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爱情(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20:0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陆游的爱情(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陆游的爱情(共)》。

第一篇:陆游的爱情(共)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这首词是宋代著名词人陆游的词,是为了纪念他那死去的爱情,在人人都在感叹他的痴情时,我却对他感到不耻。

唐婉与陆游的爱情故事,可谓是一波三折,放在现代那就是一部标准的家庭伦理片。

陆游出生于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与母舅唐诚一家交往甚多。唐诚有一女儿名叫唐婉,自幼文静灵秀,善解人意。与年龄相仿的陆游情意十分相投,两人青梅竹马,耳鬓厮磨。青春年华的陆游与唐婉都擅长诗词,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吟诗作对。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这门亲上加亲的婚事。婚后,陆游、唐婉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把科举课业、功名利禄都抛置于九霄云外。陆游此时要赴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陆游的母亲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她一心盼望儿子陆游金榜题名,以便光耀门庭。所以她大为不满陆游与唐婉两人整天吟诗作对的,认为唐婉是陆家的扫帚星,会耽误他儿子的前程。于是她来到郊外无量庵,为儿、媳算命。“唐婉与陆游八字不合。” 陆母闻言,吓得魂飞魄散,急匆匆赶回家,叫来陆游,强令他道:“速修一纸休书,将唐婉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这话说的一点商量余地都没有。陆游听后,如晴天霹雳,震得陆游不知所措。素来孝顺的他,迫于母命难违,陆游只得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无奈之下,陆游只得埋头苦读了三年,在二十七岁那年参加“锁厅试”。在临安,陆游以他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的赏识,被荐为魁首。同科试获取第二名的恰好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秦桧深感脸上无光,于是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硬是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礼部会试失利,陆游回到家乡。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为了排遣愁绪,陆游时时独自徜徉在青山绿水之中,把酒吟诗。就这样过着悠游放荡的生活。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日,陆游漫步到沈园。刚好遇上了阔别数年唐婉。两人多年不见,感觉恍惚迷茫,不知是梦是真,霎时情、怨、思,怜多种情绪交集。此时的唐婉,嫁给了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这次唐婉是与夫君赵士程相偕游赏沈园的,唐琬经得赵士程的同意,以酒肴殷勤款待陆游。陆游伤感之余便在园壁上题了这首《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第二年春天,抱着一种莫名的憧憬,唐婉再一次来到沈园,见陆游的题词。反复吟诵,想起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泪流满面,心潮起伏,便和了一首词,题在陆游的词后,这就是“钗头凤•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唐婉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自从看到陆游的题词,她的心难以平静。追忆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使她日臻憔悴,抑郁而死。

陆游为了尽孝,休了妻子唐婉,并娶了王氏为妻,孕七子,这就是对唐婉的不忠。路由口口声声说深爱着唐婉,却与别的女人生了7个孩子。难道这就是爱吗?也许不会有人说,那是为了给陆家传宗接代,那这传宗接代的也太积极了吧,只怕在唐婉夜夜以泪洗面的时候,陆游却与那王氏夜夜享受鱼水之欢吧!“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身死相许”这句话,对于陆游而言,真是讽刺之极啊!

有人说,陆游虽对不起唐婉,但那却是为了让他的母亲可以顺心,那我们就来说说他的孝。一首《钗头凤》成功地将陆游心中的愁苦表露了出来,可是,却也间接地伤害到了陆母。在这首诗中的东风安置的就是陆母,“东风恶”,呵呵,好一个孝子,将自己的母亲至于了不仁不义中去,让后人一想到他的爱情之路,就会想到那个棒打鸳鸯的陆母。原来这就是中国传承了千百年的孝啊!

陆游的不齿还不止这些,什么挖兄弟墙角,抢兄弟媳妇,各种不仁不义的事,他都干了。陆游可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奇人啊!

总的来说,我觉得路由就是一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他固执地认为他爱唐婉,虽然因为陆母的阻挡他不能与唐婉白头到老,但是在他的心中早已认定了唐婉,可他不知道,正是因为她太爱唐婉了,所以在他和唐婉在一起的时候,他开始沉迷于男欢女爱之中,这才导致了他与唐婉之间两个人的悲哀。陆游的小孩子心里还不止于此,或许她也长大过,他也希望唐婉可以幸福,但是显然,他低估了自己心中的占有欲,那种男人对女人天生的控制欲,他还是忍不住,加之事业的道路也是坎坷万分,所以才会在沈园那样伤心,导致了唐婉的悲惨结局,一代才女,就此香消玉殆!

这段恋情,是可悲的,是可惜的,也是真挚的,这是两个正处于爱情转角处的青少年的爱情,这是一段懵懂的爱情,因为他的懵懂,所以他美好,但也真是因为他的懵懂,所以让其中充满了遗憾。也许后期陆游长大了,明白了,可是太晚了,那个曾经与他吟诗作对的才女不见了,有的只是一座冰凉的墓碑而已。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遗憾,我们会在纷扰的世界中遇到那么几个,对于自己有深远影响的人,如果我们珍惜了,那我们会感觉很幸福,很快乐,但是,一旦错过了,就再也不法重逢了,也许你也会“众里寻他千百度”,但是那人,未必就会在“灯火阑珊处”。

第二篇:陆游诗词里的爱情

陆游诗词中的爱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文坛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大部分诗词雄浑豪放,宏丽遒劲。但是他个人也有儿女之情的一面,诗词往往缠绵悱恻、哀婉动人。陆游在很多诗词中深刻记载了与结发妻子唐琬的爱情悲剧。陆游于二十岁时与母舅唐诚之女唐琬结为琴瑟之好,婚后伉俪情深,但陆母并不喜欢儿媳,终至迫使他们在婚后三年左右离异。后来唐琬改嫁同郡赵士程,陆游也续娶王氏。

后来陆游回到家乡绍兴闲居,一天陆游独自一人到沈园去消愁散闷,在园中与前妻蓦然相遇。唐琬遣仆送去黄封酒、果馔以致意。陆游面对此情此景,怅然久之,挥笔在园壁上题下了那首传诵千古的《钗头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首《钗头凤》,是一篇令人悲愤神伤的佳作,诗人在这首词里抒发了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琬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后来唐琬见到了这首词,牵动了自己的心扉,也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不久之后,唐琬竟因愁怨而香消玉殒。从此以后,沈园也就成了陆游爱情生活的伤心地、留恋地、触景生情地。伤心,因为这里过去美好的的一切如今已不复存在,留恋是因为曾经的美好历历在目,触景生情更是让诗人不能自已。陆游平生爱情诗并不多,但其情思细腻,饱含深情,从中可窥大诗人陆游真实内心,百转千回,让人不禁怦然心动。诗人除了驰骋沙场,其真性情的另一面,更加耐人寻味。陆游爱情诗,体现伟大爱国诗人丰富精神世界。诗人的爱情是那样刻骨铭心,让人低徊不已。他晚年时又一次到沈园,写下了两首悲伤的怀人诗: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尤吊遗踪一泫然。”

第一首回忆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笔墨之间。第二首写诗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第一首的首联写空冷之景,颔联写空寞之感,颈联写空虚之情,尾联写空无之念。这时陆游已经两鬓斑白,想起伤心的往事,却因生死殊途,无法诉说。沈园诗壁犹在,而人已久逝,令人伤情。他至死也无法忘记妻子,心灵上的创伤始终无法平复。

为什么爱会如此深沉,以致在唐琬去世多年以后,诗人还会悲戚地吟出如此惹人断肠的诗句。诗的开头斜阳和画角把人带进了一种悲哀的情调中,诗人

到沈园去寻找曾经留有芳踪的旧池台,但连池台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池台。“伤心桥”则是诗人意念的幻化,桥本是不会有感情的,但在悲伤失落的诗人眼中,桥是伤心的桥。在生死两相隔的现实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亦苍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但是割不断的一线情思牵引他来到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这时的沈园,池台非旧,老柳凋残,那曾映照唐琬身影的桥下水波虽然依旧碧绿,唐琬却已“梦断香消四十年”了。古稀之年的老诗人面对夕阳,听着悲凉的画角声,想到自己也将化为尘土,不禁泫然泪下。柳老不吹绵,柳树已老,不再飞絮,饱含着诗人爱与恨以及悔的复杂感情。

时间没有冲淡陆游对唐婉的思恋,颠簸流离中也没有忘记唐婉,间消磨 了人间万事,却总也消磨不掉诗人的情思。诗人八十四岁的时候,生命中最后一次来到沈园,写下《春游》诗,他对对唐婉的深情,至死难忘:“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沈园和当年一样鲜花绽放,如同美丽的彩锦,可是曾经深爱的美人已经早已离去,岁月匆匆流过,爱情那么短暂,连梦中也不能拥有。一段悲悲喜喜的爱情生活,一直萦绕诗人心头,直至自己也归于尘土,让人不得不佩服这种爱情的伟大与坚韧。

造成陆游爱情悲剧的原因首先是封建社会父母之命的不可违背。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儿女的婚姻大事均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陆游的爱情悲剧是由所谓的“父母之命” 直接造成的。陆游是在陆母的威逼下与唐婉离异的,期间的无奈与痛苦不言而喻。而唐婉也是遵从父命再嫁赵士诚。父母之命大于一切,若不从,便不孝。陆游在爱妻与父母之间最后选择了否者,这个选择让他在孝义面前放弃了爱情,也由此抱憾终身。再者因为封建社会追名逐利的间接摧残。陆、唐两人成婚后,陆游便暂时忘却了追求功名利禄的理想,而陆母唐氏则一心盼望儿子金榜题名,登科进官,以便光宗耀祖。因此她责令唐琬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要淡薄儿女之情。但陆、唐二人情意缠绵,陆母大为不满,担心唐琬会让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于是威逼陆游将其休离。在封建社会里有“士农工商”的等级排列,进入仕途和追逐功名以光耀门楣成了古代家族的梦想,所以陆家当然也不例外。陆母之所以会逼迫陆游与唐琬离异,很大程度上在于害怕唐琬会影响到陆游的科举仕途。

第三篇:陆游

《宋诗选注——陆游篇》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最高产的诗人之一,流传下来的诗歌达九千多首。他又是一个无所畏惧的铁血男儿,一生渴望征战杀场,恢复中原。但是陆游的一生遭遇了太多的坎坷,他生长在一个战火纷飞,国破家亡的动荡年代,在他出生的第二年,就发生了大宋历史上最为耻辱的靖康之变,成年之后的陆游又连遭不幸:情场失意、屡败考场、官场两失意以至于报国无门,最终在贫病交迫中含恨而死。

陆游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45岁以前,国家动荡不安,想要通过科考入仕,实现自己爱国忧民的远大抱负,但后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罢职家居;

二、46岁入蜀从军至65岁被劾罢官;

三、66岁以后在山阴农村闲居20年。而这三个阶段也与其诗歌创作过程相对应。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整理概括了陆游作品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

在第一阶段,陆游的诗作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而陆诗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便是第二阶段。在这一时期,陆游在南郑受到王炎的重用,第一次亲临一线对金作战,在战场上,陆游变成了豪气冲天的青年战士,而不是一个只会吟诗作赋的暮年诗人。他在诗中写道:“忆昔西征日,飞腾尚少年”。正如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所说的一样,陆游与陈与义、吕本中、汪藻、杨万里等人不同,陆游说道做到,他不但写爱国、忧国的情绪,并且通过行动证明自己救国、卫国的胆量和决心,他“从戎”、“上马击贼”,“慷慨欲忘身”、“敢爱不赀身”,愿意“拥马横戈”、“手枭逆贼清旧京”,亲自参与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去。

虽然陆诗中爱国主题的作品不足十分之三,但这些诗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贯穿了他长达60年的创作历程,并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的精华和灵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等等,这些诗句都表明了陆游的一片赤诚,然而陆游的“一片丹心”始终得不到报国的机会,只能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愤慨,而这些情感在诗中也就表现为在激昂的基调中又鸣响着悲怆。

而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着重描写了陆游的爱国诗,对于他的闲适诗却着笔甚少,点到即止。而我却觉得陆诗中的闲适诗赞美自然、热爱生活,充满了闲情逸趣,很值得下笔墨来细细品味。

陆游的闲适诗大部分是其第三阶段长期蛰居故乡山阴所做,现存诗约近6500首。他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乐趣,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中的清逸闲雅,他都有细致入微的描绘。“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穿破绿钱多稚笋,惊飞红雨有幽禽”、“风从苹末萧萧起,月过花阴故故迟”、“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等诗句,通过平淡自然的语言,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第四篇:论陆游、唐婉爱情失败的原因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课号:054TSUAGX

课程名称:古典爱情诗词导读

改卷教师:

学号:106050065

名:吴凯

分:

论陆游、唐婉爱情失败的原因

摘要 陆游是我国古代产诗最多的一位诗人。在政治上,他坚决主张抗金,反对投降。他的宦途一路沉浮;在文学上,他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有小李白之称;在爱情上,他先娶爱妻唐婉,两人过着甜蜜的生活,后在母亲的压迫下休妻,改娶王氏为妻。本文从介绍陆游说起,着重论述陆游、唐婉爱情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 陆游 诗词 唐婉 爱情 钗头凤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是宋代诗人中对后代影响很大的人。陆游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一、陆游的诗

陆游的诗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陆游诗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了当时历史阶段的矛盾斗争。由于诗人长期的行役和更多时间的退居农村,对人民的苦难生活有较多的接触,也表示了一定程度的关怀,所以在全部作品中也包含着一部分反映阶级矛盾的作品,他明白地说出了“富豪役千奴,贫者无寸帛”(《岁暮感怀》)的悬殊生活,控诉了“有司或苛取,兼并亦豪夺”(《书叹》)的血腥罪行。

虽然陆游的诗词大都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但是对陆游的诗的评价却代有轩轾,且着眼点有异,从而得出各不相同甚至相反的认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在明代中叶受到冷遇,清代两位学者型诗人朱彝尊与赵翼对他的评价则各持己见,未得公论。

现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对陆游的评价则比较全面,钱先生对陆游的文学功绩进行了全面的评价:“他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钱钟书先生高度的赞扬了陆游的第一方面的成就。陆游不仅仅是担心国家的命运,他还亲自参加到改变国家命运的战斗中,绝非纸上谈兵。

和抒发爱国情怀的诗歌相比,陆游在爱情诗歌方面的成就也毫不逊色。钱钟书先生说:“据唐宋两代的诗词看来,也许可以说,爱情,尤其在封建礼教眼开眼闭的监视之下那种公然走私的爱情,从古体诗里差不多全部撤退到近体诗里,又从近体诗里大部分迁移到词里。除掉陆游的几首,宋代数目不多的爱情诗都淡薄、笨拙、套板。”不难看出,陆游不仅心忧天下,情系国家,而且还柔情似水,充满着诗人该有的浪漫。

二、陆游的爱情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沉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象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不料这时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红酥手 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为了逃开这宿命般的挫败感和遗憾,陆游远远离开了故乡山阴。手持三尺青锋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

一年后,唐婉再次来到沈园,看到陆游的题词后,心中痛苦不堪,一番痛哭后同样写下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 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 泪痕残 欲笺心事 独倚斜栏

难!难!难!

人成个 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 夜阑珊 怕人询问 咽泪装欢

瞒!瞒!瞒!

同年冬天,唐婉病逝,陆游和唐婉的爱情就这样惨淡的收场。此后的几十年中,陆游一直生活在对爱妻唐婉的回忆当中。他曾数次重临沈园,数次写下怀念唐婉的诗歌。直到病逝。

三、陆游、唐婉爱情失败之谜

对于陆游和唐婉的爱情的失败的原因,历来有多种说法,最有名的一种说法是南宋刘克庄的《后村诗话》里记载说,陆母“恐其惰于学也,数遣妇。”也就是说陆母怕陆游沉溺在唐婉的温柔乡里面难以自拔,而耽误了学业。所以要陆游将唐婉休了。这实在是莫名其妙,小两口亲亲我我,有一点亲密,但是也没有必要休妻啊。况且唐婉也不是那种只顾自己不顾丈夫的妻子,按史书记载,唐婉是才貌双全,知书达理。

另外一种说法是唐婉没有为陆家延续后代。古代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陆游却是一个典型的大孝子,陆游毕竟是陆游啊,只可以做国家的栋梁,从科甲正途入仕,不可以做那儿女情长的贾宝玉。所以陆游听了母亲的话,一纸休书斩断了两人的姻缘。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正如安意如在《人生若只如初见》中所说,“母亲也是因为爱儿子吧,为了他的功名前程,更为了私心里那一点不可明言“恋子情结”,就像焦仲卿的母亲一样,媳妇怎么做,也讨不得欢心去,因为儿子太爱你了,这本身就是一种罪。”作者也是这个观点。作者认为,没有娶唐婉之前,陆游的生活大多是和母亲在一起的,然而娶了唐婉之后,陆游的时间大多和唐婉在一起了,陆母感觉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地位下降了,所以才会出现陆母不喜唐婉,逼儿子休妻的局面。

迫于母命难违,陆游只得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这种情形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合常理,两个人的感情岂容他人干涉。但在崇尚孝道的中国古代社会,母命就是圣旨,为人子的得不从。就这样,一双情意深切的鸳鸯,行将被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作者认为,陆游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应该受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响。要忠于自己的心。

陆游的一生,写了九千多首诗词,却没有一首是给自己的母亲和续弦的妻子的。不是不怨吧,只是不能明说。究竟还是有恨,究竟还是有怨。对母亲的孝,应该是心甘情愿。心生怨艾,已是不孝了,如此的悔,还不如当初反了,拼着不做什么孝顺儿子。忠于自己,省得一生长恨。

总的来说,陆游的爱情就像他的仕途一样充满着艰辛与苦难,但是陆游在秦桧死后,仕途上基本上是一帆风顺,直到最后的告老还乡。然而直到7、8十岁,陆游依然是那样的痛彻心扉地思念唐婉。数次重临沈园,每一次都是肝肠寸断,泣不成声;每一次都留下了怀念唐婉的诗篇。物是人非啊!

封建礼教,如同一把寒光凛冽的刀剑,就这样又无情地封杀了一对青梅竹马、心心相印的爱侣。

时过八百五十多年,聆听《钗头凤》,感受犹如身临其境。品味着陆游与唐琬超群绝伦、千古遗恨的爱情故事,怎不让人情动于衷?怎不让人潸然泪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参考文献:

[1] 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 王增斌·陆游集[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10· [3] 安意如·人生如只如初见[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第五篇:陆游生平

陆游生平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人物简介

[1]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1]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生平经历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成亲,后被其母强行拆散。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

四年(公元1154)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 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二十八年(公元1158),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后,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淳熙二年(公元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淳熙五年(公元1178),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六年(公元1179)秋,陆游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抚州任所。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处理因茶盐官卖后,茶盐户破产,被迫采取私贩和闹事进行反抗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另一方面上书朝廷,主张严惩不法官吏向茶盐户收纳高额茶盐税,趁机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为。淳熙七年(公元1180)春,抚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陆游密切注视灾情发展,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诗句,同时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行前,从宦游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个药方中,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留给江西人民,表达他的为民之心。途中又遭给事中赵汝遇所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春,以朝请大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又以“擅权”之罪罢其官职还乡。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公元1189),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陆游有七子一女。《陆游年谱》记述: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冬夜读书示子聿》)孙子为陆元廷,(闻宋军兵败崖山忧愤而死)曾孙是陆传义,(崖山兵败后绝食而亡)玄孙

有陆天骐,(在崖山战斗中不屈于元,投海自尽)。陆游最终没有看到“王师北定

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那一幕。史籍记载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便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时杨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遂罢存中。中贵人有市北方珍玩以进者,游奏:“陛下以‘损’名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

应诏言:“非宗室外家,虽实有勋劳,毋得辄加王爵。顷者有以师傅而领殿前都指挥使,复有以太尉而领阁门事,渎乱名器,乞加订正。”迁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遂赐进士出身。入对,言:“陛下初即位,乃信诏令以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格者,与众弃之。”

和议将成,游又以书白二府曰:“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驻跸临安出于权宜,形势不固,馈饷不便,海道逼近,凛然意外之忧。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动有拘碍。今当与之约,建康、临安皆系驻跸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临安,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寻易隆兴府。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久之,通判夔州。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游请以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及挺子曦僭叛,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

除军器少监。

绍熙元年,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嘉泰二年,以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及三朝史未就,诏游权同修

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免奉朝请,寻兼秘书监。三年,书成,遂升宝章阁待制,致仕。

(《宋史?陆游传》)编辑本段大事年表

陆游诗篇集(20张()0岁)1125年 陆游出生,后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人。

(1岁)1126年 靖康之难,父亲陆宰被罢去京西转运副使,全家开始逃亡(“儿时万死避胡兵”)。

(2岁)1127年 秦桧为宰相。

(9岁)1134年 逃亡结束,回到山阴。

(14岁)1138年 秦桧重新为宰相。

(17岁)1141年 议和,岳飞死。

(18岁)1142年 绍兴一十二年与金议和跟金人划淮水为界。

(20岁)1144年 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并在这年娶了他的表妹唐琬(字蕙仙岁),同年于沈园中作《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1岁)1145年 唐琬被逐出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是“不当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於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意思是说,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合;或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岁)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22岁)1146年 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陆游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婉鸳梦重续、燕好如初。

(23岁)1147年 陆母察觉两人私会之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24岁)1148年 王氏生了孩子。唐家愤愤不平,觉得不把女儿嫁出去,面子会失尽。于是将女儿嫁于当时也很有点名气的另外的一个文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这赵士程对唐婉很好,他是唐家的世交朋友,是完全知道陆游的文友,对陆游比较钦佩,也很同情唐婉,想尽力令她幸福。这年开始陆游在母亲的督教下,重理科举课业。

(27岁)1151年 陆游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以他扎实的学识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

,被荐为魁首。春季游春时在绍兴城外的沈氏园中,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也来此游春.两人重逢,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随后,唐琬派人送来一些酒菜,默默以示关

怀,而就与丈夫离去,陆游在伤心之余,就是园子的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28岁)1152年 唐婉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阙《钗头凤》-世情薄 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 泪痕残 欲笺心事 独语斜栏 难 难 难 人成各 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 夜阑珊 怕人寻问 咽泪装欢 瞒 瞒 瞒。同年秋,唐婉死。

(29岁)1153年 参加进士考试,名列第一,因为他平常“喜论恢复”,又名在奸臣秦桧之孙秦埙的前头,所以在复试的时候,被秦桧除名。

(31岁)1155年 秦桧病死,陆游的仕途开始明朗。

(34岁)1158年 陆游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有善政,百姓爱戴。

(39岁)1163年 赐进士出身.张浚主张北伐,但北伐失败后,一贯主张求和的大臣在宋孝宗面前对张浚大肆攻击,还说张浚用兵,原是陆游怂恿出来的。后来,张浚被排挤出朝廷,陆游也罢官回山阴老家去了。

(40岁)1164年 宋孝宗被迫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

(46岁)1170年 乾道六年入蜀。

(48岁)1172年 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65岁)1189年 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

(66岁)1190年 在近20年的岁月中,他“身杂老农间”,和他们一起劳作,还为他们的孩子看病,同时写了不少表现农村生活的诗歌。

(73岁)1197年 陆游后妻王氏病故。

(75岁)1199年 写下了“沈园怀旧”诗: 其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其二: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76岁)1200年 赋“梦游沈园”诗: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82岁)1206年 作《夜闻姑恶》,诗云: 学道当于万事轻,可怜力浅未忘情。孤愁忽起不可耐,风雨溪头姑恶声。可能暗示其母逼他出妻之事。

(84岁)1208年 陆游在死前一年又来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

幽梦太匆匆。」,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

(85岁)1209年 写下《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86岁)1210年 死于山阴,陆游一生坚持抗金 主张,虽多次遭 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勤于 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 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2] 编辑本段文学成就 诗

集中存诗共约9300余首。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第二期是入蜀以

陆游头像 [3]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他从军南征,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在陆游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串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句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等。这些名作名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陆游在抚州度过了一年时间。政事之余,他向临川的藏书家借抄大量书籍,共创作诗歌174首,旧《抚州府志》存其诗12首,文1篇。

陆游晚年退居家乡,但

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 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

陆游的名篇《书愤》、《示儿》、《游山西村》等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并在高考中出题频率较高(例如2010年全国课标卷)词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

陆游石刻像

[4]共有130首。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星星”等,或苍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箭箭雕弓”、“春”“壮岁从戎”、“诉衷情”“当年万里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都是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这类词与辛弃疾比较接近。陆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比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等。

下载陆游的爱情(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陆游的爱情(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陆游咏梅

    诗歌赏析——陆游《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一: 风......

    陆游5篇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一、导入:今天来见一个熟悉的陌生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坎坷之始: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遗......

    《示儿》 陆游

    《示儿》 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陆游诗二首教案

    陆游诗二首教案 《游山西村》 作者及背景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陆游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其诗......

    陆游诗词鉴赏

    陆游诗词鉴赏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的宋代大词人陆游。用诗人或者词人来概括陆游的一生其实都不恰当,因为他在文学创作领域的高产稳产、横跨诗词两......

    名家名篇:陆游

    名家名篇:陆游 人物评传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

    陆游七言律诗联

    陆游七言律诗联 小楼酒旆阑街处; 深巷人家晒练时。 ——陆游《七律·乍晴出游》诗之颔联 (陆游《七律·乍晴出游》诗:“八十山翁病不支,出门也赋喜晴诗。小楼酒旆阑街处,深巷人家......

    陆游诗选注

    1. 读史 其三 夜对遗编叹复惊,古来成败浩纵横。功名多向穷中立,祸患常从巧处生。 万里关河归梦想,千年王霸等棋枰。人间只有躬耕是,路过桑村最眼明。 2. 沈园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