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发展变化(共5篇)

时间:2019-05-14 20:2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发展变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发展变化》。

第一篇: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整三十年了,回眸这三十年,祖国变化非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篇。我们党的面貌、我们祖国的面貌、我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向上看,我们的宇宙飞船载杨立伟在宇宙间遨游,我们的常娥一号正在探察月球。向下看,1990年我们迎来了香港的百年回归,相继澳门回归,今年北京将举办奥运盛会。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变化更是一日千里,政府取消了几十年来的农业税,又将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啊,让我用心底的强音高呼: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我永远热爱你,永远捍卫你,只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有这繁荣昌盛的今天。祖国的变化说也说不完,只谈谈身边。以我身边的事来说,经常听父辈们谈起,以前的生活,人口增房子不增,各家的房子不仅破旧,而已变得外面高里面底,每逢下雨,雨水就灌进屋里,本来就不高的房子,每家的屋里还都架了一个二层阁楼放东西,夏季狭小的房间里闷热无比,晚上大家都拿着凉席到外面席地乘凉。因为我们东侧是一条臭水河,蚊蝇在外面纵横,乘凉时还得忍受蚊子咬、苍蝇叮。狭窄的胡同里根本没有活动的场地。三十年前粮油还是票证供给,想吃花生瓜子要到春节才有供应。那时谁家要想更换一辆自行车或买件新衣服都要攒好长时间的钱。

现在,我们村的破旧平房早已不见,原来的臭水河已是宽敞的马路,周保险公司银行等大型企业都落户在这里,村里近2000户居民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面积由原来的几米到现在的十几米甚至几十米村旁的林荫路、绿树成茵、四季如青,附近购物有超市、有菜市场,办事有银行,办事处一站式服务大厅。夏天我们坐在门口的椅子上聊天乘凉,聊我们的幸福生活,聊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冬季的晨曦,我们在公园散步,沐浴着清新的空气,聆听着树上的鸟语。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过去人们很难下馆子,如今过节下馆子也成了普通老百姓的寻常事。“现在,人们想的可不是省钱,而是省心。”杨大诚说,近年来,从巴城餐饮业的火爆就可明显地感觉到下馆子、上酒店的人多了,而这在改革开放前,是很少见的。现在不仅喜宴、寿宴在酒店吃,就连年夜饭也在酒店吃了。绿色时代:吃出营养健康

进入21世纪后,食品越来越丰富,超市里各种粮食及熟食、肉、蛋、鱼、蔬菜、水果、牛奶、饮料等应有尽有。人们不再追求吃饱吃好,而是开始讲究饮食结构、营养搭配。现在人们的饮食习惯已发生了质的变化,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取代了昔日的大鱼大肉,从吃多吃好到吃少吃精,从细粮为主到粗细搭配。现如今,多元化的饮食结构促使人们崇尚健康、科学的饮食生活,健康饮食观念在寻常百姓家也得到体现。

还有一个变化:流行吃粗粮。罗克莲说,以前红苕、洋芋、窝窝头等都是穷人家的主食,现在却备受城里人追捧。大家吃肉吃腻了,转而吃点粗粮,不仅能换换口味,关键是粗粮能清洗肠胃,有利健康。我们不仅在环境上、住房条件上有了巨大的改变,在生活上、衣着上、交通工具上也有了极大的改变,现在我们大家衣食无忧,用大家的话说:我们现在是天天过年、穿衣早已改变了过去穿工作服的日子。原来,我们的出行工具最好的也只是自行车,而今,我们的村子里,许多家庭都买了摩托车,节日里带孩子们出去玩,有了私家汽车,便可以到远处去,体验大自然的秀美。

数年前的农村人穿着以灰、土、黑三色为主,布料大多是自家织的老粗布,偶尔有人穿件“涤卡”之类的衣服,大多会引来同龄人羡慕的目光。再说那时候一件衣服从新到旧,常常是这个穿过那个穿,穿到衣服破烂不堪,也舍不得扔掉。如今,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谈起现在农村青年人的穿着,父辈们说:“以前农村大部分人都穷,哪有钱来打扮啊。如今,我们也能跟城里人一样打工挣钱,为啥不把自己打扮得精神一点呢。”

行,从步行到坐小轿车。过去在农村有这么一句顺口溜:“雨天似胶,晴天如刀,走路闪腰,骑车摔跤。”如今农民的出行条件有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的出行变化见证了新农村的新生活。

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黄金岁月”,也是很多人改变人生命运的“黄金岁月”。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对于七十年代末出生的我们这一代来说,可谓感受最真,情意最切,体会最深!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中国老百姓财富不断增长的三十年。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对比,都折射出时代沧桑的变化。

先说衣和食,在过去条件艰苦的日子里,人们对衣食的要求仅仅是“吃饱穿暧”。仅此而已,别无他求。就是有想法也没那个经济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了。身上衣服的颜色变得鲜艳了,款式也更新颖漂亮了。民以食为天,从最初的吃饱饭到过年时有了大鱼大肉,再到现在的追求低热量,低脂肪,全面营养和健康科学的饮食方式。同样是吃,现在与三十年前比,真可谓是天壤之别。再说住和行,三十年来,关于房子,有太多的变化。从木板房到水泥房,从平房到楼房,从福利房到商品房……我们的房子换了一次又一次,越换越好。人们的出行从最初的步行到自行车的大量普及,从最初不发达的公交到现在无处不至的出租车。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代步工具选择更多了,摩托车,电动车,还有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交通的变化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和快捷。

最后还想说一说通讯的变化。在我儿时的时候,人们相互之间联系主要靠写信,有急事只能发电报。进入九十年代,住宅电话开始在家庭普及起来。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流行BP机,有了最初的大哥大。写信,发电报这些原始的通讯方式逐渐被淘汰了。跨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移动电话的逐渐普及,曾经流行一时的寻呼机又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就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其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还有很多很多。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我们告别旧时代的一缕春风。

上世纪70年代,呼应全民“蓝、灰、黑”的服装色调,一水儿的五层灰色居民楼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住宅。除了一些极少数的“单元楼”,人们大多住在没有独立厨房、卫生间的简易筒子楼、平房和大杂院里。

八九十年代,国家“房改加危改”政策相继出台,百姓开始迁出陋室,搬入新居,更宽敞的住房面积,更精美的装修,标志着一个新住房时代的开始。

进入新千年以来,现代人也更加全面地关注居住环境,对“家”的追求不再拘泥于面积、楼层这些硬指标,而是融入了更多舒适、健康、自然的元素。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世界上任何一个重大事项不能没有中国的参与,我国越来越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以及四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踩在脚下。改革开放的 30年,我们国家在进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听爸爸妈妈讲,他们小的时候,生活非常困难,吃饭用粮票,买布用布票,很多商品都凭票供应,有时为买生活用品需排很长时间的队,吃的是玉米面,只能在逢年过节时才能吃上大米和肉,只能在过年时才能穿上新衣裳。对此,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衣食无忧,每天的生活都像是在过节一样,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学习查找资料,可以在计算机上玩游戏,享受网络世界带给我们的快乐,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卫星,是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宇行员出舱,而且顺利返回;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而今年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我们的体育健儿更是一举夺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骄人成绩。

改革开放的30年,是辉煌的30年。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努力把自己造就成祖国有用之材,将来用我们的双手建设伟大的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更加强大,更加美好。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改革开放30年

现实表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在具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全民富裕。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不仅仅是因为今年是奥运年。我们更需要记住的是今年还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大年。改革开放可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创举,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普遍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三十多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体育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这三十年来有许许多多的成就与成功是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的:香港、澳门的回归,北京市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神

五、神六发射成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长江三峡等等不胜枚举。着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于我们有一个伟大的党,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国策,并且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才取得了如今的成绩。回顾这三十年来的巨变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新中国在刚刚成立之初,在各行各业百废待兴之时,却遭受了“十年浩劫”的洗礼。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中国再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这样一个岔路口许多人在彷徨犹豫。不知道中国改走怎样一条道路。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睿智的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策略。这犹如一声春雷惊醒了整个中国,也激发了广大中国人民迅速的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的决心与信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中国在过去30年间,那些政府能力弱而政策不佳的国家,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5%,那些具有良好的机构能力和良好政策的国家,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约3%。这说明政府能力对一个国家的进步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否拥有一个有效的、卓越的政府对于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完成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当前中国是否拥有一个有效且卓越的政府呢?或者说当前我国政府能力水平究竟如何?

中国政府能力就是指现代国家政府,在既定的国家宪政体制内,通过制定和执行品质优良、积极而有效的公共政策,最大可能地动员、利用、组合、发掘、培植资源,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广泛而良好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理性地确立社会普遍遵从的正式规则并积极引导更为广泛的非正式的社会规则,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形成有效调节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制度及其机制,进而在比较的意义上促进国家快速、均衡、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有效性是政府能力的核心概念。

1984年1月24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杨尚昆和广东省省长梁灵光和原省长刘田夫等同志陪同下,来到深圳视察,受到特区建设者的热烈欢迎。邓小平说:办经济特区是我提倡的,中央定的,是不是能够成功,我要来看一看。他亲眼目睹了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发生的变化,对深圳日新月异的建设面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经过深思熟虑,邓小平写下了“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的题词

邓小平的题词在海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不仅充分肯定了特区的建设成就和发展方向,同时为有关特区的争论作了权威性的总结,从而围绕着要不要办特区、办特区是对是错这个长达四年的是非之争,有了旗帜鲜明的结论,此后对深圳发展道路的争论逐渐沉静下来了。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建立经济特区是困难重重的,因为当时中国思想还是很保守的,对西方资本主义还是很抵制的。要让西方人突然进入中国投资建厂无异于与社会主义作对一样。这无疑是很为难的事情,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也是一个问题。而小平同志却一语中的“市场经济不一定是资本主义特有,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先进方面,社会主义也可以拿来借鉴,总之不管黑猫,黄猫逮到耗子就是好猫”。在小平同志极力主张下经济特区办得很成功,全中国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开始迅速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快和深化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在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了新的进展和发展方向。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发展是硬道理。建设小康社会,中心任务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小康社会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发展是包括经济和社会在内、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我们讲发展是硬道理,讲的是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我国跟其他后发展国家一样,走的是一条“政府主导型”的发展道路。二十多年的爆发式的持续的经济增长证明了我国政府是一个强大的有能力的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978年的时候为3624.1亿元,到1997年为74462.6亿元,2001年为95933.3亿元,2002年为102398亿元,2003年为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运算,我国国民生产总值20多年来增加了近8倍。在1978至2003年20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0%左右,其他几个主要国家GDP年平均增长率为:美国2.7%,加拿大2.6%,日本3.3%,印度5.2%,法国2.1%,英国2.2%。对比后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

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尽管我们的经济结构比例还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但是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却显著高于它们。而且,我国农业增速远远慢于GDP增速,工业、服务业却高于GDP增速,这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扩张期。第三、利用外资数额大幅增加。我国已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世界排位前500名的跨国公司已有近四百家在中国投资。美国9〃11事件和安然事件,促使大部分国际资本撤离美国,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资本聚集的中心。这些外资的引入,不但使我国获得了相对稀缺的资本,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机制和管理经验,同时也意味着广阔的国际市场。

第四、坚强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的凶猛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几个回合就把亚洲“龙”和“虎”打趴下了。它震荡着亚洲,牵连了俄罗斯,甚至影响到远在大洋彼岸的巴西、美国。离风暴中心最近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中国对外贸易承受了巨大压力,利用外资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市场疲软,消费不振,通货紧缩现象日趋明显,外有金融危机影响,内有通货紧缩作祟,为挽危局,政府叫响了“积极扩大内需”的口号,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人民币不贬值、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提高出口退税率、依法治理金融,强化监督管理等等。中国经济成功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中国政府进行的“技艺高超的宏观经济管理”使中国成功的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第五、成功加入WTO。加入WTO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国将在一个更为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下,以平等的条件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中国人均资源少,人力资源丰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后,在寻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提高对外依存度,无论从战略利益还是当前利益出发,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非常有利。而且,WTO的共同规则还将对稳定我国多边外贸关系、减少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深化,同时国家之间的竞争达到白炽化的程度。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尽管我国的经济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们已经能够挥洒这把双刃剑,做到趋利避害,利用国际市场的各种资源条件,同时避免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的不良影响,成功地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

第二篇:改革开放40周年教育发展变化

今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

这是中华民族和新中国历史上令人难忘的很不平凡的40年。中国的发展在短短40年内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两三百年所走的路,并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抚今追昔,我们深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个历史性巨变又是多么不易。

40年前的中国,正处在严峻的困境中。那时候,“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刚刚结束,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不仅成堆,而且如山,人们的思想一时相当混乱。该怎么办?人们不禁要问。“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严肃而尖锐地提到人们面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自信、有智慧、有能力,从容应对,通过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前进,走出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路。这就是:果断地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划时代决策,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端正思想路线着手

实行这样一场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改革,面对千头万绪的问题,应该从哪里着手?俗话说:牵牛要抓住牛鼻子。中共中央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下决心抓住端正思想路线这个“牛鼻子”,作为打开改革和发展新局面的突破口。

为什么把端正思想路线作为突破口?因为人的行动都是以思想为指导的。如果仍习惯地受着过时的乃至错误的思想束缚,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甚至把新事物当作异端,那就谈不上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如果让各种错误思想自由泛滥、得不到遏制,或者让各种不同意见长时间争论不休、议而不决,那就会陷入“空谈误国”,不可能万众一心地“实干兴邦”,也就谈不上发挥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甚至会误入歧途。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教训有过不少。环视宇内,类似的事也不少见。

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时就指出:“‘两个凡是’不行。”“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夜,全国范围掀起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但由于它同“两个凡是”相对立,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所以这场讨论万众瞩目。这场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长达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的思想和政治准备。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际上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中尖锐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

“解放思想”,当然绝不是随心所欲地胡思乱想,它同“实事求是”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因为错误的思想,无论是“左”的还是右的,还有陈旧过时的思想,都是脱离客观实际的。只有从那些不符合实际的错误或陈旧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使思想认识回到实际上来,做到实事求是,也才敢于从实际出发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研究新情况,大胆地开创新局面。

邓小平同志正是在这次讲话中提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从而吹响了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前进号角。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带来一次思想大解放。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到处热气腾腾,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但如果亿万民众没有形成这样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局面,如果不能把蕴藏在人民之中的无穷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就无法想象中国能在以后40年中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高举旗帜和深化改革

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的新路后,应该举着怎样的旗帜前进?改革开放的目标是什么?这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对这些问题的总回答。

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面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的大旗就这样高高地举起来了。

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的含义十分明确:第一,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绝不是其他什么社会。后来,邓小平同志又说:“我们大陆坚持社会主义,不走资本主义的邪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第二,中国的事情一定要按照中国的实际国情来办。别国的建设和管理经验,无论是苏联的还是西方国家的,只要是有益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都可以而且应该学习和借鉴,但决不能照抄照搬。中国的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的认识也有个发展过程,要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要与时俱进。因此,必须在实践中善于对问题进行分析,不断进行合乎实际的大胆创新,这样才能使思想认识保持发展活力而不僵化,使指导建设和发展的方针政策措施保持科学性和正确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面十分鲜明的旗帜,它不是任何人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高举这面旗帜,就使中国人民在前进中有了共同的明确方向,有了共同的判断是非的明确标准。

实现这个目标,自然不可能一步就达到。中国共产党不是只限于应对面前的种种具体问题,而是以战略眼光和宏伟气魄,高瞻远瞩地立足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提出自己的发展战略,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全国人民随时都清楚中国是在怎样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正处在怎样的历史方位,明天会迎来怎样的更加美好的未来。这种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强烈信心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共识,因为大家在实际生活中看到中国发展的大局势确实如中国共产党所指出的那样一步步向前发展。而这种亿万人的强烈自信反过来又化为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动力,推动党和人民事业迅猛发展。

为什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能够在不长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关键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邓小平同志把改革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革命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所以,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同志从改革一开始就把改革的对象、目的和意义说得很清楚。他指出:“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这段话很重要,也很明确。也就是说,要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那些已不能适应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方面和环节进行深刻变革,从而为我国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经济实现繁荣和社会继续进步开辟广阔道路。

进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只能到实践中去探索,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及时改正,做得不够的就加以补充,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就加紧研究,如此一步一步向前发展。

改革从农村起步,然后发展到以城市为重点的多方面改革。改革初期,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边实践边摸索而逐步提出的几项重大方针政策,对于打开改革局面以及保证后来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关键性意义。一是提出停止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二是提出打破生产上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发展、先富裕起来,通过“先发”带“后发”、“先富”带“未富”,最终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三是提出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下,发展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四是提出实行对外开放,积极而稳妥地利用外资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学习和借鉴外国经营管理的有益经验。

以后,十三大强调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过去实行多年的高度集中而忽视市场作用的计划经济体制;十五大又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定下来,并把非公有制经济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如此等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

事实充分说明,中国的改革一直是在通过总结新的经验、采取新的措施而不断推进和深化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一直是在通过确立新的体制机制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和举世瞩目成就最重要的政治和制度保证。

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坚持实行改革开放两者的关系是什么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改革开放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总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动摇,又坚持从中国国情的具体实际出发,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防止“左”、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又警惕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正确方向和既定目标万众一心地持续奋进。这也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在40年这样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奥秘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十八大一结束,习近平同志就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习近平同志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中国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将在为期不远的“两个一百年”到来之时分阶段地变为现实。这是庄严的使命,既气势宏伟,又实实在在,没有丝毫夸张。

习近平同志又提醒大家八个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而深刻地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敏锐而科学地分析世界大势,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这是中国各族人民亲身经历并深切感受到的。

事实表明,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隆重举行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同志在大会报告中响亮地宣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到来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紧密联系。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已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剧变。

面对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既立足国内又放眼世界,领导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到既坚持又发展,既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又致力于推动世界的进步。在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

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也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初心”,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使命”,在新时代来说,就是要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推动世界人民形成命运共同体。

在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不禁感慨万千,不仅深情缅怀为今天的前进奠下坚实基石的前人,又深感可以告慰前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40年走来不易。以往在国际国内异常复杂的环境中,我们不知遇到过多少困难和挑战,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这些问题总是一个又一个得到解决,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还会遇到种种可以预料或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可以肯定地说,这些问题必将同样得到解决。

发展永无止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好,坚持改革开放也好,都是长期的日日新、又日新的伟大事业,永远在路上,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定能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中国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原标题:历史巨变从何而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讲述1】改革开放前一声“春雷”,高考改变27万青年的命运 1977年10月,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河南省各个小村青年之间“疯传”:教育部不久前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学习!读书!参加高考!”成为当时有志青年的统一选择。然而,当年报考人数不少,据统计有570万,但录取人数为27万,录取率仅为4.7%。

“我们当时上大学,由于全国高等教育规模很低,导致在某一个区域里,有一个人能接受高等教育,就很不错了。”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能够接受大学教育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在刚刚恢复高考的十几年时间里,由于大学录取比例低,而中专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国家统一安排工作和转为城镇户口这两个条件,不少优秀的青年选择报考中专,成为国家包分配的中专生。这批中专学生包括四个领域:工商财、农林水、医卫、师范。一度出现中专比本科更“吃香”的局面。

“这种现象概括来说,就是我国的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匹配的。”宋纯鹏介绍,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建设的各行各业都继续人才,只要有一些文化基础的青年,到了工作岗位上,都能在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当时的中专教育也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讲述2】高等教育变大众化,出国深造、读研成“标配” 随着大学开始扩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现象逐渐不存在了,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看来,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有需求、有愿望想要上大学的学生,只要努力学习,基本都可以满足“上大学”这个愿望。

“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素质建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宋纯鹏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针对教育结构进行调整,从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到高等教育,均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人才需求的规模发生了变化。” 如今,提及深造,大家的认知不再局限于本科教育,更多的大学生把出国留学、考研、读博等当做了寻找一份好工作的“标配”。

据统计,到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5万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3万人次留学人员在华学习,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此外,我国高等教育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比例达20%,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对话】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大背景下,河南乃至中国教育取得了哪些成果、目前面临有哪些问题?两位校长在全国两会期间,就此话题与大河报记者进行了深入探讨。成果丨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发展“天翻地覆” 提起改革开放40年教育取得的成果,宋纯鹏用“令人震惊”来形容。他介绍,建国初期,全国高校很少,当时主要的教育任务是“扫盲”,到处办夜校,忙着“扫盲”。随着改革开放,高考恢复,我国的教育发展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全覆盖,而高等教育,则实现了大规模发展。

宋纯鹏介绍,高等教育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有两个节点性事件:1993年,根据国家需求提出,到21世纪,我国要建100所可以与世界竞争的大学,称为“211工程”;1998年,在北京大学100年校庆,江泽民总书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提出“985工程”。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又提出“双一流”大学建设,从规模、质量、人才培养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所有这些建设,就是为了让高等教育能够适应并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使中国的高等教育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依然具有吸引力。

同样的话题,张改平则用“天翻地覆”来形容。他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发生的巨大变化是毫无疑问的。就义务教育来说,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使得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得以提升;就职业教育来说,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问题丨别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义务教育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 经过40年的发展,当前教育是否还存在一些问题?

张改平介绍,目前教育上面临的一些问题,与供给侧改革密切相关。比如义务教育方面,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农村地区、边缘山区,依然缺乏好的教师。义务教育虽然是基础教育,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甚至同一座城市的不同城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宋纯鹏也表示,过去,农村娃可以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但如果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那么农村孩子可能从“起跑线”上就输掉了。所以义务教育的均衡,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教育发展的重点。

建议丨国家对中西部地区高校,释放更多政策空间 针对问题,张改平介绍,中央近期吃台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一份开启新征程、开创新时代、开创新模式的文件,对于如何提升教师荣誉感、归属感,让教师成为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等问题,都做出部署。意见中不仅提出要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障保护教师合法待遇,更提出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呼吁。

“教育在新时代应该有新使命。”宋纯鹏建议,未来,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按照教育规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办事;高校需要特色发展,要有自身优势、有特色学科,要根据区域经济特色需求发展学校特色专业,避免“千校一面”。比如河南大学近年来就根据河南省经济发展需求,增加了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特色学科;此外,针对中西部地区高校,他期待国家可以释放更多的政策空间。针对大学就业率问题,张改平建议,就业率与专业的适合度有一定关系,但同时也是政府、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大学教育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这个基本素质,走到任何工作岗位上,结合单位的教育,很快就能适应。“大学社会、企业、单位,都有培养人才的义务。” 【大事记】改革开放40年教育发展大事记 1977年:恢复高考。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并实施。

20世纪90年代:为应对21世纪人才需求,我国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称为“211”工程。1999年:扩大高校招生规模。

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

200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例首次超过4%。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要求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建立统一的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第三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题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变化 姓名:涂 洁

学号:2011202110152 学院:计算机学院

班级:2011级计算机应用4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变化

内容摘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党在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从此,党和国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来,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辉煌成就,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简单论述了1978年以后的30多年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以及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同时也列举了一些发展过程中随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1978,改革开放,发展变化,综合国力,存在问题

30年弹指一挥,30年沧海桑田。3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以改革实现开放,以开放实现改革,改革与开放形成了发展中的“双轮驱动”,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不仅摆脱了“一穷二白”的生活面貌,解决了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提前实现了小康社会,而且在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国际地位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进步,并成为一个在解决诸多全球问题时不可被忽略的且在当今世界大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世界大国。

一、从身边的生活变化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的概括。之所以把“以人为本”放在第一位,顾名思义,它才应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就应该是以百姓为本,这符合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方针。长期以来,我们的党不断把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落实到百姓的生活起居当中,真正做到了为百姓谋福利、谋发展。在我的老家,当地政府就认真的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精神,现在科学发展观带来的变化可以从百姓生活变化中看出来,科学发展体现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收入水平、教育文化、居住条件、交通通讯、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历程中看出来,可以说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顾过去,我感慨万千。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的童年开始在安徽西北部的农村。

记得小时候每天晚上我们家里都是通过煤油灯或是蜡烛来照明,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手电筒了,自行车是当时家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当时的农村温饱问题已经不再问题了,家家户户每年上交完公粮后都能剩下一年的粮食。但是,当时的生产力欠发展。麦收季节时,每家每户所有能拿镰刀的人全员出动,争分夺秒的抢收成熟的小麦,生怕天有不如人愿;春季耕种时,有牛的人家靠牛耕地,没

全国1500多座煤矸石山,累计堆存30多亿吨,占地超过15万亩;全国74家重点钢铁企业,有18家建在直辖市或省会城市;34家建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国还是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我们每增加1元的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是世界平均的4倍,是日本的6倍。我国生产一吨钢耗水是国际先进水平的10~40倍,开采一吨原油耗水是国际先进水平的6~26倍,生产一吨纸耗水是国际先进水平的3~10倍; 企业的高消耗、落后的生产方式,必然导致高污染。追求片面发展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改革不全面。如户籍制度。户籍制度与市场经济完全相悖离、相冲突,成为“三农”问题的祸根,严重阻碍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户籍的制度安排,使得城市可以无限度地榨取农村的财富、富裕地区可以无限度地掠夺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而无须负责。迁徙自由本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在我国却得到了限制。诚然,实行户籍制度是出于我国特殊国情的考虑,是为了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更好的发展。然而,除了户籍制度,难道没有更好管理方式吗?就像是计划生育一样,日本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密度也远大于我国,日本的发展也很成功。发展不能以牺牲人民的利益为代价,发展是为了人民。在民主化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户籍制度急需改革。

三十年的激荡改革,成绩斐然,暴露的问题也很多。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改革开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生意社.中国“十一五”经济总量超德日,综合国力大提升.中国电力网.2011-3-2 [2]记者集体采写.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东方网-文汇报.2008-12-20 [3]许翠玲.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山东师范大学学士论文.2009-6-6 [4]胡星斗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与问题总结-兼论建立中国的改革开放学,迎接新改革开放时代[J] 《社会科学论坛》2008/11 [5]魏杰.30年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变革———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J].理论前沿,2008/10

第四篇:县法院改革开放30年发展变化

**县人民法院发展变化见证改革开放30年

斗转星移三十年,沧海桑田一念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时期。30年时光荏苒,30年沧海桑田,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人民法院紧跟时代的步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同样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县

人民法院是继1965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县后于1965年7月1日正式建立,现有干警42人,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现有办公综合楼总面积2600平方米,内设纪检组、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立案庭、执行庭、审判监督庭、法警大队、行政办公室、政治处十个机构。

建院初,法院共有干警5人,房子五间,每人一间,连办公带宿舍。到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我院才在原有5间的基础上又接起6间,达到11间。一个堂堂的人民法院,办公室全是土木结构的平房,审判办公场所面积仅有100多平方米,人均不足10平方米,10来平米的办公室却经常拥挤着2、3名法官同时办公。审判庭就跟一间车库一样大,刑事案件的开庭一般都安排在法庭进行,但是大多数民商事案件就只得到处借办公室开庭了。临时布置的审判庭极为简陋,审判法台就是仅有的几张破书桌,没有法椅,法官们就找来几把破椅子充当,当事人和审判人员围坐在一起,无法容纳旁听群众,此间来立案、执行、咨询的人声、走动声不绝于耳,开庭不像是在进行一场庄严的审判,而更像是处在闹市中,庭审的严肃性无从谈起,就连羁押室也只能在法警队的办公室兼用。

冬天取暖靠火炉,夏天一下雨更是满院子的泥泞。一台铅字打字机和一台手动滚筒式复印机承担了全院法律文书和行政文书的制作,书记员记录、审判员制作都是靠纸和笔,写错一个地方都把重新写一遍,审判效率很低。一辆北京 212 吉普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由于车辆不够用,干警外出调查和取证经常是骑自行车前往,最远单程达 40 余里,干警往返一次得两天的时间。没有一个全国正规院校法律专业毕业的干警,法律书籍基本没有,法律知识十分匮乏,干警办案多数凭的是政策的号召,人们的感觉和道德舆论的认同度,办案方式和方法也显得简单粗暴。法院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审判工作的开展,全院干警 11 人,全年审结案件不到 50 件。

伴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法院在30年的改革开放中,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尤其近几年来,人民法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后勤装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几年来,**法院累计投资300多万元,完成办公楼、家属楼、伙房、车库等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配备警用车辆13辆,添置微机 50台,各种办公设备240件,全院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建设取得重大成就.1996年,**法院在上级法院、县委、政府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多渠道筹集资金,终于建成了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四层独立的审判办公综合楼,建成干警宿舍和车库12间,实现了办公区、审判区和生活区的分立,使干警们告别了拥挤、阴暗、土木结构的办公室和晴天灰尘飞扬、雨天满是泥泞的工作环境.法庭从简陋的小桌方凳变成了宽敞庄严的法台法椅,书记员从耳听笔记到电脑速录,案卷也被电脑归档,档案借、调、还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庄严的法袍替代了过去的肩章、大盖帽,体现了中国的法治逐渐和世界接轨。

**法院牢固树立“科技强警”意识,加快了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建设的步伐。到目前为止,该院共投入资金40万元,完成了信息网络建设第一期和第二期工程。**县人民法院互联网站已正式开通上网,该院内部的局域网也已正式建成,基本结束了庭审记录、法律文书制作的手书模式,实现了案件流程管理、人事档案管理、车辆管理、财务管理的智能化;办公现代化的建设,为各项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成为推动全院迈上新台阶的直接动力。

基础建设的发展 为法院整体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为更好地践行“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提高审判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几年来,**县法院党组一班人,带领全院干警团结拼搏,为**县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该院连续七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实绩突出单位,并先后被评为文明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政治思想先进单位、普法先进单位。1998年执行工作被省高院记集体二等功,2006年被省高院评为优秀人民法院,记集体二等功,2007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档案工作优秀单位和先进单位。荣誉室里的一张张奖状、一面面锦旗记载着法院干警为民的热情和生命的奉献,更记记载着改革开放30年中国法制建设的光辉历程。

**法院的发展,是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缩影。“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面对庄严的国旗,**县人民法院的法官们深知:国旗在上,一言一行,决不玷污正义的天平,法律在上,一思一念,决不触犯法律的尊严,人民在上,一生一世,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打造历史和现实寄予厚望的法律、法院、法官之魂。

第五篇: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变化情况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变化情况

一、对外贸易额

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一国/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的出口值(额)与进口值(额)之和。

由表1可知,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从2003年至2008年迅速增长,2008年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所以对外贸易总额出现下降,在2010年后又出现上涨,说明我国对外贸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但仍然掩饰不了其强劲的增长势头。

表12003-2012年1-3月中国进出口总体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

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商品进口总额是大幅上升的,并且不管是对于初级产品还是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总额也都是大幅上升,并且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我国的总进口额中对于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是占很大比重的,近年来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比重在慢慢的下降。初级产品的比重在逐年增加,在初级产品中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燃料两者所占比重较大。从这些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十分发达,对国外产品的依赖程度较大,我们要加大提高自身的生产力,减少对外国产品的进口。

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商品出口的金额每年都在增加,其中工业制成品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很大,且这个比重逐年增加,其中机械及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两者所占比重最大,表明我国的机械技术在不断的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增强。初级产品比重正在逐年减少,表明我国的初级产品生产技术在不断的提高。

表22006-2011中国进口商品结构

金额单位:亿美元

表32006-2011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金额单位:亿美元

三、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是指一定时期内其他国家/地区在一国/地区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从表中可以看出,近十年来日本是我国最主要的进口国,同样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中国的进口额中占了很大比例,但这个比例在下降。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国是美国,同样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在中国的出口额中占了很大比例,但这个比例在下降。与此同时,中国近年来加强了与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并且中国同这些国家的贸易额的比重正在上升,从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同中国台湾的贸易非常频繁,不仅是因为台湾岛物产丰富,也是因为两岸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促使的,中国大陆与香港的贸易也很多,这也带动了双方的经济,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表42004-2011月中国进口国别(地区)

表52003-2012年1-3月中国出口分国别(地区)

四、对外贸易依存度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正在逐年增加,这表明中国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过大。这说明中家在国际市场上缺乏一定的话语权,这会影响对外贸易安全,甚至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08年全球经融危机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中国要发展壮大对外贸易,就要减少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要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对外贸易,真正实现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

下载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发展变化(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发展变化(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共五则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 ——陕西 30年意味着什么? 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而言,30年意味着从呱呱坠地、到学步走路、到牙牙学语、到启蒙教育、再到经历青涩的初恋、再到完成学......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变化 自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施了改革开放,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 变化,综合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不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思想文化方面......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变化 自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施了改革开放,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变化,综合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不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思想文化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展变化情况调查(合集)

    一、关于改革开放对我家乡变化情况的调查 二、调查时间:2012年4月30日———5月1日 调查地点:家中,村街 调查对象:村民,村干部 调查方法:1.上网查询信息 2.村民走访 3.询问村干部......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共五篇)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 我们的家乡坐落在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檀江河畔。檀江不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而且土地丰腴。它面积宽广,人口众多。一代名将蔡锷故......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共5篇)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改革开放对我们家乡的变化 2.改革开放的影响 二、调查地点: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 三、调查方式:走访调查 衣:改革开放前,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林州的发展变化调查

    “红旗渠”故乡的辉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林州的发展变化调查 序 言 为了全面深刻的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林州市的发展变化,本人于2011年10月2日至5日对林州一些典型农村......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情况调查

    关于家乡人们收入构成及其原因调查 暑假期间发现家乡变化很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于是调查了一下家乡人们当前收入构成的主要部分及其变化的原因。经过调查并对改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