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网考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4 20:5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管理学网考练习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管理学网考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城市管理学网考练习题及答案

城市管理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的(ABCD)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高度。

A 文化 B 政治 C 社会 D 经济

2、(D)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A 农业现代化 B 科技现代化 C 工业化 D 信息化

3、(C)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

A 第一次 B 第四次 C 第三次 D 第五次

4、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主要以(A B)为主。

A政治功能 B军事功能 C 社会功能 D经济功能

5、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A BCD)。

A 人口的流动 B总人口的增长 C技术进步 D经济增长

6、(A BCD)属于我国城市权力政治系统。

A 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 市司法机关

7、(ABD)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

A 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 市司法机关

8、(A)在整个城市国家机关中处于首要地位。

A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市政协

9、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要有地方(ABCD)。

A 任免权 B 监督权 C决定权 D立法权

10、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或渠道包括(ABCD)。

A个人联系渠道 B代理人或代表渠道 C集团参与渠道 D市民监督渠道

11、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ABCD)的内容。

A市建制体制 B市政府构成体制 C市行政管理体制 D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12、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A)。

A县级市 B地级市 C副省级市 D直辖市

13、(D)在城市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

A 市政协 B市人大常委会 C市政府 D中共市委

14、市民参政包括市民的(BCD)。

A司法参与 B政治参与 C行政参与 D社会参与

15、以下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是(B)。

A 更加注重对内部系统的管理 B 强调管理对象的外部化 C强调以什么方式实施管理会加强管理的便利性 D强调提高管理的内部效率

16、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ABCD)成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字眼。

A 市场导向 B结果趋向 C绩效标准 D顾客导向

17、城市管理中存在的(ABC)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

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D城乡失衡发展

18、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ABCD)获取。

A 竞争——合作分析方法 B历史分析方法 C 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19、在总体的战略愿景之下,城市发展战略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体系,一般表现为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ABCD)。

A生态环境指标 B社会进步指标 C生活质量指标 D经济发展指标

20、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ABCD)的城市。

A 有竞争力 B 治理和管理良好 C适于居住 D银行信赖的

21、(BCD)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

A营销导向 B需求型 C供给型 D资源型

22、构建敏捷城市,要做到(ABC)。

A信息敏捷 B人员敏捷 C制度敏捷 D政策敏捷

23、近代城市规划始于(C)。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24、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是(A),它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体现和具体化。

A 行政合法原则 B 行政合理原则 C 行政统一原则 D行政公开原则

25、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ABCD)。

A 动态原则 B协调原则

C 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原则 D效益原则

26、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A)萌生。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27、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ABC)。

A 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

B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C 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社会环境 D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人文环境

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家建设部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分为(ABC)。

A城市总体规划 B城市分区规划 C城市详细规划 D城市分层规划

29、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C)年。

A 5年 B 15年 C20年 D 25年

30、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ABCD)。

A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 B协议出让,政府让利 C生地出让,效益粗放 D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

31、我国城市空间成长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A BCD)。

A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 B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 C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D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32、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CD)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

A 第一产业 B 第四产业 C 第三产业 D 第二产业

33、城市经济管理具有(ABCD)的特征。

A 综合性 B 两面性 C二重性 D区域性

34、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ACD)。

A 行政方法 B 社会方法 C 法律方法 D经济方法

3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具有(ACD)特征。A 以“间接性”为主 B以“直接性”为主 C 以“经济性”为主 D 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36、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BD)。

A 外部不经济问题 B 信息不对称问题 C 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

37、经济性规制对象产业包括(ABCD)。

A 自来水 B 交通运输和金融 C 城市燃气 D电力

38、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AC)。

A 外部不经济问题 B 信息不对称问题

C 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

39、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ABCD)。

A 外部性 B 公共物品 C 非对称信息 D垄断

40、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

A 政府的低效率 B 政府赤字问题 C 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 D 政府的行为动机

41、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ABC)。

A 慈善模式 B民主模式 C 巨物模式 D 专制模式

42、(D)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

A 稳定型 B 衰退型 C 波动型 D增长型

43、(D)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

A 稳定型 B 增长型

C 波动型 D衰退型

44、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ABC)。

A 自然社区 B 功能社区

C 法定社区 D 居住型社区

45、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出发,城市社区可以分为(AD)。

A 职业型社区 B法定社区 C自然社区 D居住型社区

46、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ABCD)。A 社区成员 B 社团性组织 C 企事业组织 D行政性组织

47、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情况,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ABCD)。

A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 B文化结构的高层化发展趋势 C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 D城市人口红利效应正趋于减低

48、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A)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A美国 B 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49、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D)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A美国 B 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50、城市环境具有(ABCD)的特征。

A 脆弱性 B 开放性 C 人为性 D复合性

51、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A)是根本保障。

A 法制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技术手段 D教育手段

52、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 治理方面的制度 B 监督方面的制度 C排污检查制度 D预防方面的制度

53、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ABCD)。

A谁污染谁治理制度 B排污权交易制度 C奖励制度 D排污收费赔偿制度

54、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包括(ABCD)。

A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B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 C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D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55、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ABCD)。

A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 B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 C 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 D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56、城中村产生原因主要有(ABCD)。

A 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B 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C 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 D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57、(ABC)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

A 撤市(县)设区 B 撤村设街 C 人口农转非 D 撤县建市

58、(A)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

A伦敦 B迈阿密 C大温哥华 D巴黎

59、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ABCD)。A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

B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 C“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

D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60、根据区域协调问题的性质的差别,区域协调可以分为(AD)。

A 外部协调 B 政府协调 C 民间协调 D内部协调

61、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ABD)。

A 弱调控模式 B 多元调控 C 一元调控 D强调控模式

62、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弱调控模式以(D)为代表,实行联邦制,土地实行私有化。

A 加拿大 B 澳大利亚 C 英国 D 美国

63、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强调控模式以(ABD)为代表。

A法国 B 荷兰 C 美国 D希腊

64、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多元调控模式主要以(AB C)为代表。

A德国 B 英国 C 丹麦 D美国

65、(D)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A 保障系统 B 执行系统 C 信息系统 D决策系统

66、(C)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

A 执行系统 B 信息系统 C保障系统 D决策系统

67、(C)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关注的焦点。A 准备 B 反应 C 预防 D 恢复

68、(C)反应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舞台”。

A 准备 B 预防 C 反应 D 恢复

69、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ABCD)。

A 齐 B 实 C 准 D 快

70、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ABCD)。

A 预警系统的建立 B 危机应对 C 危机判断 D 确认危机来源

1、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的(A B C D)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高度。

A、文化 B、政治 C、社会 D、经济

2、(A)是最早面临“城市病”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探索市政管理理论的国家,同时,也是首创多种城市市政体制的国家。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3、具体分析,现代城市的涵义主要从(ACD)区别于农村地区。A、人口数量 B、人口构成 C、产业构成 D、行政管辖

4、(D)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A、农业现代化 B、科技现代化 C、工业化 D、信息化

5、(C)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第三次 D 第四次

6、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A B)为主。A、军事功能 B、社会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7、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ABCD)。

A、人口的流动 B、总人口的增长 C、技术进步 D、经济增长

8、(ABCD)属于我国城市权力政治系统。A、市人大B、市政府 C、市委 D、市司法机关

9、(ABD)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A、市人大B、市政府 C、市委 D、市司法机关

10、(A)在整个城市国家机关中处于首要地位。A、市人大B、市政府 C、市委 D、市政协

11、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要有地方(ABCD)。A、任免权 B、监督权 C、决定权 D、立法权

12、在我国城市中,(D)渠道是一种方兴未艾的市民利益表达渠道。A、代理人 B、个人 C、代表 D、集团参与

13、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或渠道包括()。A14、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ABCD)的内容。A、市建制体制B、市政府构成体制 C、市行政管理体制 D、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15、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ABCD)。

A、县级市B、地级市 C、副省级市 D、直辖市

16、(A)在城市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A、市政协B、市人大常委会C、市政府D、中共市委

17、市民参政包括市民的(BCD)。

A、司法参与B、政治参与C、行政参与D、社会参与

18、以下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是(B)。A、更加注重对内部系统的管理B、强调管理对象的外部化 C、强调以什么方式实施管理和加强管理的便利性 D、强调提高管理的内部效率

19、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ABCD)成为新公共管理的字眼。A、市场导向B、结果趋向C、绩效标准D、顾客导向

20、城市管理中存在的(ABC)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D、城乡失衡发展

21、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ABCD)和获取。A、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B、竞争—合作分析方法 C、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历史分析方法

22、在总体的战略愿景下,城市发展战略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体系,一般表现为城市现代化体系,主要包括(ABCD)。

A、生态环境指标B、社会进步指标C、生活质量指标D、经济发展指标

23、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ABCD)的城市。A、有竞争力的B、治理和管理良好的C、适于居住的D、银行信赖的

24、(BCD)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A、营销导向B、需求型C、供给型D、资源型

25、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理论支撑包括(ABCD)。A、范围经济 B、可持续发展理论 C、规模经济 D、集聚经济、个人联系渠道B、代理人或代表渠道C、集团参与渠道D、市民监督渠道

26、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ABCDE)组成。

A、战略措施 B、战略反馈 C、重点战略 D、战略愿景 E、战略依据

27、近代城市规划始于(C)。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28、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的原则是(A)原则,它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体现和具体化。

A、行政合法原则 B、行政合理原则 C、行政统一原则 D、行政公开原则

29、可持续发展理论包括(ABC)方面的协调统一。

A、经济可持续B、生态可持续 C、社会可持续 D、资源可持续30、城市营销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产品 B、城市营销主体 C、目标市场需求 D、目标市场

31、土地规划一般应遵循(ABCD)原则。

A、动态原则 B、协调原则 C、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原则 D、效益原则

32、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A)萌生。A、美国 B、英国C、法国 D、德国

33、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ABC)。

A、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

B、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C、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社会环境 D、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人文环境

3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家建设部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分为()。

A、城市总体规划B、城市分区规划C、城市详细规划 D、城市分层规划

35、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C)年。A、5 B、15 C、20 D、25

36、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ABCD)。

A、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 B、协议出让,政府让利 C、生地出让,效益粗放 D、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

37、我国城市空间成长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ABCD)。A、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B、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C、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D、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38、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CD)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

A、第一产业 B、第四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二产业

39、城市经济管理具有(ABCD)的特征 A、综合性 B、两面性 C、二重性 D、区域性 40、城市经济管理的方包括(ACD).A、经济方法B、行政方法C、法律方法 D、经济方法

4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具有(ACD)特征。A、以“间接性”为主 B、以“直接性”为主 C、以“经济性”为主 D、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42、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B D)A、外部不经济问题 B、信息不对称问题 C、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

43、经济性规制对象产业包括(ABCD)A、自来水 B、交通运输和金融 C、城市燃气 D、电力

44、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AC)。A、外部不经济问题 B、信息不对称问题 C、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

45、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ABCD)。A、外部性B、公共物品 C、非对称信息D、垄断

46、导致政府失灵理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A、政府的低效率B、政府赤字问题 C、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D、政府的行为动机

47、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ABC)。A、慈善模式B、民主模式 C、巨物模式D、专制模式

48、(D)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A、稳定型 B、衰退型C、波动型 D、增长型

48、(D)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幼年人口比例小,老年人的比例大。

49、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ABC)A自然社区 B功能社区 C法定社区 D居住型社区

50、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城市社区可以分为(AD)A、职业性社区 B、法定社区 C、自然社区 D、居住型社区

51、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ABCD)。

A、社区成员B、社团性组织C、企事业组织D、行政性组织。52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情况,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ABCD)。A、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B、文化结构的高层化发展趋势 C、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D、城市人口红利效应正趋于减低。

53、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A)美国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54、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管理模式,(D)美国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55、城市环境的特征是(ABCD)A、脆弱性 B、开放性 C、人为性 D、复合性

56、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A)是根本保障。A、法制手段B、行政手段 C、技术手段 D、教育手段

57、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A、治理方面的制度B、监督方面的制度 C、排污检查制度D、预防方面的制度、58、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 污染主要表现(ABCD)。

A水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 视觉污染 D大气污染

59、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AC)是日常管理的必要条件。A 行政手段 B法制手段 C经济手段 D教育手段 60、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C)是优化条件。A 行政手段 B法制手段 C技术手段 D教育手段 61、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制度包括(ABCD)。A、谁污染谁治理制度B、排污权交易制度 C、奖励制度 D、排污收费赔偿制度、62、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包括(ABCD)。A、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B、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 C、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D、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63、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点是(ABCD)。

A、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

B、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

C、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

D、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64、城中村产生原因主要有:(ABCD)。A、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B、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C、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

D、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65、(ABC)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A、撤市(县)设区 B、撤村设街 C、人口农转非 D、撤县建市

66、(A)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

A、伦敦 B、迈阿密 C、大温哥华 D、巴黎

67、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ABCD)。A、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

B、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 C、“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 D、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68、根据区域协调问题性质的差别,区域协调可分为(AD)。A、外部协调 B、政府协调 C、民间协调 D、内部协调

69、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ABD)。A、弱调控模式 B、多元调控 C、一元调控 D、强调控模式

70、西方国家区域协调模式的弱调控模式以(D)为代表,实行联邦制,土地实行私有化。

A、加拿大 B、澳大利亚 C、英国 D、美国71、西方国家区域协调模式的强调控模式以(ABD)为代表,实行联邦制,土地实行私有化。A、法国 B、荷兰 C、美国 D、希腊

72、西方国家区域协调模式的多元调控模式以(ABD)为代表,实行联邦制,土地实行私有化。

A、德国 B、英国 C、丹麦 D、美国

73、对于突发事件而言,其涉及的内在结构体系并非单纯的线性逻辑抑或平面关联,而是一个包含(ABCD)的构架体系。A、保障系统B、执行系统C、信息系统D、决策系统 74、(A)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A、保障系统 B、执行系统C、信息系统D、决策系统 75、(C)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A、执行系统B、信息系统C、保障系统D、决策系统

76、(C)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关注的焦点。A、准备B、反应C、预防D、恢复

77、(C)反应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舞台”。A、准备B、预防C、反应D、恢复

78、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ABCD)。A、齐 B、实 C、准 D、快

79、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ABCD)。

A、预警系统的建立 B、危机应对 C、危机判断 D、确认危机来源 80、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是(ABCD)。

A、地方公共物品性与效益的外部性 B、运行的协调性与系统性 C、经营管理的垄断性与多样性 D、建设的同步性与超前性 81、21世纪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城市化水平要达到(D)左右。A、65% B、55% C、50% D、60% 82、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包括(ABCD)A、预算管理 B、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

C、税收管理 D、预算外资金管

1、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的(ABCD)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高度。

A 文化 B 政治 C 社会 D 经济

2、(D)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A 农业现代化 B 科技现代化 C 工业化 D 信息化

3、(C)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

A 第一次 B 第四次 C 第三次 D 第五次

4、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主要以(A B)为主。

A政治功能 B军事功能 C 社会功能 D经济功能

5、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A BCD)。

A 人口的流动 B总人口的增长 C技术进步 D经济增长

6、(A BCD)属于我国城市权力政治系统。

A 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 市司法机关

7、(ABD)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

A 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 市司法机关

8、(A)在整个城市国家机关中处于首要地位。

A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市政协

9、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要有地方(ABCD)。

A 任免权 B 监督权 C决定权 D立法权

10、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或渠道包括(ABCD)。

A个人联系渠道 B代理人或代表渠道 C集团参与渠道 D市民监督渠道

11、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ABCD)的内容。

A市建制体制 B市政府构成体制 C市行政管理体制 D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12、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A)。

A县级市 B地级市 C副省级市 D直辖市

13、(D)在城市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

A 市政协 B市人大常委会 C市政府 D中共市委

14、市民参政包括市民的(BCD)。

A司法参与 B政治参与 C行政参与 D社会参与

15、以下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是(B)。

A 更加注重对内部系统的管理 B 强调管理对象的外部化 C强调以什么方式实施管理会加强管理的便利性 D强调提高管理的内部效率

16、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ABCD)成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字眼。

A 市场导向 B结果趋向 C绩效标准 D顾客导向

17、城市管理中存在的(ABC)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

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D城乡失衡发展

18、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ABCD)获取。

A 竞争——合作分析方法 B历史分析方法 C 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19、在总体的战略愿景之下,城市发展战略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体系,一般表现为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ABCD)。

A生态环境指标 B社会进步指标 C生活质量指标 D经济发展指标 20、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ABCD)的城市。

A 有竞争力 B 治理和管理良好 C适于居住 D银行信赖的

21、(BCD)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

A营销导向 B需求型 C供给型 D资源型

22、构建敏捷城市,要做到(ABC)。

A信息敏捷 B人员敏捷 C制度敏捷 D政策敏捷

23、近代城市规划始于(C)。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24、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是(A),它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体现和具体化。

A 行政合法原则 B 行政合理原则 C 行政统一原则 D行政公开原则

25、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ABCD)。

A 动态原则 B协调原则

C 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原则 D效益原则

26、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A)萌生。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27、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ABC)。

A 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

B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C 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社会环境 D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人文环境

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家建设部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分为(ABC)。

A城市总体规划 B城市分区规划 C城市详细规划 D城市分层规划

29、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C)年。

A 5年 B 15年 C20年 D 25年

30、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ABCD)。

A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 B协议出让,政府让利 C生地出让,效益粗放 D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

31、我国城市空间成长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A BCD)。

A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 B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 C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D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32、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CD)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

A 第一产业 B 第四产业 C 第三产业 D 第二产业

33、城市经济管理具有(ABCD)的特征。

A 综合性 B 两面性 C二重性 D区域性

34、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ACD)。

A 行政方法 B 社会方法 C 法律方法 D经济方法

3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具有(ACD)特征。

A 以“间接性”为主 B以“直接性”为主 C 以“经济性”为主 D 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36、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BD)。

A 外部不经济问题 B 信息不对称问题 C 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

37、经济性规制对象产业包括(ABCD)。

A 自来水 B 交通运输和金融 C 城市燃气 D电力

38、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AC)。

A 外部不经济问题 B 信息不对称问题 C 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

39、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ABCD)。

A 外部性 B 公共物品 C 非对称信息 D垄断

40、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

A 政府的低效率 B 政府赤字问题 C 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 D 政府的行为动机

41、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ABC)。

A 慈善模式 B民主模式 C 巨物模式 D 专制模式

42、(D)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A 稳定型 B 衰退型 C 波动型 D增长型

43、(D)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

A 稳定型 B 增长型 C 波动型 D衰退型

44、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ABC)。A 自然社区 B 功能社区 C 法定社区 D 居住型社区

45、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出发,城市社区可以分为(AD)。

A 职业型社区 B法定社区 C自然社区 D居住型社区

46、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ABCD)。

A 社区成员 B 社团性组织 C 企事业组织 D行政性组织

47、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情况,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ABCD)。

A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 B文化结构的高层化发展趋势 C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 D城市人口红利效应正趋于减低

48、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A)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A美国 B 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49、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D)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A美国 B 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50、城市环境具有(ABCD)的特征。

A 脆弱性 B 开放性 C 人为性 D复合性

51、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A)是根本保障。

A 法制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技术手段 D教育手段

52、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 治理方面的制度 B 监督方面的制度 C排污检查制度 D预防方面的制度

53、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ABCD)。

A谁污染谁治理制度 B排污权交易制度 C奖励制度 D排污收费赔偿制度

54、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包括(ABCD)。

A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B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 C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D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55、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ABCD)。

A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 B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 C 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 D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56、城中村产生原因主要有(ABCD)。

A 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B 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C 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 D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57、(ABC)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

A 撤市(县)设区 B 撤村设街 C 人口农转非 D 撤县建市

58、(A)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

A伦敦 B迈阿密 C大温哥华 D巴黎

59、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ABCD)。A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

B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 C“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

D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60、根据区域协调问题的性质的差别,区域协调可以分为(AD)。

A 外部协调 B 政府协调 C 民间协调 D内部协调

61、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ABD)。

A 弱调控模式 B 多元调控 C 一元调控 D强调控模式

62、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弱调控模式以(D)为代表,实行联邦制,土地实行私有化。

A 加拿大 B 澳大利亚 C 英国 D 美国

63、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强调控模式以(ABD)为代表。

A法国 B 荷兰 C 美国 D希腊

64、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多元调控模式主要以(AB C)为代表。

A德国 B 英国 C 丹麦 D美国 65、(D)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A 保障系统 B 执行系统 C 信息系统 D决策系统 66、(C)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

A 执行系统 B 信息系统 C保障系统 D决策系统

67、(C)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关注的焦点。

A 准备 B 反应 C 预防 D 恢复 68、(C)反应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舞台”。

A 准备 B 预防 C 反应 D 恢复 69、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ABCD)。

A 齐 B 实 C 准 D 快 70、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ABCD)。

A 预警系统的建立 B 危机应对 C 危机判断 D 确认危机来源

(下面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的(ABCD)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高度。

A 文化 B 政治 C 社会 D 经济

2、(D)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A 农业现代化 B 科技现代化 C 工业化 D 信息化

3、(C)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

A 第一次 B 第四次 C 第三次 D 第五次

4、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主要以(A B)为主。

A政治功能 B军事功能 C 社会功能 D经济功能

5、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A BCD)。

A 人口的流动 B总人口的增长 C技术进步 D经济增长

6、(A BCD)属于我国城市权力政治系统。

A 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 市司法机关

7、(ABD)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

A 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 市司法机关

8、(A)在整个城市国家机关中处于首要地位。

A市人大 B 市政府 C 市委 D市政协

9、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要有地方(ABCD)。

A 任免权 B 监督权 C决定权 D立法权

10、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或渠道包括(ABCD)。A个人联系渠道 B代理人或代表渠道 C集团参与渠道 D市民监督渠道

11、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ABCD)的内容。

A市建制体制 B市政府构成体制 C市行政管理体制 D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12、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A)。

A县级市 B地级市 C副省级市 D直辖市

13、(D)在城市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

A 市政协 B市人大常委会 C市政府 D中共市委

14、市民参政包括市民的(BCD)。

A司法参与 B政治参与 C行政参与 D社会参与

15、以下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是(B)。

A 更加注重对内部系统的管理 B 强调管理对象的外部化 C强调以什么方式实施管理会加强管理的便利性 D强调提高管理的内部效率

16、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ABCD)成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字眼。

A 市场导向 B结果趋向 C绩效标准 D顾客导向

17、城市管理中存在的(ABC)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

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D城乡失衡发展

18、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ABCD)获取。

A 竞争——合作分析方法 B历史分析方法 C 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19、在总体的战略愿景之下,城市发展战略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体系,一般表现为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ABCD)。

A生态环境指标 B社会进步指标 C生活质量指标 D经济发展指标 20、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ABCD)的城市。

A 有竞争力 B 治理和管理良好 C适于居住 D银行信赖的

21、(BCD)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

A营销导向 B需求型 C供给型 D资源型

22、构建敏捷城市,要做到(ABC)。

A信息敏捷 B人员敏捷 C制度敏捷 D政策敏捷

23、近代城市规划始于(C)。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24、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是(A),它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体现和具体化。

A 行政合法原则 B 行政合理原则 C 行政统一原则 D行政公开原则

25、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ABCD)。

A 动态原则 B协调原则

C 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原则 D效益原则

26、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A)萌生。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27、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ABC)。

A 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

B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C 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社会环境 D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人文环境

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家建设部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分为(ABC)。

A城市总体规划 B城市分区规划 C城市详细规划 D城市分层规划

29、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C)年。

A 5年 B 15年 C20年 D 25年

30、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ABCD)。

A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 B协议出让,政府让利 C生地出让,效益粗放 D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

31、我国城市空间成长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A BCD)。

A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 B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 C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D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32、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CD)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

A 第一产业 B 第四产业 C 第三产业 D 第二产业

33、城市经济管理具有(ABCD)的特征。

A 综合性 B 两面性 C二重性 D区域性

34、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ACD)。A 行政方法 B 社会方法 C 法律方法 D经济方法

3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具有(ACD)特征。

A 以“间接性”为主 B以“直接性”为主 C 以“经济性”为主 D 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36、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BD)。

A 外部不经济问题 B 信息不对称问题 C 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

37、经济性规制对象产业包括(ABCD)。

A 自来水 B 交通运输和金融 C 城市燃气 D电力

38、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AC)。

A 外部不经济问题 B 信息不对称问题 C 非价值物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

39、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ABCD)。

A 外部性 B 公共物品 C 非对称信息 D垄断

40、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

A 政府的低效率 B 政府赤字问题 C 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 D 政府的行为动机

41、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ABC)。

A 慈善模式 B民主模式 C 巨物模式 D 专制模式

42、(D)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A 稳定型 B 衰退型 C 波动型 D增长型

43、(D)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

A 稳定型 B 增长型 C 波动型 D衰退型

44、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ABC)。

A 自然社区 B 功能社区 C 法定社区 D 居住型社区

45、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出发,城市社区可以分为(AD A 职业型社区 B法定社区 C自然社区 D居住型社区

46、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ABCD)。

。)A 社区成员 B 社团性组织 C 企事业组织 D行政性组织

47、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情况,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ABCD)。

A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 B文化结构的高层化发展趋势 C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 D城市人口红利效应正趋于减低

48、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A)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A美国 B 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49、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A美国 B 日本 C法国 D新加坡

50、城市环境具有(ABCD)的特征。

A 脆弱性 B 开放性 C 人为性 D复合性

51、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A)是根本保障。

A 法制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技术手段 D教育手段

52、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 治理方面的制度 B 监督方面的制度 C排污检查制度 D预防方面的制度

53、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ABCD)。

A谁污染谁治理制度 B排污权交易制度 C奖励制度 D排污收费赔偿制度

54、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包括(ABCD)。

A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B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 C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D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55、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ABCD)。

A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 B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 C 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 D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56、城中村产生原因主要有(ABCD)。

A 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B 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C 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D D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57、(ABC)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

A 撤市(县)设区 B 撤村设街 C 人口农转非 D 撤县建市

58、(A)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

A伦敦 B迈阿密 C大温哥华 D巴黎

59、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ABCD)。A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

B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 C“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

D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60、根据区域协调问题的性质的差别,区域协调可以分为(AD)。

A 外部协调 B 政府协调 C 民间协调 D内部协调

61、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ABD)。

A 弱调控模式 B 多元调控 C 一元调控 D强调控模式

62、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弱调控模式以(D)为代表,实行联邦制,土地实行私有化。

A 加拿大 B 澳大利亚 C 英国 D 美国

63、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强调控模式以(ABD)为代表。

A法国 B 荷兰 C 美国 D希腊

64、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多元调控模式主要以(AB C)为代表。

A德国 B 英国 C 丹麦 D美国 65、(D)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A 保障系统 B 执行系统 C 信息系统 D决策系统

66、(C)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

A 执行系统 B 信息系统 C保障系统 D决策系统

67、(C)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关注的焦点。

A 准备 B 反应 C 预防 D 恢复 68、(C)反应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舞台”。

A 准备 B 预防 C 反应 D 恢复 69、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ABCD)。

A 齐 B 实 C 准 D 快 70、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ABCD)。

A 预警系统的建立 B 危机应对 C 危机判断 D 确认危机来源

二、简答题:

1、城市政府职能具有哪些特征?(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广泛性;(2分)(2)服务性;(2分)(3)规范性;(2分)(4)自主性;(2分)(5)多样性。(2分)

2、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启示?(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3分)(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3分)

(3)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4分)

3、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哪些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3分)(2)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4分)(3)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3分)

4、编制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效益原则,即应全面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三方面的效益;(3分)(2)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的原则;(3分)(3)动态原则;(2分)(4)协调原则。(2分)

5、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存在哪些问题?(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3分)(2)协议出让,政府让利;(3分)(3)生地出让,效益粗放;(2分)(4)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2分)

6、如何对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2分)(2)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2分)(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2分)(4)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2分)(5)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2分)

7、我国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2分)(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2分)(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2分)(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1分)(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和服务;(1分)(6)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1分)(7)注重全市就业情况。(1分)

8、我国城市财政管理的职能有哪些?(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筹集资金,城市经济管理为了履行城市建设与维护的公共经济职能,要筹集大量的资金;(3分)

(2)合理安排支出,这是城市财政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将筹集的资金有计划地分配给城市各部门各单位,并利用支出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制约分配比例和城市建设、城市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3分)(3)综合平衡调节,总体控制、全面监督,以解决城市问题、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2分)

(4)财政监督和调节,财政监督和调节的职能是根据市政管理目标对城市主体的社会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和调节的职能。(2分)

9、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有哪些?(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4分)

(2)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3分)

(3)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混合型模式是政府——居民处于双重主导地位、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两种实施方式并行的社区治理模式。(3分)

10、在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城市政府各级相关机构的关系中,要遵循哪些原则?(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面向社区,重心下移的原则;(3分)(2)事权下移,责、权、利配套的原则;(3分)(3)以人为本,资源整合的原则;(2分)(4)有利于扩大民主,依法自治的原则。(2分)

11、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的局限是什么?(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做法,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发生;(2分)(2)末端治理随着污染物减少而成本越来越高,它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2分)

(3)由末端治理而形成的环保市场产生虚假的和恶性的经济效益;(2分)

(4)末端治理趋向于加强而不是减弱已有的技术体系,从而牺牲了真正的技术革新;(1分)

(5)末端治理使得企业满足于遵守环境法规而不是去投资开发污染少的生产方式;(1分)(6)末端治理没有提供全面的看法,而是造成环境与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内部各领域间的隔阂;(1分)(7)末端治理阻碍发展中国家直接进入更为现代化的经济方式,加大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1分)

12、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有哪些?(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壁垒消除,加快要素自由流通,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也有利于资源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有效配置;(2分)

(2)市场一体化会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各城市有更大的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率;(2分)

(3)一体化意味着城市内部竞争激化,迫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开发利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又反过来会提升区域竞争力;(1分)

(4)各城市在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上更有利于研发和生产的结合,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机会增多,创新的成功率提高,产生分割状态下所不能得到的效果;(1分)

(5)各城市以综合的力量,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加强和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关系,更有利于融入国际市场;(1分)

(6)一体化使各城市对区域培养出归属感,进而凝成一种合力,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1分)

(7)一体化的区域把全球市场化为区域市场,有效地降低了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从而提升本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1分)

(8)协调发展能使区域在经济与社会、环境之间取得平衡,维持地区的持续竞争力和魅力。(1分)

13、当前我国城市区域协调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2分)

(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2分)(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2分)(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2分)(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2分)

14、城市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决策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制订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构建预案储备库;(3分)(2)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程度、潜在范围和影响进行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调整细化对事件的判断;(3分)

(3)对事件的处理做出敏捷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的决策;(2分)

(4)根据决策执行调整或重新制订决策以及总结突发事件运作绩效等内容。(2分)

15、城市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是什么?(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建立科学的决策指挥体系和过硬的反应队伍;(3分)(2)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预警和信息发布平台;(3分)

(3)提供城市空间规划建设保障,提供必要的应急避难场所并减少灾害损失;(2分)(4)进行宣传教育,使市民在自然灾害面前临危不乱减少损失。(2分)

1、城市政府职能具有哪些特征?(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广泛性;(2分)(2)服务性;(2分)(3)规范性;(2分)(4)自主性;(2分)(5)多样性。(2分)

2、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启示?(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3分)(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3分)

(3)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4分)

3、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哪些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3分)(2)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4分)(3)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3分)

4、编制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效益原则,即应全面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三方面的效益;(3分)(2)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的原则;(3分)(3)动态原则;(2分)(4)协调原则。(2分)

5、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存在哪些问题?(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3分)(2)协议出让,政府让利;(3分)(3)生地出让,效益粗放;(2分)(4)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2分)

6、如何对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2分)(2)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2分)(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2分)(4)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2分)(5)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2分)

7、我国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2分)(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2分)(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2分)(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1分)(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和服务;(1分)(6)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1分)(7)注重全市就业情况。(1分)

8、我国城市财政管理的职能有哪些?(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筹集资金,城市经济管理为了履行城市建设与维护的公共经济职能,要筹集大量的资金;(3分)

(2)合理安排支出,这是城市财政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将筹集的资金有计划地分配给城市各部门各单位,并利用支出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制约分配比例和城市建设、城市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3分)(3)综合平衡调节,总体控制、全面监督,以解决城市问题、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2分)

(4)财政监督和调节,财政监督和调节的职能是根据市政管理目标对城市主体的社会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和调节的职能。(2分)

9、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有哪些?(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4分)

(2)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3分)

(3)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混合型模式是政府——居民处于双重主导地位、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两种实施方式并行的社区治理模式。(3分)

10、在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城市政府各级相关机构的关系中,要遵循哪些原则?(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面向社区,重心下移的原则;(3分)(2)事权下移,责、权、利配套的原则;(3分)(3)以人为本,资源整合的原则;(2分)(4)有利于扩大民主,依法自治的原则。(2分)

11、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的局限是什么?(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做法,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发生;(2分)(2)末端治理随着污染物减少而成本越来越高,它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2分)

(3)由末端治理而形成的环保市场产生虚假的和恶性的经济效益;(2分)

(4)末端治理趋向于加强而不是减弱已有的技术体系,从而牺牲了真正的技术革新;(1分)

(5)末端治理使得企业满足于遵守环境法规而不是去投资开发污染少的生产方式;(1分)(6)末端治理没有提供全面的看法,而是造成环境与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内部各领域间的隔阂;(1分)(7)末端治理阻碍发展中国家直接进入更为现代化的经济方式,加大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1分)

12、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有哪些?(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壁垒消除,加快要素自由流通,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也有利于资源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有效配置;(2分)

(2)市场一体化会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各城市有更大的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率;(2分)

(3)一体化意味着城市内部竞争激化,迫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开发利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又反过来会提升区域竞争力;(1分)

(4)各城市在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上更有利于研发和生产的结合,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机会增多,创新的成功率提高,产生分割状态下所不能得到的效果;(1分)

(5)各城市以综合的力量,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加强和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关系,更有利于融入国际市场;(1分)

(6)一体化使各城市对区域培养出归属感,进而凝成一种合力,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1分)

(7)一体化的区域把全球市场化为区域市场,有效地降低了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从而提升本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1分)

(8)协调发展能使区域在经济与社会、环境之间取得平衡,维持地区的持续竞争力和魅力。(1分)

13、当前我国城市区域协调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2分)

(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2分)(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2分)(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2分)(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2分)

14、城市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决策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制订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构建预案储备库;(3分)(2)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程度、潜在范围和影响进行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调整细化对事件的判断;(3分)

(3)对事件的处理做出敏捷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的决策;(2分)

(4)根据决策执行调整或重新制订决策以及总结突发事件运作绩效等内容。(2分)

15、城市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是什么?(试题分值:10分)参考答案:

(1)建立科学的决策指挥体系和过硬的反应队伍;(3分)(2)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预警和信息发布平台;(3分)

(3)提供城市空间规划建设保障,提供必要的应急避难场所并减少灾害损失;(2分)(4)进行宣传教育,使市民在自然灾害面前临危不乱减少损失。(2分)

论述题(共1题,共20分)

1、理论联系实际,论述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特征?(试题分值:20分)参考答案:

要点提示:

(1)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2)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3)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4)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

(以上要点均须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点给2分)

2、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重点。(试题分值:20分)考答案:

要点提示:

(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2)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反应能力;(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4)重视突发事件管理。

(以上要点均须联系实际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点给2分)

3、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分值:20分)参考答案: 要点提示:

(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以上要点均须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点给2分)

4、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在我国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试题分值:20分)参考答案:

要点提示:

(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

1、理论联系实际,论述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特征?(试题分值:20分)参考答案:

要点提示:

(1)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2)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3)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4)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

(以上要点均须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点给2分)

2、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重点。(试题分值:20分)考答案:

要点提示:

(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2)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反应能力;(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4)重视突发事件管理。

(以上要点均须联系实际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点给2分)

3、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分值:20分)参考答案: 要点提示:

(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以上要点均须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点给2分)

4、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在我国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试题分值:20分)参考答案:

要点提示:(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

(以上要点均须展开论述,否则酌情扣分,只答要点,每点给2分)

1、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城市日益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中心,成为人类主要的聚居地;(2)城市空间组合上发生了巨变,要求城市朝着高质量和多功能方向发展;(3)城乡融合、差别趋小。

2、城市化浪潮的成因是什么?(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3)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3、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1)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城市发展战略是对城市发展方向与模式的预想,是城市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统一。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制定是前瞻性与持续性的有机结合。城市管理最终要贯彻城市的发展战略,因此城市管理也应当具有前瞻性与持续性。所谓前瞻性是指城市管理不仅要解决现存的问题,而且要预想到未来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好预警;持续性则强调城市管理的各种措施要有始有终,不能朝令夕改,以免浪费资源。

(2)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城市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的正常运作需要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各项活动的参与者对于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运行规则的建立以及对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达成共识。城市管理的多元性强调了管理主体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非政府组织、企业、市民等,多元主体共治才有可能将复杂化、多样化的现代城市内外部关系理顺。然而,众多治理主体也需要协调,充当协调角色的主要是城市政府,其他各非政治性主体起到参与治理以及监督、评价、回应的作用。

(3)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合法性指的是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它与法律规范没有直接的关系。正式的制度框架,如法律、政策、公约(包括城市公约与国际公约)等一般比较容易被认可和服从;非正式的制度,比如地方习俗等,一旦被自觉认可以及遵守,就同样具有了合法性。城市管理的顺利、有序进行依赖其合法性的建立。因此,现代城市管理不仅注重法制,而且也要更加尊重传统与习俗。在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中,城市管理的手段以及工具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正确的决策依赖于科学的思维方式与预测方法,良好的治理也要依靠信息的大量获取。数字城市、电子政务的运用已经逐步地使城市政府功能强化,并且加速了城市政府管理的民主化。

(4)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城市作为一个“人群运动”的综合社区,其诸系统要素错综复杂。因此,现代城市需要被当作一个系统来进行管理,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并实现优化。对现代城市的大量信息,只有经过系统分析归纳,才能使管理有序化,决策科学化。城市管理的市场化就是在城市管理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这一方面是因为政府自身是一个“经济人”,要追求自身利益的优化;另一方面政府对变化的反应可能不够敏捷。因此,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市场化导向,许多事情政府已经交给营利性部门。

4、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哪些内容?

(1)市建制体制,市建制,实际上是国家为了便于对城市地区的管理而设置的一级政权机构,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研究城市政府管理体制的前提。

(2)市政府构成体制,包括城市国家政权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3)市行政管理体制,包括市行政领导体制(如市长负责制、委员会制等)、市行政管理跨度和管理层次的有机结合体、市政府各职能部门与本级政府与上级对口业务部门的权责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等。

(4)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也称市权力系统权责关系,即在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系统中,政府、事业单位及企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定位。

5、我国市民参政的内容是什么?

(1)市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包括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权利,履行公民和市民的政治义务,参与和支持城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重大决策,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维护市民的合法权益,监督城市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行为,实现市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促进市政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和公开化进程。

(2)市民的行政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政府的行政决策,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失职和渎职行为,行使监督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权利;参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维护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财产的安全,改善城市公共服务;促进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3)市民的社会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社区、基层居民自治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事社区服务、拥军优属、残疾人援助和义工活动,参与城市教育、文化、体育、科技、医疗卫生、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6、新公共管理对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启示?

(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应该根据公共服务的性质和内容,来决定公共服务的供应模式和供应主体。城市作为社会经济活动发生发展的最重要载体,城市管理同样在政府公共管理中被赋予了最为重要的地位,城市管理的复杂性决定必须引入多元化主体共治,以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发挥不同主体的地位与作用。政府可以将一部分职能授权给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私营部门或个人,与之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在制定、执行公共政策时加强公众参与,实现城市管理过程中的以人为本理念。

(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城市政府在职能上要实现从“划桨人”到“掌舵人”的转变,从万能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城市政府更应将其职能集中在决策、监督、协调和指导等工作上,而把非纯公共物品生产的具体职能让渡给企业和半行政性的机构。如政府可以通过与私人企业签订生产合同、授予经营权、BOT、TOT等多种形式,与私人企业建立伙伴关系,采用市场机制,将部分业务让渡出去,而政府则集中主要力量做好总体的决策、监督、协调和指导工作。(3)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新公共管理主张从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中汲取营养,政府公共部门可以利用私营部门采用的战略管理、绩效管理、目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法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服务。对城市管理来说,在城市政府内部引入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将刺激政府提供更有效率的管理。

7、现代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囚徒困境现象有哪些?

(1)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城市公共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如公路、桥梁、航标灯等,还包括无形的非物质服务,如法律、政策、消防等;不仅包括以政府为主要供给主体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地铁、下水道等公用设施,还包括其他主体也能够提供的公共产品,如城市文化氛围的塑造、城市清洁环境的维护等,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里每一个住民都可能成为城市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然而,城市某些公共产品的供给面临着典型的囚徒困境问题。例如一项需要住民出资的公共事业,倘若住民愿意共同出资,所有人的福利都会增加。然而,每个人都会以囚徒博弈的方式思考:若某个住民不出资而由他人出资,则该住民可以免费享受他人提供的公共产品;反过来,若该住民出资而他人不出资,该住民可能会得不偿失,因此,该住民理性的最优选择是不出资,当所有人都形成同质性思考方式时,囚徒困境便出现了。这种搭便车式的囚徒博弈纳什均衡使得公共产品供给出现短缺、公共福利无法提高。

(2)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以传统科层体制为主建立起来的城市管理体系,管理的纵向层级设置过多,横向部门权责不明,其中横向部门之间的管理往往会出现囚徒博弈的困境。由于权力分野不明,各部门之间缺乏科学的协调与交流手段,合作意识不强,部门竞争激烈,管理实务在有利可图时集体争夺、一拥而上,在责任承担时集体缺位、相互推诿。城市公共管理体系效率和价值消失殆尽。

(3)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城市间、区域间的竞争突出表现在对资源、资金、人才等要素的竞争上。出于对自身利益考虑,各城市发展城市经济时,往往只考虑可以使自己城市获得利益的方案,而忽视了对周围其他城市的影响。中国的许多城市都发展相似的产业,甚至某些相邻城市之间产业定位完全一致。为吸引某些产业或厂商,各城市进行招商引资时,在税收政策、土地租金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最后的结果是单个厂商受益,而各个城市自身利益受损。城市之间沟通交流少,难以搭建信任平台,合作意识不强,囚徒博弈的恶性竞争下自身利益受损的同时,也导致区域发展潜力有限、秩序混乱等问题。

8、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做到快速反应?

普遍来看,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主要从四个方面执行:(1)宣传教育。

(2)准备预案。根据既有的和潜在的事件设立多重备选预案,缩短反应时间;(3)构建预警机制,推行公示措施。

(4)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使官、产、学、民、媒之间的信息传递通畅。

9、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快、准、齐、实”四个要点。“快”就是信息完整,准确和快捷,在此基础上,迅速召集突发事件处理队伍进行快速反应,赶赴现场处理。

“准”就是接到报告后,特别是到达现场后,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事态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准确判断,拟定强有力的针对性措施。

“齐”就是对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要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发布信息。

“实”就是调查处理方案确定之后,分工负责,狠抓落实,并且进行督促检查,督办到位。

10、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城市人工环境的建设,必然要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这种改造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已经到了不能再继续下去的程度。在强调经济发展的时候,不应忘记经济发展目标是要为人类服务,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城市规划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明确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是所有城市规划师崇高的职责。城市的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的确有一定的影响,但其间的关系,绝不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是保护城市环境的基础,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各项特定的环境要求,都可以通过适用的规划技巧,把建设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我国人口多,土地资源不足,合理使用土地、节约用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长远利益所在。城市规划对于每项城市用地必须精打细算,在服从城市功能上的合理性、建设运行上的经济性的前提下,各项发展用地的选定要尽量使用荒地、劣地,少占或不占良田沃土。在规划设计城市时,还应注意建设工程中和建成后的城市运行中节约能源及其他资源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两者达到和谐的必经之路。

(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保持城市发展过程的历史延续性,保护文化遗产和传统生活方式,促进新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并使之为大众服务,努力追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新科学技术运用之间的协调等,都是城市规划师的历史责任。城市规划师在接受任何新技术的时候,必须以城市居民的利益为标准来决定新技术在城市中的运用。我们要警惕那种认为只要依靠技术的不断进步,就可以解决一切城市问题的幻想。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新技术在解决原有问题的同时往往也带来许多新问题。把科技进步和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统一起来,让城市成为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和谐载体,是城市规划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将成为21世纪最显著的变革。技术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正在对全球的城市网络体系建立、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经济模式和城市景观带来深刻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将继续下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技术进步与社会价值的平衡,将不断成为城市规划的社会责任,基于公正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效率提升会成为一项全球策略。城市规划还必须从实际出发,重视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历史传统,针对不同的规划设计对象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避免盲目抄袭、“千城一面”。

(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城市是时代文明的集中体现。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城市设施的逐步现代化,同时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的需求,为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创造条件。在全球化的今天,城市规划更应为城市中所有的居民,不分种族、性别、年龄、职业以及收入状况,不分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创造健康的城市社会生活。坚持为全体城市居民服务,并且为弱势集团提供优先权,这是城市规划师的根本立场。强调城市中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社会和谐,重视区域中各城市之间居民生活的和谐,避免城市范围内社会空间的强烈分割和对抗。城市中的老年化问题,城市中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阶层的居民在城市空间上的分布问题,城市中残疾人和社会弱者的照顾问题,都应成为重要的课题,这些问题必须融入到城市规划师的设计中,并给予充分的重视。

11、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1)效益原则。即应全面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2)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土地利用规划主要目标之一在于充分开发土地的经济价值,严格受市场调节。规划很大程度上应建立在市场基础之上、由市场引导,规划结果是适应这种引导的结果。同时,土地利用涉及各方面利益,除经济目标外,还必须考虑社会和环境生态效益与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须由国家立法、政府方针、政策来控制完成。

(3)动态原则。土地利用规划应随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旧有的规划在一定时间内有指导作用,但从长远看可能会成为有效利用土地的障碍。

(4)协调原则。土地利用规划涉及许多复杂部门,牵动方方面面的利益,必须由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才能保证顺利完成并有效贯彻实施。

12、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1)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多年来都强调政府要垄断土地供应,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只能通过农地转用、征用等手段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供应,而对城市存量土地,政府不仅不能垄断其供应,而且很难称其为一个供应者,存量土地虽然数量巨大,但政府掌握的份额却近于零。这些土地基本上被原有的使用者所控制,在现行法律规定下,这些使用者可以通过补办出让手续转让土地,成为一个土地供应者,形成存量土地多头供地的局面。

(2)协议出让,政府让利。出让土地方式有拍卖、招标和协议三种。采取不同的出让方式,地价水平不一。拍卖、招标的价格更能够反映市场情况,协议价格往往偏低。原因是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出让方是政府,但具体操作者是有自身利益的个人或单位,受让方是有自身利益的个人、企业等,协议出让往往是政府让利。

(3)生地出让,效益粗放。随着我国各大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逐步建立,各地政府以招标、拍卖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的越来越多,有的城市甚至向社会公开承诺:通过公开招标、拍卖方式出让的土地面积要占全年出让土地总面积的90%以上。但在各地每次组织的土地公开招标、拍卖会上,“熟地”的成交率相对较高,而“生地”的成交率却很低。这里有后期的市政配套、拆迁等一系列问题。

(4)“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为了一些破产的中小企业,政府不惜用“土地换就业”、拿“土地换养老”,但一些私企或外商在将其收购后,立即将这份土地改变用途,获取暴利,致使职工今后无立锥之地,后患无穷。

13、如何对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1)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2)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

(4)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5)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

14、城市经济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1)区域性。城市经济管理是城市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对本城市区域范围内的经济体系和经济活动的管理,因此,城市经济管理实质上是一种区域经济管理。

(2)综合性。城市经济管理既包括城市再生产过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各个环节,又包括城市的各个经济部门、各类企业,是对城市经济各环节、各部门、各企业的平衡、协调和控制。城市政府要在城市经济各环节、各部门、各企业加强自身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管理,以实现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

(3)两面性。所谓两面性是指,城市经济管理既要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规划、统一政策,服从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又要从本市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国家的总体要求和总体利益与本市的实际需要、实际可能及正当的局部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本市的城市性质相适应,以避免城市经济的盲目畸形发展,实现城市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和城市经济功能的优化。

(4)二重性。城市经济管理的二重性是指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一方面,为了使劳动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在城市范围内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协调人们的活动,客观上要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地组织生产力,按照生产力的运动规律来组织和管理城市经济活动。这是城市经济管理的自然属性或生产力属性,是城市经济管理的一般职能。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要反映某种生产关系的要求,这就是城市经济管理的社会属性或生产关系属性。与资本主义城市经济管理相比,社会主义城市经济管理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体现广大市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贯彻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的原则,不断改善和提高市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充分调动市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

15、我国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城市政府应在国家统一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城市的性质、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措施,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政府应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技术政策,保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实施和完成。

(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城市政府要不断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部分,不断优化城市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并使之不断完善,以促进城市生产力的发展。

(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城市政府通过城市经济管理,要使城市的经济结构与城市的性质相适应,合理规划和改善城市的生产力布局,合理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要把本市的经济结构与全国的经济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在经济开放中实现城市经济活动的协调运转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综合平衡;要根据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活动正常进行的客观需要,按照方便城市居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原则,合理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就业结构和建设布局。

(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城市的生产力规模不能超过城市现有的各种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更不能超过当地自然资源(如水、土地)的承载能力,否则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危及城市的生存。因此,城市政府应合理控制和调节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把城市的生产力发展规模控制在与城市性质相协调的范围内,控制在城市现有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所允许的范围内,控制在城市自然资源的负荷极限内。

(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和服务。城市政府要依法监督各类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和合法经营,取缔非法经营,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强化工商行政、税务、审计、价格、统计、计划、财政、银行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服务,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理顺企业间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创造一个公平、有序、合理的竞争环境,引导和促进各类企业实行专业化分工协作和改组、联合、兼并,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6)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城市的社会经济活动越发达,对市政公用设施的要求越高。城市政府要对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保证城市的各种经济活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平衡和协调,从而为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7)注重全市就业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利益的最基本形式体现为税收,劳动者利益的最基本形式则体现为就业。公民实现了就业,生活就有了基本的保障,收入也可持续增长,就可能增强对于改革和调整的承受力。比较充分的就业是解决城市各群体之间出现社会断裂,保证整个社会协调、稳定与和谐的基础,是国家持久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城市的就业水平和失业率的高低,是体现该城市公民权益保障程度的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失业率高居不下,存在较多的低收入甚至低保人群,即便有较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纯收入、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等数据政绩,但实际上社会依然存在两极分化,这显然与追求共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违背。同时,长期失业也是造成城市居民贫困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城市经济管理工作必须时时关注就业问题,在就业岗位有限的时期,一方面要努力创造和提供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强对失业、待业人员的培训和保障,确保城市就业相对平稳。在就业岗位充盈的时期,也要居安思危,加强对劳动力的在岗培训,未雨绸缪的考虑可能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将城市就业问题消化于无形。

16、解决土地市场的垄断和投机的措施有哪些?

(1)制订法规,规范土地市场的进入。通过对进入市场的土地进行严格限定,从源头上控制土地市场的供给。具体包括:严格控制农地转用,保证土地有序供给;实行土地买卖的申请劝告制和土地交易许可制,抑制土地投机。

(2)土地交易过程的管理。采用公开的方式进行土地交易,如我国香港地区的招标拍卖;公布公告地价和基准地价,指导市场交易;对交易土地编制利用规划并确定土地价格;建立严格守信,自我约束的中介组织保证交易公平。(3)加强对土地使用的监管。很多国家强调土地登记的作用,及时监控土地流转情况;利用税收手段强化对闲置土地的管理,增加寡头控制的成本。

(4)直接干预土地市场的供求。很多国家采取土地储备的方式来干预土地市场的供求,比如加拿大通过公共土地银行和公有地段整治计划,地价高时加大市场投放,地价低时买入土地;很多国家实行了先买权制度,保证政府控制土地价格和投机性交易。

17、城市人口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树立人口意识,贯彻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此,要实行计划生育管理。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目标是有效地控制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提高城市人口质量,树立人口意识,强化人口观念,使城市人口增长与社会、环境、资源相协调,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贯彻国策的重点对象是城市流动人口,必须加以足够重视。

(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城市人口的数量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城市人口自身的再生产带来的增长;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而引起的城市人口增长,它一般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并与城市自身的功能和吸引力大小有关。目前,我国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受到严格控制,这是我国人口发展总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提高城市人口的比重,绝对不能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的途径达到。而对我国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在城市化发展的趋势下,其控制应适度放松,但要对其总量增长的速度和增长方向进行适当的控制。

(3)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测工作。人口普查是一种多目标的调查,是一次性的、直接的、普遍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一个时点内一个国家或整个地区内人口状况的静态资料。城市政府要在国家统一部署下,以公安、民政部门为主组织专门队伍,负责此项工作。做好人口普查工作的作用在于:掌握人口的职业构成和行业的人才分布情况,利于决策机关研究人口的经济结构,使其合理化;掌握人口的年龄构成和文化构成,利于规划托幼养老事业和文化教育事业,也为研究提高劳动力素质提供科学依据;掌握民族人口构成及分布情况,利于制定符合实际的民族政策,特别是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掌握城乡人民各户平均人口情况,利于分析家庭人口变动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城乡人口结构、地区人口布局和人口迁移提供资料;为制定人口生育计划,预测人口发展趋势,以及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口政策提供数据。人口预测,又称城市人口发展现状的预测,就是根据城镇人口的现状和发展特点,运用科学方法,推测若干年后城市人口的状况。人口预测包括人口数量预测与人口质量预测两个方面。做好城市人口预测工作是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需要。制定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必须了解计划期内全国城乡人口变动情况。城市人口预测既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依据,也是计划期内人口指标的重要内容。人口规模决定城市规模,城市人口数量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因此,搞好城市人口预测对制定城市发展规划,预见未来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有重要意义。

(4)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城市流动人口指没有城市常住户口暂住(具有暂住证)或暂时逗留于城市的人口。流动人口问题,是直接关系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从积极方面看,流动人口的社会经济活动促进了城镇的生产发展,扩大了对社会商品的需求,繁荣了各地城镇市场,补充了城市劳动力的不足,传播了科学技术文化,促进了经验交流、信息沟通等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从消极方面看,流动人口也加重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及其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加重了城市粮食、蔬菜及其他农副产品的供应量以及由此引起的各项财政补贴;加剧了城市社会治安管理的难度,有碍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控制与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5)制定城市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这是城市人口宏观管理的基本工作。其主要程序是:定期统计本市人口,正确反映城市的人口质量、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这是预测城市人口变动趋势和制定人口发展战略的基础;搞好城市人口预测。主要预测本市人口自然变动率和机械变动率;制定适度人口发展规划。即将城市人口与基础设施、城市人口与城市环境、城市人口与经济、城市人口与城市社会等相互之间的影响,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来考虑,使城市人口与城市物质资源达到最佳的配置状态。由于城市人口、经济系统是一个时空统一、多变量、多角度、多层次的复杂结构体,因而,城市适度人口规划的制定,应该根据城市人口系统中各种内在变量的因果关系(具有一定发展方向、性质和职能的城市发展的压力等),并利用“全息系统分析法”(如综合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人口发展方程等先进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拟制各种模型,使城市人口发展规划尽可能与现实发展相接近,提高人口发展规划的科学性。

18、我国城市人口的运动趋势是什么?

城市人口运动包括城市人口存量、流量、结构等变化趋势。

(1)城市人口存量不断增大;

(2)城市人口流量不断增大;

(3)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文化结构的高层化发展趋势;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城市人口红利效应正趋于减低。

19、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1)城市户籍制度,户籍管理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其所辖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控制和规划。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是建国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种户籍制度适应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大规模经济建设对全国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的需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这一体制所产生的问题也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经济系统的效率低下及人力资源的潜能不能充分发挥。

(2)居民身份证管理,居民身份证制度是为了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一种管理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领取;登记;效力和期限;换领和补领;交回、收缴和收回;查验和扣留;

(3)城市计划生育管理,计划生育是指为了贯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这一基本国策,宣传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基本政策。

(4)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与我国城市化水平和进程现状相联系,城市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在城市中生存的不可忽视的群体,对于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必须纳入城市人口管理的工作范围,否则不可能实现有效的城市人口管理工作。流动人口的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既有户口管理、治安管理、劳动管理、工商管理,也有卫生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生产安全管理,等等。因此,管理好流动人口,并不是哪一部门的事,需要城市各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当前,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普遍都设有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流动人口较少的,一般都由公安一家从维护社会治安角度在管理。机构设置健全、合理是管好流动人口的组织保障。流动人口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管理工程,它与公安机关原有户籍相对静止状态的管理有很大区别。因而必须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机制,才能有效地发挥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作用,克服流动人口所带来的负效应。

20、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1)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是指由社区内司法、警察、安全、消防等部门组成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由社区居民组成的从事治安保卫工作的自治性组织(如治保会、联防队、门栋关照小组等组织),为创造安全有序的良好社会环境,而对社区内的社会公共秩序、户口、特殊行业(如旅馆业、旧货业等)、道路交通、消防及法制和安全教育进行的管理;

(2)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这是由街道环卫所及各房管所、园林所及社区内各单位组成的市政管理委员会以及群众自治性组织和全体社区成员,为谋求适合居民身心健康的和谐环境,而对生活垃圾、污水、粪便处理工作,道路清扫工作,植树种草等绿化工作,以及环保宣传工作等等进行的管理;

(3)社区卫生保健。这主要是指由街道卫生科、计划生育委员会及地段医院和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卫生保健部门,组织发动社区成员,为保证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而对卫生防疫、计划生育、老年人保健、妇幼保健和少年儿童保健,以及心理咨询、社区康复等工作进行的管理;

(4)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这主要是指由社区自治性组织和各专业性团体,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动全体社区成员,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文明里弄、文明楼和文明家庭等活动,进一步完善调解、帮困、服务网络。同时,做好教育、科学、文化、艺术、体育及传媒的发展规划,以生态环境物质文明为基础,加强理想、道德、法制教育,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的社区社会风尚。

21、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有哪些?

(1)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政府以间接介入为原则,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来规范协调社区内的各种利益关系,为社区居民的参与活动提供制度规范。社区层面的组织及居民按照自主自治的原则处理社区具体事务。美国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2)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政府与社区行为紧密结合,对社区的干预较为直接和具体,并在社区中设立各种形式的派出机构,社区治理表现浓厚的行政色彩。新加坡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3)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混合型模式是政府-居民处于双重主导地位、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两种实施方式并行的社区治理模式。政府对社区发展的干预较为宽松,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规划、指导并提供经费支持,官方色彩与民间自治特点在社区发展的许多方面交织在一起。日本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22、城市环境具有哪些特征?

(1)复合性。城市环境是一种高度人工化的自然—人工复合环境。城市环境既不是单纯的自然环境,也不单纯是人工环境。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高度融合是城市环境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因此,城市环境的发展和演化,既遵循自然规律,也遵循人类社会的规律。自然环境是城市环境的基础,但人工环境是城市环境的主体。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最强烈的地方,城市的各种自然要素都带有明显的人工痕迹,甚至已经被人工改造得面目全非。但即使如此,城市环境仍然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城市的自然环境仍然遵循着自然演化规律。

(2)人为性。城市环境是以人为主体和中心的环境。人是城市环境的主体,人不但创造了城市的人工环境,而且剧烈地改变了城市的自然环境,因此人是城市环境的创造者。人创造城市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人本身,因此“以人为本”是城市环境的根本宗旨。但是,“以人为本”并不是“人类中心论”,不是追求人对自然的绝对主宰和控制,而只是强调城市环境的“人文关怀”。

(3)开放性。城市环境是一个高度开放性的环境系统。每一个城市都在不断地与周边地区和其他城市进行着大量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输入原材料、能源,输出产品和废弃物。因此,城市环境的状况,不仅仅是自身原有基础的演化,而且深受周边地区和其他城市的影响,城市的自然环境与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本来就是一个无法分割的统一的自然生态系统。城市环境的这种开放性,既是其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保证城市的社会经济活动持续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4)脆弱性。由于城市环境是高度人工化的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自然调节能力弱,主要靠人工活动进行调节,而人类活动具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且影响城市环境的因素众多,各因素间具有很强的联动性,一个因素的变动会引起其他因素的连锁反应,因此城市环境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出相当的脆弱性。城市环境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城市的环境问题种类繁多,而且日益严重。与乡村地区相比,城市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集中之地,污染源众多,污染物数量大,污染现象严重,尤其是大气污染。城市的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到城市本身,而且往往扩散到城市的周边地区。城市环境对外部资源的依存性以及城市环境本身的易变性决定着城市环境系统的脆弱性,也意味着城市对于环境污染的承受力不强。治理污染是保持良好环境、提高城市竞争水平的重中之重。

23、循环经济3R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1)减量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换句话说,人们必须学会预防废弃物产生而不是产生后治理。在生产中,制造厂可以通过减少每个产品的物质使用量、通过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例如,轻型轿车既节省金属资源又节省能源,仍然可以满足消费者关于各种轿车的安全标准;而光纤技术能大幅度减少电话传输线中对铜线的使用;由于大量的资源浪费和废弃物排放来自包装,因此过度包装或一次性的物品是不符合减量化原则的;在消费中,人们可以减少对物品的过度需求。例如减少人们所要买的东西,如果人们不是消费至上主义地去买它,它就不会变成垃圾。人们可以学习大宗的购买,选择包装物较少和可循环的物品,购买耐用的高质量物品等。如果人们这样去做,那么就是在身体力行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压力、减少对垃圾填埋场的压力。

(2)再利用原则。循环经济第二个有效的方法是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通过再利用,人们可以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

在生产中,制造商可以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人们还需要鼓励重新制造工业的发展,以便拆解。修理和组装用过的和破碎的东西;在生活中,人们把一样物品扔掉之前,应该想一想在家中和单位里再利用它的可能性。确保再利用的简易之道是对物品进行修理而不是频繁更换。人们可以将可用的或可维修的物品返回市场体系供别人使用或捐献自己不再需要的物品。

(3)资源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资源化。资源化是把物质返回到工厂,在那里粉碎之后再融入新的产品之中。资源化能够减少人们对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场的压力,制成使用能源较少的新产品。有两种不同的资源化方式:最合意的资源化方式是原级资源化,即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略为逊色的资源化是次级资源化,即废弃物被变成不同类型的新产品。原级资源化在形成产品中可以减少20%~ 90%的原生材料使用量,而次级资源化减少的原生物质使用量最多只有25%。与资源化过程相适应,消费者和生产者应该通过购买用最大比例消费后的再生资源制成的产品,使得循环经济的整个过程实现闭合。

24、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的局限是什么?

(1)传统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做法,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发生;

(2)末端治理随着污染物减少而成本越来越高,它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3)由末端治理而形成的环保市场产生虚假的和恶性的经济效益;

(4)末端治理趋向于加强而不是减弱已有的技术体系,从而牺牲了真正的技术革新;(5)末端治理使得企业满足于遵守环境法规而不是去投资开发污染少的生产方式;

(6)末端治理没有提供全面的看法,而是造成环境与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内部各领域间的隔阂;(7)末端治理阻碍发展中国家直接进入更为现代化的经济方式,加大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25、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有哪些?

(1)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壁垒消除,加快要素自由流通,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也有利于资源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有效配置;

(2)市场一体化会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各城市有更大的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率;

(3)一体化意味着城市内部竞争激化,迫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开发利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又反过来会提升区域竞争力;

(4)各城市在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上更有利于研发和生产的结合,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机会增多,创新的成功率提高,产生分割状态下所不能得到的效果;

(5)各城市以综合的力量,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加强和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关系,更有利于融入国际市场;

(6)一体化使各城市对区域培养出归属感,进而凝成一种合力,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

(7)一体化的区域把全球市场化为区域市场,有效地降低了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从而提升本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

(8)协调发展能使区域在经济与社会、环境之间取得平衡,维持地区的持续竞争力和魅力。

26、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的决策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制订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构建预案储备库;

(2)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程度、潜在范围和影响进行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调整细化对事件的判断;(3)对事件的处理作出敏捷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的决策;

(4)根据决策执行调整或重新制订决策以及总结突发事件运作绩效等内容。

27、城中村的成因是什么?

(1)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在缺乏政策引导及法规约束的条件下,经济效益往往是城市建设投资主体追求的唯一目标。城乡交界处规划编制的粗放、政府吸引投资的迫切、投资主体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等综合作用,使农村居民最终成为“弱势群体”。占据优势的投资方在征地费用低廉、适于成为建设用地的农田菜地和居住密度大、拆迁安置费用相对较高、建设周期较长的居民点之间,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前者。为降低补偿成本,也为了避免处理与城中村相关的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管理问题,城市在征地中有意避开城中村,村镇也乐意保留原有的居住方式与社区关系,这是城中村产生的直接原因。

(2)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交通轴如公路、铁路等是城市对外人流、物流的通道,由于“增长极”效应,临近交通轴的城市地区呈指状发展,介于两交通轴之间的农村地区渐被“环抱”。随着城市辐射力的增强,城市区域垂直于交通轴方向向外扩展。研究结果说明,投资效益与城市辐射力成正相关关系,在交通轴周边体现为衰变规律,即距交通轴越远其投资效益越低,投资效益趋零的地区逐渐演化为城市灰色区。

(3)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原位于城市边缘区的农村集体组织在“围入”城市后,逐渐意识到土地的价值而不愿被动城市化,或是受“土地增值获利”动机的驱动,不愿马上被“城市化”。如衡阳郊区高兴村,利用与城市的紧密关系,以位置优越的土地为依托,建立起一批服务于城市的农工商联合企业,获利丰厚,故不愿“被动城市化”。或者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提出难以接受的安置费用,拒绝征地拆迁,这种农民卖地获利的惯性思维是很大一部分地区难以完成改造而形成城中村的典型成因之一。

(4)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改革开放后,许多城市周边村镇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由单纯农业向以工商业为主、农业为辅转变。村民从事非农活动的收人大大超过种田、养鱼的收入。兴办“三资”企业或经营房地产开发使不少乡镇数年间就实现了工业化,村民生活水平也迅速达到小康。对于吸引外资而言,有些城市边缘区的农村因为比城市有更多的引资关系和更灵活的招商手段,也占有优势。各种内外部因素的综合促进下,以出借土地、兴办开发区,吸引“三资”企业为主要方式的村镇经济逐渐发展起来。这种发展方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以地招商、卖地致富”的直观经验。因此,村镇便设法尽可能多地控制土地。这种村镇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城中村产生的另一直接原因。

28、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1)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尽管我国城乡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典型的二元结构仍然存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要从传统的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二元结构束缚。随着二元结构的转换,城乡间的要素流动和商品交换就构成了城乡间最重要的联系机制。因此,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战略作为城市一乡村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

(2)“分久必合”——城乡复合系统发展的需要。城市离不开乡村,乡村也离不开城市。城市和乡村本为“一家”,只是随着社会分工及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才逐渐从空间上分离,并由此产生了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一系列的差别。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混沌-对立-隔离的过程,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重心将逐渐由城市转向了城市-乡村地域,城乡系统也将趋向统一融合。生态学家马世骏曾强调,对城乡这样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不应将各亚系统分别对待,必须重视整体综合。在城乡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的,都要求其他系统的配合与支持。因此,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和乡村,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为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证城乡间的顺利贯通。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人口与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安置问题,是我国城市化和农村发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在。我国目前有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财富,又是城乡进一步发展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对这部分劳动力是否应进入大城市,学者们众说纷纭。剩余劳动力不可能全部涌入城市,也不可能全部滞留农村。要保持城乡这一复杂巨系统的高效率运转,必须要强调和重视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及外部系统间要素的自由、合理流动。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城乡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将会促进城乡间人才、科技、信息、文化等的交流,从而繁荣城乡经济。解决农村剩余人口问题,必须要从城乡两方面统筹考虑,重在疏导和分流。

三、论述题

1、试述城市政府职能的特征。

(1)广泛性。由于城市公共事务复杂多样,分工细致,加之我国城市社会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尚在发育之中,所以,从邻里关系、社区卫生、居民福利、商业网点、公共设施到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事务,都要纳入政府的管辖范围,从而使城市政府职能比其他地方政府职能更加广泛多样。

(2)服务性。在乡村社会,农民是具有自主生活能力的人,农民的基本生活大都能够自给自足,农村的公共事务也大多是自助性的;而在城市社会则完全不同,市民的衣、食、住、行等,样样都离不开政府所提供的支持及援助,离不开政府或公营机构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服务职能体现了城市政府的本质,服务是城市政府的天职。

(3)规范性。法治政府起源于近代以来的城市,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政府管理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就是法制化和科学化,而法制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城市政府的职能范围、权责关系和政府职能实现方式纳入法制的轨道,保证各种城市事务间的相互协调和整合,调整和发展各项政府职能,从而确保城市政府职能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4)自主性。在现代社会,城市是国家或区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中心,在国家行政体制中发挥着独到的作用,其职能的实现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城市社会自成一体,城市社会关系和城市事务也有其特殊性,无论从时间上、经济上,还是从效果上看,城市事务中的环境、能源、规划、建设、住宅、交通、福利、卫生、治安、消费等都自成体系,具有较大的独立性,适合由城市政府自主地实施管理。

(5)多样性。现代城市政府职能范围广、跨度大,城市公共事务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加之行政环境的剧烈变动和行政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至政府在管理这些公共事务、实现其各项职能时,不得不采用多种手段、途径和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保证城市政府的各项职能和管理决策得到顺利实施。

2、试述我国当代城市发展战略的重点。

(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所谓“绿色GDP”,就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人文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GDP”、“人文GDP”和“绿色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层面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之一。

(2)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反应能力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敏捷。依托快捷、准确、畅通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高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精练实用的信息。就此,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城市技术不但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具备成为信息敏捷交换和交流的平台。人员敏捷。有灵活、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要做到能上能下,人尽其才,能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制度敏捷。在一定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的适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因地因时制宜;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度,确保城市发展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

(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4)重视突发事件管理。应该认识到,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一般来说,危机管

第二篇:管理学基础网考练习题

管理学基础网考练习题

题型及分值构成:单项选择15道题,30分;多项选择15道题,30分;判断正误10道题,20分;案例分析1道题,20分。共计100分。

一、单项选择

1.“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

A.泰罗 B.法约尔 C.西蒙 D.韦伯

2.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

A.管理的变动性 B.管理的复杂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实践性

3.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管理的对象。

A.组织资源和组织目标 B.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C.组织目标和组织活动 D.组织中的人

4.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掌握良好的()是最为重要的。

A.人际技能 B.管理技能 C.技术技能 D.概念技能

5.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计划 B.控制 C.协调 D.指挥

6.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目标、原则和结构 B.目标、部门和效率

C.目标、部门和关系 D.目标、部门和人员

7.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的角色。

A.发言人 B.组织联络者 C.领导者 D.精神领袖

8.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A.亚当•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

C.弗雷德里克·泰罗 D.大卫·李嘉图

9.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西方国家产生了科学管理,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古典管理理论,美国泰罗的()就是其中之一。

A.科学管理理论 B.一般管理理论

C.行政管理理论 D.行政组织理论

10.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

A.科学技术 B.加强人的管理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增强责任感

11.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为重要标准。

A.感情的逻辑 B.正规的程序 C.科学的理念 D.效率的逻辑

12.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

A.乔治·梅奥 B.弗雷德里克·泰罗

C.亨利·法约尔 D.马克斯·韦伯

13.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

A.社会人 B.复杂人 C.经济人 D.单纯人

14.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

A.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B.先进的社会制度

C.充分利用企业战略管理 D.进行了企业流程再造

15.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A.生产管理 B.生产流程 C.作业管理 D.操作规程

16.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

A.控制 B.预测 C.组织 D.决策

17.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制者,战略性计划是由()负责制定的。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所有管理者

18.若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就需要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D.预测

19.计划工作的前提是()。

A.决策 B.预测 C.管理 D.领导

20.企业目标的内容和重点是随着外界环境、企业经营思想、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企业目标的()。

A.层次性 B.多重性 C.变动性 D.重合性

21.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以内。

A.2个 B.5个 C.10个 D.15个

22.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A.利润目标 B.短期目标 C.中期目标 D.长期目标

23.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

A.赫伯特·西蒙 B.乔治·梅奥

C.彼得·德鲁克 D.弗雷德里克·泰罗

24.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单纯强调利润会使经理人迷失方向以至于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他提出,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

A.技术创新 B.信誉至上 C.创造顾客 D.质量优良

25.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 B.评估工具 C.指标体系 D.激励手段

26.企业目标具有变动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企业目标日益普及。

A.顾客之上 B.利润目标 C.融入社会责任 D.最大利润

27.战略只是规定了发展方向、目标和基本措施,为了使其得以顺利执行,必须(),以明确每一阶段的任务。

A.编制具体的行动计划 B.进行方案分解

C.进行结构调整 D.进行目标分解

28.企业组织制定竞争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是()。

A.宏观环境分析 B.消费水平分析

C.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D.产业竞争结构分析

29.海尔公司原来以生产冰箱为主,后来又引进空调生产线,这是()的发展战略。

A.一元化 B.关联多元化 C.无关联多元化 D.复合多元化

30.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标,规定组织总的行动纲领。这就是战略管理的()特征。

A.全局性 B.纲领性 C.长远性 D.客观性

31.关于战略远景的描述,下列选项中,()是不准确的。

A.它说明了组织的性质 B.它明确了组织所从事的事业

C.它规定了可量化的经济指标 D.它明确了组织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32.决策者将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寻找二者的最佳战略组合,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决策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这就是()。

A.SWOT分析 B.竞争战略分析

C.BCG矩阵分析 D.行业寿命周期法分析

33.组织制定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的依据是()。

A.竞争战略 B.组织目标 C.公司层战略 D.组织内部资源

34.决策的起点是()。

A.识别问题 B.拟定备选方案

C.确定决策目标 D.确定决策原则

35.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简单化决策,属于()。

A.日常管理决策 B.程序化决策 C.确定型决策 D.风险型决策

36.()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首创的一种预测 决策方法。

A.德尔菲法 B.哥顿法 C.头脑风暴法 D.等概率法

37.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5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0元,每台售价2200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

A.25台 B.100台 C.125台 D.12.5台

38.矩阵式组织属于()组织结构。

A.机械式 B.有机式 C.直线式 D.平行式

39.组织结构设计必须与()相匹配。

A.组织目标 B.管理理念

C.组织结构 D.战略计划

40.在管理学中,组织的静态含义就是()。

A.人事关系 B.组织目标

C.组织结构 D.责权利关系

41.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A.责权利对等 B.分工与协作

C.分级管理 D.弹性结构

42.企业采用大批量生产,如汽车装配线,需要高度集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采用()。

A.有机式结构 B.复杂式结构

C.机械式结构 D.简单式结构

43.以下组织结构形式中,()最适用于组织部门间的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

A.职能制结构 B.直线职能制结构

C.事业部制结构 D.矩阵制结构

44.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

A.职能制结构 B.事业部制结构

C.直线职能制结构 D.矩阵制结构

45.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原则。

A.因人设职 B.量才使用

C.任人唯贤 D.因事择人

46.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这就是人员配备的()原则。

A.因事择人 B.因人择事

C.量才使用 D.经济效益

47.组织内部管理人员的选聘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渠道。一般而言,()的选聘多采用外源渠道。

A.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普通管理者

48.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获取信息。

A.上级部门 B.关系部门

C.下属部门 D.主管部门

49.述职报告是对管理人员进行考评的一种方式,它属于()。

A.上级考评 B.群众考评

C.专家考评 D.自我考评

50.有计划地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以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能力,这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

A.有计划的提升 B.职务轮换

C.委以助手职务 D.临时提升

51.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A.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B.品德、学识、能力、资历

C.品德、学识、资历、情感 D.品德、威信、能力、情感

52.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是他的()。

A.法定权利 B.奖惩权力

C.组织权力 D.自身影响力

53.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较多,对人很少关心,属于任务式领导。

A.1-1型 B.9-1型

C.1-9型 D.5-5型

54.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

A.高工作—高关系 B.低工作—低关系

C.低工作—高关系 D.高工作—低关系

55.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

A.自然消退 B.惩罚

C.消极强化 D.正强化

56.成就需要理论一般适用于()的研究。

A.普通员工 B.技术人员

C.主管人员 D.一线员工

57.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成就因素 D.效价因素

58.“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其所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这是()理论的观点。

A.需要层次 B.双因素

C.公平 D.成就需要

59.表扬,赞赏,增加工资、奖金及奖品,分配有意义的工作等行为在强化理论中属于()。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惩罚 D.自然消退

60.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

A.展示才能和影响力 B.将信息传递给别人

C.将工作布置下去 D.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61.当信息接受者对信息发送者的信息做出发应时,就出现了反馈。反馈体现了沟通的()特征。

A.单项性 B.双向性

C.强制性 D.独特性

62.()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

A.口头沟通 B.非语言沟通

C.书面沟通 D.电子 媒介沟通

63.信息沟通在上下级之间进行,而并不与链端的人员直接进行。信息层层传递,路线长,速度慢,且容易发生信息的过滤、篡改和失真的沟通模式是()。

A.链式沟通 B.轮盘式沟通

C.环式沟通 D.全通道式沟通

64.下级不愿意向上级传递坏消息,怕被上级认为自己无能;而上级也可能没有注意到下级的贡献,把下级的贡献归到自己头上,引起下级不满。这种引起沟通组织障碍的原因是()。

A.地位差异 B.目标差异

C.缺乏正式沟通渠道 D.协调不够

65.人们只记忆经过自己的选择愿意记忆的信息,这种认知过程产生的沟通障碍是由于个体障碍中的()原因造成的。

A.情绪 B.信息操控

C.选择性知觉 D.非语言提示

66.在冲突发生后,管理者可以召集冲突的双方,通过开会等方式,让双方开诚布公地交流,积极倾听并理解对方的差异,解决冲突的方法是()。

A.妥协 B.强制解决

C.合作 D.树立更高目标

67.能够有效发现计划与计划实施之间差距的管理环节是()。

A.领导 B.组织

C.控制 D.决策

68.控制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过程。

A.通报 B.下达

C.上报 D.反馈

69.在控制标准中,诸如单位产品产出所需工时数、耗电量、原材料消耗量,及单位机器台时产量、货运吨公里油耗等标准属于()。

A.价值标准 B.实物标准

C.收益标准 D.成本标准

70.某单位制定的年终考核指标中有一条“工作要认真负责”,这样的标准不符合控制标准的()要求。

A.目的性 B.多元性

C.可检验性 D.协调一致性

71.某企业将2006年本企业的历史最高利润额作为本的利润指标,这在控制标准中属于()。

A.历史标准 B.计划标准

C.最高标准 D.标准

72.管理者的精力及其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有效的控制要求管理者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最为重要的事项、活动或环节上,这就是控制的()原则。

A.目标明确 B.控制关键点

C.及时性 D.灵活性

73.确定目标成本的方法中,()是以组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确定的各项劳动定额、消耗定额为基础制定的目标成本。

A.历史成本法 B.计划法

C.定量法 D.定额法

74.基层管理者常用的控制方法是()。

A.培训 B.直接监督或巡查

C.股票期权 D.人事调整

75.采购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向作业系统输入足量的、质量可靠的、来源稳定的输入品,同时()。

A.降低采购成本 B.提高产品质量

C.减少对机器的磨损 D.提高利润

76.进行质量控制,首先应掌握()。

A.成本收益分析法 B.供应链管理方法

C.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D.预算控制

77.对供应商的评价中,()主要涉及的是供应商响应买房需求变化的能力。

A.技术能力 B.服务能力

C.协同能力 D.供应能力

78.()反应企业资产创造利润的效率。

A.销售利润率 B.产品合格率

C.固定资产折旧率 D.投资收益率

79.()控制能够反映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进而使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A.流动性 B.运营能力

C.损益 D.成本

80.应用模拟情景训练方法测试应聘者有较高的准确度,常用于招聘()。

A.中层管理者 B.基层管理者

C.普通管理者 D.高层管理者

二、多项选择

1.下列选项中,()属于管理者所扮演的决策角色。

A.企业家角色 B.干扰应对者角色

C.资源分配者角色 D.谈判者角色

2.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就是宏观环境,它主要包括()。

A.技术环境 B.政治法律环境

C.经济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3.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比如()。

A.管理具有二重性 B.管理具有科学性

C.管理具有艺术性 D.管理具有时效性

4.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十种角色,这些角色被分为()。

A.人际关系角色 B.组织角色

C.信息角色 D.决策角色

5.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由()三个部分组成。

A.精神文化 B.制度文化

C.传统文化 D.物质文化

6.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下列选项中()是其主要内容。

A.系统思考 B.改变心智模式

C.超越自我 D.建立共同愿景

7.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这些权力包括:()。

A.传统的权力 B.理性----合法的权力

C.纯粹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8.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包括()。

A.制定计划 B.机会分析

C.执行计划 D.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9.用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是预算。如选项:()。

A.销售费用预算 B.零基预算

C.广告预算 D.成本预算

10.以下选项中,()属于备选方案的评价指标。

A.收益 B.成本

C.期限 D.风险

11.按预测属性的不同,可将预测划分为()。

A.定性预测 B.定量预测

C.市场预测 D.财务预测

12.管理者之所以编制计划,是因为()。

A.计划能使组织结构更加完善 B.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

C.通过计划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 D.计划为控制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13.为了对备选方案进行准确的评价,计划工作者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A.确定组织的目标 B.确定具体评价指标

C.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 D.确定指标的权重

14.根据拉·柯·戴维斯等学者的观点,组织目标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A.主要目标 B.综合目标

C.并行目标 D.次要目标

15.实践表明,许多企业实行了目标管理以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

A.管理效率提高了 B.组织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C.职工主动参与目标的设立 D.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16.目标管理注重结果,所以,对部门、个人的目标的执行情况必须进行()。

A.自我评定 B.领导评审

C.小组考核 D.群众评议

17.制定战略的重要目的就是()。

A.赢得竞争优势 B.战胜竞争对手

C.改善组织现状 D.赢得市场和顾客

18.组织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目的是()。

A.发现组织具有的优势 B.寻找组织的发展机会

C.避开存在的威胁 D.发现组织现有的劣势

19.目标建立过程中应该注意下列事项:()。

A.尽可能量化企业目标 B.把目标控制在五个以内

C.目标期限应以长期目标为主 D.期限适中

20.密集型发展战略的优点表现在:()。

A.经营目标集中 B.管理简单方便

C.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D.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21.“战略”一词原意是指指挥军队的()。

A.科学 B.方法

C.艺术 D.战术

22.确定组织的宗旨应避免()。

A.语言晦涩 B.表述过长

C.狭窄 D.空泛

23.新希望集团从生产饲料起家,后来又进入了房地产、旅游等行业。这种发展战略属于()。

A.关联多元化 B.同心多元化

C.无关联多元化 D.复合多元化

24.定性决策方法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分析,进行决策的方法。主要的定性方法有:()。

A.德尔菲法 B.头脑风暴法

C.盈亏平衡点法 D.哥顿法

25.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对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属于()。

A.职能性决策 B.业务性决策

C.战术性决策 D.日常管理决策

26.公司在为是否进入某一产业做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A.该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 B.该产业是否具有吸引力

C.公司是否拥有优势资源 D.该产业的盈利能力

27.为了执行和实施战略目标而做出的决策,如财务决策、销售计划决策等,就是()。

A.战术性决策 B.策略性决策

C.战略性决策 D.业务性决策

28.德尔菲法是一种改进的专家意见法,其实质是有反馈的函询调查,包括两个基本点,即()。

A.预测 B.决策

C.函询 D.反馈

29.许多学者认为组织结构的特征可以描述为复杂性、正规化、职权层级和集权化。由此可以将组织结构形式分为两大类:()。

A.机械式组织 B.有机式组织

C.集权式组织 D.分权式组织

30.坚持组织结构设计的弹性原则要做到()。

A.按任务和目标需要设立岗位 B.定期更换管理人员

C.实行职工一专多能 D.多种用工制度

31.现代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具有弹性,也就是说()都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动。

A.组织的部门机构 B.职责的规定

C.利润的高低 D.职位的安排

32.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等。

A.战略 B.技术

C.环境 D.组织规模

33.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线型和职能型都有优势,它()。

A.保持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 B.分工非常细密

C.注重专业化管理 D.下属有灵活的自主权

34.组织变革可以分为多种,比如()。

A.特殊性变革 B.适应性变革

C.创新性变革 D.激进性变革

35.从组织需要的角度为其配备适当的人,这些人应该是()。

A.有职位的人 B.有知识的人

C.有能力的人 D.对组织忠诚的人

36.合理进行人员配备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A.因事择人 B.人事动态平衡

C.量才使用 D.程序化、规范化

37.确定主管人员的需要量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A.组织现有的规模和岗位 B.管理人员的流动率

C.组织成员发展的需要 D.组织发展的需要

38.对管理人员的贡献考评包括()。

A.心理素质考评 B.业务能力考评

C.达标绩效评价 D.管理绩效评价

39.领导者基于职位的权力在其权力构成中居主导地位,主要包括()。

A.法定权力 B.奖励权力

C.组织权力 D.处罚权力

40.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描述领导者行为的两个维度:()。

A.关怀维度 B.定规维度

C.员工导向 D.生产导向

41.当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挫折感,受挫后的防范措施一般有()。

A.紧张不安的措施 B.积极进取的措施

C.消极防范的措施 D.寻求激励的措施

42.需要层次理论中,下列选项属于安全需要的有()。

A.维持生命的衣食住行 B.生活要得到基本保障

C.避免人身伤害,失业保障 D.年老时有所依靠

43.强化理论中的强化类型有()。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惩罚 D.自然消退

44.信息沟通一般包含下列环节()。

A.信息源发出经过编码的信息 B.通过一定的媒介传递信息

C.接受者接受信息并解码 D.信息反馈

45.下列沟通障碍中,属于组织障碍的有()。

A.地位差异 B.目标差异

C.缺乏正式沟通渠道 D.协调不够

46.克服沟通障碍的组织行动有()。

A.营造一种坦诚和信任的组织气氛 B.全方位地开发并使用正式的渠道

C.鼓励使用多元沟通渠道 D.使用反馈技巧

47.按照沟通方式不同,沟通可以划分为()等类型。

A.工具式沟通和情感式沟通 B.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C.非语言方式沟通和电子媒介沟通 D.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48.按照组织系统划分,沟通方式分为()。

A.工具式沟通 B.情感式沟通

C.正式沟通 D.非正式沟通

49.企业中应当承担控制职责的人员包括()。

A.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B.上级单位管理人员

C.中层管理人员 D.基层管理人员

50.按照控制对象的范围,可以将控制分为()等类型。

A.全面控制 B.局部控制

C.官僚控制 D.文化控制

51.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下列()。

A.较高素质的管理者 B.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C.很强的预测能力 D.适当的授权

52.下列选项,()属于没有确定的实物单位而只以一定的金额予以表示的控制标准类型。

A.销售额 B.耗电量

C.成本总额 D.工资总额

53.用于衡量工作绩效的各种信息应满足()等方面的要求。

A.及时性 B.可靠性

C.经济适用性 D.灵活性

54.人员控制系统的构成包括()。

A.控制对象 B.控制主体

C.控制信息 D.控制方法

55.一般来说,对作业系统的控制主要围绕()等问题展开。

A.利润 B.质量

C.成本 D.采购

56.单位产品的总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

A.单位成本 B.固定成本

C.平均成本 D.可变成本

57.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预算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

A.刚性预算和弹性预算 B.采购预算和成本预算

C.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D.总预算和部门预算

58.零基预算的程序包括()。

A.建立预算目标体系 B.逐项审查预算

C.编制预算 D.排定各项目、各部门的优先顺序

59.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

A.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 D.科学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效率

60.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可以称作()。

A.M型结构 B.多部门结构

C.W型结构 D.产品部式结构

61.领导干部大致有“思想型”、“实干型”、“智囊型”、“组织型”等几种类型,在这些类型中,属于“帅才”的是()。

A.思想型领导 B.智囊型领导

C.组织型领导 D.实干型领导

62.目标路径理论提出了影响领导行为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和下属因素。下属因素主要是指:()。

A.控制点 B.工作群体

C.经验 D.知觉能力

63.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认为,()是决定领导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素。

A.员工素质 B.职位权力

C.任务结构 D.上下级关系

64.在双因素理论中,()体现的是保健因素。

A.要给职工提供适当的工资和安全保障 B.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C.对职工的监督要能为他们所接受 D.工作得到认可和赏识

65.激励对于组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激励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B.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C.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D.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

66.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认为,人们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还有对()等激励需要。

A.安全的需要 B.权力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成就的需要

67.控制的关键环节是采取切实可行的纠偏措施,一般而言,主要的纠偏措施有()。

A.改进工作方法 B.改进组织工作和领导工作

C.调整或修正原有计划或标准 D.调整原有标准

68.控制系统是指由()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A.控制主体 B.控制客体

C.控制信息 D.控制措施

69.成本控制的过程包括()。

A.制定控制标准,确定目标成本 B.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

C.进行成本差异分析 D.根据各种数据记录、统计资料进行成本核算

70.从组织层次上来看,绩效可以划分为()。

A.员工个人绩效 B.部门绩效

C.全面绩效 D.董事会绩效

71.人员控制方法包括()。

A.人员配备与人事调整 B.培训

C.授权 D.工作汇报

72.财务控制包括()。

A.盈利率控制 B.损益控制

C.流动性控制 D.运营能力控制

三、判断正误

1.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2.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3.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复杂性。()

4.管理者扮演干扰应对者角色就是要协调好组织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关系。()

5.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感情,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

6.权变理论认为,组织的管理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采用哪种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7.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

8.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9.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感情,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

10.现实中,许多中小型组织大量采用的是非正式计划。()

11.以效率为出发点制定计划,就是追求较高的经济利益。()

12.一般而言,预测时间越短,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变化越小,预测误差也越小;反之亦然。()

13.目标管理强调的是以成果为目标的管理。()

14.目标管理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15.目标和目的就是为实现组织的战略远景而设定的一套中短期的定性指标。()

16.相对于个人决策,群体决策的效率较低。()

17.决策者所选择的方案一定是最优化的。()

18.目标的制定具有严肃性,确定之后不能修改。()

19.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思想的标准。()

20.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

21.目标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必须进行控制。积极的自我控制与有力的领导控制相结合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的关键。()

22.定量目标比定性目标更易衡量。()

23.战略的实质是谋求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条件与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24.只经营一种业务的小企业,或者从事专业化经营的大型企业,其业务层战略与公司层战略是一样的。()

25.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就是降低产品价格。()

26.运用德尔菲法进行决策时,对专家成员的意见采用统计方法予以定量处理,所以说它是定量决策。()

27.组织结构设计的弹性原则就是要求部门机构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弹性。()

28.高科技和适宜的外部环境是网络型组织结构的基础条件。()

29.人员配备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组织配备合适的管理人员。()

30.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从事资源协调和管理,没有必要掌握具体的业务知识。()

31.贡献考评是决定管理人员报酬大小的主要依据。()

32.群众考评由下级人员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给出评价。()

33.在管理人员考评时,由上级人员填写的考评表主要是考核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影响能力。()

34.管理人员要与各种人相处,可能遭遇各种事件,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冷静的处理好意外和突发事件。()

35.目标路径理论认为,环境因素和领导风格互为补充,下属的特质决定了他对环境因素及领导风格的评价。()

36.领导效率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个体素质的高低。()

37.在一个领导班子里,帅才应该多一些,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领导能力。()

38.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主管人员的成就需要是可以培养的。()

39.根据戴维•麦克利兰的研究,对一般职员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

40.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如果管理者真正了解了员工的需要,依其需要来进行激励,则会产生很大的极力作用。()

41.表彰和奖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批评和惩罚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42.人们常常会说:“那不是我的意思!”或者“我还以为是这样!”这些话反映了错误地发出和接收信息在沟通中经常出现。()

43.在按照功能不同划分的沟通类型中,情感式沟通能够有效地降低管理的模糊性,让下属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运营效率。()

44.采用轮盘式沟通模式时,每位成员都可以与其他每个人自由沟通,因此沟通快,但由于沟通渠道太多,容易造成混乱并且降低传递信息的准确度。()

45.非正式沟通未经管理层批准,是不受等级结构限制的沟通。()

46.沟通过程中有了反馈,表明信息接受者收到并完全理解了信息发出者的信息。()

47.控制工作只是上级主管人员或主要是中层主管人员的职责。()

48.对于当前管理过程而言,控制有利于组织少走弯路,降低偏差对组织效率产生的负面影响。()

49.一般来说,高层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例外性的、非程序性和重大的程序性控制活动,而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集中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50.授权是指上级把自己的职权授给下属,使下属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

51.采购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输入品进行评价和挑选,以确保输入品的质量、数量和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

52.零基预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在每个预算的开始时,把所有还在继续开展的活动视为从零开始,重新编制预算。()

53.采用外部招聘的方式选择管理人员,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54.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者成功的关键因素是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55.在物质激励中,最突出的就是金钱。金钱是惟一能激励人的力量。()

56.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是工作丰富化的重点对象。()

57.无论是定性预测还是定量预测都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62.计划的前提条件可以分为外部前提条件和内部前提条件。其中,外部前提条件多为组织不可控制的因素。()

64.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主管人员的成就需要是可以培养的。()

65.研发部门想要达到最好的技术状态,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市场部门需要尽快地把产品推向市场,需要赶时间。双方在沟通时就容易出现争执。这是由于目标不同导致的沟通障碍。()

66.沟通过程中有了反馈,表明信息接受者收到并完全理解了信息发出者的信息。()

67.非语言沟通主要包括身体语言和语气语调等。非语言沟通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身体语言等非语言方式能够令人信服地表达人的真情实感。()

68.前馈控制实际上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控制。()

69.控制就是为了确保既定的组织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70.为了提高控制的有效性,确保计划不折不扣的执行,就要使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刚性。()

71.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主体是各级管理者。招聘、培训、报酬、绩效考评等工作主要由人事部门负责。()

72.产品质量是工作质量的体现,也是工作质量的基础和保证。()

第三篇:管理学基础网考练习题

管理学基础网考终考练习题

题型及分值构成:单项选择15道题,30分;多项选择15道题,30分;判断正误10道题,20分;案例分析1道题,20分。共计100分。

一、单项选择

1.“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

A.泰罗 B.法约尔 C.西蒙 D.韦伯

2.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D)。

A.管理的变动性 B.管理的复杂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实践性

3.下列各选项中,(B)属于管理的对象。

A.组织资源和组织目标 B.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C.组织目标和组织活动 D.组织中的人

4.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掌握良好的(D)是最为重要的。

A.人际技能 B.管理技能 C.技术技能 D.概念技能

5.管理的首要职能是(A)。

A.计划 B.控制 C.协调 D.指挥

6.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C)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目标、原则和结构 B.目标、部门和效率

C.目标、部门和关系 D.目标、部门和人员

7.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D)的角色。

A.发言人 B.组织联络者 C.领导者 D.精神领袖

8.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A)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A.亚当•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

C.弗雷德里克·泰罗 D.大卫·李嘉图

9.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西方国家产生了科学管理,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古典管理理论,美国泰罗的(A)就是其中之一。

A.科学管理理论 B.一般管理理论

C.行政管理理论 D.行政组织理论

10.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C)。

A.科学技术 B.加强人的管理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增强责任感

11.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D)为重要标准。

A.感情的逻辑 B.正规的程序 C.科学的理念 D.效率的逻辑

12.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D)。

A.乔治·梅奥 B.弗雷德里克·泰罗

C.亨利·法约尔 D.马克斯·韦伯

13.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C)。

A.社会人 B.复杂人 C.经济人 D.单纯人

14.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A)。

A.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B.先进的社会制度

C.充分利用企业战略管理 D.进行了企业流程再造

15.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A.生产管理 B.生产流程 C.作业管理 D.操作规程

16.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

A.控制 B.预测 C.组织 D.决策

17.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制者,战略性计划是由()负责制定的。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所有管理者

18.若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就需要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D.预测

19.计划工作的前提是()。

A.决策 B.预测 C.管理 D.领导

20.企业目标的内容和重点是随着外界环境、企业经营思想、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企业目标的()。

A.层次性 B.多重性 C.变动性 D.重合性

21.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以内。

A.2个 B.5个 C.10个 D.15个

22.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A.利润目标 B.短期目标 C.中期目标 D.长期目标

23.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

A.赫伯特·西蒙 B.乔治·梅奥

C.彼得·德鲁克 D.弗雷德里克·泰罗

24.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单纯强调利润会使经理人迷失方向以至于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他提出,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

A.技术创新 B.信誉至上 C.创造顾客 D.质量优良

25.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 B.评估工具 C.指标体系 D.激励手段

26.企业目标具有变动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企业目标日益普及。

A.顾客之上 B.利润目标 C.融入社会责任 D.最大利润

27.战略只是规定了发展方向、目标和基本措施,为了使其得以顺利执行,必须(),以明确每一阶段的任务。

A.编制具体的行动计划 B.进行方案分解

C.进行结构调整 D.进行目标分解

28.企业组织制定竞争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是()。

A.宏观环境分析 B.消费水平分析

C.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D.产业竞争结构分析

29.海尔公司原来以生产冰箱为主,后来又引进空调生产线,这是()的发展战略。

A.一元化 B.关联多元化 C.无关联多元化 D.复合多元化

30.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标,规定组织总的行动纲领。这就是战略管理的()特征。

A.全局性 B.纲领性 C.长远性 D.客观性

31.关于战略远景的描述,下列选项中,()是不准确的。

A.它说明了组织的性质 B.它明确了组织所从事的事业

C.它规定了可量化的经济指标 D.它明确了组织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32.决策者将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寻找二者的最佳战略组合,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决策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这就是()。

A.SWOT分析 B.竞争战略分析

C.BCG矩阵分析 D.行业寿命周期法分析

33.组织制定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的依据是()。

A.竞争战略 B.组织目标 C.公司层战略 D.组织内部资源

34.决策的起点是()。

A.识别问题 B.拟定备选方案

C.确定决策目标 D.确定决策原则

35.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简单化决策,属于()。

A.日常管理决策 B.程序化决策 C.确定型决策 D.风险型决策

36.()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首创的一种预测 决策方法。

A.德尔菲法 B.哥顿法 C.头脑风暴法 D.等概率法

37.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5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0元,每台售价2200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

A.25台 B.100台 C.125台 D.12.5台

38.矩阵式组织属于()组织结构。

A.机械式 B.有机式 C.直线式 D.平行式

39.组织结构设计必须与()相匹配。

A.组织目标 B.管理理念

C.组织结构 D.战略计划

40.在管理学中,组织的静态含义就是()。

A.人事关系 B.组织目标

C.组织结构 D.责权利关系

41.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A.责权利对等 B.分工与协作

C.分级管理 D.弹性结构

42.企业采用大批量生产,如汽车装配线,需要高度集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采用()。

A.有机式结构 B.复杂式结构

C.机械式结构 D.简单式结构

43.以下组织结构形式中,()最适用于组织部门间的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

A.职能制结构 B.直线职能制结构

C.事业部制结构 D.矩阵制结构

44.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

A.职能制结构 B.事业部制结构

C.直线职能制结构 D.矩阵制结构

45.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原则。

A.因人设职 B.量才使用

C.任人唯贤 D.因事择人

46.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这就是人员配备的()原则。

A.因事择人 B.因人择事

C.量才使用 D.经济效益

47.组织内部管理人员的选聘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渠道。一般而言,()的选聘多采用外源渠道。

A.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普通管理者

48.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获取信息。

A.上级部门 B.关系部门

C.下属部门 D.主管部门

49.述职报告是对管理人员进行考评的一种方式,它属于()。

A.上级考评 B.群众考评

C.专家考评 D.自我考评

50.有计划地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以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能力,这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

A.有计划的提升 B.职务轮换

C.委以助手职务 D.临时提升

51.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A.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B.品德、学识、能力、资历

C.品德、学识、资历、情感 D.品德、威信、能力、情感

52.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是他的()。

A.法定权利 B.奖惩权力

C.组织权力 D.自身影响力

53.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较多,对人很少关心,属于任务式领导。

A.1-1型 B.9-1型

C.1-9型 D.5-5型

54.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

A.高工作—高关系 B.低工作—低关系

C.低工作—高关系 D.高工作—低关系

55.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

A.自然消退 B.惩罚

C.消极强化 D.正强化

56.成就需要理论一般适用于()的研究。

A.普通员工 B.技术人员

C.主管人员 D.一线员工

57.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成就因素 D.效价因素

58.“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其所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这是()理论的观点。

A.需要层次 B.双因素

C.公平 D.成就需要

59.表扬,赞赏,增加工资、奖金及奖品,分配有意义的工作等行为在强化理论中属于()。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惩罚 D.自然消退

60.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

A.展示才能和影响力 B.将信息传递给别人

C.将工作布置下去 D.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61.当信息接受者对信息发送者的信息做出发应时,就出现了反馈。反馈体现了沟通的()特征。

A.单项性 B.双向性

C.强制性 D.独特性

62.()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

A.口头沟通 B.非语言沟通

C.书面沟通 D.电子 媒介沟通

63.信息沟通只能向上或向下进行,信息层层传递,路线长,速度慢,且容易发生信息的过滤、篡改和失真,这种沟通模式是()。

A.链式沟通 B.轮盘式沟通

C.环式沟通 D.全通道式沟通

64.下级不愿意向上级传递坏消息,怕被上级认为自己无能;而上级也可能没有注意到下级的贡献,把下级的贡献归到自己头上,引起下级不满。这种引起沟通组织障碍的原因是()。

A.地位差异 B.目标差异

C.缺乏正式沟通渠道 D.协调不够

65.人们只记忆经过自己的选择愿意记忆的信息,这种认知过程产生的沟通障碍是由于个体障碍中的()原因造成的。

A.情绪 B.信息操控

C.选择性知觉 D.非语言提示

66.在冲突发生后,管理者可以召集冲突的双方,通过开会等方式,让双方开诚布公地交流,积极倾听并理解对方的差异,解决冲突的方法是()。

A.妥协 B.强制解决

C.合作 D.树立更高目标

67.能够有效发现计划与计划实施之间差距的管理环节是()。

A.领导 B.组织

C.控制 D.决策

68.控制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过程。

A.通报 B.下达

C.上报 D.反馈

69.在控制标准中,诸如单位产品产出所需工时数、耗电量、原材料消耗量,及单位机器台时产量、货运吨公里油耗等标准属于()。

A.价值标准 B.实物标准

C.收益标准 D.成本标准

70.某单位制定的年终考核指标中有一条“工作要认真负责”,这样的标准不符合控制标准的()要求。

A.目的性 B.多元性

C.可检验性 D.协调一致性

71.某企业将2006年本企业的历史最高利润额作为本的利润指标,这在控制标准中属于()。

A.历史标准 B.计划标准

C.最高标准 D.标准

72.管理者的精力及其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有效的控制要求管理者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最为重要的事项、活动或环节上,这就是控制的()原则。

A.目标明确 B.控制关键点

C.及时性 D.灵活性

73.确定目标成本的方法中,()是以组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确定的各项劳动定额、消耗定额为基础制定的目标成本。

A.历史成本法 B.计划法

C.定量法 D.定额法

74.基层管理者常用的控制方法是()。

A.培训 B.直接监督或巡查

C.股票期权 D.人事调整

75.采购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向作业系统输入足量的、质量可靠的、来源稳定的输入品,同时()。

A.降低采购成本 B.提高产品质量

C.减少对机器的磨损 D.提高利润

76.进行质量控制,首先应掌握()。

A.成本收益分析法 B.供应链管理方法

C.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D.预算控制

77.对供应商的评价中,()主要涉及的是供应商响应买房需求变化的能力。

A.技术能力 B.服务能力

C.协同能力 D.供应能力

78.()反应企业资产创造利润的效率。

A.销售利润率 B.产品合格率

C.固定资产折旧率 D.投资收益率

79.()控制能够反映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进而使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A.流动性 B.运营能力

C.损益 D.成本

80.应用模拟情景训练方法测试应聘者有较高的准确度,常用于招聘()。

A.中层管理者 B.基层管理者

C.普通管理者 D.高层管理者

二、多项选择

1.下列选项中,()属于管理者所扮演的决策角色。

A.企业家角色 B.干扰应对者角色

C.资源分配者角色 D.谈判者角色

2.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就是宏观环境,它主要包括()。

A.技术环境 B.政治法律环境

C.经济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3.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比如()。

A.管理具有二重性 B.管理具有科学性

C.管理具有艺术性 D.管理具有时效性

4.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十种角色,这些角色被分为()。

A.人际关系角色 B.组织角色

C.信息角色 D.决策角色

5.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由()三个部分组成。

A.精神文化 B.制度文化

C.传统文化 D.物质文化

6.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下列选项中()是其主要内容。

A.系统思考 B.改变心智模式

C.超越自我 D.建立共同愿景

7.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这些权力包括:()。

A.传统的权力 B.理性----合法的权力

C.纯粹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8.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包括()。

A.制定计划 B.机会分析

C.执行计划 D.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9.用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是预算。如选项:()。

A.销售费用预算 B.零基预算

C.广告预算 D.成本预算

10.以下选项中,()属于备选方案的评价指标。

A.收益 B.成本

C.期限 D.风险

11.按预测属性的不同,可将预测划分为()。

A.定性预测 B.定量预测

C.市场预测 D.财务预测

12.管理者之所以编制计划,是因为()。

A.计划能使组织结构更加完善 B.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

C.通过计划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 D.计划为控制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13.为了对备选方案进行准确的评价,计划工作者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A.确定组织的目标 B.确定具体评价指标

C.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 D.确定指标的权重

14.根据拉·柯·戴维斯等学者的观点,组织目标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A.主要目标 B.综合目标

C.并行目标 D.次要目标

15.实践表明,许多企业实行了目标管理以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

A.管理效率提高了 B.组织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C.职工主动参与目标的设立 D.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16.目标管理注重结果,所以,对部门、个人的目标的执行情况必须进行()。

A.自我评定 B.领导评审

C.小组考核 D.群众评议

17.制定战略的重要目的就是()。

A.赢得竞争优势 B.战胜竞争对手

C.改善组织现状 D.赢得市场和顾客

18.组织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目的是()。

A.发现组织具有的优势 B.寻找组织的发展机会

C.避开存在的威胁 D.发现组织现有的劣势

19.目标建立过程中应该注意下列事项:()。

A.尽可能量化企业目标 B.把目标控制在五个以内

C.目标期限应以长期目标为主 D.期限适中

20.密集型发展战略的优点表现在:()。

A.经营目标集中 B.管理简单方便

C.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D.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21.“战略”一词原意是指指挥军队的()。

A.科学 B.方法

C.艺术 D.战术

22.确定组织的宗旨应避免()。

A.语言晦涩 B.表述过长

C.狭窄 D.空泛

23.新希望集团从生产饲料起家,后来又进入了房地产、旅游等行业。这种发展战略属于()。

A.关联多元化 B.同心多元化

C.无关联多元化 D.复合多元化

24.定性决策方法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分析,进行决策的方法。主要的定性方法有:()。

A.德尔菲法 B.头脑风暴法

C.盈亏平衡点法 D.哥顿法

25.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对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属于()。

A.职能性决策 B.业务性决策

C.战术性决策 D.日常管理决策

26.公司在为是否进入某一产业做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A.该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 B.该产业是否具有吸引力

C.公司是否拥有优势资源 D.该产业的盈利能力

27.为了执行和实施战略目标而做出的决策,如财务决策、销售计划决策等,就是()。

A.战术性决策 B.策略性决策

C.战略性决策 D.业务性决策

28.德尔菲法是一种改进的专家意见法,其实质是有反馈的函询调查,包括两个基本点,即()。

A.预测 B.决策

C.函询 D.反馈

29.许多学者认为组织结构的特征可以描述为复杂性、正规化、职权层级和集权化。由此可以将组织结构形式分为两大类:()。

A.机械式组织 B.有机式组织

C.集权式组织 D.分权式组织

30.坚持组织结构设计的弹性原则要做到()。

A.按任务和目标需要设立岗位 B.定期更换管理人员

C.实行职工一专多能 D.多种用工制度

31.现代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具有弹性,也就是说()都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动。

A.组织的部门机构 B.职责的规定

C.利润的高低 D.职位的安排

32.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等。

A.战略 B.技术

C.环境 D.组织规模

33.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线型和职能型都有优势,它()。

A.保持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 B.分工非常细密

C.注重专业化管理 D.下属有灵活的自主权

34.组织变革可以分为多种,比如()。

A.特殊性变革 B.适应性变革

C.创新性变革 D.激进性变革

35.从组织需要的角度为其配备适当的人,这些人应该是()。

A.有职位的人 B.有知识的人

C.有能力的人 D.对组织忠诚的人

36.合理进行人员配备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A.因事择人 B.人事动态平衡

C.量才使用 D.程序化、规范化

37.确定主管人员的需要量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A.组织现有的规模和岗位 B.管理人员的流动率

C.组织成员发展的需要 D.组织发展的需要

38.对管理人员的贡献考评包括()。

A.心理素质考评 B.业务能力考评

C.达标绩效评价 D.管理绩效评价

39.领导者基于职位的权力在其权力构成中居主导地位,主要包括()。

A.法定权力 B.奖励权力

C.组织权力 D.处罚权力

40.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描述领导者行为的两个维度:()。

A.关怀维度 B.定规维度

C.员工导向 D.生产导向

41.当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挫折感,受挫后的防范措施一般有()。

A.紧张不安的措施 B.积极进取的措施

C.消极防范的措施 D.寻求激励的措施

42.需要层次理论中,下列选项属于安全需要的有()。

A.维持生命的衣食住行 B.生活要得到基本保障

C.避免人身伤害,失业保障 D.年老时有所依靠

43.强化理论中的强化类型有()。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惩罚 D.自然消退

44.信息沟通一般包含下列环节()。

A.信息源发出经过编码的信息 B.通过一定的媒介传递信息

C.接受者接受信息并解码 D.信息反馈

45.下列沟通障碍中,属于组织障碍的有()。

A.地位差异 B.目标差异

C.缺乏正式沟通渠道 D.协调不够

46.克服沟通障碍的组织行动有()。

A.营造一种坦诚和信任的组织气氛 B.全方位地开发并使用正式的渠道

C.鼓励使用多元沟通渠道 D.使用反馈技巧

47.按照沟通方式不同,沟通可以划分为()等类型。

A.工具式沟通 B.口头沟通

C.非语言沟通 D.书面沟通

48.按照组织系统划分,沟通方式分为()。

A.工具式沟通 B.情感式沟通

C.正式沟通 D.非正式沟通

49.企业中应当承担控制职责的人员包括()。

A.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B.上级单位管理人员

C.中层管理人员 D.基层管理人员

50.按照控制对象的范围,可以将控制分为()等类型。

A.全面控制 B.局部控制

C.官僚控制 D.文化控制

51.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下列()。

A.较高素质的管理者 B.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C.很强的预测能力 D.适当的授权

52.下列选项,()属于没有确定的实物单位而只以一定的金额予以表示的控制标准类型。

A.销售额 B.耗电量

C.成本总额 D.工资总额

53.用于衡量工作绩效的各种信息应满足()等方面的要求。

A.及时性 B.可靠性

C.经济适用性 D.灵活性

54.人员控制系统的构成包括()。

A.控制对象 B.控制主体

C.控制信息 D.控制方法

55.一般来说,对作业系统的控制主要围绕()等问题展开。

A.利润 B.质量

C.成本 D.采购

56.单位产品的总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

A.单位成本 B.固定成本

C.平均成本 D.可变成本

57.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预算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

A.刚性预算和弹性预算 B.采购预算和成本预算

C.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D.总预算和部门预算

58.零基预算的程序包括()。

A.建立预算目标体系 B.逐项审查预算

C.编制预算 D.排定各项目、各部门的优先顺序

59.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

A.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 D.科学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效率

60.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可以称作()。

A.M型结构 B.多部门结构

C.W型结构 D.产品部式结构

61.领导干部大致有“思想型”、“实干型”、“智囊型”、“组织型”等几种类型,在这些类型中,属于“帅才”的是()。

A.思想型领导 B.智囊型领导

C.组织型领导 D.实干型领导

62.目标路径理论提出了影响领导行为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和下属因素。下属因素主要是指:()。

A.控制点 B.工作群体

C.经验 D.知觉能力

63.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认为,()是决定领导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素。

A.员工素质 B.职位权力

C.任务结构 D.上下级关系

64.在双因素理论中,()体现的是保健因素。

A.要给职工提供适当的工资和安全保障 B.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C.对职工的监督要能为他们所接受 D.工作得到认可和赏识

65.激励对于组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激励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B.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C.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D.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

66.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认为,人们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还有对()等激励需要。

A.安全的需要 B.权力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成就的需要

67.控制的关键环节是采取切实可行的纠偏措施,一般而言,主要的纠偏措施有()。

A.改进工作方法 B.改进组织工作和领导工作

C.调整或修正原有计划或标准 D.调整原有标准

68.控制系统是指由()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A.控制主体 B.控制客体

C.控制信息 D.控制措施

69.成本控制的过程包括()。

A.制定控制标准,确定目标成本 B.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

C.进行成本差异分析 D.根据各种数据记录、统计资料进行成本核算

70.从组织层次上来看,绩效可以划分为()。

A.员工个人绩效 B.部门绩效

C.全面绩效 D.董事会绩效

71.人员控制方法包括()。

A.人员配备与人事调整 B.培训

C.授权 D.工作汇报

72.财务控制包括()。

A.盈利率控制 B.损益控制

C.流动性控制 D.运营能力控制

三、判断正误

1.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2.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3.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复杂性。()

4.管理者扮演干扰应对者角色就是要协调好组织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关系。()

5.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感情,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

6.权变理论认为,组织的管理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采用哪种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7.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

8.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9.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感情,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

10.现实中,许多中小型组织大量采用的是非正式计划。()

11.以效率为出发点制定计划,就是追求较高的经济利益。()

12.一般而言,预测时间越短,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变化越小,预测误差也越小;反之亦然。()

13.目标管理强调的是以成果为目标的管理。()

14.目标管理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15.目标和目的就是为实现组织的战略远景而设定的一套中短期的定性指标。()

16.相对于个人决策,群体决策的效率较低。()

17.决策者所选择的方案一定是最优化的。()

18.目标的制定具有严肃性,确定之后不能修改。()

19.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思想的标准。()

20.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

21.目标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必须进行控制。积极的自我控制与有力的领导控制相结合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的关键。()

22.定量目标比定性目标更易衡量。()

23.战略的实质是谋求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条件与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24.只经营一种业务的小企业,或者从事专业化经营的大型企业,其业务层战略与公司层战略是一样的。()

25.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就是降低产品价格。()

26.运用德尔菲法进行决策时,对专家成员的意见采用统计方法予以定量处理,所以说它是定量决策。()

27.组织结构设计的弹性原则就是要求部门机构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弹性。()

28.高科技和适宜的外部环境是网络型组织结构的基础条件。()

29.人员配备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组织配备合适的管理人员。()

30.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从事资源协调和管理,没有必要掌握具体的业务知识。()

31.贡献考评是决定管理人员报酬大小的主要依据。()

32.群众考评由下级人员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给出评价。()

33.在管理人员考评时,由上级人员填写的考评表主要是考核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影响能力。()

34.管理人员要与各种人相处,可能遭遇各种事件,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冷静的处理好意外和突发事件。()

35.目标路径理论认为,环境因素和领导风格互为补充,下属的特质决定了他对环境因素及领导风格的评价。()

36.领导效率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个体素质的高低。()

37.在一个领导班子里,帅才应该多一些,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领导能力。()

38.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主管人员的成就需要是可以培养的。()

39.根据戴维•麦克利兰的研究,对一般职员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

40.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如果管理者真正了解了员工的需要,依其需要来进行激励,则会产生很大的极力作用。()

41.表彰和奖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批评和惩罚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42.人们常常会说:“那不是我的意思!”或者“我还以为是这样!”这些话反映了错误地发出和接收信息在沟通中经常出现。()

43.在按照功能不同划分的沟通类型中,情感式沟通能够有效地降低管理的模糊性,让下属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运营效率。()

44.采用轮盘式沟通模式时,每位成员都可以与其他每个人自由沟通,因此沟通快,但由于沟通渠道太多,容易造成混乱并且降低传递信息的准确度。()

45.非正式沟通未经管理层批准,是不受等级结构限制的沟通。()

46.沟通过程中有了反馈,表明信息接受者收到并完全理解了信息发出者的信息。()

47.控制工作只是上级主管人员或主要是中层主管人员的职责。()

48.对于当前管理过程而言,控制有利于组织少走弯路,降低偏差对组织效率产生的负面影响。()

49.一般来说,高层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例外性的、非程序性和重大的程序性控制活动,而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集中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50.授权是指上级把自己的职权授给下属,使下属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

51.采购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输入品进行评价和挑选,以确保输入品的质量、数量和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

52.零基预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在每个预算的开始时,把所有还在继续开展的活动视为从零开始,重新编制预算。()

53.采用外部招聘的方式选择管理人员,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54.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者成功的关键因素是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55.在物质激励中,最突出的就是金钱。金钱是惟一能激励人的力量。()

56.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是工作丰富化的重点对象。()

57.无论是定性预测还是定量预测都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62.计划的前提条件可以分为外部前提条件和内部前提条件。其中,外部前提条件多为组织不可控制的因素。()

64.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主管人员的成就需要是可以培养的。()

65.研发部门想要达到最好的技术状态,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市场部门需要尽快地把产品推向市场,需要赶时间。双方在沟通时就容易出现争执。这是由于目标不同导致的沟通障碍。()

66.沟通过程中有了反馈,表明信息接受者收到并完全理解了信息发出者的信息。()

67.非语言沟通主要包括身体语言和语气语调等。非语言沟通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身体语言等非语言方式能够令人信服地表达人的真情实感。()

68.前馈控制实际上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控制。()

69.控制就是为了确保既定的组织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70.为了提高控制的有效性,确保计划不折不扣的执行,就要使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刚性。()

71.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主体是各级管理者。招聘、培训、报酬、绩效考评等工作主要由人事部门负责。()

72.产品质量是工作质量的体现,也是工作质量的基础和保证。()

四、案例分析涉及知识点

1.控制及预先控制; 2.激励、人才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冲突; 3.计划工作的步骤、计划工作类型等;4.决策问题。

第四篇:管理学基础网考练习题

管理学基础网考终考练习题

题型及分值构成:单项选择15道题,30分;多项选择15道题,30分;判断正误10道题,20分;案例分析1道题,20分。共计100分。

一、单项选择

1.“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

A.泰罗 B.法约尔 C.西蒙 D.韦伯

2.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D)。

A.管理的变动性 B.管理的复杂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实践性

3.下列各选项中,(B)属于管理的对象。

A.组织资源和组织目标 B.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C.组织目标和组织活动 D.组织中的人

4.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掌握良好的(D)是最为重要的。

A.人际技能 B.管理技能 C.技术技能 D.概念技能

5.管理的首要职能是(A)。

A.计划 B.控制 C.协调 D.指挥

6.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由(C)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A.目标、原则和结构 B.目标、部门和效率

C.目标、部门和关系 D.目标、部门和人员

7.当管理者接待来访者、参加剪彩仪式等社会活动时,他行使的是(D)的角色。

A.发言人 B.组织联络者 C.领导者 D.精神领袖

8.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A)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A.亚当•斯密 B.查尔斯·巴比奇

C.弗雷德里克·泰罗 D.大卫·李嘉图

9.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西方国家产生了科学管理,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古典管理理论,美国泰罗的(A)就是其中之一。

A.科学管理理论 B.一般管理理论

C.行政管理理论 D.行政组织理论

10.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C)。

A.科学技术 B.加强人的管理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增强责任感

11.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D)为重要标准。

A.感情的逻辑 B.正规的程序 C.科学的理念 D.效率的逻辑

12.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管理学家是(D)。

A.乔治·梅奥 B.弗雷德里克·泰罗

C.亨利·法约尔 D.马克斯·韦伯

13.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C)。

A.社会人 B.复杂人 C.经济人 D.单纯人

14.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A)。

A.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B.先进的社会制度

C.充分利用企业战略管理 D.进行了企业流程再造

15.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B)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A.生产管理 B.生产流程 C.作业管理 D.操作规程

16.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D)。

A.控制 B.预测 C.组织 D.决策

17.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制者,战略性计划是由(A)负责制定的。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所有管理者

18.若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就需要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A)。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D.预测

19.计划工作的前提是(B)。

A.决策 B.预测 C.管理 D.领导

20.企业目标的内容和重点是随着外界环境、企业经营思想、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企业目标的(A)。

A.层次性 B.多重性 C.变动性 D.重合性

21.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B)以内。

A.2个 B.5个 C.10个 D.15个

22.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D)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A.利润目标 B.短期目标 C.中期目标 D.长期目标

23.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C)。

A.赫伯特·西蒙 B.乔治·梅奥

C.彼得·德鲁克 D.弗雷德里克·泰罗

24.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单纯强调利润会使经理人迷失方向以至于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他提出,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C)。

A.技术创新 B.信誉至上 C.创造顾客 D.质量优良

25.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A),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 B.评估工具 C.指标体系 D.激励手段

26.企业目标具有变动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A)的企业目标日益普及。

A.顾客之上 B.利润目标 C.融入社会责任 D.最大利润

27.战略只是规定了发展方向、目标和基本措施,为了使其得以顺利执行,必须(A),以明确每一阶段的任务。

A.编制具体的行动计划 B.进行方案分解

C.进行结构调整 D.进行目标分解

28.企业组织制定竞争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是(D)。

A.宏观环境分析 B.消费水平分析

C.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D.产业竞争结构分析

29.海尔公司原来以生产冰箱为主,后来又引进空调生产线,这是(B)的发展战略。

A.一元化 B.关联多元化 C.无关联多元化 D.复合多元化

30.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标,规定组织总的行动纲领。这就是战略管理的(A)特征。

A.全局性 B.纲领性 C.长远性 D.客观性

31.关于战略远景的描述,下列选项中,(C)是不准确的。

A.它说明了组织的性质 B.它明确了组织所从事的事业

C.它规定了可量化的经济指标 D.它明确了组织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32.决策者将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寻找二者的最佳战略组合,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决策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这就是(A)。

A.SWOT分析 B.竞争战略分析

C.BCG矩阵分析 D.行业寿命周期法分析

33.组织制定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的依据是(C)。

A.竞争战略 B.组织目标 C.公司层战略 D.组织内部资源

34.决策的起点是(A)。

A.识别问题 B.拟定备选方案

C.确定决策目标 D.确定决策原则

35.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简单化决策,属于(B)。

A.日常管理决策 B.程序化决策 C.确定型决策 D.风险型决策

36.(C)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首创的一种预测 决策方法。

A.德尔菲法 B.哥顿法 C.头脑风暴法 D.等概率法

37.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5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0元,每台售价2200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C)。

A.25台 B.100台 C.125台 D.12.5台

38.矩阵式组织属于(B)组织结构。

A.机械式 B.有机式 C.直线式 D.平行式

39.组织结构设计必须与(A)相匹配。

A.组织目标 B.管理理念

C.组织结构 D.战略计划

40.在管理学中,组织的静态含义就是(C)。

A.人事关系 B.组织目标

C.组织结构 D.责权利关系

41.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结构设计的(A)原则。

A.责权利对等 B.分工与协作

C.分级管理 D.弹性结构

42.企业采用大批量生产,如汽车装配线,需要高度集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采用(C)。

A.有机式结构 B.复杂式结构

C.机械式结构 D.简单式结构

43.以下组织结构形式中,(D)最适用于组织部门间的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

A.职能制结构 B.直线职能制结构

C.事业部制结构 D.矩阵制结构

44.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亦即(B)。

A.职能制结构 B.事业部制结构

C.直线职能制结构 D.矩阵制结构

45.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B)原则。

A.因人设职 B.量才使用

C.任人唯贤 D.因事择人

46.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这就是人员配备的(A)原则。

A.因事择人 B.因人择事

C.量才使用 D.经济效益

47.组织内部管理人员的选聘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渠道。一般而言,(C)的选聘多采用外源渠道。

A.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普通管理者

48.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B)获取信息。

A.上级部门 B.关系部门

C.下属部门 D.主管部门

49.述职报告是对管理人员进行考评的一种方式,它属于(D)。

A.上级考评 B.群众考评

C.专家考评 D.自我考评

50.有计划地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以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能力,这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B)。

A.有计划的提升 B.职务轮换

C.委以助手职务 D.临时提升

51.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A)。

A.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B.品德、学识、能力、资历

C.品德、学识、资历、情感 D.品德、威信、能力、情感

52.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是他的(D)。

A.法定权利 B.奖惩权力

C.组织权力 D.自身影响力

53.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C)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较多,对人很少关心,属于任务式领导。

A.1-1型 B.9-1型

C.1-9型 D.5-5型

54.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A)。

A.高工作—高关系 B.低工作—低关系

C.低工作—高关系 D.高工作—低关系

55.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C)。

A.自然消退 B.惩罚

C.消极强化 D.正强化

56.成就需要理论一般适用于(C)的研究。

A.普通员工 B.技术人员

C.主管人员 D.一线员工

57.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A)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成就因素 D.效价因素

58.“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其所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这是(D)理论的观点。

A.需要层次 B.双因素

C.公平 D.成就需要

59.表扬,赞赏,增加工资、奖金及奖品,分配有意义的工作等行为在强化理论中属于(A)。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惩罚 D.自然消退

60.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D)。

A.展示才能和影响力 B.将信息传递给别人

C.将工作布置下去 D.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61.当信息接受者对信息发送者的信息做出发应时,就出现了反馈。反馈体现了沟通的(B)特征。

A.单项性 B.双向性

C.强制性 D.独特性

62.(C)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

A.口头沟通 B.非语言沟通

C.书面沟通 D.电子 媒介沟通

63.信息沟通只能向上或向下进行,信息层层传递,路线长,速度慢,且容易发生信息的过滤、篡改和失真,这种沟通模式是(A)。

A.链式沟通 B.轮盘式沟通

C.环式沟通 D.全通道式沟通

64.下级不愿意向上级传递坏消息,怕被上级认为自己无能;而上级也可能没有注意到下级的贡献,把下级的贡献归到自己头上,引起下级不满。这种引起沟通组织障碍的原因是(A)。

A.地位差异 B.目标差异

C.缺乏正式沟通渠道 D.协调不够

65.人们只记忆经过自己的选择愿意记忆的信息,这种认知过程产生的沟通障碍是由于个体障碍中的(C)原因造成的。

A.情绪 B.信息操控

C.选择性知觉 D.非语言提示

66.在冲突发生后,管理者可以召集冲突的双方,通过开会等方式,让双方开诚布公地交流,积极倾听并理解对方的差异,解决冲突的方法是(C)。

A.妥协 B.强制解决

C.合作 D.树立更高目标

67.能够有效发现计划与计划实施之间差距的管理环节是(C)。

A.领导 B.组织

C.控制 D.决策

68.控制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D)过程。

A.通报 B.下达

C.上报 D.反馈

69.在控制标准中,诸如单位产品产出所需工时数、耗电量、原材料消耗量,及单位机器台时产量、货运吨公里油耗等标准属于(B)。

A.价值标准 B.实物标准

C.收益标准 D.成本标准

70.某单位制定的年终考核指标中有一条“工作要认真负责”,这样的标准不符合控制标准的(C)要求。

A.目的性 B.多元性

C.可检验性 D.协调一致性

71.某企业将2006年本企业的历史最高利润额作为本的利润指标,这在控制标准中属于(A)。

A.历史标准 B.计划标准

C.最高标准 D.标准

72.管理者的精力及其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有效的控制要求管理者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最为重要的事项、活动或环节上,这就是控制的(B)原则。

A.目标明确 B.控制关键点

C.及时性 D.灵活性

73.确定目标成本的方法中,(D)是以组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确定的各项劳动定额、消耗定额为基础制定的目标成本。

A.历史成本法 B.计划法

C.定量法 D.定额法

74.基层管理者常用的控制方法是(B)。

A.培训 B.直接监督或巡查

C.股票期权 D.人事调整

75.采购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向作业系统输入足量的、质量可靠的、来源稳定的输入品,同时(A)。

A.降低采购成本 B.提高产品质量

C.减少对机器的磨损 D.提高利润

76.进行质量控制,首先应掌握(C)。

A.成本收益分析法 B.供应链管理方法

C.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D.预算控制

77.对供应商的评价中,(C)主要涉及的是供应商响应买房需求变化的能力。

A.技术能力 B.服务能力

C.协同能力 D.供应能力

78.(D)反应企业资产创造利润的效率。

A.销售利润率 B.产品合格率

C.固定资产折旧率 D.投资收益率

79.(B)控制能够反映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进而使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A.流动性 B.运营能力

C.损益 D.成本

80.应用模拟情景训练方法测试应聘者有较高的准确度,常用于招聘(D)。

A.中层管理者 B.基层管理者

C.普通管理者 D.高层管理者

二、多项选择

1.下列选项中,(ABCD)属于管理者所扮演的决策角色。

A.企业家角色 B.干扰应对者角色

C.资源分配者角色 D.谈判者角色

2.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就是宏观环境,它主要包括(ABCD)。

A.技术环境 B.政治法律环境

C.经济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3.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比如(ABC)。

A.管理具有二重性 B.管理具有科学性

C.管理具有艺术性 D.管理具有时效性

4.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十种角色,这些角色被分为(ACD)。

A.人际关系角色 B.组织角色

C.信息角色 D.决策角色

5.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它由(ABD)三个部分组成。

A.精神文化 B.制度文化

C.传统文化 D.物质文化

6.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下列选项中(ABCD)是其主要内容。

A.系统思考 B.改变心智模式

C.超越自我 D.建立共同愿景

7.马克斯·韦伯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这些权力包括:(ABD)。

A.传统的权力 B.理性----合法的权力

C.纯粹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8.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包括(ACD)。

A.制定计划 B.机会分析

C.执行计划 D.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9.用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是预算。如选项:(ACD)。

A.销售费用预算 B.零基预算

C.广告预算 D.成本预算

10.以下选项中,(ABCD)属于备选方案的评价指标。

A.收益 B.成本

C.期限 D.风险

11.按预测属性的不同,可将预测划分为(AB)。

A.定性预测 B.定量预测

C.市场预测 D.财务预测

12.管理者之所以编制计划,是因为(BCD)。

A.计划能使组织结构更加完善 B.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

C.通过计划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 D.计划为控制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13.为了对备选方案进行准确的评价,计划工作者需要做好以下工作:(BD)。

A.确定组织的目标 B.确定具体评价指标

C.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 D.确定指标的权重

14.根据拉·柯·戴维斯等学者的观点,组织目标可以分为以下类型:(ACD)。

A.主要目标 B.综合目标

C.并行目标 D.次要目标

15.实践表明,许多企业实行了目标管理以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ABCD)。

A.管理效率提高了 B.组织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C.职工主动参与目标的设立 D.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16.目标管理注重结果,所以,对部门、个人的目标的执行情况必须进行(ABD)。

A.自我评定 B.领导评审

C.小组考核 D.群众评议

17.制定战略的重要目的就是(ABD)。

A.赢得竞争优势 B.战胜竞争对手

C.改善组织现状 D.赢得市场和顾客

18.组织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目的是(BC)。

A.发现组织具有的优势 B.寻找组织的发展机会

C.避开存在的威胁 D.发现组织现有的劣势

19.目标建立过程中应该注意下列事项:(ABD)。

A.尽可能量化企业目标 B.把目标控制在五个以内

C.目标期限应以长期目标为主 D.期限适中

20.密集型发展战略的优点表现在:(ABC)。

A.经营目标集中 B.管理简单方便

C.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D.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21.“战略”一词原意是指指挥军队的(AC)。

A.科学 B.方法

C.艺术 D.战术

22.确定组织的宗旨应避免(CD)。

A.语言晦涩 B.表述过长

C.狭窄 D.空泛

23.新希望集团从生产饲料起家,后来又进入了房地产、旅游等行业。这种发展战略属于(CD)。

A.关联多元化 B.同心多元化

C.无关联多元化 D.复合多元化

24.定性决策方法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分析,进行决策的方法。主要的定性方法有:(ABD)。

A.德尔菲法 B.头脑风暴法

C.盈亏平衡点法 D.哥顿法

25.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对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属于(BD)。

A.职能性决策 B.业务性决策

C.战术性决策 D.日常管理决策

26.公司在为是否进入某一产业做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BCD)。

A.该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 B.该产业是否具有吸引力

C.公司是否拥有优势资源 D.该产业的盈利能力

27.为了执行和实施战略目标而做出的决策,如财务决策、销售计划决策等,就是(AB)。

A.战术性决策 B.策略性决策

C.战略性决策 D.业务性决策

28.德尔菲法是一种改进的专家意见法,其实质是有反馈的函询调查,包括两个基本点,即(CD)。

A.预测 B.决策

C.函询 D.反馈

29.许多学者认为组织结构的特征可以描述为复杂性、正规化、职权层级和集权化。由此可以将组织结构形式分为两大类:(AB)。

A.机械式组织 B.有机式组织

C.集权式组织 D.分权式组织

30.坚持组织结构设计的弹性原则要做到(ABCD)。

A.按任务和目标需要设立岗位 B.定期更换管理人员

C.实行职工一专多能 D.多种用工制度

31.现代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具有弹性,也就是说(ABD)都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动。

A.组织的部门机构 B.职责的规定

C.利润的高低 D.职位的安排

32.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ABCD)等。

A.战略 B.技术

C.环境 D.组织规模

33.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线型和职能型都有优势,它(ABC)。

A.保持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 B.分工非常细密

C.注重专业化管理 D.下属有灵活的自主权

34.组织变革可以分为多种,比如(BCD)。

A.特殊性变革 B.适应性变革

C.创新性变革 D.激进性变革

35.从组织需要的角度为其配备适当的人,这些人应该是(BCD)。

A.有职位的人 B.有知识的人

C.有能力的人 D.对组织忠诚的人

36.合理进行人员配备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ABCD)。

A.因事择人 B.人事动态平衡

C.量才使用 D.程序化、规范化

37.确定主管人员的需要量应该考虑以下因素:(ABD)。

A.组织现有的规模和岗位 B.管理人员的流动率

C.组织成员发展的需要 D.组织发展的需要

38.对管理人员的贡献考评包括(CD)。

A.心理素质考评 B.业务能力考评

C.达标绩效评价 D.管理绩效评价

39.领导者基于职位的权力在其权力构成中居主导地位,主要包括(ABD)。

A.法定权力 B.奖励权力

C.组织权力 D.处罚权力

40.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描述领导者行为的两个维度:(AB)。

A.关怀维度 B.定规维度

C.员工导向 D.生产导向

41.当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挫折感,受挫后的防范措施一般有(BC)。

A.紧张不安的措施 B.积极进取的措施

C.消极防范的措施 D.寻求激励的措施

42.需要层次理论中,下列选项属于安全需要的有(BCD)。

A.维持生命的衣食住行 B.生活要得到基本保障

C.避免人身伤害,失业保障 D.年老时有所依靠

43.强化理论中的强化类型有(ABCD)。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惩罚 D.自然消退

44.信息沟通一般包含下列环节(ABCD)。

A.信息源发出经过编码的信息 B.通过一定的媒介传递信息

C.接受者接受信息并解码 D.信息反馈

45.下列沟通障碍中,属于组织障碍的有(ABCD)。

A.地位差异 B.目标差异

C.缺乏正式沟通渠道 D.协调不够

46.克服沟通障碍的组织行动有(ABC)。

A.营造一种坦诚和信任的组织气氛 B.全方位地开发并使用正式的渠道

C.鼓励使用多元沟通渠道 D.使用反馈技巧

47.按照沟通方式不同,沟通可以划分为(BCD)等类型。

A.工具式沟通 B.口头沟通

C.非语言沟通 D.书面沟通

48.按照组织系统划分,沟通方式分为(CD)。

A.工具式沟通 B.情感式沟通

C.正式沟通 D.非正式沟通

49.企业中应当承担控制职责的人员包括(ACD)。

A.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B.上级单位管理人员

C.中层管理人员 D.基层管理人员

50.按照控制对象的范围,可以将控制分为(AB)等类型。

A.全面控制 B.局部控制

C.官僚控制 D.文化控制

51.有效的现场控制,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下列(ABD)。

A.较高素质的管理者 B.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C.很强的预测能力 D.适当的授权

52.下列选项,(ACD)属于没有确定的实物单位而只以一定的金额予以表示的控制标准类型。

A.销售额 B.耗电量

C.成本总额 D.工资总额

53.用于衡量工作绩效的各种信息应满足(ABC)等方面的要求。

A.及时性 B.可靠性

C.经济适用性 D.灵活性

54.人员控制系统的构成包括(ABCD)。

A.控制对象 B.控制主体

C.控制信息 D.控制方法

55.一般来说,对作业系统的控制主要围绕(BCD)等问题展开。

A.利润 B.质量

C.成本 D.采购

56.单位产品的总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BD)。

A.单位成本 B.固定成本

C.平均成本 D.可变成本

57.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预算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ABCD)。

A.刚性预算和弹性预算 B.采购预算和成本预算

C.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D.总预算和部门预算

58.零基预算的程序包括(ABCD)。

A.建立预算目标体系 B.逐项审查预算

C.编制预算 D.排定各项目、各部门的优先顺序

59.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ABC)。

A.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B.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C.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 D.科学管理方法可以提高效率

60.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可以称作(ABD)。

A.M型结构 B.多部门结构

C.W型结构 D.产品部式结构

61.领导干部大致有“思想型”、“实干型”、“智囊型”、“组织型”等几种类型,在这些类型中,属于“帅才”的是(AC)。

A.思想型领导 B.智囊型领导

C.组织型领导 D.实干型领导

62.目标路径理论提出了影响领导行为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和下属因素。下属因素主要是指:(ACD)。

A.控制点 B.工作群体

C.经验 D.知觉能力

63.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认为,(BCD)是决定领导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素。

A.员工素质 B.职位权力

C.任务结构 D.上下级关系

64.在双因素理论中,(ABC)体现的是保健因素。

A.要给职工提供适当的工资和安全保障 B.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C.对职工的监督要能为他们所接受 D.工作得到认可和赏识

65.激励对于组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激励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

A.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B.有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C.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D.促进内部各组成部分的协调统一

66.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认为,人们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还有对(BCD)等激励需要。

A.安全的需要 B.权力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成就的需要

67.控制的关键环节是采取切实可行的纠偏措施,一般而言,主要的纠偏措施有(ABCD)。

A.改进工作方法 B.改进组织工作和领导工作

C.调整或修正原有计划或标准 D.调整原有标准

68.控制系统是指由(ABCD)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A.控制主体 B.控制客体

C.控制信息 D.控制措施

69.成本控制的过程包括(ABCD)。

A.制定控制标准,确定目标成本 B.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

C.进行成本差异分析 D.根据各种数据记录、统计资料进行成本核算

70.从组织层次上来看,绩效可以划分为(ABC)。

A.员工个人绩效 B.部门绩效

C.全面绩效 D.董事会绩效

71.人员控制方法包括(AB)。

A.人员配备与人事调整 B.培训

C.授权 D.工作汇报

72.财务控制包括(ABC)。

A.盈利率控制 B.损益控制

C.流动性控制 D.运营能力控制

三、判断正误

1.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2.从教材给“管理”所下定义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的各种资源。(×)

3.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复杂性。(×)

4.管理者扮演干扰应对者角色就是要协调好组织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关系。(×)

5.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感情,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

6.权变理论认为,组织的管理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采用哪种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7.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

8.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比如,在美国表现为泰罗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表现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9.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感情,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这就形成了正式组织。(×)

10.现实中,许多中小型组织大量采用的是非正式计划。(√)

11.以效率为出发点制定计划,就是追求较高的经济利益。(×)

12.一般而言,预测时间越短,影响预测结果的因素变化越小,预测误差也越小;反之亦然。(√)

13.目标管理强调的是以成果为目标的管理。(√)

14.目标管理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15.目标和目的就是为实现组织的战略远景而设定的一套中短期的定性指标。(×)

16.相对于个人决策,群体决策的效率较低。(×)

17.决策者所选择的方案一定是最优化的。(×)

18.目标的制定具有严肃性,确定之后不能修改。(×)

19.企业目标为企业决策指明了方向,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思想的标准。(√)

20.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企业目标惟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利润。(×)

21.目标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必须进行控制。积极的自我控制与有力的领导控制相结合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的关键。(√)

22.定量目标比定性目标更易衡量。(√)

23.战略的实质是谋求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条件与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24.只经营一种业务的小企业,或者从事专业化经营的大型企业,其业务层战略与公司层战略是一样的。(√)

25.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就是降低产品价格。(×)

26.运用德尔菲法进行决策时,对专家成员的意见采用统计方法予以定量处理,所以说它是定量决策。(×)

27.组织结构设计的弹性原则就是要求部门机构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弹性。(×)

28.高科技和适宜的外部环境是网络型组织结构的基础条件。(√)

29.人员配备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组织配备合适的管理人员。(×)

30.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从事资源协调和管理,没有必要掌握具体的业务知识。(×)

31.贡献考评是决定管理人员报酬大小的主要依据。(√)

32.群众考评由下级人员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给出评价。(×)

33.在管理人员考评时,由上级人员填写的考评表主要是考核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影响能力。(×)

34.管理人员要与各种人相处,可能遭遇各种事件,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冷静的处理好意外和突发事件。(√)

35.目标路径理论认为,环境因素和领导风格互为补充,下属的特质决定了他对环境因素及领导风格的评价。(√)

36.领导效率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个体素质的高低。(×)

37.在一个领导班子里,帅才应该多一些,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领导能力。(×)

38.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主管人员的成就需要是可以培养的。(√)

39.根据戴维•麦克利兰的研究,对一般职员来说,成就需要比较强烈。(×)

40.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如果管理者真正了解了员工的需要,依其需要来进行激励,则会产生很大的极力作用。(√)

41.表彰和奖励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批评和惩罚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42.人们常常会说:“那不是我的意思!”或者“我还以为是这样!”这些话反映了错误地发出和接收信息在沟通中经常出现。(√)

43.在按照功能不同划分的沟通类型中,情感式沟通能够有效地降低管理的模糊性,让下属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运营效率。(×)

44.采用轮盘式沟通模式时,每位成员都可以与其他每个人自由沟通,因此沟通快,但由于沟通渠道太多,容易造成混乱并且降低传递信息的准确度。(×)

45.非正式沟通未经管理层批准,是不受等级结构限制的沟通。(√)

46.沟通过程中有了反馈,表明信息接受者收到并完全理解了信息发出者的信息。(×)

47.控制工作只是上级主管人员或主要是中层主管人员的职责。(×)

48.对于当前管理过程而言,控制有利于组织少走弯路,降低偏差对组织效率产生的负面影响。(√)

49.一般来说,高层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例外性的、非程序性和重大的程序性控制活动,而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集中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50.授权是指上级把自己的职权授给下属,使下属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

51.采购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输入品进行评价和挑选,以确保输入品的质量、数量和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

52.零基预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在每个预算的开始时,把所有还在继续开展的活动视为从零开始,重新编制预算。(√)

53.采用外部招聘的方式选择管理人员,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54.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者成功的关键因素是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55.在物质激励中,最突出的就是金钱。金钱是惟一能激励人的力量。(×)

56.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是工作丰富化的重点对象。(√)

57.无论是定性预测还是定量预测都需要建立数学模型。(×)

62.计划的前提条件可以分为外部前提条件和内部前提条件。其中,外部前提条件多为组织不可控制的因素。(对)

64.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主管人员的成就需要是可以培养的。(√)

65.研发部门想要达到最好的技术状态,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市场部门需要尽快地把产品推向市场,需要赶时间。双方在沟通时就容易出现争执。这是由于目标不同导致的沟通障碍。(√)

66.沟通过程中有了反馈,表明信息接受者收到并完全理解了信息发出者的信息。(×)

67.非语言沟通主要包括身体语言和语气语调等。非语言沟通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身体语言等非语言方式能够令人信服地表达人的真情实感。(√)

68.前馈控制实际上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控制。(×)

69.控制就是为了确保既定的组织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70.为了提高控制的有效性,确保计划不折不扣的执行,就要使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刚性。(√)

71.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主体是各级管理者。招聘、培训、报酬、绩效考评等工作主要由人事部门负责。(√)

72.产品质量是工作质量的体现,也是工作质量的基础和保证。(×)

四、案例分析涉及知识点

1.控制及预先控制; 2.激励、人才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冲突; 3.计划工作的步骤、计划工作类型等;4.决策问题。

第五篇:《管理学原理》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在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方法论中,起总的指导作用的是(C)。

A、系统方法

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C、唯物辨证法

D、比较分析法

2、管理的载体是(D)

A、管理者

B、技术

C、工作

D、组织

3、下列四项对主观决策法的认识中,正确的是(B)

A、仅供主管人员制定决策的方法

B、直接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决策的方法 C、优于计量决策法

D、特别适合于常规决策

4、人员配备工作原理中,体现“知人善任”思想的是(D)

A、公开竞争原理

B、责权利一致原理

C、不断培养原理

D、用人所长原理

5、利克特发现,在组织制定目标和实现目标时,最有效的方法是(D)

A、利用的——命令的方法

B、温和——命令的方法

C、商议式的方法

D、集体参与的方法

6、我们把“确保事情按计划进行”的工作称之为(B)

A、领导工作

B、组织工作

C、协调工作

D、控制工作

7、管理审核的目标是评价(C)

A、个别主管人员的工作质量

B、个别主管人员的管理水平

C、整个管理系统的管理质量

D、整个管理系统的经营绩效

8、在控制工作中,不仅可以消除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有时甚至可以把企业素质提升到更高水平的工作是(C)

A、拟定标准

B、衡量标准 C、纠正偏差

D、修正标准

9、下列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中,组织可以控制的是(D)

A、价格水平

B、政治环境

C、职工情绪

D、组织内部政策

10、下列原理中属于计划工作原理的是(B)

A、目标统一原理

B、许诺原理

C、激励原理

D、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

11、首先提出目标管理的是(B)。

A、孔茨

B、德鲁克

C、巴纳德

D、西蒙

12、群体行为学派最早的研究活动开始于(B)

A、铁楸试验

B、霍桑试验

C、搬运生铁块试验

D、金属切削试验

13、管理层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D)

A、职能分工的要求

B、部门划分的需要

C、权责明确的需要

D、管理宽度的限制

14、在计划工作中,制定“弹性计划”是运用计划工作的(A)

A、灵活性原理

B、许诺原理

C、限定因素原理

D、改变航道原理

15、我们通常所说的“小道消息”属于(B)

A、下行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双向沟通

D、用含蓄形式进行沟通

16、在指导与领导工作中,沟通联络是指(A)

A、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B、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

C、机器与机器的交流

D、主管人员与下属的交流

17、强调预防作用的控制方法是(C)

A、现场控制

B、反馈控制

C、前馈控制

D、间接控制

18、下列组织结构中分权程度最高的是(D)A、直线型

B、直线—参谋型

C、直线—职能参谋型

D、事业部制

19、管理的核心是(A)。

A、处理好人际关系

B、制定目标

C、管理好管理者

D、实施控制

20、质量处李处长的生产现场中发现一个工人没有按照作业规范操作,他立即上前去制止。这种控制方式属于(A)

A、现场控制

B、直接控制

C、预先控制

D、间接控制

21、选聘主管人员的基本条件是(D)

A、社交能力和学历

B、工作经验和年龄

C、个人目标和个人兴趣

D、管理能力和管理愿望

22、事业部制的管理原则是(B)

A、实行专业化管理

B、集中政策,分散经营

C、高度集权,全能管理

D、统一指挥并发挥职能机构和人员的作用

23、下列四个管理原理中,属于组织工作原理的是(C)

A、组织适宜性原理

B、责权利一致原理

C、责权一致原理

D、例外情况原理

24、下列关于扁平结构与直式结构的比较中,描述正确的是(D)

A、扁平结构管理费用高

B、直式结构信息纵向流通快

C、扁平结构分工明确细致,管理监督严密

D、扁平结构更有利于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25、下面四种对预算的不同看法中,正确的是(D)

A、预算是一种传统控制手段,现在已经不太常用了

B、预算是一种现代控制手段,现在运用也非常普遍

C、所有类型的预算都是用货币形式来反映的数字化计划

D、尽管预算这种方法行之有效,但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

26、某人因为迟到被扣了当月的奖金,这对他的同事来说是何种性质的强化?(B)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除

27、以下对“目标”的定义最合理的是(D)

A、目标即是组织的使命

B、目标是组织使命的具体化 C、组织的目标定得越高,组织发展得越快

D、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28、下列几项活动中,哪一项不属于管理活动(D)。

A、部队中的班长与战士谈心

B、企业的审计主管对财务部门进行检查 C、钢琴家制定自己的练习计划

D、医院的外科主任支持会诊

29、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A)。

A、管理系统

B、体系指标 C、管理系统指标

D、管理系统技术

30、选拔管理者的方式,可考虑从内部提升,也可考虑从外部招聘。但不管是从内部提升,还是外部招聘,都要鼓励(B)

A、首先搞好群众关系

B、公开竞争 C、尽展所能

D、毛遂自荐

31、通过需求调研与产品开发,向市场提供紧密适应顾客需求,具有特殊功能或鲜明特色的优质产品,使得本企业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从而形成竞争优势的竞争策略是(A)。

A、产品差异化策略

B、成本领先策略

C、专一化策

D、加强策略

32、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把事办好,是强调管理的(D)。

A、核心环节

B、作业环节

C、本质

D、对人的管理

33、为了保证一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在尚未行动之前,必须挑选合适的人员和做好物资准备,这属于(D)。A、反馈控制

B、直接控制

C、间接控制

D、预先控制

34、古典管理理论时期又被称为(C)发展阶段,是系统管理理论正式形成的时期。

A、行为科学思想

B、过程管理思想

C、科学管理思想

D、行政管理思想

35、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领导者的风格应该适应其下级的成熟度而逐渐调整。因此,对于建立多年且员工队伍基本稳定的高科技企业的领导来说,其领导风格逐渐调整的方向应该是(D)。

A、从参与型向说服型转变

B、从参与型向命令型转变

C、从说服型向授权型转变

D、从命令型向说服型转变

36、分权制的特点是(A)。

A、授予下属适当的决策权

B、权利全部下放 C、加强对下属的控制

D、推行民主管理

37、下列关于授权的表述正确的是(D)

A、授权相当于代理职务

B、授权是部门划分产生的

C、授权是分权的延伸

D、授权是上级在一定条件下委授给下属的自主权

38、企业可供选择的战略类型有许多,某集团收购和投资辅料生产企业采取的是哪一种战略(B)。

A、前向一体化

B、后向一体化

C、横向一体化

D、市场开发

39、通常情况下,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适合采用(B)组织结构

A、直线—参谋型 B、事业部制

C、矩阵结构

D、职能制

40、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共同的情感,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

”(D)

A、正式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正式组织

D、非正式组织

41、计划工作的核心是(C)。

A、制定目标

B、制定方案

C、做出决策

D、选择方案

42、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的管理学家是(C)

A、泰罗

B、韦伯

C、孔茨

D、马斯洛

43、在组织结构上,既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组织结构是(D)。

A、职能制

B、直线—参谋型

C、事业部制

D、矩阵结构

44、某公司财务经理授权会计科长管理应付款,会计科长由于太忙,不能亲自处理,便授权属下一位会计负责此事。会计科长对应付款的管理(B)。

A、不再负有责任

B、责任与原来相同

C、责任减轻

D、不再负有主要责任

45、每种备选方案只有一种确定结果的决策,即决策事件未来的自然状态明确,只要比较各方案的结果即能选出最优方案的决策是(D)。

A、不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程序化决策

D、确定型决策

46、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是(C)。

A、非程序化决策

B、定量决策

C、程序化决策

D、定性决策

47、为了最大限度地刺激与激励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泰罗创立并推行(A)。

A、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B、计件工资制

C、计时工资制

D、奖励工资制

48、管理者最经常性的职能是(D)。

A、管理

B、组织

C、控制

D、领导

49、管理机制是以(C)为基础和载体的。

A、管理体制

B、客观规律

C、管理结构

D、生产关系 50、直线管理者的主要职能是(A)。A、决策和指挥

B、参谋

C、咨询

D、指导

51、以下对直线型组织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B)

A、组织中每一位管理者对其直接下属有直接职权 B、实行专业分工

C、组织中每一个人只能向一位直接上级报告

D、管理者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有绝对的职权或完全的职权

52、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C)

A、西蒙

B、法约尔

C、泰罗 D、韦伯

53、(D)表明,使人们充分理解组织目标和任务,是领导工作的重要内容。

A、目标协调原理

B、命令一致原理

C、直接管理原理

D、指明目标原理

54、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宽度与管理层次成(B)。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既不是正比关系也不是反比关系

D、没有关系

55、有些人从某一职位退下来后,常抱怨“人走茶凉”,这反映了他们过去在单位中拥有的职权是一种(C)。

A、专长权

B、个人影响权

C、法定职权

D、信息权

56、时间网络图中的“关键线路”是指(D)

A、占用时间最短,宽裕时间最少的活动序列

B、占用时间最长,宽裕时间最多的活动序列

C、占用时间最短,宽裕时间最多的活动序列

D、占用时间最长,宽裕时间最少的活动序列

57、在管理过程中,通过沟通,对员工施加影响,统一员工意志,保证组织目标实现的职能是(C)

A、计划

B、组织

C、指导与领导

D、控制

58、管理学中的组织工作是指(A)

A、设计组织结构并使之有效运行

B、设计组织结构安排工作岗位

C、确定组织目标,选聘主管人员

D、防止出现非正式组织

59、在知道与领导工作中,目标协调原理要求协调的目标是(C)

A、定量目标与定性目标

B、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C、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

D、员工个人的目标与领导个人的目标

60、规章制度属于企业文化中的(B)

A、上层文化

B、中层文化

C、表层文化

D、深层文化

61、为满足员工自我实现需要,推出哪种管理措施较为有效?(B)

A、改善住房条件

B、职工持股计划

C、星级晋升制度

D、合理化活动 62、以下做法属于职位丰富化设计的是(B)。

A、在仓库工作的工人,可以在卸货、出货、记录、盘点等多项职位上定期轮换

B、将部分管理权限下放给下级人员,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决定工作的内容、方法和进度

C、一个员工由原来的只负责将某个电容器插在焊孔上的工作改为装配整台收音机 D、由每个人负责一项工作改为几个人共同负责几项工作

63、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之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A)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C、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

D、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64、将计划分为生产计划、安全计划、供应计划等,这是按(A)标准对计划所作的分类。

A、企业职能

B、计划所涉及的范围

C、计划的内容

D、计划所涉及的时间 65、以下不属于专业化分工优点的是(B)。

A、有利于提高人员的工作熟练程度

B、有利于提高人员的工作热情 C、有利于降低劳动成本

D、有利于使用专用设备

66、比较链式与全通道式两种信息沟通网络的各自特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C)

A、链式网络采取一对一的信息传递方式,传递过程中不易出现信息失真情况 B、全通道式网络由于采取全面开放的信息传递方式,具有较高的管理效率 C、全通道式网络比链式更能激发士气,增强组织的合作精神

D、链式网络比全通道式网络更能激发士气,增强组织的合作精神

67、许多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企业,在其发展的初期通常采用的是直线制形式的组织结构,这种结构所具有的最大优点是:(D)

A、能够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B、加强了横向联系,能够提高专业人才与专用设备的利用率 C、每个下级能够得到多个上级的工作指导,管理工作深入细致

D、命令统一,指挥灵活,决策迅速,管理效率较高

68、以下四种做法,哪一种最能说明该组织所采取的是较为分权的做法?(C)

A、采取了多种有利于提高员工个人能力的做法 B、努力使上级领导集中精力于高层管理

C、更多、较为重要的决定可由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作出 D、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上级领导的工作负担

69、假定请你主持召开一个由公司有关“智囊”参加的会议,讨论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问题。如果在会上听到了许多与你观点不同的意见,而且你也知道这些意见有失偏颇是因为发言者掌握的资料不全。对此你认为最好采取哪一种做法?(A)

A、视情况谈谈自己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看法? B、既然是智囊会议,就应允许畅所欲言 C、及时提供资料,证明这些意见的错误 D、及时打断这些发言以发表自己的高见

70、已知某厂的甲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充足,该厂在讲座如何提高该产品的销售收入时,就产品定价提出了以下几种建议,你认为哪种建议最为科学?(B)

A、维持产品原有价格水平不变

B、适当降低产品价格 C、略微提高产品售价

D、大幅度提高产品售价

71、“三个和尚没水喝”说明的是,人浮于事可能反而不如人少好办事。但是反过来,如果“三个各尚”都很负责,结果也许会造成水满为患。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表明:(C)

A、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内外部环境各部分的整体效应 B、即使管理无方,人多还是比人少好办事

C、在不同的心态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合作结果 D、纵使管理有方,也不一定是人多好办事

72、某仓库主任根据许多钢材堆在露天的情况,提出搭建简易仓库计划,经可行性研究分析,认为搭建仓库可减少钢材损失,同时节省因钢材生锈而产生的预处理成本,在经济上是可行的。面对这份报告,作为总经理的选择是(D)。

A、批准实施

B、不批准

C、视资金情况而定

D、进一步明确问题

73.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一般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如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等。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人员,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要,就越是按以下顺序排列:(C)

A、首先是概念技能,其次是技术技能,最后是人际技能 B、首先是技术技能,其次是要领技能,最后是人际技能 C、首先是概念技能,其次是人际技能,最后是技术技能 D、首先是人际技能,其次是技术技能,最后是要领技能 74、如果你是公司的总经理,在周末下午下班后,公司某位重要客户给你打来电话,说他向公司购买的设备出了故障,需要紧急更换零部件,而此时公司的全体人员均已下班。对于这种情况,你认为以下各种做法中哪一种比较好?(D)

A、告诉客户,因周未找不到人,只好等下周解决,并对此表示歉意 B、请值班人员打电话找有关主管人员落实送货事宜 C、因为是重要客户的紧急需要,马上亲自设法将货送去

D、亲自打电话找有关主管人员,请他们设法马上送货给客户

75、假设你召集下属开会,研究解决领导所布置的一项紧急任务,结果其中有位比较罗嗦的人大讲特讲与主题无关的教条理论,耽误很多时间。你认为如何应付这种情况为好?(C)

A、任其讲下去,让其他与会者群起而攻之

B、不客气地打断其讲话,让别人发言 C、有策略地打断其讲话,指出时间很宝贵

D、允许其畅所欲言以表示广开言路 76、管理控制工作的一般程序是:(A)

A、建立控制标准T分析差异产生原因T采取矫正措施 B、采取矫正措施T分析差异产生原因T建立控制标准 C、建立控制标准T采取矫正措施T分析差异产生原因 D、分析差异产生原因T采取矫正措施T建立控制标准 77、下列不属于领导工作原则的是(C)

A、为员工指明目标

B、命令一致

C、间接管理

D、激励

78、按具体情况采取或不采取某个特殊的行动指的是(C)。

A、政策

B、程序

C、规则

D、规划 79、以下不属于分权制组织特点的是(D)

A、中下层有较多的决策权限

B、上级的控制较少,往往以完成目标为限 C、在统一规划下可独立经营

D、实行统一核算,没有财务支配权

80、有关六西格玛管理的描述错误的是(B)。

A、其实质是对既有过程的持续改进

B、是对组织的业务过程进行的彻底变革

C、是一种持续改进的方法论

D、体现了“只有能够衡量,才可以实施改进”的思想 81、下列四组商品,哪一组商品之间存在着消费上的相互替代关系?(D)

A、轿车与轮胎

B、照相机与胶卷

C、钢笔与茶叶

D、牛肉与羊肉

82、采取工作岗位轮换的方式来培训管理人员,其最大的优点是有助于:(C)

A、提高受训者的业务专精能力 B、减轻上级领导的工作压力 C、增强受训者的综合管理能力 D、考察受训者的高层管理能力

83、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得如下结论:(A)

A、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其行为主要受主导需求的影响

B、越是低层次的需求,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C、任何人都具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而且各层次的需求强度相等 D、层次越高的需求,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84、企业管理人员的来源可以采用外部选聘与内部培养这样两种不同的做法,从对企业的长期发展的影响来看,其中内部培养做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D)

A、会打击外部应聘人员的应聘积极性 B、不利于企业骨干人员的稳定 C、不利于对选聘对象的全面了解 D、会引起同事不满并造成近亲繁殖 85、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D)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86、管理学中的原理和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组织,说明管理学具有(A)

A、一般性

B、多样性

C、历史性

D、实践性 87、如果只能选择一种控制方式,最好的方式是(A)

A、预先控制

B、现场控制

C、事后控制

D、反馈控制 88、没有反映出管理专业化分工的组织结构为(B)

A、职能型结构

B、直线制结构 C、事业部制型结构

D、矩阵型结构

89、“士为知己者死”这一古训反映了有效的领导始于(D)

A、上下级之间的友情

B、为下属设定崇高的目标 C、为下属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

D、了解下属的欲望和需要 90、下面那个特征是非理性决策的有(D)

A、知识完备

B、价值观一致

C、择优

D、信息有限

91、某企业规定,员工上班迟到一次,扣发当月50%的奖金,自此规定出台之后,员工迟到现象基本消除,这是哪一种强化方式?(B)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忽视

92、领导者采用何种领导风格,应当视其下属的“成熟”程度而定。当某一下属既不愿也不能负担工作责任,学识和经验较少时,领导对于这种下属应采取如下哪种领导方式?(A)

A、命令型

B、说服型

C、参与型

D、授权型 93、当领导的管理能力较强,下属的工作能力也较高时,则(D)

A、管理幅度应该大些

B、管理幅度应该小些 C、管理层次应该多些

D、管理组织应该松散些 94、著名的“搬运生铁块”是下列哪位做的?

(C)

A、法约尔

B、甘特

C、泰罗

D、萨伊

95、管理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是有效地组织劳动所必需的,反映了管理的(C)

A、科学性

B、艺术性

C、必要性

D、目的性

96、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较少,这是否意味着该组织:(B)

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运作良好 B、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

C、其中有部分人特别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 D、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

97、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领导者的风格应该适应其下属的成熟程度而逐渐调整。因此,对于建立多年且员工队伍基本稳定的高科技企业的领导来说,其领导风格逐渐调整的方向应该是:(C)

A、从参与型向说服型转变

B、从参与型向命令型转变 C、从说服型向授权型转变

D、从命令型向说服型转变

98、在市场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当某种商品大幅度降价时,人们对其反应冷淡,市场需求量少有增长;而一旦该商品再度开始涨价时,人们却又开始抢购,市场需求量大幅增长。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消费者在作出商品购买决策时受到以下哪一因素的影响?(D)

A、盲从心理

B、习惯心理

C、逆反心理

D、预期心理

99、某组织中设有一管理岗位,连续选任了几位干部,结果都是由于难以胜任岗位要求而被中途免职。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最有可能是:(C)A、组织设计上没有考虑命令统一的原则 B、管理部门选聘干部上没有找到合适人选 C、组织设计忽视了对于干部的特点与能力要求 D、组织设计没有考虑到责权对应的原则

100、根据领导者运用职权的方式不同,可以将领导方式分为专制、民主与放任三种类型。其中民主式领导方式的主要优点是:(D)

A、纪律严格,管理规范,赏罚分明 B、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性 C、按规章管理,领导者不运用权力

D、员工关系融洽,工作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

二、多选题

1、下列预测方法中属于直观预测法的有(AC)

A、德尔菲法

B、回归分析法

C、头脑风暴法

D、移动平均法

E、因果法

2、下面关于领导理论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BC)

A、领导性格理论认为,具有特定性格特征的人才能成为有效的领导

B、领导行为理论认为,判断领导是否有效关键看他做什么

C、领导权变理论关注领导者能力和环境的匹配

D、领导权变理论优于领导行为理论

E、领导行为理论优于领导性格理论

3、预算是一种普遍使用的、行之有效的计划和控制方法,但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ABCD A、容易导致控制过细 B、容易导致本位主义

C、容易导致掩盖效能低下的缺点

D、缺乏灵活性

4、领导工作的作用表现在(ACD)。

A、有效、协调地实现组织目标 B、有利于组织快速做出决策

C、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

D、有利于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

5、一般来说,决策的方法有两大类(AC)

A、主观决策法 B、客观决策法 C、计量决策法 D、定性决策法

6、从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看(ABCE)

A、决策是计划工作的核心

B、决策是主管人员的首要工作

C、决策是管理的基础

D、决策只是高层领导的事情

E、决策是行为的选择

7、以下属于法约尔管理十四原则的有(ABCE)

A、分工

B、统一指挥

C、公正

D、管理宽度

E、职权和职责

8、系统论的主要思想是(ACD)。

A、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 B、系统的联系性 C、系统的整体性

D、系统的层次性

9、管理方案的科学运筹主要包括的内容有(ABCD)。

A、科学安排计划要素

B、合理配置资源

C、巧妙运筹时空与活动

D、弹性与应变

10、影响管理者指挥的有效性的因素只主要有(ABCD)。

A、权威

B、指挥内容的科学性

C、指挥形式的适宜性

D、指挥对象

11、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预先控制和全面控制制度。它的主要特点体现在(BCD)。

A、实施自我管理

B、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 C、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D、参加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

12、组织的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括(BCD)。

。)A、建立组织机构

B、形成组织全体成员共同信奉与追求的价值观 C、培育组织精神

D、营造健康向上的团体氛围

13、以下属于一体化战略表现的是(CD)。

A、国内许多企业将非主营的三产卖掉,专注于主营业务 B、联想宣布进入办公房地产业

C、生产牛奶的工厂建立自己的养殖基地 D、服装加工厂收购服装经销公司

14、以下属于计划工作基本特征的是(ACD)。

A、目的性 B、原则性 C、主导性 D、经济性

15、最常用的综合控制方法有(ABCDE)

A、总预算

B、损益控制

C、投资回收率

D、企业的自我审核

E、对组织和人力资源进行衡量和控制

16、目标管理的基本特点是(ABC)。

A、以科学的目标体系为中心

B、实行自我控制 C、注重成果评价

D、强调目标分解

17、战略计划的显著特点有(ACD)。

A、长期性

B、全面性

C、普遍性

D、权威性

18、中国近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BCD)。

A、坚持定量决策

B、兴办企业,采用科学管理

C、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D、民族特色与西洋市场竞争相结合的经营思想

19、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基础主要有包括(ABCD)。

A、质量

B、效率

C、创新

D、顾客回应

20、预算的形式多种多样企业的预算一般有(ABCD)。

A、收入与支出预算

B、时间、空间、材料及产品预算

C、资金预算

D、现金预算

21、按照管理的层次划分,管理者可以分为(BCD)。

A、综合管理者

B、高层管理者

C、中层管理者

D、基层管理者

22、遍接受的观点是,管理要素主要包括(ABCD)。

A、人员

B、资金

C、物质设备

D、时间

23、管理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管理中人性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出现的人性假设主要有(ABCD)。

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C、“自我实现人”假设

D、“复杂人”假设

24、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哪三类(BCD)。

A、主观判断法

B、外推法

C、因果法

D、直观法

25、参谋型组织结构具有哪些缺点(ABC)。

A、下级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受到限制 B、部门之间沟通少,不能集思广益地做出决策

C、整个组织系统的适应性较差,对新情况不能做出及时的反应 D、不利于明确划分职责与职权

26、属于激励过程理论的是(CD)。

A、需要层次理论

B、激励需求理论

C、期望理论

D、波特—劳勒模式

27、确的决策应该(BCD)。

A、完美无缺

B、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 C、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

D、事先做过可行性分析

28、理学的角度看,企业或组织的目标具有独特的属性,通常称为SMART特性,即(ACD)。

A、具体明确和可以度量

B、多样性和可考核性 C、可以实现和有时间限定

D、目标之间相互关联

29、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包括(ABC)。

A、生产力方面 B、生产关系方面

C、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 30、风暴法实施的原则有(ABCD)

A、对别人的建议不作任何评价

B、建议越多越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C、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

D、可以补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议使它更具说服力

31、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中,影响领导方式有效性的环境因素有三个,它们是任务结构和(AC)

A、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

B、权力类型

C、职位权力

D、领导风格

32、属于运用前馈控制的是(BCD)A、企业根据现有产品销售不畅的情况,决定改变产品结构 B、猎人把瞄准点定在飞奔的野兔的前方 C、根据虫情预报,农业公司做好农药储备

D、汽车驾驶员在上坡时,为了保持一定的车速,提前踩加速器 E、瞄准靶心射击

33、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CD)A、科学性 B、艺术性 C、自然属性

D、社会属性 E、实践性

34、者所能变革的领域有(BCE)。

A、环境

B、结构

C、技术

D、经济政策

E、人员

35、试验的结论包括(ACE)。

A、员工是“社会人”

B、员工是“经济人”

C、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 D、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劳动效率

E、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满足度

36、组织设计的因素有(ABCD)。

A、组织环境

B、组织战略

C、组织规模

D、组织技术

E、权力体制 37标管理的特点有(ABDE)。

A、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B、强调“自我控制” C、促使权力集中

D、注重成果第一方针

E、力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38、工作的基本特征有(ABCD)。

A、目的性

B、首位性

C、普遍性

D、经济性

E、预测性

39、用的综合控制方法是(BCDE)A、收支预算

B、投资回收率 C、损益控制

D、总预算

E、企业自我审核 40、会的主要职能有(ABD)A、挑选总经理

B、决定利润分配

C、制定预算 D、决定公司目标

E、执行日常决策

41、平结构的优点是(BCD)A、易于横向协调

B、管理费用低

C、缩短了上下级之间的距离

D、信息纵向流通快

E、严密监督下级

42、型组织结构的缺点有(ABD)

A、多头领导,妨碍了组织的统一指挥

B、管理易混乱

C、不利于明确划分职责与职权

D、各职能机构缺少横向联系

43、和研究管理学的一般方法有(ACD)

A、唯物辩证法 B、直观法

C、系统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44、来说,集权或分权的程度,常常根据各管理层次拥有决策权的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标志有(ABCD)

A、决策的数目

B、决策的影响面

C、决策的重要性

D、决策审批手续的简繁 45务流程再造有哪些特点(BCD)。

A、具有循序渐进性

B、思维模式的彻底改变 C、以过程为中心进行系统改造

D、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

46、化分工的缺点有(AD)。

A、易导致员工的厌烦和不满情绪

B、易增加因工作变换而损失的时间 C、减少劳动者的来源

D、工作之间的协调成本上升

47、沟通的方式有(ABCD)。

A、上向沟通

B、下向沟通

C、横向沟通

D、外向沟通

48、争战略方面,波特提出了三种竞争战略,分别是(ABC)。

A、差异化战略

B、总成本领先战略

C、集中化战略

D、一体化战略

49、导的决策方式不同,可以将领导方式划分为(ACD)。

A、专制型领导方式

B、任务型领导方式

C、民主型领导方式

D、放任型领导方式 50、化管理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ABCD)。

A、制度化管理的科学性

B、制度化管理的客观性 C、制度化管理的规范性

D、制度化管理的稳定性

三、判断题

1、非正式沟通渠道有时比正式沟通渠道更有效。(T)

2、人员外部选聘比内部选聘更有效。(F)

3、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人有事做。(F)

4、一位管理者在组织工作职能上做些什么,取决于他或她所处的组织层次。(T)

5、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利润最大化。(F)

6、对于规模较小、任务单一且人员较少的组织,一般适宜于采用直线制的组织结构形式(T)。

7、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上升为科学的理论是科学管理。(T)

8、组织外部环境的类型是多样的,其中不确定性最高也最为复杂的环境状态是复杂稳定。(F)

9、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说过:“倘若要所有的人没有短处,其结果至多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组织。”这体现了人员配备中的用人所长原则。(T)

10、非管理性事务的增多会使管理幅度增大。(F)

11、德尔非预测法具有集思广益、会议讨论、相互启发的特点。(F)

12、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要决定的。(T)

13、需要对环境迅速作出反映的组织应当实行集权化管理。(F)

14、持Y理论的管理者认为,对员工必须采用强制、惩罚、解雇等手段来迫使他们工作。(F)

15、目标管理的基本哲学可用四句话加以概括,即鼓励参与决策,注重自我控制,促进权力下放,强调成果第一。(T)

16、总体说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无法协调。(F)

17、管理和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T)

18、有人调查合资企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同样是先进的生产设备,在中国所取得的生产效率和产品效益却无法达到国外的水平。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生产工人素质差。(F)

19、高士气总能带来高生产率。(F)

20、职务轮换有利于培养组织发展所需要的管理人才。(T)

21、对企业的一切业绩都要制订出以实物或货币来衡量的标准。(F)

22、泰罗的科学管理既重视技术因素,也重视人的社会因素。(F)

23、提高下属人员的素质可以使有效的管理幅度增大。(T)

24、当组织规模增大时,权力等级结构仍是保证组织协调最有效的手段。(F)

25、管理是一种有意思、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协作过程。(T)

26、分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高,企业的效率也就越高。(F)

27、控制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它的实现必须具备的基本前提是对实际成果进行测量和评价。(F)

28、一位管理者在组织工作职能上做些什么,取决于他或她所处的组织层次。(T)

29、控制职能就是要使计划圆满完成,控制活动必须以计划为控制的根本标准。(F)

30、激励物或工作内容因素很容易被员工习以为常,所以这些因素很快就会失去它的激励作用。(F)

31、企业员工的士气越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必定越好。(F)

32、领导工作最能体现管理的艺术性。(T)

33、能够促进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一类因素叫做激励因素。(T)

34、谈判中需要沟通,沟通也就是双方达成协议。(F)

35、在实践工作中,大部分决策工作的第一步是发现问题。(T)

36、一般来说,弹性预算控制性强,但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且不利于发挥执行人的积极性。(F)

37、德尔非预测法具有集思广益、会议讨论、相互启发的特点。(F)

38、在“天时、地利、人和”中,“地利”指的指主要是自然环境。(T)

39、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并做好售后服务工作,也可以改变其一般环境。(F)40、在实践工作中,大部分决策工作的第一步是发现问题。(T)

41、总体说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无法协调。(F)

42、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很重要,但它并不能帮助主管人员解决所有问题。(T)

43、时下流行一首顺口溜“你把我当人看,我就把我当牛干;你把我当牛看,我就什么也不干。”这首顺口溜反映了企业职工基本的生理需求。

(F)

44、一个组织的管理是否有效,要看它的分工是否彻底,二者成正比关系。(F)

45、在任何特定的组织中,脱离文化的管理活动是不存在的。(T)

46、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从事资源协调和管理,没有必要掌握具体的业务知识。(F)

47、系统思考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核心。(T)

48、高层领导者拥有概念技能的比重应大于基层领导者。(T)

49、管理是一种有意思、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协作过程。(T)50、高架型组织结构具有较多的管理层次。(T)

51、领导者的权威完全是由其职务所赋予的。(F)

52、事业部制组织结构能够增强组织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灵活性。(T)

53、在管理幅度给定的条件下,组织的规模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多;在组织规模给定的条件下,管理幅度越窄则管理层次越多。(T)

54、管理方格理论认为,9.1型领导方式是注重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F)

55、在实践工作中,大部分决策工作的第一步是发现问题。(T)

56、过分分权会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F)(F)

57、职务轮换有利于培养组织发展所需要的管理人才。(T)

58、控制的实质就是信息沟通。(T)

59、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目标效价与期望概率之积。(T)60、战略决策,主要是由组织的中高层领导决定的。(F)61、班级也有文化,班级的文化也约束着老师的行为。(T)62、支持和关怀下属的领导肯定是个好领导。(F)

63、韦伯主张权力有三种合法的纯粹的形式,即合法的权力、传统的权力和神授的权力。(T)64、总体说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无法协调。(F)

65、绩效考核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并促进员工的成长。(T)

66、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被誉为“一般管理理论之父”。(F)

67、权变理论学派试图通过“权宜应变”融各学派学说于一体,在美国等地遭到排斥,毫无价值。

(F)

68、组织规模的大小,也是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之一。规模越大,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越多,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集权程度就应高些;相反亦然。(F)

69、根据管理方格图理论,最为理想的领导方式是 9.1 型的领导模式。(F)

70、当今社会计划越来越赶不变化了,所以再没有必要制订计划了。(F)

71、古人云:“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的“运筹帷幄”反映了管理中的决策职能。(F)

72、采用外部招聘的方式选择管理人员,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F)73、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手段。(T)74、前馈控制是以计划为导向的控制。(T)75、当组织处于形成阶段时,具体计划比指导性计划更可取。(F)76、决策就是从若干可行方案中选取最佳方案。(F)77、计划职能是所有管理职能中最重要的一项职能。(T)78、矩阵制组织适用于大批量稳定生产型企业。(F)79、组织工作是动态的,在管理的各职能中居于主导地位。(F)80、强调权力下放,主要是为了减轻领导者的工作负担。

81、有效的控制系统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即制定标准、衡量工作绩效和分析偏差。(T)

82、管理方格理论认为,9.1型领导方式是注重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F)83、现在我们已懂得,只要人们参与团体为共同目标而奋斗,管理就起着关键的作用。(T)84、管理定义中“有效地”指的是要注重组织效果。(F)85、韦伯主张权力有三种合法的纯粹的形式,即合法的权力、传统的权力和神授的权力。(T)86、目标管理的基本哲学可用四句话加以概括,即鼓励参与决策,注重自我控制,促进权力下放,强调成果第一。(T)87、矩阵制组织结构的特点是双重命令系统。(T)

88、根据需求层次理论,人的主导需要决定了人的行为方向。(T)89、过分分权会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F)90、企业中的主管人员要同时具备概念技能、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T)91、当环境不断变化时,计划也要不断调整,因此计划的意义不大。(F)

92、只要决策者按正确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办事,就一定能找到最优的决策方案。(F)93、高架型组织结构具有较多的管理层次。(T)94、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在实践中很少采用。(T)95、高层领导者拥有概念技能的比重应大于基层领导者。(T)

96、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是英国经济学家查理斯.巴贝奇。(F)97、管理不能脱离组织而存在,而组织中不一定存在管理。(F)

98、现代组织的经营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上要追求组织的利润而不需注意社会价值。(F)99、管理层次越多,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少。(F)

100、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F)

下载城市管理学网考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管理学网考练习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概论(练习题及答案)管理学基础01选择题答案:1、目标管理的关键是:;2、解决急性问题和解决慢性问题的目的分别是:;3、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以岗位设置为中心;4、计算机软件公司......

    管理学习题及答案(五篇)

    《管理学》离线作业3 第七章 领 导 一、判断题 1.领导职能是管理职能的一部分,可以说管理职能的范围要大于领导职能( √)。 2.四分图理论是由德国的领导行为研究者首先提出的......

    管理学习题及答案-第九章

    第九章 激励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激励 2.动机 3.需要层次理论 4.双因素理论 5.期望理论 6.公平理论 二、判断题 1.动机就是个体通过艰苦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地愿望,而这种努力又能满足......

    管理学习题答案补充版

    第一章 FILL IN THE BLANKS 1.are the aspects of a culture that guide and influence relationships among people. 2.pertain(属于)to the availability, production, and......

    2018年护理管理学习题以及答案[范文大全]

    护理管理学习题以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练习题答案) 【练习题】 一、单选题: 答题说明:在每小题后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C 1、组织职能的......

    2018电大 公共政策概论网考练习题

    第一章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C ) A.公共政策是由......

    管理学习题

    1. 管理过程中的首要职能是( C)A.人员配备B.组织C.计划D.指导与控制 2. 管理是一种艺术,是强调管理的(D)A精确性B 沿续性C随意性D实践性3 管理的核心是(C)A建立组织机构 B协......

    管理学习题

    《管理学》习题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选择题: 1、对企业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称为。 A、管理B、组织C、战略计划D、激励 2、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