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与背景
5.12特大地震以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作为极重灾区的都江堰市,所有的学校实现了重建,教学设施一流,但教学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较大的问题:目标短视、效率低下、评价单
一、缺乏活力。
具体表现在:
第一,过分看重考试,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学生发展的其他潜能,因此目标单一;
第二,评价指向单一,过于关注最终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及过程变化的有效评价,对学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视而不见,忽视情感态度的评价;
第三,评价方法简单,只重视考试学科检测结果,强调量化分析,忽视质性分析,用死数据管理活学生,不但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束缚学生的身心。
第四,评价主体单一,学生基本处于弱势地位,不能参与到设计自身的评价中; 第五,评价标准单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差异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受到限制。所有这些现象,都不能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校课题组针对学校硬件设施和教师软实力失衡的情况,想通过抓住课堂主阵地,以课堂激励性评价为突破口,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全面提升都江堰的教育教学水平。
此外,十局学校地理环境可谓得天夺厚,但是地震后,随着城市人口的重新安置,在生源逐渐萎缩的情况下,如何留得住学生,实现教育的社会效应最大化,办出我校的特色,使我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些问题引起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高度重视。要真正实现学校“和谐发展,人文见长”这一办学理念,必须以科学的教育观为指导,培养全面的人、和谐发展的人,人文素养日趋成熟的人。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上讲并没有多少新意,但是从实践上却是意义重大。我们不缺乏理念,缺乏行动。况且,教育不是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本地本校的实际,我们认为有以下研究意义:
1.都江堰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文件中,强调建立促进老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老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能力的作用,实现师生共同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培育学生,而不是用一把固定的标尺对学生进行分类,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全新的评价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将评价与教学融为一体。根本特征是:结果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并重,重视学生的思考和发展过程。
2.灾后教育重建的需要.“5.12”这场浩劫给我校带来深重的灾难。值得欣慰的是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关怀下,在上海援建方的大力支持下,一年后的今天,我校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市城区内,硬件设施以一流的标准跃入师生眼帘。这给我校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全新的挑战,亟待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3.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学校领导、教研组长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并了解学生,与家长座谈后发现,我校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学生评价内容上,知识、技能方面的较多,情意方面的较少;在评价标准上,共性颇多,个性颇少;在评价主体上,学生多数消极被动,缺乏主动参与意识与行动;在评价的重心上,多数老师,甚至个别领导很看重结果,较为忽视过程管理。学生在课堂上激情少了,欢声笑语少了;探讨交流的机会少了;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成就感少了。很多孩子没有积极的学习心态,个性磨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十分溃乏。40分钟的课堂效益不令人满意: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代替了其他两个目标。许多孩子上了初中后,学生学习兴趣呈递减趋势,后劲不足,学习方法欠佳,学生的生存状态令人堪忧:九年学业完成后,学生是整齐划一的流水生产线生产的产品,越来越没有活力,没有创新意识,缺乏实践能力。
这些突出矛盾与我校打造灾后“城区精品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和谐发展,人文见长”办学理念格格不入。如何解决?我们想侧重于通过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进行研究,积极实践激励性教学评价理念,如何让评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师如何使用积极的课堂评价语言组织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优化课堂练习,及时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推动所以学生向前发展;如何建立一种科学动态生成的课堂评价体系(包括师生);如何实现九年学习目标的贯通,有效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真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4.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这不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但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可谓举足轻重,且责无旁贷。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无法实现学生的发展。
三、对课题的阐释
1.什么是激励性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许多教育专家为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对人才观的科学认识,80年代以后,激励性教学评价逐渐成为一种教育评价的最新理念,2001年6月,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评价改革以“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为目的,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并对激励性教学评价做了初步的界定,“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的发展。”显然,激励性教学评价不同于水平性教学评价和选拔性教学评价,它是一种重过程,重视评价对象个体差异的,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它的突出特征是:评价注重过程,注重变化,彰显个性,促进发展,终身受益。2.什么是个性?
个性就是个体差异,个体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差异,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不同特点,以及隐藏在这些特点下的发展潜力。3.什么是个性发展?
《学会生存》指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学习:内在的财富》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思想,指出:“在一个以社会和经济改革为主要动力的迅速变革的世界里,可能更重视想象力和创造性;它们是人的自由的最明显的表现”。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系统深入的进行分析,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达成预期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除了来自于课程标准,也要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内在的财富》指出:“个性的多样性、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造和革新的保证”。追求学习者的个性发展,是世界教育改革或课程变革的重要趋势。这正是教育的本质。
4.激励性教学评价怎样与课堂结合呢?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作业教学,作业教学是基于问题的教学,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师生,生生的互评中,课堂效益达到最大化。学生可以减轻不必要的课业负担。
第二,师生角色互换,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有很多课程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讲。既体现了课堂的民主,又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小组学习活动合作与开展,自主学习本是新课程提倡的好的学习方式,但是真正的落实还需要花大量的功夫,这是课堂教学抓激励性评价的富矿。
第四、错误反思交流。教学错误,主要是指学生,学会反思,学会交流,就是学会进步。很多学生都有回避的内在潜意识。
第五 课外学习交流,学生的学习知识,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学校以外,传统课堂很少涉及这方面的教学。虽然新课程提倡校本研究,但大多流于形式。教师不进取,照着教本念经,最轻松,最保险,却是害了学生一辈子啊。
5.本课题研究的核心价值
一般说来,评价由量的描述、质的描述与价值判断三部份构成,核心部分是价值判断。那么,本课题研究的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哪里呢? 第一、通过激励性课堂评价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基。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力点,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第二、通过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面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三、通过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化的实现自身价值。
教师在课堂上,应重视学生表现出来的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尽所有学生的身高。
第四、通过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彰显学生的个性特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现在的课堂,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千课一教,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个性被磨灭,创新精神被扼杀。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实现理性与感性的融合;实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所以,课题的设立,与新课标的理念,与我校提出的“和谐发展,人文见长”这一理念是吻合的,更是有机地融为一体。
四、研究的策略
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教学,而教学的核心在课堂上,也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所以,我们以课堂40分钟为突破口,将 研究重点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把握好这40分钟,学生的发展才会是稳步前进,教学效益才会稳步提高。.优化评价语言,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的激励功能,扩大学生学习参与面最大限度保护学生的进取心,促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内驱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使用积极的课堂评价语言组织课堂。
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以激励学生为导向,既要做到客观,富有针对性,富有特色,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让学生满怀信心的投入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尽量避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
评价语言不仅要注重学生思维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思维的过程,思维的方法;同时,评价时间要适时。根据学习内容有时需要即时评价,有时需要延时评价,让更
多的孩子参与其中,扩大鼓励的范围。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评价应该以拉近师生心理距离,创设宽松,民主,和谐氛围,激发学生思维为目的。
2.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习方式转化,建立自主合作的课堂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大满足个性化成长需要。
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学会自评、互评、听评,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下,最大满足个性化成长需要。
3.优化教师评价语言,充分发挥激励性评价的导向功能与生成功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面、参与度,扩大生成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评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充分优化教师评价语言的激励、导向功能与生成功能,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与参与度,扩大生成效果,提高课堂有效性。
4.优化课堂练习的设计与评价,体现个性化、梯级性、激励性。
在课堂教学中,用激励性评价促使学生积极完成各项练习。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可以采取分层练习,为激发学生主动练习,可以采取自主选择练习,奖励式练习,针对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可以采取合作式练习,为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可以采取互拟试题练习,为培养学生勇于竞争,不甘落后的精神,可以采取竞赛式练习等。通过多种形式达到优化课堂练习的目的,及时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推动学生向前发展。这些是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的落脚点,是科学合理,全方位的评价,更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评价。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达到,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有成效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时时激发学生的潜能,处处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课堂充满情趣,体现生命的灵动与意义;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五、研究的方法
初步确立了一些实施激励性课堂评价的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我们主要采取的是行动研究法,广大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激励性教学评价”这一理念,进行学习、反思、比较、实践等一系列活动,及时研究出现的新问题,达到新的高度。并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使理论在实践中升华,实践在
理论指导下取得丰富的成果。(1)量化式评价。
针对评价对象按照一定的要求用等级(分数)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课题组将制定实施“量化表”。(2)等级制评价。
实施激励性评价,用动态和变化的观点评价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学习效果。评价的目的不是将学生分成几个等级。而是将学生要达成的目标分成达标等级。让学生明白自己现在自己在某一方面所处的位子。并给予每一个学生前进的目标和方法。课题组将对学生学习行为制定激励性量表(3)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过程性评价不仅仅是学业方面,课堂的方方面面都要涉及。课题组将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表。例如学业成绩应按照单元测试占20%、平时作业占20%、课堂学习占20%、期末考试占40%等项综合评定。课题组将制定相应的规范
(4)课堂语言的规范。课题组将制定相应的规范(5)学生作业的规范。课题组将制定相应的规范。
2.观察法。进行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真实状况,改进研究策略。3.调查法。通过师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发展状况与需求,改进研究方案。4.文献法。通过收集研究文献资料,提供理论支撑,以了解本研究现状与方向,结合自我发展需要,保证研究具有时效性、前瞻性。
六、研究对象 2-7年级全体学生
七、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完成时间为三年:即从2010年9月至2013年10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0.6——2010.12)
1、建立学校“激励性教学评价”课题组,进行校情调研,审视学校开“激励性教学评价”实验研究的基础条件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制定实验研究的工作计划,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其范围,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时间进度。
3、收集有关“激励性教学评价”课题研究的前沿理论资料,组织课题研究成员认真学习理论,做好行动上的准备工作。
4.研究成员正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就“激励性教学评价”这个方面深入反思,找出困惑与不足,形成书面材料上交,供研究集体共同解决。
5.将平时研究组成员课堂教学实录制成光盘,供反思,供后期作比较之用。6.聘请主课题组负责人——田林和有关专家来我校对全体教师作课题研究的辅导报告。
(二)实施阶段(2011.3——2013.1)
1.提出“激励性教学评价“实验研究假说,并进行研究,论证。2.制定详实而可操作性的方案。
3.学习理论组织研究成员观看成熟的课堂实录光盘,至少每两周一次。4.组织研究成员外出参与区片、省市级教研、学术交流、听评课等活动,并带回有关“激励性教学评价”方面做得较好的,进行借鉴、尝试。
5.课堂研究校内每两周至少上一节“激励性教学评价”研讨课。供集体分析、研讨,指出成功之处,或有待改进的地方。
6.反思 每学月研究成员通过自己的教学实情,写一篇教学反思或随笔,即拾取在“激励性教学评价”方面的点滴得失。
7.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实践“激励性课堂教学评价”以来,学生的内心变化情况。
8.对实践“激励性教学评价”课堂效益进行定时与随机检测。9.分析、总结各渠道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或调整下一步工作。
10.请相关专家及教研室负责人到校深入课堂听课,研讨工作中的得与失。阶段总结
11.学期结束,各子课题都要写出阶段性实验总结。总结一学期的实验成果,分析存在问题,写出下一学期实验研究方案。
12.学校应于2010年后半年召开一次全校性的研讨会,进行论文交流,科研成果展示,组织公开课观摩,对科研成果和论文进行评奖,表彰课题实验研究的先进课题组和先进个人。
13.搜集、整理实验资料。这里的资料指的是在实践“激励性教学评价”研究工作计划过程中所得到的大量的新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加工。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3年3月-2013年月9月)
1、将实践上升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深入开展实践“激励性教学评价”课堂活动。
2、请市教育局、教研室、兄弟学校来我校光临指导课题开展情况,由我校研究组成员上1-4节各具特色的研讨课。
3、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总结报告。
4、召开课题研究成员鉴定全。
5、修改报告,接受评估。
八、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实践的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机融入激励性教学评价理念。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的主要研究方式是:“闭门修炼”→“外出取金”→实践研究→分析反思→再实践→再认识→“展示研究成果” →巩固推广这样一个大方向。这是研究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九、预期效果:
我们通过对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想得到以下几个层面的效果:
(一)理论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论文,专著
(二)实践成果:
1.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在其引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尊重其人格,充分关注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教师突破发展瓶颈,专业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教师基本建立现代教育理念,呈现现代的绿色的课堂,教师素质进一步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
3.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在“和谐发展,人文见长”这一理念下,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创造“适合于儿童的一种教学观”,尊重学生的生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建立现代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上新台阶,教学生命焕发青春。为学校可
持续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师生得到发展的同时,学校也实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
十、条件保障
(一)环境条件:
1.领导的重视,教师的支持,建立完善相应的研究激励机制。
我们想,针对我校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教师素质的客观现实来选择使用不同的激励策略:根据教师参与这项研究活动的实绩,根据教师不同的成熟度,注重物质奖励的同时,将采取一些精神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工作激励,语言感情激励,榜样激励,参与激励等。价值是先导,项目是载体,执行是基础,激励是保障,它们整合在一起后,一定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推动课题研究,更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师生共同和谐、持续发展。
2.现代化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多媒体教室、录播室、每个教室多媒体支撑系统。还有较好的后勤保证。包括档案资料员。
(二)研究人员条件:主研人员全部是成都市、都江堰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主要选拔政治思想、业务能力、个人修养过硬的人员参加实验的。
我们将聘请成都市的专家作为研究项目的指导,保障研究的前瞻性、有效性。2.现代化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多媒体教室、录播室、每个教室多媒体支撑系统。
软件系统:购入或自编足够的电教教材,用来开展系统的、连续的电化教学活动。
(三)信息条件:包括购入必要的指导书、参考书等。
(四)资金条件:其中也包括用来激励实验人员努力从事实验研究工作的奖励资金。
第二篇:课堂教学评价性语言发展研究
课堂教学评价性语言发展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性的评价性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育良好的情感。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表演”得怎样,重要的要看学生的反应是否热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评价是否得当,到位而有效,决定一堂课的成败。
一、课堂教学评价性语言现状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有的教师还是或以笼统的“很好!”、“好的!”“答得不错!”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回答;或一味给以“你真棒!”、“好极了!”的廉价表扬。表面看来,这确实是在肯定赞赏,然而站在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上仔细思考一下,自己好,好在哪里,棒,棒在哪里?学生摸不着实点,又哪里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站在全体同学的角度上思考一下(因为我们的教学是要面向全体同学的),“好极了”、“棒极了”,已经封顶了,也就是说该生动回答,已经是全面、准确、权威,能经得住专家的考证了,还有哪一个学生敢再来论辩发言,又怎么能一石激起更多学生的思维碰撞的火花呢?
“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没有思考价值的启发引导性评价,这些表面化的启发引导语言,教师本来的良苦用心是要激发更多学生的多向评价,把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然而,“会听课”的学生们,有的便不去思考问题的对错等,而是顺着老师的表情态度,应声回答,就过去了,于是在课堂出现了异口同声的对或错,是或不是的高昂呼调,气氛很热闹,也很热烈,但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
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教师评价,有助于开启学生思维,激发课堂讨论,生成课堂再生资源,可是,有些老师却流于形式,一个很明朗化的问题,教师却在学生回答后,或者重复学生的答案,或者追问一下,“你感觉对吗?”或者“请大家做一下评价”,一味重复学生的答案,罗嗦无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决不代替,一个学生有好的答案,而其他同学一时又没听明白时,建议用“请你大声说一遍”以引起大家的注意,重要的概念,新的发现,需要重复时,建议用“请你再说一遍”、“再请一个同学说一遍”的句式。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是必要的,但不是每个问题,都要如此,否则就会浪费教学时间,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支吾语塞时,或者回答错误时候,教师耐不住性子,或者急于找其他学生回答,或者自己直接说出答案,这样不能针对具体个例来相机引导,甚至包办代替的做法,会严重地失去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这些都是表面的形式主义的课堂评价,不能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师生的更多更深入的思考,更不容易抓住再生资源,有机利用,引领课堂教学走向高潮,当然也无法有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要向深层次发展
(一)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肯定和赞赏要具体,不能笼统抽象,更不能封顶
课堂上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但是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有限的,在他们的问题表述中,不乏有智慧的火花,也掺杂着错误的泥沙,作为教师要时刻处于“高度思维”状态,及时捕捉到智慧的火花,给以具体准确的肯定和赞赏,所谓具体或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方面评价,或是知识能力方面评价,或是其他方面,但一定要具体准确,如:“――很佩服你的勇气――”是站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上,具体准确地肯定和赞赏课堂发言参与的勇气。“这一段,你读出了主人公的悲痛的感情|”是从感情朗读角度做的具体准确的评价。只有肯定和赏识具体准确了,学生才认可,才能感觉到你的真心的鼓励,才明白自己成功在哪里?其他同学也能够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感受,我们在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的时候也亦该如此。
(二)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要富有启发引导性,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评价语言要启发性。因为有时学生只答对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几个方面需要老师启发;有时学生的思维偏离正确轨道,需要老师启发学生克服障碍,奔向目标。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是充满睿智的评价,该有旁敲侧击、直接追问、流露同感等形式。只有这样巧妙的课堂评价语言,才能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如在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时,笔者作为语文教师提出要求:“结合课文内容给本文换一个标题”有的同学换为“藤野”,有的换为“藤野老师”,教师在此启发引导:“这三个标题哪一个更好些?说说你的理由。”在此评价中,启发学生扩散思维,启发学生比较思维,启发暴露思维过程,引导思考、交流、比较、选优,在比较选优中,在讨论中,大家明确了用“藤野”做标题,就少了崇敬的意味,有“藤野老师”做标题,只是表示藤野是老师,而用“藤野先生”做标题,先生除了老师之外,还有对那些有学问的和品德高尚的人的尊称,这正好吻合了鲁迅对学问精深,品德高尚的藤野老师的尊敬之情。
(三)课堂评价语言也应起到总结升华的作用
在课堂的结尾,我们一般要自然地引出学习目标,并进行相应的课堂总结,很多老师往往让学生自由说说学习体会,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总结能力,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当学生的理解和概括,站得低,看得近时候,这时,教师就不能做一个旁观者,而要对学生发言,起到一个总结和升华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课堂学习凸显出目标,凸显出重难点,凸显出学习所得。
三、小结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评价的重要性。让我们牢记这句话,在课堂上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湛的评价语言,营造一个个优化的教学氛围,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
第三篇:课堂教学的激励性评价
论课堂教学的激励性评价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科学技术的竞争越来越成为人才的竞争,于是学校教育成为各国开展较量的又一平台,这种强竞争力下的教育必然使学生的身心遭到不经意的损害。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导,如何在提高学生竞争力的前提下还给孩子一个美好而健康发展的童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所以激励性评价作为一种更多关注人文情怀的评价方式应该深入的被教师所理解和掌握。
一,激励性评价的内涵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的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新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的一种策略。激励性评价是一种肯定性评价。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自信为旨归。激励性评价同时又是一种差异性评价。它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激励性评价还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的形成。二.激励性评价的作用。
首先,激励性评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采用激励性评价的教师在课堂上会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长,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让他们在表现自己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树立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必然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其次,激励性评价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激励性评价是一种包容的评价,教师是一种朋友的姿态欣赏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给与指导和鼓励。这种润物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使学生敢于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学生不畏惧老师。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激励和赏识,这样才能建立一个民主、平等、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样一种教学情境中,学生的潜能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3).激励性评价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
传统的纠错性的评价方式使班级气氛死气沉沉,学生的课堂时间大部分是在提心吊胆中度过的。担心自己被提问,担心自己不会回答或回答不准确而遭到批评。这种缺乏民主的班级气氛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学生团体的不团结、不正当的学业竞争都是这种评价方式所造成的。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下没有所谓的对与错的标准,只有回答的角度不同而已。所以学生不会纠结于标准答案而压抑自身内心的想法。这种评价方式更利益和谐、互助的班级氛围的形成。
(4)激励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学习力是指学生的学习心力和学习能力。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之于学生是一种探索,而不是一种负担。这种氛围下,学生学习的心力诸如学习动力、学习毅力都会大大加强。与此同时,激励性评价下的教学是一种学生主动性极大调动的教学,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自我锻炼,久而久之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加强。学生日后的学习能力也会不经意间的大大提升。三,如何正确的运用激励性评价。
(1).善于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激励性评价的前提是相信学生能够解决问题。传统的评价方式在学生没有回答问题之前首先预设的就是学生不会给出合理而全面的答案。这种预设从出发点上对学生就是不公平的。激励性评价恰恰相反。老师相信学生,耐心的听取学生慢慢的挖掘内心的想法,鼓励学生相互补充、相互帮助找出正确答案。这种方式能够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发现潜藏在不同学生身上不同的闪光点。(2).善用激励性评价,学生不同激励的 角度和方式不同。
激励性评价的根基是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是运用激励性评价的重要原则。教师要懂得欣赏不同孩子回答问题的角度,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不同给与恰如其分的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提升自信。任何敷衍或者不诚恳的激励对学生来说都是致命的。所以激励性评价并不等于无原则的表扬。对不同的学生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方式进行差别式的激励。
(3)三,不断加强自我提升,活用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错用激励性评价不仅不利于学生成长而且还有可能给学生更大的伤害。所以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提升。提升专业知识,加强对学生情感、认知、心理的了解与研究。可以听通过名师讲座、教师互动交流、师生平等沟通等方式不断提升自我。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活用激励性评价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为激励性评价创造条件。
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可见教师的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能起到多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把自身积极的情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要把自已看成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让学生能够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在老师和同学的思想碰撞中明晰,深化理解,使学生的情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状态,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情趣,产生不断上进的信心。
第四篇:正面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正面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摘要】: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所做出的肯定性语言,以此调动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评价艺术,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评价、肯定、调动激励、积极主动
传统的语文评价方法,过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过多的发挥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略了评价的调节、激励作用。正确的评价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评价标准个性化,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根据新课改理念,在评价中应做到,在不同的阶段引导学生给自己提出新目标,自我激励发挥多方面的潜能,从而帮助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
传统的评价过分强调统一标准。现代素质教育观倡导学生参与评价后,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学生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再也不是去揣度教师期待的标准答案,课堂上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如果我们还以教师的权威去压制这些“奇谈怪论”,以自己的标准答案来作最终的评价,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扼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因此,在课堂评价标准应该因人而异,学生的表现不求完美,只要有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
曾经收到这样一张学生字条:“你总是用期待的眼光看我,经常关心和肯定我,你给了我一种走在路上突然被星探发现了似的感觉……我对你很有亲切感,你的赞扬也成了我学习的动力,每当我懒得听课或做作业时,我都会想起你,于是告诫自己,要对得起老师对我的看好和夸奖,要用努力学习来回报老师……”
写信的学生是新来的插班生李嘉俊同学,他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有些灵气、又有些调皮的学生。一次早读课,他在念课文,虽然随意,但发音较纯正,朗读也流畅,我当时就赞扬他:“你很有学习语言的天赋!”他露出惊奇的眼光,红着脸说:“谢谢老师。”以后每次碰到,都和他说说话,鼓励他。给予更多的关心。在我的关注和期待下,这个同学开始进步了。为表心意,他不好意思当面说就写字条给我。
一次即兴的表扬,点燃了学生心中的火花,引发了学生一连串的“化学反应”,这似偶然又必然的结果,不正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吗?不管这种教育称之为赞扬教育、赏识教育抑或其他什么教育,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教育评价中需要更多的赞扬。
首先,教师要有不吝赞扬之心。学生的成长少不了批评,但更需要赞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通往儿童的心灵,并不是经过一条洁净平坦的小路,教师只要在路上经常用心做拔除野草(根除恶习)的事;而是要经过一片道德品质幼苗的肥沃田野,教师要在路上像播种耕耘的庄稼人那样,十分小心地保护那些尚未茁壮的幼苗的柔弱根部和向着太阳生长的新叶。”铲除杂草,是为了使幼苗更好地成长;而幼苗的快速成长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同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表扬和激励,促进学生美好品德和习惯的养成;适当运用批评,使学生认识错误,改过补短。在批评过多、赞扬缺失的今天,我们的教师要改变“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的传统观念,确立“优点多说会更多,缺点少说会更少”的新观念,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赏识和赞扬。
其次,要精心呵护闪光点的成长。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是“柔弱的幼苗”,是希望的种子,如果精心呵护,可以成长为参天的大树,否则,它可能悄然夭折。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德育过程,而发现闪光点并给予赞扬和激励,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所以,赞扬之后不能停息下来,要继续引导学生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动,把道德行动转化为道德习惯,使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前进。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今天的学生“渴望”受到老师的“肯定”,今天的教育需要我们运用赞扬。
二、评价在提倡赏识、鼓励的同时,不应该放弃批评
激励的语言和会人的微笑,是课堂上评价学生的主流,而不是全部,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发现无论他们问题回答得如何,都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很浮躁,那么还会在乎表扬吗?因此,在学生发言时,不作倾向性评价是对的,但在总结时进行恰当的点评是十分可取的。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下的课堂评价主体及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评价空间,使我们对学生有了清晰全面、深刻的认识与考查,将学生作为一个个主体、完整发展的人,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各方面发展。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以后,我总是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我惊喜地发现:鼓励,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为走向学生主体地位铺垫了成功之路。我班上有个叫陆有才的男孩,个子中等,是一个缺少家庭约束,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作业对他是可做可不做的学生。默默的从不作声再加上成绩不很好,所以无可争议的就成了其他同学嘲笑的对象。经常受到其他同学的欺负,他从此变得很自卑。我在学生日记里发现了这些情况后,对那些欺负他的同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或多或少让这个男孩感到了一些自尊。但是要真正改变他,还必须树立起他的自信。课余时间,我经常鼓励他,不能改变别人,那你就改变你自己,使自己足够优秀,足够强大。想一想邓亚平吧!当她才十岁时就获得了少年组的全国冠军,依照惯例她可以自动进入国家队,但是国家队不要她,因为有人说她太矮,没有发展前途,还有人说她形象不好,不能代表国家队参加比赛。邓亚平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不停地以一次次的夺冠来证明自己。继1990年获亚运会冠军后,连续蝉联两届奥运会冠军,开创了史无前例的“邓亚平时代”。现在还有人说她矮,说她丑了吗?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之后还有人敢嘲笑她吗?通过观察,我发现他的写作比较好,思路新颖,别具一格,很有点文采。于是每次班会上,我总要表扬他进步了,有时还在班上读他的作文。在我不断的鼓励下,这个男孩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首先是作文写得越来越好,其次胆子渐渐的大起来,上语文课时甚至能够举手发言了,有好多次全班同学为他鼓掌,看着他的进步我也高兴。
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师生授受的传统讲授程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成了改革学生评价的关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应重点指导学生自评、互评,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自评和教师的导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古语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老师还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批评教育固然重要,但他们更渴望得到肯定和尊重。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有被重视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李商隐有诗云:“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玉生烟”,让明珠泣泪,良玉生烟是诗人那个时代的不幸,而埋没了学生的天分则是为人师者的悲哀。学生的情感是很脆弱的,他们对老师无限的依赖,信任,崇拜,我们就必须珍视他们,呵护他们,把他们放在我们的手中,我们的眼里,我们的心中,把他们培养成为更好的人和有用的公民。
四、评价的语言运用,顺应学生个性心理体验
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不再只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课堂教学的评价很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情感受到感染,积极性得以调动激发,对于那些“好”、“挺棒的”、“很有道理”、“你还应该继续努力”等等一成不变的评价语言,自然学生也就麻木不仁了,就更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必须要鲜活幽默。
1、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
准确性是评价语言的灵魂。评价语务必恰如其分,有分寸感。评价时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去主动探索研究,尊重个性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评价语言要生动、巧妙
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赏识,人人都需要他人的鼓励。因此,教师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在表扬激励的同时,用其可接受的方式让学生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爱,得到了向上的力量。教师的评价,要变成一种赏识,变成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
3、评价语言要讲究机智有趣。
评价语言要灵活多样、随机变化、注重创新,学生就想听、爱听、听不厌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机智敏锐,收放自如,妙语连珠,精彩叠出,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五、鼓励挑战自我,分阶段小结评价。
根据新课改理念,在评价中应做到,在不同的阶段引导学生给自己提出新目标,自我激励发挥多方面的潜能,从而帮助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行为表现评价的目标是使每一个人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体现,评价必须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考虑每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知识的多样化,从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我主要采取以下评价形式:
1、赏识式评价。
2、期待式评价。
3、包容式评价。
4、亲近式评价。新学期开始,我就与孩子们一起开展“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的活动:每周小结的内容是本周我得了几个优,与上周相比,我多得了几个;月总结时,不只是优的个数最多的孩子能得到奖励,那些平时成绩不是太好,但每周优的个数在不断增加的同学也可以得到同样的奖励。这无异在每个孩子的面前都挂着一个“苹果”,为了尝到“苹果”的香甜,谁也不敢懈怠: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充满信心,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学习好的孩子也常常会有危机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一松动,就会被别人超越。因此,孩子之间形成互相竞争,不断追求进步的积极心态,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
六、允许学生失败,倡导“再来一次我能行”
教学的过程就是使学生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因此,任何时候的评价都不要急于给孩子不好的成绩。允许他们失败,允许他们失败了站起来,鼓励他们再来一次,帮助他们树立一定能获得成功的自信心。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强调考试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考试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孩子和家长知道得了多少分,更重要的是在于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吸取教训迎头赶上。因此,每次单元考试后,如果有一些孩子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时,应允许这些孩子复习后重新考过,满意哪次成绩就把哪次考卷带回去给家长见面。孩子为了能在家长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最佳状态,总能主动认真地复习。通过复习,既弥补了知识的缺陷,又获得了好成绩;既让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又满足了孩子家长的需求,一举多得。这不是比家长看到孩子差的成绩而大发雷霆,训斥一番,效果更好吗?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尝到学习劳动的快乐,体验到克服困难的骄傲。
比尔。盖茨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而评价工具的科学安排,最有利于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要积极正确地运用评价工具在创设成功情境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引导每位学生走向成功。
老师们,多以正面的评价鼓励学生吧!因为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份满怀希望的期待,都有可能是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评价。总之课堂行为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内容,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我们要不断积极研究、优化评价内容和方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第五篇:实施激励性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倡导新的课程评价理念
为了迎接新世纪对教育的挑战,我国开始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评价理念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新的课程评价基本理念主要有:
1.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2、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导,旨在促进发展。评价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教育并促进学生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评价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
3、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为:
(1)评价主体互动化。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结果本身的正确性;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如家长开放日、公开答辩等。
(2)评价内容多元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以质评为基础,应用先进的评价方法,不仅考察“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察,如行为观察、情境测验等。
(3)评价过程动态化。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其目的在于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袋等。
这些最新的课程评价基本理念在小学口头评价中还未得到有效的实施。为此,提出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二、实施激励性评价策略
1.多角度评价策略
教师的激励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成绩上,没有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全面地、多角度地激励评价学生。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可是,学生的希望与现实的距离还很大。
课程评价的动机和终极目标在于促进发展。在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行为科学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能受到充分的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80%-90%,以至更多。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找到自尊,找回自信,使他们在充满爱意的激励中,经常得到满足、快乐、积极、稳定的情绪,洋溢着创造的激情和进取的动力。
“多元智能理论”表明,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及教师评价时,都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纵观目前我国小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情况,大致呈现两种情况:一是量少,教师和学生不重视课堂教学中口头评价的作用;二是质低,许多课堂教学口头评价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再现,或对知识的正确与否进行评价。忽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心理素质、新颖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独到的体验和感悟,更是缺乏及时的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这不仅忽视了口头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更可怕的是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性,扼杀了学生创造的火花。
如果教师能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学生,就会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许多闪光之处。而且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发现同伴的闪光之处,使课堂口头评价在尊重、宽容和等待中进行,在欣赏、发现和激励中进行,在和谐、主动和引导中进行……
2.多元主体互动参与策略
应使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主客体对立模式,即“中心----外围”式(所谓“中心----外围”式是指由少数专家、管理人员来制定教学评价的相关目标、尺度、方法,而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充当一个“施评者”和“被评者”的角色,学生更完全被处于“被评者”的地位)评价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无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现代教育评价,应确立评价主体与客体的多向互动性,还学生以评价的机会、评价的权利及通过评价反思和发展的权利。激励性口头评价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口头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在处理自评和他评的关系中,强调以自评为主,强调自我意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评价对象通过评价不断积淀,优化自我素质结构,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所谓民主的评价,即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点拨、启迪,让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励、增强信心,明确方向。强调评价者始终在友爱、信任、尊重的气氛中以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用辩证的观点,发展性的视角审视,对待学生的错误和缺点。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小学教学,应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
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的教师权威,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的教学,最大弊端就是缺乏交往和沟通,它否定了教学的本真意义----交往与对话,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这种传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必然导致课堂教学口头评价的主客体单一,即只能是教师评价学生。《纲要》指出:“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传统讲授型课堂教学中,师传生接,师授生受,师讲生听,实际上使传统教学成为“传话教学”,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少有发言的机会,更谈不上评价老师,评价其他同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建立多向互动的口头评价肯定是不可能的,是不现实的。
在小学课堂中,民主的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不仅是被评价者,也应该是评价者,在今后的小学课堂中,要求老师放弃所谓的“师道尊严”,彻底转变观念,以朋友式的平等的身份,接受学生的评价,参与学
生的评价并指导学生的评价。我们更提倡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之间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占主导,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倡导“四多四少”,即“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怀疑。”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效果
近年来,中原油田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素质多元评价体系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如交互性评价方法、即时即兴评价方法、差异性评价方法等。交互性评价方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个体、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指导者之间进行的纵横向的评价。建立新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学生参与的充分性”指标中,设立了学生求疑答案出现人次,对教材、老师教学质疑人次,对教师评价学生的再评价合理性等几个具体要求;在“课堂师生关系民主性”指标中,强调教师是否因学生的要求、程度确定教学进度;在学生对事物判断的选择方面,强调通过学生自主评价去获取知识的主动程度。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带出了充满生机的课室,教师不再是唯一权威,评价不再是压制学生的手段,而是促进教学相长、学生学习能力增长的助动力。即时即兴评价方法是指导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出现的成功或失败师生即时给予合理的、激励的评价。学生在即时即兴评价过程中认真听取他人诚恳的建议和表扬,然后根据自己的认识说出对评价的看法和建议,不仅使学生辩证地来评价自己,而且又学会了如何科学合理地去评价他人。差异性评价方法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重在评价其学习结果和质量,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重在评价其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习困难学生采用“补分制”。学校为学习困难学生建立一人一卡,卡上有学生的基本情况、知识缺陷、学习困难的原因,还有补缺的时间和内容。如在单元练习或测验中不及格,老师先和他们一起找原因,再给他们补课,最后通过补考给他们合格的机会,提高了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面向全体注重过程
多元评价。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设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