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传奇》中的婚恋观(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17:5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张爱玲《传奇》中的婚恋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张爱玲《传奇》中的婚恋观》。

第一篇:论张爱玲《传奇》中的婚恋观

论张爱玲《传奇》中的婚恋观

摘 要 婚姻和爱情始终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大部分是以婚姻爱情为主线的故事,展示出自己对婚恋问题独到的思考与认识。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甚至无法看到浪漫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她笔下故事多取材于世俗的生活里,平凡中透着传奇,苍凉中透着心酸。本论文主要以张爱玲的婚恋观在《传奇》中的具体体现,张爱玲婚恋观的形成原因以及婚恋观在张爱玲创作中的文学意义这几方面来展开论述,旨在通过对张爱玲婚恋观的研究来让读者深刻地了解作者关注女性生存、深受家庭氛围、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婚恋观以及张爱玲婚恋世界中的悲剧意蕴。

关键字《传奇》;婚恋观;社会环境;悲剧意蕴

一、张爱玲的婚恋观在《传奇》中的具体体现

小说集《传奇》多是张爱玲早期的作品,有她的成名作《沉香屑 第一炉香》《沉香屑 第二炉香》,著名长篇《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花凋》、《琉璃瓦》、《心经》、《茉莉香片》、《留情》、《红鸾禧》、《等》《桂花蒸.阿小悲秋》以及与胡兰成的结缘之作《封锁》,共15部作品,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中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

通过对张爱玲作品的细细解读,不难发现,她始终把婚姻问题放在各种社会和经济关系中考察。以三四十年代的殖民地上海半殖民地香港为主要社会背景下的封建没落贵族里的小姐,亦或是少奶奶,姨奶奶太太们无不在婚姻的坟墓中挣扎喘息着。在爱情上,她们是苍白的,无奈的,而婚姻则或是作为逃出家庭牢笼的唯一路径,或是维持生计的栖息地,更或是作为封建家长牺牲品的埋葬地。所以,在张爱玲的笔下,爱情不是通往婚姻殿堂的前奏,婚姻也不是承载爱情的安乐窝。她笔下的爱情是绝望的,是一切美好的幻灭,她笔下的婚姻是现实的,是功利的,是一系列经济纠纷下的黄金枷锁。

(一)婚姻是女人求生的砝码

张爱玲的小说多以生活琐碎、男女情怨为题材,连她自己也说,“我甚至只是写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爱恋的时候是比在革命或革命时更朴素,也更放恣的。”而婚恋永远是与女性有关,但是,自父系社会以来,女性在婚姻中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被动体,作为一个没有经济能力的女性,在婚姻中是没有平等可言的,因此,她只能把其所有的希望,都不得不押到丈夫身上,于是,婚姻便成了女人求生的砝码。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一个让人可憎又深感可怜的人物,少女时代的她,泼辣、率真,长得眉目紧俏,有着滚圆雪白的胳膊,家里虽比不得大户人家,也临街开了家麻油店,吃穿不愁,七巧忙着在店里打理生意,一斤半的麻油卖给熟人算一斤四两的钱,让人看了觉得活泼可爱。“喜欢她的有肉店的朝禄,她哥哥的结拜兄弟丁玉根,张少泉,还有沈裁缝的儿子。喜欢她,也许只是喜欢跟她开玩笑,然而如果她挑中了他们之中的一个,往后日子久了,生了孩子,男方多少对她有点真心。”读到这里,我们会觉得,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能有这样平凡的小幸福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但是,七巧没有选择他们中的一个,而是选择了嫁到了姜家,一个大户人家得了软骨症的姜家二少爷。虽然说的是她哥哥嫂嫂贪钱把她卖给了姜家做少奶奶,但是,我们知道的,以七巧那样泼辣的性子,若真是自己不同意的话,岂是她哥哥可以奈何得了的呢,就这样,年轻活泼的曹七巧从麻油店的女儿一跃成为了姜家的二少奶奶。但是,她这个用青春幸福、爱情亲情为代价换来的二奶奶身份并没有得到多少尊重,姜公馆上上下下的人都轻视她,看不起她,她的丈夫只是一堆没有生命的肉。再加上封建礼教对她人性的压抑,她美丽的青春之花终于在一片西风中凋零了。于是,她变得日渐冷酷、尖酸、刻薄并开始着手于剥夺儿女的幸福,她逼死了儿媳妇,折杀了女儿长安与童世舫纯真的爱。终于她沦为了一个没有亲情,只有金钱的恶魔。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曾经也想过要找件事情做,这也倒不是为了什么理想,只是离婚七八年了,哥哥嫂嫂们骗光了她的钱却又容不下她在家里了。因此,她想着可以独立的生活,至少养活自己是不成问题的。但是这种新女性所追求的新生活却根本不被人看好,更何况,流苏是一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又没念过书的弱女子,所以来白公馆给妹妹宝络做媒的徐太太就明确地劝她,找什么事情,倒是找个人嫁了才是正经。当然,对白流苏来说,婚姻就是她的第二次生命,正好这个时候,范柳原出现了,且有意于她,流苏想着,如果可以和范柳原结了婚,那么,首先可以逃出娘家这个无法再住下去的牢笼,出尽她胸中这一口恶气。流苏的手没有沾过骨牌和骰子,然而她也是喜欢赌的,她决定用她的前途来下注,于是,她带着冒险的愉悦的心情去了香港,用残留的一点青春,经过好一番周旋,再加上香港的沦陷,她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哪怕结了婚老公把风流话对别人说,反正自己是有老婆的名分的,后半生也终算是有着落了。

《沉香屑。第一香炉》中的梁太太,年轻时不惜和家人决裂毅然的嫁给了年过半百的富翁梁季腾做了第四房姨太太,为了爱情吗?当然不是。她前半生的意义就是专等他死,富翁死了之后的梁太太后半生所有的意义就是使用和享受所有纷繁的物质。梁太太选择了自己认为合适的婚姻,她也就顺便拥有了生活的筹码,她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有的是钱!港督有的是我的人!”这样便足以让其他还在为生活艰难的女子们矮了半分下去。

张爱玲笔下的女子,无论是有着旧式的文雅修养,像白流苏;还是受过新式的大学教育,像是葛薇龙,孟烟鹂,她们的共同遭遇就是,既无法在现代都市社会中自立,又远离了革命运动,远离了现实但却又不能接近理想,婚姻在她们的世界里就变得更加的重要,也更加的现实,唯一可以努力的便是尽可能大的增加这个筹码的重量,谋一份富足的婚姻。

(二)爱情,与婚姻无关

张爱玲笔下的爱情姿态万千,但却没有一样是惊心动魄的,更不会是皆大欢喜的,在她的小说里,有爱情却无法走向婚姻,有婚姻却没有爱情,像“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④

《金锁记》中的长安,近三十岁时,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她和留洋归来的童世舫单独出去了几次,晒着秋天的太阳,两人并排在公园里走着,很少说话,眼角里带着一点对方的衣服与移动着的脚„„这个常年缠绵烟塌的老姑娘,缓缓的走进爱情,因着童世舫给的淡淡的爱怜,渐次温润,隔着半透明的蓝绸伞,千万粒雨珠闪着光,像一天星般到处跟着他们。然而,她始终是被悲哀的命运束缚着,捆绑着,逃不出母亲的魔咒。最终,她本着今生最大的后悔,亲手回掉了这期待已久的婚姻。这最初的也是最后的爱,从此也只能装进水晶瓶里双手捧着看了。

《花凋》中的郑川嫦,一个有着“极其丰美的肉体,俊整的脸庞,小小的鼻峰,薄薄的红嘴唇,清炯炯的大眼睛、长睫毛,满脸的“颤抖的灵魂,充满了深邃洋溢的热情与智慧。”⑤的女子,终于在几个姐姐陆续出嫁后轮到她。川嫦在大姐的介绍及家人的撮合下,认识了习医的章云藩,你来我往中渐渐熟悉了,她喜欢他头上的花尖,他的微微伸出的下嘴唇。这时的川嫦是幸福的,快乐中带着美好憧憬的,因为心中有爱。可是命运对他出奇的苛刻与残酷,在她刚看到一丝光亮时又被这光亮抹杀了,她病了,而且一病不起,刚开始也还想着好起来的一天,章云藩亦是说了总是等着她的,这样朴实动情的话还可以温暖着她脆弱的心灵。然而,她一天天瘦下去,她的脸像骨架子上绷着白缎子,眼睛就是缎子上落了灯花,烧成两只炎炎的大洞,病了两年,她影影绰绰地知道云藩另有了他人„„她就这样一寸一寸的死去了,这可爱的世界也一寸寸地死去了,她的婚姻,她的爱终究是无望了。

二、张爱玲婚恋观的形成原因

张爱玲的作品更多的是以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她用独特的眼光细致的观察力,深刻的探讨了女性人物的不幸命运和人性上的弱点。分析了她们爱情观与婚姻观形成的原因。那么,是什么促使了年纪轻轻的她,在尚未经历过爱情与婚姻的自身体验,就能如此深刻的剖析出爱情与婚姻中的人性,形成苍凉无望的婚恋观呢?

(一)家庭原因

一代传奇张爱玲,出生在1920年9月30日的上海麦根路的一栋洋房里,原名张瑛,她的祖父张佩纶是前清著名官员,她的祖母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的女儿,因此张爱玲是有着显赫的身世的。但是,时过境迁,到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这一辈,本来显赫的家庭日渐没落,张廷重完全是过着一种没落贵族遗少的生活:捧戏子、吸大烟、逛赌城、玩汽车、甚至养妓女。她的母亲黄素琼后改名黄逸凡却是个新女性,她不甘于深闺宅院里传统妇女的生存方式,面对丈夫养姨太太吸大烟等一系列堕落腐朽的生活,31岁那年,她和小姑以出洋为名,撇下爱玲和弟弟,到欧洲寻找自己的幸福去了。那一年爱玲和弟弟只有四岁、三岁。自此,爱玲和弟弟便生活在后母专制,备受压抑的家庭中。她后来的作品总是充满着悲观的情绪,这和她童年的这些所见所闻所思是分不开的,她笔下的女性大都是实实在在的,自私而有城府;她笔下的没落贵族们总是在老旧的大宅子里过着神仙洞府一样的生活:“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样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因为每一天都是一样的单调无聊。”⑥

不过话说回来,他的父亲却也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在他的教育下张爱玲从小就会背唐诗,很小便开始写小说。她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并受益匪浅,同时她小时候亦开始接受新式教育进的是女子学校,学习英文。在母亲的影响教育下,她对音乐、美术也有研究,尤其是对色彩的敏感使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像画一样呈现出来。她独特深厚的文学造诣使她能够深刻熟练的以生活在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上海与香港为背景,并在这一社会大杂炉中将人性的脆弱与悲哀刻画的淋漓尽致。

(二)社会原因

任何作品都是对那个时代的反映,诚然,张爱玲婚恋观的剖析也正是她所生活的那个颠沛流离的时代写照。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新旧变化交替,张爱玲本身也是极具天才素养的女作家。

她笔下的女性与二三十年代其他作家塑造的“时代新女性”不同,张爱玲写的其实是新女性表象下的旧女性,这些女性或有着旧式的文学修养,或受过新式的大学教育,最终都无法在社会中独立,找事情根本不容易,要么是工资太低,要么是会跌了淑女的面子,到后来,接受新式教育的目的也便成了嫁给更好一点的筹码。婚姻成了金钱的交易,是女人对男人的依附。这根本的社会原因还是男权社会的占据着主导地位,所谓的女性思想解放根本就不彻底,女人们的思想没有独立,她们自觉的把自己归在待嫁的队伍中,精打细算着嫁给什么样的人才不愁今后的生计问题,而自身的经济问题根本就没有独立。在那个**的时代,能像张爱玲一样清醒独立的女性能有几人,她逃出家庭,用自己天才的文学素养编制了一部部传奇的篇章,养活了自己,也成就了自己,当爱情悄然而至时尽情去爱,当爱情不再纯透时放手了,自己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她从来不觉得爱情和婚姻有着什么必然联系,她也不觉得女人会比男人差什么。因此,她便省去了好多凡世之苦。然而,在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如张爱玲者能有几人,无数的女性们只能在社会和经济的重压下上演着一幕幕悲苦苍凉的戏。

三、张爱玲婚恋世界的悲剧意蕴

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时最走红的女作家,然而她的作品和血与火的中国关系不大,她只是写一些市民混乱无助的精神世界,写一些千疮百孔的感情故事,她的作品没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永远的透着一种苍凉的美,显然她小说中的婚恋观具有着浓厚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在其爱情小说的内容上的体现有三种:有情人难成眷属,相互利用算计的爱和病态的以及变态的爱。

张爱玲的婚恋观的悲剧烙印之一:有情人难成眷属,《花凋》里的郑川嫦,一个花一样的少女,终于在几个姐姐们陆续出嫁后遇到心仪的对象章云藩,眼看着两情相悦,家人也见了,饭也吃了,但是,川嫦却病了,且一病不起,人消瘦的不成样子了,她的爱她的美她的世界终究还是一寸一寸的死去了。

《金锁记》中的姜长安,眼看着三十岁要做老姑娘了,这时,章世舫出现了,他们走在秋日的公园里,细细的说着话,沐浴在爱的微风里,长安努力的戒着烟,瞒着母亲悄悄去见面,连戒指都交换了,眼看着要花好月圆了,但最终还是被母亲曹七巧蓄意扼杀了,这个自己得不到的幸福也不愿看见儿女幸福的心理变态的老太太,她亲手毁掉了长安最初的也是最后的爱。

烙印之二即以交易为目的的互相算计的爱,爱情在张爱玲的笔下早已不再是花前月下,生死契阔了,在《留情》中,郭凤一面欢喜着,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毕竟富了、阔了,打牌也是可以输得起的了,一面又羞于在人前承认米先生是她丈夫,甚至觉得和他同坐一辆小三轮车都难为情,因为他简直就是一个小老头,她之所以对他好,也只是为了生活。《封锁》甚至只是为了应付电车封锁时无聊与空虚的手段,电车开了,他站起身来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对于她,他等于死了。

烙印之三即病态及变态的爱,《沉香屑 第一香炉》的葛薇龙她本是青春美丽的单纯自信的姑娘。开始,她努力的保持着自己完好的人格,却终究难敌诱惑,甘愿沦为姑妈手中的棋子,走上了一条人生不归路。《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因为嫁的丈夫是个软骨症患者,她得不到正常的健康的爱,最终导致了心理的严重扭曲,她牺牲了自己的青春,也扼杀了儿女的幸福,她带着沉重的黄金的枷过了一生。

《传奇》这部让张爱玲红遍大江南北的小说集,在经济社会复杂的大背景下形成的,她用独特的眼光细致的观察力,深刻的探讨了女性人物的不幸命运和人性上的弱点。分析了她们爱情观与婚姻观形成的原因。书中的女人爱情与婚姻永远不能完美,永远上演着一幕幕苍凉的悲剧。让我们深刻的意识到爱情和婚姻的和谐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上,而且只有女人自身的经济和意识独立了,不再附属于男人了,这样的悲剧才会结束。

注释

①王蕙玲.她从海上来--张爱玲传奇[M].湖南:作家出版社,2004:35 ②张爱玲.传奇[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47 ③张爱玲.传奇[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128 ④张爱玲.传奇[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255 ⑤张爱玲.传奇[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54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2]刘勇,陈婕.苍凉写就的华美——走进张爱玲的《传奇》[M].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7.[3]宋红芳.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婚恋观[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2).[4]张爱玲.传奇[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5]王蕙玲.她从海上来--张爱玲传奇[M].上海:作家出版社,2004.[6]张爱玲.张爱玲文集・自己的文章[M].合肥:安徽出版社,1992.致

论文的写作是枯燥而又富有挑战的,尤其是这个被别人写过无数次的题目。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侯红艳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采集、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格式,从标题到标点,她都费尽心血。没有老师的细心辅导,就没有我论文的顺利完成。

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学年论文《论张爱玲<传奇>中的婚恋观》终于完成了,这段时间,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老师的教导有着莫大的关系,在此,我再次深深感谢老师。

第二篇:婚恋观(推荐)

大学生婚恋观的状况分析及对策

执笔:董刚强、陈理想 材料:杨郁、周晓彤、周翔宇

概念的界定

婚恋观的界定

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恋爱、婚姻行为的价值取向,关系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大学生将来的幸福。恋爱观的界定

所谓恋爱观是指一个人对于爱情的认识与了解,对于恋爱的态度,看法及行为倾向。一个人的恋爱观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或她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中的桃花源蜜语,不是轻弹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在恋爱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马克思和燕妮的崇高爱情就是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的,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爱情才经受住了艰难困苦的考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栋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现状分析

1.恋爱动机的盲目性与单纯性并存。

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当代大学生恋爱普及率高且呈明显的低年级化倾向。恋爱行为低龄化导致恋爱动机的盲目性,80%以上恋爱中的学生往往在自己的心理、能力等各方面尚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不经慎重考虑,“遇上了就爱”,闪电式地进入恋爱状态。近一半的大学生恋爱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和孤独,并且有明显的从众心理;近10%的学生恋爱是因为“看到别的同学都恋爱了”,自己也得恋爱,否则显得没有魅力或不正常;同时,还有近2%的学生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保持多角恋爱关系或关系模糊。其动机也比较复杂,有的是为了显示个人魅力,有的是难以区分友情与爱情。恋爱动机的盲目性,导致交往双方缺乏充分的了解,易引起恋爱矛盾和恋爱冲突,甚至酿成爱情悲剧。但值得肯定的是,多数大学生恋爱的价值取向比较单纯。58.0%的大学生认为谈恋爱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专一的爱情”,23.8%的大学生认为是“为了建立家庭”。这说明大学生能将爱情作为恋爱与婚姻的真谛,受社会功利性恋爱动机的影响较少,保持恋爱动机的纯真性。

2.择偶条件的理性因素多于感性因素。

在以人品、经济收入、容貌、文化水平、性格、能力、贞操和共同语言等多项条件为备选项目的大学生择友标准调查中,人品(64.7%)、共同语言(33%)、性格(41.7%)成为影响男女生择偶的共同首选因素,而能力(57.3%)在女生择偶条件中占一定地位,男生比女生更注重容貌。“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因素没有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在选择恋爱对象时趋于理性,注重人品、性格等个性特征,淡化容貌、经济收入、文化水平等感性要求;强调将志同道合和共同语言作为恋爱的基础。3.性观念在日趋开放中有坚守。

审视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普遍状态时,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和对性的观念。调查显示,有近1/3的大学生对“性解放”“性自由”持认同态度;近80%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表示理解。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整体呈现开放、宽容、理解的态势,传统的性观念在发生改变。但不能将大学生性开放思想简单地等同于庸俗的性自由观点。因为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性行为应建立在爱情基础上,只有双方真心相爱、恋人关系稳定、将来准备结婚的情况下,婚前性行为才是可以接受的。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的性观念是受道德约束的。同时,男生女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接受程度高于女生,而女生对性行为的责任期待高于男生。有50%的男生表示会对性行为负责,而80%的女生希望对方对性行为负责。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对婚前性行为的开放、理解、宽容态度,反映出传统贞操观在大学生的婚恋意识中在逐渐淡化,但是这种态度在对自己和对他人身上是有区别的。就是对与自己无关的人较宽容,而对自己的婚恋对象较苛求,普遍希望对方是纯洁的。在这一问题上男生的双重态度尤为突出,不管他是否有过婚前性行为,但对自己的婚恋对象保持童贞的要求仍然十分强烈。这种矛盾态度会影响大学生未来对婚姻的满意度,可能的结果是婚前性放纵与婚后幸福感成反比。这种负关系更应引起女大学生的足够重视。4.恋爱结果的理想化与现实的冲突。在传统的婚恋观中,婚姻是爱情的升华,是恋爱的结果和归宿,同时,也是恋爱者的美好愿望。在关于恋爱与婚姻的关系问题调查中,虽然有78%的学生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婚姻是爱情的升华”,但只有20.8%的男生与25%的女生选择恋爱是“为了将来婚姻”;更多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恋情与婚姻是两回事,校园恋情是难有结果的,只能将“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奉为爱情格言。这说明,一方面,绝大多数大学生能正确理解恋爱与婚姻的关系,对爱情的归宿——婚姻充满期待,对恋爱的态度是积极的、认真的,是符合道德标准的;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能理性地看待恋爱与婚姻的不同,普遍认为婚姻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受到经济、事业、家庭等诸多非感情因素的影响。而在校大学生恰恰缺乏维持婚姻的稳定基础条件,未来存在很大的变数。尽管在校大学生拥有结婚的权利,但选择“在大学期间结婚”的不足3%。“毕业即失恋”是大多数校园爱情的共同结局。既渴望爱情有结果,又迫于现实压力而放弃爱情,反映大学生对恋爱结果理想化与现实并存的矛盾心理。只注重恋爱过程、不在意恋爱结果,是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冲突的产物,带有明显的悲观主义色彩。5.恋爱关系不稳定,矛盾、纠纷频发。

盲目恋爱的结果必然是恋爱关系的不稳定,“闪电式恋爱”必然导致“闪电式失恋”。校园恋人常常会因为思想、性格、志向、兴趣不合或一方移情别恋而发生矛盾和纠纷,甚至导致分手。面对恋爱纠纷,大部分大学生能理智对待,92.91%的同学表示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但要查清原因,汲取教训,重新开始。但也有一些学生在恋爱中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投入太多,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一旦恋爱受挫,往往情绪失控。当恋人做出对不起自己的事,8%的人表示可能“采取报复措施”;13%的人表示“当恋人提出分手时会痛苦得难以自拔”。而恰恰是这少部分人群的偏激、不理智,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不稳定因素。当前各大校园频频发生的暴力事件、自杀事件相当一部分都与此有关。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总体上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特征,由传统保守的婚恋观逐渐向开放的婚恋观发展趋势明显。在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婚前性行为、恋爱结果的态度上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和冲突,大学生的婚恋观和婚恋行为迫切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当前高校婚恋观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随着大学生恋爱问题的逐年升温,婚恋观教育已引起相关部门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高度重视。新编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统编教材已将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和树立家庭美德作为专门章节。但教育者受传统思想束缚较深,对大学生婚恋观教育问题认识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显着。1.教育者观念落后。

一方面,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强调学习专业知识和拓展能力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强调将理想信念、政治觉悟、意志品质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忽视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禁止大学生恋爱”的年代。另一方面,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家长和教师羞于与孩子、学生交流婚恋问题。在很多教育者的眼中,恋爱、性与婚姻是很私密的事情,难登大雅之堂。与学生公开讨论婚恋问题,更是有损所谓的师道尊严。所以,在有限的婚恋教育中,教育者往往“犹抱琵琶半遮面”,使婚恋教育流于形式,不能给学生以实质性的指导。对大学生婚恋问题的漠视和忽视,客观上弱化了婚恋观教育的效果。2.婚恋观教育内容滞后。

在现有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材中,婚恋观教育篇幅较少,内容粗略、滞后,缺乏与时俱进的发展与更新;重传统道德原则教育,缺乏恋爱方法、技巧、艺术的教育,忽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有关性的教育在很多高校还是空白。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已发育成熟,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需要了解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使大学生依赖网络、书籍、影视作品获取有限的性知识,片面理解甚至是误解西方的“性解放”和“性自由”思想,导致大学生中庸俗的性自由思想流行和性行为超越社会的认可。3.婚恋观教育形式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两课”教师、辅导员和党政机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灌输式理论教学和主题讲座进行。这种教育形式较适宜于团体性普及教育,比如传授基本的婚恋常识、婚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恋爱道德与婚姻法律责任,但不适合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和个体性的指导。而婚恋问题具有强烈的个体性,每个人碰到的婚恋问题各不相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4.婚恋观教育方法落后。

在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上,现行的教育方法手段单

一、粗糙,预防性教育不足,惩罚性教育有余,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由于婚恋观教育“浅尝辄止”,学生的具体问题、焦点问题得不到解决,使得大学生在处理恋爱问题时,违法违纪行为层出不穷,如为恋爱旷课、私自校外租房同居等。教育者平时对学生的恋爱不管不问,出现问题时往往用严格的校纪校规进行处分,有的学生甚至因此断送学业。

改进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建议与措施

针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的特点和现行婚恋观教育的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使婚恋观教育不仅能促进大学生婚恋道德重塑,更能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实现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1.把握大学生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

处在青年时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日趋成熟,需要与异性交往,追求美好的爱情,符合这个年龄段年轻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必须面对“恋爱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这个事实,培养爱与被爱的能力也是大学生必修的课程。不能因为大学生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恋爱问题有一定的私密性,就主观认为大学生恋爱问题纯属个人私事,教育者没有责任和义务;也不能因为大学生因恋爱问题导致的恶性案例逐年增多,就反对大学生恋爱。过分地宣传恋爱的负面影响,会使部分学生对恋爱产生恐惧感,“谈爱色变”,并且会将这种不良情绪泛化到正常的人际交往中,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的恋爱婚姻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鼓励大学生追求美好的爱情,主动关注大学生的恋爱生活,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婚恋观念和恋爱行为,疏导恋爱矛盾和纠纷,排查安全隐患。2.丰富婚恋观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婚恋观教育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思想,帮助解决问题。将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道德教育融入婚恋观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解读西方的“性解放”与“性自由”思想,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加强恋爱与婚姻统一性教育,培养婚恋责任意识;树立恋爱婚恋道德教育与恋爱艺术教育并重的意识。恋爱、婚姻作为一种人际交往方式,既要受平等、忠诚、尊重、负责等基本道德的约束,又必须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之所以校园恋情会演变成校园暴力,原因在于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婚恋对象、不善于表达爱情、不能理智对待失恋。国外一些大学包括中学对学生的婚恋教育非常细致,小到约会的地点选择、约会时的着装都有指导。这种细致入微、简单实用的恋爱艺术指导值得借鉴。

3.拓展婚恋观教育的渠道,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并重。

要提高教育效果,必须改进婚恋教育形式。大学生婚恋教育应从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加强普及型教育,即普及婚恋常识、婚恋道德、婚恋法律责任,培养健康向上的婚恋观,包括安全、健康、文明教育。这种普及性教育可以以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的形式举行。二是深入开展个性化指导。婚恋问题涉及个人隐私,每个人面临的具体问题各有不同。婚恋教育应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个别同学的特殊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个体化的教育和指导更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需要通过细致入微的管理工作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信息,培养信任感,这样,一旦学生在恋爱关系中出现问题便能主动与教育者沟通、寻求帮助,或由教育者主动出面干预、化解矛盾。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尊重不同性格特征学生的交流、沟通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辟便捷的服务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对学生的困惑及时进行指点与疏导,尤其是要建立恋爱挫折干预机制。因为完善的恋爱挫折干预机制,能帮助学生宣泄、转移不良情绪,减轻痛苦和压力,解除因恋爱而导致的心理危机。

4.开展文体活动,充实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大力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符合大众需要的文娱体育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培养高雅兴趣和爱好,丰富校园生活,转移情感的兴奋点;另一方面,可借助优秀文学作品和经典影视作品的感染力,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人文修养,体验健康、文明、纯洁、崇高的校园爱情。

第三篇:浅谈军人婚恋观

健康幸福的婚姻家庭生活,能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军人亦是如此。有位心理学家分析说:人们在建立家庭前之所以能保持艰苦持续的奋斗,最大的内部潜在动力来源于对能获得理想伴侣的渴望。在现代社会里,年轻人的这种渴望感甚至超过了物质需求。军人作为有血有肉的血肉之躯,也是有理想、有追求,对幸福的婚姻怀有美好憧憬的。生活中再也没有比错误的恋爱和不幸的婚姻更能损毁军人,把他们弄得心绪烦乱,意志颓唐的东西了。一个无时不感到爱情和家庭生活痛苦的军人怎么能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地投入工作、学习和战斗中去呢!为了每个未婚的军人能获得并保持纯洁的爱情,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已婚的能巩固幸福美满的家庭,下面探讨一下军人在婚恋方面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爱情 这个问题,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同一时代,世界观不同的人,回答也各不相同。革命战争年代,许多有志之士把爱情建立在共同革命理想的追求之上,甚至连生命都在所不惜。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斐曾写过这样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看过《刑场上的婚礼》的人,无不为陈铁军、周文雍悲壮的爱情所感动。现代社会里,由于受外来文化及市场经济的冲击,许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偏移,理想信念动摇,爱情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有向利益化、庸俗化发展的趋势。从心理学上来分析,有人讲,爱情是男女间的友谊,再深一点说爱情是友谊、美貌和性三者的结合。生物论者更荒唐地把爱情等同于性,说什么爱情只不过是异性之间寻求配偶的渴望。以上说的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爱情,更不是军人所崇尚的爱情。正确地讲,爱情应是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之上,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于对方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强烈感情。它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它建立在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的基础之上。过去搞恋爱婚姻观教育,是回避物质基础这个字眼的,尤其认为军人不应过分强调物质基础。但客观公正地讲,军人也生活在社会之中,爱情和婚姻不能建立在海市蜃楼里,并且大部分同志都来自农村,面临着家属就业、赡养老人、住房等压力,完全不考虑物质基础是不现实的。比较物质基础而言,爱情更重要的是要以男女双方共同的生活理想作为基础。没有共同生活理想的男女之间,决不会萌发爱情。有了共同的生活理想,彼此才能在心灵上互相吸引。异性的吸引是一切动物的本能,只有心灵的吸引才是人类所独具的美妙纯洁的感情。现代社会中,军人的物质条件并不是很好,可为什么还有许多女孩愿把爱情的绣球抛给军人呢?很大原因源自于影视作品中军人高大形象的宣传和现实生活中军人奉献牺牲精神的表现,源自于对军人的理解。八十年代不是有一句流行语叫“理解万岁”吗,理解就意味着有共同的生活理想。我们生活在大城市,感觉不出军人有多苦,但绝大部分军人,尤其是野战部队,生活还是相当艰苦的。嫁给军人也就意味着牺牲和奉献.2、互爱性。爱情,它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相撞击之后迸发出来的美丽的生命之花。爱情,是相互爱慕,单相思不是爱情。一方利用各种手段利诱、胁迫、强制对方就范,更不是爱情。爱情以互爱为其基本特征,不允许有半点勉强、凑合。

3、专一性和持久性。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和持久的。它不允许一个同时和几个异性发生和保持这种感情,更不允许这种感情随意转移,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真挚、纯洁的爱情体现了人们高尚的内心世界和道德情操,它给人们带来美满、甜蜜、幸福的生活,给人以勇气和力量,增强人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每一个军人,都应追求这种高尚纯真的爱情。

二、恋爱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道德 爱情萌芽于感性阶段。所谓感性阶段就是两人最初的几次接触,对对方仪表、言谈举止等方面的感觉和印象。它还只是对对方外表的、片面的认识,由它引发的感情是很浅薄的。这个时候,离爱情的建立还很远很远。对“一见钟情”这个问题存在两种看法。反对者认为这实在是拿自己的幸福作赌注,在非常严肃的问题上开玩笑。夸张地说在一分钟内获得的爱情,一秒钟内就可以失去。的确,现实生活中很多爱情的悲剧就是以开始时的轻率拉开序幕的。但是,也不能否认这种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坏的第一印象使双方疏远,好的第一印象使双方接近,提供了发展为爱情的可能性。感性阶段继续向前发展,达

到理性阶段,才产生了爱情。所谓理性就是理智的受社会化控制的感情。在理性阶段,人们对自己和对方的思想品德、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进行全面综合分析,达到了比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同时,经过冷静的反复思考,相互以适当的方式向对方表白爱情,如果对方接受了,就开始了共同培育爱情。

第四篇:军人婚恋观浅谈

军人婚恋观浅谈

健康幸福的婚姻家庭生活,能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军人亦是如此。有位心理学家分析说:人们在建立家庭前之所以能保持艰苦持续的奋斗,最大的内部潜在动力来源于对能获得理想伴侣的渴望。在现代社会里,年轻人的这种渴望感甚至超过了物质需求。军人作为有血有肉的血肉之躯,也是有理想、有追求,对幸福的婚姻怀有美好憧憬的。生活中再也没有比错误的恋爱和不幸的婚姻更能损毁军人,把他们弄得心绪烦乱,意志颓唐的东西了。一个无时不感到爱情和家庭生活痛苦的军人怎么能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地投入工作、学习和战斗中去呢!

为了每个未婚的军人能获得并保持纯洁的爱情,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已婚的能巩固幸福美满的家庭,下面探讨一下军人在婚恋方面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爱情

这个问题,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同一时代,世界观不同的人,回答也各不相同。革命战争年代,许多有志之士把爱情建立在共同革命理想的追求之上,甚至连生命都在所不惜。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斐曾写过这样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看过《刑场上的婚礼》的人,无不为陈铁军、周文雍悲壮的爱情所感动。现代社会里,由于受外来文化及市场经济的冲击,许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偏移,理想信念动摇,爱情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有向利益化、庸俗化发展的趋势。从心理学上来分析,有人讲,爱情是男女间的友谊,再深一点说爱情是友谊、美貌和性三者的结合。生物论者更荒唐地把爱情等同于性,说什么爱情只不过是异性之间寻求配偶的渴望。以上说的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爱情,更不是军人所崇尚的爱情。正确地讲,爱情应是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之上,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于对方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强烈感情。它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它建立在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的基础之上。过去搞恋爱婚姻观教育,是回避物质基础这个字眼的,尤其认为军人不应过分强调物质基础。但客观公正地讲,军人也生活在社会之中,爱情和婚姻不能建立在海市蜃楼里,并且大部分同志都来自农村,面临着家属就业、赡养老人、住房等压力,完全不考虑物质基础是不现实的。比较物质基础而言,爱情更重要的是要以男女双方共同的生活理想作为基础。没有共同生活理想的男女之间,决不会萌发爱情。有了共同的生活理想,彼此才能在心灵上互相吸引。异性的吸引是一切动物的本能,只有心灵的吸引才是人类所独具的美妙纯洁的感情。现代社会中,军人的物质条件并不是很好,可为什么还有许多女孩愿把爱情的绣球抛给军人呢?很大原因源自于影视作品中军人高大形象的宣传和现实生活中军人奉献牺牲精神的表现,源自于对军人的理解。八十年代不是有一句流行语叫“理解万岁”吗,理解就意味着有共同的生活理想。我们生活在大城市,感觉不出军人有多苦,但绝大部分军人,尤其是野战部队,生活还是相当艰苦的。嫁给军人也就意味着牺牲和奉献.2、互爱性。爱情,它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相撞击之后迸发出来的美丽的生命之花。爱情,是相互爱慕,单相思不是爱情。一方利用各种手段利诱、胁迫、强制对方就范,更不是爱情。爱情以互爱为其基本特征,不允许有半点勉强、凑合。

3、专一性和持久性。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和持久的。它不允许一个同时和几个异性发生和保持这种感情,更不允许这种感情随意转移,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真挚、纯洁的爱情体现了人们高尚的内心世界和道德情操,它给人们带来美满、甜蜜、幸福的生活,给人以勇气和力量,增强人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每一个军人,都应追求这种高尚纯真的爱情。

二、恋爱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道德

爱情萌芽于感性阶段。所谓感性阶段就是两人最初的几次接触,对对方仪表、言谈举止等方面的感觉和印象。它还只是对对方外表的、片面的认识,由它引发的感情是很浅薄的。这个时候,离爱情的建立还很远很远。对“一见钟情”这个问题存在两种看法。反对者认为这实在是拿自己的幸福作赌注,在非常严肃的问题上开玩笑。夸张地说在一分钟内获得的爱情,一秒钟内就可以失去。的确,现实生活中很多爱情的悲剧就是以开始时的轻率拉开序幕的。但是,也不能否认这种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坏的第一印象使双方疏远,好的第一印象使双方接近,提供了发展为爱情的可能性。

感性阶段继续向前发展,达到理性阶段,才产生了爱情。所谓理性就是理智的受社会化控制的感情。在理性阶段,人们对自己和对方的思想品德、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进行全面综合分析,达到了比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同时,经过冷静的反复思考,相互以适当的方式向对方表白爱情,如果对方接受了,就开始了共同培育爱情。理性阶段必须要注意三件事情。第一,确定自己的爱情方向,制约自己的感情,不与不应该发生恋爱关系的人,如有近亲血缘关系,特殊遗传或精神性疾病,人生态度、气质素养悬殊太大的人发生爱情。第二,定位自己的感情性质。如果对方已经成为自己思念的一部分,出现了“唯他(她)是念”,以致忘我的情形,说明你已经对对方滋生了爱情。第三,考察对方对自己感情的性质。如果通过分析判断,对方对自己的“爱”没有或将不会有反应的话,就应理智的控制,淡化,终止自己对对方的“爱”。同样,如果,发现对方对自己萌发爱情,而自己不能作出回应时,就要以不伤害对方的形式,婉言地谢绝。如果彼此都有爱的回应时,就应该加以珍惜,共同去培育和浇灌它。

从以上可以看出,恋爱不是一个人自我完成的行为,而是与他人、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的社会性活动。其行为也就不能不由有关的道德和原则来调节。军人在恋爱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我认为:

1、要把爱情摆在从属于事业的地位上。诚然,爱情和事业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并且是紧密相联,互为促进的。但作为一个革命军人,首先应把事业摆在第一位,不应把爱情作为生活追求的全部或主要部分,爱情至上主义是不可取的。应把生活的最主要部分放在勤奋学习,刻苦训练,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科学文化水平和军事素养上来。按照事业第一的原则,军人应适当晚恋,集中精力于教育、训练、执勤等工作上。已经确立恋爱关系的人,不要因恋爱而妨碍工作,要用爱情的力量促进工作。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爱情和事业是会发生矛盾的,处理得不好,对两者都会造成影响,处理得好,会使两者相得益彰。建立在事业为重的基础上的爱情,会以其特有的鼓舞力量,激发恋人的事业心、进取心,促进事业和爱情的发展稳固。一个献身事业的人,既使不幸失恋,也会很快从痛苦中奋起,去争取事业上的成功,迟早一定会赢得真正的爱情。

2、选择恋爱对象应把心灵美放在首位。所谓心灵美,主要是指品德高尚,心地善良,上进进取,生活作风严谨、正派等。选择爱人,总要考虑一定的条件,诸如品德气质、性格特点、经济收入、职业性质、兴趣爱好、容貌体态、年龄大小等。这些条件中,人们考虑最多的通常还是容貌和经济这两项。适当考虑这些因素是无可厚非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希望自己的爱人容貌出众,美丽动人?马克思就为燕妮的容貌而感到非常的自豪。谁也都希望自己的爱人有比较好的经济条件,这有利于婚后家庭生活的幸福。但是,如果把容貌和经济条件作为选择恋爱对象的最主要条件,那么这样的爱情就像稻草燃起来的火,燃得急,熄得快,最终带给你的可能是痛苦和悔恨。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选择了当时有“莫斯科第一美人”称誉的贵族小姐娜妲妮娅。结果婚后,娜妲妮娅不仅天天要普希金陪着去赴宴、跳舞,导致普希金事业荒废,债台高筑,她还勾搭了一个沙皇军官做情夫,最终使普希金死于情敌之手。类似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把心灵美放在择偶条件的首位,是由爱情的本质决定的,美丽的容貌不一定有美的灵魂,它会因心灵的庸俗而逊色,并且也会随着时光的流失而消逝。再漂亮的女人,容颜也会衰老,这

是自然法则,谁也无法抗拒。而心灵美、气质的高雅则会使平凡的仪表也焕发出异彩,并且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来越显示其永久魅力。军人的职业特点也决定了应把心灵美作为择偶条件的首位。作为地方女青年,之所以选择军人,也正是因为看中了军人的心灵美这一点。我举个例子,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许多负伤致残的英雄来京作报告,住在西苑宾馆,他们虽然没有了健美的身躯和容貌,但许多女孩还是争先恐后地嫁给英雄们。

3、要遵循自愿选择、坚贞专

一、自重负责的道德原则。恋爱的过程,也是一个恋爱双方互相选择的过程,相互间经过全面、细致的了解,经过谨慎的考虑,如果一方感到另一方不够理想或者双方都感到对方不理想,那么明确表示中断恋爱关系,这是合乎道德的。如果一方明确表示中断关系,另一方仍纠缠不放,硬要对方爱自己,采用不当甚至野蛮粗暴的手段达到占有对方的目的,则是不可取的,甚至是违法的。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男女双方本人应该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自愿选择和忠贞专一也是紧密相联的。通过自愿选择,双方同意并确立了恋爱关系之后,就要求双方对爱情忠贞专一,不允许得陇望蜀,见异思迁、朝秦暮楚。我国汉朝时有这样一首爱情小诗“上邪,我欲与君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就有对爱情忠贞专一的思想。这对后世的婚姻伦理德观念影响很大,妇女把节操看得比天还重,丈夫去世也必须守节不许改嫁。有人说,这是封建主义的糟粕。的确,封建社会只要求女子绝对服从男子,保持贞节,从来不要求男子对女子的爱情始终如一。平民百姓如夫人去世可以续弦,达官显贵则妻妾成群,?

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年军人在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应当成为当代青年的楷模。本文着重在军人恋爱观、婚姻观方面需把握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期望文明、高雅和合乎道德的婚恋观成为军营和社会的一种良好风气和导向。

第五篇:浅论大学生婚恋观

浅论大学生婚恋观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谈恋爱现象渐趋普遍,恋爱问题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婚恋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婚姻价值判断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他们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入手,深入剖析了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教育引导的相应对策及大学生拥有正确婚恋观的途径。

引言: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体现。作为处于新思想最前沿的大学生,我们的婚恋观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

一. 大学生婚恋观的概述和现状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多样性,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金钱至上型。恋爱双方看重的是对方的金钱储备,家庭背景,2、纯情型。双方看中的是自己与对方的真心实意,至于其他方面考虑的不是太多。

3、爱情兼经济型。既有浪漫的爱情又有现实的经济条件做铺垫,可以算是两全其美型。4.、游戏型。双方彼此都抱着玩玩而已的态度。只是从彼此那里找到一种填补空缺的方式。二.研究大学生婚恋观的意义

婚恋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待爱情、婚姻和性等问题的基本态度。当代大学生处于新时代思想阵地的前沿,其婚恋观在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中面临着激烈的价值冲突。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与其心理健康、人格成长及品格培养切切相关,而且预示着中国社会情爱道德的发展态势,因此,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说,它有助于丰富伦理学的研究。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的研究是伦理学中一项尚未深入展开的课题,但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伦理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从伦理学的学科视野,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进行深入与系统地研究,具有独特的视角与价值,可以弥补目前伦理学研究的不足。

从现实意义上说,一方面,它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克服情感上的迷茫和困惑,规范异性之间的交往,培养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婚恋观中价值冲突的现状及其变化态势,反思目前教育体制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建立有效的大学生情爱道德教育体系,制定实施相关的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三.大学生婚恋价值观

1、恋爱动机

1恋爱动机是产生恋爱行为的内部动力,决定了恋爱目标及生活方式的的选择。恋爱动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寻找人生的另一半”,“重要的人生体验”。

2、择偶标准

择偶标准是人们选择婚恋对象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对恋爱,婚姻对象的条件的要求,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说,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时,男生最看重的是对方的气质性格,相貌身材,发展潜力。女生最看中的是发展潜力气质性格,相貌身材。

3、两性观念

近90%的大学生可以接受除发生性行为以外的所有亲密接触方式。同时未婚同居现象越来越普遍,社会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趋向宽容。但性别差异明显,男生比女生更赞同婚前性行为 四.大学生的婚恋观特点

1、恋爱公开化。在大学里,爱情已经不是敏感和不可提起的话题。大学校园里情侣来来往往,构成一道风景线。

2、恋爱的标准多样化。与走向社会的青年男女相比,大学生共中情感本身,而不是金钱,权力,地位等因素,但是以貌取人的观念仍有部分市场。

3、恋爱道德的宽容性。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普遍比较宽容。

4、恋爱悲剧增多。有部分大学生不会处理学业和恋爱的关系,爱情至上,整天忙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厌学、早退、旷课现象增多,甚至造成多门课不及格,不能顺利毕业,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令人痛心。也有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期望值又高,容易冲动。一旦失恋,往往造成伤害对方、自杀、精神分裂、厌恶俗世、破罐破摔等爱情悲剧。

五.大学生婚恋观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有两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后者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产生的需要,在此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心理上的逐渐成熟和自我完善。因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分析。

1.、个人因素。随着生理的成熟,对异性交往的愿望和要求变得更加强烈。

2、社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思想多元化是传统婚恋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观,人生观都不稳定的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变化的影响,容易把眼光放在金钱上。

3、教育因素。多数高校对大学生恋爱问题采取回避态度。

综上所述,当代青年婚恋观总体上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特征,由传统保守的婚恋观逐渐向开放的婚恋观发展趋势明显。在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婚前性行为、恋爱结果的态度上存在着矛盾和冲突,青年的婚恋观和婚恋行为迫切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二、大学生恋爱中不良倾向带来的消极影响

1、破坏了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基础。著名作家雨果说,人生有两次出生,头一次是在开始生活的那一天,第二次则是在萌发爱情的那一天。可见,爱情是一种多么崇高的感情,两情相悦,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美好的爱情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任何功利主义的私念都是对这种美好感情的亵渎,也破坏了恋爱者获得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基础。建立在“实用”主义基础之上的“功利性”爱情是不会牢固和长久的,任何风吹草动和人生突来的变故都会使之顷刻间崩塌。而且,恋爱观其实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折射,恋爱中的投机取巧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2、经济压力沉重,违法违纪现象增多。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还是纯消费者,学杂费、日常花销主要靠父母、家庭供给。但虚荣的“攀比”心理让很多大学生恋爱者花钱如流水,逢年过节礼物不能少还要上档次,平常聚会吃饭不能寒碜要翻花样,自己的女(男)朋友绝对不能比别人寒酸要时尚,而这些都需要“钱”来支撑。恋爱带来的沉重经济压力让“攀比”者不堪重负,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进行偷窃和诈骗。同时,校园中因恋爱争风吃醋而打架斗殴更是屡见不鲜。违法违纪现象的增多严重败坏了校风校纪,也给当事人造成了终生遗憾,因之被警告处分、勒令退学甚至绳之以法,“十年寒窗苦读”一朝化为乌有。

3、引发心理问题。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2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经历逆境与磨难比较少,心理虽然正快速趋于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十分有限。恋爱中一旦感情受挫,自尊心和自信心将受到沉重打击,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郁郁寡欢、意志消沉或陷入纠缠与报复之中不能自拔,有的甚至看破红尘而轻生。

4、恋爱道德意识和法纪意识淡薄。校园垃圾里随处可见的安全套、大学生在校外非法租房子同居、有的女生因怀孕而被“勒令退学”,更多的大学生对“性”的轻视和错误认识,损害了爱情的尊严和圣洁,污染了校园文化环境,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身心健康正常发展。

三、加强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正确引导

1、积极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教育大学生增强恋爱的道德责任感。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使大学生谈恋爱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作为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的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清醒认识和积极正视这一问题,并加以科学地教育和引导。要一改往日放任自流、“出了问题才处理”的被动工作局面,变被动解决为主动预防,可利用课堂教育或邀请恋爱、婚姻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组织同学们就恋爱问题展开专题讨论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慎重选择恋爱时机,以纯洁的动机、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为审慎对待自己的爱情,用学业的目标去引导爱情的航向。要让大学生们明了任何从功利思想出发,把物质条件放在第一位,希望从恋爱中获得“靠山”,为日后就业和发展创造条件的行为,都是缺乏恋爱道德责任感的表现。

2、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改变心理咨询工作坐等来访、流于形式的被动,积极主动地深入大学生之中,可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发放宣传手册、开辟宣传专栏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恋爱心理方面的咨询机会和条件,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疏导大学生恋爱中的一些不良倾向和有害心理,倡导健康文明的恋爱方式和行为。

3、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性”、理智地对待“性”。“谈性色变”的时代已经过去,与其提心吊胆害怕出问题,还不如换个角度主动出击、积极预防问题的出现。学校可通过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把性知识、性道德、性法规结合起来,对大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让大学生们了解两性性生理、性心理的差异,纠正大学生们在恋爱与性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认识,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预支性行为”对双方、对学校及社会造成的危害性,学会自爱也学会爱人。

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当今大学校园里一个不可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而大学生恋爱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及带来的消极影响更是不容忽视。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对此必须要给予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并加以正面教育与积极引导。认知如镜,照之则明;情感如水,导之则畅;理念如山,立之则稳。只有直面大学生的恋爱问题,正确加以引导,让没有涉足爱情的大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业,已经拥有爱情的大学生把恋爱变成学习的动力,才能让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们妥善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爱情与友谊、爱情与婚姻的相互关系,理智而健康地对待爱情和自己的未来。

下载论张爱玲《传奇》中的婚恋观(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张爱玲《传奇》中的婚恋观(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社会管理学院 社会工作091班 小组成员:苟博文(08)刘永斌(15)目录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01 二、调查方法及过程„„„„„„„„„„„„„02 三、分析......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定稿)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1. 基本倾向分析 女生恋爱态度 1614121086420人数接受不接受无意见 男生恋爱态度 20151050接受不接受无意见人数 2. 对大学结婚认可程度 女生对大学......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婚恋观调研报告 一、调查方案 1、调查背景:大学生作为一个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期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的集体。在生活中,追求更多的感情、享受着亲情、友情和爱情。而在......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关于安徽大学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摘要】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黄金年龄段,生理的发育及心理的日趋成熟,使得他们或多或少产生了谈恋爱的冲动。为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以......

    婚恋观的演讲稿

    给教导员写的关于大学生婚恋观的演讲稿 一、目的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上这次课,主要是和大家探讨一下大学生的婚恋观问题。 二十年前,校园里谈恋爱的现象还很鲜见,当时大学......

    大学生婚恋观论文

    大 学 生 的 婚 恋 观 婚恋,你了解多少? ——论大学生婚恋观 摘要: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睡衣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

    关于80后婚恋观调查报告

    关于80后婚恋观调查报告 几年前,80后还被年长的诟病为“小皇帝”、“小公主”,拥有独生子女自私、任性、不合群等缺点。时光荏苒,现在80后已经全部成年,朝着30岁雄赳赳、气昂昂......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5篇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1 实践主题:关于当代青年婚恋观的调查研究实践时间:20xx年7月7日—8月15日实践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裕翔街河北科技大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