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班教育案例
大班教育案例:站在孩子的角度
案例描述:
午餐后,孩子们拿着绘本《你在笑什么》,到走廊的座位坐下看书,这是最近几天,我们班午餐后的活动,下周会在班上举行《你在笑什么》绘本故事的班级比赛。孩子们对此非常有兴趣,所以看书时也格外的认真,有的孩子自己小声的读着故事,有的孩子和身边的好朋友一起读故事,还有的孩子和身边的伙伴分角色读故事。我徘徊于教室与走廊,关注着每一个孩子。
忽然我发现辰辰正盯着我看,我便走到他身边,问他有什么事情吗?他支支吾吾地对我说:“老师,我想看我今天带来的身体奥秘的书,可以吗?”因为我们班即将开展关于身体的主题,所以请孩子们带来了与身体有关的书籍,辰辰带来的是一本很大、很豪华的百科全书。我担心如果给他去看自己的书,其他的孩子也会争着要看,那么原本安静有序的饭后活动会被打乱,而且并不是每一位孩子都带了书来,所以我拒绝了他,我回答:“辰辰,现在是看绘本故事的时间,这个故事你会说了吗?”他摇了摇头,“那请你现在继续看看绘本故事,以后我再请你去看你带来的书,好吗?”小家伙有些失落,但还是很听话的点了点头。过了一会,我再到走廊时,发现辰辰跪在地上,和旁边的小伙伴打闹的不亦乐乎,我连忙走过去,问辰辰:“辰辰,请你告诉我现在是什么时间?”他撅着小嘴说:“是看书时间。”我再问他:“那你为什么要跪在地上和别人玩呢,故事会了吗?”辰辰把头低下去,小声地说:“我已经会说了,不想看了,你又不让我看我带来的书。”听了这话后,我突然明白了,他是看书时间长了,觉得太无聊了,这样一想,我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是的,我没有想到,辰辰是第一个出来看书的,其他小朋友也许看10分钟去散步,他大概要看20多分钟,才能去进行下个活动,会觉得无聊是肯定的,换做是我,我也该和别人聊天去了。我弯下腰问他:“辰辰是觉得无聊了吗,这样吧,请你把《你在笑什么》的故事说给我们听,如果你会了,我就请你去拿带来的书,好吗?”小家伙立刻点头。果然,这个故事他已经会说了,我也履行承诺,请他去拿了自己的书来看。当他拿来自己的书后,很多孩子都表现出很想看,看到自己的书那么受欢迎,辰辰很开心,还和同伴们介绍呢。我问他愿不愿意到前面,将书展示给大家一起看,他立刻就回答说:“好啊!”然后就拿着书在大家面前大方的介绍了起来,而我就在一旁帮着他,在不懂的地方,适当的做出解释。看到孩子们一个个开心又认真的模样,我也自然的跟着一起笑了起来。
案例分析:
《指南》中提出,幼儿园及老师应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这之前,更要了解儿童。在幼儿园,老师是孩子一切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而我却在真正应用时,忽略了这些。只是在孩子活动时做了领导者,却没有真正的去理解孩子。对于已经听过看过的故事,孩子确实很难再有太大的兴趣,然而新鲜的事物不仅是对孩子,对成人也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所以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也应放在自己身上去想一想。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要耐心等待,不要急于干涉儿童。教师不应当以自己的智慧代替儿童的智慧,更不应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儿童的想法。而是应当在活动中,引导并鼓励儿童自己进行活动。孩子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当然,对于儿童的有害的表现,应毫不犹疑地去制止。大班的孩子,学习新知识当然很重要,但常规更是重中之重。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有所规划,而作为老师,我也已经习惯安排孩子的时间及活动内容。这样的行为,显然影响了孩子在活动中的主动性。我通过这次的事件,彻底地体会到了我所做的不合理,也第一次学会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看事情。
在上述的活动中,从午饭后孩子们起初的阅读绘本故事活动,到后来孩子们一起看身体奥秘书的活动,我先以一个领导者的身份带领孩子开展活动,之后我以一个引导者和观察者的身份为孩子创造一个自主、灵活的环境。起初的“自由活动”时间,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个别孩子的活动意愿,随即顺应其个体需求,并引发了群体的活动意愿,充分体现了对儿童的尊重。
我想孩子们对于身体奥秘有高度的兴趣,是因为这个主题在老师的宣传下,让孩子们有了去探索的欲望,也是因为这与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开始的活动中,我虽然时刻细致地关注着孩子的表现,但并未有参与。当孩子们在活动中有新的想法时,我应先考虑孩子的想法是否可行,而不是一味的否决,当孩子们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我应做到耐心等待,适当的提醒帮助。当孩子们有了新的发现,自主地获得新知识时,我及时成为孩子们的伙伴,为他们鼓劲喝彩,充分展现了对儿童的热爱。之后的活动,进行的非常顺利并且气氛热烈。而正是因为这种溢满关爱和尊重的环境,激发了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与同伴交往与共享,并使幼儿能充满自信,对学习更加有主动性,更加有兴趣。在自主学习的喜悦中建立自信心。孩子们的这份喜悦和自信同时也感染着我,从孩子们那里细细品味那份精神快乐。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幼儿园大班教育案例
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幼儿园大班教
育案例
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案3篇
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案3篇
一、体育游戏:四人三球真好玩
活动目的
让幼儿熟练掌握双手滚大球动作,提高其动作灵敏性。
活动准备
大球三个,场地布置
活动指导
1、热身运动;
2、介绍玩法;
将全体幼儿分为若干组,每组四
人,其中三人各持一个球分别站在角上的区域内,一人为裁判兼候补队员,站于中间圆形区域内。裁判员说:“开始!”三人同时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用双手将球滚向前面的人,然后立即转身接住另一个人滚来的球。如此连续快速地滚球,直至其中一人来不及接球,此人为失败者。这时裁判叫道:“停!”失败者与裁判交换位置后,游戏继续进行。
3、交代规则,提醒幼儿;
4、幼儿游戏,教师多做示范,帮助幼儿理解有关规则,待幼儿熟悉游戏后,可把场地改为方形,进行5人4球的游戏。
大班体育活动:我是小小解放军
活动目标:
1、学会匍匐前进的动作要领,提高幼儿爬的动作技能。
2、发展幼儿的全身协调性和柔韧性。
3、培养幼儿之间友爱互助,克服困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尼龙绳结成的网3张、山洞3个、平衡木3条、小红旗3面、椅子若干、2、磁带、录音机
3、布置好场地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幼儿随音乐“健康舞”跟老师一起做准备运动,老师自编动作。
基本部分
1、老师一边讲解匍匐前进的动作要领,一边示范。
2、幼儿练习匍匐前进,爬过用网搭成的通道,老师个别指导,然后请做得好的幼儿个别示范。
3、比赛游戏“我是小小解放军”
老师讲解规则:今天我们来做解放军,学习解放军叔叔过草地。每次每位幼儿先走过平衡木,然后爬过网道,钻过山洞,绕过椅子跑回队伍,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并站到队伍的最后面,第二
个小朋友才能去。比赛依次进行,哪个队伍最后一名幼儿最先拿到红旗的为胜利。
结束部分
幼儿随音乐跟老师做放松运动。
大班体育活动《蚂蚁搬家》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架空的竹梯上进行手脚爬,提高自身的协调力量。
2、能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难度适合的材料进行活动。
3、能主动参与有挑战性的活动,并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竹梯两架;沙包若干;塑料筐若干;轮胎四个;“蚂蚁的家”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蚂蚁郊游操”
二、基本部分:
1、模仿蚂蚁的爬行。
2、练习在竹梯上爬行。
3、请幼儿示范爬行的要点,幼儿
知道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4、游戏:蚂蚁搬家。
请幼儿想办法把家里的食物搬到新家里,而且不妨碍爬行。
介绍搬家路线,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难度适合的路线爬行。
教师重点保护在架空竹梯上爬行的幼儿。
三、结束活动:
1、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幼儿体验挑战带来的快乐。
2、放松活动:今天小蚂蚁都很累了,我们互相拍拍身体,放松一下吧。
第三篇:大班案例分析
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分析
案例:
在一次生活活动中,我向小朋友说过,水是一滴一滴的。然而有一天,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外边下起了雨,张子涵小朋友突然手指着外面,对我说:“老师,水怎么不是一滴一滴地在外面地上的啊?”我突然蒙住了,这时其他小朋友也都望向了窗外,都叽叽喳喳地问了起来,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对他们说:“这个问题老师也不知道,今天回家后我去问一问小水滴,然后再告诉你们好不好啊?”“好!”他们都高兴地答应了。
过了一天,我查好了资料,正好又赶上下雨,于是我告诉他们:“那些可爱的小水滴从天上来落下来,他们最终要回到大海妈妈的怀抱里,但是妈妈的孩子太多了,他们不能一下子都回家,只能有一些小水滴宝宝拥抱在一起落到地上,从泥土里回到妈妈的怀抱。”小朋友都听得很认真,他们也知道小水滴落在地上是要回家了,所以他们不是一滴一滴地了。分析:
最近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自学,让我受益匪浅。《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此外,《指南》还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首先,要尊重每个幼儿,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幼儿能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其次,做好科学的教育评价,理解幼儿,这是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当孩子犯了错,教师要以慈母般的胸怀理解孩子,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责骂孩子。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孩子不会不明白的,老师要去用合理地方式让孩子去明白,而不是责怪孩子,更不能去和别的孩子进行对比,这样会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
最后,要有多样的教育形式和途径,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尤其是环境,这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将“美”的事物都展现给我们孩子,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让幼儿每天都有好心情。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金子”,这就看做老师的会不会去挖掘,这就要我们教师要有双善于发现的“眼”,善于挖掘的“手”,教师在挖掘之前首先要付出代价,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舒适、和谐、美观的外在和内在环境。
小朋友对于小水滴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他们的脑海里面,看到下雨,他们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小水滴,但是他们发现小水滴不是老师所说的一滴一滴之后,就产生了疑问。
幼儿科学发展的核心就是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探索能力。我们应该充分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正确的引导幼儿去自主的发现、观察和研究。不应该为了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强化灌输。我们应该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这个时候,我没有及时地去回应他们,因为我不想敷衍了事,给孩子一个错误的映像,于是我回去专门查了资料,然后把水循环这件事情用拟人化地手法告诉小朋友,虽然不全面,但是能够让宝宝有一个正确地映像,以后对水循环这件事情更容易接受。
虽然孩子们还小,然而我们也要给与孩子尊重,不能随便的敷衍,孩子们都有尊严,教师应该给予孩子的是尊重!
第四篇:大班案例分析范文
大班案例分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实录:班里有个叫张琦钰的孩子,一直让我很头疼。每天都有好多小朋友来告他的状,而且,“罪状“也是十分齐全,有打人,骂人,抢小朋友玩具,弄小朋友衣服、头发等,我感觉,每天在耳朵里,都总是听着张琦钰的名字。我尝试很多办法来教育他,谈心说服,严厉批评,让他转换角色,体会其他小朋友的心情都没有什么明显效果。我尝试和他的家长多交流,找出原因。经过几次谈话,感觉到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表示无能为力,而且基本已经放弃,认为孩子是无可救要的。我意识到,原因就在于此。家庭、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对他的排斥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他也对自己放弃了。一个对自己不报希望,心里没有爱的孩子,又能期望他有什么表现呢?我抛弃了自己先前对他的所有认识和评价,开始关注他,重新了解他。
发现一:区域活动结束后,张琦钰收拾好玩具后,看到地上有纸屑,拾了起来。我立刻在“小星星时刻”,向全班小朋友介绍了他维护班级卫生的好行为,让全班给他鼓掌。在为他贴小星星时,告诉他老师很喜欢他这样做,还亲切的抱抱他。
发现二:早晨,张琦钰通常来校很早,帮助老师整理图书,从大到小整理的井井有条,还照老师的样子,把破损的图书全部粘好,晾干,然后摆放整齐,很有耐心。我决定抓住他的这个“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他。我选他做班级里的小小图书员,负责班里所有的图书的整理、发放和保护,他干的可认真了。而且通过图书的桥梁,与小朋友交往的也十分愉快。发现三:区域活动中,在智力魔珠游戏中,张琦钰拼的又快又好,而且还帮助新来的小朋友温佳奇,教她怎么玩,小老师做的十分好。当天的评价活动,温佳奇就讲了张琦钰帮助自己的事,还有几个小朋友说张琦钰改正了错误,现在很棒。我看到了张琦钰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我也看到了张琦钰以后会越来越好。分析与思考:
通过张琦钰这件事,我深深感受到,教师正确的看待每个孩子有多重要。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而幼儿教育又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现在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就意味着孩子的启蒙教育重任落在了教师身上。我们在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老师,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施教。当他们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儿童个性健康发展。21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机遇,充满竞争的世纪,要将孩子培养为社会的栋梁,祖国的未来,儿童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要努力探索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怎样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充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他们以信心,使他们茁壮成长,早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第五篇:大班案例反思
大班教学案例反思
大班下学期,孩子普遍感到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这种长大的感觉,引发了孩子模拟做小学生的愿望。他们背起了小书包。但是背书包已经不能满足孩子要当小学生的渴望。“艳华老师,小学里有班长对吗?”“小学生一直考试吗”“ 艳华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考试呀?”李乐还说:“我姐姐的书包里有很多书,有许多本子,还有词典呢!可是我们的书包里只有一点点。”......面对这么多问题和好奇,“我要上小学”的主题就这样产生了。
观察实录:
为了让孩子更能体验小学生的生活,我们参观了中心小学学校,孩子们发现了许多小学和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琪琪发现了小学里分男厕所、女厕所,而且男女厕所的布局也是不一样的;亮亮发现小学的操场特别大、小学生自己打扫卫生;浩宇发现小学里有课间十分钟,他们在跳绳、跳橡皮筋;宝旭说我们没有班长,小学里有班长,我们能不能也有啊;彤彤发现小学生戴红领巾……
行为分析: 1.孩子有非常强烈的做小学生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带孩子实地参观了小学,满足孩子做小学生的愿望。2.能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讲述。3.孩子们能认识一些基本常识。
教养支持: 1.子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我们带孩子去参观了学校,让幼儿更加了解小学,在参观中,孩子们发现了幼儿园与小学的许多不一样的地方,也解决幼儿的质疑。“红领巾什么时候带”“中饭在哪里吃?”“几点上学,几点放学”等等。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他们向小学的哥哥姐姐提出各种问题,亲密的交流,而我只是一个参与者,给予幼儿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使幼儿体验到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美好情感。而最终让幼儿了解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盼望作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2.在幼儿园也可满足幼儿做小学生的愿望。如:在区域活动中模拟小学生课堂,让孩子想小学生一样上课。每星期选个班长,满足孩子想做班长的渴望,并了解小学的班长负责什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