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问卷
当代青年婚恋观调查问卷
1、性别A女B男
3、你的恋爱次数是
A 0次B 1~2次C 3~5次D 5次以上
4、你对恋爱的心态是
A期待B心里没底,观望中C害怕D没考虑过E其他
5、你认为恋爱的坏处主要是
A浪费时间,分散精力,耽误学习
B大学生心理并不完全成熟,如果失恋会给身心带来巨大影响
C可能导致人际关系圈的缩小,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脱离群体D其他
6、你相信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A一见钟情B日久生情
7、你是怎么看待同性恋的A一种正常的感情抉择,只是性取向不同B一种另类的时尚潮流
C一种变态的心理扭曲但无害于社会D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是罪恶的8、你认为大学生相亲是因为
A生活圈子太小,认识的人里没有适合的恋爱对象
B想多认识些人,多交些朋友,扩大交际圈C大家都在相亲,为赶时髦D被家长逼上梁山,不相亲不行E其他
9、相对于其他择偶方式,你认为相亲的优势在于
A能迅速找到合适自己的B能认识更多优秀的异性
C可以扩大交友圈,成为你与他人沟通的桥梁
D可事先了解对方的情况,比较安全放心E其他
10、你认为恋爱与婚姻的关系是
A任何不以婚姻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
B恋爱是恋爱,婚姻是婚姻,爱到一定程度自然会结婚
C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只想恋爱不想结婚
D恋爱是婚姻的基础,婚姻是恋爱的延续E没想过
11、你对未婚同居有什么看法
A赞成,感情到了一定的地步未婚同居很正常
B反对,以后结婚了有的是时间在一起,不差这几天C中立
12、你觉得以下哪种是促使你结婚的最重要的因素
A真心相爱B经济利益C繁衍后代D性需求E其他
第二篇:当代青年的婚恋观
浅谈当代社会的青年婚恋观
内容摘要:对甜蜜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传统是社会生活以家庭为核心,“家和则万事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人们思想观念、利益需求、行为方式的多元化,折射出价值观变化和社会变迁给传统的恋爱婚姻、家庭社会带来了挑战,婚姻家庭领域和道德观念领域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婚恋观、一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滋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扩散和蔓延,成为家庭不稳定的隐患和社会不和谐的音符。
关键字: 婚恋现状、产生原因、正确的婚恋观
一、当代青年婚恋观现状分析
所谓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恋爱、婚姻行为的价值取向,对青年的择偶行为、婚姻生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与幸福。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和婚恋行为呈现以下特点:
1、都市青年择偶标准更加务实且物质化
择偶标准是择偶的条件和依据,直接关系到恋爱婚姻的成败。“50年代选英雄,60年代找贫农,70年代奔军营,80年代求高知,如今看好阿堵物。”这句老百姓口中的顺口溜从某种程度上相对吻合地反映出人们择偶标准的时代变迁。
近几年,随着经济环境的震荡起伏,国人的择偶标准更趋理性务实。《2007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希看找个人分担经济压力”的只占2%,国人择偶观还相对感性。2008年下半年经济形势的逆转,对中国人的择偶标准产生了强烈冲击,近70%的人开始以为“门当户对”是婚姻首要考虑的题目,74%的女性不接受“女高男低“,41%的女性以为择偶对象必须有房,择偶观开始挂钩于物质经济,屋子、存款同性格、人品并驾齐驱。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与百度网络联合发布的《2010中国青年网民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愿意嫁给“富二代”的女生最多,占59.2%,其理由是可少奋斗很多年。
尽管当代青年在理论上仍然接受“爱情基础”的观点,但在实际择偶中日趋物质化、功利化也是不争的事实。适度的务实可以矫正盲目的爱情,但过度的务实,却让当代青年给自己贴上了“拜金女”“剩男”“剩女”的标签。
2、对婚姻的期望高
未婚青年对未来婚姻普遍呈现乐观心态。据有关调查反映,从心理认知、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三个方面来看,93%青年朋友们对未来婚姻的态度是乐观的,认为通过双方的努力,有信心使自己的婚姻幸福,愿意为营造幸福的婚姻付出真诚的感情;99%的青年朋友相信爱情是维系婚姻的重要条件。
3、社会压力加剧婚姻态度呈现多种衍生形态
当代青年对婚姻既抱有浪漫的想象,也持以实用主义的态度。他们更愿意将婚姻看成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在追求超前、新鲜生活方式的同时,反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理念。
当代青年以为,走进婚姻、组建家庭,最重要的是满足情感上、心理上的寄托与需要,从而共享人生之乐与幸福。他们愿意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感情需要等选择婚姻生活,于是社会上衍生出多种婚姻形态。据了解,现在试婚、闪婚、急婚、***婚、隐婚、“周末夫妻”等婚恋形态,已被当代青年接受与认同。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公众对以下几种新型婚姻形式的接受度分别为:网婚为48.18%;隐婚为52.15%;闪婚为34.11%;不婚为62.17%。
4、性观念从封闭走向开放,对性越轨行为宽容度增加
当今社会,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外文化的激烈碰撞,人们的价值体系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性刺激因素增多,性观念也受到了冲击。现代未婚女性不再谈“性”色变,性开放的程度从表层趋向深层:从对性知识的开放,对性行为态度的开放到婚前婚外性行为发生率的居高不下,性观念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变化之一,性和生育相对分离,与男女的爱恋和情感结合在一起,追求性快乐和性欢愉,成为现代性观念的主要特征;变化之二,是女青年的贞操观念的日渐淡薄,对婚前与婚外性关系日趋宽容,性不仅与生育相分离,也开始和婚姻家庭,爱情相分离。
综上所述,当代青年婚恋观总体上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的特征,由传统保守的婚恋观逐渐向开放的婚恋观发展趋势明显。在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婚前性行为、恋爱结果的态度上存在着矛盾和冲突,青年的婚恋观和婚恋行为迫切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二、当代青年婚恋观巨变的原因
1、中西文化的日益频繁碰撞,尤其是网络带来的多元化、反主流的价值观念,对当代青年人的观念造就了巨大冲击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贬低和压抑男女之情,“存天理,灭人欲”。改革开放为西方现代思潮的涌进提供了快速通道,与传统的中国文化摩擦碰撞,让国人禁锢的性观念步进开放,未婚同居“常态化”,离婚率攀升,“小三”防不胜防。西方夸大性自由与性解放,以为人类的性欲是一种自然的本能欲看,不应当压抑,婚姻则是满足人们对性的需要,婚姻的延续或变更由当事人意愿而定。正如学者孙抱弥所说:“当代青年对于婚姻中爱的关切明显进步,对于传统的婚姻伦理观念,特别是对于以往多数人在实际生活中默认的有性无爱乃至无性无爱的婚姻,越来越多的城乡青年持否定态度。”此外,在西方享乐主义的推波助澜下,很多人对待性只是欢乐与享受,而没有了责任感。
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呼吁学校、家庭、社会重视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而同时被指责最多确当属媒体。不论是好莱坞***、台湾偶像剧、日韩偶像剧还是国产剧集电视电影,永恒不变的素材都是言情,传媒文化几乎到了无性不成书、无爱不成戏的地步,并且色情暴力的标准越来越露骨。加之社会不良群体的示范效应,青年人更多地把同异***往、婚恋视为“学习”、选择和寻求“欢快”的过程,其婚恋观念、婚恋行为的取向、性驱动力有时就冲破了理智的防线。
2、经济体制转型,解构了传统的社会互动结构,给人们的意识、理念体系带来全面影响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是一切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当代青年身处我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型期,婚恋价值观的各个方面都受到这一生产交换方式变革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确立了个体的主题地位,使人们摆脱了对其所在群体的依附,尤其是广大女性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越来越自强自立,婚姻不再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筹码。市场经济倡导的同等互利理念,一方面造就了青年男女更趋独立自主,婚姻自由度日增,夫妻间的关系由附属转变为同等,一些个人本位的婚恋形式出现,婚前财产公证和协议离婚也普遍被接受;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使青年男女的婚恋更趋务实,人们越发看重对方的教育背景、职业收进、住房条件等社会经济条件。在玫瑰与面包的博弈中,面包越来越占据上风位置,随之而起的是一群爱情投机分子,婚姻不再是爱情的回宿,利益甚至成为婚姻天平的重要砝
码。
3、市场经济下高等教育的影响
自上世纪末至今,正是“80后”接受高等教育的黄金时段。“80后”正好遇上了上世纪末开始的大学的市场经济化——扩招,越来越多的“80后”走进了大学的校园。而大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给学校的治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德育工作跟不上,缺乏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恋爱观的系统教育。中国的传统是忌讳谈“性”的,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尤其是性教育始终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的开展,影响大学生婚恋观的最主要因素只能是父母、朋友、网络等,为此“80后”大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就可能进进恋爱动机不纯、对恋爱的结果不负责任等误区,引发恋爱中的心理题目和现实题目。等他们走上社会后,这些题目就有可能放大成为严重的社会题目。
4、虚拟世界的开放性和现实社会封闭性的矛盾
不婚族的出现,单身人群数目的激增,原因之一是有的人对婚姻抱有质疑甚至批判的态度;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交友空间过于有限。在大城市里,社区是陌生人社区,平时接触的人似乎很多,但是真正比较密切的社会关系并未几。现代职业的工作性质也使人与外界交流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更习惯、更青睐数字化的沟通方式,可以在网络上和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天南海北地说几个小时,却很少和邻居除了礼节性的招呼外聊上三分钟。而婚恋是必须与现实空间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龄未婚的现象逐年上升。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2006年的一项调查表明,58.6%的人以为“交际范围太窄”是自己或身边的人至今单身的主要原因。
5、“她经济”时代来临
在新世纪的新时代女性拥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经济收进更多,而经济地位的上升决定了其人格的更加独立。“80后”的女性个性普遍较强、同等观念突出,无论什么事都要与另一半“平起平坐”,互不相让,尽不甘心当温顺的“小妇人”。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是依附、生养的工具,成为同等的独立个体,对婚姻起着重要作用。女性从过往明显的依靠性、允从型转变为追求独立人格、追求同等权力的新形象;开始旗帜鲜明地要求家庭的***气氛、生活的多姿多彩。同时,由于女性更加能够吃苦刻苦,积极进取,在事业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在择偶题目上眼光放得更高,致使高学历高收进高职位的三高“剩女”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三、正确婚恋观的引导刻不容缓
婚姻家庭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领域,关系着人们的幸福生活和人生质量,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文明的进程。文明健康的婚恋观不仅是个人实现幸福婚姻家庭生活的保证,而且是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保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重视和普及婚恋观的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文明健康的婚恋观迫在眉睫。
1、首先青年要树立理性的婚恋观
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语言,是高尚情感与理想追求的完美融合。在温馨与诚挚交融而成的真爱世界里,每一个人的心理深处都会迸发出最最原始的渴望,渴望在茫茫人海中寻觅到能与自己相知相伴、携手面对风雨、共享美好生活的真心爱人。但是,自身理想的实现更应该成为人生最重要的主题,因此青年女性在选择和发展婚恋关系时,要时刻树立起由健康物质观和独立精神意志观统一而成的理性婚恋观。
2、全社会倡导文明健康的婚恋观
要将文明健康的婚恋观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挖掘宣传教育资源,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多种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宣传先进性别文化和婚姻家庭文化,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用文明健康的婚恋观指导婚姻家庭的生活实践。要进一步加大《婚姻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与贯彻执行力度,使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和习惯,将法律对文明健康的婚姻家庭关系的保护落到实处,大力倡导和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正确引导婚恋观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以婚恋观的健康促进家庭文明推动社会和谐。
3、学校要将婚恋观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的内容
当我们想要开车可以选择去上驾校,当我们想要学会一门外语,可以选择上外语教学课程,要想婚姻美满幸福,“正确的”婚恋观的教育引导必不可少,甚至要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大学针对不同的年龄层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的特点,以人为本、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开设婚恋观教育的课程,将婚恋观教育与人生观、价值观、责任心、理想教育相融合;普及型教育与个体化教育并行;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并重;加强恋爱与婚姻统一性教育,培养婚恋责任意识,树立恋爱婚恋道德教育与恋爱艺术教育并重的意识,增强面对不良婚恋行为的免疫的能力,提高婚恋教育的实效性。
4、妇联组织要将婚恋观的正确引导作为重要的职责
婚姻家庭是妇联工作的重要领域和抓手,充分发挥妇联联系妇女、联系家庭的工作和组织优势,进一步弘扬“四自”精神,用高尚道德引导妇女,用先进典型激励妇女,教育引导广大女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婚恋观,同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群众性家庭道德实践活动,建立社区婚恋指导学校,帮助即将或已经步入婚姻殿堂的人学会正确选择爱情、精心养护婚姻、用心经营家庭,搭建文明健康婚恋观的实践平台,提高婚姻的质量,促进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5、要发挥媒体宣传文明健康婚恋观的作用
各种大众传媒特别是主流媒体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弘扬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客观准确反映婚姻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借助优秀文学作品和经典影视作品的感染力,积极引导和帮助社会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正确认识恋爱、婚姻和家庭中的权利和责任,增强对各类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辨别能力,营造婚姻家庭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当代青年的婚恋观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的开放和进步又促进着婚恋观的发展和改变,而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又会影响社会情感形态的发展,继而影响未来十几年社会现实中主要的家庭和生活模式。关注青年的婚恋观,引导、培养和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婚恋态度,学习、理解和掌握婚恋中的相爱、相处、相知之道,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四、结语
当代青年的婚恋价值观,始终受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计划生养等方针政策的影响,可以说,当代青年婚恋呈现的一系列的新特点和新题目是时代赋予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高峰论坛以为:人到达了顶峰,会感到情感的激荡,那种情况下的喜悦超越了一般物质需要,进进纯精神的领域,是比自我实现更高的一个层次。在爱情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高峰体验。为此,当代青年男女应该注重情感的表达、思想的交流和沟通;在互爱的条件下,端正婚姻的动机,建立起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婚恋与事业并不矛盾,条件是恋爱婚姻中的男女双方应成为相互的精神寄托,成为彼此进步的动力;要怀有博大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往经营爱情和婚姻,勇于面对和克服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研究》、2《中国青年报》
第三篇: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卷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卷 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关于恋爱、婚姻的观念,特设计此问卷,问卷由调查员统一回收,此问卷不会对您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并且有其它众多的同学和您一起答卷。因此,您完全可以放心地如实地填答。诚挚地感谢您的信任、支持。
您的性别是_A_A男;B女;您谈过几次恋爱_C_A没有;B1次;C2次;D3次或以上;
1.您对恋爱的理解是:(A
A是为了选择终生伴侣B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C是为将来的事业做跳板D不必考虑太多
2.你认为自己平时是否喜欢并愿意与异性交往?(A)*
A非常喜欢并愿意B愿意正常交往C不喜欢也不讨厌D害羞,不太愿意E不喜欢也不愿意
3.你对未来伴侣最看重的是哪方面?(可选择您认为最重要的2项):(BD)*
A兴趣B人品C事业D感情E相貌F家境
4.如果您遇到喜欢的人,您会主动追求吗?(A)*
A 会大胆主动追求B 会有所暗示C觉得不好意D不大看好感情,喜欢不喜欢不重要
5.目前你周围的同龄人谈恋爱的多吗?(D)*
A没有B有个别C有一些D很多
6.您现在的恋爱状态是:(A)*
A正在谈恋爱B曾经有过恋爱经历C处于观望状态D暂时不准备谈恋爱
7.您认为大学期间的恋爱是:(B)*
A一段真挚的感情B顺其自然C只是游戏D没概念
8.你认为大学恋爱的目的是什么(F)*
A丰富生活,排遣寂寞B积累经验,体验人生C身心需要
D寻找生活伴侣E他人影响F证明自身价值与魅力
9.关于谈恋爱的事情是否会和父母说?(A)*
A会B不会C看情况
10.你觉得恋爱会或者已经对你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可多选)(E)*
A浪费了学习时间B失去了很多朋友C失去很多自由D增加了消费开支E没有影响
11.您认为您每月的恋爱消费是多少可以承受?(D)*
A 100~200元B 200~300元C 300元以上D 从未计算过E 不定
12.当恋爱双方产生矛盾是,您会:(C)*
A因为爱对方而妥协退让B决不让步C斟酌考虑D其他
13.您的爱情观是什么?(B)*
A 一生只爱一个人B随兴而为C可同时爱多人D 不轻易爱一个人
14.假如您失恋了,您会怎样与过去恋人相处呢?(A)*
A分手以后还可做好朋友B分手以后不再系C 没经历过D说不清楚
15..你会不会只为爱情结婚?(C)*A是B不是C说不清
16..你对裸婚有什么看法?AA赞成B不赞成C说不清D可以接受,但自己不会
17.你认为“门当户对”合理吗? BA合理B不合理C说不清
18.你认为婚房由哪一方提供?AA男方B女方C双方共同负担D可以在外租房
19.婚后能否接受和对方的家人一起生活? BA能B不能C无所谓
20.你对大学生校外同居或婚前性行为持何种态度?A
A赞成B不赞成C说不清D可以接受,但自己不会
21.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你认为你的恋人(现有或将有的)会成为你的终身伴侣吗?(A)*
A会的B不会C顺其自然D没有经历
22.您认为维持婚姻最重要的因素是(多选,不多于三项):(DE)*
A坦诚B信赖C尊重D忠诚E理解F宽容G其他
第四篇:关于新时代青年婚恋观的调查问卷
关于新时代青年婚恋观的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XXXX的学生,为了更好的了解新时代大学生婚恋观情况,我们就这一问题展开调查,感谢您的参与。
学校:性别:年龄:年级:
1.您对恋爱的定义是怎样的?
2.您有过恋爱经历吗?
A 曾经恋爱B正在恋爱C从未恋爱
3.您对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如何?
A 大学恋爱是正常的身心需要,无可厚非。
B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一种经历,应该体验一次。
C 纯洁的恋情,应该拥有一次这样的经历。
D影响学习、生活,不应该谈恋爱
E 无所谓。
4.您认为大学的恋人能不能走向婚姻?
A 不能,毕业就等于分手。
B 能,只要两人感情坚定。
C 说不清,随缘。
5.您对恋爱的态度如何?
A 恋爱是关乎婚姻的终身大事,应该慎重。
B 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
6.您觉得恋爱的动机是什么?(可多选)
A爱情B 为了结婚C 生活寂寞,可以多一个陪伴谈恋爱呗。
E 大家都在谈恋爱,我也谈F 应该有一次这样的经历G 想尝试一下谈恋爱的感觉
H 其他
7.您的择偶标准如何?(多选)
A 外表(长相、身材)B 学习好C 工作能力强D 有人追,就有上进心D
E 人品好,为人正直F 细心、体贴G 能做家务H 家里有钱 I 处男(处女)
8.您认为恋爱会影响学习吗?
A 两个人在一起可以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可以有益于学习。
B 恋爱耽误很多的时间,会影响学习。
C 说不清。
9.如果遭遇失恋,您会怎么办?
A 伤心一段时间,然后继续生活。
B 逃避。
C 说不清
10.您对性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性行为是十分神圣而美好的。
B 性行为很恶心。
C 性是自由的,没有必要有所隐晦。
D 其他
11.您对贞操的看法?
A 贞操十分重要,这直接影响到婚姻的长久。
B 时代在前进,没有必要将贞操看的那么重要。
C 贞操可有可无,无所谓。
D 说不清。
12.您认为贞操是否会对婚姻幸福产生影响?
A 必然会影响到婚姻幸福。
B 不会影响。
C 说不清
13.您如何看待婚姻与爱情的关系?
A 婚姻必须以爱情为前提。
B 没有爱情也可以有婚姻。
C 说不清
14.您如何看待婚外性行为?
A 原则问题,不能原谅。
B 你情我愿,随意。
C说不清。
15.您对现在流行的闪婚如何看待?
A 很赞成,确定了就结婚没有什么不对的。
B 不赞成,闪婚太快了,两个人不能真正的了解对方。
C 说不清。
十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助我们
完整这份调查问卷。
谢谢!^_^
第五篇: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变迁
浅析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变迁
【摘要】随着西方各种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接踵而来,国内各种思想文化激荡,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现代人的婚姻观念也受到西方自由主义的冲击而潜移默化,当代青年人的婚恋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最突出表现在择偶标准,婚前性行为,离婚及婚外恋等社会现象上,这些社会现象的产生背景是什么?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择偶标准,婚恋观,性观念,离婚,婚外恋
对甜美爱情,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追求,是人们永恒的主题。“家和万事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因此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也是人们一直在探讨的话题。
婚恋观是指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婚恋观是青年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方各种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接踵而来,国内各种思想文化激荡,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代青年婚恋观正随着社会变迁而悄悄的变化,逐渐演变为今天青年在婚恋关系中主体意识、个性心理得到增强,但恋爱婚姻中的不稳定因素、功利心理、忽视道德规范行为也在增长。所谓婚恋观的变化坦率的讲是反应了社会的现状,无论是文革的时候嫁工人农民,还是后来嫁大学生,还是知青嫁军人劳动模范,还是现在嫁大款,或者金融人士,都是反应了某种社会的现状。这些现象已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因此,在当前如何引导青年个体形成婚恋观,构建良好的恋爱婚姻意识形态,己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变迁
(1)择偶标准呈现多元化,日趋功利化
择偶是恋爱到婚姻的必经之路,也是建立幸福家庭的重要环节。择偶标准是理想配偶的选择标准和评价标准,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择偶标准的选定受个人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的影响,还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地方风俗习惯等方
面的影响。青年依然认为爱情是婚姻的基础,爱情是婚恋的重要因素。但现实择偶标准更加功利化、世俗化,更加注重婚恋中的经济因素。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与百度网络联合发布的《2010中国青年网民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愿意嫁给富二代的女生最多,占59.2%,其理由是可以少奋斗很多年。
虽然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婚姻就是一种投资,是经济行为的一部分。但婚姻这种投资行为并不会只得到收益,还要付出机会成本,所以不适宜投机。从快乐经济学角度讲,金钱和爱情都只是一种快乐资源,而不是快乐本身,调节要适度,配置要合理,只有这样,在婚姻中快乐资源才能转化为真正的快乐。
(2)择偶中自主意识明显增强,择偶范围扩大
“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这句话在华夏大地上流传了千百年,这也一直是青年择偶的主要方式。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掀起过一股自由恋爱的风潮,可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也仅仅是一股文化思潮和一种思想观念的兴起,并未从根本上引起青年择偶方式的变化。建国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青年的择偶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青年逐步摆脱传统婚姻的束缚,在择偶中其自主意识明显增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的流动趋势日渐加大,人们的生活圈子变得越来越大,再加上物质条件的进一步丰富,从而使得青年人在择偶时择偶网络从亲缘演化为业缘,选择机会增大。
(3)择偶中爱情已占主要位置,经济地位的重要性逐渐上升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青年的择偶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越来越体现在他的经济地位上,于是在青年的择偶标准中孰重孰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历、职业、个人能力、住房、个人收人等经济状况因素和爱情因素在青年择偶中日益占有重要地位。青年在择偶时更加偏重于注重自身的感受;再加上经济的不断发展,便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转向了精神世界,因而使得爱情因素在青年婚恋时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也使得经济地位在择偶时更加凸显其重要的作用。
(4)性观念开放,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态度
性观念是人们对性的一种看法、评价和态度,是人的价值观的又一具体表现。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性一直是扮演着一个丑恶、低贱的角色,人们可以说是“谈性色变”。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性的看法也在渐渐地变化着。那种认为恋爱、结婚、性行为三者关系不能颠倒的旧式婚恋观念,在当今的青少年心目中已经越来越淡,不再对他们的行为起主导作用,即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的性道德观念趋于淡化,性开放从表层走向深层。
未婚同居是指在我国没有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也没有被我国法律明确的禁止,未婚男女不以夫妻名义公开或秘密地共同生活的一种两性关系。这种社会现象,在我国正呈一种蔓延趋势,正严重冲击着现有的婚姻制度,并对婚姻家庭观念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总之,不管怎样的婚姻观念,都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传统伦理道德共同作用的产物,且不论对错,我们都应该在判断之前尝试改变抑或引导。
(5)离婚与婚外恋逐渐增多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中国社会的不断开放,至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的离婚数量是逐年攀升。恋爱低龄化,离婚率上升,婚外恋增多,未婚同居及婚外性行为„„使得爱情、生育与婚姻由原先的统一转变为日趋分离。
中国人婚姻家庭观念正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夫妻双方更强调情感的融洽、生活的幸福,更讲求家庭人际关系的平等。一旦婚后的现实与婚前的期望产生矛盾且不可调和,他们多数选择离婚而不愿意继续凑合下去。
二、当代婚恋观呈现的特点
(1)择偶标准和恋爱方式多元化
在社会转型期前,青年择偶一般都把家庭出身、政治面貌、经济条件社会关系作为主要标准,明显表现出以家庭利益为转移的倾向。恋爱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如:网恋等。
(2)性观念较为开放
性是婚姻的自然基础,满足性需求是人们结成婚姻、建立家庭的一个强烈的内在动因。因而对性价值的评价观念,是婚姻家庭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社
会对性的看法是性行为的实施的目的就是为了“传宗接代”,忽视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这个时期的青年对于性的看法与以前不同。
(3)对婚姻的期望高
未婚青年对未来的婚姻普遍呈乐观心态。据有关调查反映,93%的青年人对未来婚姻的态度是乐观的,认为通过双方的努力,有信心使自己的婚姻幸福;99%的青年人相信爱情是维系婚姻的重要条件。
(4)恋爱过程公开化
这个在转型期的大学生中比较突出,虽然大学生们大都能认识到谈恋爱的弊端,但当爱情到来时,年轻人特有的激情还是令他们沉浸在这种甜蜜的尝试中不能自拔。于是,校园内处处能看到一对对相依相偎的恋人。不得不承认这种“学院派爱情”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室里、图书馆里、校园长凳上、树丛中、夜晚校园建筑物的角落里,无不有学子恋人的身影。如今的大学生们己不再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那般竭力隐藏自己的恋情,而是大胆、大方地将自己的恋情公开在校园众人的视野中。
(5)社会压力加剧下出现的多种婚姻形态
当代青年对婚姻既抱有浪漫的想象,也有实用主义的态度。当代青年认为,走进婚姻,组建家庭,最重要的事是满足情感上,心理上的寄托与需要,从而享受人生的幸福。他们愿意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感情需要来选择婚姻生活,于是社会上衍生出多种婚姻形态。
(6)恋爱目的非婚化
这个也是在转型期的大学生中比较突出,尽管校园恋情越来越火爆,大有如火如茶之势,但是各种调查结果显示,婚姻,这个一般情况下恋爱的终点站,却并不是如今大学生恋爱的唯一目的。
不论怎样,婚外恋对婚姻都存在着极大的危害,应当加以足够的注意和重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迁,这是合乎规律的必然趋势。但是,人们往往不能去理性地思考它的合理性、科学性。因此对于这些新的观念和思潮,我们应当慎重地思考和研究,而不能去一味盲从,鼓动这种风潮愈演愈烈。
婚姻的真正意义:不只是为家庭,为社会尽一份责任;更重要的是期待从婚姻中满足爱人与被爱的心理需要,以及期待因此达到更多的成熟与自我成长。
其实做一对快乐的夫妻,说起来似乎并不困难,实际上却不简单。每个人都需要有一种责任意识,婚姻并不是简单的爱情,更是对家庭及彼此的一种承诺和责任。所以要缔造真正快乐、幸福的婚姻,彼此需要付出和奉献很多,相互尊重,相互爱护,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才是最大的幸福。
参考文献:
《我国90年代婚姻家庭观念若干热点问题的研究》——2004;清华大学;牛玉屏
《中国婚姻伦理嬗变研究》——2006;黑龙江大学;王歌雅
《当代中国婚姻伦理的演变与合理导向研究》——2008;吉林大学;闫玉 《婚姻冲突法问题研究》——2005;武汉大学;焦燕
《文化冲突与化解:中西方跨文化婚姻研究》——2008;华北电力大学,姬程斌 《情与理的交锋》——2007;首都师范大学;陈志坚
《关系契约视野下的婚姻和婚姻立法》——2008;西南政法大学;康娜 《社会转型对中国城市婚姻观念的影响》——2004;吉林大学;安起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青年婚姻情感的变迁》——2005;广西师范大学;曾婷 《社会转型与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变化的研究》——2002;吉林农业大学;杨柳 《尴尬的婚姻自由》——2006;苏州大学;谢燕红
《中国现代婚姻文化嬗变研究》——2002;首都师范大学;黄东
《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与婚姻质量的相关研究》——2008;华东师范大学;吴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