写”,并没有抛弃它。
(五)一堂好课的标准
那么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呢?一般地说一堂好课必备以下“六个好”。
一、上课带着好心情
对教师来说,有了好心情,就会脸挂笑容,步态潇洒。有了好心情就会生机勃勃,激情奔放。有了好心情就会思维活跃,迸发智慧火花,一个个金点子,妙方法,从天而降。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说,赏识教育的本质是关注生命,关注生命的本质是关注学生的幸福,关注幸福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心情。对学生来说,教师把好心情带进课堂感染学生,就会让学生轻松愉悦,兴奋激动,热情昂扬。进而心驰神往,开启心智大门,驰骋想象空间。
好心情是教师乐教、爱教的晴雨表,是教师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的丰饶“土壤”;好心情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当我们跨进课堂的一刹那,我们应当常问:今天我的心情好吗?带给学生们的是欢乐吗?
二、课堂建立好关系
教师不是奴隶主、学生也不是奴隶。和谐的社会要求有和谐的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了和谐、民主、平等、协商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才会身心愉悦,才会有浓浓的研讨氛围,学生才能放下包袱,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操作、尝试、讨论、质疑。有了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出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参与的生动场面,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潜能得到发挥,才智得到展现。作为教师,我们有着双重的身份,既是长辈、导师、组织者、引导者,但同时也是学习者,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我们只有放下架子融进学生群体,参与到学生中读书、讨论,才能营造真正的和谐民主气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热爱。
“民主理念”是教学成功的基石,是学生主动参与、走向成功、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我们应当好问:我是否真的走下神坛,走进了学生心灵?
三、授课创设好问题
创设问题是指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有意创设一种不和谐,不平衡,从而触发学生弄清事物本质的迫切愿望,激发主动探究的思维动力。它不仅包含问题本身,还包含教师的启发、鼓励、暗示、点拨。是一种最初由问题引起,却远远胜过问题的动态表现。
山东版教材主编谢冕先生说,一堂课,如果有几个好问题贯穿始终,就是一堂好课,成功的课。
好的问题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联系的“铺路石”,是催醒学生求知欲的春风,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好问题不是为了教师的教而“问”,而是为了学生的学而“问”,好问题应当让学生按捺不住探索欲,好问题应当让学生找到开门的钥匙,好问题应当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当我们备完课,准备掩卷而息时,要常问:明天的课是否创设了最佳问题情景?
四、精心设计好点拨
学生是主体,并不排斥教师做“主导”。有精彩的“主导”,才会有活跃的主体。导之得法,导之有序,导之适时,导之得体,才有主体的充分发挥和精彩表现。导的关键在于抓住内容的选择,学习的起点,思维的动向,合作的组织,动力的补充。在学生提不出问题或提的问题没有价值时,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教给方法;在学生提出问题过少或未触及教学重点时,教师要帮助他们突出重点,指点迷津;在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多时,教师要归纳筛选,切中要害;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时,教师要组织讨论,指明方向。好的指导,总是抓住时机,哪怕是三言两语的导言,一个小小的提问,一句轻轻的点拨,都会使学生的思维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在困惑中得到解脱,在迷惘中找准方向。
好的指导是学生学习路上的“航标灯”,是通向成功的“加油站”。让学生任凭风吹浪打,总是驶向求知的彼岸。
五、及时给予好评价
一张赏识的笑脸,一副专心倾听的神态,一缕赞许的目光,一声轻柔的称赞,都会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励是打开沉睡心灵的密码,激励是万吨巨轮上的马达。表扬就像阳光,驱散了他们心中的些许阴霾,表扬就像阶梯,辅助他们尽快成才。在激励面前学生会脸挂灿烂,热血沸腾,他们的身体充满力量,他们的思维得以激活。想象的翅膀张开了,理想的种子发芽了。快乐总是伴随他们左右,成功让他们看到未来在招手。老师的表扬是最廉价的“润滑剂”,可又是最高档的“调味品”,我们经常要问:是否真心真意爱学生,是否给了学生一点儿灿烂?
六、留给学生好作业
传统的作业,其内容多限于“双基”,其范围多囿于课本,其着眼点多在于巩固,其目的多在于应考。所以往往表现为一个内容,一个层次,一个水平,一种形式;量大繁琐,机械重复,劳而无功。好的作业,既要抓信学科本质,又要淡化学科边缘,重在培养学生的别才别趣别志,开发学生的潜智潜能潜质,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时机和空间。布置作业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发学生新的疑问,激发学生新的兴趣,引导学生新的探索。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广泛阅读;从学校走向社会,观察体验生活;从旧起点到新起点,开始新的学习。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经奥博深的艺术,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只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成熟;课堂是教学的主体,是一个供老师们挥洒自己青春,展现自己才智的舞台。希望我们语文组的全体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展现自己的才华。
第二篇:把握课改精髓,指导教学实践
把握课改精髓,指导教学实践
【摘 要】笔者认为新课改理念与以往的教学理念的关系是源流之别,新课改是对原有的变革和发展从而更加关注人文关系。因此我们在学习与运用新课改理论的同时,要注意新旧理念的衔接与过度,从而领会新课改的精髓。正如专家所讲:我们教师要经历两种模式由冲突到――并存――创新这样一个蜕变。
【关键词】新课改 教学理念 教学实践
如火如荼的暑期网培,在不知不觉间中已经历时一个多月了,从陌生到熟悉,从茫然到清醒,从热衷于此再到不离不弃,其间情感玩味,荡漾着酸甜苦乐,而最终积淀下来的是沉甸甸的收获。现将笔者的一些体会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新课改理念与以往的教学理念的关系
在以前的新课改培训中,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以前学的好像都没用了。有的人只要一说到新课改,对以前的就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笔者当时觉得很不是滋味。在这次培训交流中,我才真正懂得了这两者的关系。其实,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新课改也不例外,它仍来源于以往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都是如此。以往的教学理论也关注学生这一块,它不是新课改的专利,也不是什么新生事物,而是早已有之。只是没有提到现在这样的高度,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有所改变而已。例如,在备课中,我们现在讲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以往并没有生成这一概念,但也强调在上课时对课堂的意外应有效地调控,做好应急处理,很好的驾驭课堂,其实谈的也就是生成方面的东西。又如,在谈教学理念与方法时,以启发式教育为核心,应运而生了情境教学法、和谐教学法、五步教学法等一些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李江游、魏书生等引领了前沿教学改革。当然,以往在教师的“教”上,是煞费苦心的钻研,在学生的“学’上所花的工夫比较少,而现在更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但强调学生的学仍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进行。正所谓“先教后学”与“先学后导“的实质性改变即是新课改的灵魂所在。
二、备课与上课的关系
1.备课的目的
备课的目的在于教师熟悉教材,熟悉学生,找准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策略并做好预设,在有所准备中构建高效课堂。因此,在备课中,要全面、要均衡,不能偏颇。很多教师是单方面的,在备教材时下得工夫很深,而在备学生时,往往草草了事甚至忽略。
2.上课的目的
上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方法,丰富情感体验、促进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为了“不教”。所以,上课不应仅停留知识的传授这个层面上,还要更加注重学习方法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这个年代,如果仅有那么一点学校学得的知识,你将无法立足社会!去看看社会上奋斗的人们,牛顿运动定律有什么用啊?我曾和我的学生们提起学习,笔者说若干年后,我们学到的这些牛顿定律你将会忘得一干二净。那么我们现在学这些有什么用的?难道仅仅为了考试?我说,虽然今天讲到的知识你会忘记,但是今天你经历的学习过程将永记你心里,获得的情感体念以及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将影响你一生!通过这些经历,学生就会知道自己如何去学习新的知识,如何去应对生活,如何去适应社会。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上课与备课的关系是统一的,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寻求最佳状态下的一种方案和过程。
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
第一,教与学的关系是双边的。这是从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这个角度出发来讲的。也就是说,教学活动必须教师与学生这两个方面来考虑,任何忽略一方都是错误的。
第二,教与学的关系是动态的。这是从教学活动的进程这个角度上来讲的。教学活动发展变化的,其过程中,将会出现很多新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处理生成问题。
第三,教与学的关系是和谐的。这是从教学活动情感角度来表现的。教学活动不是僵化的程序式的表演,它是由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的人来参与的,所以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参与者所占用的时间要恰当,而且情感要愉悦和谐。
第四,教与学的关系是统一的。这是从教学活动的目的这一角度提出来的。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它都要立足于学生,因此,它们的关系是统一的,任何轻一重一或把教与学割裂开来的提法都是错误的。
四、教书和育人的关系
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李小帆教师讲得很精辟:只有人师才是优秀的教师。正是这句话,她道出了教书和与育人的这两者不可分割的有机的融合关系。很多人的观念中,教书就是教书,育人就是育人,把二者割裂开来。育人是教书的目的和归宿,教书是育人的过程和途径。
五、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任何教学理论都来源于教学实践,从而指导实践;反过来讲,充实的教学实践经验又不断的验证教学理论的是与非,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学理论的形成。因此,我们在运用教学理论时,不能生吞活剥,更不能断章取义,要轻其形,重其魂,把握课改精髓,指导教学实践。否者,就会犯本本主义,就会犯教条主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既要积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又要善于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素养,提高教学水平。
六、暑期培训与终身学习的关系
虽然说这次的暑期培训带有一些阶段性,部分教师带有一些任务性,忽视了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不明智的一种现象。尽管如此,但通过这一过程,能使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去体验,去分享,去撷取,去收获,从而形成一种不断学习的习惯,最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和理念,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也就不违管理者的培训初衷了。因此,暑期培训只是我们终身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点,微乎其微的一个点。万里长征只是走好了第一步,我们期待的的持之以恒的终身学习。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第三篇:把握方向 坚定信心
把握方向 坚定信心
推动妇幼与社区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全市妇幼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刘甫宪
(2013年4月24日)
同志们:
我们今天这次全市妇幼与社区卫生工作会议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时刻,为贯彻全省妇幼社区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霍淑红同志总结了去年的工作,部署了今年的任务,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抓好落实。
近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妇幼保健和“一区两市”的社区卫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出生缺陷率和神经管畸形率大幅度下降,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短短几年就建立起来,在保护和促进人民健康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此,我代表市卫生局向长年辛勤工作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战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几点要求和希望:
一、充分认识做好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自豪感和责任感。
妇女儿童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医改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妇女儿童是重点目标人群。研究表明,1990-2005年期间,我国平均期望寿命提高的4.4岁中,有48%归因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下降。做好妇幼卫生工作,改善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是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没有妇女儿童的健康,就不可能有家庭的和谐与幸福,社会和谐就缺少重要基础。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减少妇女儿童疾病发生,对于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增进家庭幸福,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妇女能顶半边天,她们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动文明进步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儿童是人口健康的起点,是未来的人力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希望。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可以减少和避免大量孕产妇和儿童死亡、出生缺陷和儿童残疾,提高民族健康素质,为国民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妇女儿童是社会中相对弱势群体,也是生存和健康状况最为脆弱的群体。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妇女儿童问题,将平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作为衡量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综合性指标。做好妇幼卫生工作,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是落实省、市妇女、儿童“十二五”发展规划,履行
国际承诺、改善国际形象、提高国际地位的重要战略措施。总之,妇女儿童健康是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放在社区,既能体现预防为主、方便居民防病治病,还能有效控制医疗费用、节约医保基金。在人均经济总量、人均卫生总费用和医疗保障筹资水平很低的情况下,把有限的卫生资源向基层和社区倾斜和沉降,始终把基层和社区卫生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包括社区卫生机构在内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是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对于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具有重要作用;社区卫生机构覆盖面广、与群众最贴近、关系也最密切,同时,社区卫生机构采取适宜技术,使用基本药物,有利于控制医药费用,密切医患关系,对促进社会和谐发挥重要作用;社区卫生是医改提出的“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重点对象。医改中的各项重点任务例如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药物制度等主要通过社区等基层医
疗卫生机构落实。总之,加强社区卫生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客观要求,是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袁纯清书记曾多次谈到妇幼保健工作、谈到出生缺陷问题,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要认真落实袁书记的要求,把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我想无论机构如何改革,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只会加强,不会削弱,每一个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者都要充分增强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充满自信地面对改革,保证在政府机构改革中,思想不乱,人心不散,工作不断。
二、理清思路,正确把握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发展方向
妇幼卫生工作方面,必须始终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在法律层面确立“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基层、面向群体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明确了工作目标、内容和方法。这一工作方针明确了妇幼卫生的属性是公共卫生,既要以保健为中心,又要紧紧依靠临床技术服务;明确了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是面向妇女儿童群体,紧紧依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扎根基层,深入社区和家庭开展工作。这一方针是确保妇幼卫生健康发展的指南,我们必须准确理解,牢牢把握。
社区卫生工作方面,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政府主导作为基本保障。总体来看,我市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绝大多数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不健全,还普遍存在业务用房短缺、设施设备简陋等问题;还存在体制不顺、主体多元、职能不到位等问题;人才短缺、服务水平低等问题还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与城市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发展仍然是社区卫生的长期任务;社区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发展社区卫生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切实增加投入,争取每个街道都有一所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事业发展规律,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事业发展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三、抓住关键,全面推进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事业发展
(一)保质保量完成医改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各项任务指标
2013医改任务中,涉及妇幼的包括六项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两项基本公共卫生妇幼项目;涉及社区的包括基本公共卫生居民健康档案、社区卫生人员培训、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基本药物制度,任务十分艰巨,落实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市医改任务的完成,影响到医改实施成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党和人民交托的职责,履行好为人民健康的神圣使命,凝心聚力,实事求是,不搞形象工程。要层层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各级政府和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责任,明确执行进度,明确奖惩措施,加强考核督导,定期组织对项目执行进度、完成数量、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督导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积极探索,在妇幼保健管理方面有所创新 推进妇幼卫生工作,核心是贯彻落实“一法两纲”,要抓住妇女儿童受益这个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一是创新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十二五”期间,要按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标准,重点加强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落实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编制,研究加强
妇女保健、儿童保健重点专科建设,确保每县均有一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要通过推进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通过加强妇幼卫生绩效考核,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强化公共卫生职能。二是继续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的基础,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妇女儿童疾病防治,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等几个方面,在妇女儿童重大健康问题的干预上有所创新,进一步落实“两癌”免费检查、免费增补叶酸和农村妇女住院分娩县级限价等工作的覆盖范围,形成我市的亮点和品牌。三是积极探索开展城市支援基层妇幼卫生工作。重点加强贫困地区的妇幼卫生工作,要特别关注住院分娩率仍然偏低和妇女儿童健康状况较差的地区,加强政策指导和对口支援,保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享有同等卫生保健服务。四是积极完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营养包发放的措施,使贫困地区儿童贫血患病率和儿童营养不良确实得到改善。
(三)深化改革,在社区卫生机制方面取得突破 要抓住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的有利时机,研究并努力改革影响社区卫生机构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以推动社区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一是通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积极落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和人员经费,落实一般诊疗费制度,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制度,积极探索研究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补偿机制,以转变“以药补医”机制,最终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减轻群众负担。二是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协调,通过推进门诊统筹工作和门诊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保对社区卫生改革的促进作用。三是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优质卫生资源向社区倾斜,促进政府将企业和社会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政府举办,促进社区卫生机构由单纯医疗服务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健康管理职能转变。四是通过建立医疗联合体等多种形式,推进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推进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制度建设,在社区与医院上下联动方面有新突破。
四、夯实基础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在创新工作上要有新突破
前面我们谈到了,妇幼保健机构具有临床与保健的双重职能,没有临床的支撑,保健职能不能充分体
现;偏重于临床而忽视保健又背离了妇幼保健机构的本质。当前,我们妇幼卫生卫生工作存在基础薄弱、人才短缺、工作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能力建设项目,我们全市妇幼保健机构的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和改善,人才缺乏、管理不规范、知识陈旧老化成为制约我们妇幼保健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部分妇幼保健单位调研时发现,我们妇幼保健机构的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处置室、妇科检查室、手术室等存在流程不合理、制度老化、院感控制不规范、医疗废物处置不符合规定等一系列问题,依法执业也存在问题,质量安全难以保证。结合当前市委开展的“夯实基础管理,落实工作责任”专项活动,各县市区、各单位要查找安全、稳定隐患,各县市区卫生局和我们的妇幼保健机构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引进或培养人才。多年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们的妇幼保健机构成了一个养老机构,进来的人用不上,用得上的人进不来,依托这样一支人员队伍很难完成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我们的站长们必须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可以给当地政府打报告要求充实人才队伍,可以引进人才,也可以送人出去学习进修。第二、规范管理。要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妇幼和医疗法律法规,建立并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尤其是开展产科服务的更要加
强这方面的工作,以确保质量安全。今年我们医政上要办几个培训班,包括院感、护理、药事、病历处方书写等,希望你们要积极派人参加。再就是医政上要加强对妇幼保健机构的指导检查,希望你们积极配合。第三、要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对于违规出具出生医学证明的,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造成不良后果的要移送司法部门处理。希望各县市区卫生局要切实负起责任,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要在加强基础管理上狠下功夫,要在创新管理上大做文章,确保全市妇幼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同志们,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事业关乎千家万户的健康幸福,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大家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为落实“两纲”“两规”指标,深化医改,全面推进我市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教师教学基本功提高计划
教师基本功训练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为了全面提高教师个人的业务素质,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本学期开始,我将扎实、有效、系统地开展教师基本功培训活动。
二、训练内容
教学基本功: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普通话等。
三、训练对象 全体教师。
四、具体要求
1、写字:能正确运用粉笔、钢笔、毛笔,按照汉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的要求书写规范美观的正楷字,要具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指导学生写出规范、美观的汉字。
2、普通话: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正确读出汉字读音、能用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和日常会话。
五、训练措施
1、无论上课、下课,其他时间都说普通话,让真正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
2、每天在黑板上练习写粉笔字,自学自练,向其他教师请教写粉笔字的技艺,每周交一张粉笔字作品(照片16份)。每双周周三下午,全体教师集中书法教室进行钢笔字和毛笔字临帖练习,各半小时,要求双周周五上交一张钢笔字作品(8份),单周周五上交毛笔字作品(8份)。
第五篇:把握课改契机打造特色校园
沐浴课改春风追逐心灵梦想
西城中心学校
沐浴着君山课改温煦的春风,我们西城中心学校根据局党委提出的“课改提质,特色立校,质量兴校”的整体工作思路,针对年初制定的规划,开展了特色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校特色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西城中心学校所辖四所小学规模不一,师资不同,发展基础也存在差异。为此,我们依据师生发展实际,秉承个性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确定了每一所学校不同的发展方向,凝心聚力营造了师生共成长的育人环境。
一、精心培育育人环境,释放底蕴文化气息。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西城中心小学把优化环境和弘扬文化紧密相结合,将学校打造成了“生活的花园、学习的乐园、精神的家园”。
走进我们西城中心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校园内林立着整洁美观的文化长廊,从“学校情况介绍”可以窥历史,话今朝,展未来;“教师风采”彰显教师风貌,“明星学生”绽放心灵活力。走近教学楼,学生读孔子《论语》,领略博大精深;赏《望洞庭》,领略洞庭的宽阔浩淼和志士仁人的宽广胸襟;食堂小道上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学生阅读书目介绍;南边操场有校长读书寄语,“世界之最”让人矢志攀登。一块块文化牌给整个校园带来的是趣味盎然,是内涵追求,是文化底蕴。
放眼望去,学校的各个楼层都承载着底蕴文化的元素。每一层楼各自的主题,体现出迥异的风格:一楼话天真童趣;二楼浓缩国学精粹;三楼深藏古朴典雅;四楼尽情放飞梦想。楼梯间墙壁球体的装饰更显粉蓝的温馨,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常常被孩子们聚焦,从一楼到四楼,从一句日常温馨的英语问好到安全温馨提示,再到读书启智等等,无不让人流连忘返,每一处台阶都有着对孩子理想的激发,每一块墙壁都是一位无言的老师。
校园大环境洋溢着翰墨书香,班级小环境浸润着浓郁书香。从班牌、班歌到班级教室的布置都可看出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凸显班级独特风格。一年来,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每个班都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如一年级39班:以童话为主题,设计美观,揉和环保元素,非常富有创新意识。整个教室的布置既富有童真童趣,又将环保教育与语文学习完美结合,非常适合低年级孩童的特征。五年级34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且板块分布合理。从环保小标语到英语角、我们的成长足迹、手抄报等等都彰显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教师要成为知识的传播者,首先自己应该成为知识的承载者,要让学生成为热爱书本的人,老师应该是酷爱阅读的人。为此,中心小学开设了 “教师书吧”。“教师书吧”布局温馨典雅,藏书量达到两万多册,非常丰厚。每到周二下午开放时间,总有老师三五成群或借阅,或查阅资料。“书吧”真正成了老师们在校园里一处独到的养心亭。浸润浓浓的书香气息,教师们更儒雅知性了。课堂上教师们引经
据典更熟稔了,语言更美了。今年我校有5篇论文获国家级一等奖,18篇论文获二省级等奖。陈赛群老师的论文《赞赏的魅力》发表在省级刊物《教师》杂志上。《英语校本教研》课题获市级三等奖;省级规划课题《家庭赏识教育》已经揭题,在明年12月份将结题。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有益的活动能锻炼儿童的品质、训练孩子们的能力。为此,我们的大课间活动将“快乐教育、养成教育、健康教育、爱国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贯穿在整个活动之中,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快乐、积极向上的成长舞台。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而且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大课间活动成了孩子们期待的乐园。去年我校选送的舞蹈在区艺术节上获一等奖;在 “阳光伙伴”比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得全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在12月6日闭幕的君山区中小学冬季运动会上我校代表队再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佳绩。今年6月份我校的由扇子舞、武术操、韵律操等组合的大课间活动在区教育局的评比中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时下正在推进的冬季长跑运动,更是锻炼着每一孩子的意志。
二、翰墨书香盈“小屋”,海量阅读品人生
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让师生享受浓郁的文化氛围,在阅读中磨砺品格和智慧”是我们楼西小学“翰墨书香满校园,海量阅读助成长”特色创建的宗旨。
每一个清晨,只要你走进我们楼西小学,听到的是最美的校园乐章——琅琅晨诵。每天都有不同的内容:周一经典齐诵;周二美文共读;周三名篇推荐;周四经典诵读;周五名文赏析。晨诵成了校园里
清晨最美的乐章。
课外阅读更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周二第五节课是全校快乐阅读时间,孩子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在校园里阅读课外书籍。同时,学校加强了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2012年上学期我们建成了一个开放性的快乐书吧,全天向师生开放,营造了一道师生共读的美丽风景。4月份我们开展了“诵千古美文,传中华文明”经典美文诵读比赛;10月份举行了“我与阅读同行”演讲比赛。
同时,学校积极与外界联系,争取岳阳“多背一公斤协会”共建了关工委下的“七彩小屋”,于5月30日开启了挂牌仪式。我校将“七彩小屋”关爱农民工子女课余活动这一宗旨与我校的读书活动紧密结合。七彩小屋开设以来,它成为了孩子们课余温馨的精神港湾。孩子们在这里静静地阅读,抢机会与志愿者们一起下棋、踢毽子,有时与心理辅导老师促膝谈心等等,这里凝聚着爱意,洋溢着书香,这里成了孩子们的课堂之外的又一个快乐幸福的天堂。据统计,全校300多孩子都喜欢走进“七彩小屋”,参与阅读活动,品味悦读人生。
这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将海量阅读这一目标落实在每位教师的教学环节中,在兴趣盎然的读书比赛活动中孩子们更是如鱼得水。课余,校园里沸腾的不再是嬉戏打闹声,更多的是琅琅读书声。在今年上半年的小六毕业会考中,我校的语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校有12人次在老百晓的网络原创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63人次获二等奖。有6篇习作发表在《小溪流》省级刊物上,全年有34人次获省级征文奖。《西城校报》更是精彩纷呈,孩子们踊跃投稿,表达心声,成为了孩子们每天必备的精神食粮。
三、传承汉学经典,弘扬民族文明
汉字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学好母语,写好汉字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在落实好《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林角小学充分发挥老师书写规范、优美的长处,坚持“关注兴趣,培养特长,规范书写”的育人理念,以写字教学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祖**语的情感,培养学生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的自豪感。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在每节语文课上坚持落实10分钟的写字教学;各班成立写字兴趣小组,进行书写比赛;开展书法专题讲座;欣赏名家书法作品;临摹名家名帖;举行学生优秀作品展等等活动。在书法兴趣班上的三位孩子的毛笔字被裱好刊在学校陈列室的墙上,有的孩子立志长大了要当王羲之似的书法家。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魅力。
四、践行新理念,潜心科研引领人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践行教育理念”的第一阵地。九公里小学根据本校近几年来,教学质量提升较快,教师教学积极性较高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年轻教师专业素养较高,工作富有激情的优势,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借片校教研带动校本研训,全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强化课堂监督力度,面向全体教师,努力营造“比、学、赶、帮”的教学研讨氛围。将推门听课活动常态化;二是每月中旬组织教师沙龙,开展主题教学研讨活动;三是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合作,积极开展片校教研活动。今年4月我们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活动;11月我们开展了语文、英语、数学开放式教学研讨活动。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和努力,学校教学研讨的氛围日趋浓郁;孩子们在学校玩得开心,在课堂学得轻松;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
近年的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到创建特色校园,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的各项工作,提高了全体师生的综合素质,积淀了全体师生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但我们也深深知道,特色创建之路漫漫而修远,我们将持之以恒,只争朝夕的走下去,用全校师生的炽热迎来学校发展的海阔天空。正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说:“生活是一棵长满各种可能的树。”教育,也是如此——教育是关乎生命的事业,生命的无限丰富,意味着教育的无限可能。我们每一个西城教育人都怀揣着美好的愿望,守望特色发展的净土,让潜在的可能,追逐梦想,支撑西城教育的美好蓝天!
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