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视鉴赏小论文
《影视鉴赏》
姓
名: 期
末 小 论 文
熊爱读书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圆明园》观后感 1860年10月18日,我相信作为没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而且都会记住的日子,那便是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日子。圆明园的毁灭,见证了帝国主义伤天害理,令人发指的恶行,更见证了中国屈辱的历史。
纪录片《圆明园》正是这段历史的重现,《圆明园》影片全长约90分钟,以外国宫廷画师郎世宁为主要叙事线索,重点展现了这座“万园之园”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以旁白的方式讲述了圆明园的建筑历史,从无到有,从辉煌到毁灭的整个过程,真实地再现了圆明园以及潜藏在它背后的人物和历史的沧桑变化。
以前也曾观看过一部分的纪录片,有专业性强的,有历史色彩明显的,也有政治色彩鲜明的。相比之下,纪录片圆明园更有它自己的特色,我认为总的来讲它的这些特色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形式上有较大的差异。大部分的记录片都以第三人称的形式叙述整部影片所要阐明的要旨,这种形式也是纪录片中比较普遍的叙述形式,比如说以前看过的《公司的力量》,便是一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公司是怎样形成怎样发展壮大怎样对整个世界产生影响的。而纪录片《圆明园》不再是单纯的叙述说教,而是以外国宫廷画师郎世宁为主要叙事线索,郎世宁自身的口吻,自身的亲身经历来阐述圆明园从辉煌到毁灭的整个历史过程。可以说它是影片叙事形式的一个飞跃。另外,用这种方式来叙述也有它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历史的客观性,若以第三人称的形式来叙述圆明园的历史兴衰,影片的观看者便很难辨别这是不是历史真实的写照,即对历史事件真实性的质疑,而这部纪录片却更能让人感觉到历史的真实性。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其次,从内容的趣味性上来讲。也许大家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以前看过的纪录片都是庄严刻板的,缺乏艺术性和趣味性。而在《圆明园》中,一些诙谐生动的画面不会少见,给人的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而不再是沉闷压抑之感。最难能可贵的是,虽然这部纪录片有较多趣味性的画面,但是却一点也没影响到观众对它的历史事件真实性的反映,至少我认为这部影片是具有很强的可信度得。
再次,从表现手法上来讲,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得很明显,整部影片共90分钟,其中有近2/3的时间都来讲述了圆明园建造时地费时费力,圆明园的繁华景象,大清帝国的繁荣昌盛,这与影片后续所展现的被焚烧的体无完肤的圆明园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许这正是影片拍摄的一个目的。
最后,从三维技术手法和影像效果上来讲,可以说《圆明园》在三维技术手法和影像效果上创造了纪录片史上的数个第一。这是一部很有科技含量的影片,它的影响效果相信观众也都能够真实体会到。
我觉得,正是因为以上的几个特点,更多的年轻人去观看这部影片去欣赏这部影片,而其中所蕴藏的电影与娱乐,电影与意识形态,电影与科技之间的关系也应值得我们去探讨。
电影与娱乐,我相信大多数的观众对电影的喜爱都源于对电影娱乐的喜爱。当然在上影视鉴赏这门课之前,我也不是一个例外,很喜欢看动作片,是因为它可以给我视觉冲击,给我画面的刺激感,以及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情节的喜爱。而对于那些喜欢看青春偶像剧的人来说,无疑是对甜美爱情的憧憬以及对温馨画面的渴求。电影具有独创的视听语言,提供给我们一种新的讲故事手段和接受故事的经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视听快感。当然,最主要的我看要数故事的这是红叙述方式了,每一部影片都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完整或不玩真的故事,故事具有对情 2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绪的疏导和宣泄作用,很多的人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便把其寄托于电影之中,去感受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快感。《圆明园》这部记录片也在给我们讲述这圆明园从辉煌到毁灭的历史情节,激发了国民的爱国主义热情。
电影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一种反映个人、集体、阶级、社会要求和理想价值观念体系。很多的影片如《地道战》、《地雷战》等都寄托了一定的政治色彩,体现了国家或者某个集体的理想价值观念。有一些影片是直接切入了政治色彩,而有些则是以间接的方式,如人物的主张、态度、立场等,来变现一定的价值观念。纪录片《圆明园》也不例外,整个影片的设计就是根据一个历史事件来展开的,我想其最初的目的便是揭露历史,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热情,触发国民的愤慨,有种引导我们‘勿忘国耻’的感觉。
电影与科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影片也在不断地再数字技术上有新的突破,以前的电影时代,人文和科技是愤慨的,那是因为科技的效能并不高,人必须花很长一段事件去做重复的局部动作,然而,当效能加速之后,在数字时代里,人文和科技一定是要重组的。无可否认,科技的发展的确让很多高难度的电影成为可能,带给观众的是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更多的立体效果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对动作片痴迷的我,对于欧美的高科技却情有独钟。而纪录片《圆明园》更是科技和电影结合的产物,在三维技术手法和影像效果上创造了纪录片史上的数个第一。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依旧在不断地发展着,尤其是3D技术。3D技术在影视剧中的出现更是给观众带来很大的冲击,给人们的是一种新的视觉感受。这无疑为会成为电影和科技相结合的又一飞跃。
除去以上的几个观点,我觉得《圆明园》这部影片无疑给我们的是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效果,给我们一种“不能固步自封”“落后就要挨打”的启示,它带给我的 3
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感受便是“铭记历史,展望未来”。曾经那么繁华美丽,那么气势磅礴的圆明园如今只剩下残岩断臂,这也见证了中国被欺凌的屈辱历史。影片中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一个画面是:在劫持了整整两天后,为了让士兵们抢劫停下,梦托帮将军开始散布舆论,郎世宁亲耳听到一个炮兵说:“我的孩子,把那些东西都放下来吧,我们就要到北京去,那里有足够的东西给大家分,大家要什么就有什么”。
学习历史,并不是拘泥于学习历史知识,记住历史,而是学习在这之中产生的思想,觉醒的精神,然后带着这种日渐饱满的民族精神,去更好的面向世界,开创未来。我们不能够逃避历史,忘记过去,只有将之深深铭记在心中,带着过去的伤痛与教训,更好的发展自己的未来。
第二篇:影视鉴赏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经济学院 班 级:金融四班 姓 名:陈曦 学 号:201040102122 课程论文题目: 课程名称:影视鉴赏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从整体节奏中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解读影片《天下无贼》
学 生:陈曦
经济学院10级金融四班,学号201040102122
摘 要:《天下无贼》的故事可谓丝丝入扣,从其紧密而有序的节奏和深入人心的细节里,我们了解人物、贴近人物,从而在人物身上看到了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有爱、有信仰、有道德,在正邪的激烈碰撞中我们也完成了一趟自我审视的灵魂之旅。
关键词: 理想 信仰 责任 价值
《天下无贼》讲述了单纯的青年和斗智斗勇的两帮贼同车而行的故事。简单纯朴心无杂念的民工傻根带着准备建房娶妻的六万元血汗钱踏上了回乡的火车,却无意中成为了两帮盗贼的目标。一帮是神偷侠侣王薄和王丽,因王丽与傻根有一面之缘并受过其帮助,心怀感恩故一直想保护傻根不被他盗所侵扰,另一帮贼是以黎叔为首的盗窃集团,意欲吞掉这只毫无戒备的羊。期间还穿插着搞笑滑稽的劫匪和低调观望的警察,整个故事里中警察一角坐山观虎斗,终收渔翁利。结尾处,傻根还在熟睡,黎叔一伙人被端掉,黎叔在杀了王薄之后也被逮捕了。警察最终还是放掉了因新生命的到来而心生善念的王丽。结局是伤感而完满的,故事真的以天下无贼告终,虽然有些理想主义色彩,但还是表达出了导演和很多观众的心声。
一、从人物特性上看到的理性与信仰
在影片里,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理性如何与情感和信仰纠缠在一起,宗教救赎如何戏剧性地影响事态的发展。毫无疑问,傻根是个典型的经验主义者,他仅根据幼年拾粪画圈的事情和与狼共处的经验就断定人都是讲诚信的,不可能比狼还坏,是在缺乏理性。而黎叔是个康德先验理性的忠实履行者,他崇尚技术理性,不惜余力维护制度和秩序,他太相信自己,也只相信自己。
至于王薄,是是情境理性者。他对这个社会有着深刻的洞见,甚至闪烁着哲学的火花。比如他曾说一段话:“他凭什么不设防啊?他凭什么不能受到伤害?凭什么?是因为他单纯啊?他傻?你为什么要让他傻到底?生活要求他必须要聪明起来。作为一个人,你不让他知道生活的真相,那就是欺骗。什么叫大恶?欺骗就是大恶。”即使如此,他还是会被感情所左右。当听到王丽说她已经怀孕,想为后代积点阴德,他理性的天平立马倾斜。他不惜得罪道上呼风唤雨的黎叔、违背自己的原则,甚至抛弃性命去维护一个“天下无贼”的幻想世界。对王薄来言,对王丽的爱情是不变的,如果不改变自己的理性,就可能失去爱情。只有在这点上,他始终是理智的。
在王丽身上我们看到了尼采的影子,她的情感往往能战胜她为贼的理智,当她诈骗人家一辆宝马车后,发现自己有了身孕,一时间良心发现,决心洗手不干,到庙里烧香拜佛。受了傻根滴水之恩,便决定涌泉相报。她的良心发现,更多的是向朴素人性的回归,而“因果报应”、“积善行德”的佛家理念只是回归的结果而并非原因。这种回归是母爱的冲动,为了孩子,她觉得必须回归社会,也完成对自我良知的救赎。
二、从人物心理中看到事实与价值
在影片中,傻根无法区分事实和价值,他只相信他所看见的,并把其当做自己的价值观。王丽一直处于身份认同的危机,不愿意做贼,有一种洗心革面的原罪意识。她仅仅把“贼”当作种谋生手段,事实和价值的完全对立迫使她寻找宗教和自发的人性即母爱作为两者的缓冲。王薄不相信正义、善良、怜悯,因为这些价值对于一个贼来说是致命的。他相信弱肉强食、趋利避害,只有自己才能保全自己。然而他的价值取向还保留着自发的道德意识,比如忠于爱情,哥们义气,反抗邪恶。
黎叔和警察的价值观就基于牢固的制度理性,以不变应万变,事实只是价值的体现。黎叔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个职业惯偷良好的职业道德。用褒义词来形容的话,他顾全大局,坚毅果断,沉着冷静,业务精通。他自觉维护“道上的规矩”,在他身上,体现了事实和价值的辨证统一,通俗来说,就是他是个坏人,所以他做坏事。
影片末尾警察放走王丽,看似渎职,实则不然。警察的核心理念无非是守护正义,惩治邪恶。在他看来,两伙贼窝里斗是符合群众利益的,黎叔被捉和万薄被杀都是罪有应得。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王丽已经改过自新,他亲自向她说出王薄之死,既是一种同情,也是一种惩罚。在警察这个角色上,事实和价值基本一致,只是价值被微调,使得职业道德服从更高层次上的道德,从而带来了事实的微调。
三、从人物思想上看到的自由与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傻根的自由是极为脆弱的,这种道义上的自由是有国家暴力作为后盾的。即便有警察罩着,他经济自由的象征——钱包还是几经转手,差点把他盖房子娶媳妇的生存自由都弄丢了。很难想象他丢了六万块血汗钱,还能保持道德上的自由,一味天真地傻下去。
如果没有警察,那么黎叔也是自由的。他只需要考虑组织、纪律、人才、权术、道上的规矩,而他也有足够的知识和智慧来解决群界和己界的棘手问题。所以说好人和坏贼都是很自由,而好贼却不那么自由了。王薄和王丽亦正亦邪,在黑白两道之间无所适从。王丽本来有不帮助傻根的自由,没有保护他的责任,可是赎罪意识和良知的鞭策使得责任压倒了自由。王薄本来有盗窃任何钱包的自由,可因为对王丽的爱,他放弃了自由,而承担了保护六万块钱的责任。他清楚地知道这责任的分量难以承受,尽管他不能指望这份责任带给自己任何好处,终于他还是因责任而离 去。影片最后的镜头意味深长。当王丽听到丈夫的死讯,只是强忍着泪拼命吃烤鸭的卷饼。王薄用自己的命换来警察的宽恕,警察给了王丽自由,而王丽则把自由变成了另一种责任——母亲的责任,责任之下孕育了一个新的希望,两个自由的灵魂。
五、结束语
一列快速奔驰的列车,承载了许多个道德失衡的灵魂。《天下无贼》显示了我们时代道德困境,也显示了救赎之道。在跟随人物完成自我救赎的同时,对于观众而言也是一次良好的自我审视的过程。在普适观念中是否有一种人性的真实侧面是单纯而至善的,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都认真思索。
参考文献
[1]刘鹏艳.论《天下无贼》的电影叙事与小说叙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段运冬.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3]袁智忠.《天下无贼》:叙事艺术与美梦追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第三篇:影视鉴赏论文
在这学期的影视鉴赏的课程中我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许多的经典影片,其中以伊朗的电影《小鞋子》深深的吸引了我。全文以主人公阿里的生活为主线。在阿里弄丢妹妹的小鞋子后,不敢告诉父亲就和妹妹每天轮换同一双鞋子穿。以主人公阿里和妹妹的奔跑贯穿了整个影片。
奔跑-----以爱的名义奔跑
伊朗对我而言是一个神秘的国家,这里有狂热的宗教,无尽的战争,丰富的石油,以及称霸亚洲的足球,这里还有电影—《小鞋子 》,一部关于童年的电影。
影片一开始就是补鞋人一针一线来回地穿梭在一双粉红色的破旧的小鞋子中的镜头特写,画面就如同镜头一样让我感到纠结,这样一个镜头就把故事的背景交代出来——这是一个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9岁应该是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就像阿里在富人区见到的那个小孩一样,抱着自己的玩具熊坐在藤椅上看着蓝天,贫民家庭的阿里却过早的承担起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义务,然而他也懂得了一个家庭最宝贵的情感内涵,便是爱与责任。
导演善用捕捉儿童的心理活动,可以利用男生和女生分别轮换上课机会轮换鞋子,这一段公用鞋子的内容中,有很多细节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与本性。如妹妹因为鞋子过大而将鞋子掉到了水沟了,妹妹顺着水流不断的弯腰想将鞋子捡回,当鞋子被卡在石板下捡不到使得焦急的表情和阿里应妹妹迟到而责怪的表情。
影片最让我感到揪心的画面是阿里跑步的镜头,长袍的镜头处理的无声而缓慢,只有喘息声,只有期盼,画面切换在回忆中,阿里不断的回想着给妹妹的承诺,即使有人把他拽到,他也没有放弃他的目标!当所有人都捧着他欢呼是他气喘呼呼得问:“第二名吗?”多么令人揪心的话,多么简单有不渝的信念,虽然是超越,但只有阿里知道他没有他没有达到。
导演用最朴实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信念只要对生活对世界充满信心和乐观的态度,那就一定会有收获。以爱的名义奔跑,以爱的名义生活。最后一幕,我们看到阿里起了水泡的脚泡在池水里,一群金鱼围着阿里的脚去轻轻的啄,像是安慰他,像是祝贺他,在淡淡的忧伤里,阿里好像成了天堂的孩子。
《小鞋子》给我的感动是属于贫民的感动,是底层劳动人民不被恶劣环境打败的坚强,是穷苦人家小孩纯真朴实的童事。其实生活的美好不抽象,就像那忧郁的蓝色中突然月如的一抹亮色,让人惊喜,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第四篇:论文影视鉴赏
楚门的世界影评
这是一部喜剧,看后让人思绪很多。它具有很强的社会和心理学色彩,还有强烈的隐喻色彩和象征意味。对于人生充满着启示,虽然影片开头部分会让观者有点摸不到头脑。但继续看下去就会发现幽默和意义。
影片讲了世界上一个叫海景镇的地方,整个镇子就是一个巨大的摄影棚,所有建筑都是布景,生活在镇上的人都是职业演员,除了楚门。楚门从出生的那天就被挑选为一部电视的男主角,这部电影沿着楚门成长的轨迹展开,一切都是所谓的现场直播,这当然引起全球观众的巨大兴趣,所有人都守在电视机旁,为楚门的欢乐而欢乐,为他的悲伤而悲伤。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楚门发现了自己生活里的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他开始怀疑,并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来探求,终于知道自己生活在一部戏里,他不甘心,要逃离这世界,在经历了极度的危机之后,他傲然离开了这个号称没有危险而充满爱心的世界。
这部片子是总让我想起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最终亚当和夏瓦走出上帝为他们安排的乐园,选择了更真实和自我的生活。楚门毅然决然的走出后,制片人摘下眼镜,一双有些失神的眼睛里,我看见了父性的光辉。也许,那即是亚当与夏娃离去后,上帝的眼神。
片子的开始安静,祥和,到处是友善的笑脸,问候的话语。后来每天早晨都会有同样的人已几乎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做着同样的事情,这令我很奇怪,为什么总是相似的场景相似的问候呢,这是导演的良苦用心吧!当时就跟楚门一样活在导演的一场戏里,其他的人都是演员,戏里戏外全部都是〃〃〃楚门的亲人爱人朋友,每一个人都在欺骗着他,和导演一起
满足着世界人民的欲望。楚门用手摸着那湛蓝的背景,也许想不明白,自己这几十年是在为谁而活,曾经扬在嘴角的笑容活出了谁的快乐!?这事楚门的悲哀吧〃〃〃
最终楚门终于知道了真相,并且不畏艰难的走出了这个和谐的世界,在那里,到处都是笑脸,在那里楚门很安全,但是他像一个木偶戏中的木头人,被高高在上的天才导演用十根无形的线左右着喜怒哀乐。为什么观看这部电视剧的人为他走出来鼓掌高兴呢,因为大家都向往一种自由和真实。当他走出那扇门时导演一句发自肺腑的话让我感触很深:“我们给你的世界虽然都是谎言,毕竟这里是安全的,外面,谎言一样多。”这句话很对,外面的世界也是谎言,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难道谎言有什么区别吗?外面的尔虞我诈,在伊甸园里呆久了的楚门能够适应吗?能承受吗?柏拉图说:长时间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常常不能接受突然降临的光明。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大学生,对于考研和工作的问题。考研意味着将要继续留在学校,留在大家熟悉的环境,简单的生活虽然单调可是很舒心,没有那么多挫折,记得有个同学说学校是这个社会唯一一块净土了。工作就意味着走出伊甸园,进入一个新的未知的的世界,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二人生就像是一场戏,只不过这部戏里的人都不知道真相,而且永远没有尽头,可能演员换了一代一代。有时想起自己也是人生舞台演员,从出生到死亡,我们走不出这个地球影棚,你又怎能说我们不是一个个不同程度上的楚门,面对生活,伪善的笑着。藏起心中所装起的真实想法,说着我们自己编写的台词。可谁又愿意,褪去所有的伪装,真实的面对世人?因为最真实,也就最容易受伤。既然身不由己就让我们的心灵学会飞翔吧!
楚门走出了那扇门,风平浪静,蔚蓝色的玻璃,是那样的美,当我到那个软弱、疲惫、徨惑的楚门被一次次的虚伪所玩弄,却依然对生活和前途充满了乐观时,我们相信在他的世界里,他身边不再是会突然被暴风雨夺去生命的亲人和会在特定时间“邂逅”的恋人,而是会教给他亲情、友情、爱情真正含义的人。或许对于我们就得学会这种勇气吧。让们目送楚门的背影,看着他义无反顾地走向门外那黑漆漆的未知世界,而我们也接受未来的挑战吧!
第五篇:影视鉴赏论文
看《微观世界》有感
----论自然的魅力
法国著名导演雅克·贝汉用长达20多年的时间,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日积月累、精雕细刻拍摄成了一部伟大的自然记录片《微观世界》。影片通过纪实的手法描述一片草地里一群最微不足道的动物的平凡的一天,在真实再现的基础上赋予艺术的升华,使观众与自然近乎零距离的接触,让人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美丽。
在科技信息发展迅速的现在,人们对自然的破坏日益加深,人们与自然的接触也日益减少,很多当代的孩子对以往一些很平常的生物,甚至乎一些基本的野外求生本领也知之甚少。
而《微观世界》就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神奇的自然世界,那是一个被我们忽略掉的世界,也是曾经让我们人类糟蹋的满目创痍的世界。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温暖的怀抱中,去感受那绮丽的风光。
“这里是黎明时分,在地球的某一处草地,隐藏着星球般巨大的世界。茂草变成了森林,小石头变像高山,小水滴形同汪洋大海,时间以不同的方式流逝。一小时就像过了一天,一天像过了一季,一季像过了一生。想要探究这个世界,我们必须先保持沉默,倾听这奇迹。”影片的开头以优美的法语话外音开始,慢慢地把我们带进了神奇的自然世界。
清晨,东方才露出点点曙光,也许这个时候的人们还在酣梦中,而这一片草地却是生机盎然,各类微小生灵的千姿百态让这片平凡的草地显得不平凡。
晶莹剔透的露珠在晨曦的折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勤劳的蚂蚁醮着清晨的露珠梳洗着自己的身体;万紫千红在晨曦的催促下争先恐后绽放自身的魅力;破茧而出的蝴蝶爬到草枝最高端,准备展翅高飞,感受成功的喜悦;蓄势待发的蜘蛛,盯着自投罗网的猎物,随时准备着撕杀„„
影片以无以伦比的摄影技术,从独具匠心的拍摄角度,将森林下、草丛中原本微不足道的草原、昆虫经过放大的镜头重现在屏幕上,放大到你的面前,昆虫、草叶、水滴无不纤毫毕现,竟成为壮丽的奇观。也许,你会惊讶于在我们的脚下,竟有这样一个世界存在。
在我们的眼中,“屎壳郎”应该是一种让人讨厌的人人见而诛之的臭虫,对
它们我们根本不会有什么感情可言。可是《微观世界》里面的那只“屎壳郎”却让我肃然起敬。
随着镜头的移动,在一条小径上,我看到了这个故事的主角---一只微不足道的“屎壳郎”。它正推着战利品---一个粪球,兴高采烈的往前走,在激昂的背景音乐下,看着它笨拙的动作我忍不住大笑起来。
说句心里话,在“意外”发生之前,我都是以一种观赏小丑的心态去看待这位“推粪先生”的。然而当它一次又一次不遗余力的去推那卡在树枝上的粪球,一次次前功尽弃又卷土重来,周而复始如同西西弗斯式的从容和坚持,我原本的鄙夷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佩服、尊敬---贵为人类的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又有几个能像它一样的百折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
付出就会有收获的,越挫越勇的“屎壳郎”本着坚持不懈的决心,终于还是顺利把卡在树枝上的战利品推出来。望着它远去的越来越小的背影,在正常的镜头下,它显得多么的微不足道啊。可正是微不足道的它刚刚却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演出。
这就是人类经常所赞颂的坚持不懈的精神,而如今我在一只最不为人类所称道的“屎壳郎”身上看到。不知道这究竟是不是讽刺,我觉得那些自诩为很高贵的人类真的很应该向这些被他们视为低等卑微的生物学习。
影片中还有一个经典的镜头让我深深震撼,刻骨铭心。那是两只热恋中的蜗牛,在天籁般的女声咏叹调中,在唯美浪漫的背景下,它们交颈缠绵,触须小心伸出又飞快弹开,如同人类初次遭遇爱情时的青涩与羞怯。从那温馨的场景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它们的眼中只有彼此,天地万物已经不在它们的视线之内,时间也在这一刻停留。
其实,不只是人类才有爱情,在我们忽视的另一个空间上,很多卑微的生命也有轰轰烈烈的爱情。蝴蝶的比翼双飞,蜗牛的相濡以沫,并蹄连的朝夕相对„„还有,在我们肉眼无法企及的世界每天都在上演着很多惊心动魄的生离死别,悲欢离合----那样热烈的感情才是最自然最本真的情感,丝毫不逊色与人类的感情。
我们人类自以为很懂感情,还有一些大言不惭自诩为“情圣”,但是真正懂得的又有几人。也许,只不过是披着爱情的幌子,进行情感的交易。或为了权利,或为了金钱,原本的纯洁已经荡然无存。而影片中的那两只蜗牛却让你感觉到情感的纯洁,其里面没有人类那种肮脏的情感的交易,它们的感情都是最本真最原始的,也是最让人为之动容的。
在放大的镜头下,田野、池塘里的昆虫、其他的微生物不再平凡,精妙的自然奇观让人瞠目结舌,浓密壮观的丛林不过是一束草叶,小小露珠现在比拳头还要大,轻柔的毛毛细雨像暴风雨般,划过嫩叶也引发剧烈的变化„„从蜜蜂采花、蚂蚁搬家、甲虫大战、蝴蝶出蛹、蜘蛛捕猎、蜗牛示爱等场面,都被细腻传神地捕捉下来,在你眼前的绝对是一个让你震撼的与众不同的世界。
人类自称是最有智慧的动物,拥有高度发达的大脑,贵为自然界中的“主宰”,但却经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再多的权利和金钱也难填满他们欲望的沟壑,知足者常乐已经被大多数的人所遗忘了。
可是我们看看那些微观世界的生灵!它们在这个世界上拥有的时间比人类要短许多倍。它们一生都不曾停歇,因为没有时间允许它们荒芜---有些生命短暂的只有一天。清晨,它们迎着朝阳来到这个世上;傍晚,随着夕阳一同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夕阳可以周而复始,可是它们却永远失去生命的权利。
但是我相信它们有自己感受世界的方式,有自己的社会,文明,情感,即便只有短暂的生命,也不自怨自艾。好象工蜂,即便是天生的劳碌命,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这一生是劳碌而死,可它们总能尽忠职守,默默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看了这部电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影片中那些美妙的画面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虫虫小事”,或许我们从未去注意过,观察过,但它们的世界、它们的生活是多么自然而美好,它们的心灵、它们的工作是多么让人起敬。而我们人类呢?却只重视自己的存在,自己的舒适,不顾后果地破坏自然环境,使多少可爱的动物失去了家园„„
这部除了自然界的风声、雨声、虫鸣声,没有一句台词,没有一句解说的无声的电影,凭谁看了都会陷入深思。它像是在无声地呐喊: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让我们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这就是自然的魅力,是《微观世界》里那一片草地的生灵的平凡一天给予我的震撼心灵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