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文言文新文档
《明史·马文升传》译文
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异很有气力。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的职务。历任山西、湖广巡按,风纪很显著。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按功升为左副都御史。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很突出。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后又)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职。弘治元年他上言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孝宗仿古天子亲耕籍田,教坊进献杂剧。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演戏是什么意思?”便斥退了那些人。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督团营。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政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文升严格考查将校,贬退三十多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箭在他府门旁等候,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他多次向上条陈关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应办的事。应当关心的国事,即使并非他的职守,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经史的人,由他们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正面引导。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孝宗都完全采纳了。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风拔起来,马文升请求孝宗减食撤乐,修德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非急务之事,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事后,文升又奏陈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表示赞赏并采纳。正德年间,朝政已转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接连上疏要求离开,武宗答应了。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正德五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马文升文武双全,擅长应变,朝中大事往往靠他决断。在边镇建功,国外都知道他的大名。他尤其注重气节,磨练自己端方不苟的品行,一生走正直之道。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竟放弃抢掠而离开了。参考译文
《旧唐书·李揆传》【译文】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安家于郑州,世代是显贵的豪门世族。少年时聪敏好学,善于写文章。开元末年,应试进士,向皇帝建言献策,皇帝下诏让中书省考察他的文学才能,破格任命为右拾遗。乾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李揆认为过去主管科考的部门取士,大多不考查他们实际能力,只是提高标准,索查他们读过的书籍,完全违背求取贤才的意图。他在应试文章中写道:“作为大国选士的目的,只求得到真正的人才,考试时可把经籍放在眼前,请他们任意查找。”因此几个月之后,对他好的评价传到皇上耳中,从此后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用。当时京城盗贼横行,有的在当街杀了人把尸体扔到水沟中,此时李辅国专权,他上奏皇上请求选调五百名羽林骑士以备巡视。李揆上疏说:“过去西汉时用南军、北军统辖管理京城,所以周勃才有机会从南军进入北军诛灭吕氏,才安定了刘氏天下。皇朝设置南衙北衙,把文官和武官加以区分,用来互相侦察监督。
现在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卫军巡夜,假如突然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将用什么控制局面呢?”于是皇上没有采纳用羽林军巡夜的请求。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然非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还有他的哥哥李皆在当时本来就有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他竟然不加推荐。同列的宰相吕諲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吕諲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諲所属的地方捏造吕諲的过失。吕諲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莱州做职务同正员的长史。李揆罢官后,过了几日,他的哥哥李皆改任为司门员外郎。后来过了几年,李揆通过考核被任命为歙州刺史。当初,李揆当政时,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但李揆自恃是名门望族,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心中很是轻视,不任用他,且对苗晋卿说:“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任用,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元载怀恨很深。等到元载登上相位,乘李揆应当调职时,就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到江淮养病。李揆既没有禄俸,家境又贫乏,老少百余口人,靠乞讨维持生活。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郡,共十五六年,当地的郡守长官对他稍有轻薄,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元载因罪被杀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被宰相卢杞所嫉恨。德宗皇帝驾幸山南时,命令李揆充任与番邦会盟的特使,加封左仆射。他们一行完成使命回到凤州时,李揆因病而死,死时是兴元元年四月,享年七十四岁。
3.曹彬,字国华,曹彬才出生一周岁,父母把各种玩具罗列在坐席上,看他拿什么。曹彬左手拿干戈,右手拿祭祀用的俎豆,一会儿又拿了一方印,别的他看都不看,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奇异的人。五年,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私下相见的礼物,全都不受。吴越人驾着轻舟追上曹彬赠送礼物,一次二次,到了第四次,曹彬还是不接受。不久他说:“我如果一直拒绝接受礼物,就是为了追求名声。”于是收下了礼物,登记完后回来,全部上交给官府。
当初,宋太祖主管禁军(任禁军统领),曹彬保持中立,不偏向哪一方,不是公事从来不登门拜访,大臣们聚在一起宴会,曹彬也很少参加,因此宋太祖器重他,建隆二年,从平阳把曹彬召回身边,对他说:“我往日常想亲近你,你为什么要疏远我?”曹彬说:“我是周王室的近亲,现在又身居内宫要职,感到心中有愧,只想恭恭谨谨地完成自己的职责,还担心有过错,哪里敢有与您结交的想法?”
建隆七年,宋将讨伐江南。长时间的包围之中,曹彬每每延迟出兵进攻,希望李煜投降。城池接近攻下的时候,曹彬忽然说自己生了病不再处理事务,诸将都来慰问,询问病情。曹彬说:“我的病不是药物针灸能治好的,只须诸位大人诚心发誓,在攻下城池的那一天,不乱杀一人,我的病就自己痊愈了。”诸将答应了。第二天,曹彬的病情稍微好了一点。第三天,城池被攻下。李煜与一百多人到曹彬军门请罪,曹彬安慰他,用对宾客的礼仪来招待他,请李冀煜入宫整理行装,曹彬带着几个骑兵等在宫廷门外,曹彬身边的人小声地对他说:“李煜进去如果发生意外的情况,怎么办?”曹彬笑着说:“李煜向来懦弱,没有决断,必定不会自杀。”李煜的君臣,最终有赖于曹彬得以保全性命。
起初,曹彬统领军队,宋太祖说:“等到攻下了李煜,当任命你为使相。”副帅潘美预先祝贺他将任使相。曹彬说:“事情不会这样。我依仗着皇上的威严,遵照皇上的谋划,才能办成事情,我有什么功劳呢,何况使相是最高的职位啊!”潘美问:“为什么这样说呢?”曹彬回答;“太原还没有平定啊。”等到攻下李煜回来,献上俘虏李煜。皇上说:“本来应该授予你使相的职位,然而刘继元还没有攻下,姑且稍微等些日子。”听说这话后,潘美偷偷看着曹彬微笑。皇上发觉了,马上追问潘美偷笑的原因,潘美不敢隐瞒,就老老实实地回答了。皇上也大笑,于是赏赐曹彬二十万枚钱。曹彬退朝后说:“人生何必做使相,好官也不过是多得钱罢了。”
咸平二年,曹彬患病。皇上赶忙坐着辇车到曹彬家慰问,亲手为曹彬调药,于是赐给银子一万两。咸平二年六月,曹彬故世,终年六十九岁。皇上亲临曹彬家,为之痛哭。
1.杜慧度,交阯人。原籍本属京兆。曾祖父杜元,担任宁浦太守,于是移居交阯。父亲
杜瑗,字道言,官居州府,任日南、九德、交阯太守。起先,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武威严,有权力,威震交阯地区,听说刺史滕逊之要来,分别派遣两个儿子截断水陆要道,不让他上任。杜瑗聚集兵众,杀了李逊,交阯境内获得了安宁。授龙骧将军。滕逊之在交阯十多年,与林邑多次相互攻伐。滕逊之即将北还京都,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真、九真三郡,于是包围州城。这时滕避之离去已经很远,杜瑗与第三个儿子杜玄之尽力固守城池,多设权谋计策,数次交战,大败敌军。范胡达逃回林邑。于是朝廷任杜瑗为龙骧将军、交阯刺史。卢循占据广州,派遣使者来修好,杜瑗将使者杀了。义熙六年,杜瑗八十四岁逝世。
杜慧度是杜瑗的第五个儿子。起初任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任九真太守。杜瑗逝世,州府的主管和辅佐官员认为交阯与敌境相邻,不宜旷废职务,共同推举杜慧度执掌州府事务,他推辞不去任职。义熙七年,授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广武将军、交州刺史。任职诏书还未送到,就在这年春天,卢循攻占了合浦,直向交州进军。杜慧度于是率领文武官员与军队六千人抵抗卢循,交战时生擒卢循的长史孙建之。卢循虽然失败,但还有余党三千多人,都习兵练武,熟习军事。六月庚子,卢循清晨出兵到南津,命令三军攻进城才能吃饭。杜慧度全数拿出宗族的私人财物,用来充当奖励犒赏的费用。杜慧度亲自登上大型战船指挥。当两军相遇时,他施放火箭和雉尾火炬,步军在两岸夹射,卢循各船都燃烧起来,一下子就
溃散了,卢遁本人也中箭投水而死。杜慧度斩了卢遁和他的父亲卢嘏,并且斩杀了他的两个儿子,传送首级到京都。朝廷封杜慧度为龙编县侯,食邑一千户。
高祖登基,杜慧度进号为辅国将军。这一年,他率领文武官兵一万人南下讨伐林邑,被消灭的敌人超过半数,前后被抢掠的财物,都夺了回来。林邑乞求投降,送上牲畜、大象、金银、古贝等,于是被释放。
杜慧度穿布衣,吃素菜,生活节俭,简单朴素,会弹琴,很喜爱《庄子》《老子》。禁止不合礼制的祭祀,修建学校,每当灾荒年岁百姓饥饿。就用自己的俸禄来救济。处理政事细致周密,就好像管理家庭一样,因此他恩威皆重,奸盗的事不再发生,甚至于城门在夜间不必关闭,路不拾遣。少帝景平元年逝世,时年五十岁。
2.金履祥字吉父,婺源兰溪人。幼年时聪慧明达,父亲兄长稍稍给他讲了书文,就能够背诵下来。长大以后,自己更加勤勉励志。到了壮年,倾慕周敦颐、二程的的学问,跟从同郡人王柏学习,又随王柏一起投到何基的门下。何基的学问来源于黄榦,而黄榦是亲身得到朱熹传授的人。从这以后(履祥)对学问的研习更加精深,造诣也更加深厚。
当时宋朝的国运已经无法回转,履祥于是决定放弃科举做官的意愿。但自负有经国济世的才略,也不忍心很快忘掉这个救世之心。时逢襄樊的军队日益告急,宋朝官兵坐视危亡而不敢救援,履祥因此进言牵制(敌军)攻其虚弱的计策,请求派大军由海路直奔燕、蓟,那麽圈困襄樊的(敌人的)部队,就可以不攻而自行退走解围。而且详细地叙述了海船经过的路线,所有的州郡县邑,以及大洋海岛,(途中的)困难与便利,(路程的)远和近,清楚分明,可依据实行。宋朝最终没有采用。等到后来朱瑄、张清向(元朝)献言海运的便利,而所经由的海道,对照履祥当年的上书相对照,几乎没有丝毫差异,于是后人佩服履祥的精确。
德祐初年,(朝廷)用迪功郎、史馆编校(的职务)起用(履祥),推辞不就任。宋朝即将江山易主,各地盗贼兴起,履祥隐居在金华的山中。平时独自居住,整天端庄肃穆;若是待人接物,则情趣盎然神态温和。训导启迪后辈学子,严格负责不知倦怠,尤其看重情分义气。有位老朋友的儿子犯了事,母子二人分别惩罚给他人作奴隶,彼此不知死生已有十年,履祥不惜竭尽家产设法解救,终于将他们赎身出来母子团聚;后来那位儿子成为显贵,履祥始终不自己说出此事,相间(只是)问候辛苦而已。履祥曾经说过司马光文正公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作《外纪》,以记载以前的事,不拘泥于经书,而相信各家的记载学说,是非评判与圣人孔子不同,不足以作为信史流传。于是以《尚书》为主,向后涉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与诸子,以编年体记载史事,开始于唐尧以下,接在《通鉴》之前,编辑成一书,名字叫《通鉴前编》。凡是所引用的书,都加上了考证诠释,用来订正它的含义,大多是以前的儒家所没有阐发的。
当初,履祥见到了王柏,首先询问请教治学的方法,王柏告诉他必须先立志,并且列举前辈儒家的话:局守恭敬用以保持自己的志向,立志用以确立自己的本性,志是立于接事待物的表面,恭敬践行就深入了事物的内在,这是治学的基本方法。等到见到何基,何基对他说:“会之屡次谈到贤者之所以为贤者,在于分清了天理和人欲,应当从今天开始(实行)。”会之,就是王柏的字。当时评议的人认为何基的清高耿直纯朴像尹和静,王柏的高超明达刚毅正直像谢上蔡,履祥则亲身得到二人(的传授),而且兼收并蓄充实于自身。
履祥居住在仁山脚下,学者因此称他为仁山先生。(他)大德年中去世。元统初年,同乡吴师道当上了国子博士,传书给(家乡的)学官,在乡学中祭祀祠履祥。到了至正年间,赐(履祥)谥号为文安。
3.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濮州推举进士,众议首先推荐张咏。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张咏就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众人都赞许张咏能够谦让。正逢李沆、宋浞、寇准接连推荐他的才干,(朝廷)授任他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张咏)上奏建议罢除归、峡二州的水递役夫。就地转为太常博士。宋太宗听说他的精明强干,召他回朝。张永德任并、代都部署,有个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致死。皇帝下诏审理他的罪行。张咏将诏书封缄退还,并且说:“陛下正委以张永德边关重任,若因为一个小校官的缘故,使主帅受辱,臣恐怕将会有下级轻视上级之心。”太宗没有听从。不久,果然有士兵联合控告军校的事发生,张咏引用前次的事情来议论,太宗为此动容并抚慰他。
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作乱,继恩、上官正统兵攻讨,却停留不前进。张咏用话激励上官正,勉励他亲自出击,并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意出兵深入,终于大获全胜。当叛军攻城略地之际,民众有很多人被胁迫跟随叛军的,张咏下达公文向他们晓喻朝廷的恩德和信义,使他们各自回到乡里。
当初,蜀地士人知道读书向学,但不喜欢做官。张咏考察州里的张及、李畋、张逵等人都有学问品行,受到乡里的称赞;于是敦促勉励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这三个人果然考取了进士。士子们从此懂得了努力上进。
(宋真宗)咸平二年夏天,张咏以工部侍郎出任杭州知州。正值当年歉收,百姓有很多人私自贩卖盐来自给。(官府)捕获了几百个犯法的人,张咏全都减轻刑罚然后遣散他们。部下属官请求说:“不严加制裁,恐怕无法禁止此事。”张咏说:“钱塘一带十万家民众,饥饿的人有八九万,(这些人)如果不能用贩卖私盐来养活自己,将来一旦像蜂群一样聚焦起来成为强盗,那么就会成为很大的祸害。[(民众)如果不靠盐来救命,一旦蜂拥而起做强盗,那就会釀成大患了。]等秋天收获了,当会依旧按旧法办事。”(咸平)五年,宋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地政绩优异,又任命他担任益州知州。适逢朝廷派遣谢涛巡视西蜀,皇上因此令他转告张咏说:“有爱卿在蜀地,我没有西顾之忧了。”
张咏与青州人傅霖小时候是同学。傅霖隐居不做官。张咏显贵之后,三十年也没找到(他)。到这时他来谒见,守门人来报告说傅霖求见,张咏责骂他说:“傅先生是天下(很有名)的贤士,我尚且没机会跟他成为朋友,你是什么样的人,竟敢直呼其名!”
1.李丰,字安国,原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间,因为父亲职务的关系被召入,跟随军队。李丰起初还没有正式穿上军服,年龄十七八岁,在邺下时,名声清白,辨识各种人物,天下安宁,李丰没有不加以注意的。后来跟随军队在许昌,名声一天比一天大。他父亲不愿他这样,就叫人关上大门,下令让他断绝与宾客的来往。起初,魏明帝还是太子,李丰任太子文学。等到魏明帝即位,得到吴地投降的人,魏明帝问:“你在江东听说中原的名士是谁?”投降的人说;“听说有李安国这个人。”当时李丰任黄门郎,明帝问身旁的人安国在哪里,身旁的人回答就是李丰。明帝说:“李丰的名声传遍了吴越吗?”后来李丰转任骑都尉、给事中。明帝死后,李丰任永宁宫的太仆,因为名不副实,很少得到重用。
正始年间,李丰升职任侍中尚书仆射。李丰在中书省时,经常借口生病请假,当时中书省的制度,生病满一百天应当取消俸禄。李丰生病不满几十天,就暂且起床不再请假,不久又卧床告假,这样有好几年。起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内心却不怎么害怕。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做官数年之间,一起历任太守,李丰曾经当着很多人的面明白地告诫两个弟弟。等到司马宣王(司马懿)长时间生病,李伟任太守,因酗酒而荒废了政事,使得新平、扶风这两个郡社会混乱,但李丰却不召回李伟,众人认为李丰是倚仗着皇上的恩宠才这样做。
曹爽擅权,李丰在曹爽和太傅司马懿之间都表现得很依顺,没有不适当的举动,所以当时有人责备他:“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意思是李丰虽然对外表面上显示自己很清净,而内心则有所谋图,好像是闪烁的光。等到司马懿奏请太后斩杀曹爽,在宫前停车与李丰相逢,李丰恐惧,当即昏了过去,脚瘫软在地站不起来。
到嘉平四年司马懿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咨询朝臣:“可以适合补任中书令的是谁?”有人指向李丰。李丰虽然知道这不是显要的职务,但是以为自己和皇上联姻,想接近皇上,于是伏身在地,没有推辞,于是大将军就奏请皇上任用李丰为中书令。李丰任中书令两年,皇上经常频繁单独召见李丰与他交谈,别人不知他们说些什么。景王知道他们在议论自己,就问李丰,李丰没有把实话告诉景王,景王就把他杀了。这件事的内情别人不知道。
李丰前后在两个朝代做官,不把家业放在心上,只是依靠俸禄而已。李韬虽然娶了公主,李丰常常约束他不得私拿宫中财物,有时得到皇上赏赐的钱物,在外面就施舍给亲族;从宫内得到的赏赐,别人大多给了自己的子弟,而李丰全都给了自己的外甥们。等他死后,官府抄他的家,家中没有多余的积蓄。(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注释】①⑩黄初:三国时魏文帝曹丕的年号。②随军:跟随军队。指不是正式军士。③白衣:特指穿便服的士兵。④邺下:古地名。曹魏建都邺城。⑤翕然:安宁。⑥文学:官名。汉 代于州郡及王国置文学,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三国 魏武帝 置太子文学,魏 晋 以后有文学从事。⑦台省:汉 的尚书台,三国 魏 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后因以“臺省”指政府的中央机构。⑧尚:仰攀婚姻。⑨司马宣王久病:司马宣王,即司马懿。曹爽擅权后,司马懿假装生病。曹爽后被司马懿斩杀灭族。⑩依违:依顺。(11)游光:闪烁的光。(12)住车:住:停留。(13)帝比每独召与语:比:密。
2013年高考上海卷文言文试题
(一)翻译
2.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任平原郡的相,当时诏书下达,命令相互检举同党,其它郡上奏的,相互牵连的人多至数百人,唯独史弼一个人没有检举,从事责问他:“皇上痛恨党人,青州六个郡,其中五个有同党,平原郡什么理由会唯独没有?”史弼说:“已故的皇上划分疆域治理天下,划分了各个郡的边界,水土各异,风俗不同。别的郡有同党,平原郡没有,怎么可以相比?如果要迎合上司,诬陷好人,滥用刑罚,以实现不讲道理的命令,那么平原郡的百姓,每户人家都可以成为同党。我这个做相的只有一死,但是我不能这样做。”平原郡靠史弼救活的有一千多人。
升职任河东太守,接受诏书推荐孝廉,史弼知道会有很多权贵请求托情,于是预先下令断绝书信来往。中常侍侯览果然派诸生送信请求,过了好几天无法通报。诸生就借口别的事情拜见史弼,趁机送上侯览的信。史弼大怒,说:“太守荣幸地肩负重任,应当选拔士人报效国家,你是什么人来诈骗,你的罪大得没法说了。”叫身边的人拉出去,用棍子打了数百下,府丞、掾史等十多人都在官署衙门上劝说史弼,史弼不理睬他们。于是把这个诸生交给安邑监狱,当天就拷打至死。侯览大怒,于是诬陷诽谤史弼,用囚车押送史弼。官员没人敢接近史弼,只有前孝廉裴瑜送他到崤山渑池之间,大声地在路旁说:“太守打击行为不知检点的官员,如果您被判罪,足以名垂史册,希望您不要担忧不要害怕。”史弼说:“‘谁说荼是苦的,它的甜味就像荠菜。’从前有人被割了脖子,死了九次也不后悔。”史弼被关在廷尉直接经办的诏狱之中,最后判决减免死罪。
服刑结束后回到家乡,借口有病,闭门不出。多次被公卿等大官推荐,出任彭城相,正逢他生病,去世了。【注】①从事:官名。②钩党:谓相牵引为同党。③忝:荣幸。④无状:谓罪大不可言状。⑤楚捶:楚:古代的刑杖。⑥摧折:打击。⑦明府:“明府君”的略称。汉人用为对太守的尊称。⑧虐臣:虐:无节制。⑨荼:一种苦菜。⑩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3.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萧燧生下来就特别聪明,很小就能写文章。绍兴十八年,以优异的成绩进士及第。授为平江府观察推官。当时秦桧把持朝政,他的亲信秘密告诉萧燧,秋天考试时你一定在漕司当主考官,萧燧询问原因,说:“丞相有个儿子参加考试,想把他托付给您。”萧燧发怒说:“我刚做官就敢昧良心吗!”秦桧怨恨他。过后接到文书到秀州,到达那里时名额已经满了,从考官中换一名到漕试考场,秦熺果然考中了前几名。孝宗初年,授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流觐见,议论说“应当按官职选择人才,不应当因人选择官位。”皇上高兴,作《用人论》赏赐大臣。淳熙二年,进为起居郎。在此之前,察官有了空缺,朝廷上人们言论很多倾向萧燧,因他没做过县官,就任他做了左司谏。当时宦官甘昪的门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的族叔王秬都在外做地方官,因为有所倚仗,没有好的表现,萧燧都上奏罢免了他们。当时又商议进攻,皇上拿这问萧燧,回答说:“现在贤德和不贤混杂,风俗人情凉薄虚浮,兵力不强,资财不多,应当卧薪尝胆来求取国内大治。如果凭藉小康,萌生骄敌之心,不是臣能知道的。”皇上说:“是忠言啊。”于是劝皇上端正法律制度,接纳正直言论,亲近正人君子,疏远奸邪小人,身边近臣有功劳的可以赏给俸禄,不可以授予职权。皇上都欣然接受。出朝为严州知州。
严州地窄财缺,刚到那里,公家的钱不满三千,萧燧节省使之够用。两年内,积蓄到了十五万,用这些富余的钱补上拖欠的,各县都宽裕了。皇上正在吝惜职名,没有功劳的不授给,下韶因萧燧治理地方有成绩,授为敷文阁待制,移为婺州知州。父老拦路,几乎无法成行,送出州境的人要按千数计算。
婺州和严州相邻,人民熟知条令教化,不费力而达到治理。年成遇旱灾,浙西常平司请求拨糓米到严州,萧燧说:“东路西路不是一路,不应当给,但怎麽忍心对于以前治理过的地方不管?”为此到朝廷请求,打开太仓的米赈济他们。
八年,召回朝,进言:“江、浙连年水早灾,希望下诏征求意见,再命令各部门通融收取郡县的赋税,不要只是督责逼迫。”十年,上奏谈论广西各郡百姓身丁钱的弊病。事情很多都施行了。庆典时的施恩,丁钱减免一半,也是从萧燧发起的。绍熙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第二篇:新300句文言文
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1.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1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2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2.为山九仞,功亏一篑。2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2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5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3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32.道不同,不相为谋:
3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与行:
3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5.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9.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40.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41.一言而兴邦 一言而丧邦
4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5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46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叫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52.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5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8.言必行 行必果 果必信。
59.德不孤,必有邻。
6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64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6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67.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于即倒。
68.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69.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7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1.满招损,谦受益。
72.张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7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7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75.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
7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7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78.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79.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80.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8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8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8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84.“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8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89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91: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9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3: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9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9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96: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97.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9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99.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00.君子以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0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0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03.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104.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105.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106.少而好学,如日出太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107.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108.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109.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110.“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亦作“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111.“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词语解释为:
112“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1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14.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也作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115、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11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11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118、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11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2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12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123.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秦汉魏晋南北朝
1、秦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4.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7.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8.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9.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11.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1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13.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14.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1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16.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1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8.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19.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2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4、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2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6.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27.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
28.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
2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0.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3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3.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3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7.阳春之曲,和者盖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38.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0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4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土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4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4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4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45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46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47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48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唐代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7.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出自《山居秋暝》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使至塞上》王维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1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
1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7.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18.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0.为人信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2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2.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2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25.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26.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7.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9.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3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3.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34.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3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3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38.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39.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40.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41.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42.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4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4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4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6、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47、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4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4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50、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5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5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53、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5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5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8.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宋朝
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5.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8.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0.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1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自缘生在最高层。
1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7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19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2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8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29.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1.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39.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0.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4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4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元明清
1.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
2、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
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6.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8.宁为太平犬 莫作乱离人
9、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10、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11.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2.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13.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1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
16.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1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9.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1、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2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2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5.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26.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27.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第三篇:初中文言文新教法
初中文言文新教法
将课文改编成故事
邱前进
从前年秋季开始,全国的中学生开始使用新版的语文教材,新版教材一大特点就是:文言文篇幅大增。这不仅给学生,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才能上好初中的文言文呢?这是值得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
文言文,无论在语音、语法,还是在词汇方面,都与现代汉语有极大的差异。不必说文言文曲折艰深的内涵,也不必说那之乎者也的拗口的读音,单是那一串串的生字,就让人退避三舍。对于初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无疑会感到生疏难懂,自然就会产生一种畏难的,害怕的心理,这样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对症下药。文言文教学可以采取新的教法:即把文言文改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这样教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第一,文言文改编成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根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节课能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这节课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的主动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教学。课堂气氛就不再是由被动接受而呈现的一片死水微澜,而是“百家争鸣”的局面。
面对文字艰深的古文,如何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呢?众所周知:中学生都爱听老师讲故事,只要教师一说讲故事,学生就会欢呼雀跃,全神贯注。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进行教学。
只要仔细分析文言文,就不难发现: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言文都是一个个精彩有趣故事。例如:《扁鹊见蔡桓公》就讲了蔡桓公虽然有病,而且扁鹊也三番五次地警告他,但他却置之不理,结果活活地病死,真是可悲可叹;《卖油翁》中,卖油翁虽然看到陈尧咨十射八九中,这本来是很高的本领,可是他却只微微点头,何故?原来经验告诉他:只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木兰诗》中讲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女英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举不胜举,只要教师精心改编,一篇篇文字艰深的文言文,都可成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把课文改编成故事后,上课时教师一开始就给学生讲故事。由于故事浅显易懂,学生一听就明白,如此一来很自然就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文言文上去,学生也就心情轻松愉快地接受了它,不再会有一种畏难害怕的心理,文言文也就不再成为一块难啃的骨头了。
第二,言文改编成故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过去,许多教师为了使学生理解课文,不惜花许多时间来逐字逐句地解释,这样做的效果却不尽人意,真是费力不讨好。然而,采用讲故事的方法,不但一开始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自然就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这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铺平道路。因此,了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师不妨把学生分成四个人一组,让学生先找出不认识的字,由他们自行讨论解决;接下来,学生结合课文的注释,再加上刚才对故事的理解,一篇课文和内容也就不难理解了。许多学生都能用流利的现代汉语翻译过来。所以课文的深奥内涵,经过听故事和结合注释,也就显现出来。
第三,文言文改编成故事,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理解课文的内容时,许多教师只是按照课文内容进行直译,因此缺乏生动性,使学生难以进一步深入理解,而把文言文改编成故事后,学生可以由故事进行深入的想象,不再局限于课文本身,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卖油翁》中的陈尧咨,当听到别人说他的技术只不过是手熟罢了,他当时是何等气愤,可课文只简单一句,没有描述他当时神态,语气如何。采用故事法,就可以使学生知道当时陈尧咨的神态、语气,他可能是脸红脖子粗,气冲冲地向卖油翁冲过来,他说话的语气是何等傲慢无礼,这些都可以通过故事表达出来。
总之,文言文改编成故事可以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第四篇:新崩滩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而新崩滩是选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新崩滩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馀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淌为竦桀。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
译文:
长江继续向东流,经过巫峡。巫峡是杜宇王时派人凿开用来通江水的。长江经过巫峡,往东流去,经过新崩滩。这山在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塌过一次,晋太元二年又崩塌过一次。崩塌的时候,水倒流一百多里,掀起几十丈高的浪头。现在滩上的石头,有些圆的像箪,有些方的像笥,像这样一类的多得很,都是崩塌的山崖上滚落下来的,使得湍急的江水更是汹涌,所以叫它做新崩滩。那崩塌的山崖剩下的部分,比起其他各个山岭,还算是高耸突出的。新崩滩下去十多里,有大巫山,它的高不只是三峡所没有,而且可以跟岷山、峨眉山争高低,同衡山、九疑山相并列;它遮护统领周围的各个山峰,高与云平,还要到霄汉去衡量它们的高低啊!
注释:
①迳,通“经”。
②杜宇:古蜀国帝王名。
③笥: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④陨:倒塌,毁坏。
⑤竦桀:高耸突出。
⑥偕岭衡疑:可与衡山、九疑山相作伴。
⑦翼:遮蔽。
⑧概:量粮食时用的一种器具,引申为齐、平。
第五篇:新人教版八上文言文翻译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两岸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清凉和寂静,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打渔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啊。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见月光照进门里,就高兴地起来走出去。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便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睡,于是一起在院中散步。院中月光如水一般明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顺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山凭借地势,争着向上伸展;(它们)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像风筝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太平。”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 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妾妇之道也。
译: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仪吗?男子行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能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是妾妇之道。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才叫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译: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工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任用,百里奚从集市上被选拔并登上相位。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用来(这样的方法)使他内心惊动,使他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不具有的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内心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译: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就集合全家来商量:“我跟你们尽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译: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边去。”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译: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哪里担心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风阻隔了。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译: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译:皇上亲自去慰问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士们下马迎接和欢送。不久到了细柳军营,军营将士都穿着铠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译: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守卫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译:过了不久,皇帝到了,也不能进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下令打开营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译: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译: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之礼,请允许我用军礼拜见。”天子被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皇帝派人告诉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译: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大臣们都很惊讶。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刚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士一定可以偷袭而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