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评课稿(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20:3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课评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课评课稿》。

第一篇:作文课评课稿

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林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能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新课改下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佳课。下面,我就林老师引领的作文指导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发掘“材”源,独具匠心

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作文者,及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新课标”在习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可是,城市的学生生活并不丰富,他们每天奔走于学校及各种特长班,日程单调,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写不好,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于是只好拼凑或抄袭。针对这些情况,陈老师根据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作文题材。把写作范围缩小到我的好朋友中。整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心动”、“口动”、“笔动”,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写话,学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二、优化指导,激活思路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林老师提供了句式,1 规范了语言。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以片断训练为重点。段,是介于“句”和“篇”之间的表现形式。我们要在四年级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地进行段的训练。段,在结构方式上有一定的组合规律,包括并列、总分、因果等。句,这一教学环节无不渗透着教师指导学生片断组合以及谋篇布局的良苦用心。

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还得益于教师成功地引进口语交际。林老师这堂课先口语交际,再习作,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说和写相互配合、渗透。口语交际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加强学生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林老师的这节课无不体现着“从说到写”的这一科学规律。

三、多元评价,画龙点睛

在这堂自由写话课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多元,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师生互评。在评点中,再次让学生揣摩写法,感悟本次习作的要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拓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林老师在每次学生交流之前,总不忘交代学生认真听,想想“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更精彩?”我们可以看到,课中,学生始终在专心地聆听同学的说话,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发言。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提高。总之,林老师的课处处以人为本,充满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豁然开朗,是一堂难得的好课。

作文课评课稿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姜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上课时,一开课就拿出翻得牌,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因为亲身经历过发言特别积极。又出现举牌的场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在介绍搜集的材料的时候,用的一些好词好句,老师能及时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注意积累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而且老师语言朴素,自然得体,学生接受很快,这是一堂值得学习的写作课。3篇二:作文指导课评课

作文指导课评课

循序渐进 有效课堂

——评作文课《让你的心在作文中跳动》

今天有幸聆听了周老师的一节“心理活动描写”的作文指导课,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与大家交流。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大家往往用“课堂的是否有效”标准来衡量一堂课是否是好课。周老师的课,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关注学生,为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提供服务;学生参与热情较高,基本掌握了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每一位同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正是 “有效课堂”的最好体现。

1、巧架桥梁,“有效”在悬念中起步

作文是学生头疼的事情,“咬着笔杆愁眉苦脸”,“看着题目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这样的情形在作文课堂并不少见。但令人惊奇的是,周老师的作文课堂中不但没有这样的情形,相反我们看见学生的是他们愿意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我想,这一切“反常”的表现,应该是源于周老师巧妙地导入,为学生的学习架起了一座心灵桥梁。上课前,周老师特意创造情景“老师迟到了”,让学生结合自己当时的感受说起,很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到人的心理活动描写的重要性,自然导入本节课内容,教学无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2、巧设过程,“有效”在灵动演绎中铺展

周老师用学生熟悉的课文中的例子,给予多角度的范文,打开学生写作思路,让学生体会到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方法。这个环节看似简单,但其实并不简单。我们不妨连起来看看问题的答案:写心理可以用内心独白的方法,写感受可以用想象的方法,写心情可以用语言、动作、神情、环境烘托的方法。看,周老师让学生思考回答的目的其实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心理活动用什么样的方法更恰当,这样,学生在具体操作时就有本可依。

纵观整个环节,我们可以这样说:方法是在学生的自主思考中、在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指点中不知不觉掌握的,既轻松又有效。

3、巧作点评,“有效”在肯定鼓励中升华

教师好的评价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还能引领学生、提升学生。作文,需要的是语言,所以周老师的评价,尤其注重对学生语言的提升。比如本堂课,周老师十分注重学生和自己语言中表现心理活动的一些关键词,“小心翼翼”、“愧疚心理”等,课堂上,学生的心是活跃的,情是真挚的,但由于平时的积累不够,或一时不能联想,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想说却无法说,说不明,此时,教师提供一些词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习作时运用语言,使描写更具体。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今后同类题材的写作奠定基础。

语文教学专家谭惟翰曾说过,“纳”是“吐”的前提,是基础,会“纳”才谈得上“吐”。”周老师的设计与引导,不正是在帮助学生“纳”吗?有了足够的“纳”,还怕学生“吐”不出吗? 智慧的教师能创造智慧的课堂,智慧的课堂能培养智慧的学生。在周老师的作文课中,处处显示着教师的智慧:关注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关注了学生的起点和发展。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能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能看到生命成长的画面,是真正的有效课堂。当然,如果再加点时间,通过师生评点,生生点评,紧扣前面学到的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在习作中得到落实,那么被评点的学生会更有信心,其他学生也能明白怎样的描写是好的,从哪些方面改进等,这样也许会更生本、更有效。......篇三:作文讲评课_评课稿

作文讲评课 评课稿 今天聆听了一节习作讲评课,收获很多。尤其是孩子们的优美习作,让我很感动。本节作文讲评课进行了作文后的讲评,教师结合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旨在帮助学生习作水平的再次提高。课中,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在学生自己修改的基础上,进行专家会诊。教师亲自示范,选一篇习作,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自由发言,边修改边让学生简要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把主要问题梳理出来。同时指导学生正确运用修改符号。重点通过修改问题作文的细节描写,过渡段以及结尾,从而使作文内容更加具体生动、真实感人。付老师的教学,给了我很多启迪:

修改作文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加深认识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的参与意识。

在课中,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自去体验,去感受,激起了强烈的作文兴趣与欲望。来自于身边的同年龄、同水平的并非完美的学生习作,则可以唤起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的独立意识,促使其调动自己的知识修养来体味、参与、完善阅读对象,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量。

(二)创造了同学间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修改作文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切磋,各抒己见,既独立又合作的学习思考,促进了同学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通过品评作文,写得好的同学,由于作品的不断被认同,会对其写作形成良性的刺激,从而激发起更浓厚的写作兴趣;而对于作文水平差及日常懒于动笔的同学,则会形成无形的压力和鞭策,促使其产生向好意识、竞争意识。这样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评改是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有效途径。

“一篇文章,三分写,七分改。”学生的习作初稿,就象一块粗糙的玉石要经过精雕细刻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样,必须经过反复地精心修改,才能成为一篇上乘之作。在评改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和强化了写作知识的迁移,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以后的思考会更深入,也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欣赏、品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修改作文及自己写作的能力。

总体感觉,这节课上的很实,扶放得当,交给了学生修改习作的“金钥匙”。很值得我学习。

高中语文评课稿

日前,下学校听了孙老师的《雨霖铃》、张老师的《我有一个梦想》和王老师的《再别康桥》这三节课,非常受益,很受启发,也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可以这样说,这是三节异中有同、风采照人的成功课。在这里我只重点谈谈共性的问题。

一、教学亮点。

这三节课,每节课都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点,我仅从以下十方面进行点评。

1、从教态来观:执教者都表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慷慨激昂的语势给学生以振奋,像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亲和力,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2、从情境创设看:这三节课的情境创设,应该说是各具特色,如,张老师的激情创境,孙老师的美图美语创境,王老师的发挥学生自主性创境等,既体现出情景创设手法的多样性,又反映出执教者个性而娴熟的情境创设能力。

3、从学科特点观:三位执教者都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多种

形式强化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4、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观: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

5、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观: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点在三位执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体现,如,张老师收集的“原声录音”,王老师的具有唱歌、绘画特长的学生等都成为了可利用资源,体现出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6、从问题设计观: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一定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所获。从这三节课不难观出,执教者在问题设计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有深度且环环相扣,如,张老师的“在和平年代马丁·路德·金为何有如此梦想?找出自己喜欢的有气势的段落谈感受”、王老师的“作者是抓住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孙老师的“任选自己喜欢的诗节,谈谈你从中读出的爱、自由与美?”等问题设计,在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同时,均体现出学习手段创设的有效性。

7、从学生活动看:执教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参与热情高,学生善倾听,能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8、从课堂氛围观:课堂突显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体现了互动的多维性。

9、从学生能力培养观:执教者都把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重头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孙老师设计的连缀意象成美文、绘制情景再现图、根据自己的离别感受创作《雨霖铃》等环节,张老师设计的结合自己的理想谈梦想等环节,使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创造力及写作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王老师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等环节,关注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10、从预设与生成观:体现了预设严谨、生成合理的特点,如,张、孙老师渐行渐深的问题预设,王老师的针对问题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语句、但不可使用口语的细节要求,均体现出教者扣紧梯度目标、严谨教学的预设构想,实现了师生共同体会成功愉悦的深度生成。

以上只是对三位执教者成功教学的概略点评。

二、教学建议。

尽管执教者的教学或真水无香,或色彩艳丽,但也略有不足之处,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1、孙老师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希望能就此入行尝试,使之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行为实施于课堂教学中。

2、张老师的课堂激情澎湃,很有感染力,但还应注重调控气氛,使课堂氛围再轻松一些,这样更利于目标的达成。

3、王老师的家常课,很朴实,非常有借鉴价值,但也要注重以下方面的处理:导语过长,再精炼些;放开手,让学生多思、多动;可合理地利用网络设备,既体现教学的直看性,又能节省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

4、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思维调控的作用。

三、一点思索。

新课改强调有效课堂,我们入行研讨课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何使有效性体现于授课的每一环节(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板书的实用性,环节时间安排的合理性等)应是我们今后花气力探究并努力践行的方向。因为只有做到了环节的有效,才能使教学达到真正的有效。相信大家会越走越好。2013年元月9日,全县初中语文精品课展示活动在旌德二中开展,杨丽华老师承担了授课任务,课题是《答谢中书书》。该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整合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课堂体现了“全员参加、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求异创新”的特点。整个课堂充满活力,教法灵活,韵味盎然。现综合评价如下: ?

一、教材研读透彻

想要让学生陶醉于课堂,教师自己首先要陶醉于文本。设计教学流程时,要反复阅读文本,不能人云亦云,对任何课文都要有一个自己的认识,有自己的见解,这是实现教学高效的前提。从授课情况来看,杨老师对教材的研读很透彻:抓住所教课文“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及“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来赏景悟情,尤其是在“悟情”这一板块中更是能认真研读教材但又超越教材,引导学生们结合背景及相关的知识积累来全方位、多层面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而不只是停留在景物描写的单一角度上。

正因为教师对文本有了深刻地解读,与作者达到了情感的交流,也就是教师自己是真正读懂了教材,那么便可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巧妙地化解为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挖掘,将自己在文本解读时用到的方法和思考思路传授给学生,最终让他们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一点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二、目标定位准确

众所周知,“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一节课是否高效,首先就要看教学目标是否定位准确。目标定位准确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达到,否则南辕北辙,劳而无功。杨老师本堂课拟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精美画面,学习写景方法。

3、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这三个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来呈现本课的教学任务,目标定位准确,操作性强。?

三、板块设计科学

杨老师在执教《答谢中书书》一文时,采用了板块教学,她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读书信,赏图画,品情怀,背诗文”五个教学环节,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问题,如 “读书信”的板块主要是为了读通文章,理解课文内容;“赏图画”的板块主要是品味精美画面,学习写景方法;“品情怀”的板块是为了体会作者的情感;“背诗文”板块是为了积累美词佳句。在教学中运用“板块式”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它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方,各种组合都充满新意,都会为驾驭它的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增加光彩。

四、美点赏析精当

教材上的文章多是古代名家名文,十分讲究章法,思想情感也有其进步性,可以作为学习写法、人文熏陶的好材料。杨老师在这一点上处理得很好,她在厚实地完成了整体感知后,就开始了美点探踪,即“赏景、悟情”,在寻读中,学生准确地归结出写法上的美点、作者情感的别样和丰富,即找到了景物美、写法美、情感美,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了美点赏析。同时,在学生赏析品味时,杨老师也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分享自己发现的快乐。杨老师也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目标达成后都会围绕此目标进行学法归结,如在完成了“品味精美画面”的目标后,谢老师归结“分析景物特点要抓住修饰词”;在达成了“学习写景方法”的目标后,老师又归结为“修辞运用、色彩搭配、动静相衬、角度不同、时间变化”等写景方法,精准完整的学法不仅使学生欣赏了美且“授之以渔”,让美

上升到更高的档次。?

五、情感体验深刻 杨老师在引导学生“悟情”时,也是循循善诱,层层推开,先紧呈上文,问学生“作者借美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学生答出热爱后追问一句“还从其它语句中发现其它感情吗?”学生即找到其它抒情议论句及背景知识,悟出作者自得、归隐之感来。由此看来,情感的体验需要有效问题的设计、引领。还有一点也值得注意:知人论世。在恰当的板块,适时地引入作者的生活经历,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知人论世,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有更深的印象,情感体验深刻,才能拉近学生与教材与作者的距离!

六、新旧知识贯通 课堂伊始,杨老师在导课中即明确“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的“乐”是yào,联系《三峡》中“猿鸣三声泪沾裳”的“裳”是cháng;在“译读、疑读”时,谢老师再次在疑难词引入旧知,适机引导;在 “学习写景方法”时,再用《三峡》等写景文章来启发、归纳。这样既复习旧知,又理解新知,融会贯通。在教学中,杨老师还采用鼓励、赞赏等积极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因而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

建议:

当然,语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节课都不是完美的。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都会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还要更大胆的放手。在品析优美语句时教师的分析有些多,在学生表达不够完善时,教师没有及时沿着学生的思路去进一步引导、点拔,而是用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被动去接受。

2、“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还要更合理。本节课的预设做得非常充分,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严格按照设计操作,中规中矩,显得很有条理。但严谨有余,灵活不足。教师在一些方面只想完成任务,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没有进一步去挖掘学生思维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当学生答得不够完整时,或回答错误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不回避问题,不避重就轻,该深挖的一定要深挖。课堂的精彩源于生成,只有合理对课堂上有价值地生成性资源进行引领,才能让课堂更好地彰显出生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获得更多地发展。

3、激活手段与技巧还可再下功夫。

瑕不掩瑜,杨丽华老师的课仍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高效课堂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5.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6.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

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7.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8.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9.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10.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11.教(转载自中国教师站文摘,请保留此标记。)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12.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13.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14.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15.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16.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17.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18.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19.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0.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21.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与朱元思书》评课稿

?? 评课人:杨小芝

今天,我听了我校肖小敏老师执教的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课,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丰厚的语文功底、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教师语言优美、丰富,感染力强,教学既有创新,求真务实,充分突出新课标中规定的“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更要注重阅读。”本节课教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领会,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并运用朗读法和自主学习,探究质疑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肖老师的这堂课中有许多好的地方值得我借鉴,下面就本节课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

一、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 从教师提前完成准备的学案当中看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完全依据于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并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发展水平,由浅入深层次性较清晰、分明,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得以充分融合与体现。在多维目标中更注重双基,这是本节课最欣慰的地方,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突破目标,获取新知。???

二、教学程序设计合理 ??? 观摩这节课,我不难看出,这节课是执教者精雕细酌的杰作。可见,肖老师下了不篇四:二年级作文课评课稿

二年级评课稿

傅联英:上午听了叶老师的作文课,这是一堂氛围轻松的作文课,课题新颖。教师语言亲切,引课自然,本节课教师重视了口头作文的训练,通过教师得当的引导,学生都爱发言,述说自己的童年趣事,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主题由于不是单元教学内容,所以较为空泛。伍丽萍:老师抓住了人物动作、心理、语言进行了作文教学,准备充分,亲和力强,还结合学生自己身边发生过的同年趣事教学,有讲有练,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少点“扶”,多点“放”就更好了。

傅婷:在这节自由写话课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聆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阔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熊碧玉:叶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以“习作情感”为主线,及时点评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有选择性的选择内容,进行指导写作。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会写作,敢于写作,喜欢写作,但是如果能合理安排时间,给孩子多一点的思考时间就更好了。魏伟燕:在这节自由写话课中,课堂进行的自然流畅,教师紧扣主题,循循善诱,积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及时的做出有针对性的点评,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篇五:习作评课稿

《往事》习作教学评课稿

金秋时节,校园的红叶悄悄爬上洁白的墙壁。十月的校园我们各位老师在课堂教学的阵地大展风采。我作为语文组的一名教师,有幸聆听了我校语文教师丁利平老师的习作《往事》,并参加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受益匪浅。整堂课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深深地涤荡我的心怀。他那巧妙的教学流程,大气优美的课堂语言,让我深深地震撼。下面,我就丁老师的习作课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目标明确,激发表达愿望。

丁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制定本次作文课的教学目标。一开课老师用对美好生活留恋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思考,简短的导入语富有回味的表达语气,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自己五彩缤纷的往事生活,激发了孩子们表达的强烈欲望。因此,老师的话音一落,学生沉默思考几分钟后教室里边有学生跃跃欲试,他们的思维好像开闸的大坝滔滔不绝。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丁教师正是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用恰当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心灵,给学生提供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的舞台。

二、定位准确,注重学生自主性。

教学成功的因素除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掌握详实材料外,关键是如何在教学中架设一条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老师能够利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求遵循和贯彻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本节习作课的设计丁老师就集中体现了这原则。老师采用了“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丁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多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任务。如在指导选择材料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童年经历,老师根据学生的陈述发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探究就陈述的事情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做一概括,这样的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对学生的回答讲评时,让学生相互进行点评,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精彩地阐释了新课标对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的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

三、优化指导,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真实,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拨的技巧与艺术。这次作文前导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丁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指导。这堂课老师的语言过度自然轻松,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让人感觉就像牵线的风筝在天空中飞翔,有张有弛,收放自如,也感觉到学生的表达都是流淌的心声和回忆,如李子尚的故事摆弄爸爸的密码箱,陷入困境;马圣凯的学做土豆丝曲折的经历;刘晓迪暑假不幸遭遇车祸的痛苦和辛酸,张鑫的参观西安海洋馆的经历等,都是孩子们的记忆中难以抹去的东西,说者语言流畅,听者聚精会神,评者认真周到。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气氛融洽,学生轻轻松松地收获了习作素材和习作方法,课堂效果相当好。

四、对比教学,指导方法简洁有效。

丁老师的习作教学和我们以往的思路有些不同,他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写法和材料,然后根据六年级学生对写事的习作的掌握情况出示本次习作的新要求,激励学生对新要求写出事情中人物细节的理解和写法注意事项做开诚布公的交流,同时让学生说说怎样的习作内容描写才算是细节,这时引导学生把阅读《穷人》《一夜的工作》中的细节描写的片段做一赏析,在听读说当中强化了“要抓住细节”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对刚才同学们陈述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做研究交流,引导学生突出本次作文的重点难点,实践的方法简洁有效。

五、几点不成熟的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教学本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习作指导的主要任务在于打开学生思路,《往事》习作课,要想更好地打开学生的思路,可以借鉴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学生带来的照片拓展更多的材料,让童年生活更绚烂。另外,在这节课上,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把陈述内容课前先写下来,评价和修改就更有效,指导性将更强,学生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课前和课后习作进步的足迹,对写作充满信心。

第二篇:二年级作文课评课稿

二年级评课稿

傅联英:上午听了叶老师的作文课,这是一堂氛围轻松的作文课,课题新颖。教师语言亲切,引课自然,本节课教师重视了口头作文的训练,通过教师得当的引导,学生都爱发言,述说自己的童年趣事,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主题由于不是单元教学内容,所以较为空泛。

伍丽萍:老师抓住了人物动作、心理、语言进行了作文教学,准备充分,亲和力强,还结合学生自己身边发生过的同年趣事教学,有讲有练,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少点“扶”,多点“放”就更好了。

傅婷:在这节自由写话课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聆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阔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

熊碧玉:叶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以“习作情感”为主线,及时点评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有选择性的选择内容,进行指导写作。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会写作,敢于写作,喜欢写作,但是如果能合理安排时间,给孩子多一点的思考时间就更好了。

魏伟燕:在这节自由写话课中,课堂进行的自然流畅,教师紧扣主题,循循善诱,积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及时的做出有针对性的点评,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篇:六年级作文课评课分解

看学生 评价课 ──谈如何评价一堂作文课

一、看学生想不想写

培养学生喜爱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教学目标。这个目标落实到每堂课中,就要看学生自己想不想写。

1、学生的写作动机是否被激发

众所周知,写文章要有动机支配。作文课教学要看教师能否通过客体刺激,唤醒学生的内在需要,激发他们想写的欲望。如果仅通过“要我写”的外在刺激,而没有激起学生“我要写”的内在需要,他们就会感到写作是一种负担,长期下去,就会厌倦习作,讨厌作文课。大凡在作文教学中有成就的教师都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例如,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写“寻物启事”这一应用文时,创设了自己“丢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帮助“找包”,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得出找包的最好办法是广播和张贴“寻物启事”。接着,于老师说,谁愿意帮老师“找包”?谁的“寻物启事”写得好,就用谁的!由于“找包”这一客体的刺激和学生自我表现这一主体的需要,大大地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如果每节课都重视从学生主体需要出发,把激发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有机结合起来,他们的写作兴趣就会逐步产生。

2、学生的内在情感是否被调动

“文生于情,世所恒晓”(王世贞《艺苑卮言》)。学生写作的冲动往往是来自客观存在的特定的人、事、物、理在他内心所激起的情感波澜。“没有真实的激动了的感情,就写不成好文章”(孙梨语)。有了这种情感波澜的涌动,他们就会急切地想倾吐出自己的喜怒哀乐。作文课教学要看教师能否激起主体内心的感情。如果学生情真意切,写出文章往往是情满于篇;如果学生无动于衷,写出文章也是无病呻吟。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我的妈妈(爸爸……)”时。先用范文《我的妈妈》引路。文中“我”的妈妈为了我读书带病拉车的感人情景,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灵魂,母爱的情愫在他们的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接着,教师启发说:同学们,你们身边也有类似“我”的妈妈这样的亲人,当天冷时,他们会给你递上一件毛衣;当你生病时,他们会给你送去一些药片……。今天,老师想给你们一个机会,让你们写一写自己的亲人!这一席话,又进一步调动了他们内心的情感。由于自身情感宣泄的需要,写作的热情奔涌而至。

3、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兴趣是动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产生动机,满足需要的具体选择产生兴趣。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写作动机──写作行动──写作成功──写作兴趣。由此看来,作文教学中是否让学生体验成功是培养写作兴趣的关键。成功对于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内容:作文水平差的学生能比以往有进步就是成功;中等作文水平的学生能基本达到要求就是成功;作文水平好的学生能有一点创新就是成功。成功对于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意味着不同的内容:审题时,只要能审清题意就是成功;立意时,只要能确定出积极的主题就是成功;选材时,只要能选出与中心相吻合的事件就是成功;习作时,只要能写出符合本次作文训练要求的文章就是成功。作文课教学要看教师能否把握好机遇,让学生走向成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通过一次一次的成功,不知不觉地把他们从“我要写”带向“我爱写”。

二、看学生会不会写

培养学生学会写作文是作文教学追求的真谛。会不会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通过作文课一点一滴的训练。作文课要看通过教师的训,学生会不会练。

1、学生的内部积累是否被调用

作文课是语言的运用课。学生平时通过阅读、观察、参与社会实践,存储了大量的事料和经验;同时,也蕴育了丰富的情感。这些已蕴藏在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和有意识的积累之中。创作活动源于大量的无意识的活动,源于头脑中存储的长期经验和经历。作文课不仅应该设法调动学生有意识积累的事料、经验和情感,而且应该创造条件充分开发无意识过程的宝藏,使其投射到意识中来。作文课教学要看学生是否能将平时无意识存储和有意识积累的事料、经验以及情感,根据习作的要求,自己进行重组,有序倾吐出来。内部积累调用的越丰富、越形象,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越好!

2、是否帮助学生进行再积累

好的作文课不仅能激活学生调用内部储存,而且还能帮助他们进行再积累。作文课中的积累一方面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取长补短的充实;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自己对平时存储的内容进行创作,形成的新“内容”。可以说,它比平时的积累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科学性。因此,应该让学生在作文课中学会积累,进行积累。习作前,要让学生广泛阅,在阅中立意,在阅中构思,在阅中长见;习作指导时,要让学生充分说,在说中练说,在说中启发,在说中借鉴;习作修改时,要让学生全面评,在评中感悟,在评中修改,在评中创新。作文课教学要看让没让学生进行积累。如果能让学生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他们何愁无话写、不会写呢?

三、看学生写的好不好

衡量一堂作文课好坏的关键应该是看学生作文写的好不好。何为好?“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王国维《元剧之文章》)。这只是作文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不能作为衡量每篇作文的标准。看一堂课中学生作文好坏的标准应该是:

1、学生的作文是否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

习作要求是衡量学生作文好坏的一把尺。评学生作文就要用习作要求这把尺去量。如果学生的作文达到了这个要求,就应该说是好作文;如果学生的作文超过了这个要求,就应该说有创新。特级教师钱梦龙刚接到一个初中还不会写作文的班级时,他第一次作文的要求是写时能分自然段、能使用标点符号。作文写好后,他给所有符合这两条要求的作文都打了满分,以此来增强学生的“习作要求”意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受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评价课的好坏,就是要看学生作文合格率,合格率越高,作文课就越成功。

2、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 看学生,要看全体。学生个体之间作文素质肯定有差异。教育者要正确地对待差异,合理地运用差异,不应用同一的标准要求学生。既不能用一两篇比较差的作文否定一堂好课,也不能用几个优等生头头是道的表述和出类拔萃的习作肯定一切。一般情况下,作文课教学要看每个学生是否都能得到应有的训练,是否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果能达到这个要求,就可以说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评语

一①找准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角色定位,都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老师只是以引导者、帮助者的身份出现,推动和促进了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培养。如在人物描写训练时,先让学生扣课文自己总结描写方法,这样学生就有了很深的感悟,才能真正掌握写作的技巧。

②开课之前,注意舒缓学生紧张的心情。课型思路不同,但很灵活。如单伟先让学生写作,后让作文表达能力差的同学念作文,其余同学议、猜他写的是谁,因为表达有限,同学们猜不准,这样就暴露出了作文的弱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引导。开头先让一学生念,其余的同学评,结尾因为交流时不一定是同一个人的,就让学生自己评。③都选择了恰当的行为策略。

如老师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写作资源、让学生各抒已见,在交流讨论中有了自己独到的感悟,然后再运用,做到说用结合。④注重学生“改”“做”结合 让学生先写——后评——再指导——再写,指导后改的明显好 ⑤老师知识储备比较好,引用了好多名家名言、文学人物形象等。如:丁玲、老舍、高尔基、叶圣陶 ;严监生、葛朗台;凤头、豹尾等

⑥抓住了学生容易出现失误的地方引导、强调。忌千人一面、不抓特征; 忌公式化、离主题太远

⑦注重师生共同评讲,增强了评价的客观公正性,避免了作文评价片面的弊端。师生共同参与评析,各抒已见,这样的评价结果肯定要比教师一人的评价客观公正得多,相应地,习作者也比较易于接受评价意见。

⑧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如用鼓励性的语言,只要学生认为合理、就肯定。

一. 以教材为本,以教材为线,指导学生懂方法、会习作、善表达。

现在,我们有些语文教师认为语文课就是教学生认识几个字,懂得一些道理;有些语文教师认为语文课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教育。然而语文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习作。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

学生提高表达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条最重要,就是以教材为本,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编者之所以把它们编入教材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学习人家的写法。本节课魏老师结合上一单元学习的内容,指导学生写一处景物的方法(有六点:按一定的顺序、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有祥有略、动静结合、融情于景、前后照应),这样的指导让学生感到习作方法就在学过的文章中,有文可仿,有法可依,从而为以后学生的习作打下了基础。

二、以生活为源,以生活为材,指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习作要写真,陶行知老先生有句名言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平时的作为教学中我们应指导学生生活就是作文,作文就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做一个细心地人,平时认真观察,观察周围人们的言行,留心大自然的变化,记录人世间的是非曲直,为习作提供一手资料。魏老师今天的习作课通过“你最喜欢的景物在哪里,有何特点?你最想写那些景物”等巧妙的启发诱导,教育学生写生活中最喜欢的一处景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的写玉鼎广场,有的写家乡的小河,有的写青岛的海......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实实在在的作文.三、遵循规律,说写结合,指导学生写具体。

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有景要写。本节课魏家贤老师先通过一组美丽的图画和优美动听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习作环境,接着让学生在回忆旧知中掌握习作方法,然后在掌握习作目的的基础上先说后写,最后指导学生列出提纲,并进行作品展示,再加上本节课老师亲切的语言、温馨的笑容、形式多样的鼓励,生动形象的图片、栩栩如生的描述,构成了一副和谐的画面、一个融洽的课堂。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乐此不疲。课堂成为学生绽放生命的场所。此刻学生的想象空间一下子开阔了,灵感一下子迸发而出,写作欲望蠢蠢欲动,写作在这一刻便水到渠成。另外,本节课,教师和学生似朋友、像伙伴,特别是在交流展示时,教师时而点拨、时而发问。真挚的情感、浓烈的气氛,使学生忘情的投入,忘我的交流、快乐的表达。

这样的设计符合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特征,有利于学生习作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存在问题:

(1)时间仓促,教师语言不够精练。(2)整个设计前后稍有冲突。

第四篇:小学语文作文课评课稿

篇一:小学作文评课稿

评课稿

1、本节课教师重视了口头作文的训练,通过教师得当的引导,学生滔滔不绝,虽然说得不是太好,但毕竟学生表达的是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的是自己参与活动后的真情体验,当然这也与教师平时的训练也是分不开的。

2、教师处处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上,学生说不好,教师鼓励学生说;学生说到精彩出,哪怕一个词语,教师都会用欣赏的眼光赏识他或用恰如其分地语言夸赞他,所以整堂课学生兴趣浓厚,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教师引课自然,从上一篇的习作引到本篇习作,环环相扣,节奏流畅,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受,令听者回味无穷。

4、本节课教师敢于大胆创新,打破了以往单一的教师把提纲罗列在黑板上,学生被局限在教师的框框中去完成习作的教学模式,本节课教师根据自己独特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展示了自己朴实的教学风格。

5、教师能把握住习作的重难点,通过让学生反复读习作要求,圈画习作中的重点词语,教给了学生审题的方法。

6、课堂上教师处处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带进了作文课,让学生轻松走进作文课。

7、《语文课标》中指出,不同学段的写作都要有真实、丰富的材料,本节课教师做到了,她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有目标地让学生收集所需要的材料,做到了真实。

8、教师课前准备充分,如提前准备的若干个水杯、暖水瓶、蒙眼睛用的毛巾等,这些材料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用心良苦,目的是通过这些材料,激发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从而为后面的写作做好储备工作。

9、教师的教态自然、语言亲切而简练,课堂气氛宽松而活跃,教师指导得轻松,学生说得也很轻松,在轻松地氛围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有了写作的素材。

通过本次作文研讨课我有几点建议与语文教师共冕:

1、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语文教师从低年级开

始就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平时多注意搜集素材。

3、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篇二: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作文指导课评课稿

林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能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新课改下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佳课。下面,我就林老师引领的作文指导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发掘“材”源,独具匠心

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作文者,及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新课标”在习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可是,城市的学生生活并不丰富,他们每天奔走于学校及各种特长班,日程单调,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写不好,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于是只好拼凑或抄袭。针对这些情况,陈老师根据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作文题材。把写作范围缩小到我的好朋友中。整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心动”、“口动”、“笔动”,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写话,学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二、优化指导,激活思路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林老师提供了句式,1 规范了语言。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以片断训练为重点。段,是介于“句”和“篇”之间的表现形式。我们要在四年级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地进行段的训练。段,在结构方式上有一定的组合规律,包括并列、总分、因果等。句,这一教学环节无不渗透着教师指导学生片断组合以及谋篇布局的良苦用心。

这次作文指导课之所以能如此成功,还得益于教师成功地引进口语交际。林老师这堂课先口语交际,再习作,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说和写相互配合、渗透。口语交际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加强学生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林老师的这节课无不体现着“从说到写”的这一科学规律。

三、多元评价,画龙点睛

在这堂自由写话课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多元,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师生互评。在评点中,再次让学生揣摩写法,感悟本次习作的要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拓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林老师在每次学生交流之前,总不忘交代学生认真听,想想“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更精彩?”我们可以看到,课中,学生始终在专心地聆听同学的说话,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发言。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提高。总之,林老师的课处处以人为本,充满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豁然开朗,是一堂难得的好课。2 作文课评课稿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姜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老师和学生对话的内容,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有选择性的写,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从而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姜老师能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上课时,一开课就拿出翻得牌,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因为亲身经历过发言特别积极。又出现举牌的场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学生在介绍搜集的材料的时候,用的一些好词好句,老师能及时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注意积累为学生的写作奠定基础,而且老师语言朴素,自然得体,学生接受很快,这是一堂值得学习的写作课。

篇三:习作评课稿

《往事》习作教学评课稿

金秋时节,校园的红叶悄悄爬上洁白的墙壁。十月的校园我们各位老师在课堂教学的阵地大展风采。我作为语文组的一名教师,有幸聆听了我校语文教师丁利平老师的习作《往事》,并参加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受益匪浅。整堂课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新理念,深深地涤荡我的心怀。他那巧妙的教学流程,大气优美的课堂语言,让我深深地震撼。下面,我就丁老师的习作课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目标明确,激发表达愿望。

丁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制定本次作文课的教学目标。一开课老师用对美好生活留恋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思考,简短的导入语富有回味的表达语气,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自己五彩缤纷的往事生活,激发了孩子们表达的强烈欲望。因此,老师的话音一落,学生沉默思考几分钟后教室里边有学生跃跃欲试,他们的思维好像开闸的大坝滔滔不绝。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习作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丁教师正是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用恰当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心灵,给学生提供有话可说,有感可发的舞台。

二、定位准确,注重学生自主性。

教学成功的因素除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掌握详实材料外,关键是如何在教学中架设一条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老师能够利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求遵循和贯彻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本节习作课的设计丁老师就集中体现了这原则。老师采用了“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丁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多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任务。如在指导选择材料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童年经历,老师根据学生的陈述发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探究就陈述的事情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做一概括,这样的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对学生的回答讲评时,让学生相互进行点评,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精彩地阐释了新课标对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的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

三、优化指导,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四、对比教学,指导方法简洁有效。

丁老师的习作教学和我们以往的思路有些不同,他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写法和材料,然后根据六年级学生对写事的习作的掌握情况出示本次习作的新要求,激励学生对新要求写出事情中人物细节的理解和写法注意事项做开诚布公的交流,同时让学生说说怎样的习作内容描写才算是细节,这时引导学生把阅读《穷人》《一夜的工作》中的细节描写的片段做一赏析,在听读说当中强化了“要抓住细节”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对刚才同学们陈述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做研究交流,引导学生突出本次作文的重点难点,实践的方法简洁有效。

五、几点不成熟的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教学本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习作指导的主要任务在于打开学生思路,《往事》习作课,要想更好地打开学生的思路,可以借鉴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学生带来的照片拓展更多的材料,让童年生活更绚烂。另外,在这节课上,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把陈述内容课前先写下来,评价和修改就更有效,指导性将更强,学生也能清楚地看到自己课前和课后习作进步的足迹,对写作充满信心。篇四:二年级作文课评课稿

二年级评课稿

傅联英:上午听了叶老师的作文课,这是一堂氛围轻松的作文课,课题新颖。教师语言亲切,引课自然,本节课教师重视了口头作文的训练,通过教师得当的引导,学生都爱发言,述说自己的童年趣事,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主题由于不是单元教学内容,所以较为空泛。

伍丽萍:老师抓住了人物动作、心理、语言进行了作文教学,准备充分,亲和力强,还结合学生自己身边发生过的同年趣事教学,有讲有练,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少点“扶”,多点“放”就更好了。

傅婷:在这节自由写话课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聆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阔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熊碧玉:叶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以“习作情感”为主线,及时点评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有选择性的选择内容,进行指导写作。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会写作,敢于写作,喜欢写作,但是如果能合理安排时间,给孩子多一点的思考时间就更好了。

魏伟燕:在这节自由写话课中,课堂进行的自然流畅,教师紧扣主题,循循善诱,积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并及时的做出有针对性的点评,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五:作文指导课评课

作文指导课评课

循序渐进 有效课堂

——评作文课《让你的心在作文中跳动》

今天有幸聆听了周老师的一节“心理活动描写”的作文指导课,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与大家交流。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大家往往用“课堂的是否有效”标准来衡量一堂课是否是好课。周老师的课,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关注学生,为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提供服务;学生参与热情较高,基本掌握了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每一位同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正是 “有效课堂”的最好体现。

1、巧架桥梁,“有效”在悬念中起步

作文是学生头疼的事情,“咬着笔杆愁眉苦脸”,“看着题目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这样的情形在作文课堂并不少见。但令人惊奇的是,周老师的作文课堂中不但没有这样的情形,相反我们看见学生的是他们愿意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我想,这一切“反常”的表现,应该是源于周老师巧妙地导入,为学生的学习架起了一座心灵桥梁。上课前,周老师特意创造情景“老师迟到了”,让学生结合自己当时的感受说起,很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到人的心理活动描写的重要性,自然导入本节课内容,教学无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

2、巧设过程,“有效”在灵动演绎中铺展

周老师用学生熟悉的课文中的例子,给予多角度的范文,打开学生写作思路,让学生体会到心理描写的作用和方法。这个环节看似简单,但其实并不简单。我们不妨连起来看看问题的答案:写心理可以用内心独白的方法,写感受可以用想象的方法,写心情可以用语言、动作、神情、环境烘托的方法。看,周老师让学生思考回答的目的其实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心理活动用什么样的方法更恰当,这样,学生在具体操作时就有本可依。

纵观整个环节,我们可以这样说:方法是在学生的自主思考中、在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指点中不知不觉掌握的,既轻松又有效。

3、巧作点评,“有效”在肯定鼓励中升华

教师好的评价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还能引领学生、提升学生。作文,需要的是语言,所以周老师的评价,尤其注重对学生语言的提升。比如本堂课,周老师十分注重学生和自己语言中表现心理活动的一些关键词,“小心翼翼”、“愧疚心理”等,课堂上,学生的心是活跃的,情是真挚的,但由于平时的积累不够,或一时不能联想,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想说却无法说,说不明,此时,教师提供一些词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习作时运用语言,使描写更具体。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今后同类题材的写作奠定基础。

语文教学专家谭惟翰曾说过,“纳”是“吐”的前提,是基础,会“纳”才谈得上“吐”。”周老师的设计与引导,不正是在帮助学生“纳”吗?有了足够的“纳”,还怕学生“吐”不出吗? 智慧的教师能创造智慧的课堂,智慧的课堂能培养智慧的学生。在周老师的作文课中,处处显示着教师的智慧:关注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关注了学生的起点和发展。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能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能看到生命成长的画面,是真正的有效课堂。当然,如果再加点时间,通过师生评点,生生点评,紧扣前面学到的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在习作中得到落实,那么被评点的学生会更有信心,其他学生也能明白怎样的描写是好的,从哪些方面改进等,这样也许会更生本、更有效。

第五篇:王老师的作文课评课稿[推荐]

场景描写

作文指导课的评课稿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实验小学:范月萍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有幸主评王老师的《场景描写》这节习作指导课。下面我就谈谈几点初浅的体会。

这节课的总体印象:目标定位准确、落实到位。课上得很朴实、扎实。我们听来很温馨,学生很开心,课堂很温暖,这节课像悄然飘来的缕缕清香,让我们神清气爽。我觉得可以与前一段时间在浦城召开的市小学语文习作(写话)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第一会场中最好的一节课相媲美了。

优点一:准确把握作文教学学段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要求要留心

观察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优点二:王老师对这节作文课的目标定位准确。

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两个目标。目标一,通过玩“气球破了”的游戏,学生在观察中能运用“观全体察个别”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

游戏的场景。

目标二,学生能积极参与游戏,大胆表达自己真实感受,并能把这个游戏场景写下。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体现了这几年段的习作教学特点。

优点三,目标落实到位。

课开始,先师生互动,做各种动作,如:欢呼、抱头、捂耳朵、躲起来、捧腹大笑、哈哈大笑等,放松孩子们紧张的心情。接着让孩子们观看图片,看各种游戏,并说出游戏的名称,如老鹰抓小鸡,踩气球等。把学生带入场景的氛围中,给课堂教学一个轻松活跃的开端。

然后让学生畅谈观察方法,许多孩子说出了各种观察方法,如: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而后老师点出本节课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秘诀,用观全体、察个别虽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而后老师用激励性的语言问孩子们,你想尝种方法来观察吗?为以下将其观察方法应用于实际观察游戏中做好铺垫,同时调动起了孩子们认真观察的积极性。

而后创设一个游戏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去体验,去感受。在游戏之前,又让学生明确观察目标,①观察老师、个别同学或中奖同学的动作、语言、神态、变化等。②观察气球的变化。③观察场上全体同学的不同气氛。让学生做到目标明确,引导他们边游戏边观察,在游戏的时候,老师注意制造各种场景,让生做到有话可说,例如:这打气,边唱歌唱“let’slet’sgogo ” “亲爱的,快过来。”以此调动孩子们的情绪,有时还故意停在某个同学的旁边,问她,此时的心情如何,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口头作文训练、让学生说起来。

在口头作文的时候,又分边游戏边说和游戏结束后说。在边游戏时,老师生动的表演边打气边唱歌,唱着“亲爱的,别过来”引导孩子说此时想说什么?(孩子心里的话语真实自然,说老师你别过来)老师又引导,老师在你这儿休息,你心里怎样(害怕),用一个歇后语说(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当气球在江诗贝身旁爆炸时,老师又注意引导孩子们注意观察,中奖同学的表现而后请孩子们说,有的说“江诗贝同学脸刷地红了,捂着耳朵。”又引导说话,采访:“此时气球在你身边爆炸,你的心情怎样?”孩子说:“很着急,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而后让同学们之间互相说说,刚才哪个场景最难忘,让同学们交流交流,交流时同学们说得非常热烈,这证明孩子们在王老师不着痕迹地引领下,认真观察,确实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表。等到孩子们个别同学口头作文的时候,再一次证明了,王老师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孩子们能运用观全体察个别的方法来说。有的同学说:“当气球爆炸时全体同学都哄堂大笑”(注意了观全体)

有的说:“江诗贝同学非常害羞,脸刷地红了。”(注意了个别人物的神情。)

有的同学说:“气球的颜色越来越淡,所有的同学都捂住了耳朵,有的同学甚至挥着手,对老师说:“老师,你别过来。”(这儿既关注了全体又关注了个别,还关注了人物的语言。)

“只听“嘭”地一声,气球就像一只受伤的小鸟,落在地板上。”

(这是关注了气球的变化。)

“在游戏进行中,老师这边走一走,那边走一走,像蹦蹦跳跳的小姑娘。”(这关注了老师的动作。)

“老师突然止步时,我心里非常害怕,我非常担心,担心气球在我身边爆炸,结果气球在江诗贝同学的身边爆炸了,我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这关注了自己的心理活动。)

同学们在口头作文的时候,湛透了观全体察个别的方法,关注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真正实现了眼观,耳听,心想。

在第二次游戏时王老师创设情境,“气球在你身边爆炸,则有礼物。”“哪位同学想让气球在他身边爆炸,那就像老师挥挥手。”许多孩子的情绪都被王老师调动起来。而后王老师在观察指导时,又引导孩子运用歇后语说话。孩子们说到:“玩游戏时,我想得到礼物,但是气球没有来到我的身边,我的心里就像沙漠里盼小鱼——干着急。”这为习作搜集了第一手的素材。为学生用笔记录下游戏中的片断,埋下了伏笔。从后面互改的习作中可见,这一环节的设计还是非常好的,孩子能把歇后语引用到文章中去。有的孩子写到“可气球就是不在他身边爆炸,我心想,他真是沙漠里找水喝,干着急。可见达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经过前几个环节,学生已有法可循,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接下来引导孩子用笔定格本次游戏的精彩场景,让学生自主习作,自由表达,学生乐于动笔,在短短的十分钟,孩子们就完成了两百多字的文章。

在评改作文时,首先孩子文章读不好,老师的一句话,:“作文三分写,七分读!”孩子们立时读出了情感。师生互动点评时,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或赞赏,或提意见,在相互交流中学会了自己去修改,去评价习作,进一步巩固“观全体,察个别”的方法。如:让学生夸夸这篇文章时,老师不失时机的加以引导评价,只见老师开始出发了,老师边走边唱着歌儿,(关注了老师的表现)全场的气氛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关注了全场的气氛)老师说:“气球在谁的身边爆炸,谁就能得到礼物。”(关注了老师的语言。)大家都挥动着手,似乎希望气球能在自己身边爆炸,其中施年宇同学还笑着对老师说:“漂亮的老师,让气球在我身边爆炸吧!”可气球就是不听使唤,就是不在他身边爆,我心想:他真是“沙漠里找水喝——干着急。(这儿既关注了全体,又关注了个别,还关注了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

当气球爆炸时,有的同学捂住耳朵,有的同学哈哈大笑,还有的同学把头藏入桌子中,就象地震快发生时。(这儿关注了全体同学的不同表现。这就是头全体的动作神态。)

当气球在江诗贝同学身边爆炸时,江诗贝同学非常激动,只见她的脸一瞬间像吃了辣椒似的,变得通红通红。“(这就是头注了个别同学的外貌、神情。)”

文章结课时,通过引导孩子带着本课学到的秘诀走向生活,观察生活、创造生活,将课推向更高的层次。最后布置作业,学以致用,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样,学生课后写成精彩的文章可谓水到渠成!

总之,王老师能科学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并能紧扣目标展开教学,将整个教学过程的着力点放在了运用“观全体察个别”方法上,学生仔细观察场景,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一重难点的突破上。

但我想教学永远是遗撼的艺术,例如:第二次游戏时,老师可以令气球早一点破,因为气球一直不会破,导致浪费了一点的时间,导致后面的评改作文时间稍显匆忙。

以上就是我对这一节课的初浅认识,讲得不当的地方,敬请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多提宝贵的意见。

下载作文课评课稿(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课评课稿(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作文课评课材料(优秀范文5篇)

    作文指导课评课稿林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能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新课改下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

    听评课记录(登山感悟)作文课

    听评课记录《登山感悟》 《登山感悟》作文评讲课 教学过程: 1.回放本次作文要求。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

    日记分享课 作文课

    日记分享课实录 常德市芷兰实验学校 师:今天,大伙上课的地方换了一下,舞台换得更大了,大伙是不是更喜欢呢?因为舞台越大,我们越„„ 学生齐答:兴奋! 师:是的,所以大家伙会表现的更好......

    评《祖国在我心中》作文课

    评写《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我五年段老师评议了一下,得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 导入充满激情 李老师对演讲稿激情澎湃的朗读,使在座的师生听了都热血沸腾,学生甚至还情不自禁地为......

    评童年趣事作文课

    评作文课《童年趣事》 杨老师亲切自然的教态,不紧不慢的语速,有助于拉进师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慈祥、和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节课的几个闪光点给......

    文采飞扬写开头作文课评课稿(合集五篇)

    1、程老师的课首先目标明确,本节课就是交给学生常见的几种写好作文开头的方法。其实归纳起来就是两种,一种是开门见山,第二种就是巧借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引用。不......

    吹泡泡.doc 作文课 磨课教案

    吹泡泡 南新小学 三年级 吴静 教学目标: 1、 通过参加吹泡泡的活动,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2、 能以“吹泡泡开始了”为开头,把吹泡泡时看见的情景写清楚;字数在150字左右。 教学重......

    评课稿

    评课稿 千阳县启文小学 李红荣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本周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听了四位年轻漂亮的老师的精彩课堂展示,使我受益匪浅,但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谈谈自己听了赵静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