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丰富,艺术形象栩栩如生,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他的诗歌融神话传说与现实内容于一体,创造了众多优美的女性形象。诗中的商妇、宫妇、思妇、弃妇以及其他女性的刻划与描写,不但亲切可感,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特别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更需要加深对女性情感的认识和珍重,引起对妇女的关心,从而维护女性的合法权益。李白描写女性生活的诗歌,形象生动,语言清新、明快,热烈奔放,给人以极强的艺术魅力。我在对诗歌进行分析时,抓住她们的个性特点,去搜集、比照,寻找女性性格类同点,然后加以归类。评价其特征时,分析描写的女性生活内容,在写法上比较不同,并从各自的内容角度归纳其特点,认真探讨,研究其中的内涵,揣摩诗歌中丰富的意蕴。
李白既是个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骑士,又是盛唐那个时代的牺牲者。他的报国理想在供奉翰林三年的时间里,现实无情地将它粉碎了。离开长安后,诗人心情非常苦闷,但诗人依然关心国事,他的诗作依然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对政治理想的讴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郊游生活的抒写,同时也渐增加了揭露玄宗后期政治黑暗和安史叛军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容。诗作表现出来的内容与风格,时而现实,时而虚幻,时而浓烈,时而淡远,时而恬静,时而雄放。他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从中汲取纯熟优良的技巧。他的近一百五十首乐府诗中,不少篇目抒情写意,各尽其妙,乡情闺怨,小曲民歌,都能随意抒写,纤细入微。他创作了为数不少的反映思妇、商妇、弃妇、宫女生活的诗歌,从中表现了李白关心妇女命运的可贵探索和他的鲜明的爱情观,具有超出同时代作家的远见卓识。这些诗歌就其艺术成就来说,也同他的歌唱理想,反映现实名篇一样受人喜爱,描写细致,刻画动人,异彩纷呈,达到了词浅意深的高度的艺术境界。总体而言,思妇、商妇诗和弃妇诗呈现悲凄、哀愁的基调;歌唱爱情的诗作则热情奔放,从中反映盛唐社会妇女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借男女爱情抒身世之慨的诗歌则寄慨遥深,意味绵长而曲折。本文拟从多种人物形象方面,对李白女性形象的诗歌作一粗浅的探讨。
诗歌源于民间,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由自然而走向自觉,诗歌形式渐趋华美和工整。初唐的诗坛除了独标一格的王绩以外,占诗坛统治地位的仍然是“以错综婉媚为本”的“上宫体”,到“四杰”和陈子昂手中,诗歌风格才渐渐改变,打开局面。诗歌题材和主题由宫延的淫靡转变为都市的繁华和正常的男女之爱,由台阁应制扩大到写江山之美和边塞之情,风格由纤柔卑弱而为明快清新。李白无疑继承了这种诗歌的革新。他在《古风·其一》开首就豪言壮语地说:“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足见诗人愿意在自己有生之年“垂辉映千春”,努力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确,他的五言,七言,长篇,短制,他都写得极好,几乎任何体裁,任何题材,他都无须选择,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都被他的天才征服了。他的思妇诗、商妇诗、弃妇诗也都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别出天地,寓刚健于柔美之中,寄愤激于婉曲之内,从一个新的角度切入,表现了诗人蔑视礼教的精神和“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以下从五个方面对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作一一细致的分析。
(一)李白诗歌中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1、深情的思妇 李白有相当数量描摹思妇心理的诗作,他常借夫妇离别及风雪云草之景,抒发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从中反映盛唐社会现实内容。盛唐时期,国家统一,统治阶级整军习武,为国立功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聘得良人,为国愿长征”(敦煌曲子词),一种光荣感很自然地从家属的神态中流露出来。但至天宝年间,统治者好大喜功,轻起边战,百姓则苦不堪言。由此而产生相当数目的闺怨诗。
《子夜吴歌》(秋歌)(冬歌)与历来四句的《子夜吴歌》不同,经过了诗人创造,更具有了时代新意。《子夜吴歌·秋歌》描绘了一幅秋夜朗月下长安女子捣衣图。明月之下,女子在一起捣衣。月光挑起思妇对丈夫的怀念,砧声此起彼伏,这“秋声”又何尝不会撩起思夫之苦呢?秋风惹人思,良人几时回?一样牵引起思妇的心头之痛。“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更强烈地表现出这些捣衣女子希求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作者巧妙地把画面形象地呈现出来,创造出回肠荡气,动人心弦的诗境,并于画面之中蕴含了捣衣女子的共同心理和心声。
如果说《秋歌》以间接形式塑造了一群思妇形象表达怀思良人之意的话,《冬歌》则是从个体形象角度去加以表现的。女子的焦急心理,一个“赶”字不从正面写出,而由“明朝驿使发”引出,作者又抓住“冷”字,令思妇想到北地的彻寒,希望驿使早捎衣给丈夫。顾不得抽针的“冷”,剪刀冷得难于把住,但为了良人御寒,“一夜絮征袍”又算得了什么呢?“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衣做好了,良人几时可收到呢?逼切地写出女子迫不及待的心理,足见她对丈夫是何等的深情呵!诗人通过形象刻画和心理描写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思妇形象。
与《子夜吴歌》相比,《乌夜啼》更添相忆的悲苦。太阳下山,城边暗淡,群鸦归栖,远在天涯的征夫何时能回呢?可怜她徘徊窗下,凭目遥望,心头泛起刻骨铭心的思夫之痛。往日恩爱,此守孤独,怎么不让她“停梭帐然”,泪倾如雨呢?《长相思》的女子,她用弹琴奏瑟来表达她对丈夫的思念,她期望自己的一片心化作春风飘到良人那去。她朝思暮想,昔日楚楚可爱的“横波目”,今日只能流泪不止了。她终日以泪洗面,愁煎百虑,这在当时社会里不知有多少这样可怜的女子!
此外,《独不见》中的“风催寒梭响,月入霜闺悲”,《春思》中的“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秋思》中的“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等,均从不同角度展现思妇怀夫之痛。善于借景抒情,情寓景中,这是李白创造抒情诗意的常用手法。李白还有些从劳动过程中激发思夫之情的诗作,如《荆州歌》,思妇告诉丈夫,家中麦子熟了,茧也长成蛾子了,她非常想念丈夫,一听到布谷鸟叫,她就方寸已乱,把一个感情细腻的劳动女子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黄葛篇》中女主人公勤劳辛苦,采来葛茎,纺织制衣,寄给日南的丈夫,她叫丈夫要好好珍惜她的劳动成果,“此物最想思”,深情的女子借此表达她的思夫之情。这两首较之前两首,并不以明艳、华丽见长,也无奔放雄浑的气势,却让我们领略到李白诗歌质朴、自然的另一个面貌。
2、孤寂的商妇 商妇生活也同思妇题材一样在李白女性题材中占突出地位,其中当推《长干行》和《江夏行》为代表。《容斋随笔·唐扬州之盛》中记载:“唐世盐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大,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兼以李白常“混游渔商”(太白自语),其创作此类题材的诗歌也就不足为奇了。
《长干行》是一篇商妇怀远的名作。诗人在叙事之中极为巧妙地把女主人公的生活情景联缀成为完整的艺术整体。描写初婚情景,笔触细腻,女主人由“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的少女羞涩而为婚后的炽热爱恋。丈夫经商远行,她为丈夫路途艰险而担惊受怕。诗人以“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这些写景语句,抒写少妇饱受刻骨相思的煎熬,感叹岁月流逝,红颜憔悴。她急盼夫归,希望丈夫回来前来个信,她就是去七百里远的长风沙接他,也不会觉得路远。诗中的女子感情温柔、细腻,婉转而缠绵,刻画生动而完整。所以《唐宋诗醇》称赞说:”儿女子情事,直从胸臆中流出。萦回曲折,一往情深。”
《江夏行》女子的个性化心理更为强烈,起伏波澜,通篇充满了“怨”味。一开始她就直言嫁夫的目的在于“得免长相思”,旋即描写了商妇的悔恨心理。围绕着嫁商贾“却愁苦”叙说个中原因:丈夫常在外,言而失信。邻人丈夫常回家来,牵扯起她内心的责怨。她看见船上红妆二八的当垆女,一种为人妻子的寂寞油然而生,相思急切这情到了“对镜使垂泪,逢人便欲啼”的地境地。女子个性表现出反抗性,愤语喷然而出:“不如轻薄儿,旦幕长追随。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因此,《长干行》取片断而合艺术整体,《江夏行》则是贯以女主人公所见所感而创造的艺术境界。两首诗都注意情景结合,刻画细致入微的女主人公心理活动。相比较而言,《长干行》结构严谨,《江夏行》更注重意识的流动,情感的渲泄。
3、幽怨的宫女
对宫女命运的同情和关注也是李白女性形象诗歌的一大内容。在《玉阶怨》诗中:“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诗人着力描写了一个幽闭深宫的妇女的苦闷。全诗抓住宫女的神态和动作。表现深宫女子希望君王垂幸而绝望已极的痛苦。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说:“其写怨意不在表面,而在空际。第二句云露侵罗袜,则空庭之久立可知,第三句云却下水晶帘,则羊车之绝望可知。第四句云隔帘望月,则虚帷之孤影可知。不言怨而怨自深矣。”这种以抒情之笔状人的表现手法,使诗境含蓄,耐人寻味。在《长门怨》二首中: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两首同是表现宫人愁怨的主题,但前首是通篇写景,不见人物,人物如在画外,呼之欲出。“挂”字,“流”字均给人一种凄凉之感,可见宫女的处境。宫女风月起愁,月光满地,遍地是愁,使人不必见人即觉宫人处境之苦,愁思之深了。第二首则侧重于言情,以我观物,缘情写景。可怜的宫女长年都在愁怨之中,她已记不得人间还有春天了,住的房子里尘土萧瑟。从季节环境上描写宫女的感受,再又以对月光的感受以见其深愁之苦。
由此可见,李白是以悲悯笔调抒写这些在人间地狱深宫中过着凄凉孤寂生活的广大宫人的悲惨景况的,对腐朽的封建妃嫔制度不啻是一个强烈的抨击。诗人站在一个人道主义作家的立场上,关注她们,抒写她们的生活,对她们的不幸遭遇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唐代也有不少作家以宫怨生活为题材,李白是这方面写得卓有特色的一个。
4、值得怜悯的弃妇
在封建社会中,妇女被遗弃的现象是司空见惯的。《诗经》中《谷风》、《氓》就是反映此类畸形现象的名篇。这种现象后世不少有正义感的文人也在诗中融入,给予深切的关注。民间诗歌中的歌唱爱情,反抗礼教的诗篇更是俯拾皆是。在李白的诗中,他的《白头吟》、《妾薄命》便揭露了女子被遗弃的社会现象,诗人由历史上的陈阿娇与汉武帝,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提出了他的爱情观念。《白头吟》一诗中,诗人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同生共守,白头偕老,女子忠于爱情,男子用情专一,得意钟守爱情,贫贱患难与共,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在《妾薄命》的诗中,诗人告诉世人,以色取人的爱情是并不长久的,夫妻之间没有真诚健康的感情基础,生活是不能圆满的。
《白头吟》《妾薄命》‘警钟’长鸣,劝言世人,《杨叛儿》和《夜坐吟》则更多告诉我们理想的爱情是怎样的。《杨叛儿》热情如火,男歌唱,女劝酒,感情融洽,柔情蜜意。“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把男女双方的相爱写得极致,意趣完美。《夜坐吟》中的男女主人公欢会灯下,“歌有声,妾有情,”双方情感投合,这也告诉我们,男女双方爱情要建立在双方理解,感情很契合的基础上。诗人把男女相爱写得如此火热,鲜明,独具个性,正说明诗人具有超人的胆识和过人的勇气。李白“戏万乘若僚友”,“揶扬九重万圣主,谑浪赤墀青琐贤”,他连皇帝权贵都视若无物,这些充满反抗和叛逆精神的女性诗歌出自他手,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李白既是盛唐那一时代的一个“堂吉诃德”,不可避免又成为了那一时代的牺牲品。
5、借以抒发感情的“美人”
李白也有一些诗中借“美人”来抒寄他个人身世和和家国之事的感慨。《远别离》中,他通过娥皇、女英与舜的爱情故事,表现自己对政治危机的忧念。“欲言则惧祸及已,不得已而形之诗,聊以致其爱君忧国之志,所谓皇英之事,物借指耳。”而在《长相思》中,李白也是借思念“美人”来表达他离开长安后对朝廷的怀念,说明诗人虽离开了朝廷,但仍记挂于政治理想的实现,希望又能“仰天大笑出门去”,为国建功立业。然而诗人感到前路茫茫,“孤灯不明愁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对他而言已是“如花隔云端”了。诗人仿佛只是描写男女间的相思之苦,但“美人”在诗中已有某种暗示和寓托,旨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又不能实现的苦闷。《美人出南国》(《古风·其四十九》)中,“美人“则是诗人的自喻,她美貌惊人,能歌善舞,却无从展现才华,还受群小的嫉恨。这也正是诗人长安生活的写照,有志不能伸,怀才而不遇,终遭群小排斥,嫉恨而离开长安。诗中正是借助于传统的“香草美人“手法表现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
(二)李白女性形象的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李白在诗中塑造的那些女性形象,其精神、个性对后代诗词小说戏曲不无影响,他们热爱生活,争取爱情幸福和自由解放的思想启发了《西厢记》《牡丹亭》等优秀剧曲的创作,对中晚唐传奇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创造也不无启迪。李白选择女性生活入诗,恰恰表现了他切入生活的独特视角,他能够大胆地描写她们的心理、愿望、洞察入微,并进行热烈的歌颂或含泪的同情,充分表现李白爱情幸福观念的可贵。“黄鹤一去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斯人虽已去,然而他的“光焰”永无长留,让我们永远记住李白和他笔下的那些个性鲜明的女性吧!
第二篇:唐代诗人李白被后誉为什么
唐代诗人李白被后誉为什么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性格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那么你想知道这位诗人被后人赞美并送上什么样的称号呢?如果你想知道,千万别错过这篇文章,下面是为大家整理了有关唐代诗人李白的相关称号,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史籍记载
《新唐书;列传一百二七;文艺中;李白传》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文苑下;李白传》 《唐才子传;李白》 《草堂集序》李阳冰
《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范传正 《李翰林集序》魏颢
《唐故翰林学士李君墓碣记》刘全白
主要思想盛唐国力强盛,多数士人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 想。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他希望能像姜尚辅佐明君,像诸葛亮兴复汉室。《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抒怀》《永王东巡歌》《行路难》(其二)都反映了他的这类思想。
李白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使他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这是李白对社会的愤怒抗争,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体现。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势炙手可热……通过对政事纲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实地观察,李白以诗人的敏感,洞幽烛微,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祸乱将作。“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爱国热情因此升华,摆脱了用藏出处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 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古风》其三、十五、二十四、三十九等都对社会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李白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逃避现实等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诗友挚情重访江东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汪伦之情
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 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端。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为白写序
李阳冰曾与伟大的浪漫诗人李白有过一段不平常的交往。唐肃宗时李白曾投身于永王李璘幕府帐下,因李璘丹阳起兵叛乱兵败,李白受到牵连,被治罪流放。后虽被大赦,但居无定所,穷困潦倒,流浪到当涂,李阳冰时任当涂县令,仰慕李白的文才和人品,得知李白遭遇后,毅然把李白在当涂安置下来,生活上给予多方照顾。[2] 李白死于当涂,终前,把一生诗作托付给李阳冰。李阳冰不负重托,便用精美的书法把书稿重新抄录编成《草堂集》20卷,还为诗集写了一篇序言。流传于世。李白的诗作所以能广为流传,除诗本身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外,李阳冰编辑整理之功也是功不可没。
第三篇:唐代诗人李白简介及代表作
唐代诗人李白简介及代表作
唐代诗人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2]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3]。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唐代诗人李白代表作
《将进酒》
《静夜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行路难·其一》
《三五七言》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渡荆门送别》
《春夜洛城闻笛》
《送友人》
《望庐山瀑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望天门山》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从军行·百战沙场碎铁衣》
《长相思·其一》
《赠汪伦》
《客中行》
《峨眉山月歌》
《独坐敬亭山》
《早发白帝城》
《夏日山中》
《清平调·其一》
《赤壁歌送别》
《子夜吴歌·秋歌》
《关山月》
《怨情·美人卷珠帘》
《古朗月行》
《侠客行·赵客缦胡缨》
《蜀道难》
《月下独酌四首》
《飞龙引二首·其二》
《侠客行·赵客缦胡缨》
《飞龙引二首·其一》
《忆秦娥·箫声咽》
《妾薄命·汉帝重阿娇》
《短歌行》
《寻雍尊师隐居》
《登金陵凤凰台》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四篇:唐代诗人雅号集锦
古代诗人雅号集锦
唐代诗人雅号:
诗仙(李白)诗豪(刘禹锡)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囚(孟郊)
诗鬼(李贺)诗魂(杜牧)诗僧(齐已)诗魔(白居易)五言长城(刘长卿)
五言宗师(王维)七绝圣手(王昌龄)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古代文人雅称:
东皋子(唐.王绩)青莲居士(唐.李白)六一居士(宋.欧阳修)姑溪居士(宋.李之仪)幽忧子(唐.卢照邻)东坡居士(宋.苏轼)柳泉居士(清.蒲松龄)香山居士(唐.白居易)已斋臾(元.关汉卿)淮海居士(宋.秦观)幽栖居士(宋.朱淑贞)衡山居士(明.文征明)江东生(唐.罗隐)石湖居士(宋.范成大)易安居士(宋.李清照)芹溪居士(清.曹雪芹)天随子(唐.陆龟蒙)更生居士(清.洪亮吉)随园老人(清.袁枚)遗山山人(金.元好问)齐东野人(元.张养浩)倚松老人(宋.陆游)明道先生(宋.程颢)四明狂客(唐.贺知章)煮石山农(元.王冕)半山老人(宋.王安石)九华山人(唐.杜荀鹤)少陵野老(唐.杜甫)梅妻鹤子(宋.林逋)射阳山人(明.吴成恩)湖海散人(元.罗贯中)红杏尚书(宋.宋祁)渔洋山人(清.王士祯)烟波钓徒(唐.张志和)古代著名圣人:
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武圣(关羽)词圣(苏轼)医圣(张仲景)史圣(司马迁)棋圣(黄龙士)诗圣(杜甫)至圣(孔子)亚圣(孟轲)画圣(吴道子)曲圣(关汉卿)文圣(欧阳修)茶圣(陆羽)酒圣(杜康)兵圣(孙武)药圣(李时珍)乐圣(李龟年)
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诗家天子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诗魔 白居易指酷爱做诗的人好像着了魔一般;也指做诗的癖好、兴致。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说:“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 诗佛 王维。
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五言长城 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诗鬼 李贺的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杜紫薇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温八叉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郑鹧鸪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崔鸳鸯崔珏,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第五篇:唐代诗人雅号集锦
古代诗人雅号集锦
唐代诗人雅号:
诗仙(李白)诗豪(刘禹锡)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囚(孟郊)诗鬼(李贺)诗魂(杜牧)诗僧(齐已)诗魔(白居易)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诗狂(贺知章)诗奴(贾岛)
五言长城(刘长卿)杜紫薇(杜牧)温八叉(温庭筠)郑鹧鸪(郑谷)崔鸳鸯(崔珏)
五言宗师(王维)七绝圣手(王昌龄)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古代文人雅称:
青莲居士(唐.李白)六一居士(宋.欧阳修)姑溪居士(宋.李之仪)东坡居士(宋.苏轼)柳泉居士(清.蒲松龄)香山居士(唐.白居易)石湖居士(宋.范成大)易安居士(宋.李清照)芹溪居士(清.曹雪芹)随园老人(清.袁枚)遗山山人(金.元好问)齐东野人(元.张养浩)倚松老人(宋.陆游)四明狂客(唐.贺知章)煮石山农(元.王冕)半山老人(宋.王安石)少陵野老(唐.杜甫)梅妻鹤子(宋.林逋)射阳山人(明.吴成恩)湖海散人(元.罗贯中)红杏尚书(宋.宋祁)
古代著名圣人:
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武圣(关羽)词圣(苏轼)医圣(张仲景)史圣(司马迁)
棋圣(黄龙士)诗圣(杜甫)至圣(孔子)亚圣(孟轲)画圣(吴道子)曲圣(关汉卿)
文圣(欧阳修)茶圣(陆羽)酒圣(杜康)兵圣(孙武)药圣(李时珍)乐圣(李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