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生命成长专题
关注生命成长,回归教育本真
2012年5月21日,带着还没有完全从忙碌的工作中收回的焦躁不安的心情,我和其她199名骨干教师一起踏进了山东女子学院的大门。大学毕业已经十年,在幼教这片沃土中我也从一个学生成长为有工作经验的“老教师”,然而,走进大学的校园,在这为期十天的学习中,依然有很多的感慨和蜕变。
多年的工作经历,天天重复的工作程序,让我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繁杂的琐事,棘手的难题,让我感到倦怠;生活、工作、时间的冲突让我忘记了学习;然而,当我们坐下来专心聆听专家的讲座时,一个个谜团被打开,一个个难题被破解,一个个时间被挤出;我深深地认识到,学习不能停下来,再简单的工作也能做得最好,王翠霞园长的《幸福,从这里起航---课程视野下幼儿园生活环节的组织与实施》、董旭华教授的《回归与重构----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分析与反思》、张卫东主任的《幼儿园安全管理与实践》、丁海东教授的《关于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刘莹园长的《三位一体班级管理》、韩冰川副园长的《回归教育本真 关注生命成长》是对我们幼儿园工作的角角落落做的最好的诠释,简单的工作却做出了大智慧,这让我看到自己工作的差距与不足,满足于现状不会有学习的动力,停下来不学习就永远不会进步,十天的学习,给了我要努力的方向,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加强学习!今天,我想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当然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能跟大家分享里面的精髓,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对大家有帮助的一部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收获。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韩冰川老师所讲授的《关注生命成长,回归教育本真》,首先我想介绍一下韩老师,她是淄博市职三幼儿园的副园长,中学高级教师,已经在全省各地进行过几十场关于儿童阅读、儿童健康成长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内容主要有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比与思考——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第二部分:我们能做什么——做我们能做的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对比与思考—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那怎么对比呢?主要通过五个方面来对比: 1.一段录像——讲述的是运动与精神力量的缺失 2.一个PPT ——讲述的是自理能力的缺失 3.一篇报道——告诉我们的是自然的缺失
4.两个案子——通过血的案例告诉我们情感教育的缺失 5.三桩事件——孩子的生命感的缺失 首先我给大家看一段录像:这是日本小樱桃幼儿园的视频,那里的孩子只有一岁左右。他们学习自己吃饭,自己叠被子.,不会用勺子吃就用手抓。院子里有一座高六米多的小山,孩子们每天都在山上爬上爬下,年龄较小的孩子爬不上去,老师就在一边鼓励他和他一起爬,而不是像咱中国的家长一样把他抱到小山上。我想这正是日本家长和中国家长的区别吧!当中国的孩子还在父母的怀里撒娇,为了让孩子多吃一口饭追着到处跑的时候,日本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如何自立了,这确实值得我们家长深思。大家可以通过录像比较一下我们未来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的差异。
相信大家看了刚才的视频都是非常震惊的,是的,日本的孩子现在都在接受这样的教育,孩子拥有了强大的内心,坚强的毅力,勇敢的精神,那我们的孩子呢??
下面请大家看:中外儿童身体素质方面的鲜明对比:日本孩子在冬天光着背穿着短裤跑步;成人穿着厚厚的棉服十,日本学生都是穿着单衣服;日本小学生在踢球;日本学生躺在冰水里,看他们痛苦的表情,可是他们依然在坚持学生双手搬着木头来锻炼意志力,如果有一个学生松手,不但砸到你的脚,也会砸到同伴的脚,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再看看我们中国的越来越多的小胖子,做个仰卧起坐都很困难;这是上海一次中学运动会的开幕式,学生绕场跑半圈,就已经有很多坚持不下来的;这幅照片告诉我们近视的孩子越来越多,广州为了加强学生身体锻炼,曾号召学生每人买一个足球,也就是“足球日”,当天孩子很愿意踢足球,有各种各样的玩法,可是当足球日过去之后,又有几个孩子还能坚持踢足球呢?近几年外国小学生和中国小学生进行过一场小学生足球比赛,大家猜一猜谁会赢?几比几?15比0;这个结果中国很吃惊,又找了一所中学,而且是有足球特长的,这群外国小学生又和我们中国中学生进行了一场比赛,大家猜着次谁赢了?几比几,5比0。这说明国外竞技运动的争强意识在不断加强。
我们看了那么多,那我们思考一下运动究竟会带给我们什么?身体的健康;生命的延续;内心的强大;民族的精神。
作为教师我们要始终记着两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第二,我们来看一个ppt:是不是孩子自理能力的缺失? 大家看,这是日本小朋友的书包,每个小朋友上学都会自己带好几个书包,有装被子的袋子,有装衣服的袋子,左边是装阅读书的袋子,右边是装鞋子的袋子;大人空着手,所有的书包都孩子肩背手提着,这是很震动人的场景:早晚接送孩子的时候,看到其他日本家长,无论是爸爸妈妈、爷爷还是奶奶,手里一律空着,而上面所说的少说也有两个三个书包都是有孩子自己拿着,而且还跑得飞快,爱孩子,爱在心中,而不是手中。大家看这一张照片,日本皇太子妃小和田雅子与皇太子德仁陪同小公主参加幼儿园入园仪式,下雨天也是孩子自己拿着书包。
每天早晨都会重复那么一段换衣程序,日本的妈妈都是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从不伸手帮忙,慢慢体会到,日本幼儿园就是通过每天的穿衣换衣,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的。通过每天到校后,换衣服、放联系手册、自己贴当日的sticker、挂手绢等从2、3岁开始的训练,给孩子们养成有条不紊做事情的习惯。那我们中国的家长是怎样做的呢?给孩子穿衣,帮孩子吃饭等等,想想我们对孩子的爱是那样的肤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篇报道:自然的缺失。“自然缺失症”并非一种病,而是描述现代人们与自然的割裂越来越深的现实。研究表明,包括儿童肥胖、注意力紊乱、孤独、抑郁、愤怒、暴力倾向、儿童多动症、自闭症等都和自然缺失有一定关联。
越是与大自然亲近,越容易感情丰富;越是顽皮好动,越使生活乐趣无限;而感情丰富又顽皮好动的人,往往是热爱生活、富于创造的人。大自然对于人类究竟是什么呢?生活无数次地证实,亲近大自然的人,固然不能保证永远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而疏远大自然的人,注定难以进入和谐人生的正常轨道。
— 孙云晓
孙云晓是来自于青岛的一位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柳斌先生说:“孩子固然是家庭的孩子,社会的孩子,但首先应该是自然的孩子,大地的孩子。我们需要塑造孩子,但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天真,不能以一代 人的刻板为代价。因为被这种呆板所钝化的他们应该不说,恰恰是人类活跃的思维,被磨损的恰恰是灵感与悟性。” 柳斌先生是来自于江西,98年任教育部总督学。
三毛有篇文章叫作《塑料儿童》,有一篇是这样写的:在蓝灰色的山峦上,只有荷西与我看着美丽的景色,车内的五个孩子鸦雀无声,他们埋头在漫画里。烤肉,生火,拾枯树枝,在我做来都是极有乐趣的事,但是这几个孩子悄悄耳语,抱着分到的漫画书毫不带劲的坐在石块上。四周清新的空气,野地荒原,蓝天白云,在他们,都好似打了免疫针似的完全无所感动,甚而连活动的心情都没有了。最后,五个显然是有心事的孩子,推了老大代表,咳了一声,很有礼的问荷西:“舅舅,还要弄多久可以好?”“怎么算好?”
“我是说,嗯,嗯,可以吃完了回去?”他摸了一下鼻子,很不好意思的说。“为什么急着回去?”我奇怪的问。
“是这样的,今天下午三点有电视长片,我们——我们不想错过。” 荷西与我奇怪的对看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又是一群塑料儿童!”
这几个孩子厌恶的瞪着我们,显然的不欢迎这种戏称。
车子老远的开回家,还没停好,孩子们已经尖叫着跳下车,冲进房内,按一按电钮,接着热烈的欢呼起来。“还没有演,还来得及。”
这批快乐的儿童,完完全全沉醉在电视机前,忘记了四周一切的一切。
韩老师也给我们讲了一件她身边发生的事情,周日她们几个家庭一块组织去沂源看桃花,路上他们看到一篇篇的桃花非常的美,然后不停的跟自己的孩子说:看看,桃花好美呀!可是孩子们抬头看了一眼,说了一声嗯,就低下头继续玩手机游戏,根本没有发现桃花的美,大自然的美,大自然对孩子的吸引力减少了,孩子宁愿玩电脑,看电视,我们周围的塑料儿童越来越多,我们现在也快变成塑料儿童了。我们的孩子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了。一方面,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城市仍在扩张,自然、荒野正在远离我们的生活、逐渐消失。另一方面,“一辆校车出事故,全国的孩子不能春游”安全的压力让我们不敢带孩子走出校门。自然教育正被忽视甚至遗失。自闭症、多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其实也是与自然教育有一定的影响。这些远离自然长大的孩子,已经失去大自然天赋给人的灵性,已经习惯了物质代言欢乐,他们心理脆弱、情感冷漠,塑料时代已经来临。
再看一下两个案件,他告诉了我们情感的缺失,一个是药家鑫事件,一个实小月月事件,这两个事件离我们时间都很近,相信大家还很了解这两个事件。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投案。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同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柴静访谈药家鑫时,药家鑫说:先投胎,做父母,同时捐献眼角膜,其实最后时刻他已经后悔了,可是他爸爸说:“不必了,把你的所有罪孽都带走吧”爸爸没有原谅他,父母爱孩子是无条件的,应该无论美丑好坏,父母应该爱孩子,可是药家鑫的爸爸觉得孩子给他丢脸了,不给他任何改过的机会,这说明他的家庭教育有问题,缺少了情感教育。再看小悦悦事件: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对于小悦悦的悲剧,我们需要追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的过路人对躺在地上的小悦悦熟视无睹?但我们更应该告诉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走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请停下来,拉她离开街心;或伸出援手,将她抱离险境,这是本分,更是底线……请伸出温暖的双手,让人心不再冷漠!这是汪洋说的一段话,我们从小悦悦事件中看到了中国人的冷漠已经到了相当恐怖的地步,我们试想有一天,当你倒在马路上,可能没有一个人来帮助你,我们该怎么办?人与人之间缺少了信任和情感。
我们再看三桩事件:充分说明了生命教育的缺失 小学生相约自杀事件调查: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观珠镇南路小学3名小学生被发现喝农药中毒,其中一人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另外一对兄妹现仍在医院抢救。据当地警方初步调查,怀疑三个小孩觉得父母关爱太少,相约喝农药自杀。记者来到观珠镇南路小学采访相关人员,试图还原当天的事情经过。调查后发现,三个最大只有12岁的孩子,仅因为闲聊时的一句话,即决定用自杀来解除烦恼。刘海洋伤熊事件:2月23日,刘海洋用火碱和硫酸残害北京动物园黑熊的事件震惊了整个社会。如果仅从学习成绩上看,刘海洋同学无疑是一个好学生:刘海洋在中学时就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是全校3000多名学生学习的榜样,这说明学校过多关注学习成绩,对学生情感关注很少。
流浪猫:半年来,复旦学生张亮亮以各种方式在复旦日月光华BBS动物版块上骗取领养了20多只猫咪了,起初,这些被领养的猫咪总是很快的就消失,没有人知道它们去了哪里,直到11月29号。朋友敲开了宿舍的门。宿舍内的场景让在场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以前还是生灵活现的猫正萎缩在笼子边,一只眼珠不见了,只留下个黑色的,鲜血直流的大窟窿„„
很多人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与自然的割裂是很有关系的,如果孩子从小养过小动物,绝不会出现刘海洋伤熊事件等,生命不是永远都在的,生命教育缺失要从小开始。
大家看三个条幅: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这本来是一名女作家写的勉励自己的话,却被放在了学校教育中;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种标语在高三的教室中悬挂着已经司空见惯了;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我们缺少了对生命的爱与尊重,包括对自己的。我们缺少对生命个体的关注,孩子在我们心目中只是一个模糊的群体,而不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生命。
相信大家都听过五道杠少年干部黄艺博的事迹吧,一般学校都是三道杠,他是唯一的五道杠。黄艺博,13岁,武汉市华师一寄宿学校初一的学生。现任中国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因其“两岁看《新闻联播》,7岁读《人民日报》,拍照时一副„不苟言笑‟的表情,博文中屡次出现„审阅文件‟、„欣然题字‟等„大人式‟的话语”而爆红网络。一幅照片黄艺博在批阅文件,一幅照片黄艺博和某某合影留念,大家看他的表情,表情缺少纯真,根本不像个孩子,我们缺少对童年的尊重,缺少对童真的保护。
再看两个大师级人物爱因斯坦和漫画家丰子恺,看看爱因斯坦的吐舌头的可爱的表情,他们保有童心的成就很大。跟大家说一个爱因斯坦的小故事:一天,爱因斯坦和妻子要去参加聚会,妻子 因为有事情没有办法去,就和爱因斯坦说,请爱因斯坦帮他看看最近流行什么样的晚礼服,爱因斯坦答应以后就一个人去赴宴,回来以后妻子问他:今天哪件礼服最好看?爱因斯坦无奈地说:实在不好意思,我没有看到,从上半身看,没有衣服,桌子以下我又不能看,所以我什么也没有看到,是一位多么幽默的老人啊!
《丢三落四的小豆豆》是是黑柳彻子又一畅销的百万册的力作,一天黑柳彻子要坐火车去看朋友,他提醒乘务员快到时早告诉他,可是乘务员因为太忙了忘记告诉他,当他听到火车报站时,才知道到站了,马上下火车,朋友见到他的样子惊呆了:他一手提小电视,另一手提着两只靴子,嘴里还叼着海带丝,海带丝足有一米多长,像丝带一样飘在身后。
丰子恺写过《我们这些大人们》,摘取了其中的几段话:由儿童变为成人,就好比青虫变为蝴蝶,而青虫的生活和蝴蝶是大不相同的。他告诫成年人:对待孩子,且不可在青虫身上装上翅膀,教他同蝴蝶一起飞翔,而应是蝴蝶收起翅膀同青虫一起爬行。同时也告诫老师:收起翅膀,要走贴近孩子。
有的老师也曾看多《花婆婆》这本书,《花婆婆》告诉我们人生要做的三件事:
1.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 2.要找个喜欢的地方住下来
3.要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而我们要孩子做的三件事: 1.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 2.找份好工作 3.买套大房子
我们缺少了对孩子积极价值观的引领,我们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胜于心理健康;我们重视孩子的成绩胜过重视孩子的快乐;我们一心要让孩子成功,但自己都搞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我们只教给孩子成功的方法,却没有教给孩子如何面对失败,如何走过人生的低谷;借用高晓松的一句话:“如何在没能成功的人生里随遇而安,心安理得地混过漫长的岁月而不怨天尤人。”
二、思考
我们思考一下成长需要什么?我们的幼儿教育应该关注什么?我们到底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童年?
植物与人,植物成长需要什么?阳光、空气、水、土壤。大家看看这棵树了吗?修建的很有型,看上去有楞有角,很整齐划一,这就好比我们当今的教育。
那人的成长呢?当然首先需要老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园丁,我们除了要给学生足够的阳光、空气、水、土壤,我们更要留给孩子足够自由的空间。
虞永平教授告诉我们:反思自己的成长,学习要靠自己,不是外在力量驱赶的,而是内在力量,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小马达,内在小马达带动我们自身的成长。
《让孩子的心灵去闲逛》出自于朱自强,书里说让孩子心灵闲逛的时间就是心灵自由和解放的时间,在幼儿园往往孩子最愿意去的地方就是厕所,因为他觉得上厕所时老师不会跟的那样近,可以让他闲逛一会。
王学富说,我们中国每个人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人就变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从小学开始就要求标准答案,我们也不例外,每当专家和老师研讨时,或是需要老师发表意见时,很少有人有敢于与众不同的勇气,哪怕专家的观点是错误的,中国也有句古话“枪打出头鸟”中国文化要求一群人的沉默,相对于中国,美国倡导个体,特立独行,我们有的海归家长就曾经要求我们:我家孩子不用要求他坐好,愿意学就学,不愿意学就不用强迫,想干嘛就干嘛,只要高兴就好。每个人生来就是独特的,但是,当一个人生下来,迎接他的文化有太多的“一致性”的要求,这会压缩孩子成长的“独特性”空间,他的创造力也一并被压抑了。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原创”,长着长着就成了赝品。
要让人生真正开花结果,我们最需要的是敢于与众不同的勇气。
期待每个人都有活出自己的勇气;期待公众、文化和教育给每一个个体留下独特的成长空间。这段话就出自于王学富的《生命没有标准答案》一书。
我们要给孩子一盒自由的空间,丁海东教授曾写过一篇文章《自由与快乐》,这篇文章曾被刊登在《学前教育》卷首,大家可以有时间去翻阅一下,文章这样写到儿童的快乐根植于其内在的自由。快乐只能源于自由,或者说快乐体验即自由体验。只有在自由自主的、不受压抑与束缚的体验中,儿童的需求与愿望、好奇心与兴趣才能得到满足,儿童的尝试与探究、意识与行动才是独立和开放的。我们要反思孩子从入园一直到离园,可以让孩子有自由的时间有多少?
自由的空间对成长有着非凡的意义。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自主的时间与空间,以保护孩子的天性。
李季湄教授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教育就必须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为之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他们是因此而变得越来越热爱学习还是越来越厌倦学习?是越来越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还是越来越依赖教师、懒于思索?是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到自尊自信、相互尊重,还是变得自卑、消极、自我中心?是变得越来越热爱生活,不断增长对社会的爱心和责任,还是变得越来越悲观、畏缩、感情冷漠?这些都必须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如果答案是后者的话,那可以说,无论我们教了什么,教了多少,都是失败的!因为我们所失去的远远比得到的多得多。
在这里让大家看一个视频《太难了》,大家反思一下小学生怎能不厌学? 插入视频,大家说说孩子难不难?我们学校里的教育是不是也有类似情况,让孩子觉得难,但孩子又不得不去完成的呢?家长一味的跟孩子唠叨,你现在吃点苦,将来是幸福的。孙云晓提出我们要允许孩子在童年有一段呆呆的、梦幻般的、爱玩的、胡说八道的时光。因为,童年本来就是那个样子的。
《爬上豆蔓看自己》这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写的,这位教师不管多忙,都会每天记录自己的随笔,结果因为网上点击率很高,就被余勇平教授发现了,帮他出了这本书,童年时期,如果孩子遇上一个好老师,孩子会终生受益。
大家也还记得颜艳红,当柴静专访颜艳红时,由于成绩不好,初中毕业后,听说幼教学费少,好找工作,便报考了当地的教师进修学校学习幼教。她说,她理解的幼儿园老师就是和小孩在一起,嘻嘻哈哈,玩玩闹闹,柴静问她经过学校学习后学到了什么呢?她说在学校感觉是混日子,没记住什么,解说也说到学习幼教的很多学生也只是在学校学学唱歌、跳舞、弹琴,并没有太多真正对幼儿教育感兴趣的学生。为什么在学校教育中并没有让学生产生对于一种职业的热爱或者向往呢?作为职业学校不应该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对于这份职业的内心期待吗?
这期的题目是“颜艳红:我不认识我自己”,契合着她内心的一步步的变化,自卑而演变的虚荣、网络时代的伪装与炫耀、感情的挫伤让她开始了畸形的转变,浮夸而躁动的世界更让她寻不得自己的方向,更不知道内心是什么样子的,她说每天拉着脸打的上班,然后打的下班,每天都这样过去了。社会中这样的人其实比比皆是,因为大家都忘了问问自己想要什么,还有什么样的梦想?
颜艳红说,她不认识她自己了。颜艳红成为现在这样会迷失自己的一个成年人,是有让人叹息的原因,但是从来都没有意识约束自己,因为不警醒而沦落到连基本的社会公德常识都没有,最终酿成悲剧,去伤害那些无辜的人。颜艳红们要么继续行尸走肉地、对社会有害地存活着;要么等到幡然醒悟的时候,会怎样地悔过和没有尽头地迷茫。
看看别人,反思自己:我们就是小小的幼儿教师,改变心情,改变教学方式,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做。做自己能做的,改变自己能改变的如果每个人都向文明迈进一小步,我们的国,民素质就会提高一大步,如果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朝理想教育迈一小步,我们中国的教育也一定会前进一大步!
第二部分:我们能做什么,分享三幼的一些做法,我们可以从现在付诸行动,做我们能做的。
1.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更多自主活动的空间。2.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离自然更近些。
一、尽可能多的为孩子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 1.每天保证两小时的户外活动
2.每天集体教学活动不超过35分钟
3.每天自主区角活动时间不低于1.5小时 4.每周五上午1小时的全园区域性体育活动
他们幼儿园不管小、中、大都是每天一个集体教学活动,虞勇平教授也提出,把集体教学减到最少,把区域活动曾到最多。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市直三幼的区角活动,因为时间关系我带领大家简单浏览一下,首先看布置合理的区角:图书角,娃娃家、建构区、益智区;首先看一下舒适、温馨、光线充足的阅读角,他们的阅读角多都靠近窗户,这样采光很好;大家再看操作材料,孩子的操作材料不但丰富,而且摆放有序,东西多而不乱,而且他们经常准备一些真实的材料,比如说自制小拖把,微波炉,锅碗瓢盆,炉灶,榨汁机等等,孩子可以自己泡茶,自己包水饺,自己榨果汁,这些都是孩子们家里不用,家长贡献给幼儿园的,真实的材料贴近孩子的生活,孩子们比较喜欢;班级布置区角都要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要给孩子一个像家一样的环境,比如拜访全家福照片,让孩子处处都能感受到家的感觉,比如说娃娃家,孩子可以自己做爸爸、妈妈进行自由的角色游戏,看孩子进行区域活动那个都是那样自主、自由、投入、快乐,小朋友在认真的打电话,安静地看书,耐心的做妈妈,认真的搭建他们的汽车跑道,他们在区域活动中学会了与人合作。
尽可能的让孩子们离自然更近些。
1.我的田园小家——为孩子提供自然田园的环境 2.我的动物朋友——让小动物成为幼儿园的一员 3.我和四季有个约会——带领孩子走进自然
4.小菜园里的春种秋收——让孩子亲历蔬菜的成长过程
幼儿园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自然的、田园的、有生命的环境,比如他们幼儿园的自制小棚,树桩座椅,木棍小房子,还能都能从幼儿园感受到浓浓的田园气息。首先看一下我的田园小家,还给孩子们准备了吊床,孩子们在田园小家里随意攀爬,可以躺在和好朋友草地上聊聊天,可以一起玩吊床,还可以用竹筒一起探索水的奥秘,更喜欢玩沙子,他们给了一份真正属于孩子的环境。
我的动物朋友——让小动物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每个教室都饲养着小动物,有的养小鱼,有的饲养小乌龟,还有的饲养变色龙、兔子,小松鼠等等,我主要说一下两只母鸡,孩子们给两只母鸡起了好听的名字,一只叫做罗丝,一只叫做卡梅拉,孩子非常喜欢这两只母鸡,这两只母鸡喜欢散步,不管是教室还是办公室,它们每天都会去转一圈,而且他们还安排了饲养员轮流给他们喂食,罗丝第一次生蛋的时候,整个幼儿园都轰动了,生得五个鸡蛋进行了全员展示,孩子们用小手摸摸鸡蛋。还一个劲的说:还热着呢~~其实鸡蛋早就不热乎了,但是他们所有小朋友都为罗丝高兴。
我和四季有个约会——春日踏青,夏日亲水,秋日采摘,冬日雪中嬉戏。他们的种植园也是利用的非常好,每个班级一个种植园地,教师和孩子一起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秋天的时候他们一起享受采摘的乐趣、收获的喜悦。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也最值得珍视的时光。快乐的童年,可以蕴育美丽的人性;快乐的童年,可以预示幸福的人生。
我们思考一下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童年?
我们是为了所谓的“明天”而让孩子们早早就开始承受学习的压力?还是关注当下,让他们尽情的享受童年该有的快乐与幸福?
我们是让他们的心灵之花在没有发芽之前就在过多的关注与压力下枯萎,还是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肥沃的土壤、自由的空间,让它充分的去孕育、积蓄生长的力量,像野花一样烂漫的成长?
难忘童年两个关键词:童年、幸福
幸福不只是高兴,幸福是愉快和充实,所谓充实就是做事,就是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做具有适度挑战性的、需要思维和情感参与的事。
童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童年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我们不可把它当作人生中一个未成熟阶段,只想让它快快地过去。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另一个阶段的准备。
我们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必须依靠他自己的力量,成人所要做的是帮助他让他自己成长,而不是代替”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去经历,更不能代替他去体验与感悟,我们需要做的是为孩子提供机会,带领他们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近生活,让他们亲自去经历、体验、感悟和成长。
回归教育的本真,关注生命成长,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育是一次关注生命的工程,它使不完美的生命趋向完美,将平庸的生命铸造的辉煌。教育的责任就是为每个生命的成长提供最大的可能和条件”。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关注幼儿的生命成长”才是教育的本源,如果我们的眼中紧盯着“分数”、“升学”没有了对 “鲜活的生命”的关注,“一切为了孩子”就仅仅只是一句空话;我们所谓的教育、所谓的管理、所谓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关注生命成长包括身体的健康;人格的完善;幸福童年的体验;生命成长的质量。
教育不是偶尔的灵感顿生而成的论文,教育是一种行为日复一日的坚持。
——《爬上豆蔓看自己》
坚持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回归教育的本真,关注生命,关注幸福、珍视童年,在生活中发现资源,完善课程。让孩子的童年就像它本该拥有的样子吧!让我们共同捍卫孩子的童年!
第二篇:关注生命成长 激扬生命本色
关注成长
激扬生命
----2011年元旦致辞
回首凝望,校园遍地弥漫深情; 迈步前行,灵魂深处氤氲渴望。
值此新年来临之际,我代表学校党支部、校委会向一年来辛勤工作在教学教研、学校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校师生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亲切的问候;向所有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广大家长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流金岁月,铭刻发展历程;似水年华,传承奋进薪火。2010年,我校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在政府及社会各界朋友和广大家长的关怀支持下,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和谐发展”,紧紧依靠全校教职员工,各项工作成绩斐然。今年中考实现历史性突破,创造了建校最好成绩;2010年6和12月两次被旗局授予“全旗初中常态课教学竞赛优胜单位”;2010年6月举行的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获小学“农村牧区第一名”;11月全旗中小学合唱比赛我校初中、小学分获一、二等奖;2010年10月被教育局评为“书香校园”;2010年12月被市局评为“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被旗局评为“宿舍管理示范校”。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管理体制上下了大力气,催活了机制,盘活了动力,增长了灵气,管理效率明显提高。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注重了
学习和课堂教学的双向培训,每天学习、每日公开课、每周研讨逐渐形成了常规;常规秩序井然有序,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安全工作保障有力。各层面教职员工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责;中小学生学习、娱乐、运动、实践积极踊跃,守纪守则守礼。我们基本实现了“师生和睦,校园和谐”。英姿健硕豪气满天,活力充沛特色彰显。一个积极健康和谐幸福的校园正在诞生;一个生命蓬勃气质轩雅的学校正在成熟。这就是我们过去一年留下的生命痕迹,也是我们为2010勾画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符号。
站在现实的土地聆听历史的回音,我们仍要前行。2011,昨天还在我们的心中描绘,今天就在我们的脚下践行了。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认真领会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脚踏实地,抓住核心突破重点,谋求学校的更大发展。基本思路是:内涵发展,提升素质,优化常规,升华课改。主要策略是:建设五个工程——即:平安校园工程、书香校园工程、和谐校园工程、特色校园工程、开放校园工程。让教育逐步回归生本,把“生本教育”引入校园,引导教师不断地理性地偏离自我,向学生的心灵靠近,尽力保全、培育学生的天性。
在学校中对人生命的激扬,应当贯注在教学之中。因为,教学是教育的核心部分。过去的教学长期得不到真正的改革,所以与整个教育分列开来,而今天,我们将紧紧扣住对学生生命的激扬,使教学的核心地位“重新归位”,就是把教学和课堂的改革作为重点,决不回
避,决不苟且,使教学回到教育至善和大道至简的境地,让学习者的生命得以最大限度地激扬,而我们也于此享受着生命的精彩和神奇。
能让学生释放出天性并能对之培育的教育,也正是我们渴求的。把学习还给学生吧!把学习还给学生就是把智慧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把精彩的人生还给学生;把激扬的生命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原始的学习动力,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的感悟无异于天籁之音;而我们则用爱心、细心、耐心、恒心静待花开,那美丽的绽放就是我们的最高追求。
挣脱传统羁绊,也敲碎孩子们身体的、心灵的枷锁吧,让他们想学、乐学,第一需要我们换脑,第二需要我们行动。2011我们在继续换脑也在继续行动,基于对生命的充分认识和信任,使教育走向充满卓越的简单,我们每一分子皆需用心用力,让我们与学生一起享受成长,享受自由,享受创造,享受生活的美好。
最后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身心健康;祝愿家长们阖家幸福、万事如意;祝愿同学们全面发展、快乐成长;祝愿我们的学校蒸蒸日上、业绩辉煌!
第三篇:关注成长,呵护生命
关注成长,呵护生命
新教育实验认为,新生命教育是新教育实验视野下的生命教育。新生命教育是以提学生身心素养为核心,让儿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为宗旨的教育。生命教育,简单说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美丽的生命》的课程目标是:让孩子们发现、体会生命的美,学会珍爱生命,使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通过亲身的体验,获得对各种生命的科学认识。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第一个层次就是“珍惜生命——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还珍惜别人的生命,不仅珍惜人的生命,还要珍稀动物植物的生命。”所以,调整后的课程就以第一层次为目标,先了解自己,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了解别人,珍惜别人的生命;然后通过种植管理植物及喂养小鸽子和其他小动物,学会珍惜动物植物的生命。从而以感恩的心回馈父母回馈自然。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我的《美丽的生命》课程中新生命教育的体现。
一、了解自己,健康成长
1、我又长大了,测身高体重
每个学期,我会带着孩子们测量两次身高体重,学期初一次,学期末一次。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小本子,用来记录在课程活动中的收获,我要求他们在本子的最后一页画一个表格,用来记录每次测量的身高体重,并写上日期,看看自己在几个月中成长高了多少,这可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孩子们从来没有过的体验。
当孩子们记下第一次测得的数据时,一脸的庄重,好像接受了一件非常神圣的任务。今天乃至以后所记下的两个数字,承载了对自己的一份责任,未来的自己会长成什么样子呢?学生期待着。
三个月后,期待已久的第二次测量开始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自己长高了多少,长胖了没有。你听——“我又长高了 2厘米!” “我也长高了!”“我长胖了1千克!”“我也长胖了!”“我怎么还瘦了呢?” 有几个一点也没有长高,有三个同学的体重比以前减少了。他们满脸的疑惑,还有一点点不开心。但只要是比第一次有所增长,我就表示祝贺,祝贺他又长大了!这一次,厉来灵是这些同学里面长得最快的一个,她长高了7厘米,体重由25.5千克长到36千克,好多同学都围着她,羡慕得不得了,她也高兴地合不拢嘴。
接下来给他们分析了数据。首先,孩子们身体发育基本上是平稳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年增长2~3.5公斤。三个月内长高1厘米以上是正常的,体重增加也是正常的,并不是长胖了。
那么,为什么有的同学长得快,有的长得慢呢?除去遗传的因素和个体的差异之外,还会有哪些因素影响了生长呢?为什么有人不如别人长得快,为什么体重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我们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来讨论这个话题,孩子们七嘴八舌:从家庭的配餐结构到个人的饮食习惯,从自己的挑食到妈妈的唠叨,从喜不喜欢吃菜到爱不爱吃零食,从爱睡懒觉到喜不喜欢运动„„孩子们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原因——
“老师,我平时就爱吃肉,一点菜也不愿意吃,哪顿饭没有肉都不行。” “我不爱吃妈妈做的饭,妈妈就给我零钱让我买自己喜欢的零食吃。” “我最不喜欢上体育课。”
“我天天在楼下打球,回家后就饿了,吃一大些。” “我从来不出去活动,写完作业就躺在床上看书。” „„ „„
问题找到了,怎样解决呢?我们总结出了加强体育锻炼和注意营养均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使我们健壮成长的普遍规律。于是,我给他们讲食物的营养,讲合理的饮食结构,讲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帮他们制定了属于自己的营养计划。
再以后,每一次测量,孩子们都能试着自己分析,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调整方案。可喜的是,有部分孩子还督促家长学习做营养套餐,他们上体育课做课间操也认真多了。
2、人体大机器
人体是一台复杂的大机器,每个器官都是这台机器的零件,它们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工作,不管哪一个零件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
这个环节我们主要了解骨骼、关节、肌肉的分布与构成,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模拟各部分器官功能的活动,体验这些零件在人体这台机器中是怎样协调工作的。对于中年级的学生,这将是一个有趣而神秘的主题。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能够感受到,但不能直接观察。我们就用多种直观的方法来体验、发现身体各器官在工作中的协调,从而更好地感受到人体大机器的精密与和谐之美。
该主题是以欣赏歌曲《健康歌》开始的,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运动起来,然后让学生说说在这个舞蹈动作中,身体的哪些部位动起来了?学生很自然地会说到胳膊、腿、腰等部位,也有几个说出来骨骼、肌肉,甚至血液、心脏。老师都予以肯定,然后以各种体验活动进入主题。如:(1)摸一摸
摸摸自己的胳膊,看都能摸到什么,感觉一下它们有什么特点。(骨头硬、关节能活动的、肌肉是软的)也就是说在刚才的舞蹈当中,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然后再让学生摸一摸头部、躯干部、上肢、下肢的主要骨骼和肌肉,看谁分得清、找得多。当学生得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一个人身上的肌肉却多达600多块时,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2)看一看
出示骨骼模型,在我们人的身体里有206块骨头,当这些骨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组成了骨骼。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骨骼还有什么特点? 此时,孩子们的发现可谓五花八门:“骨骼是一节一节的。”“骨骼有的地方是空的。”“那些围成一圈圈的叫肋骨。”„„我们也是用这种方法认识关节的。(3)做一做
在研究骨骼作用的时候,我出示两根同样的橡皮泥,把这两根橡皮泥立起来,请孩子们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一根立起来,一根倒下去)这是怎么回事呢?猜想立着的橡皮泥里有什么支撑着。打开它,发现立起来的橡皮泥里面有一根吸管支撑着,在这里,橡皮泥相当于肌肉,吸管就是骨骼了,由此得出骨骼有支撑作用的结论。用豆腐脑模拟大脑,在上面盖上一个透明的玻璃器皿相当于头盖骨,让学生在玻璃器皿上拍一拍,豆腐脑完好无损,假若拿掉玻璃器皿会怎样呢?由此让学生体会骨骼的保护作用。(4)试一试
对于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的方法获得的,如:肘关节不动,摸一摸自己的耳朵,膝关节不动,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从而体验到关节的灵活性;在研究肌肉牵动骨做运动时,让学生做伸臂曲臂的运动,观察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等。让学生做一个动作,说说参与这个动作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协调完成这些动作的。学生通过做各种活动亲自体会,慢慢领悟到各器官的神奇功能,这样获得的知识是最有说服力的。(5)拼一拼
了解了人体的主要骨骼和肌肉,知道了它们分布在什么部位,我打印了人体骨骼、肌肉的图片,裁剪成不同的部分,分发给孩子们,比一比谁拼得又快又准,然后在相应的位置标出各部分的名称。在拼图的过程,对人体的主要骨骼肌肉又加深了印象。
3、我要健康成长
本环节是人体主题的总结和后续。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怎样使自己长得又高又壮,使自己的骨骼肌肉更加有力量,关节更灵活,使自己健康地长大呢?
小调查: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吗?你喜欢什么运动?经常锻炼身体和不经常锻炼身体的人有什么区别吗?
最后,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一份长期锻炼计划,并与前面的营养计划结合。告诉学生,这两个计划不但能使我们长得健壮,还可以预防疾病呢。谁愿意吃药打针呢?看他们跃跃欲试的样子!
第四篇:关注生命成长构建道德课堂.
关注生命成长
构建道德课堂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实验中学 王玉斌
当今的中国,科技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日益提高。在这些繁荣现象的背后,一些存在于社会之中的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的现象时有发生,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例令人惋惜和痛心。比如:2010年浙江某中学的学生徐某因为上网费残忍地将自己的亲生父母用刀刺死,2011年北京某中学14岁的学生兰某到同学家将同学的妹妹残忍地奸杀,还有富士康一个接着一个的员工跳楼自杀,为了一点的蝇头小利而置国民身心健康于不顾的瘦肉精事件、各种的添加剂、塑化剂事件…….这一系列的事件令人痛心,更让我们深思:我们呕心沥血、费尽心机的教育到底有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有没有触动学生的灵魂?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的教育又怎么了?由此我又想到了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成为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有新教师任教,他总会给新教师写一封这样的信:
亲爱的教师:
我是一名从集中营生还的校长,我曾亲眼目睹人眼所不应见到、惨绝人寰的情况:那些毒气室是由学有所长的工程师修建的,那些妇女是被知识渊博的医生毒死的,那些儿童是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的。我怀疑教育的作用。我对你们唯一的请求是:请回到教育的根本,帮助你的学生成为具有德行的人,你们的努力不应造就学识渊博的怪物,或多才多艺的变态狂,或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我始终相信,只有孩子具有德性之后,读书、写字和算术的能力才有价值。
羊羔跪乳,乌雅反哺,都是一种报恩的外在和诉求。那么,教育的反哺和跪乳又在哪里?知识对人类的哺育和滋养又该获得人类怎样的回报?
对这些问题的追寻,对社会时弊的批判,以及在澳大利亚研修期间所看到澳洲学校不设思品课,但在澳洲社会和校园中,热心助人、团结协作、尊老爱幼、爱护公物、美化环境等举动随处可见,每一位授课老师就是最好的德育教育模范的现象,更加坚定了我在课堂激活、培育、守护学生的美好德行,关注学生生命,追寻道德课堂的决心和信心。
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道德植根于社会。课堂是生活,是一个小社会,同样也离不开道德。道德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创新、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是一种德性化、人性化、生命化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是能够很好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课堂。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的理念,从道德自觉的高度,去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审视那些不道德的教育现象,努力地加以改进和完善,使我们的教师在道德的环境中进行有道德的教学,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人生的体验之旅,使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使我们的课堂教学 过程和结果都合乎道德的要求,让我们的课堂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基于个人的学习、思考与实践,我逐渐形成了对于关注学生生命、构建道德课堂的理解与追求,在此愿与大家分享。
一、道德课堂,应当是充满微笑、富有幽默的课堂
如何给学生创设一个安全、愉悦的道德课堂,我认为课堂之中教师的微笑、幽默,是愉悦课堂最好的催化剂和润滑剂。微笑是人间最美丽的语言,课堂上的笑声是“解压”的“良药”,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与他们心心相连,能给学生一种强大的亲和力,而这种亲和力一定会转化为一种强大的感染力,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样,教师的幽默,可以启迪学生的心智,活跃思维。课堂之中偶尔来点幽默,犹如“兴奋剂”,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智慧。例如:我在和学生复习热学知识时,发现一个学生在偷吃柑子,便故作惊讶地提问:“请同学们注意,教室里有股什么气味?”很快就有学生判断出是柑子气味,我风趣地说:“不知是哪位同学想让大家体验分子扩散的现象。不过,像这样的实验,还是应该在课后进行。”学生都笑了,那个违纪学生也悄悄地收起了柑子。可以说,在课堂上我将批评教育与课堂知识结合得天衣无缝,既让大家对分子扩散现象加深了印象,又含蓄、温和地批评了违纪行为。可见,微笑如缕缕春风,可以化解一切不快与纷扰,幽默就像一阵细雨,润物无声,恰当地使用微笑与幽默,使学生的智慧如晶莹的珍珠闪耀光芒,那么,课堂也就轻而易举地“大珠小珠落玉盘”了。
2、道德课堂,应当是充满赞美之声的课堂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心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斯宾塞也曾说过“一个长期得不到夸奖的人,会在心里产生厌恶和憎恨”。学生就像荷叶上的露珠,虽晶莹剔透,但容易破碎。作为教师要关爱他们的成长,用欣赏的眼光关注他们课
堂之上的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心情去赞美他们课堂之上的每一点成功,通过赞美学生课堂之上的表现,让学生获得情融融、意切切的心灵感受,让这种感受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原动力,燃起学生勇于质疑、探究的强烈欲望。“你有一双慧眼,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你的见解这么深刻,继续研究你也会想着科学家的方向发展,我期待你的成功!”这种处处洋溢着赞美话语的课堂,就是基于对学生欣赏、尊重的快乐的道德课堂。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道理我们都懂,教师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会令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由此我想到一位年轻英语教师课堂上的远离道德之本的现象。那节课教师激情高涨,魅力四射,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应当说这么年轻的教师,将课上到这种程度已是难能可贵,可是这位教师在课堂之中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提问细节却偏离了课堂以人为本的教育初衷。这位教师课堂上提问一位学习较差的学生,结果这位学生站起来将问题回答的磕磕巴巴,南辕北辙,教师非常不高兴地对学生说“你怎么学的,课后到办公室”。听到这番话,我想这位学生一定无法再凝神静气地听课,他一定在心里嘀咕“我怎么这样倒霉,碰到让我回答问题,问题没回答上来,同学们会怎样评价我,会不会取笑我?老师让我到办公室会怎样批评我?我应当怎样应付老师的询问?…….”可以说该生自没回答上问题来老师让其坐下后,内心一直惴惴不安,心神不宁,后面听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对于该教学事件,老师在课堂之上完全可以采取如下灵活的处理
方式:可以走到学生身旁,俯下身子,拍着学生的后背温和地说“某某同学,这个问题确实难度有点大,这个问题暂时不会没关系,你先坐下进一步考虑,我们先听听其他同学的见解,好吗?”之后,教师最好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后面的课堂学习中,让其回答一个能回答上来的简单问题,对其进行适当的表扬,让其重新找回原先的自信和在同学面前的尊严。
由此我想到,作为老师,课堂上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也不要让批评泛滥不绝。好的老师必定是一个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人,必定是一个善于运于表扬和赞美,但谨慎使用责罚和批评的人。善于运用赞美的人,才可能收获学生课堂上的真情流露、畅所欲言!
3、道德课堂,应当是关爱学生个体差异的课堂
俗话说: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作为一个个生动的个体,我们的学生相互之间也存在先天的差异,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尤其是那些在生理上、学习上、品德以及行为等方面落后或者偏差的学生。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以百倍的热情去亲近他们、呵护他们、鼓励他们,时时关爱他们,用爱点燃他们的心灵之灯,使其幸福成长,而这一切的前提必须是教师眼中必须要有他们的存在。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爱,永远是教育的内涵。特殊学生的生活往往是暗淡的,因缺乏应有的尊重、信任和关爱而身陷自卑之中,他们的情感最为脆弱,心灵更需要慰籍。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在课堂之上给予他们更多地关注,用欣赏的眼光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到温暖和鼓舞,就会有助于他们走出心灵的孤寂。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一节预设生成“失败”的道德课堂。2010年9月4日,刚刚接手毕业年级才三天,对毕业年级8班学生尚处于完全陌生阶段的我,带着豪迈的自信踏进教室,准备深入浅出地订正上节课学生所做的摸底试卷,也让学生见识一下我早已预设的精彩点拨。同样对我陌生的学生早已翘首以盼地将试卷摆到桌面上,胸有成竹的我得意地用目光扫视着学生的准备情况,当我的目光定格在一个桌面上没有任何试卷和文具的学生身上时,好奇心驱使我来到这个学生旁边。我用严厉的口气问学生为什么不将试卷拿出来?这个学生却满不在乎地说“我的试卷早找不着了”。一向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我,听到这番话后,二话没说重新回到办公室,边向班主任了解这个学生的情况边给这位学生找一份试卷,在找试卷的同时,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就像连珠炮似的向我数落着该学生不完成作业、上课根本不听讲的种种陋习。重新回到班级,当我将试卷递给他时,他的眼睛瞬间闪现出了一丝的感激,之后这个学生迟疑了一下,快速站了起来和其他学生借了一支铅笔。看到学生的这一举动,让我看到了该生仍有学习的希望,让我瞬间有了这节课一定要让其重拾学习信心的念头。本来已经预设讲课的我,临时改变了主意,让全班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订正试卷。在其他学生忙于订正试卷的同时,我又来到该学生的身旁,轻轻地问他为什么不做试卷,该生看了我一眼,低下头轻轻地说“老师,反正我的物理根本就一点也不会,做与不做没有什么区别,你就别管我了”。我拍着该生的肩膀说“其
实物理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学,物理是与我们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学科,好多问题你想想生活中碰到的现象,进行有效迁移就可以解决,你看这道练习题说的是固体融化是吸热还是放热的问题,你只要想想一块冰放到你的手里的感觉不就解决了吗?”在我的启发之下,不知不觉这个学生竟然自行解决了整张试卷四分之一的习题,该生眼中也开始洋溢出高兴与自信的感激,紧接着我开始了这节课的习题矫正,我首先让该生将他会的四分之一的习题给全体同学予以讲解,当该生一口气将有关的习题答案及原因表述完后,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也许是这久违的掌声来得太突然的原因吧,该生竟然激动得泪眼婆娑,不由自主地向全班同学深深地鞠了一躬。在之后的时间内,我经常利用课下和该生促膝而谈一些人生的设想及做人的原则,并联合其他老师在课上时时关注其学习的情况,及时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的进步,时间不长,该生竟然在我的物理课堂及其他老师的课堂之上逐渐找回了学习的自信与感觉。后来该生考上高中后在给我的信中说 “老师,您的爱如丝丝的春雨,自然地下,悄悄地洒,无声地滋润着我的心田;您的知识如无形的磁场,把我们深深地吸引,让我们步步走进您浩瀚的心海”。
时间虽然过去了一年多,那节课虽然按照我事先的预设只完成了一半的教学任务,但该生在我引领下重拾自信的目光,却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有一种课堂预设 “失败”却成就了一堂道德人文课的美好感觉。
四、道德课堂,应当是充满情境与趣味的课堂
我始终认为,要让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富有情趣,就必须善于创设情景,将知识置于情境之中。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许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样的课堂才是符合学生认知学习的道德课堂。例如在学习《摩擦起电》时,我就创设了如下一个情景,我带了几根一端蓬松的塑料捆扎绳,问哪个同学能把蓬松的一端捻紧而聚在一起。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做此实验,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他们认为这是小事一桩,结果每位同学都是事与愿违,不但没有把绳子聚拢在一起,反而更蓬松,且越用力捻,蓬松得越厉害。这一新颖现象使学生感到非常惊奇,怎么会这样呢?他们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有了这种迫切感,学生的兴趣很快被激发,产生积极情感。
课堂上的幽默与情趣不仅体现在“嘴”上,还应表现在“手”上。但绝不仅仅是表现在老师的手上。更应是学生动手与动嘴打造的精彩,只有让知识在学生手指上灵动起来,课堂便会妙趣横生,学生在探求的路上便会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道德课堂,应当是学生不断质疑的课堂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道德课堂应当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产生质疑,以疑问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增加主动探究的强烈欲望,获取新知,增长能力。目前我正在尝试进行的“三案五疑八环节”(简称“358”)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充分利用学生质疑的支点,使学生通过预习导案产生个性质疑,小组合作尝试解决个性质疑,各小组无法解决的质疑在黑板上予以聚疑,聚合的质疑学生释疑,学生不能解决的质疑教师出手释疑。真正 实现让学生从无疑到生疑,生疑到析疑,析疑到释疑的脑力激荡过程。学生质疑的过程也正是学生个体自我思考、自我探究、小组探究的过程,是对知识进行梳理、运用、提升的过程,是将知识由外而内、由浅入深、连点成线、由线聚面的综合运用过程,更是将知识内化为技能、内化为身体的一部分的过程。
6、道德课堂,应当是分层施教的课堂
面向全体和对每个学生负责,是道德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每一个学生在思想、情感、能力等各方面都有着差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施教,可以让所有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各自收获。目前我在我们学校倡导的“358”课堂教学,实行的自助餐式分层训练,分层作业,分层检测的做法,真正起到了下游学生 “底起步、走小步、不停步”,中游学生“迈开步、小跑步”,上游学生“迈大步、快跑步”的良好效果。每次课前我都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的分层准备,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不仅最大限度的扩大提问面,而且有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免受伤害。尤其是我在平时的单元测试时尝试了“教师统一题量和时间,学生自主选择题目”的检测模式,即单元检测时教师统一命出各种档次、题型的题目和每个题目的分值,学生从中自主选择出100分的题目来做,即实行单元测试的“自助餐”,有效地杜绝了差生考试时对难题或愁眉苦脸、或昏昏欲
睡的状况。既有效地利用了时间,又使每个学生都在测试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把考试当做一种快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7、道德课堂,应当是充满创造性的课堂
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陶行知先生就在上海发表了以“创造的教育”为专题的演讲,提出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言论。我觉得教学的真正目应当是促进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而不单纯是掌握教科书上的知识。我们应当给学生创设一个心灵自由飞翔的课堂,唤起学生创造的冲动,让学生的思维在想象的空间自由的跳荡、升腾、飞跃,感受到创造的愉悦。对于学生在课堂之上创造能力的培养,我在澳大利亚研修期间一个叫Philip的中文教师的课堂应当给我们一定的启迪。这位教师在教学生“手机”两个字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性的写出 “手机”两个字,有的学生将中国的“手机”写成“提手”在左边,“耳”和“口”上下组合在“提手”右边的一个创意的字,寓意着用手拿着,耳朵听着,张口说着的意思。还有“德国”(Jerman)的“”德,学生竟然根据自己的想象将“德”字写成了“父”在上,“长、肉” 左右结构在下的创意字,学生解释这样写的原因是,德国人将祖国比喻为“父亲”,德国人好吃香肠,香肠可以用“长、肉”表示,故将“长、肉”与“父”字组合表示“德”字。学生造完各自的想象之字后,教师再出示正确的写法,并给学生讲述中国汉字这样的含义。Philip 老师将这种看似枯燥的汉字学习,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情景,赋予其美妙的遐想创造,衍生学习汉语的无穷乐趣,真的是我们在今后教学中应当加以学习和
借鉴的。此外,我所追寻的道德课堂还应当是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多元化评价的课堂。
道德是所有教育内容的核心,因而道德课堂理所当然就成了所有课堂的重心,道德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只有扎实推进道德教育,我们身边的假、恶、丑现象才会渐渐退出时代舞台,真、善、美才能重新夺回话语权。道德不仅是课堂的呼唤,更是时代的呼唤。做好了道德课堂的成功构建,我们的学生才能在灯红酒绿中坚守一份纯真,正如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中所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让课堂拥有“炉边谈话”般的温馨和真诚,让课堂播撒幸福的阳光,释放生命的灿烂,洋溢生命的温暖,将是我对道德课堂永恒的追求。
第五篇:捕捉课堂瞬间 关注生命成长
捕捉课堂瞬间 关注生命成长
乐山市县街小学 张敏
【摘要】:课堂情境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变,课堂气氛在变,时间在变,教师自身在变。教师不断面临挑战。只有在意想不到的情境中,因时而异,因情而变,表现出种种积极状态,做一个充满智慧的老师,善于抓住课堂中的普遍事件和偶发事件,捕捉教育契机,才能与学生一道共同构建起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
【关键词】:生成、生命、美丽、智慧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勇敢地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关注生命成长,为课堂孕育新的生命。
一、从“课堂预设”走向“捕捉瞬间”,是孕育人性发展的沃土
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场性。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规程,而应独具慧眼,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即时捕捉并理智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活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记得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学生率先起来朗读。他声音洪亮,语调抑扬顿挫,几个数量词更是读 得一板一眼,特别有劲。我正想和大家一起鼓掌时,教室里却雅雀无声。这时,老师说话了:“同学们,大家来评一评。”一个同学说:“他读出了‘惊奇’感情。”另一个同学说:“他读得断断续续的。”又一个同学说:“他读的时候添字漏字。”„„老师简单归纳学生的评价后,强调说:“大家朗读时要避免××同学存在的缺点。”我在笔记上写到“这个评价缺乏公正性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来在评课时,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师却说××同学平时表现时好时差,上课时间又紧,所以她就忽略了,这自然忽视了主宰学生学习过程的“三维目标”的形成。因此,作为教师理应尊重并珍视鲜活灵动的课堂瞬间,把它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尽管教师在课前用心良苦地进行了预设,但当课堂上学生的个性思维如潮水般喷薄而出时,教师应理智地放弃预设,尊重生成。
二、在捕捉瞬间中,激起学生对生命和真情的关怀
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导致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至失误,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有效地价值引导和人文点化。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陈述不清的信息资源,教师应采用语言补充、直观辅导、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性资源的优势所在;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或存在错误等,要引领学生回归符合学习要求的正确轨道上来。
1.关注“突发问题”。
在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因此课堂往往出现了许多“突发问题”的现象,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而必须捕捉有价值的“意外”资源,给适当的引领,并及时纳入 弹性灵活的临场设计之中,让学生顺着自身的“意向”不断深入。如我在执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在质疑这一环节中,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能与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吗?”我微笑地点点头,他站起来说:“我觉得,巴迪的父亲不该那样批评他。因为巴迪还是个孩子,他需要鼓励。”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时有不少同学纷纷举手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没有抹杀学生的感情语言,让他们在“该”与“不该”中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最后引导学生读一读书中“几年后„„”这一段话,想想,到底该不该批评?学生通过读,明白了巴迪写的诗确实该说“糟糕透了”,很自然地引导孩子要正确面对来自于家长、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表扬与批评。总之,在教学实际中是很难一成不变的,因为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而教师在教学中,容忍着学生的随意质疑,甚至让学生讨论反驳,使得教学过程富有了弹性,富有了人性。
2.利用“错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由于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视角、认识水平、生活经历等各不相同,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教师既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更要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价值观念,特别是对与“主流价值”不相符的见解更要加以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执教《放弃射门》一文时,当大多数同学认为福勒放弃射门“不应该”时,我并没有断然否决,而是“顺学而导”。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学生在读书中,由“不可 3 思议”、“不应该”,到“应该”、“伟大的人性美”,认识一步步提高,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取得了良发好的效果。
师:当你读完这段描写(第一次放弃射门),第一反应是什么?
生1:不可思议!
生2:真不应该!
生3:哎,福勒!
师: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福勒该不该放弃射门。
生1:如果此时福勒出脚踢中了西曼,责任都在西曼,他没有犯规。
生2:为了避免对手受伤,他放弃了一次成功的辉煌。
生3:此场的胜利者将暂居联赛积分的第二名,有望在后面几轮比赛中争夺冠军,败者将与冠军无缘。
师: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想一想,如果福勒不放弃,除了进球外,还会发生什么情况?
生1:西曼会受重伤,骨头被折断。
师:福勒会怎么想?
生1:如果这场比赛西曼受重伤,福勒的心里会过意不去,以后的成绩就没有这么好。
生2:我认为友谊比荣誉更重要。
师:是的,福勒放弃射门的意义更大!是一种怎样的力量使福勒在一刹那放弃射门的?
生:友谊的力量。
师:福勒有一颗怎样的心?生1:高尚的心。
生2:让人敬佩的心。
生3:先为别人着想,再想到自己。
师:这是一种伟大的关爱他人的人性美!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名话。
生:读(为了避免对手受伤,他放弃了一次成功的辉煌。)
我面对课堂上生成的“错误”信息,不是以“课后再说”搪塞,也没有急于简单地纠正,而是细心呵护,积极引领,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真实领悟到关爱他人比获得冠军更具有高尚人性美。
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导致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现差异。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也是难免的。能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引领学生探究,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因“错误”而精彩。
假如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学生原始的生成资源上而不给予即时引导,那么,阅读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丰富价值将会大打折扣,严重的还会对学生学习产生误导。所以,关注阅读课堂动态生成,价值引导至关重要。
三、拓展瞬间灵感,流溢生命的光彩
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当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理解时,我突然有了灵感,何不让学生将昨日布置的拓展知识结合起来,说一说?没想到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通过上网、看声象资料、查阅书本等方式到海洋去“畅游”,然后把你们认为最有趣的动物或植物介绍给大家。现在请你们用一分钟时间向大家做介绍,让大家都长长见识。
生1:我知道海里最凶恶的鱼是噬人鲨,也叫大白鲨。它嗅觉特别灵敏,能闻到海水里百分之一的血肉味。在这种鲨鱼的胃中曾发现过整只的驯鹿、企鹅、四五十公斤的大海龟。
生2:有一种鱼叫射水鱼又叫高射炮、枪手鱼。它有奇特的射水本领,可以从口中射出一股细水柱,击落水面附近树枝、草叶上的昆虫来当食物,它的“枪法”可准了,据说能百发百中呢。
师:这种鱼还是神枪手呢,你用了拟人的手法,学以致用,很好。
短短几句话的介绍看似简单,却凝聚了孩子们辛勤搜索的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有选择地剔除不合格的内容,组织有效信息,从而培养学生搜集、选择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一举多得,阅读课后延伸出了多种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可以预设的,但是效果的生成却是不能铺垫的,也因而更显得珍贵。
总之,一个关注生命成长的课堂,需要教师在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教案的基础上,遵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以及情感的波澜,以灵动的教学机智随时调整课堂教学进程,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期待发展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2]吴玉萍、叶兰峰.关注动态生成,构建活力课堂
[3]《捕捉细节 生成精彩》教育导报2008年4月9日
1.楼可青 《让“阅读期待”焕发生命光彩》 《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语文 版2004年3月1日
2010年获市中区第20届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