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浅谈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 评价 建构主义教学观
论文摘 要:通过对目前的高职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存在的分析,引入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对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观的指导意义,提出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发展性、学生中心和全面性的原则,突出多元性、整体性和过程性的特点,教师应成为高职课堂教学评价的引领者。
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在促进师生发展方面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一般来说,具有不同的价值信念就会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评价的强烈的实践指向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持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观,就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教学和评价,产生不同的教学评价结果。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实质上就是教师深层的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
一、高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笔者十几年深入职业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观察了大量的课堂教学。
虽然高等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在近十几年不断进行改革,逐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内容的实践性,逐步重视教学评价作用,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是课堂教学评价缺失。教师、学生乃至学校都不太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由于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和课堂纪律等原因,有些教师只要完成教学计划就好,不太从教学效果上全面考虑受众接受程度。
二是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不全。许多课堂教学评价仅局限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再现。即使是公开课的教学活动,也缺少全体学生的参与性,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重视不够,教师为了按期完成教学计划,漠视学生的反映,甚至有些公开课教学用作秀的方式提问一些事先有所准备的学生,忽视真实的学生群体。
三是课堂评价主客体的单一性。整个课堂中的评价活动几乎限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评价的地位,授课教师也听不到来自一线学生的意见,这对于师生成长均是不利的。
通过对部分教师和学生的深度访谈,我们发现,教师和学生所固有的知识观、教学观、学生观和学习观是导致以上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知识的权威和代表,教学就是教师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场合内,按规定好的流程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把知识和经验传递给特定对象的过程。所以,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单边的活动,学生只是遵守学校和社会所制定和沿用下来的习惯去接受教师给予的一切,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成了没有感情的人。
虽然我国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很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容忽视的是,传统的评价方式在我们职业学校教师的观念中仍旧根深蒂固。一些教改举措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思想理论指导而使改革表面化、公式化、表演化,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用坚实的理论基础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形成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课堂评价体系。
二、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
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建立在对评价对象的科学认识及教育教学方式的重新理解之上,是对人的本质,尤其是对人在教育视野中本质的重新解读和教育教学本质的重新定位。本文将从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三个方面对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理论基础做一个探讨。
(一)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有七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智力组成,它们是语言智力、节奏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动觉智力、自省智力、交流智力。加德纳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多维地看待人的智力的视野和方法。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多元智力理论的广阔性和开放性对于我们正确地、全面地评价学生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多元智能理论说明,目前高职教育的课堂评价标准要多元化,不同个体的七种智力拥有的量不同,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评价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评价的方法要多元化,不仅仅依靠课堂提问的方式;评价的来源是学生的活动。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发现自身的优势智能领域,并协调发展。
(二)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20世纪后期,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开始盛行于西方。与传统的赫尔巴特“三中心”相反,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
建构主义给当代教育教学有益的启示是:教学决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这样,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提出了基于学生主体的新的课堂评价标准: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学生可以进行及时的学习反思,获得积极的真实的情感体验等。
(三)后现代主义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这个世界是开放的、多元的。承认开放性,也就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了大舞台。后现代主义以其兼容并包的宽容态度和尊重个性主体性的宽广胸怀给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每个人开放了生命的空间。后现代主义注重过程的思想,目的与手段统一的观点均认为个体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得以不断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给我们课堂教学评价提供的新视野是: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基于师生共同活动之上的课堂教学评价对学习者来说不仅是对现实状况的价值判断,其功能在于在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促进下一步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学,而不在于选择和判断。
三、对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
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和后现代主义等基本理论的分析,我们体会到,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发挥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作用。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一)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的作用在于不仅仅区分教学是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而且要注意学生是否完成发展性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学习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简单的好坏之分,而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重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
2.学生中心原则。评价的主体和对象应是学生。评价不能脱离学生,所有评价活动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学习的进行,避免没有方向和低质量的评价。重视“以学论教”,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交往状态和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3.全面性原则。不能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要以学生的各个方面为评价对象。首先要明确的是学生是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要受人的意识支配,所以教学评价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知识的掌握,更要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二)促进高职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
1.多元性。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而且也要尊重每个高职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见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更要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2.整体性。评价要关注高职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不能仅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和弱势品质,教学就要长其长、短其短。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过程性。评价要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和学生要形成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开展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
(三)高职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发挥引领作用
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1.营造民主平等的评价范围
教师要赏识每个学生,感受每个心灵,不能忽略一个学生,对于评价的对错,要保持宽容的态度。这样,才能确保反馈信息的畅通。
2.注意评价与教学过程的和谐融合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评价,要避免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也不适合过于繁琐的评价程序。
3.在评价过程中注重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包括七项智能的差异、心理特征、生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差异。教师要了解差异,重视差异,尊重差异,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
4.指导学生积极开展互评与自评
让学生开展评价活动,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主动构建知识的同时,也成为评价的主体,形成评价主体和客体的多元性。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参考文献:
[1]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0(9):71.72.76.[2]高文.建构主义研究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J].全世界人民球教育展望.2001(3):4.5.
第二篇:创新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创新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和挑战,在创新课堂教学中,做了五个方面的探索:
1.教学目标创新: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强调从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现状出发,使学生确立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观念,着重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教学内容创新: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发展,即把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又把它作为一个扩展创新课程资源的平台。
3.教学方式创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好奇和探究的天性,让学生自主、自由的讨论和辨析。
4.教学环境创新:把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的舞台,师生平等,强调师生之间的交往、对话和沟通,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5.教学评价创新:由以教师评价为主变为开放式的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更宽容、理解、信任、同情和支持学生,激励学生的创造激情。
第三篇:正面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正面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摘要】: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所做出的肯定性语言,以此调动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评价艺术,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评价、肯定、调动激励、积极主动
传统的语文评价方法,过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过多的发挥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略了评价的调节、激励作用。正确的评价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评价标准个性化,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根据新课改理念,在评价中应做到,在不同的阶段引导学生给自己提出新目标,自我激励发挥多方面的潜能,从而帮助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
传统的评价过分强调统一标准。现代素质教育观倡导学生参与评价后,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学生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再也不是去揣度教师期待的标准答案,课堂上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如果我们还以教师的权威去压制这些“奇谈怪论”,以自己的标准答案来作最终的评价,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扼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因此,在课堂评价标准应该因人而异,学生的表现不求完美,只要有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
曾经收到这样一张学生字条:“你总是用期待的眼光看我,经常关心和肯定我,你给了我一种走在路上突然被星探发现了似的感觉……我对你很有亲切感,你的赞扬也成了我学习的动力,每当我懒得听课或做作业时,我都会想起你,于是告诫自己,要对得起老师对我的看好和夸奖,要用努力学习来回报老师……”
写信的学生是新来的插班生李嘉俊同学,他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有些灵气、又有些调皮的学生。一次早读课,他在念课文,虽然随意,但发音较纯正,朗读也流畅,我当时就赞扬他:“你很有学习语言的天赋!”他露出惊奇的眼光,红着脸说:“谢谢老师。”以后每次碰到,都和他说说话,鼓励他。给予更多的关心。在我的关注和期待下,这个同学开始进步了。为表心意,他不好意思当面说就写字条给我。
一次即兴的表扬,点燃了学生心中的火花,引发了学生一连串的“化学反应”,这似偶然又必然的结果,不正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吗?不管这种教育称之为赞扬教育、赏识教育抑或其他什么教育,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教育评价中需要更多的赞扬。
首先,教师要有不吝赞扬之心。学生的成长少不了批评,但更需要赞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通往儿童的心灵,并不是经过一条洁净平坦的小路,教师只要在路上经常用心做拔除野草(根除恶习)的事;而是要经过一片道德品质幼苗的肥沃田野,教师要在路上像播种耕耘的庄稼人那样,十分小心地保护那些尚未茁壮的幼苗的柔弱根部和向着太阳生长的新叶。”铲除杂草,是为了使幼苗更好地成长;而幼苗的快速成长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同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表扬和激励,促进学生美好品德和习惯的养成;适当运用批评,使学生认识错误,改过补短。在批评过多、赞扬缺失的今天,我们的教师要改变“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的传统观念,确立“优点多说会更多,缺点少说会更少”的新观念,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赏识和赞扬。
其次,要精心呵护闪光点的成长。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是“柔弱的幼苗”,是希望的种子,如果精心呵护,可以成长为参天的大树,否则,它可能悄然夭折。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德育过程,而发现闪光点并给予赞扬和激励,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所以,赞扬之后不能停息下来,要继续引导学生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动,把道德行动转化为道德习惯,使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前进。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今天的学生“渴望”受到老师的“肯定”,今天的教育需要我们运用赞扬。
二、评价在提倡赏识、鼓励的同时,不应该放弃批评
激励的语言和会人的微笑,是课堂上评价学生的主流,而不是全部,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发现无论他们问题回答得如何,都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很浮躁,那么还会在乎表扬吗?因此,在学生发言时,不作倾向性评价是对的,但在总结时进行恰当的点评是十分可取的。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下的课堂评价主体及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评价空间,使我们对学生有了清晰全面、深刻的认识与考查,将学生作为一个个主体、完整发展的人,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各方面发展。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以后,我总是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我惊喜地发现:鼓励,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为走向学生主体地位铺垫了成功之路。我班上有个叫陆有才的男孩,个子中等,是一个缺少家庭约束,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作业对他是可做可不做的学生。默默的从不作声再加上成绩不很好,所以无可争议的就成了其他同学嘲笑的对象。经常受到其他同学的欺负,他从此变得很自卑。我在学生日记里发现了这些情况后,对那些欺负他的同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或多或少让这个男孩感到了一些自尊。但是要真正改变他,还必须树立起他的自信。课余时间,我经常鼓励他,不能改变别人,那你就改变你自己,使自己足够优秀,足够强大。想一想邓亚平吧!当她才十岁时就获得了少年组的全国冠军,依照惯例她可以自动进入国家队,但是国家队不要她,因为有人说她太矮,没有发展前途,还有人说她形象不好,不能代表国家队参加比赛。邓亚平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不停地以一次次的夺冠来证明自己。继1990年获亚运会冠军后,连续蝉联两届奥运会冠军,开创了史无前例的“邓亚平时代”。现在还有人说她矮,说她丑了吗?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之后还有人敢嘲笑她吗?通过观察,我发现他的写作比较好,思路新颖,别具一格,很有点文采。于是每次班会上,我总要表扬他进步了,有时还在班上读他的作文。在我不断的鼓励下,这个男孩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首先是作文写得越来越好,其次胆子渐渐的大起来,上语文课时甚至能够举手发言了,有好多次全班同学为他鼓掌,看着他的进步我也高兴。
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师生授受的传统讲授程式,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动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成了改革学生评价的关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应重点指导学生自评、互评,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自评和教师的导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古语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老师还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批评教育固然重要,但他们更渴望得到肯定和尊重。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有被重视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学习的热情。李商隐有诗云:“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玉生烟”,让明珠泣泪,良玉生烟是诗人那个时代的不幸,而埋没了学生的天分则是为人师者的悲哀。学生的情感是很脆弱的,他们对老师无限的依赖,信任,崇拜,我们就必须珍视他们,呵护他们,把他们放在我们的手中,我们的眼里,我们的心中,把他们培养成为更好的人和有用的公民。
四、评价的语言运用,顺应学生个性心理体验
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不再只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课堂教学的评价很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情感受到感染,积极性得以调动激发,对于那些“好”、“挺棒的”、“很有道理”、“你还应该继续努力”等等一成不变的评价语言,自然学生也就麻木不仁了,就更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必须要鲜活幽默。
1、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
准确性是评价语言的灵魂。评价语务必恰如其分,有分寸感。评价时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去主动探索研究,尊重个性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评价语言要生动、巧妙
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赏识,人人都需要他人的鼓励。因此,教师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在表扬激励的同时,用其可接受的方式让学生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爱,得到了向上的力量。教师的评价,要变成一种赏识,变成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
3、评价语言要讲究机智有趣。
评价语言要灵活多样、随机变化、注重创新,学生就想听、爱听、听不厌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机智敏锐,收放自如,妙语连珠,精彩叠出,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五、鼓励挑战自我,分阶段小结评价。
根据新课改理念,在评价中应做到,在不同的阶段引导学生给自己提出新目标,自我激励发挥多方面的潜能,从而帮助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行为表现评价的目标是使每一个人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体现,评价必须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考虑每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知识的多样化,从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能力都有所提高。
我主要采取以下评价形式:
1、赏识式评价。
2、期待式评价。
3、包容式评价。
4、亲近式评价。新学期开始,我就与孩子们一起开展“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的活动:每周小结的内容是本周我得了几个优,与上周相比,我多得了几个;月总结时,不只是优的个数最多的孩子能得到奖励,那些平时成绩不是太好,但每周优的个数在不断增加的同学也可以得到同样的奖励。这无异在每个孩子的面前都挂着一个“苹果”,为了尝到“苹果”的香甜,谁也不敢懈怠: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充满信心,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学习好的孩子也常常会有危机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一松动,就会被别人超越。因此,孩子之间形成互相竞争,不断追求进步的积极心态,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
六、允许学生失败,倡导“再来一次我能行”
教学的过程就是使学生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因此,任何时候的评价都不要急于给孩子不好的成绩。允许他们失败,允许他们失败了站起来,鼓励他们再来一次,帮助他们树立一定能获得成功的自信心。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强调考试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考试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孩子和家长知道得了多少分,更重要的是在于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吸取教训迎头赶上。因此,每次单元考试后,如果有一些孩子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时,应允许这些孩子复习后重新考过,满意哪次成绩就把哪次考卷带回去给家长见面。孩子为了能在家长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最佳状态,总能主动认真地复习。通过复习,既弥补了知识的缺陷,又获得了好成绩;既让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又满足了孩子家长的需求,一举多得。这不是比家长看到孩子差的成绩而大发雷霆,训斥一番,效果更好吗?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每个孩子都能尝到学习劳动的快乐,体验到克服困难的骄傲。
比尔。盖茨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而评价工具的科学安排,最有利于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要积极正确地运用评价工具在创设成功情境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引导每位学生走向成功。
老师们,多以正面的评价鼓励学生吧!因为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份满怀希望的期待,都有可能是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评价。总之课堂行为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内容,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我们要不断积极研究、优化评价内容和方法,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第四篇:提高评价实效 促进学生发展
提高评价实效 促进学生发展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应开展多元性评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结合语文新课标和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多元性评价进行了探究,力求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关键词:新课程;发展性评价;多元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实施以后,我本着“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理念,借自己担任班主任、语文教师的契机,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学生中开展了综合素质评价尝试。我力求把评价与考试改革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此充分发挥评价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能,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一、评价方法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我本着“加强平时、分项考核、综合评定”的原则,努力建立“学习行为记录+学习档案资料+星级+评语”的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1.课堂学习行为评价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卡。新
课程强调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各个时间的进步状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展示学习过程的机会,并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做出准确的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启发性的评价语言,从正面加以引导。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自评和相互评价,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和欣赏别人,学会找到自己的不足,学会向同学提建议等,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参与活动的情况等进行认真观察,和学生一起对学习行为做好记录与评价。学生学习记录卡是教师用于系统观察记录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评价工具,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工具。通过记录卡,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有针对地性地辅导学生学习,学生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2.语文学习档案评价
在教学中,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建立学生语文学习档案,是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的一种评价方式。语文学习档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由师生共同维护。档案可以是资料袋,也可以是一个个记录本、积累本等。档案的内容,可以是学生成长记录,也可以是实践活动成果,还可以是语文学习记录。由于各学段语文学习的重点不同,低年级可侧重于课外识字的记录,以激励学生主动在生活中识字;中高年级可侧重于课外阅读和
习作的记录,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落实课标中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就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去展示他们语文学习历程中的点点滴滴。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对学习档案进行评估,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学习档案,让学生借助学习档案,不断反思自己的学生历程,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3.星级评定+描述性评语
在教学中,要注意定量定性相结合,建立语文学习报告单。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每学期语文学习的情况,我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学期“语文学习报告单”。报告单既包括以等级评价为主的综合性评价表格,还包括以语言描述为主的评语栏。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评价由“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期末测试”等方面组成,采用星级评定的方式。评语栏中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和家长参与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语言描述以激励、启发为主。“语文学习报告单”采用“星级评定+描述性评语”,是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的一种评价方式。它能实现评价由“绝对量化”到“模糊评价”的转换,较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此评价方式能使学生、教师、家长清楚地获悉学生在语文各方面的学习水平,从而为学生更准确地认识自己、家长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提供依据,并据此制订下阶段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策略。
二、语文测试亲近学生,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1.丰富考题内容,激发测试兴趣
三年级时,我设计了以“语文画廊”为主题的试卷,卷首提示“图画是你创造和想象的源泉”,然后是“读文配画”和“读画配文”;最后是“阅读推荐”,文前加苏霍姆林斯基的“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提供一篇短文后设计“同学们读了这篇短文有哪些收获呢?请你自己设计制作一张阅读这篇短文的收获积累卡”。四年级时我以“语文读报亭”为主题,卷首加“读书读报能够帮你游向广阔无际的知识海洋”,接下来是“老师特爱读报,希望你也喜欢。下面是我为你选的剪报卡片,请你认真阅读和思考,然后试试自己的语文本领怎么样?”设计几项填空由学生完成,并提供一段经典片段,文后提出“你读懂了什么?哪里读不懂,写出一个最想弄懂的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这样的命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参加测试的兴趣。2.改变考试形式,享受考试乐趣
口试,一直是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因为它不好操作。我作了一些尝试,就是用不同形式的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背的测试。
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我开展“记忆之星背诵擂台赛”活动。要求:下要保底(每学期20篇),上不封顶(多多益善),分层达标。步骤是:(1)先根据学生的实际划分出三个不同层面,并确定每个层面的要求,然后由学生去找适合自
己的层面,做充分准备;(2)由各层面比赛产生擂主;(3)打擂(给两至三周准备时间);(4)升级打擂(指超出自己所在层面,向高一级挑战)。同学们跃跃欲试,互不相让,不仅背得正确、流利,而且还有表情、动作,他们背诵的积极性非常高,效果显著。自开展这项活动以来,有97%的学生超量完成了背诵篇目,背得最多的半学期达百余篇(包括自然段和古诗),类似这样的单项考查还有“朗读擂台赛”“讲故事擂台赛”等。这样的考试形式,学生心理上没有压力,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他们在快乐中进行一次次尝试,一次次体验,就会获得一次次的成功。3.成立考评小组,评价重在激励
传统的考试都是学生答题老师评分,在统一的标准答案下有许多学生个性特征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我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在每一次考试前都成立考评小组,整个测试完全由学生自己评价。考评小组对学生的考评结果用不同标志表示不同等级,不设不及格等级。如果5名评委中有3名或3名以上评委举同样标志,即可定为某一级别。为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又特设“最佳标志”及“进步标志”,凡获得最佳标志的学生可作为下一次活动评委的候选人,凡获得进步标志的可得到全班同学每人送给他的一句话。这样的测试缩小了后进面,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增加自信,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毫无顾忌地参加测试,享受测试带来的快乐。
三、全面实施多元评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多元评价的一大特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参
与的积极性呢?我觉得作为班主任和语文任课老师,首先要想办法巧妙地向学生介绍“语文学习档案袋”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于是,我请班级中一位喜爱朗读的学生家长介绍该同学的朗读情况。在该同学朗读新文章的过程中,家长在不同阶段分别为他做了录音“今天是×月×日,从今天开始,我练习朗读××文章。”然后是断断续续,不连贯的朗读声。接着是“今天是×月×日,是我练习朗读的第×天。”接下来,大家听到的是已经连贯的、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是该同学即将参加朗诵比赛的前一天录的:“明天是学校的艺术节闭幕式,我将在全校老师和同学前朗诵这篇文章。”这时,该同学读出的文章生动、流畅,已经十分娴熟。这是一组体现学生努力程度和进步水平的录音内容,我提供给学生欣赏,班级中的每位学生都被深深吸引和感动了,从而激发学生自己的表现欲望!
每次孩子们表现好的时候,我就会给学生加星表示鼓励,学生则要将其写入当月的“送给自己的话”一栏中,并要写清楚为何而得,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家长签字。看看学生张××的一篇成长记录:“星期四,老师在批我们的预习卡,她表扬我们预习卡写得既工整又正确,我高兴地得到了两颗红星,同学们都在向我表示祝贺呢!”在学生张××自己写的话下面有她妈妈的一段话:“孩子妈妈也向你表示祝贺!你每次作业都写得那么工整,妈妈看到你的作业本真为你感到骄傲,努力吧,你会做得更出色!”
当学生有了参与的积极性后,还要及时对学生的参与进行指导。
如:指导学生选择将什么作品放入档案袋;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如观后感、读后感;对自己档案袋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评价和反省;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和进步。
语文评价改革改变了评价方法,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自在地阅读,无拘无束地交流,争先恐后地表达,学生的学习行为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情感由“厌学”转向“乐学”。阅读在学生心中不再枯燥,语文课成了学生的期待,他们向往语文课了。评价改革使师生的身心彻底地放松了,老师态度的变化悄悄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生们收获着健康发展的喜悦,品尝着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成功。
第五篇:重视评价艺术 促进学生发展
重视评价艺术 促进学生发展
传统的数学教学质量的评价,往往仅靠一张试卷就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出判断,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方法,伤害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偏离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轨道和21世纪对人发展的要求。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我们迫切需要转变现有的评价观念,探讨科学的评价方法,以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过程评价实现评价多元化
平时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评价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把过程性评价纳入到质量评价体系之中,使之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强化日常评价。只有加强了平日的评价,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保证学生持续不断的学习动力,为学生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综合考评: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作业的质量、动手操作能力、课堂反应情况以及单元过关成绩等方面来评价学生平时学习效果,并且及时记载(每个单元记载一次)把这几项成绩作为综合考查的主要依据,结合期终考试成绩,对学生成绩作出恰当的、比较科学、合理、全面的综合评价,实现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延迟评价体现人文情怀
每次测验,缴卷时都会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你等一会,我还有一题没做完;老师先收他们的,等会.........面对这种情况有的老师会大声呵斥:早去哪的!和人一起做的.........接着一把夺过学生的试卷。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数学上存在差异,应该允许一小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达到目标,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延迟评价的方法。对于在缴卷时少数学生没有完成迫切要求迟缴的情况,教师要做客观的评价:是不是有的学生在考试时没有抓紧时间;是不是有的学生思维、书写缓慢.........对于第一种情况,教师在延迟收卷后,就要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让他明确考试是一种要求在规定时间完成的一项艰巨的学习任务,提醒这样的学生下次要进入考试状态;对于第二种情况,教师可适当延长他们的考试时间,让他们觉得满意了再收卷。如果学生自己对某次测验的答卷不满意。可以提出申请,重新学习后,再解答,教师可以就学生第二次答卷给予评价。这种“延迟评价”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了学生的纵向发展,对于学困生,这种“延迟评价”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三、自我评价,促进主体发展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分析,是一种自我监督的行为,是自我教育的开始,这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师可在课始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课未由学生自己对照目标检查学习情况,也可组织学生自己命题或相互命题进行自我评估,批改后,写几句话表达自己成功或失误的经验教训;教学中经常开展小组讨论,同学之间相互发表各自见解、互相评议、互相促进;指导高年级学生相互阅卷,从中学会分析判断,提高自鉴能力。
四、实施“双因素”评价,让学生体面地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灵活多样,不搞一刀切。因为一刀切的评价方法,不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会使学生,特别是“差生”丧失自信,不求进取。因此,在评价时,教师要依据心理学动机理论原理,对学生实施“双因素”评价法,即对学生的认知与情感两个因素同时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标准对于正确的可评为“优”,对于有错误,但在正确率、解题方法、书写等方面比上次有进步的尽管认知因素评不上优,而情感因素可评为优,这样不但对学生认知情况给予了反馈,还对学生努力程度给予了肯定,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和进取心。另外,教师在数学作业或试卷批改时除了用“√”“╳”来判断正误外,还可把评语引入批改中,恰当的评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方法太好了、可要仔细呀!”“解得巧,真聪明”“你肯定有高招,因为你是我的骄傲”。即使少数同学作业或考试质量不高,也应尽量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言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你的进步很明显”“看到你的进步老师十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语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对于“差生”的课堂练习,也可采用分步骤评价法,有一处对就用“√”,因为过多的“╳”容易使他们获得自卑和逆反情绪。
五、改变考题内容和形式,走近愉悦考试
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往的数学教学评价以考试为核心,重点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技能的熟练程度。评价方式单
一、刻板,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加以改进。
(1)试卷内容。一张试卷既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的学习由单纯的模仿、记忆转变成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建立起“数学模型”,学会“做数学”。设置选做题也是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面对自我评价的考题前有选择权利,也让不同的学生展示出自己不同的学习状态,体现个性化学习。比如:6道体现不同层次的考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4道,另外2道也可以做,做对可以给学生附加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这一理念得到体现,让学生有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
(2)试题形式。试题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文字式的、可以是图画式的、可以是表格式的、也可以是情景式的,以及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完成一个问题等等。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感觉、新的刺激,从而让学生在一种比较愉悦的状态下进行考试。
(3)增加考卷的人文性。考卷上除了丰富多彩的题型外,还要把刻板的题目要求换成“亲近学生、充满情感”的语言。如计算题的要求是“争当优秀会计师”,把判断题换成“火眼金睛,我来当名小法官”,图形题的要求是“动手又动脑,我会更聪明”等等,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被这种激励的语言包围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还须在试卷上印有诸如“友情提醒,别忘了检查哟!”、“相信自己是最棒”、“加油,成功在向你招手”,在附加题处写上“想试试自己聪明吗?那就挑战一下自己吧!”通过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扫除了原来考卷“一本正经”面孔,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激活了学生思维。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轰轰烈烈的实施阶段,作为在课程改革中起杠杆作用的教学质量评价已引起各地教育科研部门的高度重视,作为一线教师,更要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更新评价观念,尽快树立科学的评价观,让评价更自然、更得当、更有效,让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