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改

时间:2019-05-14 08:4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改》。

第一篇: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改

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张志宏

(兰州市第二中学甘肃兰州730000)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生命成长

关注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学生生命的成长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得以体现。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一、语文教学本真的内涵是引导学生领悟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是关注人的生命。具有现代观念的语文,就是能以积淀着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可歌可泣的生命精华,来哺育和滋润人的生命的语文。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对生命意识的感性体悟和对生命价值的理性思索,树立一种对生命敬畏,无限热爱和珍惜意识的教学过程。

近几年,见诸报端的校园自杀和伤人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中学生生命最主要的杀手。为什么年轻的生命如此脆弱?为什么中学生视别人的生命如同草芥?作为教师,面对发生在这些如花少年身上的惨剧,我们怎能坐视不管,又怎能不陷入深思呢?从生命的角度看,这正是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极易轻易处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他们或把它作为逃避挫折的应对方式,或把它作为报复别人的手段,解决问题的办法,造成当代中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除了社会的功利主义泛滥,中国传统文化对死亡的漠视和推崇等因素外,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而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重知识灌输轻人文培养,重“素质”轻生命教育,没有切实承担起理应成为自觉承担的“关注人的生命”这一神圣职责。语文教学必须复兴、回归和高扬人文关怀,语文教学的本真归根结蒂还要回到“关注人的生命”这一点上。

二、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建构学生的生命意识

关注人的生命,关键是学生个体在生命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对生命的认识和观点。为了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语文教学需要紧扣文本教材,深挖文本的生命意识,将“生命”视作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是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很好教材。课前为了能引起正处于青春年少的学生对这篇文章足够的重视,那天的5分钟讲话,我特意征得班里有位孩子的同意后,让她做了一次特殊的“课前讲话”。在她饱含热泪的倾诉中,孩子们得知不久前的一场车祸,夺走了这位品学兼优的同学母亲的生命,生活中突如其来的这场灾难并没有摧垮这位女孩,反而使她更加明白了生命可贵,母爱的伟大……此时孩子们都低下了头,一片肃静的教室里,只听得我走上讲台的脚步声,我默默地站在讲台上,低下头来表达了一份哀思,当再次抬头时,无数双晶莹澄澈的眼睛注视着我,我知道自己该说点什么了。“生命并非一路坦途,酸甜苦辣构成了我们的生活,生活的复杂性带给我们的有幸福,但更有哀痛。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苦难,我们该怎么办呢?刚才这位同学作了一定的诠释。今天,我们即将接触的另一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青年,在他20岁人生韶华时,忽然残了双腿,面对这场飞来横祸,他的精神几至崩溃。但他最终还是打败了自己的敌人,用心灵和行为启迪了人们,他是谁呢?”“史铁生!”„„此时去学习这篇文章,效果不言自明。课后出现了过去少见的情形,在他们主动要求写的读后感中,我看到了不少让我感动的字眼:“20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在命运将他摔入人生的低谷时,他为自己点了一盏“灯”。这是一盏名为“写作”的灯。他是从生生不息自然中,获得感悟,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么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之后,才在轮椅里给自己点了这盏灯,才摆脱了生与死的纠缠,从而从残疾自伤的阴影中走出来,‘决定活下去’。” “双腿残疾的史铁生从自杀的阴影中走出来,母亲去世后,他要和自己的妹妹‘好好活下去’,活得最苦却最坚韧的母亲用自己默默的行为,毫不张扬的爱,告诉儿女应该怎样活。‘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最好的悼念和报答,也是对孝顺最准确的诠释。” 还有孩子在读后感中写道:“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颠踬,我们都应该想想史铁生,他是生死达观的智者。”在孩子们真诚的文章中,洋溢着浓浓的生命气息,几乎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能聆听到他们的生命旋律在叮当作响。此刻他们已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需要用心呵护;生命是可贵可爱的,需要加倍珍视,爱惜。正是因为生命的脆弱和神圣,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因此而善待生命。正因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生命因素,语文教学对生命给予更多的关注,更是责无旁贷的。

三、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引导学生洞悉生命的美学意义

当代中学生受成人世界的熏染,把追逐金钱财富和名誉地位,追求刺激和享受作为人生的幸福,这样只会离幸福越来越远。这样把生命手段生命本位本末倒置的做法,就会使人陷入深深的精神迷惘和生命危机之中。长期下去,就会怀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甚至轻视或放弃生命。语文教学就是要纠正这样错误的生命态度。要让学生感知到生命的存在是第一位的,是人的生命创造了一切艺术和文明。有了生命的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生命是一个整体,生命的成长常常要面对挫折、苦难、甚至死亡;人生的偶然与意外,个人的渺小与无助,也不可回避。但人类并没有因此而拒绝生,相反还为了生存得更好而艰苦卓绝地不懈努力,奋争。高中教材中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当死亡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了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仅如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完成千古使命,他立志要作孔子第二,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于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光照千秋的《史记》流传于世。在生死面前,司马迁选择了受刑忍辱,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表明自己人生价值的宣言。在信中他写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干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勇者不必死节,怯夫幕义,何处不勉焉。” 贯穿《史记》全书的就是司马迁这种生死观和价值观,同时这也是他唯一的向着摧残他的一切敌人进行示威和复仇的手段。读过司马迁这封声泪俱下的书信,生命的美学意义也就尽显其中了。生命脆弱、短暂、不堪一击,但生命又顽强不屈,擎得了天,也撼得了地。学习后让学生们明白:饱尝艰难忧患的人获得了永生,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世人心中;享尽富贵安乐的人却只能速死,他们的名字早已随尸骨腐朽。进而让学生懂得: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全在我们自己的掌握中。

(电话:***)

第二篇: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张志宏

(兰州市第二中学,甘肃

兰州

730000)[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生

生命成长

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学生生命的成长首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关注,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这是一项无比崇高的壮举。

一、语文教学本真的内涵是引导学生领悟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建立 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是关注人的生命。具有现代观念的语文,就是能以积淀着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可歌可泣的生命精华,来哺育和滋润人的生命的语文。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对生命意识的感性体悟和对生命价值的理性思索,树立一种对生命敬畏,无限热爱和珍惜意识的教学过程。

近几年,见诸报端的校园自杀和伤人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中学生生命最主要的杀手。为什么年轻的生命如此脆弱?为什么中学生视别人的生命如同草芥?作为教师,面对发生在这些如花少年身上的惨剧,我们怎能坐视不管,又怎能不陷入深思呢?从生命的角度看,这正是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极易轻易处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他们或把它作为逃避挫折的应对方式,或把它作为报复别人的手段,解决问题的办法,造成当代中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除了社会的功利主义泛滥,中国传统文化对死亡的漠视和推崇等因素外,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而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重知识灌输轻人文培养,重“素质”轻生命教育,没有切实承担起理应成为自觉承担的“关注人的生命”这一神圣职责。语文教学必须复兴、回归和高扬人文关怀,语文教学的本真归根结蒂还要回到“关注人的生命”这一点上。

二、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建构学生的生命意识。

关注人的生命,关键是学生个体在生命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对生命的认识和观点。为了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语文教学需要紧扣文本教材,深挖文本的生命意识,将“生命”视作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很好教材。课前为了能引起正处于青春年少的学生对这篇文章足够的重视,那天的5分钟讲话,我特意征得班里有位孩子的同意后,让她做了一次特殊的“课前讲话”。在她饱含热泪的倾诉中,孩子们得知不久前的一场车祸,夺走了这位品学兼优的同学母亲的生命,生活中突如其来的这场灾难并没有摧垮这位女孩,反而使她更加明白了生命可贵,母爱的伟大……此时孩子们都低下了头,一片肃静的教室里,只听得我走上讲台的脚步声,我默默地站在讲台上,低下头来表达了一份哀思,当再次抬头时,无数双晶莹澄澈的眼睛注视着我,我知道自己该说点什么了。“生命并非一路坦途,酸甜苦辣构成了我们的生活,生活的复杂性带给我们的有幸福,但更有哀痛。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苦难,我们该怎么办呢?刚才这位同学作了一定的诠释。今天,我们即将接触的另一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青年,在他20岁人生韶华时,忽然残了双腿,面对这场飞来横祸,他的精神几至崩溃。但他最终还是打败了自己的敌人,用心灵和行为启迪了人们,他是谁呢?”“史铁生!”„„此时去学习这篇文章,效果不言自明。课后出现了过去少见的情形,在他们主动要求写的读后感中,我看到了不少让我感动的字眼:“20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在命运将他摔入人生的低谷时,他为自己点了一盏“灯”。这是一盏名为“写作”的灯。他是从生生不息自然中,获得感悟,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么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之后,才在轮椅里给自己点了这盏灯,才摆脱了生与死的纠缠,从而从残疾自伤的阴影中走出来,‘决定活下去’”。“双腿残疾的史铁生从自杀的阴影中走出来,母亲去世后,他要和自己的妹妹‘好好活下去’,活得最苦却最坚韧的母亲用自己默默的行为,毫不张扬的爱,告诉儿女应该怎样活。‘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最好的悼念和报答,也是对孝顺最准确的诠释。” 还有孩子在读后感中写道:“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颠踬,我们都应该想想史铁生,他是生死达观的智者。”在孩子们真诚的文章中,洋溢着浓浓的生命气息,几乎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能聆听到他们的生命旋律在叮当作响。此刻他们已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需要用心呵护;生命是可贵可爱的,需要加倍珍视,爱惜。正是因为生命的脆弱和神圣,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因此而善待生命。正因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生命因素,语文教学对生命给予更多的关注,更是责无旁贷的。

三、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引导学生洞悉生命的美学意义。当代中学生受成人世界的熏染,把追逐金钱财富和名誉地位,追求刺激和享受作为人生的幸福,这样只会离幸福越来越远。这样把生命手段生命本位本末倒置的做法,就会使人陷入深深的精神迷惘和生命危机之中。长期下去,就会怀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甚至轻视或放弃生命。语文教学就是要纠正这样错误的生命态度。要让学生感知到生命的存在是第一位的,是人的生命创造了一切艺术和文明。

有了生命的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生命是一个整体,生命的成长常常要面对挫折、苦难、甚至死亡;人生的偶然与意外,个人的渺小与无助,也不可回避。但人类并没有因此而拒绝生,相反还为了生存得更好而艰苦卓绝地不懈努力,奋争。高中教材中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当死亡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了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仅如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完成千古使命,他立志要作孔子第二,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于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光照千秋的《史记》流传于世。在生死面前,司马迁选择了受刑忍辱,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表明自己人生价值的宣言。在信中他写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干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勇者不必死节,怯夫幕义,何处不勉焉”。贯穿《史记》全书的就是司马迁这种生死观和价值观,同时这也是他唯一的向着摧残他的一切敌人进行示威和复仇的手段。

读过司马迁这封声泪俱下的书信,生命的美学意义也就尽显其中了。生命脆弱、短暂、不堪一击,但生命又顽强不屈,擎得了天,也撼得了地。学习后让学生们明白:饱尝艰难忧患的人获得了永生,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世人心中;享尽富贵安乐的人却只能速死,他们的名字早已随尸骨腐朽。进而让学生懂得: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全在我们自己的掌握中。《报任安书》读后感言

磨难是一笔财富。司马迁若不经历磨难,也就不会有光照千秋的《史记》流传于世。(仕途顺,则思为封建统治者服务,少了批判性和进步性)纵观历史,大凡能创作出名篇佳作,流传千古之人皆如此。屈原若未遭放逐,便不会创作出《离骚》这样的瑰丽诗章;王勃若未见弃,便不会创作出《腾王阁序》这样的鸿篇佳作;李白若早被重用,便不会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蔑视权贵的豪放词句;杜甫若不经历坎坷,穷困潦倒,便不会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心怀苍生的思想。一个典型的反面事例是:“江郎才尽”。官越做越大,生活越来越安逸舒适,终至文思枯竭,才断能尽。有道是:“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也可这样理解:饱尝艰难忧患的人获得了永生,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世人心中;享尽富贵安乐的人却只能速死,他们的名字早已随尸骨腐朽。古人云:“苦为至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此言得之。

司马迁表明自己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的句子,从而了解司马迁曲折丰富的思想感情,了解他的忍辱负重的生命历程。

司马迁当时被判的是死刑,他是为了留着生命写《史记》才自己请求改为宫刑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司马迁才在这封信中用了那么多的篇幅来陈说死与不死、辱与不辱的问题。“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干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勇者不必死节,怯夫幕义,何处不勉焉”。司马迁这种生死观、价值观是贯穿《史记》全书的。“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仆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于是,他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立志要写一部当代的《春秋》,而他本人也立志要作孔子第二。他要以此来表现他的人生价值,同时这也是他唯一的向着摧残他的一切敌人进行示威和复仇的手段。

第三篇:关注生命成长专题

关注生命成长,回归教育本真

2012年5月21日,带着还没有完全从忙碌的工作中收回的焦躁不安的心情,我和其她199名骨干教师一起踏进了山东女子学院的大门。大学毕业已经十年,在幼教这片沃土中我也从一个学生成长为有工作经验的“老教师”,然而,走进大学的校园,在这为期十天的学习中,依然有很多的感慨和蜕变。

多年的工作经历,天天重复的工作程序,让我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繁杂的琐事,棘手的难题,让我感到倦怠;生活、工作、时间的冲突让我忘记了学习;然而,当我们坐下来专心聆听专家的讲座时,一个个谜团被打开,一个个难题被破解,一个个时间被挤出;我深深地认识到,学习不能停下来,再简单的工作也能做得最好,王翠霞园长的《幸福,从这里起航---课程视野下幼儿园生活环节的组织与实施》、董旭华教授的《回归与重构----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分析与反思》、张卫东主任的《幼儿园安全管理与实践》、丁海东教授的《关于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刘莹园长的《三位一体班级管理》、韩冰川副园长的《回归教育本真 关注生命成长》是对我们幼儿园工作的角角落落做的最好的诠释,简单的工作却做出了大智慧,这让我看到自己工作的差距与不足,满足于现状不会有学习的动力,停下来不学习就永远不会进步,十天的学习,给了我要努力的方向,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加强学习!今天,我想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当然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能跟大家分享里面的精髓,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对大家有帮助的一部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收获。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韩冰川老师所讲授的《关注生命成长,回归教育本真》,首先我想介绍一下韩老师,她是淄博市职三幼儿园的副园长,中学高级教师,已经在全省各地进行过几十场关于儿童阅读、儿童健康成长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内容主要有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比与思考——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第二部分:我们能做什么——做我们能做的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对比与思考—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那怎么对比呢?主要通过五个方面来对比: 1.一段录像——讲述的是运动与精神力量的缺失 2.一个PPT ——讲述的是自理能力的缺失 3.一篇报道——告诉我们的是自然的缺失

4.两个案子——通过血的案例告诉我们情感教育的缺失 5.三桩事件——孩子的生命感的缺失 首先我给大家看一段录像:这是日本小樱桃幼儿园的视频,那里的孩子只有一岁左右。他们学习自己吃饭,自己叠被子.,不会用勺子吃就用手抓。院子里有一座高六米多的小山,孩子们每天都在山上爬上爬下,年龄较小的孩子爬不上去,老师就在一边鼓励他和他一起爬,而不是像咱中国的家长一样把他抱到小山上。我想这正是日本家长和中国家长的区别吧!当中国的孩子还在父母的怀里撒娇,为了让孩子多吃一口饭追着到处跑的时候,日本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如何自立了,这确实值得我们家长深思。大家可以通过录像比较一下我们未来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的差异。

相信大家看了刚才的视频都是非常震惊的,是的,日本的孩子现在都在接受这样的教育,孩子拥有了强大的内心,坚强的毅力,勇敢的精神,那我们的孩子呢??

下面请大家看:中外儿童身体素质方面的鲜明对比:日本孩子在冬天光着背穿着短裤跑步;成人穿着厚厚的棉服十,日本学生都是穿着单衣服;日本小学生在踢球;日本学生躺在冰水里,看他们痛苦的表情,可是他们依然在坚持学生双手搬着木头来锻炼意志力,如果有一个学生松手,不但砸到你的脚,也会砸到同伴的脚,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再看看我们中国的越来越多的小胖子,做个仰卧起坐都很困难;这是上海一次中学运动会的开幕式,学生绕场跑半圈,就已经有很多坚持不下来的;这幅照片告诉我们近视的孩子越来越多,广州为了加强学生身体锻炼,曾号召学生每人买一个足球,也就是“足球日”,当天孩子很愿意踢足球,有各种各样的玩法,可是当足球日过去之后,又有几个孩子还能坚持踢足球呢?近几年外国小学生和中国小学生进行过一场小学生足球比赛,大家猜一猜谁会赢?几比几?15比0;这个结果中国很吃惊,又找了一所中学,而且是有足球特长的,这群外国小学生又和我们中国中学生进行了一场比赛,大家猜着次谁赢了?几比几,5比0。这说明国外竞技运动的争强意识在不断加强。

我们看了那么多,那我们思考一下运动究竟会带给我们什么?身体的健康;生命的延续;内心的强大;民族的精神。

作为教师我们要始终记着两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第二,我们来看一个ppt:是不是孩子自理能力的缺失? 大家看,这是日本小朋友的书包,每个小朋友上学都会自己带好几个书包,有装被子的袋子,有装衣服的袋子,左边是装阅读书的袋子,右边是装鞋子的袋子;大人空着手,所有的书包都孩子肩背手提着,这是很震动人的场景:早晚接送孩子的时候,看到其他日本家长,无论是爸爸妈妈、爷爷还是奶奶,手里一律空着,而上面所说的少说也有两个三个书包都是有孩子自己拿着,而且还跑得飞快,爱孩子,爱在心中,而不是手中。大家看这一张照片,日本皇太子妃小和田雅子与皇太子德仁陪同小公主参加幼儿园入园仪式,下雨天也是孩子自己拿着书包。

每天早晨都会重复那么一段换衣程序,日本的妈妈都是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从不伸手帮忙,慢慢体会到,日本幼儿园就是通过每天的穿衣换衣,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的。通过每天到校后,换衣服、放联系手册、自己贴当日的sticker、挂手绢等从2、3岁开始的训练,给孩子们养成有条不紊做事情的习惯。那我们中国的家长是怎样做的呢?给孩子穿衣,帮孩子吃饭等等,想想我们对孩子的爱是那样的肤浅。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篇报道:自然的缺失。“自然缺失症”并非一种病,而是描述现代人们与自然的割裂越来越深的现实。研究表明,包括儿童肥胖、注意力紊乱、孤独、抑郁、愤怒、暴力倾向、儿童多动症、自闭症等都和自然缺失有一定关联。

越是与大自然亲近,越容易感情丰富;越是顽皮好动,越使生活乐趣无限;而感情丰富又顽皮好动的人,往往是热爱生活、富于创造的人。大自然对于人类究竟是什么呢?生活无数次地证实,亲近大自然的人,固然不能保证永远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而疏远大自然的人,注定难以进入和谐人生的正常轨道。

— 孙云晓

孙云晓是来自于青岛的一位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柳斌先生说:“孩子固然是家庭的孩子,社会的孩子,但首先应该是自然的孩子,大地的孩子。我们需要塑造孩子,但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天真,不能以一代 人的刻板为代价。因为被这种呆板所钝化的他们应该不说,恰恰是人类活跃的思维,被磨损的恰恰是灵感与悟性。” 柳斌先生是来自于江西,98年任教育部总督学。

三毛有篇文章叫作《塑料儿童》,有一篇是这样写的:在蓝灰色的山峦上,只有荷西与我看着美丽的景色,车内的五个孩子鸦雀无声,他们埋头在漫画里。烤肉,生火,拾枯树枝,在我做来都是极有乐趣的事,但是这几个孩子悄悄耳语,抱着分到的漫画书毫不带劲的坐在石块上。四周清新的空气,野地荒原,蓝天白云,在他们,都好似打了免疫针似的完全无所感动,甚而连活动的心情都没有了。最后,五个显然是有心事的孩子,推了老大代表,咳了一声,很有礼的问荷西:“舅舅,还要弄多久可以好?”“怎么算好?”

“我是说,嗯,嗯,可以吃完了回去?”他摸了一下鼻子,很不好意思的说。“为什么急着回去?”我奇怪的问。

“是这样的,今天下午三点有电视长片,我们——我们不想错过。” 荷西与我奇怪的对看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又是一群塑料儿童!”

这几个孩子厌恶的瞪着我们,显然的不欢迎这种戏称。

车子老远的开回家,还没停好,孩子们已经尖叫着跳下车,冲进房内,按一按电钮,接着热烈的欢呼起来。“还没有演,还来得及。”

这批快乐的儿童,完完全全沉醉在电视机前,忘记了四周一切的一切。

韩老师也给我们讲了一件她身边发生的事情,周日她们几个家庭一块组织去沂源看桃花,路上他们看到一篇篇的桃花非常的美,然后不停的跟自己的孩子说:看看,桃花好美呀!可是孩子们抬头看了一眼,说了一声嗯,就低下头继续玩手机游戏,根本没有发现桃花的美,大自然的美,大自然对孩子的吸引力减少了,孩子宁愿玩电脑,看电视,我们周围的塑料儿童越来越多,我们现在也快变成塑料儿童了。我们的孩子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了。一方面,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城市仍在扩张,自然、荒野正在远离我们的生活、逐渐消失。另一方面,“一辆校车出事故,全国的孩子不能春游”安全的压力让我们不敢带孩子走出校门。自然教育正被忽视甚至遗失。自闭症、多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其实也是与自然教育有一定的影响。这些远离自然长大的孩子,已经失去大自然天赋给人的灵性,已经习惯了物质代言欢乐,他们心理脆弱、情感冷漠,塑料时代已经来临。

再看一下两个案件,他告诉了我们情感的缺失,一个是药家鑫事件,一个实小月月事件,这两个事件离我们时间都很近,相信大家还很了解这两个事件。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投案。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同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柴静访谈药家鑫时,药家鑫说:先投胎,做父母,同时捐献眼角膜,其实最后时刻他已经后悔了,可是他爸爸说:“不必了,把你的所有罪孽都带走吧”爸爸没有原谅他,父母爱孩子是无条件的,应该无论美丑好坏,父母应该爱孩子,可是药家鑫的爸爸觉得孩子给他丢脸了,不给他任何改过的机会,这说明他的家庭教育有问题,缺少了情感教育。再看小悦悦事件: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对于小悦悦的悲剧,我们需要追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的过路人对躺在地上的小悦悦熟视无睹?但我们更应该告诉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走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请停下来,拉她离开街心;或伸出援手,将她抱离险境,这是本分,更是底线……请伸出温暖的双手,让人心不再冷漠!这是汪洋说的一段话,我们从小悦悦事件中看到了中国人的冷漠已经到了相当恐怖的地步,我们试想有一天,当你倒在马路上,可能没有一个人来帮助你,我们该怎么办?人与人之间缺少了信任和情感。

我们再看三桩事件:充分说明了生命教育的缺失 小学生相约自杀事件调查: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观珠镇南路小学3名小学生被发现喝农药中毒,其中一人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另外一对兄妹现仍在医院抢救。据当地警方初步调查,怀疑三个小孩觉得父母关爱太少,相约喝农药自杀。记者来到观珠镇南路小学采访相关人员,试图还原当天的事情经过。调查后发现,三个最大只有12岁的孩子,仅因为闲聊时的一句话,即决定用自杀来解除烦恼。刘海洋伤熊事件:2月23日,刘海洋用火碱和硫酸残害北京动物园黑熊的事件震惊了整个社会。如果仅从学习成绩上看,刘海洋同学无疑是一个好学生:刘海洋在中学时就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是全校3000多名学生学习的榜样,这说明学校过多关注学习成绩,对学生情感关注很少。

流浪猫:半年来,复旦学生张亮亮以各种方式在复旦日月光华BBS动物版块上骗取领养了20多只猫咪了,起初,这些被领养的猫咪总是很快的就消失,没有人知道它们去了哪里,直到11月29号。朋友敲开了宿舍的门。宿舍内的场景让在场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以前还是生灵活现的猫正萎缩在笼子边,一只眼珠不见了,只留下个黑色的,鲜血直流的大窟窿„„

很多人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与自然的割裂是很有关系的,如果孩子从小养过小动物,绝不会出现刘海洋伤熊事件等,生命不是永远都在的,生命教育缺失要从小开始。

大家看三个条幅: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这本来是一名女作家写的勉励自己的话,却被放在了学校教育中;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种标语在高三的教室中悬挂着已经司空见惯了;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我们缺少了对生命的爱与尊重,包括对自己的。我们缺少对生命个体的关注,孩子在我们心目中只是一个模糊的群体,而不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生命。

相信大家都听过五道杠少年干部黄艺博的事迹吧,一般学校都是三道杠,他是唯一的五道杠。黄艺博,13岁,武汉市华师一寄宿学校初一的学生。现任中国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因其“两岁看《新闻联播》,7岁读《人民日报》,拍照时一副„不苟言笑‟的表情,博文中屡次出现„审阅文件‟、„欣然题字‟等„大人式‟的话语”而爆红网络。一幅照片黄艺博在批阅文件,一幅照片黄艺博和某某合影留念,大家看他的表情,表情缺少纯真,根本不像个孩子,我们缺少对童年的尊重,缺少对童真的保护。

再看两个大师级人物爱因斯坦和漫画家丰子恺,看看爱因斯坦的吐舌头的可爱的表情,他们保有童心的成就很大。跟大家说一个爱因斯坦的小故事:一天,爱因斯坦和妻子要去参加聚会,妻子 因为有事情没有办法去,就和爱因斯坦说,请爱因斯坦帮他看看最近流行什么样的晚礼服,爱因斯坦答应以后就一个人去赴宴,回来以后妻子问他:今天哪件礼服最好看?爱因斯坦无奈地说:实在不好意思,我没有看到,从上半身看,没有衣服,桌子以下我又不能看,所以我什么也没有看到,是一位多么幽默的老人啊!

《丢三落四的小豆豆》是是黑柳彻子又一畅销的百万册的力作,一天黑柳彻子要坐火车去看朋友,他提醒乘务员快到时早告诉他,可是乘务员因为太忙了忘记告诉他,当他听到火车报站时,才知道到站了,马上下火车,朋友见到他的样子惊呆了:他一手提小电视,另一手提着两只靴子,嘴里还叼着海带丝,海带丝足有一米多长,像丝带一样飘在身后。

丰子恺写过《我们这些大人们》,摘取了其中的几段话:由儿童变为成人,就好比青虫变为蝴蝶,而青虫的生活和蝴蝶是大不相同的。他告诫成年人:对待孩子,且不可在青虫身上装上翅膀,教他同蝴蝶一起飞翔,而应是蝴蝶收起翅膀同青虫一起爬行。同时也告诫老师:收起翅膀,要走贴近孩子。

有的老师也曾看多《花婆婆》这本书,《花婆婆》告诉我们人生要做的三件事:

1.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 2.要找个喜欢的地方住下来

3.要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而我们要孩子做的三件事: 1.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 2.找份好工作 3.买套大房子

我们缺少了对孩子积极价值观的引领,我们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胜于心理健康;我们重视孩子的成绩胜过重视孩子的快乐;我们一心要让孩子成功,但自己都搞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我们只教给孩子成功的方法,却没有教给孩子如何面对失败,如何走过人生的低谷;借用高晓松的一句话:“如何在没能成功的人生里随遇而安,心安理得地混过漫长的岁月而不怨天尤人。”

二、思考

我们思考一下成长需要什么?我们的幼儿教育应该关注什么?我们到底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童年?

植物与人,植物成长需要什么?阳光、空气、水、土壤。大家看看这棵树了吗?修建的很有型,看上去有楞有角,很整齐划一,这就好比我们当今的教育。

那人的成长呢?当然首先需要老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园丁,我们除了要给学生足够的阳光、空气、水、土壤,我们更要留给孩子足够自由的空间。

虞永平教授告诉我们:反思自己的成长,学习要靠自己,不是外在力量驱赶的,而是内在力量,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小马达,内在小马达带动我们自身的成长。

《让孩子的心灵去闲逛》出自于朱自强,书里说让孩子心灵闲逛的时间就是心灵自由和解放的时间,在幼儿园往往孩子最愿意去的地方就是厕所,因为他觉得上厕所时老师不会跟的那样近,可以让他闲逛一会。

王学富说,我们中国每个人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人就变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从小学开始就要求标准答案,我们也不例外,每当专家和老师研讨时,或是需要老师发表意见时,很少有人有敢于与众不同的勇气,哪怕专家的观点是错误的,中国也有句古话“枪打出头鸟”中国文化要求一群人的沉默,相对于中国,美国倡导个体,特立独行,我们有的海归家长就曾经要求我们:我家孩子不用要求他坐好,愿意学就学,不愿意学就不用强迫,想干嘛就干嘛,只要高兴就好。每个人生来就是独特的,但是,当一个人生下来,迎接他的文化有太多的“一致性”的要求,这会压缩孩子成长的“独特性”空间,他的创造力也一并被压抑了。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原创”,长着长着就成了赝品。

要让人生真正开花结果,我们最需要的是敢于与众不同的勇气。

期待每个人都有活出自己的勇气;期待公众、文化和教育给每一个个体留下独特的成长空间。这段话就出自于王学富的《生命没有标准答案》一书。

我们要给孩子一盒自由的空间,丁海东教授曾写过一篇文章《自由与快乐》,这篇文章曾被刊登在《学前教育》卷首,大家可以有时间去翻阅一下,文章这样写到儿童的快乐根植于其内在的自由。快乐只能源于自由,或者说快乐体验即自由体验。只有在自由自主的、不受压抑与束缚的体验中,儿童的需求与愿望、好奇心与兴趣才能得到满足,儿童的尝试与探究、意识与行动才是独立和开放的。我们要反思孩子从入园一直到离园,可以让孩子有自由的时间有多少?

自由的空间对成长有着非凡的意义。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自主的时间与空间,以保护孩子的天性。

李季湄教授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教育就必须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为之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他们是因此而变得越来越热爱学习还是越来越厌倦学习?是越来越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还是越来越依赖教师、懒于思索?是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到自尊自信、相互尊重,还是变得自卑、消极、自我中心?是变得越来越热爱生活,不断增长对社会的爱心和责任,还是变得越来越悲观、畏缩、感情冷漠?这些都必须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如果答案是后者的话,那可以说,无论我们教了什么,教了多少,都是失败的!因为我们所失去的远远比得到的多得多。

在这里让大家看一个视频《太难了》,大家反思一下小学生怎能不厌学? 插入视频,大家说说孩子难不难?我们学校里的教育是不是也有类似情况,让孩子觉得难,但孩子又不得不去完成的呢?家长一味的跟孩子唠叨,你现在吃点苦,将来是幸福的。孙云晓提出我们要允许孩子在童年有一段呆呆的、梦幻般的、爱玩的、胡说八道的时光。因为,童年本来就是那个样子的。

《爬上豆蔓看自己》这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写的,这位教师不管多忙,都会每天记录自己的随笔,结果因为网上点击率很高,就被余勇平教授发现了,帮他出了这本书,童年时期,如果孩子遇上一个好老师,孩子会终生受益。

大家也还记得颜艳红,当柴静专访颜艳红时,由于成绩不好,初中毕业后,听说幼教学费少,好找工作,便报考了当地的教师进修学校学习幼教。她说,她理解的幼儿园老师就是和小孩在一起,嘻嘻哈哈,玩玩闹闹,柴静问她经过学校学习后学到了什么呢?她说在学校感觉是混日子,没记住什么,解说也说到学习幼教的很多学生也只是在学校学学唱歌、跳舞、弹琴,并没有太多真正对幼儿教育感兴趣的学生。为什么在学校教育中并没有让学生产生对于一种职业的热爱或者向往呢?作为职业学校不应该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对于这份职业的内心期待吗?

这期的题目是“颜艳红:我不认识我自己”,契合着她内心的一步步的变化,自卑而演变的虚荣、网络时代的伪装与炫耀、感情的挫伤让她开始了畸形的转变,浮夸而躁动的世界更让她寻不得自己的方向,更不知道内心是什么样子的,她说每天拉着脸打的上班,然后打的下班,每天都这样过去了。社会中这样的人其实比比皆是,因为大家都忘了问问自己想要什么,还有什么样的梦想?

颜艳红说,她不认识她自己了。颜艳红成为现在这样会迷失自己的一个成年人,是有让人叹息的原因,但是从来都没有意识约束自己,因为不警醒而沦落到连基本的社会公德常识都没有,最终酿成悲剧,去伤害那些无辜的人。颜艳红们要么继续行尸走肉地、对社会有害地存活着;要么等到幡然醒悟的时候,会怎样地悔过和没有尽头地迷茫。

看看别人,反思自己:我们就是小小的幼儿教师,改变心情,改变教学方式,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做。做自己能做的,改变自己能改变的如果每个人都向文明迈进一小步,我们的国,民素质就会提高一大步,如果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朝理想教育迈一小步,我们中国的教育也一定会前进一大步!

第二部分:我们能做什么,分享三幼的一些做法,我们可以从现在付诸行动,做我们能做的。

1.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更多自主活动的空间。2.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离自然更近些。

一、尽可能多的为孩子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 1.每天保证两小时的户外活动

2.每天集体教学活动不超过35分钟

3.每天自主区角活动时间不低于1.5小时 4.每周五上午1小时的全园区域性体育活动

他们幼儿园不管小、中、大都是每天一个集体教学活动,虞勇平教授也提出,把集体教学减到最少,把区域活动曾到最多。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市直三幼的区角活动,因为时间关系我带领大家简单浏览一下,首先看布置合理的区角:图书角,娃娃家、建构区、益智区;首先看一下舒适、温馨、光线充足的阅读角,他们的阅读角多都靠近窗户,这样采光很好;大家再看操作材料,孩子的操作材料不但丰富,而且摆放有序,东西多而不乱,而且他们经常准备一些真实的材料,比如说自制小拖把,微波炉,锅碗瓢盆,炉灶,榨汁机等等,孩子可以自己泡茶,自己包水饺,自己榨果汁,这些都是孩子们家里不用,家长贡献给幼儿园的,真实的材料贴近孩子的生活,孩子们比较喜欢;班级布置区角都要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要给孩子一个像家一样的环境,比如拜访全家福照片,让孩子处处都能感受到家的感觉,比如说娃娃家,孩子可以自己做爸爸、妈妈进行自由的角色游戏,看孩子进行区域活动那个都是那样自主、自由、投入、快乐,小朋友在认真的打电话,安静地看书,耐心的做妈妈,认真的搭建他们的汽车跑道,他们在区域活动中学会了与人合作。

尽可能的让孩子们离自然更近些。

1.我的田园小家——为孩子提供自然田园的环境 2.我的动物朋友——让小动物成为幼儿园的一员 3.我和四季有个约会——带领孩子走进自然

4.小菜园里的春种秋收——让孩子亲历蔬菜的成长过程

幼儿园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自然的、田园的、有生命的环境,比如他们幼儿园的自制小棚,树桩座椅,木棍小房子,还能都能从幼儿园感受到浓浓的田园气息。首先看一下我的田园小家,还给孩子们准备了吊床,孩子们在田园小家里随意攀爬,可以躺在和好朋友草地上聊聊天,可以一起玩吊床,还可以用竹筒一起探索水的奥秘,更喜欢玩沙子,他们给了一份真正属于孩子的环境。

我的动物朋友——让小动物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每个教室都饲养着小动物,有的养小鱼,有的饲养小乌龟,还有的饲养变色龙、兔子,小松鼠等等,我主要说一下两只母鸡,孩子们给两只母鸡起了好听的名字,一只叫做罗丝,一只叫做卡梅拉,孩子非常喜欢这两只母鸡,这两只母鸡喜欢散步,不管是教室还是办公室,它们每天都会去转一圈,而且他们还安排了饲养员轮流给他们喂食,罗丝第一次生蛋的时候,整个幼儿园都轰动了,生得五个鸡蛋进行了全员展示,孩子们用小手摸摸鸡蛋。还一个劲的说:还热着呢~~其实鸡蛋早就不热乎了,但是他们所有小朋友都为罗丝高兴。

我和四季有个约会——春日踏青,夏日亲水,秋日采摘,冬日雪中嬉戏。他们的种植园也是利用的非常好,每个班级一个种植园地,教师和孩子一起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秋天的时候他们一起享受采摘的乐趣、收获的喜悦。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也最值得珍视的时光。快乐的童年,可以蕴育美丽的人性;快乐的童年,可以预示幸福的人生。

我们思考一下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童年?

我们是为了所谓的“明天”而让孩子们早早就开始承受学习的压力?还是关注当下,让他们尽情的享受童年该有的快乐与幸福?

我们是让他们的心灵之花在没有发芽之前就在过多的关注与压力下枯萎,还是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肥沃的土壤、自由的空间,让它充分的去孕育、积蓄生长的力量,像野花一样烂漫的成长?

难忘童年两个关键词:童年、幸福

幸福不只是高兴,幸福是愉快和充实,所谓充实就是做事,就是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做具有适度挑战性的、需要思维和情感参与的事。

童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童年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我们不可把它当作人生中一个未成熟阶段,只想让它快快地过去。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另一个阶段的准备。

我们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必须依靠他自己的力量,成人所要做的是帮助他让他自己成长,而不是代替”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去经历,更不能代替他去体验与感悟,我们需要做的是为孩子提供机会,带领他们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近生活,让他们亲自去经历、体验、感悟和成长。

回归教育的本真,关注生命成长,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育是一次关注生命的工程,它使不完美的生命趋向完美,将平庸的生命铸造的辉煌。教育的责任就是为每个生命的成长提供最大的可能和条件”。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关注幼儿的生命成长”才是教育的本源,如果我们的眼中紧盯着“分数”、“升学”没有了对 “鲜活的生命”的关注,“一切为了孩子”就仅仅只是一句空话;我们所谓的教育、所谓的管理、所谓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关注生命成长包括身体的健康;人格的完善;幸福童年的体验;生命成长的质量。

教育不是偶尔的灵感顿生而成的论文,教育是一种行为日复一日的坚持。

——《爬上豆蔓看自己》

坚持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回归教育的本真,关注生命,关注幸福、珍视童年,在生活中发现资源,完善课程。让孩子的童年就像它本该拥有的样子吧!让我们共同捍卫孩子的童年!

第四篇:文本解读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

文本解读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

王益民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梦溪路50号)

212003

***

今天这个话题好——“走进文本深处”,它的指向是“教什么”而非“怎么教”,语文有很多的这个“派”、那个“式”,他们大都在研究“怎么教”。我这里不是说“怎么教”不重要,有点“过”了,动辄就在语文前面加个定语,这个语文、那个语文的,崔峦老师说,在“语文”前加任何一个定语都不是“语文”了,窃以为然。

但这个话题的本身还是有些问题,因为决定是否最终要走向“文本深处”还取决于我们的阅读主体——学生,于永正老师一次在新疆面对上千名听课的老师,发现学生连文本都读不通,于是丢开原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一起读课文,整整40分钟;还有余映潮老师,他对于同一文本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学生也有不同课案。所以,我宁愿相信今天的话题是“如何进行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一个精神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解读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通过观照客体从而与文本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实现对文本建设性的体验,实现文本的终极价值。但这种对话与体验在大的文化语境下一直存在着三个误区:读蒲松龄的《狼》马上想到面对邪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是“政治化误区”;如同中考阅读题一样,规定格式让学生填空甚至填空的词也是“推荐”的,这是“应试化误区”;用自己所谓的深度解读替代学生的解读过程是“殖民化误区”。中国基础教育的标准化作业已经导致我们的学生没有任何个性,他们往往沉湎于一种宏伟而神圣的群性话语体系中不能自拔。

三种误区最大的误区是忽略了解读主体之间的差异,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更是有差异的。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有可能千差万别。文本解读的价值是在于解读的过程,即对此文本的解读过程中的培养学生解读其他文本的潜在可能,而非对文本的机械意义的解构或完成。

本学期我写了十几篇关于文本解读的论文,从约翰尼斯·延森的小说《安恩和奶牛》中我读出了“同样孤独的还有安恩”;从刘禹锡的《秋词》充满豪情的“晴空一鹤排云上”诗句中我读出一种“悲情”;从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我读出了一种“乡愁”情结。“孤独”、“悲情”、“乡愁”,对于一个刚刚到异地工作的我来说是很容易产生的一种情愫。“同样孤独的还有安恩”的那天我一个人踯躅在下班的路上;《次北固山下》的“乡愁”产生在中秋的夜晚;《秋词》中“悲情”的那天是我生日……应该说,这些作品正因为与我的生命体验发生了共鸣,才有了这些十分温热的解读。

学生呢,他们在母语习得中也是带着已有的丰富多彩的个体经验进行自我文本解读的,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认知文本中构想的世界,那么,他们对于文本的解读也有一个与自己生命相遇的问题,我们不妨从文本的终极价值的多层取向上观照这种“相遇”。首先,从知识与能力的生存教育的层面来看,文本的解读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拓展,尊重学生自己的解读过程,尊重他们自己的价值关怀,尊重他们自己的情感、个性、人格发展的过程。文本是一个美丽的倒影,你在这个倒影中看到的不是文本,而是你自己。

《安恩和奶牛》学完后,我让学生以“回家路上……”为题续写一段文字,王琳琳同学在想象安恩和奶牛在路边“谈心”后是这样结尾的:“温暖的阳光、散发着植物清香的土地、蜿蜒的小路,还有那相依相偎的奶牛与老人,渐渐地,渐渐地,消失在地平线上!”小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真实生命体验下的“母女”晚归图!

第二,从过程与方法的终身教育的层面来看,文本的解读要为学生后继学习奠好基石,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获得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也就是说,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继发展以及终身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撑和动力前源。

那天,我们在学习《狼》的过程中,一开始可能是由于孩子们对于动物的一种天然的喜爱,他们并不赞同蒲松龄说狼“黠”,认为“狼”是个聪明的动物,我顺势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他们竟然找到六处狼“聪明”的地方!并且告诉我,相对于狼的“六黠”,屠夫有“六幸”,屠夫“晚归”遇“两狼”,“担中肉尽”,但还有“骨”,一幸也;他“投以骨”,毕竟“一狼得骨止”,二幸也;天已晚、骨已尽,“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但“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三幸也;“一狼径去”,四幸也;剩下一只狼,“目似瞑,意暇甚”,五幸也;他“转视积薪后”此时,狼“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六幸也。最后一位叫陆婉莹的学生慷慨总结:“有一种胜利叫侥幸;有一种失败叫悲壮!”

第三,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人生教育的层面来看,文本中的语言文字,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还是文化本身。长期以来,语文工具论“拔乱”了但还没有“反正”,又加上教学方法的技术论、操作论,教育理念落后,导致解读的简单化。语文不仅仅是平面静态的语言文字,更包括由这些平面和静态的材料所组合成的主体,动态、生生不息的言语流。

对于《七颗钻石》的童话教育意义我是通过让学生写读后感完成的,徐乐凡同学写了篇文章题目叫《有一种爱你不懂》:“你相信一个小姑娘在自己饥渴万分时,还能把仅有的一罐水分给素不相识地小狗与路人吗?你相信她会不顾自己吗?你可能不会相信,但是,托尔斯泰笔下的小姑娘却是一个为了爱别人而忘却了自己的人,这种爱,甚至超越了亲情,你不懂这种爱,她叫博爱。托尔斯泰说:“如果忘却自己而爱别人,将会获得安静、幸福和高尚。”或许,这才是一颗真正的钻石!”

虞心怡同学则在《爱的资格》中说,“作为一个人,连自己也保护不了,照顾不好的话,你又有什么资格与立场来支援他人呢?爱自己,并不是自私的表现,只是生命,是你需要保护的最重要的东西。当你确保自己的安全后,你大可以毫无顾忌的给予别人以帮助,可现在,你没有资格。博爱固然伟大,可自身足够强大,强大到保护所想保护之人而不必担心威胁到自身的生命安全后,博爱,才能真正受人景仰。”

我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叫《语文死了!》,说“语文”死在那个叫做“应试”的寒夜里,死在“减负增效”下新一轮的蹂躏里。我们今天的研讨,无异于是在握住“语文”这只冰凉的小手,用我们的体温温暖语文最后的生命迹象。语文死了,是的,死了,但我,我们,依然,爱着她。谢谢!

第五篇:中学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中学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富顺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陈一

新课程改革似一股浩浩春风给新世纪教改带来了勃勃生机,促进了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语文素养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如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呢?下面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落实自主学习,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因受年龄、心理、经历的限制,自主学习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教育者多加引导、指导和督促,需要语文教师多做细致的工作。一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但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为此,教师一定要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督促、指导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对学生来说,这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标准;对教师来说,这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目标。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常指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课前,布置学生做好预习,查找相关资料。上课,及时检查预习作业,使用预习的材料。课后,及时处理相关的作业。实践证明,教师只有落实好这三个紧密相关的环节,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才能稳步提高。二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课本,如何使用工具书,如何略读、精读,如何利用网络等媒体搜集处理信息等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选择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经常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及时交流和总结学习经验,鼓励学生创造新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学习效果最佳,效率最高。同时,教师应大力倡导,努力寻求老师间、同学间、师生间的合作与探究,比如教《犟龟》一文,老师指导几位同学合作排练演犟龟在路上遇到蜘蛛、壁虎、乌鸦等动物劝阻的情景。这样,师生在交流合作中达成共识,在思索探求中增长智慧,在相互促进中共同提高。

第 1 页

共4页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自觉学习语文的不竭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要达到这个要求,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情动人,激发兴趣。梁启超说:“用情感动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文章本是有情物,它反映的人、事、景、物,都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课型特点,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现场体验等形式来创设情景,营造氛围,让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意境等。如教《春》可播放配乐朗诵或美妙的春天景象,让学生陶醉于盎然的春天气息中。这种情景熏染,让学生耳濡目染、全面感知,从内心深处激发了学语文的兴趣。

2、体验成功,激发兴趣。学生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众所周知,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语文素养基础阶段的相对枯燥乏味的部分。比如,朗读背诵,体悟情感,阅读理解训练,教师可举行诗词朗诵会,背诵比赛,限时阅读能力比赛等活动。通过竞赛,学生体会到竞争的激情和成功的欢乐,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劲头更足了。

三、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如果说读书偏重于知识,那么使用则偏重于实践和训练。读了书不进行训练,不能运用于实践,即使读的书再多,也无异于“两脚书橱”,对他人及社会都是毫无裨益的。

任何学科的学习均离不开实践训练,相比较而言,语文学科显得尤为突出。仅以作文为例,老师讲了写作要求:题目要新颖、选材要精当、结构要巧妙,语言要力求简明、朴质、生动,要有真情实感等,学生只记住了这些难道能妙笔生花吗?语文素养的提高绝不能离开训练!打拳的人须“拳不离手”,唱戏的人须“曲不离口”;一个只会背诵游泳动作的步骤和呼吸要领的人,若未经水中的反复训

第 2 页

共4页 练就贸然跳进江河湖海,那是注定要被淹死的。

课改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针对初中生好动,好表现自我的特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安排学生表演。如《我的老师》中蔡老师“假打真爱”的情景,通过实践体验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加深理解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思想感情,锻炼了同学的表演、创造才能,增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真正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实践活动不能只局限于课内,应努力开拓课外活动范围。比如,教师组织学生到工厂、社区进行参观采访,举行辩论赛,实地考察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等。通过课内、外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实践能力增强了。

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新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大现实课题,课堂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语文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下功夫。

一要夯实基础,广泛汲取知识。创新是建立在知识传承的基础之上,没有广博的知识,学生正确的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就缺乏依据,何谈有所发现和有所创新?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索未知世界。如果学生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知之不新,创造力就会失去源头活水。因此,要引导、督促学生认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注重语文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向社会、向生活学习语文,做生活的有心人,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要从过去“居高临下”的绝对权威者自觉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要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自觉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但要引导学生敢问、乐问、会问,而且要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向课本挑战,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要善问源于善思,善思则思维发展,创造力得以开发。因此,民主、平等的良好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

第 3 页

共4页

三、要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灵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力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赵丽宏的《周庄水韵》这篇游记散文时,启发学生立足课文中对水的声音、色彩等方面描绘的动感意象,展开想象,在头脑中浮现绚丽画面。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体悟情感,又能培养想象力。对有故事性的文章,学生读完后意犹未尽,教师可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又如教《犟龟》一文,老师在分析课文丰富、新奇而合理的想象之后,启发同学们发挥想象:“小乌龟要参加狮王的婚礼”这一愿望真的成为现实,在婚礼上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五、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和终生学习的信念

1、树立大语文的观念,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学语文不只是学课文,“语文素养”不只是“语文知识和能力”,它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还包括“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大语文”不仅仅是语文学科,它还包括与语文学科相关的所有内容,正如有人提出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了突出“大语文”的观念,应该强调两点:①突出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如教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庭审判”鲁达,使语文、政治、历史、法律、社会伦理道德等融为一体,可谓一举多得。②突出课程的现代性和创新性。如:先把郦道元的《三峡》、刘大杰的《巴东三峡》,同当今正在进行创造性开发的“三峡水利工程”联系起来,再让同学、老师搜集资料,自由发挥联想、想象,一同来畅想、畅说、畅写《美丽的三峡》。

2、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形成,知识、信息容量大、更新快,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在“教中学,学中教”的环境中一同成长。因此,语文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否则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

第 4 页

共4页

下载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注生命成长 激扬生命本色

    关注成长 激扬生命 ---- 2011年元旦致辞 回首凝望,校园遍地弥漫深情; 迈步前行,灵魂深处氤氲渴望。 值此新年来临之际,我代表学校党支部、校委会向一年来辛勤工作在教学教研、......

    关注成长,呵护生命(精选5篇)

    关注成长,呵护生命 新教育实验认为,新生命教育是新教育实验视野下的生命教育。新生命教育是以提学生身心素养为核心,让儿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为宗旨的教育。生命教育,简单说......

    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

    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 钟晨晟 教育的使命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理解生活的真正涵义,促进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形成人文精神,养成关心别人的情怀,学会做人、学会求......

    关爱学生 关注成长5篇

    关爱学生关注成长 ——岩上片区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 石场乡岩上学校 陶秀菊 6月1日上午,岩上片区开展“做个守法小公民”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为丰富孩子们的节日生活,此次活......

    关注生命成长构建道德课堂.

    关注生命成长 构建道德课堂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实验中学 王玉斌 当今的中国,科技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日益提高。在这些繁荣现象的背后,一些存在于社会之中的......

    捕捉课堂瞬间 关注生命成长

    捕捉课堂瞬间 关注生命成长 乐山市县街小学 张敏 【摘要】:课堂情境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变,课堂气氛在变,时间在变,教师自身在变。教师不断面临挑战。只有在意想不到的情境中,......

    美术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美术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 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美术课程的终极目标。本节课在教......

    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你的教育工作中,如果在你的心里只有成绩好的学生,那你永远成为不了一个合格的教师。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我们:“在你的冷眼里有瓦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