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变化

时间:2019-05-14 19:0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变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变化》。

第一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变化

自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施了改革开放,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变化,综合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不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思想文化方面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神舟风物,沧海桑田。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生活越来越好,生活水平越来越像小康水平进发。

以我的所见所闻,我对改革开放的理解,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改革开放变化的理解。

首先,从经济谈起,我国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转化,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建立和完善为基本线索,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着重探索改革开放的目标模式;二是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到本世纪初,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三是从党的十六大宣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来,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实现了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不断完善;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形成了以国家规划计划、产业政策为导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协调运用的宏观调控体系;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和比较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建立。

从政治方面,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推进。比如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每推进一步,政治体制改革也深化一步,从来没有停止过。把政治体制改革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结合起来,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拨乱反正中,彻底纠正过去历次政治运动中发生的践踏人权现象,大规模地平反冤假错案。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发展经济,努力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还允许和支持公民创办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并确定了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身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实行身份证制度,允许公民自由择业包括异地择业;实行依法出入境制度,允许公民出国留学和出境旅游。最近这几年,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努力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些变革,既保障了公民的人权,又激发了中国社会内在的生机和活力。把发展民主法制与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享受到直接的实惠。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中,乡村、社区和企业广泛地建立村委会、居委会、职代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是一大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在广大农村实行了村委会村民直接选举制度和乡镇改革试点,而且在农村普遍实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社区建设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而且,基层民主建设正在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拥护。现如今,大学生村官政策已经普遍下来,官员年轻化,使得村官的素质得到了有效地提高,使得改革更进一步惠及农村。把执政党依法执政与参政党依法参政结合起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把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结合起来,以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把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与公民直接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了公民舆论监督和信访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大功绩,就是重新建立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几年,在党内监督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并且把党内监督与群众举报结合起来,成效显著。特别是媒体介入监督序列,对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把选举票决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完善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形式。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些做法和特点已经使得中国社会在这30年中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那些认为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的人,不仅看不到这些基本事实,而且陷入了自身的逻辑悖论。因为他们解释不了,为什么在一个他们认为“高度集权的专制社会”中,会允许公民在市场经济中自由发展,会出现那么成功的市场体系和经济发展。所以,观察和研究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及其走势,必须立足中国现实,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中国的改革实践。

在思想文化方面,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国人的思想开放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保守了,而是看向了世界,看向了未来,这可以从中国人的衣食住行方面得到很好的体现。中国人从以前的清一色军装到现在各式各样的衣服、各式各样的款式的发型、各式各样的鞋子,都体现了中国人的开放,他他们不再拘束于原来的武装,而是追求时尚个性,追求有个性魅力,还有害怕撞衫。还有中国的衣服也走向了世界,就如那几年唐装流行于世界各地。中国人的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电话都很少见,而如今,可视电话,电脑,各种网络交流是中国人的视野开阔了,特别是现在,互联网已经遍及家家户户,不会电脑的机会很少。还有中国人的风俗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有个节日能吃上个饺子就不错了,而现在呢,都要出去旅个游,观光一下中国各地的美丽风光,更有甚者,还会到国外去度假。不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想到成都的改善。以前出去也是想到的麻烦,现在呢,公交车,动车组,客机什么样的交通运输方式没有啊,只要你能想到的地方,几乎都能到达。中国人的住房也不是以前那个几口人挤在一几十平米的小房子里了,而是各种保障性住房大规模的建设,虽然现在放假任然居高不下,这也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影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都会住上自己的房子,而不是现在为买房而愁苦,为买房而买房。记得08年的北京奥运会,更是把中国人推向了世界,让世界人认识了中国,这就是开放的结果。中国人的贸易也不局限于本地了,对外贸易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加入了WTO,这也是思想解放的结果。中国人不在固步自封,而是把视线看得更远了,更开阔了。

目前的中国,各项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迈向小康,国民素质正在稳步提升,大学规模,人才队伍逐渐扩大,自从国家重视教育,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培养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成果涉及的领域太广,我再次仅提及这些,最后,祝我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越来越美好。

第二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变化

自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施了改革开放,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变化,综合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不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思想文化方面都发生了日新月

异的变化,神舟风物,沧海桑田。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生活越来越好,生活水平越

来越像小康水平进发。

以我的所见所闻,我对改革开放的理解,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改革开放变化的理

解。

首先,从经济谈起,我国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转化,并且

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建立和完善为基本线索,中国的改

革开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

党的十四大,着重探索改革开放的目标模式;二是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

四大到本世纪初,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三是从党的十六大宣告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来,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实现了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形成了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不断完善;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

地位,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形成了以国家规划计划、产业政策为导向,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等相互配合、协调运用的宏观调控体系;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

参与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

次对外开放格局和比较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基本建立。

从政治方面,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

推进。比如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每推进一步,政

治体制改革也深化一步,从来没有停止过。把政治体制改革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结合起来,依

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拨乱反正中,彻底纠正过去历次政治运动中发生的践踏人权现象,大规模地平反冤假错案。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发展经济,努力保障公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还允许和支持公民创办多种形式的非公有

制经济,并确定了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身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实行身份

证制度,允许公民自由择业包括异地择业;实行依法出入境制度,允许公民出国留学和出境

旅游。最近这几年,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推进民主选

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努力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这些变革,既保障了公民的人权,又激发了中国社会内在的生机和活力。把发展民主法制与

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享受到直接的实惠。在中

国的政治体制中,乡村、社区和企业广泛地建立村委会、居委会、职代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是一大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在广大农村实行了村委会村民直接选举制度和乡镇改

革试点,而且在农村普遍实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社区建设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而且,基层民主建设正在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得到了广大群

众的广泛拥护。现如今,大学生村官政策已经普遍下来,官员年轻化,使得村官的素质得到

了有效地提高,使得改革更进一步惠及农村。把执政党依法执政与参政党依法参政结合起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把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结合起来,以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把

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与公民直接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了公民舆论监督和信

访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大功绩,就是重新建立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几年,在党

内监督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并且把党内监督与群众举报结合起来,成效显著。特别

是媒体介入监督序列,对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把选举票决民主与协商民主

结合起来,完善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形式。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

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些做法和特点已经使得中国社会在这30年中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那些认为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的人,不仅看不到这些基本事实,而且陷入了自身的逻辑悖论。因为他们解释不了,为什么在一个他们认为“高度集权的专制社会”中,会允许公民在市场经济中自由发展,会出现那么成功的市场体系和经济发展。所以,观察和研究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及其走势,必须立足中国现实,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中国的改革实践。

在思想文化方面,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国人的思想开放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保守了,而是看向了世界,看向了未来,这可以从中国人的衣食住行方面得到很好的体现。中国人从以前的清一色军装到现在各式各样的衣服、各式各样的款式的发型、各式各样的鞋子,都体现了中国人的开放,他他们不再拘束于原来的武装,而是追求时尚个性,追求有个性魅力,还有害怕撞衫。还有中国的衣服也走向了世界,就如那几年唐装流行于世界各地。中国人的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电话都很少见,而如今,可视电话,电脑,各种网络交流是中国人的视野开阔了,特别是现在,互联网已经遍及家家户户,不会电脑的机会很少。还有中国人的风俗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有个节日能吃上个饺子就不错了,而现在呢,都要出去旅个游,观光一下中国各地的美丽风光,更有甚者,还会到国外去度假。不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想到成都的改善。以前出去也是想到的麻烦,现在呢,公交车,动车组,客机什么样的交通运输方式没有啊,只要你能想到的地方,几乎都能到达。中国人的住房也不是以前那个几口人挤在一几十平米的小房子里了,而是各种保障性住房大规模的建设,虽然现在放假任然居高不下,这也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影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都会住上自己的房子,而不是现在为买房而愁苦,为买房而买房。记得08年的北京奥运会,更是把中国人推向了世界,让世界人认识了中国,这就是开放的结果。中国人的贸易也不局限于本地了,对外贸易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加入了WTO,这也是思想解放的结果。中国人不在固步自封,而是把视线看得更远了,更开阔了。

目前的中国,各项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迈向小康,国民素质正在稳步提升,大学规模,人才队伍逐渐扩大,自从国家重视教育,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培养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成果涉及的领域太广,我再次仅提及这些,最后,祝我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越来越美好。

第三篇: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很大的飞跃。过去的一年,在面临国内外复杂局面和严峻挑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多项重要改革得以推开并取得积极进展,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有些是过去累积下来的,有些是新出现的。如何进一步扩大需求,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概括起来,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有利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内发展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快速推进,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有望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总体上看,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空间依然巨大。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将激发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为我国经济较快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不断涌现。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在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消费向以住、行为代表的发展享受型消费转变的过程中.我国产业结构正处在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的过程中,服务业比重将不断提高,制造业内部结构将不断升级,高附加值和高技术产业比重将不断上升。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都蕴藏着巨大的需求和增长潜力。

第二,当今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提高,资本流动加快,产业转移加快,技术辐射加快,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并且全球通胀压力仍保持在较低水平。展望下一的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受到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发达国家产出缺口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国内价格水平特别是PPI与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高度相关,国际价格的稳定对保持国内价格稳定比较有利。

第三,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且素质在不断提高。新成长和不断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成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生力军,使中国的要素成本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而不会明显降低竞争力。而且随着教育、医疗的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还会进一步提高。

第四,中国的体制机制在不断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在不断加强,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居民、企业在经济事务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会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会增强,政府职能转变也将改善对经济的调控,所有这些都将释放出新的活力,促进社会与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此外,随着个税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央针对中低收入者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收入也将稳步提高,消费购买力较强的城镇人口比重上升,政策因素和人口结构因素等将有利于我国消费需求保持稳步加快的增长态势。中国经济的发展虽取得了世界的瞩目,在各个经济领域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毕竟我国的国情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中国的综合经济发展还需承受诸多的考验。回顾近年来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我国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城市化过程中乱占耕地的现象严重, 导致城市占地扩张过快对农用耕地的破坏和侵占;城市化改造拆迁过程中来自政府的控制软弱无力, 导致不少城市出现私搭乱建, 套取国家补偿款项的事件极为普遍。好的环境和制度可以约束坏人变成好人, 恶劣的环境和制度可以诱使好人变成坏人。因此设计好的管理制度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能源消耗严重,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传统煤炭资源开采方式既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还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中国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从国家安全角度看,能源资源的稳定供应始终是一个国家特别是依赖进口的国家关注的重点,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

第三、人均GDP 处于较低水平。如前所述, 尽管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现实, 人均GDP 水平在世界上居于落后位置。2010年虽然我国的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人均GDP不足4500美元仅排世界第94位。

第四、就业问题依然严峻。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数量多而素质不高,尽管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但仍难以满足充分就业的要求。一方面是劳动力资源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在逐渐减少。我国既要坚持现行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又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的挑战和社会保障的巨大压力,并在三者之间求得协调和平衡。在技术不断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为持续增加的社会劳动力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为不断增加的老龄人口提供必须的社会保障,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发展难题。因此,就业问题将是今后几十年内都要特别关注的大问题。

第五,内外经济失衡的问题既影响中国经济当前的稳定,也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中国经济对外部经济的依赖增强,风险增加。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增大,贸易依存度提高,中国面对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增加,对外部的资源依赖增强,面临外部冲击的风险增大,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

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了两个方面的重大战略思想,一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十八大更是对其进行了升华。据此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包括:(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和支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继续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改革户籍管理,消除人口流动障碍;加快推进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试点;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等。(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科技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相继提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继续鼓励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4)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引进外资质量,鼓励企业走出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5)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6)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提高全民素质,改进收入分配,确保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

我相信只要我们抓住战略机遇,应对各种挑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篇:感受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改变

感受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改变

刘 倩 10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7

1978 年12 月,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隆重召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场伟大的革新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也对当今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人民生活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就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一些变化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总结。

首先得先说人民日常饮食中的改变。自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人们的温饱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食品、蔬菜,肉、禽、蛋、奶等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们追求的已不再是吃的饱而已,而是追求吃的好,吃的健康,绿色食品,健康食品成为人们普遍重视的问题。在计划经济时期,只有少数食堂和国营饭店,凭粮票定时定点用餐,而发展到如今,各种高低档饭店星罗棋布于各个城市的各个街巷,有许多餐馆24小时营业,你可以吃到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国的特色美食、佳肴。选择的多样性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收入的增加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饮食的质量。总之,人民的日常饮食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说完了饮食的问题,再看看人们的穿戴。现在人们的穿已经摆脱了解放后不久时单调的绿、蓝、灰三色,以及款式只有军装、中山装的单一性,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流行着喇叭裤,长头发,牛仔装,到如今时尚服装更是五彩缤纷,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中国现在已然成为各国服装的加工生产地与重要的销售市场,什么巴黎、纽约等地的时尚已经的在中国大陆盛行开来。如今的我们有了世界级的模特,世界级的服装设计师、世界级的品牌服装。大家的穿已经从单调,趋同、保守、简单变为追求舒适、自由与潮流,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生活中的娱乐项目也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娱乐设施从解放后不久的广播、高音喇叭,收音机等逐步丰富到后来的录音机、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再到如今的等离子、液晶电视,家庭影院,各色音响设备等等,城市中的KTV、酒吧、歌舞厅、夜总会等娱乐场所越来越多,这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八十年后期的走穴风潮促进了演艺事业的进步,让普通大众享受到艺术的熏陶,一批艺人也成为改革开放先富起来的人群,这对今日中国演艺圈的百花绽放有很大的影响。还有八十年代中期,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给老百姓的除夕晚餐上了一道文艺大餐,后来,各个频道也都有了自己的各种晚会和各具特色的节目。同时各个频道的选秀活动受到了人们热捧,从湖南台的超女快男到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等节目,风靡全国。当然除了电视节目,还有各种社区的合唱团,秧歌队,舞蹈队等的兴起,晨练的队伍在不断地扩大,打太极拳,散步,跑步,爬山等活动丰富多彩。人们的体育休闲活动也很丰富,如打篮球、踢足球,打乒乓、打羽毛球,打网球,游泳到打高尔夫球,体育也逐步的走出象牙塔,从少数人的游戏进入到大众的生活方式之中。这也充分说明,人们的健康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除过生活,娱乐水平的提高,人们赚钱的意识和能力也不断的在提高。投资、理财已经成为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组成部分,炒股票,投资基金等也成了许多大爷大妈的工作。保险业成为当今社会的黄金产业,几乎每个人都买了各种各样的保险:养老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车险以及各种强制性保险等,保险推销员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尽管我们许多人不喜欢他们的推销,但是在保险业人员的忙碌的身影中,我们每个人都构筑了自己的一道保险屏障,也算是求得了某种程度上的心安吧。

此外,通讯事业也是突飞猛进的。过去电话通讯是某些单位和特权者才能享有的,平常时间、普通的人只能通过书信和电报传递信息。而改革开放以后,电话逐渐在各个家庭普及,到如今,家庭电话,手机,电脑,网络等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电报和书信的业务量大大萎缩,人们的通讯交流也变得简单方便。电子邮件已经取代了书件,成为人们的新宠。八十年代曾风靡一时的BB机,现在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八十年代末期,让人羡慕不已的大哥大,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手机几乎成为人手一部的通讯工具。并且现在的手机集打电话、发短信、上网,看视频、小说,拍照片和视频,听收音机、音乐等功能于一身,带给人许多的方便与惬意。同时网络、电脑也已经进入到寻常百姓家,目前通过网络我们就可以完成许多信息的查阅和发布,可以看网络视频,可以玩网络游戏,可以在网上看世界各地的新闻,可以进行网上购物,网上订餐,订房,定旅游线路等等,完全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了。总之,通讯事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已经把世界变得很小,全世界已经成了一个地球村,网络的发展同时还催生了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模式和方式,目前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各路英雄也在大展身手,相信其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再说人们的出行。曾几何时,能够拥有一辆永久牌、飞鸽牌自行车就是件很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了,而在九十年代之后它们逐步的被电动车、小汽车、公共交通和逐步完善的地铁网络所取代,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初年,我国的轿车数量猛增,特别是私家车的剧增,各大城市开始出现了严重的堵车现象,空气污染指数也不断地在上升,可以说是利弊兼存,这是发展中的一大瓶颈,值得我们深思。

最后再说教育方面。我国从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文革十年那种单位推荐上大学的模式被考试招生所代替,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促进了人才的培养。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大中专教育已经从精英式教育转向了大众化,大学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从八十年代开始中国出现了出国留学的热潮,而发展到今天,许多家长更是把孩子从初中、高中、和大学都送出国外教育。这样确实有利于为我国和世界造就了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和掌握现代化知识的各类人才,但是也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九年制义务教育、蛋奶工程、大学扩招等支持教育的政策的开展,也给家长的孩子们也带去了福音。总之,教育的改革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和人生轨迹,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一大重要动力。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教育形势来说,还是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努力去完善。

······

总之,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无穷的,有些变化也许是我们的先人们做梦都难以想象得到的,不过与任何事物一样,发展中的中国也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相信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会进一步的得到完善、提高。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的美好、更加的现代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小,我们的中产阶层会越来越多,“无产者”的队伍会越来越小,我们离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距离会越来越小。对此,我心中充满希望,我们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繁荣富强!

第五篇:改革开放40周年教育发展变化

今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

这是中华民族和新中国历史上令人难忘的很不平凡的40年。中国的发展在短短40年内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两三百年所走的路,并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抚今追昔,我们深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个历史性巨变又是多么不易。

40年前的中国,正处在严峻的困境中。那时候,“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刚刚结束,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不仅成堆,而且如山,人们的思想一时相当混乱。该怎么办?人们不禁要问。“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严肃而尖锐地提到人们面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自信、有智慧、有能力,从容应对,通过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前进,走出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路。这就是:果断地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划时代决策,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端正思想路线着手

实行这样一场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改革,面对千头万绪的问题,应该从哪里着手?俗话说:牵牛要抓住牛鼻子。中共中央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下决心抓住端正思想路线这个“牛鼻子”,作为打开改革和发展新局面的突破口。

为什么把端正思想路线作为突破口?因为人的行动都是以思想为指导的。如果仍习惯地受着过时的乃至错误的思想束缚,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甚至把新事物当作异端,那就谈不上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如果让各种错误思想自由泛滥、得不到遏制,或者让各种不同意见长时间争论不休、议而不决,那就会陷入“空谈误国”,不可能万众一心地“实干兴邦”,也就谈不上发挥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甚至会误入歧途。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教训有过不少。环视宇内,类似的事也不少见。

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时就指出:“‘两个凡是’不行。”“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夜,全国范围掀起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但由于它同“两个凡是”相对立,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所以这场讨论万众瞩目。这场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长达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的思想和政治准备。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际上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中尖锐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

“解放思想”,当然绝不是随心所欲地胡思乱想,它同“实事求是”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因为错误的思想,无论是“左”的还是右的,还有陈旧过时的思想,都是脱离客观实际的。只有从那些不符合实际的错误或陈旧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使思想认识回到实际上来,做到实事求是,也才敢于从实际出发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研究新情况,大胆地开创新局面。

邓小平同志正是在这次讲话中提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从而吹响了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前进号角。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带来一次思想大解放。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到处热气腾腾,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有智慧的民族。但如果亿万民众没有形成这样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局面,如果不能把蕴藏在人民之中的无穷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就无法想象中国能在以后40年中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高举旗帜和深化改革

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的新路后,应该举着怎样的旗帜前进?改革开放的目标是什么?这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对这些问题的总回答。

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面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的大旗就这样高高地举起来了。

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它的含义十分明确:第一,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绝不是其他什么社会。后来,邓小平同志又说:“我们大陆坚持社会主义,不走资本主义的邪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第二,中国的事情一定要按照中国的实际国情来办。别国的建设和管理经验,无论是苏联的还是西方国家的,只要是有益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都可以而且应该学习和借鉴,但决不能照抄照搬。中国的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的认识也有个发展过程,要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要与时俱进。因此,必须在实践中善于对问题进行分析,不断进行合乎实际的大胆创新,这样才能使思想认识保持发展活力而不僵化,使指导建设和发展的方针政策措施保持科学性和正确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面十分鲜明的旗帜,它不是任何人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高举这面旗帜,就使中国人民在前进中有了共同的明确方向,有了共同的判断是非的明确标准。

实现这个目标,自然不可能一步就达到。中国共产党不是只限于应对面前的种种具体问题,而是以战略眼光和宏伟气魄,高瞻远瞩地立足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提出自己的发展战略,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把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全国人民随时都清楚中国是在怎样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正处在怎样的历史方位,明天会迎来怎样的更加美好的未来。这种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强烈信心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共识,因为大家在实际生活中看到中国发展的大局势确实如中国共产党所指出的那样一步步向前发展。而这种亿万人的强烈自信反过来又化为人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动力,推动党和人民事业迅猛发展。

为什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能够在不长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关键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邓小平同志把改革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革命的目的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所以,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同志从改革一开始就把改革的对象、目的和意义说得很清楚。他指出:“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这段话很重要,也很明确。也就是说,要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那些已不能适应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方面和环节进行深刻变革,从而为我国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经济实现繁荣和社会继续进步开辟广阔道路。

进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只能到实践中去探索,对的就坚持,不对的就及时改正,做得不够的就加以补充,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就加紧研究,如此一步一步向前发展。

改革从农村起步,然后发展到以城市为重点的多方面改革。改革初期,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边实践边摸索而逐步提出的几项重大方针政策,对于打开改革局面以及保证后来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关键性意义。一是提出停止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二是提出打破生产上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发展、先富裕起来,通过“先发”带“后发”、“先富”带“未富”,最终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三是提出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下,发展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四是提出实行对外开放,积极而稳妥地利用外资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学习和借鉴外国经营管理的有益经验。

以后,十三大强调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过去实行多年的高度集中而忽视市场作用的计划经济体制;十五大又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定下来,并把非公有制经济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如此等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

事实充分说明,中国的改革一直是在通过总结新的经验、采取新的措施而不断推进和深化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一直是在通过确立新的体制机制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和举世瞩目成就最重要的政治和制度保证。

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坚持实行改革开放两者的关系是什么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改革开放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总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动摇,又坚持从中国国情的具体实际出发,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防止“左”、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又警惕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正确方向和既定目标万众一心地持续奋进。这也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在40年这样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奥秘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十八大一结束,习近平同志就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习近平同志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中国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将在为期不远的“两个一百年”到来之时分阶段地变为现实。这是庄严的使命,既气势宏伟,又实实在在,没有丝毫夸张。

习近平同志又提醒大家八个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而深刻地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敏锐而科学地分析世界大势,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这是中国各族人民亲身经历并深切感受到的。

事实表明,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隆重举行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同志在大会报告中响亮地宣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到来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紧密联系。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已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剧变。

面对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既立足国内又放眼世界,领导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到既坚持又发展,既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又致力于推动世界的进步。在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

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也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初心”,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使命”,在新时代来说,就是要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推动世界人民形成命运共同体。

在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不禁感慨万千,不仅深情缅怀为今天的前进奠下坚实基石的前人,又深感可以告慰前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40年走来不易。以往在国际国内异常复杂的环境中,我们不知遇到过多少困难和挑战,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这些问题总是一个又一个得到解决,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还会遇到种种可以预料或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可以肯定地说,这些问题必将同样得到解决。

发展永无止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好,坚持改革开放也好,都是长期的日日新、又日新的伟大事业,永远在路上,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定能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中国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原标题:历史巨变从何而来(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讲述1】改革开放前一声“春雷”,高考改变27万青年的命运 1977年10月,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河南省各个小村青年之间“疯传”:教育部不久前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学习!读书!参加高考!”成为当时有志青年的统一选择。然而,当年报考人数不少,据统计有570万,但录取人数为27万,录取率仅为4.7%。

“我们当时上大学,由于全国高等教育规模很低,导致在某一个区域里,有一个人能接受高等教育,就很不错了。”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能够接受大学教育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在刚刚恢复高考的十几年时间里,由于大学录取比例低,而中专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国家统一安排工作和转为城镇户口这两个条件,不少优秀的青年选择报考中专,成为国家包分配的中专生。这批中专学生包括四个领域:工商财、农林水、医卫、师范。一度出现中专比本科更“吃香”的局面。

“这种现象概括来说,就是我国的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匹配的。”宋纯鹏介绍,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建设的各行各业都继续人才,只要有一些文化基础的青年,到了工作岗位上,都能在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当时的中专教育也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讲述2】高等教育变大众化,出国深造、读研成“标配” 随着大学开始扩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现象逐渐不存在了,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看来,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有需求、有愿望想要上大学的学生,只要努力学习,基本都可以满足“上大学”这个愿望。

“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素质建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宋纯鹏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针对教育结构进行调整,从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到高等教育,均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人才需求的规模发生了变化。” 如今,提及深造,大家的认知不再局限于本科教育,更多的大学生把出国留学、考研、读博等当做了寻找一份好工作的“标配”。

据统计,到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5万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3万人次留学人员在华学习,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此外,我国高等教育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比例达20%,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对话】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大背景下,河南乃至中国教育取得了哪些成果、目前面临有哪些问题?两位校长在全国两会期间,就此话题与大河报记者进行了深入探讨。成果丨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发展“天翻地覆” 提起改革开放40年教育取得的成果,宋纯鹏用“令人震惊”来形容。他介绍,建国初期,全国高校很少,当时主要的教育任务是“扫盲”,到处办夜校,忙着“扫盲”。随着改革开放,高考恢复,我国的教育发展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全覆盖,而高等教育,则实现了大规模发展。

宋纯鹏介绍,高等教育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有两个节点性事件:1993年,根据国家需求提出,到21世纪,我国要建100所可以与世界竞争的大学,称为“211工程”;1998年,在北京大学100年校庆,江泽民总书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提出“985工程”。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又提出“双一流”大学建设,从规模、质量、人才培养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所有这些建设,就是为了让高等教育能够适应并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使中国的高等教育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依然具有吸引力。

同样的话题,张改平则用“天翻地覆”来形容。他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发生的巨大变化是毫无疑问的。就义务教育来说,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使得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得以提升;就职业教育来说,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国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问题丨别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义务教育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 经过40年的发展,当前教育是否还存在一些问题?

张改平介绍,目前教育上面临的一些问题,与供给侧改革密切相关。比如义务教育方面,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农村地区、边缘山区,依然缺乏好的教师。义务教育虽然是基础教育,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甚至同一座城市的不同城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宋纯鹏也表示,过去,农村娃可以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但如果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那么农村孩子可能从“起跑线”上就输掉了。所以义务教育的均衡,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教育发展的重点。

建议丨国家对中西部地区高校,释放更多政策空间 针对问题,张改平介绍,中央近期吃台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一份开启新征程、开创新时代、开创新模式的文件,对于如何提升教师荣誉感、归属感,让教师成为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等问题,都做出部署。意见中不仅提出要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障保护教师合法待遇,更提出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呼吁。

“教育在新时代应该有新使命。”宋纯鹏建议,未来,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按照教育规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办事;高校需要特色发展,要有自身优势、有特色学科,要根据区域经济特色需求发展学校特色专业,避免“千校一面”。比如河南大学近年来就根据河南省经济发展需求,增加了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特色学科;此外,针对中西部地区高校,他期待国家可以释放更多的政策空间。针对大学就业率问题,张改平建议,就业率与专业的适合度有一定关系,但同时也是政府、学校、社会的共同责任。大学教育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这个基本素质,走到任何工作岗位上,结合单位的教育,很快就能适应。“大学社会、企业、单位,都有培养人才的义务。” 【大事记】改革开放40年教育发展大事记 1977年:恢复高考。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并实施。

20世纪90年代:为应对21世纪人才需求,我国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称为“211”工程。1999年:扩大高校招生规模。

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

200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例首次超过4%。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要求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建立统一的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下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变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变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 题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变化 姓名:涂 洁 学号:2011202110152 学院:计算机学院 班级:2011级计算机应用4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变......

    县法院改革开放30年发展变化

    **县人民法院发展变化见证改革开放30年 斗转星移三十年,沧海桑田一念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时期。30年时光荏苒,30年沧海......

    松江开大论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人们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人们生活的变化 时间飞逝,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过了30多个年头了。30多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

    潜心收藏三十多年“红色收藏”

    张祖仁在五万多红色收藏品在精选二千件国庆收藏精品办展每次打开福建电视总是有张祖仁的镜头,打开福建报纸总有他收藏的报道,我心中涌出一种羡慕的心情,甚至有一种红色收藏激情......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展变化情况调查(合集)

    一、关于改革开放对我家乡变化情况的调查 二、调查时间:2012年4月30日———5月1日 调查地点:家中,村街 调查对象:村民,村干部 调查方法:1.上网查询信息 2.村民走访 3.询问村干部......

    收藏三十多年,营造“红色收藏”文化

    开放收藏展”,对广大市民和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独乐不如众乐”,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的个人收藏模式 每次打开福建电视总是有张祖仁的镜头,打开福建报纸总有他收藏的报道,我心中......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发展变化(共5篇)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整三十年了,回眸这三十年,祖国变化非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

    改革开放以来林州的发展变化调查

    “红旗渠”故乡的辉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林州的发展变化调查 序 言 为了全面深刻的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林州市的发展变化,本人于2011年10月2日至5日对林州一些典型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