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婚恋观问题初探(范文)

时间:2019-05-13 15:5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年婚恋观问题初探(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年婚恋观问题初探(范文)》。

第一篇:青年婚恋观问题初探(范文)

青年婚恋观问题初探

李泽宇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2011级

(一)班

摘要:婚恋观长久以来都是一个为人们所关心和热议的话题,而青年人的婚恋观更因青年自我意识极大增强但情绪与行为却复杂多变这个特点而备受关注。本论文将以中国青年婚恋观为中心,从70年代至今我国青年婚恋观的特点及变化,影响当今青年婚恋观变化的内外因素,以及如何解决当前在中国青年婚恋观中所出现的问题这三点作出探讨和研究。以期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并使这种观念能与社会经济发展,家庭伦理道德相适应,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青年问题;婚恋观;家庭伦理道德

引言:婚恋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它是一种关系与感情的行为体现,是家庭构建的基础因素。婚恋观其本身受不同的社会因素影响因此也呈现出不同的差异。(1)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社会转型期,一场社会巨变也使得婚恋观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现如今,裸婚,试婚等多种婚恋行为层出不穷,青年婚恋观问题也不断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青年正是每个人的人生生涯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恋爱与婚姻也是所有青年都必须面对的事情。然而如何在这一关键时期把握好正确的婚恋观,如何提高自己在婚恋问题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实际应对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更显得尤为重要。希望本论文能够对当今中国存在的青年婚恋观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1.各个时期我国青年婚恋观变化的特点及变化

1.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末青年婚恋观的特点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余伤还未消除,十年文革又使中国经济,科技与教育事业急转直下,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升,在有些地区甚至还出现了倒退现象。那个时候的人们只要吃饱穿暖便是一种莫大的幸福,青年的婚恋观是朴实的,简单的,只要管保管暖便是幸福。若是谁拥有了婚礼“百元四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那可真是羡煞众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改革开放,中国真正开始打开了国门,与世界融为一体。合作带来双赢,与国外先进科技成果和优秀管理经验的接触,使国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婚礼的四大件已经由“百元”变成了“千元”。与此同时,国外的一些崭新的生活方式也使人们大开眼界,一些青年们学会了向外国人一样出去郊游,和恋人看几场午夜电影,恋爱中男女相处方式与途径的变化使婚恋观也发生了改变。那个时候的婚恋观,有一些懵懵懂懂的小情趣,在野外看看美丽的风景,就是幸福;和恋人看一场电影,就是幸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目标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吃饱穿暖,彩电,冰箱,DVD,摩托车成为了更高一级的“婚礼四大件”。但值得人们注意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渗透到我国的生活方式与家庭婚姻观念已经逐渐根植到人们的心中,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东西方两种迥异文化的巨大碰撞使得青年的婚恋观复杂起来,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青年们的婚恋观开始不再与家庭伦理道德作为底线,而是开始将经济利益作为第一择偶标准。但是正如在《青年学》中所了解到的——青年的情绪与行为有两极性。青年一方面在内心里抵触这种掺杂着过多物欲的价值观,一方面又被它自身带来的巨大利益所吸引着。在那个时候的影视作品中,最经典的一句便是“抓住幸福比忍受痛苦更需要勇气。”这一句话便将当时的青年对婚恋观的挣扎与矛盾体现得淋漓尽致。九十年代的到20世纪末的青年婚恋观,时而简单,时而复

杂。在这个年代,自私和无私不断斗争,蒙昧与成熟又相互抗衡。

1.2 二十一世纪至今的青年婚恋观的特点

新世纪必定有一个新气象,对于刚刚迈入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来说,已经经历了各种物质

与精神上的洗礼,青年对高速运作的生活已经变得习以为常。与其说是习以为常,还不如说

是变得麻木,城市化给这群刚步入社会的群体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水平的急速提高,另一方

面也给青年们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就业的严峻形势,不断攀升的房价,青年已被西方“自

由恋爱”内化的思想与中国式家长传统婚恋观的对抗都使得青年变得无所适从。新世纪也孕

育出了婚礼“四子”:房子,车子,票子,才子。可是试问当今的青年,能拥有这四子的又

有几个呢?

总体来说,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婚恋观,更加趋向于西方的婚恋观。

2.当今青年婚恋观变化的内外因素

正如哲学家所说:事物的一切运动与变化都是由于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互相作用于本体

而产生。青年婚恋观的变化亦是如此。下面将对影响青年婚恋观的内因与外因进行深入的探

讨。

2.1影响青年婚恋观变化的内部因素:青年本质的特殊性

青年除了具有人类的一般本质属性以外,又因为其年龄和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呈现出了他

与众不同的特殊本质。

2.1.1急剧变化的自然性

青年处在人一生中最特殊的年龄阶段,这时的青年在生理特征上显示出了他们在身体形

态,体内机能等方面的最好状态。伴随着旺盛的生理机能状态,青年的心理变化更是天翻地

覆,他们的大脑发育与灵敏程度达到最高,自我意识萌发并趋于强烈,为弘扬自我常常孜孜

以求,乐此不疲。当遇到现代生活的压力时,他们无处诉求,情感的两极性与复杂性让他们的心理波动更加强烈,处事莽撞且有离轨的特点。为了缓解自身压力,一些青年开始追求冒

险型的结婚与恋爱模式。一种是拒绝结婚,而是以不断频繁的性生活来缓解自己精神上的压

力;另一种就是不对婚姻负责,外遇与“外包二奶”频频出现,婚姻少了六,七十年代的铮

铮誓言,“闪婚”也让“闪离”成为了副加物。

2.1.2日趋成熟的社会性

青年正处于“断乳期”,来自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无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从历史进程角度来看,他们是社会变迁过程的催化剂;然而从社会对青年的影响来看,他们

却经常由于社会变迁而遭受痛苦。社会对青年实施教化和青年接受社会化的陶冶与教化,青

年各具个性的生理与心理机制被固定下来,成为内在的东西。青年在希望保留自己原有价值

观念,生活方式的同时,由于自己身处社会环境的大范围的制约,他们便努力寻找社会需求

和保持个性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学习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应对自身变化和社会期待变

化,努力强化自己的成人角色。愿景是好的,但是不可否认社会带给我们的氛围,需求有时

会偏离正常的轨道,青年这时由于急切地想得到自身与社会的完美结合,在婚恋观上便会出

现无法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目标。虽然已经受到西方自由婚恋观的很大影响,但是西方社会的拜金主义仍然使得绝大多数的青年要求婚姻必须建立在很好的物质基础上,但是与此同时

是,精神上的爱情与坚守也就变得不再重要。《非诚勿扰》上嘉宾马诺的一句“我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便是最生动现实的写照。【1】

2.1.3逐步完善的实践性

青年身上具有的实践性使得青年由一个生物人逐渐改造成了具有社会性的人。青年社会化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实践过程,其宗旨是把满足和发展需要变成现实,把追求未来变成今天的生命活动。在青年婚恋观上,也逐渐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婚恋途径.(1)闪婚。“闪婚”指的是两人在短暂的相识后,未经过一定时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而确立婚姻关系的一种快速的婚姻形式。顾名思义,就是闪电式的结婚。按媒体的描述就是“他们几秒钟可以爱上一个人,几分钟就能谈完一场恋爱,数小时内可以决定终身大事,一周便能踏上红地毯。”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是普通人有闪婚行为,明星也有闪婚者。例如,歌手刘欢认识妻子卢璐9天便向她求婚;陈建斌与蒋勤勤也是闪婚一族。仔细观察,闪婚最根本原因是由于婚姻性质的改变已经由以前两户的仔细遴选变成了只要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便可成婚的现状,闪婚面对的是快结快离,当然在不同的人身上好坏结果也就不一致。

(2)裸婚。裸婚”是指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甚至没有婚戒而直接领证结婚的一种简朴的结婚方式,是2008年兴起的网络新词汇。由于现代生活带给青年们的压力逐渐增大,青年在实践自己的婚恋观时,更多的趋向于裸婚这种带有“自由”和“独立”色彩的婚姻结合方式。电视剧《裸婚时代》的热播,体现了80后对裸婚的追捧,也体现了这阶段的青年群体对婚礼重视程度的减弱,因而裸婚也就成为了当下最流行的结婚方式。

(3)试婚。试婚,顾名思义就是实验婚姻,它不是正式的婚姻,只是男女双方在正式步入婚姻殿堂前的一次实验。【2】在青年婚恋观的实践中,一些青年因为不想对婚姻付出责任或是害怕婚姻带来的责任过大自己无法承受,所以他们选择了先同居,后结婚的缔结方式。这种婚恋观的实践方法,在儒家学者看来是最不能被他们所接受的,因为它打破了婚姻的严肃性。但是我们应该从中看到的是任何主观能动性都是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的,青年试婚现象也折射出了社会要求青年负的责过于沉重,以致在婚恋观中也出现了逃避责任的现象。

2.2影响青年婚恋观变化的外部因素。

2.2.1西方婚恋观的影响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自由婚恋观便不断传入我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由婚恋被人们所普遍认同。中国青年受此影响,也不再遵循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门当户对,而是只要异性之间有相同的兴趣爱好,能够产生吸引力,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念,就可以结婚并组建自己的家庭。“裸婚”就是对这一现象最好的解释之一。当然,西方婚恋观中也存在着对财产的重视。我国现在婚前的财产公证就是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传进来的,西方人在婚恋观中对婚姻很重视,他们认为只要结婚就要对彼此负起责任,所以很多西方人宁愿在不结婚来维持同居或恋人关系,也不愿意背上婚姻这个沉重的负担。再加上中国婚姻关系中只要男女双方一旦确立婚姻关系,便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牵扯到两个家庭的日常开销和经济水平的均衡,这使得西方婚恋观中逃避婚姻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2.2.2物质生活过快提高给青年带来的心理压力

都说物质是精神的基础,但是在中国,伴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拜金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不断泛滥,中国青年在面对婚恋观时难以获得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来做出一个正确的观念选择。在婚恋观中,两类棘手的问题被提出来:一是一些青年迫于家中父母和工作环境的压力,选择逃避婚姻给他们带来的更大的压力;二是一些青年物欲化过为严重,面对婚姻与爱情,他们所选择的都是建立在金钱与权利利益上的,以致于精神层面萎靡不堪,家庭伦理道德早已变成一纸空文。2003年河北沧州一对青年夫妻因为无法承担婚后抚养孩子的生活费用,妻子瞒着丈夫把他们的亲生儿子扔到了垃圾堆里,最后婴儿因抢救无效死亡。青年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上,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都不是很强,所以他们常常会因为想要偷吃禁果而草率结婚,承担了责任后又感觉不堪重负,所以往往会走向背叛亲情,伦理道德的不归路。无数案例向我们证明:青年在面对巨大的压力面前,只有两种选择:一是逃避压力,二是在压力中堕落。

3.解决中国青年婚恋观问题的方法探究。

通过以上对青年婚恋观特点变化以及影响青年荤两变化的内外因素的探究,要想找出解决当代青年婚恋观问题的方法,也必须从以上方面追本溯源,对症下药,找出最优的解决办法。

3.1加强青年对婚姻关系建立的责任意识

青年之所以出现逃婚,试婚,闪婚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对婚姻关系建立起来之后婚姻关系建立双方应该对自己及他人负起的责任认识不够深刻。这就需要家庭从小给孩子灌输一种勇于承担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的树立一方面可以使青年在恋爱与婚姻选择的过程中更加慎重,以免以后追悔莫及;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青年在面对婚恋过程中随产生的突发问题时,可以勇敢面对所有并不乐观的事态,然后用责任带来的压力作为自己解决与配偶之间问题的动力。无论社会怎样做出努力,只有青年自身真正认识到了自己在婚姻关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才会在青年心中形成一种自发的内动力,才是解决青年婚恋观问题的根本方法。

3.2社会采取措施减少带给青年带来的压力

在中国传统的婚恋观中,婚姻一直是头等大事。因为一场婚姻关系牵扯到的是两个家庭的兴衰荣辱。纵然时过境迁,我们已经到了21世纪,很多观念亦已不再那么迂腐陈旧,但是所有人都无法否认,我们仍然被中国社会的“家庭”而牢牢束缚着。正如马克思婚恋观中所提到的:“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心中形成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真正的人生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3】两个人的结合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才可以成立,然而当代中国青年在拥有自己所必须的物质基础上,却走得步履维艰。这就需要国家或是政府制定出台一些规则,例如帮助符合一定条件的即婚青年提供住房或是替他生活方面的补助,为他们免去婚后的一些后顾之忧。避免因压力过大而造成的问题再次发生。

3.3加强青年对婚恋观中家庭道德伦理底线的教育

当代青年在面对恋爱与婚姻问题上,常常是冲动的,缺乏理性的。由于生活带来的压力,当青年觉得力不从心时,便会寻求一个物质条件足够好的伴侣来帮助自己达成自己的目的,缓解自己的压力。在这一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要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采取错误的方式和途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社会应当为青年提供一个健康的道德氛围,即无论什么样的婚姻选择,都不应该以牺牲最高尚的伦理道德标准为代价,更不能失去人类最宝贵的家庭伦理道德底线。当物质的欲望不再牢牢的控制青年的婚恋选择时,未来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婚姻才会不再掺杂太多物质化的肮脏之物,和谐社会的创建才会更进一步。

结语:有发展就有阻碍发展的事物,这是不可否认的规律。在青年婚恋观的道路上,我们有过飞跃,但是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并找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对症下药,找出最佳解决方法。青年婚恋观作为整个社会的组成基础的一部分,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至关重要。希望通过本次论文中对青年婚恋观问题的初步探究,为解决婚恋观问题出谋划策,也希望未来中国社会的青年婚恋观会在各方的不断努力下,不断进步,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① 李文静.现代女性婚恋观.【J】商业文化,2011(3):78-80.② 周宁.妇联调查国人婚恋观:七成女性称男方有房才嫁.【J】农业知识:百姓新生活,2011

(2):11-12

参考文献:

【1】:黄蓉生.青年学研究【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07

【2】:馥梅.试婚【M】.湖南:长江出版社,2011

【3】:徐伟新.人文丛刊:第四辑【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

第二篇:婚恋观问题及原因

婚恋观定义: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客观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心中形成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真正终生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具体的说包含以下几个意思:爱情以一定客观物质为基础;理想是爱情的社会内容;男女平等;具有排他性、热烈性、持久性的特点。

当代婚恋观存在问题:早恋、物质化严重、剩男剩女现象、蜗居裸婚现象、剩男问题被忽视。

一、早恋:俗称牛犊恋,指青春期之前出现恋情的恋爱。早恋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现象。原因分析:

1.青少年发育早熟。北京市于1963年--1964调查,女生月经初期平均14.5岁,而八十年代部分地区调查,则提前到平均13岁多一点,最早的仅9岁。

有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目前初中一年级女生中月经已来的占57.4%,初中二年级男生59.3%的已有遗精现象。这些变化,意味着相当多的学生性早熟,这就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产生对异性的爱慕和追求,也就成为出现早恋现象的原因之一。

2.性教育残缺和滞后。我国由于长期受封建观念的束缚,不少人认为,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使他们懂得了性知识,就会助长他们的性尝试。为了保持青少年的纯洁性,便杜绝他们对性知识的任何接触。有些学校尽管进行这一方面的教育,但往往遮遮掩掩。在家庭教育中往往把性行为说成是低级下流的事,见不得人的活动,或闭口不谈。由于这种禁锢,青少年对自己身体的第一性征与副性征的发展变化不了解来龙去脉及科学卫生的处理办法。越是得不到正确的科学的解释,越是觉得神秘,在这种特殊心理驱使下,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会引发男女学生“早恋”的心理。

3.社会上不健康文化的影响。社会、生活环境中男女青年亲昵的举动随时随处可见,影视文化中对爱情的描写,“黄色”录像、书籍的秘密流传以及同学之间对异性的谈论,使个别学生接受了错误的性知识和恋爱观。他们带着好奇心理想体验一下与异性交往的感受。一旦有了反馈信息,又会增加感情因素,助长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从而陷入“早恋”的游涡。即使得不到应有的反馈,也不会降低这方面的好奇心与仿效性。由于认识水平有限,很少考虑后果,往往一触即发,不能自止。

4.家庭因素。对于大部分出现“早恋”现象的学生,一般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有的是个体户,家中忙于生意,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是父母离异,孩子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温暖和教育;还有的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给孩子造成极坏的影响。由于这一时期的学生独立意识的增强,有些困惑不解的心理生理问题无法向父母请教,此时极希望能有一个理解自己、安慰自己、能与之倾心交谈的知心朋友,这时男性的果敢、刚毅与女性的温柔、细腻的互补性使异性同学成为充当这一角色的理想对象。随着感情的交流,以友谊为开始的异性朋友会逐步发展为“早恋”。

解决方案:

1.转变陈旧观念,大胆地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教师应明确性是一门科学,不能谈性色变,使学生通过正常的渠道对自身的生理、心理现象有科学系统的了解。开设《健康教育》课,由教师讲授并配合录像、挂图等形式,给学生讲解性器官的构成,青春期男女发育特点及性道德知识,帮助学生拨开心头迷雾,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增强性保护意识和对不健康思想的免疫力,为他们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积极引导男女学生正常交往。中学期间,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易朝两方面发展,教育者要善于引导,注意男女生之间的团结、友谊。支持和鼓励他们之间广泛正常的接触,教育他们破除封建的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同时还得教育学生男女有别,在交往中应保持一定距离,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就是要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如组织演讲比赛、主题班会、参观参加公益活动等,增大男女生交往的“透明度”,在活动中建立起纯真的同学友谊,扭转因活动少造成的兴趣偏移。同时利用异性效应在许多方面使他们得到有益互补,促进心理的成熟。

3.加强心理咨询,建立咨询室,针对部分学生内心困惑不解和不知所措的问题,采用书信或面谈的形式,使学生获取正确答案,卸下包袱,以全新心境,对待所遇到的问题。

4.告诫学生“早恋”造成的后果。由于中学生心理的不成熟以及性格志趣等因素的不确定性,“早恋”结果往往以失败而告终。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精力用于谈情说爱,荒废了学业,那是本末倒置。在晓以利害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冷静、理智地分析“早恋”的后果及影响,本着既为自己的将来又对对方负责的态度,及时结束不合时宜的感情交往。

5.取得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校内适当开展集体教育,引导学生探索人生的价值意义,树立崇高理想。校外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通过家长、辅导员、居委会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这样效果往往比较显著和巩固,不易出现反复或暗中来往的情况。但这种方式也要因家长的文化素质、教育能力而有所区别,以免给学生造成较重的思想负担或产生自卑的心理,影响身心的健康。

6.加强法制教育。对于个别自我控制能力差,意志薄弱,缺乏道德观念,在“早恋”过程中发生越轨行为的学生,要结合法制教育,对其给予严厉批评。情节严重的还应做出严肃处理,以教育其他学生,加强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理智地尽快地终止这种误入歧途的早恋。

二、婚恋观物质化严重:

原因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的婚恋观念也逐渐功利化,由于社会道德水平的滑坡及主流价值观的不够成熟,使弱式性别群体——女性的婚恋观越来越物质化,从而为某些鼓吹婚恋功利主义的所谓专家提供生存的土壤。

女性本位主义让男性为女性的某些不合理要求白白埋单,甚至是两个没有恋爱关系的两性之间也会发生这种可笑的行为,比如外出游玩或吃饭等,男性不知何故地要为非亲非故的女性朋友们埋单,费解的是,如果男性没有这么做,他就会受到嘲笑,但追根溯源起来,一个男性不为非亲非故的女性朋友埋单,却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因为这体现了人格上的平等。近年来,婚姻类问题关注度比较高的词:“小三”、“拜金女”、“富二代”、“凤凰男”、“三子—房子、车子、票子”等,还有马珞那句惊世之语“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远坐在自行车上笑”无一不透露出目前婚恋观的严重程度。

解决方案:

三、“剩男剩女” VS “蜗居裸婚”:

在一个工业化日渐繁荣、城市化急剧变迁的时代里,单身者尤其是女性获得了经济、知识以及各项社会权利的大跃进,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家庭之间的依附关系日渐疏离。这是单身的资格。这是一个过剩的时代。滞销的商品被剩下了,在婚姻情感上滞销的那部分人也被剩下了。现今社会上的优质剩女越来越多,因为自身条件不错,更具有独立自强的性格和能力,所以她们宁愿被剩下,也不愿意将就凑合。这种剩男剩女现象折射出现代人更自我、更物质的婚恋观。她认为,这与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独立自主观念渐强有关。尤其是以80后90后为主的单身一族,这些个性鲜明的“独一代”更关注自我、崇尚自由,所以如果对方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他们宁愿被剩下,也不愿蜗居或裸婚。

《蜗居》算是09年最震撼每个都市无房族心灵的电视剧,因为它最真实的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与困惑:“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望着不断上涨的房价,每年的辛苦工作也许也换不来一平米的搁脚地。没有房,没有车,那还结婚吗?除了“蜗居”之外,“裸婚”一词也成为09年热门词汇。如果我们买不起房,难道我们就没有资格拥有爱情与婚姻吗?“裸婚”的孕育而出,实属必然。裸婚”其实是指“没房、没车、没钻戒、没婚纱、没存款”等诸多“无”的婚姻,其中“没房”最关键。,“裸婚”在西方国家,乃至很多亚洲国家,早已是个正常的现象,两人相爱自然可以结婚在一起,没有房子、车子、婚纱、存款等都不重要。如果有感情,双方一起努力奋斗也未尝不是走向幸福生活的途径。即使是“蜗居”似的的辛苦生活,有甜蜜的爱情,哪怕胃疼的时候,知道家里一定有人为自己备好了斯达舒,熬好了热腾腾的暖胃汤,这种幸福也就很满溢了。夫妻双方一起打拼生活,这样的爱情与婚姻才更能经得起风雨来袭。

他们都追求真爱至上,只不过前者选择显得更加理性,他们将物质条件纳入完美爱情的必要条件之一,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这是张爱玲被奉为经典的一句名言。孤独守侯的岁月里,它给予了“剩男剩女”们最温暖的慰藉。;而后者更为大胆,他们愿意为了爱情挑战当今社会的种种物质限制。

另外,部分剩男剩女产生的原因是:学业事业耽搁:功成名就时才找缘分,四、剩男的悲剧:

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有分析认为,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沉”,其结果不仅是产生大量“男光棍”,更在于其畸形发展所导致的恶果将主要由贫困人口来承担。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同龄适婚女性短缺,男性就会向低年龄女性中择偶,挤压到一定程度,就要向别的地区发展,城里哥找乡下妹,富裕地区的男性找欠发达地区的女性,“婚姻剩余男性”最后沉积在低收入的贫困阶层。

婚姻挤压

人口比例失衡首先带来的是婚姻挤压问题。再过15到20年,一部分大龄男青年由于找不到对象,只能到下一年龄段的女青年中找。如此循环下去,“老夫少妻”将不再是个别现象。

80后光棍男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房子,这个牵动着中国社会敏感神经的话题,也被都市男女称为绊倒无数英雄好汉的最后一道“婚坎儿”。从《蜗居》到《裸婚时代》,反映都市婚恋压力的影视剧不断受到热捧,也从侧面折射出都市年轻人在权重爱情与房子时的挣扎心理。因为房子不敢恋爱,因为房子恋人分手,因为房子夫妻离婚,在城市,房子让一些人长期当着“光棍”,同时也让一些已经“脱光”的人无奈回归。从“男强女弱”传统家庭观念入手。这种解释先将人们按个人综合条件的高低依次分为ABCD四个层面,于是A男选择B女,B男选择C女,C男选择D女,那么剩下了D男和A女,便成了当今的“剩男、剩女”。这种现象也被网友调侃为“旱的能旱死,涝的能涝死”。从个人条件来看,此解释还推导出社会中的“剩女”多是因为条件优越而选择性的剩下,而众多“剩男”才真正面临着婚恋压力。

赵格羽对中新网生活频道表示,这种剩男剩女现象折射出现代人更自我、更物质的婚恋观。她认为,这与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独立自主观念渐强有关。尤其是以80后90后为主的单身一族,这些个性鲜明的“独一代”更关注自我、崇尚自由,所以如果对方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他们宁愿被剩下,也不愿蜗居或裸婚。

第三篇:当代青年的婚恋观

浅谈当代社会的青年婚恋观

内容摘要: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传统是社会生活以家庭为核心,“家和则万事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人们思想观念、利益需求、行为方式的多元化,折射出价值观变化和社会变迁给传统的恋爱婚姻、家庭社会带来了挑战,婚姻家庭领域和道德观念领域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婚恋观、一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滋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扩散和蔓延,成为家庭不稳定的隐患和社会不和谐的音符。

关键字: 婚恋现状、产生原因、正确的婚恋观

一、当代青年婚恋观现状分析

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恋爱、婚姻行为的价值取向,对青年的择偶行为、婚姻生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与幸福。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和婚恋行为呈现以下特点:

1、都市青年择偶标准更加务实且物质化

择偶标准是择偶的条件和依据,直接关系到恋爱婚姻的成败。“50年代选英雄,60年代找贫农,70年代奔军营,80年代求高知,如今看好阿堵物。”这句老百姓口中的顺口溜从某种程度上相对吻合地反映出人们择偶标准的时代变迁。

近几年,随着经济环境的震荡起伏,国人的择偶标准更趋理性务实。《2007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希看找个人分担经济压力”的只占2%,国人择偶观还相对感性。2008年下半年经济形势的逆转,对中国人的择偶标准产生了强烈冲击,近70%的人开始以为“门当户对”是婚姻首要考虑的题目,74%的女性不接受“女高男低“,41%的女性以为择偶对象必须有房,择偶观开始挂钩于物质经济,屋子、存款同性格、人品并驾齐驱。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与百度网络联合发布的《2010中国青年网民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愿意嫁给“富二代”的女生最多,占59.2%,其理由是可少奋斗很多年。

尽管当代青年在理论上仍然接受“爱情基础”的观点,但在实际择偶中日趋物质化、功利化也是不争的事实。适度的务实可以矫正盲目的爱情,但过度的务实,却让当代青年给自己贴上了“拜金女”“剩男”“剩女”的标签。

2、对婚姻的期望高

未婚青年对未来婚姻普遍呈现乐观心态。据有关调查反映,从心理认知、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三个方面来看,93%青年朋友们对未来婚姻的态度是乐观的,认为通过双方的努力,有信心使自己的婚姻幸福,愿意为营造幸福的婚姻付出真诚的感情;99%的青年朋友相信爱情是维系婚姻的重要条件。

3、社会压力加剧婚姻态度呈现多种衍生形态

当代青年对婚姻既抱有浪漫的想象,也持以实用主义的态度。他们更愿意将婚姻看成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在追求超前、新鲜生活方式的同时,反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理念。

当代青年以为,走进婚姻、组建家庭,最重要的是满足情感上、心理上的寄托与需要,从而共享人生之乐与幸福。他们愿意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感情需要等选择婚姻生活,于是社会上衍生出多种婚姻形态。据了解,现在试婚、闪婚、急婚、***婚、隐婚、“周末夫妻”等婚恋形态,已被当代青年接受与认同。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公众对以下几种新型婚姻形式的接受度分别为:网婚为48.18%;隐婚为52.15%;闪婚为34.11%;不婚为62.17%。

4、性观念从封闭走向开放,对性越轨行为宽容度增加

当今社会,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外文化的激烈碰撞,人们的价值体系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性刺激因素增多,性观念也受到了冲击。现代未婚女性不再谈“性”色变,性开放的程度从表层趋向深层:从对性知识的开放,对性行为态度的开放到婚前婚外性行为发生率的居高不下,性观念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变化之一,性和生育相对分离,与男女的爱恋和情感结合在一起,追求性快乐和性欢愉,成为现代性观念的主要特征;变化之二,是女青年的贞操观念的日渐淡薄,对婚前与婚外性关系日趋宽容,性不仅与生育相分离,也开始和婚姻家庭,爱情相分离。

综上所述,当代青年婚恋观总体上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特征,由传统保守的婚恋观逐渐向开放的婚恋观发展趋势明显。在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婚前性行为、恋爱结果的态度上存在着矛盾和冲突,青年的婚恋观和婚恋行为迫切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二、当代青年婚恋观巨变的原因

1、中西文化的日益频繁碰撞,尤其是网络带来的多元化、反主流的价值观念,对当代青年人的观念造就了巨大冲击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贬低和压抑男女之情,“存天理,灭人欲”。改革开放为西方现代思潮的涌进提供了快速通道,与传统的中国文化摩擦碰撞,让国人禁锢的性观念步进开放,未婚同居“常态化”,离婚率攀升,“小三”防不胜防。西方夸大性自由与性解放,以为人类的性欲是一种自然的本能欲看,不应当压抑,婚姻则是满足人们对性的需要,婚姻的延续或变更由当事人意愿而定。正如学者孙抱弥所说:“当代青年对于婚姻中爱的关切明显进步,对于传统的婚姻伦理观念,特别是对于以往多数人在实际生活中默认的有性无爱乃至无性无爱的婚姻,越来越多的城乡青年持否定态度。”此外,在西方享乐主义的推波助澜下,很多人对待性只是欢乐与享受,而没有了责任感。

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呼吁学校、家庭、社会重视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而同时被指责最多确当属媒体。不论是好莱坞***、台湾偶像剧、日韩偶像剧还是国产剧集电视电影,永恒不变的素材都是言情,传媒文化几乎到了无性不成书、无爱不成戏的地步,并且色情暴力的标准越来越露骨。加之社会不良群体的示范效应,青年人更多地把同异***往、婚恋视为“学习”、选择和寻求“欢快”的过程,其婚恋观念、婚恋行为的取向、性驱动力有时就冲破了理智的防线。

2、经济体制转型,解构了传统的社会互动结构,给人们的意识、理念体系带来全面影响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是一切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当代青年身处我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型期,婚恋价值观的各个方面都受到这一生产交换方式变革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确立了个体的主题地位,使人们摆脱了对其所在群体的依附,尤其是广大女性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越来越自强自立,婚姻不再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筹码。市场经济倡导的同等互利理念,一方面造就了青年男女更趋独立自主,婚姻自由度日增,夫妻间的关系由附属转变为同等,一些个人本位的婚恋形式出现,婚前财产公证和协议离婚也普遍被接受;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使青年男女的婚恋更趋务实,人们越发看重对方的教育背景、职业收进、住房条件等社会经济条件。在玫瑰与面包的博弈中,面包越来越占据上风位置,随之而起的是一群爱情投机分子,婚姻不再是爱情的回宿,利益甚至成为婚姻天平的重要砝

码。

3、市场经济下高等教育的影响

自上世纪末至今,正是“80后”接受高等教育的黄金时段。“80后”正好遇上了上世纪末开始的大学的市场经济化——扩招,越来越多的“80后”走进了大学的校园。而大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给学校的治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德育工作跟不上,缺乏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恋爱观的系统教育。中国的传统是忌讳谈“性”的,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尤其是性教育始终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的开展,影响大学生婚恋观的最主要因素只能是父母、朋友、网络等,为此“80后”大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就可能进进恋爱动机不纯、对恋爱的结果不负责任等误区,引发恋爱中的心理题目和现实题目。等他们走上社会后,这些题目就有可能放大成为严重的社会题目。

4、虚拟世界的开放性和现实社会封闭性的矛盾

不婚族的出现,单身人群数目的激增,原因之一是有的人对婚姻抱有质疑甚至批判的态度;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交友空间过于有限。在大城市里,社区是陌生人社区,平时接触的人似乎很多,但是真正比较密切的社会关系并未几。现代职业的工作性质也使人与外界交流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更习惯、更青睐数字化的沟通方式,可以在网络上和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天南海北地说几个小时,却很少和邻居除了礼节性的招呼外聊上三分钟。而婚恋是必须与现实空间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龄未婚的现象逐年上升。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06年的一项调查表明,58.6%的人以为“交际范围太窄”是自己或身边的人至今单身的主要原因。

5、“她经济”时代来临

在新世纪的新时代女性拥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经济收进更多,而经济地位的上升决定了其人格的更加独立。“80后”的女性个性普遍较强、同等观念突出,无论什么事都要与另一半“平起平坐”,互不相让,尽不甘心当温顺的“小妇人”。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是依附、生养的工具,成为同等的独立个体,对婚姻起着重要作用。女性从过往明显的依靠性、允从型转变为追求独立人格、追求同等权力的新形象;开始旗帜鲜明地要求家庭的***气氛、生活的多姿多彩。同时,由于女性更加能够吃苦刻苦,积极进取,在事业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在择偶题目上眼光放得更高,致使高学历高收进高职位的三高“剩女”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三、正确婚恋观的引导刻不容缓

婚姻家庭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领域,关系着人们的幸福生活和人生质量,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文明的进程。文明健康的婚恋观不仅是个人实现幸福婚姻家庭生活的保证,而且是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保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重视和普及婚恋观的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文明健康的婚恋观迫在眉睫。

1、首先青年要树立理性的婚恋观

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语言,是高尚情感与理想追求的完美融合。在温馨与诚挚交融而成的真爱世界里,每一个人的心理深处都会迸发出最最原始的渴望,渴望在茫茫人海中寻觅到能与自己相知相伴、携手面对风雨、共享美好生活的真心爱人。但是,自身理想的实现更应该成为人生最重要的主题,因此青年女性在选择和发展婚恋关系时,要时刻树立起由健康物质观和独立精神意志观统一而成的理性婚恋观。

2、全社会倡导文明健康的婚恋观

要将文明健康的婚恋观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挖掘宣传教育资源,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多种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宣传先进性别文化和婚姻家庭文化,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用文明健康的婚恋观指导婚姻家庭的生活实践。要进一步加大《婚姻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与贯彻执行力度,使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和习惯,将法律对文明健康的婚姻家庭关系的保护落到实处,大力倡导和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正确引导婚恋观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以婚恋观的健康促进家庭文明推动社会和谐。

3、学校要将婚恋观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的内容

当我们想要开车可以选择去上驾校,当我们想要学会一门外语,可以选择上外语教学课程,要想婚姻美满幸福,“正确的”婚恋观的教育引导必不可少,甚至要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大学针对不同的年龄层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的特点,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开设婚恋观教育的课程,将婚恋观教育与人生观、价值观、责任心、理想教育相融合;普及型教育与个体化教育并行;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并重;加强恋爱与婚姻统一性教育,培养婚恋责任意识,树立恋爱婚恋道德教育与恋爱艺术教育并重的意识,增强面对不良婚恋行为的免疫的能力,提高婚恋教育的实效性。

4、妇联组织要将婚恋观的正确引导作为重要的职责

婚姻家庭是妇联工作的重要领域和抓手,充分发挥妇联联系妇女、联系家庭的工作和组织优势,进一步弘扬“四自”精神,用高尚道德引导妇女,用先进典型激励妇女,教育引导广大女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婚恋观,同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群众性家庭道德实践活动,建立社区婚恋指导学校,帮助即将或已经步入婚姻殿堂的人学会正确选择爱情、精心养护婚姻、用心经营家庭,搭建文明健康婚恋观的实践平台,提高婚姻的质量,促进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5、要发挥媒体宣传文明健康婚恋观的作用

各种大众传媒特别是主流媒体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弘扬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客观准确反映婚姻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借助优秀文学作品和经典影视作品的感染力,积极引导和帮助社会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正确认识恋爱、婚姻和家庭中的权利和责任,增强对各类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辨别能力,营造婚姻家庭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当代青年的婚恋观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的开放和进步又促进着婚恋观的发展和改变,而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又会影响社会情感形态的发展,继而影响未来十几年社会现实中主要的家庭和生活模式。关注青年的婚恋观,引导、培养和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婚恋态度,学习、理解和掌握婚恋中的相爱、相处、相知之道,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四、结语

当代青年的婚恋价值观,始终受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计划生养等方针政策的影响,可以说,当代青年婚恋呈现的一系列的新特点和新题目是时代赋予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高峰论坛以为:人到达了顶峰,会感到情感的激荡,那种情况下的喜悦超越了一般物质需要,进进纯精神的领域,是比自我实现更高的一个层次。在爱情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高峰体验。为此,当代青年男女应该注重情感的表达、思想的交流和沟通;在互爱的条件下,端正婚姻的动机,建立起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婚恋与事业并不矛盾,条件是恋爱婚姻中的男女双方应成为相互的精神寄托,成为彼此进步的动力;要怀有博大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往经营爱情和婚姻,勇于面对和克服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研究》、2《中国青年报》

第四篇:婚恋观(推荐)

大学生婚恋观的状况分析及对策

执笔:董刚强、陈理想 材料:杨郁、周晓彤、周翔宇

概念的界定

婚恋观的界定

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恋爱、婚姻行为的价值取向,关系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大学生将来的幸福。恋爱观的界定

所谓恋爱观是指一个人对于爱情的认识与了解,对于恋爱的态度,看法及行为倾向。一个人的恋爱观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或她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中的桃花源蜜语,不是轻弹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因此,在恋爱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马克思和燕妮的崇高爱情就是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上的,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爱情才经受住了艰难困苦的考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栋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现状分析

1.恋爱动机的盲目性与单纯性并存。

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当代大学生恋爱普及率高且呈明显的低年级化倾向。恋爱行为低龄化导致恋爱动机的盲目性,80%以上恋爱中的学生往往在自己的心理、能力等各方面尚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不经慎重考虑,“遇上了就爱”,闪电式地进入恋爱状态。近一半的大学生恋爱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和孤独,并且有明显的从众心理;近10%的学生恋爱是因为“看到别的同学都恋爱了”,自己也得恋爱,否则显得没有魅力或不正常;同时,还有近2%的学生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保持多角恋爱关系或关系模糊。其动机也比较复杂,有的是为了显示个人魅力,有的是难以区分友情与爱情。恋爱动机的盲目性,导致交往双方缺乏充分的了解,易引起恋爱矛盾和恋爱冲突,甚至酿成爱情悲剧。但值得肯定的是,多数大学生恋爱的价值取向比较单纯。58.0%的大学生认为谈恋爱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专一的爱情”,23.8%的大学生认为是“为了建立家庭”。这说明大学生能将爱情作为恋爱与婚姻的真谛,受社会功利性恋爱动机的影响较少,保持恋爱动机的纯真性。

2.择偶条件的理性因素多于感性因素。

在以人品、经济收入、容貌、文化水平、性格、能力、贞操和共同语言等多项条件为备选项目的大学生择友标准调查中,人品(64.7%)、共同语言(33%)、性格(41.7%)成为影响男女生择偶的共同首选因素,而能力(57.3%)在女生择偶条件中占一定地位,男生比女生更注重容貌。“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因素没有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在选择恋爱对象时趋于理性,注重人品、性格等个性特征,淡化容貌、经济收入、文化水平等感性要求;强调将志同道合和共同语言作为恋爱的基础。3.性观念在日趋开放中有坚守。

审视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普遍状态时,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和对性的观念。调查显示,有近1/3的大学生对“性解放”“性自由”持认同态度;近80%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表示理解。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整体呈现开放、宽容、理解的态势,传统的性观念在发生改变。但不能将大学生性开放思想简单地等同于庸俗的性自由观点。因为半数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性行为应建立在爱情基础上,只有双方真心相爱、恋人关系稳定、将来准备结婚的情况下,婚前性行为才是可以接受的。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的性观念是受道德约束的。同时,男生女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接受程度高于女生,而女生对性行为的责任期待高于男生。有50%的男生表示会对性行为负责,而80%的女生希望对方对性行为负责。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对婚前性行为的开放、理解、宽容态度,反映出传统贞操观在大学生的婚恋意识中在逐渐淡化,但是这种态度在对自己和对他人身上是有区别的。就是对与自己无关的人较宽容,而对自己的婚恋对象较苛求,普遍希望对方是纯洁的。在这一问题上男生的双重态度尤为突出,不管他是否有过婚前性行为,但对自己的婚恋对象保持童贞的要求仍然十分强烈。这种矛盾态度会影响大学生未来对婚姻的满意度,可能的结果是婚前性放纵与婚后幸福感成反比。这种负关系更应引起女大学生的足够重视。4.恋爱结果的理想化与现实的冲突。在传统的婚恋观中,婚姻是爱情的升华,是恋爱的结果和归宿,同时,也是恋爱者的美好愿望。在关于恋爱与婚姻的关系问题调查中,虽然有78%的学生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婚姻是爱情的升华”,但只有20.8%的男生与25%的女生选择恋爱是“为了将来婚姻”;更多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恋情与婚姻是两回事,校园恋情是难有结果的,只能将“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奉为爱情格言。这说明,一方面,绝大多数大学生能正确理解恋爱与婚姻的关系,对爱情的归宿——婚姻充满期待,对恋爱的态度是积极的、认真的,是符合道德标准的;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能理性地看待恋爱与婚姻的不同,普遍认为婚姻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受到经济、事业、家庭等诸多非感情因素的影响。而在校大学生恰恰缺乏维持婚姻的稳定基础条件,未来存在很大的变数。尽管在校大学生拥有结婚的权利,但选择“在大学期间结婚”的不足3%。“毕业即失恋”是大多数校园爱情的共同结局。既渴望爱情有结果,又迫于现实压力而放弃爱情,反映大学生对恋爱结果理想化与现实并存的矛盾心理。只注重恋爱过程、不在意恋爱结果,是大学生理想与现实冲突的产物,带有明显的悲观主义色彩。5.恋爱关系不稳定,矛盾、纠纷频发。

盲目恋爱的结果必然是恋爱关系的不稳定,“闪电式恋爱”必然导致“闪电式失恋”。校园恋人常常会因为思想、性格、志向、兴趣不合或一方移情别恋而发生矛盾和纠纷,甚至导致分手。面对恋爱纠纷,大部分大学生能理智对待,92.91%的同学表示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但要查清原因,汲取教训,重新开始。但也有一些学生在恋爱中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投入太多,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一旦恋爱受挫,往往情绪失控。当恋人做出对不起自己的事,8%的人表示可能“采取报复措施”;13%的人表示“当恋人提出分手时会痛苦得难以自拔”。而恰恰是这少部分人群的偏激、不理智,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不稳定因素。当前各大校园频频发生的暴力事件、自杀事件相当一部分都与此有关。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总体上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特征,由传统保守的婚恋观逐渐向开放的婚恋观发展趋势明显。在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婚前性行为、恋爱结果的态度上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和冲突,大学生的婚恋观和婚恋行为迫切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当前高校婚恋观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随着大学生恋爱问题的逐年升温,婚恋观教育已引起相关部门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高度重视。新编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统编教材已将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和树立家庭美德作为专门章节。但教育者受传统思想束缚较深,对大学生婚恋观教育问题认识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显着。1.教育者观念落后。

一方面,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强调学习专业知识和拓展能力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强调将理想信念、政治觉悟、意志品质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忽视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禁止大学生恋爱”的年代。另一方面,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家长和教师羞于与孩子、学生交流婚恋问题。在很多教育者的眼中,恋爱、性与婚姻是很私密的事情,难登大雅之堂。与学生公开讨论婚恋问题,更是有损所谓的师道尊严。所以,在有限的婚恋教育中,教育者往往“犹抱琵琶半遮面”,使婚恋教育流于形式,不能给学生以实质性的指导。对大学生婚恋问题的漠视和忽视,客观上弱化了婚恋观教育的效果。2.婚恋观教育内容滞后。

在现有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材中,婚恋观教育篇幅较少,内容粗略、滞后,缺乏与时俱进的发展与更新;重传统道德原则教育,缺乏恋爱方法、技巧、艺术的教育,忽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有关性的教育在很多高校还是空白。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已发育成熟,而心理发展相对滞后,需要了解性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使大学生依赖网络、书籍、影视作品获取有限的性知识,片面理解甚至是误解西方的“性解放”和“性自由”思想,导致大学生中庸俗的性自由思想流行和性行为超越社会的认可。3.婚恋观教育形式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两课”教师、辅导员和党政机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灌输式理论教学和主题讲座进行。这种教育形式较适宜于团体性普及教育,比如传授基本的婚恋常识、婚恋关系的权利和义务、恋爱道德与婚姻法律责任,但不适合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和个体性的指导。而婚恋问题具有强烈的个体性,每个人碰到的婚恋问题各不相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4.婚恋观教育方法落后。

在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上,现行的教育方法手段单

一、粗糙,预防性教育不足,惩罚性教育有余,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由于婚恋观教育“浅尝辄止”,学生的具体问题、焦点问题得不到解决,使得大学生在处理恋爱问题时,违法违纪行为层出不穷,如为恋爱旷课、私自校外租房同居等。教育者平时对学生的恋爱不管不问,出现问题时往往用严格的校纪校规进行处分,有的学生甚至因此断送学业。

改进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建议与措施

针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呈现的特点和现行婚恋观教育的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使婚恋观教育不仅能促进大学生婚恋道德重塑,更能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实现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1.把握大学生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

处在青年时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日趋成熟,需要与异性交往,追求美好的爱情,符合这个年龄段年轻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必须面对“恋爱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这个事实,培养爱与被爱的能力也是大学生必修的课程。不能因为大学生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恋爱问题有一定的私密性,就主观认为大学生恋爱问题纯属个人私事,教育者没有责任和义务;也不能因为大学生因恋爱问题导致的恶性案例逐年增多,就反对大学生恋爱。过分地宣传恋爱的负面影响,会使部分学生对恋爱产生恐惧感,“谈爱色变”,并且会将这种不良情绪泛化到正常的人际交往中,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的恋爱婚姻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鼓励大学生追求美好的爱情,主动关注大学生的恋爱生活,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婚恋观念和恋爱行为,疏导恋爱矛盾和纠纷,排查安全隐患。2.丰富婚恋观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婚恋观教育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思想,帮助解决问题。将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性道德教育融入婚恋观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解读西方的“性解放”与“性自由”思想,树立健康的性观念。加强恋爱与婚姻统一性教育,培养婚恋责任意识;树立恋爱婚恋道德教育与恋爱艺术教育并重的意识。恋爱、婚姻作为一种人际交往方式,既要受平等、忠诚、尊重、负责等基本道德的约束,又必须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之所以校园恋情会演变成校园暴力,原因在于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婚恋对象、不善于表达爱情、不能理智对待失恋。国外一些大学包括中学对学生的婚恋教育非常细致,小到约会的地点选择、约会时的着装都有指导。这种细致入微、简单实用的恋爱艺术指导值得借鉴。

3.拓展婚恋观教育的渠道,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并重。

要提高教育效果,必须改进婚恋教育形式。大学生婚恋教育应从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加强普及型教育,即普及婚恋常识、婚恋道德、婚恋法律责任,培养健康向上的婚恋观,包括安全、健康、文明教育。这种普及性教育可以以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的形式举行。二是深入开展个性化指导。婚恋问题涉及个人隐私,每个人面临的具体问题各有不同。婚恋教育应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个别同学的特殊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个体化的教育和指导更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需要通过细致入微的管理工作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信息,培养信任感,这样,一旦学生在恋爱关系中出现问题便能主动与教育者沟通、寻求帮助,或由教育者主动出面干预、化解矛盾。为适应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尊重不同性格特征学生的交流、沟通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辟便捷的服务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对学生的困惑及时进行指点与疏导,尤其是要建立恋爱挫折干预机制。因为完善的恋爱挫折干预机制,能帮助学生宣泄、转移不良情绪,减轻痛苦和压力,解除因恋爱而导致的心理危机。

4.开展文体活动,充实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大力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符合大众需要的文娱体育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培养高雅兴趣和爱好,丰富校园生活,转移情感的兴奋点;另一方面,可借助优秀文学作品和经典影视作品的感染力,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人文修养,体验健康、文明、纯洁、崇高的校园爱情。

第五篇:90后青年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90后青年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爱情是美好,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学毕竟是应当以学业为主的,对爱情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学业的荒废。所以我们大学生对待爱情,必须冷静、客观地去看待,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阅读。

作家罗兰说过,“爱情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一个人得到鼓励和激发,而更有创造性,更有冲力,也更爱这个世界。”可见,当人们拥有了纯真、圣洁的爱情后,会使自身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乃至对整个社会都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不过,矛盾是具有两面性的。当一个人的恋爱观消极甚至不健康时,其产生的破坏力也是无法估量的!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向往。可是由于我们年龄尚低,涉世太浅,所形成的恋爱观也是多种多样,所以我通过进行校内问卷调查,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问卷调查活动于20XX年5月28日在东北财经大学校本部进行,为了更加真实、客观、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本次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本次调查选取了在校大

一、大

二、大

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13份,有效率为%。报告结合同学们的回答结果展现大学生的恋爱观,并从中展开一些必要的讨论,对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和理论依据。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选择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当我们确定恋爱对象前,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以何种标准来选择相知的伴侣。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标准也会因为主客观原因发生更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究竟“一见钟情”的闪光点源自哪里呢?也许调查结果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据调查,%的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首先考虑的是人品问题;%考虑的是是否和自己志趣相投,“选择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选择一个人时就意味这你的选择是一种生活、一种目标。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着一场灾难。”因此人品和志趣是%的大学生所选择恋人采取的依据。这是一种比较高尚的择偶标准,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条件,当大学生情侣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担当家庭责任的现实问题直接摆在面前时,理想化的爱情能否维持就很难预测了。康德在《对爱和崇高的感性的观察》一文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从男女两种不同的性别来看,女人属于美的类型,男人属于崇高的类型,对女人来说最大的耻辱是不招人喜欢,而对男人来说最大的耻辱是蠢笨。这说明男性美的魅力和女性美的魅力是有很大区别的。而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有%的同学是以对方的相貌为依据的,其中%的是男生。他们以获得纯粹的感官满足为目的之爱情,是一种对“情欲之爱”的追求。这类爱情很难维持长久。问题是天长日久的相处会使外表失去新鲜感而降低吸引力。很多女生则往往看重的是对方的能力,希望有一个能力比较强的男朋友,%看重能力的同学中就有%的女生。

二、大学生在大学里谈恋爱的最初动机是什么?

高尔基说:“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更重要,更珍贵的了。”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需要产生动机,而动机支配着行为。因此,在研究大学生的恋爱观的时,对这一动机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发现有%的同学是因为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觉得自己没面子才开始谈恋爱的,是一种赶潮流现象,与从众心理有关。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和信心,甚至认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她们不会“逆潮流而行”的。有%的同学则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寻找精神寄托。上大学生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重新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新环境,内心比较空虚和孤独寂寞,不可避免地要找一个可以听自己倾诉的朋友。大部分的同学会认为异性交往起来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得多。当两个人交往加深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展成为恋人关系。我们上大学后不像小学初中时刻有父母陪伴在身边,很多同学都是背景离乡来到很远的地方求学,远离父母,即使想倾诉也不现实的。当心灵上遇到苦闷急于疏解时就需要有朋友在身边,正如“远水救不了近火”。而此时爱情就将是生活中一个很好的依附。%的同学是因为对方追求的激烈,不好意思拒绝(71%是女生)。其中53%的同学是由于彼此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了,是志同道合型的。

三、大学生谈恋爱会对自身产生何种影响?

有专家指出:“对青年人来说,恋爱更多的是一种涉及生活全貌和人格整体的事情。如果说一个人进入青年期以后,在人格、生活态度以及人生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导致这种变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过于恋爱的影响。”因此,我们对大学生谈恋爱对自身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57%的同学认为恋爱对自身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是不同的,因此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的同学认为学习生活更有动力,此类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恋爱观,能正确地处理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具有积极的心态。当爱情遭受挫折时能较好地应对挫折,有利于学习生活。其中%的同学认为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的同学认为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这%认为恋爱对自身产生消极影响的同学中有%的同学正在恋爱的,%的同学是女生。由此看来恋爱对女生的消极影响远大于男生。

四、如果当恋爱失败时,你认为对你以后的学习生活意味着什么?

大学生恋爱犹如空中楼阁一样,缺乏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并且在大四时期面临就业的分歧,所以导致成功率不高,最后走到一起的并不是很多,这就表明要经历失恋的人群还是很广的。而事实也是如此:大学生中“有情人”虽多,但“同眷属”者少,这样就产生了一批失恋大军。在调查中发现有%同学能正确面对失恋:其中57%的同学认为可以为以后的恋爱积累经验;%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可以再找一个;%的认为从此可以解脱,集中精神去学习。有的人在经历失恋后在学习上往往会有很大的进步,就是失恋的效果。有的人害怕失恋,怕自己的恋爱失败,怕失去已得到的东西,这样的同学在调查中占了%,他们认为失恋后生活没有意义,学习没有动力。莎士比亚说过:“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在爱情中遭受挫折,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此项调查也可以反映现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善于利用各种宣泄、转移的方法进行处理,更有人会获得不菲的收获。

对大学生自身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意见和建议:

1、要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能够承担恋爱挫折。正视现实,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可以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习,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3、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对于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大学生的性知识教育。大学生还处在人生的过度阶段,虽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还很少,对于异性也还只处于一种羡慕和向往阶段,很多知识还是懵懵懂懂的,并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乏性教育,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很容易犯错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在缺乏一定常识的前提下,对于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不能很好的认识,对于行为产生的后果也没有能力来解决。从而会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压力和障碍,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利用板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卡拉OK、文艺演出、漫画、各种文体活动等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活跃身心;加强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学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性健康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端正恋爱婚姻的态度,调节同学因恋爱受挫而引起的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衡,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3、加强学生成才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恋爱与否和学生的理想、事业心紧密联系。我们要引导学生追求事业、理想和前途,使其认识到爱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顾儿女情长,荒废学业很前途。

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并结合调查结果抒发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诚挚地希望大学生们可以在健康的恋爱观的指导下,让自己的爱情之花可以开放得更加美丽

一.调查时间:

20XX年4月16日至20XX年4月19日

二.调查地点:

三峡大学图书馆、运动场、活动中心、学生宿舍

三.调查原因: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拥有着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期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享受着亲情、友情和更多的感情。在快乐的日子中开始长大的我们便会不由得期待着爱情,在爱情的世界里似乎一切都是甜美的。爱情这个词语很浪漫也很飘渺,有人在其中幸福着、有人在其中失落着、有人在其中欢笑着、有人在其中哭泣着;而大学生这个群体是那么突出的显现出来,大学生恋爱观也是一个值得分析调查的观点。大学几年的时光可能是每个人人生舞台上最璀璨的一颗星,我们把它轻轻的收藏在青春的日记里。男生的粗犷大略,女孩的细腻温柔,这是一片净土,一片孕育爱情的土地。

四.调查方法:

问卷方式调查。基于以上各方面原因,我们就大学生的婚恋观问题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主要通过现在大学生在婚恋观上存在的问题和想法设计了十五道题目,这十五道题目涉及到恋爱和婚姻两个部分,分性别在男生和女生的中进行调查,主要是了解男女生对待爱情的各种看法,问卷的题目和导师朱静共商得出,题目吸引力很强,所以整个调查过程都十分顺利。

五.调查目的:

了解大学生在婚姻和恋爱问题上的观点和态度,调查男女生之间在爱情问题上诸多不同的观点并分析原因,宣扬正确的爱情观,让当代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真正的在大学有所得,展现好人生的爱情舞台表演。

六.调查内容:

(一)调查大学生婚恋观所反映的问题

1.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发展迅速的关口,有许多烦恼不能也不愿向长辈倾诉,而身边的朋友也是不能坦诚相待,所以找寻伴侣来填补生活上的很多空白,由于大学生活的宽松无所事事感觉到空虚而谈恋爱等原因也存在。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恋爱是一个自然的感情所至,两情相悦,对于异性的关心有所向往,心底的爱情种子开始萌芽。通过调查反应相互女生的恋爱比例高于男生。总体来讲,大学生选择在大学期间谈恋爱的同学没有过半,而已经恋爱了的同学普遍认为爱情对于学业并无很大的影响,一部人认为爱情可以促进学业,帮助并促进彼此的学习;大家对于大学生谈恋爱表示支持。

2.大学生是一个比较单纯的社会群体,没有很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不必社会上的相亲要讲求房子车子等很多条件,他们更在乎的是对方的性格和能力,尤其是女生比较看重对方的能力,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可以清晰地表明大学生的恋爱观的正确性。恋爱双方对于经济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男生在爱情上投入的金钱远远高于女生,而且是绝对比例的高出,当然对于他们生活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

3.在婚姻问题上72%的人表示顺其自然就好,恋爱与婚姻的具体关系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对于婚姻的态度大学生们很模糊,不过倒是一致认为最佳的结婚年龄在24岁到29岁期间;通过调查也可以看出大学生结婚的原因是情之所至,而非面对压力的举动,可见对待感情和婚姻的态度还是很认真的。关于婚后的经济来源问题,大家都希望是双方共同承担,这也是一种合情合理的做法。

4.“闪婚”现象在社会上广为存在,“试婚”行为也是很普遍,那么在大学生的调查中可以知道88%的人是持反对意见的,对于这种很流行的东西,新潮的大学生们还是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不支持!他们坚信要用包容的心,责任感,彼此的沟通理解和信任来保持爱情的新鲜,婚姻的长久。(二)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情况

1.在大学生的婚恋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观点男生和女生的回答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也是由于性别和年龄的原因导致很出问题的滋生。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9至24岁之间,这个年龄界限按青年心理学划分,已跨过青春期并进入成年期,此时的大学生正由青春期的“异性疏远”走向青年期的“异性接近”,出于对于异性冲动的驱使,青年开始脱离群体化的两性活动而单独约会。因而在异性吸引、彼此产生好感的基础上,恋爱也就默默无声地潜入年轻人的心田。

2.国家对《婚姻法》的修改,明确规定大学生可以结婚,虽然就结婚后的学业和生育问题仍在讨论之中,但已经为大学生的恋爱提供了法律依据。心里专家分析说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恋爱对大学生心理的成熟健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很多人都认为只有经过了恋爱,人才会真正成熟起来。

3.很多人看到身边的同学都是出双入对,所以觉得自己也应该找个伴侣,这种心态一定程度上会存在对感情的不认真,不能真正的清楚自己的目标,而是随波逐流,这就需要每个人给自己一个人生的定位,不要被所处的环境影响。另外,就是72%的男生都认为分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两个人感情不和引起,在他们面对感情问题时两个人的性格是否合适居于重要位置,女生调查中除了性格不合导致分手外,还有10%的人认为移情别恋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原因。在女生心里,认为自己对待感情显得更认真细腻一些,换句话说是更加专一。我个人的观点是,每个人都要用一个冷静的头脑面对问题,认真负责的对待我们人生中美丽的爱情。

(三)我个人对于大学生婚恋观的分析

大学生谈恋爱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我自己也一样在感受着恋爱的快乐,从中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说与人分享、关系他人、互相理解等等。但是从我身边的很多实例中也能看出很多不好的地方。也就是说大学生谈恋爱如果不能用理性控制自己,处理好各种问题,弊端也会有很多。首先,谈恋爱两个人在一起必然会占用时间、牵扯精力。大学时代正是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为未来打基础的黄金时期,如果过多地用于谈恋爱,必将对学业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有所影响。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学生谈恋爱离不开父母金钱的“赞助”,这就需要同学们量力而行,不要攀比,要经常考虑父母的想法。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大学生对于大学同居问题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这说明大多数同学能够在恋爱中把握好分寸,但是大学生相对于生理的成熟,心理上的成熟程度远远不足,缺乏责任感和承受能力,一旦发生性行为,如果处理不好,对其身心和未来的发展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和不良的影响。最后,大学时期也是大学生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基础的时期。谈恋爱之后,必将社交范围缩小,乃至只有二人世界而忽视家人和朋友,造成自己情感上的孤立,一旦爱情失败,就会变得一无所有。这就需要大学生们做好心理准备,能够承担恋爱失败的后果,能够坚强的面对一份感情带来的伤害。当然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责任心都能在生活中不断的成长起来,给我们的人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使人生因爱变的更加美丽!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没有爱情的学业固然有点枯燥乏味,但离开了学业的爱情,如同在沙漠中播种,缺少坚实的根茎和内容,迟早会枯萎的。大学生受到对方爱慕的因素是爱的土壤,这土壤中生长出忠诚。忠诚理智承受宽容等合力之树,能开出圣洁而又美丽的真爱之花

当今高校,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是很普通的现象了,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平均在20岁左右,已经是合法的公民、成年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在性心理和性生理上都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渴望爱情,向往爱情。而且,他们已经具备恋爱的能力。因此,大学生谈恋爱本是无庸质疑的。但恋爱后随之而来的是思想观念上的排他、波动,使恋人之间无休止的争吵,因情所困,放弃学业,悔恨终生;为了爱情大打出手,出现校园喋血事件。两人感情出现裂痕,脆弱的青少年选择了自杀来逃避即将破碎的恋情。等等这些都为大学生本应纯洁、忠贞的爱情涂染上了灰色的一笔,不得不让我们来深思:大学生是否应该在学习期间谈恋爱?在爱情与学业的选择上,孰重孰轻?

关于大学生恋爱这个问题其实是很敏感的,显然,在大学恋爱是很普遍的事情,但是真的想处理好学习和恋爱两不误,恐怕就难以维持平衡了。但也并不是没有办法。一个没有理智控制力的大学生很难很好地驾御恋爱的航船,两个人都没有理智控制力的人的爱情肯定是一败涂地。这样的大学生最好不要匆匆忙忙坠入爱河。那么,理智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是能够承受爱的压力。两个人恋爱了一定要端正心态,哪怕是你自己端正心态,你的另一半也会被你所感染,所以你不要担心谈了恋爱就会耽误学习,关键是你要起到带动作用,把你的另一半往学习这条路上领,你不能被爱情冲婚头脑,毕竟只是在大学,将来能不能成还不好说,不要耽误了自己有耽误了别人。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的是问卷形式,调查范围涉及了整个学院的学生。可以说真实性比较强。在调查中同学们各自发表他们对大学恋爱的看法:60%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30%的同学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10%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恋爱中的各种矛盾会对感情产生极大地影响。总结出来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关于大学生恋爱的花费问题.现在的校园恋爱,因情感不合分道扬镳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大学生却为分手后 共同资产 的分配闹起不快,究竟大学生 恋爱消费应该谁买单 呢?

通过多名同学的回答.百分60是赞同男生应该主动的承担为女生买单的这一角色.而百分30赞同应该是男生买单.百分10是其他.如果经常性的出去约会.逛街.吃饭那这些消费应该怎算.这还只是比较平凡消费教小的.而那些比较大的高额消费。比如说,异地交往的大学生经常需要电话联系,联系费用在每月的生活消费中也占了大头,有些同学煲个电话粥都长达一两个小时,到外地去看望对方交通费也会花不少,在短期假期中,有些同学还乘飞机到异地看望恋人。而这些的花费应该怎么算呢?

其实,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在这过程中的花费都应该是双方共同的责任。并不是说男生就理所当然的要 养 你,大家的经济基本上都还不能独立,没有任何的理由要谁来买单。最理智的做法是:尽量减少你们的花费,抵制 奢侈恋爱,要考虑自己和对方的条件,不做无谓的 牺牲。谈一场节约型恋爱,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问题二:关于大学生恋爱与学习冲突问题

到了大学,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恋爱的最好时机了,这个时候心智发展的比较成熟,对未来多多少少也有一些把握,在大学里恋爱与学习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1加1大于2,还是1加1小于2呢?这就要看自己如何的把握咯通过调查,同学们认为:

有利的影响是相互管理,就是恋人之间相互鼓励和监督,在学习上有一股动力,可以促进共同进步;是对相对枯燥专业知识学习的一种调剂,生理和心理都有一定的帮助;习的调剂恋爱是学品,学习是恋爱的支持。

不利影响是不能够正确处理的一个征兆,就是不能够合理的分配时间,很多人可能会把恋爱看的比学习更重要;在学习基础不够牢固的情下的恋爱会对学业造成不利影响,情况严重者还会引起情绪上的较大的波动,从而造成厌学,辍学等严重后果和不良现象。

更多人认为:爱情怎么会不影响学习?当然如果你根本就不学习是另外一回事了,你要在你恋爱前的正常时间里抽出大部分的时间来陪恋人,那些时间哪里来?还要抽出很多的精力想着你的亲爱的,那些的精力哪里来?恋爱的人没有不吵架的,那是你的心情会怎样?你能在那样的心情下学习吗?

显然,对于那些人生无目标,得过且过,混一天算一天的孩子来说,恋爱或许就会是一场灾难,会使他们荒废学业,误入歧途,浪费最美好的时光,但对于自制力和生活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来说,恋爱或许会成为他们共同进步的助推剂,不仅不影响学习,还会促进他们向更高的目标攀登。爱应该是一种使人积极向上的动力,是分担,是给予,是责任,是惺惺相惜。所以,对我们而言,最美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帮助的基础上的。

问题三:关于大学生异地恋的问题

大学恋爱还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异地相爱的恋人们。一般说来,异地相爱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原本在一起的恋人,一方因为求学、家庭等原因离开另一方,但恋爱关系继续维持。其二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两个人因为求学等原因从相识到相知直至建立起比较稳定的恋爱关系。如今科技进步让手机、网络逐渐普及,异地恋也逐渐升温,甚至成为一种时尚。那么同学们究竟对异地恋持一种怎样的态度?是什么影响着他们的态度呢?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异地恋的稳定?

调查表明:同其他三个年级比较,经历异地恋的学生,大四的占最大一部分,大一的所占的最少!而且这中差别具有显著性。但不能不承认大一经历恋爱。也就是说结果表明高年级的学生并不比低年级的学生更倾向于否定异地恋。其次,在影响异地恋的因素中,信任、第三者、长时间不见、两个人感情稳固与否、恋人的性格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可见,异地的恋人们要比一般恋人面临更多的考验。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没有地区限制的,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因素成为了阻碍。不得不说,对于一般人而言,异地恋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能坚持的,必然会收获一份人人称羡的幸福。开始更多的人,却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金钱、时间、精力、、、、太多太多。结果是身心疲惫。所以,异地恋只适合很少一部分真正有感情基础的人。

问题四:关于大学生网恋的问题

所谓网恋就是通过上网聊天的方式认识异性朋友,并在进一步的交往中产生感情。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所以网恋的蔓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经过一系列的调查表明:

有 20%的人赞同网恋,这样的两个人在性格上,喜好上,达成了一致。虽然两个人暂时不能在一起,可是这能激励两个人的信心,努力把不现实变成真实。他们想证实的就是网恋也能成真。更多的人是持否定的态度,70%-80%的人认为网恋纯属是网上的一种虚弱的爱情,有的人谈网恋就色变,认为不真实,那些在网恋中的人太不现实,这些人在心里已经形成了这种不好的印象,以致会进行劝阻或强行干涉。

当然,网恋也应该是被理解的一种爱情。正是像别人所说距离产生美,有种美好的感情寄托在自己喜欢的人身上,就像现实中的恋人,并不是天天腻在一起才会有深厚的感情,其实只要对这份感情有信念,无论多远两个人都会有在一起的信心,都会为此而努力,正是想让那些不赞同的人看到,并非所有的网恋都不真实。所以,并不能排斥这种恋爱方式 双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也能收获一份美好的爱情。

总结:以上四个问题基本上代表了大学阶段谈恋爱所包含的问题,并且比较有代表性,我们研究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目的在于从生理、心理上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恋爱观的认识与态度,列举事例分析由于不正确的恋爱观而引发的诸多问题,以及西方思想、社会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通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使大学生能认识爱情观,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顺利的度过大学时期,取得爱情与事业的 双丰收。通过对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我们认识到,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了普遍想象,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复杂化,不管是学校,家庭,还是学生本人都应该对此进行一次比较深入的思考,考虑一下应该怎么对待自己的爱情,怎么在大学里完成自己的学业等等,适当的爱情我们相信可以促进双方的学业,但我们要说的不要过度的沉溺在爱情的河流中,不要在热恋中迷失自己的前进方向,毕竟大学生活是我们学习专业技能的黄金时期,是决定我们未来方向的关键阶段,不能为了一时的快乐而把一生的幸福都抛弃了。对于爱情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平稳心,不能为了一时的不快,而做出令自身、对方、家人和社会伤心欲绝的行为。至于学校也应该拿出一些措施来指导大学生的恋爱,这样整个大学校园既不至于死气沉沉,也不会因为恋爱搞的乌烟瘴气,相信新时代的大学生也一定有能力把握自己的爱情!!

下载青年婚恋观问题初探(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年婚恋观问题初探(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问卷

    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问卷 1、性别A女B男3、你的恋爱次数是 A 0次B 1~2次C 3~5次D 5次以上4、你对恋爱的心态是 A期待B心里没底,观望中C害怕D没考虑过E其他5、你认为恋爱的坏处......

    80后青年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80后青年婚恋观的调查报告如今,在大众眼中,“80后”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自我、缺乏责任感、不够成熟稳重、做事冲动”,在他们眼中“80后”一直都没有留下很好的印象。无论是现......

    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变迁

    浅析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变迁【摘要】随着西方各种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接踵而来,国内各种思想文化激荡,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现代人的婚姻观念......

    农村青年婚恋观现状调查(推荐5篇)

    农村青年婚恋观现状调查 ——以佛山市农村为例 09丁颖班何艳文 摘要:婚恋观对青年的择偶行为、婚姻生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不仅能促进家庭美......

    青年官兵如何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青年官兵如何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恋爱婚姻是人生必经的一个重要阶段。军人作为有血有肉的血肉之躯,也是有理想、有追求,对幸福的婚姻怀有美好憧憬的。......

    农村青年婚恋问题研究论文

    农村青年婚恋问题研究论文 农村青年婚恋问题研究论文 >【摘要】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青年的单身问题日益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农村青年被迫单身的......

    青年婚恋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青年婚恋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史文婷 摘要: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对于更高生活理想的期望,青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自觉带上了更多功利色彩,青年的婚恋价值取向也容......

    关于报送电厂青年员工婚恋问题材料

    青年员工婚恋问题汇报材料公司团委: 按照公司要求,现将******青年员工婚恋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现有职工168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员工133人,占总人数的80%。青年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