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
(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文学突破描绘现实的范围。(2)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迷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浪漫派可分为带有资产阶级倾向和贵族倾向的两类作家。前者具有高昂的革命热情,揭露现实的黑暗和不合理现象,对未来社会充满美好的理想。后者以怀旧的态度去抨击资本主义。但是,这两类作家批判现实的武器都是人道主义,他们一般都同情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并以此去构筑理想的社会图景。
(3)酷爱描写中世纪以往的历史,从司各特开始,到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大多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
(4)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的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华兹华斯认为,自然的珍宝探不到底,它既可怡情,又可益智。他们寄忧思于自然,用自然美来对照社会的丑。他们不仅歌咏本国自然之美,而且乐于描绘异国风光,强美洲的丛林和大草原,地中海沿岸各国,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哥特式的建筑,古代的废墟等等。
2.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
(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浪漫派作家认为古典主典主义宣扬的理性束缚了文艺,于是把抒发情感置于首要地位,对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的挖掘。由此浪漫派发现了“自我”,成为对人和世界的新视野的源泉。
(2)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就是从搜集民间文学开始的。浪漫派从民歌民谣、民间传说中撷取题材,学习表现手法,采用民间口语、民歌韵律创作,大大丰富了文学表现手法,在当时一味仿古或庸俗低劣的作品充斥文坛的情况下,无疑带来了清新、活泼、健康的新气象。拜伦首创的诗体长篇小说,是在诗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视野广阔,将欧洲各国的社会生活融于一炉。这种新形式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范围,对长篇小说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此外,浪漫派对语言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发掘,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为日后的巴那斯派和象征派开辟了道路。
(3)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雨果是对比艺术的倡导者和艺术大师。他提出:“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他把这种对照原则运于于小说、诗歌和戏剧创作中。浪漫派作家已经懂得丑在美学上的重要价值。丑角在小说中起着衬托主人公的重要作用。对丑的美学价值的认识给予后世文学以重大影响。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大大发展了传统的夸张手法。他们把想象视作“各种才能之母后”,为了取得惊人的效果,他们充分发挥想象,浪漫色彩由此而生。
(4)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斯塔尔夫人说过:“忧郁的诗歌是最能与哲理相一致的诗歌。,忧郁较之其他心灵状态更深地进入人的性格和命运。”忧郁是浪漫派作家与周围现实不相协调而产生的精神状态,有贵族倾向的作家以此表达不满时代潮流的态度,以勒内为代表的“世纪病”是最集中的表现;资产阶级作家对现实深感失望时,同样流露出忧郁感伤的情绪,也表现出世纪病的症状。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版画家。主要诗作有诗集《天真之歌》、《经验之歌》等。早期作品简洁明快,中后期作品趋向玄妙晦涩,充满神秘色彩。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与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骚塞(Robert Southey)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他们也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他们喜爱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华兹华斯的主要作品有《抒情歌谣集》《丁登寺旁》《序曲》 《革命与独立》《不朽颂》《远足》。
《丁登寺》所抒写的与大自然的体验就是诗人生命中的一个“凝固的时间点”。诗一开始的几行描述了诗人五年后重见怀河两岸景色的视觉欣悦和精神愉快,山泉、天空、果树、田野„„“这些美好的形体”以无韵的白体诗的格律来咏吟,使之富有自然的乐音。但诗人绝不止于描述自然的景色和观感,其根本的用意在于揭示大自然给人的心灵带来良善和纯净的精神力量,“然而,当我独居一室,置身于/城镇的喧嚣声,深感疲惫之时,/它们却带来了甜蜜的感觉”。接下来诗人开始了在与大自然神交中的回忆、追索以及寻绛“整个道德生命的灵魂”。他描述了自己成长过程中对大自然体验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童年时代是“粗鄙的乐趣和动物般的嬉戏”,青年时代则是一种“欲望,一种情愫,一份爱恋”,是“掺和着苦痛的欢乐”、“令人晕眩的狂喜”,而现在这个阶段,则是“我已懂得如何看待大自然,再不似/少不更事的青年;而是经常听到/人生宁静而忧郁的乐曲,/优雅,悦耳,却富有净化/和克制的力量”。在对自然经历了感官的欢误和情趣的相谐相合之后,自然在诗人心中,开始具有神性的力量,它诉诸人的道德灵魂,成为“心灵的护士、向导和警卫”,城市生活的喧嚣、疲惫、乏味、烦闷„„都在自然面前获得了“宁静的回归”,我们曾经被扭曲而蒙垢的心灵,急躁、武断、自私、冷漠,“日常生活中全部枯燥的交往”,在自然的注目之下都变得微不足道,大自然以它“崇高的思想”,以它的雄浑和伟岸鼓励我们稳重和宽宏,以善意、谦卑和虔诚来超越日常生活中的灰暗和龃龉。诗人赞颂自然不仅具有使人的心灵恢复纯净的魔力,而且能够启迪人性中的善良和美好的情愫,与自然的和谐成为人获得幸福的条件。
华兹华斯《咏水仙》赏析摘要:华兹华斯是19 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本文从格律,语言,意境等 方面分析了其代表作《咏水仙》。《咏水仙》就是一首极具华兹华斯自然风格的浪漫主义诗作。诗人用淳朴自然,简洁易懂 的语言描绘了水仙的轻盈柔美,以及其给予人心灵上的愉悦。两个动词的连用给人一种跳跃,急促的节奏感,以拟人 化的风格表现出水仙的活泼灵动。至此,诗人的视角从孤云的高空降到了地面。他内心的孤 寂也被水仙的活泼可爱驱赶着,不知所踪了。它们像银河里的星星,晶莹闪烁)星星的意象是“shining”“twinkle”“tiny”,这几点 此时眼前成片的水仙如此相像。众多微小的水仙如星子般组成了花的海洋,诗人的神思徜徉 沉醉其间。(它们在湾碧波周围绵延不尽,只见千花万 多,摇首舞正浓)在诗人的创作中,这片水仙如千万舞者随风摇曳,召唤着诗人。在第三四节,诗人面对波光粼粼的湖面放缓了思绪:“I gazed littlethought”(我凝视-凝视-却没有思绪)。“gazed ”一词与破折号的连用展示了诗人的心无 旁骛与宁静心境的延伸。此时诗的意境又趋柔和,节奏由动转静。诗人在这片静谧水仙图中 忘却了忧愁烦恼,获得了内心的平静与快乐。在最后一节,身居卧室的诗人千万次的回忆与 沉思,“They flash upon inwardeye,Which solitude;”(它们在我的心头闪现,让寂寥边渡神光)记忆中的水仙已诗化为自然与欢乐的精灵。每每让他孤寂的内心感到 充实与快乐。至此,景在情中延伸,情在景中升华,情景交融,契合无间,感怀无限。纵观整诗,画面由人及景,再由景及人;节奏由慢转快,又由快变慢;意境时而柔和高 远,时而活泼跳动。遣词用句方面更是自然,清新。用“大众化的语言”“将平凡的事物染 上一层幻想的色彩”。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和谐,洋溢着动静皆宜的韵律美。是浪漫 主义诗歌不可多得的佳作。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72年10月21日-1834年7月25日),英国诗人、文评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古舟子咏〉(亦可称作〈古舟子之歌〉)(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一诗成为名家,其文评集《文学传记》(Biographia Literaria)以博大精深见称,书中对想像(imagination)与幻想(fancy)的区别尤其著名。一生作诗不缀,但中年时自称弃诗从哲,精研以康德、谢林为首的德国唯心论。
柯勒律治的名著《古舟子咏》是一首令人难以忘怀的音乐叙事诗,该诗简洁的结构和朴素的语言向人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罪与赎罪的故事。在这首诗中,一位古代水手讲述了他在一次航海中故意杀死一只信天翁的故事(水手们认为它是象征好运的一种鸟)。这个水手经受了无数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后,才逐渐明白“人、鸟和兽类”作为上帝的创造物存在着超自然的联系。这首诗有许多超自然的人物和事件,充满激昂的语调,男主人公自我纠缠,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标志。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拜伦是多产诗人。拜伦著名的诗还有《当初我们两分别》《给一位淑女》《雅典的女郎》《希腊战歌》《她走在美丽的光彩里》《我见过你哭》《我给你的项链》《写给奥古斯塔》《普罗米修斯》《锡雍的囚徒》《给托马斯·穆尔》
《当初我们两分别》这首诗应该是诗人在无限思念自己的恋人又极度悲伤的情况下写的。全诗从头到尾都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从“今日的悲伤”,到“此刻的忧伤”,再到“长久地懊悔”,到最后“泪眼盈盈,默默无语”。读完这首诗,诗人真挚的情感、刻骨铭心的爱,也不由得使读者“泪眼盈盈”。
珀西·比希·雪莱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William Wordsworth曾称其为“One of the best artists of us all”,同时期的拜伦称其为“Without exception the best and least selfish man I ever knew”,更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创作的诗歌节奏明快,积极向上。诗作有:《爱尔兰人之歌》《战争》《魔鬼出行》《麦布女王》《一个共和主义者有感于波拿巴的倾覆》《玛丽安妮的梦》《致大法官》《奥西曼迭斯》《逝》《一朵枯萎的紫罗兰》《召苦难》《致玛丽》《伊斯兰的反叛》《1819年的英国》《饥饿的母亲》《解放的普罗米修斯》《罗萨林和海伦》《钦契》《含羞草》《云》《致云雀》《自由颂》《阿多尼斯》《一盏破碎的明灯》
《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不朽杰作之一。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也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
诗中,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诗歌节奏短促、轻快、流畅、激昂,节与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极具艺术感染力。雪莱诗中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很见功力,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2] 雪莱十分重视艺术的社会意义,认为艺术的创造是根据正义和美的原则来促进生活的改造。诗人渲染高尚的情操,是为了引起读者普遍的激动,抒写对于美德的渴望,是为了唤醒人们对于卑劣欲念不能相容的强烈感情。他说:“一首伟大的诗,是永远泛溢着智慧与快感之流的不竭源泉。”《致云雀》几乎体现和容纳了雪莱诗论的全部要点。
全诗二十一节。从赞美开始,以感叹告终。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大体可分六、七个小段落。《西风颂》
全诗的最后,雪莱运用了一个双行偶句作为结束句。而这正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这一佳句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念。诗歌的结尾处将破坏者(冬天即将结束)和保护者(春天即将降临)的结果加以总结,寓以深刻的哲理: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方。这也不禁令我想到”黎明前的黑暗“,可能与此殊途同归吧。
在全诗的最后一节,作者吹响了战斗的号角,与中心意象”西风“一起,激励全世界革命人民为了幸福和自由与腐败、黑暗的反动势力而战,并最终走向胜利。这充分体现了作者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将明亮高昂的主题推向了高潮。
《西风颂》是欧洲诗歌史上的珍品。从形式上来看,其五小节格律完整,皆可完整成篇。从内容上来看,它们又融为一体,共同服务着整首诗的中心主旨——西风作为“破坏者”摧残着旧事物并成为了新事物的强大“保护力”。雪莱塑造“西风”这一意象,既深刻批判了当时丑陋的社会现实,又表达了自己对黑暗的社会终将过去,美好的未来终将到来的坚定信念。《西风颂》是雪莱思想感情真实而自然的流露,是其战斗的宣言书、思想的播种机,它闪耀着美、闪耀着智慧、闪耀着力量,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想。
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与雪莱、拜伦齐名。他的人生只有二十几年,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作品有《仿斯宾塞》、《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许佩里恩》、《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白天逝去了》等。
这一时期英国还有著名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理智与情感》 《傲慢与偏见》 《爱玛》 《劝导》《曼斯菲尔德庄园》 《诺桑觉寺》
第二篇: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浪漫主义作家不满于资本主义城市文明的发展,具有愤世嫉俗、归隐自然的倾向。18世纪中后期的诗人罗伯特·彭斯(1759年-1796年)和威廉·布莱克(1757年-1827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们在英语诗歌文体和语言上做出了很多可贵的尝试。彭斯从苏格兰民歌中吸取养料,其《苏格兰方言诗集》擅长抒情和讽刺,语言通俗;布莱克的《天真之歌》、《经验之歌》则具有象征意义和神秘色彩,在20世纪大放异彩,影响了整个现代英诗。
然而,英国浪漫主义第一批真正的大师则是被称为「湖畔派」的三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1770年-1850年)是湖畔派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他与「湖畔派」另一诗人萨缪尔·柯勒律治(1772年-1834年)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大部分为华兹华斯所做,而柯勒律治的名诗《古舟子咏》和《忽必烈汗》亦收入其中,充满幻觉和奇谲的意象。然而华兹华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则是长诗《序曲》。骚塞的诗歌极富古之幽情,与世俗格格不入。湖畔派三位诗人均蛰居于英国西北湖区,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是浪漫主义文学中温婉清丽的代表。
乔治·拜伦(1788年-1824年)和雪莱(1792年-1822年)两位诗人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他们和湖畔派诗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作品更具战斗意识和政治倾向。雪莱的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通过神话描写被压迫的人民的苦难和暴君的必然下场,预言革命一定会到来。他的短诗《西风颂》、《致云雀》等音韵铿锵,更有「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等名句传世。拜伦是19世纪上半期最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游历各地,其诗作充满异域情调。代表作《唐璜》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深入骨髓的检阅,发人深省。在欧洲,拜伦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把孤独、悲壮、崇尚个人式反抗的浪漫主义者形象称为「拜伦式英雄」。拜伦晚年投身于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并最终因伤寒而死于希腊战场。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还包括约翰·济慈(1795年-1821年)。他的创作生涯只有5年,却写出了著名的抒情诗《夜莺颂》和《希腊古瓮颂》,沉醉于古代世界田园牧歌的美景之中。瓦尔特·司各特(1771年-1823年)以创作小说为主,其代表作《艾凡赫》以12世纪的英国为背景,塑造绿林英雄罗宾汉的形象,他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浪漫主义在英国文学里则在后来发展出了不同的形式,主要是与诗人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类似,他们两人共同撰写的《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一书企图抛弃奥古斯丁风格的诗词风格,改以较为直接的述事方式和来自民间传统的题材取代之。两位诗人的作品也与因为法国大革命而产生的乌托邦社会思想有所关系。威廉·布莱克则成为了在英国最强调浪漫感觉的诗人和画家,他还主张:“我必须要另外建构一套风格,否则便会被其他人的思想所奴役。”布莱克的作品也受到许多中世纪书籍的影响。威廉·特纳(J.M.W.Turner)、约翰·康斯特勃都被视为是浪漫主义的画家,而拜伦、雪莱、玛丽·雪莱、济慈等人也被视为是浪漫主义在英国的代表人物。历史学家汤玛斯·卡莱以及英国的前拉斐尔派则代表了浪漫主义后期转型为维多利亚时代文化的阶段。1865年出生的威廉·巴特勒·叶芝还将他的这个时代称为是“最后的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思潮发展得最完备,最规范,最有成就的当推英国。英国的浪漫主义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具有下列一些特色;首先,英国的浪漫主义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文学运动,它是由少数作家自由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其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源远流长,犹如小河流水,潺潺不断,历时达一百五十年之久。早在十八世纪末,从威廉·布莱克(1757--1827)和农民诗人罗伯特·朋斯(1759--1796)等人的诗篇中,就吐露出浪漫主义的苗头,以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拜伦、雪莱的诗作为高潮,直到十九世纪末维多利亚女王(在位1837--1901)执政的时代,依然还可以从丁尼生、罗伯特·勃朗宁和他的夫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等人的诗歌中,看到浪漫主义的余声。再次,英国的浪漫主义明显地分为对立的两大派别。消极浪漫主义先于积极浪漫主义登上文艺舞台,主要代麦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与之相对立的,就是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者。
爱德华·杨
Edward Young.(1683–1765)Poet, Playwright.Active 1719-1765 in England, Britain, Europe.爱德华·杨,英国诗人,剧作家兼文艺评论家。主要作品如下:
BusirisYoung, Edward 1721
The Universal PassionYoung, Edward 1742-1745
The BrothersYoung, Edward 1762
第三篇:3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
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和《楚辞》
教学目的:通过此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楚辞》的相关知识和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创作及其特色,结合屈原的文章深入体会。
教学重点:总体讲述屈原的创作,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选文自主学习,并对文章进行具体分析。
一、关于《楚辞》
楚辞渊源于楚国的文化,来源于楚国的民歌。它是战国后期发展起来的楚国诗歌的总称,是公元前四世纪到三世纪间由楚国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而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它的句式参差错落,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调;篇幅也较长。这些都宜于反映更为复杂的思想内容。
楚辞多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作品,与楚地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相一致,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汉代人把这种别具风格的文体称为“楚辞”,以后又称为“骚体”。西汉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和模仿楚辞形式的作品汇编成集,题为《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
二、屈原及其创作
(一)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
屈原名平,字原,具有“美政”思想,向往贤能政治,主张建立正确的法度,使国家富强。被流放后,创作了许多悲愤沉痛、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据《汉书·艺文志》(班固)记载有25篇。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始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作家,他的诗歌创作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从集体歌唱到个人专著的新纪元。
屈原“楚辞”的特点是一种骚体形式,这一形式是从民间歌曲,特别是楚声歌曲学习来的。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而代之以从三言到七八言的参差不齐的形式,而想象丰富、词采瑰丽的艺术风格又是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远祖。
(二)屈原的创作
屈原的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刘向校定的篇数有25篇。具体篇目包括:
1、记叙屈原生平思想的:
有《离骚》、《卜居》、《渔父》、《远游》、《九章》(9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这是一组政治抒情诗,采用“白描”手法,以较多的景物描写,开了文章写景的先河。著名的《桔颂》通过称赞楚之特产桔树,赞桔“深固难徙”的品质特性,用桔果金色内白来比喻作者的美质,诗调积极向上,是最早的一首借物咏志的诗歌)。
2、记述祭神乐歌的:
《九歌》(11篇),包括:
《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国殇》、《礼魂》,这里的“九”指多数,即多首祭神歌,是屈原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为朝廷举行大规模祭奠所创作的祭歌,并以古代乐歌为名。
3、屈原的读书笔记:《天问》提出了100多个问题,表现了屈原对传统的怀疑和反抗精神。
三、文选《湘夫人》赏析:
(一)作品背景:
《湘夫人》是《九歌》祭神乐歌中的一篇,和《湘君》是一个整体,分别祭祀一对配偶神——湘水男神和湘水女神。这是两首十分优美动人的恋歌。此诗题目为《湘夫人》,但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全诗抒发了湘君等候湘夫人不来的怅惘心情。虽然表现的是神与神的爱恋,却也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爱情生活,特别是诗中对美好理想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屈原始终一贯的积极进取精神。
全诗以湘君的口吻,抒写了他自己在约会地点久候湘夫人不来的怅惘、懊恼心情和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深挚爱情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执着追求。
(二)作品结构:
《湘夫人》是湘君的独唱,它以湘君赴约不遇的复杂变化的跌宕起伏的心情
为中心线索,描述了感情变化的流动轨迹:刚到约会地点,不见湘夫人时顿起忧愁(“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等到夜幕降临仍不见湘夫人时,愁情加深,以至懊恼,在懊恼中追悔以往错失良机,心情更加痛苦,以至神智恍惚(“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在恍惚中进入对美好生活的幻想,达到了全诗感情的高潮(设想和湘夫人会见后的共同生活环境,设想在新的环境中的美好生活,设想新环境中的热闹场景,虽然都是空虚的幻想,却表现了湘君追求的执着);高潮过后,心情平静,终以旷达自解(“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简单地说,通篇感情流程就是:忧愁→懊恼→追悔→恍惚→幻想→宽解,这种感情流程像一条抛物线,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平缓,线索清晰,结构完整,既起伏跌宕,又融会贯通。
(三)作品的艺术性:
《湘夫人》是一首抒情诗,作者以诗缘情,竭力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清秋时节,洞庭起波,木叶凋零,所爱之人可望而不可即,一切都似梦似幻,自己久候湘夫人来临,却始终未能相见,忧愁、失望、怅惘、感伤,所有内心情绪油然而生。这种将景物、人、事、现实、追忆、理想、幻想都熔铸在一时的心理活动之中,既构筑了一个丰富多彩又完整和谐的艺术整体,又渲染了一种扑朔迷离的悲凉的环境氛围,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其次,诗人善于用反常的比喻,形象地描绘湘君哀怨、忧愁、爱慕、怀念等复杂的内心感受,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富有表现力。“鸟何”、“罾何”、“麋何”、“蛟何”四句,不是现实景象,而是现实景象和自身处境的对比中所生发出的假想景象,以景衬情,衬托出湘君内心的焦急和极度的懊丧。
再次,屈原善于用“香草”、“芳椒”等高洁雅致的事物来寄托感情,描摹理想。这种香草比兴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一方面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爱恋仰慕,用心良苦,另一方面也成为屈原廉洁志行和追求美好理想的象征。“寄情于物”、“托物以讽”也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体现。
另外,诗歌的语言单纯自然而又情味幽深,句式以六字句为主,整齐中略显变化,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基调相一致,同时“兮”字的大量运用又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四、拓展阅读:
阅读《诗经·蒹葭》、《九章·桔颂》、《离骚》等作品。
五、专题作业和自学要求:
(一)专题作业:
1、与《诗经》中的《蒹葭》相比,《湘夫人》在构思和描写手法上有何异同?
2、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是如何体现的?屈原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对后代诗人有何重要影响?
(二)自学要求:
1、根据文选所讲内容,自制《湘夫人》这篇文章的课件。
2、仔细阅读《湘夫人》、《桔颂》、《蒹葭》三篇文章,比较三篇作品的异同,完成专题作业。
第四篇:外国文学史19C浪漫主义诗人
----------------------英国--------华兹华斯、P173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
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生于律师之家,1783年他的父亲去世,他和弟兄们由舅父照管,妹妹多萝西(Dorothy)则由外祖父母抚养。多萝西与他最为亲近,终身未嫁,一直与他作伴。拜伦;P179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P181被逼离开英国,认识了雪莱,成为知音
拜伦式英雄P180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这些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拜伦式英雄”。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The Corsair, 1814)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这类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具有矛盾性:一方面,他们热爱生活,追求幸福,有火热的激情,强烈的爱情,非凡的性格;敢于蔑视现在制度,与社会恶势力誓不两立,立志复仇,因此,他们是罪恶社会的反抗者和复仇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傲世独立,行踪诡秘,好走极端,他们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在斗争中单枪匹马,远离群众,而且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拜伦式英雄”是个人与社会对立的产物,也是作者思想的特点和弱点的艺术反映。这类人物形象相继出现于拜伦笔下,这对于当时英国的封建秩序和资产阶级市侩社会进行的猛烈冲击,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他们的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悲观厌世情绪,又往往会给读者带来消极的作用。俄国的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和诗人普希金都曾指出“拜伦式英雄”的思想弱点及其危害性。雪莱;P168英国
---------------------俄国-------------莱蒙托夫;P171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英文译名:Lermontov,MikhailIurievich)俄国诗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小贵族家庭,卒于高加索。3岁丧母,在奔萨省外祖母的庄园度过童年。上中学时开始写诗。1830年考入莫斯科大学,课余写了近300首抒情诗和几首长诗,绝大多数在生前没有发表。1832年因参与反对保守派教授被迫离开大学,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1834年毕业后到近郊骠骑兵团服役。普希金;P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俄历5月26日)出生于沙俄莫斯科,1837年2月10日(俄历1月29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青铜骑士”。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诸体皆擅,创立了俄国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创立了典范。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出生于贵族家庭,童年开始写诗,在沙皇政府专为培养贵族子弟而设立的皇村高等学校学习。学习期间受到当时进步的十二月党人及一些进步思想家的影响。后来发表的不少诗作抨击农奴制度,歌颂自由与进步。普希金的主要作品除了诗歌以外,主要还有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历史纪实语的创始人,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别尔金小说集》等。普希金在创作活动上备受沙皇政府迫害。1837年在一次布置的决斗中遇害。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深刻。[1]--------------------德国--------
诺瓦利斯;P 诺瓦利斯(1772-1801)德国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抒情诗代表作有《夜之赞歌》(1800),《圣歌》(1799)等。他还写过长篇小说《海因里希·冯·奥弗特丁根》,书中以蓝花作为浪漫主义的憧憬的象征,非常著名。
--------------------法国--------
拉马丁;P 阿尔封斯·德·拉马丁(1790-1869)法国十九世纪第—位浪漫派抒情诗人。1811年秋漂泊意大利,在那不勒斯认识了一个叫格拉齐拉的姑娘,后来为她写了一部小说《格拉齐拉》。1816年秋,他在法国东南都温泉区疗养,认识了一位老科学家的年轻妻子,两人相恋。她次年的病故给他带来懊丧的回忆,写下了许多悲叹爱情、时光、生命消逝的诗篇,后结集为《沉思集》,1820年发表后获得上流社会的热烈欢迎而一举成名。他还著有诗集《新沉思集》、《诗与宗教和谐集》,小说《一个女仆的故事》、《圣普安的石匠》等。拉马丁长于抒情,诗歌语言朴素,节奏鲜明,但情调低沉、悲观。他认为诗是心灵的语官,是感情充溢时的自然流露。代表作《沉思集》给人以轻灵。飘逸、朦胧和凄凉的感,觉着重抒发内心深切的感受。缪塞;P 阿尔弗莱·德·缪塞(Alfred de Musset,1810—1857)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出身贵族。早期受雨果影响,曾加入浪漫主义文社。缪塞的诗热情洋溢,想象丰富,他比其他浪漫主义诗人更注重诗句的形式美,语言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富有音乐感。他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的四大诗人之一。十四岁开始写诗,1829年出版第一本诗集《西班牙和意大利故事》。--------------------美国--------
惠特曼;P212 惠特曼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民主诗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职员。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编入《草叶集》。惠特曼的创作分三个时期。南北战争前,他的诗歌主要是反对奴隶制和民族压迫,歌颂自由和民主,歌颂劳动和劳动人民,描写大自然和人。爱伦·坡。P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十九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在世时长期担任报刊编辑工作。其作品形式精致、语言优美、内容多样,在任何时代都是“独一无二”的风格。爱伦·坡被尊崇为美国浪漫主义运动要角之一,以悬疑、惊悚小说最负盛名,被公认为推理小说开创者、象征主义先驱,甚至被视为科幻小说的奠基人。
第五篇:英国诗人雪莱诗歌精选
雪莱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英国诗人雪莱诗歌精选,一起来看看。
英国诗人雪莱诗歌精选
1、《致华兹华斯 》
讴歌自然的诗人,是你曾经挥着泪,看到事物过去了,就永不复返:
童年、青春、友情和初恋的光辉,都像美梦般消逝,使你怆然。
这些我也领略。但有一种损失,那个你虽然明白,却只有我感到惋惜:
你像一颗孤星,它的光芒照耀过
一只小船,在冬夜的浪涛里;
那个你也曾像一座石彻的避难所,在盲目纷争的人海之中屹立;
在光荣的困苦中,那个你曾经吟唱,把你的歌献给真理与只有之神——
现在那个你抛弃了这些,我为你哀伤,前后相比,竟自判若二人。
英国诗人雪莱诗歌精选
2、《诗章 》
去吧!月下的荒野是如此幽暗,流云已吞没了黄昏最后的余晖:
去吧!晚风很快地要把夜雾聚敛,天庭的银光就要被午夜所遮黑。
别停留!时光逝了!一切都在喊:
去吧!别以临别的泪惹恋人悲苦;
她冷固而呆痴的眼不敢求你恋栈,职责和疏懒都要那个你复归于孤独。
去吧,去吧!去到你幽寂的家乡,把痛苦的泪洒在你凄凉的炉边,那个你可以望着暗影似阴魂游荡,把忧郁和喜悦编织在自己心间。
那个你的头上会飘飞着残秋树木的落叶,春日的花和露会在你脚边闪烁:
不是你的心,就是现世,必须变冷和寂灭,那么,午夜和晨光、你和恬静才能汇合。
午夜的愁云也有轮到它的宁息:
或者风吹得倦了,或者中天一轮明月,狂暴而不息的海洋总会停下瞬息;
凡是运动、辛劳、或悲伤的,必到时安歇。
而你将安歇在墓中——但在此刻,当幻景还使你迷于那宅舍、亭园和荒野,哎,你的记忆、悔恨和深思怎能摆脱
那妩媚一笑的光彩,两人会谈的音乐?
英国诗人雪莱诗歌精选
3、《致—— 》
音乐,当袅袅的余音消灭之时,还在记忆之中震荡——
花香,当芬芳的紫罗兰凋谢时,还在心魂之中珍藏。
玫瑰花,当她的花时尽了,用落红为她的所爱铺成锦床;
对你的思念也如此,待你远行了,爱情就枕着思念进入梦乡。
英国诗人雪莱诗歌精选
4、《给玛丽 》
哦,亲爱的玛丽,你能在这里多好,那个你,和你那明亮开朗的棕色的眼睛,那个你那甜美的话语,似小鸟,向常春藤阴里寂寞忧郁的伴侣。
倾吐爱情时的啭鸣,那天地间最甜最美的声音!
还有你的秀额……
更胜过这蔚蓝色意大利的天穹。
亲爱的的玛丽,快来到我的身旁,我失去了健康,当你远在他乡;
你对于我,亲爱的,就像黄昏对于西方的星辰,就像日落对于圆满的月亮。
哦,亲爱的玛丽,但愿你在这里,古堡的回声也轻声低语:“在这里!”