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练)(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5

时间:2019-05-14 20:01: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练)(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练)(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5》。

第一篇: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练)(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5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迤逦(lǐ)

玷辱(zhān)酒馔(zhuàn)搠倒(shuò)....B.连累(lěi)髭须(zī)洗漱(shù)剜心(wān)....C.提防(dī)彤云(tónɡ)庇祐(pì)仓廒(áo)....D.浸透(qīn)供桌(ɡònɡ)央浼(miǎn)模样(mú)....【答案】B 【解析】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天理昭然 光阴荏苒 朔风吹撼 鸦雀无声 B.贪脏枉法 鬼鬼祟祟 碎琼乱玉 余音绕梁 C.伏侍不遐 交头结耳 毕恭毕敬 纷至沓来 D.素不相识 吃饭防噎 人才汇萃 厚颜无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无错别字;B项“脏”应为“赃”;C项“遐”应为“暇”,“结”应为“接”;D项“汇”应为“荟”。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动词,准确恰当的一项是()(1)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______得一条絮被。

(2)(林冲)把被卷了,花枪______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3)(林冲)把被______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4)(林冲)劈胸只一______,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A.拽

提 B.摸

拉 C.扯

拽 D.拽

扔 【答案】A

试题分析:“拽”字显得费劲,“挑”字显得洒脱,“扯”字显得随意,“提”字显得轻巧。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水浒》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时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饿,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大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冈’。”

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冈”是绝妙的广告词,它究竟蕴涵着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请回答三点。

【答案】(1)宣传酒的醇厚浓烈,吸引食客;(2)既劝诫常人不贪杯,又刺激有海量者多饮;(3)借猛虎之威吸引酒客多饮后留宿,以增加收入。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林教头巧遇鲁智深

那时正是三月尽,天气正热。

智深道:“天色热!”叫道人绿槐树下铺了芦席,请那许多泼皮团团坐定。大碗斟酒,大块切肉,叫众人吃得饱了,再取果子吃酒。

又吃得正浓,众泼皮道:“这几日见师父演拳,不曾见师父使器械;怎得师父教我们看一看也好。”智深道:“说得是。”自去房内取出浑铁禅杖,头尾长五尺,重六十二斤。众人看了,尽皆吃惊,都道:“两臂没水牛大小气力,怎使得动!”智深接过来,飕飕的使动,浑身上下没半点儿参差。众人看了,一齐喝采。

智深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智深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众泼皮道:“这位教师喝采,必然是好。”智深问道:“那军官是谁?”众人道:“这官人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名唤林冲。”智深道:“何不就请来厮见?”那林教头便跳入墙来。两个就槐树下相见了,一同坐地。林教头便问道:“师兄何处人氏?法讳唤做甚么?”智深道:“洒家是关西鲁达的便是。只为杀的人多,情愿为僧。年幼时也曾到东京,认得令尊林辖。”林冲大喜,就当结义智深为兄。智深道:“教头今日缘何到此?”林冲答道:“恰才与拙荆一同来间壁岳庙里还香愿,林冲听得使棒,看得入眼,着使女锦儿自和荆妇去庙里烧香,林冲就只此间相等,不想得遇师兄。”智深道:“智深初到这里,正没相识,得这几个大哥每日相伴;如今又得教头不弃,结为弟兄,十分好了。”便叫道人再添酒来相待。

恰才饮得三杯,只见使女锦儿慌慌急急,红了脸,在墙缺边叫道:“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林冲连忙问道:“在那里?”锦儿道:“正在五岳下来,撞见个诈奸不及的把娘子拦住了,不肯放!”林冲慌忙道:“却再来望师兄,休怪,休怪。”

林冲别了智深,急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抢到五岳楼看时,见了数个人拿着弹弓,吹筒,粘竿,都立在栏干边,胡梯上一个年少的后生,独自背立着,把林冲的娘子拦着道:“你且上楼去,和你说话。”林冲娘子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

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高衙内。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软了。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认得他是林冲的娘子;若还认得时,也没这场事。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众多闲汉见闹,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

林冲将引妻小并使女锦儿也转出廊下来,只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林冲见了,叫道:“师兄,那里去?”智深道:“我来帮你厮打!”林冲道:“原来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智深道:“你却怕他本管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

(1)选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林冲?从中可以看出林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林冲性格具有两个相互矛盾的对立面:尚武好义、正直忠厚和软弱怕事、委曲求全。【解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智深是一位怎样的人?他的性格是否与林冲相同?

【答案】鲁智深是位疾恶如仇、好打抱不平、有义无反顾精神的好汉。有相同一面,都尚武好义,有反抗要求;也有不同一面,鲁智深无拘无束,反抗强烈。【解析】

试题解析:概括鲁智深的性格特点,可结合“智深接过来,飕飕的使动,浑身上下没半点儿参差”“我来帮你厮打”“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等鲁智深的言行来归纳。与林冲性格的对比应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方面比较。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这段文字也有细节描写,也有伏笔照应,请找出。

【答案】细节如“慌慌急急,红了脸”可见使女锦儿跑得快;伏笔照应如 “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有“墙缺”才能看见,才能跳入、跳出。【解析】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美文赏析

林冲突围

雪真冷,难道还能冷过林冲那颗被上司和朋友的刀剑深伤、被爱人的血泪浸泡的英雄心吗? 风从远方的山谷默默地吹来,似乎已厌倦了人间的恩怨仇爱。还有什么能使冬天的风忧伤吗?但那夜风真的忧伤了,不然,为何风吹到脸上却瞬间化成了英雄眼角的泪水?

茫茫苍穹,风雪肆虐。林冲的路,又在何方?

也许你不该在那天陪着夫人到相国寺去上香,也许你不该舍了夫人看鲁智深舞禅杖,也许你不该为看一柄宝刀误入白虎堂„„一切一切的也许都已随悲剧成为逝去的真实,而真实不喜欢人们说“也许”。

如果真要自责,自责也来得太晚,太虚弱,因为这根本就不该是你的自责。难道说陪夫人上香不该?在《水浒》庞大的好汉群里,他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说什么兄弟情义,替天行道,但一转身对女人对妻子就是一双冷冰冰的眼睛。只有林冲,你最珍惜爱情,最懂得一个贤淑女人的愿望和幸福――和所爱的人在一起快乐而简单地活着。为自己所爱的人,仅仅上一炷香,这要求难道还奢侈吗?《水浒》里因为有你而冲淡了浓烈的血腥气,因为有你而在草莽英雄里别书怀抱,快意恩仇后更留下了人生痛楚的忧伤和深广的悲凉耐人咀嚼。难道说你不该看鲁智深舞禅杖,不该为一柄宝刀误入白虎堂?这正是英雄本性的流露!不爱刀枪,还能称得上京城八十万禁军教头吗?

其实,自责,不,应该说羞愧的应是高俅那帮横行霸道无法无天的权臣!然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只能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对此,还有什么好谴责的?

所以,林冲,你今夜没有路。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在设计好的死亡阴谋里,你居然走出了一条活路。

雪愈来愈紧。林冲,再喝一口老酒吧,因为我不忍心告诉你,你走的又岂能是条活路?

上梁山,王伦会挡住你的路。幸而你相逢杨志,又走出了一条路。当又一群好汉被王伦挡住路时,你终于一怒火并了王伦,从此,一场英雄大聚义的好戏便轰轰烈烈地开演了。

总可以为你松口气了,你有了一条快乐的属于自己的路了。然而,我还是要说然而,宋江招安了。你拼尽气力,一路搏杀,为的正是反叛这条路,可命运再次捉弄了你,你还要以招安的姿势屈辱地回到这条充满罪恶肮脏,只能用怯懦和忍让来保护自己的路,并且挥起长矛,用他人的血泪来维护这条你根本就不愿回忆的路。

你可以沉默,可以愤怒,但最终你还是没有权利来选择自己的路。

你从苟且忍辱的路上突围,从风雪肆虐的冬季突围,走到一条英雄聚义的路上,然而最后你又失却了自己的路。也许你可以再突围,但突围后你发现路又要失却。因为上苍根本就不可能给你安排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突围,陷入虚无,再突围,再陷入虚无,你就这样陷入命运捉弄的泥沼里。在和突围与虚无搏杀的日日夜夜里,花谢水流,英雄老去,你的路仍然没有。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它们的是非对错都不必再议,有路和无路对你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林冲,你不必悲哀,活着的意义其实是在路上。有你山神庙前的拔刀一怒,终于已是英雄;有你陪夫人在相国寺里同上的一炷香,你已是一位值得同性尊重、异性相爱的男人。

【点评】

文章表面看写的是林冲一个人的突围,其实写的却是封建社会所有被压迫者的命运。“突围,陷入虚无,再突围,再陷入虚无,你就这样陷入命运捉弄的泥沼里。”其实那些被强权所凌辱的人们,哪一个不是如此。作者对林冲这个人物的理解已经超出了中学生的一般水平,竟能够由一个人物揭示出偌大的内涵,真的令人赞叹!

第二篇:2018高中语文大题精做0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5!

0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是: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分为从易到难3个能力层级,8个考点: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17年高考浙江卷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种美味 巩高峰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 1 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得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

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得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

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

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

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

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忸怩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

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儿问题。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本文有删改)

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陌生的光 ....(2)陌生的气息 .....【答案】(1)①与平时的不满和责备不同。②表达了母亲的惊奇、赞赏与欣慰。(2)①与平时家庭气氛苦涩沉闷不同。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想象。

【解析】(1)句“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中的“陌生的光”,根据前文“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以及后文“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得到了证实”“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推断出这里“陌生的光”是指和平时的不满和责备不同的眼光,是指母亲对六岁的“他”竟然能弄一条这么大的鱼回来的惊奇、赞赏与欣慰。(2)句“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中的“陌生的气息”,根据前文“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和后文“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等信息,可以推断出这句话中的“陌生气息”是指和平时家里因为生活艰辛的苦涩沉闷气氛不同的气氛,也就是“他”带回一条鱼为家里每位成员带来对即将品尝到的美味的期待的情形。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案】①“示意”“卸”等神态细节描写,包含对照意味,细致刻画出母亲嗔怪、不安、沉重等微妙的心理变化。②“出神”两次出现,强调了母亲沉浸在茫然、忧心和无奈的心理状态中。③“黑糊糊的夜空”,是实景的描写,也是母亲心境的形象写照——为未来生活负担加重而忧虑,因儿子不能均享读书机会而愧疚。

3.“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

【答案】①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②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快乐、亲情和希望的酝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 3 味”弥足珍贵。③在此过程中,“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

【解析】本文的题目是“一种美味”,从表面看这里的“美味”是指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文章写六岁的“他”为家里带来了一条巴掌大的鱼,然后写全家人一起烹制“鱼汤”、喝“鱼汤”,享受这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满足口腹之欲的美味“鱼汤”的同时,一家人的快乐、亲情和希望,是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还有在这全家人一起烹制“鱼汤”、喝“鱼汤”的过程中,“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4.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①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②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若无(“掀锅盖”“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③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④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两层,与标题“一种美味”构成呼应。

名师点睛

小说尾段作用的把握,可以根据小说结尾的具体情况来分析,针对不同的结尾情况,采取不同的解答方法。

一、出人意料的结局:①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做了铺垫,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③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二、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凸显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三、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④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如果是虚构的,就更加增强讽刺的意味,强化主旨。

四、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言有尽而意无穷。本题的结尾属于出人意料式,可以从内容、结构、主题、设置伏笔等方面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阿 太 蔡崇达

我那个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我外婆的母亲,是个很牛的人。外婆五十多岁突然撒手,阿太白发人送黑发人。亲戚怕她想不开,轮流看着。她却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愤怒,嘴里骂骂咧咧,一个人跑来跑去。一会儿掀开棺材看看外婆的样子,一会儿到厨房看看那祭祀的供品做得如何,走到大厅听见有人杀一只鸡没割中动脉,那只鸡洒着血到处跳,阿太小跑出来,一把抓住那只鸡,狠狠往地上一摔。

鸡的脚挣扎了一下,终于停歇了。“这不结了——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阿太不是个文化人,但是个神婆,讲话偶尔文绉绉。

众人皆喑哑。

那场葬礼,阿太一声都没哭。①即使看着外婆的躯体即将进入焚化炉,她也只是乜斜着眼,像是对其他号哭人的不屑,又似乎是老人平静地打盹。

那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很不理解阿太冰冷的无情。几次走过去问她,阿太你怎么不难过?阿太满是寿斑的脸,竟轻微舒展开,那是笑——“因为我很舍得。”

这句话在后来的生活中经常听到。外婆去世后,阿太经常到我家来住,她说,外婆临死前交代,黑狗达没爷爷奶奶,父母都在忙,你要帮着照顾。我因而更能感受她所谓的“舍得”。

阿太是个很狠的人,连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样用力。有次她在厨房很冷静地喊“哎呀”,在厅里的我大声问:“阿太怎么了?”“没事,就是把手指头切断了。”接下来,慌乱的是我们一家人,她自始至终,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病房里正在帮阿太缝合手指头,母亲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和我讲阿太的故事。她曾经把不会游泳,还年幼的舅公扔到海里,让他学游泳,舅公差点溺死,邻居看不过去跳到水里把他救起来。没过几天邻居看她再次把舅公扔到水里。所有邻居都骂她没良心,她冷冷地说:“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等阿太出院,我终于还是没忍住问她故事的真假。她淡淡地说:“是真的啊,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说实话,我当时没听懂。

我因此总觉得阿太像块石头,坚硬到什么都伤不了。她甚至成了我们小镇出了名的硬骨头,即使九十多岁了,依然坚持用她那缠过的小脚,自己从村里走到镇上我老家。每回要雇车送她回去,她总 是异常生气:“就两个选择,要么你扶着我慢慢走回去,要么我自己走回去。”于是,老家那条石板路,总可以看到一个少年扶着一个老人慢慢地往镇外挪。

然而我还是看到阿太哭了。那是她九十二岁的时候,一次她攀到屋顶要补一个窟窿,一不小心摔了下来,躺在家里动不了。我去探望她,她远远就听到了,还没进门,她就哭着喊:“我的乖曾孙,阿太动不了啦,阿太被困住了。”虽然第二周她就倔强地想落地走路,然而没走几步又摔倒了。她哭着叮嘱我,要我常过来看她,从此每天依靠一把椅子支撑,慢慢挪到门口,坐在那儿,一整天等我的身影。我也时常往阿太家跑,特别是遇到事情的时候,总觉得和她坐在一起,有种说不出的安宁和踏实。

后来我上大学,再后来到外地工作,见她分外少了。然而每次遇到挫折,我总是请假往老家跑——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和阿太坐一个下午。虽然我说的苦恼,她不一定听得懂,甚至不一定听得到——她已经耳背了,②但每次看到她不甚明白地笑,展开那岁月雕刻出的层层叠叠的皱纹,我就莫名其妙地释然了许多。

知道阿太去世,是在一个很平常的早上。母亲打电话给我,说你阿太走了。然后两边的人抱着电话一起哭。母亲说阿太最后留了一句话给我:“黑狗达不准哭。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因为从此之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

那一刻才明白阿太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才明白阿太的生活观: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阿太,我记住了。“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侯的。”请一定来看望我。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看到祭祀外婆的贡品——一只鸡洒着血到处跳,阿太便跑出来,一把抓住那只鸡,狠狠地摔在地上,表现了阿太的麻利和无情。

B.主要人物阿太的语言,时而短促有力,时而绵软悠长;时而朴实无华,时而深邃隽永。既让人感到亲切,又引入回味思考。

C.92岁的阿太在检修屋顶时不小心摔伤,见到“我”后失声痛哭,说明这个倔强的老太太也有恐惧和软弱的一面。

D.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撷取人物生活的几个场景片段连缀成文,看似随意,却颇具匠心。阿太临终前的叮嘱是为了告诉我:人对生死需有豁达的态度。

2.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①即使看着外婆的躯体即将进入焚化炉,她也只是乜斜着眼,像是对其他号哭人的不屑,又似乎 是老人平静地打盹。

②但每次看到她不甚明白地笑,展开那岁月雕刻出的层层叠叠的皱纹,我就莫名其妙地释然了许多。

3.“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请结合小说,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看法。

1.B

2.①通过细腻的神态描写,表现了阿太的隐忍性格和对待生死的平静、超脱态度。

②在对人物的神态描写和肖像描写中,揭示了阿太的坚强性格对“我”面对生活挫折时的积极影响。

【解析】此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第①句中,“乜斜着眼”,神态描写,表现出阿太对生死的超脱,同时也表现出隐忍的性格特点。第②句中,“不甚明白地笑”“展开那岁月雕刻出的层层叠叠的皱纹”,神态和肖像描写,表现出阿太的坚强和对“我”的影响。

3.示例 人活着并非养尊处优、行尸走肉;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的过程,要付出千辛万苦乃至身心的磨炼,有所作为。小说中的阿太虽已是耄耋之年,却并不屈服于生活,她坚强地面对亲人的离世和自己的老去,“舅公”和“我”也在她的言传身教中,变得更加强大。古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不向残疾的肉体低头,笔耕不辍,终成著名作家;全身瘫痪的霍金仍致力于宇宙论和黑洞的研究;华人首富李嘉诚虽然富可敌国,依然坚持睡前看书,每周一到周六准时上班„„“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既阐释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又传递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三篇:必修五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授课时数

第 1课时

课时

授课人:毛建英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小说情节,感知人物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作品的主题。教学重点:体会小说环境、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课型:教读课

教学方法:讲授

讨论

一、导入:

梁山好汉,108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杨志失了生辰纲,武松景阳岗打虎,真如《好汉歌》中所唱:“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林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的一段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和作品:

⑴关于作者:

关于作者的说法很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庵,有的说是两人合写。现在大部分人还是认为是施耐庵所作。施耐庵,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20世纪20年代以来陆续发现一些相关材料,如《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传》等。《墓志》说他生于1370年,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⑵《水浒传》: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水浒》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三、检查预习:注音、解词

沽——买 赍发——资助、慷慨解囊 迤逦:yǐ lǐ曲折连绵 赏赉:lài赏赐

尴尬人——鬼鬼祟祟、不正派的人

解腕尖刀——日常应用的小佩刀。一般尖长,背厚,刃薄,柄短。按酒:指下酒的肉菜;

酒馔:jiǔ zhuàn下酒的饭食

髭须:髭,嘴上胡须;须,嘴下胡须;髯,两颊上的胡须。消耗——消息、音讯。彤云密布——阴云密布。忒杀——副词,太甚,过于。向火——面向火,烤火。

碎琼乱玉——指雪花。琼,美玉。形容雪花洁白散碎。顶礼——跪下,两手伏在地上,用头顶着所尊敬的人的脚。

栲栳——一种用竹子或柳条编的盛东西的器具,形状像斗,亦称“笆斗”。茅茨——茅屋,泛指平民居所。茨,用茅或苇覆盖屋顶。(cí)二声。瘴——瘴气,致人生病的气。高卧,幽人——指隐士幽居之人。

天理昭然——昭然,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掇——搬。央浼(mei)三声——央涣,恳托。搠(suò 去声)——扎,刺。

艨艟(chōng 一声)——古代一种船。

四、补充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情节:

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

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然后逃到柴进家里,柴进又把他介绍到梁山,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五、分析正文:

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快速的阅读或浏览课文,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 1.按地点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同时注意体会林冲的心理变化。

按地点分大致为三部分:酒店1~6,草料场7~10,山神庙11~12 2.在酒店里都曾发生过什么事情?事和事之间有什么联系?酒店起了什么作用? 林冲在街上偶遇了曾经救济的李小二,由此就走进了李小二的酒店,开始了在困境之中的常来常往,也算开始了感情的投资。而来谋害林冲的陆虞侯和富安也恰是来到了这个酒店商议此事。恰好李小二与林冲交好,特意留心了这尴尬人,让自己老婆偷听打探消息。可惜的是听得并不清楚,却为下文打下了铺垫。陆走后林冲进来了,李传递消息。林冲辞别也是在酒店。正是机缘巧合,正应了那句古话“无巧不成书”。李小二的出现为传递消息做了铺垫,陆富的出现为放火做了铺垫,一步一步,徐徐铺开来。林冲得了消息,发怒寻仇人,但是没几天也就懈怠了。等到分配他去看守草料场时,虽有疑惑但是也很乐意的去了。后来到李小二的店来告别,此处李小二的职责已尽,该谢场了,酒店的作用也到此为止。

酒店为各路英雄开辟了一个战场,你来我往,同时也是信息交通的所在。在这里每个人物都露了面,出了场,开始为后文的发展打了个前锋。

此处可以列为故事的前奏,事事铺垫好,紧锣密鼓敲起来,好戏还在后头呢!

六、师生共同理清文章思路:

1、理清小说情节的发展阶段。开端(第1自然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发展(2-5自然段):陆虞候密谋害林冲,林教头买刀寻仇敌。进一步发展(6-9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2、分析文章线索。

明线: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

暗线:敌人对林冲的陷害。

七、随堂练习:

1.下列句中的“将”与“只见林冲走将入店来”的“将”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B.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C.林冲钻将出来。D.果品酒馍只顾将来。

2.下列的“与”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不时间送汤送水来营里与林冲吃。

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李小二道…… B.独卿与子敬与孤同。

进,与操遇于赤壁。

C.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 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D.传令与诸将。

报与三藏。

3.课文第一自然段对全篇有什么作用?以下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A.交代了李小二从偷东西到自办酒店、自食其力的经历,表现林冲仗义助人的品质。B.通过插叙和对话交代了这一回中主要人物和事情的起因。C.揭示了林冲与高俅的矛盾和斗争。

D.点明了林冲与李小二的亲密关系,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准备。

4.林冲巧遇李小二,这一情节并未展现林冲与官府冲突,为什么一开始就写这一段?它对表现林冲性格起什么作用?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虽然落难,林冲仍然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表现了林冲性格的丰富性。B.由于林冲与李小二的关系,为后来李小二感恩图报留下伏笔。C.为了使李小二知道林冲为什么由禁军教头变成囚犯。D.表明此时的林冲有逆来顺受、忍辱苟安的软弱性。

八、小结:

本节课我们感知了小说的情节,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家境殷实,生活幸福,这样的一个人,却一再遭到高太尉的陷害,他又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呢?他的性格特点又是怎样,我们下节课分解。

九、作业:熟读课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授课时数

第 2课时

课时

授课人:毛建英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小说情节,感知人物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作品的主题。教学重点:体会小说环境、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课型:教读课

教学方法:讲授

讨论

一、复习导入:

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小说中这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二、根据情节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采用学生思考、讨论、探究,教师启发的方式教学。

(一)沧州遇旧

思考:开端中,作者说林冲“闲走”,其实闲笔不闲,这部分对表现林冲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1)李小二“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又是林冲“救了他免送官司”,并“与他赔了些钱财,方得脱免”,最后还是林冲“赍发他盘缠”才“于路投奔人”。这段插叙充分体现了林冲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

(2)林冲来到沧州,虽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仍存有幻想,违心地说自己是“恶了高太尉”才“刺配到这里”,对自己遭受陷害的冤情,虽有怨意,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说明他安于刑徒生活,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并无反抗之意,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希望。

(3)“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这淡淡的一句,表明扶危济困的英雄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的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使李小二感恩戴德行为显得合情合理,为下文关心林冲的情节作了铺垫。

总之,(板书)沧州遇旧——(表现了他的)善良安分

(二)买刀寻敌

思考:林冲无辜受害,被发配到沧州,远离了京都,高俅、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了林冲了什么性格?

明确: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并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的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遍怒气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息事宁人、安分软弱又占了上风。充分显示出他安于现状的性格。

(三)接管草料场

思考:但是,陆谦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的态度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性格?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真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的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临头,他却像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径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还有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特点。

另外,林冲外出沽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拽上锁了,”一件一件做得很有条理;沽酒回来后发现草厅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这一系列的动作性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他小心谨慎的性格。

(四)手刃仇敌

思考: 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当林冲在山神庙得知敌人的狠毒阴谋时,他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当他听到“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等话语时,他怒火中烧,旧恨新仇,一齐涌上心头,拽开庙门,挺着花枪,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这山崩地裂的一声大喝表明,经过艰苦思想斗争的林冲,终于忍无可忍,抛弃了幻想,同从前所依附的封建统治集团彻底决裂,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三、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1、思考:回首看看林冲所走过的路,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明确:“逼”。从相国寺里辱娇妻,到白虎堂上遭陷害,高俅一步一步紧逼,逼到野猪林里害性命,逼到火烧草场断后路。林冲忍无可忍,忍过了东岳庙,忍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如梦初醒。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而反抗斗争的道路。板书:

原因:关键在于一个“逼”字

①相国寺里辱娇妻 ②白虎堂上遭陷害 ③野猪林里谋性命 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

2、思考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第一点,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 裕安定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像林冲这样的人尚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廷的腐败。

第二点,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一个“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这就是“官逼民反”。《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板书:

①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②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真理

四、合作探究:课后趣味思考

林冲杀差拨和富安,用的是花枪,为什么杀陆谦用的是尖刀?(可灵活安排为下节课的趣味开场,学生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气氛。)

五、小结、作业:

本节课我们分析了林冲性格特点,也深入感知了小说的主题,课下自行分析文中细节、环境描写特点,下节继续分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授课时数

第 3课时

课时

授课人:毛建英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小说情节,感知人物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作品的主题。教学重点:体会小说环境、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课型:教读课

教学方法:讲授

讨论

一、先从解决上节课的趣味思考导入。

(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应从表现主题的角度指导学生收束:)

杀陆谦的解腕尖刀本就是为他而准备的。林冲杀陆虞侯的手段是残忍了些,但唯其如此,方能显示敌人的阴险狠毒和林冲的被逼无奈,最终忍无可忍,以此来释放心中的愤怒。因而林冲杀陆虞侯,是借杀人来控诉,控诉陆虞侯的不义和社会的不公,从而显示林冲造反的正义性;林冲杀人,既是杀掉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在杀“自己”,杀掉那个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自己,而一个全新的林冲也从血腥和烈火中涅磐。

好了,这就是解读小说的基本方法:一切从主题的需要出发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个思路来探讨下列问题。

二、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然后分析其作用:

1、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分析。

①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②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③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④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⑤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 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2、合作探讨:

文章两次写到了偷听,请找出来并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①店里:李小二的妻子有意去听,但由于陆谦等人是在谋划害人的亏心事,因而做贼心虚,怕人听到,只能暗中私语,隔墙之耳也就听得不甚清楚了。

②庙里:林冲无意中听到了陆谦等人谋害自己的全部对话。陆谦等人放火成功,根本没想到深夜冷落萧条的山神庙里会有人,更想不到会是林冲;加上他们自以为阴谋得逞,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免不了得意忘形,无所顾忌;林冲又仅隔庙门,因而听得清清楚楚。

3、作用: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三、分析景物描写——风雪的作用:

1、直接描写

①.刚去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出门沽酒时,“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三处描写中,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词,是哪一个?

——“紧”,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

2、侧面描写

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这些描写,使读者对当时风大雪紧,留下具体印象。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出去沽酒,才会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雪越下越大,草屋才被大雪压倒,林冲才去山神庙安身;正因为风雪大,为了抵挡风雪,林冲才将大石头堵门;正因为庙门被抵推不开,才有机会让陆谦等人的阴谋暴露,促使林冲性格变化,起到推动情节层层发展的作用,同时渲染了气氛,衬托了人物性格。那密布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破庙,形成一种荒凉、寂寞的冷酷气氛,而草料场那“必必剥剥”地爆响,“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也点燃了林冲反抗的怒火。正是在这悲壮、凄凉的气氛中,林冲完成了他性格的重大转变,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3、作用: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

①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

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 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②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也许陆谦的花言巧语会使林冲相信这是一次巧遇呢,说不定林冲还会请他们喝两杯呢。

由此可见,作品的景物描写确实是非常精彩而传神的。

四、随堂练习: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写到草屋崩坏时,林冲想:“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下面哪一项与人物思想不符()A.表现了林冲随遇而安,没有什么反抗的意图。

B.说明林冲已无复仇之心,只求安稳地过日子,想待刑满后回东京与家人团聚。C.说明林冲没有完全识破高俅、陆谦的毒计,仍然忍辱负重。D.说明林冲安贫乐道,有长期看管草料场的想法。

参考答案:D 点拨:林冲没有安贫乐道的性格。林冲的性格是随遇而安,忍辱负重。

2、雪景有不同的写法,作用也不同。下面四段雪景的描写各属于哪一种。()(1)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竟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2)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3)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4)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捶开了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A.从形状、规模的角度写,用以渲染环境的气氛,或造成某种特定氛围。B.从视觉或听觉的角度写,用以表现人的感受或情感。C.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写,用以衬托人的思想或情感。

D.从气势的角度写,用以提供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的背景,或产生某种象征意义。参考答案:(1)A;(2)C(3)D(4)B 3.“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这样描写的意义或作用是()

A.有象征意义:当时的社会正如这草厅,动荡、腐朽,行将崩塌。

B.有象征意义:林冲的命运如同这草厅,被黑暗的腐朽的恶势力(用“风雪”象征)压得走投无路。

C.对情节有推动作用:草屋崩坏,才使林冲离开草料场到山神庙避寒;否则,林冲将被烧死,高俅如愿以偿,也就没有逼上梁山的情节了。

D.有衬托作用:草屋的破漏,动荡,衬托了林冲的动荡的、矛盾的、不佳的心境。答案:C 解析: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分析出,C项的分析最切合实际,A、B、D均脱离情节而显得牵强。

五、总结:

本篇课文,在结构上处处设伏,前后照应,可谓天衣无缝。情节上层层起伏,水到渠成!而在人物形象上,林冲由安于现状到奋起反抗,完全是被一步步逼出来的,在那样的一种社会环境下,官府黑暗,陷害忠良,怎么会有林冲的好日子过呢?本来他有一个幸福的家,但是却被百般的陷害和破坏,最后导致家破人亡。“是可忍,孰不可忍”。最后终被逼得无家可归而走上梁山。

水浒的特色就在于对人物的描写上刻画鲜明,性格各异!四大名著同为古典小说的典范,其特点是不同的,希望在阅读的时候要有体会!

六、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水浒传》第七~十二回。

第四篇:必修五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案

教学目标: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3.体会小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林冲性格的转变。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体会小说环境、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课时:3课时

一、导入

1、教师演唱或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呀依儿呀唉嘿唉嘿依儿呀„„”

在我们的印象中,梁山好汉就应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当遇到不平之事时就会挺身而出,手刃仇敌,铲除贪官,替天行道!歌词当中也有这么一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么是否所有的梁山好汉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呢?

2、《水浒》里总共塑造了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前些年还有人将书名改为《3个女人和105个男人的故事》,那么我想问问大家,你最喜欢这108人当中的那个人呢?说说原因。以水浒传中108将的绰号的来历 导入

001天魁星呼保义宋江、002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003天机星智多星吴用、004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 006天雄星豹子头林冲(林冲,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第二。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007天猛星霹雳火秦明、008天威星双鞭呼延灼、009天英星小李广花荣、010天贵星小旋风柴进、011天富星扑天雕李应、012天满星美髯公朱仝、013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014天伤星行者武松 015天立星双枪将董平

二、作家作品

1、作者: 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据说即为他的门生。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2.关于《水浒》:

《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加之连年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结果弄得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许》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水浒传》最早为一百回体,后来出现一百二十回本,增加了征田虎、征王庆的故事。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删掉七十一回以后的内容,添上了“惊噩梦”的结局,成为七十回本。七十回本《水浒》

结构安排紧凑,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了其艺术价值。明代高儒的《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所以,一般认为《水浒》为施耐庵与他的学生罗贯中合著。

三、关于林冲的故事

本文中 林冲是《水浒》里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典型。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而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林冲出身于枪棒教师家庭,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生活比较安定。正是这种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养成他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性格。当然,他的思想性格里也存在着善良正直刚强的一面,这两方面是矛盾的,反抗思想与委屈求全思想一直处于矛盾斗争之中。本课正是这种斗争最激烈并发生转化的关键阶段。2.有关情节:

禁军教头━━起义英雄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四、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引子,第1节):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包括插叙林、李对话。作用: 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说明林、李亲密关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第二部分(开端,2-5 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陆虞候密谋策划,李小二疑虑警惕,林教头识破阴谋,怒林冲买刀寻敌。

矛盾的展开:林冲刺配沧州后,高俅派陆谦追踪而来,密谋策划,新的冲突酝酿。没有平铺直叙,而是设置悬念,一开始没有交代来酒店的是什么人,而是通过李小二夫妻的观察,写出来人的鬼鬼祟祟,说话偷偷摸摸,手段卑鄙阴险。再写林冲根据李小二提供有关来人的身材、相貌、年龄等分析断定是陆谦,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林冲买刀寻敌,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三部分(发展,6-9 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接管草料场──交割──沽酒。

本段是由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谦的预谋发展。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为后文埋下伏笔。

第四部分(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三个自然段::破庙借宿──偶听真情──报仇雪恨。

林冲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与前文照应,让陆谦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原因、内容、执行经过,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

五、分析林冲的性格

林冲是《水浒》里一个有代表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最后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他的思想性格有哪些特点:

明确:1.安于现状,逆来顺受。

林冲被剌配沧州完全是高俅一手陷害所致,但林冲却说:“我因恶了高太尉,„„”并自认作“罪囚”怕“玷辱”了李小二夫妻,对“罪囚”的前程,他说:“未知久后如何。”这时的林冲对高俅竟毫不痛恨,连口称他“太尉”,对高俅的狠毒完全没有认识与估计,不但委曲求全,而且充满幻想。到了草料场,见草屋已“四下里崩坏了”,就想等“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可看出林冲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特点。

2.心地善良,侠义济困。

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了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 “把些银两”给李小二“做本钱”。可见林冲很善良。他对高俅认识不足,除了他有逆来顺受的特点外,也有心底过于善良的原因。

3.刚强、正直,性急。

李小二说他“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林冲听说陆虞候前来害他,立刻大怒,说“休要撞着伐,只叫他骨肉为泥”并马上“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最后杀三个仇人时,他取出刀来搁在陆虞候的脸上,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看来林冲很看重“情理”,他的意思是,你陆虞候想杀害我,杀人的行为我是可以宽恕你的,但“情理”上,我是无论如何不能宽容你的。可看出林冲身上具有“正气”。

4.做事细心。

林冲去打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把两扇草场门拽上锁了,”一件一件做得很有条理;打酒回来发现草厅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这些都可看出林冲是做事仔细的人。

六:作者塑造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是一成不变的吗?如果不是,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展开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1、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 “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2、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3、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

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4、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板书

让我们来根据有关情节看看林冲思想性格的变化情况。

杀敌复仇

┏━━━━━━━━逼上梁山

(奋起反抗)

┃亲

┃闻

买刀寻敌

┃阴

┏━━━━┓自心下慢

┃谋

┃ 沧洲遇旧

┃管草料场

┃ ━━━━━┛

┗━━━━━━━━┛(善良安分)

(随遇而安)

林冲的性格就是在这种情节的变化中,随着矛盾冲突的不断加剧面发展变化的。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是《水浒》的突出特点,作品对人物思想性格不加任何评点,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自己随着情节的发展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来,对林冲的描写是如此,对其他人的描写也是如此

七、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八、作者是怎样塑造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的? 小说中常见的表现人物的手法: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3、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⑵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明确: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学生自主梳理,教师点拨)

侧面烘托:景物描写(雪)

九、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师介绍关于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1、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归纳总结:

细节描写包括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 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

(1)典型的细节描写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 ”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 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

(2)典型的细节描写可以深化作品主题。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

(3)典型的细节描写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正下得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里,细节描写就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4)典型的细节描写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如 鲁迅的《祝福》开始描写鲁镇祝福的情景,就渲染了当时鲁镇 弥漫着的浓厚的封建气息。

(5)典型的细节描写可以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细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

了”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十、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1、提问: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1)直接描写风雪。直接描写风雪共有三处请指出来。

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两处的两个“紧”字,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清楚。

2、这三处描写中,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词,是哪一个?——“紧”,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并且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什么作用呢?

3、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2)侧面衬托风雪:①指出哪些语句是侧面描写风雪。②在这些语句中能够表现风大雪猛的词语有哪些?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则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3、提问: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大家归纳一下,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2)暗示情节,为下文做铺垫

①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

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②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也许陆谦的花言巧语会使林冲相信这是一次巧遇呢,说不定林冲还会请他们喝两杯呢。

由此可见,作品的景物描写确实是非常精彩而传神的。

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雪”的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渲染了浓重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的确具有“神韵”,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亦如我国传统的写意画,寥寥数笔,仿佛是信手点染,却意境深远,景中有情,并且留下大片天地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去补充,去发挥。这是我们在阅读中应该认真体会、反复咀嚼的地方。归纳总结: 环境分类及作用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指向自身)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指向人物)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指向情节)⑤揭示或深化主旨。(指向主题)

十一、课堂小结

十二、作业布置

【补充资料】

一、《水浒传》的结构和语言(茅盾)

这些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在结构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大概而言,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第二,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如杨志的故事。杨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得官,失陷生辰纲。在结构上,杨志的故事和林冲的故事是不同的。林冲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后一步紧一步向顶点发展;杨志故事却是用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之梦,从结构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权贵高俅那里,杨志触了霉头,但在另一权贵梁中书那里,杨志却一开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风顺了,但在权贵门下做奴才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间有派别,经常互相倾轧。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了杨志的幻灭,同时也就注定了黄泥冈上杨志一定要失败。故事发展的逻辑是这样的,但小说结构发展的逻辑却从一连串的一正一反螺旋式地到达顶点。杨志一行人还没出发,吴用他们已经布好了圈套,这在书中是明写的;与之对照的,便是杨志的精明的对策。读者此时急于要知道的,是吴用等对于此十万贯金珠究竟是“软取”呢或是“硬取”?如果“软取”,又怎样瞒过杨志那精明的眼光?这谜底,直到故事终了时揭晓,结构上的纵横开合,便是这样造成的。

„„自然,《水浒传》也还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例如人物的对白中常用当时民间的口头语,因而使得我们如闻其声;又如动作的描写,只用很少几个字,就做到了形象鲜明,活跃在纸上„„

(节选自《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鉴赏】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七十一回本《水浒传》第十回。《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作品,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生活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非常激烈,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年代。传说他和元末的农民起义军有一定的联系,甚至参加过张士诚的农民起义军。明王朝建立后,他在史实、民间传说、话本、剧本的基础上,编写创作出这部文学巨著。

《林》,写的是林冲终于被逼走上梁山的故事。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超群。其父做过提辖,岳父也是教头,家有贤妻,生活美满。这样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使他安于现状,软弱妥协。妻子遭人调戏,他正要怒打歹徒,一看是高衙内,提起的拳头又自行放下,慑于权势,忍辱息事;对头布下陷阱,赚他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他仍逆来顺受,不想反抗。两个解差在途中百般折磨,他甘受凌辱,“野猪林内几乎丧命,他反劝鲁智深勿杀解差,仍然幻想能够“挣扎着回来”;他一直委曲求全,但总是得到对头更加凶恶狠毒的迫害。节选部分着重表现林冲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飞跃。

①《水浒》,在统治集团腐朽凶残、官吏土豪无法无天、广大人民苦难深重的典型环境中,描写各个英雄人物走上梁山的不同道路,塑造出各种类型的典型性格。《林》这个节选部分,则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由陆谦奉高俅之命追到沧州狠毒谋害林冲,又具体地揭示出统治阶级凶残永无止境、善良人民委曲不能求全的社会环境,揭示了促使林冲思想性格产生飞跃的典型环境。

②本篇开头写出林冲发配到沧州以后遇到李小二的情景,表明了林冲当年救过李小二,小二不忘相救之恩,常常往来。这不但增强了作品的生活实感,而且为后文描写陆谦、富安在小二的酒店出现,小二夫妇窃听谈话,告知林冲,作好了捕垫。叙写这些,看似脱离故事主干,实为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的必要的情节安排。

③本篇从李小二的视点,描写陆谦、富安在酒店出现的情景,写出二人在沧州的出现。通过描写二人鬼鬼祟祟地让小二去邀请管营、差拨,他们之间交头接耳地诡秘交谈中泄露出“高太尉”这个名字,差拨还表示“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似明又暗地表明了二人奉高俅之命,追到沧州来谋害林冲。这样写出二人在沧州出现,不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而且自然地引出林冲听小二述说情况后,断定二人来害自己,突出了尖锐激烈的矛盾,过渡到描写林冲对二人追来谋害的反应。这样安排情节,既揭露了高俅及其爪牙的阴险恶毒,又给具体描写林冲的反应提供了条件。

④本篇多次描写朔风大雪,虽然着墨不多,很好地起到了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林冲得知陆谦买通管营、差拨谋差他性命后,反被“抬举”去看管大军草料场。他带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寒的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满天低压的乌云,凛冽呼啸的寒风,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渲染出天地茫茫的环境气氛,烘托着林冲前途未卜的心情。

林冲来到草料场,那“四下里崩坏了”的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寒冷难耐,只得出门沽酒,“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沽酒后,“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肆虐的狂风,飞扬的大雪,茫茫的原野,渲染出险恶凄凉的气氛,烘托着林冲踽踽独行的凄惨心情。

朔风大雪,林冲才难耐寒冷,只得出门沽酒;大雪压倒了朔风摇振得动的草屋,林冲才只得到古庙栖身,并且为免风雪侵袭,掩上庙门后,又用大石头“靠了门”;因而得以免被陆谦等人放的那把火烧死,并且隔门听到陆谦等人自己说出恶毒用心、凶狠行径。这样一门之隔,仇人相遇,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矛盾斗争达到了顶点。

⑤本篇细致描写出了林冲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飞跃过程。

林冲被屈衔冤,饱受折磨,被发配到沧州以后,本来安心作囚,希望能够再回东京。但高俅并不因林冲遭际悲惨、逆来顺受、安心作囚而放松对他的迫害。陆谦、富安又奉高俅之命,追到沧州,必致林冲于死地。听到李小二述说陆谦等人鬼祟情景后,林冲为对头追踪而至、继续迫害而既惊且怒,脱口说出“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并且“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他心中燃起了反抗的怒火,带上了武器,急欲报仇了。但“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反抗怒火已经不像前几天那样猛烈。他对派他去看管大军草料场,起过疑心,还是“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去了,而且准备修理草屋,好度严冬;虽然未忘携带武器,却也又想安心作囚。寒冷逼得林冲到市井沽酒,风狂雪骤,天地茫茫,英雄困厄,可悲可叹。雪压厅倒,林冲只得到古庙栖身。草料场起火,他“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一门之隔,仇人相遇,陆谦等人不打自招,和盘托出了恶毒用心、凶狠行径。烧了大军草料场又是个死罪。仇人逼得林冲想安心作囚也不可得,统治阶级的恶毒凶残打掉了林冲对他们的幻想。林冲奋起反抗了。他一扫以前的委曲求全之态,思想性格发生了质的飞跃。他大喝“泼贼那里去”,石破天惊,鬼蜮丧胆,陆谦等想跑却迈不开步;他略施武艺,如虎搏狗,手刃仇人,陆谦等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这才显出了他那英雄的本色。从此,林冲坚定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成为梁山一员叱咤风云的大将,以他那超群的武艺歼丑除恶了。

作品细致地描写出林冲思想性格飞跃的过程,反映了当时“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这也正是林冲这个典型性格深刻社会意义所在。

第五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引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

默认分类 2010-08-17 21:10:31 阅读2763 评论2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引用

殷曲 的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要概括小说情节的发展,梳理文章脉络。

2、分析并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

3、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及其关系。

4、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及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5、简要了解《水浒》的情节及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过程与方法:评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的促成因素。其中后天因素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作为一个例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所在的《水浒传》更是充分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介绍《水浒》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前因。

请学生简单介绍《水浒》前十回的故事情节,老师作补充。

提纲:高俅发迹——林娘子受辱——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遇险野猪林——风雪山神庙——逼上梁山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宋元话本小说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家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也可以说《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水浒》中英雄人物斗争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有的至今还展现在舞台上,如“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李逵下山”、“林冲发配”等等。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那么课文是怎样刻画林冲性格的转变的?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三、简要概括小说情节的发展,梳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引子,第1节):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包括插叙和林、李对话。作用: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说明林、李亲密关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第二部分(开端,2-5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陆虞候密谋策划,李小二疑虑警惕,林教头识破阴谋,怒林冲买刀寻敌。

矛盾的展开:林冲刺配沧州后,高俅派陆谦追踪而来,密谋策划,新的冲突酝酿。没有平铺直叙,设置悬念,没有交代来酒店的是什么人,而是通过李小二夫妻的观察,写出来人的鬼鬼祟祟,说话偷偷摸摸,手段卑鄙阴险。再写林冲根据李小二提供有关来人的身材、相貌、年龄等分析断定是陆谦,使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林冲买刀寻敌,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三部分(发展,6-9 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接管草料场──交割──沽酒。

本段是由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谦的预谋发展。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为后文埋下伏笔。第四部分(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破庙借宿──偶听真情──报仇雪恨。

林冲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与前文照应,让陆谦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原因、内容、执行经过,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

故事情节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突出“官逼民反”这个主题。

四、结合故事情节,分析林冲的性格

①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通过林冲与小二的对话,刊出林冲正直善良,有侠肝义胆,接济小二,扶危济困,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插叙林冲在东京的情况,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对高太尉的称呼及其态度上,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②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③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④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⑤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板书

林冲性格发展示意图。

逼上梁山

杀死陆谦

听说陆谦到沧州(奋起反抗)(复仇怒火燃烧)

心下慢了

沧州遇旧 接管草料场

(善良安份)(随遇而安,得过且过)

第二教时

一、复习巩固

指名复述故事情节及林冲性格变化过程。

二.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师介绍关于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1、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1、提问: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1)直接描写风雪。课文有三处对风雪进行直接描写。

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两处的两个“紧”字,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清楚。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则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2、提问: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中描写风雪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精彩,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都起了很好的作用。当林冲怀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场来,情节逐步向高潮发展时,风雪也随之而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朔风卷着鹅毛似的大雪,低垂的浓云压在头顶上,天地茫茫,前途难卜。林冲来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难以安生。为了御寒,出门沽酒,“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踽踽独行,“那雪正下得紧”,正是雪借风势,风助雪威,天地昏暗,原野寂寥。待沽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因为风大雪紧,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没奈何只得去古庙栖身。他在风雪中奔来奔去,天地之大竟无他容身之处。林冲进入山神庙,为了抵挡风雪,掩上庙门后又将旁边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由于雪大天寒,使林冲外出沽酒,未因草厅被雪压倒而被压死;大雪压倒草厅,使林冲只能到山神庙住宿,未被陆谦等烧死;雪大风劲,使林冲用大石头靠住庙门,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之后也来到山神庙避风雪看火势,因推不开门便立在庙门外谈话,造成冤家路窄,狭路相逢,隔门相对,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风雪的描写,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推动了情节发展。当陆谦等看着草料场的大火踌躇满志,林冲心中的怒火也像草料场的烈焰升腾,翻卷,终于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手刃仇敌。朔风呼啸,大雪铺地,火光冲天,天地间站立着一位英雄好汉。我们可以说风雪把情节推向高潮,风雪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风雪映衬着人物形象。

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雪”的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渲染了浓重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的确具有“神韵”,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亦如我国传统的写意画,寥寥数笔,仿佛是信手点染,却意境深远,景中有情,并且留下大片天地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去补充,去发挥。这是我们在阅读中应该认真体会、反复咀嚼的地方。

二、布置作业

课外选读《水浒传》的精彩章节,或阅读全书。

板书设计

正面描写 渲染浓重气氛

风雪 推动情节发展

侧面衬托 烘托人物形象

一、施耐庵与《水浒传》

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20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一些有关材料,如《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传》等。《墓志》说他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曾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乡,从事著述。由于材料相互矛盾之处不少,这些材料的真伪问题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

《水浒传》有多种版本,现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70回本。

二、《水浒传》的结构和语言(茅盾)

这些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在结构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大概而言,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第二,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如杨志的故事。杨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得官,失陷生辰纲。在结构上,杨志的故事和林冲的故事是不同的。林冲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后一步紧一步向顶点发展;杨志故事却是用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之梦,从结构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权贵高俅那里,杨志触了霉头,但在另一权贵梁中书那里,杨志却一开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风顺了,但在权贵门下做奴才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间有派别,经常互相倾轧。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了杨志的幻灭,同时也就注定了黄泥冈上杨志一定要失败。故事发展的逻辑是这样的,但小说结构发展的逻辑却从一连串的一正一反螺旋式地到达顶点。杨志一行人还没出发,吴用他们已经布好了圈套,这在书中是明写的;与之对照的,便是杨志的精明的对策。读者此时急于要知道的,是吴用等对于此十万贯金珠究竟是“软取”呢或是“硬取”?如果“软取”,又怎样瞒过杨志那精明的眼光?这谜底,直到故事终了时揭晓,结构上的纵横开合,便是这样造成的。

„„自然,《水浒传》也还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例如人物的对白中常用当时民间的口头语,因而使得我们如闻其声;又如动作的描写,只用很少几个字,就做到了形象鲜明,活跃在纸上„„

(节选自《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鉴赏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七十一回本《水浒传》第十回。《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作品,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生活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非常激烈,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年代。传说他和元末的农民起义军有一定的联系,甚至参加过张士诚的农民起义军。明王朝建立后,他在史实、民间传说、话本、剧本的基础上,编写创作出这部文学巨著。

《林》,写的是林冲终于被逼走上梁山的故事。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超群。其父做过提辖,岳父也是教头,家有贤妻,生活美满。这样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使他安于现状,软弱妥协。妻子遭人调戏,他正要怒打歹徒,一看是高衙内,提起的拳头又自行放下,慑于权势,忍辱息事;对头布下陷阱,赚他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他仍逆来顺受,不想反抗。两个解差在途中百般折磨,他甘受凌辱,“野猪林内几乎丧命,他反劝鲁智深勿杀解差,仍然幻想能够“挣扎着回来”;他一直委曲求全,但总是得到对头更加凶恶狠毒的迫害。节选部分着重表现林冲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飞跃。

①《水浒》,在统治集团腐朽凶残、官吏土豪无法无天、广大人民苦难深重的典型环境中,描写各个英雄人物走上梁山的不同道路,塑造出各种类型的典型性格。《林》这个节选部分,则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由陆谦奉高俅之命追到沧州狠毒谋害林冲,又具体地揭示出统治阶级凶残永无止境、善良人民委曲不能求全的社会环境,揭示了促使林冲思想性格产生飞跃的典型环境。

②本篇开头写出林冲发配到沧州以后遇到李小二的情景,表明了林冲当年救过李小二,小二不忘相救之恩,常常往来。这不但增强了作品的生活实感,而且为后文描写陆谦、富安在小二的酒店出现,小二夫妇窃听谈话,告知林冲,作好了捕垫。叙写这些,看似脱离故事主干,实为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的必要的情节安排。

③本篇从李小二的视点,描写陆谦、富安在酒店出现的情景,写出二人在沧州的出现。通过描写二人鬼鬼祟祟地让小二去邀请管营、差拨,他们之间交头接耳地诡秘交谈中泄露出“高太尉”这个名字,差拨还表示“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似明又暗地表明了二人奉高俅之命,追到沧州来谋害林冲。这样写出二人在沧州出现,不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而且自然地引出林冲听小二述说情况后,断定二人来害自己,突出了尖锐激烈的矛盾,过渡到描写林冲对二人追来谋害的反应。这样安排情节,既揭露了高俅及其爪牙的阴险恶毒,又给具体描写林冲的反应提供了条件。

④本篇多次描写朔风大雪,虽然着墨不多,很好地起到了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林冲得知陆谦买通管营、差拨谋差他性命后,反被“抬举”去看管大军草料场。他带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寒的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满天低压的乌云,凛冽呼啸的寒风,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渲染出天地茫茫的环境气氛,烘托着林冲前途未卜的心情。

林冲来到草料场,那“四下里崩坏了”的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寒冷难耐,只得出门沽酒,“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沽酒后,“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肆虐的狂风,飞扬的大雪,茫茫的原野,渲染出险恶凄凉的气氛,烘托着林冲踽踽独行的凄惨心情。

朔风大雪,林冲才难耐寒冷,只得出门沽酒;大雪压倒了朔风摇振得动的草屋,林冲才只得到古庙栖身,并且为免风雪侵袭,掩上庙门后,又用大石头“靠了门”;因而得以免被陆谦等人放的那把火烧死,并且隔门听到陆谦等人自己说出恶毒用心、凶狠行径。这样一门之隔,仇人相遇,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矛盾斗争达到了顶点。⑤本篇细致描写出了林冲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飞跃过程。

林冲被屈衔冤,饱受折磨,被发配到沧州以后,本来安心作囚,希望能够再回东京。但高俅并不因林冲遭际悲惨、逆来顺受、安心作囚而放松对他的迫害。陆谦、富安又奉高俅之命,追到沧州,必致林冲于死地。听到李小二述说陆谦等人鬼祟情景后,林冲为对头追踪而至、继续迫害而既惊且怒,脱口说出“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并且“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他心中燃起了反抗的怒火,带上了武器,急欲报仇了。但“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反抗怒火已经不像前几天那样猛烈。他对派他去看管大军草料场,起过疑心,还是“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去了,而且准备修理草屋,好度严冬;虽然未忘携带武器,却也又想安心作囚。寒冷逼得林冲到市井沽酒,风狂雪骤,天地茫茫,英雄困厄,可悲可叹。雪压厅倒,林冲只得到古庙栖身。草料场起火,他“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一门之隔,仇人相遇,陆谦等人不打自招,和盘托出了恶毒用心、凶狠行径。烧了大军草料场又是个死罪。仇人逼得林冲想安心作囚也不可得,统治阶级的恶毒凶残打掉了林冲对他们的幻想。林冲奋起反抗了。他一扫以前的委曲求全之态,思想性格发生了质的飞跃。他大喝“泼贼那里去”,石破天惊,鬼蜮丧胆,陆谦等想跑却迈不开步;他略施武艺,如虎搏狗,手刃仇人,陆谦等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这才显出了他那英雄的本色。从此,林冲坚定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成为梁山一员叱咤风云的大将,以他那超群的武艺歼丑除恶了。

作品细致地描写出林冲思想性格飞跃的过程,反映了当时“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这也正是林冲这个典型性格深刻社会意义所在。

文:语文必修V 第一课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水浒传》的作者和内容;了解与林冲故事有关的其他情节内容。

2、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3、掌握运用景物和细节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深化主题的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把握情节,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抗争的思想性格转变过程。

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象地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是一场不可调和的生死斗争。

2、学习鉴赏古典文学名著,诱发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鉴赏“风雪”“山神庙”的景物和细节描写,并体会其推动情节、渲染气氛、刻画形象的重要作用。

2、理解随着情节的展开显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教学难点

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从情节线索走向看人物性格发展。

2、掌握多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情境导入、交流讨论 教师精讲 疑点反馈 讨论评结 布置作业

教学设想: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为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随着情节的展开显现人物性格的写法,进而领悟文章“官逼民反”的主题

本课时教学采用“学案导学法”教学。教师课前印发学案,学生据此自学。课内学生分组交流讨论,问难解疑。重难点部分采用诱导模式(提问—讨论—归纳总结)教学

学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节选部分内容,疏解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

2、把握小说主要情节,分析小说情节结构

3、分析林冲这一人物形象,学习鉴赏方法,培养鉴赏能力

4、分析、领悟小说主题

二、学习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 领悟小说主题

三、学法点拨:

本单元学习鉴赏小说,鉴赏小说最主要的是关注人物形象,因为小说的主题思想总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达的。欣赏人物形象,则要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因为人物形象是在一定环境背景下,在一系列事件、矛盾冲突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刻画的。

三、学习过程、要求:

1、查找阅读有关资料,了解作者、作品及《水浒传》中与林冲被逼反相关的情节内容

2、熟读课文,了解小说内容,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3、思考沧州巧遇李小二与主要情节的关系,划分情节结构,拟定小标题

4、熟读文本,思考林冲性格在文中如何变化,为什么会有变化,变化的意义和作者的意图

5、收集问题,组内交流讨论或班内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片尾曲《好汉歌》)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 《好汉歌》中的一句歌词,也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委屈?但是梁山好汉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的拳头打不下,一忍再忍。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认识的“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豹子头林冲”。

二、交流讨论一(主要解决学习要求1、2)

方式:以学生A组为主发言,其他组适当补正。教师引导、补正。

附:

1、施耐庵(1296—1370)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于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曾官钱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到苏州写作《水浒传》,追溯旧闻,闭门著述。还有的传说他此时与元末农民起义将领张士诚有过联系。

2、《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施耐庵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水浒戏的基础上加工定型。全书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英雄形象。是中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之一。《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3、《水浒传》中与林冲被逼反有关的回目:

第7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8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9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10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11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12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三、交流讨论二(主要解决学习要求3)

方式:以学生B组为主发言,其他组适当补正。教师引导、补正。

附:

1、小说情节结构主要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有的结构复杂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2、节选部分情节围绕中心点林冲反抗高俅、陆谦等邪恶压迫展开。林冲沧州巧遇李小二一节详细交代了林冲与李小二的关系,为下文写李小二帮助林冲埋下伏笔,作好铺垫,是故事的前奏,应归到情节结构的序幕部分。

3、小说情节结构:

序幕(1-): 沧州遇故人

开端(2--5): 酒店闻密谋

发展(6--9): 接管草料场 高潮结局(10-12):杀敌山神庙

四、交流讨论三(主要解决学习要求4)

以学生C组为主发言,其他组适当补正。教师引导、补正。

附: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武艺高强,为人善良本分,勇于助人。性格中有软弱的一面,在迫害面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最后被逼入绝路才奋起反抗,杀敌雪恨。林冲的性格是在情节的变化中而变化的。

五、教师精讲

(主要围绕学生预习中理解粗浅,有难度的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集中力量突破,深化。方式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加深认识,得出结论)

1、同学们通过预习认识到林冲性格中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一面,说简捷点,就是他特别能忍。请问林冲的忍表现在哪些地方?

引导、归纳:

林冲“忍”主要表现在:①巧遇李小二时说自己境况不辩白、不痛骂高俅,只说“因恶了高太尉”,自认是“罪囚”。②听闻陆谦到沧州图谋害己,虽有买刀寻仇的一时之举,但“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也自心下慢了”。③接管草料场,见草屋破败,寻思“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意欲长住,熬完刑期。④路过山神庙,求“神明庇佑”,还是想得过且过。⑤出外买酒前后锁门、关注炭火,庙中见火起,第一反应是拿起花枪去救火,他小心谨慎,害怕出意外,不想改变现状。

其实他是从东岳庙、陆家楼上、野猪林一直忍到了沧州牢城营的。

2、林冲为什么一忍再忍?

引导、归纳:

主要原因有这几个方面:①自身性格。林冲性格有软弱,委曲求全的一面。②出身地位。他本身就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有良好的家境和地位,不愿意为“小事”牺牲幸福,背叛所依存的社会。③世俗环境。生活在城市和官场中,受不敢得罪上官和权贵的习气影响。④思想局限。他认识不清社会罪恶本质,思想幼稚,耽于幻想。

3、最后为何又不忍了?

引导、归纳:

俗话说: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当林冲从东岳庙忍到山神庙,由教头忍成罪囚,想苟安还是不能,黑暗势力继续紧逼,要置他于死地而后快,他走投无路,也更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的黑暗,终于怒火喷发,与社会彻底决裂,毅然走上暴力抗争的道路。

4、林冲由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奋起反抗对我们认识当时社会有何意义?

引导、归纳:

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第一点,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第二点,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反”。《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六、评价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水浒传》这一古典名著在塑造人物性格时,总是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遭遇,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表现来刻画人物。因而人物形象才那样栩栩如生,才那样深入人心。

七、布置作业

1、林冲在迫害面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一忍再忍,他能算个英雄好汉吗?根据课文,谈你的认识。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2、结合下一课时学案,继续研读鉴赏课文。

八、板书设计

<一> 情节结构

序幕(1-): 沧州遇故人

开端(2--5): 酒店闻密谋

发展(6--9): 接管草料场

高潮结局(10-12):杀敌山神庙

<二>

忍------------现象

缘由 主题

九、教后反思

下载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练)(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5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练)(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设计 2012级在职研究生 李红香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3、学......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人教版必修五.doc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中刻画人物。......

    高中语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29 新人教版必修5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目的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

    2018高中语文小题狂刷0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5.

    狂刷0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赍发(jī) 玷辱(diàn) 收讫(qì) 栖身(qī) ....B.仓廒(áo) 庇祐(pì) 拜谒﹙yâ) 碣石(jiã) ....C.掇开(du......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五篇范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高二语文必修五学习】 时间:9月1—3日 【课 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的】 1、把握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 2、准确把握林冲这一人物形象。 3、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解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解读 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①话说:说书人说长篇故事,在每段的开头都用“话说”这个习惯语表示提起,写章回小说的人,一般也把它用到每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1(推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考纲要求】 1.明确小说的要素,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能分析小说故事情节和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能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