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爱玲的传奇人生和传奇作品
张爱玲的传奇人生和传奇作品
秦安县位峰初级中学
刘弘
〔内容摘要〕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作家,她的才情、她的天份,都是一个不可仿造的奇迹。她的人生如同一团谜、一片雾;她的作品如同废墟上怒放的一丛罂粟花。她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横空出世,誉颂八方,又在短短的几年后零落孤旅,大隐于世。本文从她显赫而缤纷的身世,绚烂而迷离的童年,摩登而梦魇的婚恋,沧桑而零落的人生,传奇而悲凉的作品几个方面进行粗浅的透视和解析,以管窥豹。
张爱玲,无论是生命现象还是传奇现象,都如同一场梦魇,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璀璨、留下辉煌、留下奇迹、也留下悲凉。
〔关键词〕 张爱玲 传奇人生 传奇作品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曾经有一位红极一时的女才子,几乎在一夜之间,横空出世,成为当时文坛上最为夺目的新星。这颗耀眼的新星,虽然璀璨于瞬间,流星般一闪即逝,但那一瞬间的灿烂辉煌,却给群星灿烂的现代文坛留下了美丽而传奇般的身影。她就是现代女作家张爱玲,一个写过奇迹般作品的骄女,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丽人,她的代表作《传奇》、《流言》等,魅力无穷,欣赏者把它们与《红楼梦》、与英国作家毛姆的作品相提并论;而反对者,则因她的一段私情而不以为然,但都承认她的才情,她的天份,是不可仿造的一个奇迹;当她独自在美国隐士般谢世后,人们悲叹一个“王朝”的结束„„
张爱玲,这个传奇女性的名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用刀刻过的名字,任凭岁月流逝,时代变迁,这个名字都将伴随她奇丽而精美的佳作,流传永远,并愈来愈在岁月中流露出她丰厚而又瑰丽的艺术魅力。她如同一团谜,一片雾,一段生发于现代中国的人间传奇。读张爱玲,读她的生命之旅,灵魂独唱,能触摸到她生命的律动;读她的《传奇》,能领略一抹异彩而又瑰丽的晚霞、一曲悠长而又清绝的骊歌、一段朦胧而又神奇的梦魇„„
一、显赫而缤纷的身世
第二篇:张爱玲——一生的传奇
张爱玲,不只是上海滩的传奇,而且是文学史的传奇。
这位自嘲有个恶俗不堪的名字的文学才女,不管现在或是将来,她都会是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分。
张爱玲是名门之后,她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也许是由于对家族的纷繁变迁的不满,她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这是对张爱玲性格的突出体现。她的魅惑如流言,她的一生是传奇——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也并不快乐,父母离婚,再加上与胡兰成一段不幸的婚姻。1995年,张爱玲于洛杉叽去世,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秋节。看过许多她的散文,介绍中照片上的她显得如此冷傲,但谁也不会知道,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因此,有人说她的性格聚集了一大堆矛盾。而我,却偏爱她的这种性格。张不是那种哭哭啼啼的小女人,她从不迎合别人,也不要别人迎合她。
关于她的作品,主要是从女人内含的悲剧性质去说明,文字一寸一寸都是女性的感觉。她了解女性的全部弱点,因此使她的作品也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
小说《金锁记》作为张爱玲的经典之作,是让我们感受她的作品语言圆通滑润婉转有韵的一个范本。
张爱玲可说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作家,她使用文字的能力鲜少有人能出其右。她不仅有着美妙的文字,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有的故事索然无味,有的却让人读得兴趣盎然!
也怪不得有人会说,文坛寂寞得恐怖——只出一名这样的女子!
第三篇:张爱玲——一生的传奇
张爱玲——一生的传奇
张爱玲,不只是上海滩的传奇,而且是文学史的传奇。
这位自嘲有个恶俗不堪的名字的文学才女,不管现在或是将来,她都会是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分。
张爱玲是名门之后,她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也许是由于对家族的纷繁变迁的不满,她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这是对张爱玲性格的突出体现。她的魅惑如流言,她的一生是传奇——显赫的家世,但是到她这一代已经是最后的绝响了;张爱玲的童年也并不快乐,父母离婚,再加上与胡兰成一段不幸的婚姻。1995年,张爱玲于洛杉叽去世,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秋节。看过许多她的散文,介绍中照片上的她显得如此冷傲,但谁也不会知道,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因此,有人说她的性格聚集了一大堆矛盾。而我,却偏爱她的这种性格。张不是那种哭哭啼啼的小女人,她从不迎合别人,也不要别人迎合她。
关于她的作品,主要是从女人内含的悲剧性质去说明,文字一寸一寸都是女性的感觉。她了解女性的全部弱点,因此使她的作品也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
小说《金锁记》作为张爱玲的经典之作,是让我们感受她的作品语言圆通滑润婉转有韵的一个范本。
张爱玲可说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作家,她使用文字的能力鲜少有人能出其右。她不仅有着美妙的文字,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有的故事索然无味,有的却让人读得兴趣盎然!
也怪不得有人会说,文坛寂寞得恐怖——只出一名这样的女子!
第四篇:张爱玲传奇的一生[范文]
张爱玲传奇的一生
一、家庭背景
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原是清末的著名大臣,而她的祖母李菊耦则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
家道败落。父亲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则是一个时髦的新女性。张爱玲在《童言无忌》中谈到对母亲的印象,说:“我一直是用一种罗曼蒂克的爱来爱着我的母亲的。她是个美丽敏感的女人,而且我很少机会和她接触,我四岁的时候她就出洋去了,几次来了又走了。在孩子的眼里她是辽远而神秘的。”
张爱玲是一个天才儿童,6岁入私塾,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就开始小说创作。第一篇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 ,第二篇小说写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1927年,7岁的张爱玲随家回到上海,不久,母亲回国,她又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
1931年秋,11岁的张爱玲被母亲送入上海圣玛利亚女子中学读书.以现代社会为背景写过小说《摩登红楼梦》,并时有习作(包括中文和英文)刊载于学校的校刊《凤藻》和校外的《国光》等报刊杂志。
1937年夏天张爱玲毕业时,母亲再次回国,向父亲提出让张爱玲留学英国的要求,遭到拒绝,父亲歇斯底里地将张爱玲禁闭在家中。张爱玲病在床上,多日无人照应,几乎丧命。1938年,在困境中终于长成大姑娘的张爱玲再一次接受了命运的考验。她虽然考取了英国的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前往。1939年秋,张爱玲终于时来运转,得到了改入香港大学文学系的机会。此时,《西风》月刊也发表了她的散文处女作《天才梦》。然而,张爱玲仍然未能摆脱多舛的命运,1942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攻香港,香港大学停办,张爱玲未能毕业就与她的终生好友炎樱同船返回上海。后报考上海圣约翰大学,又因“国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于是,为了生活的自立,只得为《泰吾士报》和《20世纪》等英文杂志撰稿。
二、情感生活
第一任丈夫:胡兰成。生于1906年,浙江人。从小家贫,吃过很多苦,曾在燕京大学学习汪伪政府的要员。一生共8个女人!(民间女子5位;一是红歌女,一是才女张爱玲,还有一位,原来上海滩黑帮老大吴四宝的压寨夫人,佘爱珍)
胡兰成读到《封锁》对作者张爱玲充满了好奇,向苏青索要地址。第二天去了张爱玲家,未见。遂从门缝里递进去一张字条,写了自己的拜访原因及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并乞爱玲小姐方便的时候可以见一面。第二天,张爱玲打了电话给胡兰成,说要去看他,不久就到了。这一年,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很快,他们恋爱了。胡兰成是懂张爱玲的,懂她贵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也懂她因为童年的不幸而生成的及时行乐的思想。仅仅这一个“懂得”,也许就是张爱玲爱上胡兰成的最大原因。1944年8月,胡兰成的第二任妻子提出与他离婚。结婚,没有法律程序,只是一纸婚书为凭。“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前两句是胡兰成所撰,后两句出自张爱玲之手。1944年11月,胡兰成到湖北接编《大楚报》,开始了与张爱玲的长期分离。到武汉不久,他便与汉阳医院一个17岁的护士周训德如胶似漆。
1945年8月15日,胡兰成逃到了浙江,化名张嘉仪,称自己是张爱玲祖父张佩纶的后人,与斯家范秀美以夫妻相称。
已有半年未曾见面的张爱玲,一路寻着来到了温州。离开温州的时候,胡兰成送她,天下着雨,这场雨,也冲刷了他们曾经的“倾城之恋”。此后的八、九个月时间,两人偶有通讯。张爱玲也会用自己的稿费接济胡兰成,只因怕他在流亡中受苦。
1947年6月,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的诀别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此时的胡兰成已经脱离了险境,在一所中学教书,有了较安稳的工作。张爱玲选择他一切都安定的时候,写来了诀别信,随信还附上了自己的30万元稿费。
1949年上海就解放后以梁京笔名在上海《亦报》上发表小说。1950年上海第一届文代会召开。张爱玲应邀出席,季节是夏天,会场在一个电影院里,她坐在后排,旗袍外面罩了件网眼的白绒线衫,使人想起她引用过的苏东坡词句“高处不胜寒”。
1952年移居香港,在美国新闻处工作,曾发表小说《赤地之恋》和《秧歌》。1955年旅居美国1956年在美国与赖雅初相识即坠入爱河二人相依为命,因为赖雅的身体原因,张爱玲更多照顾赖雅。婚姻生活的后期,赖雅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1965-1967,赖雅瘫痪在床,全赖张爱玲照顾。张爱玲陷入写作低潮。1967—1995张爱玲在后来的28年中,张爱玲独身生活,直至死亡。
三、《传奇》封面
张爱玲的大部分中短篇小说都收入了她的《传奇》中,这个《传奇》又多次再版。张爱玲非常多才多艺,很多作品的封面都出自他自己之手,这些封面的创作也可以看做解读张爱玲的钥匙。《传奇》经张爱玲之手有三个版本,封面是一次比一次精美,比一次意境深远。
初版《传奇》(上海杂志,1944年8月)可以看到非常简单 再版(1944年9月),首先能够看到基本图案是祥云的样子,还有能够看到有很多圆圈的勾连,这样的封面出来之后赢得了张爱玲的很多赞赏。张爱玲在《<传奇>再版序》1944:
像古绸缎上盘了深色云头,又像黑压压涌起了一个潮头,轻轻落下许多嘈切喊嚓的浪花。细看却是小的玉连环,有的三三两两的勾搭住了,解不开;有的单独像月亮,自归自园了;有的两个在一起,只淡淡的挨着一点,却已经时过境迁了——用来代替书中人相互间的关系,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张爱玲这样在再版序言中对于炎樱女士的设计诗非常喜欢的
1946山河图书公司出版张爱玲还是请炎樱设计,这次的图案设计的就更加精致,印刷也是更加精良。基本上是一个版画的笔调勾画了有一个现代女性,依托在现代的窗户上,再向房间里这种旧饰的时装进行窥探。屋子里面的人物也画得非常的精细,有穿着古装的少妇,还有奶妈抱着小少爷坐在旁边,还有弄着骨牌,上面还有旧饰的宫灯,张爱玲针对这句话也有几句说明: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的封面是请炎樱设计的,借用了晚晴时的时装仕女图,画着一个女人幽幽地在哪里弄骨牌,旁边坐着奶奶,抱着孩子,仿佛是晚饭后家常的一幕。可是在栏杆外,很突兀,有个不成比例的人性,像个鬼魂似地出现,那是现代人,非常好奇地孜孜往里窥视。张爱玲说,如果这样一幅画面有使人感到不安的地方,那也正是他所希望营造的气氛。所以可以看到,到了传奇这个版本张爱玲这样一种意图,或者是炎樱更加准确把握到了,这样传奇版式的不断进阶升级当中,可以看到好友炎樱对于作品深入的理解,这个理解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张爱玲自己是一个就是旧时家庭生长起来的女性,但是同时有接受了西式的教育。事实上这些屋内的一老一少事实上是圈内人,但是张爱玲又始终保持着圈外人窥视的姿态,正是这种若即若离的同时又始终窥视的姿态,可以看到张爱玲把笔下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同时又自始至终保持着疏离的距离,所以认为封面上的这种朦胧的现代女性就是自己,她从旧式的家庭走出去,又回来隔着栅栏以俯视的眼光审视自己熟悉的旧式的家庭。事实是哪个整个张爱玲的创作,基本上在传奇增订封面上上把张爱玲的姿态省份、、身份书写的内容都表现的非常清楚。
四、作品
短篇《沉香屑第一炉香》
小说描写了逼“良”为“娼”的故事。映射着作家自我的女性,沪港传奇清高孤傲的上海小姐葛薇龙(美丽的)来香港求学,却渐渐沉溺于姑母梁太太(丑的)所安排的洋场交际生活,沦为那个富孀吸引男人的诱饵,即卸了由善变恶的轨迹。
葛薇龙极其普通的上海女子,如何为了自己单方面想要抓牢的一份无理性的爱堕落为交际花的。又是如何在婚后为了维系这段畸形的爱而继续心甘情愿地出卖自己的青春
短篇《封锁》似一则都市生活的寓言
通过一个富有包孕性的时空(戒严时刻停驶的一列电车),恰到好处地点染出平凡都市男女的情欲冲动与失落,其中的偶然与必然,征体现着日常人生的本来性。
关于“封锁”和“释放”的都市体验——在外部生活被封锁的瞬间,人心就释放出来了; 而这种外部封锁一旦解除,人总是回到原来,将自己封锁起来
《封锁》吕宗桢,华贸银行的会计师,有地位的男人,为夫人卖包子的好丈夫、好父亲。吴翠远,一个大学里的英文助教,一个好女儿,毕业前的好学生。要这样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一件不可能的事。而张爱玲细致的笔触,合情合理的场景设计,引人入胜的心理描写,毫不牵强,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点什么,而发生的又是与他们平时一贯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背道而驰的事,这显然是地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可能的。
显示封锁,强制性的斩断了电车与外界的时空关联,注定了封锁期间的事是没有现实意义的。然后是宗祯如何迫不得已的坐在了翠远身边并不声不响的表演性的宣布了他的调情计划。然后是这表演如何在阳光底下竟然一步一步地滑向了真心。最后以两个人竟想在婚姻外作天长地久的打算达到顶峰。就想整个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不近人情的梦。
中篇《倾城之恋》(1943年)
一对“自私男女”如何在战乱中相依为命的“平凡的夫妻”的传奇故事。名门的白流苏离婚后几句娘家受到挤兑,像找一个可以依附的男人;风流成性的华侨子弟范柳原并没有高尚思想,继承了大笔遗产,衣食无忧,对调情女人很好奇,于是,两人来那个人各有所想的爱情游戏。有意思的是,恰恰遇到了战争,是他们获得了人生启示,战乱中个人的脆弱与孤独,他们之间虽然没有真情,但是有些互补,共度余生的真心。
“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在日常性的人生底色上,交织融汇着“逝者如斯”的古典沧桑意味与文明末世的现代历史感。
“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白流苏和范柳原的“倾城之恋”,不过是上等人的调情,他们都不是坏人,他们只是那些不免自私而又不乏人性的凡夫俗子的典型。
中篇小说《金锁记》(1943年)
文学史家夏志清称其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有两个作家的开头被人们认为经典,一个是《金锁记》还有一篇小说是沈从文的《边城》。月亮一直映射了小说曹七巧30年的轮回,从麻油店女儿变为蒋公馆的当家人,在欲望金钱的下让曹七巧变得扭曲。这个开头里面的意象月亮暗示了曹七巧主人公30年的轮回从媳妇熬到了婆婆,从下等人到上流社会是以她人性扭曲作为代价的,人性在这个过程中间呈现出来,所以他的金钱和欲望构成了他的两把锁。
小说的开头是这样的:“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模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之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着凄凉
小说《金锁记》讲述了一个麻油家庭出身的曹七巧嫁到没落的封建大家庭以后的故事。描写了一个女子的心灵变迁里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
上部写曹七巧的大家庭生活及她和小叔姜季泽之间的“爱情”。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腥味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致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
下部写七巧下半世的生活,她因孤寂而疯狂,又因疯狂而做出种种可怕的事情,对儿子长白、女儿长安及儿媳芝寿百般折磨,他那疯子的审慎与机智给读者造成一种强烈的道德上的恐怖。
作者以冷峻而细腻的笔调刻画了曹七巧的变态人格,再现了旧上海的世俗风情,客观上宝暴露了金钱主宰一切的社会对人性的压抑与摧残对正常情感的扭曲与扼杀,揭示出没有政治与经济地位的女性在物欲横流的乱世中的悲剧命运,同时也对人性中的卑劣与猥琐给予了冷酷的鞭挞。稳重主人公曹七巧出身低微,没有文化,性格粗鄙,在黄金欲和情欲的双重折磨下心理严重变态,她既是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又是扼杀别人幸福的元凶。
小说不是通过说教,二十通过一些列矛盾冲突,一个又一个典型细节,身份细腻、传神又入情、入理地剖析了曹七巧变态人格的成因,她可憎、可鄙可厌又可怜、可悲、可叹之处。作品描写性压抑和金钱欲望对女性心灵扭曲。是一部关于黄金和情欲的心理传奇。曹七巧一横都被金钱、情欲所支配。在金钱与情欲的双重压力之下,心理极度扭曲、变态。作品写出了她心灵扭曲的整个过程。她的欲望包括性压抑、金钱战胜情欲、心理变态。它的三种变态性心理:财产危机症、虐待狂、性变态。
五、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1、独特的文字风格和语言风格。
张爱玲独到的文字风格和语言风格一直在打动读者的心。她的文字,用优美畅达、厚积薄发、传神精准、流畅自然来形容,毫不为过。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新颖别致的比喻和生动传神的描写,对人物的外形和心理刻绘也细致入微。
语言上看,张爱玲的用词时而富丽堂皇、时而耐人寻味、时而干净利落、时而深刻精辟、时而曲折婉转,但都摆脱不了悲哀和琐碎的调子。表现出巧妙的特点。
《红玫瑰与白玫瑰》——“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茉莉香片》开篇第一段话:我给您沏的这壶茉莉香片,也许是太苦了一点。我将要说给您听的一段香港传奇,恐怕也是一样的苦——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1 《沉香屑——第一炉香》开篇: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从以上几段张爱玲的文字可以看出,张爱玲的作品,字里行间透着一个作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她娴熟连贯的文字,展现了出来。
2、畸形的时代背景下,女性生存的悲剧。
张爱玲对笔下的女性着色非常苍凉,她们人格和心灵被扭曲着、撕裂着,千疮百孔、残缺不全的人伦情感,表现出旧式家庭女性的爱情婚姻与道德心理,展示了人类生存的困境——无奈与悲凉。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站在女性的角度,用她独到的人生领悟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来审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女人在小的家庭环境中的沉浮。她们对生活的困窘、不安、琐碎、挫折感到厌倦却又无可奈何,挖掘了女性在历史中遭受的精神和文化的双重扭曲。展现了女性全部的弱点,反馈出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情感心理,展示了女性的生存困境。塑造了一批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抒写了深刻而直白的、饱含着悲剧美的生命之沉痛。她笔下的女性大都是深深陷在中国传统封建意识形态中的、卑微可怜而平凡庸俗的小角色,无论怎样挣扎都走不出自己既定的命运。
比如《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原来是一个新女性了,可是她不愿意过自食其力的生活,把上学当作嫁入豪门的资本。在不正经的姑母的栽培下,葛薇龙为了金钱和享乐而背弃了传统道德,最终成为了一个“家养的妓女”。正是对欲望的无尽追逐,才使得她的人性扭曲。作品最后写道:“从此以后,薇龙这个人就等于卖给了梁太太和乔琪,不是替乔琪弄钱,就是替梁太太弄人。”
又如《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被傅雷誉为“我国文坛最美丽的收获之一”。出身小户人家的曹七巧,为了攀附权贵,做了姜家的二少奶奶,门户的不匹配,导致了她的婚姻悲剧,使她得不到爱与尊重,受尽了凌辱和践踏,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而她又把自己受尽的折磨,转嫁到自己的一双子女身上,亲手扼杀了子女的幸福。她知道周围的人恨她,但是疯狂的欲望使她丧心病狂,在绝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她绝望和压抑,泯灭了良知和人性,在挣扎中扭曲了人格,变得疯狂狠毒。曹七巧的是无奈的,悲剧的根源在她的本性中,她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金锁记》也成为张爱玲刻画女性悲剧命运的典范之作。
曹七巧、葛薇龙等人,她们的处境不只是荒凉,更是一种恐惧和无限惨烈的悲凉。读者能切身感受她们生活的没落和乱世的沧凉,并且过目不忘。这些女性形象,大多缺乏独立意识,她们找不到躲避不幸的港湾,又找不到可以信赖的人物,人性的矛盾让她们成了被命运拖着走的女人。她们出于对世态和生计的无奈,不得不为谋生而谋爱,费尽心机做出艰苦卓绝努力,却只是为一个人类最原始的愿望——生存而苦苦挣扎。张爱玲小说带着对现代都市生活悲剧意味的思考,以其荒凉孤凄的生命感受展示了特定的历史时代与文化困境中普遍的病态人生,使我们感觉到为“理想”而牺牲“现实”的女性悲剧命运的残酷和浓厚。
3、小说中对人物出神入化的心理分析和充满灵性心理刻画。虽说文字表达的精当,对意象扑捉的精妙,用情节推进来烘托人物心理是张爱玲的特色,但独特的、出神入化的心理分析和对人物性格的深刻揭示,更让她的作品令人叹为观止,回味无穷。张爱玲十分擅长对心理的剖析和描写,她的作品的文字,能根据故事的进展,立刻营造出相搭配的气氛。因此有人形容她的小说是“每句说话都是动作,每个动作都是说话”。
我们可以看到,在她的文章里,并没有冗长的独白和繁琐的解析,也没有连篇累牍的心理活动赘述,而是利用人物自然流露出的动作和语言,即刻勾勒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同时营造了苍凉的气氛和风格,可见她过人的高超洞察力和描写力,她刻画人物心理的深度远远超过了其他作家。比如:
《红玫瑰与白玫瑰》“振保觉得她完全被打败了,得意至极,立在那里无声的笑着,静静的笑从他的眼里流出来,像眼泪似的流了一脸。”
《同学少年都不贱》“她没作声。提起了芷琪,她始终默无一言,恩娟大概当她犹有余妒——当然是作为朋友来看。火车轰隆轰隆轰隆进站了,这才知道她刚才过虑得可笑。恩娟笑着轻松的搂了她一下,笑容略带讽刺或者开玩笑的意味,上车去了。”
“他的眼睛遇到了她的眼睛,眼光微微颤动了一下,望到别处去了。”——《五四遗事》 她的小说,在刻画人物的心理上,可谓出神入化,非常成功。她不仅擅长运用心理分析,还擅长通过心理分析,在每个细节上,都能反映出心理的进展和变化,并从中揭示社会根源,使小说具有了社会深度。
这其中,包融了她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对作品写作背景、人物塑造上的经验和总体把握。这在她的中短篇作品中得到了出色的表现。如《五四遗事》中的密斯范,本来是个天真活泼的女学生,她可以像所有的年轻女孩一样,去享受爱情,做快乐又可爱的女人。但她的前进思维导致她不介意做有妇之夫“罗”的女友,加之爱情道路上的起落和对男主人翁越来越强烈的爱意和情欲,导致她和另外两个女人最终成为畸形“四角”婚姻的牺牲品,而人生也越来越散淡凋零。故事的痛楚,被转化成字里行间无尽的苍凉,作品因而具有了现实意义和历史感。
由此可见,张爱玲的小说善于挖掘潜意识的、变态的心理,描写出现代节奏下深层的悲凉。不仅以上几篇,看了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她笔下人物几乎没有心理健全的,大都带着不同程度的畸变心理。
4、意象手法的巧妙运用。
意象是指有着色彩、光泽、声音的物象形态,包含着隐喻、象征等深层的意蕴。在封建家庭和西洋文化的双重熏陶下,张爱玲的小说不仅呈现出中国古典小说的神韵,更融入了现代西洋小说的精髓,大多有着鲜亮的视觉效果。张爱玲善于运用意象手法,她营造的意象,既有不厌其烦的对于传统意象的袭旧和继承,又有层出不穷的创新,使许多原本抽象的人物的命运、心理、情绪等,呈现出具体的形态。
“月亮”在张爱玲在小说中,就作为意向被不断的提到。光在《金锁记》中,月亮一词就被反复用了9次之多。还比较常见的意向是“镜子”。比如《金锁记》中“风从窗子里进来,对面挂着的回文雕漆长镜被风吹得摇摇晃晃,磕托磕托敲着墙。七巧双手按住了镜子。镜子里反映着翠竹帘子和一副金绿山水屏条,依旧在风中来回荡漾着,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这里不仅用镜子意象来表现七巧的幻觉,还用了最简洁的手法将故事串联在一起,叙述、暗示,对比不同性质的关系。
其他意向手法还出现在:
《倾城之恋》——“像拉过来又拉过去带有凄怨色彩的苍凉的胡琴”
《茉莉香片》——“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的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还有描写被隔离的孤独的人,向往自己内心过程中带来的自审与自省。她与外人沟通不了的情况恰似她得的便秘症一样,本应该向外发泄的情感垃圾堆积在肠子里,被堵住了。这就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烟鹂得了便秘症,每天在浴室里一坐坐上几个钟头„„,只有在白色的浴室里她是定了心,生了根。她低头看着自己雪白的肚子,白皑皑的一片,时而鼓起来些,时而瘪进去,肚脐的式样也改变,有时候是甜净无表情的希腊石像的眼睛,有时候是突出的怒目,有时候是邪教神佛的眼睛,眼里有一种险恶的微笑,然而很可爱,眼角弯弯的,撇出鱼尾纹。”意象分别是“希腊石像的眼睛”和“邪教神佛的眼睛”。
张爱玲以其独特笔调,奇异的意向,为读者“淡妆浓抹”的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艺术殿堂,完成了她小说中意象世界的建构,使她的小说显出神奇的艺术魅力。这些意向,要么作为触发的契机,要么唤醒身在乱世的人的或沉痛。一个简单的意象所传达的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容颜的更改,更多的是人物在这其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张爱玲都赋予了“意向”们丰富的艺术意味。同时,张爱玲又把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命运与意象的营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她自己对人性的既冷静又痛苦的思考,甚至是对于这个世界、乃至整个苍凉人生的怀疑与否定。
张爱玲的小说通过意向的运用,具有强烈的批判力量和悲剧感染力。她是世俗的,她笔下的男人和女人们在爬满蚤子的生命中顽强而热闹地活下去,无论婚姻还是恋爱,最终都要完结在绝望与苍凉的底座上,无法逃脱。因为他们反抗不了这个世俗的环境。
张爱玲的小说是一曲曲现代文明与人性的哀歌,在她的作品里演绎着无可奈何的苍凉故事:繁华下的满目疮痍,富贵中的凄清哀婉,温柔下的忧郁的悲凉,压抑了的悲哀,人生的灾难困苦„„,这些都具有“撕裂了的美”的特征,产生了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如果说张爱玲的作品是人性矛盾与时代错配的倒影,“苍凉”则是其时代的生活和历史的底色。张爱玲创造了现代史上的一个奇迹,其小说特点总不免一个悲凉的底子,如同一个美丽而又苍凉的手势,给人一种永久的回味和启发。
第五篇:寂寞花开----张爱玲传奇观后感
寂寞花开----张爱玲传奇观后感
作者:偶是刺玫瑰
张爱玲是我喜欢和崇拜的女作家,独特、精致,除她之外,可能别无第二人可以相比。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原来从未细细理清她的生平,只是一直觉得读她的作品会发现她无论是对人生乐趣的视觉,还是细微而深刻的笔触,还是对人性冷静的观察和嘲讽,甚至对人物形貌的描写,都是绝无仅有,精妙绝伦的。
这几天,一直在看电视剧《她从海上来—张爱玲传奇》。看完电视剧,除了她的作品,我还更感叹的是,她与胡兰成的情事,一个才情奇异的女作家,一生可以概括为“苍凉”二字。对于一个情窦初开的纯情女子,张爱玲与胡兰成的这一段爱情对她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从她那句:“见了他,她觉得自己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却是欢喜的,在尘埃里开出花来”。可以看出她不计较对方的政治背景和婚史,放弃了自己的高傲,去赢得这场卑微的爱情,最后却深深地伤害了自己。可以这么说,胡兰成在政治、感情和精神上杀了她。我一直在想,张爱玲,若她的人生历程中未遇见胡兰成,又该是什么样子呢?也许,应该有一个闻香识人的男人来读懂她,也许,也应该有更多的美好吧。
张爱玲称得上是一个有气度和气质的女人,因为爱,所以包容一切,甚至包容到自己深爱的人用自己的血汗钱一路去猎艳,直至逃亡的路上也乐此不疲。即使最后离开,张爱玲也已是仁至义尽。记得张爱玲与胡兰成分手时说的一段话:“在我这里,我没有你这么大的志气,没有天上地下,没有君子小人,在我心里,只有你和我;在我这里,你是绝对的,你是惟一的,我若是有一条命是给你,就不会也不能再给另一个人。我爱你就只能是这样……,我要是不得不离开你。我不能再爱别人了,就只能是萎谢了……”,她也曾对胡兰成说过:“我不要雾数,我不要散乱淤塞的忧伤,昏暗污浊,我不要…..”。张爱玲与胡分手后,至死,践行了她的诺言,始终以沉默的姿势保持着她这段铭记一生的爱,那种清澈、清明的爱,敢爱敢恨的性格,我好欣赏,于是,我不禁想到“大爱无言”这个词。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痴心绝对的女子,缄默一生,只字不提,与胡兰成的这段感情,胡兰成晚年居然在他的文章《今生今世》里,这样描述他与张的这段感情:“其实我并不觉得爱玲与我诀绝了有何两样,而且我亦并不一定要想再见她,我与她如花开水流两无情,我这相思只是志气不坠。”这样评价张爱玲:“她是陌上游春赏花,亦不落情缘的一个人;她非常自私,临事心狠手辣。她的自私是一个人在佳节良辰上了大场面,自己的存在分外分明。她的心狠手辣是因她一点委屈受不得……”读到这些,我真的很无语,这些男人......正是与胡兰成的这段情缘,导致张爱玲不管是在民国,还是新中国,都受到牵累,背负着“文化汉奸”的骂名,最后以难民的身份漂泊大洋彼岸,贫困孤独地于中秋团圆之夜客死异乡,死时身边连一个亲人也无。
电视剧最后画面定格在张爱玲的骨灰连同彩色花瓣洒向大海,寂寞地开着。霎时,那首我一直很喜欢的《原来你也在这里》歌,萦绕心头,歌词这样写道:“请允许我尘埃落定,用沉默埋葬了过去,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才隐居在这沙漠里,该隐瞒的事总清晰,千言万语只能无语,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喔原来你也在这里,那一个人是不是只存在梦境里,为什么我用尽全身力气却换来半生回忆,若不是你渴望眼睛,若不是我救赎心情,在千山万水人海相遇,哦,原来你也在这里.......”我在这首歌里找到了这位文坛才女的爱情诠释:爱是天时地利的迷信;佛曰:是情皆孽,无人不苦。有时候,我总会想,是不是真的有这样一种爱,喜欢一个人不必拥有,只是远远观望,看到他的幸福便会有发自内心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