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享受如春教育 培育有根新人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生活在21世纪的青少年,物质生活、学习条件比起其父辈有了极大的改善,因此,我们成人认为,这代孩子十分幸福。可是心理学工作者调查发现:现在的中小学生中,经常感到紧张的占22%,为一些小事过分担心的占17%,感觉同学间关系冷漠的占27%,有困难时没倾诉对象的占28%,对考试过分紧张的占35%。这些数字表明,当今青少年儿童生活得并不十分幸福。或者更进一步推论,当代青少年心理存在严重问题。
据<北京晚报>2000年7月4日的新闻栏目报道:16岁的北京男孩小江,在中考后不久跳楼自杀。小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多才多艺,没什么是非,成绩也不错。父母非常爱他,对他的学习和生活都很关心。中考他估分600多分,考重点不成问题。出事当天,父亲说了他几句,说天热,让他少穿点,把课本整理一下。没过多久,小江就在自己房间跳楼了。没人能说清小江当时为什么跳楼。
小江的死并非个例,资料表明,2000年一年,媒体公开报道的少年自杀事件不下20起。广州一名中专生毕业前夕吊死在教室的门框上,据说是因为找工作受挫;顺德一名初三男生半夜在家中上吊,只因爸爸藏起了他借来的游戏机;武汉一名17岁女生,四川一名18岁女生,成都一名初二男生自杀都是因为考试没考好。青少年的自杀事件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震惊和关注。此后不久在京举行的中美精神病学会学术会议的资料显示,中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是抑郁症及心理负担造成的自杀,它超出了其他任何疾病对青少年的威胁,而且近两年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自杀者大多是学校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就在这种大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教育界、心理学界、社会各界及家庭学校的高度重视。
班主任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力量
班主任的角色是由班主任所担负的任务决定的。班主任的任务比一般教师任务更为广泛与复杂,他要对本班学生的德、智、体美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为此,班主任就需要根据不同的任务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应承担三种角色。
1、应成为自身心理健康的悍卫者。
由于面对的是一群成长中的孩子,教师情绪要绝对稳定,避免波动,以免对学生忽冷忽热造成伤害。
2、应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首席维护者。
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是学校、家庭及全社会的责任。班主任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首席维护者,这样才能直接促进学生在各方面和协的发展。
3、成为家长维护子女心理健康的指导者。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但由于不懂方法,不知从何入手,这就需要班主任给以方法上的指导。
班主任的心理素质及发展
(一)、班主任心理素质的内涵。
1、具备丰富的爱生情感。
这一点要求教师对学生要真诚的付出;要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
2、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
这一点包括教育目的的坚定性及教育过程的持续性;教师要认定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成材的,要了解教育是一项长期而且具有持续性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对每个孩子施与坚持不断的教育,才能令他成材。
3、具备广泛的兴趣爱好。
广泛的兴趣爱好是班主任个人影响力的能源。知识贫乏,腹中空空的班主任是很难使学生信服的。广泛的兴趣爱好不但能更好的推动班级工作,而且可能与学生取得更多的共同语言,促进心理沟通,这样必然会取得学生的信任,使影响力得到增强。
4、具备开朗的性格特征。
开朗的班主任能与学生和同事融洽相处,给人以生气勃勃的印象,产生言教难以达到的效果。
5、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
这是班主任应具有的工作作风。班主任对工作要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处理问题要一抓到底,绝不虎头蛇尾。
(二)、如何提高班主任的心理素质
1、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学校行为。
(1)、营造班主任工作的良好文化氛围。
(2)、对班主任及时进行新课改教育的培训。
(3)、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研究和交流。
(4)、给予班主任有效的激励。
2、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自主行为
(1)、重视学习,提高素养。
(2)、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
(3)、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自主反思,总结经验,优化行为。
(4)、强调协调教师之间的关系。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问题
(一)、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一般具有七个面貌
1、不平衡性
小学阶段生理比心理发展速度快。
2、动荡性
小学阶段平稳的发展,心中有权威,以老师家长为权威。
3、自主性
小学阶段逐渐发展,但没形成反叛。
儿童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0----2岁 分不清主客体,属于第一自我高峰期。
7----8岁 第二自我高峰期。
11----14 岁 第三自我高峰期。
处在自我高峰期的孩子,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在小学阶段孩子要经历一个半到两个自我高峰期,因此小学的班主任更需要做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以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另外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还具有前瞻性、进取性、闭锁性、社会性四个面貌,因为在小学阶段表现不明显,在这里就不作详细介绍了。
(二)儿童发展的一般特征
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
2、掌握了书面语言,并且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
(三)小学生阶段心理健康的标志。
1、能否适应学习任务,正常参加集体活动。
2、情绪乐观,积极向上。
3、初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具有符合年龄特点的行为标志。
(四)教育重点
1、入学适应。入学时应带学生熟悉校园、找厕所、操场、建立伙伴群。
2、学习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3、预防学生学习疲劳,注意用脑卫生。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寻找契机,充分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运用科学教法与心理自然、恰当结合,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1)在教学内容中寻找,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如:第七册语文教材中的《落花生》一课,就可以通过课文对学生进行增强自信心的教育。结合花生虽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样的实例,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自己及周围的同学。告诉学生一个人不漂亮,或不引人注意不要紧,只要他努力,勤劳,关心他人,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他不但不该自卑,而且应该比别人更自信的生活。这样就利用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一些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恢复了自信。
(2)在教学方法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新课程标准就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共同总结出答案。这种教学方式就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合群教育。只是学生虽然和同学合作了,自己却可能并未意识到这样得出的答案其实是群策群力的结果,所以教师要适时指出,个人做不到的事,凭借集体的力量有时轻松就可以完成。这就是集体的力量,我们每个同学都该使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哈市花园小学的冯贵敏老师,教写“乙 ”一个孩子总是学不会,老师手把手教13遍,还是教不会,这时别的学生已经开始笑话他了。第14遍他终于会写了。这时老师表扬他说,他很了不起。一遍学不会能学很多遍,他相信自己。这个案例中老师心理健康教育时机把握得就非常好,为孩子树立了学习信心,并为孩子以后的学习确定了模式,即一遍学不会多学。效果很好。如果老师当时不是表扬他而是一再说他笨,一颗厌学的种子可能会就此埋在孩子心中。
(4)、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老师在填写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报告单时,只表扬优点、以极其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的缺点,并鼓励学生改正,就避免了对学生的伤害,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信心,这一点,就做到了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在班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要求班队会主题鲜明,目的明确。(一会一题)
(2)班队会内容附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
(3)活动中是否体现学生主体。要求呈现宽松、民主、融洽的气氛。
3、在平时工作中做一人一事的心理疏导工作。
4、利用网络或在班级内部设“知心信箱”等。
六、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实现教育的人性化。
有这么一段话,叫“当前师生关系的形象写真”:在今天中国学校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相反,站着的先生始终占据着至尊的地位,而学生们坐着的躯体里掩盖着的却是一个战战兢兢地坐着乃至于跪下的灵魂。
这样的师生关系在我们现在的小学里虽然不普遍,但很典型,我们当然是不提倡的。
我们提倡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只有心理距离近了,才能让空间距离拉近。
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首先要学会“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的说法源自一个小故事:年轻的妈妈带孩子去逛商店,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这位妈妈兴奋得不忍离开,虽然没买什么东西,但她还是带孩子不停地走着看着。孩子终于不干了,叫着嚷着要回家。妈妈说:“你自己闹着要来,这么会儿你怎么又要走了?”说着说着发现孩子鞋带开了,就蹲下去给孩子系鞋带。当她将要站起来时,她忽然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回家。原来从孩子的高度看不到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只能看到穿着各色裤子和裙子的腿。
所以想要理解孩子就要和孩子站在同等高度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教师要正确处理尊重和爱的关系。要注意爱不等于尊重。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学生上课很爱发言,但回答问题答对的却不多。老师了解到孩子是为了面子才举手的以后,找到学生,告诉他,以后你还可以多多举手,让同学知道你是个爱发言的同学。但是以后回答问题,会的你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这样我就知道什么时侯该叫你回答问题了。课下我们再把不会的问题弄明白。
这个案例中,老师既设法保留孩子爱发言的好习惯,又注意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是一个把爱与尊重的关系处理得很恰当的例子。
2、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1)、在教学管理中提倡建立一种开放式、自由式、参与式的模式。
以往的填鸭式教学,相当于老师把做好的饭菜喂给学生,早已不再提倡。
近年来我们提倡的就是启发式与共享式。
启发式是指老师把饭菜做好,告诉学生哪个好吃再吃。
共享式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做出饭菜,一起研究哪个好吃,再吃,坏的扔掉。
同样是画苹果,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本子上学画。
日本,把一篮苹果倒在地上,喜欢画红的,就画红的;喜欢画绿的,就画绿的;喜欢画半红半绿的也可以;喜欢画烂苹果也不反对。
美国,把学生领到苹果园去画,学生视野更加开阔,学生所描绘的画面,更加多种多样,具有强烈的个性效果。
还是在美国,老师教孩子画太阳,孩子画出了各种颜色的太阳,有一个孩子甚至画出了蓝色的太阳。老师问他为什么给太阳涂了蓝色,他说:“我画的是映在海里的太阳。” 孩子被誉为“有创新能力的同学。”
(2)在教学中不要用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和创造。
例:有一盆水,两个人在场,一个人干净,一个人脏,谁会用这盆水?答案可以有四个:
A、干净人用,因为他有干净习惯,脏人不用,因为他没有干净的习惯。
B、脏人用,有干净的需要,干净人不用,因为他已经干净。
C、都不用,干净人已干净不用再洗了,脏人习惯了脏也不用洗。
D、都用,干净人习惯干净需要再洗,脏人有干净的需要也要再洗。
这么多的答案,理由都是说得通的,那就都是正确的。
现实中有这样一个例子:“()的感情”,小表弟问我怎么填,我说:“填深厚”。过了一天,小表弟又打来电话说:“大姐,你教错我了,不是‘深厚’的感情是‘丰富’的感情。”我问:“这道题是按原文填空吗?”他说不是。我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这位老师有什么理由要把与“感情”搭配的词固定为“丰富”呢?强迫大家记同一个答案,下次再见到这道题时错的人肯定会相对较少,或干脆没有。但这种教法是绝对锻练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
3、教师要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教学艺术,不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心理体罚。
体罚变相体罚都好理解,心理体罚诸如设惩罚座,让全班不和某一个学生说话等,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
教师要做到三多,三个不批评。
多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多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多期待,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三个不批评:
无意识的犯错不批评,给学生自省机会。
早上犯错不批评,给学生一天的好心情。
家长面前不批评学生,给学生留足面子。
因为鼓励与欣赏的功效总是大于批评,所以有诗人说“批评家多么可怜,赞赏家多么可爱”。在著名教育家陶行之身上,曾发生过一个《四块糖》的故事,是变批评为鼓励的一个绝好例子:陶行之在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有一次在校园见到一个学生向另一个学生扔石块,他当即制止了那个学生,并让他下午两点到自己办公室去。下午,不到两点,学生就来了。陶行之热情地请他坐下,并给了他一块糖,说:“你很准时,这块糖是奖给你守时的’。学生正在惊讶。陶行之又给了他一块糖,说:“我制止你时,你能立刻住手,这说明你尊重我,再奖你块糖”。接着他又拿出第三块糖给这个学生说:“听说你打人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你的行为属于见义勇为。你有与坏人做斗争的勇气,我再奖励你一块糖”。学生听到这哭了,说:“我错了,他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啊。”陶行之笑了。又给了他一块糖,说:“你自己已经认识到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块糖。”
陶行之还曾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告诉教师要以满腔的爱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4、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实现教育的情感化。
交流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找学生个别谈话,书信交流,日记交流都是增进师生间感情、拉近师生距离的有效方式,也可以开动脑筋在寻常事件中寻找情感线索。
举个例子来说:
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李元昌在教学中曾遇到这样一件事。讲过《塞翁失马》后,班里有四个学生,无论如何背不下《塞翁失马》,李元昌老师尝试了各种方法让他们背,甚至把每一句的字头都写到黑板上去提示他们,他们还是背不下来。于是李老师又想出一个主意,他准备组织一次考试,试题中就有默写《塞》。考试前两天,他找四个学生分别谈话,内容是:考试中有默写《塞》,我可没告诉别人。你要珍惜机会……结果全班在《塞》这道题中得满分的就是这四个同学。.在这个案例中,李元昌老师就利用了情感线索,给学生一次成功的机会,让他以此为阶梯攀登更高的山峰,效果非常好。
5、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注重教育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实现教育的生活化。
虽然减负的口号一喊再喊,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作业并不少,对待这种现象老师无奈,家长无奈,学生更无奈,有段学生改的歌词,很有意思也很真实、形象: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为了调节孩子生活、锻炼孩子自理能力,咱们可以改变留作业的方式,比如取得家长的支持留点家务作业等。国外的跟踪调查显示:不善于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失业率、离婚率等都远远高于同龄人,孩子小时非常有必要接受家务劳动锻炼。
李元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教育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促进了学科学习。
农村学校取暖要靠学生带一些柴火来烧,他在要求学生交栅子(就是玉米杆的根)时,有的学生不爱劳动,宁可以一斤栅子五分钱的价格上交一元钱,也不愿意交二十斤栅子。他以此现象为着眼点,要求学生写评《交钱》,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的启发下,文章写得有理有据,非常好,听到作文内容的同学也改掉了不爱劳动的坏习惯。
(二)、正视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生中的心理问题种类
强迫行为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神经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主要表现是经常出现一些无意义、不必要、妨碍正常生活和学习,而自己又无法控制的观念、意向或动作。例如:刚锁好的门,总怀疑是否没锁好要一遍遍返回去看,做完的作业又怕没写好,总要反复检查等。强迫症的矫治一般需要由专门的心理咨询人员或心理医生来进行,通常可以采用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曾有这样的儿歌在学生中传抄: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弦,赶快跑,学校炸得不呀不见了。这首儿歌反应了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态度。为什么要炸学校呢?因为他讨厌学校、怕学校。传抄儿歌的孩子不全是但肯定有一小部分或个别孩子是患有学校恐怖症的。有些孩子在家玩得好好的,一提上学就头晕,肚子疼。到医院什么都查不出,回来后说不让他上学,他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再提学校,所有的毛病又都来了。这不是孩子装出来的,这就是心理问题的一种,属于学校恐怖,严重的有些孩子甚至提起上学就上吐下泻。
对此类现象的矫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要了解清楚致病原因,通过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帮他们转变态度,改进教法,从根本上消除应激源,或使学生脱离应激源。第二是进行心理治疗,一般可采用支持疗法和脱敏疗法,帮助学生逐渐减轻厌学情绪和恐惧感;第三,要指导家长调整教育态度与方式;第四,是药物治疗,对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由医生开一些抗焦虑的药物作为辅助性治疗。
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指一些同学平时情绪很正常,但是临近考试时就开始感到紧张,有时会出现食欲不振或失眠现象等。随着考试临近这种感觉会日趋加剧。
考试焦虑的矫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考试的价值,调节自己的期望值,减轻心理压力;第二,帮助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恢复或增强自信心,减轻对考试结果不必要的担忧;第三,教给学生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控制过度紧张的情绪。
除以上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外,以下几种也是学生中较常见的心理问题:
人际问题 疑虑症状
双重人格 神经衰弱
认知偏差 青春期综合症
对于这些心理问题,轻微的可以通过老师及家长与学生谈话对症矫治,问题严重的就要由心理医生及医院来治疗。
(三)学校班级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为了矫正和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学校班级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专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教育磨练营;出心理健康报;设心理咨询信箱;设心理咨询电话;
办心理健康广播站;设心理咨询室等。
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教育,如在班队会;春游;班级干部的选拔;运动会;学生座位的排法;家长会等活动中都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班队会中可以搞主题教育,比如:受了委屈怎么办,我是一个好女孩,(好男孩)等。
(四)、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1、显性课程:
专门的心理辅导课。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学,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材,有老师按大纲要求定时授课,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课。由于没有教材,小学只能通过学科渗透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通过班队会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
2、隐性课程:
教师的言谈举止,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的标语口号,学校的规章制度
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
学校、教室的标语,贴近孩子生活,有些新意的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李元昌老师,他曾体会总结出几条标语:
用勤奋的我战胜懒惰的我,用主动的我战胜被动的我,让高能的我代替低能的我,让平庸的我发展成高尚的我。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相信各位班主任一定会象对待自己所有份内工作一样,积极去研究它,努力去实践它,保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健康的发展
第二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定稿]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为贯彻落实留守学生“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让其在学习和生活中快乐、健康地成长,6月15日,姚关镇蒜园小学举行了留守学生心理健康讲座,此次讲座云师大李佳教授为主讲,深受广大留守学生的欢迎。
李老师针对留守少年儿童在各个阶段的身心特点,结合生动的案例,尤其是她曾经作为一名留守儿童的点点滴滴作为实例,以幽默、和蔼的语言着重讲解了留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表现和常见问题,并围绕《自信、自立是成功的阶梯》这一主题,教育学生要自信、自立、自强,走好人生的其实阶段。并就生活上、学习上及心理健康方面给出了宝贵的建议。
玲为留守儿童阐述了健康的意义,让孩子们明白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还需要心理健康。李玲着重讲解了父母为何外出务工、外出打工的辛苦程度及父母与其暂时分离的感受。鼓励留守儿童建立自信、学会自强、能够自立,强调品德修养,遵守学生守则,特别要弘扬“助人为乐”的精神,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自我宣泄。要在生活学习时自找快乐,始终充满着幸福感和满足感。李玲还用生动活泼的典型事例帮助孩子们树立了信心,让他们正确认识了自己,正确看待了家庭,正确对待了未来人生。
在讲座开始前,李玲还与该校的教师进行了座谈,就教师关心和困惑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解答。
此次讲座拉开了我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序幕,今后市妇联还将组织有关单位和专业人士,以“一对一”心理辅导、个案跟踪、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等形式,深化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工作,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第三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教师篇
生活在21世纪初的青少年,物质生活、学习条件比起其父辈有了极大的改善,因此,我们成人认为,这代孩子十分幸福。可是心理学工作者调查发现:现在的中小学生中,经常感到紧张的占22%,为一些小事过分担心的占17%,感觉同学间关系冷漠的占27%,有困难时没倾诉对象的占28%,对考试过分紧张的占35%。这些数字表明,当今青少年儿童生活得并不十分幸福。或者更进一步推论,当代青少年心理存在严重问题。
据<北京晚报>2000年7月4日的新闻栏目报道:16岁的北京男孩小江,在中考后不久跳楼自杀。小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多才多艺,没什么是非,成绩也不错。父母非常爱他,对他的学习和生活都很关心。中考他估分600多分,考重点不成问题。出事当天,父亲说了他几句,说天热,让他少穿点,把课本整理一下。没过多久,小江就在自己房间跳楼了。没人能说清小江当时为什么跳楼。
小江的死并非个例,资料表明,2000年一年,媒体公开报道的少年自杀事件不下20起。广州一名中专生毕业前夕吊死在教室的门框上,据说是因为找工作受挫;顺德一名初三男生半夜在家中上吊,只因爸爸藏起了他借来的游戏机;武汉一名17岁女生,四川一名18岁女生,成都一名初二男生自杀都是因为考试没考好。青少年的自杀事件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震惊和关注。此后不久在京举行的中美精神病学会学术会议的资料显示,中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是抑郁症及心理负担造成的自杀,它超出了其他任何疾病对青少年的威胁,而且近两年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自杀者大多是学校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就在这种大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教育界、心理学界、社会各界及家庭学校的高度重视。
一、在中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2、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3、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班主任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力量
班主任的角色是由班主任所担负的任务决定的。班主任的任务比一般教师任务更为广泛与复杂,他要对本班学生的德、智、体美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为此,班主任就需要根据不同的任务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应承担三种角色。
1应成为自身心理健康的悍卫者。由于面对的是一群成长中的孩子,教师情绪要绝对稳定,避免波动,以免对学生忽冷忽热造成伤害。
2、应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首席维护者。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是学校、家庭及全社会的责任。班主任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首席维护者,这样才能直接促进学生在各方面和协的发展。
3、成为家长维护子女心理健康的指导者。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但由于不懂方法,不知从何入手,这就需要班主任给以方法上的指导。
三、班主任的心理素质及发展(一)、班主任心理素质的内涵。
1具备丰富的爱生情感。这一点要求教师对学生要真诚的付出;要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
2、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一点包括教育目的的坚定性及教育过程的持续性;教师要认定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成材的,要了解教育是一项长期而且具有持续性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对每个孩子施与坚持不断的教育,才能令他成材。
3、具备广泛的兴趣爱好。广泛的兴趣爱好是班主任个人影响力的能源。知识贫乏,腹中空空的班主任是很难使学生信服的。广泛的兴趣爱好不但能更好的推动班级工作,而且可能与学生取得更多的共同语言,促进心理沟通,这样必然会取得学生的信任,使影响力得到增强。
4、具备开朗的性格特征。开朗的班主任能与学生和同事融洽相处,给人以生气勃勃的印象,产生言教难以达到的效果。
5、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这是班主任应具有的工作作风。班主任对工作要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处理问题要一抓到底,绝不虎头蛇尾。
(二)、如何提高班主任的心理素质
1、提高班主任的心理素质的学校行为。(1)、营造班主任工作的良好文化氛围。(2)、对班主任及时进行新课改教育的培训。(3)、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研究和交流。(4)、给予班主任有效的激励。
2、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自主行为(1)、重视学习,提高素养。(2)、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
(3)、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自主反思,总结经验,优化行为。(4)、强调协调教师之间的关系。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问题
(一)、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一般具有七个面貌
1、不平衡性。小学阶段生理比心理发展速度快。
2、动荡性。小学阶段平稳的发展,心中有权威,以老师家长为权威。
3、自主性。小学阶段逐渐发展,但没形成反叛。儿童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0----2岁 分不清主客体,属于第一自我高峰期。7----8岁 第二自我高峰期。11----14 岁 第三自我高峰期。
处在自我高峰期的孩子,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在小学阶段孩子要经历一个半到两个自我高峰期,因此小学的班主任更需要做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以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另外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还具有前瞻性、进取性、闭锁性、社会性四个面貌,因为在小学阶段表现不明显,在这里就不作详细介绍了。
(二)、儿童发展的一般特征
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
2、掌握了书面语言,并且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
(三)、小学生阶段心理健康的标志。
1、能否适应学习任务,正常参加集体活动。
2、情绪乐观,积极向上。
3、初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具有符合年龄特点的行为标志。
(四)、教育重点
1、入学适应。入学时应带学生熟悉校园、找厕所、操场、建立伙伴群。
2、学习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3、预防学生学习疲劳,注意用脑卫生。(五)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寻找契机,充分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运用科学教法与心理自然、恰当结合,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教学方法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在班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在平时工作中做一人一事的心理疏导工作。
4、利用网络或在班级内部设“知心信箱”等。
六、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
和谐、平等、民主、相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起 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实现教育的人性化。这样的师生关系在我们现在的小学里虽然不普遍,但很典型,我们当然是不提倡的。我们提倡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只有心理距离近了,才能让空间距离拉近。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首先要学会“蹲下来看学生”。
教师要正确处理尊重和爱的关系。要注意爱不等于尊重。
2、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意识和创新精神。(1)、在教学管理中提倡建立一种开放式、自由式、参与式的模式。(2)在教学中不要用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和创造。
3、教师要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教学艺术,不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心理体罚。体罚变相体罚都好理解,心理体罚诸如设惩罚座,让全班不和某一个学生说话等,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
教师要做到三多,三个不批评。多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多期待,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三个不批评: 无意识的犯错不批评,给学生自省机会。早上犯错不批评,给学生一天的好心情。家长面前不批评学生,给学生留足面子。
4、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实现教育的情感化。
交流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找学生个别谈话,书信交流,日记交流都是增进师生间感情、拉近师生距离的有效方式,也可以开动脑筋在寻常事件中寻找情感线索。
5、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注重教育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实现教育的生活化。虽然减负的口号一喊再喊,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作业并不少,对待这种现象老师无奈,家长无奈,学生更无奈,有段学生改的歌词,很有意思也很真实、形象: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朱楼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生活在21世纪初的青少年,物质生活、学习条件比起其父辈有了极大的改善,因此,我们成人认为,这代孩子十分幸福。可是心理学工作者调查发现:现在的中小学生中,经常感到紧张的占22%,为一些小事过分担心的占17%,感觉同学间关系冷漠的占27%,有困难时没倾诉对象的占28%,对考试过分紧张的占35%。这些数字表明,当今青少年儿童生活得并不十分幸福。或者更进一步推论,当代青少年心理存在严重问题。
据<北京晚报>2000年7月4日的新闻栏目报道:16岁的北京男孩小江,在中考后不久跳楼自杀。小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多才多艺,没什么是非,成绩也不错。父母非常爱他,对他的学习和生活都很关心。中考他估分600多分,考重点不成问题。出事当天,父亲说了他几句,说天热,让他少穿点,把课本整理一下。没过多久,小江就在自己房间跳楼了。没人能说清小江当时为什么跳楼。
小江的死并非个例,资料表明,2000年一年,媒体公开报道的少年自杀事件不下20起。广州一名中专生毕业前夕吊死在教室的门框上,据说是因为找工作受挫;顺德一名初三男生半夜在家中上吊,只因爸爸藏起了他借来的游戏机;武汉一名17岁女生,四川一名18岁女生,成都一名初二男生自杀都是因为考试没考好。青少年的自杀事件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震惊和关注。此后不久在京举行的中美精神病学会学术会议的资料显示,中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是抑郁症及心理负担造成的自杀,它超出了其他任何疾病对青少年的威胁,而且近两年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自杀者大多是学校里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就在这种大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教育界、心理学界、社会各界及家庭学校的高度重视。
一、在中小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摘自省教育学院副院长敖国儒的讲话。)
1、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需要;
2、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3、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近年来,中央及教育部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及实施途径作了全面的阐述。我把《纲要》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主要任务和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摘抄下来在这里给大家读一下。
《纲要》中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纲要》中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据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纲要》中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低年级:
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中高年级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2、我省近年来也提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至2003年已经组织了赛课、培训等活动共三次。以后还会有更多各种形式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
三、班主任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力量
班主任的角色是由班主任所担负的任务决定的。班主任的任务比一般教师任务更为广泛与复杂,他要对本班学生的德、智、体美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为此,班主任就需要根据不同的任务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应承担三种角色。
1、应成为自身心理健康的悍卫者。
由于面对的是一群成长中的孩子,教师情绪要绝对稳定,避免波动,以免对学生忽冷忽热造成伤害。
2、应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首席维护者。
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是学校、家庭及全社会的责任。班主任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首席维护者,这样才能直接促进学生在各方面和协的发展。
3、成为家长维护子女心理健康的指导者。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但由于不懂方法,不知从何入手,这就需要班主任给以方法上的指导。
四、班主任的心理素质及发展
(一)、班主任心理素质的内涵。
1、具备丰富的爱生情感。
这一点要求教师对学生要真诚的付出;要尊重学生 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
2、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
这一点包括教育目的的坚定性及教育过程的持续性;教师要认定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成材的,要了解教育是一项长期而且具有持续性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对每个孩子施与坚持不断的教育,才能令他成材。
3、具备广泛的兴趣爱好。
广泛的兴趣爱好是班主任个人影响力的能源。知识贫乏,腹中空空的班主任是很难使学生信服的。广泛的兴趣爱好不但能更好的推动班级工作,而且可能与学生取得更多的共同语言,促进心理沟通,这样必然会取得学生的信任,使影响力得到增强。
4、具备开朗的性格特征。
开朗的班主任能与学生和同事融洽相处,给人以生气勃勃的印象,产生言教难以达到的效果。
5、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
这是班主任应具有的工作作风。班主任对工作要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处理问题要一抓到底,绝不虎头蛇尾。
(二)、如何提高班主任的心理素质
1、提高班主任的心理素质的学校行为。
(1)、营造班主任工作的良好文化氛围。(2)、对班主任及时进行新课改教育的培训。(3)、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研究和交流。(4)、给予班主任有效的激励。
2、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自主行为(1)、重视学习,提高素养。(2)、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3)、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自主反思,总结经验,优 化行为。(4)、强调协调教师之间的关系。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问题
(一)、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一般具有七个面貌
1、不平衡性
小学阶段生理比心理发展速度快。
2、动荡性
小学阶段平稳的发展,心中有权威,以老师家长为权威。
3、自主性
小学阶段逐渐发展,但没形成反叛。
儿童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0----2岁
分不清主客体,属于第一自我高峰期。7----8岁
第二自我高峰期。11----14 岁
第三自我高峰期。
处在自我高峰期的孩子,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在小学阶段孩子要经历一个半到两个自我高峰期,因此小学的班主任更需要做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以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另外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还具有前瞻性、进取性、闭锁性、社会性四个面貌,因为在小学阶段表现不明显,在这里就不作详细介绍了。
(二)、儿童发展的一般特征
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
2、掌握了书面语言,并且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
(三)、小学生阶段心理健康的标志。
1、能否适应学习任务,正常参加集体活动。
2、情绪乐观,积极向上。
3、初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具有符合年龄特点的行为标志。
(四)、教育重点
1、入学适应。入学时应带学生熟悉校园、找厕所、操场、建立伙伴群。
2、学习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3、预防学生学习疲劳,注意用脑卫生。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寻找契机,充分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运用科学教法与心理自然、恰当结合,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1)、在教学内容中寻找,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如:第七册语文教材中的《落花生》一课,就可以通过课文对学生进行增强自信心的教育。结合花生虽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样的实例,教育学生要正确看待自己及周围的同学。告诉学生一个人不漂亮,或不引人注意不要紧,只要他努力,勤劳,关心他人,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他不但不该自卑,而且应该比别人更自信的生活。这样就利用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一些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恢复了自信。(2)、在教学方法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新课程标准就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共同总结出答案。这种教学方式就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合群教育。只是学生虽然和同学合作了,自己却可能并未意识到这样得出的答案其实是群策群力的结果,所以教师要适时指出,个人做不到的事,凭借集体的力量有时轻松就可以完成。这就是集体的力量,我们每个同学都该使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哈市花园小学的冯贵敏老师,教写“乙 ”一个
孩子总是学不会,老师手把手教13遍,还是教不会,这时别的学生已经开始笑话他了。第14遍他终于会写了。这时老师表扬他说,他很了不起。一遍学不会能学很多遍,他相信自己。这个案例中老师心理健康教育时机把握得就非常好,为孩子树立了学习信心,并为孩子以后的学习确定了模式,即一遍学不会多学。效果很好。如果老师当时不是表扬他而是一再说他笨,一颗厌学的种子可能会就此埋在孩子心中。(4)、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本市老师在填写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报告单时,只表扬优点、以极其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的缺点,并鼓励学生改正,就避免了对学生的伤害,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信心,这一点,就做到了在教学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在班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要求班队会主题鲜明,目的明确。(一会一题)
(2)班队会内容附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
(3)活动中是否体现学生主体。要求呈现宽松、民主、融洽的气氛。
3、在平时工作中做一人一事的心理疏导工作。
4、利用网络或在班级内部设“知心信箱”等。
六、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实现教育的人性化。
有这么一段话,叫“当前师生关系的形象写真”:
在今天中国学校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
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相反,站着的先生始终占据着至尊的地位,而学生们坐着的躯体里掩盖着的却是一个战战兢兢地坐着乃至于跪下的灵魂。
这样的师生关系在我们现在的小学里虽然不普遍,但很典型,我们当然是不提倡的。
我们提倡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只有心理距离近了,才能让空间距离拉近。
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首先要学会“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的说法源自一个小故事:年轻的妈妈带孩子去逛商店,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这位妈妈兴奋得不忍离开,虽然没买什么东西,但她还是带孩子不停地走着看着。孩子终于不干了,叫着嚷着要回家。妈妈说:“你自己闹着要来,这么会儿你怎么又要走了?”说着说着发现孩子鞋带开了,就蹲下去给孩子系鞋带。当她将要站起来时,她忽然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回家。原来从孩子的高度看不到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只能看到穿着各色裤子和裙子的腿。
所以想要理解孩子就要和孩子站在同等高度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教师要正确处理尊重和爱的关系。要注意爱不等于尊重。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学生上课很爱发言,但回答问题答对的却不多。老师了解到孩子是为了面子才举手的以后,找到学生,告诉他,以后你还可以多多举手,让同学知道你是个爱发言的同学。但是以后回答问题,会的你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这样我就知道什么时侯该叫你回答问题了。课下我们再把不会的问题弄明白。
这个案例中,老师既设法保留孩子爱发言的好习惯,又注意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是一个把爱与尊重的关系处理得很恰当的例子。
2、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1)、在教学管理中提倡建立一种开放式、自由式、参与式的模式。
以往的填鸭式教学,相当于老师把做好的饭菜喂给学生,早已不再提倡。近年来我们提倡的就是启发式与共享式。
启发式是指老师把饭菜做好,告诉学生哪个好吃再吃。
共享式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做出饭菜,一起研究哪个好吃,再吃,坏的扔掉。
咱们来比较一下几个国家教育形式上的差别:
同样是画苹果,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本子上学画。
日本,把一篮苹果倒在地上,喜欢画红的,就画红的;喜欢画绿的,就画绿的;喜欢画半红半绿的也可以;喜欢画烂苹果也不反对。
美国,把学生领到苹果园去画,学生视野更加开阔,学生所描绘的画面,更加多种多样,具有强烈的个性效果。
还是在美国,老师教孩子画太阳,孩子画出了各种颜色的太阳,有一个孩子甚至画出了蓝色的太阳。老师问他为什么给太阳涂了蓝色,他说:“我画的是映在海里的太阳。” 孩子被誉为“有创新能力的同学。”
(2)在教学中不要用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和创造。
例:有一盆水,两个人在场,一个人干净,一个人脏,谁会用这盆水?答案可以有四个:
A、干净人用,因为他有干净习惯,脏人不用,因为他没有干净的习惯。
B、脏人用,有干净的需要,干净人不用,因为他已经干净。
C、都不用,干净人已干净不用再洗了,脏人习惯了脏也不用洗。
D、都用,干净人习惯干净需要再洗,脏人有干净的需要也要再洗。
这么多的答案,理由都是说得通的,那就都是正确的。
现实中有这样一个例子:“()的感情”,小表弟问我怎么填,我说:“填深厚”。过了一天,小表弟又打来电话说:“大姐,你教错我了,不是‘深厚’的感情是‘丰富’的感情。”我问:“这道题是按原文填空吗?”他说不是。我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这位老师有什么理由要把与“感情”搭配的词固定为“丰富”呢?强迫大家记同一个答案,下次再见到这道题时错的人肯定会相对较少,或干脆没有。但这种教法是绝对锻练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
3、教师要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教学艺术,不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心理体罚。体罚变相体罚都好理解,心理体罚诸如设惩罚座,让全班不和某一个学生说话等,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
教师要做到三多,三个不批评。
多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多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多期待,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三个不批评:
无意识的犯错不批评,给学生自省机会。
早上犯错不批评,给学生一天的好心情。
家长面前不批评学生,给学生留足面子。
因为鼓励与欣赏的功效总是大于批评,所以有诗人说“批评家多么可怜,赞赏家多么可爱”。
在著名教育家陶行之身上,曾发生过一个《四块糖》的故事,是变批评为鼓励的一个绝好例子:陶行之在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有一次在校园见到一个学生向另一个学生扔石块,他当即制止了那个学生,并让他下午两点到自己办公室去。下午,不到两点,学生就来了。陶行之热情地请他坐下,并给了他一块糖,说:“你很准时,这块糖是奖给你守时的’。学生正在惊讶。陶行之又给了他一块糖,说:“我制止你时,你能立刻住手,这说明你尊重我,再奖你块糖”。接着他又拿出第三块糖给这个学生说:“听说你打人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你的行为属于见义勇为。你有与坏人做斗争的勇气,我再奖励你一块糖”。学生听到这哭了,说:“我错了,他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啊。”陶行之笑了。又给了他一块糖,说:“你自己已经认识到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块糖。”
陶行之还曾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告诉教师要以满腔的爱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4、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实现教育的情感化。
交流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找学生个别谈话,书信交流,日记交流都是增进师生间感情、拉近师生距离的有效方式,也可以开动脑筋在寻常事件中寻找情感线索。
举个例子来说:
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李元昌在教学中曾遇到这样一件事。讲过《塞翁失马》后,班里有四个学生,无论如何背不下《塞翁失马》,李元昌老师尝试了各种方法让他们背,甚至把每一句的字头都写到黑板上去提示他们,他们还是背不下来。于是李老师又想出一个主意,他准备组织一次考试,试题中就有默写《塞》。考试前两天,他找四个学生分别谈话,内容是:考试中有默写《塞》,我可没告诉别人。你要珍惜机会„„结果全班在《塞》这道题中得满分的就是这四个同学。.在这个案例中,李元昌老师就利用了情感线索,给学生一次成功的机会,让他以此为阶梯攀登更高的山峰,效果非常好。
5、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注重教育教学与学 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实现教育的生活化。
虽然减负的口号一喊再喊,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作业并不少,对待这种现象老师无奈,家长无奈,学生更无奈,有段学生改的歌词,很有意思也很真实、形象: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为了调节孩子生活、锻炼孩子自理能力,咱们可以改变留作业的方式,比如取得家长的支持留点家务作业等。国外的跟踪调查显示:不善于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失业率、离婚率等都远远高于同龄人,孩子小时非常有必要接受家务劳动锻炼。
李元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教育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促进了学科学习。
农村学校取暖要靠学生带一些柴火来烧,他在要求学生交栅子(就是玉米杆的根)时,有的学生不爱劳动,宁可以一斤栅子五分钱的价格上交一元钱,也不愿意交二十斤栅子。他以此现象为着眼点,要求学生写评《交钱》,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的启发下,文章写得有理有据,非常好,听到作文内容的同学也改掉了不爱劳动的坏习惯。
(二)、正视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生中的心理问题种类 强迫行为
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神经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主要表现是经常出现一些无意义、不必要、妨碍正常生活和学习,而自己又无法控制的观念、意向或动作。例如:
刚锁好的门,总怀疑是否没锁好要一遍遍返回去看,做完的作业又怕没写好,总要反复检查等。
强迫症的矫治一般需要由专门的心理咨询人员或心理医生来进行,通常可以采用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
曾有这样的儿歌在学生中传抄:太阳当空照,骷髅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弦,赶快跑,学校炸得不呀不见了。这首儿歌反应了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态度。为什么要炸学校呢?因为他讨厌学校、怕学校。传抄儿歌的孩子不全是但肯定有一小部分或个别孩子是患有学校恐怖症的。
有些孩子在家玩得好好的,一提上学就头晕,肚子疼。到医院什么都查不出,回来后说不让他上学,他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再提学校,所有的毛病又都来了。这不是孩子装出来的,这就是心理问题的一种,属于学校恐怖,严重的有些孩子甚至提起上学就上吐下泻。
对此类现象的矫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要了解清楚致病原因,通过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帮他们转变态度,改进教法,从根本上消除应激源,或使学生脱离应激源。第二是进行心理治疗,一般可采用支持疗法和脱敏疗发,帮助学生逐渐减轻厌学情绪和恐惧感;第三,要指导家长调整教育态度与方式;第四,是药物治疗,对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由医生开一些抗焦虑的药物作为辅助性治疗。
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指一些同学平时情绪很正常,但是临近考试时就开始感到紧张,有时会出现食欲不振或失眠现象等。随着考试临近这种感觉会日趋加剧。
考试焦虑的矫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考试的价值,调节自己的期望值,减轻心理压力;第二,帮助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恢复或增强自信心,减轻对考试结果不必要的担忧;第三,教给学生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控制过度紧张的情绪。除以上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外,以下几种也是学生中较常见的心理问题: 人际问题
疑虑症状 双重人格
神经衰弱
认知偏差
青春期综合症
对于这些心理问题,轻微的可以通过老师及家长与学生谈话对症矫治,问题严重的就要由心理医生及医院来治疗。
(三)学校班级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为了矫正和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学校班级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专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教育磨练营; 出心理健康报;设心理咨询信箱;设心理咨询电话; 办心理健康广播站;设心理咨询室等。
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教育,如在班队会;春游;班级干部的选拔;运动会;学生座位的排法;家长会等活动中都可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班队会中可以搞主题教育,比如:受了委屈怎么办,我是一个好女孩,(好男孩)等。
(四)、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1、显性课程:
专门的心理辅导课。一些大中城市的中小学,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材,有老师按大纲要求定时授课,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我市的很多中学就有心理健康教育课。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课。由于没有教材,小学只能通过学科渗透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通过班队会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
2、隐性课程:
教师的言谈举止,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的标语口号,学校的规章制度
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
学校、教室的标语,贴近孩子生活,有些新意的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李元昌老师,他曾体会总结出几条标语:
用勤奋的我战胜懒惰的我,用主动的我战胜被动的我,让高能的我代替低能的我,让平庸的我发展成高尚的我。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相信各位班主任一定会象对待自己所有份内工作一样,积极去研究它,努力去实践它,保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健康的发展。
第五篇:小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小学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两有生”的心理特征及自我转化方法
所谓”两有生” 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界定:一是学习有困难,二是思想行为有偏差。他们在日常行为方面主要是思想表现不好,纪律涣散,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对”两有生”产生的原因应当认真分析,准确把握”两有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们自我把握个自的心理特征及开展自我转化是很有帮助的。
一、“两有生”心理特征的表现
(一)矛盾心理:
1、自尊与自卑的矛盾
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得不到别人尊重的矛盾。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可是,由于”两有生”学习成绩差,缺点多,经常遭受别人的白眼,后进学生早在学生中失去了信任的基础,因此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这种矛盾的心理使他们感到心理失衡。
2、进取与意志力薄弱的矛盾
“两有生”的上进愿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人人都有追求上进的愿望,”两有生”亦如此。他们也不想总是落后于别人,也不想自己存在这么多的问题,也想去改正,但是由于他们意志力薄弱,自制力较差,无法控制并严格要求自己按规范做事情,反而表现为行为的反复变化。
3、个性发展、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道德观念的矛盾
道德良知犹存但又以自我为中心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家庭教育中,他们往往是家庭的中心。长期这样的家庭教育,使他们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其结果可想而知,肯定是到处碰壁,不受欢迎。实际上,后进学生并不是都不懂得道德良知,明辨是非的,而是在道德良知与自我中心发生矛盾时往往选择了自我为中心。
4、理想与能力的矛盾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两有生”他们也渴望与优等生一样出人头地,他们想把学习搞好但缺乏好的方法好的基础;他们想把工作做好但缺乏强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这种高愿望与低能力构成了一对矛盾。
(二)自卑心理
当消极心理战胜积极心理,”两有生”就会精神颓废,产生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不信任自己的能力而害怕失败的一种心理体验,它来源于心理上的消极的自我暗示。他们不相信自己,对自己持否定态度,丧失独立向上的精神。自卑心理一般产生于学习或品德问题受到多次批评之后,在经历多次失败体验之后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永远赶不上别人而放弃努力。这是”两有生”主要的心理特征。由于经常受到训斥、批评,达不到教师、家长的过高要求,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因而自暴自弃,学习情绪低落,得过且过,没有追求,失去上进心和自信心。
(三)厌恶心理
表现为厌恶学习、厌恶老师、厌恶学校。在群体中处于不利位置的他们,对自己没有自信心,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这种状态长期以往,他们便会产生厌恶心理。这是对自己在群体中被他人视为特殊的一种消极心理反映。他们不喜欢给与他们这种不良状态的环境,包括环境里面的人。这种厌恶心理到达一定程度会使他们完全脱离于学校这个集体,不溶于这个集体,脱离于老师的教育。这种心理必然会导致一些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需要及时做好调整。
(四)逆反心理
对性格倔强的学生,由于教师或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失误或偏激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有两种表现:(1)语言上常顶撞,你批评教育他不服。(2)行为上产生厌恨情绪,常与你反起干,甚至制造恶作剧。
“两有生”往往易怒易躁,性情执拗,常常表现为与老师、班队干部、家长作对,甚至做了几件错事,就把今后的成功看得很渺茫,总认为老师同学在冷漠他们、歧视他们,处处在讨厌他们,觉得自己“永无出头之日”,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
(五)报复心理
由于长期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他们不仅对各方面失去了信心,往往这时候容易走极端,认为自己存在这么多的不足是由于某些人造成的,于是心中产生怨恨,有时候在忍不可忍的情况下,他们采取了报复行为,最终害人害己。
(六)群集心理
具有群集性心理的”两有生”,往往不甘寂寞和独处,影响力和号召力强,常常伙同同学干违反纪律的事情,或离校出走。
(七)孤独心理
孤独性的”两有生”性格孤僻、内向、固执,不善言谈和交往,但具有独立能力。
(八)表现心理
与孤独性的”两有生”相反,善言谈和交往,性格外向、好动,个性鲜明,好奇心强,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面对别人讥笑和自己的挫折仍然很自信。由于在学习、纪律等方面长期得不到外界的肯定,往往自己找机会“出风头”,以满足自我表现心理。他们的“出风头”虽有时表现为积极的,但大多数情况表现为消极的。
(九)恐惧心理
有些内向的学生胆小孤僻,担心被老师批评,往往见了老师就躲躲闪闪,怕老师向家长告状,受学校处分,做了错事不敢承认。这样容易产生自我评价上的错位,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感。
二、产生这些心理现象的内在和外在原因
(一)家庭环境
“两有生”的形成往往和家庭有密切关系,如环境不良、教育方式不当。
1、有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较好,对子女实行无原则的溺爱,使子女不懂得尊重他人,唯我独尊,一旦犯了错误还能得到家人的袒护;
2、有的家庭父母过分强调自己工作忙,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可谓:“只养不教,对子女的学习、思想情况甚少了解”;
3、有的家庭父母文化素养较低,行为不检,家庭不和睦,动不动便对子女打骂、惩罚,造成子女抵触对抗;另外,从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心理承受力,也不考虑孩子爱听什么,什么话能使孩子心中热乎乎、充满希望。他们教育方法往往简单粗暴,孩子考试失败,或是犯了错误,家长轻则骂,重则打。
4、有的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多用物质刺激,金钱引诱,极少关心子女的成长,发现子女出现问题,把责任推卸给学校,甚至不愿意与学校配合教育。
5、有的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生惯养,使孩子从小未养成良好习惯,稍大一点,教育者想管,已是积重难返。
6、有些家庭破损,常导致孩子心理扭曲,或是家长对孩子教育失控。
(二)个体发育(先天原因和后天习得、青春期发育特征等)
“两有生”往往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与评价,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有些学生性格又比较内向、脆弱,导致耐挫力差,缺乏自信。
(三)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教师往往抓尖子生,宠爱优秀生,对他们大张旗鼓地加以表扬,容忍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但忽视中下生,甚至厌恶”两有生”,对他们批评多,鼓励少;冷淡多,关心少;命令多,引导少;怀疑多,信任少,在师生情感上缺乏沟通,缺少互相理解。
1、当今应试教育的影响有增而无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主要力量抓“重点班”,大搞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忽视全面发展,忽视““两有生””培养,使““两有生””雪上加霜。
2、教师直接、长期地担负着培养、指导学生的任务,是教学双边活动中矛盾体的主导一方,因而,教师的素质如何,十分重要。教师或缺乏责任感、使命感,或教法不当、教学水平不高,或缺少教学经验、不能因材施教;等等,都有可能产生和增多”两有生”。
(四)社会环境的影响(网络时代的到来,对学生心理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
不少青少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公德方面存在知行错位的现象;社会中恋爱、婚姻道德观念混乱,婚外恋、婚外性行为日益增多,家庭责任感淡漠,重幼轻老,这些现象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另外,贪污腐败现象也使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滋长了好逸恶劳的思想。
2、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对青少年培养的投入。
培养子女投入是巨大的,有的家长因此觉得不划算,甚至觉得子女早一点赚钱自己也可早一点享福;或是把钱挪作它用。由此造成了部分学生中途退学或根本无心上学,只等着早日进入社会。
3、消费文化中的负面因素对学生有消极影响。
报纸、影视、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给部分青少年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商家为了商业利润竭尽了手段,吸引人们消费。在商业行为中不适度的夸张其说,使得一些青少年注重享受而逃避劳动;暴力、色情的内容也使得青少年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社会方面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利影响的主要方面有:(1)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未限制未成年人消费问题;(2)媒体宣传上不适当内容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形成的影响问题;(3)未成年人走上不良道路后社会该施以怎样教育;(4)未成年人遭受暴力侵害的法律支持及社会支持。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两有生”自我转化方法
“两有生”的情感、意志一般由于自卑而脆弱,学习情绪低落,失去自信心,教师应帮助”两有生”树立自信心,重新找回自我。努力发现”两有生”的闪光点,并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鼓励;为”两有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应有意识地让”两有生”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参加某些活动,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而自强起来。
树立信心、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与家长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寻求得到帮助、给自己正确的人生定位、加强积极的心理暗示等等方法。
(一)树立信心
树立自信心,相信我能行。
任何事情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成功,不要因为一次考试或一件事情作的不完美就失去信心,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行了,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实力,找准位置,不要患得患失,不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应多分析自己的优势,经常回忆自己成功的事,用心理暗示的方法,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可能你做事或学习的方法不好,所以导致失败,应该多和其他人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努力改正自己不足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效率。提高成功的几率,给自己增添信心和成就感。不管做什么应抓住重点,找准方法,思维清晰,追求技巧,不要盲目乐观,不思进取。
树立科学的心态,学会一些策略。
失败谁都会有,压力负担也都很大,问一问,哪个人能没有烦恼呢?学生有学业的烦恼,成人有工作的烦恼,家长有教育的烦恼,但有些人顶不住这些压力和烦恼轻生了,有些人却把这些作为动力,反倒进步了,所以心态很关键,做什么事都要有正确科学的心态,不可千篇一律,处处比较,尤其有些擅把自己的缺点与人家的优点相比的人就更是不提倡了。
注意生活与学习节奏,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二)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
缺乏坚强的意志,这说明你有自卑心理。其实,你只要正确认识自己,能全面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就会感觉自己没那么差,而是自己可能感觉状态不是最佳或太在乎他人的看法或想法。而他人的看法或想法往往存在片面性,引起你不必要的自卑感。你只要将做不好的事,反复多做几次,你就会慢慢熟悉,事情能完成得很好,多给自己鼓励,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
人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虽然你努力过,但是人的一生中要遇到许多困难,你必须想尽办法去克服,你才能获得胜利。你要多多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将长处学来,观察他们的不足,在这方面下工夫,你就能胜过他们。因此,你要打起精神再次努力奋斗。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能战胜困难的,因为人定胜天!多给自己一些鼓励,让大家一起为你鼓劲,让你振作精神,好好奋斗。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因为人与人性格差异很大,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与不足。要学会扬长避短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自信心。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我们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更完美。正确认识自己,就要作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自己。所以人就特别需要充满自信来完成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事业......首先,你要有自信心,认为自己干什么事情都能行,只有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一定能达到目标的。从心灵上确认自己能行,自己给自己鼓劲。只要有心理准备,你就不会为一点困难而退缩。相信,你就能充满信心完成任务。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也要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人的发展目标也在时时发生变化。只要你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做自己幸福的缔造者。你只要有了自信心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事情都难不倒你;你的学业或者事业就会成功,你就是一个最有出息的年轻人。
当你拥有了自信,你还要学会广交朋友,只有在朋友们推心置腹的话语中能给你一种安慰,一种大胆说话的机会,一种锻炼你的场合,让你不怕任何人,敢于表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朋友能让你远离孤独,才能融入社会而获得快乐。
没有友情的人生是暗淡的,就像大地失去了太阳的照耀,没有光彩。没有友情的人生是枯燥的,就像受了潮的火柴,任你怎样摩擦,也点燃不起生活的希望之火。没有友情的人生更是不完整的人生。一个人活在世上,既然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关怀,又怎能理解人生的真正乐趣呢?
只有充满了友情的人生才是充盈的,有意义的。有位哲人说:两个人分担一份痛苦,那就只有半个痛苦;两个人分享一份快乐,则有两份快乐。当你陷入困境,困窘急迫之时,忽然得到朋友的真诚帮助,即使只是平常的一句安慰、鼓励的话语,你的心情会怎样?是否会感到心灵得到了一种快慰的释放,觉得一股暖流从心底升起,于是充满信心,浑身是劲?当你获得成功,欣喜万分时,若得到朋友的真心祝福时,你的心情又会怎样?是否感觉幸福。因此,增强你的自信心,就能消除自卑感。你就感觉自己是多么自信!你在拾回自信的同时工作方面就能大展宏图,你也有了坚强的意志了。
合理调整膳食结构,保证良好的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控制生活与学习节奏,使学习生活有条不紊,劳逸结合,提高效率。做好心理调节,克服浮躁心态,及时排解心理压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走进考场,争取成功。
(三)加强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 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不断地使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入手,结合自己的特点,给自己不断的积极暗示,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1、暗示自己有快乐的好心情。有好心情,不管做什么事,都会让自己从整个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感觉,不会因为某个环节出现了错误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快乐的心理暗示也极为简单,但却是非常有用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试一试:每天早上起来,在刷牙洗脸时,面对镜子微笑,用五到十分钟的时间看着镜子中的“我”,心里对着“我”说:今天是个好天气,我的心情一定是很开心的。这就是“好”和“开心”在我们各自心中播下了种子,这样,快乐的种子就会在我们的心中发芽、生根,一直不断的成长起来,让我们整个生活都会充满了阳光。
2、有了快乐的心情,你就会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面对复杂的各门功课,也许你对自己的学习已经失去了信心。如果真的是这样,没关系,这时候你就对自己说:没关系,学习一定会好起来的,并不是每个人每个学科都是顶瓜瓜的,我只要努力,成绩就会赶上来的,努力!!是的,不是每个人各科成绩都是顶瓜瓜的,他们也有自己不足的地方,但他们没有放弃,所以他们都会获得成功,你自己也是一样的,只要努力,你也一定会获得成功,你不想试试吗?记住了: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永不放弃!
3、每个人的动力都会来自他人的认可与支持,同学们也一样,他们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家长、老师和同学们。也许这时候,你们会认为家长、老师和同学们对你自己已经失去了信心,不再关心你们了。错了,如果你们有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家长、老师和同学们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你们,注视着你们的一举一动呢!只是他们每次用的都是激将法来鼓励你们,而你们自己又没有领会到师长们的良苦用心,认为他们是在讽刺你们,所以得不到来自于他们的动力,让自己这么长的时间里裹足不前。好了,现在你们知道了家长和老师们都是在关心自己的,你就放心去做吧,不要再让他们失望了,就算有时候自己做错了也没有关系,他们的批评教育也是为你好,这时候你心中只要想着,“他们是为我好的,就算是骂,也是好意的,我不要放弃。”记住了,这是真真切切的事,只要你有这样的想法,你一定会取得进步的。
4、我们每个人都真实地生活在现实社会当中,面对社会的形形色色,自己也要有个把握,辨善恶,明是非。但是在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当中,对社会中的各类事物,我们都要以良好的心态来把握自己、调整自己,让自己能够超然物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其中的万事万物都将对我们产生影响。但是,只要你有了辨善恶,明是非的本事,你就会对自己有个积极的心理暗示,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好自己的生活态度,让自己生活得更潇洒,更轻松。
同学们,我们学习有困难、思想行为有偏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认识到这点,没有信心去改变这点。让我们振作起来,满怀信心,对“两有”说不,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改变,一定会取得成功。我相信你们!!
童家小学
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