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习题集

时间:2019-05-14 20:0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管理学习题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管理学习题集》。

第一篇:行政管理学习题集

习题 集

“行政管理学”习题集

第一章 绪 论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组织活动。

2.行政管理学

研究和探求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规律的科学,人们称之为行政管理学或“公共行政学”,亦简称“行政学”。

二、填空题

1.近代西方学者洛克等所说的“行政”,主要指西方国家行政系统的。2.狭义行政说的代表是美国行政学家。3.广义行政说的代表是美国行政学家。4.最广义行政说的代表是美国学者。

5.美国著名行政学家 提出了有名的POSDCORB管理七职能说。

6.较早提出“行政学”概念的,是 国学者,他于1865年撰著了《 》一书

7.1887年,美国学者 发表了 一文,主张 与 分离,建立一门独立学科即。

8.1926年,美国学者 撰写 一书,论述了行政管理的重要性,讲求效率的必要性。

9.1927年,美国学者 发表了,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行政学理论体系。答案:

1.权力与行为 2.魏劳毕 3.古德诺 4.西蒙 5.古立克

6.德 史坦因 行政学 7.威尔逊 《行政的研究》 政治 行政 行政学 8.怀特 行政学导论 9.魏劳毕 行政学原理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划ⅹ,并改正)

1.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确立了管理14条原则,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2.法国工程师法约尔发表《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一书,被称为“管理理论之父”。()

参考答案:

1.ⅹ。把“确立了管理14条原则”改成“它抛弃手工业式经营管理,是管理上的飞跃,被称为科学管理,泰罗也因之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

四、问答题

行政管理学的学科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综合性;(2)实践性;(3)系统性;(4)技术性;(5)发展性。

第二章 行政职能

一、名词解释 1.政府职能

是指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对国家政治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 有的功能。

2.政府职能转变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能的范围、内容、方式进行转移和变换。

3.社会保障制度

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保持社会稳定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

二、填空题

1.从发挥作用的领域看,政府职能可分为、、和社会职能。2.从行政控制的幅度看,政府职能可分为 行政职能、行政职能、行政职能。

3.我国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是通过发挥国防、、公安、等职能部门的作用来行使。

4.政府的经济职能一般是指政府所承担的 和 社会经济建设职能。5.政府的文化职能,一般是通过 的组织管理活动来实施的。

6.中国政府除了正常履行阶级专政、、社会治安等政治职能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加强 的职能。

7.政企不分与政企分开的区别在于 的职能与企业本身的 职能是否分离。答案:

1.政治职能 经济职能 文化职能 2.高层次 中层次 低层次 3.外交 安全 4.组织 管理 5.文化管理机构 6.军事保卫 民主建设 7.政府管理经济 经营

三、问答题

1.简述政府职能的特点。2.政府的经济职能具有哪些特征? 3.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哪些? 4.简述中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5.长期以来我国政企不分的认识根源是什么? 6.简述政企不分的危害、弊端。7.你认为应该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8.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保障制度?应做好哪些工作?

9.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做到政企分开,转变政府的职能? 10.罗斯福“新政”之于政府职能再认识的意义。11.关于现阶段中国政府职能问题的再认识。

答案要点:

1.(1)广泛性;(2)适应性;(3)执行性 ;(4)层次性;(5)动态性。2.(1)全局性;(2)综合性;(3)协调性 ;(4)服务性。

3.(1)制订各种社会福利的法律、法规、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2)建立健全合理的社会福利管理制度,加强对社会福利的指导、规划和协调;(3)筹建社会保险专项基金;(4)创办各种社会福利事业,解决人民群众的福利问题;(5)大力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努力开展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4.(1)调控宏观经济;(2)管理国有资产;(3)提供基础设施服务;(4)监督经济运行;(5)调节社会分配。

5.(1)把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和组织社会经济的职能,解释为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在实践中执行这种职能;(2)把社会主义国家领导和组织社会经济的职能,解释为一种经济管理上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体制,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

6.(1)难以建成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也难以成为真正的企业;(2)市场体系难以健康有序地发展;(3)宏观调控难以正常进行和顺利实现目标;(4)政企不分,权钱结合,为腐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5)对政府其他社会职能产生不利的影响;(6)企业难以增强活力,国有资产流失现象难以根治;(7)不利于政府实现管理现代化和提高工作效率;(8)难以顺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7.(1)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2)建设高水平的科技与教育队伍;(3)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科技、教育投资;(4)广泛开展科技、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8.构建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具体表现在:(1)竞争保护强者,排挤和淘汰弱者。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失业等情况下,由国家和社会向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可以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2)竞争必然产生贫富差距,社会保障制度是对社会收入分配进行再调节的有效经济方法;(3)竞争必然会造成一些企业破产,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法”和“破产法”,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平等竞争,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构建社会保障制度,强化社会保障职能,应做好如下工作:第一,加强和完善有关社会保障立法,使社会保障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律手段为主,依法强制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第二;加速社会保障的社会化进程,改革“企业办保障、企业办社会”的老办法,做到政策统一化、管理制度化;第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变现行的“救灾济贫”单一格局,健全功能,逐步担负起社会救济、社会救援、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服务等任务;第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第五,建立适应现实要求的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第六,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机制,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集中管理和监督检查;第七,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会保障干部队伍。

9.(1)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开展多学科的研究,为实现政企分开、正确处理政企关系、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2)逐步解决企业自负盈亏,自我发展问题;(3)积极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4)建立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5)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6)加强立法工作,尤其是政府法制建设,要明确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7)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把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形成促进政企分开的合力。

10.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表明政府职能发生重大转变。在此之前,国家经济以市场自由运作,也就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但是这就无法避免资本主义产生矛,出现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改变政府职能,加强了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干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强力干预社会经济的先例,并因此结束了强烈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时代,使“19世纪的个人自由主义让位于强调社会保障和集体行动”。

11.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以及WTO规则和规范约束的背景下,我国政府行政职能发了生转变,转变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1)从全能型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是政府对社会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统揽一切的直接管理,政府代替市场、代替社会、代替企业,政府部门通过计划、行政控制、微观管理、政治强制等手段直接管理社会和企业,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管,这种全能型政府所带来的后果我们有着深切的体会。加入WTO后,我国将彻底摆脱计划经济的羁绊。今后我国的政府职能应当转变到经 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在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公共福利和保障、国家安全、法制建设等方面发挥政府应当发挥的作用。

(2)从微观经济管理向宏观调控转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得到体现。世贸组织规则体系也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其最终目的是要求各成员国政府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作,以促进贸易自由和经济自由,这就要求我国进一步减少对市场和企业的直接干预和微观管理,从真正意义上实行政企分开,把本来属于企业的权力毫无保留地、实实在在地归还给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体。同时,政府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的发展,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完善和规范市场运行规划,从而促进经济的长久健康发展。

(3)从市场参与者到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转变:维护市场秩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最为基本的职能之一。目前,我国还存在着地方保护、行业垄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问题,这就要求政府要从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者转变到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者,从侧重市场准入转向全面规范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秩序上来。

(4)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所谓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我国政府要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建立依法行政制度,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政府机关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的能力。

第三章 行政权力

一、名词解释 1.行政体制

行政体制又称行政管理体制,它由该国的基本的政治制度规定,受该国经济制度、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制约。就行政体制各组成部分的地位和关系而言,行政体制的核心是行政权力的划分和行政职能的配置。

2.三权分立制

是指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并建立相应的国家机构来分别行使这些权力,同时三个权力机关又相互制横的权力体制。

3.议行合一制

是指立法权和行政权属于同一个最高权力机关,或者行政机关从属于立法机关,仅是立法机关的执行部门的政体形式和政权活动原则。

4.首长制

是指行政机关的最高决策权由行政首长一人执掌的体制,又称独任制。5.合议制

又叫委员会制,指行政机关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的人员共同承担的体制。6.机能制

也叫职能制或分职制,是指为完成管理机关的总任务而横向设立平行的具体职能部门的一种体制。7.分离制

又叫独立制,是指各行政机关彼此独立,受两个以上领导机关的指挥和监控,不存在统一的领导。8.行政区划

是享有立法权或委任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对地方政权所辖行政区域的划分。

9.集权制

是指行政决策权由上级行政机关掌握,下级行政机关依上级机关的指令处理政务的行政领导体制。10.分权制

是指决策权由上下级机关合理划分,下级机关在其权力范围内可以自主处理政务的行政领导体制。11.层级制

也叫直线制或分级制,是指管理组织纵向划分为若干层次,各层次分别对其上一层次负责,每层所管的业务性质与下层完全相同,但其管辖范围随层次降低而缩小。

12.完整制

又叫集约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或同一机关内的各部门单位只接受一个行政机关和一个行政首长的领导和监控。

二、填空题

1.行政体制的核心是 的划分和 的配置。

2.根据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职位担任者的关系及人数状况,政府首脑体制可分为、和多元制。

3.三权分立制度建立实行首先在,后为绝大多数的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当今世界实行三权分立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4.中国的 制度被认为是议行合一制。答案:

1.行政权力 行政职能 2.一元制 二元制 3.美国 美国 4.人民代表大会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划ⅹ,并改正)

1.近代分权学说由法国的孟德斯鸠完成,其理论基础是社会契约论。()

2.现代议行合一制的雏形是巴黎公社。()参考答案:

1.ⅹ。把“社会契约论”改成“与社会契约论相结合的近代自然法学说”。2.√。

四、问答题

1.简述行政体制的特点。2.行政体制有哪些功能?

3.行政体制功能失调的原因有哪些? 4.简述行政体制的构成要素。5.议行合一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6.社会主义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主要根据哪些原则? 7.行政权力分配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要点:

1.(1)行政体制产生的先导性;(2)行政体制存在的永久性;(3)行政体制对行政效率影响的全局性;(4)行政体制各构成要素的可变性。

2.(1)对政府行政组织的框定、调控和制约作用;(2)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经济的促进、保证和保护作用。

3.(1)行政体制的惰性;(2)行政体制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引起行政管理 的混乱和无序。4.(1)行政权力体制;(2)行政领导体制;(3)人事管理体制;(4)行政监督体制;(5)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6)行政区划体制。

5.(1)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的代表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2)国家行政机关 和其他国家机 关均由人民代表机关产生,各自对其负责并受其监督。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不与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分权,不受它们的制约,只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6.(1)政治原则;(2)经济原则;(3)民族原则。

7.(1)程序必须合法;(2)职权必须分明;(3)权责必须一致;(4)权力必须明确;(5)内容必须全面。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

专指政府组织,是政府组织的静态结构和动态活动过程的统一。就动态讲,行政组织是指行政管理系统为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而进行的组织活动和运行过程。就静态讲,行政组织是指依据国家宪法和法律组建的,专门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的行政机构体系。

2.领导机关

是指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中统辖全局的决策核心,是行政组织系统的中枢。3.职能机关

是指在领导机关统一领导下,负责处理辖区范围内某一方面专业行政事务的机关。4.行政组织结构

是指行政组织各层级、各部门依据法律准则确立的排列组合关系。5.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

是指行政组织系统中纵向管理层次的划分,即行政组织的最高管理层至基层工作人员之间的数额。行政组织结构的部门化

6.行政组织结构的部门化

是指行政组织系统中横向部门的划分,即一级行政组织所辖部门的数额,也称职能制。

二、填空题

1.行政组织的第一要素是,它是行政组织存在的基础。2.当代管理强调以 为本。

3.行政组织是一个纵横交织的 体系。4.行政组织系统的中枢是。

5.我国行政组织系统中的公安派出所属于。6.传统组织理论形成于 世纪 年代前后。

7.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组织理论之父”的分别是 和。8.西蒙认为,贯穿组织活动全过程的是。

9.系统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又称 理论,产生于 世纪 年代以后。10.社会主义行政组织的基本原则是。11.产生最早也最为简单的组织结构模式是。12.当代政府的主要结构模式是。

13.行政组织的层级设置首先取决于组织 和组织的。14.管理幅度与组织的层级设置成 比例关系。

15.动力的基本类型是 和。答案: 1.职能目标 2.人 3.权责 4.领导机关 5.派出机关 6.20 20 7.泰勒 韦伯 8.决策

9.现代组织 20 60 10.民主集中制 11.直线式 12.直线综合式 13.规模 管理幅度 14.反

15.物质动力 精神动力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划ⅹ,并改正)1.职能机关享有的决策权力属于执行性决策权力。()2.信息是行政决策的基础,是行政咨询之本。()

3.现代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提高使咨询机关的作用趋于微弱。()4.人际关系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成员为政治人。()5.梅奥认为,正式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组织。()

6.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在强调组织结构的同时,忽略了人员行为的重要性。()7.系统组织理论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封闭系统。()8.权变组织理论认为,组织管理中不存在最好的方法。()9.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组织规模与层级设置成正比例关系。()10.各级政府间的层级设置相对比较稳定。()

11.行政首长享有调整行政组织结构的权力。()参考答案: 1.√。2.√。

3.ⅹ。现代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提高是充分发挥咨询机关作用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之一。4.ⅹ。把“政治人”改成“社会人”。5.√。

6.ⅹ。把“在强调组织结构的同时,忽略了人员行为的重要性”改成“在强调人员行为的重要性同时,忽略了组织结构”。

7.ⅹ。把“封闭”改成“开放”。8.√。

9.ⅹ。把“正”改成“反”。10.√。11.√。

四、问答题

1.简述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2.行政组织结构的模式主要有哪些? 3.简述行政组织结构的功能。4.简述行政组织部门划分的原则。5.简述行政组织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6.职能目标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7.如何实现机构设置的完整统一? 8.简述精简原则的基本要求。9.试分析行政组织的特点。

10.试述影响行政组织层级设置的因素。

答案要点:

1.(1)职能目标;(2)行政人员;(3)行政机构;(4)权力与责任;(5)运行程序;(6)法制规范;(7)物财资源。

2.(1)直线式;(2)直线参谋式;(3)直线职能式;(4)直线综合式;(5)多维式。

3.(1)促进行政目标的实现;(2)有利于稳定人员情绪,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促使行政组织系统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4)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前提。

4.(1)合理确定专业门类,专业划分以粗细适中为宜;(2)明确规定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权限范围,防止职责不清和权力交叉;(3)明确各部门的隶属关系,对于必须受双重领导的部门应明确主次领导关系;(4)通过简政放权和行政职能社会化,尽量减少部门设置;(5)适应行政管理的需要,不断完善行政组织的横向部门体系。

5.(1)职能目标原则;(2)完整统一原则;(3)精简原则;(4)法制原则;(5)职、责、权一致原则;(6)动力原则。

6.(1)依据职能目标配置行政机构;(2)围绕行政职能目标设计并建立行政组织结构;(3)根据职能目标的实施情况,适时调整行政组织结构。

7.(1)领导指挥要完整统一;(2)机构设置要完整统一;(3)加强信息沟通,促进行政组织系统的协调。

8.(1)依据最低职位数量原则确定人员编制;(2)行政组织机构要合理精干;(3)建立“廉价政府”。

9.(1)政治性;(2)社会性;(3)权威性;(4)法制性;(5)系统性。

10.(1)行政组织的层级设置取决于组织规模和组织的管理幅度;(2)行政组织的层级设置还应综合考虑以下具体因素:一是组织内部工作任务的相近程度;二是组织内各工作岗位的接近程度;三是组织成员的素质条件;四是工作任务需要协调的程度。

第五章 人事行政

一、名词解释 1.人事行政

是人事管理活动的一种,是国家人事行政机关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措施,对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的管理活动。

2.国家公务员

在西方国家一般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人员,又称“文官”。在我国是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3.职位分类

是根据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以及工作繁简难易程度等因素,将复杂多样的职位列成等级有序的职位系列,以此作为人员选拔、考核、培训、职务升降及其应享受待遇的依据。

4.考录制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和法定程序,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录用公务人员,并建立相应的公务员权利义务等法律关系的制度。

5.调配制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对公务人员通过调任、转任、轮换等形式 有计划地进行交流、配 备的制度。

6.培训制

是指对国家公务人员的工作技能和业务知识进行培养训练制度的总称。7.辞退制

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条件,基于法律事实,通过法定程序,作出解除公务员同所在单位工作关系的有关规定。

8.考核制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人事管理权限,依据国家公务员法规和既定的原则、内容、程序、方法等,对所属公务人员进行考察、评价的制度。

9.监督制

就是对公务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行为是否遵守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进行监察和督导的一系列规定。

二、填空题

1.以恩赐官僚制为核心的人事行政时期,关系是任官的主要标准之一。2.当代科学技术条件下,资源成为人类创造财富的第一资源。3.职位分类中最粗略的单位是。

4.一般来说,行政机关只能在 限额内按照职位要求考试录用公务人员。5.现代意义上的考试录用制度最早确立于 国。

6.国家公务人员的录用考试,一般采用 和 两种方式。7.公务员调配主要通过调任、和轮换三种形式。培训四种。

9.我国公务员的考核是在考核德、、勤、的同时,重点考核工作。10.公务人员晋升应坚持公开、、竞争、的原则。

11.公务人员晋升的形式主要有考试晋升、晋升、年资晋升和 晋升。12.受惩戒的公务人员若不服惩戒决定,依法享有 权。答案: 1.血缘 2.人力 3.职类 4.编制 5.英国 6.笔试 面试 7.转任

8.任职 更新知识 9.能 勤 实绩 10.平等 择优 11.功绩 越级 12.申诉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划ⅹ,并改正)

1.坚持适才适用原则,必须做到知人善任、扬长避短、因事设人。()2.定量方法的运用促进了人事行政的科学化。()8.我国国家公务员培训的类别主要有初任培训、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 3.调任包括调入和调出,调出人员应保留公务员身份。()4.转任是轮换的一种特殊方式。()

5.公务员担任特定职务涉及应回避的亲属关系时,必须回避。()

参考答案: 1.√。2.√。

3.ⅹ。把“应”改成“不再具备”。4.ⅹ。改成:轮换是转任的一种特殊方式。5.√。

四、问答题

1、人事行政的原则有哪些? 2.简述现代人事行政的发展趋势。3.简述公务人员考试录用的原则。

4.简述我国公务员考核的内容。5.简述工资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6.试述公务人员培训科学化、法制化的基本要求。7.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相比较,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特点。答案要点:

1.(1)坚持党的领导;(2)德才兼备;(3)适才适用;(4)合理流动;(5)人事统一。2.(1)人事行政科学化;(2)人事行政法制化;(3)人事行政队伍专业化;(4)人事行政业务范围扩大化;(5)人事行政的地位更加突出。

3.(1)公开原则;(2)平等原则;(3)竞争原则;(4)择优原则。

4.公务人员考核的内容大致有两类,一是单纯对工作实绩的考核;二是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我国公务员考核是以上两类考核内容的综合,即在考核德、能、勤、绩的同时,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5.(1)统一原则;(2)公平原则;(3)平衡原则;(4)适应原则;(5)明确原则;(6)定期提薪原则。

6.(1)培训法制化的基本要求,一是把公务人员培训的有关问题以法律、制度形式确定下来;二是要实现公务人员培训的经常化、终身化;三是实现公务人员培训、任用和晋升一致化;四是通过各项具体制度的制订和实施,妥善解决参加培训人员在培训时间内的遗留工作及家庭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参加培训人员全力接受培训创造良好条件。

(2)培训科学化的基本要求,一是培训领导机构专门化;二是培训内容实用化;三是培训制度严密化;四是培训机构多元化。

7.(1)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在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的,其目的使建立一个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政府。

(2)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

(3)我国公务员制度检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六章 行政领导

一、名词解释 1.行政领导

是指国家行政系统中各级各类行政领导者和行政领导集团通过决策、指挥、监督、协调及控制等职能的活动,依法行使其权力,发挥其影响,确立并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过程。2.行政领导方式

是行政领导者在行政领导活动过程中对部属的态度和行为的具体表现,是行政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方式。

3.强制命令方式

是行政领导凭借行政隶属关系,行使行政权力发布命令,要求下属不可违拗地执行以实现领导意图的领导方式。

4.疏导教育方式

是行政领导者运用启发、诱导、商讨、教育的方法,使部属心悦诚服地接受并贯彻自己意图的领导方式。

5.物质激励方式

是行政领导者贯彻按劳取酬和物质利益原则,通过发挥物质刺激的作用,满足部属的物质需要,使他们努力实施领导意图的领导方式。

6.榜样示范方式

是行政领导者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严于律己,模范带头,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奋斗,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感染下属努力实现自己意图的领导方式。

7.集权型

又称自决型或独裁型。这是一种行政决策权力高度集中,由行政领导者独立行使,部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的领导类型。

8.放任型

又称“无为而治型”。这是一种行政领导者通过充分放权,对下属采取自由放任态度,让他们根据实际需要无须请示而自主决定问题,并开展各项管理活动领导类型。

9.行政领导者

是指依据国家法律行使行政权力,在行政领导活动中承担相应责任,处于领导、决策地位的人员。10.行政领导者的群体结构

是指行政领导者在领导群体或领导班子中的排列组合。11.选任制

是依据法定程序通过选举产生并任用行政领导者的方式。12.委任制

亦称任命制,指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经组织考察,由有人事任命权的机关或个人通过决定或命令,委任产生行政领导者的方式。

二、填空题

1.在行政领导关系中,领导者与 的关系是核心,它决定着指挥与 关系。

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行政领导的权力直接来源于 的赋予,但归根结底源于 的委托。3.血统论的行政文化观认为,行政领导的权力来自。

4.就目前来看,行政领导方式主要有强制命令方式、、物质激励方式和 四种。5.强制命令方式是一种重 的领导方式,即以 为中心的领导方式;疏导教育方式是一种重

的领导方式,即以 为中心的领导方式。

6.行政领导者应承担的责任包括政治责任、和工作责任。7.我国行政领导者可分为 等次并相对应着 级别。

8.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主要有选任制、、考任制和 四种。答案:

1.被领导者 服从 2.法律 人民 3.世袭

4.疏导教育方式 榜样示范方式 5.事 任务 人 人 6.法律责任 7.十 十三 8.委任制 聘任制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划ⅹ,并改正)

1.管理指导领导,领导保证管理。()

2.行政系统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表现出相对性。()3.金钱论的行政文化观认为,行政领导的权力来自财富。()4.唯意志论的行政文化观认为,行政领导的权力来自法律制度。()5.行政决策权力高度集中,由行政领导者独立行使的领导类型是集权型。()6.优化的行政领导群体结构有利于发挥行政领导群体的整体功能。()参考答案:

1.ⅹ。改成:领导指导管理,管理保证领导。2.√。3.√。

4.ⅹ。把“法律制度”改成“超人的意志”。5.√。6.√。

四、问答题

1.简述行政领导的权力来源。2.行政领导的功能主要哪些? 3.简述行政领导者的特点。

4.你认为行政领导者群体结构的合理形式应该是什么?

5.如何实现行政领导者群体结构的优化组合? 6.行政领导方式的类型及其运用。答案要点:

1.(1)行政职位;(2)行政授权;(3)行政规章制度。

2.(1)确立本组织目标;(2)组织与协调下级的工作;(3)协调本组织与外部的关系;(4)激励下属努力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工作并对他们的工作及时予以评价和控制;(5)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起用人才。

3.(1)行政领导者的工作手段主要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与监督;(2)行政领导者的工作对象不仅是物质要素,更主要的是非物质要素,即行政信息;(3)行政领导者的工作性质是脑力劳动、生产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4)行政领导者是职位、权力、责任的综合体。

4.(1)行政领导者群体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形式的基本要求是具有不同专业知识人员的优化组合;(2)行政领导者群体智能结构合理形式的基本要求是具备不同智能人员的优化组合;(3)行政领导者群体气质结构合理形式的基本要求是不同气质性格人员的优化组合;(4)行政领导者群体年龄结构合理形式的基本要求是群体成员由老、中、青优化组合。

5.(1)加强每个行政领导者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思想观念,是行政领导者群体结构优化组合的基础;(2)从行政管理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优化行政领导者群体结构;(3)动态调整,维持行政领导者群体结构的优化组合;(4)面向未来,建设年轻化的行政领导群体。

6.行政领导方式可分为:强制方式、说明方式、激励方式、示范方式。另外根据领导的不同侧重点,还可把领导方式分为:以事为中心的领导方式、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和人事并重的领导方式。

行政领导方式的具体运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1)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及类型。(2)根据工作环境、工作机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及类型。(3)根据被领导者素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及类型。(4)根据上下级关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及类型。

第七章 行政决策

一、名词解释

1.行政决策

是众多决策的一种。它是指享有行政权力的组织或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在系统分析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行动方案设计、评价和选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

2.群体决策

是指一定行政单位的全体成员公共分享决策权力,根据一致意见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3.集体决策

是指享有决策权力的行政领导者集体,通过会议或表决的方式进行决策。4.业务管理决策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各种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问题进行决策。5.经验决策

是指既不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也不严格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仅凭决策者的经验进行的决策。6.科学决策

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并严格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进行的决策。7.理性决策

是指通过严密的科学分析和逻辑推理后才作出的决策。8.非理性决策

是指不依靠人的理性认识能力和科学手段,凭主观猜测、本能反映或权威意见甚至抽签、算卦等迷信手段进行的决策。

9.确定型决策

是指决策条件清楚且每一个决策方案的结果确定的决策。10.风险型决策

是指决策的条件不确定,但决策的结果可以通过概率计算而作出预测,因而要冒一定风险的决策。11.追踪决策

是指为修正、完善、补充原有决策的后续决策。12.行政决策体制

是指承担行政决策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的权责分配及决策制度的总称。

二、填空题

1.依据行政决策涉及的不同内容,行政决策可分为 和。

2.依据行政决策的重要程度和影响范围,行政决策可分为 和。3.依据行政决策之间的先后关系和内在联系,行政决策可分为 和。4.只有唯一目标的简单决策是 决策。5.科学设计,拟定方案阶段,又可分为 和 两个小的阶段。

6.注意行政决策方案的多样性,就是要做到既有正常方案,又有 方案和 方案。7.行政决策中枢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行政决策 的确定和行政决策 的抉择。8.行政决策中枢系统的领导者,既要有良好的个体素质,也要有合理的。答案:

1.业务管理决策 自身管理决策 2.战略决策 战术决策 3.原有决策 追踪决策 4.单目标决策

5.轮廓设想 精心设计 6.临时方案 应变方案 7.目标 方案 8.群体结构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划ⅹ,并改正)

1.非理性决策是指通过严密的科学分析和逻辑推理后才做出的决策。()2.例行性决策是指没有遇到过的,无先例、程序、成规可以遵循的决策。()3.没有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就很难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4.一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政决策都是无效的行政决策。()5.随着民主与法制的进步,行政决策的权力和责任逐步走向统一。()

参考答案:

1.ⅹ。把“非理性决策”改成“理性决策”。2.ⅹ。把“例行性决策”改成“非例行性决策”。3.√。4.√。5.√。

四、问答题

1.简述行政决策的特点。2.简述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3.对行政决策目标的确定应注意什么?

4.行政领导者应如何发挥行政决策咨询系统的作用?

5.试分析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6.决策咨询及其在行政决策过程中的主要功能。

答案要点:

1.(1)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拥有行政权力的组织和个人;(2)行政决策的结果具有普遍的约束力;(3)行政决策的内容具有广泛性;(4)行政决策的目标具有非营利性。

2.(1)信息准全原则;(2)科学预测原则;(3)系统分析原则;(4)对比择优原则;(5)程序适当原则;(6)切实可行原则;(7)大胆创新原则;(8)动态调整原则;(9)民主参与原则;(10)依法决策原则。

3.(1)决策目标必须具有针对性;(2)决策目标必须明确;(3)决策目标要有约束条件;(4)决策目标要注意系统性;(5)决策目标要有现实可行性。

4.行政领导者要牢固树立咨询观念;(2)行政领导者要了解各咨询机构和专家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真正发挥各咨询机构和专家的专长;(3)行政领导者要善于把各咨询机构和专家组织起来,发挥其群 体优势,实行联合攻关;(4)行政领导者要尊重各咨询机构和专家,鼓励他们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5.(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前提和依据;(2)行政决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3)行政决策从根本上决定着行政管理的成败。

6.行政决策咨询系统又称参谋子系统或智囊子系统,它是由掌握各门类知识的专家、学者组成,集中专家们的集体智慧,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为行政决策提供方案和其他方面的咨询服务。行政决策咨询系统在政策制定活动中是以建议、参谋等形式为决策机关和行政领导者服务,向他们提供科学的决策方案,并发挥决策过程中的辅助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政策问题;(2)预测政策未来;(3)设计方案及论证;(4)其他政策相关问题的咨询;(5)参与政策评估并反馈信息。

第八章 行政实施

一、填空题

1.行政执行的主体是 及行政人员。在延伸的意义上,还应当包括由行政机关授权的社会组织。

2.行政执行具有综合性、、具体性、和灵活性的特点。3.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和总结阶段。

4.忠实于,使贯彻执行不走样,这是公共行政对行政执行环节的首要要求。5. 是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6.简单、紧急的执行活动比较适宜于用———指挥。

7.层次高、范围广、时空等条件受到限制的执行活动比较适宜于用 指挥。8.根据控制的时序划分,有事先控制、和事后控制。9. 是行政控制过程的起点。

10.行政控制过程大体上可分为确定控制标准、和纠正偏差三个相互衔接的步骤。

11.通常有四种信息被领导者用来衡量和评估实际工作效果,它们是个人观察、、口头汇报和。12.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在政府各个部门和各个层级之间以及各种人员之 间所进行的政务信息的交流与传递称为。

13.一种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和组织所规定的正式渠道进行的沟通是,它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

14. 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15.行政执行过程评估主要由各级 组织进行,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的范围则较为广泛,各级立法机关、、社会团体、或专门的评估机构都可以组织进行。16.评估总结包括 和总结评估工作两个方面的内容。答案:

1.行政机关 2.目的性 强制性 3.实施阶段 4.决策 5.实施阶段 6.口头 7.书面 8.事中控制 9.确定控制标准 10.衡量成效 11.统计报告 书面汇报 12.行政沟通 13.正式沟通 14.平行沟通 15.行政机关 各种党派 新闻媒介 16.撰写评估报告

二、名词解释

1.行政执行: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2.行政控制: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 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3.行政沟通:行政沟通是指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在政府各个部门和各个层级之间以及各种人员之间所进行的政务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4.行政协调: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5.行政评估: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

三、简答题

1.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应把握哪些要点? 2.简述行政执行的原则。

3.行政执行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主要作用。5.简述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作用。6.行政协调中如何理解坚持公正合理的原则? 7.行政指挥需要什么条件? 答案要点:

1.(1)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2)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3)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是务实性的、付诸于实际的行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具体步骤或实际行动来落实政策;(4)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

(5)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

2.(1)忠实决策的原则;(2)迅速有力的原则;(3)创新灵活的原则;(4)计划安排的原则;(5)团结协作的原则。

3.(1)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2)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的途径。(3)行政执行是实现公共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4.)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

4.(1)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2)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决策的根本保证。(3)行政指挥是高质量地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

(4)行政指挥是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5)行政指挥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政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

5.(1)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2)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3)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4)行政沟通是所有行政人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6.(1)行政协调必须准确地掌握和运用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做到在法律和政策面前人人平等;(2)行政协调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对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一定要弄清原因,分清责任,而不可无原则地进行调和;(3)行政协调还必须充分考虑有关各方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配置以及工作任务的分配方面不能搞简单的、绝对的平衡。

7.(1)指挥者必须具备的根本条件事要有足够的权威基础;(2)指挥者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是运用权威的能力,即要敢于指挥,善于指挥,精于指挥。

五、论述题:试述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行政协调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互相冲突,从而达到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目的。现代行政既要求高度的专业分工,又要求高度的协作配合。

(2)行政协调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精 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可供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行政部门之间互设关卡,推诿扯皮,必然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巨大浪费,造成工作过程的重复或脱节,从而延误工作的进程,降低工作效率。

(3)行政协调有助于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并从整体和全局立场出发,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意义,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有利于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应当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相互制约,因此,所有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必须做到放眼全局,搞好本职工作。

(4)行政协调有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使每个部门和个人的努力成为集体的努力,单独的行动成为合作的行动,从而产生整体的“合力”。搞好公共行政管理,离不开每个部门和个人的努力,行政协调正是行政合力赖以形成的重要基础和源泉。

第九章 行政方法

一、名词解释

1.行政方法

是指在行政管理领域中,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为开展行政工作,实现行政目标,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手段、办法、技巧等的总和,亦称行政管理方法。

2.现代行政方法

是指以现代科学(包括现代数学、系统论、信息论、社会学、心理学等)为基础而形成的一整套行政管理的技术方法。

3.目标管理方法

是一种以目标为主线现代管理方法。即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公共参与来确定目标、执行目标与评估目标成果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4.网络规划技术

是利用网络的形式,把各项行政工作与活动,按先后顺序排成一张前后衔接或相互交替的图样,用于工作方案设计和控制规划进度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二、填空题

1.行政方法的特点主要有实践性、、策略性和。2.系统具有复合性、、层次性、和环境适应性等特征。

3.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 在1954年撰写的《 》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一种管理方法。概括地说是一种以 为主线的现代管理方法。

4.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称网络规划技术为“ ”。

5.行政程序具有合法性、、系统性、、适应性和 等特点。6.在优化行政程序当中,行政程序的 是核心的内容。答案:

1.条件性 创造性 2.相关性 功能性

3.杜拉克 管理的实践 目标 4.统筹法

5.稳定性 连续性 可行性 6.简化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划ⅹ,并改正)

1.采用何种行政方法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2.运用“蹲点、种实验田”的方法,“点”的选择应具有随机性。()3.目标管理注重自我管理,自我控制,领导就可以撒手不管。()4.目标管理程序第一步中,制定的目标越高越好。()5.专家意见法属于反馈型预测类。()6.行政程序可以随时变动。()参考答案: 1.√。

2.ⅹ。把“随机性”改成“普遍的代表性”。

3.ⅹ。把“就可以撒手不管”改成“应转变领导方式,以民主领导代替集权领导”。4.ⅹ。把“越高越好”改成“明确、具体,既先进合理,又要切实可行”。5.ⅹ。把“反馈型预测类”改成“直观型预测”。6.ⅹ。把“可以随时变动”改成“具有稳定性”。

四、问答题

1.简述传统行政方法的特点。

2.现代行政方法具有哪些特点? 3.运用系统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4.简述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5.简述目标管理的作用。6.预测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哪几类?

7.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运用网络规划技术有哪些优点? 8.试述行政程序简化。9.评价中国政府上网工程。

答案要点:

1.(1)直接源于实践;(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3)简单易行。2.(1)系统性;(2)技术性;(3)量化性;(4)主导性。

3.(1)整体性原则;(2)综合性原则;(3)层次性原则;(4)优化性原则;(5)动态性原则;(6)模型化原则。

4.(1)以目标为中心;(2)重视成果的管理;(3)注重“自我管理”与“自我控制”;(4)强调整体性、协调性管理。

5.(1)有利于行政领导机关加强宏观管理;(2)有利于提高行政工作的整体效应;(3)有利于提高行政领导的领导能力和行政人员的素质;(4)有利于将竞争机制引入人事管理,把对人和事的管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6.(1)直观型预测;(2)探索型预测;(3)规范型预测;(4)反馈型预测。

7.(1)缩短工作周期,减少费用;(2)能够指明关键所在,抓住主要矛盾;(3)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4)有利于探索和掌握行政管理的规律。

8.行政程序简化是从工业管理中的工作简化得来的。工作简化所通过程序的变更或工作方法的改进,以较简捷的流程取得较高的工作效率。后来,在工作简化的基础上,发展起行政程序简化的理论。行政程序简化包括以下步骤:(1)选定准备进行研究的工作,被选定的工作应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2)以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记录选定研究工作的全部事实。

(3)认真分析记录的事实,即以客观和科学的态度,对程序图上的记录进行严格的检查,对工作的理由和目的、地点和时间、人员与方法等进行严格的检查。

(4)全盘考虑现行的工作情况,在研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以寻求最佳的工作程序。(5)衡量各步骤的工作量。(6)建立新的程序与方法。(7)对新的程序进行科学操作。

9.如果说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基础的话,那么政府上网可以说是政府信息化的基础。所谓政府上网,指的是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利用因特网等相关计算机通讯技术,在因特网上建立正式站点,推动政府办公自动化与政府网上便民服务,实现政府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诸多领域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通过政府上网,行政沟通水平可以大大提高,国家政策信息发布、行政客体对于主体的反馈都会更加便利。通过政府上网,政务公开原则可以得到更好的贯彻,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得到改善。

第十章 行政效率

一、填空题

1.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

2.行政效率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机械效率阶段、和客观效率与规范效率阶段。3.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组织效率、和工作效率。4.公共组织的高级决策层所表现的效率,是,又称决策效率。5.公共组织 所表现出的效率,为管理效率。

6.公共组织的基层工作人员所表现出的效率,为,亦称机械效率。7.公共行政的目的是,公共行政的价值是。答案:1.行政效率 2.社会效率阶段 3.管理效率 4.组织效率 5.中间管理层 6.工作效率 7.效率 公平

二、名词解释

1.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2.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是指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三、简答题

1.什么是行政效率?行政效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3.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

4.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5.当代行政效率研究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答案要点:

1.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行政效率主要表现在:(1)行政效率离不开定量分析;(2)政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追求社会效益上,这是公共行政管理的方向;(3)行政效率体现在各个层次、各个环节上,是公共行政体系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对各种公共组织、各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以及相关要素的整体要求。

2.(1)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入和成本,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公共利益;(2)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行政目标的达成度;(3)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组织的各种要素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4)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的大小。3.(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

4.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要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平等原则。(3)公平分配的原则。(4)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

5.(1)席卷西方各国的行政改革浪潮为行政效率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机遇和动力;(2)与早起的研究相比,这一时期的行政效率研究比较注意结合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特征;(3)这一时期在行政效率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上突破了早期的综合模式;(4)随着行政改革的深入,西方各国政府对经济和效率的关注逐渐转向了效益和“顾客满意”,质量被提到到首要地位。

四、论述题:试述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答:(1)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活动的起点,也是落脚点。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公共事务,都必须讲投入产出和成本效益,都必须讲效率。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活动一开始,就作为重要的因素来指导公共行政活动。高效率就是低成本,高产出,是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方面。

(2)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公共行政的高效化,是公共行政现代化的重要方面。通过行政效率,可以检查和衡量公共行政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各种管理制度和各种手段是否现代化、科学化和法制化;也可以检验和衡量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的队伍素质是否较高,能力是否较强,工作态度是否积极,人际关系是否协调;还可以检验和衡量行政体制是否科学合理,公共组织的机构设置,权责划分是否合理,分工是否明确,层次是否得当,幅度是否适宜;还可以检验和衡量行政运行的每个环节是否科学合理,行政程序是否精简实用,这些都是影响行政效率的重要因素。最后,通过行政效率可以检验和衡量行政制度的合理性和行政方法的有效性。

(3)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只有大幅度地提高行政效率,才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的生产力,加快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高效的公共行政是国家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必要保证,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制约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关系到国计民生。

第十一章 公共财政

一、填空题

l. 是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

2.公共财政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和稳定经济增长三大职能。3.在现代社会中,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 和政府配置两种。

4.公共财政所承担的 是为弥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缺陷而存在的。

5.实施超额累进税制和 是政府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6.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主要是通过中央对地方实行 制度,调节不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7.财政对社会需求进而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调节机制主要有两种,即 和相机调节机制。8.自动调节机制是利用累进所得税和 对经济发展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来调节社会需求的机制。

9.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进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财政将转向双元模式,即 与国有资本财政并存的模式,相应地,在我国的国家预算制度上也将出现———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并存的结构。

10.我国国家决算按统一的决算体系逐级汇编而成,包括中央级决算和。

11.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 和地方各级预算,组成国家预算,具有法律效力。12.我国国家预算是由一定的组织机构执行的。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预算的执行机关是 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3.决算审核分析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策性审核;另一方面是 审核。14.税收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国家的。15.履行纳税义务的主体是。

13.按照税制结构的单一性与复杂性来划分,可分为单一税制与。我国目前实行的就是。

17.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它是国家整个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8.根据能否在经济上直接得到等价的补偿,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

19.在我国,根据国家职能的区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国防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 年1月1日。

21.按采购方式的公开程度可以将政府采购的方式分为两大类,即招标性采购和。招标采购是公开性较高的政府采购方式。

22.按接受投标人的范围不同,招标性采购又可以分为公开招标采购、选择性招标采购和。其中,公开招标采购和选择性招标采购属于。答案:

1.政府 2.调节收入分配 3.市场配置 4.资源配置职能 5.社会保障制度 6.转移性支付 7.自动调节机制 8.转移性支出 9.公共财政 公共预算 10.地方总决算 11.中央预算 12.国务院 13.技术性 14.公共权力 15.社会成员 16.复合税制 复合税制 17.税法 18.转移性支出 19.社会文教费 行政管理费 20、2003年 21.非招标性采购 22.限制性招标采购 竞争性招标采购。

二、名词解释

1.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2.国家决算: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

3.税收: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4.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再分配的过程。

5.政府采购:政府采购是指政府机构出于履行职责需要,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活动。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公共财政?它具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简述优化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3.什么是国家决算?简述编制国家决算的重要意义。4.简述公共预算编制的主要依据。

5.什么是税收?税收包含的含义是什么?

6.什么是政府采购?政府采购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7.利用财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的主要政策工具。

答案要点:

1.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公共财政具有的主要特点是:(1)政府是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2)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3)公共财政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

2.(1)将资源配置于无法按付费原则经由市场配置的公共部门;(2)将资源配置于具有自然垄断向而不宜由市场配置的非竞争性商品和行业;(3)将资源配置于具有高风险,且预期收益不确定,但对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4)将资源配置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私人部门无力投资的基础产业和部门。

3.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

编制国家决算的重要意义体现在:(1)国家决算是国家政治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体现着一年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2)国家决算反映国家预算执行的结果;(3)国家决算是制定国家财经政策的基本资料;

4.(1)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2)上一年度公共预算的执行情况;

(3)计划年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指标;(4)公共预算管理体制所规定的管理权限和收支范围。

5.答: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税收包含的含义有:(1)国家的存在是税收产生的前提;(2)税收是按法定标准征收;

(3)履行纳税义务的主体是社会成员。

6.政府采购是指政府机构出于履行职责需要,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活动。

政府采购的特点体现在:(1)采购资金的公共性;(2)采购目标的非营利性;(3)采购行为的规范性;(4)采购主体的特定性;(5)采购活动的政策性;(6)采购范围广、规模大、影响力大。

7.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利用财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的主要政策工具有财政支出和税收。

第十二章 行政改革

一、单项选择题

1.从20世纪()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A、50 B、60 C、70 D、80

二、多项选择题

1.政府再造的战略主要有()。A、核心战略:明确组织目标 B、后果战略:创设绩效后果

C、顾客战略:将顾客置于驾驶员的位置上 D、控制战略:将控制从高层和中央移走 E、文化战略:创造企业家文化

2.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彼得斯提出的政府模式主要有()。A、市场政府模式 B、参与政府模式 C、解制式政府模式 D、弹性化政府模式 E、科层政府模式

3.参与政府模式的理论基础有()。A、参与管理 B、民主对话 C、公民自治权

D、公民社会 E、承认公民组织中基层官员是组织有效运作的核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CD 3.ABDE

三、名词解释

1.行政改革: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2.政府再造: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3.电子政府: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四、简答题

1.简述行政改革的原则。2.简述行政改革的取向。

3.行政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4.行政改革的动力主要有哪些?

5.电子政府对公共行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6.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

答案要点:

1.(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

2.答(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

3.(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

(3)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

(5)用人惟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4.(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3)社会演变的要求。(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

5.(1)电子政府的出现是公共行政发展的一个划时代的新阶段。它彻底改变了政府的管理方式,改变了政府封闭式的、单向式的管理方式,实现了政府与顾客互动的开放式的管理方式;

(2)电子政府不仅可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减少层级,减少人员,提高效率,更主要的是它朝民主行政的方向发展;

(3)电子政府将改变政府的决策方式;

(4)电子政府将改变政府工作人员的办公方式,远距离办公方式和家庭办公方式在公司企业已经出现,也势必有一天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办公方式;

(5)电子政府对政府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是通才,也必须是专才;要忠于职守,有敬业精神,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6.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国家行政权力的重新定位和划分的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是由现阶段我国行政改革的主要矛盾即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所决定的。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关系尤为重要。即(1)行政权力与政府职能。(2)行政权力与依法行政。

五、论述题

l.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 2.对于行政改革的对策,结合教材,谈谈你的看法。答题要点;1.(1)行政改革是个政治过程。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政治决定行政。在西方发达国家,行政也必须从属于国家政治的要求,在我国政治与行政更是密不可分。因此,行政改革过程不是纯技术实施的过程,政治的各种因素决定了行政改革的复杂性。

(2)行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行政效率,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公共组织与社会环境是输出输入的关系,两者必须保持动态平衡。行政改革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意味着公共组织必须适应社会变迁,它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运行方式必须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但行政改革不是消极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是积极而高效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行政改革要注意行政效率问题,同时又不能忽视社会公平和公众利益的实现程度。

(3)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体制和组织机构,重新配置行政权力。行政改革要对行政权力体制、行政领导体制、行政区划体制、组织机构、人事制度等进行改革,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行政改革应该进行科学地论证,严密地计划,强有力地组织,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而不能盲目进行。

(4)行政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必须不断地调整与社会的关系,界定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必须对政府的行政权的行使的范围、程度和方式进行调整。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政府的行政权对社会的干预逐步减少,社会的自主权和自治权越来越多,社会团体和非营利组织以及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政府必须对社会进行干预,无政府主义是不可取的。

2.(1)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进行行政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取得政治上的大力支持,没有政治上的赞成与支持,行政改革无法开展。行政改革不仅仅是单纯的行政改革,而且是重要的政治行为。政治支持不仅是行政改革的前提,也是行政改革的保证,而且行政改革往往是在政治的推动下进行的。

(2)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舆论。首先,要加强新思想、新价值的宣传,打破僵化、模式化的旧思想、旧价值。对行政改革的宣传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在行政改革进行的同时,要加强对新观念、新经验的宣传,强化人们已经形成的新思想、新价值,使之内化为人们自己的新思想、新价值。行政改革必须重视观念更新和新观念的形成。宣传工作必须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宣传可以制造行政改革的气氛和向公众灌输新思想和新观念。

(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行政改革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进行改革就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

(4)制定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行政改革是在客观环境推动下的被动改革,即使政府自动进行的改革,也往往是在客观环境的压力和推动下行政系统所进行的自我调整。但是,国家制定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是行政改革的强大推动力和强制力。

(5)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恰当地选择发动改革的时机。行政改革首先要选择那些难度小、震动小、见效快的行政领域和部门开始进行。同时,选择行政改革的时机也很重要。发动改革必须借国家和政府大力宣传行政改革的必要性之时,或寻找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开始着手进行。

(6)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质量。行政改革见效快,效果大,是取得改革参与者和公众认可的重要方法。行政效率明显大幅度提高,政府为公众服务意识和质量也都得到明显的加强,改革参与也得到了实际利益。要把改革的这些成果及时地反馈给社会和改革的参与者,强化改革意识,化解不同意见,克服改革阻力。

第二篇:行政管理学

浅谈行政领导艺术

行政0916 段睿 指导老师 原丁

[摘 要]行政管理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需要运用领导的技巧,这种应用技巧就是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实施领导活动中,运用科学理论,熟练而有效实现行政目的的技巧、手段与特殊方法。它是领导者的智慧、胆识、才能、经验的综合反映,始终贯穿于整个领导过程和领导活动的各个方面,任何行政目标的实施与成功,都离不开行政领导者的组织指挥。然而行政领导者对于各方面的掌握与支配,工作完成的质量与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领导者的用人艺术、处事艺术、授权艺术等等,这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领导艺术。因此,研究领导者的领导艺术是领导科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 行政 领导 艺术

领导艺术是指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有创造性的领导方法、方式、技能等的操作性综合,也就是那些非程序化、非模式化、非定量化的高潮的领导技能。行政领导艺术是行政领导者的方法的个性化、艺术化,是行政领导者在工作中结合普遍经验和个人体会而形成的,它属于行政领导方法中创造性、随机性、权变性较强的部分。

行政领导艺术对行政绩效的影响是通过它本身所具有的超规范和非模式化途径达到的,是通过行政领导对偶发性的特殊情况的艺术化处理而获得的,是将个人经验与科学规则有机结合为领导方法而达成的。

一、行政领导艺术的分类

事实上,领导艺术存在于每一个领导行为之中,有多少种领导行为就会有多少种领导艺术,诸如用人艺术,团结艺术,批评艺术,决策艺术,指挥艺术等等,其实际类型是很多的。从领导事务的类别上进行区分,可规划为授权艺术、用人艺术、运时艺术、处事艺术;从范围影响上进行区分,可规划为总体性、局部性、专业性的领导艺术。

(一)行政领导事务类型上的领导艺术

1.授权艺术

授权是指领导者将自己一定的职权授予下属去行使,使下属在其所承担的职权范围内有权处理问题,做出决定,为领导者承担相应的责任。授权员工属参与管理的最高形式,是员工实现自我领导的有效途径。

1)授权的原因。授权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间接性原因。由于领导行为与领导目标的间接性,领导只授权下属,才能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有效地完成组织

目标。二是专业性原因。由于组织活动的多样性和专业化特点,领导不可能事事精通,因此只有授权给具有管理能力的专才,才能完成组织目标。三是复合型原因。由于现代领导是下属与领导者融为一体的参与型活动,领导者、执行者区分不明显,才能更好的完成组织目标。

2)授权的类型。授权的类型主要有:刚性授权、柔性授权、惰性授权、模糊授权。

3)授权的原则:a.因事择人,视能授权;b.明确权责,适度授权;c.授权留责,监督控制。

4)授权应注意的问题:a.谨防“反授权”:就是下级把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反授给上级,即把自己职权范围内的工作问题、矛盾推给上级;b.防止“弃权”:就是领导者所拥有的决策权、奖惩权、监督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c.防止“越权”:就是大权旁落,下属行使了上司的职权。

2.用人艺术

用人艺术,主要讲究知人善用,人尽其才,这是最大限度利用人力资源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用人艺术的最低要求。然而,“知人善用”四个字看似简单,实际上做起来并不容易。如何知人识人,古今中外领导科学中,有太多的理论和具体方法。所谓“知人”,就是全面地了解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及时地发现和识别人才。人各有“长”有“短”,每个人都有他独到的优点,也有其不可回避的缺点,人无绝对的优点和缺点,关键是领导如何用其所长。“知人”是为了“善任”,即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们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用人原则,其中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有:知其短长扬长避短、了解下属、奖罚合理,适当激励、用养结合。量才录用、能职相称是很值得重视的。人性是最变幻莫测的东西 管理者如果能掌握其中的奥妙 所有管理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在古代有很多杰出的领导者和政治家,都知人善用,诸葛亮的用人的用人艺术: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志。

3)咨之以计课而观其识。

4)告知以祸难而观其勇。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正确的用人不仅在于知人善任,用心地考察干部,确切地了解干部,把他们安排到适合他们的岗位上,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且要人尽其才,领导者要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是组织内部协调,密切配合,还要才尽其能,不断地满足下属的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能量

3.处事艺术

行政领导者在干好自身领导工作,专心本业,忠于职守的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谦虚谨慎,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光明正大,因人制宜,宽容处事等等,纵观世界全局,事情零星而杂乱,实际却只有两个因素,一是人,一是事,人要做事,事要人做,做好人的工作,就等于把事情办好。在领导者的位置上所遇到的处事对象是人。人的性格、思想认识、思维方式、精神境界、个人追求各有不同能力也有强弱,不能用同一方式去处理,要视各人不同的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对待,而这些恰恰都是行政领导者处事的要则。

4.运时艺术

运时艺术,既包括领导者对自己本职工作事务处理的时间安排,也包括他对本组织内各类事务处理的时限的了解和运筹。总的来说,对提高领导效率大有帮助的运时艺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运筹时间。这是提高领导效能的最重要的途径。领导者想要完成组织行政目标,并试图获得最佳的效果,就必须科学运筹时间。在领导工作中科学地运筹时间,是一项重要的领导艺术。对于领导效能来说,赢得了时间的主动,就等于赢得了胜利。

(2)合理安排工作程序。就是领导者合理安排时间消耗比例,把要完成的工作,依据工作的轻重缓急、规模大小进行分类,按照时间先后次序安排好,然后按预定计划逐步完成。合理安排工作程序的基本要求有:1)明确工作先后的次序,先主后次。2)建立严格的时限要求,提出了具体工作的明确时限要求,严格规范时限计划,并按预先规定的时限检查或总结完成情况。3)最重要的是安排处理好整体工作与局部工作的日常工作计划。

(3)提高时间利用率。处理工作事务,要专心致志,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延长内在时间,努力提高每一单位时间的利用率,要善于挤时间,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把握高效率的黄金时间段,从而提高效率。

(二)行政范围影响意义上的行政领导艺术

1.总体性领导艺术,即着眼于全局性问题,善于洞察全局形势,善于分辨时机,抓住有利时机,并能够利用良好机遇,这是行政领导有效工作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掌握好局部性的领导艺术,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解决局部微观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

2.专业型的领导艺术。它是各级各类行政领导需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加以把握和运用的。任何一个领导,都应真正透彻地了解和掌握所在行业部门的现状、问

题、潜力、趋势,也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技术技能,只有对领导工作了如指掌,才能灵活机动调动各种有利因素,面对问题从容不迫的应对与解决,确保提高效率。

二、行政领导的运用

1.审时度势,多谋善断。

2.行政领导者要履行好领导职能,顺利地实现决策目标,就必须善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并科学地使用人才。

3.行政领导者要善于分清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4.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5.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6.巧妙安排时间。

7.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8.行政领导者在行政活动中要善于根据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把握最佳适度的领导艺术。

9.各个行政领导者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和职权范围,都应该专心致志,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超越职权。

三、行政领导在行政领导中运用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因为人是一切社会实践活动,包括领导活动中唯一有自觉能动性的因素。而领导活动正是通过对人的领导,进而达到对事物的认识和改造的社会实践过程。在领导活动中,如果离开了人,忽视对人的领导和使用任何领导活动都不能进行。在科学社会化、生产现代化、管理系统化、人员知识化的当代社会中,领导者的用人职能就显得更为突出了。领导者如果不注重广泛发掘人才,把合适的人才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上,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从上到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即使个人才高八斗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也很难成为一个事业有成的现代领导者。我国古人曾经说过: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治政毛泽东也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领导艺术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无数事实也都证明了这一点。领导者科学地领导,就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反之,不重视领导艺术,没有任何领导技巧,必然使工作陷于瘫痪,使其处于被动、盲目和混乱。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当代,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化竞争的今天,世界范围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和人才竞争,要建设一个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需要有一大批有文化、懂科学、善管理、会经营的优秀人才,要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行政领导必须更新用人观念,改变思

维方式,努力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适应的人才观念,大胆启用一代新人,这是摆在每个行政领导面前的重大课题。

领导不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艺术。正如韩非子所说“下君尽已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能” 能够合理的运用领导艺术是即使领导者管理技能成熟的表现,也是领导者个人取得业绩的基础和条件。作为一个行政领导者,能够运用好领导艺术,发挥其巨大效用,不仅有利于与下属之间建立良好、信任的合作关系,激发下属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团队工作效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使领导者从繁琐杂乱的工作中解脱出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使决策更加科学化,最终提高工作效率。总之,培养造就领导者的领导技能,是各级行政领导者的一项战略性的任务。现代化的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要实现合乎人情味的管理,就要建立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工作为中心的管理制度,科学技术越发展就越重视人的因素。而领导艺术主要就是针对于人的管理艺术,同时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才,改进领导作风和提高领导水平、提高工作绩效和改进行政部门间的人际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政府机关的活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四、结束语

在学习行政管理学学到了很多关于政治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可以说关于行政的都有涉及,虽然不是很深入,但足够无门了解行政管理到底是学什么,更让我们了解了本专业的专业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我对行政领导的课程记忆特别深刻。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作为组织中的领导人,有很多权利,但也有很多的责任,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做绝对正确的决策,才能保证组织的存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彦主编.行政管理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百度百科

第三篇:行政管理学

1、行政管理是一种以国家权利为基础,以国家组织主要政府机构为管理主体,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

2、行政管理的公共性表现在:

1、行政管理的权力基础是公共权利。

2、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3、行政管理的宗旨是为公共利益服务。

4、行政管理必须承担社会公共责任。

5、行政管理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3、“组织理论之父”之称的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关于官僚组织的论述对传统管理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4、社会人的假设得到霍桑实验的证明。

5、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目的与意义:

1、行政管理学是掌握行政管理规律的入门课

2、行政管理学是国家行政管理人员的必修课

3、行政管理学是参与国际公共事务管理的人员的基础课

4、行政管理学是提高各行各业管理水平的辅助课。

6、学习和研究行政管理学的主要方法:

1、历史的方法

2、理论的方法

3、调查的方法

4、比较的方法

5、系统的方法

6、案例的方法。

7、政府:广义的政府泛指一切国家机关,如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一切公共机关。侠义的政府,专只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

8、我国政府的基本含义:

1、国家 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由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是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

2、政府不仅要向本级权利机关负责,而且要向一级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和接受其监督。

3、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从范围来说是全方位的。

4、政府拥有法定的执行和管理的行政权利,运用行政手段进行指挥活动。

5、为人民服务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宗旨,是一切行政措施的出发点和归宿。

9、行政权利的特征:(1)、内在特征:

1、行政权利的阶级性

2、行政权利的社会性

3、行政权利的渗透性

4、行政权利的有限性(2)、行政权利的外在特征

1、行政权利运行的方向与轨道

2、行政权利运行的层次

3、行政权利运用的时效4行政权利运行的统一

5、行政权利运行中的权利膨胀。

10、论述我国政府职能的形成、发展和改革。(P41)所谓行政职能,是指政府为了维护阶级统治和促进社会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它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内容、过程和方式等。(1)从静态看,行政职能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性质。(2)从动态看,行政职能反映政府活动的过程、作用方式和左右方向。行政职能是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基层政权组织的一系列职能所构成的,呈层级结构,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整体,其作用方向是自上而下的。

1、形成:193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下设35个部门管理各工作。行政职能体系的弊端:职能庞杂,运行紊乱,职能错位,政企不分,职能交叉,效率低下 职能膨胀,机构庞大。

2、发展与改革: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左的错误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1987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进一步确定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行政体制改革核心问题。1992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市场经济发展目标,将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联系起来宽度深度加深。2002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出新的指导提出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推行电子政务提高效率2007胡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发言对我国今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新观点举措。

11、政府和市场失效的表现。(1)职能庞杂,运行紊乱(2)职能错位,政企不分(3)职能交叉、效率低下(4)职能膨胀、机构庞大

12、行政组织:是指国家根据其统治意志,按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的,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和指挥的国家机关。

13、行政组织的特征:A政治性它代表国家行使政治职能 B公共性 无论何种阶级特征的行政组织都具有公共事务的职能 C系统性 任何国家行政组织都有 D法制性 行政组织是依法建立并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的机构 E权威性 国家行政组织通过这个种法定权力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领导干预。

14、行政组织结构:指构成行政组织各个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具体指一个行政机关内部的机构设置及相互关系的法定形式

15、行政目标体系:

1、总目标:即反映行政组织基本功能的总体目标,明确规定行政组织成员基本的活动方向,并为人们进一步分解组织目标提供基本点。

2、职能目标:描述了行政组织内部具体的活动项目,指明组织成员应当开展的工作,本质上反映的是组织内部机构的工资职能,因而称为职能目标。

3、工作目标:它主要规定的是目标主体在阶段时间内应所完成的各项具体工作。

16、(选择)行政组织的部门体系:

1、领导机关:行政的领导机关是指中央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2、职能机关:指中央人民政府所属部门的工作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局等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工作部门——委、厅、局等。

3、辅助机关:是为领导机关或职能机关实现行政目标,完成行政管理任务,在行政管理系统内部承担辅助性工作任务的机关。

4、派出机关: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省级、市辖区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17、我国行政组织改革的历程与目标

历程:

1、初期基本格局的形成(1979-1957)

2、三次由精简到膨胀的循环(1958-1987): 1、1958年开始,中央向地方大幅度放权,1960年前后,国民经济出现严重混乱和比例失调现象。

2、第二次精简到膨胀的循环是1966-1981年,3第三次精简到膨胀的循环是1982-1987年。

3、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基础的机构改革(1988年至今)

目标:

1、转变政府职能

2、优化行政组织结构

3、提高行政组织的法制化水平

4、提高行政组织的管理水平。

18、公共组织的作用是什么:

1、政府是国家各种事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2、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

3、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及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4、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19、公务员:指在各级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20、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原则:

1、公平、公开竞争原则

2、党管干部原则

3、法制管理原则

4、功绩原则。

21、论述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

同:

1、法制管理。

2、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3、功绩制原则。

4、分类管理。

异:

1、不搞政治中立 西坚持中立立场文管任员晋升不受政党干预 中要求公必须与共产党保持一致坚决捍卫执行党路线方针政策四项基本原则。

2、坚持党管干部:中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公务员制度是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西是独立之外管理系统。

3、不搞两官分途。中国公务员没有“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划分。西实行两官分途强调政务官所谓政治化和事物官的所谓职业化。

4、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中国公务员没有自己集团的特殊利益也没有任何形式的特权。西方文官是独立的利益集团,受雇于政府,是雇员,一切服从政府需要为政府利益服务。

22、行政领导:指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领导活动和从事这种领导活动的人。

23、行政领导者的素质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要求:

2、道德品格素质要求

3、文化知识素质要求

4、身体、精神素质要求

24、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决策是管理的中心,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行政管理的实践表明,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先导,从一定意义上说,一切行政行为都是围绕着行政决策进行的。

1、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基础。

2、科学的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前提。

3、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名族的存亡。

25、、试论述行政执行是检验行政决策是否科学的唯一标准。

行政执行的前提是行政决策目标实施前必备的主观条件,包括:

1、行政决策合法合理,这是行政执行的前提,决策的制定必须严格以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必须符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

2、行政执行的物质条件充足,人和行政执行都必须以一定的物质作为前提没有物质条件所有的行政执行都将无从说起。

3、行政执行组织条件完备,它能保证顺利开展各种组织措施如机构的建立、人员设备权限划分等。

26、行政公共关系: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一种管理活动;

27、行政公共关系的特点:

1、主体的权威性2课堂的复杂性

3、目的的特殊性

4、传播条件的优越性。

28、行政公共关系的基本任务:

1、正确把握公共舆论

2、完善传播机制、健全沟通渠道

3、创造“人和“的行政环境

29、行政沟通的作用:

1、行政沟通是消除矛盾、改善关系的必要手段。

2、行政沟通是调解矛盾、提高效能的重要途径

3、行政沟通是鼓舞士气、客服官僚主义的有效措施。

第四篇: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单项选择题: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

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

3、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4、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欧文

5、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威尔逊

6、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7、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

8、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9、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0、我国最早抽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

1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2、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孙中山)

13、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怀特)

14、公共行政环境的(张金鉴)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15、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16、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作者是(里格斯)

17、融合型号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农业社会)。

18、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棱柱型)。

19、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工业社会)。

20、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号(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21、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22、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

23、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上。

24、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29)。

25、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26、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垄断资本世纪末义时期)。

27、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力划分,组织设置,各类政府职权配置)

28、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稳定性)演变而来的。

29、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30、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31、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半总统制)。

32、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瑞士)。

33、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

34、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德)国的地方政府。

35、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洲、自治县、自治乡就是(特殊型)的行政区。

36、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特殊型)的行政区。

37、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行政职位),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第五篇: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2011证书班(淮阴工学院图书馆)马玲

1、简要阐述雷格斯行政生态学模式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雷格斯认为,当今各国社会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处于二者之间的一个“中间的”或可称之为“过渡型”社会形态。与三种不同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是三种不同的行政模式,即著名的“融合一棱柱一衍射的行政模型”。

首先是农业社会的融合型行政模式。雷格斯认为,就像自然光一样,传统农业社会的社会结构是混沌未开的,与之相适应,其行政行为与诸如立法、司法、军事、宗教乃至于社会经济活动等其他社会行为是混杂在一起的,根本就没有出现过专业化的行政机构。雷格斯把这种类型的行政系统称为“融合型行政”。由于缺乏专业化分工,雷格斯认为这种模式下的行政效率极为低下。

其次是工业社会的衍射型行政模式。雷格斯认为,就像自然光线经过光学三棱镜折射过后所形成的单色光谱一样,工业社会各种环境因素的结构与功能实现了高度的分工与专业化,相应地,其行政系统也在结构与功能上形成了专业化分工体系。行政系统由有着高度分工的不同行政机构所组成,它们各自执行不同的专业化职能,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以科学性与效率为追求目标。

再次是过渡型社会的棱柱型行政模式。类似于处于三棱镜折射过程之中的自然光线,雷格斯认为,由于受特定社会形态的形式主义、异质性、重叠性等基本属性的影响,过渡型社会的行政行为有几种常见特性。首先,该社会的行政行为已出现专业化分工趋势,但又未能有效实现完全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往往难以与其他社会行为区分开来。其次,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已设立,但不能正常运作,功能有限,许多职能的发挥还需要由其他社会机构,甚至是宗族、同乡会等传统机构来完成。最后一个特点是正式建立起来的行政制度由于各种传统势力的影响而起不到应有的规范及约束作用,往往成为摆设,形同虚设。呈现出由融合型行政模式向衍射型行政模式过渡的趋势。雷格斯借用光学术语称之为过渡型行政模式,又称为棱柱型行政模式。

2、简要分析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

答:管理层次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它与组织规模成正比:组织规模越大,包括的成员越多,则层次越多;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它与管理幅度成反比:主管直接控制的下属越多,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减小,则管理层次增加。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态:扁平结构形态和锥型结构形态。

1.扁平结构是指组织规模已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这种形态的优点是:由于层次少。信息的传递速度快,从而可以使高层尽快地发现信息所反映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同时,由于信息传递经过的层次少。传递过程中失真的可能性也较小;此外,较大的管理幅度,使主管人员对下属不可能控制得过多过死,从而有利于下属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发挥。但由于过大的管理幅度,也会带来一些局限性:比如主管不能对每位下属进行充分、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每个主管从较

多的下属那儿取得信息,众多的信息量可能淹没了其中最重要、最有价值者,从而可能影响信息的及时利用等等。

2.锥型结构是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的金字塔形态。其优点与局限性正好与扁平结构相反:较小的管理幅度可以使每位主管仔细地研究从每个下属那儿得到的有限信息,并对每个下属进行详尽的指导。但过多的管理层次:(1)不仅影响了信息从基层传递到高层的速度,而且由于经过的层次太多,每次传递都被各层主管加进了许多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可能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

(2)可能使各层主管感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相对渺小,从而影响积极性的发挥。(3)往往容易使计划的控制工作复杂化。

组织设计要尽可能地综合两种基本组织结构形态的优势,克服它们的局限性。

3、简要分析依法行政和以德行政之间的关系?

答:

一、依法行政及其重要意义:

1、依法行政的含义:1)依法行政是一种民主宪政原则。2)依法行政是一种行政管理模式。3)法律规范的规范的规范性或约束性作用于始终是依法行政的精髓所在。

2、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1)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2)行政职权的法定化。3)行政编制的法定化。4)行政程序的法定性。5)行政责任的法定化。

3、依法行政的作用与意义:1)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民主,尤其是行政管理民主发展的前提与保证。

2)依法行政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保证。3)依法行政是控制行政权力膨胀趋势的必然选择。4)依法行政是推进与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有效途径。

二、以德行政及其重要意义:

1、以德行政的含义:是以德治国的国家治理原则和模式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2、以德行政的内容:

1)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修身。2)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服众。3)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要以德行政,行德政。4)建立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3、以德行政的重要意义:1)以德行政有助于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合理化。2)以德行政有助于增强行政管理者的责任意识。3)以德行政有助于社会风气的优化。

三、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关系:

1)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之间的区别。2)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相互联系。

4、如何正确理解行政授权的原则和方式?

答:授权的原则:

1、权责统一原则。

2、视能授权原则。

3、信任与监督相统一的原则。

4、单一隶属原则。

授权的方式:

1、充分授权。

2、不充分授权。

3、弹性授权。

4、制约授权。

5、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下载行政管理学习题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管理学习题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管理学

    各类考试历年试题答案免费免注册直接下载 全部WORD文档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一、课程代码:00277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

    行政管理学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行政管理学》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行政 2.管理层次 3.政府绩效 4.行政法治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如何理解行政权力......

    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复习资料 一、概念 行政管理:国家行政机关遵循特定的价值取向,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行政环境:与行政系统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以及对行政系统有着......

    习题集

    山东2012年会计从业无纸化考试《财经法规》习题集中华会计考试网单选题1、会计资料移交后,如果发现是移交人员在会计工作期间内所发生的问题,由负责。A.原移交人员B.当时的监......

    习题集

    演讲与口才习题集 绪论 一、思考题: 1、为什么说演讲是一种最高级、最完美、最富有审美特征的口语表达形式? 2、演讲和口才的含义是什么?二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怎样理解演讲......

    习题集

    习题集第一部分 -、判断题: 1.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场所销售其生产的食品,不需要取得食品流通的许可;取得餐饮服务许可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在其餐饮服务场所出售......

    行政管理学作业

    行政管理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这些条件有物质的、精神的,有有形的、无形的;有自然界的、社会界的。 2. 行政道德--......

    行政管理学作业

    华工继续教育学院2016-2017第二学期网络课程 行政管理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环境: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这些条件有物质的、精神的,有有形的、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